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化学学习指导范文

高中化学学习指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化学学习指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化学学习指导

第1篇:高中化学学习指导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知识体系;策略

时代的迅速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显然已经不能达到培养全方位、高素质人才的目的。为了适应现阶段高中教学工作的需求,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也进行了及时的转变。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在传授学生课堂知识的同时,对他们的学习过程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完成对知识体系的构建。

一、知识体系的定义

在谈论如何构建知识体系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知识体系。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收获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看似毫无关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找到它们之间的一些本质联系,而将其汇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网络系统,这就是知识体系。知识体系具有整体性、多维性以及开放性的特点。

二、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的必要性

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工作非常关键,教师要结合学生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通过联系实际,不断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水平,完成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完成从初中到高中学习环境、知识难度的良好过渡,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具有更高难度的高中化学学习过程。

高中化学信息量多而复杂,有些知识点零散而容易混淆,知识体系可以像一个蜘蛛网一样将所有的知识点纳入其中,并对其进行一个系统的整合。通过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可以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对杂乱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识别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效果,并最终以不变应万变,轻松自信地应对高考。

三、引导学生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的方法

1.加强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在正常讲解课堂知识的基础上,想办法结合实际,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实践过程中学习掌握理论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从而强化教学成果,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2.重视对单元知识点的掌握

局部构成整体,单元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是整个化学知识体系存在的基础。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于单元知识点的学习掌握,疑点难点细致讲解,重点章节重点掌握,并且指导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归纳,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研究高中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掌握各单元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链,结合各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对高中化学知识体系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和运用化学知识体系,完成对化学知识从部分到整体的学习掌握。

3.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

知识同样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化学连同生物、数学、英语等各学科都是其中的分支,这些学科各有偏重又互相联系。因此,在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伴随着各学科的接触和融合。加强对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融合体系完整性的认识和掌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引申连接,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从多方面分析考虑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提高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4.加强对学生知识整合能力的培养

化学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前后联系,这也是化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特性。要想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最大化地保持学习效果,实现教学成果,就需要保证知识的迁移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于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并且对知识进行良好的归纳与整理,更好地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在学习新知识中,要通过对旧知识的联系,有效地提高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效率。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是符合新课标要求,培养高素质人才行之有效的方式,任重而道远。教师要在提高自我修养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实践,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构建完善的化学知识体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利用知识体系架构对化学知识进行熟练掌握,提高化学知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丽.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成功:教育,2010(03).

第2篇:高中化学学习指导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构建;知识体系

中国分类号:G633.8

高中化学是高中教学中的重难点课程,如何帮助学生学好化学是高中化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在高中课程全面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也面临了新的挑战,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是高中化学教师目前工作的重点内容。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要注意加强引导学生进行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只有构建了完备的知识体系,学生才能从整体上对高中化学知识进行把握。

1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性

1.1 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串联

高中化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其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零散,学生很难对其进行认知和记忆。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知识体系的构建,学生可以将各个知识点进行分类、串联,理清各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帮助自己进行知识记忆。

1.2 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构建知识体系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它可以使学习更加条理化,学生在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把握化学学习的脉络,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不仅是化学学科,其他各类学科都可以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

1.3 有助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

部分考生由于对化学知识掌握不牢,再加上考试中会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因此,在化学考试中经常出现脑子一片的情况,这种状态下取得的考试成绩显然不会令人满意。要如何缓解和改善这一状况是值得教师和学生深思的问题,完备知识体系的构建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一旦学生构建了完备的知识体系,就能清楚地把握高中化学知识的脉络,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自己能牢牢记住各知识点,即使是在紧张的状态下也不会忘记。

2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措施

2.1 从整体入手,把握全局

高中化学知识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要想构建完备的知识体系,就必须要从全局入手,对高中的化学知识进行整体把握。概括地说,高中化学可以分为基本理论、化学元素、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几个板块,因此学生可以从这几个板块着手,对高中化学进行整体把握。

2.2 把握细节,注重局部

整个高中化学体系由各个局部组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告诉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优化局部,才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因此,在进行高中化学知识体系构建时,一定要注重局部,把握每一个细节知识,使知识体系能尽可能完备、科学。

2.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许多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衣物沾上污渍,我们可以用双氧水氧化有机污渍,如茶渍和咖啡渍;如果衣物上沾有油漆,可以利用四氯化碳将其除尽。将化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真正学到知识。

2.4 注重单元知识的整合

高中化学知识教学大都以单元教学为蓝本,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体系构建时,要注意让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整体把握,先弄清楚单元内知识的联系,再将各个单元进行整合,进行整体知识体系的构建。以高中化学的元素知识体系构建为例,教师就可以按照下图(图一)所示的结构指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图一:化学元素知识框图

上述结构关系就很好地体现了元素这一单元的知识结构,可以让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此,在进行其它单元知识整合时,也可以采用相同的办法。我们相信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工作一定能顺利完成。

2.5 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

高中各学科不是单独存在的,各学科之间都有其内在联系。高中各学科存在着知识量大、综合性强且各学科相互影响的特点。如果一个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不强,那么在其他学科的理解上也会存在困难;如果一个学生的数学成绩差,那么相应地,其物理和化学学习也会受影响。除此之外,化学知识中也包含了许多物理原理,这两个学科相互融合。所以,在进行化学知识学习和体系构建时,一定要注重各学科间的联系,特别是和物理学科的联系。只有科学地把握各学科间的内部联系,才能有效地进行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结束语

引导学生进行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构建化学知识体系,掌握一个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去,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化学知识体系构建时,一定要注意掌握科学地指导方法,不仅要看到化学知识的内部联系,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各学科间的联系。我们相信,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一定能构建出一个完备的化学知识体系,高中化学的学习质量一定会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周程光.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探索[J].中国文房四宝 ,2013,(6)

[2]李明.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探索[J].新课程导学,2013,(20)

第3篇:高中化学学习指导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构建;知识体系;措施

新时期课程改革工作不断发展,在新课改的整体形势下,为了适应现阶段高中教学工作的需求,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也进行了及时的转变。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工作非常关键,教师要结合学生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通过联系实际,不断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水平,完成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完成从初中到高中学习环境、知识难度的良好过度,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具有更高难度的高中化学学习过程。

一、知识体系的定义

所谓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将自身所获得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种联系紧密的体系,也可以称为知识网络,因而知识体系具有整体性、多维性以及开放性的特点。高中化学知识学习量较大,学生需要记住的知识点也比较零碎,高考的题型也随着新课标的变化在发生一定的变化,为了适应高考试题的变化,学生唯有以不变应万变,在教师的帮助下,构建牢固、系统的知识体系,结合自身的经验,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另辟蹊径,才能够轻松地应对高考。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有效措施

1.加强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化学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化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际良好的结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在正确讲解课堂知识的基础上,要积极的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强化化学教学效果,还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构建。

2.全局入手,认识整体

全局入手主要是应用在高考前的知识总复习方面,但是在平常的学习中,教师也可以适当锻炼学生的全局意识,例如,在单元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梳理本单元的所学。高考主要是针对整个高中化学内容的五大部分,即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各化合物的性质、特点,有机物的知识点,化学实验以及化学推理计算进行综合的考查。因此,在总复习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这五部分的内容有整体性的认识。

3.紧抓局部,注重细节

(1)完善基本理论知识

该部分内容的完善可以以化学平衡为主线逐步展开,因为电解质溶液、水解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等内容都是建立在化学平衡的理论基础之上,都可以通过化学平衡的理论加以解释,帮助学生形成这样的基本知识主线,学生就能逐步实现整个知识体系的发散和收敛。

(2)完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元素及其化合物与元素周期律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此部分内容可以采用“一表两线”的形式来构建知识体系。所谓的“一表”指的就是元素周期表,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将元素与其相关化合物的性质、特点有机结合起来,而“两线”指的是教材中的知识主线及同一种物质的因果线,促使学生理解各个元素与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解题的时候会更有条理性。

(3)完善有机化学内容

有机化学内容的中心就是官能团,因此要构建详尽的有机化学知识体系,学生要在教师的帮助之下,熟练掌握各个官能团的性质,并掌握有机化学中的规律,这样就能完成各类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4)构建化学实验部分的知识体系

化学学科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因此构建化学实验部分的知识体系,首先就要熟知各种化学药品的用途以及特性、仪器的装配等知识,同时还需要熟练实验操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只有明确各个实验内容的知识点,才能够构建出层次分明的知识体系。例如,正确的区分酸碱滴定管,熟知各种化学物质的储存方式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各种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以及制备所需的设备以及条件等。

(5)完善化学推理计算部分的内容

这部分的内容是建立在物质的量的基础之上,这部分内容学生首先要熟悉有关物质的量各种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然后要能够熟知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物质的质量、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内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还要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量守恒定律等内容解题。

4.全局整合,构建知识体系

有了基本的框架,再加以具体内容的归纳、总结完善,就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从点到线再到面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做到查漏补缺,融会贯通。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从而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高中化学学习指导范文

一、导入哪些文化

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一些本科院校开设专门的文化或跨文化交际课程,但收效甚微,我认为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理论与实践脱节,此外学生对枯燥的文化学习没有兴趣也占有很大原因。各个大学所选取的文化方面的教材难易程度都不一样,什么样的教材适合学生的需求呢?我认为适度就好,大学的文化教育只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意识,能够通过课堂教学的平台让学生对各国文化感兴趣,对跨文化沟通感兴趣,培养他们自学文化的能力和意识,因为文化的内容之多范围之广是众所周知的,不可能要求学生在课堂掌握多少文化知识,尤其是高职学院的学生,他们本身的英语语言基础就不是很好,大部分同学的目标还放在通过大英四、六级上,如果再开设文化或跨文化交际理论这类的课程,那也只能是多了几节自习课而已,不可能对他们产生太大的影响。因此,我的观点是选择一些与商务有关的文化导入到商务英语专业课中来,让学生边学边用,学以致用,内容不求多但求精,要与商务英语的内容相关。

二、导入的方法

Nunan (1989)认为,“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goals)、信息输入(input)、活动方式(activity)、师生角色(teacher/student role)、教学环境(setting)等要素组成。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差别在于前者注重信息的沟通,活动具有真实性而且活动量大。英语课堂教学应该由各种互动活动组成,即任务。学生通过对话性互动来完成任务,从而产生语言习得。正由于任务型教学模式具有上述性质和特点,在英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倡导选择和运用任务型教学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三、具体实施情况

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1996)在她的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中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2.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a.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b.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c.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3.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a.分析(analysis)――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b.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根据这一理论,我在我所教授的剑桥商务英语中级课中作了如下教学尝试:首先引入任务,把该单元应该完成的任务逐条列出,将单词和用法作为资料直接给学生并不过多讲解,除此之外还给学生一些与商务相关的文化知识,比如在不同文化的商务活动中礼物赠与、商务谈判以及打招呼等。接着进入任务循环流程,由学生根据任务自主完成课本中语篇的阅读和听力等内容,然后完成一个口语任务。最后进入语言聚焦。由于我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导入文化教学,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对商务英语学习提高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因此我在设计任务时大都为口语练习,我将整个班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每组通常6名学生,让他们可以分角色扮演一些人物,通过情景口语任务的完成达到文化与英语专业知识以及英语语言运用的融合。

以下是我以BEC中级Unit 2为例,具体说明文化导入的过程。

Pre-task phase: Introduction to topic and task 老师给学生展示一些相关文化的打印材料,这个单元是“Greeting behavior”和“Gift giving”,如果教学条件允许可以做成PPT模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要自主完成这部分文化材料的阅读,另外还要完成书中的相关阅读和听力材料。学生集体自由讨论,学生要和他的伙伴一起讨论如何招待客户的话题(老师要给出一些有用的单词和词组)老师引入任务,思考下列问题,为完成下一阶段的口语任务做准备。在商务情景中,如果要你去招待一个外国客户,你有必要了解他是来自哪个国家的吗?为什么?你认为来自不同国家的客户在文化上会有差异吗?你是如何对待这些差异呢?请举例说明。如果让你全程招待一些外国客户,从接机开始直至整个商务活动终止,你会怎样差异的去对待不同国家的客户?你会选择什么样的酒店呢?你认为商务接待对整个商务活动的成败有直接影响吗?为什么?

Task Cycle

口语情景对话练习:

背景介绍:有三组代表团成员将来我公司参观访问,8月3日早8:00到达滨海机场,8月6日早晨离开,这次参观旨在与我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关系,达成永久合作,这些成员在为期3天的访问期间所产生的费用全部由我方承担。

Group 1:Mr Harp, Finland, 35years old, supplier (like music, sports) ,本次的主要目的是想买clothes.

Group 2: Mr Williams, US, 38 years old, supplier(like football),想购进卫生洁具toiletries,与其一同来的还有他的wife, Mrs Richmond Susan,35 years old(like shopping, music, disco and dancing)

Group 3: Mr Ross, Saudi Arabia,31 years old,要购买electronic products, like playing football,同来的还有他的girl friend Miss Alice 28(like shopping, eating food, dancing)

Task: 全班分成六人或七人的小组,以组为单位分角色扮演这些客户和中国公司的招待者,完成如何安排这样三组人员的商务接待活动,安排活动内容要合乎逻辑,尤其注意文化差异,充分满足不同人员的爱好和需求。老师在此过程中要监控整个讨论过程,但不去过多的给学生意见,由学生发挥想象自主完成整个对话的编排,然后每个小组在所有同学面前完成对话。

Language Focus

第5篇:高中化学学习指导范文

1.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

目前许多英语老师都在不断探寻新的教学之路,但是大多数都是按照自己使用过的教材教学的。据报道,相关人士在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学术论文库里进行搜索发现与之相关的材料和论文都是很少的,导致部分高中英语老师没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不能够全面了解教材,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牛津高中英语》的文化负载词

相关人士对《牛精高中英语》的文化负载词做了简要的分析:在整理的基础上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独立文化的负载词,另外一类是典故、习语与委婉语。

2.1独立文化的负载词

在一般的教材里都会涉及多方面的文化词汇,比如历史、经济、文化、政治、宗教、法律、教育、艺术、习俗、禁忌和节日等。

2.2典故、习语与委婉语

典故、习语在词语的文化教育里是重难点。《牛津高中英语》的各个模块都涉及一些比较常用的英语习语,其中第九模块的第四单元提及kill the fatted calf,feet of clay,a―lime bird me,the salt of the earth。这些出自希腊文化的经典语录Achilles’Heel,a Herculean task,Pandora’s box,同时还有来自圣经里面的Daniel in lion’s den,good Samaritan,Jonah,the prodigal son。在第六模块的第二单元中又提及一些关于和情感相关的英语习语:down in the dumps,on cloud nine,hot under the collar,fly blue,fly off the handle,over the moon。同时和动物相关的英语词语在第三模块的第八单元中出现:as busy as a bee,as busy as a bee等,模块十出现as busy as a bee。还有与植物有关的习语,如as cool as a cucumber和hungry a lion等。

委婉语:中文和英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然而这两种语言的发展受到各国的文化经济及生活方式所影响。这些联想跟比喻都是各自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反映出劳动人民的生活是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的,显现出各国文化的丰富多彩,也使得各国的人民产生不同的思维,为此也创造出许多类似的谚语及比方。有些词语的用法不仅仅是相同的,还有相似的结构,例如如履薄冰(to be on the blue);懒骨头(lazy);替人背黑锅(carry the can for somebody);书虫(book worm)等。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及的不同,两国人民在文化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3.新型的英语教学方法

3.1试听式的教学方法

所谓视听法主要借鉴教学中的流派,通过计算把图片、文字视频等形象化及利用手脚、眼睛、耳朵和嘴巴在教学的过程中归纳出的新型英语教育方法。例如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观看CVD、DVD和电视电影之类的影像,感受英语的语境,还要学生进行模仿及加强强化训练。老师不仅要运用影片当中的特色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对英语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对词汇的记忆与理解。

3.2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所谓讲授法是指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用讲解、语言表达形式和演讲等方法为学生传授知识,当然与众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其实这就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文化导入的教学模式,老师可以把文章里的词汇形象表达出来,还要与实际的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也真正做到把文化导入到教学当中。

3.3活动式的教学方法

语言是活动,教学也是活动,活动是教学的关键。所谓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指利用教材上的重点内容通过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要有主题、有组织、有计划。每一个学校都应该使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比如英语角。一般中学英语角都不太大也没有自如交流的氛围,所以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当然遇到问题可以由老师回答。

3.4讲座式的教学方法

讲座法又称为情景法,主要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当中学习。学校应该在每个学期都给学生安排3―4次有关文化导入英语的学习词汇,利用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国外的文化知识,尤其是那些已经成为经典的成语、谚语、典故和习语等,并且要在学习中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比较,学习当中不同的文化,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收集一些国外的典故或者是言语等,然后在每周的英语活动课上让学生拿出来与其他的同学进行学习与分享。这样不但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更好地把新的文化知识导入英语词汇的学习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6篇:高中化学学习指导范文

关键词: 文化导入 高职英语教学 博弈论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高职英语教学不断地发展;普遍的认识是高职英语教学要符合高职特色,以面向社会满足市场需求;培养高端技能性人才,以跟上全球化的步伐为目标,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对此笔者理解为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但在我们重视各式英语教学方法的研究以达到使用目的的同时,不能忽视英语教学中文化内容的导入。否则会导致学生既无法像在传统教学方法中那样学习掌握牢固的语法结构知识,又无法充分吸收语言的文化内容,不能真正地认识英美文化的本质,最终难以达到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提高的目的,因此从博弈论的思维和策略分析方式研究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内容具有现实意义。

一、博弈论简述

博弈是指对策主体在相互对抗中,对抗双方相互依存的一系列策略和行动的过程。[1]早期人们通过博弈游戏运筹帷幄,我们最为熟知的当属棋类游戏,其中的布阵思路尽现古人智慧。而博弈论就是专门研究博弈中如何出现均衡的规律的科学,其所涉及的策略分析可展现决策利弊。博弈论中最为有名的案例被称作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如下图所示:

A

沉默 坦白

沉默

B 坦白

警方逮捕两名犯罪嫌疑人A和B,并将两个嫌疑人隔离审讯。如果审讯中两人都保持沉默,由于证据不足1年后两人都会被释放,如果一个沉默而另一个坦白,那么坦白一方立即获释,沉默一方将被判入狱5年;如果两人都坦白,那么每人各判三年徒刑。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人都是理性的,对于任何一个嫌犯而言,无论对方选择什么策略,他的最优策略都是招供。

博弈论涉及的基本要素包括:参与人、行动、信息、策略、收益、结果、均衡。[2]而从不同的角度可对博弈进行不同的分类。其中静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同时选择或虽非同时选择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先行动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动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如果按照参与人之间是否合作,博弈又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二、博弈论与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导入的联系

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为顺应形势,要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而语言的运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学会运用语言重视英语教学中文化内容的扩充。而在文化导入的过程中如果善用博弈游戏规则,依靠理性的思维和双赢的策略在均衡中求发展,就是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的捷径。博弈是一种日常现象,适用于生活学习中的各个领域,也可用于高职英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就是博弈的主要参与人,文化导入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博弈过程。

三、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文化缺失现象

(一)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内容的欠缺

有笑话说:一个中国人到外国旅游掉到山崖下,他大喊:“Help!”有人听到后帮忙呼叫救助人员。救助人员到山崖边问了一句:“How are you?”游客回答:“I’m fine,thank you.”救助人员听后就离开了。这不仅仅是个笑话,实际上这种情况跟很多高职学生目前真实的英语掌握情况类似。许多学生通过之前的英语学习能够背出或者说出简单的英语交际用语,却不能在实际语言环境中使用,就如这名游客只知道“How are you?”作为招呼用的“你好吗?”这个意思,却不知道,在所谈到的情况中这句话是询问“你怎么样了,需不需要帮助?”的意思,结果回答牛头不对马嘴,失去得到救援的机会。这实际上是因为缺乏跨文化交际的内容或者没有语境意识,所以只能生搬硬套,当然无法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沟通。很多同学都有说“Hello,hi,good morning”之类的交际能力,但只局限于这些通过电影等娱乐方式学到的口语,对于英语国家的人日常交流的普及性文化知识都所知甚少,知识面很窄。

(二)改革者和教育者认识的局限所导致的文化教学内容缺失

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目前总的方向是EGP+ESP的模式,即通用英语+专业英语模式。逐渐加强专业英语教学的力度,让学生为其在实际行业环境中使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做准备。但有的教学改革者认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以实用为准则,课堂上就应只教授专业英语中的专业词汇,专业文章,而且认为这些跟文化、文学等毫无关系,因此高职英语教学课堂上应舍去文化类不必要的知识以免“浪费时间”。通常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深刻地意识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在不违背“实用教学理念”的原则下,他们认为自己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识记专业词汇,翻译专业篇章,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只涉及专业、行业知识,绝不会“浪费时间”涉及文化方面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影响到了学生,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忽略文化差异,造成了学生文化意识的淡薄。

四、文化导入的优势策略

博弈(game theory)是以游戏的方式在规则中探求利益。英语学习需激发好奇心,如能在教学过程以博弈游戏的紧张感和幽默性的方式进行语言文化内容的导入,教师和学生的所得收益将颇丰。

(一)文化导入过程中的师生的合作博弈

Game theory又译为对策论,就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教师和学生作为博弈主体,在文化导入过程中形成双向互动博弈。[3]教师希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积极通过教材和各种渠道充分挖掘文化信息,充分备课;同时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充分理解教学改革的本意,注重内涵,力求摆脱应试教育,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博弈中的另一主体学生作为理性参与人,在接收到积极文化内容的同时理性水平提高,文化素养提升,变被动为主动地参与教学和讨论。教学过程随着文化导入渐入合作型良性博弈状态。

(二)文化导入方式

信息(information)是指参与人在博弈过程中的知识,特别是有关其他参与人(对手)的特征和行动的知识。教师应把学生看做博弈主体而非被动学习者,通过分析学生的信息特征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文化缺失问题,通过扩大信息量,学生有意识地吸取和拓展相关信息。比如丰富教学的中英文化对比内容,使其熟识中国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异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学习titanic一词时,因为看过泰坦尼克这部电影,学生对这一词汇有一点兴趣,但是印象有些模糊,理解得并不深刻。教师可追溯词语起源,在希腊神话中有提坦神(Titans),随后有了提坦的、巨大的之意,然后联系上那艘豪华大船,这让学生把词汇具体形象化,同时也理解其实英语单词不是单调的死记硬背,它有文化、有历史、有故事,进一步了解西方国家的宗教和信仰。

博弈论的“游戏”性就是在假设条件和规范中主动思考获取所得,如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情境设置和角色扮演。[4]

一方面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语言文化的交际氛围。如教师在第一节课上greeting students,随后简单地把英语的自我介绍作为引入,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进入一个英语交流环境,以朋友的方式进行交流,学生没有尴尬感也会很积极地投入,打破沉默,在自然的对话交流中学习,教师可在旁倾听,稍作提示或修正。

另一方面教师可制定适当的规则和合理的奖惩制度。比如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小组,课前先给出情境主题,如:面试。教师设置出不同特征和不同文化背景的角色。每小组都推荐一名学生担任主要角色。课后,小组成员分工收集相关角色的资料,包括个性、背景、习惯等,使要扮演的人物鲜活起来。教师准备小道具,包括假发、桌椅、面试官的座位上的名字牌等。课堂上营造面试小场景的真实气氛,教师可作为面试官之一,其他同学作为面试人群。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面试,并评价主要角色的人物形象和表现,教师评价后各小组共同评分取平均分,成绩优秀的团队给予加分与平时成绩挂钩,落后的团队将被安排口语练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搜索信息,了解商务礼仪,体验跨文化差异,接触不同社会文化背景,这就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语言承载着文化,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不能狭隘化,因为它是语言承载文化的体现。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用积极的方式导入文化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博弈论中可透析教学智慧和策略。为了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在传授语言知识的过程中我们正积极地探索,希望在已有的经验之上可转换思维,跳出定势,避免盲目和滞后。轻松而自然的环境是习得的温床,可让学生通过类似博弈游戏这种较有趣的方式自然进入反复练习和操作的过程,并及时纠正错误,在语言学习和掌握过程中不断完善提高。

参考文献:

[1]姚国庆.博弈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2.

第7篇:高中化学学习指导范文

关键词: 企业文化 素质拓展 渗透原则 渗透渠道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高职学生素质拓展的新变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企业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企业文化是在工作团体中逐步形成的规范。企业文化是为一个企业所信奉的主要价值观,是一种含义深远的价值观、神话、英雄人物标志的凝聚。企业文化是指导企业制定员工和顾客政策的宗旨,是在企业中寻求生存的竞争“原则”,是新员工要为企业所录用必须掌握的“内在规则”。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通过物体布局所传达的感觉或气氛,以及企业成员与顾客或其他外界成员交往的方式。企业文化是传统氛围构成的公司文化,代表着公司的价值观,诸如进取、守势或是灵活――这些价值观构成公司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的规范。管理人员身体力行,把这些规范灌输给员工并代代相传。企业文化是在一个企业中形成的某种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共同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信息,将各种内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企业文化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混合,即在企业界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在人群中和社会上产生文化的影响。它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指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润,而是对利润的心理;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体现的为人处世的哲学。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在企业一切活动之中的东西,是企业的美德所在。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组织的基本信息、基本价值观核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基本看法,是由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信仰的行为规范、价值体系,是指导人们从事工作的哲学观念。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道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高职院校是高校的一个类型,注重推行企合作、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三个明显的变化。

一是学生身份的变化,学生成为公民,即具备社会人、学生、准员工三重身份。公民即社会人,学生是高校学生的共性身份,准员工构成了高职学生的个性身份。与公民即社会人、学生身份相适应,高职学生的素质拓展教育应当彰显高等教育的属性;与准员工身份相适应,高职学生的素质拓展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的属性。

二是学生素质拓展的内容新变化。在素质拓展的内容中更注重技能培养,并随之带来素质拓展六大模块内容之间关系的新变化。由于高职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类型,职业能力的培养被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如果六大模块内容关系处理不当,就会在实践中造成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其他素质拓展模块培养的脱节。

三是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活动的时间保障发生新变化。由于实训室开放的制度化,岗位见习、轮岗实训、顶岗实习形成了实训教学的体系化,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时间即课外教育管理呈现出分散、零碎的特点。在分散、零碎的时间保证下开展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常态和共性特征。

为适应这些变化,在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中融入企业元素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与必然行为。

二、企业文化在高职学生素质拓展中渗透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内容上相互关联与时间上层层递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素质拓展活动内容高度精练、层层递进,各个素质拓展模块在企业文化不同层面的内容衔接上相互支撑互动。

2.源于企业,高于企业。

高职固然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但是学生素质拓展在引入企业文化元素培养职业人的同时,也要看到高职具有培养社会人的功能,这是高校的共性目标。当前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正在改革中,许多高职不同程度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的倾向,从而影响高职学生在未来职场中的可持续发展。

3.可操作性、长效性原则。

三、企业文化在高职学生素质拓展中渗透的渠道

1.建立企业文化与学生素质拓展渗透的三大对接渠道,即学生行为养成教育(通识教育即文明修身教育)、技能培养教育和通用能力培养教育,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促进人才培养。

2.建立企业文化与学生素质拓展六大素质模块的结合点,使之有规可循,提高企业文化对学生素质拓展渗透的针对性、实效性。

3.行为养成教育(通识教育,即文明修身教育)主题化,技能培养教育核心化,即围绕核心技能组建核心社团、开展核心技能比赛活动展示,通用能力培养教育经常化。

从2009年起,外国语学院在多年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正式开展“读大学诵经典践行校训做文明学生”特色主题教育的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使主题教育准课程化。通过精心设计与组织,并长期坚持,取得显著成效。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培养围绕语言、话剧表演与创编、教学技能组织疯狂英语协会、话剧社等核心社团,坚持晨读,开展系列职业技能比赛,发挥了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引领作用。

4.坚持校企联动、教务学工联动、学生与企业联动,整合学校、企业资源,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围绕素质拓展关节点、重点内容开展学生教育管理活动,建立企业文化与学生素质拓展渗透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第8篇:高中化学学习指导范文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它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初中化学记忆内容较多,大部分同学死记硬背,以“记忆、重现、模仿”的学习方法为主,学生养成很强的依赖性。初中教材浅显易懂,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自然现象或者演示实验入手,学习化学概念和知识,时间也充裕,在老师的“知识翻炒”下,学生感觉初中化学并不难学。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难度加大,要求学生不是单纯记忆,而是举一反三,能灵活应用和推理。高中化学容量大、知识点多,课时少,要求学生具有建立知识体系的能力。实验方面也不是照搬照做,不仅要明白实验原理和目的,并且学会设计实验探究,思维方法在理性层次跃迁。高中化学不仅需要一定的学习能力,还要有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初高中化学的不同要求和脱节导致学生进入高中感觉化学很难学,高中老师大部分没有教过初中化学,也不了解初中化学的学情,感觉学生很难教。因此,怎样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探究

1.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实现学生心理的衔接。

进入高中的学生,是通过中考筛选出来的优秀学生,他们有着优等生的优越感和对高中的迷茫感。在初高中的衔接教学中,我们要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让他们感觉初高中的异同,既要让学生有接受挑战、战胜困难的准备,又要有在新的学习阶段争创佳绩的信心。精心设计一些挫折,使学生在知识点和思维上的弱点暴露,让他们了解高中化学并不是像初中化学那么容易,找到努力方向,并且付之行动,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也要加强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对高中化学充满希望,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2.梳理知识要点,实现知识内容的衔接。

在化学衔接教学中,知识点的梳理是我们高中化学老师必须要做的一个重要事情。哪些知识是初中化学有的,哪些知识是高中化学需要延伸和深化的,哪些是初中化学没有涉及的,是全新的概念,不能让学生产生陌生和恐惧的想法,高中化学老师做到心中有数,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系统,处理教材和准备教学内容做到胸有成竹。例如,对于电解质这块内容,初中化学学习了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我们高中化学就要在此基础上深化扩展,为离子反应的书写埋下伏笔。还比如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初中化学浅尝辄止,就从得氧失氧的角度简单做介绍,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它不断的深化。从化学价的变化和电子的得失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从电子的转移到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和配平,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书写到原电池、电解池的学习与应用,应该说氧化还原反应是在与初中教学的衔接中不断升华。通过与旧知识的衔接,学生也能顺利走上学习轨道,在深化中不断获取新内容,逐渐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而对于一些初中化学没有涉及的知识,我们应该精心设计,做到“开门红”,不能让学生对新知识有恐惧和拒收的感觉。通过笔者调查,大多数对高中化学产生恐惧和失去学习信心的原因是关于“物质的量”的学习。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学习的第一个新知识,是贯彻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但这是个抽象的概念,没有实验的引入,也没有具体物质的反应。学生对这个概念完全陌生,这需要化学老师精心设计教学,在学生以前学习的分子、原子、离子的微观世界慢慢引导他们接受这个新概念,做好缓冲教学,从而让学生转入并接受高中化学的学习。

3.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实现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侧重知识点记忆,高中化学更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这要求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艺术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在教学方法上做好衔接,有利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桥梁。加强实验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亲切感,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打开思维空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除了教师演示实验,更注重学生个人实验。高中学生有一定的自学和理解能力,也有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因此,自学指导法、问题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类比推理法、归纳总结法等教学方法的逐步加入,更有利建立“让学”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4.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学习方法的衔接。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化学教师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学习方法还是停留在初中阶段,有一定的依赖性。高中化学老师根据高中化学的教学特点,指导他们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多归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着很大的知识网络系统,所以指导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找到各知识点的联系性和规律性。比如元素化合物知识,找出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学习起来轻车熟路。还比如有机化学的学习,其中氯代烃、醇、醛、酸、酯之间的相互转化等,建立知识网络图,复杂的有机题目迎刃而解。只要学生掌握正确的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高中化学的学习就不再是生搬硬套,而是能应用自如。

5.建立师生良好关系,实现师生情感的衔接。

高一新生进入高中,对一切很陌生和迷茫,我们高中化学老师要多和学生接触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信息,主动关心和帮助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赢得学生的信赖,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情感的衔接。良好的师生关系,会除去师生之间由于陌生而带来的不适应感,会增强学生对老师的好感,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与信心,在以后的教学中师生配合默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总结

第9篇:高中化学学习指导范文

一、初、高中化学的脱节

初中化学新课程提出的五个学习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表明初中化学教育是对公民科学素养的化学启蒙教育。它并非是高中或大学化学专业教育的预备教育,教学的知识内容大多来源于学生日常生活,其内容编排遵循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教材用语比较简练有趣,易为学生所理解、接受和掌握。总体而言,知识内容少,层次要求低,是初中化学的特点。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规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高中必修化学,是学习化学科学核心内容的基础教育,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提出的六个学习主题(熟悉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突出了化学学科知识的教学;多数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以化学学科体系为线索,为化学专业学习提供基础,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在社会生产生活广泛应用的化学知识。由于课时紧,学习容量相对较大,必修化学的教学内容,起点高,容量多,叙述简明扼要,知识理解接受难度加大,习题难度也较大。化学新课程已开始注重整体设计初、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和内容,但初中毕业生要适应高中化学学习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一个过程。

二、学生的不适应

1. 学习内容的不适应

初中化学学习内容主要是启蒙性和常识性的基础化学,对思维能力要求低;高中化学虽仍为基础化学,但其知识容量与思维难度均高于初中。特别是在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教学方面,高中教师一旦在难度上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畏难心理。

2. 教学方法的不适应

初、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式不尽相同,高中教师若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教学上把握不好,很容易导致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不适应。

3. 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高中化学对学生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若教师不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不能较快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则难以适应高中紧张的化学学习。

三、应对策略

1. 抓好教材教法的衔接

在起始阶段召开研讨会,主要讨论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高一衔接教学的重要任务。 (1)上好实验探究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化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中学化学教学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实验探究课有利于培养这些能力,所以教学中我们会尽可能地上好实验探究课。当然,实验探究课上老师应给学生明确的目标,适时指导,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寻找规律。

(2)精心备好起始课,尽可能使课堂生动、活泼、有趣。

在课堂教学上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我认为一定要留足时间让学生看书、思考,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探讨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交流、整理,他们的知识会得到升华,要坚决杜绝教师单纯传授知识,那样只能使课堂枯燥无味。

2. 指导学生学习策略的衔接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确保学习的可持续性,从高中化学第一节课开始,我们就把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自学意识、自学能力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1)立足课堂教学,抓好学法渗透。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将知识传授与学法指导有机地融于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实验课时指导学生观察现象,传授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方法,抓好化学实验的衔接;讲评课时指导学生分析思路探索规律,传授思维的方法,搞好思维方式的衔接;自习课搞好自学策略的衔接,将知识探究和学法探究融于整个教学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保证了学生学习化学的高效率和可持续性发展。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测评,优化学习品质。没有科学的态度不可能有科学的成果。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我们指导学生进行阶段小结,帮助学生从“情感态度”、“方法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测评,使学生了解到不良习惯对学习的消极影响,懂得了“态度决定一切”,引导学生通过对学习活动的不断反思,优化了学习方法和思维品质,保证了学生学习的持续进步,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进入自我完善的良性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