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养成教育的核心范文

养成教育的核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养成教育的核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养成教育的核心

第1篇:养成教育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义务教育;核心素养;特性;养成

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特性

1.基础性

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在知识上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是未来继续接受更高等教育的重要根基,这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性。这一特性是不可超越的,贯穿了义务教育的始终,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根本保障,是整个教育阶段的主线。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运用科学思维提升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对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技能,优化学习方法,对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2.实践性

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就要重视其实践性,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思考究竟要将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得出了结论后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要求学生必须打好知识基础,掌握学习方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于提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而学生最终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大量的教育实践,这就是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实践性。

3.发展性

除了上述的两种特性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还具有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循序渐进,在不同年龄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培养的方法要贴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行为特征等,从简单过渡到复杂。对于学生来说,此阶段的培养并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在本阶段的发展,而是能让学生的未来形成长远发展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1.养成前提是遵守三大原则

三大原则是学生核心素养养成过程的前提:第一,坚持以人为本。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虽然年龄尚小,但是正是接受知识、提升能力的关键时期,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全面发展。第二,要注重层次。学生的培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也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知识深入浅出,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提升学习技能。第三,尊重差异。由于学生学习的不同科目要求培养的核心素养是不同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整合,不同学科之间,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同的,而不同年级的学生需要的核心素养也是有差异的,尊重个体间发展的不平衡性,这都要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注重差异性。

2.养成条件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帮助学生自主独立学习,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己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态度,学习并不是单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也不是死记硬背就能实现学习的价值,而是应该身体力行,真正发现学习的魅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关键在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引学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现代义务教育要求要能激发学习兴趣并调动学习主观能动性,对于教师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引入情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共同学习,研究问题,形成科学民主的校园氛围。

3.养成保证是提升教师核心素养

自古以来,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现代教师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严于利己,不断学习,认识到自己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需要发挥的重要作用,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技能,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指导要求,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科学思维的技能。此外,教师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提升他们的创造能力,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素质,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才能完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

4.养成保障是加强社会与家校的联系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阵营,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阵营,社会是学生实践的主阵营,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三大主战场,能不能科学有效地提供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核心素养发展需求,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提供保障,关键在于协调社会、学校、家庭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社会、学校、家庭三大主战场要加强联系,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提供有力保障。

第2篇:养成教育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 核心素养 体育文化水平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043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青少年作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需要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单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做要求,而忽略了对他们审美观念、音乐素养、体育素养等其他方面基本素养的培养,由此对音、体、美课程的教学质量也不够重视。虽然这种培养策略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但从学生的长久发展来看,并没有产生良好的效果,只知道一味学习的学生失去了自己的兴趣爱好,除了读书之外并没有什么特殊才艺,这对他们的人生来说是悲哀的,不利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在新形势的教学背景之下,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问题也被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关注到,成为教育工作者讨论的热点议题。

所^的体育素养指的是学生的体育文化水平,也就是在体育方面的素养。除去先天体格的影响因素,更重视后天环境与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它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水平、体育技能等总共七个方面的综合素质与修养,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不小的难题。长久以来因为整体教学环境对体育课程不够重视的原因,体育课的形式非常的简单,一般就是对学生进行短跑、长跑等田径方面的训练,或者让学生自由组合打篮球、踢足球的形式,更有甚者把体育课当成活动课,让学生自由活动,忽略了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这一现象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不高,比起在操场上晒太阳跑跑跳跳,他们更愿意进行室内活动,长此以往,不利于全民体育素质的提高与体育活动、体育赛事在我们国家的开展。对孩子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也要从小学开始抓起,学生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有进行其他学习活动的精力与动力。对于小学体育教师来说,必须重新审视新时期下的体育教学环境,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从各方面入手,为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本论文试从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与体育意识三方面展开具体讨论。

一、重视体育知识的传授

体育知识,顾名思义就是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它不仅包括对各种体育活动、体育赛事的基本介绍、还有各种突发事件下的基本急救知识,学好体育知识不仅对于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必要的时候还能用来自救,因此对基本体育知识的传授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普及。但是由于体育教师对讲课方法不够重视,造成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并不能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而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反过来又严重打击了教师的讲课热情,由此造成恶性循环,使体育知识的普及成为体育教学中薄弱的一环。

传统的理论课程一般都是在室内进行,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并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体育教师可以从这一点进行反思,改变自己体育教学的方式,由室内教学拓展到室外,或者利用体育器械、多媒体等多种工具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会被课堂内容所吸引。

例如,在进行篮球基本知识的讲解时,我会分成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先在教室内进行,利用篮球作为辅助工具,在课堂引入环节先向学生提问“一场篮球赛一般场上每队队员有几名”,看似简单的问题,对于篮球“门外汉”的学生来说却是熟悉又不曾注意到的问题,由此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吸引他们听讲的注意力。接下来就篮球规则给学生做简单的讲解,并结合视频的方式,给学生观看在比赛中犯规的片段,帮助他们对篮球规则中难懂的术语做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之后引入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篮球球星话题,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或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这种方式使理论学习变得妙趣横生,学生普遍愿意参与到讨论之中,提高了课堂效率。接下来第二课时,把学生带到体育馆或户外篮球场中,教师一边重复上一节课的规则问题,一边给学生演示,然后在管理好秩序的前提下,让学生几人一组自由练习,这种方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对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有利于他们对基本体育知识的掌握,而且动静结合的方式更容易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在教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基本体育技能的训练

所谓的体育技能,指的是学生对各种体育运动的掌握程度,包括了锻炼技能和对锻炼的自我评价技能。虽然学生在小学阶段身体各方面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导致他们对各项体育活动的完成度还有待提高,但教师不能由此松懈,要利用各种资源,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尽量培养学生在完成各项体育项目方面的能力,发掘他们的潜能,并培养兴趣,从而受益终生。学生在进行体育技能训练的时候,由于不是专业的运动员,很容易遇到困难或者瓶颈,或者因为很难在短时间内突破自己而使训练停滞不前,作为体育教师在这个时候应该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去改正,这样才能在一次次失败中不断前进,提高自己的体育素养。

三、注重体育意识的培养

第3篇:养成教育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 细胞分裂

关键词: 心钠素;血管;肽类;低氧;心肌/细胞学;成纤维细胞;细胞分裂;胶原

摘 要:目的 观察血管钠肽(Vasonatrin peptide,VNP)对低氧状态下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其防治低氧所致心肌间质结构重建的作用机制. 方法 培养新生大鼠CFs,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以3 H-proline掺入率反映胶原合成速率. 结果 单纯低氧不改变CFs的细胞周期,但增加低浓度血清(25mL・L-1 )作用基础上的细胞增殖指数PI(S+G2 /M)/(S+G2 /M+G0 /G1 )(P

-6 mol・L-1 的VNP抑制低氧诱导的PI增加(P

Keywords: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blood vessels;peptides;anoxia;myocardium/cytology;fibroblasts;cell pision;collagen

Abstract:AIM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vasonatrin peptide(VNP)on hypoxia-induced proliferation and collagen synthesis in cultured cardiac fibroblasts(CFs)and the pre-ventive mechanism of VNP in the interstitium remodeling of ischaemic heart diseases due to hypoxia.METHODS Neonatal rat CFs were obtained by enzymatic dissociation.Cell cycle kinetics of CFs was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Collagen synthesis rate was determined by measuring3 H-pro-line incorporation rate.RESULTS Hypoxia(20~30mL・L-1 oxygen)alone for24h didn’t change the cell cycle of cells cultured on serum-free medium,bu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roliferation index [(S+G2 /M)/(S+G2 /M+G0 /G1 )]of CFs with low concentration serum(25mL・L-1 ).VNP(10-6 mol・L-1 )inhibited the effects of hypoxia on low concentration serum-induced proliferation(P

0 引言

心肌梗死后纤维化是导致心脏功能异常的重要因素,纤维化的形成主要包括心肌成纤维细胞(CFs)的异常增殖和胶原沉积.作为心肌缺血后果的缺氧能够通过调节生长因子、酶、应激蛋白等的基因表达,调节心脏细胞的生长和分化[1] .占心脏非心肌细胞约90%的CFs,是心脏胶原纤维基质的细胞来源,而目前关于低氧对CFs直接影响的报道很少.我们在培养的新生大鼠CFs上,观察了低氧对CFs生长周期和胶原合成速率的影响,以及心房肽家族新成员血管钠肽(VNP)对低氧所致的CFs生物学特性改变的影响,旨在从细胞水平探讨VNP对低氧引起心室结构重建的防治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SD乳鼠(1~2d)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胰蛋白酶、胶原酶、EDTA,DMEM干粉培养基和小牛血清购自Gibco公司;VNP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3 H-proline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核技术开发公司;流式细胞仪为Coul-ter公司产品,型号为Elite ESP;LS-6500液体闪烁计数器为美国Beckman公司产品.

1.2 方法

1.2.1 心肌成纤维细胞培养 无菌条件下取出乳鼠心脏,剪碎,用1.25g・L-1 胰蛋白酶和0.75g・L-1 胶原酶进行梯度消化,差速贴壁1.5h后,吸弃未贴壁的心肌细胞,获得的成纤维细胞用含100mL・L-1 灭活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至接近融合后传代,实验用第3~4代的成纤维细胞,接种于96孔板(5×103 个/孔)用于3 H-proline掺入实验或接种于50mL的培养瓶(1×105 /瓶)用于流式细胞仪分析实验.实验前以无血清培养液培养24h,使细胞处于静止状态.细胞纯度经波形蛋白(vimentin)免疫组化染色鉴定达95%以上.

1.2.2 流式细胞仪测定 分别加入无血清培养基、含25mL・L-1 血清的培养基或含25mL・L-1 血清和10-6 mol・L-1 VNP的培养基,于常氧(210mL・L-1 )和低氧(20~30mL・L-1 )条件下继续培养,24h后收集细胞,700mL・L-1 乙醇固定,碘化丙锭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

1.2.3 3 H-proline掺入实验 分别加入无血清培养基、含25mL・L-1 血清的培养基或含25mL・L-1 血清和10-8 ~10-6 mol・L-1 VNP的培养基,各孔均加入3 H-proline(1.85MBq・L-1 ),于常氧和低氧条件下继续培养,24h后用多头收集器将细胞收集于玻璃纤维滤纸上,滤纸经红外线烘干后置入闪烁瓶中,加入闪烁液,用液闪计数器进行掺入量的测定.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 ±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两两显著性检验.

2 结果

2.1 VNP对低氧状态下CFs细胞周期的影响 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与常氧组相比,单纯低氧并不改变CFs的细胞周期,但在25mL・L-1 血清作用基础上,低氧培养24h后,进入S期的细胞百分率和增殖指数PI显著增加(P

2.2 低氧对CFs胶原合成速率的影响 单纯低氧24h后CFs的3 H-proline掺入量增加19.6%(P

表1 VNP对低氧状态下心肌成纤维细胞周期的影响 略

图1 略

2.3 VNP对低氧状态下CFs胶原合成速率的影响 低氧使单纯低氧组和低浓度血清刺激组的3 H-pro-line掺入量都增加(Fig2).10-8 ~10-6 mol・L-1 的VNP可剂量依赖性降低低氧的作用;在单纯低氧组,3 H-proline掺入量分别降低7.5%(P>0.05),13.8%(P

3 讨论

缺血缺氧性心脏病病理切片可见CFs的增殖和胶原沉积[2] .本实验显示,单纯低氧不改变CFs的细胞周期,但在低浓度血清刺激的基础上,低氧显著增加处于增殖状态的细胞比例,使PI升高,提示低氧本身可能并不刺激CFs的增殖,在体情况下低氧是通过影响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生长因子等多种体液因子的内分泌、旁分泌作用而间接促进CFs的增殖.已知血清中含有丰富的生长因子,在本实验中低氧显著增强低浓度血清对CFs的促增殖作用,说明低氧可增加CFs对促增殖因子的反应性.Scannell等[3] 和Derevianko等[4] 的实验表明,低氧能调节细胞因子诱导的多形核白细胞的信号转导及其膜受体.因此推测,低氧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体液因子的受体或(和)对其功能执行所必须的细胞内因子的表达来实现的.心肌胶原的过度沉积可以来自胶原生成/降解失衡和产生胶原的CFs异常增殖两方面的原因.本实验中,低氧除了能增强低浓度血清对CFs的促增殖反应,还显著增加CFs的基础以及低浓度血清刺激的胶原合成.与单纯低氧相比,在有血清存在的情况下,低氧的该作用更显著.说明低氧所致间质纤维化的两方面的原因都涉及,低氧对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图2 略

钠尿肽家族主要包括心房钠尿肽(ANP)、脑钠尿肽(BNP)、C-型钠尿肽(CNP)及人工合成的VNP等,早期对这些肽类生理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利钠利尿和舒血管等方面,近来发现它们还能抑制多种细胞的增殖.值得注意的是,ANP和BNP主要是由距离心肌成纤维细胞很近的心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心脏激素,在缺血性心脏病时血浆水平升高[5] ,提示心脏分泌的钠尿肽在低氧等病理情况下可通过旁分泌方式对CF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调节.体外实验亦 表明,钠尿肽对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如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CFs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6-8] .VNP是人工合成的钠尿肽家族的新成员,它是CNP和ANP的嵌合体[9] .我们以往的实验表明[10,11] ,VNP能抑制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舒张肺动脉平滑肌,并能降低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室质量/体质量指数.本研究表明,VNP显著抑制低氧对血清刺激的CFs的促增殖作用,并抑制低氧诱导的胶原合成,从而对心肌纤维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心肌间质结构重建在缺氧性心脏病向心衰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VNP的临床应用前景会逐渐受到重视和开发.由于VNP与钠尿肽家族其他成员化学结构高度同源,可能具有相似的结合受体及受体后途径,但这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Helfman T,Falanga V.Gene expression in low oxygen tension [J].Am J Med Sci,1993;306(1):37-41.

[2]Weber KT,Brilla CG.Pathological hypertrophy and cardiac in-terstitium.Fibrosis and renin-angiotension-aldosterone system [J].Circulation,1991;83(6):1849-1865.

[3]Scannell G,Waxman K,Vasiri ND,Zhang J,Kaupke CJ,Jalali M,Hecht CC.Hypoxia-induced alterations of neutrophil mem-brance receptors [J].J Surg Res,1995;59(1):141-145.

[4]Derevianko A,Graeber T,D’Amico R,Simms HH.Altered oxygen tension modulates cytokine-induced signal transduction in 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Regulation of the GPLC path-way [J].Shock,1996;5(2):97-105.

[5]Horio T,Shimada K,Kohno M,Yoshimura T,Kawarabayashi T,Yasunari K,Murakawa K,Yokokawa K,Ikeda M,Fukui T.Serial changes in atrial and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with early coro-nary angioplasty [J].Am Heart J,1993;126(2):293-299.

[6]Calderone A,Thaik CM,Takahashi N,Chang DLF,Colucci WS.Nitric oxide,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d cyclic GMP in-hibit the growth-promoting effects of norepinephrine in cardiac myocytes and fibroblasts [J].J Clin Invest,1998;101(4):812-818.

[7]Redondo J,Bishop JE,Wilkins MR.Effect of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cyclic GMP phosphodiesterase inhibition on collagen synthesis by adult cardiac fibroblasts [J].Br J Pharmacol,1998;124(7):1455-1462.

[8]Cao L,Gardner DG.Natriuretic peptide inhibit DNA synthesis in cardiac fibroblasts [J].Hypertension,1995;25(2):227-234.

[9]Wei CM,Kim CH,Miller VM,Burnett JC.Vasonatrin pep-tide:A unique synthetic natriuretic and vasorelaxing peptide [J].J Clin Invest,1993;92(4):2048-2052.

第4篇:养成教育的核心范文

由于近年来缺少一种教师终身与进修的机制,缺少一个客观评估教师素养的完善体系,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知识结构陈旧等日益突出,再加上高考竞争,年轻教师素质得不到均衡,狭隘的教学空间,高强度的教学工作,低质量的生活,使得很少有人能够去思考语文教学的明天。

如何使高中语文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高中语文教师的素养亟须提高。

在新的课程背景,一个好的高中语文教师,除了具备较强职业道德标准,如要明确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代言人、权威者,而是学生群体中的“平等的首席”,是学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对话者和交往者。教师要抛弃传统的话语霸权主义,要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者的位置上走下来,参与到与学生的对话和交流中来,一个好的高中语文教师除了要热爱语文、有事业、有责任感外,还必须做到:

一、要有的语文理念。高中语文新课标认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认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新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语文老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要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尊重学生人格,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不仅仅在课堂宣读教参中的答案,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要共同参与、平等对待、加强合作。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语文教师通晓语文学科发展的现状,了解学科的研究成果,更要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历史学、地、美学、以及理科的一般知识。谙习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他既是专家,又是杂家,这样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游刃有余。笔者以为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可分为四层,最基层的是不可缺少的生活和普级教育知识,这类知识是一切人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它是干一切工作,学习一切专业的基础,这一类知识是非专业的普通知识。上每个人知识无论多么渊博,多么艰深,曾垒起多么高、多么尖的知识宝塔,它都是离不开这个坚实的基础。第二层知识是熟悉社会科学和其它百科知识。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高中语文《不钟山记》涉及到地理学,讲霍金涉及到物理学,讲《琵琶行》涉及到音乐等等,只有熟悉了这一层知识,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灵活自如。第三层知识是和语文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它能提高人们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选择和指导。最后一层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金顶――语文学科的专业知识,它是任何一个教师从师这个职业的最重要的知识储备。

语文老师还需有一定的语文教科研能力。教师还应是者,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更加注重教法的研究,这要求教师由凭经验转变为凭借,才能完成由“教师匠”、“语文师傅”向“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语文教师要有较强教学的管理能力。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管理。语文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管理工作,语文教师就是教学管理人员,语文教师的管理就是实现学生语文活动的自动化管理。语文教师在提高自己教学管理能力的过程中,要善于解剖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特长,学会倾听,学会调控。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平等互助的教学情境,在真正了解学生个性和特长、爱好和要求基础上,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比如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目标,布置不同的练习,采用不同的教法,在教法上采用启发式、自由讨论式,综合研究等多种,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

四、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新的课程标准认为“应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策略”,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新课标将创新教育摆在了突出地位。很难想象,一个因循守旧的语文教师能培养出很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为适应课程的需要,语文教师要在教育观念上创新,要根据要求,除旧布新,用新的思索新的方法来从事教改活动。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均源于“疑问”可以说,质疑是开启创新的一把钥匙。面对新的挑战,语文教师的创新主要表现在教师要有课程意识,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学生指导探究性学习,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掌握和运用教育技术。

第5篇:养成教育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协同创新中心”;公路养护课程;措施

一、引言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公路建设得到迅猛发展,尤其是高等级公路的发展势头更为强劲。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12.5万千米,普通公路457万千米,已形成基本的公路交通网络。总体来看,我国公路建设将逐渐由建设为主过渡到以养护为主,因此迫切需要培育一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过硬专业知识的公路养护人才队伍。

“协同创新中心”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也称“2011计划”,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系统启动的第三项国家工程。自2012年启动该项目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探索协同创新中心的构建方法,强化协同创新教育理念,优化整合高校内外部办学资源,探索实践多种形式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相应类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以湖南省为例,湖南省目前已公布三批协同创新中心名单,共有46个协同创新中心,热莺盖了量子物理、生物医药、轨道交通、化学化工、纳米科技、新型材料、环保能源等各个领域,其中涉及公路方面的项目有现代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先进建养技术、新一代耐久性道路结构和材料交通运输行业等协同创新平台。我国公路养护人才培养现状不明朗,已不能满足公路养护行业未来发展的需求,因此本文提出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的融合措施,以适应公路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二、国内公路养护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国内公路养护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普遍不高,公路养护单位90%以上的职工文化程度较低,未接受过专业技术知识教育。初中级职称人员远多于高级职称人员,少有的拔尖人才大多分布在管理岗位,实际从事一线技术指导工作的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并不高。同时人才结构配比也不合理,由于事业单位存在编制问题,导致公路养护管理人才更新过慢,年龄知识老化严重,一些文化素质较低的老骨干面对机械化、信息化的普及及应用显得力不从心。公路养护系统实行的是人事垂直管理,公路部门无权通过人才市场得到单位急需的各类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同时,公路管理部门没有建立退出机制,职工除退休、辞职等原因外,只进不出,致使公路养护单位需要的人员难进来,不想要的人员大量存在,影响了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2002年以来,部分学校开办了高等级公路养护技术专业,但由于行业对养护的迫切性不大,养护专业建设缓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课程教学较为单一,通常只有校内的课堂教学,缺少课程设计以及工程实践实习;二是养护技术相关教材更新缓慢,学生所使用教材常与现行规范相差甚远,教材内容陈旧,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不能及时在课本中体现。三是开设高等级公路养护技术专业的院校普遍为大中专院校,学生学历素质较低,接受新技术能力较弱。

公路养护系统也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重视对人才的培训开发。由于培训经费的不足,培训设施不完善、培训目的不明确,培训往往只针对固定工种进行相关技能和知识培训,忽略了人才培养。二是公路养护系统人力资源管理方式陈旧,人才选拔体系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不够健全,不能吸引系统外的专业技术人才,也不能激发系统内人才的业务积极性,导致人才流失。

而今随着已投入运营的公路已逐渐进入大修期,“绿色养护、节能减排、及时性、快速性、预防性养护”等新理念对一线养护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级公路养护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状况不尽如人意,已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要。未来十年,高等级公路养护工作日益繁重,将从以前的矫正性、被动性、突击性养护向及时性、快速性、预防性养护发展,公路养护过程中将大量采用集快速化、集成化、智能化为一体的综合养护机械设备。这就要求公路养护与管理一线技术人员应具备路桥工程施工、路面病害诊断、治理和预防、养护机械的使用方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技能和开展创新性工作的能力。

三、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公路养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协同创新以科学前沿、文化传承、行业、区域为理念,以人才、学科、科研创新能力为核心。虽然公路养护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已步入正轨,但事实上整个协同创新的环境氛围仍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普遍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团队意识在协同中心中体现不明显,尚未发挥协同创新的作用。基于公路养护行业迫切需要创新人才的现状,高校应该在“协同创新中心”的基础上构建公路养护人才培养的协同框架。

构建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公路养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在“协同”二字上,政府、学校、企业应展开合作,进行公路养护创新人才培养,并合理进行责任划分。主要思路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政府为主导,以高校为主体,以企业为依托,以行业为指导,由“四位一体”构成创新人才培养协同框架。主要有以下措施。

1.和市场对接,优化高校公路养护教学课程

高校在分配课堂教学内容学时时,应在保证公路养护核心理论主体讲解清晰的基础上,增加公路养护技术实验内容。在实验课程中对工程实践中应用广泛的养护技术进行讲解。很多学生尤其是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只重视理论课程学习,就业后在单位不能直接上手操作,而需要一些熟练的实验员示范后才能达到操作要求,这与我们的期望是有差距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验中养成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由于公路养护专业建设迟缓,养护技术相关教材更新缓慢,学生所用教材常与现行规范相去甚远,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不能及时在课本中体现,因此,高校教师思想应具有前瞻性,将最新的公路养护技术带入课堂,既能使学生接触到行业最新动态,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2.联合政府、企业开展公路养护工程实践教学

公路养护技术课程具有工程实践性质,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及实验以外,还必须开设工程实习课程。实习包括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认知实习中教师可以在现场进行教学,同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工程实践中,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生产实习更是可以直接接触工程实践项目,学生在工地上通过近距离观察公路养护技术甚至亲自动手,可以深刻体会到具体施工与课本内容的差别。一般来说,高校学生都是到任课老师所参与的工程项目内实习,实习内容未免有所偏差,且工地上部分工作人员素质较低,不能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甚至部分学生需要自己去找项目实习却面临被拒之门外的尴尬。这就需要政府、企业积极配合高校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政府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主动组织、邀请高校学生参观具体施工项目、行业顶尖学g交流会,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公路养护技术,了解其发展现状。同时政府应该颁布相关政策,鼓励学生去公路养护行业内实习,相关企业、事业单位作为主要接纳学生实习的受体,应该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3.跟踪调研,完善课程考核指标体系

传统公路养护教学大部分为课堂讲授形式,考试形式通常也是以试卷为主,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课本知识上,这极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同时笔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我们可以在考核内容中增加有关工程实践中具体的操作问答环节,以督促学生更好地理解实践操作理论知识。同时,除课程考试外,还应该开展公路养护技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应占总成绩的30%以上,课程设计是在纸上对具体工程项目进行自主设计的一个环节,学生们可以在加深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充分理解工程施工的步骤,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但是,应该将实习成绩单独纳入考核指标,因为工程实习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的重要性要大于课堂教学,对此我们应该多加重视,但实习结束进行成果考查时应该对考查形式稍作整改。以往考查大都是递交实习报告,学生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完成高质量的实习报告,因为考察形式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实习效果不佳,因此,可以在考核时加入学生现场作答,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由学生作答,以此来考查学生实习期间对公路养护工程操作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

4.校企协同,建立多导师师资制度

培养公路养护拔尖创新人才,不只在于教师教授理论知识和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其实教学更应该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研究能力。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参加公路养护技术研发项目的机会;高校可开展合作教育,与企业合作,保证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与到政府或企业的实际项目中去,以获得必要的技能。政府有关部门如公路管理局可提供适当的经费、设备支持。建议同时采取企业导师、高校导师、政府机构导师合作培养的模式。基本概念与理论知识的讲授主要由学校承担;而实践教学和到具体工程实习则由企业负责;相关政策和行业发展方向由政府指导,多导师、多维度地传输公路养护知识,从而使得学生的各项能力都能得到培养。

四、小结

公路养护效果如何对公路能否在中后期发挥正常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科学的公路养护方法可以延长公路使用寿命,节省大量资金。然而目前我国严重缺乏高素质的公路养护创新人才,难以支撑公路养护行业的迅猛发展。本文基于“协同创新中心”模式,对公路养护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一些建议,这对今后的养护行业人才培养具有一定价值。

参考文献:

第6篇:养成教育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交际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7-0112-03随着社会的发展,外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强调交际结果,现代外语教学已经进入到交际时代。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是英语教学的中心问题,也是英语教师在工作中必须时刻注意和认真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注重整体教学。英语教学里的交际原则,要求教师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也要求学生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学,还要求教师和学生课上课下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用。教学活动要和以英语进行交际紧密联系起来,力争做到英语课堂教学交际化。在英语教学里把教和用统一起来考虑;教师和学生不是单纯地教和学英语知识,而是通过操练,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要尽量使用教具,创设适当情景,进行以英语作为交际的真实或逼真的演习。这样学生不仅能学得有成效,而且能真正学到英语的用场。本文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谈几点体会:

一、 说:通过语言操练培养交际能力

过去在我们的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英语课堂教学的中心围绕着语言知识的讲解,句法的分析以及解题技巧的的培养。学生背了不少语法规则,可往往一进入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常常是不知所措。过去的课文教学很少注意到培养学生的运用交际能力,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了讲解句法结构和词汇典型例子。学生学习文章往往是为了通过它们学习句法和词法,而不是为了提高交际能力。新教材采用话题,结构和交际功能相结合的路子,并赋予一定的知识传授,不仅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更注重的是让学生通过训练学会怎样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思想和情感,怎样获取信息。语言知识是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基础,但语言操练不等于语言交际。语言操练的着眼点是语言内容,是双方达到相互了解;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不是学生单纯地掌握语言形式。在英语教学里通过语言操练使学生掌握语言形式,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首要前提,语言操练和语言交际是相互相成,要有机结合起来。

英语作为人类交际工具之一,本身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因此,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形式多样的“说”的情景。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努力营造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会表达思想,学会选择学过的、合适的语言;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师与生,生与师、生与生的语言交流中,不断巩固、不断更正、灵活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的形式有:

(1) 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在每次课前都可以与学生进行常规性的对话,以加强学生的说的能力。

(2) 学生问,教师回答。这种形式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最能让学生在相互的联系中互相帮助,互相检验所说的语言。为了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相互练习的时间,让他们有时间相互商讨,在说给全班同学听时能够更默契。在学生自由练习时,教师要巡视,给学生适当的知道和帮助。特别是要对那些接受能力慢,口头表达能力弱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个别辅导,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练习活动,无论在学习内容还是在参与形式上,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大胆的参与到语言的联系中来。

二、教:教学过程交际化

当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双边活动。交际化教学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路径。英语课堂哪个教学过程交际化应该做到师生交流,学生之间交流,用真实的语言材料有,用语言做事,使用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使交际活动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教师要选择接近语言交际的练习,使课堂联系交际化,在做练习时,不仅要给学生创设说话的机会,还要设计多种情景,积极培育课堂真实交际的氛围,同时尽可能地创设虚拟真实情景进行虚拟真实交际,鼓励学生在说英语时带表情,伴以手势、动作,要像演戏一样把生活中的交际场合搬进课堂,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创造条件。此外,教师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教师在讲课时要以姿势助讲话,充分利用手势和动作来增加说话的力量,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记忆,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上师生用英语交流的机会,教师在课上的一切活动都要用英语进行,如组织教学、讲解、布置作业、解答问题等,把教的英语用到师生交际中去,扩大和占领使用英语的陈地,这样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和习惯才能养成。另外,教师不但要注意课堂上英语的操练和使用,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外活动和生活里使用英语。操练与使用两者统一起来,才能实现英语教学的目的。

・教学教法・试论新课程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三、 激: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有效。”

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帮了英语教师一个大忙,它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和创设的情景中,能够综合利用视、听觉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的不断冲击,让学生理解外语源于生活又应用于、融合于生活的功能,感觉到语言的自然美,增加学习外语的兴趣和信心。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可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接触标准优美的发音,规范工整的书写,生动有趣的情景,可意会难以言表的文化内涵。采用多媒体协调课堂环境,可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创设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设备代替教师的讲解,并从旁指引,辅导和解疑,让学生直接同活生生的英语见面,直接主动地吸收了解、联系和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增添了英语教学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交际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能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四、创:创设外语交际的阵地,拓宽课堂交际的外延,突破课本、课堂、教师三个中心,使学生从“学”到“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要注重课本,但如果完全被课本所束缚,不仅教法会凝滞,教学受到限制,更重要的是达不到交际的目的。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与活动的主要场合,但是光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来培养交际能力只不过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已。无论教师怎样精心设计,学生怎样努力配合,没有课前课后的密切配合,都很难实现这一愿望。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就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语言的学习也决非局限于课堂。如果把语言当成一门课或一门知识来学,离开交际的目的就越来越远。要让学生学好并用好一门语言,就必须给他们提供良好优越的交往环境,交往的环境越大,创设的环境越好,氛围越浓,学生使用英语交际的欲望就越强,交往的内容越丰富,效果越显著。创设外语交际的阵地,主要手段为扩展课堂交际的外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交际的主体性,从课堂中心跳出来,把传统的复习、预习、讲授、练习都纳入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有趣的言语活动中去。创设英语交际的阵地,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教师的作用固然重要,但不能完全依赖教师,必须使学生从被动的“学”到主动的“练”,主要有以下形式:(1)班组之间的表演英语俱乐部,让学生以组、班为单位改编教材内容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并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和个性;(2)实施课前三分钟的英语演讲及每日一歌,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3)利用黑板报的英语角以及自编英文小报全面提高;(4)利用好本校的外籍教师资源,组织英语角;(5)相互交换英语日记的阅读也有有利于共同学习。

五、比:了解英汉文化差异,培养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在交际活动中得体地运用语言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学习必然要包括对文化的学习。交际能力的最终体现则反映在能否准确、恰当和迅速地交流信息和感情,要完成某一门语言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就不可避免地对使用这种语言的国家的文化进行了解与学习。当然,人类文化中有着许多共性的东西,但也不可否认,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尤其是在交际文化方面,东西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给我们学习和使用正确的英语带来一定的困难。有时对同一个词汇、同一个称呼、同一个手势、同一句话,英美人的理解与中国人的理解都不大一样。所以我们的英语教学,从一开始就接触东西方两种交际文化的差异这个难题。过去的中学外语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文化差异的自学意识,很少关注文化上的差异,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在交际能力方面打了折扣。没有差异意识就会导致在跨文化的交流中产生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交流障碍,使交流中断,甚至产生误解,这就是所谓的“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因此,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英汉文化差异,培养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在交际活动中得体地运用语言,更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具有事半功培,画龙点睛之效。

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学习,主要以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等为主要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将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交织在一起的内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交际文化差异的教学,把中西文化的异同性恰当地在教学中表现出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总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而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又有着它自身的特点,交际教学的完善和圆满尚需我们付出长期的努力。学校、教师应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念,让学生通过多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发展英语语言能力,培养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运用素质,以期最大限度地发展和完善学生,使英语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Gorden Dryden.学习的革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8.

[2]赖招仁.试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与外语教学[J].龙岩师专学报,1998(9).

[3]陈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1997(2).

第7篇:养成教育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 英语教学 创新能力

一、 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首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促使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其次,创新能力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生产生活的各个行业中,各种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使个人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最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科技高速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要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必须要深化教育改革,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二、 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做法

1. 营造创新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创新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机和他们所处的学习环境是紧密联系的。愉快、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精神面貌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积极的发展;紧张、压抑的学习环境会严重压抑和束缚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思维空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和学生建立朋友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环境中无拘无束、充分自由地发挥出自己的想象空间,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另外,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给学生以成就感,让学生在学习的成就中体验到快乐,在快乐中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动机,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启迪创新精神。

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总是伴随着对奥秘的探索和对问题的思考过程。问题是创新的前提,没有问题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创新。所以,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重要策略之一就是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善于设疑、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善于迁移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所谓知识迁移指的是利用新、旧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与旧知以及相关学科发生联系,使学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但有利于加强学生知识面的扩展,提高学习效率,还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现行的高中英语新教材题材众多、内容广泛,涉及到历史、地理、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这给教师运用知识迁移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要善于把给定的情境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把对问题的理解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拓展和延伸,使学生通过知识迁移,运用联系的观点,发挥自己的想象,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4. 通过创新练习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课内外的学生练习主要是完成课本规定的有关练习,巩固课本所学知识点,训练相关的语言技巧和技能,这些练习只能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谓创新练习是指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科学恰当地布置一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运用语言进行创新活动能力的练习和活动,尽可能设置一些开放型或半开放型题目,给学生有充分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推测,得到的是合理但又不是唯一的答案。

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堂内外通过诸如演短剧、搞辩论、编故事等活动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辩论赛中,由于每个学生思考角度不同,研究的方法各异,会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的、甚至对立的看法。而且,在辩论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大脑都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中,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思维接触,每个学生由于都受到其他学生的意见的刺激与启发,有利于激励创造性的设想,从而达到锻炼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三、 结论

总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背景下每个英语教师必须要认真考虑并不断实践的一个课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第8篇:养成教育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课程体系;小学数学;数学教师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是其中的核心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极大的作用,而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小学数学教师是其中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体系,就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课程的设置较为随意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当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够更好的对数学课程中的概念进行准确的表征,才能够对数学课程中所提到的程序与原则等提供准确的解释。从我国各类师范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我们可以知道,与数学专业内容相关的课程设置缺乏标准,理论课程的设置较为随意,有些学校的数学专业课程设置是直接套用高师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安排[1]。例如《高等代数》以及《数学分析》这几门课程,不但难度较大,而且与小学数学内容的联系较弱,有些的学校则是借鉴综合大学的一些做法,为学生开设以工科为特色的高等数学课程,或者是开设以经济为特色的高等数学课程。也正是因为课程设置的随意性骄傲大,导致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教学效率非常不理想,不能够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

(二)实践类课程教学还不够完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一名高素质教师,“如何教”的实践素养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它一方面与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关,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故此,在培养学生提供专业素养方面,在培养学生形成教育信念等方面,教育见习与实习等一些实践类的课程就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也是培养课程体系的关键部分。然而,许多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却没有很好的体现这一点,这些学校对于教育实习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而且还缺乏专业教师的随行指导。尤其是我国有一些学校,采取的是分散实习法,也就是让一些学生自己去找单位实习,这样就导致一些学生缩短实习时间,甚至会不去实习,这样就会使这些学生缺乏教学的亲身体验,进而影响到他们对有关数学教育理论知识的实践反思,会影响到他们实践智慧的生成。

二、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构建的相关建议

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以课程为依托。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发展过程中,职前教育阶段的课程教学是其中的主要渠道之一。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环境下,要逐渐构建其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要对核心素养框架进行重点的分析,了解核心素养的主要内涵,了解其生成机制,此外,还要对课程体系中的结构以及内容等进行深入的了解[2]。

(一)在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的设置上,许多高校都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这样就会导致职前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数学知识的获取,继而促使一部分准教师的数学素养得不到提升,进而也就无法满足新课改的需要。随着教师专业化的不断发展,迫切要求制定一个科W、统一的培养标准。故此,可以组织我国一些数学教育研究者,组织我国小学数学的一线教师等,让他们在核心素养框架的指导下,再结合教学所需要的数学理论知识,对小学数学教师所需要的核心素养进行梳理,并且可以充分借钱世界其他国家的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发展的培养标准,来研究出适合我国小学数学教师的培养标准,为我国师范类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提供依据。在小学数学假使职前教育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标准是其中的重要指南,在制定培养标准时,一定要对其可操作性进行深入的考虑,以便教师能够对相关的内容进行理解,进行实践。

(二)强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联系

许多高等院校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的设置都较为复杂,而且没有加强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联系,这样不但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提升。故此,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强化与小学数学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职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了解自己所教的内容,另一方面还要知道如何教这些教学知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引导小学数学教师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让他们掌握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例如,要对小学生代数思维的发展水平进行了解等,教师要对自己所讲述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并且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引导他们在高水平的数学任务的体验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并且去对其中所呈现的数学思想进行感悟[3],在长期的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构建具有合作性的实践课程

如果要培养一个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仅对他们教授一些显性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为他们创造实践平台,以帮助他们能够在体验中去对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反思。故此,就需要重视实践类课程的设置,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另一方面还需要重视对他们进行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可以将实践类的课程与数学类的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了数学理论知识之后,让他们走入小学数学课堂之中,通过亲身实践去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反思,这样就能够使数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对教学的一般程序有所掌握,对教学的基本策略有所掌握,并且还有助于他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逐渐的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智慧。

结语

综上,现如今,我国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的设置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影响了我国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故此,就需要构建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在构建过程中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需要强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联系;需要构建具有合作性的实践课程。如此,就能够使所构建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更能够适应新课改的发展需求,更能够满足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内在需求。

参考文献:

[1]管云霞.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确立[J].学周刊,2017,(11):8-9.

第9篇:养成教育的核心范文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在学生快乐成长过程中获得技能

特殊教育学校是学生获得劳动技能的场所,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的的学习,学校应加强校园环境的布局、规划和建设,针對不同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整体营造文化环境,努力把学校建成师生向往的优美人文的花园、成功愉悦的乐园、阳光智慧的家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学校卫生的清洁,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分工:有的专门清理教室的垃圾,有的负责校园环境卫生的保洁,有的负责学校整理宿舍里的内务,干净整洁的环境可以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快乐,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家的氛围。学生们在快乐中成长,老师们在快乐中工作,为学生们能顺利步入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奠定基础。

二、研究学生,弄懂需求,注重个别化教育和差异性教学

特殊教育学校在把握教育普遍性规律的同时,更要注重个别化教育和差异性教学,充分采用符合残障学生身心特点的特殊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原有读书活动、教师技能比赛、观摩课、优质课、集体评课等活动的基础上,鼓励教师自发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共同探讨教育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坚持“学习——改变——成长”的学习理念。同时,要把握教育的差异化,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做到教学目标分层提出、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教学知识分层实施、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分层布置、学生评价多元进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有信心。如在为中度智障学生选择职业技能训练内容时,首先要考虑需要加工的产品工艺的简单化、单一性及康复功能等因素。例如,可以将成品包装“装袋”的加工任务,主要分为“挂板——装袋——撕胶——封口”四道工序,工序清晰,简单易学,又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康复训练,非常适合。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可以增强残疾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沟通能力、动手能力,进而提高劳动技能。特殊教育学校中汇集了各类残疾学生,因此,学校应该经常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像美工专业师生作品展,串珠手工作品、水果拼盘、手抄报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开拓了视野,培养了情操,增强了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摒弃了自卑感和孤独感,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了信心,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掌握了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

四、加强沟通,用心呵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特殊学生普遍存在着情感脆弱和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与老师沟通与交流障碍等问题。然而,学生要获得技能,首先得有良好的心态和自信心,为了驱散残疾孩子的心理阴影,教师应与学生朝夕相处,尽量摸清每个人的脾气和秉性,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特长,进行鼓励和引导。要更加关心残疾儿童的健康成长,决不能歧视他们,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们将来的就业对接起来,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学会一门技能,教师应该坚信这些特别的孩子个个都是天使,只要用心执着地去爱,每个孩子都会有一片成长的沃土,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另外,让家长陪同学习的方法很好,特教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温暖。家长参与对他们的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发育很有好处。通过不断与孩子进行互动游戏、培养感情,和家长进行交流探讨,与家长一同努力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