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盈利模式相关理论范文

盈利模式相关理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盈利模式相关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盈利模式相关理论

第1篇:盈利模式相关理论范文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化;管理模式;建议

国库集中收付的建立,首先国家可以有效的控制、调整资金,集中资金合理化使用,解决了财政资金滞留、预算资金滚动慢等问题。其次加快了政府资金周转速度,有助于国家实现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减轻国家政府财政资金的浪费。

一、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政府财政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还需加强除财政拨款以外的资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建立实行加强了各预算部门的资金管理,进一步细化到具体项目和使用部门,保证了国库集中收付信息的效益性、准确性,从而实现办公现代化、传输网络化和决策科学化。

2.有利于政府对预算部门的资金管理,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对部门资金支出规范化管理、合理化管理,通过国库单一账户对预算部门的资金集中管理,解决了以前政府资金拨付慢的问题,解决了一级或本级预算部门收入、支出过程中的繁琐,加快了预算资金拨付速度,使预算指标按年度准时完成。

3.有利于政府对财政预算部门的监管,同时可以提高整个财政管理的目标、职责分工、责任明确、同一安排、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将部门所有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使各预算部门和财政资金有效使用,充分落实到位。

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政府管理模式的影响

1.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需完整细化、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各项资金要细化到具体项目和使用部门,综合考虑增减变动因素,使各项收支数据科学合理;根据《预算法》的条例;规定加强对项目资金管理和监督,确保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和挪用,对于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给以安排;但并没有系统、准确指出预算部门资金模块不应逾越的类、款、项,在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并未实施监管预算部门账户发生剩余的资金调动;期待进一步落实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法律体系。

2.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要求修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以及相关的税收征管理法规、《财政资金支付管理办法》等,政府把非税收入也纳入预算资金管理,由此可见,以上方面的落实将使得政府资金管理规范细化,提高了法制化水平,需长期坚持管理和使用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预算;尤其是财政和金融部门对预算部门控制方式实现了行政干预为主的制度化管理,使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成为政府具体管理的模式,政府管理模式应适应市场宏观经济体制的要求。

3.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建设不够规范,信息系统建设不够健全,由于使用的信息系统和网络系统运转慢,给财政和预算部门的工作带来了影响,国库集中收付系统需完善管理操作系统,才能体现政府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需要各预算部门从原始手工作业务转向计算机处理业务,相应地促使财政各部门与预算部门网络化,如果计算机网络实现不了全面应用,就会影响政府指标的下达,预算部门计划的完成,因此,通过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使拨付、汇缴、支付资金实现高效和安全运行。

三、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措施及建议

1.国库集中收付与政府部门和预算部门是相互关联的,各部门按照《预算法》严格编制预算,预算指标下达及时做出用款计划,通过国库集中支付进行资金划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要求各级政府支出部门,根据年初预算合理确定各项目的商品服务支出所需拨付的资金数额,因此预算编制、计划上报本质上就是决定政府的支出安排,这有利于预算指标的执行完成,防范和制止预算执行中的不规范做法,便于预算审查和监督;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既要安排好预算资金,也要利用好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资金,保证各项资金合理、科学应用。

2.国库集中收付的显著特点是资金流转速度快、支付程序简捷,各预算部门有资金的直接支付配权,可是收付制度还不能满足政府支出的绝对科学合理、确保专款专用;在政府采购中有可能无法制止支出部门与供货商共同侵吞财政资金的可能性,所以在采购过程中应遵循《政府采购法》、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充分发挥强化预算约束和监督、强化执法监督是有效发挥国库支付职能的重要保障,应增强采购过程中的透明度,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益,加强科技资源的统筹协调和有效整合。

3.为确保财政资金有目标的规范管理,组织监督检查、财务审计、项目验收、绩效考评,保障预算资金有效和使用,各地各部门加快支出进度完成预算指标,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全面激活存量资金,降低财政资金运行成本;进一步加强财政人员素质管理,通过业务培训,考核评比,增强敬业精神,激发工作动力,加强政府部门及预算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制定实施有效细则或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实施办法,为国库收付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完善基础制度。

参考文献:

孙利斌.试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建立管理模式及影响,2012(1)

第2篇:盈利模式相关理论范文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艺术品经营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史短,基础相对薄弱,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模式研究等方面都缺乏历史的经验积累。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由于区域经济的不同、职业教育目标的多元性,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模式上很难形成一种具有普遍适应性的范式。即使国外一些比较成熟、成功的职教模式,由于国情的不同,也很难全部借鉴。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模式作为人才培养方案,其本身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果。由于许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模式与当地的市场需要的实际距离较大,出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目标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距离较远的现象。如何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模式研究,使高职人才的培养能够服务区域经济意义深远。面对现实,加强高职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摆在每一个从事高职教育者面前的十分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艺术品经曹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艺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是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及时根据浙江文化艺术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的新专业,是以艺术品的艺术、经济价值为依托,综合经济、贸易、金融、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及运用的综合性特色专业。目前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尚属首创,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考和借鉴,因此,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艺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意义深远。

回顾本专业近几年来的发展,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有很多的不足:专业目标定位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完善,由于实训条件、师资队伍等条件的限制,实训教学还未全面深人地展开等。根据教育部高教司下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文件精神的要求,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加快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特色专业改革与建设刻不容缓。

二、目前艺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

1.只注重了高等教育的一般特性,强调高职教育的高层次,而忽视了“职”的特色,与高职教育以应用能力为主线这一本质要求存在偏差。

2。没有从培养对象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来考虑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片面理解技能培养的涵义,把单一的岗位操作技能等同于全面职业能力,忽视了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

3.具体培养目标不清晰,高职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点是清楚的,但具体到专业课程目标仍存在不明确甚至错位的现象。这些问题恐怕都还需经过深人调研来逐步明确。

(二)专业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推敲。

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随意性。首先是开发过程的随意性,无论是对社会需求的调研,还是对课程体系方案的论证都不够深人。其次是课程体系的后期开发缺乏科学有效的监控与评价机制,课程方案的实施情况不能及时反馈,也就无法保证课程体系开发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再次是由于师资等各种原因而随便调整课程增删课时的情况屡有发生。

(三)相关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不够完善。

1.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生产实际的零距离,关键是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模式创新与课程内容改革几个方面的因素。而现有的专业课程结构模式还受本科教育三段式结构影响较大。课程内容仍按学科体系编排,侧重知识的系统性,没有形成清晰、完整的技能培养体系。

2,从课程实施模式来看,主要还是以课堂集中教学为主,一些实践教学模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尚处在不同层面的探索阶段,校企结合的通道也远未打通。而这些矛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就会影响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全面实现。

(四)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由于艺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是艺术、经济交叉的新专业,没有现成的专业教师。这就给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从目前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来看,一部分是文、史、哲转过来的教师,一部分是从省内文博系统引进的教师。由于“双师型”能力师资队伍建设严重不足,这就与专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相差悬殊;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教学的经验和能力,与教学实际要求甚远。

(五)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专业实训基地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初具规模,部分满足教学的需要,形成自身的特色,但还不能全部满足专业实训教学的要求。我们要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建立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三、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艺术品经曹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一)要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是各高职院校保持长期持续稳定地发展的原动力,同时也是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着眼点。教师要根据目前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存在的间题和国家教委职教司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文件精神的要求,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

(二)要研究人才的就业需要与未来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要认真研究专业教育目标与未来社会对专业人才要求之间的关系,不仅要考虑满足目前企业的现实要求,而且还应考虑未来发展的问题。未来社会岗位职责将由单一职能向综合职能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将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高职人才只有一项技能是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必须具备跨岗位和跨职业能力、竞争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必须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在理论体系上和专业能力上作合理的铺垫以形成特色,力求使他们的智力水平与科技发展水平保持一致,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要切实根据市场调研和论证,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1.采取激励措施,调动专业负责人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积极性,切实根据市场的实际调研和对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形成科学论证报告,在科学论证报告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构建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科学的课程结构是进行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课程建设与开发的前提条件。

2突出实用性,兼顾系统性。实用性是高职课程特色建设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具有很强的职业特点,不引导教育对象过多地去探究为什么,而是使他们懂得是什么、怎样做。高职专业的课程在内容处理上,可以相对淡化理论,偏重内容,侧重围绕实践来组织教学。要有别于“学科型”的普通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打破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从培养岗位能力着眼重新安排知识点的有机衔接,既要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又要考虑课程的衔接性,既要考虑知识面总体的“宽”也要注重某些关键能力的“专”,强调教育目标的“职业性”和技术的“高级应用性”,课程体系的构建须以此教育目标为依据。

系统性是指高职课程特色的系统性,即不追求学科的完整性、系统性,但也不应刻意去打破,因为,过于零散破碎的知识结构不易被学习者掌握,也不利于开发智力,内容的取舍应遵循教学规律,知识结构要有序可循又不繁琐;知识的综合应具有机性和相融性,能够围绕能力培养目标形成彼此呼应的系统。

3.突出稳定性,兼顾可变性。应保持教学内容在一定时期的相对稳定,既要有利于深人消化技术,有利于专业与课程建设;又要在原技术基础上有一种跃迁,保持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有利于解决好技术的共性问题。教学内容又要具可变性,在设置课程内容时我们应结合当前研究成果,适时地将先进技术引人。这种构建课程的灵活性和可变性,正体现了课程的特色性。

4.突出实践性,兼顾理论性。课程教学的技术应用性是通过实践教学来实现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最能体现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色。加强实践教学的研究,应充分肯定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懊密设计、精心组织,把各项实践教学活动落到实处。

二是课程内容既要体现专项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素质提高与智力开发,既要重视当前,又要注重今后发展。在具体工作中,避免把技能培养误认为就是简单的技能操作、较低级的动手能力或将专业技能培养视为培养能力的唯一标准,必然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的单一化,只是技术单一的操作工、工匠式人才,不符合高等应用型人才规格.也不符合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要求。

三是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同时,我们也应防止另一种倾向的出现,即忽视理论对实践的重要作用,忽视理论在开发人才智力、培养人才发展后劲中的应有地位,这同样是不科学的,是不适应未来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

理论与实践并重并不完全反映在教学时间分配的均等上,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时间安排应讲究实效、讲究需要与可行,要能最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四)加大能力本位课程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1.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围绕特色课程开发特色能力本位系列教材。由于高职特色课程体系服务于行业或地区经济的特征,各校所开设专业不尽相同,即使相同专业,其侧重点也可能存在差异,不可能也不应该形成统编课程教学大纲,因此特色系列教材建设应立足于实际,重视实验、实训等实践教材的配套建设。与文化艺术品经营企业、管理行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五)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1.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职业培训,与文化艺术品经营企业、管理行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专业建设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改革教学方法。主要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突出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

3探素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六)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l加强以艺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改善办学条件、彭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深层次合作互动双威的原则,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紧密联系文化艺术品经营管理行业艺术品鉴定机构合作,资源共享,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

第3篇:盈利模式相关理论范文

关键词:文化企业;报业集团;创新能力;盈利模式

文化对于提高国家竞争力、提升国民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我国推行了一系列文化改革政策对文化产业进行改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对传统报业集团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报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大支柱,改革也迫在眉睫。报业集团不得不摆脱单一的纸质发行模式,走向媒体融合、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在新的传媒格局下,如何创新盈利模式,对于报业生存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一、报业集团商业模式概述

受互联网免费经济和思维逻辑的双重影响,企业商业模式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学者们分别从企业运营、盈利来源、多维整合等不同角度,对商业模式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商业模式的结构模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尽管由于学者们关注重点和研究领域的不同尚未达成共识,但基本上都认同价值是商业模式的逻辑主线,商业模式的核心范畴包括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分享与获取四个要素。

(一)价值主张。价值主张是企业的商品或服务能够为顾客带来的价值体验,是客户从中可获得的利益总和。经济价值主张不清楚或者不适合,就会导致报业集团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出现混乱,甚至失败。只有不断捕捉顾客的需要,进行深层的分析和研究,才能提出适合顾客的、有价值的企业价值主张。

(二)价值创造。价值创造是指企业生产、供应满足目标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业务活动及其成本结构。价值创造最主要的是企业投入,顾客获得所需利益,这需要构造实现顾客价值的活动流程:价值链。报业集团定位好价值链,便可以掌握价值创造中最有力的资源和业务流程,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价值传递。价值传递就是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传递给客户的过程,便于客户购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传递是评价企业价值输出的能力。

(四)价值分享与获取。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由企业间的直接对抗转向价值网络的整体抗衡。任何一个网络成员的竞争力会最终影响到这一整体竞争力。

通过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以及价值传递,报业集团已经形成了一个有效的价值网络,价值链中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合作,通过价值网络的连接,各自取得相应的利润。报业企业只有明确自己所处价值链中的位置,并在相应位置上发挥优势,才能创造价值。

二、报业集团盈利模式现状

盈利模式是由产品、服务和信息这三个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的系统框架。这体现了盈利模式分析框架中的基本要素―产品、服务、信息、商业参与者、价值以及收入来源等。

传统报业的盈利模式是“二次售卖”模式,即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两条腿走路。我国报业市场长期采取低价发行来获取大范围受众注意力,继而获取广告收入。这使得报业发展过度依赖广告收入,基本属于“一条腿”盈利的经营模式。

基于网络技术的新媒体加入改变了传媒格局,同时也冲击着传统报业的盈利模式。主要依赖广告收入的报业商业模式抗风险能力差,并且在新媒体冲击下难以再凭借低价来获取高额广告收入,这亟需寻找新的盈利模式。

三、报业集团盈利模式创新设计

(一)价值主张创新报业集团的盈利模式。报业集团一旦提出价值主张,就会集中精力在商品或服务上使其能够满足顾客的价值需求,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或战略部署。报业集团结合自身竞争优势制定运营策略,并将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传递给顾客,在满足顾客价值的基础上创造更长远的企业价值。

1、经济价值主张。报业集团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其生存发展依赖于与利益相关者的相互作用,因此,经济价值主张对于报业集团的发展至关重要。报业集团在商业运营中为其利益相关者提供直接或间接利益总结为以下几点:

2、服务价值主张。无论是传统经营模式还是数字化时代,报业集团依赖于为广大读者服务过程中获取利润。因此,报业集团的服务价值主张必须让读者获得相关的价值,以培养读者对报业集团的忠诚度,才能使报业集团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得以长足发展。通过分析客户的需求,分类如下:

(二)价值创造创新报业集团的盈利模式。报业集团要结合价值主张在生产、营销、物流方面为顾客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价值链,进而从价值链整合中获取利润,主要包含全媒体链的整合和全业务链的整合。链上所有的业务都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价值链的差异化、核心化、匹配化才能够实现。

1、全媒体链整合。全媒体是把报业集团作为一个价值链条,依靠传播介质和传播途径将多种媒体复合起来,打造一个统一的全媒体信息平台。报业集团需借助互联网背景下的渠道、介质、技术来改革经营、生产和盈利模式,以进入全媒体时代。

2、全业务链整合。报业集团按照业务链条上的组成部分来设立部门结构:采编部、印刷部、发行部、广告部等。每一部门整合自己部门自身业务链条,获取新的盈利点,同时部门之间相互合作打造集团全业务链。

(三)价值传递创新报业集团的盈利模式

1、细分市场,建造数据库。利用报业平台优势,将服务和产品传递给读者。报业集团走数字化道路,必须走一条以满足读者需求为主,数字化技术和媒介介质为辅的发展之路。

2、各地设报纸专卖店。专卖店所在地区有相应报纸印刷点,确保用户在第一时间阅读所订报纸,实行线上、线下同步订阅。

3、组织公益活动。报业集团可在线上组织公益活动,线下发行免费报纸,抢占优质渠道,在此过程中与广告商合作,获取盈利。

(四)价值网络创新报业集团的盈利模式。报业集团在整个价值网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合作,发挥1+1>2的经济效应,从而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

1、整合平台资源,吸引外部投资。报业集团作为国有控股的事业单位不能上市,但其所属的从事产业经营和相关业务的企业公司可以上市。报业集团可将各个业务部门分离,成立单独的子公司。利用子公司允许上市的机会,与其他行业合作,广泛吸收社会资本,从而获得大量民间资本。

2、整合平台资源,实现内容盈利。内容资源一直是报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报业集团摆脱门户网站冲击的最有力武器。报业集团出售的并不是报纸,而是以无线电波、直播卫星、互联网络为媒介多渠道地销售高水平的信息增值服务。

参考文献:

[1] 原磊.商业模式体系重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7,6.

[2] 孙永波.商业模式创新与竞争优势[J].管理世界.2011,7.

第4篇:盈利模式相关理论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

对盈利模式理论的解释最早是奥地利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瑟夫·a·熊彼特(joseph alois,1942)。在1939年,约瑟夫·a·熊彼特就指出了盈利模式的本质,即“网络企业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最重要的是来自新供应源、新技术和新公司的商业模式的竞争,而不是以价格竞争为核心”。盈利模式详细说明了一个商业实体中不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每个参与者的成本和收益。利润=收入﹣成本,这是所有网络企业的盈利模式都在试图解决的一个看似简单的方程。盈利模式分为类别:产品模式、组织模式、巨型模式、知识模式、价值链模式、客户模式、渠道模式、资源模式。

一、网络企业环境

当今世界的科技经济领域中,互联网蕴藏的经济价值和巨大商机被更多的人认可。在商务部商贸发2009(540)号文件中:鼓励流通企业以网上销售带动门店销售,以门店销售支撑网上销售,不断探索“线上市场”与“线下市场”互动推销的营销方式。但是在实际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基础网络安全、重要网联信息系统安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公共网络环境安全。其中公共网络环境安全问题最为突出,主要有:木马和僵尸网络对网络安全构成直接威胁;手机恶意代码日益泛滥引起社会关注;软件漏洞危害信息系统安全;互联网应用层服务的市场监管和用户隐私保护工作力度不够。

二、网络企业现有盈利模式

1.聚集网上支付。2012年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19395万元,使用率37.8%,年增长率20.8%;其中网上支付16676万元,使用率32.5%。全年增长率21.6%。ctoc网站的在线支付技术手段已经非常成熟了,与网络购物紧密相关的两个网络应用是网络银行与网络支付,采用在线支付方式不仅可以迅速安全地转移资金流,最主要的是可以降低买卖双方在交易时受到损失的风险。各个网站为了推广其在线支付工具,都纷纷推出了保障措施,对于使用在线支付所造成的损失可以原价予以赔偿。为卖方提供了信誉担保,也为买方承担了一定的交易风险,这样就为买卖双方创造了附加价值。如果网上支付拥有足够的用户,那么互联网企业则可以通过它去实现盈利了。

2.大胆“移植”信用认证。网络服务交易与网络购物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它交易的物品是看不见的服务商品。以前,这些服务都是通过传统的中介机构实现交换。而网络服务交易的优势则在于可以实现服务的异地化、便捷化。同时,网络服务交易还传承了网络购物的优势。许多互联网企业的网站提供了信用认证服务。到目前为止,虽然还没有互联网企业网站通过信用认证的途径来盈利,但是在btob中有成功的案例。例如,阿里巴巴正是利用企业的信用认证。如果能成为阿里巴巴里诚信通的会员,就可以享受四大特权,包括第三方认证、优先排序、网上专业商铺和独享买家信息。这些特权对那些从事电子商务的商家们而言是很有吸引力的。目前,诚信通大约有20万名会员。每年,如果每个会员缴出2300元的会员费,则可以推算出诚信通每年能给阿里巴巴带来大约5亿元的收入。试想一下,如果将这一模式成功地“移植”到互联网企业的网站上,将会带来多么可观的收入。

3.关注“长尾”部分。如今,营销理论开始由“二八法则”到“长尾理论”推进。“长尾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只要流通和存储的渠道足够大,销量不好或需求不旺的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与那些占少数的热销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相抗衡。“长尾理论”己然成为一种新型的盈利模式,其已被成功地应用到网络经济领域。例如,google就是有效地利用了长尾策略。在以前,网络广告的投放只有大企业才可以涉足的领域,但是adsense广告使得大批中小企业的网站能够自动获得广告商的投放广告。因此,adwords和adsense汇聚上万家中小企业的网站,它产生的市场能量和巨大价值足以匹敌传统企业的广告市场。如果google只将注意力放在20%的大企业身上,那么我们就很难见到它现在的成就了。那些忽视长尾理论,仅关注少数畅销品互联网企业的经营状况不是很理想。在中国,目前淘宝网已经成功应用了长尾理论,它的利润

来源是大多数的网络零散小商铺,且聚集了高额的长尾经济利润。

4.巧用自媒体。如今,广告信息无孔不入并且带有强制性营销色彩,致使消费者购买行为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决策阶段的管理者在网络上搜索相关信息成为主要手段,但在分析资料时,他们不会看企业自己的说法,而是过多关注于其他顾客的意见。现代营销的精髓是:协调和运用多样不用的传播手段,在与消费者的交流中达到传播的目标,寻求与消费者建立长期的互动关系,并且在与消费者沟通的每个阶段发挥最佳效果。比如“人人网”,它把有着共同爱好和地域的网民集中在一个虚拟空间,目的是让网民们互动、资讯分享和情感维系。它有利于与消费者达成良性沟通,更有利于将产品的视觉符号技巧性地融入到网络的信息传播过程中。这让用户在互动中形成对产品以及品牌的印象,以便达到营销的目的,从而也有效消解了用户的防卫心理。而在这种形态之下,人们会认为信息是用户自己传播的,商业味会比较淡,也会更容易让人认同该产品。

三、网络企业盈利模式展望

一个企业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需求和供应的关系决定的。互联网更是如此。从需求方面来看,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预计在2013年将达12.7万亿元。从供应方面来看,互联网发展的障碍来源于网络基础资源。随着我国互联网在应用模式、技术水平、行业规模上的发展,网络基础资源在应用支持、安全保障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如果网站能围绕“安全可信、规范高效”的理念,采取多种措施完善并落实实名制管理,那么网站的安全服务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将会进一步提升。从而为其盈利模式打下荐股的用户信任基础。门户网站和聊天网站由于提供服务的异质化程度低,市场已趋于成熟。随着我国企业诚信化普及、市场经济的成熟以及更进一步的对外开放,电子商务市场规模逐渐扩大,更多的外贸平台能够进入稳定盈利通道。在中国,存在着相当多种类的商品交易,他们目前还没有其专门的商业网站。这表明,网络企业发展空间非常大,从而对应的盈利模式也有待创造。

四、结语

2011年2月,全球ip地址分配机构iana宣布ipv4地址池耗尽。为了提升ipv6地址分配服务能力,cnnic2011年进行了ip系统升级,以便更好的服务内部ip分配人员与联盟会员,提供更好的管理服务。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互联网企业发展有两种趋势:一种是将朝着行业专业化的电子商务方向发展;另一种是由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购并与合作联盟的发展,将向垄断方向发展。一个成功的盈利模式在于专业。它可以帮助商家达到网络营销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向买家提供商品详情。除此之外,网络企业还需要考虑如何保持企业这种优势,使其各个组成部分具备持久盈利的方法。盈利模式需要以市场的理论需求为导向,市场是检验盈利形式的独一规范,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获取盈利。

参 考 文 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年度报告[j].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报告简版2009~2010[j].艾瑞咨询

第5篇:盈利模式相关理论范文

关键词:集团化;传媒集团;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6-0041-02

纵观现代传媒产业的发展史,媒介集团化是其主要趋势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新闻媒介先后走上集团化发展的道路。到2010年,中国已经有40多个传媒集团。集团化是指一个企业由于业务发展、市场扩张或竞争的需要,通过新建、资产兼并、股权运作或相关协议等方式,由单一经营方式向多种经营方式转化的过程。

集团化的定义表明集团化的发展道路应以市场作为主要动力,通过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对传媒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集团化健康发展的合理途径。回顾中国传媒集团成立和发展的过程不难发现,中国传媒集团多是通过行政指令形成。虽然这种方式使得中国传媒加快了集团化发展的速度,但也使得中国传媒集团具有了先天的不足,这种先天不足主要表现在集团化并未实现原有传媒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中国传媒集团化发展模式缺陷原因解析

诚然,走上集团化道路的中国传媒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的大量问题导致中国的传媒集团与西方国家的传媒集团存在巨大的差距(中国的经济发达程度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距非人为因素所致,故不作为本研究分析的重点),其原因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成主要依靠行政力量

从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至今,中国共有40多个传媒集团,但绝大多数传媒集团的创立是通过对拥有多个报刊的一个报社改组或多个报社的合并实现,如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如今已更名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光明日报报业集团、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等。传媒集团(包括报业集团和广播电视集团)形成后必然存在权力、资源和效益重新分配的问题。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传媒集团根据其控股或产权归属情况决定权力、资源和效益等的重新分配问题。一般情况下,行政指令下形成的中国传媒集团由参与整合的各媒介中行政级别最高的党报或电台电视台决定新的传媒集团的权力、资源和效益等的重新分配问题。然而,行政级别高的媒介未必具有足够影响力和经营管理之道,这势必导致新的传媒集团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打击集团内更具市场活力的媒介。

(二)产品结构、产业布局存在不合理因素

中国传媒集团的产品结构、产业布局等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导致中国传媒集团的集团化优势未能得以充分发挥。虽然跨区域办报或者广播电视台以及跨媒介经营都已经有了一些先例,如南方报业集团与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合办新京报等。但是,由于行政力量的影响,中国的传媒集团绝大多数都是区域性的,它们的市场基本是以行政区划为界限的。传媒集团大多只在各自的行政区划内经营,而不得进入其他省市进行经营活动。因此,人为导致了传媒市场的狭小,同时导致了各行政区划内的传媒集团垄断当地传媒市场而未能引入市场竞争的现状。另一方面,各大传媒集团基本没有实现跨媒介经营,报业集团、广播电视集团之间的界限泾渭分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传媒在跨媒介经营方面的发展。反观西方主要传媒集团,无论是时代华纳、默多克的新闻集团还是迪斯尼都实行跨媒介经营的战略从而实现了巨大的发展。

(三)传统的盈利模式

媒介融合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各大传媒开始经营网站、手机媒体等新媒体。而在新媒体中,依靠发行/收视(听)+广告收入的传统盈利模式效用大减,新的盈利模式亟待建立。

二、解决问题之尝试

(一)合理的结构和产业布局

集团化发展的优势就在于通过对原有资源的整合利用,如合理的集团结构和产业布局,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获得发展。而依靠行政指令实现集团化发展的中国传媒因先天不足而导致资源的内耗。企业“内耗”是指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包括领导之间、员工之间以及领导和员工之间)为了现实利益的争夺或价值关系而形成的紧张和对抗性的冲突,最终导致企业整合效应的减弱。因此,在中国传媒集团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力求集团结构的合理,以发挥集团化优势从而规避资源内耗。

同时,集团化发展也体现了范围经济理论。根据范围经济理论,企业通过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产品种类,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而引起单位成本降低。与规模经济不同,它通常是企业或生产单位从生产或提供某种系列产品(与大量生产同一产品不同)的单位成本中获得节省。

集团化发展要获得发展不仅要使得经营范围扩大,而且还需要其产品和产业拥有合理的结构,从而能够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市场份额。而传媒集团的发展同样需要如此。

按照传播介质,传媒可以分为纸质媒体(报刊、杂志等)、电子媒介(广播电视)、新媒体(网站、网络电视、手机媒体等)。传媒集团拥有的媒介可以为多种介质也可以只专注于一种介质的媒介,但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媒集团一般会拥有至少两种介质的媒介,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既拥有报刊又拥有三家网站(奥一网、南方网、南方报业网),西方主要传媒集团如时代华纳、迪斯尼等旗下都拥有至少两种传播介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压缩技术应用于传媒业为媒介融合提供了技术保证,各种介质的传媒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更加便利,以便最大限度的发掘新闻信息的价值。例如,凤凰网新闻消息简短介绍新闻事件,而凤凰周刊将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其深层意义,而凤凰卫视可以将其作为新闻评论或者谈话类节目的谈资或背景信息。

与传媒产业相关的行业涉及广告业、印刷业、报纸发行等等。传媒集团在主导产业获得大量资本的同时,可以将资本投入相关产业,实现产业链向上游或下游延伸。产业链的延伸,一方面节约了传媒集团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开展对外经营活动为集团创造收益,从而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南方报业集团便成立了印刷公司,不仅解决了集团内各报纸的印刷问题,还能承接其他印刷业务和开展其他经营活动。

(二)盈利模式

从十九世纪大众报刊时代开始至今,传媒产业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逐渐摸索出自身的盈利模式,并日益成为当今世界利润颇为可观的行业之一。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如报刊、广播、电视等的盈利模式可以归纳为:传媒收益=发行收益+广告收益。

大众传媒的这个盈利模式在新闻传播学界被总结为二次销售理论。所谓二次销售理论即媒体在经营过程中具有两次售卖,第一次销售的产品为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进而获得特定读者群注意力,第二次销售的是读者群的注意力从而获得广告收益。二次销售理论也是“传媒经济的实质是注意力经济”观点的重要体现。只要传媒能够获得更多或更大范围的关注和注意,就能获得更大的收益。因此,按照大众传媒的传统思维和盈利模式,只有通过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和所占市场份额才能够实现传媒经济的不断发展。然而,传媒市场在一定时期内具有自身的界限,同时广告商对大众传播中广告效果的怀疑导致分众传播观念的兴起,这些都使得传统盈利模式不能满足传媒产业发展的需要。

如喻国明老师所言,衡量传媒之市场价值大小的标准和尺度无疑就是传媒所凝聚起来的受众注意力的数量和规模(它可以通过收视率指标或发行量指标来加以标示)。但是,问题恰恰在于, 在传媒市场的实际评估中, 那些最受广告商(其实也包括政治宣传者)青睐, 最具广告(或市场)投资价值的传媒常常并非是那些收视率或发行量最大的传媒。这是关于传媒的“注意力经济”理论所不能解释的。因此,传媒产业不仅是注意力经济,同时更是影响力经济。传媒产业之所以能够影响公众、社会的生产、消费生活,得益于传媒的品牌价值。而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传媒的品牌价值及其引申出的一系列相关价值又恰恰是传媒经济中更具价值且之前一直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价值。

因此,传媒产业应该将其盈利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由二次销售理论转变为三次售卖理论。三次售卖理论并非对二次销售理论的完全否定,而是在二次销售理论基础上的发展创新。三次售卖理论中的前两次销售的仍分别为内容和受众群的注意力。然而通过前两次售卖传媒具有了一定的品牌价值及其一系列相关价值,这些价值仍可为传媒带来丰厚的利润,而第三次售卖的正是传媒的品牌价值。

三、结 论

尽管中国传媒的集团化发展带来了传媒经济的蓬勃发展,但是中国传媒集团化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也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中国传媒经济的持续发展。由于中国传媒实现集团化发展受到行政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很多传媒集团未能发挥集团化的优势反而出现了严重的资源内耗,导致传媒的非良性发展。同时,中国传媒经济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垄断的区域性经济,这也为传媒集团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为了发挥集团化发展的优势规避资源的内耗,中国传媒集团需要在市场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的优胜劣汰,从而推动中国传媒经济的发展。当然,弱化行政因素对中国传媒集团的干预并非放任传媒集团完全自由的发展,而是减少对传媒集团市场化经营运作的干预,但要保持对传媒集团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监督和管理。

参考文献:

[1] 喻国明.影响力经济―对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阐释[J].现代传播,2003(1).

[2] 戴元光,张海燕.新世纪中国传媒经济研究综述(上/下)[J].当代传播,2006(1/2).

[3] 李兴平.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报业集团发展―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为例[D].广西大学,2008.

[4] 汤李梁.传媒经济本质的双重内涵―“影响力经济”再反思[J].国际新闻界,2006(10).

第6篇:盈利模式相关理论范文

关键词:盈利模式;免费模式;反向定价;众筹

一、 引言

2014年世界市值前20名的互联网公司当中,中国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都榜上有名,这表明全球互联网行业中,中国已经成为次于美国的第二强国。虽然中国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但是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对抗美国大型公司的实力与意愿相对缺少,同时商业模式更多属于本土化创新,出海可能会面临水土不服的挑战。所以,即使有不少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但真正成功拓展国际市场的品牌却寥寥无几。鉴于此,本文尝试分析互联网时代企业的新兴商业模式与定价策略,为我国企业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定价策略提供建议。

二、 商业模式创新与定价策略

盈利模式是商业模式的一个组成模块,主要说明企业赚谁的钱、赚什么钱、怎么收钱的问题(Morris et al.,2005)。在传统行业,盈利模式往往是固定不变,因此商业模式也难以创新。但在互联网行业,伴随着商业模式的创新,多样化的盈利模式纷纷涌现,甚至出现不但不向用户收费,还给用户补贴的现象。

在营销理论中,营销组合中的定价策略与企业的盈利模式紧密相关(见图1)。定价策略中,企业需要重点关注是成本、需求的价格弹性以及竞争。价格弹性是指消费者需求的价格弹性,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这与盈利模式中“赚谁的钱”紧密相关。企业“赚什么钱”,通过何种业务来盈利,需要考虑企业经营的成本。价格策略获得成功的前提是通过技术或商业模式创新降低成本,而并非自杀式的市场渗透。再次,企业“怎么收钱”与竞争环境息息相关,不同的价格以及收费方式在不同竞争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免费、反向定价以及众筹三个方面,来分析企业的新兴商业模式与定价策略现状。

三、 免费商业模式中的定价策略

面对同等程度的优惠,人们更倾向于免费的产品和服务,即便免费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这是因为免费的产品或服务可以有效的降低消费者的心理成本(Pauwels & Weiss,2008)。过去十多年里,全球互联网行业内几乎没有出现过上线伊始就收费,并且获得成功的案例。免费可以鼓励更多新客户进行试用,迅速形成流量规模。但是实施免费商业模式的企业目的是通过“免费”获得最终收益。因此,免费商业模式中的定价策略可以分为四类:广告、免费体验、交叉补贴和增值服务(见表1)。

1. 广告。很多互联网企业都是面向客户完全免费,通过流量来吸引广告商的方式赚取广告费或佣金。例如:平台网站,一些互联网或者手机游戏,甚至软件等都是采用这种商业模式。

2. 交叉补贴。这并不是一种完全免费的模式,而是一种通过对一部分客户群免费,从而增加另一部分客户群消费的方式。这种模式的关键是要找到特定的免费客户群,例如:女士免费男士收费;儿童免费成人收费等等。产品型的交叉补贴广泛存在,例如:设计免费的诱饵产品,将其变成另一款产品的免费赠品,麦当劳的开心乐园餐,电信运营商的零元购手机等都属此类。

3. 免费体验。对于一些客户转化成本较高的产品,企业往往以一定期限的免费体验的方式吸引客户参与,这样有助于打消顾客户的疑虑,便于开拓市场。同时,企业还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的客户反馈信息,了解产品或者服务可能存在的不足,及时补救,提升客户满意度。免费体验的噱头,也较容易在消费人群中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从而提升营销活动的传播效果。同时,一旦参与免费体验的消费者对产品形成使用习惯,就可以进行及时转化,吸引他们成为付费客户。这种方式在专业软件领域甚至互联网行业以外都被广泛应用。

4. 增值服务。来源于英文单词Freemium,指通过免费吸引客户,然后提供增值服务,将部分免费客户转化为收费客户实现盈利(Wilson,2006)。增值服务模式存在“二八定律”,即小部分对价格敏感度低的客户,愿意为一些额外功能付费,为企业带来大部分收入。而价格敏感度高的客户对于企业也至关重要,正是基于庞大的客户群,才能体现出服务的增值价值。相当数量可以免费使用的网络游戏以及应用软件是使用这种方式吸引用户,再提供道具以及功能解锁等增值服务盈利。

以上总结了免费商业模式的四种定价策略,这些模式无疑都是利用免费来提升知名度、关注度和美誉度,从而吸引客户,形成活跃的客户群。而企业在使用此类模式的初期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这些投入大部分来自于投资人而并非企业本身。目前,这四种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但是随着投资热潮的降温以及市场成熟度的增强,即便是免费,企业获取用户的成本也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免费之外的新兴商业模式也在不断涌现,反向定价和众筹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两类。

四、 反向定价商业模式中的定价策略

第7篇:盈利模式相关理论范文

关键词:非寿险;经营模式; 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9-0290-03

一、相关文献与概念分析

哈罗德・孔茨等(1982)认为,经营模式是企业根据企业的经营宗旨,为实现企业所确认的价值定位所采取某一类方式方法的总称,其中包括企业为实现价值定位所规定的业务范围,企业在产业链的位置,以及在这样的定位下实现价值的方式方法[1]。钱颜文、孙林岩(2003)根据企业在产业链的位置,把企业经营模式划分为生产代工型、设计+销售型、生产+销售型、设计+生产+销售型、信息服务性等;根据企业的业务范围,把企业经营模式划分为单一化型、多元化型;根据企业实现价值的方式,把企业经营模式划分为成本领先型、差别化型、目标集聚型等[2]。

宋娟(2007)认为,我国保险业的市场集中度高,存在规模不经济现象,保险公司的整体运营效率较低,而这与分业经营模式、分业管理模式等体制性原因密切相关,因此,只有实行混业经营模式和全能经营模式,我国保险业才能持续发展[3]。孙祁祥、郑伟等(2008)把保险公司经营模式分为专业经营模式、单一经营模式、保险集团经营模式、金融控股公司经营模式等四种类型,并从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风险分散效应、利益冲突风险等方面对不同经营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规模边界、能力边界、经营边界等角度探讨了保险公司不同经营模式的选择与变动,还根据有关数据从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偿付能力等角度对四种经营模式下的我国保险公司进行了经营绩效评价[4]。郭宏宇(2010)认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主要包括产品模式、销售模式、盈利模式、风险管理模式,其中,产品模式主要涉及兼业、混业与分业经营问题,销售模式主要涉及销售载体、工具问题,盈利模式主要涉及盈利渠道及亏损问题,风险管理模式主要涉及保险公司风险分散及保险监管问题[5]。

综合来看,尽管已有研究几乎涉及了保险公司经营模式的各个方面,但对于非寿险公司经营模式的研究仍有很大不足之处。一是国内对于非寿险公司经营模式的概念仍莫衷一是;二是若干理论分析对现实运营中的非寿险公司缺乏实际指导意义;三是关于非寿险公司经营模式的研究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四是对于这些经营模式分支如何统一到非寿险公司的经营模式之中,目前的文献也鲜有涉及。

笔者认为:经营模式是企业配置资源并藉此持续不断地获取利润的方法集合,一般表现为企业提品或服务等的方式与途径;经营模式是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有机统一体;非寿险公司经营模式是指非寿险公司配置各种资源并藉此持续不断地获取利润的方法集合,一般表现为提品或服务、营运销售、盈亏衡量、风险管理等。

二、国外非寿险公司的经营模式比较与发展趋势

(一)多元化综合经营模式

美国国际集团(AIG) 之所以由原来一家小型保险机构发展到全球最大保险服务机构之一,并购、重组式的资本运作是其爆炸式成长的主要方式。AIG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选择资本扩张的战略。在资本扩展初期,AIG红利(企业利润)增长幅度是低于资产规模(市值)扩张速度的。随着多次大举开展并购活动及多元化综合经营,AIG的资产规模越来越大,而其规模效应也逐渐显现,出现了红利增长速度快于资产规模的增长速度。

(二)专业化经营模式

美国Erie Insurance Group(以下简称Erie)成立于1925年,是一家保险赔偿与风险管理服务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美国的中西部地区、大西洋沿岸中部和东南部地区,主要提供财产、意外保险产品及相关保险服务,并通过独立保险人销售其产品。Erie着力建设良好的营销渠道和开发创新型产品,追求稳定的业绩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而在资产规模上并不追求做大。截至2008年9月底,Erie市值19.1亿美元,净资产利润率 10.92%,资产收益率4.38%,营业收入11.3亿美元,净利润1.08亿美元。尽管Erie资产规模并不大,尚未进入美国产险企业前五十大,但其业务收入与资产规模之比较高(Erie该比例为33%,而AIG该比例仅为10%),资产收益率较高且变化幅度非常小(波动区间在10%~12%之间),市值与红利也稳定增长。

(三)连锁门店经营模式

美国State Farm是一家相互保险公司,其利用连锁销售模式实现了较好的经营绩效。State Farm 将目标市场定位于乡村和小镇的机动车车主,并在美国率先针对区域、驾驶员的历史以及其他风险因素采取差别费率,从而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这类群体出险概率较低,赔付较少,因而承保成本也较低。State Farm实行独特的会员制度,对其客户收取终身会员费以弥补新保单费用和人的佣金。这种一次性缴清并不返还的费用不仅使会员的保费较低,而且有效促成公司早期发展时期的资本积累。State farm建立了独特的力量,充分利用公司的分支机构、农场分社和当地的一些机构组织扎根于社区的居民作为商,而State Farm 的中心办公室全权负责后援支持系统,使得商能够有大量的时间专注于销售。State Farm树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半年、每月支付一次保单红利,使公司与客户双方受益,即客户可以较早领到资金,State Farm 自身的会计核算也较为方便。

(四)电子商务经营模式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外保险公司大多已经开始采用电子商务经营模式,主要表现为利用网络营销保险产品等,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强。例如,据调查,美国约80%的保险消费者通过因特网查询机动车辆保险费率,40%以上的用户愿意在网上购买保单,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非寿险公司利用网络营销保险产品的普遍性。

三、我国非寿险公司经营管理模式现状与利弊分析

(一)盈利模式

1.以现金流为主的盈利模式。以现金流为主的盈利模式目前广泛存在于非寿险公司中。该种盈利模式实质是将在承保业务上获取的现金流,作为投资资金,主要投入到股票、证券等市场上获取投资利润。如果承保业务盈利,则公司的利润是承保利润加投资利润。如果承保业务是亏损的,则用投资利润来弥补,多余的利润就是公司的经营利润。

从理论上说,根据资金的时间价值要求,保险公司利用沉淀的资金获取投资收益是合理的、必须的,但是,认可公司的承保利润亏损,而完全依赖于投资收益,则显然具有很大的风险,因为期望用较高的投资收益来弥补承保亏损实现盈利并不一定能实现。2008年保险投资亏损引发的总业绩亏损就是一个沉重的教训。就非寿险公司而言,由于保险资金的规模和沉淀期限及未来流入与寿险公司有很大的不同,尤其在高综合成本率的压力下,非寿险公司的资金受到很大的限制,采用上述理念经营非寿险就具有更大的风险。

2.靠专业化经营来降低成本的盈利模式。靠专业化经营来降低销售成本和生产成本的盈利模式是中小保险公司主要选择的盈利模式。专业化经营是指集中公司主要资源和能力用于所擅长的核心业务,以此带动公司的成长。这种盈利方式更有助于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建立稳固的竞争优势,并且减少因为由于规模铺陈大而导致的销售成本和机构成本的增加,从而有效地降低成本,实现承保利润,因而它所带来的增长与盈利也会更加健康、更加稳定、更加长久。

3.以增加机构、扩大保费规模为主的盈利模式。从中国非寿险公司的成长过程可以看出,多数保险公司在开业之初即通过增设机构来扩大市场规模和保费规模,短时间内将公司机构扩展到全国各地,以期通过保费规模的扩大来扩大市场份额,长期下来也能够实现规模效益。该种盈利模式的特点是在公司经营的前几年实现盈利比较困难,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但在公司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进入盈利期,再通过加强经营管理等措施,就可以实现长远盈利。该种盈利模式也是目前中资非寿险公司主要选择的盈利方式之一,但这对许多中小公司而言效果并不明显,过分增设分支机构耗尽资本金而相应的保费规模却没有达到,后期管理也没有跟上,反而导致了公司的经营困难,这也是粗放式经营的主要体现。

4.优化价值链管理的盈利模式。保险公司价值链包括展业、营销、承保、理赔、人力资源,直到价值实现等一系列价值增值活动和相应的流程。价值链管理的意义就是优化核心业务流程,降低保险公司组织和经营成本,提升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归结到根本上就是实现承保利润,这是针对当前中国非寿险市场上普遍存在的承保亏损的较好的解决办法。这种模式虽然要求较高,但却能保证公司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在价值链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并形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该种盈利模式通过价值链的管理能够找到公司经营的利润点,进而形成利润源,即实现承保利润,从根本上扭转目前非寿险公司承保亏损的现状,因此,伴随着保险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保险经营理念和监管的不断完善,该种盈利模式将会成为越来越多保险公司的选择[6]。

(二)管理模式

1.高度授权型管理模式。该种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弱总部、强机构”,总公司管理人员较少,对分公司日常管控较少;总公司对分公司授权较为充分,分公司可以在授权范围内自主决定与经营相关的事项,总公司只对经营结果进行考核。

该种模式的优点是责权利分明,应对市场反映快,有利于业务发展;但由于总公司对分公司的管控较少,容易产生逆选择,损害整个公司利益,不利于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达成。

2.职能型管理模式。该种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分公司的相关职能部门在行政上由分公司管理,但在业务上必须接受总公司职能部门的管理。该种模式属于牵制性的管理模式,总公司对分公司进行了较为充分的授权,分公司是一个标准的利润中心,但总公司职级部门从专业的角度指导分公司职能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过程管理。

该种模式的优点是总公司通过职能管理,实现了核心风险的集中管理,理论上防止了核心风险的出现。但是,分公司职能部门行政上属于分公司管理,同时工资等相关利益仍在分公司,尽管有总公司职能部门的管理,但由于利益关系,政策执行过程中偏差较为明显,执行力较弱,很难实现总公司的意图。目前,大部分非寿险公司采用这种模式。

3.后台管理型模式。该种模式属于高度集中型管理模式,业务管理、财务管理权限都集中在总公司,相关人员由总公司委派,人事管理权、工资定价权属于总公司,分公司及下属机构主要职能是拓展业务,风险控制职能弱化利润中心的地位不明显。

该种管理模式对管理的要求较高,突出特点是:专业部门实现了人事权和政策制定权的高度集中,核保核赔的集中,风险管控的集中,保证了政策的执行力,防止了风险的产生和逆选择。但是,由于相关专业人员与分支机构联系不紧密,难免产生服务不到位的情况,可能影响客户关系的维护,进而影响公司的市场形象。目前,非寿险公司实行后台管理的有平安保险和安邦保险等。

四、非寿险公司经营模式的核心盈利模式

(一)坚持两个轮子走路

非寿险公司的业务基础是风险,承保是主业,其从两个方面决定了非寿险公司的盈利能力:一方面,承保是现金流来源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承保业务,产险公司就没有可持续的现金流贡献,企业将失去生存的根基,保险投资也基本无从谈起。另一方面,承保盈利的情况可以看成是保险公司向社会筹借现金流的融资成本,对投资盈利的安全边际会有大幅度的改善。如果承保亏损,甚至长期严重亏损,就是通过提高成本向社会融资。

AIG集团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亏损严重,主要是因为一味地追求高投资回报率,忽视了保险资金的安全性,也暴露出现代保险机构过分倚重投资业务的潜在风险。而ACE(美国安达保险集团)受金融海啸影响较小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从来不偏离主业,清楚地知道自身最擅长做的事情。财产险、意外及健康险和寿险是ACE的主要业务。ACE的承保原则是:了解风险,只有当风险价格适当之时,才去承保;不单纯追求市场份额,也不会因为任何原因降低其承保标准或是放松承保的纪律。

尽管保险投资对提升盈利能力有重要意义,但如果承保业务长期亏损,单纯依赖投资盈利的经营模式并不能持久。非寿险公司应根据自身承保业务的盈利能力确定资产配置战略,努力在承保业务与投资业务间寻求平衡,两者并重。

(二)实现对价值链环节的有力控制

目前,国内非寿险公司可持续盈利能力不强,与非寿险公司失去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控制力有直接关系。在销售环节,当前客户资源个人化、渠道中介化的现象很普遍,对非寿险公司对客户和渠道的控制力带来巨大冲击。而当前新型直销,如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方式的兴起,以及监管部门对中介的整顿,则有利于加强非寿险公司对客户和渠道的控制力。在理赔环节,非寿险公司当前一般只能核实损失和价格,外部中介机构对理赔环节的控制也在强化,修理厂等对客户的控制力短时间内依然存在,代索赔现象也很难控制。目前客户对保险公司理赔服务的满意度普遍不高,主要是由于保险公司自身服务资源比较分散,没有成体系有效整合,自身资源往往被其他机构整合。另外,保险资金在基金、股市、债市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但在其他一些新兴投资领域则有待提高。

五、我国非寿公司经营模式的创新之路

(一)非寿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创新

我国非寿险产品与保险公司的市场占有能力、经营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当前我国非寿险公司的产品创新存在很多问题,并有其多种原因,如产品总数少、种类单一、同构现象严重,产品核心层粗糙、附加层简陋,费率水平和责任保障不对等,传统产品经营挖掘不够、新产品推广管理不力,等等。我国非寿险产品创新的方向,应是由同构向细分发展,由单一险种保障转向一揽子保险保障,由大一统向专为某类客户设计的个性化保单转变,由纯保险合同转向保障及服务相结合的合同,由提供风险保障向资产管理方面转变,突出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等等。

(二)非寿险公司的营销模式创新

当前我国非寿险营销存在很多亟待解决问题,如公司管理与营销员脱节、营销员与客户脱节等。从成本节约、与客户联系密切程度等方面,可以比较分析电话营销、网络营销、门店式连锁营销等非寿险新兴营销模式的特点及适用性。可以门店式连锁营销为例,探索论述该种新型营销模式的运作与管理方式。

(三)非寿险公司的保险资金运用强化

当前我国非寿险公司的保险资金运用存在一些问题,如运用渠道不宽、稳定性不高、投资行为短期化、投资结构不合理等。当前还存在复杂的影响非寿险公司的保险资金运用的国际国内环境因素。今后我国非寿险公司强化保险资金运用的方式,应是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加强专业投资管理团队建设,加强内部货币管理、加强应收保费管理等。

(四)非寿险公司的中间业务创新

非寿险公司可以现有营销场所、营销关系为基础,销售规定范围内的其他保险公司等企业的产品,或为其他保险公司等企业提供服务,也可以委托规定范围内的其他保险公司代为销售自己的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从实际情况看,中间业务有利于非寿险公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哈罗德・孔茨等.管理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

[2] 钱颜文,孙林岩.对经营模式的分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9).

[3] 宋娟.对我国保险业经营模式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7,(1).

[4] 孙祁祥,郑伟,等.金融综合经营背景下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制度演进、模式比较与战略选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第8篇:盈利模式相关理论范文

【关键词】主题公园旅游文化盈利模式

一、研究背景

我国主题公园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不低,成功的典型不少;它们已经在我们这个旅游资源大国里大放异彩,成为丰富我国旅游产品、满足海内外旅游者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的一支生力军。

自从1989年深圳华侨城投资创建的“锦锈中华”景区建成开业,到十多年来陆续建设开业的“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一期等大型文化主题公园,都相继取得成功。大型主题公园在中国开创了新局面,北京的“世界公园”、江苏苏州的“苏州乐园”、浙江杭州的“宋城”和“杭州乐园”、云南昆明的“云南民族村”和“世界园艺博览园”、海南三亚的“南山文化旅游区”、广西桂林的“乐满地”等大型主题公园,都已达到较高水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在这几年冰雪节期间创建的“松花江冰雪大世界”,也可称为特定时间段内的大型主题公园,其策划和经营管理水平也已大体与国际接轨。

二、问题的提出

十多年前,伴随着理论界一场旅游资源能否移动(复制)的学术讨论,上百个旅游主题公园(包括各种影视城)走到游客面前。遗憾的是,中国的游客还没有见到中国特色的主题公园,很多以影视城为代表的主题公园已经开始衰落,大量的固定资产闲置,主题公园何去何从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产业发展问题。

在盈利模式方面,目前国内的主题公园存在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有很多主题公园几乎只有门票收益一种盈利方式来架构其盈利模式。由于经济效益不佳,主题公园产业正走向衰退。

当前,中国的主题公园群落正在面临一个艰巨的转型期,拥有大量的存量资产和土地资源是主题公园转型的物质基础,通过对主题公园的再认识,重新制定主题公园的发展战略是实现主题公园转型的基础。

三、主题公园发展机制

我们可以将主题公园理解为以经济盈利为目的,根据选定的文化背景,主要依托人造景观和设施使游客获得体验的封闭性景点和景区。

1、主题公园分类

根据主题公园所能提供的旅游体验类型(产品形态)对其进行分类,我国目前的主题公园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情景模拟型:各种影视城类型的主题公园,比如三国影视城(无锡)。

②游乐型:比如苏州乐园、锦江乐园(华东)、梦幻水城(珠海)。

③观光型: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深圳)等。

④主题型:基辅号航空母舰(天津)、明斯克航空母舰(深圳)、各种水族馆。

⑤风情体验型:各种民族村、民俗村,比如中国民俗文化村(深圳)。

以上分类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分析,如果从严格意义上的主题公园分类来说,主题公园的“主题”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关于文化的命题,可以衍生出许多类型的主题公园。

2、主题公园盈利模式

一般来说旅游景区(主题公园)的盈利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而其盈利模式就是这几种盈利方式的混合。

①提供初级体验(经历)的机会出让,比如:出售门票。

②提供有助于丰富体验(经历)的相关服务以及相应的服务体验本身,比如:提供餐饮,住宿服务。

③出让围绕旅游者(潜在旅游者)的消费能力所带来的可能的收益机会,比如:旅游区内的招商、景区节庆活动商业赞助。

④获取资本投入后在旅游项目所在地溢价收益的其它商业开发,比如景区,旅游目的地的房地产开发。

⑤出让、出售具备知识产权特点的商品,比如:玩具,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等。

⑥提供保证旅游景点景区内居民可以市场化的公共服务,比如:供水,供电等。

以上六种主要的盈利方式是建立在游客到来这一基本事实之上的,即便是建立在景区本地居民的消费能力基础之上的盈利方式也需要通过游客的到来实现相对的规模经济。

首先,从收益的角度看,用以上六种盈利方式来分析主题公园的盈利模式,不难发现,目前国内的主题公园存在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有很多主题公园几乎只有门票收益一种盈利方式来架构其盈利模式。这样来看主题公园产业的衰退就并不奇怪了。

其次,从投资的角度看,单一的盈利模式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这使得主题公园管理者很难获得有效的融资成果,而设立在主题公园内部的各种固定资产,在没有客流的情况下几乎一文不值。因而有必要重新认识主题公园。

3、主题公园文化特色探析

主题公园是文化企业。从国内外主题公园成功的运作经验可以得出:独特的旅游文化是主题公园成功发展的核心和灵魂。迪斯尼乐园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获得了巨大成功,我们也看到迪斯尼乐园在法国一度遭到失败,这正好应证了主题公园是以旅游方式经营文化产业的判断。美国式的快餐文化与法兰西文明在文化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导致游客对主题公园产品的选择差异。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认同风险所导致的运作失败。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主题公园首先是一种文化企业,其次才是旅游企业,主题公园所提供的产品是一种以旅游方式被消费的文化产品。

如果把主题公园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或体验的制造商来分析,我们会发现主题公园应该,或者能够提供给游客的产品或体验大致有以下几种功能:

(1)教育传播功能(比如向游客宣传民族文化和光辉历史)。

(2)娱乐或者游戏功能(尤其是游客可以参与其中的活动,比如竞技体育活动)。

(3)审美或者情绪满足功能(体验一种氛围或者说与游客特定心理需求相吻合的环境,如:投身影视剧环境)。

(4)文化活动展示功能(关于人的独特的价值观念所表达出来的行为,比如观看表演)。

按照马斯洛的心理学理论以上功能可以归结为:爱、自我认知、自我实现三个层面的心理需求,而各种文化对如何满足这三种需求的形式乃至相应的文化行为是在一个共性基础上的极端差异化。比如教育:可以是课堂教学,也可以是试验,甚至是通过行为本身来表现的。所以,主题公园应该是一个提供文化产品的组织,或者以旅游为表现形式的文化产品和特殊体验制造商。

现在以著名的迪斯尼乐园为例来说明这一推论:迪斯尼乐园的投资者是世界知名的迪斯尼公司,迪斯尼公司本身就是一家文化企业,它以提供文化产品(即美国风格的动画片)而闻名,而游客来到迪斯尼乐园所体验到的正是游客认为自己进入迪斯尼动画(卡通)世界所应该体验到的东西,这是迪斯尼乐园所提品的核心,其余关于游乐、购物等辅助服务都是为了完成或者加强这一核心体验。迪斯尼乐园的盈利方式有:门票、餐饮、旅游商铺租金、具备知识产权特点的旅游纪念品销售,以及其它收费的服务构成。整个盈利模式的架构是:以不断提升的品牌知名度吸引游客,在获得门票收入的同时,通过出售具备知识产权特点的旅游纪念品获得二次盈利,又由于旅游纪念品的发售进一步扩大迪斯尼品牌的影响力,这一盈利模式使迪斯尼乐园具备一种顽强的生命力。

基于主题公园是一种特殊的以旅游为经营形式的文化产品制造商,反观我国主题公园的经营模式,没有文化或者通过文化来设计、提供游客愿意购买的旅游产品(体验)从而实现盈利的方式和手段不足正是其致命缺陷。其次,关于文化的滥用是又一国内主题公园设计和经营的硬伤。文化的特性决定了文化产品应该具有鲜明特色,而且这种特色应该具有可以被欣赏的群众基础,从投资收益的角度看就是:文化影响力以及对应的文化消费人群是决定主题公园“文化主题”的关键因素,也是架构盈利模式的经济基础。

四、结论

主题公园所提供的产品可规定为一系列可以满足游客消费需求的核心功能的组合,以此为基础,产品能够满足游客个性化要求的能力(机会),将是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游客需要从主题公园中获得知识接受教育,他可以通过听讲解、看展板,或者自己找资料的方式来满足这一需求,但游客最喜欢的方式往往是:通过游戏来达到被教育的目的。因此,主题公园管理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正在于此:将所有可能满足游客需求的方式排列组合为主题公园的产品,满足游客的需求,这种满足程度将决定游客愿意支付的门票价格,或者购买哪几种(产品)服务,尤其是游客愿意在购买主题公园门票之后,购买相关服务产品(体验)的需求正是主题公园产品的溢价能力。当然在现实中,经营者完全可以通过门票将这些内容打包出售。

综上所述,主题公园是一个以旅游方式提供文化产品(体验)的文化企业。从旅游经营的角度看,主题公园的盈利方式大致有:出售门票,提供有助于丰富游客体验的服务(包括基本服务和特殊服务)、出让面对游客的盈利机会(商铺出租)以及出让游客的注意力本身(商业赞助)、设计出售具备知识产权特点的纪念品。

主题公园应将旅游业与文化紧密揉合在一起,打造自己的品牌,同时也要将文化作为旅游业来经营,通过发掘和宣扬文化来综合性地发展旅游;以经营旅游地方式多方位地展示文化,赋予旅游产品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

不少主题公园顺应新世纪旅游业发展需要,以其高超的策划、精致的建筑、丰富的内涵和一流的管理服务水平,很快轰动海内外。他们的成功给人们提出启示:一个成功的主题公园,完全可以取得良好的投入产出效益和多方面的社会效益。建设主题公园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是对资源、产品的重要补充,在旅游资源不太丰富的地区则是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建设好主题公园,关键在于搞好市场调研和项目策划,选准主题、创出精品;经营好主题公园,关键在于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内涵、推陈出新,使其吸引力长存。

参考文献:

[1]何建伟.深圳华侨城旅游文化特色探析【J】.旅游学刊,1999,(5).

[2]王新民.主题公园的高效益奇迹和价值导向【J】.旅游学刊,1994,9(6).

[3]保继刚.珠江三角洲主题公园发展回顾【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9篇:盈利模式相关理论范文

创业企业身上有着太多的硬伤。其中常见的硬伤有3类:伪需求、先做大用户规模,暂不考虑盈利模式和股权结构缺陷。

伪需求

中国早期创业投资活动市场其实存在大量伪需求而非真实需求。什么是伪需求?有需要但是没有付费意愿或付费能力的所谓“需求”。

以早期创业投资市场为例,伪需求的3个经典场景:

1.很多创业者开始创业前,往往喜欢通过问卷、SNS、百度等进行市场需求调研,并且通过调研通常会发现“需求”很大,但是等真正把产品或服务做出来后,却尴尬地发现少有人来付费消费。

2.不少创业者喜欢把自己和周边人群的需求进行同步推理。例如,“周末我经常喜欢去北京周边旅游,很难找到干净的地方住,因此农家乐对改善住宿条件有很大的需求”。但是旅游行业的供应商往往还只是“满足最低可忍受标准而非最高标准”。

3.更为典型的是,把自己和周边人群的典型需求直接放大。这些创业者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有这个需求,我相信其他很多人也有这个需求”。问题是,其他人可能还真没这个需求。

一些有品牌、有支付能力的企业喜欢以潜在的合作机会为诱饵,要求创业企业先为其做些事情来“证明”自己跟其合作的资格,但是一旦你把这些事情给他们做完了,也就没你什么事了: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往往利用自己品牌上的优势又开始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这类非常隐蔽的伪需求值得引起广大创业者的足够注意。

做大用户规模,忽略盈利模式

互联网理论家说:“用户需要免费和便宜,免费才是互联网的真正模式甚至是唯一模式。”于是总是出现有些创业者自以为找到了“理论依据”,一谈起盈利就很反感,总觉得“互联网就是前期不能盈利也不需要盈利的东西”。

具体的表现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往往很喜欢先做大用户规模,再考虑盈利模式。最近几年,随着创业服务业在中国的兴起,这股“先做大用户规模,再考虑盈利模式”的风气也吹进了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创业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创业服务行业。这实际上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从供给者的角度来看,免费从来都是一个美丽的谎言!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必然有成本。如果商家免费,只有3种可能:1.产品和服务没价值。 2.商家没本事卖只好白送。3.很有可能这个环节免费,其他环节赚大钱,比如百度,比如360。

从需求者的角度来看,我们什么时候真正追求过免费和便宜?从门缝里塞进来的各式各样的小广告是免费的,你还不是把它们当垃圾一样扫出去了?你实际要求的是需求的各个方面得到真正、切实、可靠的满足。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么你是商品销售的对象,要么你本身被当作商品给卖了。

也许你又会说,“我们只是暂时不考虑盈利模式,先做大用户规模,用免费的应用吸引大批用户再找VC,用VC的钱先输血然后再形成自身造血功能”。如果你是刘强东或者有一个好干爹、好干妈的话,那我没什么话好说。如果没有,那这话最好别说!

首先,对初创企业来说,融资成功从来都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尤其是眼下中国的早期投资人都变得越来越“现实”。其次,在中国由于付费意愿和意识的欠缺,从免费到付费真是一次惊险的跳跃,我见过无数高收入的人,一到收费环节就走了,哪怕只是10块钱。

以数量庞大的新浪微博正在进行的商业化进程为例,如果从开始就去探索盈利模式,哪怕盈利规模很小,但是依靠循序渐进,到现在自身的盈利模式也差不多应该清晰了,至少不至于去“病急乱投医”。

更多采用“先做大用户规模、暂不考虑盈利模式”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已经没机会考虑盈利模式:很多人都死在了半道上。

股权结构缺陷

股权结构不合理是中国早期创业企业里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

造成股权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早期投资人的介入。

首先,由于股权分配的常见根据主要是创始团队成员各自对企业未来成功的贡献程度,这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次,可能带来更大危害的是,创始团队某些成员为了要求更多的股份,很有可能会夸大自己可能的贡献程度。2010年,一个清华和伯克利毕业的博士回国创业时,觉得自己长时间待在美国,在市场资源和渠道方面有所欠缺,于是找了两个号称拥有相关资源的人做合伙人,并给两人以较多的股份。在获得徐小平等天使投资的两轮投资之后,这位博士创业者自己的股份已经不到30%,而那两位合伙人怎么也不肯退出,结果机构投资人没一个愿意进来。最后,这位博士创业者只好另起炉灶。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