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物质文明得到满足的同r,精神文明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对其要求逐渐提升。广播电视节目作为传播精神文化的重要环节,要求其质量要有所保证,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因此,广播电视编导人才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下面将对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必备的艺术修养展开分析,旨在全面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素养。
一、广播电视编导必备的艺术修养
广播电视编导这项工作要求其工作人员要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胜任其工作,进而保质保量的完成其工作,并最终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稳步发展。下面将对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必备的艺术修养展开分析,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修养
就广播电视节目来说,其有着较为广泛的受众范围,从老头老太太到青少年都有涉及,许多人员其文化素质本身就比较高,而作为广播电视节目来说,又是能够接受心灵熏陶的节目。因此,作为这类节目的编导来说,其文化修养要极为良好,能够将知识渗透其中,实现节目档次的提升。在节目制作的相关环节中,所有的编导人员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必须要在节目创作中运用到自身的文化修养,结合生活素材,让节目和生活更加贴近,具备更加鲜明的特色,能够在观看的过程中,让受众的文化修养得以提升。所以作为编导人员来说,有必要对自身的文化修养予以提升,具体可以结合如下方面:首先要对相关的知识有所涉猎,实现知识水平的提升,编导需要对多方面知识进行学习,让后对其进行主动转化,实现节目文化素质的提升;其次,专业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加强,作为编导来说,专业知识的具备,由此才能够让知识的兼容得以实现,使得节目的质量得以提升。
(二)思想修养
广播电视编导人才还需要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广播电视编导人才需要将记者、通讯员的一些不成熟作品或半成品进行加工,自己的劳动体现在别人的作品中,不能追求自己的名利,一旦出现问题还需要承担责任,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工作人员提高自我修养。还有就是工作人员需要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工作人员承担着广播电视编导的重任,要遵从党性原则,坚持真理的传播,根据中央政策和口径对新闻稿进行把关,支持群众的呼声,要秉公办事,不,在题材的取舍上要坚持质量标准,不唯上级,不注重名气,不,一丝不苟,实事求是。
(三)审美修养
就广播电视节目来说,其艺术性较强,因此作为编导人员来说,其艺术审美的修养也是必备的。编导首先要对节目的特点有所了解,比如说较为严谨的是新闻类的节目,而真实性一般是生活类的节目。再结合自身的审美,来让节目变得耳目一新。编导人员的艺术审美修养是这一活动必备的,进而来实现团队审美的提升,让节目的艺术价值更高。而就广播电视编导来说,这门艺术的本质就是美。所以,在编制节目的活动中,要对其审美特别注意,这是节目最根本的特性。所以,作为编导来说,有必要结合如下的几方面来实现自身审美修养的提升。首先,要深入生活,艺术一般是源自于生活,但是又明显高于生活。所以编导必须要注重对生活的深入,亲自去对生活进行感悟以及体验,从中对精髓进行提取,寻求节目和生活的贴近,实现对人心的出动,创作出人们欢迎的节目。其次,要能够结合现象了解本质,这是编导必备的能力,需要结合独特的视角,来实现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进而结合媒介的传播,让其对生活审美的感受有最直接的体现。
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审美修养的提高,要明白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真谛,从而使其节目的题材来自甚或,经过精心的编排,让节目贴近甚或,才能保证创作的真实性,最终获得观众的认可。
(四)创新意识
创新是广播电视编导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当前,广播电视中动态报道、会议报道、面子上的报道比较多,而对于一些深度的、反映群众的、贴近生活的内容报道却很少。要处理好这一问题就需要编辑人员能够创新报道的形式和内容。要判断哪些有价值,坚持内外结合的报道方式。节目编排应从一些弘扬主旋律的新人、新事上进行,贴近群众生活,反映问题,突出时代性和导向性。
想象力也是他们所必备的。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作为编导来说,需要从许多的题材中,对极具价值的材料进行选择,随后再结合想象力来串联材料。此外在制作的进程中,还需要其视觉创新的存在,能够实现文字和视觉创新的转化,使得节目具备更高的质量。所以,作为编导来说,有必要结合如下的方面来完成自身创新的丰富和培养。首先参考其他的节目的构建。良好想象力获取的基础,就是从同行那里进行方法的借鉴,再结合节目的具体特点,展开合理的形象力。其次,对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也要注重。只有这部分能力得到了提升,其想象力基础才会更加丰富,能够从不同的事物当中获取灵感,进而开展想象活动。
二、广播电视编导人才艺术修养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具有艺术修养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能够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还能够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持续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一项工作,有着自身独特的性质,如:艺术性、时代性与思想性等,因此,要求其工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广播电视编导人员的工作主要包括,分析一系列的材料,从中挑选最有意义的题材;根据题材,展开对其策划、拍摄与制作等工作,在每一个环节中,均需要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又有较好的艺术修养,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理论与职业道德素养,通过不断的创新,进而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高质量,使其吸引更多的观众,并能够通过节目,传递真善美、杜绝假恶丑。同事,广播电视节目为了获得稳定的发展,要求其具有一定的质量保证,广播电视编导人员的艺术修养只鹅姐影响这电视节目的质量,才能保证其节目具有相应的艺术性、时代性与思想性等。随着时代的进步,观众要求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要不断提高,从而满足其艺术修养的需求,广播电视节目要进行创新,进而保证其持续的发展。
三、结语
广播电视编导人才需要具备艺术修养,才能保证其节目的高品质、高质量与高水准。广播电视编导人员的艺术修养不仅直接影响着电视节目的质量,还影响着电视节目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人员艺术修养的提高要注重其文化修养、审美修养与创新能力,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努力,广播电视编导人员艺术修养将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思敏,刍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培训[N].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5):78-79
关键词: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b)-0223-03
近几年影视传媒行业发展非常迅速,人们受到的媒体传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也有越来越多的学子选择报考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该专业持续升温一直是关注的热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主要是是属于艺术类专业,要求能够掌握前期的策划,文学创作,节目编排,后期的制作等综合素质,对人文素质及文学方面的素养都有极高的要求。该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创作、广播管理、电视节目策划、栏目创办、频道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为媒体的运转注入新鲜的血液,攫取更多新颖有创造力的思想,学习专业技能让信息的传播达到最高效率,更加便捷的接收信息,让媒体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地方高校的发展
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一个新兴的人才培养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出现引起了一大批电视人的热切关注,吸引了更多热爱媒体事业的人才,使得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广为人知并且得到迅速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很多国家重点大学都先后开设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普通新建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纷纷设立了该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应用型专业,即要求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丰富的专业技能,并且理论与实践要达到有效的融合。但是,就作为新建的本科院校来说,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的缺乏一定的培养经验,理论与实践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占着同等重要的比重,那么如何使理论与实践在教学的过程中齐头并进就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与国家重点院校相比,地方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还很薄弱,还有待加强。但与当地的高职院校比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不难看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无论是在实践教学,还是在教学资源方面,地方高校的教学都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的原因:(1)教学课程安排方面;(2)专业教学设施,师资方面;(3)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
2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重视理论课程的学习,实践机会少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良好的广播影视编导素质和广播影视作品的制作能力。单单依靠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教学是远远不能达到岗位学要的标准的。例如周口师范学院严格要求该专业每位学生必须达到172学分才能顺利毕业,这里面包含理论课程的133个学分,实践课程的39个学分,很明显,实践与理论的比重相差太大。不仅如此,理论课共有1894学时、实践教学却只有567学时,实践教学的比例达不到30%。根据大学课程的安排,一学期有18周的课程安排,一门课程2个课时,一学期36个课时左右,在课程安排上,每门课程还都会有大量的理论讲解时间,这样原本时实践性课程就会多出了理论的部分,缩短了实践的时间。学校还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学生的实践课程就相对的减少了,而授课老师只能根据理论的只是来讲解,学生自然也就只能依靠理论来学习专业知识,就会导致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象。
2.2专业硬件设施相对缺乏,师资力量较弱
对于刚开设此专业的高校来说,教学硬件设施会有所缺乏,加之高校资金的短缺,就造成实践的课程无法正常进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时刻与媒体接轨的专业,学生的实践也要与社会岗位所需保持一致。专业技能要熟练掌握才能对媒体的运作才能了如指掌。由于受资金的所迫,高校的教学设施都是落后于媒体的,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设备的质量上都远远没有达到教学所要求的,这都是导致学生实践课程少,理论偏重的原因,也就无法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另外一方面是因为高校的师资力量薄弱,对于广播电视编导。
参考文献
[1]雷璐荣,赵珈艺.应用型本科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公司化办学的教学改革研究[J].新闻知识,2014(2):89-90.
[2]坚斌,方婷婷.应用型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策略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5):180-182.
[3]时红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技能培养探析[J].东南传播,2011(10):81-83.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
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媒体行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趋势,促使现阶段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需求逐渐提升,尤其是在大数据、新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媒体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加快,只有保证专业人才全面发展才能促使人才适应多元化的行业环境,推动广播电视领域全面发展。
一、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遇到的机遇与挑战
(一)时代机遇媒体的融合是当前时展的必然趋势,将传统的媒体与新媒体进行合理的融合,构建全新的媒体时代,实现了资源共享,改变了传统的发展形势,衍生出多种类型产品,可以为受众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实现文化的传播。受此影响,广播电视领域呈现出多元化渠道形式,受众范围扩大,以丰富与个性化的产品进行支持,促使行业呈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1]。
(二)时代挑战新媒体的发展为传统媒体带来较大的冲击,不仅改变了媒体形态,还造成媒体行业内部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导致现阶段的传统媒体影响力逐渐降低,缩小受众群体范围,限制行业的发展。时代带来的挑战加大了传统媒体行业的发展压力,对现有的人才也提出全新的发展需求,需要人才以合理应对复杂多元的市场环境,降低对传统媒体的依赖性,增大了人才的培养压力[2]。
二、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配置传统重视力度不足在传统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过程中,整体的重视力度存在不足,导致专业课程配置不合理,传统性较为明显,人才的综合专业水平素养难以提升,限制了人才的发展。课程教学体系较为单一,难以适应现阶段的媒介融合发展背景,部分相关的主干课程整体上存在明显的欠缺,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3]。
(二)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与人才发展脱节教学观念传统也是现阶段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造成教学内容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明显脱节,同质化明显,教育计划难以高效开展,局限于传统的媒体与广播电视节目领域,媒体融合理念应用不足,综合人才培养意识淡薄[4]。
(三)教师专业人才综合素养较低受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自身的性质因素影响,要求专业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具备较高的素养水平,但现有的教师综合素养水平较低,实力结构队伍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未能深入分析专业人才的属性与行业发展背景,实践教学任务较少,降低整体教学质量[5]。
(四)教学实践不足缺乏实践平台广播电视编导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操作能力,但在实际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过程中,未能进行合理的实践教学,缺乏实践平台,相关的实践资源投入不足,人才与行业难以实现合理的对接,限制行业发展。
三、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策略
(一)根据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设置合理的学科以融媒体时代背景为基础,在进行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当前时展需求积极进行创新,明确对人才的要求,合理地进行学科设置,培养综合型人才。例如,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注重新媒体传播理论的渗透,优化现有的学科课程,创新教学理念,促使人才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以当前的时代背景为基础,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打造优质的教学体系,融入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从多个角度进行创新,帮助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加深对行业知识的理解,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水平,全方面发展。例如,积极开设与广播电视领域相关的新媒体课程,如常见的新媒体技术、新媒体运营、新媒体采编等,为人才提供综合型课程内容,适应媒介的融合,将专业之间的界限进行模糊,实现融合教学,树立正确的融媒体教学理念,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适应性;以核心课程为基础,夯实人才的专业基础能力,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全面发展[6]。
(二)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创新课程内容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优化现有的教学内容,以融媒体环境为基础进行教学,促使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综合素养水平能力提升,促使人才综合素养水平提升。例如,创新现阶段的媒体管理与营运能力内容,明确融媒体背景要求,突破传统的内容理念限制,将信息与载体相融合,适应现阶段的融媒体特点,确定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提升人才的管理能力,打造全新的模式,推动行业繁荣发展;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团队协作能力,融媒体的发展对人才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出全新的要求,要求人才可以利用自身的能力相互合作,完成相应的工作,例如传统电视为例,在制作电视节目时涉及多个环节,包括灯光、音响、录制、服装等,工作人员只有实现合理的合作才能完成整个节目的录制,提升节目的整体效果;加强课程内容创新的重视,保证人才的新媒体素养水平提升,形成良好的互联网思维,适应新时展,可以精确高效处理工作,树立明确的工作目标,适应新行业背景,丰富自身的专业技能,成为复合型人才,推动行业繁荣。
(三)积极进行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队伍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专业教师队伍,因此,应保证现阶段的教师专业水平较高,在日常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建立双师型队伍,消除传统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短板,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例如,可以积极引进优秀的教师人才,包括一些业界精英作为主讲教师,促使学界与业界相结合,通过合理的互动提升人才的综合素养意识,突破传统的局限性,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提升培养质量;积极鼓励现有青年教师参与行业实践,提升自身的实践水平,转变自身的角色,接触行业先进的技术与理念,为广播电视编导人才传递优秀的经验,从根本上促使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提升;邀请相关的行业业界专家开展学术讲座,积极开展相关的活动,将理论知识以实际的形式体现,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积极促使教师参加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既可以进行实践教学又可以进行理论自导,培养出综合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7]。
(四)创新教学模式合理进行教学实践现阶段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主要的就业方向为电视台、企业宣传、影视传媒企业等,属于技术型岗位,因此,在进行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创新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从多个角度进行优化,积极开展教学实践,为人才构建实践操作平台,以现有的融媒体背景对行业人才的要求为基础,积极进行创新,提升人才的操作能力,将相关的理论与行业实践相结合,接轨行业的发展需求,实现综合教学。例如,可以积极与企业相结合,构建联合人才培养策略,为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发展提供全新的空间,提供良好的实践空间,打造优质的人才培训基地,促使人才积极参与企业实践运营,累积经验,整合现有的信息资源,对融媒体环境背景进行更深入的认知,实现全方面发展,成为优秀的综合型素质人才[8]。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6-0001-02
进入21世纪后,传播媒介再次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和生活。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多媒体网络传播的急速覆盖,今天的我们已经处于一个名副其实的“数字”时代。麦克卢汉关于“媒介是人体延伸”的精辟论断,早已在当代媒介不可阻挡的变革中,变得愈发清晰和真实。数字化浪潮汹涌而来,“媒介融合”已然成为媒介生产和传播必然的方向。“简单地说,媒介融合就是将报纸、电视台、电台和互联网站的采编作业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观众(读者、观众、听众、网名、手机用户等)”[1]。尽管“媒介融合”的确切概念和特征在学术领域还存在某些争议和困惑,但近几年国内传媒行业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合作以及整合中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可见,“媒介融合”是当前国内外传媒领域最核心最前沿的问题。
“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不仅带来了媒介生态的革命,与此相应的是,高校传媒人才培养也必须进行重大的调整和改革。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高校传媒类专业中招生数量巨大、社会影响广泛的专业之一,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国内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培养目标大致为:专门为广播电视系统或其他部门培养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但在未来联合作业、资源共享、集中处理的“全媒介”信息生产平台上,这一培养目标显然不能适应新的行业需求。拓展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口径,提升新形势下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以接受“媒介融合”对广播电视传媒教育的挑战,是当前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工作者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和革新是这其中最主要的内容。
一、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作为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一直是其人才培养方案中必不可少的方面。绝大多数高校的相关专业在本科课程安排中,都设有实践教学环节。从总体上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习两个部分。课内实践主要指在广播电视采访、电视摄像、电视新闻写作、非线性编辑、电视节目主持等实践性课程中,除了理论教学外,要设定相当时数的实践教学内容。这类实践教学一般在课内展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理论内容动手操作。而课外实习一般需要学生深入传媒工作一线,在专业教师和媒介从业人员的指导下,完成为期半年左右的实习工作。
在理论上,课内实践是课外实习的基础,课外实习是课内实践的补充和巩固,二者结合才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深入了解传媒工作的流程和内容。但在实际的教学培养中我们发现,很多时候课内实践和课外教学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首先,很多高校资金紧缺,实践教学设备落后,与媒体的技术设备相距甚远。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是已经过时的理论,操作的是已经被淘汰的机器,进入社会媒体实习后很难适应媒体的现有工作环境,不能够直接进入媒体的操作流程。即使有的高校教学设备能够及时更新换代,但还是受资金所限,数量上依然不能够全面满足所有学生需要。这就造成了一些课程实践教学时数缩减,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自然也无法为学生的校外实习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多数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师资力量有限,特别是有丰富媒体实践经验的师资很少。这样在课内实践和课外实习中,教师数量和参与实践的学生数量比例严重失调,教师分身乏术,很难因材施教,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在此情形下,学生往往一知半解,实践技能掌握很缓慢。再次,媒体快速的变革和机制转变也带来了难以接纳大量实习生的问题。绝大多数媒体工作强度大,运转速度快,大量实习生进入实习单位,很难找到有时间和精力的指导教师,造成实习生没有机会参与媒体实际工作的窘况。
可见,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实传媒工作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走向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不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无法为社会提供适应时代要求的专门人才。
二、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构建新型实践教学模式,需要我们真正地在头脑中了解传媒领域当下发生的这场以“媒介融合”为方向的革命。学者指出,媒介融合的表现特征可描述为五个方面:一是传播工具的泛媒介化;二是传媒形态的全媒体化;三是传媒业态的多媒体化;四是融合取向的新媒体化;五是运作模式的跨平台化[2]。根据这些表现特征,我们能够肯定一点,就是我们培养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在未来的媒介工作中,不再仅仅是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的制作者,他们将更多地面对“全媒体”平台,运用“新媒体”技术,成为音频和视频的内容生产者。针对这样的培养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一)加大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力度,增加更多新媒体实践课程
在媒介变革的背景下,重新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培养方案的修订入手,在课程设置上扩充实践内容,以此改变之前很多实践类课程受条件限制,重理论轻操作的现状。教师在课程设计上要把理论融入实践中,在实践操作中讲解理论知识。比如非线性编辑课程应在电编实验室中开展教学,让学生每一堂课都能够结合非线性编辑理论,以熟悉新闻片、纪录片、艺术片等各类视频作品的编辑规则和环节。同时,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要与传媒业的实际发展相适应,增加更多新媒体类的实践课程,像“多媒体技术基础”、“计算机三维动画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等都应该成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课。
(二)将“自媒体”打造成学生课余实践的平台
今天,“自媒体”的出现有力地改变着传统的传播格局。自媒体使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够在网络上发出声音,进行传播。虽然自媒体的大量存在有着很多现实的问题,比如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等,但它弥补了大众传播信息只能单向流动的缺陷,实现了网络传播的双向互动。自媒体的形式有很多,包括博客、微博、日志、个人主页和微信等等。高校学生深受网络文化影响,是自媒体平台上最活跃的一类群体。因而,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拍摄和制作视频、制作网页、拍摄微电影等,这些内容健康向上、信息翔实可靠的作品都可以在自媒体平台上,调动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三)开放专业实验室,成立教师带队的学生工作室
传统的课堂实践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熟练业务技能的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室的设备昂贵、技术复杂,管理上难度很高。因而,多数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实验室都只用于课堂教学,不对学生开放。在课堂之外,学生找不到可以随时继续课业实践的设备。我们在实践教学的改革中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实验室管理办法,全面开放实验室,在课堂下为学生提供继续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来巩固课堂的听课效果。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多创作好的作品,走出校园,参加各类比赛,争取在比赛中多交流,多学习。另外,在实验室开放的前提下,设备比较先进,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的高校,可以探索另一条延伸课堂教学的实践途径,就是成立特定专业指导教师带领下的学生工作室。这样的工作室可与校内外的相关部门、单位合作,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音频、视频产品。在完成“订单”的过程中,学生的专业实践水平会获得大幅度提高。
(四)夯实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与媒体间的合作
很多高校一直以来也有实习基地的建设,但由于重视不够,实习基地建设多年没有推进,造成实习基地数量有限、类型有限,无法满足实习需要。这样,继续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打开思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习基地未必就一定是电台、电视台,除了电台、电视台之外,网站、报社、各行业各单位的传媒中心、宣传部门、广告公司等等都可以作为我们培养“全媒体”人才的实习基地。其次,与媒体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与之签订长期有效的实习基地共建协议,争取媒体最大限度的支持和帮助。最后,由于很多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缺少甚至没有媒体实际工作经历,在实践教学中往往照本宣科,力不从心,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因而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应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大力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另一方面,现有的专业教师应与媒体保持密切接触,在制度上保障教师在媒体兼职和实习的时间,使在职教师掌握最新的媒体实践并有深入研究。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是这个专业能否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只有努力探索和发现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才能完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真正地培养一批适应多媒体工作环境、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明确、知识积累全面、人文素养深厚的广播电视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徐颖.媒介融合的轨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6.
[2]黄楚新.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报道[C].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3.
收稿日期:2013-08-21
编导型”主持人既能够促进节目的发展,也能够实现自身的发展,这也正是目前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所期待的目标。
二、“编导型”主持人的目标培养确定
主持人的个体目标培养与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是一致的,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要求,因此,主持人一定要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从“编导型”主持人的属性来看,“编导型”主持人并不是将编导与主持人的工作简单地结合在一起,二者并不是平行之后的统一,这里突出的是主持人,编导只是主持人在实践工作过程中将要承担的二元角色,与传统主持人培养相比,“编导型”主持人培养的内容有所增加,开始由被动接受任务转化为主动参与节目的制作,在节目中,编导型”主持人真正融入了自己话语,不再仅仅是一个话语的传播者。“编导型”主持人需要参与的环节在增多。曾担任大型互动式娱乐节目《幸运52》的原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咏,就是该节目的主要策划人,后改为《咏乐汇》,更是将主持人作为了节目的商标,与节目融为一体,此外,李咏还曾是《梦想中国》的总设计师。这里李咏就是典型的“编导型”主持人,主要表现在以主持人的形态出现,同时又具备编导意识和编导职能。由此可见,“编导型”主持人的目标培养,我们可以按照其职能进行确定,即节目实施的行为者和节目成型的思维者[2]。
三、“编导型”主持人的目标培养意义
当前,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接受理念已经从传统的“单一性”模式向“多元化”模式转变,广播电视行业正在进行人才转换和调整,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广播电视行业选拔人才的标准。因此,编导型”主持人已成为今后目标培养的重点,这对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编导型”主持人的艺术完成
“编导型”主持人是同时具有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主持人,对“编导型”主持人的培养并不是通过各个学科知识的直接相加或简单组合而完成的,而要进行有梯度、有层次的架构,满足其整体的认知,使各个学科知识在其身上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编导型”主持人的目标培养包含了人格素养、艺术素养、职业素养、身心素养四个大的方面,其中艺术素养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编导型”主持人创作的最终呈现。
(二)“编导型”主持人的社会功用
在电视节目主持过程中,主持人会不时遇到一些突发性事件,如果主持人慌张失措,很可能影响节目的播出效果。而“编导型”主持人因为拥有完整的节目参与度,能够对节目现场进行及时的反映,对突发性事件进行应急处理,从而保证节目恢复正轨,正常播出。“编导型”主持人对于节目的掌控,就如同导演对电影的掌控“,编导型”主持人在承担主持人职责时,也扮演了编导的角色,这样就剔除了从编导到主持人的思维传递环节。传统的主持方式是由编导控制节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主持人的发挥,影响了节目的效果[3]。此外,“编导型”主持人能够将个性化的传播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为大众传播带来人际交流的活力,使得广播电视语态和表达方式更富亲切感和交流感。因此,对“编导型”主持人的培养无疑为大众传播提供了更专业、更多元的可能,将节目和主持人充分融合,更能够营造出真实可信的个人形象和媒体形象。
关键词:统一;编导型;主持能力0前言
“编导型”主持人是一个综合考察模式,也是一个有助于现代广播电视发展以及主持人自身发展的良好模式。主持人这一行业由来已久,追溯至原始社会,就已经形成了这种主持模式,当然“主持”模式的真正兴起是在上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介的介入、传播方式的广泛性增强等一系列因素,自20世纪伊始,主持人行业真正步入了历史舞台,然而随着传播方式的广泛性增强、行业竞争需求、社会娱乐大众需要等种种原因,单一的主持人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正常的主持活动。根据此前提,“编导型”主持人逐渐出现,他们在舞台上展现“活力”带动受众思潮;吸收“外化期待”形成独特的语言、形象、风格;综合先进文化、理念传播思想成为媒介与大众之间的传播载体。此时“编导型”主持人已经悄然诞生。正是基于此,笔者通过本文,对编导与主持人的统一进行详细分析。
1广播电视编导型主持人的目标确定
想要形成统一的模式,就必须要先确定这一模式的理念以及目标。编导型主持人从根本上讲是主持人,不是编导,编导只是主持人在实践工作过程中所承担的二元角色。播音员、主持人本质即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 所以从目标角色理论引申出的“编导型”主持人概念,是主持人明确了“编导”这一目标所承担的社会与媒介期待并且具备充当这个角色的条件时,就可以尝试担当这种具有“编导”角色的主持人,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编导是广播电视节目的灵魂,贯穿节目始终。依据编导的概念,编导型主持人培养目标确定为:在满足主持人政治、内外形象要求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编导思维和艺术创作,在节目中可承担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播讲、表演等具备采编实务一体化的复合型播音主持艺术创作者。也就是说主持人的个体目标培养与电视栏目、频道,大到电视台的生存与发展谋求相同,最先面临的就是“定位”问题,定位就是对所达到目标属性的确定。自身的明确定位能够在媒介传播中培养出忠实的受众群体,能够通过电视视听语言建立起一种视觉识别系统,从而达到固定收视的最终目的。所以想要形成编导与主持人统一的首要目标,即是确定某一编导型主持人在受众心目当中的“价值观定位”。
2广播电视编导型主持人的功能简介
一种统一的模式必定要有一种具体的功能,只有透过功能的展现过程,才能发觉这一模式当中的优点和弊病,而编导型主持人的主要功能从职业模式角度来看,可以分作以下五种:(1)概括与集中新闻要点特点,通过采、编、播一体化的特点,带给观众最为直接的视觉冲击以及对节目文化理念的细微感受。(2)创造独特的视听体验,这一点更加强调的是对节目主持风格以及节目内容体现的内在理念,通过运用技巧与手段,完成编导主持合一的具体方式。(3)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从行为、音色、语言魅力、肢体动作等方面完全形成有“节目性格” 的特定风格,使受众能够直接通过对主持人了解这一节目的内涵,从而形成品牌文化。(4)表达寓意,创作意境,主持人以自身的水平、风格、魅力与团队合作,对节目本身进行具体编导,成为节目编导制定人之一,通过对节目本身的内涵了解,能够具体的表达出节目的寓意思想,谈笑风生、嬉笑怒骂之间展示节目魅力以及个人风采。(5)吸引注意力,引发思考,这一类的节目编导型主持人更注重于对故事内涵的“剖析”“引导”“诉述”,将节目本身变成一种体现人文、社会、价值观思考的“故事”,从而形成本身独有的魅力风格。
综上所述,这五点具体功能成为体现一名合格编导主持人的具体方向,其优点在于,如此高度统一模式下的节目有着鲜明的标志与内涵,一旦成功,能够给予受众无与伦比的全方位冲击能力,而缺点在于编导型主持人自身身系节目成败,如果不能良好的发挥个人魅力以及编导艺术,将会对节目的运营发展造成绝大的冲击,所以在完成编导与主持人统一之前,应当对节目制度、主持人能力、节目特性、主持风格等方向进行细致的筹划、探索、挖掘,以防上述情况发生。但是编导型主持人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理念的代表,也是现有广播电视想要持续发展的具体动力之一,成为左右电视节目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要相信,二者的统一所带来的机遇大于挑战,所以我们要对其培养意义进行深度探索。
3广播电视编导型主持人的培养意义
信息爆炸时代已经到来,社会模式以及我国的社会体制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放以及发展,受众对电视节目的接收理念已经从原有的“单一模式”过渡到现有的“寻求内在、感官体验”。而电视行业的竞争压力也逐渐增大,“复合型人才”成为现有竞争模式下的唯一胜出标准。所以无论从社会、受众、内部竞争任何一个方面来看,编导型主持人的形成已经是大势所趋。所以从相反的角度思考,培养编导型主持人的意义正是满足社会需求,符合受众需要、使工作竞争“简单化”。所以在思考统一模式形成的意义时,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1)“编导型”主持人的艺术统一性能是否符合人格素质、艺术素质、职业素质、身心素质,这四点复合型人才的统一素质。(2)“编导型”主持人的理论建域,是否符合节目的未来发展以及市场受众的接收能力,是否符合节目的创新理论要求以及专业理论因素,重点强调编导型主持人统一对节目的“建树特点以及拓展领域”。(3)“编导型”主持人的社会功用,是否真的能体现在“功用”二字上,“编导型主持人”对于自身的发展来说是摆脱行业压力提高行业地位的重要前提;对于社会来说是满足大众需求,建设社会特色的重要组成符号;对于受众来说是提升生活质量、娱乐身心的重要理念特色。所以功用二字是这一模式统一的前提条件。而以上三点则是广播电视编导型主持人的二中统一的具体培养意义。
4结束语
“编导型”主持人是一个综合模式下的应用“元素”,通过行业内的角色扮演而逐一确立其内涵本质。这一类型的主持人不仅具备声音和语言方面的专业素质,同时还具有务实的编导功能、敏锐的采编眼光、细致的创作理念,所以想要实现其主持能力以及编导制作能力的统一,前提是发掘其艺术探查能力,其次才是进行系统的技术培养。随着近年来媒介的传播方式已然富有“活力”元素,编导型主持人的发展势在必行,早日完成二者之间的统一探索,实乃此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参考文献:
[1] 张颂,陈振,田方.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M].中国广播出版社,2011:130.
[2] 毕一鸣,叶丹.播音与主持艺术概论[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67.
一、 招生模式及其问题
目前大部分地方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录取模式为:对专业和文化成绩双上线的考生,按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不少地方院校按照专业成绩40%和文化60%之和),并参照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依次择优录取。表面上看这种模式无可厚非,但事实上这种模式很难录取到特别优秀的考生,无论是文化成绩特别优秀的考生,还是专业成绩特别优秀的考生,都很难进入到这个模式中来。而专业和文化成绩都很优秀的考生往往不会定位于二本及其以下院校,这对地方院校是一个较为严峻的考验。少部分院校取消了专业考试中的面试环节,虽然达到了简化考试过程的目的,但对考生专业能力的考察无疑失去了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考生的应变能力,专业修养和艺术潜能仅仅靠笔试很难得到全面的发挥。
以上两点是招生模式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但并非没有应对之策。比如在录取方法上是否可以尝试其它模式,地方院校的确很难录取到综合能力很强的考生,但是可以考虑单项能力突出的考生。如果考生专业技能或者是文化成绩特别突出,则可采取特招的方式进行录取,比如按专业成绩和高考成绩(甚至可以限定单科分数),分别录取一定比例的考生。这个比重不需要很大,其它再按既定模式录取,这样既丰富了录取模式,也为招录优秀的考生提供了更大的可能。专业和文化成绩都好的考生固然很好,但在可望而不可及的情况下选择学有所长的考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这种考生往往只能在面试过程中发现,因为专业技能和应变能力,甚至是构思能力只有在面试中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二、 师资严重不足
广播电视编导的师资不足是一个共性问题,几乎所有开办这个专业的地方院校都会遭遇到。师资不足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二是教师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学生的增长速度。这种状况当然和新兴专业的内含需求和快速发展有关,但更为严重的是,大多数地方院校的师资不足主要源于办学规模的无限扩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性质决定了该专业在教学方面区别于传统文学学科,也不同于常规的艺术学科。优秀的编导必须同时具备良好的文化功底和突出的专业技能,特别是专业技能的培养需要大量师资的投入。因此很多重点大学在该专业招生时往往不会超过30人,比如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电视编辑和文艺编导两个方向各计划招收30人, 中央戏剧学院影视编导专业2014年计划录取25人。师生比的严重失衡势必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无法培养合格的学生,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适宜的工作,长此以往,专业的持续发展将步履维艰。
师资问题的解决和招生规模密切联系,控制招生规模和提高教师质量都势在必行。考虑到地方院校的办学难度,招生规模可以适度增加,但都不宜超过60个,在此基础上解决师资问题尚在可控范围内。通常情况下,直接引进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难度很大,专业博士几乎是奢求,热门硕士,诸如后期、设计类很难落户地方院校,虽然如此,但对此类人才的引进不能放弃。因此自我师资培养就显得异常重要,大部分院校采取的是聘用和培训结合的方式。在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相关专业博士的前提下,聘请业界人士参与人才培养,并派送教师外出进修。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难题,但能代表学科发展的高水平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尚任重道远。
三、 学风浮躁
当今社会浮躁无处不在,相较其它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学风问题特别值得关注。作为艺术类学生,大部分地方院校的编导类考生有一个较为显著的特征,很多学生并非真正喜爱这个专业。和音乐、舞蹈类专业相比,广播电视编导门槛较低,几乎无需基础就可报考。现行的中学教学体制也不允许学生花费大量的精力在编导的入门学习上,很多直接升学无望的学生,在高三报个短期培训班便加入的艺考的大军中来,而这类考生通过地方院校的考试往往不会有太大的难度。这就直接导致了数量众多的,虽然积极活跃,有一定的实践创造意识,却相对缺乏踏实勤奋、刻苦专研学习的编导学生。此外,编导专业的学习和就业环境决定了学生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社会的需求,专业的要求,教学中大量设备的使用,以及由此对学生造成的偏见,使得学生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习和理解直接同各种机器设备等同起来,认为这个学习的核心就是对各种机器设备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的学习,从而轻视对于其它基础课和理论课的学习,甚至造成大面积的挂科现象。再加上二本院校中,大量的以混个毕业证为目的的学生的存在,使得编导的学风浮躁异常。
对于浮躁学风的改进绝非易事,但并非不可能。这既需要专业教师的合理引导,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只要常抓不懈,引导与鼓励相结合,整体学风的改善是有可能的。学风浮躁往往是和缺乏自制以及主动思考结合在一起的,因而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术风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完善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对器材设备的熟练掌握无疑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但技术不是万能的。仅仅是拍摄、剪辑显然只停留在技术层面,编导的优秀与否既要看其是否能对剧本准确的把握,更要看其内在涵养。技术的学习容易立竿见影,但编导学识和涵养却能让编导人员更具魅力和个性。因此,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情感世界、深厚的人文素养都是优秀编导必备的条件。专业性质决定了,在广播电视编导学习中既要多动手,养成勤于实践的习惯,同时更要重视基础课、理论课的学习,理论实践并重,内外兼修才是优秀编导的成功途径,当然不仅仅是老师,学生也必须认识到,才会最终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四、管理缺陷
关键词:全媒体;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业形势;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1
一、全媒体时代的媒体特征
全媒体出现在网络媒介较大程度发展的数字时代,全媒体并不是创造一种新的媒介形态,而是融合所有已有的纸质、广播、电视、网络、移动终端和户外视频等传播平台来建构全方位的信息传播复合媒体形态。因此,全媒体时代要求各类媒介生产和传播信息符合如下要求:全面、深入、快速、多途径。而作为媒体人,则需要既能与他人分工协作,又可独立完成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工作。全媒体传播对同一事件进行多维度的、全方位地挖掘,意图最广、最深地开发出这一事件的价值,最大程度地吸引受众。因此,全媒体时代对传媒类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技术水平、工作效率和创造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二、全媒体时代编导专业的就业形势
在全媒体时代全面到来之前,地方高校的编导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一般有如下选择:电台、电视台、传媒公司和婚庆公司等。中小型影视公司和地级电视台往往需要一个人承担多重任务。并且,当全媒体时代到来之后,中央和省级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和营销模式都在发生着重大改变。节目内容的采集和编播要求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同时也因为拍摄器材更加便携和易于操作,新闻节目出现了“全媒体记者”和“背包记者”,即集采访、图文编辑、音视频编辑和于一身的单个媒体人。其他节目类型也改变了传统的人员配置和节目制作方式,倾向于先整合资源再由媒体人独立完成。
但已经就业的编导毕业生普遍体现出一些问题。首先,全媒体时代要求从业者拥有良好的编辑思维和意识,而很多学生的文学修养、艺术思维及创造能力都难以满足节目创作的需要。其次,部分毕业生上手虽快,但后劲不足。原因在于,求学时代的他们热衷于动手操作与实践,希望以最短的时间、最便捷的方法学会一门技能,因此常常忽视或轻视“见效慢”的理论学习的重要性,造成理论根基相对薄弱的群体特征。毕业生没有大量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即使有熟练扎实的实践技能,也很容易流于模仿和重复,因而创造力会逐渐下降。最后,已有相当数量的综合性大学和地方高校开设了该专业,但不同师资力量和实验设备培养出的学生的媒介素养和业务能力有很大差别。而近几年各个单位对编导人才的需求量也已经开始衰减。综合以上这些原因,传媒公司在招聘人才时倾向于多元化。原本专业对口的编导专业反而优势减弱,学生求职难度加大。因此全媒体时代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从前期到后期、从文字采集到多种信息整合的技能。要求个体既有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又掌握了新媒体编辑技术,能将艺术与技术巧妙结合。理想化的人才是掌握了从信息采集到制作出完整的、可用于展示和流通的成品的一整套生产技术,并较为精通其中二门至多门有延续性的配套课程。
三、全媒体时代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创新
(一)理论教学
学科基础教育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文艺修养和审美能力。例如在第1-6学期每学期开设人文、艺术通识课程。从学生入校开始培养他们的文学艺术修养,提高审美能力。课程主要以艺术作品鉴赏为形式,由老师带领学生欣赏文学、音乐、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门类的经典作品。
分方向开设广播电视编导相关学科的选修课:如新闻采编、平面设计与排版、广告制作、纪录片、专题片、宣传片、微电影、MV制作、文化产品市场营销、网络多媒体制作、影视动画等。教会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内容元素,编创出适合不同媒介的节目形态。并让学生提早认识全媒体工作环境,了解可能从事的工作类型,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所长。毕业时就能有更多选择。
改变过去的和现有的封闭式教学方式,删去和实际脱节的旧知识,加入和学科前沿与岗位工作相关的新知识。课件不断更新,实行开放式、动态教学。利用平面媒体、网络、手机在课堂上实时配合教材与学生进行互动,用丰富的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氛围。还可针对不同内容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利用身边的信息传播渠道,完成对课题的编辑和创意。
(二)实践教学
将前后关联的多门课程相结合,包括节目策划、文稿写作、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后期特效、录音与编辑、演播室技术、节目导播等,形成科学的实验链条。链条的搭建可以由学生自行选择实验题目进行拍摄制作来实现。用实验链条模拟真实的节目编导环境,检验学生对前中后期技术的掌握程度,并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广播电视节目和微电影,并利用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站。网络平台能够极速且廉价地信息,在全媒体时代的发展后劲较强。而如何通过网络推广自己的作品,也能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研究文化产品营销的技巧。
发掘校内外资源,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主要的实践形式是广播电视栏目的策划与制作,让学生将各门专业课的理论内容植入不同类型节目的实际创作中。老师也能从节目制作过程和结果中直观地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进行指导纠正,学生也可在有一定实战经验的基础上和老师、同学探讨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四、结语
随着已有的传播媒介极大程度地融合,静态的、封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即将从事社会工作的需要。为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而调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方式已经迫在眉睫。首先是专业教师要形成全媒体意识。其次是奠定学生的文艺修养和审美基础,充分开发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最终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多种媒介的内容编辑,并对自己的就业方向形成一定的认识与规划。只有这样,地方高校才能培养出适应全媒体时代传媒工作环境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张蕾.微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3年,08期:第249-250页。
[2]姚君喜.“全媒体”概念辨析[J]. 当代传播,2010年,06期:第13-16页。
2016年广东财经大学广播电视编导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广东省校考报名分为网上预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环节。具体安排如下:
1、所有广东生源考生首先必须进行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16年1月21日至2016年2月24日下午6点。
2、考生可通过我校招生办公室网站首页右侧的“快速通道”栏目中的“预报名”链接,进入网上预报名系统。或访问以下网址进入预报名系统:zsb.gdufe.edu.cn/wsbm/BMXX/Default.aspx
3、考生进入报名系统后,请先注册账号并设置密码,然后再进行资料填写等报名操作。报名确认成功后,无需打印考生报名表。
4、一个注册账号只能报考一个专业,如需同时报考广播电视编导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请注册两个账户。
5、现场确认时间为2016年2月23日至24日,已预报名的考生须持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广东省2016年报考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校考准考证原件到我校现场缴费确认并打印准考证。
6、现场缴费确认的地点为广东财经大学广州校区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地址:广州市海珠区仑头路21号。乘车指引:乘坐14路、37路或18路公交车在终点站(赤沙广东财经大学总站)下车即到。
特别说明:
1、美术类考生报考我校美术类专业时直接使用生源省美术统(联)考成绩,我校不组织美术类专业校考,考生也无需登录预报名系统报名。
2、我校不接受考生跨省校考,非广东生源的考生请勿使用网上预报名系统进行报名。
3、若因特殊原因,考生本人确实无法到我校进行现场确认的,可由受委托人携带考生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广东省2016年报考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校考准考证来我校报名点代为现场确认。无身份证原件的一律不接受报名确认。
广东财经大学2016年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招生简章
一、学校简介
广东财经大学始建于1983年,原名广东财经学院,1985年改名为广东商学院,2013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东财经大学。经过30多年的发展,学校已建设成为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25500多人,专任教师1158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213人的省属重点公办院校和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示范院校,是广东和华南地区重要的经、管、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基地。
学校现有55个本科专业,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法学3个省级优势重点学科,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覆盖33 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7个专业硕士点。建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各1个,特色专业5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教学团队1支,精品课程1门、双语示范课程2门,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际化应用型会计人才协同育人平台获批为首批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其中本科生就业率连续14年保持在99%以上。
二、人文与传播学院概况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设有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等传媒专业,在华南地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部分教师均学成于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学科背景好,专业能力强,指导有方,师生融洽。
学校建有规模庞大的“传媒技术综合实验中心”,下设有三个媒体实验平台模块,即播音主持媒体实验平台、影视媒体实验平台、新媒体实验平台。此外,为大力发展广播电视艺术专业教育,拥有实验教学场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各类实验教学设备一千多万元,其中正在使用的虚拟演播厅设备投入400多万元,已经建成正在进行设备配置的实景演播大厅预计投入3000多万元。目前,广东财经大学已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下属的广东电台、电视台以及部分地市级电台、电视台,南方网,21.CN等当地主要媒体建立了较好的学习交流合作关系,为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及实习就业平台。
三、招生专业简介
1.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及影视新媒体内容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兼具传媒管理、产品营销素养,能够在广播电视系统、新媒体机构、文化机构及其它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同时该专业利用学校财经学科优势资源,培养具备一定财经知识背景的专业性传播人才是其特色。
2.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文化艺术修养,能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文艺路线、方针和政策,具备播音主持艺术、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文学、应用语言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和能力,能够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播音主持、新闻传播、公关宣传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同时该专业利用学校财经学科优势资源,培养具备一定财经知识背景的专业性传播人才是其特色。
四、招生计划
招生专业
科 类
招生计划
学 制
广播电视编导
文理兼招
52
本科四年
播音与主持艺术
文理兼招
34
本科四年
注:1、招生省份为湖南、山西、河北、山东、广东,其中河北、山东、广东组织校考,其余省份使用统考成绩进行录取;2、以上专业四年均在广州校区修读。
五、报考条件
1.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报名条件,考生报考专业在生源地有组织统考的省份,按当地统考相关文件要求执行。考生报考专业如属生源地省份艺术类统考不涉及专业,则考生必须参加我校组织的校考并取得合格成绩。
2.我校校考考点只允许设点所在省考生参加考试,且不接收考生跨省考试,跨省考试获得的成绩我校不予认可;非艺术类考生不得报名参加我校校考。
3.根据专业需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报考者,要求身体健康、五官端正,体态匀称,女性身高1.60米以上,男性身高1.70米以上(优秀考生的身高要求可适当放宽),声带状况良好,口腔等各发音器官无缺陷,无色盲、色弱、夜盲,矫正视力4.8以上。
六、校考报名办法与收费标准
1.广东考生登录我校招生办网上报名系统预报名,报名成功后持身份证原件、音乐类联考准考证原件到报名点按要求进行现场缴费确认。
2.河北、山东考生采用现场或网上报名、缴费的方式,具体要求按生源所在省招办文件要求执行。
3.根据广东省物价局、广东省财政厅文件有关规定: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考试费标准为235元/人(广东省考生200元/人)。
七、考试科目、时间及计分办法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考试一试完成,科目三门,均为笔试,总分300分。
1.专业基础测试 (30分钟,60分)
2.影视作品分析 (60分钟,120分)
3.命题(材料)创作 (60分钟,120分)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校考安排表 招生省份
报名与考试地点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山东
由济南市教育招生考试院指定
2016.1.18-1.29
2016.2.17
河北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2016.3.1-3.2
2016.3.3
广东
广东财经大学(广州校区)
网上预报名:2016.1.21-2.24
现场缴费确认:2016.2.23-2.24
2016.2.25下午
*具体考试时间以准考证或考点现场公告为准。
(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考试一试完成,科目四门,均为面试,总分300分(考试全过程摄像)。
1.自备稿件播读 (2分钟,80分)
2.模拟主持评论类节目 (2-3分钟,100分)
3.形象气质及上镜效果 (70分)
4.才艺展示 (2分钟,50分)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校考安排表 招生省份
报名与考试地点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山东
由济南市教育招生考试院指定
2016.1.18-1.29
2016.2.17-2.18
河北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2016.3.1-3.2
2016.3.3
广东
广东财经大学(广州校区)
网上预报名:2016.1.21-2.24
现场缴费确认: 2016.2.23-2.24
2016.2.24-2.26
*具体考试时间以准考证或考点现场公告为准。
八、合格资格公布及录取原则
1.合格资格公布
2016年4月中旬左右由学校招生办公室公布考生专业校考成绩,并划定专业考试合格分数线,公示校考专业合格资格考生名单。
2.录取原则
(1)统考省份
考生文化和相应专业统考成绩均达到生源所在省我校艺术类专业录取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投档至我校的考生按文化成绩40%,专业统考成绩60%的比例合成综合分,按综合分排名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分相同时,专业成绩高者优先录取。
(2)校考省份
考生文化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我校艺术类专业录取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并取得我校专业校考合格证前提下,投档至我校的考生按文化成绩40%,专业校考成绩60%的比例合成综合分,按综合分排名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分相同时,专业成绩高者优先录取。
九、联系方式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仑头路21号 邮编:510320
网 址:zsb.gdufe.edu.cn
邮 箱:zsb@gdufe.edu.cn
联系电话:招生办公室 杨老师 020-84096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