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继电保护设备原理范文

继电保护设备原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继电保护设备原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继电保护设备原理

第1篇:继电保护设备原理范文

【关键词】发电厂;继电保护;装置性能

1.引言

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作为重要的安全卫士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故障隔离,从而防止故障的继续蔓延,对电网造成更大的危害。在电厂中使用继电保护装置同样重要。就继电保护技术本来来说,其技术性较强,其关键技术体现在分析故障和处理故障上。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2.发电厂继电保护作用及要求分析

将继电保护技术应用于发电厂中,主要原理是检测系统出现的异常信号并给出报警,同时将故障自动切离系统,提前对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防范。具体而言,继电保护在发电厂中的作用表现为:进行故障监测,如: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继电保护装置能够进行异常信号的感知,并将故障切离系统,有效防止了元件的损坏;另外,继电保护装置在处理故障时十分迅速,可以避免停电。分析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由于它要完成检测、报警、故障隔离等多种功能[1];因此,满足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的基本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应该符合其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度性。

3.继电保护装置工作原理分析

在发电厂中,常常会出现设备线路故障现象,这些故障必然会导致系统电流和电压的改变,如果改变值超出了系统所能够承受的范围,智能控制系统会给出相应的报警信号,技术人员也可以直接向断路器给出断开指令,以此实现故障的隔离,尽可能的减少故障所涉及的范围,这就是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就其本质来说,它是对系统中的故障电流、故障电压或者是其他参数的变化进行监测,从而做出判断,给出动作指令。同时,继电保护装置也可以依据实际需要,将动作依据设定为其他参数,如:在变压器油箱中,可以将瓦斯的变化设定为其故障的参考信号。不管是采用什么参数,其基本原理和结构都是类似的;包括:测量装置、逻辑装置以及执行装置[2]。

4.继电保护装置基本性能

分析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性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可靠性

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其使用效果;其可靠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故障动作的准确性,另一个是不会产生误动作。可靠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对此,需要从多个方面来保证:在配置上要合理,装置的制造质量要过关,技术性能要满足要求等。在电厂中,电力设备通常都有两个独立的回路,在断路器上分别装有不同的继电保护装置,两套设备互补,以实现对线路的保护。

2)选择性

在电厂中,继电保护装置需要进行故障判断,在决策制定时存在一定的选择性,是先断开故障的设备还是先断开故障的线路;此外,装置中的保护元件也具有选择性,需要配合其灵敏系数,以实现对设备和线路的保护。

3)灵敏性

继电保护的灵敏性可以通过灵敏系数体现,它是指能够允许的电流和电阻的变化范围。一旦电流超出灵敏系数范围,装置就会启动隔离功能。通过整定的方式可以实现灵敏系数和选择性的确定。

4)快速反应性

继电保护的快速性要求很容易被理解,当故障出现时,只有快速的将其隔离出去,才能保证其对系统造成的伤害最小。

5.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

继电保护装置在发电厂中的具体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1 对发电变压器组的保护

继电保护装置在保护发电厂中的发电变压器组时,需要对机组的型号予以充分的考虑;如:在某一大型的发电厂中,机组等设备的造价很高,维护起来十分复杂,停机检修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对此,在使用继电保护装置时,要求其配置可靠、灵敏并且快速。考虑到该电厂的实际情况,在对发电机和变压器进行保护时,选择了G60以及T60等保护设备;在对厂用变压器以及励磁变压器进行保护时,采用了C30保护设备。采用的这些保护装置具有十分成熟的技术,功能十分全面,在其硬件上包含有能够实现数组控制的相应处理器和芯片。可以采用DSP进行数据处理;因此,保护装置的效率能够得到提高。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依据具体情况对保护装置进行灵活选择,其依据是:发电机组的型号、电气控制系统的具体特点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保护与运行控制之间的良好配合。另外,还应该考虑到装置的经济性和维护方面。

5.2 对发电厂电力系统的保护

机电保护装置在进行电厂电力系统保护时,需要充分考虑配合性,即:基于合理减少二次电缆,有效提高对应网络的自动化水平。如:在某发电厂中,将一套电厂用电监控系统配置在两台低压机组上,另外,将系统与上层的DCS相连接,并通过通信网络与继电保护装置相连接;利用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电度量的采集,并完成传输,最终实现对保护动作量的遥测以及通信。这种方式最终实现了对电源及保护装置的控制,它不仅提供开关遥控,还可以实现保护定值的查询和修改;自动化控制的可控性提高了,整个发电厂的电力系统更加安全。

5.3 对发电厂直流系统的保护

在发电厂中,直流系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保护、开关以及自动装置等提供直流电[3]。因此,保证直流系统的可靠稳定对于整个电厂来说意义重大,它同时也是继电保护装置准确动作的前提条件和有力保障。对于厂用直流系统而言,其配置原则依据的是电气一次系统的分区;考虑到直流系统的远近,可以实现直流系统的冗余配置。如:在某发电厂中,由一套直流供电系统负责机组主厂房发电机组、自动控制装置、输煤系统保护等供电[4]。因此,继电保护装置需发电厂中的直流系统实施保护。

6.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电厂中继电保护的作用,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重点对其基本性能和特殊处理以及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总而言之,发电厂中的继电保护装置应用十分普遍。继电保护装置不仅需要具备共性的功能和性能,还应该依据发电厂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可靠性、选择性和灵敏性的前提下,针对具体网络实施保护。另外,为了满足发电厂智能化生产的需要,在选择继电保护装置时,应该配合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保护系统的自动化,从而提高保护效果。

参考文献

[1]曹汝鹏.电厂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与检修探讨[J].电力技术,2009(22).

[2]张兵海,王献志,李晓文.抽水蓄能机组几种特殊发变组保护整定配置原则探讨[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10(1).

第2篇:继电保护设备原理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用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7-(页码)-页数

1.继电保护技术的运用特性

1.1继电保护技术的智能化

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智能化已经开始存在,并且已经有一定的发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智能技术已经在现在的电力系统被更广泛地应用着,现在在整个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中这些智能化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主要研究的对象。在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中,会存在一些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等智能化系统,这种智能化系统的纳入对于继电保护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分布式存储信息、并行处理、自组织、自学习等都是人工神经网络中一部分特点,对于这样的发展和应用速度是相当快的,当前人工智能、信息处理、自动控制和非线性优化等都是比较重点的一些问题。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将其中出现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智能诊断系统的因素,在诊断的时候要更为准确,这在未来智能诊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继电保护网络信息化

电力系统的发展要求越来越多,在继电保护领域中通信技术也在其中不断地发展,就使继电保护的作用已经不只是将故障找出来和缩小故障发生的范围,还需要在安全的层面上做足考虑。伴随着现在不断发展的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工具,对于保护系统的观念已经在继电保护技术人员中兴起,也就是可以通过装置网络化,在分析这些数据和信息的基础上,协调每一个故障数据,各个保护单元和重合闸装置,这将会使系统的运

2.继电保护技术的配置和运用

2.1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继电保护装置在供电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必须要通过保护装置将故障及时排除,以防发生更大的故障。当电力设备处于具有危害性的不正常的工作状态时,保护装置必须及时发出警报信号报知给工作人员,以便其及时消除不正常的工作状态,防止电力设备和元器件发生损害,从而导致电力事故的发生。

2 .2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原理

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故障以后,电流会骤增,电压会骤降,电路测量阻抗会减小,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角会发生变化,这些参数的变化能构成原理不同的继电保护,比如电流增大会构成过电流、电流阻断保护;电压降低会构成低电压保护。

2 .3继电保护装置的运用

工厂和企业的高压供电系统和变电站都会运用到继电保护装置。在高压供电系统分母线继电保护的应用中,分段母线不并列运行时装设的是电流速断保护和过电流保护,但是在断路器合闸的瞬间才会投入,合闸后就会自动解除。配电所的负荷等级如果较低,就可以不装设保护装置。变电站常见的继电保护装置有线路保护、母联保护、电容器保护、主变保护等。

(1)线路保护 ,通常采用二段式或者三段式的电流保护。其中一段是电流速断保护,二段是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三段是过电流保护。(2)母联保护 ,限时电流保护装置联同过电流保护装置一起装设。(3)电容器保护,包括过流保护、过压保护、零序电压保护和失压保护。

(4)主 变 保 护 ,包 括 主 保 护 (重 瓦 斯 保护、差动保护),后备保护(复合电压过负荷保护、过流保护)继电保护技术在目前已经得到飞速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微机保护装置正逐渐被投入使用,微机保护装置是有各种不同,但是其基本原理和目的都是一样的。

3.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

3.1继电保护装置的抗干扰

继电保护的抗干扰包括硬件抗干扰和软件抗干扰两种:(1)硬件抗干扰 ,即结合屏蔽和隔离来消除干扰。屏蔽主要有电磁屏蔽、铁质保护柜屏蔽等。隔离既可以让保护装置与现场保持信号的联系,又让它们不直接地发生电联系。(2)软件抗干扰 ,在直流和交流电入口接入RC滤波器,在芯片的电源和零序之间加上抗干扰的电容等。

对外部的二次回路的设计必须采取抗干扰的措施,如降低干扰对象和干扰源之间的电感和耦合电容;降低附近电气值;降低对信号的屏蔽层的阻抗值等。如果干扰导致了输入的采样值出错,必须在干扰脉冲过去了以后,重新输入采样值。

3.2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与和维护

3.2.1继电保护装置故障的发生原因

(1)电源问题。如果电源输出的功率不足,就会造成输出的电压下降,导致比较电路基准值发生变化,充电电路的时间变短。(2)集成度高,布线紧密。插件接线焊口的周围在长期运行以后,在静电作用下会聚集大量的静电尘埃,造成两个焊点之间形成导电通道,导致继电保护故障的发生。

3..2.2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

继电保护装置是电力系统中安全生产的后盾,对于继电保护装置的日常维护是非常重要的,继电保护装置要时刻处于工作状态,不要在设备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不能起到保护的作用,所以对于继电保护装置的日常维护应该引起企业领导的重视。

对于继电保护装置应该安排专职人员进行,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岗位责任制,将日常对保护装置发现的各项数据及时的记录,如果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设备有异常情况出现的时候,要及时的向有关的领导反应,及时的进行排查,为设备的正常运转提供可靠的保证。进行维护的时候,维护人员一定要有非常细致的耐心,不错过微小的细节,需要有非常强烈的责任心,才能将这项工作做好。

对于保护装置的操作规定,要做到专人专职,与保护装置无关人员一律不得接触设备,不得随意的对设备进行任何操作,如果因为特殊情况需要对设备有所操作的时候,也要向有关的领导进行请示。一定要严守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关系着整个企业的设备的安全管理情况,所以一定要加强重视。

对继电保护装置要进行定期的清扫工作,防止因为灰尘或者杂物等的进入引起机器出现故障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对机器进行清扫的人员也要有专业精神,要同时有两个人进行,避免在对机器进行清扫的过程中,人为的原因,与机器发生触电行为,造成人员的安危和机器的短路,一定要精心细心,不得有丝毫的马虎。对微机保护的电流、电压采样值每周记录一次,每月对微机保护的打印机进行定期检查并打印。

第3篇:继电保护设备原理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作用;任务

一、继电保护的基本性能要求

对电网继电保护的基本性能要求,包括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和灵敏性。这些要求之间,有的相辅相成,有的相互制约,需要针对不同的使用条件,分别地进行协调。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分析,是电网继电保护系统运行部门的头等大事。

1.选择性。基本含义是保护装置动作时,仅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停电范围尽量减小,以保证系统中非故障部分继续安全运行。

2.灵敏性。保护装置对其保护范围内的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称为灵敏性(灵敏度)。灵敏性常用灵敏系数来衡量。它是在保护装置的测量元件确定了动作值后,按最不利的运行方式、故障类型、保护范围内的指定点校验,并满足有关规定的标准。

3.速动性。速动性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应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断开故障元件。这样就能减轻故障设备的损坏程度,减小用户在低电压情况下工作的时间,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4.可靠性。可靠性是指在保护装置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它应该反应的故障时,保护装置应可靠地动作(即不拒动)。而在不属于该保护动作的其他任何情况下,则不应该动作(即不误动)。选择继电保护方案时,除设置需满足以上四项基本性能外,还应注意其经济性。即不仅考虑保护装置的投资和运行维护费,还必须考虑因装置不完善而发生拒动或误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的损失。

二、继电保护的任务

1.当被保护的电力设备发生故障时,应该由该设备的继电保护装置自动地、迅速地、有选择地向离故障设备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将故障设备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保证无故障设备继续运行,并防止故障设备继续遭到破坏。

2.当电力系统出现不正常运行状态时,根据不正常工作情况和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的不同,或发出信号使值班人员能及时采取措施,或由装置自动进行调整(如减负荷),避免不必要的动作和由于干扰而引起的误动作。反应不正常工作状态的继电保护,通常都不需要立即动作,可带一定的延时。

3.继电保护与自动重合闸装置配合,可在输电线路发生瞬时性故障时,迅速恢复故障线路的正常运行,从而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由此可见,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防止事故的发生和发展,限制事故的影响和范围,最大限度地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1.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1.电流保护。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总是伴随着电流的增大,电流保护就是反应于被保护设备通过的电流增大,超过它的签定位而动作的保护,即测量值多于整定值)时保护动作,如相电流保护、零序电流保护。

2.电压保护。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电压必然降低,反应于电压降低而动作的保护为低电压保护;当电力系统出现电压过高的不正常运行状态时,反应于电压升高的保护为过电压保护。

3.距离保护。除电流大小外,还配以母线电压的变化进行综合判断,实现的用于反应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电气距离的保护为距离保护,也称低阻抗保护。电网正常运行时,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是负荷的阻抗,一般较大;而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保护感受到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为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阻抗,远远小于负荷阻抗。

4.功率方向保护。是利用电压和电流间的相位关系作为故障及其方向的判据。正常运行时测到的电压与电流间的相位角是负荷的阻抗角,一般为20°一30°,而故障时测到的阻抗角是线路阻抗角,—般为60一70°。此外,一般规定流过保护的电流正方向是母线流向线路。若故障时流过保护的电流滞后于电压为线路阻抗角φ,则可判定为正方向故障,若流过保护的电流滞后于电压的角度为180°十φ则可判为反方向故障。

以上保护均反应设备一侧电气量信息,具有明显的缺点,就是无法区分本设备末端和相邻设备始端故障,因为这两个位置的故障,反映在保护安装处的电压、电流量没有显著区别。因此很难迅速切除保护范围内任意点的故障。为此提出了反应两侧(多侧)电气量信息的保护原理,即差动保护。

差动保护己成为变压器、发动机、母线等元件设备的主保护,而应用在输电线路上则以纵联保护的形式出现。这是因为输电线路较长,需要将—侧电气量信息通过通信设备和通道传到另一侧去,两侧的电气量才能进行比较判断,即线路两侧之间发生的是纵向联系,所以称为输电线路纵联保护。纵联保护两端比较的电气量可以是流过两端的电流相量、电流相位和功率方向等,比较不同的电气量信息可构成不同原理的纵联保护。此外,将一端的电气量或用于被比较的特征传送到对端,可以来用不同的传输通道和性术,如有采用通过输电线路本身在工频信号上叠加一个高频载波信号的技术,称为高频保护。高频保护中比较两侧功率方向的称为方向高频保护,而比较两侧电流相位的称为相差高频保护。

2.继电保护的构成

继电保护原理虽然体现了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的判别依据,但电气量信息的采集、判断,以及继电保护发出断路器跳闸命令等还需要一定的硬件设备才能实现,即需要继电保护装置。一般继电保护装置由测量比较、逻辑判断和执行输出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1)测量比较部分。测量比较部分是根据保护原理测量被保护对象的有关电气量,与己给定的整定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给出“是”、“非”、“0”或“1”性质的一组逻辑信号,从而判断保护是否应该起动。这部分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测量比较元件构成,常见的如过电流继电器、阻抗继电器、功率方向继电器、差动继电器等。

(2)逻辑判断部分。逻辑判断部分是根据各测量比较元件输出的逻辑状态、性质、先后顺序、持续时间等,使保护装置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判断故障的类型和范围,最后确定是否应该使断路器跳闸、发出信号或不动作,并将有关命令传给执行部分。继电保护中常用的逻辑回路有 “或”、“与”“否”、“延时起动”、“延时返回”以及“记忆”等回路。

(3)执行输出部分。执行输出部分是根据逻辑判断部分传送的信号,最后完成保护装置所担负的任务。如故障时动作于跳闸;不正常运行时,发出信号:正常运行时,不动作等。

参考文献

第4篇:继电保护设备原理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运行水平

中图分类号:TM58 文献标识码:A

1 数字化变电站介绍

数字化变电站是指基于IEC 61850标准建立全站统一的数据模型和数据通信平台,实现站内一次设备智能化和二次设备网络化,以全站为对象统一配置保护和自动化功能的变电站。两次提到特点有: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测量系统数字化;信号传输均由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二次接线大为减少;良好的互操作性;数据易于共享;自动化水平高。

两次提到特点有也是六个方面: 一是变电站传输和处理的信息全数字化。二是过程层设备智能化。三是统一的信息模型:数据模型、功能模型。四是统一的通信协议:数据无缝交换。五是高质量信息:可靠性、完整性、实时性。六是各种设备和功能共享统一的信息平台。

2 数字化变电站的意义

数字化变电站将会给我国变电站的运行和管理带来深远的影响,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经济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从技术方面来说,数字化变电站可以减少自动化设备数量,简化二次接线,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减少设备的检修次数和检修时间,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方便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减少投运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还极大地方便了变电站的扩建及自动化系统的扩充。

从经济方面来说,可以减少占地面积,从而减少建设投资,减少变电站寿命周期内的总体成本,包括初期建设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实现信息在运行系统和其它支持系统之间的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和投资等。

3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

3.1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

数字化继电保护装置原理是利用电子互感器采集数据,数据在互感器内通过光纤利用光数字信号将数据传到低压端,在MU(合并单元)处理后,得出符合标准的数字量输出。数字化保护装置由光接收、开入、中央处理、出口四个单元以及人机和通信接口等。

随着继电保护装置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在快速、可靠、选择和灵敏性上对继电保护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3.2 数字化变电站提高了继电保护的运行水平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微机保护在原理和技术上已相当成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二次回路设计接线错误,电缆长,执行反事故措施不到位,电缆老化后接地,造成保护误动;(2)定值项多,控制字和跳闸矩阵设置错误;(3)变电站直流电源回路故障接地引发继电保护误跳闸;(4)由于有许多季节性负荷,备自投(备用电源自动投入)、低频低压减载压板等核查、切换工作量大,易出错;(5)CT特性恶化和特性不一致引起故障延迟切除和区外故障误动;(6)保护通道问题;(7)下雨引起瓦斯继电器接线盒进水,触点接通;(8)一些配电系统无母线差动保护、备自投等,上一级保护难起后备作用,造成事故扩大,供电中断等。

如果采用基于IEC 61850标准的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由于二次电缆少,在不增加硬件设备、不重复采集交流信息的前提下,将相应功能分散到各间隔保护单元中,实现了网络化母线保护、网络化备自投和网络化低频低压减载功能,可以基本消除以上限制继电保护运行水平继续提高的瓶颈。同时,保护定值、控制字简化,保护压板、按钮和把手大大减少,也可以显著减少运行维护人员的“三误”事故(误碰、误接线、误整定引起的事故)。

而对于装置缺陷,由于直接采用数字量,能真实反映系统一次电气量信息,装置可采用更先进的原理算法,其集成度可以更高,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再加上在线监测、在线检修自动化,装置运行也将更加稳定。

3.3 数字化变电站对继电保护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目前,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趋势充分利用了先进的半导体处理器技术:高速的运算能力、完善的存贮能力和各种优化算法,同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成熟的数据采集、模数转换、数字滤波和抗干扰等技术,因而系统响应速度、可靠性方面均有显著的提升。然而,数字化变电站的不断发展,对继电保护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更高的继电保护性能。具体到电力继电保护设备来说,包括:电力状态参数的快速准确监测;系统很强的存储力,能更好地实现故障分量保护;先进、优化的自动控制、算法和技术,如自适应、状态预测、模糊控制及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确保更高的运行准确率;在满足当前继电保护功能和性能需求的条件下,以更低的整体系统成本(包括软硬件成本和开发成本)实现。

更好的系统软硬件的扩展能力。产品方案的可扩展性是当前很多嵌入式系统产品方案选型的一个重要考虑点,对于继电保护系统来说尤其如此。

更高的可靠性。可靠性除了系统软件设计的优化和调试外,体现在数字元件的特性不易受温度变化(宽的工作温度范围)、电源波动、使用年限的影响,不易受元件更换的影响;且自检和巡检能力强,可用软件方法检测主要元件、部件的工况以及功能软件本身。

3.4 数字化变电站中新兴继保技术的应用分析

3.4.1 智能化继电保护测试仪。随着推广与应用IEC 61850标准,智能化变电站的投入运行变得越来越普遍化,数字化测试设备在电力用户和制造厂中的需求呈上升趋势。DRT-802测试仪(许继研制)支持GOOSE收发、IEC 61850-9-1/9-2、开入开出及输出小信号模拟量,实现了数字化变电站对任意电压等级的继电保护装置测试。

3.4.2 全数字化变电站的动态仿真系统。具有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点的数字化变电站,是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部分。国内目前不同模式的数字化变电站,因无法有效检测继电保护二次设备的性能,全数字化变电站的设备检查和监测功能无法实现。

全数字化变电站的动态仿真系统,研究数字化变电站的通讯组网途径与电子互感器的工作原理,开发出了全数字化变电站的动态仿真系统硬件,实现故障录波器与仿真系统软件开发人性化界面操作,检测了线路、变压器及母线保护的性能技术。仿真模拟全数字化变电站的操作演习、运行方式及事故状态得以实现,为继电保护设备、自动综合测控系统、故障录波设备、智能仪表等二次设备输出了仿真模拟的信号源;实现电网测控系统动态闭环测试,对提高电网稳定安全的运行,降低电网事故具有重大意义。

结语

数字化变电站快速建设对继电保护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给继电保护的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继电保护队伍,提高保护人员技术水平和工作技能,结合辖区供用电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继保技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是我们的责任。

参考文献

第5篇:继电保护设备原理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器;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TM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019-01

一、继电保护的组成以及其工作原理

电力系统和电力传输系统在供电的过程中会出现故障,但因为故障的不可预见可能引起电流或电压急剧变化,并且相位角改变,为防止此问题继电保护由不同原理功能出现不同的继电保护器。

(一)对继电器的分析。按继电器的功能促成分为:a.机电型继电器;b.整流型继电器;c.静态型继电器。其机电型继电器中包括感应式、电磁式、极化式继电器等,静态式继电器包括晶体管集成电路继电器等。除此之外按输入的电气量的变化特性还有度量继电器:这种继电器直接对于被保护数额倍的电气量变化敏感。其中有电流继电器、正序负序零序继电器、频率阻抗差动继电器等。

(二)继电器的组成以及原理。继电器通常是由测量模块、逻辑模块、执行模块组成。其原理为:输入信号经测量模块,逻辑模块,由执行模块执行,再输出信号,最后保护输出。其中的输入信号就是电力传输的系统保护对象的信号,测量模块会采集来自与被保护对象相关联的特征信号,并且有所给的定值进行对比,其结果送至逻辑模块。逻辑模块根据多种参数的组合逻辑运算,所计算出的值决定了是否进行动作。

二、继电保护中常见的故障影响及排除研究

(一)互感饱和对配电系统中的影响。电流互感饱和会影响变电设备以及配电保护,而随着配电系统负荷的增容,系统一旦短路,电流会很大,甚至达到电流互感器额定值百倍量级的电流。通常短路时,互感器的误差会随一次短路电流倍数的增大而增大,在电流速断保护灵敏度较低时可至阻止动作长生。线路的短路时,因为互感器的电流饱和,感应到的二次电流极小,也可能致使保护装置无法按正常工作。而当在配电的出口线动作致使进口线动作,就会使配电系统断电。

(二)开关保护设备选择不当引起影响。选择合适的开关保护设备也是相当的重要,现今,很多配电系统都将开关站建立在高负荷密集区域,也就是变电所—开关站—配电变压器方式输送。没有继电保护自动化的开关站,大多采用组合继电器设备系统实行保护作用。一般的,符合开关组合电器只在直接带配电压设备的出口线路中选用,且大多数为熔断器与负荷开关组合,所以故障出在配电所出口处时,开关站会断电跳闸。

(三)如何排除机电保护系统故障信息。信息故障处理模块主要实现如下功能:(1)与不同的厂站端子系统通信,取得各类的实时信息同时经行处理以及显示和存储。(2)查询统计主站和子站历史记录并分析,通过故障两端的数据,进行双端测距,来完成复杂的运算,精确定位故障点,最后由故障分析结果自动对相关装置的动作进行判断。

(四)如何排除继电保护中常见的隐性故障的。通过实际的调查,现今在用电系统上有超过75%的停电事故都是因电力保护系统所引起的,而继电保护又有很多故障,目前已成为电力系统工程人员正在研究解决的热点问题,多数文章中都强调分析继电保护隐形故障。对中要的输电线路来说,跳闸元件故障时全部的本地和远地的跳闸指令有效。因此所有的设计要求一个更加可靠的机电保护系统。只有完成这样的设计后才会使一个配电系统正常运行时足够安全。

三、几种典型差动继电器的比较

在现今的电力系统和电力传输系统的继电保护中,母线的保护非常重要,母线保护的最基本的继电器类型是量度继电器的电流差动继电器。通过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就可以深刻理解其工作原理。在母线上有多个设备终端,任何时刻流入系统的总电流为零,如果令总电流唯一定制Ic,则Ic=0,成Ic为母线保护的差动电流。如果母线故障发生,电流Ic发生变化母线保护便开始作用,有效的切断母线上的故障点。以下是对电流差动继电器和比率差动继电器的比较分析。

(一)电流差动继电器的特性。电流差动继电器的动作特征:当电流互感器存在的误差是0.1的时候,电流动差继电器就会发生误判断,从而导致错误的动作产生。换言说,电流动差继电器只能用于较小的电流流出的母线系统。

(二)比率差动继电器的特性。比率动差继电器的动作特征:抗CT误差能力比较强,并且适用于母线短路电流达到50%的情形下。但是不同的系数所对应的电流流出值也是不同的。

四、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的提高方法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得知,继电保护系统关系到电网安全和稳定的运行,是电力以及电力传输系统的重要组成设备。可以选择通过加强二次回路的维修和检护,来实现实时的状态检修,整理统计故障点以及出现的故障缘由,促进规范的管理操作规程,加强设备冗余的设计等。

五、展望继电保护的发展

1.网络化:当前计算机网络在信息处理和数据通信的过程中起到为国家的能源以及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网络化信息所带来快捷和便利,现已逐步开始得到在电力传输与配电系统当中的广泛应用。

2.信息化:随着现代通信技术飞速的发展,基于CPU核来实现的硬件保护措施也在不管得到提高,由自动化芯片控制使用的电路已经经历了从16G到32G位单CPU结构的微机保护发展到32G位多结构的发展阶段后来又发展到了总线结构,其性能与影响速度大大的得到提高,现已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

3.智能化:近几年来,例如神经网络、模糊算法、遗传算法等的人工智能技术广泛的应用在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相关的领域中,而在继电保护领域中的应用和研究也日益兴起。因此在实现继电保护的信息化条件下,使得保护、测控、数据通讯一体化,同时并逐步实现继电保护的智能化,成为了现今乃至今后电力以及传输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主要发展方向。

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以及电力传输问题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是国家的经济发展,其安全的重要性更尤为重要,因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关键性较为显著。为了顺应现代化的脚步,提高电力工作的安全性,运行便捷性,工作简洁性所采取的保护措施正在完善的过程中。又由于快速发展的智能科技的介入,电力继电保护系统运用了通信技术,正在进一步的向智能化转型。进一步改造的电力系统会更好的为国民经济造福,提高我国电力系统各项性能。

参考文献:

第6篇:继电保护设备原理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历史现状;发展前景

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容易出现危险和故障的系统,它由发电机、变压器、母线、输配线路及用电设备组成。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常出现危险故障或者是一些异常运行状态,这样就会造成电力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而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一定的威胁。因此,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一套预警保护装置,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继电保护装置。

一、继电保护技术的内涵

继电保护技术确切的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当电力系统本身或某个被保护的原件发生危险或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能自动、迅速、有选择的将故障原件从系统当中隔离,防止出现危险事故,同时也能保证发生故障的原件免遭更大的破坏;另一方面是指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能够第一时间向工作人员发出故障指令,例如:声光报警、图文信息等警告信号。

二、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一)选择性

是指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能够第一时间有选择性的判断出故障的位置以及发生故障的原件,迅速切除故障。而非故障线路能够继续正常运行。电网之间继电保护应遵循逐级配合原则,以保证电网发生故障时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切断系统中的故障部分,而其它非故障部分仍然继续供电。

(二)迅速性

是指一旦电力系统本身或者是某个原件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尽快的切除故障,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减轻故障设备和系统的损坏程度。

(三)灵敏性

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对设备或线路是否发生故障能够灵敏的感受到。这种情况继电保护装置有灵敏系数来衡量。

(四)可靠性

指继电保护装置在保护范围内该动作时应可靠动作,在正常运行状态时,不该动作时应可靠不动作。任何电力设备(线路、母线、变压器等)都不允许在无继电保护的状态下运行,可靠性是对继电保护装置性能的最根本的要求。

三、继电保护的发展及现状

机电保护技术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更新的速度也在逐渐的加快,在电力系统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继电保护装置不断的提出新的更高饿要求。到目前为止,继电保护技术已经经过了机电式、半导体式、微机式等三个发展阶段。

(一)机电式

18世纪末人类已开始利用熔断器防止在发生短路时损坏设备,建立了过电流保护原理。19世纪初,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继电器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保护。这个时期被认为是继电器保护技术发展的开端。1905~19O8年研制出电流差动保护,自1910年起开始采用方向性电流保护,于19世纪20年代初生产出距离保护,在30年代初已出现了快速动作的高频保护。由此可见,从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上看,到本世纪20年代末现在普遍应用的继电保护原理基本上都已建立。

(二)半导体式

20世50年代后,随着晶体管的发展,出现了晶体管保护装置。这种保护装置体积小,动作速度快,无机械转动部分,经过20余年的研究与实践,晶体管式保护装置的抗干扰问题从理论和实际都得到了满意的解决。

在20世纪70年代,晶体管保护被大量采用。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静态继电保护装置由晶体管式向集成电路式过渡,成为静态继电保护的主要形式

(三)微机式

随着微机的出现,科学家提出了使用小型微机来实现继电保护的设想。但是,由于当时,微机是新兴产业,价格非常昂贵,所以科学家的想法很难实现。但是随着微机的普及,微机在继电保护方面被普遍应用,进入90年代,微机保护已在大量应用,主运算器由8位机,16位机发展到目前的32位机;数据转换与处理器件由A/D转换器,压频转换器(VFC),发展到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这种由计算机技术构成的继电保护称为数字式继电保护,也称微机保护。

四、继电保护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计算机化

当前,随着电力系统的迅速发展,对机电保护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单纯的停留在基本的保护功能上,而是提出了许多新的科技含量较高的要求,比如说:数据处理功能、更大容量的存储故障信息和数据、通信能力、以及与其他的相关保护装置实现资源共享的功能等。这些要求的实现,只能由计算机来完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运算、存储、通讯等技术不断加强,因此,继电保护装置计算机化是未来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计算机化的内涵不仅包括设备、操作、监视系统的微机化,还包括系统的功能软件化和信号数字化,完全摒弃各种机电式、机械式、模拟式设备,不断提高继电保护的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为电力系统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和数据通信工具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技术支柱,其与继电保护的结合是实现现代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要求每个系统之间都能共享全系统故障信息的分析数据,这些要求只能由计算机网络来保障实现,即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现在微机保护的网络化已经开始实施,但是它还处于起步阶段,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三)智能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中的普遍应用,新的控制原理和方法不断被应用于计算机继电保护中。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如自适应理论、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小波理论等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从而使继电保护的研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新趋势。例如在输电线两侧系统电势角度摆开情况下发生经过渡电阻的短路就是一非线性问题,距离保护很难正确作出故障位置的判别,从而造成误动或拒动;如果用神经网络方法,经过大量故障样本的训练,只要样本集中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则在发生任何故障时都可正确判别。其它如遗传算法、进化规划等也有其独特的求解复杂问题的能力。

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通信等各种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必会得到应用,以解决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将不同的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在一起,分析不确定因素对保护系统的影响,从而提高保护动作的可靠性,是今后智能保护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杨奇逊,微型机继电保护基础,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第7篇:继电保护设备原理范文

关键词:继电保护;配置应用;维护;发展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inly on China's electric power system relay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atus, the relay protection configur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are described, at the same time the smart power grid relay protection device, maintenance and application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relay protection; configuration; maintenance; the development of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电子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继电保护技术不断的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继电保护技术如何才能有效的遏制故障,使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及运行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是继电保护工作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二、继电保护发展现状

20世纪60-80年代是晶体管继电保护技术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时期。70年代中期起,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投入研究,到80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技术已形成完整系列,并逐渐取代晶体管保护技术,集成电路保护技术的研制、生产、应用的主导地位持续到90年代初。与此同时,我国从70年代末即已开始了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起着先导的作用,相继研制了不同原理、不同型式的微机保护装置。1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首先通过鉴定,并在系统中获得应用,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为微机保护的推广开辟了道路。在主设备保护方面,关于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保护和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微机线路保护装置、微机相电压补偿方式高频保护、正序故障分量方向高频保护等也相继通过鉴定,至此,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为电力系统提供了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此时,我国继电保护技术进入了微机保护的时代。

三、继电保护管理的作用及重要性

1、重要性。继电保护工作作为电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责任大、技术性强、任务繁重。继电保护工作人员每天面对诸如电网结构、保护配置、设备投退、运行方式变化及故障情况等各种信息,对它们进行正确的分析、处理和统计,工作十分繁重,并且上下级局之间、局与各厂站之间存在着许多重复性数据录入及维护工作。为了减轻继电保护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开发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电网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

2、主要任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对继电保护所涉及的数据、图形、表格、文件等进行输入、查询、修改、删除、浏览。由于管理对象层次多、结构复杂、涉及几乎所有一、二次设备参数、运行状态、统计分析、图档管理甚至人事信息等事务管理,各层保护专业分工较细,这使得数据库、表种类很多,利用管理系统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使用的准确性。

在电力系统中,存在如保护装置软件设计不完善、二次回路设计不合理、参数配合不好、元器件质量差、设备老化、二次标识不正确、未执行反措等诸多原因,导致运行的继电保护设备存有或出现故障,轻则影响设备运行,重则危及电网的安全稳定,为此,必须高度重视继电保护故障排除,认真、持久地开展好继电保护信息管理工作。

在电力系统被保护元件发生故障的时候,继电保护装置能自动、有选择性地将发生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掉来保证无故障部分恢复正常运行状态,使故障元件避免继续遭到损害,以减少停电的范围;如果被保护元件出现异常运行状态时,继电保护装置能及时反应,根据维护条件,发出信号、减少负荷或跳闸动作指令。此时,一般不要求保护迅速动作,而是根据对电力系统及其元件危害程度规定一定的延时,以避免不必要的动作。同时,继电保护装置也是电力系统的监控装置,可以及时测量系统电流电压,从而反映系统设备运行状态。

四、继电保护管理中的不足

纵观目前电力系统各发、供电单位的继电保护管理情况,会发现各单位继电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形式多样、记录内容不尽相同、记录格式各异、填写也很不规范; 另外,几乎所有单位对管理漏洞的发现和处理往往只是做记录,存在的故障消除后也没有再进行更深层次分析和研究。更严重的是个别单位甚至对故障不做任何记录,出现管理上的不足后往往只是安排人员解决后就算完事。由于各单位对管理程度不同程度的重视,最终造成运行维护效果也很不相同: 有的单位出现故障,可能一次就根除,设备及电网安全基础牢固; 而有的单位出现同样的故障,可能多次处理还不能完全消除,费时费力又耗材,而且严重影响设备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甚至有些故障出现时,因为专业班组人员紧张,不能立即消除,再加上对故障又不做相应记录,从而导致小故障因搁浅而变成大损失。针对此种现象,为了减少重复消缺工作,不断增强继电保护人员处理故障的能力和积累经验,提高继电保护动作指标,确保电力设备健康运行以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切实将故障排除管理工作做好,并通过科学管理来指导安全运行维护工作。必须对故障及漏洞要实行微机化管理,借助微机强大的功能,对出现的故障存贮统计、汇总、分类,并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寻找设备运行规律,更好地让故障管理应用、服务于运行维护与安全生产。

五、排除故障的措施

1、对继电保护故障按独立的装置类型进行统计。对目前系统运行的各种线路保护装置、变压器保护装置、母差保护装置、电抗器保护装置、电容器保护装置、重合闸装置或继电器、备用电源自投切装置、开关操作箱、电压切换箱,以及其他保护或安全自动装置等,将其故障按照装置类型在微机中进行统计,而不采用罗列记录或按站统计等方式。

2、对继电保护故障分类。除了按故障对设备或电网运行的影响程度分为一般、严重、危急3 类外,还可按照故障产生的直接原因,将故障分为设计不合理( 包括二次回路与装置原理) 、反措未执行、元器件质量不良( 包括产品本身质量就差与产品运行久后老化) 、工作人员失误( 包括错误接线、设置错误或调试不当、标识错误、验收不到位) 4 个方面。对故障这样统计后,一方面可以根据故障危害程度,分轻重缓急安排消缺;另一方面,便于对故障进行责任归类及针对性整改,从根本上解决故障再次发生的可能性,也确保了排除故障处理的效果。

3、明确继电保护缺陷登录的渠道或制度。为了逐步掌握设备运行规律,并不断提高继电保护人员的运行维护水平,就必须对继电保护设备出现的各种故障进行及时、全面的统计,除了继电保护人员自己发现的故障应及时统计外,还必须及时统计变电站运行值班人员发现的故障,而要做到后者,往往较困难。为此,必须对运行部门(人员) 明确继电保护故障上报渠道、制度,通过制度的规定,明确故障汇报渠道、故障处理的分界、延误故障处理造成后果的责任归属等,确保做到每一次故障都能及时统计,为通过缺陷管理寻找设备运行规律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继电保护故障管理的对策

1、跟踪继电保护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合理安排消缺。通过故障管理,可以随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哪些设备无故障,可以让人放心,哪些设备还存在故障,故障是否影响设备安全运行,并对存在故障的设备,按照故障性质,分轻重缓急,立刻安排解决或逐步纳入月度生产检修计划进行设备消缺或结合继电保护定期检验、交接性校验、状态检修进行设备消缺,以确保设备尽可能地健康稳定运行。 2、超前预防,安全生产。通过故障管理,对掌握的故障数据,在其未酿成事故之前,就要及时分析,制定对策。对能立刻消除的故障,立刻组织安排人员消缺; 对不能立刻消除的故障,进行再次分析,制定补救措施,并认真做好事故预想。 3、及时、准确地对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定级统计。要真正做到把每台继电保护设备定级到位,就必须做到时刻全面地掌握每台继电保护设备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合理化管理,进而对设备定级实现动态的科学化管理。

七、结语

总之,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中,只有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按时巡检其运行状况,及时发现故障并做好处理,保证系统无故障设备正常运行,才能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第8篇:继电保护设备原理范文

【关键词】继电保护现状发展

1继电保护发展现状

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继电保护技术得天独厚,在4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

建国后,我国继电保护学科、继电保护设计、继电器制造工业和继电保护技术队伍从无到有,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先进国家半个世纪走过的道路。5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地吸收、消化、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继电保护设备性能和运行技术[1],建成了一支具有深厚继电保护理论造诣和丰富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技术队伍,对全国继电保护技术队伍的建立和成长起了指导作用。阿城继电器厂引进消化了当时国外先进的继电器制造技术,建立了我国自己的继电器制造业。因而在60年代中我国已建成了继电保护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和教学的完整体系。这是机电式继电保护繁荣的时代,为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50年代末,晶体管继电保护已在开始研究。60年代中到80年代中是晶体管继电保护蓬勃发展和广泛采用的时代。其中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究的500kV晶体管方向高频保护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晶体管高频闭锁距离保护,运行于葛洲坝500kV线路上[2],结束了500kV线路保护完全依靠从国外进口的时代。

在此期间,从70年代中,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已开始研究。到80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已形成完整系列,逐渐取代晶体管保护。到90年代初集成电路保护的研制、生产、应用仍处于主导地位,这是集成电路保护时代。在这方面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集成电路工频变化量方向高频保护起了重要作用[3],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集成电路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也在多条220kV和500kV线路上运行。

我国从70年代末即已开始了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4],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起着先导的作用。华中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华北电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都相继研制了不同原理、不同型式的微机保护装置。1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首先通过鉴定,并在系统中获得应用[5],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为微机保护的推广开辟了道路。在主设备保护方面,东南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保护和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也相继于1989、1994年通过鉴定,投入运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也于1991年通过鉴定。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微机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西安交通大学与许昌继电器厂合作研制的正序故障分量方向高频保护也相继于1993、1996年通过鉴定。至此,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批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可以说从90年代开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已进入了微机保护的时代。

2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

继电保护技术未来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

2.1计算机化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迅猛发展,微机保护硬件也在不断发展。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硬件已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从8位单CPU结构的微机保护问世,不到5年时间就发展到多CPU结构,后又发展到总线不出模块的大模块结构,性能大大提高,得到了广泛应用。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微机保护也是从8位CPU,发展到以工控机核心部分为基础的32位微机保护。

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一开始就研制了16位CPU为基础的微机线路保护,已得到大面积推广,目前也在研究32位保护硬件系统。东南大学研制的微机主设备保护的硬件也经过了多次改进和提高。天津大学一开始即研制以16位多CPU为基础的微机线路保护,1988年即开始研究以32位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基础的保护、控制、测量一体化微机装置,目前已与珠海晋电自动化设备公司合作研制成一种功能齐全的32位大模块,一个模块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采用32位微机芯片并非只着眼于精度,因为精度受A/D转换器分辨率的限制,超过16位时在转换速度和成本方面都是难以接受的;更重要的是32位微机芯片具有很高的集成度,很高的工作频率和计算速度,很大的寻址空间,丰富的指令系统和较多的输入输出口。CPU的寄存器、数据总线、地址总线都是32位的,具有存储器管理功能、存储器保护功能和任务转换功能,并将高速缓存(Cache)和浮点数部件都集成在CPU内。

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保护的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能力,与其它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以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高级语言编程等。这就要求微机保护装置具有相当于一台PC机的功能。在计算机保护发展初期,曾设想过用一台小型计算机作成继电保护装置。由于当时小型机体积大、成本高、可靠性差,这个设想是不现实的。现在,同微机保护装置大小相似的工控机的功能、速度、存储容量大大超过了当年的小型机,因此,用成套工控机作成继电保护的时机已经成熟,这将是微机保护的发展方向之一。天津大学已研制成用同微机保护装置结构完全相同的一种工控机加以改造作成的继电保护装置。这种装置的优点有:(1)具有486PC机的全部功能,能满足对当前和未来微机保护的各种功能要求。(2)尺寸和结构与目前的微机保护装置相似,工艺精良、防震、防过热、防电磁干扰能力强,可运行于非常恶劣的工作环境,成本可接受。(3)采用STD总线或PC总线,硬件模块化,对于不同的保护可任意选用不同模块,配置灵活、容易扩展。

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计算机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对如何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如何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尚须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

2.2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和数据通信工具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技术支柱,使人类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它深刻影响着各个工业领域,也为各个工业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到目前为止,除了差动保护和纵联保护外,所有继电保护装置都只能反应保护安装处的电气量。继电保护的作用也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缩小事故影响范围。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数据通信手段。国外早已提出过系统保护的概念,这在当时主要指安全自动装置。因继电保护的作用不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和限制事故影响范围(这是首要任务),还要保证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要求每个保护单元都能共享全系统的运行和故障信息的数据,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协调动作,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显然,实现这种系统保护的基本条件是将全系统各主要设备的保护装置用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亦即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这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是完全可能的。

对于一般的非系统保护,实现保护装置的计算机联网也有很大的好处。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得到的系统故障信息愈多,则对故障性质、故障位置的判断和故障距离的检测愈准确。对自适应保护原理的研究已经过很长的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要真正实现保护对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自适应,必须获得更多的系统运行和故障信息,只有实现保护的计算机网络化,才能做到这一点。

对于某些保护装置实现计算机联网,也能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天津大学1993年针对未来三峡水电站500kV超高压多回路母线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母线保护的原理[6],初步研制成功了这种装置。其原理是将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分散成若干个(与被保护母线的回路数相同)母线保护单元,分散装设在各回路保护屏上,各保护单元用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每个保护单元只输入本回路的电流量,将其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给其它所有回路的保护单元,各保护单元根据本回路的电流量和从计算机网络上获得的其它所有回路的电流量,进行母线差动保护的计算,如果计算结果证明是母线内部故障则只跳开本回路断路器,将故障的母线隔离。在母线区外故障时,各保护单元都计算为外部故障均不动作。这种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的分布式母线保护原理,比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原理有较高的可靠性。因为如果一个保护单元受到干扰或计算错误而误动时,只能错误地跳开本回路,不会造成使母线整个被切除的恶性事故,这对于象三峡电站具有超高压母线的系统枢纽非常重要。

由上述可知,微机保护装置网络化可大大提高保护性能和可靠性,这是微机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势。

2.3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保护装置实际上就是一台高性能、多功能的计算机,是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个智能终端。它可从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也可将它所获得的被保护元件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传送给网络控制中心或任一终端。因此,每个微机保护装置不但可完成继电保护功能,而且在无故障正常运行情况下还可完成测量、控制、数据通信功能,亦即实现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目前,为了测量、保护和控制的需要,室外变电站的所有设备,如变压器、线路等的二次电压、电流都必须用控制电缆引到主控室。所敷设的大量控制电缆不但要大量投资,而且使二次回路非常复杂。但是如果将上述的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的计算机装置,就地安装在室外变电站的被保护设备旁,将被保护设备的电压、电流量在此装置内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送到主控室,则可免除大量的控制电缆。如果用光纤作为网络的传输介质,还可免除电磁干扰。现在光电流互感器(OTA)和光电压互感器(OTV)已在研究试验阶段,将来必然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应用。在采用OTA和OTV的情况下,保护装置应放在距OTA和OTV最近的地方,亦即应放在被保护设备附近。OTA和OTV的光信号输入到此一体化装置中并转换成电信号后,一方面用作保护的计算判断;另一方面作为测量量,通过网络送到主控室。从主控室通过网络可将对被保护设备的操作控制命令送到此一体化装置,由此一体化装置执行断路器的操作。1992年天津大学提出了保护、控制、测量、通信一体化问题,并研制了以TMS320C25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基础的一个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装置。

2.4智能化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在继电保护领域应用的研究也已开始[7]。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线性映射的方法,很多难以列出方程式或难以求解的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则可迎刃而解。例如在输电线两侧系统电势角度摆开情况下发生经过渡电阻的短路就是一非线性问题,距离保护很难正确作出故障位置的判别,从而造成误动或拒动;如果用神经网络方法,经过大量故障样本的训练,只要样本集中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则在发生任何故障时都可正确判别。其它如遗传算法、进化规划等也都有其独特的求解复杂问题的能力。将这些人工智能方法适当结合可使求解速度更快。天津大学从1996年起进行神经网络式继电保护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8]。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必会得到应用,以解决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3结束语

建国以来,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经历了4个时代。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技术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国内外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趋势为:计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这对继电保护工作者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也开辟了活动的广阔天地。

作者单位:天津市电力学会(天津300072)

参考文献

1王梅义.高压电网继电保护运行技术.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1981

2HeJiali,ZhangYuanhui,YangNianci.NewTypePowerLineCarrierRelayingSystemwithDirectionalComparisonforEHVTransmissionLines.IEEETransactionsPAS-103,1984(2)

3沈国荣.工频变化量方向继电器原理的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1983(1)

4葛耀中.数字计算机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继电器,1978(3)

5杨奇逊.微型机继电保护基础.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6HeJiali,Luoshanshan,WangGang,etal.ImplementationofaDigitalDistributedBusProtection.IEEETransactionsonPowerDelivery,1997,12(4)

第9篇:继电保护设备原理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

Abstract: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system,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the lightning, the bird?), internal factors (insulation aging, damage etc) and operation, are likely to cause all kinds of fault and not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state appear.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function, principle and basic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in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work in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system; The relay prote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概述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指在电力系统事故或异常运行情况下动作,保证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自动装置。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外界因素(如雷击、鸟害呢)、内部因素(绝缘老化,损坏等)及操作等,都可能引起各种故障及不正常运行的状态出现,常见的故障有:单相接地;三相接地;两相接地;相间短路;短路等。

电力系统非正常运行状态有:过负荷,过电压,非全相运行,振荡,次同步谐振,同步发电机短时失磁异步运行等。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是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和不正常运行情况时,用于快速切除故障,消除不正常状况的重要自动化技术和设备。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危及其安全运行的事件时,他们能及时发出告警信号,或直接发出跳闸命令以终止事件。

最早的继电保护装置是熔断器。以后出现了以断路器为核心的电磁式继电保护装置、电子式静态继电保护装置,最近发展迅速的以远动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

继电保护装置必须具备以下5项基本性能:①安全性:在不该动作时,不误动;②可靠性:在该动作时,不拒动;③速动性:能以最短时限将故障或异常从系统中切除或隔离;④选择性:在自身整定的范围内切除故障,保证最大限度地向无故障部分继续供电,不越级跳闸;⑤灵敏性。反映故障的能力,通常以灵敏系数表示;不拒动不误动是关键。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

(1).继电保护包括继电保护技术和继电保护装置。

① 继电保护技术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主要包括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各种继电保护原理及实现方法、继电保护的设计、继电保护运行及维护等技术。

② 继电保护装置是完成继电保护功能的核心。P1

继电保护装置就是能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

(2).电力系统的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三相交流系统)

① 故障:各种短路(d(3)、 d(2) 、d(1) 、d(1-1)))和断线(单相、两相),其中最常见且最危险的是各种类型的短路。其后果:

a.电流I增加 危害故障设备和非故障设备;

b.电压U降低或增加 影响用户的正常工作;

c.破坏系统稳定性,使事故进一步扩大(系统振荡,电压崩溃)

d.发生不对称故障时,出现I2,使旋转电机产生附加发热;发生接地故障时出现 I0,―对相邻通讯系统造成干扰

② 不正常运行状态:

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但没有发生故障的运行状态。如:过负荷、过电压、频率降低、系统振荡等。

(3).继电保护的作用:

① 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自动、迅速、有选择性的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他无故障设备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② 反映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的条件(例如有无经常值班人员)而动作于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构成与分类

(1).基本原理

为区分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与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必须找出两种情况下的区别。

I增加 故障点与电源间―>过电流保护

U降低母线电压 ―>低电压保护

相位变化,变化;正常:为负荷的功率因数角一般为0-30°左右

短路:为输电线路的阻抗角一般为60°~85°―>方向保护.

测量阻抗降低,Z= 模值减少 ―>阻抗保护

双侧电源线路外部故障:内部故障:――电流差动保护。

反映I2 ,0 的 序分量保护等。

非电气量:瓦斯保护,过热保护

原则上说:只要找出正常运行与故障时系统中电气量或非电气量的变化特征(差别),即可找出一种原理,且差别越明显,保护性能越好。

(2).构成

以过电流保护为例:

正常运行: LJ不动

故障时: LJ动―>SJ动(延时)―>XJ动―>信号

TQ动―>跳闸

保护装置由测量元件、逻辑元件和执行元件三部分组成。

① 测量元件

作用:测量从被保护对象输入的有关物理量(如电流、电压、阻抗、功率方向等),并与已给定的整定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给出“是”、“非”、“大于”、“不大于”等具有“0”或“1”性质的一组逻辑信号,从而判断保护是否应该启动。

② 逻辑元件

作用:根据测量部分输出量的大小、性质、输出的逻辑状态、出现的顺序或它们的组合,使保护装置按一定的布尔逻辑及时序逻辑工作,最后确定是否应跳闸或发信号,并将有关命令传给执行元件。

逻辑回路有:或、与、非、延时启动、延时返回、记忆等。

③ 执行元件:

作用:根据逻辑元件传送的信号,最后完成保护装置所担负的任务。如:故障时跳闸;不正常运行时发信号;正常运行时不动作。

(3).分类

几种方法如下:

① 按被保护的对象分类:输电线路保护、发电机保护、变压器保护、电动机保护、母线保护等;

② 按保护原理分类:电流保护、电压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方向保护、零序保护等;

③ 按保护所反应故障类型分类:相间短路保护、接地故障保护、匝间短路保护、断线保护、失步保护、失磁保护及过励磁保护等;

④ 按构成继电保护装置的继电器原理分类:机电型保护(如电磁型保护和感应型保护)、整流型保护、晶体管型保护、集成电路型保护及微机型保护等;

⑤ 按保护所起的作用分类:主保护、后备保护、辅助保护等;

主保护 满足系统稳定和设备安全要求,能以最快速度有选择地切除被保护设备和线路故障的保护。

后备保护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来切除故障的保护。又分为远后备保护和近后备保护两种。

a、远后备保护:当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由相邻电力设备或线路的保护来实现的后备保护。

b、近后备保护:当主保护拒动时,由本设备或线路的另一套保护来实现后备的保护;当断路器拒动时,由断路器失灵保护来实现近后备保护。

辅助保护:为补充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性能或当主保护和后备保护退出运行而增设的简单保护。

继电保护故障的处理方法和措施

(1).替换法:用完好的元件代替被认定有故障的元件,来判断它的好与坏,可以快速缩小故障的查找范围;

(2).参照法:通过对正常设备和非正常设备的相关技术参数对比,找出不正常设备的故障点。这个方法主要用于检查接线错误、定值校验过程中测试值与预想值有比较大差异的故障。在进行改造和设备更换之后二次接线不能正确恢复时,可参照同类设备的接线。并在继电器定值校验时,如果发现某一只继电器测试值与整定值相差得比较远,此时,不可以轻易做出判断,判断该继电器特性不好,应当调整继电器上的刻度值,可用同只表计去测量其他相同回路同类继电器进行比较;

(3).短接法:将回路某一段或一部分用短接线短接,来进行判断故障是否存在短接线范围内或者其他地方,这样来确定故障范围。此法主要是用在电磁锁失灵、电流回路开路、切换继电器不动作、判断控制等转换开关的接点是否完好。

结语

继电保护对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对电力要求不断增大的情况下,要做好继电保护工作,就要从各方面对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和意义,以及起保护作用的继电保护装置有深刻的了解,并要及时掌握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佑光,林东.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及新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