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在线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优劣范文

在线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优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在线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优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线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优劣

第1篇:在线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优劣范文

关键词:网络教学;大学日语精读;存在的问题;设计优化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

大学日语精读课程是大学日语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但是现阶段,网络教学中大学日语精读课程设计还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了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来改变现状。

一、网络教学中大学日语精读课程设计的现状分析

(一)网络教学中大学日语精读课程设计现状

精读是大学日语基础课程之一,网络教学中的日语精读课程包括四部分:课件、课程栏目、面授课、测试。在网络教学大学日语精读课程中的栏目包括:主讲教师介绍、课程介绍、学习目标、教学计划、在线学习、在线测试、参考书目、相关资料、师生互动。面授课包含2个90分钟的课程,课件课程包括2个90分钟的课件,测试分为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期末考试的成绩还是作为此科目成绩的主要成绩,由科任教师撰写题目、制定评分标准,有测评结果评定学生成绩。以此传统方式,来检测网络教学的质量及成果,期末测评未合格的同学将要在下学期进行补考,补考仍未通过的学生将要在下一学年进行重修。

(二)存在的问题

1.现阶段,大学日语专业的精读课程还是以传统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学生和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忽视网络课堂的重要作用,没有使网络课堂中的大学日语精读课程,起到引导学生主学习的作用,只是在学习中起到补充作用。学生在进行网络课堂学习时,不能完全利用上面的内容,尤其是课件部分,学生在进行在线学习时对于课件部分兴趣不高,浏览的很少,导致内容丰富的课件利用率很低。这样一来,大学日语精读网络课程的作用很薄弱,甚至不但没有起到对学习的帮助作用,反倒成为了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成为学生学的负担。

2.大学日语精读网络课程中的栏目对于学生的在线学习起到引导作用,指导学生的学习顺序、学习进度、学习内容,但是,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显示,现有的课程栏目对于日语精读的学习相对显得很薄弱,实际内容很少,有些栏目甚至只是虚设,打开后没有内容,起不到辅助学习的作用。

3.对于语言的学习,应该充满趣味性,而学生们普遍反映现有的网络日语精读课堂缺乏趣味性,学生们在学习日语的同时,想要同时了解日本的文化,欣赏日语电影,日本动漫等资源型栏目,来增加自己对日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热情。所以,日语精读的网络教学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内容,增加其趣味性,使它更能在日语这门语言的学习中起到引导辅助作用。

二、网络教学中大学日语精读的课程设计的优化

(一)分析教学,确定目标

在网络教学中的大学日语精读课程开设以来,并没有起到意想的效果,在学生对于日语精读课程的学习中,只单单起到了补充作用,并没有意想的引导辅助教学的作用。因此,在改进网络教学日语精读课程时,首先应该分析教学状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漏洞所在,和学生日常学习的薄弱环节,在设计网络课堂时应该加重所占比例,明确目标,使日语精读网络课堂起到真正地查漏补缺作用,和引导辅助教学作用。使学生在进行在线学习时,能够全方面的完善自己,不论在认知词汇、语法方面,写作方面、听力方面、还是发音朗读方面都有所提高,让网络教学日语精读课堂成为学生课下学习的有利帮手。

(二)调整现有的课程栏目

网络教学日语精读课程设计包括很多方面,风格、界面、色彩搭配、页面等。这些设计中的因素都会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在设计时,应顾及学生的视觉享受,还要考虑到界面清晰、导航明了,不至于学生迷航,找不到想要查找的对象。根据教学分析,对网络教学日语精读课程栏目进行调整。保留必要的栏目,如主讲教师、课程介绍、教学计划和师生互动;合并相关栏目,如原有的相关资源、参考书目两栏可合并为一个栏目,起名为教学资源;删除、修改内容不一致栏目,有些栏目在学生学习祈祷迷惑效果,或和其他栏目内容不符,应该考虑删掉或修改;增加利于学生学习的栏目,如课程导航,明确引导学生学习走向,还可以增加学生论坛,增加学生间在线学习的交流。

(三)调整并充实课程内容

网络教学中的日语精读课程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如图片、影片、音乐、动漫等。在网络教学课程内容与传统课堂教师传授的内容相对应的同时,还可以为其内容插些图片、或者文化讲解来丰富教学内容,学生除了解更透彻外,还能够增加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内容中还可以加些日本励志影片、动漫等,学生在学习放松之余,也在轻松的接受课堂外的日语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贴近真实的生活,更加本土。除了这些增加趣味性的内容外,对于原始内容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如对于精读课文中的词汇的注解、语法的应用、朗读的发音等,都应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其清晰明了、全面具体、重点突出。充实有趣的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更加主动的进行学习。

(四)提高现有课件质量

课件是网络教学的核心部件,课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网络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现有课件的内容一般为老师的教学内容,是老师精心为授课准备的,但是网络教学不同于传统课堂授课,没有老师引导监督或是提问互动,它是完全依靠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学能力,所以,课件除了内容要丰富,要与教学内容相符之外,还要增加视觉设计,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其中内容,更加享受阅读学习的过程。在设计时,应该注意背景与文字与图片的搭配,更应该突出重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一张演示文稿中的内容时做到主次分明,如在设计课件时课件重点部分的字体、颜色要少做些改变,以示与其他部分不同。

三、结束语

网络教学中的日语精读的课程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在使用学习时的学习质量和成果,对于课程设计的优化还有待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再进一步完善网络教学系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到知识、培养兴趣、提高自觉性、锻炼毅力,真正达到网络教学中的大学日语精读课程的引导辅助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在线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优劣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 高职 市场营销教学

随着传统的“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向“学生中心”、“活动中心”和“社会中心”的转变,传统的“教室”概念也向“现代化网络课堂”转化,变得更加多样化。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主动学习已成为教学实践中主要的必须解决的问题。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迅速发展。2011年,萨尔曼.可汗在TED大会上的演讲报告将这一模式正式提出,迅速成为教育者关注热点。通过对高职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多样性的学习方式,自由化的学习时间,以及学样式网络设施及师资考虑出发,通过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分析,讨论其在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显著特征是将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知识传播方式进行彻底颠覆。将学生知识的获取途径由课堂接受转化为课前的视频学习,或者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主的各种渠道的学习,从而将课堂的组织形式,由原来的知识讲解变为学生和老师互动的答疑,解惑,交流。在整个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传统的教学要素都相应发生转变。根据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解析,结合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特点,主要围绕模式中的课前安排与课中的设计,对这种教学模式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的具体操作。

课前:

课中:

二、课前知识获取

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微课、幕课等在线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开放,学生学习的渠道早已不受限于专业、院校和地域,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情境,培养他们探究思考的精神和能力。因此,课前学习以观看教学视频为主,这也是整个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主要获取渠道,针对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现状,首先我们对该模块的可行性与困难性进行分析与讨论。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各个高等学校组织进行了大量的精品课程建设,高职市场营销学科组也在积极整合资源,组织优秀专家录制优质精品课程教学视频,课件。除此以外,通过网络资源,大量的电子文档资料,在线答疑等各种途径,学生都可以获得大量的课程内容学习资料。通过收集大量的网上精品课程资源:如市场营销教学视频、营销类优秀视频讲座、优质教学课件,优秀营销案例等组合成课程资料包。将其按教学任务单元及课时目标要求分成一个一个的单元学习包。在课前分学习阶段分发给学生,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学习,学习通过后,再分发下一阶段的单元课程学习包。因此,翻转课堂在市场营销教学的模式设计中,课前的学习部分能够有效展开。但另一方面,市场营销课程的本身的性质特殊性及高职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差异性较大的特点,也为翻转课堂的实施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生自学能力及理性思维能力较差,课程实际进度难以保持。对于视频学学市场营销课程难度较大。从生理学上看,视频学习与课堂学习的最大差别在于学习过程中精力的集中度。教师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加深难点的讲解,通过语速,语调的变化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课前视频资料学习,容易让学生产生惰性思想,难以保持课程进度,及把握学生学习情况。

2.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动力不足。在没有课堂监督的情况下,尤其对于市场营销这个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因此难以保证学生真正的主动高质有效的完成知识的自我学习。

3.学生信息识别能力较弱。网络资源,信息量巨大,加之资源水平参差不齐,高职学生很难从中轻易获得并区分教学资源的优劣。因此容易使得学生对知识产生大量错误的理解。

4.由于学生长期受到传统讲授教学模式的影响,不能很快适应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对此产生排斥和抵触心理。从心理上不能认同,从情感上不愿意接受,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带入到课堂学习中。

三、课堂知识内化

根据翻转课堂定义,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首先依据市场营销课程性质及特点,基于高职学生认知规律,进行翻转式课堂教学设计。课堂主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针对学生课前学习情况组织交流和答疑。以启发性、讨论性学习为主帮助学生消化课前学习的知识,纠正错误,加深理解。首先需要教师能够转变思想观念,要从传统备课转变为全方位思考学生课前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在课堂组织中,根据学生实际反应情况及时的给予评价、分析,灵活的组织教学是课堂效果的重要保证。其次,进行课前知识测评,以测量学生达成目标程度,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诊断分析,提出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和进行学习调整。

第一步:

第二步:

四、结束语

翻转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时代的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各层次教育界的关注。“以信息技术带动教学结构变革和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的翻转式课堂教学这一新兴教学模式在国外多个地区取得极大的成功,但是在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还刚刚起步,认识还不够深刻,比较肤浅,将其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尝试还是第一次,但已经略到其强大的生命力。细化基本模型结构,还有待于继续深入研究。在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相信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会逐渐走向成熟和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2] 丁建英,黄烟波,赵辉.翻转课堂研究及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7):88-91.

[3] 余廷忠,聂祥荣,曾凡培.21 世纪大学教学的思考:拓展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J].毕节学院学报,2013(8):110-115.

第3篇:在线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优劣范文

【关键词】:药学服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药学服务”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根据药学服务课程特点,遵循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从课前准备、课中实践和课后评价三个方面对课程进行设计.课前准备以教师为主体,工作内容包含教学目标的确立、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的药学服务课程的设计、药学服务在线课程的开发、课程资源的搜集与开发、基于工作任务的问题设计等;课堂实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内容包含基于工作任务问题的讨论和解决方案,教师点评和引导;课后评价与反思是以学生和教师双主体,分别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学生作业完成质量、考试评价以及调查分析,教师教学反思、教学方案和教学资源的优化等.通过课前准备、课堂实践和课后评价反思进一步完善课程资源和教学方案,为下一轮的课堂实践提供更加完善的资源,从而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2.1课前准备

课程资源的精心设计和课程内容的合理整合是翻转课堂实施的前提条件.资源设计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基于教学对象(特定学习者)的特征,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和学习环境,最终支持学习者有效达成学习目标[9].通过组建药学服务课程建设团队,对药学服务课程进行精心设计,通过教学目标的确立、课程的重新整合、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基于工作任务的问题设计,从而满足学生课下学习的需求,为课堂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

2.1.1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课程设计的前提,明确的、具体的、符合行业规律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以及教学预设的效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确定科学、恰当、合理的教学目标对于如何组织教学活动以及教育目的的实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10].根据药学专业课程体系以及药学服务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确定药学服务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在工作岗位中运用所学药学综合知识解决药学服务中所遇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1.2课程的设计

药学服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围绕学生在工作岗位中针对不同科室处方的调剂、审核以及用药指导所需的药学综合知识进行设计,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因此,根据工作岗位具体工作任务为主线,将药学服务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以处方调剂过程为主线,即处方审核(合法性、适宜性)—处方调配—处方核对—用药交代—处方点评,然后根据临床不同科室的处方调剂为工作任务,将任务按照知识特点进行分解,进行碎片化设计,既能满足知识的掌握,又能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掌握药学服务的知识和能力.

2.1.3在线课程的开发和资源设计

根据课程设计内容,以学院在线学台为媒介,开发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从学案、教案、课件、微课、教学视频以及动画、思维导图等方面进行建设.同时综合学生现有条件和现状,充分考虑其特点进行建设,满足学生课前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和资源的需求.因此,根据药学服务课程的特点和药学服务工作任务的需要,建立了处方库、学案库、课件库、微课视频库、案例分析库.

2.1.4基于工作任务的问题设计

按照完整工作过程中行动与知识的关系来选择、设计学习情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突出工作过程在学习领域中的主线地位[11].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下获取知识和技能.因此,根据药品调剂工作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和实践,在临床调研的基础上,从知识点的全面性、应用性方面综合考虑,科学合理地进行问题设计,使其在课堂讨论过程中,能够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能够反映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出的或无法理解的问题,从而为教师课堂上针对性地补充知识点提供参考和依据.例如:在处方审核任务时,设计一些不合理处方,让学生进行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原因,从解决不合理的原因过程中,学习到药物的一些临床知识和用药注意事项.

2.2课堂实践

课堂活动设计的目标是通过课堂活动设计来保证翻转课堂教学在最大化地开展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延长课堂学习时间,提高教学效果,以促进知识内化的最大化[12].知识内化不仅体现在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和程度,更重要的是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因此,课堂设计应从知识的全面性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两个方面进行设计.知识的掌握程度从学生提问、师生互动和指导的形式完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训练从基于工作任务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中来完成.通过分组协作的形式,根据任务的需要,4~5人分成一个小组,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任务类型进行组内协作分工,进行组内协作研究和讨论,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成果,并在课堂上对解决方案和实施方案进行详细地汇报,接受其他小组和教师的质疑,从而锻炼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2.3课后评价与反思

课堂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判断,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满足学生的需要.其贯穿于课堂教学整个过程,是课堂一体化教学的组成部分,评价的实施“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13].在评价过程中始终贯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评价方式以学生和教师双主体进行实施,通过两方面的测评和反思,发现翻转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和优化,进而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为课程教学进行服务.

2.3.1学生测评

一是通过传统的过程性测试.例如:月考、期中、期末测试等,通过学生成绩的优劣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评价.根据学习任务,教师建立一套与学习任务一致的评价标准,确定达到每项任务的评价基准,针对每个任务内容和要求设置等级,从而区分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水平,以衡量学生完成任务所达到的不同水平.此外,要及时公布评价结果,进行积分,按月根据结果进行加分奖励,以此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三是座谈和问卷调查.研究翻转课堂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创新能力的影响,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测评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欢迎和接受程度.

2.3.2教师测评与反思

教师通过学生反馈的问题和建议,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调研对课程内容进一步优化,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问题方案,使其更加贴近临床工作实际.配合学院搭建“互联网+”平台,制作和优化教学资源,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教学需要.同时,教师也要从知识能力、教学方法手段到师风师德全面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既能更好地设计和实施翻转课堂模式,又能够增加自身的教学魅力,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好地调动学生课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翻转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药学服务课程的实施,突出了学生教学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的提高,教学效果也取得明显的改善,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①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观念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短时间内适应翻转课堂模式相对比较困难.由于我国高中教育的特点和应试教育的弊端,学生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思维模式固化,创造性思维、问题性思维尚不健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缺乏.因此,对颠覆式的翻转课堂模式显得很不适应.针对这种情况,应抓住入学教育第一课,在入学教育时即强调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的转变,在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堂上尝试部分章节的翻转教学模式,不断转变观念.②学生知识和信息获取的路径较窄,不能很好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不能甄别文献资料数据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因此,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把文献检索设置为药学专业选修课,提高学生获取知识以及鉴别知识权威性的能力,使其更好地利用网络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同时利用专业见习和专业实践,打通学生与临床一线药师沟通的桥梁,从临床一线获取信息资料.③奖励措施创新力度不够,导致部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所下滑.在实践过程中,在学院规章制度的框架内,不断尝试新的奖励措施,比如总评加分,提高过程性评价的比例,微信红包,以及实践能手、星级药师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成就感.④硬件条件缺乏.翻转课堂是要求学生课下利用网络信息环境获取学习资源,因此要求每位学生须拥有一台数字化终端设备,这对部分贫困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学院一方面应加强计算机房的建设力度,另一方面可延长计算机房的开放时间,由原来的工作时间开放延长到晚自习,供学生查阅资料、在线学习、在线互动以及任务设计.翻转课堂是基于教学资源的自主学习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符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宗旨,即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14],其模式的核心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自主学习,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将翻转课堂引入到药学服务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弥补课堂教学的瓶颈,顺应现代职业学生的学习特点,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知识的掌握和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效果.但是,教学评价标准如何体现教学目标,以便更好地以评促教,为教学改进、教学诊断提供一个螺旋式发展的参照系和路线图,这是未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探索的一个方向[15].

参考文献

第4篇:在线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优劣范文

一、高中物理学科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伴随互联网飞速发展,微博、微信已成为人们生活娱乐的一部分,微课这种新的教学资源正改变着传统课堂。“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微课的出现,对移动学习时代的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内容设计――知识点的微型化处理

教学内容的选择。微课设计中,教学内容选择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反映微课要集中表现或传递给学习对象什么样的内容(并不是什么内容都适合制成微课)。教学内容应该尽量选取那些学生通过自学理解不了、具有较大教育教学价值且相对简短又完整的知识内容。必要时教师可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加工、修改和重组,使教学内容精简又完整、教学目标聚集又单一、教学形式策略多元、表现方式多样化,使其更适合微课方式表达。

教学内容的微处理。在选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继而对其进行微处理。根据微课时长短、知识粒度小的特点,在内容分割上,把课程分割为不同教学过程。分别是:一揭题设问,激趣导入;二切入主题,逐步推进,引发思考。

(二)媒体设计――合理运用视听媒体技术

媒体设计决定微课最终表现形式,优劣性直接决定微课质量。目前微课视频媒体呈现形式多样,分别有摄制型微课、录屏型微课、软件合成式微课及混合式微课。笔者认为,该微课更倾向于视听演示,择优选用了软件合成式,即“屏幕录制软件(Camtasia Studio)+PPT+手写板”的制作组合。

(三)可用性设计――加强艺术表现力和情境感染力

可用性设计源于设计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本指企业为客户提供Web及Web-based产品情绪情感体验设计的流程和方法。国内,顾小清(2009)等人提出了微型移动学习的可用性设计研究,他们认为,“对于微型移动学习设计,除了考虑内容、媒体设计之外,还需要从用户角度对其可用性进行设计”。

微课作为在线教学视频,需要满足在线学习者为实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积极情感体验。尤其现今信息时代,数字化教育资源已颇为丰富,要提高微课的应用程度,必须从学习者角度出发,提高重视可用性设计的意识。

二、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有别于传统课堂模式,是一种颠倒化课堂模式,注重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空间,将知识传授扩展延伸到课堂外,提倡学生运用多样化学习方式有效吸收新知识,同时课堂内着重对知识加以内化,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沟通。翻转课堂对教师知识传授与学生知识学习加以转换调换,是一种基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知识学习的针对性及实效性提高。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1.课前设计

将翻转课堂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实践,首要步骤就是课前设计,通过课前设计,着重对学生物理学习自主性加以调动,从而促进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提高,增强翻转课堂的有效性。

2.课堂设计

翻转课堂的设计环节是在课前设计的前提基础上,对学生课前学习进一步深化及巩固,从而将学生物理知识转化为物理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物理思维意识。

3.习题及作业设计

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较易陷入的教学误区之一就是开展题海战术,忽视物理概念的传授、物理过程的体验,导致学生盲目做题,不利于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借助翻转课堂,教师可以精心设计相关习题及作业,根据学生具体学习能力差异,把作业主动权放手交给学生,既能培养学生物理自学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为宽松的习题及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不再过度注重解题数量,而是更重视解题质量及过程,使学生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的注意要点

1.教师要着重加强自身素质能力提高

翻转课堂涉及一些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如多媒体课件制作,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同时,教师要对教材做到整体掌握,在制作视频等资料时,既注重形象直观,又进行有深度的提炼加工,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物理知识要点。

2.注重全体学生有效参与

翻转课堂注重学生自主性发挥,强调学生开展有效的自学。而在学生自学环节,由于学生存在一定的学习差异,容易出现知识学习及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在参与积极性上更高,而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积极性则有所不足的现象,对此,教师要加以重视,设计出形式多样的环节,确保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有效参与到翻转课堂中。

第5篇:在线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优劣范文

关键词 国际金融;翻转教学法;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0-0071-03

大学课堂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主战场。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迫使高校课堂也悄然进行着重大变革,以培养出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能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新知,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复合型人才。

1 翻转教学法研究现状

5年前,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孟加拉裔美国人可汗,利用网络引导了教学上的革命性变化,创造了一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它反转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将优秀教师授课内容制成视频,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根据个人进度自行观看,而课堂则是导师与学生集中解决问题的场所。翻转教学模式契合信息化社会的需求,一经推出即产生巨大反响,2012年推广成为近年美国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的一种广泛实践。据不完全统计,据美国教育部最近的研究表明,“翻转课堂”应用使学生成绩提高了14%,而课堂出勤率从单纯把教学视频挂上网时的30%激增至80%。目前斯坦福大学正大力利用这种网络教育新方式,而且联合16所美国的大学共同推进探索。

2011年9月份,在包括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武汉大学、湘潭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全国的11所大学里尝试展开了以“翻转”为原理的大学生的创业启蒙课实验,也取得了喜人的效果。但是,目前这一教学方法集中应用于概念明确的理科课程中,在地方高校,特别是财经类院校中的理论与实证探索还相对滞后。

2 国际金融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直面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授课信息量大,前沿知识更新快,要求交易技术与金融市场同步。因此,教学方法改革的紧迫性尤其突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存在下面几个突出问题。

2.1 教师资源未能公平利用的问题

首先,各地方高校教师的国际交流机会不均,国际视野及信息面差距较大,国际金融授课水平存在巨大落差,跨越同一道门槛公平入学的学生不得不接受水平参差不齐的课堂质量,公共教师资源也得不到公平、充分有效利用。

2.2 信息技术未能充分利用的问题

相当部分的大学课堂引进多媒体技术,就是教师简单地借助PPT展示教学内容,或者将授课视频挂上网络,忽视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网络互动,更忽视了给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空间以及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3 知识传递与知识内化脱节的问题

国际金融课程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国际金融市场运作与日常生活有距离,交易抽象,对国际形势的看法因人而异,学生更需要与教师正面交流沟通,而大学教授最宝贵的时间多用来在课堂上日复一日重复授课,课堂教学与课后自学各自为营,课堂教学一直徘徊在低层次的简单记忆、理解,而高层次的综合运用和创新在课外被放任自流。

2.4 学生被动学习问题

国际金融的发展日新月异,相当多的问题应持开放性的态度,但目前相当数量的课堂仍停留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依赖教师整理,被动接受知识,丧失质疑与主动钻研精神,相当部分学生成为课堂批量生产的书呆子,缺乏对国际形势的分析能力。

3 国际金融课程翻转教学法课堂应用

笔者认为,翻转教学法正是契合信息化社会改革需求,能解决以上存在于高校课堂突出问题的新型教学模式,但同时,这也给习惯于讲座式授课的教师带来更高的要求,其效果极大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把握能力。针对这个研究的空白,笔者以国际金融课程为例,力图构建一套具有操作性的,包括课堂准备、课堂组织和议题设计在内的课堂应用模式。

3.1 教学准备

在翻转教学模式中,尽管课堂依然存在,但课堂前的准备摆在了与课堂现场同等重要的位置,极大制约课堂的现场效果。首先,需要在课前整合优秀的师资来拍摄优质的授课视频,来作为未来教学重要的知识传递方式;其次,需要在课前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预习,观看视频,在线交流及完成各章节针对性测试;最后,教师要根据课前测试结果来安排课堂互动环节的内容设计及讨论重点,以在课堂上高效实现知识的内化。

下面针对可以预见的困难提出解决建议。

1)信息技术的鸿沟在很多地方院校是制约教学效果的主要障碍。学校网络课程中心应成为主要的授课视频获得途径,高速网络运行要取得学校的大力支持,优质的视频制作可以与专业网络制作公司合作。

2)教师授课视频的拍摄、在线测试的开发等需要付出大量劳动,学生在课外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观看视频、完成测试,学校在课时上应予以灵活安排。

3)优秀师资的整合、网络课程的优化需要各院系、高校间的联合协作。

3.2 课堂组织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其过程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知识深化的程度。对于习惯了传统讲座式授课的教师来说,如果专业前沿知识更新滞后,概念把握尚未达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的程度,这种新教学模式将极大考验他们的现场组织能力、临场反应速度。

1)划分小组。根据兴趣或者交流的便利,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5~6人,选出组长,保证人人参与,杜绝搭便车的现象。

2)分配议题。根据兴趣或者教学进度,定期由教师提前分配给各组研究的议题,作为下一阶段课堂教学的讨论主题。任务布置要给学生预留足够的准备时间。

3)小组分工。当议题涉及面广并可以划分成若干角度时,小组成员可以各负责一个子问题,最后进行整体探究;当问题涉及面较小,不容易进行划分时,小组成员可以各自对该问题进行独立研究,最后再进行协作探究。

4)小组互动。根据收集的信息,各组员需要将自己的认识与其他组员进行交流,常见的互动策略有头脑风暴、拼图学习等。

5)课堂成果分享。经过组内探讨,小组的研究成果集中在课堂进行分享,展示成果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举行PPT报告会、辩论会、演示操作等,成果展示中要注意体现小组分工情况。

6)导师点评。指导教师对学生互动过程中把握不准确的知识点进行评析,对每位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3.3 互动议题设计

由于笔者所在的地方学院秉承国际化办学宗旨,所主讲的国际金融课程立足东南亚视角。根据多年授课经验,笔者设计以下议题以供参考。时效性与开放性是设计问题的主要标准。

1)国际收支问题:以东南亚某个国家为例,对其近20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差额分析。

要求:思考如何判断该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国际收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

知识要点:判断国际收支平衡的标准、顺差与逆差的不同治理方向、国际收支对经济的影响。

2)外汇与汇率问题:日本的货币概况及汇率历史变动轨迹。

要求:思考日本历年汇率变动的主要决定和影响因素是什么;人民币升值背景与日本有何相似之处;如何防范我国经济重蹈日本覆辙。

知识要点:汇率的决定与影响、本币升值的利与弊。

3)汇率制度问题: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优劣之争。

要求:对东南亚国家的汇率制度进行分类,以这些实例为主要素材,小组内部分正反两方,就汇率制度优劣为辩题进行辩论。

知识要点:汇率制度选择的依据。

4)国际储备问题:对20世纪90年代末期遭受金融危机的东南亚国家及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进行比较分析。

要求:思考用国际通用标准判断我国现在的外汇储备规模是否适度;是否可以通过向老百姓无偿发放外汇的方式藏汇于民,来解决我国的外汇储备过多的问题。

知识要点:储备规模拇指法则、国际储备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国际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货币发行的外汇渠道。

5)国际金融市场问题: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亚洲金融市场上的发展概况。

要求:演示几种国际金融市场行情的查询渠道,并结合离岸市场人民币产品的交易状况,谈谈人民币的国际化如何实现。

知识要点:国际金融市场的分类、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

6)金融风险管理问题:国际金融风险防范案例剖析。

要求:分别站在企业与银行角度收集并介绍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国家风险、操作风险的典型案例,重点分析其启示及防范措施。

知识要点:外汇风险管理的远期交易法、掉期交易法、BSI法。

7)国际资本流动管理问题:我国资本流动的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要求:分四个角度介绍我国外汇管制、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和对外债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知识要点:资本流动影响金融稳定机制、债务危机成因、投机冲击策略、次贷危机传染途径。

8)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前景。

要求:结合日益频发的经济危机谈谈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向及学术争鸣,思考我国在改革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知识要点:特里芬难题、货币政策独立性、非货币、特别提款权份额分配。

9)国际金融组织问题:介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等几个重要国际金融组织的主要宗旨与作用。

要求:浏览国际金融组织的官方网站,翻译其主页主要功能,演示其网站资源库的某一组数据查询功能。

知识要点:金融协调、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

参考文献

[1]汤敏.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什么样的教育[EB/OL].http://.cn/emba/news/20120712/

171512551695.shtml.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3]张跃国,张渝江.“翻转课堂”: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8-10.

[4]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第6篇:在线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优劣范文

针对英语泛在学习模式存在的传统课堂教学和线上教学缺乏有效衔接、缺乏生态性系统设计、缺乏具有“参与感”和“现场感”的语言学习环境等问题,构建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英语泛在学习生态系统,有利于充分发挥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英语教育的改造提升作用,为大数据时代英语教学变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对促进新型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过程、内容、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的深度融合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泛在学习;学习生态;有效学习;英语学习;大数据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移动通信终端的普及为学生营造了泛在英语学习环境,大数据技术开启了个性化智能教育时代,翻转课堂、MOOC、微课等新型教学模式层出不穷,虽然它们不能取代传统教学模式,但英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重视信息技术对传统英语课堂的改造和提升,以全新的视角思考英语教学的变革方向。

一、研究理论概述

1.泛在学习理论

泛在学习是指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泛在网络实现任何知识内容的学习。泛在网络和泛在计算技术为人类实现随时随地的泛在学习提供了技术保障,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融合发展正深刻改变着知识的传播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重构着教育和学习的生态环境。一方面,移动通信终端的多元化发展解除了传统英语学习对地点的约束,翻转课堂、MOOC等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时间、进度、内容和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传统教学设备正在向数字教学设备变迁,教育领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推动跨区域教学资源整合,海量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必须和学生的碎片化时间有效结合,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情的学生进行精准施策和差异化施策。

2.学习生态理论

学习生态是由学习群体及其所处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系统由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设施等支撑,通过以合作、交流、共享、互动为特征的教育实践,实现知识信息传递和有效学习,从而促进系统的不断优化。学生与学习环境、学生和学习群体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知识的吸纳、内化、创新、外化、反馈等过程实现有效学习[1]。在泛在学习的背景下,学习生态研究的是教育信息、学习主体、教师、教育信息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需要从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视角研究各个生态系统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3.有效学习理论

有效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学习内容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高效率地完成知识建构,从而实现学习目标并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的学习行为。有效学习是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价值追求[2],学生可以实现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灵活应用。学习内容的优化在大数据背景下表现为对海量学习内容的筛选、清洗与转化[3],使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方法调整是建立在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多元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人学习偏好、认知习惯、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因素、学习内容的变化而动态进行的。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是指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和师生进行合作、交流,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评价是学生改变学习计划、优化学习方法的重要手段,对学生学习可以起到引导、激励、启示和教育作用。

二、当前英语泛在学习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课堂教学和线上教学环节缺乏有效衔接

首先,传统课堂教学和线上教学在教学节奏、知识范围上没有有效衔接。例如,学生不知道如何在线上学习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或者在线上环节重复学习课堂中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其次,缺乏对课堂英语学习和个性化英语自主学习的融合创新设计。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整齐划一的教学标准无法满足英语学习分层分级的差异化教学要求。不同学情的学生对学习时间、空间、内容、方式的需求不尽相同,教师在教学中没能和学生线上学习的大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有效的融合对接,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主观判断作为实施因材施教的依据,因此其决策缺乏精准性和稳定性。

2.泛在学习缺乏生态性系统设计,学生英语泛

在学习的用户黏性不高当前泛在学习过程特别是在线学习过程缺乏师生互动性、社交互动性、线上线下互动性。泛在学习仅停留在将文字、图像、视频等教学资料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泛在化的阶段,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学生英语学习的选择性和便利性,但缺乏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黏性设计,因此泛在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3.英语泛在学习体系缺乏具有“参与感”和“现场感”的语言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在学习环境的特定情境作用下,借助教师的帮助与学习伙伴的协作,通过意义的建构过程实现的。因此在英语泛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增强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沟通和交际活动的参与性[4]。例如,如果在英语课程设计和在线学习设计环节,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偏好的设计,就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爱与尊重,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不同学情的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自我实现感,实现自主学习。另外,教师缺乏对学生多元需求的感知和把握,缺乏语言锻炼的“现场感”设计,使学生无法在接近真实生活情境的语言环境中得到语言交际锻炼。

三、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英语泛在学习生态系统

移动通信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为有效解决当前英语泛在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提供新的方式和途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英语泛在学习生态系统以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特征、习惯、喜好等大数据挖掘为切入点,联合学校、互联网教育机构、教材编写人员、教师、信息化支撑机构、教育管理机构、在校学生和在职学员等生态系统成员共同把泛在学习落实到教学环境、模式设计、资源开发、评价机制和管理机制等工作中,不仅仅是教育内容资源和信息的共享空间,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和个性化学习的公共服务平台。因此,本文构建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英语泛在学习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大数据采集、大数据存储、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应用四个子系统,并构建了系统体系结构模型。

1.大数据采集子系统

首先,大数据采集子系统要实现数据、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多媒体等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采集,实现跨区域、跨机构、跨教学环节的数据互联互通和数据采集功能,解决教育数据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的问题。其次,实现英语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课程内容建设、网络学习内容资源建设、语料库建设、学生学习认知过程监控、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监控和学习评价等全教学链条的数据采集功能,为生态系统成员之间的共生发展提供良好的数据资源基础。英语教学设计数据主要采集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要求对不同学生制定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路径等数据,厘清学生在课堂上和网络上分别学什么、在哪学、怎么学的问题。教学过程数据主要采集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解决英语学习问题的经验、做法和策略,包括情感态度、认知因素的调控、语言情境的构建、师生的有效互动等。课程内容数据主要是采集教师、学校、互联网教育机构课程教学内容数据,包括教材内容、课件、题库、案例等授课内容资料,以及以上资料经过碎片化处理的数据资料。网络资源数据库主要采集互联网、校园网上英语学习方面的相关资料。英语语料库数据主要采集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等语料库内容,以及英语教材、英美小说、散文、演说词、电影剧本、新闻稿等英文自然语料。学习行为数据库主要采集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和线上学习行为数据。课堂学习行为包括是否预习、复习等,线上学习行为数据采集学习日志、学习习惯、学习时长和学习路径等。学习评价数据主要采集教师或者在线学习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策略运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数据。学习情感态度数据主要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采集影响学生英语语言习得的动机、态度、焦虑、自信等指标。

2.大数据存储子系统

大数据存储子系统主要实现对大数据采集子系统采集的海量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数据清理、归档、压缩,实现一体化数据存储。可以实现跨区域、跨系统的英语泛在学习数据的融合,解决不同教学机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带来的信息孤岛问题。英语学习数据仓库是指集成了大数据分析子系统和应用子系统决策分析所需的泛在学习数据,这些数据是按照一定的英语学习主题进行组织,是在对原有分散的各类英语泛在学习数据库数据进行加工、汇总和整理后得到的,有效地消除了各类源数据中的不一致性,所以英语学习数据仓库的信息均是关于学生英语泛在学习全局情况的一致性信息。数据仓库的这些全局性信息同时通过网络云平台实现英语泛在学习数据的云端存储,可以直接由大数据应用子系统调用。

3.大数据分析子系统

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是影响英语习得效果的两个重要方面。大数据分析子系统首先结合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对学生个体的英语学习认知行为和学习的情感态度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学生的动机、态度、焦虑、自信、兴趣等情感因素,以及学习毅力、能力、习惯、方法、英语水平和常犯错误等认知行为因素,对数据挖掘结果进行聚类运算和分类处理,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行为和学习态度情况将学生细分,以识别不同学生之间相似的泛在学习需求,以及某个学生个体在不同学习阶段泛在学习需求的差异性。同时,大数据分析子系统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动态综合评价,并根据学习评价结果判断学习方案的优劣,有针对性地进行线上和线下学习方案的调整。

4.大数据应用子系统

大数据应用子系统包括学习信息推送系统、学习信息定制系统、在线互动学习系统、语言情境仿真系统、知识关联推荐系统、知识精准搜索系统、知识树形管理系统和娱乐在线学习系统等应用。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终端连接到相关应用系统进行英语语言知识的有效学习。学习信息推荐系统自动推荐给学生的学习信息是学生应掌握而目前未掌握的英语知识。学习信息定制系统可以满足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求而定制某类主题的学习信息。学生一方面通过在线互动学习系统可以和辅导教师进行交流互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社交软件实现和其他学习者的沟通和交流,共享英语学习经验。语言情境仿真系统可以实现某类主题的英语学习情境的在线仿真,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环境的英语语言情境中进行英语交际锻炼。知识关联推荐系统是根据学生所学知识点,自动关联推荐对应的拓展知识点。知识精准搜索系统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实现英语知识的精准有效搜索,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知识树形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学生已掌握知识和未掌握知识的树形目录管理,实现线上学习和课堂学习知识管理的无缝链接。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英语泛在学习生态系统有利于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传统英语教育的改造提升作用,可以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内容、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的深度融合。在生态系统的价值取向上注重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中心,注重需求导向的个性化学生培养模式。在学生习得效果评价体系上注重加强学习过程评估,强调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相结合。系统注重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围绕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学习情感态度的培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将英语语言知识进行碎片化、情境化、可视化处理,通过采取教育信息推送、关联推荐和定制化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知识的在线传播,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英语学习信息服务,带给学生全新的英语泛在学习体验。

作者:张慧丹 单位:中国音乐学院社科部

参考文献

[1]张豪锋,卜彩丽.略论学习生态系统[J].中国远程教育,2007(4).

[2]曹贞.以有效学习为目标的大学课堂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7(26).

第7篇:在线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优劣范文

关键词:微课;高职;C语言

引言

随着全球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云计算的大力发展,学习方式也呈现便捷,简单和趣味的趋势。微课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即以微视频为载体,为阐述某一知识点而开发的一种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2011年后,微课因其具有“短小生动、主题突出,交互性强”等优势在我国迅速地发展和广泛地推广。

一、高职C语言的传统教学现状分析

C语言是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公认难教、难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笔者把高职C语言的教学现状总结如下:

1.课程难,学生弱:C语言是一门内容抽象,语法繁杂的专业基础课程,不仅是后续编程语言的学习基础,还需要英语、数学和逻辑的基础。而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自主学习的意识也较弱。面对C语言的容易出错,枯燥难学,学生容易滋生畏学、厌学情绪,这使得教学过程困难重重。

2.课时少,模式旧:目前一般学校都把C语言课程定为64学时(36理论+28上机)。作为一门重要的入门级课程,64学时是非常短缺的。师生们普遍认为学习进度过快或者学习的内容不多。而多年来C语言的教学模式陈旧,手段单一,通常为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学生实训,教师指导。这种单一的传统讲授模式已远不能满足生活在信息技术发达的新一代学生们。

3.教材缺,资源少:高职的C语言偏向实用,需要一种结构简明、语言精炼、示例丰富、技术实用的C语言教材。虽然目前C语言的教材众多,但内容雷同,没有特色。同行之间缺少交流平台。国外的教材质量较高,但是内容详实,传统的教学计划也根本不能完成。

二、微课优劣势分析

1.短小精悍且简单生动:微课的主要载体就是5-20分钟的微型视频,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有趣且生动地分析、讲解,极大降低了课程的难度系数,拉近了学生们抽象理论的距离,解决了高职生学习时注意力易散和自控力薄弱的困扰。

2.翻转课堂且授课新颖:微课挂在计算机“云端”,能突破地域、时间、数量限制,支持网络学习时代颠倒、移动、和碎片等多种个性化学习模式。解决了课时短缺的尴尬,学生们也可以根据个体差异自定步调,随时随地取得教学资源。

3.网络教研且知识共享:微课通过网络使得教学资源得到最大的共享和重用,能在前辈们的研究基础上修改和完善的微课程的各项资源,使得教师们的专业得到深层的学习、交流和提升。

但微课与传统教学相比也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其一知识点微化之后,易导致前后知识零散化,难形成体系,其二,因为视频动画的加入虽然能更迅速、清晰地阐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但容易形成快餐式学习,看时享受,看后就忘。其三,微课也缺少一些师生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及时的沟通。

三、微课在高职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和传统教学,一个简单精悍一个详细灵活,一个注重效率一个倾向情感。两种教学方式各有所长。笔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两者结合,相互的取长补短,兼容并蓄,具体的步骤如下:

首先需要师生共同注册一个网络学习平台。这平台能支持微课资源的上传、各种终端的在线浏览、信息留言和消息推送等功能,世界大学城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其次,每一个知识点设置三种类型的微课,分别是引入型微课,讲解型微课和实训型微课,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融入教学之中。

以for循环的学习为例。在上节课程的结束前,先预告学习内容,要求学生们在课前浏览微课。在预习微课中针对whiel和do-while语句的结构分析,并提出缺陷质疑,如循环体中如存在continue语句,写在循环变量改变的语句之前,会容易形成死循环。这一环节的内容简单、悬疑且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铺垫。

上课时,把for循环分成“for的结构”、“for与逗号远算符”、“for的表达式的省略”、“for与break”、“for与continue”以及“for的嵌套”六个微课。在授课的期间,教师可以根据网上预习微课的点击量、留言提问以及实际的教学情况,有针对性的把微课和讲授穿行,及时对微课进行补充说明或深化讲解,灵活调整教学的方法和节奏。这一环节需要准备充分,课前要了解学生们的预习情况和疑惑,课中利用教学广播软件掌控课堂,观察学生们学习的状态,选择合适的方式演示和讲解。

课后用实训型微课巩固和检验课堂的学习,应多以客观题为主,尤其难度要时钟且有梯度,如课堂上输出10行10列的星号三角形,实训可以打印九九乘法表,并建立参考答案,错题集,评分标准等。高职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够强,课后与课前的微课的学习,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师能每次上次都要及时反馈课后微课学习的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后进。

结束语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非常适合融入到高职教学中,尤其像C语言这样的抽象专业课程中。一堂微课制作和设计都容易,但整个微课程的建立绝非易事,如何更有效地在传统教学中应用更是难上加难。这需要一个团队甚至多个团队的协同合作,甚至是一代教师和多代教师的努力。相信经过不断的改革和实践,这个微课+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将不断地成熟,终将为我国高职教育的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8篇:在线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优劣范文

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学基础

师生关系论是对课程与教学研究影响较大的教育学基本理论之一。教师中心论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绝对权威,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学生中心论则认为,一切教育包括课程与教学的措施,都要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根据学生的兴趣来组织课程教学。我国学者认为,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都是片面的,在课程实施与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新型师生关系应体现爱生尊师、民主平等、沟通理解、交往合作。新型师生关系论为“两型·七步”导学一体教学模式研究提供了两点理论依据:(1)课程与教学研究必须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与教学,是现代先进的课程与教学;(2)师生优化合作、协同活动,是课程与教学有效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条件。

(二)心理学基础

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把课程目标的内容分解成小单元,然后按照逻辑程序排列,步步递进,强调行为目标和教学中的强化与矫正;主张开发各种教学技术,采用各种媒介进行个别教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教学的目标应该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知识对学生个人的意义,强调课程、教学的适切性;强调学生情感和个体经验;提倡学生自我评价,主张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倡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显然,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高度重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强调学生的主动精神,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性发展并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知识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需要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到自己的脑海里,学生不是“得到”想法,而是“产生”想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收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上述心理学理论也为“两型·七步”导学一体教学模式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1)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面向学生,开发微课程,实施微课程教学,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知识。(2)运用现代化手段创设情境。运用新技术,创设开放、互动学习环境,可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促进师生、生生互动与交流协作,促进学习者学习质量的有效提升。(3)创新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应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调整传统课堂中的师生角色,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三)社会学基础

社会学的互动理论对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也有积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互动是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日常生活现象,互动理论正是在大量社会互动现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互动理论强调师生共同创造课堂生活,关注教学活动中师生人际互动过程,关注教师与学生如何构建、解释并控制其日常生活过程中的问题。互动理论认为,可根据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程度来衡量教学质量的优劣。

(四)哲学基础

实用主义哲学流派主张学生中心的课程取向,认为课程与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主张心理学化的课程组织,认为课程的组织应考虑到心理发展的次序以利用学生现有的经验和能力;主张以“做”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并把问题转化为接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来解决问题。

存在主义哲学流派认为学习不能旁观,而应该自己介入到实际存在中,自己选择,自己决断,自己负责;主张教育过程是师生主体间自由交往的过程;课程观方面,极力反对固定的课程;教育方法上,极力反对整齐划一、非个性化的教学,强调知识和有效的学习必须具有个人的意义。

二、“两型·七步”导学一体

教学模式的模型诠释

(一)模式内涵

“两型”指“自主导学型”和“展示研讨型”课堂。“自主导学型”课堂上,学生根据教师设计并提供的微课程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和自我检测,初步掌握所学内容,并整理存在问题或疑难。“展示研讨型”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调控之下,通过交流、展示、练习等,解疑、内化、巩固提升。

“七步”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7个主要环节。其中,“自主导学型”课堂包括目标导学、微课助学、在线测学3个主要环节,“展示研讨型”课堂包括疑难突破、进阶展示、合作提升、预学指导等4个主要环节。

“两型·七步”导学一体教学模式是指在云计算环境下,学生通过自学探究和展示研讨两类学习方式,经目标导学、微课助学、在线测学、疑难突破、进阶展示、合作提升、预学指导等7个主要环节,借助微课程助学,掌握课程内容、习得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阶训练、交流展示与同伴互助进一步内化知识、提升能力、陶冶情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构成课堂主线,同时教师的指导帮助相伴其间,导与学融为一体。

(二)模式结构

“两型·七步”导学一体教学模式的课堂基本结构与实施流程。

由图1可清晰看出,“两型·七步”导学一体教学模式的课堂基本结构为两大板块:“自主导学”和“展示研讨”。当学生在“自主导学”板块的“在线测学”环节过关(Yes)后,即可进入“展示研讨”板块进行后续学习;若不过关(No),学生可以退回上一环节,继续观看微视频,借助微课资源进行二次学习。通过在线检测与反馈,并“回炉”重修,可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目标达成率,尽可能减少疑难问题积累、避免学困生形成。

如果将“自主导学型”称为A型,“展示研讨型”称为B型,则“两型·七步”导学一体教学模式的课 堂基本形式为AB组合。在实际教学中,为便于课堂组织实施,可将“自主导学”板块前移至前一课时及课外进行,而将课堂内两大学习板块结构互换,课堂组织结构形如(A1)B1A2→(A2)B2A3(括号内为课前实施的学习板块)。亦即学习板块模块化,板块内部流程相对固定,板块之间可以灵活组合。

(三)模式比较

“两型·七步”导学一体教学模式与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一样,学生均通过微课程助学自主学习知识,而内化知识则是在进阶训练与展示研讨过程中得以实现,对学习的方式进行了“翻转”。

但两种教学模式又有明显区别: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结构进行了翻转,学生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内;而“两型·七步”导学一体教学模式除了内化知识安排在课内,学习知识也尽可能安排在课内进行,课内不能完成自学任务的,可部分安排在课外进行自学(部分翻转)。

上述安排主要基于中职对口单招学生的主修科目门类较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要求学生尽可能在课内限时完成自学任务,既可适度减轻学生课外学业负担,又能提高自学目标的达成度。同时,实行部分翻转又可关照一部分后进生的课内自学进度,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补修;对于课堂内已完成自学任务的学生,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借助云平台进行个性化的拓展学习。

(四)模式特点

“两型·七步”导学一体教学模式充分依托两大教育技术、体现两大教学理念:(1)利用课程开发新技术,创新知识载体。“两型·七步”导学一体教学的核心载体是以数字化为主要呈现形式的微课程。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知识载体,是未来教育信息服务的重要资源之一,其微型化、视频化、独立性、开放性、易用性等特点,满足了泛在学习环境下人们的学习需求。学生可在课内和课外进行学习,并根据自身实际调整自学进度,遇到疑难,可以暂停微视频播放或重复学习,尽可能少地遗留学习问题,真正做到“我的学习我做主”。(2)运用教学云平台技术,创新学习环境。“两型·七步”导学一体教学将Blackboard教学云平台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平台。云平台通过支持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学习的移动课堂打造,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学习需求,随时随地、方便地利用各种移动终端进行学习;教学云平台为学生创建了自主开放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学生在开放式学习环境中以任务为指向,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与社会互动等形式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提升能力;云平台可对学生的练习或测试结果即时评判并进行反馈,教师能够很方便地了解学生个体及班级全体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组织形式、教学进度等。(3)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自主学习理念。“两型·七步”导学一体教学关注学生的现实与发展,基于学生现状与学习需要,通过学生视角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开发微课程,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由而个性化的课内外自主学习、充分的课堂训练与展示研讨、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习得知识、提升能力、培养情感。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自主性,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变为主动地学习和建构知识;由课堂内整齐划一的同步学习,变为课内外开展自由的、个性化学习。(4)体现基于网络与传统课堂的综合式学习理念。“两型·七步”导学一体教学体现了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多种学习理论以及基于各种学习理论下的学习方法、学习媒体、学习内容、学习模式、学习环境的混合。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利用网络、微课程等多种媒体和资源自主学习,生生、师生互动与开展集体学习相结合,将网络化学习与传统学习有机结合,使二者优势互补,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两型·七步”导学一体

教学模式的操作要领

(一)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的核心是教师设计好自主学习导学单,一份高质量的导学单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合适支架。

导学单包括学习指南、学习任务、自学困惑等内容。其中,学习指南包括达成目标、学习方法建议和课堂学习形式预告等内容,可使学生明确自主学习所要达成的目标、要求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达成学习目标,了解课堂学习组织形式以及自主学习与课堂集体学习的关系。学习任务则是自主学习导学单的主体部分,教师应根据学习目标,将知识点转化为相应的问题和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就可达成学习目标;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巩固知识,可以在学习任务栏内添加必要的资源链接以及练习题。

在设计导学单的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习目标编制相应的自主学习检测题。

(二)微课助学

学生借助教学云平台,通过观看教学微视频,查阅微课件、图文及音视频素材、知识链接等辅助学习材料,自主完成导学单上的学习任务。

教师则可通过教学云平台了解学生自主学习进展,并适时为相应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三)在线测学

学生在完成自主学习后,需要在线完成自主学习检测题,教学云平台会进行实时评判并给出检测反馈。学生可以根据检测反馈结果自主确定是进入下一板块学习还是返回上一环节“回炉”自修。

教师则可根据教学云平台提供的检测情况统计数据,适当调整“展示研讨”板块的内容安排。

(四)疑难突破

“疑难突破”作为“展示研讨”板块的第一个环节,学生在组内互查导学单任务完成情况,由学生对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困惑进行提问,一般是先组内提问答疑,组内解决不了的提交全班解决。通过生生互动互助,可基本解决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教师在此环节主要是巡视观察、点拨,对于典型、共性问题可进行必要的讲解。

(五)进阶展示

全体学生限时独立完成课内进阶任务(基础较弱的学生也可通过组内协作方式完成),并在组内展示成果、进行互评;选派学生在班内对本课所学知识点及配套训练题进行讲解,请其他学生质疑,该生继续阐释。学生在展示中互动,在互动中内化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在此环 节主要是倾听、观察、调控进程,对于展示交流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或偏差,教师可通过诘问,让学生发现不足,自己解决问题。

(六)合作提升

对接对口单招考试大纲和高考试题,教师如布置难度和要求相对较高的拓展任务,可通过优生牵头、组内(或组间)协作、资料查阅,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任务。

拓展任务对于学生个体的完成情况,特别是后进生不作硬性要求规定,主要目的在于能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蹦得着”。

(七)预学指导

第9篇:在线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优劣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板报;教学设计;翻转课堂

1教学基本情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要求理解各种形状、艺术字等的特点,掌握版面布局的方法,掌握表格制作的方法。技能目标要求能熟练设置各种对象的格式,能合理布局各种版面,能编辑制作表格。素质目标要求增强信息素养能力,增强创新创造能力,激发团队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为图文混排,表格编辑。教学难点为表格编辑与数据处理。教学资源为超星云平台、教学课件及教学视频。办公软件为Office2010办公软件、模拟测试软件。信息手段为超星云平台、微信公众号、超星学习通。社交软件为QQ群、微信群、网络直播。

2教学实施过程

课前认知:学方面要求根据超星云平台提供的课件和微视频,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练方面要求根据超星云平台提供的素材,学生自主完成基础技能练习。做方面要求根据超星云平台提供的相关素材,分组自拟主题,设计制作环保宣传电子板报。教师活动:教师提前研制教学课件和微视频,并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利用超星云平台和超星学习通布置学习任务。利用社交软件、超星学习通与学生实时交流。针对学生们出现的普遍性问题,通过网络直播进行解析。学生活动:通过超星云平台和超星学习通完成学习任务。观看学习课件和微视频,完成基础技能练习。根据提供素材,分组自定主题完成环保宣传电子板报。学习过程中随时通过学习通、社交软件、网络直播等途径与教师、同学实时互动交流。准备任务汇报。预期成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课中教学:反馈课前认知学习情况,根据课前学习情况完成课堂小测验;创设情境,引入本课主题。随机抽取汇报人,分组汇报;其他小组提问,汇报小组协作答疑讲解,小组间互评。根据汇报答辩的建议和意见,优化完善各自作品;优化完成后作品提交。调查问卷收集技能操作和知识掌握的难点,并做课堂小结。教师活动:展示超星云平台学习完成情况,在线测试题。教师组织汇报答辩;观察汇报小组在答辩时的讲解操作,收集操作时的问题。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巡回指导,点评并评价学生作品;针对每小组汇报答辩情况组间在线评分系统。根据调查问卷汇总结果,了解学生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疑惑;小结学生在操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系统小结本课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学生活动:小组汇报设计思路、创新亮点、遇到问题、分工协作;其他小组学生提问;汇报团队协作答辩,并讲解演示;综合汇报答辩情况,在线组间评分。协作讨论,研究对策;分组讨论,优化完善作品;提交作品。完成调查问卷,客观地分析自己作品的优劣,回顾课堂学习内容并充分理解巩固。预期成效:通过签到和在线答题增强互动,启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作品汇报答辩,锻炼学生们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对作品的优化完善,提升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小结,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同学们对本课知识点和技能点的理解与掌握。布置课后拓展任务:制作一份风格独特、个性分明的个人简历或者求职简历,要求选题新颖、布局合理、颜色搭配美观。从模拟测试软件中随机抽取测试题进行训练。教师活动:课后任务。通过超星学习通、社交软件等与学生保持实时互动。通过网络直播针对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讲解。及时了解专项训练情况,及时解答学生提交的问题。学生活动:完成课后拓展作业并上传至超星云平台。利用超星学习通和社交软件和教师、学生及时交流沟通,解决遇到的问题。收看老师的网络直播或者回播。利用超星云平台对学生作业及时评价并反馈。使用模拟软件进行专项模拟训练。关注微信公众号对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介绍。预期成效:通过课后拓展,结合个人实际制订主题完成拓展任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模拟专项训练,自我检测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