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际交往的谈话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原则;技巧
多年来,学生长期在高考指挥棒下,过分注重和追求成绩而忽视了人际交往能力等其他素质的培养。进入高校后,学校也很少有专门的系统课程培训,所以导致很多大学生智商很高,情商却很低,往往处理不好与其他人的关系。在近日各高校举行的校园招聘会上,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员工的交际与沟通能力越来越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主要动力,因而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看重求职者的"情商"。面对用人单位开出的招聘条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感受到了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不适的表现
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中,关于人际交往的已占50%以上。仔细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困惑、不适可以分为以下5类情况:
第一类:缺少知心朋友。这类大学生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自己感觉缺乏有能互吐心事、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为此,有时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
第二类:与个别人难以相交。这类大学生与多数人交往良好,但与个别人交往不良,他们可能是室友、同学或父母等与自己关系比较近的人,由于与这些人相处不好,常会影响情绪,成为一块“心病”。
第三类:与他人交往平淡。这类大学生能与他人交往,但总感到与人相处的质量不高,缺乏影响力,没有关系比较密切的朋友,多属点头之交,没有人值得他牵挂,也没有人会想念他,他们难以保持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类同学多会感到空虚、迷茫、失落。
第四类:感到交往有困难。这类大学生渴望交往,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或个性缺陷、交往心理障碍等原因,致使交往不尽人意,很少有成功的体验,他们往往感到苦恼,很希望改变社交状况。
二、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的核心部分:一是合作,二是沟通。要认识到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打动人的是真诚,以诚交友,以诚办事,真诚才能换来与别人的合作和沟通,真诚永远是人类最珍贵的感情。
(一)人际交往的原则
1.平等的原则:社会主义社会人际交往,首先要坚持平等的原则,无论是公务还是私交,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往,才能深交。
2.宽容的原则:主要是心理相容,即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与人相处时的容纳,包含,以及宽容,忍让。主动与人交往,广交朋友,交好朋友,不但交与自己相似的人,还要交与自己性格相反的人,,互学互补,处理好竞争与相容的关系,更好的完善自己。
3.互利的原则:指交往双方的互惠互利。人际交往是一种双向行为,故有"来而不往,非理也"之说,只有单方获得好处的人际交往是不能长久的.所以要双方都受益,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所以交往双方都要讲付出和奉献.
4.信用的原则:交往离不开信。信用指一个人要诚实,不欺,信守诺言。古人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旦许诺,要设法实现,以免失信于人。
(二)人际交往的技巧
1.善于结交
在人际交往中,结交的过程一般要精力彼此注意、初步解除和亲密接触三个阶段。善于结交是指能够巧妙地引起对方注意,并主动制造机会,自然地与对方进行初步接触,进而保持进一步接触的过程。
2.善于表达
常言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谈话是沟通信息,获得间接经验的好形势,也是表达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手段,善于表达,要求表达的内容要清楚明确,表达的方式要恰当,幽默和风趣,是对方感到轻松愉快。
3.善于倾听
倾听的目的一方面是给对方创作表达的机会,另一方面是是自己能更好地了解对方,以便进一步与其交往和沟通。学会提高倾听的艺术,首先要静听他人的谈话,不要贸然打断对方的话题,也不要时时插话,影响他人的谈话思路,或弄不清谈话的是指就断然下结论。其次,要鼓励对方讲下去,可以用简单的赞同、复述、评论接话等方法引导他人讲下去。另外,不要做无关的动作,如心不在焉、东张西望、爱听不停、不慎耐烦、不时看表、目光游离不定等动作。这些既影响对方讲话的兴趣,又是一种非常无礼的行为。
4.善于处理矛盾
【关键词】人际交往;贫困;交谈技巧
自1997年全国高等院校实行招生并轨之后,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实施全面收费制度,学费标准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而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普通的民办院校,人均学费远远高于公办大学。正因为民办高校的“高学费”政策,致使很多在民办高校里就读的大学生存在很大的经济压力,由于多方面的压力堆积,很多经济贫困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有着较大的偏差,他们极易产生自卑心理,往往封闭自己或者不善于主动与他人交往。因此,在民办学院中,经济贫困生普遍存在“人际贫困”问题。
人际交往是指大学生个体在人际过程中由于相互认识和相互体验而形成的以感情亲疏为特征的直接心理关系,它表现为交往双方心理相容或心理冲突的主观体验状况,是形成特定群体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对于大学生而言,“人际贫困”远比“经济贫困”危险得多。长期的“人际贫困”影响到的是精神层面上,不良的人际关系,不能带给人愉悦的心情,也就不能拥有更多的智慧去战胜生活中的困难。
当然,对于经济贫困大学生而言,“人际贫困”问题是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笔者通过召开不同群体的学生座谈会,贫困生单独访谈和咨询有经验的专家等方式了解到“人际贫困”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集中表现出以下几点特征:
一、 该群体学生自信心不足
笔者所在的学院经济贫困生人数占到学生总人数的近8%--10%左右。这一群体的学生,由于家庭贫困,使他们产生较强的自卑感,表现得胆小,害羞,内向,不善与人交际,不善于言谈,不敢大胆主动地去与别人交往,部分学生渐渐地从疏远别人、自我孤独发展到自我封闭。
由于大学里,每位学生拥有各自不同的生活背景。许多学生的家庭经济优厚,生活富裕,这对于家庭经济落后的或者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说明显感有较大的心理落差。不同的消费观念,较大的刺激他们的思想,导致他们在心理上的不平衡性和行为上的被动性。许多经济贫困的大学生自信心下滑,他们生性敏感,自尊心极易受到伤害。一个人的自卑心理形成后,对自己的能力评价就很低,这种情况又会使别人对他形成不良的看法,更加远离和回避他,从而反过来进一步加深自己的自卑心理。
而自信心不足又表现出害羞心理。害羞心里是指一个人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而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阻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由于害羞者在人际交往中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常造成双方的不理解甚至隔膜,使交往以失败告终。
二、该群体学生交往面狭窄
大学往往没有固定的教室,教室的流动性减少了学生交往的机会。由此更加容易造成经济贫困学生在人际交往面上过于狭窄的问题。很多贫困生,只在寝室这样小的交往圈子里面生活,且满足于这种状态,不愿主动去接纳开拓外界的精彩生活。交往的狭隘性使很多大学生在校园内跟其他非同寝室的同学的关系变得疏远起来,交往面也越来越狭窄。
三、该群体学生的交往缺经验和交谈技巧缺乏
经笔者访谈调查,绝大多数的经济贫困生,能够意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也很想改变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不理想人际现状。他们坦言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谈和相处,他们缺乏一定的语言技巧,不懂得交际礼仪和人际交往知识,这足以造成他们在人际交往上的被动性,导致事情不能按他们的意愿发生,更糟糕的是,在处理人际问题过程中还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笔者认为,在民办院校中,学生的人际关系更加复杂,而优质的人际关系对每位学生的成长发展都有积极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经济贫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那么如何处理这些客观存在的人际交往问题,使自己拥有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首先,要端正心态,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观。
经济贫困生应该清醒认识到,虽然每个人在成长背景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大家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现今社会不会因为家庭的经济状况来定贵贱,所以对自己要有足够的信心,要自尊自爱,只有包容接纳自己身上的优缺点,转变自己的自卑心态,用积极的方式迎面生活,才能更好地去认识别人,接纳别人,才能在人际交往中,以平和的心态与他人交往。
当然,“人际贫困”的学生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拓宽自己的交际面,大学里的交往领域与进入社会后交往的领域相比相对较少,但较之高中以前的领域来说要扩大了很多。因为这种交往的领域已扩大到异地之间、校与校之间、院与院之间、系与系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这些人际关系是复杂的,是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的新挑战,也是进入社会的前奏。[2]我们可以积极主动地参加多种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如举办心理卫生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会、团会、社会实践、班级活动等等,培养积极交往的心理。
其次,要善于交往,掌握人际交往的主动性。
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把握三大原则,一尊重他人原则,任何情况下,首先要尊重别人,不要眼里只有自己,“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能天下人负我”,让人摇头,害怕,或退避三舍。[3]人们总是讨厌那些自我为中心的人,当我们诚恳地尊重他人,言行一致,我们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这是绝对的一一对应关系。二宽容谦让原则,我们一直认为,茫茫人海中,人和人能够认识、相处,就是有缘,因为这样的缘分,我们就应该和睦相处,宽以待人。我们要常常互换角度,互换身份位置来思考对方的言谈举止,要能够接受彼此不同的生活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世界是多样复杂的,人也是复杂体,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成长经历也不同,所以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也就多样化。我们要理解这些客观问题的存在,并且也能够积极地接受这样的不同。所谓“有容乃大”,就像大地普载万物,大地才能给人赞美。三诚实守信原则。在与他人相处中,我们要做到坦诚相对,言行一致。
人与人相互沟通,交谈(语言)也起着重要作用。交谈不是人际交往的目的,而是手段。我们提倡的善于交谈,并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能说会道, 而在于通过言谈表达能够最大限度地达到人际交往的目的。交谈的第一要件是能够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清楚、准确、简练、生动;第二是学会有效地聆听,耐心、虚心、会心。有了这两点,顺利交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4]如果想将交谈的层次提高一些, 就需要掌握一定的谈话技巧,学会吸引谈话对方的注意力,了解对方的知识经验,分析对方的心理需要,以使交谈从内容到形式更适合对方。
笔者认为,家庭经济贫困的大学生,应该更加注重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摆脱“人际贫困”阴影。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学习和掌握人际交往的知识和礼仪礼节,主动与他人交往,在交谈过程中,要使用正确的交往技巧,能够根据特定的场合选用恰当的方式,做到随机应变,不断总结自己的人际交往经验,真正实现“人际交往的脱贫”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崇莲、郑涌、张建梅.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观因素的初步研究[M].心理科学,2006(6):1431―1433.
从成为大学生的那一天起,与人相处的对象和特点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中学以前,我们与之相处的对象和含义比较狭窄,只是友谊或亲密关系的一种拓展。此外,那时的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例如,我们可以只跟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想交往的人就可以不去理他。然而,一旦成为了大学生,住到校园的集体宿舍里,我们就不能再仅凭个人好恶与人交往了。对于集体中的每一员,无论喜欢与否,我们都要每天面对,都要与其相处。所以,不仅要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还要与自己不喜欢的人保持友好的关系。这是大学校园人际关系的一个突出特点。另外,在大学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新特点还表现在不能仅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还应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也可能是别人所不能接受和不喜欢的。因而,在彼此之间发生冲突或不协调时,就不能仅仅指责和埋怨对方,而要做到互相的谅解和彼此的适应。这就是说,大学生必须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逐渐学会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独立、协调的新的人际关系。
(2)要注重自身人格塑造和能力的培养。
常听到有同学讲:"那人性格好,懂得多,所以喜欢同他交流",的确,一个品质好、能力强的人或具有某些特长的人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欣赏他的品格、才能,因而愿意与之接近,成为朋友。所以,若想要增强人际吸引力,更友好、更融洽地与他人相处,就应充分健全自己的品格,施展自己的才华,表现自己的特长,使自己的品格、能力、才华不断提高。人们喜欢真诚、热情、友好的人,讨厌虚伪、自私、冷酷的人。对个性品质一般评价最高的是真诚,评价最低的是虚伪。在我国大学生中选择朋友,首先考虑的是个性品质,愿与成熟、热情、坦率、思想活跃、有责任感的人多交往。另外,人际交往在心理上总是以彼此满意或不满意、喜欢或厌恶等情绪反映为特征的。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须注意情感的相悦性。一般说来,人们总是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对真诚评价自己的人具有好感。自己一旦受到某人赏识、喜爱,得到好的评价,就会由于受到称赞而使自尊心得到满足,对此人产生心理上的接近和好感,因而也就减少了相互的摩擦和人际冲突,达到情感相悦,为良好的人际交往提供了心理条件。真诚地赞美他人,他人反过来会对你抱有好感。有些人常常太注意自己,不能发现别人的可贵之处,如果你能仔细观察,多注意别人,就会发现任何人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并且肯定和表扬别人的长处,此举将会给自身带来益处。
(3)要宽宏豁达,学会体察对方心理,做到以诚相待。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社会的复杂性导致个性的丰富性,这必然引起个体之间冲突的加剧,要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学会,具备宽宏豁达的心理品质,就必须多为别人着想,做到以诚相待。
在生活中,我们与朝夕相处的同学有了误会,受到别人不公正的对待、不为人接纳时,你一定会为之焦虑和烦恼,也一定会影响你的学习、生活及社交关系。怎么办呢?大吵大闹?干脆绝交?这些都不是最好的办法,这样只能使自己在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且影响以后的交往。相反,如果我们做到宽宏豁达,也许就会心平气和些,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会体会他人的心情和感受,误会、委屈就常常会烟消云散,别人也将欣然接受你。常言道:"大度集群朋"。做一个宽宏豁达的人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我们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交往中一定要注重这种品质的培养,以求更好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在我们的同学中,他们或开朗、或深沉;或含蓄,或坦率;或豁达、或慎重,其个性是丰富多彩汗差万别的。因此,我们在交往中要学会做个有心人,善于体察别人的心境,主动关心他人,采取不同的方式使他们感受到你的善意和温暖。以同宿舍的室友为例,他们间的交往频繁,因接触多、机会多、交往最易,但也因接触多、摩擦多、矛盾多、交往也最难。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注意观察,尽量满足他人的需要,如经常打水、扫地,为生病或有事的同学打饭、补习功课等。而现在的大学生交往中,普遍存在一种"以我为中心"的交往倾向。很多人只强调他人对自己应该承认、理解、接受和尊重,却忽视对等地去理解和尊重他人;只注意自己目的实现,却无视他人的利益和要求等等。在这种倾向支配下,他们常常不顾场合和对方心情,一味由自己的性子去交往,致使在交往中出现尴尬的局面。试想一个人处于心理低潮时,你却在他面前宣告自己成就,结果又会怎样?!所以在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多进行换位思考,只有将心比心,以诚换诚,才能达到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
诚实守信是一个基本的做人准则。在我们大学生的交往中,如果友人欺骗你,你的自尊心就会被伤害,你也许就无法像以往那样去信任他。同样,我们也应该以诚实、真挚的态度对待他人,去获得对方的信任和理解。它显示了一个人的自尊和它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可以使人在交往中获得他人的信任,进而把那些具有相同优秀品质的人吸引到自己的身边,建立无需伪装自己的轻松、愉快的社交圈。 交友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虚伪不可能永远地隐瞒,一旦被对方发现,就是对友谊的最大伤害。因而,我们在与人相处时,要宽宏豁达,要体谅他人,要处处以诚相待,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真正的朋友,才能与人更加友好的相处。
(4)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
交往中的技巧犹如人际关系的剂,它可以帮助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增进彼此的沟通和了解,缩短心理距离,建立良好的关系。很多存在人际关系障碍的同学都是由于沟通技巧的缺乏所造成的。很多同学都说,他们在与自己比较熟悉的人交往时能表现得很自如,但与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时往往很被动、拘谨、畏缩,不知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很多同学由于缺乏交流和人际交往的技巧,往往容易对人际交往失去兴趣,并造成在人际交往的场合被动、孤立的境地,而且容易因不能恰当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对许多大学生来说,如果意识到自己在社交和人际交往方面缺乏必要的技巧,应采取主动的、积极的方式,去逐步改善自己的人际交往问题,而不应一味的回避。 事实上,社交技巧是多种多样的。如增强人际吸引力、幽默、巧妙批评、语言艺术等等。对大学生来说,在树立了人际交往的勇气和信心之后,在人际交往中要掌握的技巧主要是培养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和正确运用语言艺术。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包括诚实守信、谦虚、谨慎、热情助人,尊重理解,宽宏豁达等等。语言艺术的运用包括准确表达,有效倾听,文明礼貌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提 高交往艺术,取得较好的交往效果。此外,在正式交际场合,大学生还要注意服饰整洁,举止文明得体,坐、立、行姿势雅观,不要不分对象乱开玩笑,避免拍肩拉手等动作。当然,也不能在人前畏畏缩缩,谨小慎微。应信心十足,精神抖擞,又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总之,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树立自信,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逐渐走向交往成功,走向人生成功。
如何搞好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倘若搞不好人际关系,将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及心理健康有不良的影响。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各人的性格、秉赋、生活背景及目的等等的不同而产生的思想上的一定隔阂,这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倘若在工作或生活中和所有的人都合不来,那就不正常了,需要作自我调整并加以改变。
人依据其年龄、性别、职业、职位、所处环境等情况而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在与人接触时,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行为规范,所以在和不同的人相处时,有不同的要求和技巧。
首先,要处处替他人着想,切忌自我中心。要搞好同事关系,就要学会从其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善于作出适当的自我牺牲。 要做好一项工作,经常要与别人合作,在取得成绩之后,要求共同分享,切忌处处表现自己,将大家的成果占为己有。提供给他人机会、帮助其实现生活目标,对于处理好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替他人着想还表现在当他人遭到困难、挫折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帮助。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双向互利的。您给别人的种种关心和帮助,当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得到回报。
其次,要胸襟豁达、善于接受别人及自己。要不失时机的给别人以表扬。但须注意的是要掌握分寸,不要一味夸张,从而使人产生一种虚伪的感觉,失去别人对您的信任。
再次,要掌握与同事交谈的技巧。在与同事交谈时,要注意倾听他的讲话,并给予适当的反馈。聚神聆听代表着理解和接受,是连接心灵的桥梁。在表达自己思想时,要讲究含蓄、幽默、简洁、生动。含蓄既表现了您的高雅和修养,同时也起到了避免分歧、说明观点、不伤关系的作用,提意见、指出别人的错误,要注意场合,措词要平和,以免伤人自尊心,产生反抗心理。幽默是语言的调味品,它可使交谈变得生动有趣。简洁要求在与人谈话时掌握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与人谈话时要有自我感情的投入,这样才会以情动人。此谓之生动。当然要掌握好表达自己的技巧,需要不断的实践,并不断的增加自己的文化紊养,拓宽自己的视野。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沟通问题;交往原则;改善对策
当代在校的大学生基本上是在90年以后出生的,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和自我等多方面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存在明显的人际交往困难,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不良校园问题,偶尔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 大学生人际关系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1)自我为中心倾向。当代大学生多是“90后”的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在人际交往中,习惯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出发,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和想法。有时会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就高谈阔论,手舞足蹈,眉飞色舞;不高兴时,就郁郁寡欢,谁都不理,或者是乱发脾气,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
(2)自我封闭倾向。有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自我封闭倾向,主要表现如下:
恐惧:在进行人际关系交往时出现的一种带有恐惧色彩的情感反应。一般主要表现为:害怕见生人;在有异性在场的情况下,可能会显得紧张、焦虑,主要表现为出汗、脸红、说话结巴等。
嫉妒:在交往中,发现自己在才能、地位、名誉或境遇等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一种愤怒、怨恨、羞愧等的复杂情感。正如培根所言:“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地里,悄悄地去毁掉人间的好东西”。在生活中,因嫉妒引起的人际关系紧张、疏离的可谓是不胜枚举。
自卑:常见的变现是悲观、孤僻、忧郁自我封闭,在社交场合,表现拘谨、不敢抛头露面,害怕当众出丑,是过低评价自己而造成的消极体验。产生自卑感原因很多,主要有自我贫家过多,人际交往经验少,缺少特长,耐挫性差,生理、生活条件相对不足等。有些学生喜欢用自傲来掩饰自卑的心理,喜欢与人争论,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导致关系紧张。
情绪自控能力弱:当一个人不顺心时,很容易产生愤怒之情,并有一种强烈的冲动要发泄出来,自控能力也随之下降。有人比喻这种发泄愤怒的方式好像是仙人掌碰人,在刺伤别人的同时,也伤及自己。
怯懦:在生活中常以“老好人”的面目出现。怯懦者害怕给人留下不好印象,好面子,习惯于迁就、忍让,甚至忍气吞声、唯唯诺诺。但实际上这种个性往往给个人交往带来诸多不利。
(3)社会功利化倾向。在交往过程中,大家都有这样那样的目的、想法, 想通过交往得到提高。“有用即交往”、“有求即结识”、“互相利用”等功利意识增强。但是,在交往中过多的考虑个人愿望或利益,就会很容易的被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思想腐蚀,使个人交往带上浓厚的功利色彩。
(4)虚拟化社交倾向。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世界开始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家园。网络像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更给我们大学生带来了许多的隐患。其中网恋,非法网站,网络游戏就像裹着糖果的炮弹射向我们。
现如今,如果一个大学生不会上网、没有QQ号码,那是不可思议的。而有些人由于过分沉溺于虚拟的世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就会采取“宁信机,不信人”的态度,沉溺于“虚拟时空”,不愿直面现实生活。
二、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
大学生有着独特的人际交往的原因和方式,如同其他事物一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活,需要交往,需要沟通。那么如何打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局面,使其在人际交往中不四处碰壁,应该掌握以下原则:
第一,平等尊重原则。尊重彼此是友谊的基础,是两心相通的桥梁。交往中,双方在人格上和主体资格上都是平等的,古人云“欲人之爱已也,必先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第二, 真诚宽容原则。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诚宽容是大学生交往的根本,是建立友谊的基础。朋友之间,言必信、行必果、不卑不亢,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
第三, 互补互助原则。它是指人们在交往中互相帮助、互相满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学生要勇于吸收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三、 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沟通的措施
1、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研究表明,对交往对象和交往关系的看法和态度直接影响该关系发展的性质和趋向。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中经常出现认知的偏差和障碍。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晕轮效应、刻板印象投射效应和角色固着。
2、克服交往中的情绪障碍。人际交往过程中,消极的情绪,如愤怒、恐惧、嫉妒,会影响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大学生要学会在生活中对付这些不良情绪,选择健康而有效的方式来化解和有分寸的表达,面对社交恐惧不逃避,努力正视它,增加自信,调整自我价值的确认方式。
3、克服交往中的人格缺陷。应树立自信心,主动与他人交往,面对朋友,要敞开心扉,面对现实,悦内自己,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可以用延迟发克服冲动的习惯,有意识地去挖掘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真诚热情待人,热爱生活,培养兴趣,改变对世界的消极看法,提高交往中的质量。
4、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技巧。加强交往技能和能力,学习和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首先,运用积极暗示来减少或消除不良的自我意象。比如经常在心理默默对自己说:“我是受欢迎的人!”。除语言暗示外,还可以运用形象暗示。其次,主动而热情地待人。心理学家发现,“热情”是最能打动人的,要从心里对他人感兴趣,真心喜欢他人。要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学习愉快的面对生活,可以从行动入手,让自己高兴的去做事,以微笑待人。再次,社交谈话的技巧。双方交流时注意倾听对方的诉说,鼓励他人谈论他们自己、他们的成就、他们的感受,是赢得友谊的有力品质。真正可以深入交流下去的,必然是双向的,敢于自信地袒露关于自己的信息,一般而言,人们总喜欢那些经历和看法与自己相似的人,赞成自己的人实际上是在肯定我们的价值和自信。最后,批评的艺术。批评要注意场合,要想奏效,尽量减少对方的防卫心理,尽量在只有谈论者两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批评应对事不对人,应针对现在,不要总纠缠老账。
总之,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关系他们的一生成败、甘苦,不能不重视它。提高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了解自己的长处和局限,不断的完善自己,坦然的走向他人,自信的与他人交往。
[参考文献]
[1]蒋建荣詹启生《大学生生涯规划导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
[2]汪汉荣龙健飞王绪朗《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消除对策》经济师2005年02期。
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析和理解。总的来说,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
但总起来不外乎分为四种类型:一学习类问题,即负担过重、厌学,考试焦虑;二人际关系问题,即与教师的关系,与同学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三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四挫折适应问题等。下面我主要谈谈这四种类型的心理问题: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据调查,学习陷入困境的学生约占1/3以上,由此而带来的苦恼是难以诉说的。这些学生在没有丧失信心之前,为了考取好的学习成绩, 想通过“疲劳战”的方法来摆脱学习上的困难,加班加点,“开夜车”,但这种长时间、低效率的“疲劳战”只能加速学习的恶性循环。由于长时间付出劳动却得不到学习上的成功,致使一部分学生丧失了信心,但在各种压力下又不能不学,于是出现了厌学心理,敌视学习,仇恨学校和教师。由此而引发一些心理障碍、心理疾患,还有的出现品德和行为方面的问题,造成了一批学习和品德的学困生。
了解了上述问题,掌握一些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学困生摆脱学习困境的关键,为此学困生应具体做到:
(一)学生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
目标要有价值,既要有实现的可能性,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标过多过大往往不能实现,会造成学生对学习的挫折心理,影响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而如果学习目标过小过低,缺乏挑战性,不经过一定努力就非常容易地实现了,就缺乏激励性,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的学习潜能,会降低学习效率,往往也会造成轻敌现象,因容易做而不做,最后一无所获。
(二)方法要恰当合理
合理的方法是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选择合理的学习方法必须遵循有效、省力、省时的原则,防止误入歧途、费力、费时而收获甚微。
(三)实行良好的自我控制
在学习目标已确立,学习方法选定后,就要开展学习活动,为学习目标的实现而努力了。学习成功与否,在于具体的学习活动。要顺利进行学习活动必须加强自我控制,安下心来,排除杂念,专注于具体的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加强自我控制还包括正确运用学习方法,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及时反馈学习效果,科学把握学习进程,集中精力攻克学习难关等。
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与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表明了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研究人际关系指导的目的在于协调好人际关系。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观点来看,人际关系指导的必要性是由于人际交往的功能所决定的。
人际交往如此重要,我们就应该注重交往的艺术与技巧。应注意优化个人形象,并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
(一)优化个人形象
完善自我意识、树立良好形象。为此,首先要了解自己,其次,完善自我意识,还需要自我悦纳。言谈文明,举止优雅。为此要有适当的人际称呼:对长辈称呼应当有尊重感,对同学可直呼其名,略去其姓;对不太熟悉的人则要用全称,以避免过分亲热。谈话要讲究艺术:谈话开始要有亲切的问候,谈话过程中态度要诚恳,又要避免使人产生虚情假意的感觉;说话时目光要正视,切不可东张西望,说话不要喋喋不休,以示礼貌和谦虚;说话的语音语调要恰当,富于情感的变化,说话用词要准确通俗,不可拖泥带水,也不可滥用词汇,交谈时可配合必要的身段语言,但不可手舞足蹈,眉飞色舞,谈话过程中不要 轻易打断对方,需要插话时应先说“对不起,我插一句”;交谈结束,应当彼此告辞,告别时态度要谦虚、诚挚,不要趾高气扬,临走时说声“再见”、“对不起、先走一步”等均可。
(二)人际交往要讲究艺术
同学交往是青少年学生一种主要交往形式,也是学生开始社会交往的“起点”。因此,掌握处理好同学交往的艺术就尤为重要。交往时要做到:交往对象谦虚可亲,切不可骄傲自满,不要瞧不起别人;真诚交往,不能做有损他人的事;与同学交往切不可心胸狭窄。
师生交往是学生与老师为交往主体的交往,是学生人际关系交往的另一种形式,掌握师生交往的艺术也非常重要。具体应作到: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解除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正确、公正地处理学生因交往而产生的误会或纠纷;学生应主动与老师合作,尊敬教师,帮助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青春期的心理问题
初中时代是青春期的主要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发育最为显著的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初中学生,大多多思多梦,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但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他们没有过去传统的约束,怀着满腔的热忱去实现自己的梦和理想。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是旨在保持和增进青春期健康的教育,它既是知识的教育也是人格教育和身心健康的教育,是现代文明人必须接受的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保持和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偏离不正当行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
一、问题阐述
人际交往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等的交流过程,包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国内外诸多研究都表明,人际交往对儿童青少年的社会技能、自我意识、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儿童青少年社会技能、自我意识的发展、学业成绩的提高及心理的健康发展。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人际交往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尤为重要。
团体辅导也可译为小组辅导、集体咨询等。加兹达、邓肯和梅多斯(Gazda,Duncan&Meadows,1967)认为:团体辅导是一个动力人际过程,以意识的思想和行为作为核心,具有多种治疗功能:导向现实、疏泄、互信、关心、了解、接纳和支持。由于团体辅导可以同时对多人进行训练,既能解决目前因心理辅导教师少而无法满足学生需要的困境,又能发挥同伴间的相互作用,其效果已为国内外诸多心理学研究者所证实。
本研究选取存在人际交往能力困扰的初中生为被试群体,以团体咨询理论与心理健康教学经验为依据设计团体辅导方案,使用标准化心理测量、个案分析和团体过程分析的方法,从团体辅导的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对团体辅导效果进行评估。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华东政法大学心理学教授邬庆祥制定的《中学生一般人际关系测验》(共36道题目)和《中学生同学关系测验》(共28道题目)作为测量工具,作为前测筛选被试与后测考察辅导效果之用。题目用“是”“否”回答。
《中学生一般人际关系测验》配备标准答案,将学生的回答比对标准答案进行评分计分,总分越高,表明学生人际关系越好;30分以上表示人际关系很好;25~29分之间表示人际关系较好;19~24分之间表示人际关系一般;15~18分之间表示人际关系较差;15分以下表示人际关系很差。
《中学生同学关系测验问卷》则答“是”记1分,答“否”记0分,总分越低,表明同学关系越好:0~8分,说明与朋友相处困扰较少;9~14分,说明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15~19分,说明与朋友相处困扰较严重;20~28分,说明与朋友相处困扰严重。
2.被试选取。选取研究者所在初中的全体初二学生(共96人)为测试对象,通过《中学生一般人际关系测验》和《中学生同学关系测验》进行前测,共筛选出10名存在人际交往能力困扰的学生,其中男生6名,女生4名,这些被试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一般人际关系》得分处于24分以下,即一般人际关系处于一般及以下;(2)《同学关系测验问卷》得分处于9分以上,即与朋友相处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扰;(3)经与班主任沟通,确认其在班级的人际交往状况不令人满意。
为了更好地引导被试适时暴露自己,分析自我,活跃辅导氛围,树立学习典范,研究者安排2名(1男1女)学生加入被试小组。他们在前测中未表现人际交往困扰,师生反映其人际交往状况较佳。他们在前后测中的得分不参与数据统计。
三、研究过程
1.前测及研究准备。前测后筛选出符合要求的10名被试,并选出2名人际交往较佳的学生,共同组成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小组。小组成员来自不同班级,少数相互认识,大多数并不认识。
由于研究者之一(徐艳)为该校的心理辅导教师,为了防止被试对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存在“我的人际交往有问题,才被选为小组成员”的误解,被试选定后,研究者与被试逐一交谈,帮助其了解团体辅导的目的、过程及效用,打消被试的抵触与排斥情绪。
2.制定团体辅导方案。设计团体辅导方案时,研究者主要从以下三个因素考虑:
(1)由于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很多,一些因素如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经济条件、人生经历相对来说较难控制和改变。因此,本研究选取认知、情感因素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训练。基本的研究假设:通过对被试的认知、情感因素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干预,改进其人际交往能力。认知方面涉及以下内容:帮助被试加深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树立人际交往中的合理信念和健康的交往心态,学习交往技巧;情感方面,降低被试的社交焦虑程度,了解合理表达自己情绪的方法与作用。
(2)选取指导性的心理咨询理论。为使咨询在一个学期内取得最佳效果,本研究尽量利用各种心理咨询理论的优势。本次团体辅导采用以下观念为咨询的理论基础:心理分析理论的无意识和早年经历会影响当前行为,在团体辅导中多次启发学生思考与主题相关的早年经历;理性情绪疗法和相互作用理论较为简单易懂,但对于初中生来说仍然比较艰深,因此,研究者将此进行改造,在《合理表达》一课中,结合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鼓励学生表达自己遇到的人际交往困境及相关情绪,通过帮助其合理表达化解困扰;根据强化原理,在团体辅导中适时适量使用表扬、鼓励、现场反馈等方法强化成员良好的交往行为。在整个咨询中,始终贯穿罗杰斯的无条件关注和共情,同时通过挑战、面质等督促成员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等。
(3)两名研究者都具有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在长期的中学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对中学生的人际交往困扰进行过多次调查和整理,采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的《心理健康学本》及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初中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综合团体辅导的理论,对团体辅导方案进行完善。
3.实施团体辅导。由于初二处于初中阶段的转折期,课务安排相对较紧,本次团体辅导只能利用每周拓展课或午休的1个小时开展,除去期中期末考试的相关时间,共开展8周,一共8次、8个小时。
每次团体辅导结束之后,教师提供课堂反馈单,要求成员对辅导效果进行书面的反馈,以此强化课堂效果。此反馈包含成员对团体辅导的评价以及对自己成长的评价。
4.实施后测。团体辅导结束后,仍采用《中学生一般人际关系测验》和《中学生同学关系测验》作为测量工具,对12位成员进行后测。由于距前测整整一个学期(5个月),可忽略记忆效应。
5.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对前后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只统计10名筛选出来的成员,2名人际交往较好的成员不参与本次统计分析)。整理和分析每位成员每次辅导后的反馈记录,评估团体辅导方案及其实施的有效性。
四、研究结果
1.《中学生一般人际关系测验》统计结果
表2的数据显示,经过人际交往团体辅导,10名成员在一般人际关系测验的前后测得分差异极其显著(P<0.001)。依据《中学生一般人际关系测验》的评分标准,本次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在提高初中生一般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具有极其显著的效果。
2.《中学生同学关系测验》统计结果
表3的数据显示,经过人际交往团体辅导,10名成员在同学关系测验的前后测得分差异显著(P<0.05)。依据《中学生同学关系测验》的评分标准,本次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在提高初中生同学交往能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3.成员的课堂反馈示例
单元主题为“朋友,你好”,设计的问题为:你记住了几位朋友的名字?本次活动对你与朋友认识有什么益处?
成员反馈:串名字游戏一下就让我记住了大家的名字,而且听到别的同学说出我的名字和爱好时,心里很开心。以后我也会注意记别人的名字,因为这会让对方觉得受到关注而开心。
单元主题为“组建团队”,设计的问题为:谈谈你在《诺亚方舟》游戏中最大的感受。
成员反馈:我们这次的游戏没有成功,我感到很遗憾,因为我们确实付出了努力,也想了很多办法,失败的原因可能是队员之间还太拘谨,但我还是感受到了团队帮助的力量,我相信下一次一定能成功!
单元主题为“学会倾听”,设计的问题为:在本课中你学会了哪些人际交往应该具备的知识?你准备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使用这些技巧吗?理由是什么?
成员反馈:要认真地倾听他人的诉说,与人谈话时不要打断对方。要耐心地听完,并作出表示。这些技巧很重要,做到这几点,一定能与他人很好地交往。
单元主题为“学会宽容”,设计的问题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是如何理解宽容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的?你准备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如何宽容待人?
成员反馈:用宽容的话语总比尖酸刻薄的话给予他人的伤害要小得多,他人快乐,自己也快乐。宽容并不等同于纵容,对于犯错误的人我们不可以一味地纵容,这样只能让他人觉得犯了错就一定会得到原谅。
注:12位成员都有即时的课堂反馈,限于篇幅,只选择其中1~2位成员呈现。
4.个案分析
成员A:男,性格腼腆,人际关系不佳。在团体辅导中非常投入,没有一次缺席,每次发言都坦诚开放,敢于袒露和剖析自己,在“大方赞出来”的课中,得到团体成员的一致赞扬,班主任反映其变化很大。
成员B:女,成绩非常优秀,由于同学关系不好,为此常常困扰。由于本次团体辅导直接切中其需求,加上其本身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愿望,资质也较好,因此每次辅导都很投入,发言积极而有质量,课堂反馈也很有质量。师生对她的变化反映非常好。
五、讨论
1.本团体辅导的效果分析。综合《中学生一般人际关系测验》和《中学生同学关系测验》的前后测数据,参加辅导的10名中学生在一般人际关系方面有显著的提高(P<0.001),在同学关系方面获得了显著提高(P<0.05)。综合成员的课堂即时反馈,本次团体辅导能够帮助成员从自身的人际关系出发,结合辅导内容,认真思考人际关系,坦诚解剖自己。同时,课堂即时反馈起到了即时强化、巩固课堂效果的作用。综合两个典型个案及其师生评价,成员自我改变意愿强烈、投入度高,且积极思考,这说明本次辅导具有较积极的意义。
本次团体辅导取得积极效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团体辅导对于改善人际交往具有独特的优势
团体辅导对于改善人际交往具有独特的优势。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团体辅导创造了一个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为参加者提供了交往机会,因此,特别适用于人际关系不良的人。
(2)团体成员的主动发展意愿是辅导成功的基石
团体心理辅导与个别心理辅导一样,需要成员具备主动发展意愿与积极投入的精神,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由于辅导前辅导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动员工作,并且加入两位人际交往良好的成员活跃和引导气氛,因此本次团体辅导中,12位成员没有一位缺席过,上课非常积极投入,每次团体辅导之后也都认真填写课堂反馈,并且表示很期待下一次的辅导。因为有这样的主动意愿与投入精神,才保证了团体辅导的良好效果。
(3)团体辅导方案的针对性是辅导取得效果的保障
参与本次团体辅导的两位教师都具备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经验,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可能遇到的人际交往问题、团体辅导的方式方法等有一定的把握,也积累了一些资料,因此设计出来的团体辅导内容,从团体辅导的理论和中学生身心特点出发,采用团体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课堂强化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既具有理论基础,又富有实践性、趣味性和生动性,还进行现场强化,保障即时效果,从根本上保障了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辅导课堂上,依据辅导内容的进程及成员的表现,辅导教师的无条件关注、共情、挑战、面质以及及时反馈、强化等咨询技巧的合理使用,也保证了辅导内容的有效使用。
2.本团体辅导方案的不足
(1)时间安排。由于初一学生年龄较小,初三学生面临中考,不便安排辅导,因此我们选定辅导教师(徐艳)所在的初二年级作为研究对象。但初二处于初中转折期,课程种类较多,教学安排紧张,因此8次团体辅导只能利用拓展课或午休时间开展,每次团体辅导之后,成员和辅导教师便又要匆匆赶去上课,师生都比较辛苦。如果能有更为宽松的时间和条件,本次辅导将会收到更为理想的效果。
黄金国
【摘要】:人际交往中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它指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在社会中不是孤立的,人的存在是各种关系发生作用的结果,人正是通过和别人发生作用而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的许多需要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得到满足的。如果人际关系不顺利,就意味着心理需要被剥夺,或满足需要的愿望受挫折,因而会产生孤立无援或被社会抛弃的感觉;反之则会因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 abstract 】
In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s very important. It mean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people. People in society is not isolated, the existence of the people is the resul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ous works, it is through interact with others to develop their own, to realize their own valu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human society, people's many needs are satisfied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f the relationship is not smooth, means that the psychological need to be deprived of, or to satisfy the desire of the need to setbacks, thus produces the feeling of isolation or abandoned by society; Will conversely, due to a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obtain the psychological satisfaction.
关键词:人际关系 距离 原则 技巧 秘诀 禁忌
在生活中,不管我们想要实现什么目标,无论是当美国总统,做公司CEO,纠正社会不良现象或是什么其他目标,人脉对于成功都至关重要。人脉关系本身以如何建立更好的人脉关系,而更重要地在于,我们如何改变行为。我们究竟如何通过持续地改变生活中的行为,从而获得更有效的人脉关系与合作。不同的人要不同对待,你要明白他最大的需求是什么,他最看中的是什么;当你跟他在一起的时候,就知道该在哪儿该以什么条件附和上去,这样你照顾到他人的需求,你肯定了别人,别人也会接受你 。
其实,性格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观点不同,每个人的性格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我们可以尽量让我们自己的劣势与不足、采用学习别人的智慧给补上,让自己的幸福指数最大化。
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
一、人际交往概述
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的。在生活中,应该怎样来把握关系的尺度呢?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由陌生到熟悉,这就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相识是一种缘分,大家通过沟通接触,相互了解,相互认识来建起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之桥。也许是一句简单的问候,也许是一个浅浅的微笑,都能是你被对方吸引,这就是所谓的人际交往因素。威廉·詹姆斯有言:“人类本性最深的需要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人的不同情绪,心情舒畅或不愉快,只有积极与之交往,才能更好的建立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通常人际交往有赖于以下条件:
1、传送者和接受者双方对交往信息的一致理解。
2、交往过程中有及时的信息反馈。
3、适当的传播通道或传播网络。
4、一定的交往技能和交往愿望。
5、对对方时刻保持尊重。
人际交往的客观动机:人与人进行交往时,双方都希望自己得到的使用价值大于付出的使用价值。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人际交往总是以双方的成本价值为基础,实现等价交换。人际交往的几点说明如下:
1、人际交往的主体是广义的,包括个人、集体与国家,因此人际交往包括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等具体形式。
2、人际交往的内容也是广义的,包括商品交换、思想交流、劳动服务、互助合作、劳动与娱乐等。
3、人际交往的主体关系也是广义的,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朋友关系、亲戚关系等。
4、人际交往的领域也是广义的,包括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等。
5、人际交往的等价方式是广义的,包括正值等价与负值等价,即对方如果使自己遭受了价值损失,自己将会设法使对方遭受同样程度的价值损失。
二、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
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间,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一样为自己"割据"了一定的"领域"。而当这个自我空间被人触犯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恼怒起来。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刚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就进去拿椅子坐在他或她的旁边。试验进行了整整80个人次。结果证明,在一个只有两位读者的空旷的阅览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
就一般而言,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以及所处情境决定着相互间自我空间的范围。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划分了四种区域或距离,各种距离都与对方的关系相称。人们的个体空间需求大体上可分为四种距离: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
亲密距离(intimate distance)是指两人的身体很容易接触到的一种距离,一般间隔在15~45厘米之间,甚至可以紧挨在一起,亲密无间。这一距离适用于情人或夫妻间谈情说爱,也适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或是很要好的朋友之间谈话。这种距离只有最亲近的人才彼此允许进入,人们会象保护自己的财产一样保护着这个区域。
个人距离(personal distance)比亲密距离稍远一点,一般在45厘米至1米之间。其特点是伸手可以握到对方的手,但不容易接触到对方的身体。通常熟人朋友间的交谈多采用这种距离。在社交场合,某些人为了向对方表示一种亲近感也会采用这种距离。
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的范围比较灵活,近可1米左右,远可3米以上。这种距离通常用于与个人关系不大的人际交往,例如小型招待会上,双方隔几步远打打招呼或寒喧几句便又分开。如果双方相互有吸引力,也可以缩短距离,可灵活掌握。
公共距离(public distance)是指人们在公共场合的空间需求,除了公共汽车、电梯等特定场合外,一般都在3米以外,如公园散步、路上行走、在剧场前厅等候看演出,还有演讲者与听众、教师讲课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等等。
从这四种分法可以看出,人类在不同的活动范围中因关系的亲密程度而有着或保持不同的距离。不同民族与文化构成人们之间不同的空间区域,多数讲英语的人在交谈时不喜欢离的太近,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交谈是会凑的很近,而对俄罗斯人来说意大利人交谈是过于靠近,拉美人交谈时几乎贴身。更有趣的是英国人与意大利人交谈时,意大利人不停的“进攻”,英国人不断的“撤退”。实际上他们交谈时都只不过是要占据对自己适当的,习惯的实际距离。西方文化注重个个隐私,东方人“私”的概念薄弱。在电梯,巴士或火车上,素不相识人的拥挤在一起,东方人可以容忍身体与身体接触的那种挤,西方人无法容忍,在对个人空间的要求方面,中国人、日本人以至大多数亚洲人要比西方人小的多。这是因为不同的文化习俗的缘故,西方人看中宽松的氛围,崇尚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而东方人的传统文化根深蒂固。
空间的观念是立体的,不仅包括领域的大小距离,包含领域的高度。“拉开距离”具有保持身份的威严的功能,而保持空间领域的高度又是支配权利的一种方式。法庭、教堂、礼堂、会议厅的布置都十分注重利用空间距离来发挥这一功能,以表现优越感与从属关系。在中国,长辈和领导面朝南坐,在西方则坐在椭圆桌子头的位置,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空间的运用和安排都有着各自的固定模式,从而构成无数文化差异,让空间的使用具有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功能。
三、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在社交活动中,人际交往能力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人际交往的核心部分,一是合作,二是沟通。培养交往能力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日常交往活动中,要主动与他人交往,不要消极回避,要敢于接触,尤其是要敢于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而且还要不怕出身、相貌、经历,不要因来自边远的地区、相貌不好看或者经历不如别人而封闭自己,其次要从小做起,注意社交礼仪,积少成多;再次要善于去做,大胆走出校门,消除恐惧,加强交往方面的知识积累,在实际的交往生活中去体会,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另外,要认识到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打动人的是真诚,以诚交友,以诚办事,真诚才能换来与别人的合作和沟通,真诚永远是人类最珍贵的感情之一。
1.人际交往的原则
(1)平等的原则:社会主义社会人际交往,首先要坚持平等的原则,无论是公务还是私交,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往,才能深交。切忌因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经济条件差而自卑,也不要因为自己年轻、美貌而趾高气扬。这些心态都影响人际关系的顺利发展。与人交往应做到一视同仁,不要爱富嫌贫,不能因为家庭背景、地位职权等方面原因而对人另眼相看。平等待人就不能盛气凌人,不能太嚣张。平等待人就是要学会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只有平等待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平等对待。
(2)相容的原则:主要是心理相容、即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与人相处时的容纳、包含、以及宽容、忍让。主动与人交往,广交朋友,交好朋友,不但交与自己相似的人、还要交与自己性格相反的人,、互学互补、处理好竞争与相容的关系,更好的完善自己。在人人际交往际交往中,难免会产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产生一些矛盾冲突。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宽容别人,不斤斤计较,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先犯我,礼让三分。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陷入人际纠纷,这样我们会浪费很多时间,同时也变得很自私自利变得很渺小。
(3)互利的原则:指交往双方的互惠互利。人际交往是一种双向行为,故有"来而不往、非理也"之说,只有单方获得好处的人际交往是不能长久的。所以要双方都受益,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所以交往双方都要讲付出和奉献。双方在满足对方需要的同时,又能得到对方的报答。人际交往永远是双向选择,双向互动。你来我往交往才能长久。在交往的过程中,双方应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既要考虑双方的共同利益,又要深化感情。
(4)信用的原则:交往离不开信用。信用指一个人诚实、不欺、信守诺言。古人"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格言。现在有以诚实为本的原则,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要设法实现,以免失信于人。朋友之间,言必信、行必果、不卑不亢、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虚而不矫饰诈伪,不俯仰讨好位尊者,不藐视位卑者显示自己的自信心,取得别人的信赖。言必信,行必果。“人,无信不立”、“言而无信非君子”。要取信于人:第一,要守信,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第二,要信任,不仅要信任别人,而且要争取赢得别人的信任。第三,不轻易许诺。第四,要诚实,答应别人的事要尽量做到,做不到的要讲清楚,以赢得对方的理解。第五,要自信,给别人以信赖感和安全感。
(5)宽容的原则:表现在对非原则性问题不斤斤计较,能够以德报怨,宽容大度。人际交往中往往会产生误解和矛盾。大学生个性较强,接触又密切,不可必免产生矛盾。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计较,而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他吵,你不吵;他凶,你不凶;他骂,你不骂。只要我们胸怀宽广,容纳他人,发火的一方也会自觉无趣。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的表现。相反,它是有度量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剂,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更多的朋友。
(6)尊重原则:尊重包括两个方面:自尊和尊重他人。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都要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尊严,不要自暴自弃。尊重他人就是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人格和价值。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7)真诚原则:只有诚以待人,胸无城府,才能产生感情的共鸣,才能收获真正的友谊。没有人会喜欢虚情假意,多少夸夸其谈都会败下阵来。
2.人际交往的技巧
(1)交谈的技巧:一次成功的交谈不仅取决与交谈的内容,而更多的是取决于交谈者的神态、语气和动作等。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说出会有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在交谈的时候要表示自己的友善之心,不要盛气凌人。同时,不要没完没了的说个不停,应给别人说话的机会。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忽视别人的感觉。
(2)聆听的技巧:聆听也是一门艺术。聆听需要我们耐心的倾听,同时要作出适当的反应。这时应当注意集中精神、表情自然,经常与对方交流目光,适当的用嘉许的点头,或是用微笑来表示你很乐意倾听。这样,别人才更有信心的继续讲下去。如有疑问,我们也可以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这样,对方会感到你对他的话很重视。
(3)“三A”法则:美国学者布吉林教授等人,曾经提出一条在人际交往中成为受欢迎的人“三A”法则。
第一个A(Accept):接受对方
第二个A(Appreciate):重视对方
第三个A(Admire):赞美对方
(4)目光接触:目光接触是人际间最能传神的非言语交往。“眉目传情”、“暗送秋波”等成语形象说明了目光在人们情感的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在销售活动中,听者应看着对方,表示关注;而讲话者不宜再迎视对方的目光,除非两人关系已密切到了可直接“以目传情”。讲话者说完最后一句话时,才将目光移到对方的眼睛。这是在表示一种询问“你认为我的话对吗?”或者暗示对方“现在该论到你讲了”。
(5)衣着:衣着在谈判桌上,人的衣着也在传播信息与对方沟通。意大利影星索菲亚·罗兰说:“你的衣服往往表明你是哪一类型,它代表你的个性,一个与你会面的人往往自觉地根据你的衣着来判断你的为人。”衣着本身是不会说话的,但人们常在特定的情境中以穿某种衣着来表达心中的思想和建议要求。
6、体势:达芬·奇曾说过,精神应该通过姿势和四肢的运动来表现。同样,销售与人际往中,人们的一举一动,都能体现特定的态度,表达特定的涵义。推销专家认为,身体 的放松是一种信息传播行为。向后倾斜15度以上是极其放松。人的思想感情会从体势中反映出来,略微倾向于对方 ,表示热情和兴趣;微微起身,表示谦恭有礼;身体后仰,显得若无其事和轻慢;侧转身子,表示嫌恶和轻蔑;背朝人家,表示不屑理睬;拂袖离去,则是拒绝交往 的表示。
7、声调:有一次,意大利著名悲剧影星罗西应邀参加一个欢迎外宾的宴会。席间,许多客人要求他表演一段悲剧,于是他用意大利语念了一段“台词”,尽管客人听不懂他 的“台词”内容,然而他那动情的声调和表情,凄凉悲怆,不由使大家流下同情的泪水。可一位意大利人却忍俊不禁,跑出会场大笑不止。原来,这位悲剧明星念的 根本不是什么台词,而是宴席上的菜单。
恰当的自然地运用声调,是顺利交往和销售成功的条件。一般情况下,柔和的声调表示坦率和友善,在激动时自然会有颤抖,表示同情时略为低沉。不管说什么样话,阴阳怪气的,就显得冷嘲热讽;用鼻音哼声往往表现傲慢、冷漠、恼怒和鄙视,是缺乏诚意的,会引起人不快。
8、礼物:真正价值是不能以经济价值衡量的,其价值在于沟通了们之间的友好情意。当你生日时送你一束鲜花,你会感到很高兴,与其说是花的清香,不如说是鲜花所带来的 祝福和友情的温馨使你陶醉,而自己买来的鲜花就不会引起民如此愉悦的感受。
在销售过程中,赠送礼物是免不了的,向对方赠送小小的礼物,可增添友谊,有利于巩固彼此的交易关系。那么大概多少钱的东西才好呢?在大多数场合,不一定 是贵重的礼物会使受礼者高兴。相反,可能因为过于贵重,反而使受礼者觉得过意不去,倒不如送点富于感情的礼物,更会使销售对象欣然接受。
9、时间:在一些重要的场合,重要人物往往姗姗来迟,等待众人迎接,这才显得身份尊贵。然而,以迟到来抬高身份,毕竟不是一种公平的交往,这常会引起对方的不满而影响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往。赴会一定要准时,如果对方约你7时见面,你准时或提前片刻到达,体现交往的诚意。如果你8点钟才到,尽管你口头上表示抱歉,也必然会使对方不悦,对方会认为你不尊重他,而无形之中为销售设下障碍。
10、微笑:来自快乐,它带来的快乐也创造快乐,在销售过程中,微微笑一笑,双方都从发自内心的微笑中获得这样的信息:“我是你的朋友”,微笑虽然无声,但是它说出了如下许多意思:高兴、欢悦、同意、尊敬。作为一名成功的销售员,请你时时处处把“笑意写在脸上”。
(1)记住别人的姓或名,主动与人打招呼,称呼要得当,让别人觉得礼貌相 待、倍受重视,给人以平易近人的印象。
(2)举止大方、坦然自若,使别人感到轻松、自在,激发交往动机。
(3)培养开朗、活泼的个性,让对方觉得和你在一起是愉快的。
(4)培养幽默风趣的言行,幽默而不失分寸,风趣而不显轻浮,给人以美的享受。与人交往要谦虚,待人要和气,尊重他人,否则事与愿违。
(5)做到心平气和、不乱发牢骚,这样不仅自己快乐、涵养性高,别人也会心情愉悦。
(6)要注意语言的魅力:安慰受创伤的人,鼓励失败的人。恭维真正取得成就的人,帮助有困难的人。
(7)处事果断、富有主见、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的人容易激发别人的交往动机,博得别人的信认,产生使人乐意交往的魅力。
3.细致分析、如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1)对环境的辨析能力 对环境的辨析能力要有效地达到社交目标,便要因应情势而作出相应的行为。社交环境瞬息万变,交往的对象亦有不同的特质,要适应不同社交环境、人物,便非要有精锐的观察和认知能力不可。对环境的辨析能力是社交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人如果能够对情境间的细微不同之处加以区分,往往更能掌握社交环境的变化而做出合宜的行为,以适应不同性质、千变万化的环境。
(2)对别人心理状态的洞察力 洞察别人的心理状态也是社交能力重要的一环。一些人看到别人的行为时,不尝试去了解对方做事时的处境和感受,便马上从别人的行为去判断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这种重判断而轻了解的取向,是社交能力发展的一大障碍。
4.从社交包括的三个方面各个击破
(1)良好表达能力的培养 社交中受人欢迎、具有魅力的人,一定是掌握社交口才技巧的人。
社交口才的基本技巧表现在适时、适量、适度三个方面。一要适时。说在该说时,止在该止处,这才叫适时。可有的人在社交场上该说时不说,他们见面时不及时问候;分手时不及时告别;失礼时不及时道歉;对请教不及时解答;对求助不及时答复。反之,有的人该止时不止。他们在热闹喜庆的气氛中唠唠叨叨诉说自己的不幸;在别人悲伤忧愁时嘻嘻哈哈开玩笑;在主人心绪不安时仍滔滔不绝发表宏论;在长辈家里乐不可支地详谈"马路新闻"。请设想一下,假如你在社交中遇见了上面这种人,你会对他产生什么样的印象呢? 二要适量。适量的社交口才还包括声音大小适量。大庭广众之中说话音量宜大一点,私人拜访交谈音量宜适中,如果是密友、情人间交谈,小声则可以表现亲密无间、情意绵绵的特殊关系,给人一种亲切感。这些都是在社交场合与人交谈应该掌握的技巧。三要社交口才适度。主要是指根据不同对象把握言谈的深浅度,根据不同场合把握言谈的得体度,根据自己的身分把握言谈的分寸度。其次,体态语也要恰到好处。
(2)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处理日常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是我们最重要的责任。但是,当问题接踵而来,而且复杂度不断升高的同时,如何有系统地找出问题的成因,对症下药,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解决问题,就是考验我们解决问题能力的时候了。
四、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人与人之间的相识是一种缘分,大家通过沟通接触,相互了解,相互认识来建起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之桥。也许是一句简单的问候,也许是一个浅浅的微笑,都能是你被对方吸引,这就是所谓的人际交往因素。威廉·詹姆斯有言:“人类本性最深的需要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人的不同情绪,心情舒畅或不愉快,只有积极与之交往,才能更好的建立人际关系。
1、人际交往促进深化自我认识
在我们的交往活动中,有时候两方面的评价会有一定的差距,不少人会因此而产生烦恼。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调节两方面的评价,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正确的自我认识,有助于我们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2、人际交往促进社会化进程
人际交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网络关系以及人们所担当的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社会就不成其为社会,发展也无从谈起。
结论二 网聊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观、人际交往行为、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等方面
结论三 相对于女生来说,更多的男生体验到网聊产生的积极影响
结论四 学校教育不仅可能合理利用网聊改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素质,而且在指导过程中要注重性别差异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至到2008年12月31日,总体网民中青少年网民群体占据重要地位,占总网民数量的55.9%,其中44.4%属于 18~24 岁的青年 ,这正是大学生所处年龄阶段。大学生有相对多的自由时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有更多接触网络的机会,网络中的人际交往,不仅对他们的观念及生活,而且对他们的人际交往素质都产生着影响。为了了解网聊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全国范围的调查。
一、被试范围与使用工具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形式,结合部分访谈。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645套,有效回收率为96.5%。调查对象为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河南省、山东省、广东省、浙江省、湖北省、吉林省、新疆自治区等十个省市自治区有网聊经验的在校大学生,其中大部分为一、二、三年级(34.4%,31.9%,27.8%)学生,少量四年级学生(4.9%),涵盖文、理、工、医、商五大专业(32.8%,28.9%,15.6%,13.7%,8.6%)。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参与网聊的基本情况
1.九成以上的大学生参与网聊
在问卷调查中,这一问题为可选项,只限有网聊经验的同学回答,有效问卷回收率高达96.5%,由此可见,网聊对大学生而言是一项普遍参与的活动,而且这种普遍性在性别、年级、性格倾向上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例如,参加网聊的大学生中,有42.3%的学生认为自己善于交往,19.4%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善于交往,说明性格倾向(内向、孤僻等或者外向、活泼等)的差异,并不影响他们参与网聊。
2.近七成学生的网聊时间约在每天1小时之内,大约有8%的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网聊依赖
三成大学生至少每天花费1小时上网聊天。近七成(67.7%)的大学生控制在每周5小时之内,也有近二成多(23.7%)的大学生网聊时间在每周5―15小时之间,每周网聊时间在15―30小时及30小时以上的占5.8%、2.5%,这部分学生已经程度不同地具有网聊依赖。
此外,经卡方检验,发现学生专业与网聊时间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按文理工医商学科排序,各科学生的网聊时间依次减少;但是,在每周5―15、15―30、30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段上,商学和医学院的学生明显占据多数。
3.一半的大学生只是把网聊当作经济便捷的通讯工具
调查数据显示,51.6%的学生只选择与熟人聊天。对这些学生而言,网聊是他们与外地的朋友、同学、家人进行联系的重要方式,在这个意义上,网络是一个经济便捷的通讯工具。31.6%的学生选择既与熟人也与陌生人聊天;女生更倾向于与熟人聊天。
(二)网聊对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素质有积极影响
1.改善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观
68.8%的学生认为,网聊使他们认识到真诚在现实中很重要。但是,每周聊天时间在30个小时以上的学生,对此倾向于持否定态度。
网聊使45.2%的大学生更信任现实中的朋友。31.2%的大学生承认网聊使自己更敏感,男生更倾向于支持这一观点,这可能与男性更多愿意选择陌生人作为网聊对象有关。
58.5%的学生通过网聊认识到人际交往是一种需要。
在这一观点上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更倾向于否定性结论。尽管在本次调查中女生参与网聊的绝对人数较多,但女生在选择否定回答的相对人数几乎是男生的2倍。这可能是由于女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对网聊的态度也比较谨慎。相比之下,男生更倾向于持赞同态度,说明网聊对男生的人际交往观念影响较大,这可能与男生更加愿意尝试新事物有关系。
59.0%的学生认为,网聊让他认识到与人交流是一件快乐的事。在这个问题上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选择不赞成的比例较男生多,这说明可能女生在网聊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快更多些。
2.对略超过四成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行为产生了积极影响
42.6%的学生认为网聊使自己与人谈话更主动积极,45.5%的学生认为通过网聊自己与陌生人交流更自如放松,41.5%的学生认为网聊使他们在现实中与他人有更多的话题,32.1%的学生认为网聊使他们在聚会中更活跃。
对这四个方面问题的回答,都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大学生更倾向于认为网聊对他们的人际交往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55.3%的学生赞同通过网聊,使他们在交往中更懂得尊重别人,同样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认为,网聊使他们更加注重人际交往的礼节。而随者网聊时间的增多,礼节的重要性在学生心目中慢慢减弱。
45.3%的学生认为,网聊使他们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更宽容,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说不清,而22.5%的学生则否认这种影响。
同学A说, “网聊增加了我的人生经历,丰富了对各种人性的辨别能力,因为网络交往的虚拟性让我反思现实交往对象,现实中的他们会不会像网络中的他们那样也有虚假的一面呢?”
同学B说,“通过网络也加深了我对现实交往对象的认识,当网友表现出了不真实的行为的时候,我会想到现实中的交往对象是否也会这样。”
3.改善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50.7%的学生认为,网聊促进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44.1%的学生认为网聊使自己的语言交流能力得到提高,而且网聊经历时间越长的人,越支持这一观点。
55.8%的学生认为,网聊使自己能够从多种角度、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同在聊天中加入表情符号会使交流变得生动活泼,有时符号比文字更能完整准确地表达你的感情。50.4%的学生认为,网聊使他们能与不同性格的人进行有效交流,“更愿意与不同观点的人交流”;45.4%的学生认为,网聊使自己能更好的理解、体察他人的意图、心情。
但是,有20.4%的学生否认这种影响,他们认为,网络上的交流是有一套不同于日常交流的语言体系,和人们通常使用的语言文字不同,有人说:“上网时间长了,我连用嘴怎么说话都忘了,和人说话很费力。”。
同时,还有超过两成的大学生对网聊的影响持否定态度,有人说:“可能由于忙于恋友和网上沟通,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朋友。我觉得挺矛盾的。我也感觉我在它身上付出的时间太多了。时间是有限的,24个小时,上网的时间多了,和其他同学朋友的交流时间就少了。”
4.锻炼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
网聊使61.4%的学生认识到,在不同情况下与人交流应该使用不同的方式,学生B说,“上网(聊天)提高了我的判断能力,如果在将来碰到了这样的情况我就知道怎样处理它。”69.1%的同学认为网聊让他们认识到幽默感有助于交流。
更多女生则认为,网聊使她们在现实生活中更注重保护自己。有55.2%的学生认为,网聊使他们在现实交往中更注意保护自己,如学生C说,“我在加网友的时候,对方必须是大学生,因为一个比较安全。我觉得安全是第一的,我一直没告诉他我在哪里,甚至年龄,他就知道我是一个大学生,快见面的那个月,他才知道我在长春学习,我觉得做什么事情都应当把握一点,不是特别了解的人,不应当把详细的信息告诉他”。
三、研究结论
1.网聊是有助于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素质的时代因素之一
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不但普遍参与网聊,而且多数人认同网聊对自己人际交往具有多侧面的积极影响,因此网聊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发展的时代因素之一。这个极具时代特色的因素,也必将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对参与者的人际交往素质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但到,到目前为止,在高校中对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进行指导,或者利用互联网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做法并不多见。为数不多的大学生网聊研究,更倾向于限制大学生参与网聊 。学生的网络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往往是自发的(除课堂上外),一些高校为了防止学生可能会产生迷恋网络的情况,而对大学生的网络生活采取各种限制手段,例如取消高校附近的网吧,过滤高校中的网络链接等,以限制大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
然而,这类做法有悖于我们身处网络时代这一事实:无论你是否愿意承认,我们已经无法脱离这张网了,只能主动引导、积极地建构健康的网络文化和文化生活。现代社会是一个部分由技术主宰的文化世界,它将随着电脑信息技术的极大发展得到不断的开垦。段伟文曾在《网络空间的伦理反思》中引述萨特对滑雪的思考,来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技术从根本上规定了人对世界的感知,即技术框定了人的视界,已经渗透入我们的生活空间之中”。
这个网际空间正在不断改变我们,塑造我们。作为现实交往的延伸,在某种程度上让人类实现了跨越空间距离的梦想,它不仅有助于我们巩固现有交际圈,而且在“陌生人”(身份隐匿)之间,更容易敞开心扉,实现内心真正的交流。网络的广阔疆域给我们打开一扇结交与观察天下各色人等的新门,不仅拓展了人类的交往空间,而且可能模拟性地学习如何与陌生人交流。
2.网聊具有现实性的一面。
调查显示,多数(51.6%)大学生网聊的对象是熟人,另有31.6%的学生选择从陌生人到熟人,女生更倾向与熟人聊天,因此他们的网聊还具有现实性的特征。许多大学生都是远离家乡在外求学,许多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频率自然就会下降,而网络正好弥补了空间距离和经费紧张而导致的遗憾。从大学生群体的聊天对象来看,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非常开放,相对网络空间的广度和深度来说,大学生群体作为这个时代热情奔放的青年人反而显得有些保守,多数人仍把网聊作为快捷经济的通讯工具,而不是拓展自己交际圈的助推工具。
四 教育建议
1.把网聊作为大学生锻炼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
由于网聊对大学生的人际交流存在明显的积极影响,因此可以把开展网聊作为引导大学生锻炼交往能力的途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至少拥有七项智能,其中人际交往智能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美国杰出的教育家卡耐基强调“一个人的成功,15%靠他的专业知识,85%则是依靠他的人际关系、处世技巧”,由此可见人际交往智能的重要性。网聊作为一种全新的、动态人际交往形式对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丰富个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学校教育应该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并进行针对性地指导。
2.在网聊的引导中注意专业与性别差异。
调查显示,网聊中的学生所学专业的差异,主要源于各专业学生在校接触网络的机会不同,例如医学和商学专业的学生,在较长段的网聊时间上人数最多,原因可能是专业所需,或者空闲时间较多。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学校应该根据各专业情况进行引导。对于某些空闲时间较多的专业,更要注意引导学生让网络为本专业学习和个人发展服务,而不是浪费网络资源和学习时光。
针对男生对网聊作用评价过高的情况,要引导其客观对待网聊,并引导其在网络生活中的负责意识,鼓励女生放弃过于谨慎的态度,通过网聊拓展自己的交往范围,合理利用网聊改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态。
3.引导大学生提高自制力,防止网聊成瘾的情况发生
关于真实人际关系与网络人际关系,陈竹[3]的研究显示真实人际关系是指在真实生活里与个体有具体互动的人,彼此之间时常存有面对面的沟通与分享,共同参与真实活动,如此建立起来的关系。网络人际关系是指互不相识的两人在网络上经由对谈而认识,并藉由网络对谈来与网友进行非面对面的互动,且在第一次谈话之后,还偶尔联络者,其后与网友相处的时间大都仍是在网络上,少有真实的社会互动行为。
2.现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
2.1渴望性大学生处于生理、心理上逐渐成熟的阶段,内心充满好奇,渴望了解他人、了解社会,也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理解与尊重,希望能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实现自身的价值,与老师和同学间的友好关系尽快建立,心理上的归属感和依赖感非常强烈。
2.2自主性在大学期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心理发育的不断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也日益增强。他们逐渐适应于独立思考,对外界事物的发展变化也有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评判标准,具有比较明显的自主性。现今,人际交往自主已成为大学生人际关系中最为突出的特点。
2.3利己性从交往的原则上来讲,人与人交往是一个相互交流、互惠互利的过程,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一样。在他们的交往中,他们希望双方能主动交流并从中有收获。他们善于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常常在审视、比较自己的朋友。这种互惠互利、有利于自己的交往心态反映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质量在不断提高。
3.现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的影响因素
中武丹,李宏翰,巫春英的研究显示指出在性别变量方面,女生在处理与同学的交往关系时表现得普遍好于男生;在年级变量方面,大四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比其他年级高,自我和谐程度比其他年级低,行为上多采用自责、退避、合理化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从专业因素看,文科学生的思维更具变通性与灵活性。家庭诸因素也会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产生诸多影响。一方面,不同家庭结构的特点会影响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另一方面,父母教育精力的投入以及不同的教育态度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也会产生影响。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不可或缺的平台。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人们的对外交往、信息沟通等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渠道。据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底,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已达2536.5647万人。大学生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100%,网络化生存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及人际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网络以其传递方便、速度快捷、信息量大等特点深受大学生喜爱。它构建了虚拟社会,扩大了交往空间,实现了人与人之间跨时间跨时空的沟通。但卢桂桃、王莉研究显示过频的网络交往容易使大学生漠视、疏远现实生活中融洽的人际交往,引发心理孤独与压抑,有的会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思维迟缓、自我评价能力降低,甚至在心理上出现焦虑、强迫、忧郁、依赖、逃避等特征,从而弱化人际沟通能力。
4.网络化生存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4.1网络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工作当中都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具体表现在(1)网络化生存拓展人际交往范围吴晓云的研究显示指出网络拓展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把整个世界联系起来,使世界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地球村。它具有超时空性,这种超时空的传播拓展了现实人际交往范围,扩展了网络人际交往的内容。通过网络可实现异地人们的广泛交往,打破了传统的面对面受制干物理时间和空间的交往方式。(2)网络交往促进大学生消减文化冲突导致的交往不适陈朝阳的研究显示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传播较大程度依靠表情、动作等身体语言和衣着装扮来表情达意。但是由于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不同,其最初的反应必然影响交流的结果。大学生年轻气盛,缺少传播技巧,无法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及时消减文化冲突导致的交往不适,但在网络化生存背景下,他们通过符号化的多媒体传播表现出来的淘气与可爱能弥补这一缺陷。(3)网络化生存有利于减少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障碍邹璐的研究显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现有的社会身份、角色、地位以及个体的性格特征等因素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人们之间的交往。而在网络化生存背景下,网络以其独有的特征,使其成为大学生结交网友,向网友倾诉和宣泄的新场所,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真实身份隐瞒起来,把内心世界完全敞开,将心灵深处的自我完全释放出来,从而缓解内心的压力,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4)网络化生存促进大学生角色扮演和角色重建乔虹,贾琳的研究显示表示社会心理学研究业已证明,扮演多重角色的个体,比那些仅有少量限定角色的个体具有更强的适应生活压力和变化的能力。网络人际交往给那些在现实生活中角色贫乏、感到压抑的人提供了角色重建的机会。这样大学生便可以在扮演角色的同时学习把握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角色行为,从而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
4.2从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我们会发现,网络化生存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并不仅仅是有益的,它的消极影响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网络交往弱化了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王莉,卢桂桃的研究显示网络交往的自由随意性契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大学生对网络交往青睐有加,忽视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从而降低了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交往能力。过频的网络交往容易使大学生漠视、疏远现实生活中融洽的人际交往,引发心理孤独与压抑。(2)网络人际交往可导致大学生出现角色混乱徐进的研究显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担任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并通过人际交往不断巩固和完善。而在网络化生存背景下,大学生为实现自我,同一个人可以担任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角色,并且在不同时间与地点交替出现。然而当多重角色之间的冲突达到一定程度或角色转换过频时,就会出现心理危机,导致角色混乱、人格障碍。(3)网络人际交往弱化了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郝文清,吴远的研究显示网络上不良信息的传播与被传播使处于心智成长期,辨别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很难主动识别和抵制,他们容易把它当作现实加以接收,从而导致现实人际道德的失范。同时网络信息传播的超地域性使全球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网上汇聚交织,容易导致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与迷失。
5.研究不足与展望
5.1研究不足
5.1.1内容方面总体说来,查阅网络化生存的相应研究,发现对本课题的研究存在尚待深入拓展的方面:①对网络的认识方面,大多就网络作为一种环境,从网络文化、网络交往等方面去谈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这些方面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很大,研究的学者很多,从深度上讲,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就把网络作为一种工具来看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的文献,却很稀少,要不就是一笔带过,且研究的还不够深入。②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大学生的学习、娱乐、人际交往、日常生活等都在逐步“网络化”。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不仅仅只是消极的,也有积极的,但是当前的研究着重立足于消极影响,从中去思考对策,忽视了就网络对大学生积极影响的正确引导。③网络化生存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虽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没有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有的也只是散见于个别文章中的粗浅论述和分析。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体,网络对其学习、生活、尤其是交往产生了重大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要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5.1.2方法方面根据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显示,前人在研究网络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未立足于网络对个体影响的的长远发展,缺乏深层研究。且多以查阅文献和问卷调查为主,虽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但缺乏对个体的深层次研究。
5.2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