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科技需求范文

农业科技需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科技需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科技需求

第1篇:农业科技需求范文

(一)“复合型”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作为人才发展内部需求的主体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作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也是人才内部需求的主体部分。从个人发展角度而言,农业科技人才能够满足时代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关键在于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而自身对于能力提升平台的需求则是重中之重,以此才能够对其能力的形成得到正确的指导过程。“复合型”人才突破传统人才能力培养单一化的束缚,使得农业科技人才真正具备一专多能,提升自身社会发展价值,使得能力不断实现全面化发展。而针对这一方面对人才发展需求进行有效的预测则是体现农业人才培养科学性的根本所在。

(二)能力提升则是农业科技人才发展需求的重要方向所在

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对其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过程,从这一层面满足农业科技人才物质、精神的需要。而能力提升则是包括诸多方面,其中有专业能力、交际能力、应用能力、沟通能力等等。而这些方面的培养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为其提供广阔的培养平台,而平台的构建与提供程度则是对农业科技人才需求能否满足的关键所在。以此能够有效衡量出科技人才发展需求状况以及需求程度,将农业科技人才能力需求角度不断扩大,使其对发展需求进行更为有效的预测,达到时代对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新标准。

二、农业科技人才结构优化对满足需求的积极作用

(一)“产业化”发展思想对满足农业科技人才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化发展思想对于农业科技人才内在需求具有较强的促进意义,从人才科学发展角度而言,产业化发展是提升人才应用能力的关键所在,以此达到推动人才“专业性”不断提升的最终目的。然而从传统农业科技人才发展角度而言,注重的则是对某一专业应用能力进行培养,使得人才专业化发展受到严重束缚,为其发展的“全面性”提升产生负面影响。而从这一角度来看对于农业人才专业化发展需求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满足,使得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应用受到严重限制,而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产业化发展思想的构建与落实程度存在一定的偏差。这是对农业科技人才发展需求预测的有效应用途径之一。

(二)以质量为基础发展方针提升农业科技人才需求的“真实性”

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关键在于对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以及“时效性”的不断加强,从而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角度与时展方向相吻合。而对于人才发展需求进行有效的预测,关键在于对农业科技人才内心进行有效的了解,为其提供发展动力。这样农业科技人才发展需求才能够得到更为显著的表达,使得人才培养过程具有较强的“吻合性”。对于农业科技人才质量的不断提升产生“决定性”作用,并且为人才发展需求“真实性”的不断加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坚持人才结构体系转型提升科技人才切实需求的“广泛性”人才结构的科学转型作为人才培养与发展的重要理念,以此为农业科技人才发展需求进行有效预测提供有效的前提条件。结构转型则是对于人才“专业性”以及“应用性”能力进行切实提升,

结合人才能力存在的不足进行有效的加强,从中农业科技人才发展所具有的内在需求则会有效体现,使其需求范围得到更为广泛的认识,以此带动人才精神、物质需求程度达到有效满足。这样农业科技人才发展的动力则会不断增强,同时也会对农业经济长期快速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立足需求预测“全面性”体现科技人才发展的时代新要求

从人才发展需求方向的层面来看,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主要在于自身专业能力培养“广泛性”需求较大,满足这一需求则会对物质层面需求的满足奠定基础。对此,对于农业科技人才需求角度应具有较强的“全面性”,从而使其人才培养价值不断提升,进而达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要求。这是当代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所存在的“先进性”所在,同时也是提升农业科技人才实用价值的重要体现,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形成有效的思想统一。

三、结论

第2篇:农业科技需求范文

关键词: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服务需求;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需求在农村增产增收的过程当中的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为了使农民能够更好的提高生活水平,把握好科技需求的方式方法十分重要,要使适当的科技服务项目和措施辅助适当的农民,就是本篇文章关键的研究所在。

1、广南县人口及土地概况

广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邻接广西壮族自治区。云贵高原向桂东延伸的斜坡地段,属滇东南岩溶高原的一部分,是一个山地高原的丘陵地区。从整体上看,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高,东北低。最高海拔2035米,最低海拔420米。东西长105公里,南北相距103公里。东连广南县富宁县,南接麻栗坡县、西畴县,西与砚山、邱北县毗邻,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接壤并与贵州省兴义市相望,是云南省通往广西、广东的交通要道之一。

广南县总户数167124户,总人口770971人,其中:农业人口726776人,占94.3%,少数民族人口478005人,占62%,在总人口中,其中男性404581人,女性366390人。分行业看,全县共有农村劳动力43554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有326959人,占75.1%;从事第二产业的有9653人,占2.2%;从事第三产业的有98936人,占22.7%。农村劳动力中,外出半年以上劳务输出的人有83300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9.1%。

全县共有农用地434.5109万亩,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53.6977万亩,流转土地总面积137446.4亩(其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47116.37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8.8%),占农用地总面积的3.1%,其中:转包面积10315亩;出租面积92524.37亩;互换面积7806亩;转让716亩;入股80亩;其他方式26005亩,土地规模经营(50亩以上)的面积36096亩。

2、广南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概况

广南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实行政府引导、政府监督、规模化建设的方式。避免出现空壳合作社,套利政府补贴,不能切实造福一方,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广南县全县共有36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2014年最新成立100多家,目前已成功实现自运营40多家,运转情况良好,具备一定规模。实现效益化生产的有20多家,生产链,资金链完备。合作社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的模式运作比较成功。

广南县龙头企业共有4年发展历史,目前全县共有龙头企业11家,具有严格的的评级标准,省级龙头企业审核通过一家,州级龙头企业审核通过10家。目前正在筹备组建县级龙头企业1家。包括凯鑫公司、石山公司、九龙山茶业,冠桂糖业,八宝贡米等。广南县龙头企业主要从事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以及林产品加工。

3、广南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服务内容

3、1因地制宜建立作物种植示范区-辐射周边

通过在田间地里建立示范区,让农民能够眼见为实,见证新品种,新技术带

来的高产。以便于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让农户自愿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助长农民种植积极性。然后以示范区为中心向周边农户,村子辐射。实现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工作。

3、2加强田间技术指导,举办田间现场会

积极组织技术人,深入到该片区田边地头,指导农户做好种植工作,比如举办小型育秧现场会、万寿菊摘花现场指导会等来指导农民作业。

3、3通过网站宣传和建立资料库

由广南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开设的广南县农业信息网,包含农技推广法、电脑农业、科普知识等栏目。包含大量种养殖相关知识,可供种养殖合作社即时查询和学习借鉴。

3、4成立联社

成立联社,作为一家服务性机构,不仅为各个专业合作社统一做账,同时也承担部分科技服务推广工作。

3、5设立咨询服务点

每个乡镇设立数个设立了咨询服务点,街天到点上开展咨询服务工作,将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传播给群众,同时也将生产中群众所需的生产资料带到服务点方便群众购买。

3、6鼓励拥有种养技术的事业编制人员直接入股参与合作社的创办

通过鼓励拥有种养技术的事业编制人员直接入股参与合作社的创办,能够讲技术直接带到合作社,不仅可以提升合作社的科学技术能力,而起可以带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让技术人员与合作社荣辱与共,加强科学技术推广工作。

4、广南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服务存在问题

4、1农技服务对接不完善

由于各种部门从兼并到分开再到兼并,导致部门职务混淆不清,没有一个稳定长期的对接模式。下面的农户不知道应该向谁申诉科技需求。政府对当地的农民倾听相对来说比较匮乏,农民自己的乡土情结又比较重,不愿主动与政府接触。造成了在两者之间的一种沟通不畅。

4、2工作经费不足

县农经站、乡镇农技站、畜牧站等普遍反映工作经费不足,技术人员需要垫付下乡费用,导致技术人员推广积极性弱化,不利于农业科技大的推广。所推广的农业科技产品多数是企业自助研发的产品,本身用到农村当中成本就比较大,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的话,很难推广

4、3自然灾害频发,交通不顺畅

广南县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备,以及自然灾害频发加大了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难度和降低了推广效率。

4、4科技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二是规模档次有待提升。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虽然种类全、数量多,但规模档次不是很高。缺少有品牌有影响的龙头企业,规范运作的合作社少,高水准的种养大户少,家庭农场大多不是很规范,存在产业链条不长,深加工能力不强,对农业支撑和农民致富的带动力还不够,规模档次有待提升。

4、5农村组织化程度低

一是农村组织化程度低,难以组织和开展农业推广工作。推广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要求。二是职业农民有待培训。农民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主力军。但当前农村种田多为留守的妇女和中老年人,只能从事一家一户的小生产,规模种养业缺乏技术和人才,需要加强培训。虽然各地及相关部门每年为农民开展了多方面技术培训,但效果不佳,尤其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职业农民更是缺乏。

5、广南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服务对策建议

5、1利用好农村街天农民赶集的优势在广南县各个乡镇,有着街天的习俗。在每个周的周末乡镇都会出现万人空巷赶集的盛况,村子里几乎见不到村民。不论天气状况,不论农忙与否,当地农户都会早早的去镇子上赶集,或者售卖农产品,或者采购日用品。所以充分利用街天优势,做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可能会取得特殊的效果。

5、2建立完善的辅导指标体系,做好上下对接工作

各个推广站或者技术员要完成一定的推广任务,达到一定得推广效果,并且根据指标进行工作考核和奖惩工作。明确职责,让经营主体科技服务需求得到及时满足。

5、3、加大对示范企业的扶持

加大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具有示范作用的企业的扶持,让他们发挥带动作用,起到辐射周边的作用。

5、4、完善道路交通建设

顺畅的交通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没有顺畅的交通不能引进外面的先进科学学技术,同时也不能将地方特色农畜产品及时输送给市场,也就浇灭了农民学习先进技术,扩大生产的积极性。

5、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自然灾害防护能力

花儿开得再好,果实结的再多,如果不能抵御自然灾害的袭击。不能将地里的果实转变为手里的钞票。那么一切都只能是无用功,所以不仅要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更要做好防范工作,不然之前的努力将付之东流。

6、未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服务需求发展的关键

6、1加强和创新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支持,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抵御自然风险和强化食品安全的能力。如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土壤综合整治和喷灌、滴灌等设施建设,鼓励其实行病虫害绿色防控。(2)加强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培训。打铁还需自身硬,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技术水平、管理经验和市场开拓能力,是增强新型经营主体抗风险能力的治本之道。(3)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联合和合作,开展品牌创建、基地或产品认证,共建共享农业产业联盟或农产品营销促销中心、农业生产资料联合采购平台,探索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节本升级的路径,实现“抱团抗风险”。鼓励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农民合作社的领办者、现代农业产业联盟的重要参与者或组织者。

6、2创新对新型经营主体的补贴方式,加强对农业的生产补贴和保险补贴

农业生产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还可以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规避因自我提供服务而形成的资金占用和资源浪费。为支持农业生产业创新发展,建议实行农业生产补贴制度。农业保险补贴从根本上说也是一种农业生产补贴,是支持农业保险发展、引导农民使用农业保险服务的有效方式,可以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部分化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应加强农业保险补贴特别是巨灾保险补贴力度。

6、3加强对农业经营权保护的立法,明确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重点

顺应农村土地流转的潮流,农户土地承包权与土地经营权分离已是大势所趋。加强对土地经营权的保护,是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与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时的状况相比,当前农村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适应新情况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条件日趋成熟。建议结合这种修订,在抓紧抓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基础上,明确增加保护土地流转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包括保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经营权的条款。(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现代农业发展》[D].――李待琪、周剑、蒋虹、杨立明、杨友坤、李顺

第3篇:农业科技需求范文

(一)主要假定农民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农业生产特性、家庭收入状况以及采用新农业科技的投入情况等众多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户对农业科技需求。农民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农业生产特性和家庭收入状况等因素决定了农民对农业科技的支付能力。这样,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最终要表现在采用新农业科技的投入情况与农民对农业科技支付能力比较的结果上。随着农业科技对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农民也越来越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所以,只要农民对农业科技支付能力能够负担得起采用新农业科技的投入,那么农民就会采用新的农业科技。由于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最终要以价值形态表现出来,所以农民对农业科技支付能力也要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

(二)基本模型农业科技应用情况由农民对农业科技需求(D)和社会对农业科技供给(S)决定。根据假设农民对农业科技需求(D)取决于农民采用农业科技的投入水平(T)和农民对农业科技支付能力(Z),并且,农民对农业科技需求(D)与采用农业科技的投入水平(T)之间是负相关关系,与农民对农业科技支付能力(Z)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表示为社会对农业科技供给(S)取决于农民采用农业科技的投入水平(T)和农业科技研发成本(c),并且,社会对农业科技供给(S)与农民采用农业科技的投入水平(T)之间是正相关关系,与农业科技研发成本(c)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因此,可以表示为:公式(3)表示,农业科技推广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也确定了农业科技成功推广应用的数量(如图1所示)。

(三)提高农民农业科技支付能力对农业科技推广的影响一般地,在应用新的农业科技时,初期农民都要有较大的投入。假定,对农业科技需求起决定作用的是农户农业科技的支付能力。如图2所示,农民农业科技支付能力致使农业科技需求增加,使农业科技需求曲线(D)向右移动至D''''的位置,农业科技推广数量由Q0增至Q1,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增加的数量为Q0Q1。

二、农业补贴对农业科技推广的影响

农户农业科技支付能力取决于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和家庭外资金支持。在农民家庭收入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农民农业科技支付能力的提高就主要由家庭外资金支持决定。家庭外资金支持的来源主要包括政府农业补贴和银行信贷两个渠道。

农业补贴对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以河北省农机具购置补贴为例。2009年中央安排河北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亿元,省财政安排补贴资金2500万元,总资金5.25亿元;2010年中央安排河北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亿元;2011年中央下达河北省第一批农机补贴资金5.5亿元。随着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继续实施,明显地提高了农民购置先进农机具的支付能力,全省农业机械拥有量持续增长。据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全省农机总动力突破1亿千瓦,自2004年以来,7年增长28%。大型、复式农业机械迅猛增加,大中型拖拉机达到17.27万台,7年增长97%;大中型配套机械达到32万部,7年增长88%;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到1.07万台,7年间增长52倍。全省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

尽管我国农业补贴涉及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方面,但是农业补贴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现在的农机补贴主要是针对大型农机,如省级专项资金用于补贴大中型拖拉机、耕作机械、种植机械、收获机械等4大类13个品种的机具;大部分县补贴品种单一,仅限于玉米或小麦,农户选择的空间较小,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良种补贴基本维持在每亩10元,对于高高在上的种子价格仍显较低,况且覆盖面小,造成良种推广难度较大;等等。

三、金融支持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途径

由于政府农业补贴来源较少,且覆盖面也有限,所以,农业科技推广必须有银行信贷支持。

(一)小额信贷业务未能在农村地区成功推广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针对农民农业生产活动推行过小额贷款金融业务,但是金融机构在该业务方面并不成功。首先,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高,农民拥有的最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就是耕地、宅基地、自留地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这些都不是适合的抵押担保品,因此制约了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其次,虽然提出了“五户联保”小额贷款模式,但是由于参加该模式的农户他们各自是独立的且信用级别相近,所以他们互保不能从根本上提升被保农户的信用等级,所以“五户联保”小额贷款模式也没有成功推动小额贷款的发展。总之,小额信贷业务未能在广大农村地区广泛推行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形成有效提升农户信用等级的模式。

(二)构建以龙头企业担保的农户信用提升模式,实现农业科技推广快速发展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已成为实现农业产业化重要方式,在此机制中,农业科技得到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提升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首先,龙头企业业具有技术优势,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与合作社和农民建立共赢关系,推动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高农民掌握农业科技的程度,促进了科技推广、产品销售、利益链接等,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程度;其次,龙头企业的信用等级也要高于农户,而且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又形成了密切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最后,龙头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与金融机构建立了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因此,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可以构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金融机构”模式,有效增强金融支持,即,在农户因应用新农业科技向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由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担保,可以实现龙头企业、农户和金融机构3方共赢。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明显。2007年,河北省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为300家;到2010年河北省龙头企业已发展到366家。全省地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上千家,如,2011年沧州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59家,衡水市199家,邯郸市213家,等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对配置农业资源具有主导作用,有力地推进了“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以张家口市河北亚雄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为例。2010年,该企业已由单纯依靠保鲜蔬菜经营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跃成为集绿色食品、蔬菜深加工、出口贸易、蔬菜配送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操作,将农户种植、田间管理与采收原料全程一站式服务,彻底解决了农药残留问题,使企业与农户成为互动发展的“双轮”。农户们农资不愁无钱买,良种、技术靠得住,产品销售无后顾之忧,剩余劳动力还可以就地解决。带动了3万多农户脱贫,为农户直接增收6000多万元,户均增收2000多元。

第4篇:农业科技需求范文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实现农业科技向农业生产力转化的重要载体和中介环节,其服务流程始于农业发展的需要,终于农民满意度。故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可以借鉴流程再造思想,以促进农业发展和提升农民满意度为导向,打破原有组织分工的束缚,改善科技服务体系内外部环境,以更好地适应农业发展对农业科技服务的新要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与流程再造的辩证关系农民满意是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流程再造的目标业务流程再造提倡以顾客导向进行组织变革,鼓励给员工授权和正确运用信息技术,以达到适应快速变动环境的目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建立“把顾客需求放在中心地位”的流程体系[2]。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流程再造就是要通过组织变革、地方授权等方式增加公共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的比重,优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农业科技服务跟踪制度,提升农业科技服务的效益和质量,以增进农民对农业科技服务的满意度。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流程再造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根本途径业务流程再造是根据组织发展的战略规划,对组织各项运作活动及其细节进行重构、设定与阐述的系统工程。组织流程再造必须以组织发展战略为指导才能明确组织再造的方向,提供组织再造的动力[2]。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流程再造要始终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维护国家农业安全为战略目标,对农业科技管理思想、体制机制和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优化重组,为实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流程再造的必要性分析

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来看,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效果远未达到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国的要求,建立高效、优质、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任重而道远。体制环境尚未形成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形成于农业发展模式变革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中,虽然我国于1993年颁布了农业科技服务领域的第一部国家级法律《农业技术推广法》,各级地方政府与行政部门也在本地区农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关农业科技服务政策,但总体而言,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供给严重不足,以“指导、激励、监督、问责”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体制环境尚未形成。投入力度亟待加强强有力的资金、人才和物质投入是确保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良性运行的保障。资金方面,现代农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农业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地方农业科技服务机构的资金缺口持续扩大制约了农业技术的使用和推广[3]。人才方面,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专业人才匮乏,培训机制尚未形成,高校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难以满足农业科技发展需求。物质方面,现代农业的技术装备供给失衡,有的地方缺少必要的专业仪器,无法应对突发性的农业灾害,农业风险抵抗能力较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取得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但转化率只有30%~40%;2009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只有48%,比发达国家大约低了30个百分点[4]。目前,政府部门是农业科技推广的主体,农业科技推广由于缺乏充分的论证和调研,常规的、单一的农业推广技术占了较大比重,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部分地方政府不顾农民意愿强制推广科技成果,损害农民切身利益,导致农民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动性不强,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管理运行机制不畅目前,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按照专业设站,种植业归农业行政部门管理,畜牧业归县级畜牧局管理,农机站归农机局管理,水产站归水产局管理,农村水利归水利部门管理。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各自为政,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条块管理既增加了农业科技服务的管理成本,又造成管理职责不清,无法满足农业技术应用综合发展的要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流程再造的必要性传统的农业科技服务部门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沿袭至今的相对独立的部门,伴随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农民对农业科技服务的新需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流程再造势在必行。1)农业科技是关系到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201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农业科技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的使用和推广有助于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流程再造为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农业科技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保障。2)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于2010年建设完成,并在12省开展“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快了涉农资源的信息整合;2010年11月,由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创建的“农业科技网络书屋”正式开通,实现了农业技术信息的适时和交互传播,极大地提高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5]。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极大地方便了农业科技的引进和推广,拓宽了农业科技服务平台,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流程再造创造了技术条件。3)农业科技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2009年11月以来,农业部启动了全国农民田间学校教师培训计划,参训学员回到当地后已举办6个省级师资培训班和水稻、小麦、棉花、蔬菜、茶叶、水果等农民田间学校150余所,共培训农民约6000人[5];此外,农家书屋、农村流动书店、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推广、大学生村官等工程也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农村科技服务人员,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流程再造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4)管理观念的变革促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流程再造。传统管理理念是以资源稀缺性原理和投资收益递减规律为理论基础的,但信息时代的管理理论则是以知识的无限性和知识投资递减规律为指导的管理思想,在新经济时代,人本思想将成为现代管理的核心思想[6]。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本质是以获取和传播农业科技为核心的服务性工作,农业科技服务不仅需要资金、技术,更需要情感和态度,农业科技服务人员要与农民充分沟通,交流协作,不断满足农民对农业科技产品的需求。

第5篇:农业科技需求范文

经过多年的努力,农业科技推广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并获得很多成绩,在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有巨大贡献。然而农业科技推广不但取得了成绩,也出现若干问题,严重制约农业科技推广在促进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效力的发挥,亟待解决。下面从农业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入手,简单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希望能对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推广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农业科技;推广

农业科技是发展农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驱动力,不管是振兴农业还是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经济,这些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但随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及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科技推广存在一些与新农村建设不适应的地方,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产生消极影响,加强农业科技推广迫在眉睫。

1农业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政策与科技的支撑。其中,政策是外部因素,对建设新农村的促进是外延式的,而科技则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因素,能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科学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是持久的,农业科技推广正在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动力。同时,农业科技为改善农村环境奠定了技术基础,有效促进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另外,农业科技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尤其是人口、健康,可通过药物创新引导工程的实施来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因此,农业科技正实实在在地服务于农民,使广大农民受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化的、综合性的目标体系,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凭借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进取,大力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将依靠农业科技推广助力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摆在更重要的位置,让更多的农业科技成果能及时推广到农民群众中间,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不竭动力,致力于在农业科技推广的支撑、引领之下促进新农村建设。

2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

2.1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乏力

目前,农业科技推广现状不容乐观,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乏力,农业科技推广、科研与农业生产之间的良性互动不足,究其原因,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限制尤为关键。在机构改革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被简编,人员队伍被大大削弱,基层乡镇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编制还时常面临被挪用、挤占的情况,部分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人员根本不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准,部分人员尽管被编制到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实际上却在其他部门工作,这些都对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2.2农业科技推广方式单一

当前,很多地区的农业科技推广方式依旧呈现出由上而下的指令式推广现状,没能了解、掌握农民对农业科技的实际需求。同时,农业科技推广忽视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农业科技推广也应采取多样化的方式。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农民对农业政策、市场价格等有较高的关注度,只有尽早实现农户参与的双向沟通及由下而上推广方式的转变,使推广方式更灵活,才能缩短农业科技推广时间、流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2.3科技推广很难满足需求

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很多地区的农业科技推广脱离现实需求,科技创新不足,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效率低下,很难与农业发展需要与农民需求相适应。政府多年来一直强调科研要服务经济建设,但目前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依旧存在不顺畅的情况,一些农业科研关注的往往只是科学本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低下,无法及时帮助农民解决问题,农业科技推广也处于发展缓慢的局面。

3通过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3.1加强人员培训,大力推广新型农业技术

一方面,农村地区范围很大,农业科技推广任务繁重,而专家们往往担负着科研、教学等重任,能用于农业科技推广的精力、时间都很有限,所以农业科技推广的强化不能只依赖专业的科技人员。当下,农村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技术协会等和农民有密切联系,往往能准确把握农民需要,且基层农业推广的作用不能丢,要注重加强基层推广人员培训,实现农业技术协会与农民合作组织、农业院校和基层推广的协调运转,由各个层次的人员共同组成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大力推广新型农业技术。另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骨干农民培训工程的实施,围绕培养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的农民这一目标,借助改革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契机,联合农业院校、培训中心等加强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农民科技骨干、科技示范户等的培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水平,增强农业科技推广与示范能力,以便在推广新型农业技术、促进新农村建设中最大限度发挥其引领作用、示范带头作用。同时,要鼓励农业技术人员加强自学、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促进农民本土化、知识化。更重要的一点是,各地要依据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及新农村建设需要,针对农业科技推广建立起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首席农业科技推广员制度,采取竞聘、优选等方式产生负责特定区域农业科技推广的人员,且各级推广员在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必须对上一级负责,分区域、分层次形成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促使新型农业技术能及时、高效地得到推广和普及。二是围绕公益性推广,促进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创新发展,通过各种激励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引导民营企业积极投资农业科技推广,加速科技转化及农村经济发展,助推新农村建设。

3.2创新推广方式,充分发挥信息平台作用

为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农村地区要坚持探索参与式推广方式,了解农民的需求,尊重他们的选择,站在农民的角度考虑农业科技推广。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它在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作用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一些农业科研单位目前已经建立起科技推广网站,并链接示范基地,不仅网站是推广农业科技和开展咨询培训活动的重要场所,还能对外发挥集散农业信息的功效。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联网,科技推广网站能逐渐向各个农户延伸,农业科技推广更加方便、快捷,促进农民与技术专家之间的直接交流,促使新农村建设真正享受到信息网络的实惠。与此同时,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培育农村中介组织,发挥它们在传递、协调农业科技方面的作用,并尽快实现农民的组织化,跨行业、跨区域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合作推广,建立健全商品市场网络,基于初级市场发展全国性的批发市场,追求农业经济中多种经营方式、经济形式的并存。政府还应进一步加强市场管理,完善市场服务,有序建立市场交易秩序,促进各种各样的农业科技要素在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信息市场等的合理流动,借助信息平台提升农业科技推广质量。

3.3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加强农业科技推广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市场的农产品需求日益多样化,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也从以往由谷物粮食主导的模式转化成由多种经营主导的技术模式,农产品技术越来越多样化。在多年的发展之后,农业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产业布局,只是还面临分散、零碎的问题,需要各地按照自身的资源优势,立足市场需求坚持调整和优化自身的农业生产结构,将大户生产作为发展重点,将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不可否认,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推广的支持,要牢牢把握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科技推广战略,依托科技的强大力量,在农民需求的导向下引进新的农业科技和新的品种、工艺,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创新及成果转化步伐,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同时,加强科技推广,依据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基本原则,有序推进农业科技直接进村入户,有意识地培养农民的市场理念,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4结语

正是依靠农业科技的推广,国家在发展农业、保障粮食安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等方面获得强大的支撑,为建设新农村贡献巨大的力量。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要全面加强农业科技推广,特别是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推广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不但要通过农业科技推广支撑新农村建设,还要让农业科技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开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咏梅.新农村建设中改善民生的技术困境与对策[J].农村经济,2014(06).

[2]刘玉来,余彬盛.新农村建设中科技支撑主体的培育[J].农村经济,2014(04).

[3]王济民,张蕙杰,刘春芳等.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研究[J].基层农技推广,2013(08).

第6篇:农业科技需求范文

关键词:农业; 科技创新成果; 转化 ;经济发展;作用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the key is to improve th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This paper expounds how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in promo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n agricul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any aspects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reduc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st, will show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ransform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role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目前,虽然中国农村和劳动力市场很不完备,但是作为生产者的农民仍然为追求产出最大化而寻求相应的技术发明。从市场需求来看,尽管中国的主要农产品特别是主要粮食作物还受到遗留下来的统购统销价格体制和行政命令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农产品价格和需求数量在政府政策的限制之下不能正确体现市场需求的强度,但由于农民是利益最大化的主体,农产品生产规模仍然能较好地反映市场需求规模,因而农业科研单位依然可根据实际需求规模选择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技术创新――科技成果创新。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业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农业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何搞好科技创新技术成果的转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解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科技文化素质较低

目前,由于我国农业生产者数量庞大,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虽然广播电视、报刊等传媒在农业科技成果的传播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最主要、最有效的传播方式仍然是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与农业生产者面对面的沟通。然而,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农业科技信息持有者尚未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成果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和传播特点,农业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传递者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传递机制,加之由于近年来面对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原本效果不错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与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技术大量涌现的新形势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的问题日趋严重,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已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种局面必须改变。

2.农业信息资源匮乏

近些年来,我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发展很快,但网上资源匮乏,因此网络用户稀少,加之用户入网费用的提高,进一步限制了网络信息的开发。同时,农业信息网络技术水平低,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传递速度缓慢,信息时效性不强,也大大限制了信息网络作用的发挥。加上普遍无偿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现象,使得成果拥有人(包括成果转化开发单位和各级推广组织)的经济利益不能得到切实保障,严重者甚至无法收回成本。从而出现免费或过低的收费,将使科技成果与信息的供给者血本无归,而过高的收费又往往造成潜在用户的流失使得新科技无法得到推广。因此,要做好加强农业推广这项科技转化的前提工作。

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

1. 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

根据我国目前农业经济发民的现状,提高创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当前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而进一步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是有效提高科技转化的重要手段。进行制度创新,改革农技推广项目的拨款制度,建立推广项目的基金管理制度建立公开公平的农技推广项目招投标竞争制度,改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和个人发展条件,解决其长远发展的后顾之忧,以调动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使农技推广工作得以发展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的新生力量的扶持及建设,以弥补了政府农技推广部门的不足,填补农业科技推广的一段真空地带。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以农民专业协会为代表的民间科技推广组织的作用,积极扶持、促进其健康发展。在建立扶持政策的同时还要为涉农企业等中介组织提供良好的政策空间。融技术、产品、服务于一体的中介组织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将技术成果、技术转化、技术应用有机地联系起来,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有效交流与利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2.加大农业科技信息宣传力度

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效率。结合国情,注重信息技术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统一,采用多种信息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传播农业科技信息。并要加快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通过政府和民间、国内和国外等多种投资渠道,加大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的投融资力度,促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在线推广。在信息传播中建立并实施信息的准确、规范,实现标准化和统一性的有机结合,减少或避免无效和错误信息的出现,激励人们广泛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使科技成果快速大面积地较化为生产力。

3.创造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利因素

第7篇:农业科技需求范文

1.浅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障碍

在我国,由于农业生产者数量庞大,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虽然广播电视、报刊等传媒在农业科技成果的传播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最主要、最有效的传播方式仍然是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与农业生产者面对面的沟通。然而,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农业科技信息持有者尚未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成果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和传播特点,农业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传递者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传递机制,加之由于近年来面对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原本效果不错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与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技术大量涌现的新形势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的问题日趋严重,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其次是科技传播渠道建设障碍,我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发展很快,但网上资源匮乏,因此网络用户稀少,加之用户入网费用的提高,进一步限制了网络信息的开发。同时,农业信息网络技术水平低,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传递速度缓慢,信息时效性不强,也大大限制了信息网络作用的发挥。加上普遍无偿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现象,使得成果拥有人(包括成果转化开发单位和各级推广组织)的经济利益不能得到切实保障,严重者甚至无法收回成本。从而形成一个怪圈:免费或过低的收费,将使科技成果与信息的供给者血本无归,而过高的收费又往往造成潜在用户的流失使得新科技无法得到推广。加强农业推广工作是科技转化的前提。

2.创新科技转化的对策

对于怎样提高创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当前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进一步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是有效提高科技转化的重要手段。进行制度创新,改革农技推广项目的拨款制度,建立推广项目的基金管理制度建立公开公平的农技推广项目招投标竞争制度,改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和个人发展条件,解决其长远发展的后顾之忧,以调动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使农技推广工作得以发展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的新生力量的扶持及建设,以弥补了政府农技推广部门的不足,填补农业科技推广的一段真空地带。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以农民专业协会为代表的民间科技推广组织的作用,积极扶持、促进其健康发展。在建立扶持政策的同时还要为涉农企业等中介组织提供良好的政策空间。融技术、产品、服务于一体的中介组织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将技术成果、技术转化、技术应用有机地联系起来,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利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效率。结合国情,注重信息技术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统一,采用多种信息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传播农业科技信息。并要加快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通过政府和民间、国内和国外等多种投资渠道,加大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的投融资力度,促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在线推广。在信息传播中建立并实施信息的准确、规范,实现标准化和统一性的有机结合,避免无效和错误信息的出现。导致农业生产者对信息产生不信任而使科技成果的应用受阻。

3.有利于科技转化的因素

农业经济多样化发展(传统的粮食开发机制转向大食物开发机制,传统的种植业二元结构机制转向三元结构机制,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结构转为“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的结构,传统地耕地资源开发机制转向多次增值的现代化农产品制造业机制。)必将为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带来新的契机,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带来强大的需求之风。而在近期举行的“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战略专家座谈会”也作出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建设,以依托科技中介这一“红娘”,为科研成果与“三农”牵线搭桥的决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培育一批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的农业科技中介机构,造就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红娘”队伍,初步形成开放功能完备和高效运行的农业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以满足各类农业科技创新活动需求。解决中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整体市场尚不成熟,农业科技中介机构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政府管理封闭使技术信息流动不畅、科技成果缺乏实用性、小农生产形式与科技成果推广相矛盾、中介机构的能力和认识不适应市场需求、资金不足等。科技中介的大规范建立也将为科技成果的转化起到推动作用。

第8篇:农业科技需求范文

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促进现有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的重要性

在科技创新水平既定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地提升现有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效率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这不仅有利于节约大量的科研资源,而且有助于提升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和促进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可见,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科技,特别是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有关各方应在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同时,充分地认识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的重要性及其现存的不足之处,并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应对,以提升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而有效地推进各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科技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支撑作用,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然低下,农业科技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水平相对低下;二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效率较低,已有的农业研发成果难以及时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本文将主要针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问题加以探讨,并据以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至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将另文加以探讨。

二、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效率低下的原因

第一,有关各方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近年来,随着各地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科技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性,但仍有不少人还存在着“重研究,轻转化”的错误认识,即只重视科学技术初始阶段的研究和探索,却不注重于已有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转化。

第二,经济发展对农业科技的实际需求与农业科研活动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衔接,致使新农村建设所需的技术难以得到有效的满足。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而致使科研活动与实际的农业生产需求之间形成了“两张皮”,并最终有碍于农业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第三,农业科技推广与转化体系不完善,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究其缘由,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科技支撑不力,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导致农业科技贡献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科技推广与转化体系不完善,导致大量的农业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

第四,政府宏观调控措施不完善,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与转化的效率。当前,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市场机制应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但市场调节并非万能的,也有失灵的时候,特别是对于农业科技成果这一具有鲜明特点的对象,更不能纯粹地依靠市场机制,各级政府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加以引导,以提升其推广与转化的效率,从而满足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科技的需求。

三、新农村建设中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的建议

一是增强转化意识,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正如前面所述,目前,导致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相关主体对其重视不够,不少人在思想上仍然存在着“重研究,轻转化”的倾向。首先,应通过大众媒介的宣传和引导,增强相关主体的科技兴农意识,应特别注意增强各方主体的科技转化意识,让他们真正地认识到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对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作用,以增强其促进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转化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其次,要通过深化改革,解决农业科研单位存在的“只重研究,不重转化”的思想认识问题,要促使科研单位按照“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在深入研究和充分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的系统开发,并注重这些研发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关注运用这些研究成果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的销售情况和售后科技服务情况。

二是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机制。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其中既有作为科技需求方的农业企业、广大农民和其他主体,又有作为成果提供方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相关主体,还有那些专门从事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服务的机构及人员,以及政府的相关部门。

三是强化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众所周知,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在我国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科技应先行。而科技的研发、推广与转化,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因此,为充分地发挥农业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就必须尽快地形成一支由科研项目的研发、研究成果的推广与转化,以及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等相关人员组成的庞大的科技队伍,并最大限度地发挥相关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农业科技的研发、推广及转化等相关工作中,从而促使农业科技由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以真正地发挥其“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四是应促使农业企业成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转化的主体。农业企业成为经营性农业科技项目研发和推广转化的主体,这既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在过去的旧体制下,农业企业所需要的科技成果主要由其主管部门提供,企业普遍存在着依赖思想,缺乏自主研发和推广转化的动力和压力,这种情况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痕迹,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科技多样化的需求和农业经济增长的实际需要。

第9篇:农业科技需求范文

【关键词】农业园区科技服务特点形式

一、现代农业园区与农业科技服务

现代农业园区是指能对当地的农业以及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有良好的推动作用的特定区域。在这个区域里,发展高效农业作为目标、农业高科技是依托、并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作为突破口,引用先进的园区管理经营理念,建立一产、二产、三产等具有多种产业形态的现代化园区空间。农业科技服务是指帮助农民掌握在农业生产中的实用技术,从而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改变其生产方式,对提高农产品效益以及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都有很大帮助。农业科技服务采用的主要方法有:教育培训、信息传播、咨询服务等,让现代科学知识和高科技手段为农业服务。现代农业园区与农业科技服务的结合是对传统农业服务体系的一个有效补充与创新,朱健荣张文政以农业园区为载体,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让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更加熟练地掌握相关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科技创新,从而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二、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服务的特点

现代农业园区的科技服务应该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市场需求,根据农户对农业成果和农业技术的需要,以企业和农户对农业技术的应用为载体,展开围绕农业实际生产的服务方式,基于这样的需求,现代农业园区的农业科技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对服务方式进行了创新,主要包括服务体制、管理模式以及科学技术创新三点内容。与传统的农业科技服务方式相比,现代的农业服务体制更加体现因地制宜的特点,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采用适宜的服务方式能更好的满足农民需求。二是符合市场的需求,现代农业园区的科技服务是以市场需求为根本立足点的,在农业园区开展科技服务时能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对常用技术进行更新补充,与新技术相结合,共同发挥更好的作用,农业园区是一个综合性的农业发展基地,对农、林、牧、渔以及各副业进行协调发展,同时产出的科技成果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紧俏性等特点,以满足整个市场的需求。三是全产业链的服务,在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包括产前、产中和产后,现代农业园区的农业科技服务都会覆盖到,此外还会帮助农民提供市场需求和技术需求信息,为农民创造更大的效益。

三、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服务的主要形式

一是技术推动式服务,此模式采用的是营销观念,将农业技术视为商品,中介是扩散主体,以技术供需关系将二者联系起来,同时满足双方的需求来进行市场化的技术交易,从而达到技术的转化与推广的目的。在该模式中,技术中介机构作为主体,是以有偿服务来获得经济利益,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农业科技人员掌握的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技术入股的形式与农业园区组成合作联盟,分担风险,收益共享,针对市场需求,切实有效的展开农业科技服务工作。二是产业推动式服务,该模式通过园区的产业推动与技术示范,将新的实用技术融入生产过程,同时要求科技服务人员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全面规范标准化的指导,鼓励园区内的龙头企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其对周边的区的辐射作用。三是培训引导式服务,农村一直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目前农村劳动力也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大多数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程度不高,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差,只能通过手把手地技术培训引导农民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小部分农民经过培训后,可以继续传播这些新技术,使新技术扩散到更多农户。四是综合式服务,让一些科研院校的专家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科学技术创新的研究方向是开发农户认可度高且优质价廉的成果和技术,综合性的服务模式可以为全产业链带来标准化服务,有利于真正的做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以获得农业生产最佳经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