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投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风投公司盈利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投公司盈利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风投公司盈利模式

第1篇:风投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2009年对于新媒体来说,变局之中形成了截然的一道分水岭。

风投蛰伏,新媒体遭遇“断奶危机”

虽然进入暑期,天气酷热难当。但对于新媒体来说,却感到“阵阵寒意”。而在几年前新媒体却是另一番景象。这个行业在上几年经历了一场集体性的疯狂,包括投资人和创业者。过于乐观的投资人和创业者,造就了一批过于乐观的新形态新媒体形式,户外大屏、写字楼、住宅、商场卖场、机场、出租车、公交车、地铁、火车、厕所、地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但凡有人迹之处,就有新媒体之影。

然而,随着2008年底金融危机的爆发,还没有足够“造血”能力的新媒体开始感受到沉重的压力。因为就目前来讲,大家对于新媒体的信赖还普遍较低。2008年,新媒体在“输血”的这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其原因就是VC对于新媒体的态度已经是越来越谨慎,这也就导致了新媒体在去年的发展中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去年,原本是新媒体融资的年,但随着金融危机蔓延,下半年开始,自身难保的风投不约而同地提高了投资的门槛,放缓了投资的速度,逐渐把目光从 “烧钱”的新媒体面前转开。从下半年新媒体获得的投资来看,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变得日益萎缩。有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整个传媒行业融资只有450万美元,相比2008年前5个月新媒体融资的2.7亿美元呈现全线“跳水”。以户外新媒体为例:中国户外新媒体市场资本融资情况从2004年的4900万美元到2007年达到巅峰2.1亿美元,逐步上升膨胀,而到2008年有一个回落趋势,截止到10月是1.53亿美元。

据新媒体研究专家介绍,众多传媒企业融资后,多以扩张资源和行业整合为目的,没有真正的从战略高度和品牌角度去运营。以移动电视广告运营公司世通华纳为例,2006年,该公司经过两轮融资,成功引进4500万美元的风投。借助资本的力量,世通华纳开始了一轮“闪电式”扩张:短短的9个月内,世通华纳创建的公交移动电视全国广告联播网就覆盖至全国30余个城市,成功的从一个区域性的广告媒体转变为一个全国性的媒体集团,成为公交移动电视的领军企业。世通华纳再次融得5000万后将继续其扩张之路,通过圈地圈屏扩大自身的规模化运营,同时也推动整个产业的整合。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世通华纳是首当其冲受到海外金融危机影响的公司之一,世通华纳先后拿到了风险投资公司共9500万美元,并且在全国进行了大规模扩张,资金消耗巨大而面临严重短缺,此时上市是下一步要走的路子,但是现在这条路被封了。“没上市对世通华纳的影响太大了,资金链越来越紧。其实即便上市不成,如果世通华纳业绩好还可以继续融资,但他们又曾经低了利润预期,而现在金融危机导致风险投资机构都很谨慎,所以就很难了。”一位新媒体专家认为。而与世通华纳相似的机场媒体天骏传媒、航美传媒等在明后年将会面临极大的压力,一方面机场、地铁等的媒体空间租赁价格极高,而放眼未来两年,没有看到这个领域的广告收入有增长的迹象。

“对很多新媒体而言,这一轮增长实际上跟整个国民经济一样,属于投资增长型,也就是说新媒体公司依靠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快速推动着自身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新媒体研究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因此,当风险资金蛰伏的时候,新媒体在短时间内将很难接受这一现实”。

持续盈利难,新媒体遭遇生存困境

成败只在转眼之间。

用这句话来形容“分时传媒”的上市历程应是十分恰当。

2008年9月9日,分时传媒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首次公开招股说明书,按照计划将最多融资不超过7500万美金。摩根士丹利和瑞银为其主承销商。至此,分时传媒IPO进入冲刺倒计时。“按照既定计划,分时传媒将在9月16日开展全球路演,但在不到72个小时内发生的“金融大事件”,让这一切陡然生变。美国时间9月15日,有着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突然宣布提交破产申请。这场以华尔街为中心的金融危机开始急剧恶化,而最致命的是,来自全球投资者的信心因此遭受重创。

事实上,“雷曼破产”仅是一个导火索。

亦有分时传媒内部人士认为,即便没有雷曼兄弟的破产,分时传媒在上市时机的选择上也很勉强。自今年下半年以来,纳斯达克市场持续走软,纳指从最高时的2548点,跌落到9月中旬的2100点。与此相应,中国传媒概念股分众传媒、航美传媒、华视传媒的股价均一路下行。

但分时传媒上下依旧坚定不移“逆市”上市的决心。为了在“逆市”中,争取一个理想的发行价,公司甚至在成本控制上不遗余力。但后来,分时传媒不得不接受上市失败的命运。 “尽管中国有着庞大的广告市场,但对于大洋彼岸的投资者来说,这个市场能否真正承载那么多冠以中国‘最大’概念的广告公司?这是投资者所担忧的。”曹迪军认为:“在投资界,类似的概念模式,第一个吃螃蟹的总是受到热捧,但做到第四个、第五个投行就很为难了。”而之于分时传媒,却很不幸地遭遇了金融危机。从聚众到玺诚,再到分时。中国传媒概念股上市遇阻的故事被反复上演。聚众传媒、玺诚传媒均在上市最后关口相继“夭折”。而2007年11月上市的航美传媒,也未能延续分众传媒昔日辉煌,上市后其股价从最高25.5美金一路下行。 “后续的中国传媒概念股未能延续分众最初的‘热捧’,并不完全是市场的原因。”在IDGVC高级经理曹迪军看来,对于纷至沓来的中国传媒概念股,华尔街也会有“审美疲劳”

曾经风靡的电子杂志行业也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从2006年起,数字杂志得到众多风投的关注,数十亿元的资金被其纳入囊中。2006年年初,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国内20多家大型数字杂志发行平台蜂拥上线。Acer、联想、IDG、凯雷等风投纷纷出手,在数字杂志上砸进十几个亿。但3年的发展时间,数字杂志并没有得到更大的发展,反之陷入了发展瓶颈中。现在国内知名的数字杂志平台仅仅剩下了6-7家,相比2006年的20多家,3年的时间平台减少了一半以上。 “现在市场中,数字杂志的盈利模式只有3种,植入性广告、为商业公司制作数字杂志宣传、卖数字杂志制作软件。而这3种模式没有一个能为今后数字杂志的良好盈利提供帮助。

“新媒体发生如此大的变局,从根本上来看,不是有没有钱的问题,而是它是否符合媒体价值本质的问题。媒体有没有价值,取决于媒体受众的数量、质量、接触媒体的时长、接触媒体的频次及受众的稳定性,这是衡量媒体是否有价值的5个重要指标”一位传媒专家告诉记者。

新媒体方向 持续盈利模式才是重点

近年来,新媒体虽然已经成为新的投资宝地,但我们从新媒体获得的风投来看,不论是数量上和规模上都日益变得谨慎。投资不是看概念,也不会看其学的是哪家的模式;看人、看团队、看商业模式。风险投资选择联姻对象有着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于新媒体如何能获得风投,软银投资基金亚洲首席合伙人兼总裁阎炎认为,新媒体最大的特征在于既改变了消费习惯,又产生了不同的盈利模式。“那些能带来颠覆性的产业模式、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的新媒体我们会比较重视。”阎炎表达了风险投资在新媒体投资上的偏好。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兼CEO陈宏说得则更加直接:“你要么是第一名,要么有能力做到第一。你的商业模式一定要清晰,能抓到钱,最终是赚钱,然后有一个模式让你持续。

的确,用风险投资商的眼光来看,新媒体必须要有一个持续的盈利模式才会得到他们的认可。

在模式选择上,“必须是短期能够实现盈利的”。在经历了疯狂期后,对新媒体的投资逐渐由原来“靠故事、靠概念”越来越转向到“有真正的营收收入,和快速实现盈利的能力”。因此必须要选择那种运营成本比较低、比较容易推广的模式。汉能投资董事总经理赵小兵也指出,至少在近期,“需要进行大规模硬件投入,需要花很长时间去慢慢培养”的商业模式,很难得到认可。

“以内容为承载、附加广告的表现形式也被认为抗风险能力会更强”。新媒体研究专家欧阳国忠告诉记者。“红网传媒 ”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2008年,红网传媒在湖南成立。虽然它是作为独立的新媒体形式出现。但其背后的湖南第一都市报《潇湘晨报》和湖南出版控股集团的身份决定了其一定是高起点。依靠潇湘晨报提供的内容资源,迅速在湖南市场上跑马圈地。很快,红网传媒就在湖南站稳了脚跟。也是基于同样的考虑,巴士在线去年底和央视国际成立了央视国际移动传媒有限公司,其下属的CCTV移动传媒将专门为巴士在线提供定制信息,推出“新闻”、“娱乐”、“资讯”、“奥运”4个板块的12档节目。鼎程传媒CEO李平也指出,目前其在铁路上播放的节目中,“广告类的时间不超过15%。”

第2篇:风投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方兴东最先感觉到了冬的严寒:先是博客网裁员,而后是出现欠薪事件。被称为“博客教父”的方兴东,于2002年8月创立博客网,后改名为博客中国。2005年9月,博客网获得来自GGV、Mobius Venture Capital以及软银亚洲等风险投资机构共1000万美元的投资。这在当时成为国内Web2.0领域最大的一笔投资。

但时隔4年之后,业界甚至传出了博客网已经解散的消息。对此,方兴东的解释是:自己的经营状况确实是出了些问题,有五六百万的广告款没回来,资金吃紧。但是,

“现在有人在系统地折腾博客网,反正是有人在系统地制造负面的东西,你花时间和他折腾也没那个必要。”除了无奈之外,方兴东最近说得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风投的冬天”。

来自华尔街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美国由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IPO数量为6家,是1977年以来30年之内的最低数量。其中第四季度更是颗粒无收。2008年有40家准备IPO的企业最终不得不撤销了申请。而在国内。不断有风投撤资的消息传来,尤其是美国风投已基本停止在华业务。据称,风投们闲得都去打高尔夫了。

“当初提起Web2.0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是未来的趋势和方向。一拥而上的机构使得这个行业的泡沫被吹大,现在是破灭的时候;未来许多视频网站也极可能步其后尘”,一位风投界的人士告诉记者,“Web2.0,可能已成为过去的故事了。在国内,所有针对Web2.0的投资基本上已经停止了。”

博客类网站之兴衰

Web20的概念诞生于2004年O’Refilly公司和MediaLve国际公司的一次头脑风暴中。当时,互联网行业刚从4年前那轮泡沫带来的低迷环境中渐渐复苏。之后,该词的发明――O’Reilly公司总裁提姆・奥莱理逐步廓清了它的定义。简单来说,其特指让用户分享和自主创造内容的一系列网络创新。

当然,这种全民参与的革命,生背后则是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带宽的飞速发展,电脑硬件价格日益低廉,数码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以及网民自我意识的觉醒等等。但无论这些新兴网站采用何种形式、何种内容――无论是YouTube、MySpace还是Facebook――它们都依然指向了一个继互联网诞生以来的唯一终极目的:让数据更加丰富、更加易得。

博客网的兴起就是在海外Web2.0概念盛行之际在国内的一种表现,另外,譬如视频领域的优酷网、土豆均是如此。自博客网融得1000万美元后,据记者粗略统计,风投在Web2.0概上的投资已有近50亿元人民币。

眼下的博客网,正在行业的冰点和沸点间轮回。在方兴东看来,博客网现有的30人规模虽然比不上最大规模时的300人,确实“瘦身”不少,但还不算是最差的。2002年创办博客中国时,只有方兴东一个人,服务器带宽都是朋友赞助的。

时下的方兴东依旧认为,博客网站不会消亡,而且经济危机对博客网站的冲击尽管有,但不大。“我们也就是增加些服务器、带宽,但我们在带宽上的压力远没有视频网站那么大。”方兴东的观点是,博客是完全可以通过低成本模式进而快速达到收支平衡的,博客网站可以慢慢来,问题不会太大,而且博客网站出现大面积倒闭的状态也不太可能,更何况现在所谓专业的博客网站已经不太多了。

不过,方兴东无法不面对的是,主要依靠网络广告、收费博客、无线增值、出售网络虚拟物品等几个路径进行收费的博客类网站,却一直无法形成稳定的现金流。

导致博客网“瘦身”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新浪与搜狐等门户网站,依靠其强势地位,通过广泛邀请知名人士与专业人士开博等诸多方式,吸引了更多的流量与关注,迫使其它的专业博客网站逐渐让出前几名的位置。而业内普遍的观点是,因为受众对于像新浪、搜狐、和讯等此类网站的新闻需求是相对刚性的,因此这一相对持久的粘性会惠及其博客频道。以这样的标准来看,博客类网站在粘性上显然难以相抗衡。

但方兴东对于这种观点仍不予认同,“只是我们自己没有把博客做好。从国外的相关模式看,独立的博客网站一定是有很大前景的,有好几个博客网站都已经拿到钱了。在美国,SNS冷却了,但博客网站,比如Wordpress拿到了好几千万美元,去年下半年已经有三四家博客网站获得了风险投资。”

Web2.0失宠

无论如何,博客网的颓势是摆在眼前的事实,而这引发的担忧是,中国所有以Web2.0概念为噱头、尚未上市的网站将何去何从。

“博客网的衰落,除了商业模式并不明朗外,财大气粗的门户网站介入竞争是加速其衰退的另一主因。而在SNS社交网站、视频领域、生活搜索网站、网页游戏等四个领域同样存在类似的情况。一旦这些Web2.0概念的网站盈利前景相对明朗后。新浪、搜狐及腾讯等门户网站的介入必将引发行业的洗牌。”一位门户网站的高管向记者坦言。

这些创业型的网站往往是依靠一个创意或在中国国内的领先优势而生成,但目前他们的盈利模式仍不明显。也许过去有风投机构乐于花钱包装一个像YouTube这样的基本没有盈利能力的公司,然后以超过16亿美元的价格卖给Google,轻松赚取8亿美元,但现在随着美国金融机构的陆续倒闭,其所持资产大幅缩水,风投机构已自顾不暇,甚至连原先承诺的分期投资现在也需要进行重新评估,从而大幅缩减甚至终止。美中基金会一位理事证实,风险投资机构目前基本已停止在中国的业务,不再进行项目投资。

Chian Venture的一位分析师指出,相较其它类型网站,视频类、SNS网站目前受影响的风险更大。对任何一个类型的互联网公司来说,金融危机只是加速了它可能倒闭的进程,如果网站一直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终将遭到市场的遗弃。

对于SNS领域,华登国际总经理李文飚认为,SNS从诞生以来,就在不停的演变过程中,目前SNS领域的风险很高,赢利模式并不成熟,未来4-5年内会出现很大的变数。

近日易观国际的一份报告也给视频网站拉响了警钟。报告称,由于失去了奥运会这样备受关注的重大事件刺激,去年第四季度,中国视频用户数大幅减少9.4%,网络视频市场规模也没有像人们此前预期般快速增长,仅小幅攀升0.5%。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规模比较小的视频网站已经退出市场,一些规模相对较大的视频网站在较高的成本压力之下,也面临着倒闭的危险。

与专业博客网面临的情况类似的是,门户网站在视频网站萎缩的同时却在大幅扩张。报告指出,各大门户的视频新闻用户正在急剧上升。易观分析师指出,“这是今年的一个新趋势,门户网站正在凭借其品牌优势抢夺互联网视频广告市场。”

第3篇:风投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新兴媒体风险投资策略

新兴媒体泛指那些采用新的传播技术、新的传播方式或者开辟了新的盈利模式的媒体,如网络杂志、视频分享网站、商业楼宇媒体、移动电视、3G手机媒体、IPTV、触摸媒体、网络综合平台等。当下正处于一个媒介内爆与融合加剧的时代,任何一种创新的传媒科技马上会得到普及,任何一种新的传播方式也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推广,任何一种新的盈利模式马上会被克隆。但媒体由萌芽、发育到成熟的阶段,资本运营问题往往成为其壮大发展的瓶颈。同时中国传媒业具有严格的资本准入制度,一般的资本形态难于进入传媒资本市场。而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以其运作灵活、政策壁垒宽松等特点很快进入中国新兴媒体市场并取得了巨大成功:IDG成功注资百度、腾讯、当当网、土豆网,软银成功孵化分众传媒、淘宝、阿里巴巴、共合网……学会与风险投资打交道,擅长与风投共舞成为新兴媒体的一门必须课。

一、新兴媒体的资本渴求

首先,在发展初期新兴媒体的传播样式还不为人知,Blog和SNS的发展都证明了这一点。人们对于新兴媒体还没有建立基本的认知和使用体验,更谈不到用户的粘性,作为新生事物其“创新一扩散”过程需要集聚一定的市场势能和用户人气。其次,新兴媒体的发展市场尚不明朗。其市场预期处于一时间难以评估的状态。而新兴媒体要发展就必然需要大量的传媒资源的卷入,对于资本的渴求异常的强烈。一般情况之下在发展的初期。新兴媒体一般都是资本投入期,处于“烧钱”的阶段。新兴媒体创业者往往是有技术、有想法、有创新、有激情,而无资本、无经验、无业绩。在这样巧妇无米的困境之下,新兴媒体遭遇融资的困境。

一般的融资渠道难于适用于新兴媒体的创业与发展。传统媒体的出资人和创办者一般是各级政府、国有企业,而新兴媒体完全是市场化的产物,很难获得传统资金来源垂青。商业银行的首要投资原则是信贷的安全。新兴媒体由于其市场前景、媒介环境等一系列的不确定性,难以获得银行的信贷信任。同时银行的贷款一般需要按期支付利息和可靠的担保,对于尚且处于事业草创阶段的新兴媒体,资金的流动性本来就是个难题。对于高额的贷款利息更是难于及时偿还的。上市并且以创业板的形式进入股市大规模融资是新兴媒体梦寐以求的事,但是股票市场一样有着严格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只有像“华谊兄弟”这样成功的创业媒体才能获得股市的认可。较之其他的融资方式,风险投资不回避风险,并且力图驾驭风险,不需要严格的信贷担保,不要求在短期内偿还本息,甚至不需要传媒马上进入盈利的状态,风险投资能够满足新兴媒体创业的资金需求。

二、风险投资的注资意愿

风险投资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目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仍然有数十亿计的风投资本瞄准中国传媒业。在互联网高涨时期,网络媒体被其青睐;现在影视制作更加被风投垂青,三个月内就有一家电视制作公司得到风投机构资助。风险投资之所以对中国的新兴媒体偏爱有加,表现出强烈的注资意愿一般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出于中国传媒业的迅猛发展和巨大潜力。自2001年起,中国传媒业利税总额已经超过烟草业,成为利税总额第四支柱产业。与此同时中国的新兴媒体更是呈现了井喷式的发展,仅以互联网为例,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09年7月17日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3.38亿人,其中宽带网民3.2亿人,网站数306.1万个,中国已经成为互联网大国。广大的市场意昧巨大的商业价值,没有人会在市场面前踟躇,没有人会对巨大商机犹豫不决,注资中国新兴传媒领域的市场回报巨大。二是中国的传媒市场逐渐向非公有资本有限开放。长期以来中国传媒产业存在严格的政策壁垒,限制了非公有资本的进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风险投资在传媒领域内的作为,也给风险投资注资我国传媒业带来了政策上的不确定性和风险。2005年起中国政府相继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和《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这些政策的出台改变了传媒行业资本构成的单一局面,为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传媒行业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风投资本注资传媒业具有了基本的合法性。这样的背景之下,风险投资在中国的新兴媒体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IDG、软银、凯雷、鼎晖等风险投资纷纷注资孵化新媒体行业。受益于风险投资,搜狐、百度、腾讯、易趣、3721、当当网、土豆网、分众传媒、共合网、PPLive等一批新兴媒体已经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知名媒体公司。

三、挑战与策略

在使用风险投资的过程中,媒体的经营某种程度上处于被监管的状态。自身独特理念难免受人左右,独立的媒体品格难以形成,同时更要防止资本对于媒体内容的侵蚀。一个新兴媒体的公信力最终要靠市场、靠受众的承认而不是风投。所以新兴媒体一定坚守自身的传媒品格的底线,在使用风投的同时秉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内容传播品质,不为资本劫持,不为一时小利而饮鸩止渴。在风险投资引入、使用和退出期应该把握一些基本的原则策略。

1.风投引入期

适时原则。风险投资的引入应该以促进媒体事业的扩大为前提,而不是在传媒经营运转出现困难时引入风投。很明显在传媒经营捉襟见肘之际,能够对风险投资有多大的吸引力这本身就是个问题,即使成功引资也难免在谈判的环节因为无牌可打陷入被动的局面,为日后媒体与风投的合作埋下隐患。

坦诚原则。和风险投资打交道,要坦诚的与对方推心置腹,不仅把传媒未来的美好前途描绘给风险投资商,同时也要把传媒经营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风险坦诚的告诉给风险投资商。因为对于风险投资而言,有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风险不可控。坦诚的交往能与风投建立起双方合作的信任感。

平等原则。在资本的引入期,新兴媒体往往由于对资本的巨大渴求,而饥不择食。媒体创业者需要始终明确与风投之间是一种对等的合作关系,媒体以其独特创新传播理念和明晰的盈利模式作为创业成本,保证未来可预期获得报偿。很明显只有在引资阶段就确定平等关系才能为日后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适度原则。在引入风险投资时,引入多少是传媒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当你提出的要求一旦被满足之后,到底能不能消化好利用好引入资本,能不能将引入的资本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实现传媒价值的保值增值。所以把握一个适度的原则就非常必要,适合传媒发展的中短期需求,适合传媒的现实消化能力是传媒的引入风险投资的适度原则。

多家引资原则。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尽可能不要从一家风投引资。单一风投的引入容易使传媒公司处于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与多家风险投资展开合作,可以使媒体在风险控制方面有更多可以周旋的余地。如果一家风险投资撤出资金,也不至于使资金的流动性受到毁灭性威胁。

2.运作期

获得风投的管理扶助。风险投资并不是单纯提供资金的金主,与其他募资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对于新兴媒体的全程培育。风险投资通常有一整套科学的企业治理经验,可以为新兴媒体提供传媒战略决策制定、传媒市场的分析、相关技术市场应用前景评估、潜在风险分析、成本控制及其回收等一系列的管理支持,此外还可以帮助传媒企业进行招募和人力资源的管理。可以说一个成熟的风险投资是传媒企业的创业孵化器。通过与风投的合作,传媒企业可以避免走弯路、错路,尽早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应对压力,增加动力。引进风投之后只是传媒企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一般风险投资在注资之后都会要求传媒企业达到更高的层次,这在无形中给传媒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比如,2004年3月鼎晖国际等6家机构为分众传媒注资1250万美元,要求分众传媒当年必须实现860万美元的利润,如果完不成,股权就要被稀释。2007年lO月兰馨亚洲投资基金等4家VC注资炎黄传媒3500万美元之后,给炎黄传媒的任务是2008年营业收入达到3.5亿元,利润率为50%。可见,在风险投资运作期,传媒企业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压力来源于风险投资对利润的渴望与追逐。传媒企业唯有积极运作,与风投展开合作才能够实现盈利的目标。要实现盈利目标,除了上文所说的借助于风投的管理扶助之外,传媒自身能力的提升也是无从回避的。传媒企业必须始终思考如何将现有的强大的资金优势转化为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如何实现既定的盈利模式,如何掌握新媒体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资源。

确保信息对称,规避道德风险。道德风险(MoralHazard)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在风险投资与新兴媒体合作的过程之中,双方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新兴媒体在创业的初期主要依靠一些创新性的关键传播技术和模式等无形资产,一般会被视为商业秘密加以保护,一般会被少数的媒体创业者所掌握;新兴媒体一般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机构和财务数据,没有完整的信誉记录。在这种情况之下,新兴媒体与风险投资之间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双方的合作潜在着道德风险。风险投资家担心风投资本被以做假账、过度投资、滥用资本等方式侵吞。新兴媒体企业应该根据风险投资运作的特点,及时、对等的公布自己的业绩和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新兴媒体在发展的初期处于“烧钱”的阶段,但是应该明明白白把怎么烧钱告诉风险投资商。

3.退出解除期

第4篇:风投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曾经风云激荡的全球资本市场,时下已酷寒逼人,形势似乎在变得更坏。长久以来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框架的全球经济,因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迅即触动“多米诺”骨牌,向来被美元裹挟的一体化世界正在面临新一轮且极其严峻的经济冲击及政治结构的大调整,乐观派认为,回暖周期至少三年,而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近日甚至悲观预言,美国经济如若再度攀上高位,大致需要20年。

伴随着华尔街金融风暴的演进步伐,相对于其他传统行业的慢热与慢冷,与风投“一站式”对接的中国互联网似乎已提前步入冬天,迅雷不及掩耳。在这个注定难挨的漫漫冬日里,历经多时却依旧未能找到准确盈利模式的视频网站,尴尬局面首当其冲。在风投资金断供的巨大压力之下,本已为政府管控规则所困的视频网站开始迎来其运营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整肃风波,不由自主、无可奈何,却又合情合理。

VC已成泥菩萨,“烧钱”的日子已经过去,接下来需要认真地勒紧裤腰带过活了。那些高傲的、力图拷贝Youtube神话的中国互联网学生们,面对如此冷酷的现实,着实有点坐不住了,裁员、精简机构、收缩战线,一切有利于缩减成本的方式都陆续被纳入考虑范围。

死掉,还是坚定地活下去?怎么活下去?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冬天,果真来了。

Youtube效应

硅谷的创新实践以及由之带来的资本传奇鼓舞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诸多青年才俊,他们年轻,他们学历诱人,他们热情饱满,他们聪明无比,他们狂热地追逐先锋技术,他们有着强烈的创富冲动。他们善于突破,他们更善于模仿。如果说近年来中国在新兴产业模式的探求上总是在盯准欧美风向的话,那么中国互联网企业对硅谷既成创意的全盘复制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而且是学得最像样的。

通过复制Google的技术手段与营销策略,李彦宏成功打造了他的百度神话,美国新锐公司Facebook则催生了大量如开心网、校内网、海内网等诸多同质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可以讲,美国资本市场上但凡成功的技术标杆,在中国几乎均可找到与之匹配的复制者,而视频网站在中国的勃兴除却其低门槛的技术投入这些理想化操作背景外,更得力于Youtube几乎完美的示范效应。

2006年10月,行业巨擘Google斥资1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0亿)成功买入由查德・赫尔利(ChadHurley)和中国台湾留学生陈士骏(Steve Chen)这两个20多岁的年轻人创办的Youtube。这家全球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或许可大致译作“你的电视台”,而通过提供这样一个以网民自主参与、自由交流为基点的视频分享平台,Youtube取得了极高的用户粘性,尤其在青年群体里,其效果基本等同于当下马化腾的QQ对于中国海量网民的附着度。

据悉,在与Google的并购大幕开启之前,由于流量大、市场空间广阔,该网站亦曾受到微软、雅虎及默多克的新闻集团等多方青睐,奈何最终被喊出高价的Google收入囊中,而创始人陈士骏及查德・赫尔利更是凭借其一手创办的YouTube名利双收,蜚声世界。有消息显示,早在2006年6月,《Business2.0》公布全球五十大企业影响力人士排行榜,陈士骏排名第28位,而此次与Google并购的完成,非但在资本层面再度成就了几个年轻的亿万富翁,更为大洋彼岸的中国互联网产业注入巨大信心,鼓舞了既有的视频领域创业者,更催生了大量性质几近雷同的视频网站追随者,一时间,视频网站被炒成金矿,土豆网、优酷网、6间房、酷6网、56网、华聚网等行业领先者动作频仍,羽翼日渐丰满。

颇为有趣的是,同样脱身于张朝阳旗下搜狐公司的李善友和古永锵可谓真正见过互联网创业大风大浪之人,此二者,一个是搜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总编辑,一个是搜狐公司总裁、首席财务官、首席运营官,而此二人出走搜狐后几经辗转最终竟不约而同地选择视频网站作为其创业起点,这似乎也说明了点什么。至少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一定是从YouTube的发展路径里“英雄所见略同”地发现了金矿的蛛丝马迹,发现了复制的价值。

依据当前状态,古永锵的优酷网及李善友的酷6网经过多次与风投的接洽及陆续实现的几次增资扩股,其在综合实力上已跃居中国视频网站最前排。转过头来讲,至于中国的YouTube们是否能够成长壮大并成功演绎百度之于Google的传奇,从目前情况看,前景似乎并不明朗,之前所谓完美购并的Google与YouTube模式,在中国仿佛再难实现,百度TV的推出显然针对于此。

除却中年创业者李善友和古永锵的二次选择,福州年轻人王微则显得更为志在必得,其高中毕业后即在美国和法国多年的留学经历及其超越常人的敏锐的技术嗅觉,使得他早早地便发现了传统媒体尤其电视台的传播缺陷。或者,我们也可以认为,他也确实被YouTube欢欣鼓舞过。依照王微的理解,电视台的节目是固定的、单向的,属于强迫推送,观众被动接受,可参与性不强,而且大量优秀的电视节目碍于各种原因不能在荧屏上播出,于是造成了不小的浪费。

据王微讲述,2004年10月,他和他的荷兰朋友Marc去打球,在回来的路上,Marc向他提起了Podcast,而此时的Adam Curry刚刚他的iPodder软件不到两个星期。在欣赏完几个精彩的iPodder节目之后,王微立即有了在中国开发“播客”也即“视频分享”的想法,而这也便是另一家中国优秀视频分享网站――土豆网成型的缘起。“短短一个小时的谈话,改变了我的人生。”“博客给了我们文字的话语权,而有了类似于播客的东西,我们就有了声音的话语权。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是生活的导演。”

王微说,也许10年之后,中国的优秀导演就是从现在的播客中孕育而生。

契机?

可以看到,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目前定位于视频网站的互联网企业已呈细分趋势,非但有众多公司提供“网友自拍”类视频共享的网络平台,更有不少企业逐步将目标偏离、清晰起来并最终锁定在电影、电视剧的在线播放上。

通过与电影公司及电视台在版权层面的精诚合作,通过双方一・步步敲定彼此认可的广告收益分成框架,视频网站借此具备了与国家级电视台、电影院线性质类似的放映能力,而且其放映时间更为灵活多变,场地更全然没有限制,网友的主动参与兴趣被极大调动起来,而视频旅游、视频教育、视频医疗、视频投资、视频招聘、视频会议这些相关功能亦被不断发掘出来。

与方兴东博客例的尴尬处境类

似,虽然不少走在前排的视频网站已经成功拉到国内外风险投资,而且动辄数千万美金,但毋庸置疑的是,时下的视频网站尽管砸钱无数,却仍旧没有找到一套恰切的盈利模式,通俗地讲,还没有真正弄明白如何利用视频技术挣到钱。视频广告到底怎么做,它真实的广告效果如何,广告主凭什么就相信你的如簧说辞?这些问题并未真正得到解答。

华尔街的冷酷造成了新一轮的互联网企业的集体冬眠,早前风司手里攥着大把的资金,可以被拿来“挥霍”,而现在的状况却是“东家尚且无米下锅”,哪里还有结余让你玩耍?而VC的资金’紧缩直接导致视频网站融资链的绷断,这对尚且没有形成自造血功能的新锐企业来讲,显然是致命的。

这,或许也是一个有益的冬天。断供的压力对于视频行业内部的深入反思及行业接下来的精进演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难得的转折机遇,冷静下来有助于更好地开拓前进的道路。芜杂的状况亟待调整,而资本的进出则有如刀斧,优胜劣汰,删繁就简,准能在这轮资本醋寒中挺住并完成内部机理的重塑,谁将真正具备机会乐观胜出。工信部及广电总局对于视频网站的诸多管制条文已经为相关企业设定游戏范围,从此以后这些企业将不能再“恣意妄为”,而此番监管力度的蓦然加大实则束缚了视频网站进一步扩张的手脚,加之在播放内容上与版权拥有方沟通不畅,视频网站屡屡被诉,中国的视频网站着实走到了一个急寻突破的转折点。

冬眠

当下的视频网站经营者普遍缺乏对所属行业的精深研究,依据新浪网前总裁王志东的说法,目前定位于媒体的视频网站一定要去研究电视台的发展方式及营收状况,而定位于娱乐、电影、电视剧放映的视频网站则需潜心研究电影电视剧制作公司、电影院的发展模式,从中汲取可供借鉴的元素,而现在看来,这些网站的经营者对于此项专门知识的学习严重欠缺。

“Google是一个图书馆。当当网是一个书店。新浪是报纸杂志。网络游戏则是游戏厅。”王志东认为,视频网站要在传统行业里找到自己的匹配对象,专事视频分享的网站基本可从电视台上发现灵感,而专事影视放映的网站则要从电影院的盈利模式里找到思路,但王志东同时认为,找到盈利模式也许需要付出不短的时间,当初的腾讯是如此,阿里巴巴也是如此。创业者早期的模型设计并非微观到盈利模式的各个细节,于是需要不断弥补,不断修正,直到最后成熟起来、形成良性产业链,而视频网站的出路摸索也应该如此,但总是能找到线索的,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优酷网总裁古永锵承认,从目前情形看,资本的冬天确实来了,但从业务上讲,现在整个行业在加速向一两家优质企业集中,这个情形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时的情况相似,但从最终结果看,冬天过去后,行业领头羊依旧会占据领先地位,现在那些综合实力强大的视频网站依旧会主导市场方向,还会往前走,不会有大的问题,而那些本来就力量薄弱的小企业,会在这个资本的冬天里死掉,而且会死掉一大批。“在好的经济形势下,大企业与小企业都可以在行业发展中分食一定收益,但在坏形势下,小企业的命运一定是最尴尬的。一般来讲,在每一个细分市场里,保存一到两家优质企业,是比较合理的。”古永锵认为,中国视频网站的最终格局将是,大批死掉,一两家存活,而存活的企业里即包括了他的优酷网。

严冬已至,古永锵认为,视频网站至少需要做好或准备好三件事才能安全地度过冬眠期。第一, “好身体”。即,网站的用户规模、品牌力量等综合评价的提高。第二, “厚衣服”。即,要有足够好的财务状况,要有优秀的现金储备, “我们优酷网7月份又做了一次增资扩股,资金较为充裕。”第三,常锻炼。即,收缩战线,节约开支,调整战略, “不是不运动,而是步伐要适当慢下来。”

酷6网总裁李善友似乎并不认可“资本的冬天”的说法,他认为,这应该是“资本的春天”才对。 “你去看看2000年,阿里巴巴,网易,不都是那个时候起来的吗?”李善友表示,起码酷6网并不存在现金压力的问题,“应该讲,我们的现金流是最充裕的。”

与古永锵观点类似,李善友同样认为,走过本轮酷寒周期,现在的行业老大还将是行业老大,但李善友更为乐观地表示,视频网站的盈利模式尽管依旧需要探索,但在广告层面,其实广告主并不是没钱投电视广告了,只是说缩减了投广告的资金数额,而目前恰好是视频网站从电视台争取客户的最佳机遇期。“为了应对当前的资金紧张压力,我们要回到常识,back to basics,比如首先要缩减成本,降低开支。”

第5篇:风投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今年以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TMT指数上涨了25%,远高于道琼斯指数的涨幅,整体的估值水平也在不断抬高,更重要的是,在“美国模式,中国概念”包装的IPO过程中,投资者对公司盈利能力要求降低,一次次个人创富的财富神话刺激着各方资本的不断涌入,而这些都让经历过上一轮互联网泡沫破裂的投资者心生警惕。

“没上市的公司比上市的贵,上了市没盈利的比盈利的贵,这显然是泡沫。”作为从上一轮互联网泡沫中成功挺过来的人,张朝阳近期抛出的评论的确代表了很多人的观点,但泡沫真的来了吗?与11年前相比,这次的杀伤力究竟有多大?这并不是一个容易解答的问题,但从与11年前那场互联网灾难方方面面的对比中,我们也许能得到更多乐观的信息。

弹指十数年,互联网络大爆炸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概念股之所以受到国人如此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优酷、当当等股票上市时的突出表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无论是已经密集上市的奇虎360、人人、世纪佳缘,还是正在排队上市的淘米、迅雷、土豆,抑或是因为微博而重新焕发无限可能的老牌门户网站,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互联网公司,我们也许是它们的忠实用户,习惯于电子商务带来的便捷购物,喜欢在更开放的平台上互动交流信息,甚至已经为视频、游戏、交友或某种增值业务付过费。

这与11年前的情况大不相同。2000年2月, 当高科技互联网概念股思科取代通用电气,跃升为世界上股票市值最高的公司时,大部分美国人都不清楚思科到底从事什么业务;2000年初,全球网民数量为2.5亿,手机用户数量为5亿,而截至2010年年底,全球网民数量已达20.8亿,手机用户数量已达52.8亿(国际电信联盟最新数据);超高速宽带连接在十多年前极罕见,而今天各地比比皆是,得益于云计算、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手机的计算能力已经超越了1969年美国航空航天局拥有的计算能力,那时用这样的计算能力发射人上了月球,而如今我们用更强的计算能力发射愤怒的小鸟去砸猪。

或许更大的差异还在于,本次的互联网狂热是全球性趋势。汤姆森路透数据显示,在上次泡沫高峰期,也就是1999至2001年间,全球共有964亿美元风险投资进入互联网创业领域,其中80%(将近780亿美元)被投向了美国。在全部10755笔风险投资交易中,有7174笔来自美国。而现在,在2011年前四个月的50亿美元风险投资中,只有14亿美元投向美国。在全部403笔交易中,有3/4发生在美国以外的市场。

烧不完的风投,赚不来的钱

2000年3月10日,纳指突破5000点大关,并创下5132点的历史最高纪录。这一天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3月13日(星期一),纳斯达克指数一开盘就从5038跌到4879,之后不断下滑,互联网危机全面爆发。指数的下跌并不是全部,更可怕的是,一年后的2001年2月,纳斯达克10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已达让人瞠目结舌的811倍的水平。市场持续下跌后市盈率的猛涨意味着上市公司的赚钱能力以比股价更快的速度下降。

一个规范的“DOT COM”商业模式依赖于持续的网络效应,以长期净亏损经营来获得市场份额为代价。“快速变大”的口号诠释了这一策略。 在亏损期间,公司依赖于风险资本,尤其是首发股票(所募集的资金)来支付开销。在那样的情形之下,公司的寿命是靠燃烧率来衡量的:那就是,一个既不盈利的又缺乏可行的商业模式的公司,挥霍完资产的时间。

十年前这样的公司比比皆是,很多上市公司的名字最终永远成为历史。而如今,即使是人们最担心泡沫出现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情况也没那么糟糕。以一年来密集上市的几家互联网公司为例,除优酷网在过去三年中从未盈利,网秦财务状况波动较大外,其他几家都已在上市前两年内扭亏为盈,虽然这些盈利只能说刚刚起步,它们都在积极尝试和摸索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不看市盈率看市销率,重新审视互联网估值并不高

美国著名财经网站Market Watch创始人,Stock Twits投资人Bill Bishop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有个别股票估值很高,但不像2000年,这些公司多半比较成熟,发展前景比较有把握,就是股价涨得太快。”

市销率=总市值 /主营业务收入或者 股价 / 每股销售额

由于互联网企业的特殊性,市盈率并不能作为判断其投资价值的最终标准,所以近两年证券市场出现的也许更能反映像互联网这样的创业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真实状况。

摩根士丹利负责策略分析的董事总经理娄刚的看法就相对乐观:“如果有泡沫,也是一个初级阶段的泡沫。”在他看来,此轮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地位,要远高于互联网泡沫破裂时的美国企业,大部分企业保持了某个领域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在子行业里不是数一数二,也是出类拔萃的。

新浪一年来涨幅高达272.26%。华尔街给新浪微博的估值不断上涨,有的甚至给出100亿美元预估值。截至目前,新浪市销率已经超过20倍,在新型互联网企业和模式遍地开花时,老牌门户网站也在不断寻求突破。2011年2月28日,腾讯旗下的产业共赢基金将团购网站的鼻祖Groupon成功引入中国,建立高朋网,根据腾讯CEO马化腾对于基金的定位,该基金主要使命是投资产业链上的优质公司,更好地服务腾讯开放平台上的用户。而就在之后的3月份,新浪出资约6600万美元,收购麦考林19%股份。此前,新浪还推出第三方支付工具“新付通”,并向银监会提出牌照申请。

不难看出,新浪的一系列动作,都是在基于新浪微博至今的优势地位作战略部署,尽管高盛等国际国内研究机构还在为新浪微博到底是Twitter(社交媒体)还是Facebook(社交网络)而谨慎争论(这样的定位争论直接导致对新浪微博未来盈利增长预期的判断),但大家都不得不承认,与Twitter和Facebook相比,新浪微博有一个重要优势,那就是它拥有一个颇具影响力的门户媒体平台,即使目前来看微博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都很难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但1.4亿注册用户所产生的巨大流量和影响力,足以巩固新浪在互联网广告份额中所占的绝对优势地位,而另一方面,在微博盈利模式的摸索中,新浪本身的资源整合和资金实力都为未来实现流量变现提供重要的支持。

二次创业团队PK成熟风险投资――用脚投过度包装的股票

一批第一次互联网泡沫后孵化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正走向巅峰,这从目前中国互联网行业风云人物的履历中可见一斑。十多年前的互联网创业者们,并不能真正理解互联网革命的实质,而如今的创业者多已浸这一领域多年,他们深谙其中的创业之道,更了解互联网经济,也更有耐心

凡客诚品CEO的陈年,曾是卓越网创始人之一;优酷网CEO古永锵曾经是搜狐的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他对于搜狐的发展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人人网陈一舟,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千橡互动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旗下现在有DuDu网、dudu加速器、猫扑网、魔兽中国、5Q校园地带等网站;而如今在团购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的美团网CEO王兴,也曾经是校内网创始人,饭否网总裁;包括拉手网吴波,也是互联网技术及商务领域的先行者和开拓者,焦点房地产网创始人。

风险投资方是助推泡沫产生的重要力量。十年前,被网景唬得晕头转向的风投们其实并不了解互联网,它们甚至无法辨别出网站的优劣。于是,中华网凭着一个域名就登陆纳斯达克,当时的风投根本不需要技术,它们的商业模式就是筹到足够的钱,然后均匀地投向各个网站,而能够成功退出的案子不及失败的十分之一。这也是当年泡沫破裂的主因。

第6篇:风投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本刊记者在日前获得消息,国内首家手机叫车软件“摇摇招车”已然启动第二轮融资,融资金额将达千万美元。该轮融资从2012年底开始进行,预计将于近期完成。在此之前,打车软件“快的打车”已获得阿里巴巴集团的投资,现在正与数家风司接洽。

据了解,手机叫车软件在去年年初开始兴起,目前国内已有20多款手机叫车软件,用户数量总计近100万。为了更快地争夺市场,这些软件的开发商正积极通过返现、“加价”等“烧钱”方式跑马圈地,对于“稀缺”资源司机,各软件厂商更是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然而,面对多地扩张的高成本以及模糊的盈利模式,手机叫车软件能走多远?

APP让打车更智能

“经常要在烈日下或寒风中苦苦等待出租车,有时候等半个小时都打不到车。”27岁的王洋是北京一家公司的财务人员,因为工作需要经常要打车到银行、税务局,但打车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

实际上,这种困扰并非王洋一个人才有。据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北京目前约有6.6万辆正规出租车,每天上路的出租车大约为4万辆,但由于乘客需求量大、出租车运营效率不高等问题,北京一直陷入乘客打车难、司机开车亏、政府愁的困局。

摇摇招车CEO王炜建正是从这一“困局”中看到了商机。2012年3月,王炜建酝酿的国内首款手机叫车软件“摇摇招车”宣告诞生,它覆盖iOS、Android两大平台。“用户安装该软件后,输入起点和目的地,自愿选择‘是否支付小费’,附近的出租车司机如果接收订单,即可通过电话联系乘客。”

“摇摇招车”上线后受到很多白领、学生的热捧,注册用户急剧上升。一个月后,王炜建从红杉资本拿到数百万美元的首轮融资。自此,叫车软件纷纷出现,进而发展成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一个新兴领域。

业内人士认为,打车APP解决的是司机与乘客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这款软件得到了司机和乘客的欢迎。在访谈沙龙“微信群访谈之打车专场”中,“嘀嘀打车”开发者张博表示,通过嘀嘀打车软件,北京司机每天大概收到几千个订单,在高峰期平均每20秒一个订单。乘客方面,叫车的成功率在80%-85%。“快的打车”创始人陈伟星谈到,“快的打车”在上海每天平均成交近2万笔,在杭州的成交量稍微少些。

手机叫车软件的兴起得到了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今年3月,交通运输部了《关于规范发展出租汽车电召服务的通知》,要求推动电召服务(通过拨打电话热线叫车)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建设研发电召服务网站和手机电召服务终端,开展网络、手机电召等新型服务。

打车难在全球很多城市都有出现,因而叫车软件服务正在全球通行。据了解,一家位于旧金山的公司Uber在去年获得了亚马逊CEO贝索斯和高盛的投资。Uber的服务很简单,用户在手机上通过Uber客户端叫车,司机接到订单后提供服务,费用从关联信用卡中直接扣除。

烧钱抢市场

手机叫车应用是新兴领域,但其发展仍然依托互联网的发展脉络,如炒概念、吸引风投、疯狂铺张、寻找盈利模式等。

大多数厂商认为,手机叫车软件仍处于市场培育期,从业者不仅要把市场炒热,以吸引风投的关注,更需要抓住用户。

与其他软件不同的是,叫车软件都在用砸钱的方式来“讨好”出租车司机,因为出租车司机数量有限,圈得越多司机才能招来越多打车用户,才能建立起行业进入门槛以阻挡住后来的进入者。

摇摇招车的市场人员杨艾告诉《IT时代周刊》,摇摇招车的安装人员是在出租车司机聚集的餐馆、机场等地给司机进行免费安装。为了鼓励司机间的相互推荐,摇摇招车还采用了阶梯式的奖励办法。“甲司机推荐乙司机安装摇摇招车,甲、乙各获得奖励15元,接着乙推荐丙,乙、丙各得15元,甲还能得到5元,以此类推。”

按照该推广方式,摇摇招车获得一个用户的成本在30元以上,远高于游戏类等APP获取用户的成本(一般在5元左右)。以目前摇摇招车覆盖的2万辆出租车的量来推算,其花在推广上的费用就不菲。

即使如此,摇摇招车仍在3月底前实现了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的全覆盖,并计划在年底前开通全国九个城市。而这个疯狂铺张的过程则会耗费大量的资金,“这是个砸钱的游戏。”杨艾表示。

同样,为了抓住用户,乘客只要用“快的打车”并在微博晒单就会获得10元红包。为了鼓励出租车司机使用,陈伟星给每月打开软件超过5天的司机奖励话费10元。这两个看似不起眼的数目,如果坚持执行,每年累计花掉312万。这还不包括人员工资、广告成本等其他费用。

另外,为了促成成交,对于乘客的需求超过10分钟没有司机响应时,“快的打车”会分别给司机加价2元、5元、10元不等以促成成交,加价费用由“快的打车”承担。这种加价方式不仅加剧叫车软件的“烧钱”,更被质疑该做法是否会扰乱出租车的价格体系。

商业模式不明确

有分析认为,手机叫车软件的发展模式颇似在前年曾风靡一时的团购网站,众多厂商跑马圈地,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各地疯狂扩张,但难找盈利点。

快的打车联合创始人赵冬坦陈,此前有打车软件试图向用户或出租车司机收取一定费用,但因市场竞争太激烈,不得不免费。“整个市场还处于成长阶段,所有的打车软件都在培育整个市场,真正要看到市场格局的变化至少要到今年年底。”赵冬说。

陈伟星也表示自己还未考虑盈利模式。他指出,尽管大家一块儿做会把市场做热,但谁也无法保证谁是最后的存活者。

除了扩张过程中面临的资金、政策等问题,这些打车APP都难逃微信语音、百度地图和支付宝等竞争者的冲击。另外,出租车公司和管理部门也会“插手”。

据了解,北京市交通委已经整合了5个出租车监测调度中心推出手机打车客户端,市民用手机上网就能实现“叫车”。有从业者就此提出质疑:既然政府方面也有统一的电话叫车平台,在这种有竞争的环境中,叫车软件如何体现产品的差异化和卖点?

在激烈的竞争压力却又没有清晰盈利模式的背景下,一些专业人士称打车应用可能有三种结果:第一,被大型互联网企业收购,并作为免费应用;第二,被传统出租车公司收购,并作为企业内部的呼叫中心整合服务项目之一;第三,烧光资金,黯然退场。

但也业内人士持乐观的态度,他们认为手机叫车软件可以采用互联网的方式赢利,因为打车APP圈住了“的哥”,在大数据的分析下,开发者可以根据“的哥”的需求展开一系列的衍生服务,如附近餐饮信息、加油站信息、路况导航等增值服务。其次,打车是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打车APP可以作为入口级产品,以拓展增值服务的方式去展开收入模式。

第7篇:风投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证券营业部是与资本市场同步发展的,它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缩影。证券经纪业务在证券公司中处于重要地位,证券营业部是证券公司与客户联系的第一站,代表着证券公司在社会上的形象,证券公司在金融业中的地位将可能被边缘。营业部适时的转型与调整至关重要,营业部面临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经营不慎可能损失惨重。

目前我国营业部功能基本仅承担证券经纪业务营销的功能,客户服务尚处于相当初级的阶段, 其它创新业务如融资融券、IB业务等虽已部分开展,但业务量较小。与此同时证券公司的合规与内控大大加强,营业部的风险相对已经很小,可以说是有规范而缺乏创新发展。对证券营业部来说, 当前的主要矛盾已经是如何在规范的前提下,进一步创新发展的问题了。

二、我国证券营业部的存在问题

(一)佣金仍是券商重要的收入来源,佣金大战导致佣金率持续下降,券商竞争激烈。

近两年,券商的佣金战激烈,行业的平均佣金费率也在不断降低,但传统经纪业务中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占比却未下降,佣金仍是券商重要的收入来源。数据显示,2014年,券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占全年营业收入的40.32%;2015年,券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占全年营业收入的46.79%。经纪业务收入在券商营收中所占比重依然很高。但是同时券商的佣金率大幅下降。从上海辖区的情况来看,2010年年底,471家营业部A股平均佣金为0.0836%,2015年券商经纪业务A股平均佣金为0.054%,大幅下降。佣金收入目前依然是券商盈利的主要方面,竞争也异常激烈,佣金下滑是全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二)证券公司业务发展不均衡、核心竞争力不足、同质化经营严重是我国证券业的突出问题。

2013年,我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自营业务、其它业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8%、11%、4%、19%和18%,传统通道业务收入占比接近60%。在目前竞争日渐加剧的情况下,简单通道业务的议价能力较弱, 一旦交易量大幅下降将严重削弱经纪业务盈利能力, 进而影响证券公司的整体经营状况。同时在不断开放的环境下,随着对外资投资比例及业务范围限制的持续放宽,海外大行“走进”国内证券市场的步伐也将越来越快。我国证券行业单一的盈利模式将面临严峻的竞争和挑战。因此,提高完善业务结构,实现业务转型,提高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证券行业迫切的任务。证券营业部作为证券公司最主要的基层组织,如果不能实现调整和转型,证券公司业务的整体转型是很难成功的。

(三)创新经纪业务发展迟缓,无法缓解传统经纪业务经营压力。

各券商推进营业部拓宽盈利渠道,实现传统经纪通道业务与创新经纪业务互惠发展。在推进创新经纪业务过程中,营业部却面临诸多困难:部分营业部人员少且能力不足,长期服务缺失,导致客户信赖度低,高质量客户流失严重。营业部宣新业务的力度不够,客户普遍缺乏对新业务较为系统的认识。证券行情不景气,营业部面对大量新业务、新产品的出现,营业部对新业务的理解不够而推进效果不明显。

三、证券营业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发展其他新型业务,提高盈利能力

营业部靠经纪业务的传统盈利模式不能适应当前市场需要,参考发达国家券商转型过程,我国经纪业务转型也势在必行。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开展网络矩阵式营销,构建网上网下结合的立体化营销平台整合产品,客服、理顾、投顾与在线网络,借助论坛、微博、博客等各种网络社交工具,为客户提供一站立体式服务,推广营业部财富管理服务。二是是探索新的综合理财服务收费模式,实现投顾新业务收费方式多元化。三是整合各类资源,构建满足不同投融资需求的创新业务库和金融产品。

(二)发展新的客户群体,适应网络业务的发展。

证券公司营业部应该积极扩宽服务人群,尤其是对理财比较关注且对金融产品有一定了解的人群。、他们往往关注更多的是服务,也对佣金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证券营业部可以向在有关经济专业的学院内举办比赛或者在学院里举办讲座,给新生代人群留下良好的印象,发展以后的潜在新客户。随着网上证券的发展,证券营业部可优化网上证券网络,减少网上开户的不必要程序,来达到减少证券公司营业成本的目的。

第8篇:风投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在版权内容成本日益上涨和打造差异化核心竞争力的双重驱动下,网剧已成为各大视频网站重金打造的板块,据统计,今年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的网剧近20部,5部“超级网剧”的平均投资额度更高达5000万至上亿元。2015年上半年全网共计上线网剧166部,计2243集,超过2014年全年总和。2015年全年产量有望突破7000集。

由于“一剧两星”政策影响和网剧市场利益驱动,越来越多的传统影视制作公司和制作人把目光转向网剧。唐人影视联合搜狐视频打造《无心法师》:欢瑞世纪与爱奇艺视频合作现象级网剧《盗墓笔记》;慈文传媒与腾讯视频联合出品《心理罪》;华策影视在爱奇艺平台打造整容题材网剧《皮囊游戏》等。据《综艺报》了解,目前大多数传统影视制作公司均开始与视频网站洽谈合作,明年将会有更多传统影视制作公司投入网剧市场,在部分制作公司2016年的电视剧制作计划中,传统电视剧与网剧比重已为5:5。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近两年平台基于电视层面的价值在下滑,收视总量和观众收看时间均持续下降,去年电视台广告收入首次被互联网超越。同时,电视剧对电视台的收视贡献也在下滑。反之,网络平台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其购剧需求也在增加,越来越多的广告商青睐互联网,这对于传统影视制作公司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新选择。

合作模式多样 看齐卫视“非黄档”

目前视频网站与影视制作公司的合作模式主要有版权合作、网站定制,只提供播出平台不参与制作三种,视频网站投资模式分为全投,半投,不投多种形式,出品《北平无战事》《伪装者》等精品剧作的电视剧制作人侯鸿亮和他的团队今年转战网剧市场,5月份与搜狐视频合作热门IP《他来了,请闭眼》,明年还将与企鹅影业合作《如果蜗牛有爱情》。侯鸿亮表示《他来了,请闭眼》搜狐视频全颧投资,总投资3000多万元。“网剧一哥”白一骢表示,他们目前与视频网站的合作方式均为联合投资,双方按照投资比例分成,共同承担风险。

小马奔腾副总裁李立功认为,“与视频网站合作相较电视台自由些,但题材却比电视台更窄,像之前小马奔腾比较擅长的家庭伦理,战争等题材在网剧市场并不受欢迎。此外,网剧题材对时效性要求较高,今年大家爱看玄幻剧,明年可能就会换一种题材,变化非常快,对制作机构来说要及时跟进。”大唐辉煌总裁王辉也表示,以往大唐辉煌的电视剧题材多是关于婚后夫妻或是婆媳问题,为迎合网络受众,开始尝试将题材的时间点从婚后改到婚前,演员也从90后喜欢的“小鲜肉”中挑选,据了解,目前小马奔腾和大唐辉煌筹备的网剧项目,在题材选择方面均是在制作前就与视频网站沟通好。

面对网剧的蓬勃发展,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社长王卫平认为,网剧市场已初步成型,国家势必会加大对网剧市场的管理和规范,未来广电总局对于网剧的审查会更加严格,因此,影视制作公司和视频网站在网剧的题材和内容选择上应该更加慎重。

王辉表示目前他们在洽谈的网剧项目都是按照电视台“非黄金时段”的标准操作,“网剧在题材上不应该游走于政策边缘,或是有过于出格的情节或台词,这会有损公司形象。”对此,白一骢表达同样观点,“我们做过的多数网剧项目都是走审查程序的,在制作网剧时,尺度也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要因为现在没有制度,就去试探边界,这个行业需要自律。”

此外,华数传媒网络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宁子认为,网剧应该是用互联网发行方式改变电视剧的一种产品,而非改变电视剧本质。

盈利模式升级 多元化变现

除开启付费模式外,在盈利方面,网剧也积极反向输出电视台,目前搜狐视频出品的《他来了,请闭眼》已经确定“反向输出”东方卫视,侯鸿亮表示,现阶段网剧一定不能执着于寻找与传统电视剧的差异,网剧和传统电视剧是共通的,寻求差异化只会越做越小,越做越偏。“《他来了,请闭眼》涉及探案元素,不能放在黄金档,但是放到周播剧场是可以的,现阶段我们要寻求的就是这种生产方式,这也是尽快盈利的方式,只有实现盈利才有再发展的机会,进入良性循环。”侯鸿亮希望通过这部戏探索出一种制片方的盈利模式,使网络平台和传统平台的互动产生积极效果。

白一骢也表示正在尝试开发一些新盈利模式,以《暗黑者》为例,他计划在《暗黑者》第二季播完后,结合第一季回剪一个较长的电视剧版本,但目前是否能卖出以及会卖给哪个平台都还未定:同时,由于第一季成绩较好,在第二季《暗黑者》播出时已经尝试在剧中植入广告,广告由剧中演员用搞笑逗趣的方式播报,并作为剧的一部分在每集中插播,且52集每集广告都不相同。

除在盈利深度层面下工夫,在广度方面,传统制作公司也是煞费苦心。不久前,《无心法师)刚于搜狐视频播完,7.69亿次的播放量、豆瓣8.9分的评分是这部无超级IP,无大牌明星,无落地卫视的“三无”网络自制剧交出的成绩单,蔡艺侬表示当初选择做《无心法师》没想过要挣钱,她有着更长远的计划:IP孵化。“我们希望通过互联网把《无心法师》从一个冷门IP培育成热门IP,增加未来变现渠道。”

“选择《他来了,请闭眼》作为剧集蓝本,是看中‘悬疑+爱情’这一类型的可转化性、可实施度较高。这个题材的融合性为IP后期孵化带来极大便利,悬疑情节可以吸引男性受众,爱情部分则专门为女性观众留足空间,伴随受众范围的扩张,男女通吃的形态会大幅提升广告主的参与热情,”未来,侯鸿亮表示还会继续强化“悬疑+爱情”的IP模式,通过拍摄第二部,打造同名电影等方式孵化IP,慢慢提升剧目品牌价值。

“赔本赚吆喝”,业内人士如此形容网剧第一季的营收情况,IP化开发是未来网剧营收的最大期待。“第一季我们会把更多精力放在内容本身,如果有客户合作自然好,若没有则到第二季再考虑营收问题。”优酷出品影视中心总经理,《天才J》监制药军表示,网剧营收是一个长期规划,第一季最重要的是树立内容品牌。

第9篇:风投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依照国际通行的定义,电子商务是指以电子技术为手段,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而完成的实物或者服务的交换过程,其根本属性是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

一、电子商务VS传统零售

相对于传统的商务模式而言,电子商务极大地提升了买卖双方的沟通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拓展了交易渠道,作为新兴的商务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其主要差异体现在物理特性、沟通媒介、人才结构、商品呈现、供应管理、营销手段和安全保障七个方面。

二、电子商务的分类

根据参与交易的对象的不同,电子商务分为三种类型:商家对商家(Business to Business)、商家对消费者(Business to Consumer)、消费者对消费者(Consumer to Consumer)。

B2B:商家之间依托于网络等的电子手段完成信息流、物流、现金流的传递和交流,并最终完成商务活动的模式。B2B的参与双方是商业机构,其交易具有专业性、针对性、规模性、连续性等特点。

B2C:商家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为近年来发展最快的细分市场。这类电子商务主要是借助于国际互联网开展的在线式的销售活动,所出售的产品包括了绝大多数的消费品。这种方式具有便利、透明、低价等特点。

C2C:个人消费者在上市场上担当卖家,与其他消费者产生的电子商务行为,消费者可以在交易平台上快速发展待售品,通过平台通讯和交易系统完成查货、询价、定价、支付等活动。 C2C模式是1995年eBay公司所开创,二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网则将C2C模式在中国发挥的淋漓尽致,并成为了广大消费者耳熟能详的交易平台。C2C的商务模式具有门槛低、样式多、竞争激烈等特点。

根据电子商务企业类型来分,还可以将其分为提供电子商务接入服务的平台型企业和自建网站的品牌商城电商。如B2B中的阿里巴巴、B2C中的淘宝商城,C2C中的淘宝网都属于平台型企业;而B2B中的海尔,联想网上营销平台、B2C中的京东商城等,则属于自建网站的品牌商城电商。

三、电子商务盈利模式

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可以分为三种:基于进销差价、基于服务销售、基于信息交付的盈利模式,不同类型的电商企业对应不同的盈利模式,同类电商企业的盈利模式又表现出较高的趋同性。

1、自有品牌电商企业——靠进销差价盈利

自有品牌电子商务企业采用基于进销差价的盈利模式,产品结构以自产品牌商品和品牌为主,提供配送和支付服务,采用较低的毛利率和差异化产品策略开拓销售渠道,可显著提升零售企业销售额,支撑其利用进销差价盈利的零售本质。国内,苏宁易购和当当网就属于该种模式。国际上,电子商务鼻祖亚马逊也采用这种模式。

2、平台型电商——信息交付和服务销售相结合的盈利模式

平台型电商是指构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网络运营商及服务提供商,仅提供通道服务而对商品不享有所有权,电商平台具备海量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交付收费是主要的盈利来源,主要形式有会员联盟、商业名录制作与分发、网页广告、搜索、线下服务五种。同时,随着电商交易额的提升,基于服务销售的盈利模式逐渐清晰,其主要形式为交易费佣金、网店入驻佣金收取等。对于平台型电商来说,信息交付和服务销售两种盈利模式将,国外代表企业如eBay,国内有阿里巴巴、淘宝网等。

四、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现状

1、技术和销售渠道创新促进行业规模快速扩张

2004至2011年间,我国电商市场交易规模从3000亿增长至3.8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在50%以上。其中发展最早也最为成熟的B2B占据主导地位,其2010年的交易规模在电商总交易规模中占比达到89%。2008年后,年同比增速稳定在15%左右,以B2C和C2C为主的网络购物则处于快速扩张阶段,2004年网购交易仅仅有150医院的规模,而2010年这个数字达到了4600亿元以上,复合增长实现年均77%。

如此快速的扩张,其商业模式本身的创新因素是本质原因。在技术层面,线上销售突破了时间、地点等容量的限制,似的消费个性化、高效、低成本,技术的革新使得网购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有了长足发展;另一方面,创新则在于销售渠道的创新,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渠道前段的品牌厂商可以省去渠道实体限制,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加快了流通效率,降低了终端成本。

2、 风投推波助澜助力电商快速成长

风投资本在我国电商行业发展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整个电子商务行业在2010年吸金总额超过10亿美元。而在此之前的2006-2009年,中国电子商务吸纳的风投资金不过6.04亿美元。从获得投资的企业类型来看,标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竞争格局尚未稳定的B2C领域。

资本涌入解决了电商的资金短缺问题,电商企业在迅速做大市场,抢占市场制高点,市场营销是其获得风投资金后的主要投入方向,从京东、当当、凡客诚品来看,都是充分利用资本优势,大举投入广告营销、搜索引擎优化等市场开拓活动,从而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在风投资金的推波助澜下,各企业将继续加大营销投入,跑马圈地,争夺用户,为电商规模化盈利打下良好的基础。

3、资本运作后“烧钱”拉低盈利

电商企业竞相“烧钱”圈地的行业行为直接推高了网购平台获得用户的成本:2011年主要的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和导航网站的广告普遍呈现出50%以上的上涨,导航网站更是达到了数倍的涨幅。广告费的上涨是电商争相烧钱圈地的结果,层出不穷的价格战也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不差钱”的电商忽略规模盈利模式的探索或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瓶颈。

五、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趋势

1、短期用户为王

电子商务是以网络为虚拟场所的交易形式,如同商城和顾客一样,流量是销售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依前述章节,以交易差价、信息交付、服务销售三种盈利模式为主的电子商务企业实现盈利的载体和前提条件即是较高的用户流量。

提升用户粘度及交易转化率是获取稳定流量的主要着力点。互联网用户流量具有可引导性强、对比倾向高、转移成本低等特点,所以完善访问体验、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用户粘度,降低交易环节用户损失、提高建议转化率是拥有稳定用户基础的关键。

2、长期模式取胜

中长期来看,服务模式升级与创新将是成功关键。短期内电子商务企业用户的扩张消耗着巨大成本,目前我国除了发展较早的B2B企业形成了稳定的盈利模式外,众多电子商务企业还处于众多风投机构支持下的“烧钱”阶段,盈利模式尚未稳定,电子商务长期来看,服务模式升级与创新所带来的盈利能力将是企业立足之本。

3、四项核心竞争力助推电商从“烧钱”向“挣钱”转型

在电商从“烧钱”到“挣钱”的转变过程中,参考国外电商的发展,行业内短期用户为王的属性不变,目前具有较高用户基础、客户开发与积累效率高的电商企业,长期来看,符合行业模式转型与服务升级者具有较强规模压力能力,运营能力强者将得到青睐。

首先,电商是以网络为渠道完成交易服务的,所以营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店的用户规模,营销能力体现在搜索引起优化、平面广告、口碑营销、社区营销等方面。

其次,品牌品质是营销引入顾客后能否留住顾客的核心。品牌品质的考量主要包括品牌知名度、品牌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营销能力和品牌品质共同决定了未来电商的立身之本,即用户规模的大小。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