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范文

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第1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范文

一、对核心素养培育的几点认识

1. 培育核心素养,形成正确的认识是前提

核心素养并不是颠覆性的概念,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也不是颠覆性的改革举措。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后者对前者不是否定,而是发展。并不是有了“三维目标”就不要“双基”,有了“核心素养”就不要“三维目标”。没有“双基”哪来的“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呢?因此,落实核心素养,不是否定过去的工作,而是在过去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深化。

培育核心素养要求课程观转型,具体来说,就是要求课程观从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核心素养为中心,从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能力为中心、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学科中心的课程观关注核心知识。所谓核心知识,是指反映学科特征、构建学科体系、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基础性和重要性的知识,具有稳定性、基础性、发展支持性、重要性的特征。学生中心的课程观除此之外还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中,着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等核心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学校课程要以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和年龄特征为基础,以追求人的和C发展为目标。

2.培育核心素养,学校的行政推动靠校长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从来不是强调所谓的“人治”,而是强调校长在学校整体工作中总是处于关键少数的地位。在落实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校长的作用也不例外。校长的认识、校长的行动,对推动核心素养的培育至关重要。校长要带头学习、领会和践行核心素养的要旨,并积极带领广大教师加强专业学习,提升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必备的先进教育技能,增强教师对核心素养等概念的深层理解和把握,并将这种理念创造性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实践证明,一所学校的校长,其对教育教学的理解能力,直接决定着这所学校的教育教学生态。因此,对校长来说,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强化自己对核心素养的把握能力,不断将核心素养的理念熔铸到学校环境、学校办学实践当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3.培育核心素养,落实靠教师

从学校改革的逻辑来看,学校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最终,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因此,要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处于教书育人的第一线,他们的工作最直接、最实际,他们离学生最近,最理解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执行层面,脱离教师的任何改革举措必将遭遇教师的内在抗拒和彻底的失败。

核心素养是个综合性的宏大体系,其理论内涵和实践内容不是简单的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特别是未来核心素养的学科细化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以及对核心素养的深入把握能力。因此,学科素养能否有效落实,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教育实践,取决于教师个体素质的高低和实践能力的强弱。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的是以理论为指引的更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层面的指导,而非纯理论层面的指导,从这一角度来说,强化教师的实践指导将是教师培训的工作重点。

4.培育核心素养,载体是课程和课堂

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能凭空产生,它需要在实实在在的日常学习、思考和实践活动中逐渐获得。因此,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是学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学生的核心素养只能在课程中孕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只能在课堂中生长。

对此,学校要认清以下三点:第一,培育核心素养要重视核心知识,特别是重点高中更要重视核心知识,离开核心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就谈不上核心素养的培育;第二,只有在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根据大的核心素养框架,进一步梳理和细化出该学科的核心素养,才能让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真正落地;第三,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首先要优化现有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改革,核心素养的培养便无从实施。

5.培育核心素养,关键在于校本化的落实

核心素养的框架要素是对全体学生的基础要求,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考虑学校办学的历史、基础和条件,根据自身实际,将国家制定的学生核心素养要求创造性地转化为学校自己的培养目标。在此,成都七中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在达到基础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依据自身办学实际,突显了自主发展、人文底蕴、创新实践、责任担当等要素。

二、核心素养培育的校本行动

1.重新定义七中优秀学生的标准

教育不仅是唤醒自我,更要唤醒责任。面对国家,没有责任感,就没有尽忠之心;面对长辈,没有责任感,就没有孝顺之心;面对自己,没有责任感,就没有进取之心。七中学生的人生责任,不仅要为自己,还要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社会进步,志存高远,追求卓越。

人与人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情商,决定人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情商,智商主要靠遗传,情商主要靠后天培养。有些非常优秀的学生,智商并非特别得高;有些非常聪明的学生,学业也并非很好。决定学生是否成功的关键,最重要的因素是意志力。意志力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七中校园名言的核心内涵是: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奋斗与坚韧是书写成功人生的两支笔:奋斗造就学生的成功之路,坚韧滋润学生的青春时光。

2.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和“人文滋养,个性成长”的育人价值取向

学校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对人才的要求须德才兼备,德在首位。“立德树人”的内涵和要求不仅有优秀的传统道德的内容,更要有与时俱进的新内涵:立德为先,树人为本。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健全人格的“和谐之人”,要求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历史使命、遵循政治方向、明白做人道理。

成都七中的育人价值追求是:人文滋养,个性成长,责任引导,知行合一。具体来说,注重人文滋养就是要立德树人,教育以德为先;七中学生要有善良之心、悲悯之心、责任之心、感恩之心;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做事先做人,人生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3.加强教师培训,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建设学科高地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要提升学校质量,必须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可保证学校教学质量持续发展的优秀教师队伍,特别是优秀的骨干教师队伍。骨干教师是学校的教育、教学的领头羊,骨干教师对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职工队伍的精神面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保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位发展。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采取了很多有效的策略。例如,加强新教师的校本培训,组建教育教学专家指导小组,建立新老校区教研组、备课组的定期交流制度,在新校区建设网班听课教室,采取新老校区教师集体教研、统一考试、集体阅卷等措施加强新老校区教队伍的融合,采取措施强化新进教师在七中的归属感和对七中文化的认同感,等等。

学校人本管理要秉持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在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好激励与约束、协调与认同、培训与使用、求同与存异等关系。我们形象地将激励、民主、协调、培训、求同等比喻为“圆”,将约束、认同、使用、存异等比喻为“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践行“方圆观”理念:激励与约束应该是“从圆到方”, 协调与认同应该是“以圆促方”,培训与使用应该是“圆中求方”,求同与存异应该是“外圆内方”。

4.开展课程、教学研究与创新,实施人文学科提升战略

学校组织学科骨干研究课程标准,努力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在优化课程顶层设计方面,学校在细化学科核心素养、制定双向细目表的基础上,开设出生涯规划、国际理解、积极心理学、steam等新课程;全面推进艺术、体育、技术学科的模块教学;整合校内外资源,优化校本课程。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建构出“双核”并重的课程和课堂,即核心知识与核心能力并重,共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基。

另外,学校积极实施人文学科提升战略。学校认识到,虽然人文知识不一定能转化为人文素养,但是人文知识是人文素养的基础,因此,实现成都七中的育人价值取向需要全面提升人文学科的教育教学水平。

5.明确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具体要求,建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反思型课堂

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以责任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领导力。为此,学校明确规定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具体要求:选读学校推荐的30本名著,参加一个学生社团,完成一项研究性学习,做一次学生干部,策划一次班会,完成一次演讲,参加一次英语诵读比赛,做一次微报告,完成两个学校推荐的校本实验,学习两门选修课,掌握外事礼仪和理财常识,完成两次社会实践,学会排球和游泳,爱好一门艺术,参加创客活动,独自或者合作完成一件steam学习的作品。

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以学生主体、合作探究、注重反思、“双核”并重为理念,探索出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反思型课堂教学模式,即“学、讲、思、究、练、评”,其特点是在讲练的基础上,强调自学、动手、思维、探究、反思等环节。

6.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师生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精神发展

在创新培养模式方面,学校加快校区整合,全面实施分类培养、个性培养。在评价改革方面,学校积极优化师生评价方式,坚持用科学的评价引领学校坚持素质教育的道路。在精神培育方面,学校注重学生精神发展力,建设积极心理教育中心,优化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和德育活动,加强艺体工作,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第2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 核心素养 教学思考

近年来,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除了纳入中考考查项目之外,生物学科本身的学科特质也逐步被挖掘。事实上,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学既具有科学特征,同时又是当前科学研究的重要热点,理应在初中教学中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本文尝试从生物W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初中生物教学作出一些新的思考。

一、核心素养引领生物教学方向

核心素养无疑是当下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其已经成为国家层面推动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的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来理解初中生物教学,笔者以为其是一种方向性的引领。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下位概念,其是针对生物学科的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构建的(当然同时也是兼具核心素养的要义),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其核心素养包括一些具体的内容,如理解生命是什么、生物体的生命是如何运转的,生命又为什么会以这样的状态运转等,这是生物核心素养的知识与态度的综合体现;而从生命的物质基础,到动植物的生物结构、功能、生殖、发育等,则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知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发现,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奠定了生物核心素养的基础,而体验生物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生物学科的思想则是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通过具体的生物知识的构建,来认识科学的通用概念,如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能量、稳定与变化及发展等关系。

也就是说,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初中生物的教学应当超越简单的生物知识的学习与记忆,超越简单的考查评价等要求,要让学生通过生物的学习,理解生命的奥秘,并在探究生命奥秘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形成合理的科学态度,并为奠定对生物乃至于科学的兴趣奠定基础。当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形成了这样的认知,并能够用生命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的时候,我们就认为形成了较好的生物学科素养。而这也正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引领生物教学的重要意蕴!

二、从细节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从核心素养形成的角度来看,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还在细节。这是一个具有辩证意义的观点,一方面核心素养是一个宏观概念,另一方面其培养却在细节中完成。而这样的理解其实是可以避免此前课程改革中的遇到的,诸如过于注重宏观理念而忽视了细节处理,以至于让课改理念难以落实的不足。那么,从细节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应当如何进行呢?这里以“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这一教学细节为例来说明。

在这一教学细节中笔者注意到,学生对基因的概念是熟悉的,但对基因发挥作用的简单机制是不理解的,因此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本身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在实际教学中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的。举例固然是一个好办法,但要理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就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其中的机制。笔者的做法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创新:在以生物的高矮为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告诉学生影响高矮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其可以分别表示为T与t,那么在基因组合的时候其是如何决定下一代的高矮的呢?在这个问题的驱动之下,笔者先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结果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显性与隐性的基础在组合的时候存在着多种可能,如TT、Tt、tt等,那么这样的组合对生物的性状又有什么影响呢?这个时候笔者还是不急着给答案,而是让学生去思考探究。学生见到难以直接获得答案,于是只好结合这三种组合去猜想,而当学生开始猜想时他们又发现原来这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因为两个显性的基因组合,其结果只能是让生物表现出高的性状,而两个隐性的基因组合,其结果则相反;问题出在Tt的组合所表现的生物性状上,这个时候学生必然会产生问题意识,而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教师的选择就多了,可以是自主阅读,也可以是直接告知。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构建知识的过程是高效的,关键的是在这样的一个教学细节中,学生的思维既服务于生物知识的构建,也服务于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与运用,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也在此过程中有效形成。

三、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活理解

再从生物与生活的联系角度看生物教学(这也是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知道核心素养本身就强调学科知识在生活情境中的运用),可以发现从生活角度理解初中生物教学,也可以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寻找新的思路。

初中生物应当说与学生的生活还是比较密切的,从绿色植物的生长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人的新陈代谢到生物的遗传,都有丰富的生物知识存在。生物教学中一个简单的探究,就可以将生物与生活的关系建立起来,如让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让学生自带种子,自己进行实验的设计并观察,这种基于生活的自主体验,往往是生物知识形成的催化剂,而这样的学习过程,又将知识牢固地扎根于生活之中,从而可以内化为学生的生物素养。

【参考文献】

[1] 江巧明.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J]. 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16(11):45-45.

第3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高效课堂

一、核心素养对小学科学的意义

(一)符合国家基础教育育人要求

小学新课标指出:“学习科学这门学科,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的认知能力的形成,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科学的自然观,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动手活动的乐趣,多方位发展学生性格。”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科学的教学就必须基于核心素养。只有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科学学习中的任务,得到全面发展。

(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对小学生的教育,核心素养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文化基础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基础知识体系,用自己的思维代替教师的表达,培养自身的学科逻辑思维;自主发展要求学生对知识要有一定的拓展,不应满足于教师传输的知识,有能力将知识运用到生活或学习的实例中去;社会参与要求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响应社会活动[2]。核心素养提出的每一项要求标准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当代的小学科学教育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能使学生获得探究科学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

(三)提升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科学教学的核心就是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和探索精神的提升。在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思想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势必会调整学习的态度,从而大幅度提升学科的学习质量。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开展策略

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能稳定快速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能使学生自主学习,在讨论中发展思维,学会合作思考。高效课堂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大化,使学生在相同时间内完成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多的学习任务。但当前的科学高效课堂体系还不够完整,教师的教学方式还较单一。下文将重点强调高效课堂的有效开展方式。

(一)创设环节,提出问题

科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必须基于一定的教学氛围。在高效课堂模式下,学生更愿意在充满讨论的氛围中学习。教师应对课本内容进行梳理,整理出适合上课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使学生积极响应课堂,配合教师的教学路线。以广东科技教育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光》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引入光的传播原理、小孔成像等有讨论性的问题,让各小组成员展开激烈讨论,并在讨论中掌握学习的方法,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

(二)建立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高效课堂主要应以导学案规范教学流程。教师在教学时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导学案的制作上,制作出有效果、有水准的导学案。在制作导学案时,教师可集体制作,集中所有教师的智慧,使导学案呈现出最高水准。以广东科技教育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理与健康》为例,教师在制作导学案时可将饮食、保护器官、呼吸等课本内容作为任务划分给各个教师,划分清楚,各有分工。这样制作出的导学案才能满足课堂需求。

第4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范文

一、高中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通过对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我认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是高中美术学科的基本素养的重要四个部分。

1.图像识读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我们高中学生认识事物的方式也随着改变。直观具体的图像传播内容使得图像识读成为人们在学习工作时必不可少的工具。图像识读的具体含义就是学生需要区分对比美术作品、图像以及影视作品的造型、色彩、比例和肌理等形式特征。学生经过详细对比,正确的想法随之诞生。

2.美术表现

我可以从学生的美术作品中感知学生的观点。美术作品是一种沟通,是一种交流。我们需要通过传统的作品和现代的媒材,帮助学生体会其中的技术以及美术话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创造更加优秀的作品。美术表现对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有着重大指导意义。

3.审美判断

当我将美术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从哪些方面判断作品?我认为高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美得原理、感知方面分析比较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技巧和美得真正内涵。学生在分析判断作品时,自己会自觉领悟世界的思想,形成自己审美能力。“审美判断”可以帮助学生区分美丑,辨别是非,对今后工作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4.创意实践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绘画作品。在绘制自己美术作品时,学生的想象力、变通能力和联想能力会有不同幅度的提高。我认为学生可以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中国美术作品可以得到很好的?鞒校?同时也具备了无限的潜力。

5.文化理解

在高中美术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很多优秀的历史文化作品,每一个阶段的文化作品有着其独有的内涵和含义。在学习湘教版教科书时,本人认为学生可以很好的体会中国的历史,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我的高中美术学生会对我们的祖国的历史更加的理解,学会尊重和热爱自己的国家。优秀的外国作品中蕴含着本国家的文化艺术特点,这对开拓学生的视野有着重要意义。

二、高中美术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探索

1.让美术学科素养体现在课堂教学上

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确定,就是在行动上确定了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全面的解决学生问题,同时针对性解决学生的个别问题。让美术知识可以被学的更扎实。核心素养不但在教学模块的设置上得到体现,而且在教材中也得到了展示。

比如,我们使用的湘教版普通高中美术课本,每个章节都不同程度上展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学案设计上要针对不同的章节的特点来构建合理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更加紧凑,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2.让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发展于课外美术特色活动中

在高中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课外美术特色活动比课本的知识更加直观具体。因此我想在课外美术特色活动践行美术核心素养。在学校的支持下,我多次组织课外写生,让学生在课外感受美术课程中抽象的知识,成功的化抽象为具体。

比如,学生在学习湘教版普通高中美术课本中进入历史这一课时,我们可以深刻了解美术的发展历史,运用绘画技术。在游览历史古迹时,铭记历史,从而更好的指导我们进行创新。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对文化更好的理解,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3.让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提高于学科竞赛活动中

学生参加美术学科竞赛,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历练,能够获得课堂上不能获得的知识、经验,每一次学科竞赛都是对师生自身学科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历练,重要的并不在于竞赛的结果,而是我们在竞赛中收获了由能力到心智的成长,收获了核心素养。

比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引导学生参见美术类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学生心理素质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在高压状态下学生的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可以被激发。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学生将来应对困难打下良好的基础。

4.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基础

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教学。用自己良好的美术素养吸引学生,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认为教师要不断地进行美术方面的训练和学习,来满足新课改中美术教育教学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美术教育教学的质量。另外,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的热情对美术学习也很重要。

比如,当我在讲授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时,我会培养学生的评判能力和欣赏能力。在学生发表想法时,在尊重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什么是美术作品,更好的创造美术作品,为国家增添色彩。

第5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考改革;地理学科;素养培养

在高考改革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不断提升,所以在相应的课程改革中,也要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放在突出位置。对于地理学科而言,现代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地理知识技能的应用,还有地理学科素养,这种素养相对于具体的地理学科知识而言更加受用,对于学生的影响是终身性和发展性的,所以说在面对高考改革时要更加关心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为我国培养更加合格的人才做准备。

1.对地理学科素养的认识

各个学科素养结合起来构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素养,这是我国基础教育对于学生培养的要求,学科素养是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的针对学科的一种心理素质和思想意识,是学生今后发展的基础,针对地理学科而言,是在地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地理知识掌握的一种方法,这包括一定的地理意识,使得学生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涉及地理知识时能够找到学习并掌握的方法,这种地理学科素养是人在今后成长过程中所必备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地理学科素养需要在具体的地理知识的学习中不断地积累而养成,包括方法、技能、情感等,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地理学科素养。地理学科素养绝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对地理基本书本知识的记忆、背诵或对地理考试试题的简单答复。

2.培养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性

在知识社会的今天,对于人才的要求变得不一样了,教育要想适应发展趋势,就必须对教育不断进行改革,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新型人才,学科素质是人才发展的基础,只有在基础教育方面做好,才能为今后人才培养做好准备。中学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掌握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这使得学生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能够运用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去学习,不断完善学生自身,同样地理情感和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关系,更加实际一点说也能够更好地适应高考,在高考地理学科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3.地理学科素养培养的具体实践

为了适应高考改革的发展趋势,为了满足学生终身发展对整体素质提升需求的需要,在实践教学中要逐渐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拓宽学生的培养途径,这样才能适应高考改革背景下对学科素养的培养要求。

(1)改变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只是单纯地传授学生相应的地理知识,不注重地理知识的应用和相应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明确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所以说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应用。具体体现在教学中,教师在进行相关知识的教授时,要多举例子,特别是要注重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事事有地理、时时有地理,体会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明确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地理情感,对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例如,在进行地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我国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同时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防震的生活技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地震的来源等,扩充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2)改变教学理念,发挥科技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教、学生学,这种教学模式效率低,对于学生的思维也有一定的限制,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应用到教学中,所以就要对教学方式做出一定的转变,结合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创造一个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使其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视频引导的方式,先让学生对这一现象产生强烈的兴趣,这样在相应的讲解过程中学生就能够更加专注,取得的效果也会更好。同样拿地震教学举例子,通过视频的播放,为学生展示地震发生时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地震对生活的影响,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甚至激发学生努力学好地理,培养正确面对和预防地震的意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结合视频文件,模拟地震发生的情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震的形成以及其原理,这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很重要。

(3)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地理学科素养中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很重要的,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发现问题”意识的培养,这同样是高考改革的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学生提问老师解答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发现问题,找到自己想学的或感兴趣的知识,向老师提出学习要求;同时老师也可以采用问题连续问答的形式,由浅入深,让学生逐渐发现地理课堂学习的目标,从而提升学生地理学科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发现问题的习惯。例如,在例题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给出图片,让学生设置问题,找出这个图片中哪些是考点,最后再将例题所问的问题给出答案,对于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先讨论,对于错误的答案,一步一步指引,不要全盘否定,要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所在。

第6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范文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学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等有利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和方向,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行为能力,重视对学生个人修养和优秀情怀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勇于实践创新的新时代青年,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只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缺少一定的课外延伸活动,致使学生只进行了浅显层面的学习,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英语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语言文化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科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健全品格,从而促进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使立人德树人的教育教学战略目标得到真正的落实。

三、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在当今教育背景下,学校教育面临一项又一项的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育理念,作为初中英语教师,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可取之处,不断丰富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能力,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有目的地展开英语教学,使教育教学内容符合时展的要求,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条件。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提倡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第7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诵读经典;语文核心素养;重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5000402

一、诵读经典文化的重要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语言文字奥妙无穷,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我们创造出精彩纷呈的语言文字,给世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名篇佳句。千百年来,无论是智者贤人还是市井百姓,很多人都将自己的智慧赋予深刻的语言文字;无论是从修身养性到治国安邦,还是从俗谚俚语到诗词歌赋,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这些经典作品甘之如饴,能深深地吸引人们阅读。它们堪称一座丰富的语言文字宝库,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是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彰显着华夏文明的独特魅力;它们为学生的文学修养、语言修养、生活智慧和处世经验提供了借鉴,既可以S富学生的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诵读经典作品可以陶冶情操,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扎根在诵读经典作品的沃土中

优秀的传统文化犹如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朵朵浪花,又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不断地发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它们如同陈年佳酿,反而更加醇香诱人,历久弥新。那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富有音韵美的古诗词;那言简意赅、短小精悍、富含深刻哲理意蕴的古文;那文学色彩浓厚、捕捉大自然的踪迹、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佳作,描摹景物浑然天成,语言清新可爱,形象逼真;那激励世人修身养性,读书写作的名篇佳句……这些经典作品字字珠玑,构思精巧,意蕴深刻,耐人寻味,富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诵读这些国学经典是学生积累语言素材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语感、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积累了丰富的材料,这些材料会储存在学生的大脑里,它们将成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高。

1.因人而异,播种、扎根、汲取营养

(1)由易到难地诵读经典,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因此,教师可引导低年级学生先诵读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经典唐诗,再诵读历代有名的千家诗;中年级学生主要诵读经典的名言名句,如《论语》《孟子》《诗经》《大学》等经典名篇中的名言名句;高年级学生先诵读优秀的宋词和有名的历代词,再诵读一些脍炙人口的古文节选片段。这样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既调动了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丰富多彩地诵读经典,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我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诵读。例如,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给诗词配画;借鉴诗词的格式和写法,自己当诗人、词人,仿写古诗、宋词;寻找合适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诵;与学生合作尝试给诗词谱曲,再进行班级演唱……这些活动形式新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不断得到发展。

(3)将诵读经典与生活实践密切结合。

文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永远是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诵读经典与生活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诵读经典、体验经典、感悟经典。由于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经典的魅力,充分调动了学生进一步诵读经典的积极性,使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4)采取多种方式激励学生汲取经典文化的营养。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教师应用心研究,采取多种方式激励学生汲取经典文化的营养。例如,教师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标准的评价体系,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诵读的质量与数量上要求更高一些,而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则要求低一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就感,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同时,教师在班级里不定期举行诗词朗诵会、古文诵读会、经典名言名句竞答赛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因物而牵,同根相聚,从广度上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笔者根据诵读经典的对象,引导学生把描写对象相同或相似的古诗文聚集起来,扩大学生诵读经典的范围,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学白的《古朗月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搜集其他描写月亮的古诗文和现代文。学生搜集到了很多作品,有白居易的《暮江吟》、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白的《月下独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近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不同情景下月色的美,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自己置身其中,更深入地感受诗文所描写的意境。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从不同角度对月亮进行独特的描写,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特有的魅力,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3.因情而联,盘根错节,从深度上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诗词、古文所具有的情感基调,引导学生把情感基调相同或相似的古诗文联系起来,让它们交织在一起,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深度上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学习崔颢的《黄鹤楼》时,学生在反复诵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一句话时,体会到黄昏时分,暮霭沉沉,烟波浩渺,江上的暮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浓浓的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乡愁,而诗人却漂泊异乡,面对浩瀚的大江,独自走在苍茫的暮色中,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之情。基于此,教师引导学生因情而想,联想出许多写乡愁的古诗文。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仅28个字就勾勒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抒发了一个游子的思乡之情;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中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宋李易安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学生在进行关联诵读中,深深感受到这些人都是写愁,但各具特色。如李白愁得激愤,李后主愁得哀怨,李易安愁得沉痛,由于他们的身世、遭遇、性格、气质不同,其写愁、喻愁也各有特点。

又如,学生在诵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辛弃疾的《破阵子》、岳飞的《满江红》这些诗歌时,文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彰显了诗人的一身正气,充诉着对祖国浓厚、强烈的热爱之情。一直以来,很多语文教师都认为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较抽象。其实,诵读爱国主义经典作品,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成诵即可,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诗词中的情景,使学生在入情入境中诵读经典作品,感受文天祥、辛弃疾、岳飞等仁人志士慷慨激昂、满腔热血、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因此,诗歌所具有强烈的热爱之情深深地感染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扎根、发芽、开花。

4.因点而圆,辐射课内外,根深叶茂,形成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密林

(1)以中心点画圆,向其他学科辐射学习,力求众木成林。

经典的古诗文包罗万象,涉及天文、地理、历史、逻辑推理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诸多方面,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时,要有意识地融合各学科资源,注意把语文学科的经典诵读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审美素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南宋文学家周密的散文《观潮》节选的第一段――《浙江潮》,语言简洁传神,用词精当,作者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生动地描写了海潮雄伟壮观的景象。在诵读过程中,学生不仅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作者对祖国语言由衷的热爱之情,而且要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了月球引力对潮汐的作用,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浙江之潮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的科学缘由。又如,学生在诵读李白的《古朗月行》时,不仅要充分发挥想象力,结合美术学科给诗词配画,而且要结合音乐、体育两门学科,谱曲歌唱,编排舞蹈。这样既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2)以中心点画圆,向课外辐射学习,力求根深叶茂。

生活是一本美丽的书,是一所塑造人、成就人的好学校。它既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又是学生学习、幸福生活的真谛所在。在指导学生诵读经典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结合诵读的内容,向生活实践辐射,把诵读经典扎根在生活实践中,使其根生叶茂,形成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密林。

例如,诵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日》《离骚》等古诗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中国传统佳节的相关资料,了解中国传统佳节的风俗民情。同时,教师可在学生中开展学做香包、学包粽子、学包饺子、学写春联、制作灯笼等一系列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把自己的心得、感受写成习作。参加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中华民族风俗民情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而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把生活践当成学习语文的活水源头。

第8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中美术;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实现途径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发展,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需要充分借助美术学科特征,使学生可以解读不同的美术作品,提高审美和理解能力;同时,发挥乡土资源、民间美术、手工艺品等资源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运用美术思维,开展美术创作;此外,更要注重美术文化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将美术的美融入生活,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形成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良好品质。

一、高中美术核心素养内涵

1.图像识读素养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图像识读这一核心素养体现了这一特征。图像识读素养主要指识别、解读图像的能力,其中包括美术形象、色彩或其他美术元素等,还可以是数字影像、社会或生活符号、影视作品等,总之,是一些视觉可见的图像。教师通过美术教学,要让学生更好地培养这一素养[1]。

2.审美判断素养

高中生大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知、感悟能力。审美判断素养主要是学生判断获取到的“美”的能力。教师可以借助相应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其判断能力,并引入生活实际,使学生可以在生活实际中运用这种审美判断能力,进而更加全面地认识美、解读美、运用美。这对学生将来的成长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美术表现素养

美术表现作为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相应的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表现能力。由于高中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已经初步形成,教师在开展美术实践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掌握美术技巧上,而需要多方面地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表现方法,从而使学生可以借助美术作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4.创新实践素养

学生只有具备创意思维,才可以实现创新活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创意思维与创新能力是人才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实践,培养其创造精神,提高其创新能力[2],使美术教学可以积极、紧密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赋予美术教育实用性、价值性。

5.文化理解素养

美术核心素养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文化理解素养。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不同创作者的美术作品体现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意义重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美术观念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可以正确认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其学会尊重历史和文化,积极传承、传播传统文化。

二、现阶段高中美术核心素养教学面临的问题

首先,部分高中学校缺乏对美术学科和审美意识重要性的认识。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高考的影响,这些学校将教学任务集中到考试科目中,将美术课程当作“副科”。部分教师、家长、学生忽视了美术教学的重要性,部分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不高,认为学习美术会占用学习考试科目的时间,因此片面地认为学不学美术没有区别,并不会影响到自身未来的发展[3]。其次,由于对美术学科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陈旧,难以认识到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多采用以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将美术知识当作课堂教学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在讲,而学生缺少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锻炼、实践,这导致一些学生的美术潜能难以被挖掘,其整体素养不佳。最后,美术教学内容较为固化。高中美术教学主要由绘画、美术鉴赏、设计三个模块组成。但从当前的美术实际教学过程看,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绘画教学,对于美术鉴赏、设计部分的内容设置不合理,美术历史、美术文化等的讲解比例更少。这种教学内容安排容易导致学生片面地认为美术就是绘画,影响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4]。

三、美术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对策

基于上文对高中美术核心素养内涵和目前教学面临问题的分析,相关教育者需要全面思考并落实美术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方法。对此,下文主要以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美术教材为例进行分析。

1.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素养

以往的美术教学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学习为辅,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导致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自身的美术核心素养难以得到提高。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别、解读、判断能力。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积极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并灵活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学习美术知识[5]。如,在鉴赏课堂中,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蒙娜丽莎》时,将设计的问题汇总并整理成导学案,学生借助导学案自主收集资料,形成知识体系,从图像形式特征、艺术内涵等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由此形成审美批判思维,进而有效地提高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素养。

2.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美术表现意识

在培养高中生美术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关键的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美术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使学生形成美术造型表现意识,这是激发学生表现创造力的前提。对此,高中美术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组织学生融入情境,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形象、文化等。如,在鉴赏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情境表演的方式演绎达芬奇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将达芬奇创作《最后的晚餐》的过程展现出来[6]。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罗丹的《思想者》,让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发挥想象力,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使学生的表现意识得到提升[7]。

3.延伸课堂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

从高中美术教材的内容看,鉴赏部分的素材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含了鉴赏要素、知识解析。但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往往未真正体验到美术鉴赏的魅力,自身的鉴赏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对此,美术教师需要积极作出改变。以《呐喊》为例,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鼓励学生对经典作品进行再创作,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按照自己的想法再创作,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8]。又如,美术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学生、课程的实际情况,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美术博物馆参观,为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提供良好的机会,通过近距离地观看、了解,使教材内容可以延伸到实际中,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美术知识。同时,欣赏美术作品时的氛围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4.运用微课,强化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

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积极应用微课、慕课、多媒体、电子白板等先进技术与设备,为学生创设具有趣味性、创新性的美术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美术知识,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欣赏美术作品,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进而实现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如,在讲解《清明上河图》前,教师可以将有关视频、资料制作成微课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清明上河图》的概况。而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收集、整理资料,进一步拓展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这一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从创作者生平、作品背景、内容、形式到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等多维度视角,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其文化理解素养。

5.融合地方美术资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教学离不开创作,教师可以在设计绘画教学时引入地方、民间的美术资源,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如,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京剧脸谱的绘制过程,而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绘制具有个性的京剧脸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展示剪纸、年画等民间艺术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其体现的美术特点,如“年年有鱼”“花开富贵”等象征吉祥的图案,而后让学生自由描绘,将自己当作设计师,发挥想象力设计美术物件,如,制作环保手提袋,利用软陶捏制一些器物模型,等等,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和美术表现素养。

四、结语

在培养高中生美术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思想、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素养,激发学生的美术表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意思维,强化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使学生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欣怡.“图像识读”素养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研究[J].大众文艺,2020(18):152-153.

[2]谢赠生.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130-131.

[3]范敏.新视角下高中美术教育方法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0(12):32-33.

[4]应芷祎.问题与情境: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9):164-165.

[5]刘龙龙.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改进策略[J].艺术评鉴,2020(9):142-143.

[6]赖意媚.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绘画模块教学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5):200.

第9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范文

2014年,我国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由此拉开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之序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使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以及终身发展之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所需具备的能力包括各种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具体到英语学科而言,英语核心素养主要体现为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文化品格等多个方面。其中,语言能力指的是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以英语思维进行信息的搜集、处理、分析、判断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化品格指的是学生所具备的国际化意识以及开放的心态,能够理解接纳不同的文化,尊重文化的差异性以及多样性,能够开展跨文化交流。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各阶段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指导有效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初中英语教学是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承接,也是为高中英语教学奠定基础的阶段,更需要教师重视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二、初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1.组织学习探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生学好一门课程的关键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有效方式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特别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有效的引导,使学生掌握分析、推理、判断等多种思维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多种思维能力。以外研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的“Hobbiescanmakeyougrowasaperson”的教学为例,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DavidSmith因热爱写作而成为了成功作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通过问题设计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探究,即根据文章脉络设计表格,并提出对应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分析文章的主题,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完成表格的填写,从而回答教师的提问。此外,教师也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探究活动,分配学习任务,共同探讨文章的内容,使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发展思维能力。

2.丰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英语学习之基本能力,也是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之重点。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具备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后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全面把握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基础、能力水平以及性格特点,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在课堂上点名让他们朗读课文,增强他们的语感,培养他们读的能力。对于英语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可让他们在课堂上复述课文,或是回答一些基础问题,以发展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而对于英语基础好的学生,由于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教师则可让他们以英语进行话题探讨或辩论,培养他们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发展其思维能力。此外,教师也可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分组改编课本剧,根据自身的语言能力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多种活动的参与来获得自我提升。

3.深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文化品格

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也是英语核心素养培养之重要内容,毕竟英语是一门国际性语言,培养的是具有开放意识以及包容意识的人才,这就需要学生能够理解他国文化,并尊重他国文化,能够礼貌沟通,接受文化的多样性。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介绍他国文化,渗透文化与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包容并蓄的文化品格。例如,在教学“Publicholidays”一课时,课文中提到了“IndependenceDay”,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补充美国独立日相关的背景知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那段历史,进而认识到该节日对于美国人民的重要性,产生认同感与情感共鸣,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