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冶金设备市场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世界钒走势;市场分析
1 世界钒工业的发展分析
1.1 世界钒工业的生产状况
全球现已探明的钒矿资源储量绝大部分赋存于石煤型沉积钒矿和钒钛磁铁矿中。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相关统计,截止2013年,全球钒金属储量超过1360万吨,主要分布在南非(350万吨)、俄罗斯(500万吨)、中国(510万吨)等国家,此外还有加拿大、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
目前世界钒矿市场上主要的钒供应国为中国和俄罗斯。2012年,全球无氧化二钒产量约为5.6万吨。
1.2 世界钒产品的消费状况
全世界五氧化二钒超过50%是由欧美国家所消耗。从五氧化二钒消耗的变化趋势看, 欧美等发达国家消耗量较大且比较稳定,相对于欧美国家,中国钒消耗量正在逐年上升,而中国的主要消耗量集中在钢铁产业。
1.3 世界钒的市场状况
1.4 世界钒主要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全球钒矿资源比较集中,中国、俄罗斯和南非是三大产钒国,其共同点是国内都保有丰富的钒钛磁铁矿及石煤型沉积钒矿。
在钒产业集中度方面,瑞士斯特拉塔公司 (XSTRATA)、中国攀钢、承德钒钛、俄罗斯耶弗拉兹 (EVRAZ)(已控股南非海维尔德、俄罗斯图拉、美国战略矿物公司)等四家企业V205产能合计占世界总产能的78%。
从钒矿制取工艺来看,全球钒生产企业可分为三类:一是以美国战略矿物公司为代表的环保钒生产商,主要从含钒灰尘渣、石油渣等废气物中提取V205;二是以南非海威尔德、中国攀钢和俄罗斯下塔吉尔为代表的伴生钒生产商,从炼钢过程中产生的含钒钢渣中提取海绵钛V205;三是以瑞士斯特拉塔、南非海威尔德为代表的基本钒生产商。
2 世界五氧化二钒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1 世界五氧化二钒生产情况分析
2.2 世界五氧化二钒需求情况分析
2.3 国外五氧化二钒价格走势分析
最近几年来,全球的五氧化二钒市场一直保持强势,国际价格走势相对平稳,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下滑,钒矿市场需求也一直的不断减弱。据估计,未来几年内五氧化二钒价格将出现小幅走低。
3 世界五氧化二钒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在国际范围内,钢铁行业是五氧化二钒最主要的市场。而五氧化二钒在钢铁行业中的消费主要取决于钢铁的生产规模和含钒钢的使用比例情况。由于全球经济目前处于持续低迷状态,全球钢铁产量增长较为缓慢,需求量较为疲软,导致五氧化二钒的需求也较为缓慢。
3.1 世界钒提取技术发展趋势
1)从钒渣中回收:钒渣是含钒较高的提钒原料,回收技术比较成熟。目前通用的流程是钠化焙烧工艺,采用的设备不同,大型企业一般都采用回转窑,而有些企业则采用焙烧炉。工艺过程是将钒渣与钠盐(一般为碳酸钠或芒硝)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焙烧,使钒转为可溶性的钠盐,焙砂再经过浸出,使钒酸盐进入溶液,溶液经过滤,滤出废渣,再经过沉淀、精致等过程得到五氧化二钒。国外有的企业直接利用含钒高的钒钛磁铁矿生产五氧化二钒,首先将矿石制成精矿,然后与熔剂混合,进入回转窑中焙烧,焙砂用水浸出,含钒溶液用铵盐处理,最后沉淀偏钒酸铵。
2)从石煤中回收:从石煤中提钒的工艺主要是钠化焙烧工艺,钠化氧化焙烧-水浸出-水解沉钒-碱溶铵盐沉钒-热解脱氨-精钒的工艺流程。该工艺是我国从石煤中提钒普遍采用的工艺,特点是工艺简单,并且充分利用了石煤的热能。缺点是回收率较低,一般在60%以下。美国采用以上工艺,但采用稀硫酸浸出、溶剂萃取技术,回收率可达70%。
3)从石油废催化剂中回收:美国、日本等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从石油含钒废催化剂中回收钒,技术已经成熟,加工工艺很多,有很多工艺已经申报专利。国际上通用的技术是钠化焙烧法:
各国回收工艺中的经济技术参数尽管不同,但基本上参照以上工艺,我国从石油工业废催化剂中回收钒的企业采用的工艺也基本与其相同。
4)从硫酸工业废催化剂中回收:从硫酸工业的废催化剂中回收五氧化二钒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前苏联在此起步较早,技术比较成熟,日本、美国也有很多专利报道。我国硫酸工业废钒催化剂中回收钒的工作开展较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南化公司、成都工学院、北京矿业学院、镇江冶炼厂、平顶山987化工厂等都作过大量实验,其中平顶山987化工厂已经投入生产。目前采用的技术有火法-湿法联合工艺和全湿法工艺,后者应用比较广泛。工艺如下:废催化剂粉碎盐酸浸出过滤加氢氧化钠水解沉钒精炼煅烧产品。湿法流程工艺简单,投资少,总回收率在90%以上。缺点是产生的废液量较大,不能作到平衡。目前我国从硫酸工业废钒催化剂中回收五氧化二钒的企业都采用以上工艺,火法湿法联合工艺没有采用。
总之,从含钒物料中提炼钒的工艺有火法、湿法和火法、湿法联合流程,最成熟的技术是:钠化焙烧、浸出、沉钒工艺,也是提钒技术的经典。从硫酸工业废钒催化剂中回收五氧化二钒一般都采用酸性直接浸出工艺。
4 国内部分走访过主要钒工业提取技术
4.1 中国恩菲
中国恩菲公司某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于1961年开始钒金属的研究与设计工作,前期设计的有大连银河合金厂、湖北通城黄袍林业钒制品厂等,参与改造并担任技术顾问的有承钢公司钒制品厂等,现在为澳大利亚设计钒工艺。工艺流程具有以下优、特点:
1)石煤中的热量用来发电,从而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了浪费,可解决全厂的电能、蒸汽和热水的来源,从而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2)一般石煤焙烧消耗添加剂均全部新购,本工艺过程中用量最大占成本也高的焙烧用的1#添加剂、和1#、2#沉淀剂、水约85%得到循环利用,大大降低辅助材料的消耗。
3)舍去了目前石煤提钒厂采用的NaCl焙烧工艺和经焙烧后再酸(碱)浸出-离子交换(或萃取)的繁杂过程,对沉钒母液全部回收利用,从而大幅度降低建设投资和辅助材料的消耗,并解决了对环境的污染。
采用回转窑不制球粉状混料高低温焙烧,添加剂与石煤粉混料自行形成粗颗粒,氧化性气氛,控制反应带长度即天然气焙烧火焰长度15~18m来达到反应时间,控制转速、充填率来达到生产能力,生产成本比其它窑型高,主要在电力、窑砖、收尘布袋等。按目前各种辅助材料计价,含钒石煤V2O5的品位0.9~1.0%的条件下,一吨V2O5的加工成本为6.0万元。在含税价格最高销售成本约6.9万元/吨。
Na2SO4和Na2SO4+NaCl为添加剂的钠化焙烧,脱碳焙烧-钠化焙烧-水浸工艺试验,通过对比性试验,未获得理想的浸出效果,浸出率仅为30~40%。
考虑到敦煌石煤矿的矿物组成,不进行脱碳焙烧,直接进行钠化焙烧-水浸工艺试验,在添加剂Na2SO4中配入少量NaCl,结果显示转浸率均在70%以上,采用蒙乃尔合金耐氯腐蚀。
高温高压低酸试验条件L/S=3、pH1.5~3、加氧气、180℃、1.5MPa,钒的转浸率仅20%~40%。
赞成低温低酸加压浸出,因低温钒酸盐不沉淀、高温产生沉淀,同时液体中钒达20g/L可直接产生沉淀。
有成熟工艺使偏钒酸铵转化成五氧化二钒提高回收率3到5个点。
磷的回收采用MgSO4或(NH4)2SO4而非MgCl2,(NH4)2SO4效果更好一点,在净化过程解吸以后调pH值为1~1.5、95℃下沉钒,然后调pH8~9,加入(NH4)2SO4,产生磷酸铵镁MgNH4PO4·6H2O沉淀,磷酸铵镁含V2O5小于0.02%,可以按氮磷复合肥直接销售。
4.2 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长沙矿冶研究院矿产资源开发技术研究所成立于2008年12月,由原采矿、选矿和冶金三所合并而成,主要从事铁、锰、铬、有色金属、稀贵金属、轻金属、非金属矿的采矿、选矿、冶金工艺工程技术及冶金废渣、硫酸烧渣、发电厂粉煤灰、矿山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生产废水的清洁处理、高效回用。服务范围包括采、选、冶新企业建厂工艺工程研究与老厂工艺流程优化;冶金、矿山建设及改造技术服务与咨询、设计与建设。
该所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了攀钢钒钛磁铁矿冶炼的项目研究。几十年来在钒冶炼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专利技术,培养了几代研究人才,奠定和造就了钒冶炼研究的条件和基础。在钒冶金领域的研究和已有冶炼技术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雄厚的工艺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能力。
1)该所钒冶炼技术涵盖了目前我国已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所有钒矿,如钒钛磁铁矿、石煤钒矿(煤矸石)、粘土钒矿、银钒矿等。研究的钒矿产区遍布全国各地。
2)具有从小型试验到扩大试验的全部整套设备和装置,能提供系列的完备服务。在国内首次完成石煤矿的回转窑燃气焙烧钒矿的工业性试验和隧道窑直接焙烧试验,具有多种焙烧手段和技术。
3)全面的钒浸出、净化技术,能适应各种钒矿和工艺要求,以保证钒的最大收率,使产品质量稳定达到现行国家质量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1] 徐全斌.国际钒市场评述及前景展望[J].世界有色金属,1999(09).
关键词:转型;人力资源;队伍建设;保障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6)05-0148-02
经济周期波动迫使组织不断在变革中寻求创新以适应经济发展规律。“十二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期,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及战略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作为一家以冶金工程总承包为主营业务的企业,经历国内钢铁行业的迅猛发展的辉煌时期后,却迎来了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和低水平产出的严重产能过剩阶段。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钢铁行业进入了最冷的寒冬,冶金工程公司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如果说冶金工程公司转型升级战略是应对全球化竞争、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钢铁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那么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升级是实现企业实现转型传略的必要手段。
一、企业转型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企业要适应市场变化,成功实现转型,就要重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能力再造和运营模式创新,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战略优势和成本优势。企业转型是增加附加值、降低成本、创新技术的过程。对于本企业而言,就是在巩固现有冶金钢铁工程总承包主营业务市场的同时,在产业技术改造、产品升级、节能降耗、环境治理等市场需求大,符合国家产业机构调整政策的业务上有所突破。企业转型升级要求人力资本优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升级,要充分运用管理知识和技术方法,通过人才经营,获取核心竞争力,成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转型时期的人力资源发展定位
人力资源管理应紧紧围绕企业转型发展战略,注重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提升人才素质,优化人员结构,通过人力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发挥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益,使其价值最大化。探索适应转型业务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律和特点,推进各专业人才的协调发展并服务于企业转型,有计划地进行员工招聘和培养,配备战略发展所需人才,加强核心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招聘、人才激励。
三、企业转型时期的人才队伍建设
(一)经营管理队伍建设
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为目标,培养具有大局观念和战略思维、维护公司权益和利益的管理者队伍。基层干部要积极参与管理能力培训学习,健全企业经营队伍的综合管理能力和集约化管理。
(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以钢铁工程设计主营业务持续发展为重点,打造专业技术骨干团队,建立一支站在冶金工程技术和产业发展前沿、充分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在自主研发产品方面,发挥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专业优势,推动研发团队和研发成果应用团队的建设,使其灵活转换于虚拟研发团队之间,促进技术共享,以传帮带的形式培养积极上进和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成为专家型人才。聘请业内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使其更新知识。通过研发项目与高校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提高研究开发效率。
(三)营销队伍建设
在冶金钢铁市场化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营销队伍的建设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将冶金工程业务向海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拓展,重点培养一批熟悉海外冶金市场开拓规则和特点的高级营销人才,建立产品营销体系和网络。队伍建设分为高、中、初级营销人才不同培养渠道,高级人才以市场分析和策划为主、中级人才以营销计划实施为主、初级人才营销技能培养为主。加强对营销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营销团队整体实战的能力。
(四)生产工人队伍建设
以提升技能、实现冶金工程机械设备及电气设备的中高端产品定位为目标,针对技能工人稳定性差的特点,稳定工人骨干队伍,完善工人技能水平评价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进一步完善工人工时考核制度薪酬激励体系和技能人才薪酬管理制度。
四、企业转型时期的人力资源优化保障措施
(一)人才引进措施
基于企业转型战略优化人才聘用方案、完善招聘工作流程。人才甄选以紧缺替补型人才和高潜质后备人才选拔为主。通过外部招聘和内部竞聘的方式选拔任用,达到业务转型发展需要目的,通过校园招聘方式,立足转型需要,挖掘可培养储备人才。外部引进以网络招聘为主、同行业推荐为辅,在甄选过程中重点关注人才的专业知识、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加快建立符合战略业务发展技术专业技术人才的队伍。一方面更新完善《岗位职责与能力规定》,使其成为公司人才素质发展的能力标准,确定与企业转型发展高相关性的岗位人才群;另一方面,根据钢铁、非钢、产品三大板块的发展战略要求,制定招聘规划、简历、人员需求清单和时间安排,对亟需拓展的咨询、电力、市政、轨道交通专业岗位做好岗位职责与能力评定。
(二)人力资源培训对策
人才队伍专业能力的提升是转型时期人才优化的主要目标,也为公司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员工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整合知识结构、学习新技术。将员工的个人发展与公司目标相结合,将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相结合。
1.专业技术骨干培训。通过对标找差,找到专业技术骨干素质能力缺口,有针对性地确定培养措施,包括聘请专家授课、同国内外行业对标考察、参观学习交流、轮岗交流、挂职锻炼、特殊管理实务训练等方式,提升组织学习环境和自我学习氛围,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更新技术理论水平。
2.管理人才培训。给中高层管理人才提供挂职、高层接触、海内学习工作的机会,提升管理人员领导力和复杂问题处理能力,以及,应对市场国际化能力,拓展战略思维,逐渐形成职业化管理者团队。
3.基层员工培训。通过新员工培训计划、岗前培训、岗位说明书作业指导书学习、车间实践、部门轮转、二级办学,以及企业文化、员工自我管理、团队建设等内容的培训,使新员工迅速融入。对技能工人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师徒制等形式的技能培养。对经验丰富的专家型人员,赋予其培养“传、帮、带”年轻人的职责和考核指标。
(三)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对策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绩效计划、考评、反馈、改进等环节,提供战略价值导向一致性保障,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将公司转型战略目标实现和员工个人发展相结合。从关键指标、平衡计分卡与360度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出发,实现个人业绩与公司目标的匹配,也保证员工逐渐成长为符合公司战略发展所需人才。在考核过程中应注重对工作岗位的区分,尤其针对专业技术人员量化考核难的问题,设计差异化的考核权重和指标描述,对关键绩效指标的提取要抓住重点,令考核、评价更加客观有效。
(四)员工职业发展规划
开展员工职业规划,开辟工程咨询、项目管理、企业管理、专业技术、技术研发、商务管理、技术工人七个系列发展通道,对具有不同能力、特长和爱好的员工在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上提供指导和调整的机会。通过职业生涯咨询、工作轮换、参加多样化和多层次的培训,帮助员工职业发展突破,增强员工满意度,实现企业成长带动员工成长,员工成长推动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五)培育创新性企业文化体系
推进企业文化的创新,犹如在旧的池塘中投入新的活水产生出新的共生,在此过程中需要冲破旧习惯,以开发性的文化推进转型策略,产生出高效的组织效率。人力资源部门通过人才招聘、培训,逐步渗透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发挥人力资源部门引导、监督、纠正的作用,通过对无形的企业文化的渗透,完善有形的企业管理制度。
五、结语
正如达尔文所说,“能够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壮的物种,而是那些能适应变化的物种”。产业转型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外部环境的改变为企业转型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转型发展的提供有力支持,企业的人力资源从业者更要从观念、业务方面提升管理能力,掌握基于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队伍及管理体系建立的技能,通过人才队伍建设、员工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完善绩效考核等措施,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和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振邦.战略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赵曙名,刘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新发展、复杂性与绩效管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王德鲁.企业产业转型与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4]赵淑成.设计院人力资源优化设计[J].人力资源,2007(12).
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国内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的企业,在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拥有比较雄厚的技术基础,产品门类齐全,销售服务网络完善,系统集成及总包服务能力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行业保持年均20%增长
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是国家重大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工业现代化、信息化及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从一个重要的方面体现了国家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水平。
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是一个全面开放和充分竞争的行业,市场化程度很高。在该行业的竞争格局中,综合型跨国企业整体上具有优势;拥有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和较强销售服务网络的国内综合型企业也具备了较强的竞争能力。
就国内综合型企业而言,主要竞争对手是具有产品技术优势的跨国企业,但近几年,国内综合型企业已通过对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科技攻关等多种方式,实现了产品技术水平较大程度的提高,缩小了与跨国企业之间的差距;同时,国内综合型企业在本土化生产、销售渠道、产品价格及服务等综合服务配套能力方面相对跨国企业具有较强的优势。另外,目前国家政策对本行业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的大型项目设备国产化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将会引导国内企业积极开展自主研发,进而提升国内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与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关系密切,与国民经济发展周期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特别是工业领域新建及技术改造项目对行业发展影响较大。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市场总需求从2006年的707亿元增加至2012年的267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24.8%。国内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工业产值2006-2012年保持了年均近20%的增长,产销率始终维持在95%以上。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自动化仪表行业及市场分析、发展预测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的市场需求预计为:年复合增长率在20%左右,到2015年市场容量将达到5000亿元。
石油、化工、火电、核电、冶金、水泥等行业是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的传统用户,此外,国家政策还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等。这些均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围绕主业巩固传统优势
川仪股份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及工程成套的研发、生产、销售,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和品牌形象。近年来,公司通过资产重组、设备改造和技术创新,不断改善产品结构,提高经营质量,主要产品销售规模持续增长。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综合型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企业,将继续巩固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方面的传统优势,在扩大产能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公司近年来紧紧围绕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做大做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及工程成套业务收入持续增长。
随着公司进一步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力度,以变送器传感器为代表的新产品开发和推广以及对核电、节能减排、市政环保、城市轨道交通等国家重点发展领域的开拓,将为公司带来新的收入和利润增长点。在市场开拓方面,公司将保持较强的区域化竞争优势及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促进销售收入稳定增长。
2011年-2013年,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及工程成套的销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及工程成套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7.56%、80.96%和 83.07%;进出口、复合材料和电子器件及其他业务共占营业收入 25%以下。
2011年-2013年,公司产品的主要市场是西南地区,其次是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在上述四个区域,报告期内,销售收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5.17%、72.90%和74.82%。随着公司今后在业务重点区域西南、华东、华北和华南地区市场的拓展,及进一步扩大东北、西北和华中地区市场份额,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
随着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以及实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对自动化仪器仪表的需求仍将保持增长,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
全方位竞争实力突出
公司具有多项竞争优势,主要有:
1.综合实力和品牌
经过长期发展,公司的整体实力得到了较大幅度提升,报告期内综合实力在国内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企业中排名第一。公司市场美誉度逐年提高。基于公司的综合实力和品牌优势,公司与石油、化工、核电、火电、冶金等领域内的大型骨干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技术和研发创新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相关技术的研究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公司拥有310项专利(其中包括53项发明专利)和83项专有技术;在研国家级项目8个、在研省部(直辖市)级项目24个;近三年内,公司共完成国家计划项目成果7个、省部(直辖市)级计划项目成果47个。目前公司已在智能执行机构、智能变送器、智能调节阀、智能流量仪表、温度仪表、分析仪器等各类产品中具备多项核心技术,同时具有工业自动控制系统集成及工程成套服务能力。
3.完善的销售网络和专业高效的售后服务队伍
公司在多年的市场营销活动中,建立了独具特色和市场竞争优势的营销体系。在全国主要城市设立了 62个营销及服务网点。采用直销模式,构建了区域销售和产品销售相结合的营销体系。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技术服务体制,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服务工程师,根据行业技术特点和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完善的售前、售中、售后一体化技术服务。公司通过与终端用户的直接沟通和接触,迅速、有效地了解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更贴切的服务,形成“销售-研发-生产-销售”的良性循环,增强了公司快速应变市场的能力。
4.管理和人才
公司已经形成了层次分明、运转高效、反应快速的管理体系。完善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共同组成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公司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长期以来十分注重创造有利的机制和环境来吸引、培养各类人才,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团队,拥有一支集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质量控制、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在内的各方面的业务技术骨干队伍,具备参与中高端市场竞争的人力资源优势。
募投项目带来新利润增长点
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拟投资项目包括:“智能现场仪表技术升级和产能提升项目”24453万元、“流程分析仪器及环保监测装备产业化项目”12865万元、“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5268万元,以及偿还银行借款20000万元。
公司一直致力于建立符合资源节约型企业要求的精细管理模式,坚持整合内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盘活闲置资产,加快资产周转效率,并积极加强成本控制,改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通过本次募集资金,将进一步改善公司财务状况,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同时通过增加关键生产设备,公司资产质量、生产能力、工艺水平、产品品质也将得到较大提高。
在销售收入保持稳定增长的情况下,同时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改进作业流程,加快资产周转效率,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将不断增强。
关键词:安装工程套期保值最高限价法采购
引言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中国加入WTO,外来建筑承包商的加入使得建筑业的竞争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建筑行业的利润也越来越薄。其中在机电安装行业中,材料、设备的成本占整个机电安装行业成本的70%到80%。很多安装材料会随着原料的价格波动而发生剧烈的变化,例如安装工程中铜管、铜线等铜制品的使用是比较频繁的,但是它们的价格会根据原料铜的价格的变化而波动,致使成本难以控制,因此要保证项目的顺利运行,原材料的价格控制十分关键。目前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这类问题的研究。鉴于此,本文提出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方式和最高限价的方法来降低采购风险和控制项目成本。
一、原材料采购套期保值管理体系的构建
套期保值(Hedging),它的基本做法就是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交易数量相当,但交易方向相反的商品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进相同的期货合约,对冲平仓,结清期货交易带来的盈利或亏损,以此来补偿或抵消现货市场价格变动所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或利益,使交易者的经济收益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套期保值之所以能够避免价格风险,其基本原理在于:首先,期货交易过程中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尽管变动幅度不会完全一致,但变动的趋势基本一致;其次,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不仅变动的趋势相同,而且,到合约期满时,者将大致相等或合二为一。
原材料采购套期保值管理体系的建立步骤:
(一)确定采用套期保值采购法的原材料
构建套期保值管理体系首先要确定哪些原材料能够采用套期保值的方式来降低采购成本。
本文认为原材料在满足以下条件时,能够采用套期保值法:
(1)该材料的原料必须在期货市场上有相关期货品种;
(2)该材料的使用量比较大。这一点可以通过各分公司统计后上报总公司,由总公司的采购部决定哪些材料的使用量比较大。
(二)分析上述材料的价格变化规律
期货套期保值管理体系是根据动态规划而构建的,因此我们必须明确了解相关期货的价格变动规律。准确分析判断市场趋势是正确决策的基础,企业应在参加各类专业分析机构召开的市场分析会的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市场行情分析会。遇市场行情发生突变时,期货部应广泛收集信息及各方意见并及时召开市场分析会研讨行清及相应的对策。
(三)制定套期保值方案
期货部在广泛收集信息,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市场趋势基础上,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制定企业年度或阶段性套期保值建议方案并提交企业期货业务领导小组讨论研究后,决策套期保值方案实施的方式和时间,形成可操作的套期保值方案。
(四)套期保值方案的实施
在企业套期保值方案确定后,由期货部制定套期保值操作方案并经领导批准后进行具体运作,其运作结果在每日报送期货领导小组成员的期货日报中反映,企业主管期货业务的领导对保值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套期保值头寸的交割(原材料及加工企业)
在进入交割月的前一月由现货部门将需要实物交割的产品数量通知期货部。现货部门组织资源并发运至指定仓库,由指定单位进行验收、制作仓单,并根据期货部的书面指令将仓单交由期货经纪公司进行实物交割,或由财务部按期货部提出的资金计划筹集货款交指定的期货经纪公司办理实物交割。交割完毕后期货部将仓单交由现货部门处理。
二、原材料采购最高限价管理体系的构建
原材料采购最高限价管理体系的关键是通过价格锁定实现最高限价策略。这个方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一)确定最高限价策略的采购价格
对于最高限价策略,事先确定采购价格是必须的,不能等到实际需要时才出手,要有机地利用一年的时间周期,因势利导,抢得先机。下就以电缆、电线、母线的价格计算为例来说明。电缆、电线的价格计算可以根据公式:电缆、电线的线径总和(单位:平方米)乘8.9(铜的比重) 乘转换系数乘当前的铜价确定。母线的价格可以根据公式:每安培价格乘母线的规格确定。总体来说价格透明便于采购中心定价。
(二)确定最高限价策略的供应商
供应商的选择是最高限价策略的重要一环,同样也以电缆、电线、母线的厂家的选择为例来阐述。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结合期货市场的铜价对若干供应商锁定不同的产品数量。
(三)进行价格锁定
确定采购价格和供应商之后,我们就要对该采购材料进行价格锁定,本文以铜管的价格锁定为例进行分析。进行铜管价格锁定就是根据市场上期货铜的价格进行判断,当感觉市场上的铜价相对低廉或根据公司的投标价相对有利润的时候,果断支付给铜管供应商一部分的预付款项从而锁定一定量的产品价格。一般为预付款的5倍,如支付200万的电缆预付款就可以锁定1000万电缆产品的价格从而规避期货市场铜价上涨带来的风险。需要说明的是:要想锁定铜的最低价几乎是不可能的,但锁定铜的相对低价,规避风险,从而保证公司的利润还是非常可行的。
集中采购的价格锁定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四)制定最高限价策略
本文将通过实例分析来说明最高限价策略的制定。在锁定关键原材料价格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假如锁定的价格为4万元,但由于期货市场上的原材料相当不稳定,在项目部提出供货要求的时候,期货市场上的原材料价格跌破了4万元,在这个情况下怎么办?如果仍按4万元的价格购买相应的材料,肯定会造成购买的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在这个时候应该选择的策略是:4万元锁定的材料部分不提出需求,而是根据期货市场的铜价进行现买现用,继续降低材料的价格和项目部的成本。锁定部分的材料在期货市场价格高于4万元的价格时再利用和购买。实际上,这就实现了锁定价格的最高限价的作用,低的时候我们现买现用,高的时候利用锁定部分的材料。将公司的价格成本一直控制在一个较低的点上,为公司的材料降本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最后制定最高限价策略的采购流程
在价格锁定后,对原材料进行集中配送。分公司各项目部直接传真通知采购中心所需的原材料的数量、规格及品牌(原则上,品牌选择的范围不得超出采购中心规定的厂家范围)。采购中心根据项目的要求通知供应商进行配送服务。项目部验收,分公司确认后提交采购中心,采购中心按合同组织付款,价格按照总公司锁定的材料价格结算。
公司采购中心采购配送流程如图2所示。
三、两种方法优缺点的比较
本文提出的两种采购方法,各有优缺点。(如表1)
总结
笔者认为将最高限价法和套期保值法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形成新的原材料采购方式,将能更好地降低公司的原材料采购成本。但在业主需求不同、市场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如何结合使用这两种原材料采购方法,是值得进一步探究的。笔者将在实践工作中进一步研究,以期对安装工程项目采购做出进一步的改进。
参考文献:
[1]赵兴强,叶耀华. 中药生产企业供应链下原材料采购管理初探[J],物流技术,2005,4:70-72
[2]王玉. 包钢原材料采购管理的创新模式[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9
[3]周威,李之岱,马列, 制造业企业原材料采购策略及案例研究[J], 冶金经济与管理,2006,3:32-35
[4]向晋乾,李杰,黄培清.工业企业原材料采购与库存策略[J],2004,2:39-42
[5]房艳蕾, 浅析电子制造业之原材料采购管理[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08, 11(30):75-76
【关键词】煤化工工程;建设;管理措施;分析;控制
0 前言
我国多煤、少油少气的现状决定了煤将长期影响我国工业的发展和进步。当前国家原油形势日趋紧张,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的要求更为急迫,强化煤化工工程的管控,有着极为现实和急切的意义。煤化工工程不但能够获取经济利益,能够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国家的能源安全,因而应该成为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
1 煤化工工程建设管理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项目建设力度大、频率高。作为国家工业发展的重头戏,煤化工工程项目的质量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行业的长远发展。对着煤化工工程项目数量的增加,建设速度也越来越快,而煤化工项目建设领域又逐步开放,因而必须正视工程项目中逐渐显现的质量问题。煤化工建设项目,尤其是大型煤化工建设项目,通常采用国际领先的施工技术,不仅建设工期漫长,而且涉及方方面面,项目投资力度也极为庞大。此外,煤化工建设项目布局紧凑,管网繁杂,设备层级密布,施工作业面积相对狭小且多处较差,工期要求又较为紧张,对煤化工工程项目进行管控就极其必然而重要,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更是当务之急。
另一方面,煤化工工程项目设计国家安危和社会安定,项目管理者和建设者有义务做好质量管控。
2 煤化工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投资控制领域
煤化工工程建设领域,尤为显著的问题依然集中在投资控制领域。例如,运用 DBB 模式进行项目的设计和招投标,并进行建造而言,项目管理方面在不同工作环节之间互相连接之时,就有可能发生问题,抬高造价;假设运用 EPC 模式进行项目的设计和招投标,并进行建造而言,对业主的市场分析及技术监督方面的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对应的报价也会比较高,还存在监督人员和承包商之间通过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使工程的质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持续进行维护管理就需要耗费较高的成本,促使降低投资效益。
2.2 决策机制领域
煤化工工程建设过程中,“三层分离”的原则最为常用,这一原则既有可取之处,也有不可回避的弊端。众所周知,不管是管理决策,还是投资决策,在项目运行管理的过程中,这些都需要主管人负责,但主管人很难对所有的事项进行全面精准的了解,因此就会形成项目的投资和决策层面出现很强的主观性,这种情况是化工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很大的缺陷,严重的时候会造成整个项目的失利,大大降低项目的可追溯性。
2.3 管理模式方面
煤化工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指对企业、项目分模块进行管理。分析研究当前化工工程的具体实践状况可以发现,在决策选择方面,没有作出充足的准备,这就造成实际状况以及管理模式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最终影响项目的运作成本以及最终的建造质量。
2.4 管理激励方面
煤化工企业通常为国企,无论是获得利润还是新上项目,受行政命令影响较大,市场竞争压力小,因而无论是管理提升还是技术提高都缺乏创新意识和改革精神。此外,人员责任和权力划分也不够明确,项目施工中人员的积极性难以保障,整体绩效也就相对低下了。
3 影响施工进度控制主要因素
煤化工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设计、施工、监理等多方因素,而各方为维护自身利益,往往要求并不统一,因而工程施工也会受到影响。
3.1 建设单位的影响
煤化工工程建设单位在招投标阶段关注工程造价,建设过程注重安全和质量,通常还会对项目工期要求较为急迫。建设单位还会因政策改变对工程进步的要求。一方面,我国许多工程施工的规范在现阶段还不是很完整,施工相关的规范、要求也会随着时间不断的更新,出于不同的考虑不同单位对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认识,甚至不同的政府部门制定的规范、法规也存在不完全统一的情况。
3.2 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环境也会影响到工程的管理,比如天气变化、温度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工程进度、质量及安全。
3.3 原材料因素
对于煤化工工程项目而言,原材料既是基础又是关键,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进度。建设单位应该明确原材料的规格型号,确保采购工作有序开展,施工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原材料的发放及使用进行统计,及时把握原材料的变化和需求,确保材料充足。
3.4 设备因素
设备是煤化工工程项目建设的载体,设备是否运行良好决定了项目的进展情况,因而必须制定规划对机械设备及时养护,确保设备能够满足负荷运转,从而保证工程计划的顺利进行。
4 煤化工工程建设管控的有效措施
4.1 注重结构建设,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强化煤化工工程项目质量,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强化制度建设,确保制度落到实处,注重用实践修正、完善制度。2.完善管理工作,既要提升技术能力,也要完善技术标准,注重对技术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4.2 注重项目班子的配备
项目经济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他对煤化工工程项目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而既要注重政治素质,还要兼顾技术能力和经营水平,还应该具备较强的质量意识。而项目本子更是煤化工工程建设的人员保障,配备班子兼顾总体功能和个体因素,要注重工期进度也要兼顾质量安全,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兼顾管理提升。
4.3 注重工程质量评价
工程质量评价环节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杜绝出现危险的后果。对于的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要注意评价方法,多尝试样品评估、模糊数学等先进的评价手段,注意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确保评价细化、量化、科学化。
5 结束语
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工艺的更新、设备的优化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煤化工工程建设标准也在不停的完善优化。目前煤化工工程建设管理领域,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规范不够细化、专业性、可操作性不强,容易导致人力、物力的浪费。因而对煤化工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管控,重要要放在标准的修订和完善上,确保技术规范、行业标准能够起到促进工程建设的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方强.浅谈煤化工与节能减排[J].河南化工,2010,03.
[2]饶亚光.浅析煤化工经营调度管理[J].中国化工贸易,2014,07.
[3]虞继舜.煤化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
[4]廖汉湘.现代煤炭转化与煤化工新技术新工艺实用全书[M].安徽:安徽文化影像出版社,2005.
关键词: 西部; 企业; 竞争情报; 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4-0011-02
一、国内企业竞争情报的发展现状
从2000年开始,竞争情报产业在我国获得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竞争情报专业委员会已拥有包括企业界、咨询界、信息界和科技界在内的400多个团体会员,以及600多名企业家、情报研究和咨询专家等个人会员[2]。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国内先进地区的科技情报部门在为政府服务的同时,已转向以竞争为核心、以全球为舞台的竞争情报工作。湖南、海南、四川、云南、广西、江西、福建、广东等科技信息研究所组成了珠三角区域竞争情报联盟,联手开展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竞争情报工作。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重视竞争情报工作,举办竞争情报上海论坛,邀请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竞争情报专家、学者作为论坛主讲人,讲解竞争情报案例,举办竞争情报实战培训班等等。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7年组织了全省企业的情报人员进行竞争情报培训,聘请了我国知名人士讲解。湖南省竞争情报工作起步较早,并取得了实效。实施“企业竞争情报辅导工程”一系列活动,使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供求和政策环境等方面做到知己知彼,减少创新风险,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供了情报支撑。这就进一步证明了,东部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比西部企业作的好,企业情报意识强,起步早,所以加强西部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二、西部企业是西部开发的主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推动力量将由市场机制来调节,即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发展基础设施,制定投资诱导政策,培育资本市场等方式,吸引各种社会尤其是东部和外商来西部投资,推动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这种投资最终要落实到企业。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企业是西部开发的主要推动力量。
另一方面,西部企业有自己优势。1. 独占资源: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矿产资源等。2. 品牌现象:大部分在西部的“三线”企业中有许多是军工企业,军工企业仍然是质量的保证。3. 独特工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西部许多专业配套企业长期从事某类专业零部件生产,在加工工艺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一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崛起,长虹、嘉陵、宝钛、陕鼓、中国钼业等已成为本行业乃至全国的龙头,创造了巨大效益。这也说明,西部企业完全可以摆脱困境,成为西部开发的主力。所以加强西部企业竞争情报意识,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十分重要。
三、西部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现状
为了准确了解西部企业对竞争情报的认识和应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就企业对竞争情报的认识及竞争情报工作开展情况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调查企业包括:航空航天产业、输配电设备制造产业。汽车产业、数控机床产业。冶金煤炭重型装备产业、工程机械行业通信设备与电子元器件产业、石油化工产业和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产业等,初步反映了西部企业竞争情报的应用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西部大型企业建成竞争情报机构有12%,主要是军工企业。5%已经建成上规模工作流程与先进网络设备,来加强情报工作。80%情报部门人员不足,情报部门工作繁杂,不专一,85%企业对反竞争情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分析竞争态势的方法。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对情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四、利用竞争情报为西部企业服务
在市场的环境下,资本是相对永恒,人才是流动的,技术更是可以学习和赶超的,唯有竞争情报是必须通过企业自身来运作的,所以企业应该积极开展企业的竞争情报活动,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一)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内容
第一调研本企业,建立竞争力指标体系及调查有关数据、确定决定竞争力的关键主导产品、筛选主要竞争对手;第二调研竞争对手,利用各种合法途径检索、收集各种资料或出版物、数据库,参加展览(销)会、会、交流会等,及时了解并全面掌握竞争对手的动态信息;第三调研竞争环境,国内外市场、技术发展水平、国家、地区、行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企业发展的机遇和受到的威胁;第四量化对比分析,本企业与竞争对手在各项指标上的定性对比和定量对比,涉及数据的统计、归纳、甄别、处理、综合分析等。第六制定竞争策略:在对比分析基础上制定本企业的发展战略、产品与价格定位、营销策略、管理改进方案、结构调整建议[3]等。
(二)企业需要外援的竞争情报服务
为企业提供情报服务历来是情报信息机构的重要业务。面向企业用户的专题情报服务不仅可以支持企业的技术研发,而且可以支持企业的产品推广、市场开拓、业务管理以及产业合作等多项工作。陕西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多年来一直为企业提供竞争情报服务。例如,为中国钼业公司,提供了钼的市场分析报告,为企业立项提供了文献依据;为安康北医制药公司提供了甘草酸及其制剂的抗肿瘤作用研究报告;为中石油集团工程研究院提供了国内外输油气FRP和RTP管道应用情况报告等1500份,对该企业的投资决策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五、企业开展竞争情报的策略和方法
(一)树立企业竞争情报意识
建立竞争情报运行机制,企业经营者和决策者应加深对竞争情报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企业竞争情报意识。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竞争情报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但要尽快建立高度正规化制度化的竞争情报工作流程和情报网络系统,将情报活动直接与战略决策相结合。
(二)建立企业竞争情报系统
建立竞争情报系统是开展竞争情报研究工作的关键环节。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由系统目标、组织结构、机制、信息情报流和手段等要素的有机结合。就手段而言,可分为手工和计算机两种类型,基于计算机的称为计算机竞争情报系统,基于手工的称为手工竞争情报系统,应用计算机或手工方式都只是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一个要素。
(三)建立反竞争情报机制
随着竞争的加剧,开展竞争情报活动的企业迅速增多,企业自身的活动逐渐成为对手竞争情报活动的焦点。如何在获取竞争对手情报的同时,又保护企业的核心情报,便成为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反竞争情报便应运而生。因此,反竞争情报是针对竞争情报而言的,是在对手的竞争情报活动中保护本企业的核心情报.它可以抵御竞争对手针对本企业的合乎法律的竞争情报活动.从而赢得竞争。
(四)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管理工作
竞争情报系统的管理工作包括对情报的管理和情报人员的管理,对竞争情报的管理是从情报的收集,分析研究、利用与决策开始,竞争情报收集人员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情报后,立即传送给研究部门进行分析,做到情报进一步精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炼出高价值、智能化的情报,供决策层及相关部门应用,让其在最短时间内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以此来赢得市场与竞争。对竞争对手的企业实力、未来目标、现行战略进行仔细分析,了解本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作好抢占市场前的准备。
(五)竞争情报和反竞争情报
是企业一个竞争情报系统的两个不同功能,一矛一盾,一攻一防,给企业提供了“攻防皆备”的理念。上述两个功能是为企业战略决策服务的情报竞争力的两个不同方面,二者相辅相成,对立统一。
竞争情报与反竞争情报的整合能够提高企业对信息的甄别和利用能力,更有效的保护企业信息;整合后的系统攻防皆备,对问题的分析更周到细致,能够更有力的支持企业决策;可以跟踪并及时发现潜在的危机,实时发出预警;是企业进行学习和知识管理的有力工具,支持企业向知识型组织转变。
六、企业竞争情报需求类型
企业通过深入挖掘市场需求情报,为技术创新把握方向,使创新不脱离市场;企业结合得到的情报,对技术创新进行可行性论证并制定实施计划;有了技术情报作保障,企业可以进行技术改进和产品研发;企业必须注意搜集科技成果转化情报,包括最新科技成果报告及其转化条件、方法和经验等,将自己的科技成果尽早转化为生产力,通过科技进步实现企业发展。由此可见,情报工作贯穿企业创新的整个过程(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在企业自主创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自主创新因目的、要求、环境的不同,其情报需求也有较大的差异,根据对企业技术创新信息需求的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的情报经过统计其需求由高至低依次为科技信息、专利信息、市场信息、行业信息、技术经济指标、标准信息、生产成本信息、政策法规、企业信息、展会信息、统计信息等。我们对陕西省90%的企业过去3年内进行调查,在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过程中,其中37%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37%为原始创新,21%为集成创新,其他为3%;创新水平国内领先为45%,国际先进28%,国内先进23%。
综上所述,各类型企业都认为科技情报最重要,其次是市场情报等。对于给定的几种情报获取方法,可以明显看出,对不同情报的搜集,企业会选择不同的渠道。企业在获取各种情报时,一般都采用独自调查研究。另外在获取市场信息时强调用户或顾客的反馈信息;在获取技术情报时重视利用科技文献、专利文献,在获取金融和人才情报时企业会关注政府有关部门的资料或领导层通过社交活动收集。
总体来说,西部企业在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机遇下,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清楚地看到自身所处的环境,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到竞争情报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前提,需要转变企业竞争情报工作是可有可无的观念,树立起强烈的竞争情报与信息意识,加强竞争情报研究,重视情报研究的成果,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西部经济的腾飞,实现“西部强省”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黎志成,陈雪,胡斌.试论西部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J].中国管理科学,2002(10):355-357.
[2]沈悦林,施勇峰.加强企业竞争情报工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J].杭州科技,2009(1):32-35.
[3]汤爱群,吕先竟.为西部企业提供主动适时信息服务存在障碍研究[J].现代情报,2008(10):180-183,186.
[4]吉家凡,张红霞,张建媛.企业自主创新信息保障体系研究[J].情报杂志,2008(7):135-137.
[5]程红梅.基于人际网络的企业竞争情报收集[J].现代情报,2010.30(1):163-165.
[6]M.SALLES.Decision making in SMEs and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 fo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J].Production Planning & Control,2006(3):229-237.
关键词:非均衡发展理论 高职教育 区域经济
高等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兼具教育和经济双重属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外部适应性特征。它对人才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整个社会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及区域经济增长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非均衡发展理论
非均衡增长理论代表人物佩鲁克斯认为,在同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在某些大城市或发达地区的某些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会优先发展起来,形成“增长极”,这些“增长极”又会推动其他部门和地区发展。
增长极如何形成呢?首先,必须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合适的环境。增长极的形成需要大量的生产要素,如资金、技术、人才、机器设备、熟练劳动力等。其次,某些大城市或发达地区必须具备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他们不仅使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不断发展,而且能通过影响产生一批追随和模仿创新企业的增长企业。在区域经济的影响和带动下,又可以形成另一个增长中心。再次,规模经济效益是“增长极”形成的又一重要条件。企业可以通过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其长期平均成本下降。
二、内蒙古高职人才对区域经济作用分析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有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更离不开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
20世纪80年代,职业教育虽有一定发展,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层次较低,质量和水平不高,对内蒙古第一、二、三产业只起到提供“熟练劳动力”的作用。90年代,高职院校对区域经济输送的人才从“熟练劳动力”, 转向输送“应用型”人才,对内蒙古区经济结构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进入21世纪,随着西部大开发, “十二五”能源供应战略西移政策,及内蒙古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对区域经济输送的人才从输送“应用型”人才转向“实用性”人才。
三、非均衡发展理论下现今内蒙古区域经济高职人才的需求分析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迅猛,2011年GDP总量达到14359.88亿元,三产构成为9%:56%:35%,与全国三产10.1%:46.8%:43.1%的构成相比较,一、三产业小于全国的比率,而第二产业远远大于全国比率;同期,内蒙古三产的从业人员构成45.9%:17.7%:36.4%,与全国三产从业人员构成34.8%:29.5%:35.7%相比较,内蒙古一、二产业从业人员与全国存在明显差异。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人才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劳动力素质提升是经济增长的强大驱动力,可以起到促进产业升级的驱动作用。有研究表明,近 10 年来职业教育对我国 GDP 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 7.13%,平均每年拉动0.64 个百分点。内蒙古30所高职院校要依托内蒙古各地区人才发展需要,其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目标要努力适应地方发展,培养适合内蒙古产业、行业、企业发展的实用性、高技能、综合型人才。
(二)高职人才是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区域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淘汰落后产业,发展环境更友好、产能更高效的产业,而这些新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支撑。由此看来,内蒙古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步伐可以为内蒙古区域经济一、二、三产业的主导部门及像稀土、光伏、电子信息等有创新能力的行业、企业提供实用性、技能型人才。
四、非均衡理论下高职人才满足内蒙古三次产业的发展的对策
(一)“十二五”期间内蒙古产业发展分析
内蒙古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已经积累了巨大的资源、资本及生产优势,因此内蒙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可以采取以发展第二产业带动一、三产业发展,再以第三产业带动一二产业的发展策略。
在第二产业中,六大优势产业冶金、化工、能源、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2011年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产值的94.3%;其中能源行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52.4%。国家“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中要大力发展非石化能源,调整能源结构,使能源供应中间增量部分更多的依赖清洁能源;对于冶金建材工业,规划中提到“建设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提高深加工水平,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的目标;对于装备制造业,提到 “围绕汽车、机械、设备等整机生产,加快模具、关键零部件生产,发展配套产业,建设装备制造业配套园区”的发展目标;对于化学工业,提到“加大盐碱化工延伸加工力度,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增加产品品种,建成全国重要的PVC生产加工基地,打造塑料模具和制品产业集群”等发展目标。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提出了加快建设蒙西、蒙东大型风电基地、积极发展稀土、光伏、电子信息、特种合金和非金属材料及鼓励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蒙药、生物疫苗和生物育种等目标。
(二)内蒙古高职院校人才发展措施
从“十二五”规划对六大优势产业的发展目标可以看到,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已不再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初级生产及初级产品加工,而是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环境更友好、产能更高效的新兴产业。新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支撑,内蒙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要紧密结合区域发展目标,办学体制和资源配置重点向市场化方向发展,防止内蒙古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千校一率。
1.努力提升内蒙古30所高职院校专业内涵
根据内蒙古“十二五”规划,在六大优势产业的专业设置上,内蒙古30所高职院校要要根据学校已有的办学资源,从专业内涵上开发。例如,尽管内蒙古10所高职院校开设了有关化学工业的课程,但是就专业发展实力来说,以内蒙古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最为雄厚。该学校在今后的发展中,专业设置应以内蒙古“十二五”规划为专业发展方向,努力提高专业、教师、学生的质量,形成产业、专业、企业的发展模式。以化工专业群打造学校品牌。对于内蒙古其他的高职院校来说,能源、冶金、农畜产品加工等其他的优势产业亟待专业精准、技能高的高素质的高职学生来提升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内蒙古30所高职院校可以以内蒙古这些行业为依托,努力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以“办好一个专业,兴旺一个产业”为发展目标,打造其专业特色,建立学校品牌。
2.努力提高内蒙古高职学生的创业技能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技能本位不仅包括了专业技能,还包含了创业技能、职场技能、公民技能、生活技能等要素,而“增长极”理论中也提出了“经济发展区域必须有足够创新能力的企业及企业家群体”。因此,内蒙古30所高职院校要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加入“创业技能”的相关课程,使高职学生不仅以专业技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也要以创业、创新能力为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就内蒙古地区高职学生的知识技能、人本素质来说,餐饮业、服务业、农产品加工等行业门槛较低,内蒙古30所高职院校内部可以成立创业组织机构,通过开设的相关课程,带领学生进行市场分析,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指导,努力让有潜力的学生以创业实现自己的价值,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2012年内蒙古统计年鉴.
[2]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
1.1港口基础建设和临港产业具一定规模,港口服务功能日趋多样化钦州港按照自治区政府“以服务临港工业为主的地区性重要港口”的定位,着力打造港口的物流服务和临港产业[4]。2011年建成投产了公用、工业泊位67个,形成年吞吐能力7088万吨。在建码头生产性泊位33个,到2015年港口吞吐能力将超过1.2亿吨[5]。码头既有多用途泊位,也有集装箱、件杂货、散货专用泊位,有专门装卸液体货物的液体化工专用泊位,还有分别专门进出各种固体货物的粮食、煤炭、磷肥、硫磺、铁矿石、有色金属矿石等专用泊位。这些泊位可满足多种多样的货物安全、高效地进出钦州港,形成了公用码头和工业码头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已建成投入使用各种库场120万m2;原油、成品油、液化气、化工储罐550万m3;粮油储罐60万m3[5]。已有市港口集团、中石油、中石化、天盛、广明、国星、广西东油、中山港务等码头经营及仓储企业34家[6]。临港产业的石化、造纸、能源、冶金、粮油和物流六大产业已有相当规模。中石油广西石化1000万吨/年炼化项目总投资153亿元,已于2010年9月建成投产,二期1000万吨正在筹建。总投资410亿元年产高档纸60万吨、纸浆30万吨的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二、三期正在紧张筹备中。总装机容量320万kW的钦州燃煤电厂项目,一期工程120万kW机组已建成投产,正式并网发电。冶金业的恒荣钢铁、桂鑫冶金、永盛锰业等5家冶炼企业,于2008年完成工业产值30.47亿元[7],已成为钦州港临海工业支柱产业之一。大洋80万吨和华港60万吨大豆加工项目已投产。中粮120万吨和汇海120万吨粮油加工项目已投产或将建成投产[5]。
1.2海上大型油轮原油过驳业务跃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一大港钦州港自2011年11月15日起开展海上大型油轮原油过驳业务,至2013年3月21日时间不足一年半,已经持续安全、高效、环保地完成来自俄罗斯、阿尔及利亚、苏丹、安哥拉、刚果、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14个品种的原油近百艘次,过驳量达1200万吨,居我国沿海港口之首[8]。钦州港海上原油过驳业务的开展,不仅规避了原油运输企业的二程油轮面临的碰撞、溢油和搁浅风险,而且为地方增加税收60多亿元,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超过5亿元[9],具有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3国际物流的规模正在扩大钦州港2000年至200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在1.18至1.91亿美元之间平稳增长,2005年进入快速增长期,2008年首次突破10亿美元,达到12.72亿美元[10],国际物流规模不断扩大。到2013年,在港口年货物吞吐量中,外贸完成2587.9万吨,占总货物吞吐量的42.9%,同比增加4.7%,是2007年的584.5万吨的4.43倍。国际物流规模的扩大,得益于航线的良好布局与开通运营和货源组织。目前钦州港内贸航线物流业务已经基本覆盖全国主要沿海港口和长江口岸,外贸航线辐射香港、台海地区和东盟国家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港口。2013年在原有基础上新增开通运营至泰国曼谷、新加坡、台湾高雄港3条集装箱班轮直航航线,致使当前内外贸直航航线达17条[11]。因为直航航线比经香港中转节省5~7d时间,不但提高集装箱班轮航线运营效率,而且降低了物流成本,所以钦州港国际物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获得大大增强。此外,在国际物流货源组织方面做了积极有效的工作。不仅注意维护稳定原有进口客户,还开发了出口铁合金和进口纸浆、淀粉等新货种,培育集装箱货源市场。
2钦州港港口物流综合服务能力的局限性
2.1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薄弱,港口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小经过20多年建设,钦州港与现代物流业相关的航道、码头、交通、仓储、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构建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1)港口规模小。2013年完成货物吞吐量6035.2万吨,同比增长7.3%,但才是同处北部湾的邻居湛江港同期货物吞吐量18006万吨的三分之一,相比有较大差距。港口功能有待健全,10万吨级以上的集装箱、散货、原油、煤炭码头泊位少,20万吨级大型矿石专用码头未建设投入使用。部分码头堆场不足,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钦州公司一、二期码头的陆域纵深只有400m,不符国家规定的1200m标准,影响货物的装卸堆放。因堆场紧张,该公司2009年不得不放弃接受化肥出口和硫磺进口业务[12]。(2)物流园区不足。钦州港综合物流加工区2011年6月通过专家评审,2012年09月开工基础工程建设,目前在建设中。黎合江商贸物流园、皇马综合物流园等尚停留在规划上,近期未能建成使用。(3)大型专业市场少。钦州港2009年完成锰矿吞吐量超过260万吨,约占全国进口锰矿的30%,成为全国最大的锰矿集散基地,港内交易的锰矿价格已成为全国业内指导价[13],但未能因势利导建立锰矿交易中心。大型农副产品和海产品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也未建成。四是服务环境有待改善。目前,国家只批准对外开放港务集团一期边贸码头和两个万吨级码头水域,范围小,不便于外贸货船靠泊作业。另外对外籍货船人员管理不统一。规定停靠边贸码头外籍货船的外籍船员不能下船活动,其生活必需品只能靠中方企业送上船,而停靠在其他正贸码头的外籍货船船员可下船活动。在防城港和北海市停靠边贸码头和正贸码头的外籍货船船员都可以下船活动。外籍船员感到在钦州开展边贸生意受到不同待遇[12]。
2.2港口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港口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弱钦州港管理信息化程度低并不是说没有信息管理系统,而是现有系统不能为港口物流高效服务。(1)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于分散状态。在港区几乎所有的单位、部门和企业都能上网,广西北部湾发展研究院的调研结果显示有37%的企业有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14],但多是自成体系,各自所建立的信息数据库成为信息“孤岛”。就连钦州港与北海港和防城港也未形成一个能统一调控的信息平台。(2)缺乏物流信息沟通的制度规定和技术规范。目前港口物流管理所涉及的港口、政府管理部门、通关与监管部门、物流企业、生产经营企业等单位,相互之间缺乏良好的物流信息沟通机制,因而无法实现信息系统衔接,当然更不能实现信息实时共享。所以港口物流部门在进行诸如货物跟踪管理等方面,仍然是采用电话或者简单的网络登记等方式,未能及时满足客户信息查询等需要。
2.3港口集疏运系统不完善,港口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受限在公路方面,目前缺少大型公路货运企业,港口的集疏运运力不足。疏港交通与城市交通相互混杂,公路与铁路之间、集装箱运输线与高速公路网之间未形成有效连接。钦州至玉林二级公路的钦州境内里程100km左右,就有陆屋、檀圩、灵城、寨圩四个收费站之多,实际产生了抑制桂东南货物进出钦州港的效果。铁路方面,理应是港口大宗散货集疏运的主力军,但面临着运能不足和管理不统一的困扰,表现在港口铁路专线少,目前保税港区码头和部分主要码头泊位没有铁路衔接;南防铁路和黎钦铁路未进行电气化扩能改造;湘桂、黔桂、南昆三条铁路出省通道也存在配套不完善等问题。此外,疏港铁路由地方铁路和国有铁路构成,存在多头管理问题。地方铁路收费高,加大了货主运输成本,因而有部分货主不得不舍近求远选择运输成本较低的其他港口,遭遇了费力、费时、费钱的困扰。水路方面部分码头的装卸设备落后,工作速度较慢,导致货轮压港时间加长。船舶维修厂未建立起来,技术人员缺乏,船舶遇到故障,未能及时维修,需要到湛江和广州等地请人。拖轮不足,不能满足船舶进出港口作业的需要。
2.4港口物流战略联盟建设滞后,多功能的或一体化的综合性物流服务功能弱或未能提供从钦州港物流运营现状看,港口物流各经营主体仍然是以传统单一的装卸、运输和仓储等方式为主提供物流服务,深入到企业生产设计和原材料组织等一体化的综合性物流服务未见有提供,类似于“银港通”物流融资平台的金融服务未能提供。提供客户需要的如市场分析与信息服务或货物质押等多功能物流服务弱或未能提供。如此情况与港口物流战略联盟建设滞后有关。此前钦州港与不少单位或客户有过合作,但仅是一般的合作,从港口物流战略联盟建设角度出发的合作除了开辟航线外其它方面的联盟建设少有见到。
3提升钦州港港口物流综合服务能力的策略
3.1完善港口自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港口物流综合服务能力根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是港口物流综合服务能力的根基,必须加大力度建设。(1)尽快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批航道和码头泊位,进一步壮大港口规模,提高港口吞吐能力。要突出重点,解决当前急需而能力不足的原油、煤炭、散货、集装箱码头泊位问题。着手解决部分码头堆场不足问题,每个码头泊位的相应配套应完善,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2)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在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加快钦州港综合物流加工区建设进度,同时尽早建设黎合江商贸物流园和皇马综合物流园。(3)推进汽车交易中心和以锰矿为主的有色金属交易中心等一批大型专业市场建设。通过建设专业市场和物流园区,构建完善的物流服务网络。(4)改善和优化服务环境,做好服务。继续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扩大钦州口岸的开放范围,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向相关部门申请争取,研究解决外籍货船停靠边贸码头的船员下船活动问题和在钦州设立比较完善的船舶检查年审机构,方便企业年审船舶,为企业安全高效运营提供便利。
3.2强化港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港口物流综合服务能力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强大,能够实现相关各方共享对物流系统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信息,能够促进物流管理科学化,极大提高物流效率和效益,提升港口物流综合服务能力,一直被认为是港口提供物流综合服务的基础。(1)思想上要充分认识管理信息系统在港口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认识到物流信息化能给行业和企业带来革命性积极影响,才会做出推动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决策。(2)行动上要做好统筹规划,加快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平台建设定位要准确,要从实际出发,要近期与长远相结合。优先将港区内处于分散状态的港口、政府管理部门、物流企业、生产经营企业、通关与监管部门等重点用户的管理信息系统更换或改造,形成能统一调控的公共信息平台。(3)建立物流管理信息沟通机制,应用共同的信息技术标准和制度规定,使管理部门、监管部门、港口和企业之间的相关信息能实现衔接,实现实时共享。(4)要扩大信息平台服务覆盖面。除了位于港口的管理机构和物流企事业单位外,港口腹地的相关客户也应该纳入信息平台服务覆盖建设计划之中。
3.3改进港口集疏运系统,增强港口物流综合服务能力集疏运系统是影响港口物流服务效率的关键点之一,与信息网络一样同等重要,要加大力气加以完善。(1)通过建设物流园区和专业市场,引导中小物流企业在资产、信息和业务方面进行整合,将中小物流企业统一管理,集中经营,形成一批掌握现代物流技术、具有先进物流管理理念、能提供专业化全程化优质服务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2)加强协调和争取支持,修理维护好钦州至南宁、钦州至玉林、钦州至防城的二级和三级公路,尽快整合处理钦州至玉林二级公路钦州境内收费站多的问题,为桂东南的货物进出钦州港提供更多便利。(3)尽早妥善处理铁路多头管理问题,全力推进进出港口新增和扩能(含配套)铁路建设。争取上级和铁路部门支持南防铁路、黎钦铁路、钦州至钦州港铁路的电气化扩能改造和钦州保税港区以及港口各作业区码头铁路专线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申请车皮难问题。(4)着手从源头统筹解决船舶和货物压港问题。通过深入调查,查找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不能见子打子,要加强预见性、前瞻性、长远性和全局性。
3.4开展港口物流战略联盟创新建设,多方位提高港口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全球港口发展史显示,建立港口物流战略联盟对解决港口自身资源不足、增强港口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和提升港口竞争力十分有效。(1)着手开展港口物流战略联盟创新建设,包括横向联盟和纵向联盟都尝试,以获得急需资源,以强补弱,变弱为强。要科学选择合作伙伴,选择符合钦州港港情的港口、货主及其协会、临港工业园区、航运及物流公司和物流园区等。(2)改变单一服务为多功能综合服务,分段服务为全程服务。在完善港口传统物流服务基础上,积极开发并提供费用结算、融资、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物流系统设计咨询、保税、销售、批发、展览、报关、商检、船舶和货物保险等多功能服务。可考虑物流金融、船舶及货物保险作为重点项目研究开发和推进。珠海港与深发行珠海分行搭建的“银港合作平台”[15]和龙口港与中信银行烟台分行合作的“银港通平台”[16]值得学习。龙口港与中信银行签署《“银港通”物流融资合作协议》不足一年,操作银港通业务13笔,货量40多万吨,融资金额5亿余元,代开信用证金额1500多万美元[17],开创了多赢局面。(3)港口物流一体化服务方面要有进步。可融入一条或几条物流链条中,主动参与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与消费,组织与现代物流有关的各个物流环节的业务活动,处理彼此间的衔接和协调,促进港口物流与产品生产和使用的融合。
4结语
进入6月以来,宝钢集团举牌G邯钢(上海交易所代码:600001),成为中国A股市场最具悬念的一道谜题。
6月1日,G邯钢公告称,宝钢集团及两家全资子公司已合计持有该公司13819.6646万股流通股,占其总股本比例达到5%;按照相关收购条例,宝钢需举牌公示。6月2日,G邯钢的第一大股东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邯钢集团)立刻还以颜色,宣布将以不低于15亿元增持数量不超过7亿股G邯钢股票,增持实施时间为今年6月2日起的12个月内。
就产量而言,宝钢、邯钢分别位居中国钢铁企业的第一和第十一位。在国内甚至全球钢铁行业并购的大潮中,这一不乏敌对的动作,无疑触动了投资者敏感的神经。
然而,不无蹊跷,就在举牌之后,宝钢的公开解释却是“财务投资”,且并未有下一步的收购动作。市场也纷纷猜测:不经过企业与政府之间以及各级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商,直接通过市场进行“敌意收购”,并不符合中国当前的“国情”。兼之宝钢同期购入了包括G济钢、G马钢、G八一等八家钢铁公司的股票,其中自然也包含财务投资的目的。
“宝邯之争”是一场全流通下收购大潮的揭幕战,还是精心部署的股市投资?据《财经》多方了解,这毋宁说是一次中国式的“敌意收购”。宝钢进退维谷的事实表明,在股改之后,市场化收购尽管在逻辑上可行,但仍只能是一种作用极为有限的辅助工具;真正的决定力量,仍然在于相关政府部门手中。
“当各方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关键还是在于地方政府态度――他们想不想优化资源?(收购邯钢)现在还看不出结果,要花一年的时间来观察。”宝钢资产经营部一位人士告知《财经》记者。
宝钢发难
对于宝钢而言,在市场上收购G邯钢,完全是一个射程之内的目标。
抛开产业布局考虑,G邯钢的股权架构在今年3月进行对价股改后,已经成为收购者攻击的理想对象。在股改前,G邯钢总股本共计约27.6亿股,第一大股东邯钢集团拥有约13.3亿股,占总股本的48%。今年4月5日至4月20日,邯钢集团增持了3亿股流通股,目前共持有16亿股,占总股本的59.06%。
然而,据G邯钢在3月底公布的股改方案(每10送1股,另外送7.295份欧式认购权证,行权价2.8元,期限一年),G邯钢总共送出近9.3亿份认购权证(JTB1)。由于每份邯钢JTB1的持有人都可以在2007年3月29日至4月4日,以2.8元的行权价格从邯钢集团获得1股G邯钢股票,这意味着,如果到期后权证全部行权,邯钢集团的持股量将降至70647.3万股,持股比例仅为25.56%!
另一方面,G邯钢的股价长期低于净资产,现金流一度比较紧张,也是进行市场收购的有利因素。G邯钢之所以推出一个含大量权证的股改方案,本身就是由于缺少现金。G邯钢2005年三季报显示,该公司的现金流只有1.6353亿元,对钢铁公司来说,有点捉襟见肘。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邯钢在2005年底将所持1.08亿股招商银行法人股悉数转让,套现3.888亿元,这距招商银行股改方案公布相差不过几天。此后,招行的股价在短短几天内上涨了20%。
从市场的进程来看,宝钢确乎在股票、权证和可转债方面同时向G邯钢发起了攻击。公告显示,“宝钢系”企业自今年1月开始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收购G邯钢流通股,买入价格在2.81元至4.22元之间。截至5月31日,宝钢集团持有G邯钢流通股4626万股;宝钢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上海宝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宝钢工程)、上海宝钢工业检测公司(下称宝钢检测)分别持有G邯钢流通股6794万股和2398万股。
在二级市场举牌之前,“宝钢系”企业已通过购入邯钢认购权证(邯钢JTB1,上海交易所代码:580003),获得了数量可观的潜在股权。
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数据,截至2006年5月30日,邯钢JTB1可流通数量为108670.5299万份,宝钢集团、上海宝钢设备检测公司持有的邯钢JTB1,均达到或超过了可流通数量的5%,即至少各自持有5433万份。再加上宝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在股改对价中获得的3791万邯钢权证JTB1(股改时,宝钢工程持有G邯钢5197万股,根据股改对价,宝钢工程可以获得3791万份邯钢JTB1;而邯钢JTB1上市后不久,宝钢集团就开始大举收购,因此宝钢工程抛售邯钢JTB1的可能性非常小),这意味着,宝钢手里还握有相当于11658万股G邯钢股票的筹码。
照此计算,“宝钢系”企业二级市场大量购入G邯钢及邯钢JTB1的现有持股量和潜在持股量合计,已经达到了约28478.58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高达10.3%。
这样,若“宝钢系”企业继续在二级市场收购流通股,或购入认购权证到期行权,将动摇邯钢集团的控股地位。
收购谜团
自2005年以来,国际和国内钢铁业的并购之风愈演愈烈,宝钢急于出手也在人们的意料之中。
“宝钢现在沿海一路收到了湛江钢铁,在新疆与八一钢铁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鞍钢、唐钢、武钢这样的千万吨以上产量的企业,宝钢是收不动的。而河北就产量和地理位置而言,本来就是必争之地。”高盛一位关注能源的分析师称。
2005年的最后一天,邯钢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总体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邯钢西区将增加500万吨的生产规模,目前正在进行环评和征地。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93亿元,在2008年初即邯钢建厂50周年之际,将完成新区一期建设任务;2010年全面完成新区建设。
此举会大大增加邯钢的生产能力――但邯钢集团同时也面临着资金压力。
邯钢集团一位高管对《财经》记者表示:“现在有几种方案,不排除集团自己投资、邯钢股份参股、外资参股,或者和大型钢厂合资。我们和宝钢关系一直很好,谈项目合作也是正常的。”不过,他否认了双方就上市公司的收购有过接触。
“我们事先当然和有关部门协调过,否则怎么会举牌?”宝钢一位高层人士向《财经》记者解释,“不过后来事情发生了变化,我们没有预料到。”
事情发生了何种“变化”,外界尚难以详知。然而《财经》记者从河北省了解的消息表明,对于宝钢的介入,当地政府意见尚不统一。目前,河北省国资委正在紧急开会商讨应对方案,要求下属几个主要部门,如规划处、产权处、企业改革处等针对宝钢收购邯钢一事进行利弊分析。
“不要观点,只谈事实,供领导判断。”河北省国资委一位人士对《财经》透露。
种种迹象表明,宝钢在举牌之前,已经与有关主管部门进行过大量协调工作。与此同时,宝钢展开了在二级市场的收购动作。其原因在于,当时二级市场的收购成本较之协议收购为低:按照目前国有股权转让的有关规定,如果宝钢收购邯钢股权,协议转让的价格不可能低于每股净资产(3.77元)。然而直到宝钢举牌前两天,G邯钢二级市场股价都一直在净资产之下,因此对于宝钢而言,当然在市场上部分收购更为经济。
也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宝钢在协议收购的同时进行二级市场操作的另一层含义,在于表明立场,“边打边谈”。由于股改后G邯钢的股权架构提供了一个市场化敌意收购的可能,宝钢借此向邯钢集团施压,亦在情理之中。
不过,邯钢集团6月2日祭出的反收购行动,说明河北省国资委的态度已经发生了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分析人士认为,宝钢很难强行启动敌意收购,双方需要进行更深层的磋商,亦不排除最后演化为战略合作。
“收购是为了经营,经营就要靠人,就得凭借天时、地利、人和,不能让对方太难受,至少需要地方政府给出一个中立的态度。”宝钢集团资产经营部一位人士表示。
河北犹疑
“对于宝钢的进入,省内主要可以分为两派意见――欢迎和拒绝;暂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比较胶着。”河北省国资委上述人士称。
对于并购持肯定态度者认为,作为国内规模最大和实力最强的钢铁公司,宝钢将带给邯钢诸多好处,例如输入技术、资本和管理上的经验。这对于1958年建厂、产品偏于低端的邯钢来说,意义重大。
反对者则声称,宝钢的收购将彻底打乱河北省钢铁业整合的棋局。
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2005年河北省产钢7386万吨,同比增长率为25.3%,钢铁产量已连续五年居于全国第一位。然而,作为钢铁第一大省,河北省同时面对的是省内钢铁企业普遍规模偏小且非常分散,产业集中度很低。
按2005年数据,河北省产能在100万吨以上钢铁企业有23家,其中1000万吨级、700万吨级和400万吨级企业各一家,分别是唐山钢铁、邯钢和国丰钢铁。此外,300万吨级企业两家,为宣化钢铁和津西钢铁;200万吨级企业四家――承德钢铁、邢台钢铁、石家庄钢铁和港陆钢铁;省内前十大名钢铁企业的总规模只占全省的51.62%。
2004年,河北省决定对所属钢铁企业进行以行政力量为主导的大整合,2005年正式启动。目前,整合工作已棋至中盘,却也遭遇了整合以来最大的障碍。
据方案起草人之一、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的副会长宋继军介绍,河北省钢铁整合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将省内六大国有钢铁企业整合为南北两大钢铁集团,南部以邯钢为主,兼并邢钢和石钢,形成新邯钢集团,再整合地方和周边其他中小钢铁企业;北部以唐钢为主,通过兼并承钢和宣钢,形成新唐钢集团。二是在南北两大钢铁集团整合完成后,将这两个国有钢铁企业――新唐钢与新邯钢再次合并,组建河北省钢铁集团。
2005年底,河北省常务副省长郭庚茂告诉《财经》记者,其“北部方案”进展比较顺利,新唐钢的组建有实质性进展,“不止是挂了牌子,还进行了资产和人员的重组。一开始就把资产拿进去了,没有停留在表层。”今年2月下旬,新唐钢集团正式挂牌成立。
其时,郭庚茂表示,南部的整合方案还“仅是在做初步的接触”。
事实上,“初步的接触”并不顺利。“南部方案”中的两大重要角色――邢钢与石钢抛开邯钢,在很短时间内各自找到了属意对象。两家钢铁企业的并购方均为港资――中信泰富(香港交易所代码:0267)拿到了石钢65%的股权,邢钢则将控股权让予香港BNI公司。
如此一来,“打造新邯钢”的计划彻底失去了基础。失去了控制权的河北省,再也难以将三家真正捏到一起。剩下能做的,只有邯钢独自去整合周边的小型钢厂。
“他们(小钢厂)要技术没技术,要规模没规模,整合进来更多的是负担。”邯钢内部一位中层说。邢钢董事长袁世臻也对《财经》记者表示,“我们要想重组的,必须是跟我一样的专业化生产厂。”
正在河北对于推进南部钢铁整合感到踌躇之际,宝钢的出手,在一些人看来无疑是釜底抽薪。“目前,南部只剩下了邯钢孤独一支,再被宝钢拿了去,整合就真是推不下去了”。一位接近河北省国资委的人士表示。
今年二季度以来,钢铁业的回暖,可能也对河北省当局产生了微妙的影响。2005年G邯钢收入为198亿元,净利润9亿元;今年一季度钢材价格下跌,G邯钢净利润只有1.1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4%。然而,近来形势发生了戏剧性逆转,在国外企业限产保价、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增加的情况下,国内钢材价格又出现上涨。很多分析认为,这一势头很可能延续到三季度。在这种情势下,继续收购的难度显然在加大。
并购之难
除了战略上的冲突,在国内进行市场化并购,本身就有着诸多限制因素。
宝钢目前持有九家上市钢铁企业的流通股。其中一家公司高管对《财经》记者明确表示,如果宝钢收购,他个人就会非常反对,“宝钢规模大,管理比我们好,但我们自己也能干好,差距没那么大;况且收购之后还是一厂两制,待遇也不可能和宝钢一样高。”
他还表示,收购方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也很难处理,“比如怎么处理党管干部的问题,大多数地方钢铁企业的董事任命都是要省常委会讨论的。”
事实也正是如此。2005年已经合并的鞍钢和本钢,在申报“十一五规划”时仍采取了各自申报形式,资产也并未合并。
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税收。河北当地一家中等规模钢铁企业的董事长曾对《财经》记者说,只要异地重组,就不得不面临税收的问题;“我要把钱投在甲地还是乙地?甲地高兴,乙地就不高兴。这肯定会造成阻碍。”
中国目前的税收机制是1994年进行的分税制改革所确立的。其中,企业所得税的缴纳是按照隶属关系进行分配的――隶属于中央的企业,所得税归中央所有;隶属于地方的企业,所得税归地方。2002年,地方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收入实行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享,但只在增量部分进行分成,存量的部分依然按照原来的模式进行分配。这使得在跨行政区域的企业兼并重组的过程中,税收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不过,国内钢铁诸侯亟需整合已是业内共识。
武钢的一位中层管理者称,目前四大钢铁企业的产量还不到1亿吨,因此有必要通过并购把规模做大,如果七八家企业能占到80%-90%的市场份额,市场发展就会比较平稳。中国进口铁矿石谈判不理想,钢铁协会、发改委甚至中央高层领导都已达成共识要“进行整合”,但是政策力度、到位时间、地方政府的反映都不清楚。
“我们自己的整合方向是清楚的,但能否达成有很多变数,收购中最主要的还是控制权问题,实质是人事安排问题。”
国信证券钢铁行业分析师郑东认为,全球前十大钢铁公司占有36%的市场份额,相对于上游资源铁矿石、下游企业汽车行业的集中度,都要低得多。所以,全球钢铁行业也在进行整合。世界第一大钢铁公司米塔尔入股华菱管线、世界第二大钢铁公司阿赛洛入股莱钢股份,对宝钢不可能没有触动。这两家外资收购的溢价都在15%左右,可以说在合适的时机完成了收购。
“我们测算,吨钢投资每吨4000元,但很多上市公司的吨钢市值不到1000元,行业整合比重置成本更低,所以应该鼓励收购。现在的问题是小的钢厂关不了,大的整合不了,大家都争着上大项目,谁跑得快就不会被吃掉。”郑说。
业内分析,按照产业集中度的要求,宝钢的规模需要扩大一倍。因此,宝钢能否在诸多障碍下有所突破,备受市场关注。G邯钢一战结果如何,在此更显示出战略意义。
宝钢在资本市场上并不是新面孔。三年前,“宝钢系”对当时的老牌股份爱建股份也进行了举牌,创下了中央企业举牌上市公司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