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范文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第1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范文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23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2

一、绪论

自核心竞争力理论诞生以来,就一直成为管理学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与其相关的研究精彩纷呈,至今仍然热度不减,是企业管理学的研究热点。而反观与管理学一脉相承的会计学,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的研究,表面上看似繁荣,在21世纪初就曾有学者开始关注核心竞争力理论对会计的影响,之后又有很多学者进行后续研究。但从总体上看,会计学领域对核心竞争力问题的研究还局限在表层,尚未深入下去,有的学者在提出相关问题后也未进行后续研究,所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的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统一。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力日益激烈,企业之间竞争力强弱最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综合力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对企业内部组织和经营管理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而且还密切关系着企业是否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国际上尚未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给予统一的定位,因此,如何不断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企业会计的内部职能,建立起对核心竞争力的会计计量核算体系已成为诸多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报告

企业会计报告是指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向会计信息使用者解释和传递某种有效的信息,以确保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准确的做出决策。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报告是指企业管理者将有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种信息传递给下级部门的相关管理者,帮助管理者更好的管理企业、更好的做出决策。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的动因

对于整体企业而言,企业投资者与企业管理者之间往往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信息不对称现象极易导致真实、相关、有用的信息难以在企业投资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有效的传递。对于企业投资者来说,该投资者需要的是企业未来的成长信息以及相关的经营效益信息;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该管理者除需要的企业未来的成长信息与相关的经营效益信息之外,还需要相关管理的诸多信息。其二者所需要的信息均围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充分的反映出企业发展的前景和创造价值的能力,因此,企业若是能够充分的披露出核心竞争力信息,将能够掌握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而,针对于可能或者将要发生的种种问题做出及时的处理或者预防,不仅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而且还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投资者决策时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保障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的原则

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行企业在进行相关会计信息的披露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即充分披露原则、成本效益原则、重视未来价值原则以及不侵犯商业机密原则。

1.充分披露原则。会计具有为各部门之间提供各种会计信息,实现会计的充分披露原则要求披露的信息要完整、可理解的报告与特定经济主体相关的信息。因此,企业应不断完善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的形式,保障尽可能的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2.成本效益原则。对于企业竞争力披露而言,企业在实行信息披露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费用,即劳动力成本、不利因素的成本以及提供披露信息的成本;另一方面,实行企业披露核心竞争力信息能够不断降低资本成本,有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

3.重视未来价值原则。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信息之所以重要最大程度上源于该信息能够充分发映出企业在未来发展中的可能状况,并体现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和企业价值。因此,企业应在重视未来价值的原则基础之上,有效的进行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的披露,使其企业公允价值的概念在企业中得以充分体现。

4.不侵犯商业机密原则。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其企业自身具有自身的机密,其机密在商业中堪称商业机密。为此,企业在进行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过程中应在保障不侵犯商业机密的原则下进行有效的进行,切实最大程度上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应有的作用。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的方式

现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依附在企业整体中存在的,尚未形成具体的实体和形态,以至于不能够适用现行以经济交易为基础来进行核算与报告的方式。总结来说,现行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自愿披露与强制披露相结合。强制性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形式以及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且强制性信息披露具有规范性和定期性;资源性信息披露是指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之内,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对外报告的事项或信息。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信息,若是企业信息都按照统一的格式和要求进行披露,将导致企业丧失可比性,且执行起来较困难,因此,企业在进行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时应以自愿性信息披露为主,强制性披露起辅助作用,以此,将能够建立起有效的信息传递。

2.对内报告与对外报告相结合。现行企业信息报告可分为两种,即对外报告和对内报告,近年来,伴随着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研究的日趋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越来越成为企业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门。因此,应实现企业的对内报告与对外报告相结合,不仅仅能够为企业更好的进行管理提供有效信息,而且还能够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诸多有效的信息,确保企业各项活动得以顺利高效开展。

3.披露形式多样化。在企业进行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时,应采取多样化的披露形式,首先是以文字说明为主的财务报告披露;其次是以媒体、网络、信息沟通会等为主的非财务报告披露;最后是编制企业核心竞争力专项报告。实现披露形式的多样化有助于企业信息使用者更好的掌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变动趋势,进而,制定出可行性的预防或者应对措施。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会计处理

对财务信息进行识别和分类,这是会计确认的过程;以特定的单位对信息做出数量表示,这是会计计量的过程,计量是以确认为基础的。本文第三章谈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会计要素这一问题时,已经阐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产属性,应当将其确认为资产,而对于计量问题,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研究的难点。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账户设定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拥有的一项特殊的资产,它是由多种因素所形成的一个资产合集,而在目前的会计体系中并没有这样的先例,因此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会计记录需要设立新的账户。如本文第三章所述,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项资产,其来源应属于所有者权益。

1.“核心竞争力资产”账户。核心竞争力资产这个会计科目反映企业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的价值。企业核心竞争力初始确认价值记入该账户的借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注销计入该账户的贷方,资产类账户余额为借方,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初始确认价值。

2.“核心竞争力变动”账户。核心竞争力变动这个会计科目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在正常幅度内的变化情况,设置增值和贬损两个二级科目。企业核心竞争力发生的价值增值计入该科目的借方(增值),企业核心竞争力发生的价值贬损计入该科目的贷方(贬损),作为资产辅助核算账户,与核心竞争力资产余额共同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

3.“核心竞争力减值准备”账户。核心竞争力减值准备这个会计科目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发生的不可逆转的大幅降低,计入该科目的贷方,是核心竞争力资产的备抵账户。

4.“竞争力资本”账户。竞争力资本这个科目作为核心竞争力资产、核心竞争力变动、核心竞争力减值的对应科目,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资产的来源,会计要素属于所有者权益。企业核心竞争力初始确认价值、增加的价值记入该账户的贷方,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的贬损、减值、注销计入该账户的借方,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余额为贷方,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存量价值。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业务处理

经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价值评估,应当确认其初始价值;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若发生了价值增值、价值贬损、资产减值,应当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在账面上如实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状况;当企业失去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的时候,应当将相应的核心竞争力资产予以注销。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的业务及相应的会计分录主要有下面几项:

1.企业核心竞争力资产价值的初始确认

借:核心竞争力资产

贷:竞争力资本

2.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的增加

借:核心竞争力变动-增值

贷:竞争力资本

3.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的减少

借:竞争力资本

贷: 核心竞争力变动-贬损

4.企业核心竞争力资产发生减值

借:竞争力资本

贷: 核心竞争力资产减值准备

5.企业核心竞争力资产的注销

借:竞争力资本

核心竞争力变动-贬损

核心竞争力资产减值准备

贷:核心竞争力资产

核心竞争力变动-增值

参考文献:

[1]王胜杰,王翠华,赵萌,王立虎.企业财务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J].河北企业,2011(02).

[2]安静,刘福民.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反木桶原理”――论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财务能力、执行力的关系[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04).

[3]王志星,安静.企业财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探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01).

第2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范文

内容摘要: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性的系统现象,需要从系统观的角度认识、发现其本质内涵。文章指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战略业务部门竞争力的协调和集成化。智力、核心价值观、知识、技术、经验和技能等资源基本要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系统资源本质。企业资源协调整合体系的整合力是资源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协调力、组织力和转化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内部系统的核心价值观和外部环境的竞争推动力共同作用下构建、发展起来的。

关键词:系统观 企业核心竞争力 本质 内涵

哈拉德和哈默于1990年发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引起了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讨论和研究的。国内理论界和企业界10多年来从企业体系的多个层次和角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内涵进行了研究。以国内已有的研究为基础,本文从企业系统的角度探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与内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如何形成和发展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一直是理论界、政府与企业关注的焦点。从系统观的角度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内涵,对于整合已有的诸多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识别、构建、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概述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 Rumelt、Wernerfelt和Barton等人提出了“组织的竞争力”这一概念,认为一个组织拥有的竞争力(Competencies)或能力(Capabilities)是其保持竞争优势的根本原因。C.K.Prahalad和G.Hamel进一步将这类“组织的竞争力”称作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因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组织系统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系统在特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中所独有的能够使自身具有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系统竞争能力。企业竞争力是互动竞争意义上的企业能力,是企业主体系统与其所处环境互动中所形成和表现出的企业竞争属性,是企业系统自身内在的功能属性―能力在竞争中的表现。

哈拉德和哈默在《公司核心竞争力》中提出判断核心竞争力的三个标准:核心竞争力必须被市场认可;核心竞争力应当能够给客户带来特别利益;核心竞争力必须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企业组织的运营目标,都是围绕着如何不断适应市场环境、满足市场需求,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而展开的。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身竞争优势的获取和维持,其关键在于它的核心竞争力。为了识别、构建、发展和维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首先认识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内涵。

企业竞争力理论和认识的发展起源于对企业形成和发展竞争优势问题的探索研究。首先古典学派亚当•斯密从分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探索创立了“劳动分工论”,以此为基础,新古典学派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创立了“企业内在成长论”。其后许多学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企业成长论”,包括:“特殊能力论”、“企业内部知识积累论”、“组织间协调论”、“企业组织惯性演化论”等。在“企业成长论”的基础上,许多学者又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视角进一步探讨企业竞争力问题,包括“竞争战略论”、“资源战略论”、“核心技能和多角化战略论”、“动态能力战略论”等。

哈拉德和哈默在发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后,奠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基本框架,从而形成了以“企业资源基础论”、“企业动态能力论”以及“企业知识基础论”等为基础的现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企业资源基础论”认为:企业所拥有的战略性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动态能力论” 认为: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是以组织知识为基础的企业能力,它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力量。“企业知识基础论”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组织具有的积累性学识,是系统化的企业知识体系,特别是协调、集成积累性学识的知识。

目前建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从企业体系的某个层次和角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本质进行研究。这一方面说明了理论发展的阶段性,另一方面说明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事物本身和现象的复杂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必然具有全面、系统的本质属性有待进一步认识。现代全球化创新经济的发展,已使企业组织及其环境演化为由文化要素、创新要素、物质要素有机构成的复杂性系统。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性的系统现象,需要从系统观的角度认识、发现其本质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系统化结构

哈拉德和哈默定义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系统所具有的积累性学识”。企业的积累性学识是什么?从企业硬件资源―设备、工具和人力资源的构成要素分析,企业的积累性学识是指智力、核心价值观、知识、技术、经验和技能。这些要素是构成企业系统的有形的、无形的、硬件的、软件的所有资源的共同的本质的构成要素。

哈拉德和哈默在定义核心竞争力时特别强调“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的知识和能力”。这里提到了企业软硬件资源基本构成要素的协调、整合和系统化问题。系统化的对象是技术和技能,就必定包括智力、核心价值观、知识和经验。因为智力、核心价值观、知识、技术、经验和技能是企业所有资源本质构成要素的有机统一体。系统化是依靠实现系统化的知识和能力完成的,完成系统化的知识和能力应该是企业的文化、制度、组织、管理和人际关系体系中的知识和能力,这是存在于企业体系中的政治力。

依据以上的线索继续分析,哈拉德和哈默强调的是生产资源要素的整合问题。企业的资源协调整合体系以文化、制度、组织、管理和人际关系网络等为手段,把企业生产资源的本质构成要素智力、核心价值观、知识、技术、经验和技能整合为企业的一种力,这种力必然是企业研究开发部门和生产部门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企业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由诸多战略业务部门产生各自的市场竞争力并形成一体化的合力参与市场竞争。所有的战略业务部门与研究开发部门和生产部门具有同样的资源构成要素,包括智力、核心价值观、知识、技术、经验和技能等。因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不仅仅是研究开发部门和生产部门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而是企业所有战略业务部门经资源协调整合体系分别系统化后形成的诸多竞争力的一体化系统合力。

哈拉德和哈默在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中强调研究开发部门和生产部门的竞争力,在于这两个战略业务部门的竞争力直接产生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而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是企业竞争优势的直接来源。企业的所有战略业务部门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持的有机体系。在其他战略业务部门的支持和协作下,企业的研究开发部门和生产部门才有可能研发和生产出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因此,哈拉德和哈默强调研究开发部门和生产部门的竞争力决不是说它们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各个战略业务部门竞争力在文化力、制度力、组织力、管理力的整合下构成的能力系统,是战略业务部门竞争力的协调和集成化。战略业务部门的竞争力是由部门资源的基本构成要素智力、核心价值观、知识、技术、经验和技能分类组织、管理、系统化形成的。企业的战略业务部门包括:文化制度部门、组织管理部门、资本运作部门、社会活动部门、信息资源部门、战略决策部门、研究开发部门、工程化生产部门、市场营销部门和环境应变部门。企业核心竞争力由文化制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资本运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信息资源能力、战略决策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工程化生产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环境应变能力的协调、集成化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系统化构成包括四个层次:战略业务部门资源、部门资源要素的系统化、部门竞争力的协调和集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部门资源要素的系统化、部门竞争力的协调和集成化由包括文化、制度、组织、管理的资源协调整合体系完成,资源协调整合体系实现企业资源向核心竞争力的转化。

通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系统化结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是社会力、文化力、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和物质力。鉴于宗教文化对人类历史、文化、政治和社会的久远影响力,还应该包括宗教力。

系统观视角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系统本质与属性

构成企业能力系统的所有子系统―所有战略业务部门,包括企业和部门的资源协调整合体系,有一个共同的本质内涵,即它们都是由智力系统、核心价值观系统、知识系统、技术系统、经验系统和技能系统构成的。企业能力是有形资源、无形资源、硬资源、软资源有机协调、整合后形成的能力体系,无论是有形资源、无形资源,还是硬资源、软资源、人力资源,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结构要素:智力、核心价值观、知识、技术、经验和技能。因此,智力、核心价值观、知识、技术、经验和技能等企业基本资源要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系统资源本质。

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系统化构成中,企业的资源是基础,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条件;企业资源协调整合体系的整合力是企业资源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协调力、组织力和转化力。包括文化、制度、组织和管理的资源协调整合体系把不同的资源,包括有形的与无形的,知识的与人格的,包括其主体―劳动力、非劳动力等组织协调起来,把他们整合到一个组织体系之中,把企业资源的构成要素智力、核心价值观、知识、技术、经验和技能等协调、整合,转化、提升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系统核心本质是:智力、核心价值观、知识、技术、经验和技能等企业系统资源要素与资源的协调、整合和转化。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是企业系统与企业系统之间在这个系统核心本质的深层次竞争。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功能表现为:研究开发、工程化生产和市场营销。这三个体系包括知识、技术、经验、技能层次,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层次,多元化业务、多元化产品层次,品牌、市场营销层次,它们共同构成了企业的创新体系与机制。

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资源要素:智力、核心价值观、知识、技术、经验和技能,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是企业在长期的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竞争中形成的,是在复杂系统的生长演进积累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极强的路径依赖性、历史依存性和积累性。

企业组织的历史路径积累性学识是长期技术创新活动中发现和积累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积累性活学识”,是企业能力系统结构体系中的“系统性整合学识”,它们的主体通常表现为“隐含性学识”。正因为如此,它们共同转化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市场价值和市场信誉,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战胜诸多竞争对手,并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正因为如此,企业系统积累性学识形成的核心竞争力不会被竞争对手模仿、替代、交易和转移。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下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而适应竞争的一种系统化资源属性和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和发展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文化系统的核心价值观;二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发展需要。核心价值观动力和生存发展动力构成共存、互生、一体化的企业竞争力发展动力机制。

综上所述,本文从企业是历史路径演进形成的复杂有机系统出发,依据企业是资源系统、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系统本质能力的思想,抓住企业资源的共同构成要素通过资源协调整合体系向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化这一关键点,通过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的系统结构,建立基于系统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而且把目前从系统层次和角度研究核心竞争力的诸多理论整合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从基于系统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思想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可以发现技术创新能力是核心竞争力诸多构成分力中的一个中心环节,它可以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价值。

参考文献:

1.康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系统本质和特征[J].生产力研究,2003(2)

第3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范文

[关键词] 生物杂交育种 企业 核心竞争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需求多样化的时代,要求产品的差异化、个性化、便利化、专业化,企业就必须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在资源、能力方面超过竞争对手或与竞争对手有差别,并对这些资源、能力的整合管理方面较强,能持续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只有具备某些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应用生物杂交育种理论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进行了研究。

一、生物杂交育种理论

1.杂交育种原理

运用生物杂交方法利用其杂种优势培育优良品种称为杂交育种。杂交可以使生物的优良遗传性状从一个群体转移到另一群体,它是提高生物性状的一个重要方法。不同遗传个体间的杂交可使其性状发生重组,杂交后代表现出双亲优良性状组合,甚至出现超亲代的优良性状。杂交育种过程就是要在杂交后代众多类型中选留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进一步培育,直至获得优良性状稳定的新品种。杂交可以使杂种后代增加变异性和异质性,综合双亲的优良性状,产生某些双亲所没有的优良新性状,使后代获得较大的遗传改良,出现可利用的杂种优势。

2.杂种优势的形成和利用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上比其双亲优越的现象。杂种优势是许多性状综合地表现突出,杂种优势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双亲性状间的相对差异和相互补充。一般而言,生态类型和生理特性上差异越大的,双亲间相对性状的优缺点能彼此互补的,其杂种优势越强,双亲的纯合程度越高,越能获得整齐一致的杂种优势。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根据美国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的定义,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从本质上讲,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核心能力,它是企业发展独特技术、开发独特产品和创造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实际上它是隐含在核心产品里的经验、知识等的集成,需要管理理念、企业战略、核心技术、关键资源、营销创新等多种条件支撑,是企业实现从核心资源到核心价值转化的综合能力。它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必须能够给用户带来实用的价值,这种价值是用户看重的并为用户带来根本性的利益;二是延展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有力支持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新领域延伸;三是统领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处于核心地位、影响全局的竞争力,是一般竞争力的统领。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种或多种核心竞争力的组合,企业间的竞争本质上是核心竞争力之争。核心竞争力理论成为管理理论界的前沿问题之一,它代表了战略管理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的最新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是战略管理理论、经济学理论、企业发展理论、创新理论等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源的不断探索,体现了各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要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建立起核心竞争力的判断标准。判断企业资源和能力是否是核心竞争力的唯一标准,是看其能否产生持久性竞争优势,而要使企业产生持久性竞争优势,它应符合四项具体标准,即它具有有价值的能力、能力的独特性、能力的难以模仿性、能力的不可替代性。只有符合以上四方面标准的能力才是核心竞争力。

三、应用生物杂交育种理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步骤

1.应用SWOT分析方法识别企业外部环境、自身状况,找出自身优势和弱势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配置企业资源来匹配环境机会和需求的一种能力体系。也就是说,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能离开其发挥作用的资源,这些资源主要来源于这些方面,一是企业的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上,企业成功与否往往决定于企业的人力资源,它对企业的作用也不容质疑,关键是如何发挥企业人力资源的潜能。二是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包括专利技术、技术秘密,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需求变化频繁,产品更新换代快,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产品技术开发能力,时刻保持产品的价值性、独特性、适应性。因此,在产品同质化和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的今天,如何长期获得开发核心技术并制造出核心产品的能力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三是企业的品牌。品牌是企业长期积累并由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它引导了消费者的行为,为企业增加了内在价值。四是营销网络。网络就是企业的财富,企业具有一定营销网络作为支撑,才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产品也才有一定销量,没有销量品牌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产品一旦在消费者中形成了一定信誉,将为后来竞争者形成较大的进入壁垒,从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获得合理的利润,后来竞争者只有花费大量的投入与先入企业进行广告和销售网络的争夺战,才有可能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五是管理整合能力。核心竞争力不是单一技术、人才、市场、企业家,而是通过管理对企业各种资源进行协调和整合,从而形成独特能力。现代企业间的竞争,不在于大鱼吃小鱼,而在于强鱼吃弱鱼,快鱼吃慢鱼,这要求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管理整合能力,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包括企业获得信息能力、整理能力和快速决策的能力,管理整合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企业更有效率地利用其资源,提高经营质量,取得良好的经营效益。六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与员工的总系统动力,它是基于共同价值观之上,企业全体员工遵循的目标、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称,它是企业经营理念及其具体体现的集合,企业应从物质、精神、行为、制度方面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保障,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最终体现为赢利能力、市场地位、品牌形象及公众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认同等。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需从企业所处环境和企业内部分析入手。企业做优劣势分析时须从整个价值链的每个环节上,将企业与主要竞争对手作比较,定期检查在生产、财务、营销、采购、人力、管理等资源和能力,每一要素要按照特好、较好、一般、较差、差划分等级,特别是要对该行业企业具备的关键成功的要素作重点详细的分析,对于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资源和能力,要注意从内部培育或从外部引进获得,使其能够持续不断地比主要竞争对手更好更快地向市场提品和服务,并获得合理利润,企业得到永续发展的动力。

2.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的各种要因,逐步剔除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

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对企业自身、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后,对照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规划和定位,找出自身的差距,利用生物培育品系的方法,生物培育品系有两种方法。一是传统品系培育方法,即在组建的基础群中,只在群体内个体间杂交,只在自身群体不断选择优秀个体,逐步剔出性状表现差的个体。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也可采取这种方法,企业可以先在数量上有支撑核心竞争力的要素,然后不断培育其能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逐步淘汰阻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培育的方法主要靠企业内部,比如依靠企业自身拓展主营业务,培育核心市场,形成核心技术,培养核心人才,构建企业核心文化。另一种方法是开放式品系培育法,即在品系培育中可以引进外部优良的个体,与群体内个体杂交,选育优良性状的个体,这种方法对于品系性状能力的提高速度较快,但性状在品系内稳定性较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也可采取这种方式,对于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可以从外部环境中去获取,比如对企业关键人才可从外部“空降”快速获得,但要注意这些要素的稳定性问题。

3.测定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间的配合力,使其达到有效配置,产生杂交优势,形成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生物学中的配合力就是物种通过杂交能够获得杂种优势程度,即杂交效果的好坏和大小。由于各物种间的配合力是很不一样的,生物学上的配合力是指不同生物种群通过杂交所获得杂种优势的程度,配合力分为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两种,一般配合力是一个生物种群与其它生物种群杂交所获得的平均效果,特殊配合力是两个特定生物种群之间杂交所能获得超过一般配合力的杂种优势。获得通过杂交试验进行配合力测定是选择杂交组合的必要方法。我们在培育企业团队时,注意培育他们的团队意识,提高其协作能力,知识技能的增强,使其一般配合力高,即团队内所有的员工间共同工作的团队工作绩效要好。同时在各部门之间、各团队之间乃至团队内两个个体之间,我们可以分别着重从不同方面培育其特殊能力,它们间的特殊配合力高,使其他们在共同工作时产生超额绩效。这就要建立精英团队,在团队内成员在性格、能力、自我表现等有关IQ、EQ、AQ因素都要求高,优势互补,使其团队间、团队成员间的配合力较高。

4.获得的核心竞争力固定并不断得到延续

企业获得资源、能力并取得核心竞争力,企业就应建立一种机制使其持续、稳定地固定下来。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固定化,首先要以人才为本,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根据人力资本的稀缺性和价值可以把人力资本分为核心人才、独特人才、一般人才、辅助人才。企业的营运也好、战略也好,都要人去完成,成功企业之所以成功,失败企业之所以失败往往是人才的问题,企业要不断吸引、保留、使用人才,特别是核心关键人才,在人才获取方式上,可从内外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在人才的培育上可以是内部组织的相互学习、现场指导、外部培训,使企业人才适合于其岗位,人职匹配。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说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选择好接班人,经营层如此,各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也是这样,使企业的政令畅通,执行力或核心竞争力才能得到提高。二是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美国通用公司CEO韦尔其说过,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使资源不要浪费在行政官僚体系上。这就要求企业资源也好、能力也好,要运用在企业的技术研发、品牌塑造上,着力提升企业的执行力,相应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得到强化。三是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应变化。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企业的战略要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而相应变化,企业的有形资源、无形资源、能力都要根据企业战略的变化而作适当调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的抗环境力要强,比如人只有IQ、EQ高,AQ不高,这个人在挫折面前屈服,这个人最终也不会取得成功的。企业发展是在适应环境中通过核心竞争力演变而不断进化的过程,企业对环境的适应,主要是通过核心能力的演变而体现的,核心竞争力因环境而演变,是企业适应环境的本质,也是企业发展的本质。

综上所述,根据生物杂交育种理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步骤可按以下步骤完成,识别企业资源(资源的优势与劣势的甄别,特别是影响企业战略发展的关键资源)和企业能力(比如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企业资源、能力的培育或获取企业资源、能力(特别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重要影响的关键资源、能力)间配合力的测定并有效配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稳固并提高进入下一循环。

四、运用杂交育种理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须进一步注意的问题

1.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培育时间的长期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培育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它们超越了具体的产品和服务,它是企业整体实力的逐步增强,不仅依靠资源、能力的量的增加、质的改善,还需要它们配置最优,协调更好。其次,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更多要依靠经验和知识的不断积累,而不是某项技术发明导致企业暂时的竞争优势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很难压缩或突击,核心竞争力的构建需要数年或更长的时间。再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比如品牌的塑造,精品团队的培育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在较长时间内,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工作上力求完美。最后,企业核心竞争力涉及到多个业务领域、多个职能部门、多种资源及能力的长期协同整合,必须用明确的战略目标和严密的战略规划来作保证。

2.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时,注意外部与内部的获取途径

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时,我们要象开放式育种法一样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当企业缺乏某种资源、能力时,特别是影响企业长远发展时,靠自身慢慢培育时间太长,并且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的,最快的办法就是从外部引进,并结合企业内部具体情况,根据木桶理论,对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资源、要素,从外部引入,使木桶短缺部分补上,企业整体优势就会得到增强。而不要象以前封闭式育种法,在育种过程中根本不从外部引进优良基因。可通过外部知识与内部知识进行联盟的形式,知识联盟有助于企业学习其它企业的专业能力,有助于两个企业的专业能力互补,创新新的交叉知识。同时企业还可通过企业间的兼并获得核心竞争力,企业兼并是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它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兼并,企业可以重新整合自己内部资源,构造新的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构建新的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兼并也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一条途径。再次就是要培育更多更忠诚的顾客群,顾客群越多,顾客的忠诚度越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越强大。我们应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宣传等营销的各方面入手,努力培育自己的顾客群,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条路径,企业还应从自身内部培育核心竞争力。首先是种种公司资源在某一专业领域做好,形成良好的品牌优势,逐步形成在管理、技术、营销、服务等诸多方面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在发展自己与别人在上述差异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而这些可以构成企业今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其次是进行制度创新,尽快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提供制度保障,做到企业产权明晰、企业治理结构完善、管理科学,改革和改造现有和现存的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加强技术创新。这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是否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企业要对现有技术进行分解和整合,也就是对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归类、整合,搞清哪些是一般技术,哪些是通用技术,哪些是专有技术,哪些是关键技术,然后,集中企业的人财物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公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另外还应在企业内部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有了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无形中形成了对员工的激励,并为之奋斗,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3.个体、团队、部门、企业能力间的配合力高低的测定和评估

为了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我们无论是建立企业学习型组织也好,培育优秀团队,还是增强企业能力也好,都要注意组织或个体它们的各自能力、性格等,如果能充分利用各自的优良基因,把各自的弱点逐渐淘汰掉,正确测定和评估它们间的配合力。在企业实践中,“拉郎配”实际上是没有分析各自企业的优劣势,在生物学上是杂交乱配,它们的配合力较差,“拉郎配”的后果可想而知。个体间也好,团队也好,还是企业间,如果它们配合力高,那么这个团队、部门、企业是富有战斗力的,它们绩效也高,达到其战略目标就非常容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会不断得到增强。

4.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态稳定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态稳定对企业非常重要,企业要得到长远发展,需要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动态稳定,这要求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要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无论是企业的资源、能力,还是思维观念,都要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构成核心竞争力的要素间不仅要协调一致,而且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要不断与外部环境保持一致,并在一定时间内要达到动态稳定。

参考文献:

[1]刘庆昌:遗传学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P207~213

[2]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P93~94

第4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范文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培育 竞争优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的企业昙花一现,有的企业却长盛不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核心竞争力。凡成功的企业,无不缘于其创新能力、管理模式等各方面具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它是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源和基础。例如德国西门子的电机制造技术、索尼的微型化等核心竞争力为各自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核心竞争力是由美国密执安大学商业管理研究院的管理学教授普拉哈拉德和英国伦敦商学院的战略管理学教授哈默尔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次提出,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尤其是协调组织中各种技能的学识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的学识。文中指出日本NEC公司之所以能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奥秘就在于它远见卓识地培养了核心竞争力,由此掀起了世界研究核心竞争力的热潮。根据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的描述,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集体学习,尤其是学习如何把不同的产品、技能统一起来并把多种技术有机结合。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各种资源或能力综合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合力,是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产,是企业特殊的长期持续经营能力。它具有无形性与动态性、系统性与整合性、专有性与不可复制性,是企业个性化的“管理遗产”。其构成要素包括核心技术与技术创新、资源优势、环境条件、营销网络、管理协调、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等。可表现为企业响应能力、战略决策能力、核心生产制造能力、核心市场营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核心品牌形象能力,核心服务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

企业的特殊资源、自然禀赋、一次成功的技术发明并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企业整体为载体,是企业长期积累的结果,并非通过市场交易就能真正获得;其关键是协调和有机结合,不是分散的技术或技能。

一、培养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战略理论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是企业竞争力的着眼点。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培育核心竞争力是我国企业建立竞争优势,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培养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培养、发展和更新等一系列的问题,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1.树立核心竞争力的观念,识别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往往是一个组合的概念,是由多种技术和能力形成的一种合力,因此其识别应当是由各战略业务单位的管理者和相关人员进行,以便于对此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进一步细化到具体的技术、人力资源等各种能力上。同时应采用与竞争对手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识别出企业的主要核心竞争力及其构成要素,利于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可操作性。

2.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培育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第一,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它关系到企业未来战略发展方向,因此高层领导应给予高度重视,制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战略,有意识地培养和学习,有利于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第二,是让企业战略业务单位的管理者和全员共同参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只有学习型的组织才可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以核心竞争力为中心配置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保障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第四,重视核心竞争力的不断积累。核心竞争力的构建需要长期培育,更多地依靠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并非某项重大发明所能造就。最后,创建相应的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环境。

(2)外部并购与联合开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加速器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动态性、开放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可能守着原有的核心能力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地调整、变化、扩充。如果企业能够迅速吸收外来资源,则可能在短期内获得必要的竞争力要素,赢得商机。可通过外部并购和联合开发等方式快速获得某种核心竞争要素,但要使其真正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必须注意学习与积累使其内化。

二、培育核心竞争力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

哈佛商学院出版副总裁乔纳森・D・利维先生所提出的“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知识管理能力才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的观点得到了业界普遍的赞同。企业人力资本的多寡、知识管理能力的强弱才是制胜因素。因此不断给员工施肥、让更多人得到知识,建立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关键因素。

2.注意区分核心竞争力与有竞争力的产品、独特资源等

核心产品或独特资源并不等于核心竞争力,而应以此为基础进行核心竞争力的开发。

3.正确看待企业合并、战略联盟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笔者认为,合并与联盟对短期内提升核心竞争力有一定的作用,但只有积极主动地从联盟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才能真正地长期地提升核心竞争力。如日本与美国的合资企业通过在联盟中的学习与积累,大大提升了日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注意培养核心竞争力的保护意识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通过长期发展和强化建立起来的无形资产,一旦丧失将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例如传统工艺景泰蓝就是被日本参观人员学习、模仿而流失,并最终导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一败涂地。因此企业必须通过持续、稳定的支持和保护以避免核心竞争力的丧失。首先,应自行设计、生产核心产品。二是要加强对核心能力携带者的管理和控制,提高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消除本位主义思想,对核心能力携带者进行合理配置。最后,应谨慎处理某些可能包括具有潜在价值的核心能力及其组成部分或核心能力携带者的经营业务。

总之,加大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培育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付明喜:左右企业命运的12大选择,北京地震出版社,2005年

第5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范文

关键词:高端制造业 核心竞争力 概念界定 影响因素 实施路径

一、高端制造业界定

高端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具有高科技含量、高品质、高效益和高辐射力的显著特征,主要包含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如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等;同时还应该包括高新技术重要内涵,该高新技术能够实现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整合提升、把现有产业向高端环节推进转移。高端制造业企业主要涉及到传统制造业产业和新兴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主要包括以微电子、新材料、航空航天、高铁、大飞机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传统制造业产业主要包括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改造的机械装备工业、汽车工业、造船工业、化工、轻纺等。高端制造业虽然是传统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的高端环节,但还是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包括高技术含量、高资本、高附加值、高带动性、高收益、高风险等。

二、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及影响因素分析

1.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本文认为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高端制造业企业将知识与资源(内外部资源)、文化、制度等因素在持续创新能力(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的催化下进行一系列的有机整合,形成的以保持产品持久竞争优势为最终目标的企业所独有的且不易被模仿核心能力。

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具有一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还有其独有的特征,具体体现在产品辐射性以及生产整合性。

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辐射性的特征不仅可以体现在高端制造业企业的产品对其上下游企业产品的辐射。还可以体现出核心竞争力对本企业新产品直接或者间接从核心技术到核心产品再到最终产品的辐射功能。这种产品辐射可以带动企业实现技术上的延伸、产品上的延伸、市场上的延伸,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高度的生产整合能力。单个的、分散的个体是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只有把侧重于市场和生产的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才能产生综合效力,并快速有效地体现在产品生产过程当中。提高生产的整合能力,能帮助企业有效地把企业的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高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要素。一般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要素是:技术创新要素、资本要素、组织要素、市场要素、人力资本要素、经济体制要素、政府行为等。根据本文对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的理解,可以得出影响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要素。

(1)技术知识要素。知识按照其所包含的内容不同,具体可以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主体主要是技能及其相关的应用方面,主要包括人力知识和技能知识;显性知识是指事实和规律方面的知识,也是人们经常接触的知识,其主要含有原理知识和事实知识。企业如果能够有组织的对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应用,通过创新和创造,转化为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供了基础。企业在技术知识的提升和获取上,除了进行内部知识的创新外,还应当把汲取外部知识看作非常重要的一环,二者通过整合转换为企业员工能够灵活运用的新知识,这些知识的形成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输入了新鲜血液。可见,能力主要来源于知识,技术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2)资源要素。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离不开企业内的各种资源。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构建起来的。这就需要有足够的资源进行支撑。资源是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这里所说的资源不仅仅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客户资源、销售资源等可见资源,还包括企业信誉、专利发明、企业内的关系等无形资源。为此,考核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首先要了解企业是否对这些资源进行持续性的积累。其次要了解企业对这些资源的合理利用情况。最后还要了解企业是否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及整合后的使用能力情况。

第6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范文

企业的财务战略指的是企业为了实现计划的理财目标,会根据理财环境的发展趋向和变化趋势,制定一套针对影响企业未来全局发展重要财政问题的具有引导性的战略方案。财务战略管理是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对企业的财务战略组织及制定可施行方案的管理。企业的财务活动一般包括三个较基础方面,利润分配活动、筹措资金活动以及投资活动,财务战略管理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二、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内容

1.筹资管理战略

企业运营战略与投资战略的实施前提是要筹集到必要的运转资金,而筹资管理计划需要根据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理财环境状况及趋势,根据企业的筹资目标、渠道、方式和结构等进行系统且长期的筹划。筹资管理战略是以为了使企业运营战略的有效实施及提升企业长期竞争力并提供可靠资金保证为目的,也已提高企业的筹资管理效益为目的。

2.投资管理战略

投资管理战略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关键步骤,其决定着企业是否能够将有限资金及资源进行有限的配置,且进行合理运用。进行长期的投资计划需要依据企业长期运营战略进行安排,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在制作规模化的投资战略是,需要研究企业规模化的经济原理,有效的经济理论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寻找最优的企业投资规模,得到最高的企业收益。

3.股利分配的管理战略

目前的股利分配有两种策略:一是企业的投资决策取决于股利的分配策略;二是在企业保持稳定增长或者长期稳定的股利分配不变的基础上,从而制定企业投资的计划和投资的方式。在制定与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拥有高契合度的股利分配战略时,也应该把企业长期发展的规划以及股份持有者的权益考虑进去。

4.低成本战略

企业应该制定一套低成本方略,使本企业产品经营成本地域竞争对手,以实现产品价廉高润的目的,也可使企业在竞争中保证低成本优势地位不可撼动。

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涵义

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的发展及生存影响巨大,是企业运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也是竞争中战胜对手的重要支柱。

企业核心竞争力指的是企业内部一系列生产技术和知识的有效结合,它能够为企业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也是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不易被模仿并能为企业带来高利润的一种独特能力。它产生于企业一系列的经营生产活动和决策中,具有企业独特的生产技术和机制,能够为企业的客户带来更好的优于对手的产品、价值、服务等。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

1.价值的优越性

为使企业保持最低生产成本和最高的经济效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会给企业的客户提供了更好更贴心的消费服务以及更好的价值。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给企业带来更长远、更好的发展空间,也是企业为了实现更高的价值目标的主要来源。

2.异质性

每一个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它与自己的企业拥有高度契合度,不会轻易地就被竞争对手模仿并利用的。它能为企业提供优势的竞争地位也就促使它难以被对手效仿,短时间内也使得竞争对手难以追赶,在很大程度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是由它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3.延展及可变性

延展性是指企业可以通过某种突破性技术催生出一系列新产品或者服务模式,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通?^一系列的延展过程,利用这些核心技术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制造出一系列新颖产品雏形,在经过加工制造等技术为消费者创造出一种创新性产品,带来独特体验和价值。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学习积累提升的动态过程,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在某一方面创造出优势的竞争地位,短时间内其竞争对手是很难追赶上来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也不例外,它也有其特有的生命周期,一旦企业管理模式产生变化或者外界环境发生强烈改变时,都会对其生命周期产生巨大的影响,也会导致企业丧失其竞争优势地位。为了维持企业优势的竞争地位,需要企业一直要培养提升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市场经济竞争变得日益剧烈,企业为拥有足够的发展和生产空间,就需要把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看成重中之重,这也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紧密联系。

1.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会在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有体现。市场经济的竞争日益严重,且随着科技能力的不断提高,已经有一些突破产业、行业、地域等限制的企业出现,它们推出的各式经济活动通过合作与有机结合,不仅给企业带来高效益还给企业创造一定的优势地位。

为使企业明确财务战略在长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重要作用,因此,企业需要对财务战略管理具有高度的认识。财务战略管理能提高企业盈利以及企业优势,它的制定以及合理实施都会对企业造成长期且明显的影响,所以会对企业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划引导作用。

2.决定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财务能力与财务资源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企业的运营生产效率,能够侧面反应企业管理模式、企业创新能力的程度以及获得高盈利的能力等。企业的商业经济目标能否实现,也取决企业掌握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与提升程度。财务战略管理在实际运用中,是依照能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维持企业竞争优势地位而展开实施,它决定影响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财务能力及资源这一说法也是正确的。

3.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财务条件,控制企业财务的风险

财务管理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都要严格遵守企业财务的规定,也要展现出企业经营的原则。财务战略管理规划制定的优劣,会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发展,一步错就可能导致全盘皆输,主要调节企业内各经济活动之间相互配合,资源的有效配置,探索企业最优资源分配制度,促使企业全方面协调发展,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最终达到企业预定的价值目标。

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财务战略管理的关系

第7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范文

【关键词】 乳品企业; 核心竞争力; 主成分分析法

“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后,如何重拾消费者信心,应对外国乳品企业的挑战,成为我国乳品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依据核心竞争力理论,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发展,就必须正视自己的竞争优势,培养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使得乳品企业能够方便、快捷地判断自己具有的竞争力。

一、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意义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由普拉哈拉德和哈默1990年发表在《哈佛商业周刊》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被广大经济学者和管理学者及实务界学者所认同的。结合核心竞争力理论和乳品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乳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的奶源、技术、管理、市场营销、品牌、环境等资源要素经过有效整合而形成的、能够创造更大顾客价值的、支撑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与能力的有机组合。“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后,面对大举抢滩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的挑战,客观上要求我国乳品企业必须明确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市场位置,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作出及时、正确的评价,由此找出与国外竞争对手的差距,制定行之有效的提高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战略。

二、财务视角下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企业资源、能力及企业所处的环境共同决定,三者缺一不可。但是企业所处的环境因素,一般为企业的宏观外部因素,比如市场因素、政府行为等,企业对这些因素干预能力较小,或者只能被动承受,本文对此不做过多讨论。本文重点研究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乳品企业具有较大主动性的影响因素,即乳品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这也是影响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决定因素。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体现在把握评价指标内涵的正确性、指标体系设计的完备性、数学处理方法的逻辑严密性以及参量因素分析的准确性等几个方面。

2.可比性原则。可比性要求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应具有普遍的统计意义,在保证评价目的可实现的情况下,指标计算口径保持一致,应易于进行同类比较和排序,指标不仅纵向可比而且横向可比。

3.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是在满足评价目标需要的前提下,从实际情况出发,评价指标数据来源要易于采集,对于不能直接得到的指标数据,其计算方法也不宜过于繁琐。这样不但有助于降低评价成本,也利于提高评价效率。

4.定量指标为主原则。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标需要以定量指标为主,通过量化的表述,给人以直观、清晰的印象。并且其指标数据都应该是可以从国家及行业公开的资料中获得,以此来保证评价数据的可靠性和说服力。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鉴于上述原则,依据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并结合乳品企业的特点,本文从财务角度设计了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三、财务视角下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一)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模型的原理

主成分分析法首先是由英国的皮尔生对非随机变量引入的,而后美国的数理统计学家赫特林在1933年将此方法推广到随机向量的情形。其基本思想是将实测的多个指标,用少数几个潜在的相互独立的主成分指标(因子)的线性组合来表示,构成的线性组合可以反映原多个实测指标的主要信息,使得分析与评价指标变量时,能够找出主导因素,切断相关的干扰,作出更为准确的估量与评价。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使得各财务比率之间具有可比性和可加性,同时,根据各主成分的贡献率来确定各主成分在预测函数中的权数,解决主观赋权问题,使权数的确定具有客观性、科学性,而且全部数据处理和图表处理均可通过SPSS软件来进行。

(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评价的步骤

1.设原始数据X1,X2,…,Xp的样本观察矩阵为X,即:

其中,P表示财务指标变量数,n表示样本数;Xij表示第i个样本的第j项指标变量值。

2.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因为原始指标数据之间存在着量纲、数量级上的不同,所以必须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即转化为均值为0,方差为1的无量纲数据。处理方法如下:

其中:

3.建立标准化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

利用标准化后的数值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得到相关系数矩阵:

式中,rkj为指标i与指标j的相关系数:

4.求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λ1≥λ2≥…≥λp,以及对应特征向量μ1,μ2…μp,特征值的大小反映了各个主成分在描述对象上所起的作用。

5.利用特征值求得各主成分贡献率及累积贡献率,确定主成分的个数

在实际评价中,通常只选取其中m(其中m

6.写出主成分,并解释主成分的经济含义

确定了选择m个主成分之后,关键的一步是要对主成分做经济解释,即要对各主成分赋予新的意义,给出合理的解释,这个解释应该根据主成分的计算结果结合定性分析进行。为了赋予主成分更为合理的经济解释,将因子载荷矩阵按照方差最大法进行旋转,以建立因子载荷矩阵。因子载荷量揭示了主成分与原变量之间关系的相关程度,利用它来解释主成分会更为确切。

7.构造综合得分函数

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占方差累积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因子综合得分函数,得出各样本的综合得分。

第8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范文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诞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首创者为美国的PrahaladC.k.教授和英国的Hame1Garg教授。其理论要点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经过整合的知识和技术;核心竞争力载体是企业整体,而非某个业务部门;核心竞争力通过积累而产生,不能通过市场交易而获得;核心竞争力不是资产,也不是已经普及的能力;核心竞争力具有生命周期,某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到后阶段可能成为一般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战略的中心主题,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自核心竞争力理论被提出后,国内外学者纷纷展开研究,在定义方面,学术界众说纷纭,产生了能力说、资源说、知识说等不同观点。结合前人看法,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专有的、优异的、扎根于组织之中的,由核心技术能力、核心管理能力、核心价值观等有机结合,适应市场机会、更有可能为企业创造持续竞争优势和长期性竞争主动权的企业发展力系统。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主要包括:一是异质性。即核心竞争力必须是该企业独具的,与竞争对手有着本质的差异性。二是难以复制性。核心竞争力不仅包含了企业的独特技术技能等技术特征,还与企业特有的组织管理、企业文化相联,其内容多难以通过文字、语言直观表达,这些都决定了核心竞争力的难以复制。三是无形性。核心竞争力不是某一项具体的产品,也不是某一项具体的服务,而是一种结构性的、无形的战略性资源。四是长期持久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会在相当长时间内发挥作用,不会在短期内失去。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 主要体现在:一是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大幅提升企业效率,能帮助企业创造超额利润和为顾客带来高价值利益。二是核心竞争力具备相当的主导力和带动力,能够帮助企业较容易地推出创新成果,衍生新产品和新服务。三是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企业如果缺乏核心竞争力,易被竞争者所模仿或被替代,生命力不强。四是核心竞争力是当代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基础,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中,企业只有依靠其核心竞争力才能占领其他国家的市场。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分析

(一)核心技术能力 核心技术能力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包括企业的研发能力、产品及工艺创新能力。目前,学术界虽对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持有不同意见,但普遍认为技术要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核心技术一旦被企业掌握并运用于实践,就会转化为巨大的竞争力,成为企业获取长期利润的源泉。黄文峰(2003)通过对国内大中型企业核心技术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后指出:核心技术能力是我国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贡献因素之一。

(二)企业管理能力 管理是对各种因素的协调与融合,良好的管理是确保企业运行顺畅、实施各种活动的前提,有利于实现资源整合、效率提升,使企业呈现良性发展状态。管理能力越强,优化组合的效率就越高,企业的竞争力也就越强。因此,管理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的一项重要要素。管理能力涉及战略管理、组织结构及制度、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组织协调等诸多方面。

(三)企业文化 核心竞争力依赖于技术和管理,而技术和管理则依赖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使企业独具特色且不易模仿。它对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一是构建企业核心价值观,引导竞争力;二是培育企业精神,鼓舞竞争力;三是塑造企业良好形象,优化竞争力;四是强化企业经营理念,统摄竞争力。可以说,一个企业只有拥有了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后,其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地逐步形成。我国一些著名企业,如海尔、华为、一汽等都创建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在增强企业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企业技术、管理不断创新,吸引大批优秀人才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三大构成要素,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技术能力是企业发展最核心的要素,但其运用和创新需要良好的管理做支撑。技术与管理能力要继续创新与提升,必须依赖企业文化的支持,而企业文化又是在前二者的长期运行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加强的。三要素通过相互作用,推动着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向更高层次的循环发展。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路径

(一)培育核心竞争力理念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的生存之本。企业管理者要牢固树立核心竞争力理念,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充满活力。要从三个方面培育核心竞争力理念:一是树立长期发展战略思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培育和积淀形成的。企业要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在企业文化、经营模式、内部管理以及产品开发、技术革新等各方面都要形成自己的独到风格。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一旦形成,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二是树立战略规划理念。一个企业要谋求长远发展,必须要对自己的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充分利用好企业的有限资源和自身的竞争优势,盲目扩张和发展不仅不利于发挥自身的优势,而且会错失许多发展机遇,甚至造成巨大的浪费。三是培育创新精神。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之源,企业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才能保持顽强的生命力。创新精神始于企业家,终于每个员工,只有当创新精神真正深入每个员工心中,企业才有可能造就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培育核心技术能力 当前,我国许多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很多行业的核心技术都依赖国外企业,大大降低了市场竞争能力。因此,培育自身的核心技术能力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企业必须清楚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然后才能集中力量对能形成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的专有技术和要害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其次,企业管理者要提高认识,把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培育企业核心技术能力作为企业重心,加大科技投入比重,以增强研发能力。最后,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与交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决定了它们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企业可采取多种形式引进和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等的智力资源,如采取委托研发、聘请顾问等形式对一些关键性技术进行攻关,进一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

(三)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 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制度创新。良好的企业制度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企业要根据市场变化情况,不断地革新和完善企业的各项制度,包括企业的财务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分配制度等,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二是改革企业管理体系,减少企业管理层次,实行企业管理集约化。三是提高企业的信息化能力。大力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建立良性互动的信息平台和沟通渠道,时刻把握市场动向,促进企业的高效运转。四是加强人才培育与管理。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强对人才的培育和管理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企业必须创建人性化、多元化、适应市场发展的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以培养、吸引和留住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并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供人才支撑。

第9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范文

关键词:企业;品牌经营;核心竞争力

2.两者的关系——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一种产品本身不具有生命力,再怎么做品牌都没有用。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品牌与企业其它方面的相互依赖关系。因此,我们应从企业如何构筑品牌及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入手,寻找品牌的价值来源,探究品牌经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关系。

(1)品牌的构筑。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准确的定位。有一种观点认为,品牌成功的关键因素有:这个品牌的定位是否正确,它背后是否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它的思想观念是否领先。撇开后两者不谈,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品牌的定位在品牌构筑之始,起着指明方向的作用。

②基于品牌定位的产品研发。产品研发是树立品牌的根本环节。除了开辟新市场,建立营销联盟,真正要占领市场,需要的是产品对路及其高品质。要根据市场需求,加大产品开发力度,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提高市场进入壁垒。

③品牌质量保证。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品牌形象也是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象征。好的品牌有利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信赖关系的形成,没有消费者的信任就谈不上品牌及其资源;而这源于企业通过品牌向消费者表达其责任感,承诺其品牌向消费者所提供的服务是完全合乎消费者要求的。

④品牌的宣传策划。树品牌,质量是依托,宣传是途径。有了好的产品,还要有好的宣传,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某一具体品牌的宣传策略要符合该品牌的市场定位,品牌系统内各品牌的宣传策略应该既有差异也有相似之处。一方面使不同价值取向的消费者能够准确认知特定品牌,另一方面又可以保持品牌系统的整体性,以发挥宣传的“联动效应”。

⑤品牌的形象维护。一方面,企业必须不断开发新技术,并能适时应用于新产品,才能使其品牌在市场上有持久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品牌构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不断对品牌内涵进行强化,使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适当的时候还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大胆创新,赋予品牌新的含义。

(2)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对核心竞争力特征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度量核心竞争力的两个重要尺度:价值链环节的附加价值和竞争对手模仿难度。附加价值反映了核心竞争力服务于企业的核心目标———利润;但单独一个价值指标不足以说明问题,因为企业从短期的低成本优势中也能获得可观的附加价值,所以还需要模仿难度指标相配合。

要在企业内部培植既能带来高附加价值又在短期内不易被对手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有一个不断挖掘、开发、保持与创新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①首先,应寻找与挖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其实是一个对特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位问题。核心竞争力并不等同于企业竞争力,而只是它的关键部分和突出环节,有可能是研发、设计、生产、营销、服务等企业价值链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因此,在认准市场需求、产品技术变化趋势、竞争对手状况以及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准确定位,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首要环节。

②应解决好如何有意识地开发核心竞争力的问题。第一,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竞争力为基础的,因此培育核心竞争力不是单纯在某个或某几个环节的简单加强,而要讲究企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的配合。企业必须从战略的角度来安排自己的价值链活动,只能在完整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只有研究开发,没有相应的生产和市场手段相配合,或只有营销手段,产品陈旧落后,企业都是不可能获得核心竞争力的。第二,核心竞争力的开发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企业应积极利用现有的知识积累、人才资源、管理能力,将核心竞争力或其生长点运用于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并不断地进行总结、分析、学习、创新,形成一个“学习型组织”。然后,将这种初步形成的核心竞争力部署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对“学习型”人力资源的组织和分配来达到核心竞争力的部署要求。第三,核心竞争力的开发要着重技术与营销环节。从核心竞争力的延展特性来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展,一般都呈现出以生产环节为起点向研发和营销两头延伸的特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依赖技术的竞争,它可以是专利、非专利技术和商业秘密,可以视企业智力资源条件、优势产业、目标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的特点作出系统的技术安排,力求在某一个关键技术环节有所突破,形成核心技术,从而构筑核心竞争力。同时,现代企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又是营销的竞争,因而必须增强营销环节,才能使核心竞争力落实于市场,才能创造效益。第四,核心竞争力的保持与创新。核心竞争力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阶段性是指核心竞争力总是与企业成长阶段相联系的,即不同的阶段有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核心竞争力;层次性是指在竞争范围扩大的过程中,低层次的核心竞争力难以适应其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需要及时地创新和发展。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形成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并保持其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创造出更多的最终产品和服务;当企业的竞争范围发生变化时,应该及时调整,进入新一轮挖掘、培养阶段,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

(3)二者的关系。品牌经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必须同时进行,过程基本重合,彼此难分。

①从过程上看,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都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一个品牌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有时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保持品牌的信誉是非常艰难的。例如,由于出现质量、服务等事件而处理不当,不仅会让企业付出巨额赔偿,而且也会使著名品牌声誉受到严重损害。同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也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项长期的、根本性的战略,需要企业构建和发展一个创新型的学习组织,在不断的学习、积累过程中,增加企业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超越的竞争力,并不断地改进和发展这种竞争能力。因此,品牌经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时间上是基本同步的。

②从在手段上看,依靠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品牌,必须重视产品研发与营销。创造一个品牌,首先必须明白品牌自身的核心能力究竟在整个价值链上的哪个环节,依靠这种核心能力,才能创造有持久竞争力的品牌。而在这些环节中,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都同样重视产品的研发与营销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