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面裂缝修补方案范文

地面裂缝修补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面裂缝修补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面裂缝修补方案

第1篇:地面裂缝修补方案范文

【关键词】开槽灌缝机;工作原理;施工工艺

前言

沥青路面裂缝是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出现裂缝如不及时维修,雨水容易渗入基层,造成基层松软强度下降,经行车重复碾轧,路面很快会破损,不但影响居民出行以及行车安全,而且增加维修费用。开槽灌缝机的出现将解决上述问题。

1开槽灌缝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从外观上看,开槽灌缝机由三部分组成,可以分开使用。一部分叫开槽机、一部分叫灌缝机,还有一部分是人背在肩上使用的鼓风机风筒。

开槽灌缝主要用于处理道路出现的裂缝及大中修后新出现的裂缝,针对于路面病害的预防性养护。通过开槽机对裂缝开槽后,用热喷枪或吹风机将槽内的碎渣及灰尘吹净,再用灌缝机将密封胶灌缝到裂缝,从而修补裂缝,并确保道路的整体使用性能,可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开槽修补法适合于中小裂缝,也是国内外通用的裂缝处理方法,使用的主要设备包括开槽机和灌缝机,用热喷枪或吹风机辅助。补缝的材料采用针对裂缝修补专门设计的密封胶材料(改性沥青聚合物)。这种密封胶的寿命较长,一般可以达到4年。涂抹后胶体具有弹性,适合于沈阳冬季寒冷的气候,一般都在春季或秋季施工。

开槽灌缝机可以用于处治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县乡道路、市政道路、停车场、收费站等沥青路面不规则裂缝及水泥路面接缝、裂缝等病害。

2 开槽灌缝机的操作方式及注意事项

开槽机把缝隙切锯后,再用鼓风机风筒将锯切后的缝隙内杂物吹出。

接下来,将固体的密封胶胶块放入到灌缝机的融化炉中,经过高温的融化和搅拌,使得密封胶变成温度为250℃的液体胶。然后,通过仪表显示出液体密封胶的温度,用一条长长的黄色软管将高温的液体胶传送到外形像好似“大钢笔”的操作杆处,胶体通过出胶口流出。出胶口流出的液体胶把地面上的裂缝粘贴上。最后再用风筒吹干。

一般开槽中要注意,开槽尺寸至少为1 cm宽,1~3 cm深,开槽的深度、宽度比不应超过2:1,深度比越低越好。

3用开槽灌缝处治路面裂缝修补法施工工艺流程

3.1 准备工作

检查开槽机与灌缝机,确保其技术状况良好;根据路面裂缝的具体情况,确定补缝设计方案;启动灌缝机并向密封胶加热罐内添加密封胶,将密封胶加热、搅拌至193℃,不能超过204℃;加热期间将灌缝机拖挂在卡车后面,并把密封胶、隔离墩、安全指示标牌、开槽机和肩背式吹风机或热喷枪等装在卡车上,拖到预定施工地点,将公路半幅的一半封闭作为施工区。

3.2 开槽

按照设计的开槽尺寸,预先调节好开槽机开槽深度,然后进行开槽作业。作业时,根据裂缝宽度种类情况,及时调节开槽尺寸,满足最低灌缝要求。

3.3 清槽

用吹风机或热喷枪将槽内的碎渣及裂缝两侧至少10cm范围内的灰尘彻底清扫干净,得干净、干燥、适合温度的灌缝操作面。

3.4灌缝

(注意:若在气温低于5℃时补缝,灌缝机须配有热喷枪对开出的槽进行加热,若在此温度下不对槽进行加热,会降低密封胶的粘结力;如果在气温高于5℃时补缝,可不进行加热,一般加热后的补缝效果要好。)在密封胶达到施工温度后,用灌缝枪把密封胶均匀的灌入槽内,且灌缝机枪带有刮板头,可以把多余的材料刮走,使在裂缝两侧行成等同宽度与厚度的密封带。

3.5养护

用密封胶灌缝后,在密封胶充分冷却并把路面上的碎渣清扫干净后,才能开放交通,一般冷却时间为15分钟左右,具体开放交通时间可根据气温情况灵活掌握。

4开槽灌缝机发展对道路养护的道路养护的作用

路面开槽灌缝机经过试用及后期路面修补效果观察显示,使用该设备克服了手工灌缝养护作业的缺陷,具有方便、快捷、安全、健康等优点,在实际工作中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将使该市公路预防性养护再上一个新台阶。

原来修复马路地面上的裂缝得需要20多名工人作业,还得不断加热沥青壶,效率低下,加热沥青的味道也难闻。现在就需要几个人在马路上一胶灌就行了,一台差不多能抵上20个工人,设备作业面小、噪音低,8小时就能灌注近千米。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灌缝产品的特点:

(1)集开槽灌缝工艺所有功能于一身,可自行、拖挂两用,其全套的裂缝处治设备,保证了高效的施工速度和优质的施工质量。

(2)配装液压自行底盘,人工控制行走,比单一拖挂式设备节省专用车等额外附加费用。方向盘式操控,手控前进、后倒,自行时液压制动,调节自行速度.

(3)车载热气喷枪适用于低温潮湿地区,可快速将缝内烘干,增加密封材料与缝壁粘结。

(4)整套设备上装配了车载吊装机,可在自行底盘上方便装卸开槽机。

(5)恒温控制技术的运用,确保密封胶材料在加热和使用过程中不焦化、不冷凝、不阻塞、流胶顺畅。

(6)液晶双显仪表盘统一操控,集中显示油温、料温和加热软管的设定温度及实际温度。

(7)功能齐全、性能稳定是市政、高速公路养护中心处治路面裂缝的理想设备。

自行(牵引)式路面开槽灌缝机是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道路修补工具,其主机采用数显智能温控系统自动控制加温,不仅能提高热效率,还能保证不产生任何外泄气体。该设备能一次性融化200公斤液体,可灌封800米长的裂缝。每台灌缝机能以10米/分钟的平均速度进行灌缝,灌缝后的密封胶料在短时间内即可凝固,基本上不影响主干道路的正常交通。

参考文献:

[1]李科锋.BICES 2009上的路面机械[J].建筑机械,2009(23).

第2篇:地面裂缝修补方案范文

关键词:裂缝;成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沥青路面裂缝的形态

1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道路路基出现左右不均匀下降和施工过程的不合格而引起的,主要是没有控制好施工时路面压实度。

2横向裂缝

这种裂缝的方向和道路中线垂直交叉,初始发生的位置在道路路肩位置,逐步扩大到整个部分。横向裂缝的主要原因不是重力,通常因为温度较低,或者刚性收缩引起的。

3龟裂

是交叉出现的裂纹,组合在一起,产生类似龟壳的多边形纹路,龟裂的刚开始的状态是一条或者几条线路相平行的状态,而后又出现相交叉的横向或倾斜性的纹路,连成网。

4松散

成分和辅料逐步发生松散,掉落,通常整个路面都会发生,但是因为车辆通行有倾向性,所以车轮压过的地方更严重,松散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沥青占总料中的比例较小,沥青和集料的紧密性不好,或者沥青材料寿命到期,以及水体腐蚀也是重要因素。

5沉陷

路面发生沉陷,并凹凸不平。这种问题出现的重要引发因素是道路的压实度没达到标准,使得道路的前后左右的下沉不平均,另外压实度本身存在差异,没有百分之百的相同,因此局部承受能力不够,出现道路损毁的情况,是早期问题多发的原因。

6车辙

道路表层的轮胎与地面接触后产生的道路损伤,高速公路上产生的问题通常要严重与平常公路。

二、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

公路经过长期通车,因为车辆通行本身对公路产生压力和损害,所以,公路结构会疲劳受损,出现裂缝,而材料本身的自我老化也是不可避免的,例如沥青的老化,性状改变,而材料粘合程度降低,脆度增加,出现裂缝,因为温度导致的体积变化,温度上升体积变大,而收缩时不均匀就出现裂缝。而湿度变化,雨水天气的过多或空气湿度较大,道路会吸水膨胀,干燥天气水分散失,这也是裂缝出现的重要原因。从这个角度说,沥青道路开裂可以分两种形式归类:一个是因为车辆重力导致的外力引起结构破坏产生的,这被成为荷载裂缝;另一个是沥青因为温度变化出现了体积变化,裂缝可以分成温度以及疲劳两种,这两种都是非荷载引起的。

1.结构性裂缝

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大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拉强度时,半刚性基层的底部就会很快开裂。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底部的裂缝会逐渐扩展到上部,并使沥青面层也产生开裂破坏。影响拉应力主要因素有面层的厚度、基层本身的厚度、基层的回弹模量和下承层的回弹模量。选取不同的沥青面层厚度和半刚性基层厚度,通过试验得出半刚性基层底部的拉应力与半刚性材料回弹模量间的关系曲线。

2.非荷载型裂缝。

我国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规定或推荐沥青路面采用半刚性基层。因此还存在着因为半刚性基层的温缩裂缝或干缩裂缝引起沥青面层产生的反射裂缝或对应裂缝,此类裂缝也属于非荷载型。在面层和基层均无裂缝的情况下,表面降温 30℃,在沥青面层中产生的温度应力分布。在面层已有裂缝时,光弹试验得到的温度应力分布状况。另外沥青的混合质料的不合理因素。控制好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很重要,一般为5%-5.5%,油石比偏小的混合料较容易出现裂缝,严重的会出现松散等病害;油石比偏大则容易出现泛油、搓板等病害。

三、沥青路面裂缝的防治措施

因为客观条件的存在,裂缝情况难以杜绝,只有推迟其发生或减小其程度,并做好保养和防治工作,出现裂缝,进行科学地研究处理,采用处理方案应注意科学性,所以,建设公路要注意对强度和稳定性的培养,而道路才能正常使用。达到最好效果。预防路面裂缝的产生,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1.加强养护措施

沥青路面的养护维修可分为预防性养护、修复性养护、路面翻修、路面重建等4类,需根据道路的破损情况,采取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养护措施。当路面未发生损坏或缺陷与病害迹象轻微时,可实施预防性养护作业,达到保护路面、防止病害扩展、减缓路面使用性能的恶化速率从而达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目的。当路面局部已经发生结构性损坏,但还未影响到全局时,可实施修复性养护,以对局部损害或特定病害进行修护。当路面大部分面积已经损坏,路面发生全面性的结构损坏,需采取路面翻修养护措施,如进行面层再生和重铺作业。当由于未及时对路面损坏进行翻修、补强,造成路面损坏波及到各结构层时,需要进行路面重建作业,对道路面层、基层甚至路基作翻修处理。

2.对于车辆的承载进行严格限定

我国经济发展变快,而车辆的过载行为也更为严重,这种车辆给路面造成巨大负担,提前引起质量问题,缩短用期。对路基强度的保证与保证其状态和使用效果是密切关联的。路基为路面提供后备支持,而路面保护路基,首先受到伤害,路基对道路表面的支持较大,也是有一定深度的地方。这个部位的完整性和强硬程度应当达到一定标准,其结构稳定,强度过关是体现其性能的因素,路基不稳定引起的沉降错位是表面裂缝和塌陷,而路基强度保证最便宜,效用最直接的一个办法就是用压实度来保证,路基施工队工作地方的实际施工的深度最好大于设计值,因为变动因素较多,难以掌握。

3.搞好公路排水系统养护措施

减少水对公路的伤害,无论是雨水,洒水还是河流,地下水,一些道路的排水能力不够,出现大量淤积,尤其是地下水,其腐蚀时间长,渗透严重,使得路基变软,变形,产生裂缝,所以,疏通地下水,降低水高度是要着重做好的工作之一。水位较高的地方,采用暗沟和抽取的办法去除水,并使用不透水的坚固材料与水阻隔,其厚度要大于15cm。

3.4沥青路面裂缝的维修

采用了前文所述的措施后,会大大减小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的几率,从而有效提高道路使用性能,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但前文已述,沥青路面裂缝并不能完全避免,当裂缝产生后,选用施工简便、经济可行的维修方法,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可控制裂缝的开展,防止路面早期破坏。常用的维修方法:1)灌油修补法。在深秋低温到来和冬末温度上升之前,用油壶向裂缝灌入加热融化的沥青,利用热沥青的流动性将裂缝修补。为保证修补质量,灌油前需将裂缝处清理干净。灌油修补法是一种很常见的修补方法,已有多年的使用经验。但如果环境温度低,热沥青在未完全进入深处裂缝时可能就已冷却,新旧沥青未充分粘结就被车轮带走,影响修补效果。可采用乳化沥青灌缝来解决。2)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向骨料中掺入一定量的乳化沥青和普通水泥形成稀浆按一定厚度摊铺在旧沥青路面上,进行裂缝修补。其中乳化沥青由沥青、水和乳化剂配制而成,骨料由石屑、粗砂和细砂按一定配比混合而成。该种方法还能起到路面平整的作用。3)沥青混合料罩面法。当路面交通量较大,或产生路面裂缝已经较严重时,沥青混合料罩面修补法是一种有效的修补方法。罩面材料通常由中粒式和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形成,罩面厚度根据具体情况一般在0.5~4cm不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沥青混凝土公路的主要问题就是裂缝的问题。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交通荷载、气候、温度等外在因素,又有沥青混合料,结构材料、施工等方面因素。裂缝的防治应综合考虑原材料的选择、施工质量的保证、交通量的控制,优化设计等。对于已经发生裂缝的路面,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经济合适的措施进行补救。

参考文献:

第3篇:地面裂缝修补方案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

一、引言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产生裂缝是相当普遍的质量通病,控制措施不到位很容易超出允许的范围。超限的裂缝对结构的承载力和耐久性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同时也会引起业主投诉和质量纠纷。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弄清裂缝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过程控制措施,可以极大地避免非结构承载问题所引起的裂缝。在采取措施后仍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裂缝,通过检查、分析做出正确处理,可弥补缺陷,达到正常使用要求。

二、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种情况:①外荷载的直接应力所产生的裂缝。这种作用应力是按常规计算的主要应力,结构受力状态与设计一致;②外荷载作用产生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裂缝。任何一个结构的设计均有计算模型,当计算模型与实际工作状态有较大差异时,在外荷载作用下结构必然产生次应力;③结构变形产生的裂缝。钢筋混凝土结构受温度影响引起收缩与膨胀、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应力引起的裂缝。

三、裂缝的防治措施

裂缝的控制主要通过设计及施工过程来解决:

1.设计构造控制措施

建筑结构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结构计算的模型和尽可能与实际工作状态贴近,同时应采取相适应的结构措施,保证结构构件的裂缝宽度小于环境类别和裂缝控制等级所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主要措施有:①建筑平面造型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简单。平面布置复杂的建筑物,容易出现扭曲等附加应力而导致结构或构件产生裂缝。②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例。在一定范围内,长高比例越小,整体刚度越大,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就越强。③设计过程中,要认真调整各部分承重结构的受力情况,均匀分布荷载,尽量避免受力集中。④在基础设计中可采取调整基础的埋置深度;不同的地基计算强度采用不同的垫层厚度等措施来调整地基的不均匀变形。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量,并适当加强基础的刚度。⑤正确设置沉降缝,缝的宽度和位置要合适,构造合理;限制伸缩缝的间距,尤其对体形复杂、沉降值大的更应限制。

2.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施工控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期预控、过程控制、裂缝处理。可依据裂缝所产生的原因,提出裂缝在施工3个阶段里的综合防治措施与方法:

前期预控:

前期预控主要是认真审阅图纸、充分理解设计意图,提出图纸设计疏漏,使设计部门尽可能完善施工图。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控制:①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在图纸会审过程中,重点注意设计中容易忽略且易造成裂缝的地方:一是构造设计不明确、没有考虑结构收缩变形,后浇带、伸缩缝设置不明或不合理、后浇带无加强设计措施等。二是设计中结构断面突变处或易导致应力集中的地方设计未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三是设计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手法粗糙,易出现楼板和墙板等薄壁构件。四是大体积混凝土的配筋量小于最少配筋率,缺乏相应措施;②科学合理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时应充分考虑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及控制措施,结合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过程控制:

1.应对钢筋混凝土采用的材料加以控制:①材料的选择;要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绝对不能用;粗骨料应选用粒径级配合理、空隙小、质地坚硬、无碱性反应,有害杂质含量小于l%以下的粗糙石;细骨料应选用中砂,粒径粗、空隙较小、含泥量极少的干净砂;建议加外掺料,如粉煤灰、减水剂等改善混凝土工作度、以降低用水量,减少收缩开裂。②材料配比;在满足施工工艺的前提下,配合比尽量采用低水灰比,减少水用量,使混凝土减少收缩开裂;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不允许任意加水;原材料配料准确,搅拌均匀。③钢筋的制作加工必须按图进行,要高度重视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的核对。若遇到改变、代换钢筋等,必须经有关技术人员核算并报设计同意之后才能施工。④模板的使用将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外观以其质量。模板构造要合理,特别是支撑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防止松动下沉和胀模变形等现象,拆模时间不能过早,尽量避过混凝土水化热峰值期,以减少砼内外温差引起的裂缝。

2.加强施工控制和现场的养护:①砼的浇筑;浇筑时砼拌合物不允许有离析现象,振捣适度均匀;严禁踩踏钢筋和任意扯拉钢筋,防止钢筋移位,确保钢筋位置的正确;在气温高、湿度低、风速大的环境下要及时洒水养护,早期养护至关重要,要延长养护时间。混凝土的养护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忽视了对混凝土的养护,既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又易使其在硬化过程中失水得不到及时补偿而产生裂缝,尤其是在高温下施工,更应经常浇水养护,这样既可以减少因高温产生的裂缝,也可降低由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有效控制裂缝。同时,对水泥砂浆地面也要严格按施工顺序操作,并加强养护,经常使其表面处于湿润状态,有效抑制地面裂缝的产生。③严格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现浇板负筋一般放置在支座梁钢筋上面,与梁筋应绑扎在一起。另外,采用铁架子或混凝土垫块等措施来固定负筋的位置,保证在施工过程中钢筋不再下沉,从而可有效控制保护层厚度,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降低了负筋有效高度而产生裂缝;板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1.5cm。④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中处容易出现裂缝。当预埋线管直径较大,开间较大,且线管的敷设走向重合时,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直径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中处须加强。根据经验,建议增设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钢筋,间距≤100。⑤施工缝和后浇带;施工缝、后浇带处理不好也容易造成混凝土的开裂。施工缝应严格按要求清凿干净,润水后铺设同比砂浆,确保两次混凝土交接处密实。后浇带施工前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严格按要求设置附加筋,施工前不得拆除后浇带两边的支撑,使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开裂。后浇带施工时,接缝处应凿毛清理并铺砂浆,混凝土应掺入膨胀剂,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

裂缝处理:

虽然采取各种措施,但是仍会有少量楼板会产生裂缝。在楼板产生裂缝之后,应在装修工程施工前进行检查修补:①板面裂缝;当楼地面有较厚的垫层时,在垫层施工时,裂缝处可以设钢丝网或短钢筋网进行补强处理。一般龟裂缝处理方法是裂缝清理干净,采用环氧树脂浆液灌缝和表面涂刷封闭。②板底裂缝;当板底出现裂缝时,采用复合增强纤维材料对裂缝进行粘贴处理。复合增强纤维的粘贴宽度根据裂缝情况以350mm~900mm为宜。③对于通长贯通裂缝,宽度大于O.3 mm,需采用结构胶粘钢加固补强。裂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处理。④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做相应检测,查明结构构件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增做一层钢筋网或采用粘碳仟维的办法进行加固,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第4篇:地面裂缝修补方案范文

关键词:废旧轮胎;橡胶粉;改性沥青;沥青路面;单条裂缝;技术控制工艺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Q33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1-0089-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1.044

某斜拉桥,主塔为钢结构,总重1621t,主塔采用竖转施工方案,竖转部分重1500t。竖转施工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是牵引端高于转体支点位置,现场必须专门搭设一个竖转承重塔。竖转承重塔承受的竖向荷大且塔身挠度、倾斜度、牢固性都有相当高的要求。

普通的分段吊装技术由于钢塔安装高度的限制,现有机动吊机均无法满足结构安装对吊机的起升能力和起升高度的要求。即使选用起升力矩650吨・米以上塔机也很难完成。

钢塔地表拼装、整体竖转施工技术为在桥面中心线与塔墩轴线交叉处用军用墩和垫梁搭设一起重钢塔,将钢桥塔在其平转位置投影线上进行整体拼装,钢塔按照工厂内加工的工艺段进行拼装和焊接。完成地表拼装的钢桥塔通过安装于起重塔上的液压穿心千斤顶牵引整体竖转到位,完成钢塔安装。钢塔地表拼装、整体竖转施工技术,可尽量选用机械化焊接手段以提高工效,同时更便于钢桥塔工艺段组对和调整及保证焊接质量,因此拼装工期将大为缩短。

1 关键技术及难点解决思路

根据钢塔地表拼装、整体竖转施工技术的实际经验,从以下方面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得出了此方法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及难点解决的一些思路。

1.1 承重塔施工

钢塔竖转产生的拉力全部作用在承重塔上,它分解成两部分力:一部分是垂直力,它通过塔身传递到主墩;另一部分是水平分力,它通过平衡传递到地锚。其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竖转施工的成败,因此必须精心设计和施工。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内容:承重塔的刚性、承重塔抗扭曲、承重塔抗风载、承重塔可承受荷载及承重塔稳定性等问题。这些问题任何一个没有解决都会使塔身失稳,导致竖转施工失败。

本方案重难点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同心、同步、平衡以及竖转承重塔设计。同心问题利用最简单的三点一线方法来控制;同步问题是将提升的六个千斤顶泵站连通,并用一台自动控制台进行控制;平衡问题是在竖转过程中通过对竖转承重塔塔顶位移进行测量监控,提升控制台根据测量数据通过调整后锚千斤顶来实现;塔身的设计根据模拟受力和建立相应模块并通过计算来进行,在竖转过程中设置感应片测量承重塔的杆件应力使用情况,为竖转过程提供数据。

承重塔使用23B塔吊进行安装,塔吊安装应考虑塔吊吊装范围内的额定起吊能力,塔吊在距承重塔根部45米处附着在承重塔上。承重塔布置于8#墩中心位置,塔中心与桥面中心重合,这样可充分利用主塔能承受荷载大的特点,解决承重塔基础沉降不均的特点,确保承重塔的稳定。承重塔施工时需要注意的五个问题如下:(1)搭设承重塔的杆件不得有破损、变形、烧伤情况;(2)搭设承重塔过程中严格控制塔身的垂直度;(3)辅助杆件、螺栓不得有漏上,且螺栓要上紧;(4)所有杆件、梁、铰轴的材质标准不得低于验算材质标准;(5)吊点、横梁焊接质量必须满足钢结构质量验收标准。

1.2 钢塔竖转施工

1.2.1 竖转前的准备。检查各种备件、通讯工具是否完备。与当地电力部门进行沟通,确认保证正常供电,对竖转形成干扰的用电施工暂时停工。

1.2.2 竖转设备的检查。检查传感器信号是否到位,检查控制信号是否到位,检查提升油缸、液压泵站和控制系统是否正常,检查锚具压力和主泵溢流阀压力设定。

1.2.3 试竖转。试竖转按下列比例,进行20%、40%、60%、80%、100%分级加载,直至主塔脱架。加载过程通过监测承重塔顶部的偏斜量适时调整后背索的张紧力,控制承重塔顶部的最大偏斜量小于120mm。在达到钢塔与支架脱离状态后,将后背索力进行调整,使承重塔顶部的垂直度偏斜控制在30mm以内,并且在加载过程中对各应力监测点的应力值进行监控,同时对各部位进行认真检查:竖转承重塔检查,主要是变形和结构稳定性检查;竖转主塔变形及焊缝检查;竖转控制方案的检查;竖转设备的检查;空中停滞检查;试吊离地后的检查。钢塔脱离支架后,承重塔及相关设备均处于满载状态下,此时将对起吊的设备、构件及主要受力分组进行检查,同时核对加载过程中的各测试点数据理论计算值的偏差,并做出下一步的工作决策。

1.2.4 正式竖转。经过试竖转,观察后若无问题,便进行正式竖转。正式竖转过程中,记录各点压力和高度。

正式竖转,须按下列程序进行,并做好记录:操作观察测量校核分析决策。

竖转过程的实时监控:(1)各吊点提升负载的监控。通过安装在各提升油缸上的压力传感器,将各点油压信号传输至主控计算机上,通过油压监控该点的负载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2)结构空中姿态的监控。通过安装在各点的长行程传感器,测量各点的高度与距离,监控各提升点的高差;(3)结构安全性的监测。在钢塔起吊过程中,对承重塔、钢塔等结构的安全性进行全过程监测监控。依据理论计算结果,对起吊过程中应力较大的部位进行监控:承重塔顶部平台大梁:左右侧大梁下部各1个,共2个;承重塔立柱中部:左右侧各2个,共4个;下横梁腹板下部:左右侧各2个,共4个;下横梁底板:左右侧各1个,共2个;下横梁顶板:左右侧各2个,共4个;钢塔中部:每边2个,共4个。

1.3 特殊部位的施工

在钢塔吊装就位后通过手动微调将转角调至75度,测量人员测量钢塔空中姿态,并通过后背索索力调整减少钢塔安装误差。然后进行合拢接口部位的焊接,并对根部接口与钢塔内侧对受拉侧箱壁板进行补强。

2 使用效果

(1)通过方案比选、优化,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创优。地面拼装、整体竖转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的提升技术,起升能力大且平稳,整个起升过程可实现计算机监控,但对构件拼装精度和铰链的安装精度要求较高。主塔选用地面拼装、整体竖转施工技术,无论从焊缝质量还安装精度通过检测均达到很高水准,从而确保工程整体质量,获得业主、监理及监测单位的一致好评;(2)掌握了主塔地面拼装、整体竖转施工技术。通过本桥施工,主塔地面拼装、整体竖转核心技术的应用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积累了丰富的

经验。

3 经济效益分析

钢塔安装方案通过现场节段高空直接吊装和地面拼装、整体竖转相比较,采用地面拼装、整体竖转施工技术拼装时仅占用约60天的150吨履带吊,而采用节段高空直接吊装需占用M900塔吊约150天,且两种技术占用支架数量均在1200吨左右,但占用时间直接吊装多一倍多。地面拼装、整体竖转技术可以节约成本近150

万元。

第5篇:地面裂缝修补方案范文

[关键词] 裂缝 断板 脱皮露骨 原因 处理措施

一、工程背景

笔者参与的这项厂区道路工程,位于苏中某地,长江下游北岸,地貌单元为长江漫滩及长江一级阶地,土层分布很不均匀,起伏变化较大,地基较为复杂,地下水极为丰富。该工程道路混凝土总面积达到11.3万(其中环道长度为3.8km,宽度12m,面积为4.56万)。采用商品混凝土,强度为C30,抗折强度为4.0,坍落度为120±20。环道和重载区路面混凝土厚度为20,其他道路面层厚度为18。

鉴于施工条件的复杂性,监理单位要求并组织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多次研究并细化混凝土施工方案,充分估计提前通车后对混凝土的破坏,具体措施为:板块单元为纵向5m,横向3m,要求切缝深度控制在板块厚度的1/4~1/3,涨缝设置长度为60m,宽度为2。交叉口曲线连接处设置2宽涨缝,距板边长度不小于1m,板块杜绝锐角出现。道路工程伴随全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形道路水稳层路基在长达八个月时间作为厂区施工道路的主要通道。由于工厂工艺部门做出十余次的调整,导致道路的路基也是数次拓宽或坐标变更,为道路路基不均匀沉降埋下较大隐患,在混凝土面层施工之前,更是有数家室外管线施工单位对道路路基进行高密度轮番开挖回填,回填质量很差,环道混凝土施工遭遇梅雨季节,七八两个月份出现了28天的降雨天气,混凝土面层完成后,业主考虑到总体施工进度,在达不到28天养护时间的条件下实施提前通车。通车后,出现60吨以上超重车辆驶入,特别是60km/h及以上的超速行驶,对混凝土本身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二、道路工程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车3个月后,各种大型工程车辆基本通行完毕,监理对已经完成的路面做了详细统计,出现各类问题多达60余处。经过梳理汇总,以下三大类质量问题是该工程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裂缝问题的分类与剖析

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降等所引起的裂缝;二是在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强度、刚度或稳定性不够而出现的裂缝。具体分析如下:

1.施工冷缝

这种问题一共出现二次,在混凝土浇筑时正值高温季节,混凝土运输车在运输时出现100分钟堵车的时间间隔,已经浇筑完毕的混凝土终凝,后续混凝土虽然虽然尽力振捣,但是无济于事。这两条裂缝在施工完毕后40小时出现,通车两个月时间内经过不间断观察,该裂缝没有扩展的迹象。针对这种问题,要求施工单位在后续施工时,采用了施工期间开辟两条施工通道,与商品砼公司保持20分钟间隔的电话联络,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及时就近设置正确的施工缝,并留置连接杆件。混凝土供应间隔在40分钟左右时,两次混凝土接缝重新振捣,振捣拉伸长度每边不少于1.0m,振捣棒落棒间距不大于25。通过这一做法,避免了施工冷缝的出现。

2.表面裂缝

这类裂缝属于早期微裂缝的扩展。由于早期混凝土收缩形成未反映到表面的微小裂缝,使用一段时间后,受行车荷载及温度应力的双重作用,部分裂缝逐渐增长变深,以至造成面板断裂。这种表面裂缝最后发展到断板的现象出现过四次。

3.横向裂缝

在本工程通车一个月后,在主要道路上出现6条沿着半幅路面(6m宽,20厚)宽度方向的贯通裂缝,裂缝到达面层底部,通过对比分析和现场测量切缝深度,半幅路面端部和中间切缝深度均不足4(即不足面板厚度的1/3~1/4),由于混凝土面板的纵向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强度,切缝起不到削减应力的作用,导致出现了贯通整个混凝土板底的横向裂缝,更有一处横向裂缝的位置位于涨缝一侧50的地方。

4.纵向裂缝

在环形道路通常一个月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纵向裂缝,其中一条沿着3m的外边板块中间长达10m,该路段水稳层路基经过8个月的通车,依旧完好,人们一致认为不会出现问题。后来经过现场观察,在混凝土浇筑后,燃气管道施工单位从路边以外0.75m的位置挖了一条长达600m的管沟,管底在面层下部80位置,并出现较多的渗水。经过分析得知,路基下部水的压力平衡遭到破坏,尽管面板传到路基顶面的荷载应力值很小,但路基作为支承层遭到破坏后,路基稍有沉陷,在板块自重和行车压力作用下而产生纵向断裂。

5.蜘蛛网状裂缝

在环形道路通车的第二个月,一夜间出现了3处面积大于15的蜘蛛网状裂缝,并且迅速蔓延,在接下来的10天时间内,蜘蛛网面积越来越大,形成了严重的断板,断板面积达到60。后来深入了解得知,问题路段在夜间经受了数辆载重80吨汽车的通过,有两处位置是由于混凝土下部电力管道安装后,回填不实导致路基下沉,汽车荷载作用下面层的变形超过弯曲变形极限,导致裂缝产生。另一处裂缝是由于道路路基拓宽后,新旧两种水稳层路基沉降不均匀,原有路基经历了长达八个月的重型汽车摩擦考验,沉降量很小,新拓宽的2m宽路基只经过10天的施工养护就进行面层混凝土浇筑,使混凝土所受到的力不能均匀平均扩散与路基上,导致面层开裂。

(二)断板问题分类和分析

在工程通车2个月以后,由于各种重型工程车辆的大量通过,路面出现断板数量为5处,最大的断板面积达到60,最小的断板面积达到8。混凝土面层断板指的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施工养生期或正常使用过程中在无切缝处产生裂缝,经发展使整块混凝土板块断裂形成两块或两块以上不规则的现象。该工程路面断板并未出现混凝土养护期间,因此该工程出现的断板均为“使用期开裂断板”。经过数日观察和统计,断板原因如下:

1.超重和超速车辆太多。环形道路设计日通车能力不大于110辆(次),并且只能通过单后轴重≤130KN的普通汽车。而在通车后3个月时间内每天通过的40吨以上的车辆不少于400辆(次),车辆荷载的多次重复作用,这种重复荷载应力远远超过了混凝土的疲劳强度而引起纵向或者横向裂缝,最终导致断板发生。所以,超载车辆增加是水泥混凝土面层使用期开裂断板的重要原因。

2.路基不均匀沉降。由于原有水稳层路基施工前,下部各类管道并没有埋设完毕,就作为施工便道进行工程车辆通行。混凝土面层施工前,下部各类给排水、强弱电管道仓促施工,没有分层回填夯实,仅仅在表面压实20左右,这种原因导致道路通车后,造成了最少3处断板。

3.基层失稳。由于给水和消防管道埋深较浅,在通车后,板的弯沉使空隙内的积水变成有压水,侵蚀冲刷基层,并沿接缝缝隙喷出,即产生唧泥,随后将给水和消防管道轧断,导致基层冲刷严重,路面混凝土造成严重的断板。

4.排水不良。路基及基层排水不良,长期受水浸泡,引起路基失稳或强度不足,使路面产生不规则断裂。边沟水等渗入路基,基层和土路基遭受浸泡和挤压,导致面层产生断板。

(三)脱皮和露骨问题的分析

在该工程通车之后的两个月时间内,道路上最少有40余处较大面积脱皮露骨的质量问题,常常聚集在涨缝结合部位和切缝交叉部位,经过总结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

1.水泥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混凝土拌合物水灰比过大,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聚集的砂桨增多,降低了面层强度;水灰比过小 ,影响提浆抹面,便向面层洒水补充,导致面层强度降低; 混凝土中水泥用量过多 ,而且容易产生塑性裂缝、温度裂缝。

2.混凝土坍落度控制不好,特别是坍落度过大的情况下,漏振或过分振捣。振捣时间过短不易捣实,过长会使混凝土产生离析。这样会造成面层骨料分布不均匀,产生收缩裂缝。

3.搅拌不均匀、搅拌时间过短或过长。混凝土拌合物搅拌时间不够,水泥砂浆未完全裹覆到碎 (砾) 石粗骨料上,粘聚力不够,造成混凝土强度降低,在通车后混凝土路面易脱皮露骨。搅拌时间过长 ,致使骨料破碎,混凝土中空气含量发生变化,混凝土的和易性也发生显著变化,也会造成混凝土强度降低。

4.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离析或流动性降低。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和摊铺时发生离析,大量的砂浆聚集在混凝土表面,因砂浆的干缩变形要比混凝土的大,强度比混凝土低得多,故经车辆磨损路面混凝土易脱皮露骨。混凝土拌合物运输时间过长,水分蒸发过多,引起混凝土塌落度偏低,可能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5.表面整修不合理。在施工过程中当水泥混凝土路面局部标高低于设计标高时,为了施工方便人工采用砂浆多的混凝土去补,降低表面混凝土强度;整修作业时,特别是在烈日下施工,混凝土表面水份蒸发快,表面干影响提浆抹面时,洒水补充,降低表层混凝土强度;当水灰比大时,洒生水泥粉抹面,表层混凝土强度不均匀,产生裂纹;抹面过早,水泥的水化作用刚刚开始,凝胶尚未全部形成,游离水分比较多,虽然抹面压光,表面还会游浮层水而影响强度;抹面过迟,水泥已经初凝硬化,会扰动硬结的面层,降低强度。

6.施工管理不善。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尚未达到足够强度就上人 (车) 走动或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使面层遭受破损 。

三、质量问题的处理措施

针对以上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要求施工单位组织相关部门编写了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质量问题整修方案,通过以下的处理措施,做好严格监控,质量问题得到了很好的修复。

(一)裂缝的修复措施

根据裂缝的成因、宽(深)度、发展趋势,将裂缝修复方法归纳为以下几种:

1. 1mm以下宽度的非贯通性表面裂缝的修补方法。

可以采用聚胺树脂灌缝料、聚硫环氧树脂灌缝料、甲凝灌缝料、环氧树脂灌缝料。其修补工艺可用喷嘴灌入法、钻孔灌浆法或者注射器注射法。具体做法如下:

⑴清理裂缝表面灰尘,确保干燥牢固,按照15-25cm间距标出填料注入口,尽量位于裂纹较宽、开口较通畅部位。

⑵粘贴底座,封闭裂缝。采用封缝胶在预先标出的注入口上粘贴底座,并沿裂缝表面涂刮封缝胶,宽度5cm,确保封严。

⑶配制柔性树脂,连续注胶。直至注满全部裂缝。

⑷注胶完毕,拆除灌浆器及底座,用砂轮机对表面封缝胶进行打磨,恢复基层原状。

2.贯穿裂缝修补办法:

⑴沿裂缝一侧或两侧大于20cm处,锯出一条切缝,深度不小于8cm;

⑵将裂缝处路面凿除,一般为矩形宽度大于1.0m ,直至较稳固结构层;

⑶凿除面保持粗糙,将破损的松散物全部清除,冲洗干净;

⑷对基层进行处理,对软弱松散基层一般采用C10混凝土处理,厚度不小于15cm,结合邻近板块的原有设计做好接缝,视情况槽内可铺一层20x25cm的钢筋网;

⑸浇筑水泥混凝土,振捣、压实、抹平、压纹、养护。

(二)断板问题的处理措施

对于严重断裂路面,裂缝处有严重剥落,板被分割成3块以上,有错台或裂块己开始活动的断板,应采用整块板更换的措施。

1.由于基层强度不足或渗水软化,以及路基不均匀沉降,应对基层进行夯实处理,然后再用切缝机对待修补的混凝土,按指定位置切缝,深度不能小于4,并且切缝线要直。造成混凝土板断裂成破碎板或严重错台时,应将整块板凿除。

2.切割完毕后延放标线,再用风镐凿除混凝土,最浅凿深不宜小于5,清除破碎的混凝土渣,并达到凿除完毕后“壁竖底平”,无松散体。

3.在待修补的基层上首先冲洗至洁净无松散混凝土块,再喷洒适量的水,大约0.5h后去除积水,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在周边路面边壁上钻孔并植入传力杆。将一条断板接缝变成两条带传力杆的缩缝,修补混凝土亦要高强,但无需补偿收缩。修补块的缝隙宜用水泥砂浆填满,以防渗水破坏。

4.搅拌顺序为:石水泥修补剂砂水,搅拌时间大约30s,干拌完毕后即可加入外加剂进行湿拌,湿拌时间不少于1min。

5.搅拌完毕后立即摊铺,布料时应注重控制好摊铺的虚高,以保证有足够的料找平及保证新、旧断面的平整度;由于快速修补混凝土硬化快,因此应增加振动器数量以利于加快施工进度。

6收光抹面,定浆后测定平整度,尤其是新、旧路面衔接处;然后拉毛。局部表面修整的路面平整度及抗滑构造要求与路面相同。

7.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5h左右在修补混凝土面新、旧结合处喷洒混凝土养护剂或按常规养生,以保证路面处于潮湿状态。

8.养生3h后对新旧接缝用切缝机再次切缝,并用灌缝料进行灌缝。灌缝材料及施工技术要求也与路面缩缝填缝时相同。

(三)脱皮露骨问题的处理措施

在道路通车之后,由于养护天数不够或者施工管理不到位,混凝土表面(特别是切缝部位)由于汽车快速行驶冲击造成的脱皮露骨现象处理较为棘手,具体措施如下:

1.将脱皮露骨部位划出一个施工面;放样,用记号笔画出修补区域;

2.用切割机沿损坏部分切出5-7cm深的槽;

3.用风镐等混凝土破碎机械对修补区域进行破碎(不能用挖掘镐头机破碎,防止对周边混凝土产生次生灾害),深度同切缝深,修补区与地面保持平齐;

4.用修补工具清除破损的混凝土碎片、松散层;

5.用压缩空气吹净或水洗干净修补接触面;

6.填嵌所选择的修补材料,振捣、压实、抹平、压纹;修补材料用细石混凝土,强度等级比道路混凝土强度高一等级,必要时适当加速凝剂。抹平时采取多次抹平,尽可能淡化接缝;

7.按所用材料的要求进行养护。

第6篇:地面裂缝修补方案范文

关键词: 混凝土; 裂缝分析; 预防; 处理措施

一、裂缝产生的原因

建筑工程中发生工程的失事基本都是由于裂缝的不稳定发展所致。据研究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实践证明, 在混凝土工程中裂缝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在一定的范围内也是可以接受的, 只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虽然, 钢筋混凝土规范也明确规定: 有些结构在所处的不同条件下, 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但是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 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 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而施工中应尽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地产生, 使结构尽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 尤其要尽量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 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 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 以及结构不合理, 原材料不合格( 如碱骨料反应), 模板变形, 基础不均匀沉降等变形引起的裂缝; 有温度变化原因引起的裂缝; 有外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 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 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 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二、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

1.塑性收缩裂缝及其预防措施

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 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 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 互不连贯状态。较短的裂缝一般长20~ 30 cm, 较长的裂缝可达2~ 3 m, 宽1~ 5 mm。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 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 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 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 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 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 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 因此产生龟裂。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等。主要预防措施有:

(1) 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则宜选用低水化热水泥;

(2) 严格控制水灰比, 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 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

(3) 浇筑混凝土之前, 将基层和模板浇水均匀湿透;

(4) 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者潮湿的草垫、麻片等, 保持混凝土终凝前表面湿润, 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等进行养护;

(5) 在高温和大风天气要设置遮阳和挡风设施, 及时养护。

2.干缩裂缝及其预防措施

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水泥浆中水分的蒸发会产生干缩, 且这种收缩是不可逆的。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混凝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 表面水分损失过快, 变形较大,内部湿度变化较小变形较小, 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 产生较大拉应力而产生裂缝。相对湿度越低, 水泥浆体干缩越大, 干缩裂缝越易产生。干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 宽度多在0.05~ 0.2mm 之间, 大体积混凝土中平面部位多见, 较薄的梁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干缩裂缝通常会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 引起钢筋的锈蚀, 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在水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水力劈裂, 影响混凝土的承载力等等。混凝土干缩裂缝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的用量等有关。主要预防措施有:

(1) 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 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 降低水泥的用量;

(2) 混凝土的干缩受水灰比的影响较大, 水灰比越大,干缩越大, 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选用, 同时掺加合适的减水剂;

(3) 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施工中的配合比, 混凝土的用水量绝对不能大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

(4) 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并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冬季施工时要适当延长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 并涂刷养护剂养护;

(5) 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合适的后浇带、伸缩缝。

3.沉陷裂缝及其预防措施

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 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 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 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 特别是在冬季, 模板支撑在冻土上, 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 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此类裂缝多为深进或贯穿性裂缝, 其走向与沉陷情况有关, 一般沿与地面垂直或呈30~ 450角方向发展, 较大的沉陷裂缝, 往往有一定的错位, 裂缝宽度往往与沉降量成正比关系。裂缝宽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地基变形稳定之后, 沉陷裂缝也基本趋于稳定。主要预防措施有:

(1) 对松软土、填土地基在上部结构施工前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

(2) 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且支撑牢固、地基受力均匀;

(3) 防止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地基被水浸泡;

(4) 模板拆除的时间不能太早, 且要注意拆模的先后次序;

(5) 在冻土上搭设模板时要注意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4.温度裂缝及其预防措施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浇筑后, 在硬化过程中, 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 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 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 导致内部湿度急剧上升, 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 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 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实践证明当混凝土本身温差达到25~ 260C时, 混凝土内便会产生大约10MPa 左右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 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当温差变化较大, 或者是混凝土受内部混凝土的约束, 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产生裂缝, 这种裂缝通常只在混凝土表面较浅的范围内产生。

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一定规律, 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 梁板类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 裂缝多平行于短边; 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行, 裂缝沿着长边分段出现, 中间较密。裂缝宽度大小不一, 受温度变化影响较为明显, 冬季较宽, 夏季较窄。高温膨胀引起的混凝土温度裂缝是通常中间粗两端细, 而冷缩裂缝的粗细变化不太明显。此种裂缝的出现会引起钢筋的锈蚀, 混凝土的碳化, 降低混凝土的抗冻融、抗疲劳及抗渗能力等。主要预防措施有:

(1) 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 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

(2) 减少水泥用量, 将水泥用量尽量控制在400 kg /m3以下;

(3) 降低水灰比, 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

(4) 改善骨料级配, 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 降低水化热;

(5) 改善混凝土的搅拌加工工艺, 在传统的 “三冷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风冷”新工艺, 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6) 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 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 降低水化热, 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

(7) 高温季节浇筑时可以采用搭设遮阳板等辅助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升, 降低浇筑混凝土的温度;

(8)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与结构尺寸相关, 混凝土结构尺寸越大, 温度应力越大, 因此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分层、分块浇筑, 以利于散热, 减小约束;

(9) 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管道, 通冷水或者冷气冷却, 减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10) 加强混凝土温度的监控, 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

(11) 预留温度收缩缝;

(12) 加强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后, 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片等覆盖, 并注意洒水养护, 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在寒冷季节, 混凝土表面应设置保温措施, 以防止寒潮袭击;

(13) 混凝土中配置少量的钢筋或者掺入纤维材料将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5.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及其预防措施

碱骨料反应裂缝和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最常见的由于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裂缝。混凝土拌和后会产生一些碱性离子, 这些离子与某些活性骨料产生化学反应并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水而体积增大, 造成混凝土酥松、膨胀开裂。这种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结构使用期间,一旦出现很难补救, 因此应在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主要的预防措施有:

(1) 选用碱活性小的砂石骨料;

(2) 选用低碱水泥和低碱或无碱的外加剂;

(3) 选用合适的掺和料抑制碱骨料反应。

由于混凝土浇筑、振捣不良或者是钢筋保护层较薄,有害物质进入混凝土使钢筋产生锈蚀, 锈蚀的钢筋体积膨胀, 导致混凝土胀裂, 此种类型的裂缝多为纵向裂缝, 沿钢筋的位置出现。通常的预防措施有:

(1) 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2) 混凝土级配要良好;

(3) 混凝土浇注要振捣密实;

(4) 钢筋表层涂刷防腐涂料。

三、裂缝的处理方法

裂缝的出现不但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 还会引起钢筋的锈蚀、加速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疲劳、抗渗能力。因此根据裂缝的性质和具体情况我们要区别对待、及时处理, 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措施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 表面修补法,灌浆、嵌逢封堵法, 结构加固法, 混凝土置换法。

1.表面修补法

表面修补法是一种简单、常见的修补方法, 它主要适用于稳定和对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以及深度裂缝的处理。通常的处理措施是在裂缝的表面涂水泥浆、环氧胶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 在防护的同时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各种作用的影响继续开裂,通常可以采用在裂缝的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

2.灌浆、嵌缝封堵法

灌浆法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 它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 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的胶结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学材料。嵌缝法是裂缝封堵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通常是沿裂缝凿槽, 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 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常用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胶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胶等等;常用的刚性止水材料为聚合物水泥砂浆。

3.结构加固法

当裂缝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时, 就要考虑采取加固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处理。结构加固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加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 在构件的角部外包型钢、采用预应力法加固、粘贴钢板加固、增设支点加固以及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

4.混凝土置换法

混凝土置换法是处理严重损坏混凝土的一种有效方法,此方法是先将损坏的混凝土剔除, 然后再置换入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常用的置换材料有: 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浆。

四、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混凝土常见的裂缝, 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 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因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 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1) 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 防止表面裂缝;

(2) 防止混凝土超冷, 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

(3) 防止老混凝土过冷, 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 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 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 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 另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 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相互关联的, 混凝土的保温措施常常也有保湿的效果。从理论上分析, 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余。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损失, 从而推迟或防碍水泥的水化, 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 在施工中应切实重视起来。

第7篇:地面裂缝修补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温重载 沥青路面 修复 罩面

近年来,在我国公路交通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路段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在超负荷车载下出现了早期损坏现象,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而且影响了交通行业的社会形象和可持续发展。沥青路面的修复与罩面工作提入了议程。现就在建的京珠高速广韶段路面罩面工程,浅谈高温重载下沥青路面的修复与罩面施工。

0工程概况

广韶高速公路为京(北京)珠(珠海)高速公路粤境南段韶关市甘塘至广州市太和段,全长199.5km,起点里程桩号为K108+210,终点里程桩号为K307+700,其中沥青路面155.5km。自建成以来,广韶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起了极大的拉动作用,是广东省公路南北运输的大动脉,不仅车流量大,超载现象非常严重;本路段所处地带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常年高温,雨量充沛 。根据清远气象台统计,年平均气温为20.3~21.7°C,极端最高温达42°C;且区域内降水丰富,历年平均降雨量为1537~2201mm。因此广韶高速公路在重载超流量和恶劣的气候等综合影响下,使得广韶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出现严重的轮迹带车辙、水损坏、裂缝等病害。这些病害严重地影响到道路的行车安全以及高速公路的形象,使道路使用品质大大下降。本工程就是针对这些病害对沥青路面做出的修复与罩面工作。

1安全保障

由于本项目是边通车、边施工,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务作安全保障的同时,要清晰的、负责任的做好修复施工时的围封工作和罩面施工时的分流或借道对向行驶工作,做到保障安全施工的同时,确保社会车辆的交通安全和顺畅。

2沥青路面的修复施工

根据调查,车辙是高温重载下沥青路面最主要的破坏形式。车辙主要出现在南北行行车道,超车道车辙深度均在5mm以内。对于行车道车辙,南行方向行车道车辙破坏尤为严重,局部车辙深度达到了4cm,甚至出现了较重的沉陷。特别在南行K276+200~K278+000,北行K256+200~K257+600等爬坡地段,表现更为突出:其次,裂缝也是沥青路面很常见的破坏形式,在南行K261+000~K262+062段出现了多处密集的横向裂缝、长的纵向裂缝和网状缝,有的深达基层。另外,局部沉陷、唧浆、坑槽和雍包也是路面常见病害。

2.1严重破损路段的修复

对连续车辙深度较大,强度不足以及表面破损较严重的采用铣刨处理,铣刨根据路面结构层进行,原路面采用上中下面层4cmAK16A+6cmAC-20I+6cmAC-25I。而在实际施工时,要求每层铣刨结束后进行弯层测试,并与各层顶面的计算弯沉值进行比较后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下面层次的铣刨,对特别严重的路段要求铣刨到基层、底基层。

铣刨要求整车道分层阶式铣刨,横向台阶宽度不小于1.0m,纵向台阶宽度不小于15cm。铣刨完工后对铣刨面进行彻底清扫,可使用大功率空压机和森林灭火器配合清理铣刨面渣土、灰尘,并对铣刨面裂缝进行处理。对基层表面裂缝可采用灌乳化沥青和贴土工布的方法处理。在本项目中,对于铣刨到基层表面的路段,采用了满铺土工布的处理措施,先在清扫干净的基层表面洒布0.7~1.5L/m2的乳化沥青透层,然后满铺土工布,再洒布1.2~1.6L/m2的SBS改性沥青封层。对于沉陷严重的地段,如桥头、填切交界处,采用了先路床压浆后铣刨修复的处理方案。修复回填采用SBS改性沥青FAC-20I混合料,在特殊路段,如在超高、爬坡地段采用了PG82改性沥青混合料,并添加了抗车辙剂。修复分层摊铺,层间设0.4~0.6L/m2的改性乳化沥青粘层。修补摊铺特别注意与老路面的接缝处理。

2.2轻微破损路段的修复

对于车辙浅,强度足够的局部破损在罩面前进行修补。对于轻微的横、纵向裂缝,采用干净后贴抗裂贴处治;稍严重的裂缝采用刻槽处理;对于轻微的唧浆、坑槽和雍包则采用机械或人工挖除,清理干净后在底面和侧面涂刷粘层沥青,回填沥青混合料,整平压实。

3沥青路面的罩面施工

本项目在所有的路基段采用4cmSMA-13罩面。为提高层间粘结,罩面前,全幅按1.2-1.6L/m2增设SBS改性沥青封层。考虑到桥面罩面会影响桥梁结构恒载以及桥梁伸缩缝的高度,桥面不设罩面。在路基与桥梁接头处以铣刨渐变方式接顺,以保证罩面厚度4cm。

在加铺罩面层前,对原路面进行每10m一个断面10个控制点进行高程布测。对车辙严重的路段先加铺平均厚度为5cm的调平层,以保证罩面厚度均匀,不至于因为车辙而使罩面厚度不一,产生压实不均或影响平整度。

3.1配合比设计

针对高温重载的影响,SMA-13配合比设计特别考虑表面抗滑性,高温稳定性,抗水损害能力和防止泛油等几个方面。

加铺调平层采用一般路段和特殊路段两种配合比。在一般路段,采用PG76改性沥青FAC-20混合料,油石比4.3,水泥2%,矿粉3%;在特殊路段,采用PG82改性沥青FAC-20混合料,油石比5.0,水泥2%,矿粉3%,外加3‰化学纤维。

罩面层也采用两种配合比。在一般路段,采用PG76改性沥青SMA-13混合料,油石比6.2,水泥2%,矿粉8.5%,添加4‰木质纤维;在特殊路段,采用PG82改性沥青SMA-13混合料,油石比6.8,水泥2%,矿粉8.5%,添加4‰木质纤维和3‰化学纤维。

3.2混合料的现场施工

调平层施工通过对原地面标高测量后调坡,使横、纵坡平顺,然后挂线施工。罩面施工时更是使用了转运车,防止混合料离析,也对运料车碰撞摊铺机造成影响平整度问题取得了根本解决。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及碾压工艺流程与普通沥青混合料基本一致,现仅在实践中所总结的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及碾压工艺应注意的事项说明如下:

(1)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中应特别注意温度控制,施工中要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及时将混合料摊铺碾压成型。否则将给施工造成极大不便而无法保证质量。

(2)摊铺时应保证摊铺机前至少有2台运输车等待,尽量保证“料等机”,避免“机等料”。

(3)摊铺过程中如出现意外情况造成摊铺机等料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方法。若预计等料时间不长,则可加热熨平板保温,以待恢复供料后继续摊铺,若预计等料时间超过30min,则应果断将剩余混合料全部摊铺碾压成型,待恢复供料后作横向接缝处理重新摊铺。由于改性沥青粘度大,软化点高,如果施工处理方法不当,摊铺机等料时间过长,将造成摊铺机料斗及机身内混合料温度降低而变硬,导致摊铺、碾压难度很大,甚至无法摊铺。

(4)摊铺改性沥青混合料时,为保证平整度并提高碾压效率,可适当提高夯锤振捣频率。

(5)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不低于170°C,初碾温度不低于165°C,终碾温度不低于100°C。若施工现场气温较低,风速过大,可适当提高出料温度及时碾压,以碾压时不引起推移裂缝为宜。

第8篇:地面裂缝修补方案范文

关键词:微表处水泥路面 沥青路面 改造 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 A

一、微表处工艺

微表处在国外被定义为一种预防性的养护技术,即在路基路面结构强度充足,而仅仅是出现了表面功能衰减、轻微车辙和不平整时,为了恢复路面服务功能而采取的一种养护技术。

(一)工艺适用条件

1、城镇道路进行大修养护时,原有路面结构应能满足使用要求,原路面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结构基本无损坏、经微表处大修后可恢复面层的使用功能。

2、微表处技术应用于城镇道路大修,可达到延长道路使用期的目的,且工程投资少、工期短。

3、微表处大修工程施工基本要求如下:

(1)对语言有路面病害进行处理、刨平或补缝,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2)宽度大于5mm的裂缝进行灌浆处理。

(3)路面局部破损处进行挖补处理。

(4)深度15-40mm的车辙可采取填充处理,壅包应进行铣刨处理。

(5)微表处混合料的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程》JTGF40的有关规定。

(二)施工流程与要求

在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之前,将旧路面板破碎运走,对现状有破损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修补,根据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损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1、(1)将旧板破碎运走,清扫基层;用C20混凝土修复松散基层(如有松散的素土及淤泥块,海英挖坑切槽,直到坚硬基层),基层表面要有一定的横坡坡度,然后重新浇筑混凝土板,与原版平齐。

(2)高差小于5mm的轻微错台,不处理;高差在2mm~10mm的错台,采用切削法修补;高差大于10mm的错台采用凿低补平罩面法修补。

(3)横缝板间缝隙在5mm~8mm内不处理;在8mm以上时进行灌缝处理。纵缝板间缝隙小于等于12mm,不处理;大于12mm进行灌缝处理,灌缝材料采用普通沥青。

(4)旧路面板班底脱空时,修补破损板块,压浆填缝板底脱空。

2、可采用半幅施工,施工期间不中断交通。

3、微表处摊铺机专用施工机械,速度1.5-3.0KM/h。

(4)橡胶耙人工找平,清除超大粒料。

(5)不需碾压成型,摊铺找平后必须立即进行初期养护,禁止一切车辆和行人通行。

(6)通常,气温25-30度时养护30min满足设计要求后,即可开放交通。

(7)微表处施工前应安排试验段,长度不小于200m;以便确定施工参数。

二、旧路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工艺

(一)旧沥青路面作为基层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

1、旧沥青路面作为基层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时,应对原有路面进行处理、整平或补强,符合设计要求。

2、施工要点:

(1)符合设计要求、基本无损坏的旧沥青路面经整平后可作为基层使用。

(2)旧沥青路面有明显的损坏,但强度能达到设计要的,应对损坏部分进行处理。

(3)填补旧沥青路面,凹坑应按高程控制、分层摊铺,每层最大厚度不宜超过100mm。

(二)旧水泥混凝土路作为基层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

1、旧水泥混凝土路作为基层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时,应对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处理、整平或补强,符设计要求。

2、施工要点

(1)对旧水泥混凝土路作弯沉实验,符合设计要求,经处理后可作为基层使用。

(2)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层与基层间的空隙应作填充处理。

(3)对局部破损的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层应剔除并修补完好。

(4)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层的胀缝、缩缝、裂缝应清理干净,并应采取防反射裂缝措施。

三、加铺沥青面层技术要点

(一)面层水平变形反射裂缝预防措施

1、面层变形反射裂缝的产生原因是旧水泥混凝土路板上存在接缝和裂缝,如果直接加铺沥青混凝土,在温度变化和行车荷载的作用下,水泥混凝土路面沿着接缝和裂缝处伸缩,当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伸缩变形不一致时,就会在这些部位开裂,这就是产生反射裂缝的机理。因此,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必须处理好反射裂缝,尽可能减少或延缓反射裂缝的出现。

2、在沥青混凝土加铺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设置应力消减层,具有延缓和抑制反射裂缝产生的效果。

3、采取土工合成材料处理技术措施

(1)土工合成材料如玻纤网、土工织物,铺设于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沥青加铺层底部,可减少或延缓旧路面对沥青加铺层的反射裂缝。用于裂缝防治的玻纤网和土工织物应分别满足抗拉强度、最大负荷延伸率、网孔尺寸、单位面积质量等技术要求。玻纤网网孔尺寸宜为其上铺筑的沥青面层材料最大粒径的0.5-1.0倍。土工织物应能耐170度以上的高温。

(2)用土工合成材料和沥青混凝土面层对旧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防治,首先要对旧路进行外观评定和弯沉值测定,进而确定旧路处理和新路加铺方案。施工要点是:旧路面清洁并整平,土工合成材料张拉,搭接和固定,撒布粘层油,按设计和规范规定铺筑新沥青面层。

(3)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处理要点是: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评定;旧路面清洁和整平,土工合成材料张拉、搭接和固定,撒布粘层油,铺沥青面层。

(二)面层垂直变形破坏预防措施

1、在大修前对局部破损部位进行过修补,应将这些破损部位彻底剔除并重新修复;不需要将板梯整块凿除重新浇筑,采用局部修补的方法即可。

2、使用沥青密封膏处理旧水泥混凝土板缝。沥青密封膏具有良好的粘接力和抗水平与垂直变形能力,可以有效防止雨水渗入结构而引发冻胀。施工时首先采用切缝机结合人工剔除缝内杂物破除所有的破碎边缘,按设计要求剔除到足够深度;其次用高压空气清除缝内灰尘,保持其洁净;再次用M7.5水泥砂浆灌注板体裂缝或用防腐麻绳填实板缝下半部,上部预留70-100mm空间,待水泥砂浆初凝后,在砂浆表面及接缝两侧涂抹混凝土接缝粘和剂后,填充密封膏,厚度不小于40mm。

(三)基底处理要求

1、基地的不均匀垂直变形导致原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局部脱空,严重脱空部位的路面板局部断裂或碎裂。为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整体刚性,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前,必须对脱空和路面板局部破裂处的基底进行处理,并对破损的路面板进行修复。基底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换填基底材料,另一种是注浆填充脱空部位的空洞。

第9篇:地面裂缝修补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小修保养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我国的高速公路里程目前已达9.6万公里,其中河南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800公里,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实现了全省所有县(市)20分钟上高速。如此长里程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的维修保养也是一项持续的工程。高速公路的小修保养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

一、路基工程养护

路基工程养护主要包括以下施工内容:

A、路基水毁修复B、边沟水毁修复C、泄水槽修复

1.1路基水毁修复

1、水毁路基填筑

①路基填筑应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度应满足压实设备操作的要求,且不得小于0.5M。台阶顶做成2~4%的内倾斜破。填筑材料不应含有腐殖土、树根、草泥或其他有害物质;填方作业应分层平行施工,不同土质的填料应分层进行。②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应超出路堤设计宽度300MM,以保证修整路基边坡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③路堤每层未经工程师验收不得开始下一层填筑。④连接结构物的路堤工程,其施工方法不应危害结构物的安全与稳定。⑤用透水性不良的或不透水的土填筑路基时,其压实时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正负2%范围内,且其顶部应做成4%的双向横坡沽口用以填筑上层时,不应覆盖在用透水性良好的土所填筑的下层边坡上。

2、排水及松土

①在潮湿或水田地段,应在路堤两侧护道外开挖纵向排水沟、在路基范围内开挖横向排水沟,排除积水,切断或降低地下水,凭应按排水设计或者工程师的指示进行施工。②在护坡道外侧的排水沟,按设计要求在沟的外侧填筑土埂防止水流入。③路基范围内开挖的水沟应回填渗水性良好的砂砾料起到盲沟的作用。

3、压实要求

①压实设备的采用根据土壤内别和压实设备性能经试验确定,并应由工程师批准。②碾压前应检查填土层的松铺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符合要求后方可碾压。③路基应分层填筑,填筑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300MM,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④在摊铺下一层前,每一层的压实度都必须经工程师批准。

1.2路基日常保养

日常保养应做到如下要求

①路基个部分应经常保持完整,各部分尺寸保持规定的标注要求。②边坡稳定、坚固、无冲沟、松散,坡度符合要求。③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泄水槽等排水槽无淤塞、无蒿草,排水通畅,进出口维护完好。④挡土墙、护坡等设施保持完好,泄水口无堵塞。⑤对于涵洞及通道排水系统,水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顺畅的通过涵孔排到适当的地方,保证洞身、涵底、进出水口、护坡和填土的完好、清洁不漏水。

二、防护修复工程

防护修复工程包括:石砌护坡、锥坡、挡土墙和预制块的砌筑修复。

2.1施工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在砌筑前每一石块均应用净水洗净并彻底饱和,其垫层亦应干净并湿润。所有石块均应座于新拌砂浆之上,在砂浆凝固前,所有缝应满浆,石块固定就位;或石块就位后灌入砂浆,当用小石子混凝土填满垂直缝时,应用扁钢捣实。所有砌缝应填满砂浆。②所有石料均应按层砌筑。当气体相当长时,应分段,砌筑相邻高度差不大于1.2m,段与段间设沉降缝,各段水平缝应一致。③如果石块松动或砌缝开裂,应将石块提起,垫层砂浆与砌缝砂浆清扫干净,然后将石块重新铺砌在新砂浆上。④勾好缝或灌好浆的砌体在完工后,视水泥种类及气候情况,在7-14天内加强养生。

2.2防护修复工程质量要求:

砂浆试样强度应符合以下要求:①统一等级的各组砂浆试样的平均强度不低于图纸规定的砂浆等级②任一组试件的强度不低于图纸规定强度等级的75%。

外观规定①砌体表面平整、直顺圆滑②勾缝平顺、无脱落现象。

三、路面养护

路面养护工程工作内容包括路面的日常保养,路面工程常见破损的修复和业主指令的有关作业。

3.1路面保洁

⑴日常清扫以机械作业为主,接卸清扫沿路面进行,并尽量避免在中间行车道进行作业,对清扫机械作业无法扫及的路面死角,用人工辅助清扫。⑵日常清扫作业的频率应根据路面的污染程度而定,清扫时间应尽量避开流量高峰时段。⑶清扫机械必须配备洒水装置,机械清扫作业时间应根据路面的扬尘程度确定适当的洒水量。⑷路面清扫后的垃圾不随意倾倒,应运至指定地点或垃圾场妥善处理。⑸桥面及收费广场的日常清扫作业应适当加大清扫频率。⑹除定期的日常清扫作业外,还应根据路面污染的特殊情况及时进行不定期的特殊清扫保洁作业,特殊情况包括:①发现路面上有妨碍正常交通的杂物时②当意外事件、事故等因素造成路面污染时③当路面被油类物质或化学物品污染时。⑺特殊天气条件下的清扫保洁,主要包括雪天清除路面积雪,主要使用机械清除,人工作业为辅助。

四、常见病害得维修

4.1裂缝的维修

a、对于轻微裂缝,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处治:

①将有裂缝的路段清扫干净并均匀喷洒少量沥青,再均匀撒一层2-5mm的干燥洁净的石屑,最后用轻型压路机碾压。②沿裂缝涂刷少量粘稠度较低的沥青。

b、对于路面的纵向或横向的裂缝,应按裂缝宽度按以下步骤分别处治:

1、缝宽在5mm以内:对于无支缝的轻度顺直缝(缝宽≤5mm),采用开槽密封并贴缝工艺进行处理。我单位将组织一台性能优良,状态良好的沥青路面裂缝开槽机进驻现场,对顺直裂缝处,沿裂缝的方向以裂缝为中心,开凿出宽度为12.7mm,深度为50mm的缝槽,并确保密封填料与裂缝两壁的紧密粘结,并在裂缝表面形成T型密封层。开槽切缝时应尽可能使缝槽圆顺。对开凿的缝槽的宽深尺寸检验后,使用空压机的高压气流将缝槽中的灰尘、杂物及周边松动物体清除干净,并确保缝槽清洁和干燥。清缝工序完成后,立即灌缝。

2、缝宽在5mm以上:对于有支缝的重度斜向裂缝(缝宽>5mm),沿裂缝外轮廓线切除5CM深的旧路面层。对面积较小,无法使用铣刨机进行铣刨的部位,先使用切割机切出四个边线,使之形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的处理块,然后用人工使用风钻进行掘除。对面积较大,能使用铣刨机进行作业的部位,使用铣刨机进行铣刨。两种方法均要派专人现场负责控制和检查其作业深度,严格控制在5cm范围。下一步要清运废除的沥青砼垃圾废料,运至指定地点处理,使用空压机吹净修补槽,并使之干燥,然后再使用沥青路面裂缝开槽机在主缝位置开凿宽12.7mm,深50mm的缝槽,用空压机清净后用改性沥青聚合物密封材料进行灌缝。

4.2坑槽处理

⑴按照“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划出所需修补坑槽地轮廓线⑵沿轮廓线开凿至坑底稳定部分,其深度不得小于原坑槽的最大深度⑶清除槽底、槽壁的松动部分及粉尘、杂物,并涂刷粘层沥青⑷填入沥青混合料并整平。⑸用小型压实机具将填补好的部分夯实,新填补的部分应略高于原路面。如果坑槽较深应将沥青混合料分两次或三次摊铺和压实。⑹热补法修补。采用热修补养护车,将加热板加热坑槽处路面,翻松被加热软化铺装层,喷洒乳化沥青,加入新的沥青混合料,然后搅拌摊铺,压路机压实成型。

4.3重度沉陷、龟裂、车辙、翻浆的处治方案

A.挖除原有的沥青面层

对于面积较小部分,采用先用切割机切出其四个边,使切出块成长(正)方形。人工配合小型机具挖除旧有路面的沥青面层,对于面积较大部分,使用铣刨机铣刨掉沥青面层并将沥青面层的垃圾废料清运至指定地点。

B.挖除原基层的水稳碎石层或水泥砼

对于面积较小部分,采用人工使用风钻配合的方法挖除,对于面积较大部分,使用铣刨机铣刨。两种工艺在施工时均在其四周与沥青砼面层间留有30cm宽的台阶。每一部位施工完毕后,及时将挖出的废料清运至指定地点。

C.水泥稳定砾料底基层挖除

对于面积较小部分的底基层,由人工使用镐和锹进行挖除,其挖除的土方应立即装车运走。对于大面积的病害部位使用自卸车配合挖掘机进行挖除,随时挖出,随时装车运走,以免其污染路面,不管使用那种工艺,均应在四周保持距原有水稳基层30cm距离的一个台阶。挖掘机施工时要有专人指挥检查控制其挖掘深度,避免超挖,严禁挖除深度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