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范文

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

第1篇: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范文

关键词:保险公司;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保险业也高速发展起来,面对基数庞大的人口规模,日趋加快的老龄化形势,相对较高的储蓄率,不断提高的居民收入,逐步加强的风险意识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保险行业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而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逐步开放,越来越多具有强大资金和技术实力的外资保险公司进入我国市场与国内保险公司展开激烈的竞争,各保险公司通过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来赢得市场份额就成为保险公司与学术界所讨论的热点问题。

一、保险创新与核心竞争力

保险创新的概念就是在保险行业内创建起新的生产函数,即各多种原有的保险要素的重新的相结合。保险创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保险创新是指保险行业里出现的一组新事物,包括保险理论,制度、技术创新等。狭义的保险创新是指开创出新的保险技术,包括保险产品营销方式创新以及保险服务方式创新等内容。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指在某特定企业范围内经过重新整理合并新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协调各种资源的知识和技能。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被认为是影响这个企业未来竞争优势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保险公司竞争能力的强弱体现的是该公司的综合实力,保险公司的企业制度、经营机制、组织架构、营销理念和企业文化等全部因素都可以制约该公司的竞争能力,但其中起到绝对作用的是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保险公司能够经受国内外激烈竞争考验的具有显著竞争优势、扩展应用潜力和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整合各种资源的能力。创新能力之所以是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因为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标志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从而在竞争中优势明显。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以知识、技术为基础的不断创新能力,是保险公司获取新知识和利用新知识、新技术、新资源进行创新的能力,包括科研和开发能力、将技术和开发成果转化为产品和提高业务规模和业务质量的能力、组织协调公司内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经营的能力,以及公司为应付制度环境、市场变化和不可预测因素的应变能力。

二、中资保险公司的发展现状

回顾国内保险行业发展的历史 ,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积极的保险创新推动了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每项重大的保险创新都推动了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并在整个保险行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国加入WTO已经历经十一载,保险市场的竞争氛围会变的越发浓厚,必须大力进行保险创新是中资保险公司必然的选择。在日后的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必然是那些保险创新能力强 ,且能及时转化成生产力的保险公司

在中国加入WTO逐渐开放本国金融市场,尤其是放松对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国内市场的的条件下,中资保险公司是否有能力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过程中抗衡国际保险巨头从而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特别是守住已占有的国内市场份额,取决于中资保险公司保险创新的水平和速度,中资保险公司必须积极进行保险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大范围的保险创新能力较弱是中资保险公司与外资保险公司相比较而言存在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淡薄的保险创新意识、匮乏的理论创新、匮乏制度创新、不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缓慢技术创新速度等方面。加速提高中资保险公司的保险创新能力是影响其在逐步开放的充满强烈竞争氛围的保险市场上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

三、提高中资保险公司创新能力的对策

1、以市场调研为基础,围绕实际需求,着力进行产品创新

我国保险业虽然近几年保费收入大幅增加,但是保险创新发展缓慢,尽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未能针对需求细分市场,以特定的目标市场为对象 ,在结合营销渠道性质及营销渠道的发展变化的基础上,有效地进行产品开发是其重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但以保单所能覆盖的保障范围并不是十分宽泛,保险公司很难根据客户实际风险情况为其"量身定做"保单进而吸引客户投保是其又一重要原因。因此,在保险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应以重点针对特定的细分目标市场,着力防范风险,充分保障消费者各项权益,并针对不同营销渠道的特点有效进行产品开发。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经过系统化的充分论证、精心设计 ,开发、推广一系列适合市场的新产品,。最终通过新产品开发推广促成保险产品丰富畅销、险种结构合理平衡,专业人才充足精湛、业务增长又快又好的良好局面。

2、以客户为中心,强化保险服务功能,提高客户满意度和社会认同度

观念决定着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服务创新,首先需要的是营销观念的创新。对于保险企业来说,营销不仅仅是做广告,推销保险,而是涉及保险公司各部门,贯穿于险种设计与开发、员工培训、销售、售后服务(包括退险和理赔)、品牌建设和信用建设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过程。整个过程要以顾客满意为标准包括开发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两个基本方面。首先就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以客户为中心"不仅仅是在服务上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方便,而且意味着公司的经营模式要实现由以"业务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移。其次在服务内容创新中,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主动延伸服务领域。保险延伸服务就是保险公司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扩大为客户提供保险责任以外的附加服务,如风险咨询、风险管理、防灾防损等,另外保险服务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方面,也必须与时俱进,加大高新科技成果的应用,持续扩展服务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提高服务的科技含量,在高新应用方面要敢于投入,积极推进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建设,加大员工服务培训力度,努力起综合素质和服务的现代化水平。要整合现有资源,积极进行开发和技术升级,建设功能强大、技术先进、服务完备的各类平台。

3、以健康发展为主导,加强风险保障的社会功能,实现经营模式的创新

首先要完善公司评价机制,构建保费规模增长和业务质量、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理赔服务、社会认同度、员工成长机制等因素协调发展的经营模式和工作评价标准,倡导和谐发展观,避免盲目追求保费规模增长,牺牲公司的未来发展的经营理念。其次要扩展营销渠道,扩展优质稳定的客户群体。通过扩展营销队伍和机构的规模巩固传统营销渠道,通过电话营销和电子商务拓展新型营销渠道,通过集团公司内部的交叉培育忠实的远期营销渠道,特别是要在营销策略、优惠政策、VIP客户培育等方面进行精心策划和统一协调,提高对优质客户群体的吸引力。再次要明晰核心管控目标的层次,因地制宜地选择管理模式。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特征明显,各地的实际情况差异很大,所以在管理模式的选择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分层次区别对待。抓好核心管控元素的管理和监控,核心管控元素的选择应"抓大放小",始终坚持在业务发展、合理赔付和服务水平这三大核心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徐文芳.如何培育我国产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管理之道,2002,(8).

第2篇: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范文

关键词:工程咨询企业;投资建设;核心竞争能力;智力服务;工程建设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5-0160-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5.35.079

根据《工程咨询业2010~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印发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以及《建设工程咨询行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相关文件精神,“十二五”期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工程咨询业都是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工程咨询是以技术为基础,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工程实践经验、现代科学和管理方法,为经济社会发展、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与实施全过程提供咨询和管理的智力服务。工程咨询企业主要的服务对象包括出资人、项目单位及工程承包商。业务范围包括规划咨询、项目建议书(投资机会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评估咨询、工程设计、招标、造价咨询、工程监理、设备监理、绿色建筑咨询、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咨询、项目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安全预评价、职业卫生、合同能源管理、工程项目信息化咨询、技术咨询、工程项目管理、项目投融资咨询、管理咨询等项目全过程咨询,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在提高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证投资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优化建设方案,为工程建设投资项目决策充当把关人角色,同时为工程建设项目科学、合理实施提供管理支持,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周期)及成本(费用)控制等按计划进行。工程咨询属于智力型服务业的范畴,依托互联网、知识经济、创新理论和系统工程分析方法等关键能力,以工程咨询企业的相关业务流程为基础,通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服务质量、合理估算并分析投资成本和效益,提高工程咨询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1 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概念、特征

核心竞争能力又称核心竞争优势,是美国学者普拉哈德和哈默尔最先提出来的,是指一个企业(或参与竞争的个体)能够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能力,具有延展性,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模仿,且不会随员工的辞职而消失。核心能力对企业的竞争力、市场地位、盈利能力起着十分关键的决定作用。它可能是完成某项活动所需要的优秀技能、技术,可能是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也可能是创造具有很大竞争价值的一系列具体技能的组合。企业性质不同,其核心竞争能力的表现也不同,别具一格的企业文化、优质产品质量、能够及时快速准确地响应客户的能力、专有技术、良好的市场开发和定位、技术创新等。一般来说,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各个不同部分有效组合的结果,是个体资源重新整合,但并不是简单的数量整合,它植根于个体的技巧、知识和能力。对工程咨询企业来说,其核心竞争能力是由多维度、多元化能力组成的综合体。核心竞争能力的基本特征在于它是能够给企业带来有竞争价值的能力,是工程咨询企业的战略基石,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能够拓展企业的价值链并将其持续扩展到各个节点乃至最终产品,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市场盈利能力,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源动力。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仅包含企业所独有的技术、技能、技巧,还包括工程咨询企业所蕴含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特质,具有不可移植、难以模仿和替代的特性。工程咨询企业任何方面核心能力的形成都能衍生出许多有竞争力的产品或技术,从而给企业带来规模经济优势。

2 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内容

2.1 技术研发能力

技术研发能力是影响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工程咨询企业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由于工程咨询企业主要的服务对象、服务行业和领域的不同,需求的知识、经验、技能等也不一样,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引进、吸收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新工艺,才能推出新产品、新的业务思路,才能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创新能力,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份额。

2.2 市场开发能力

工程咨询企业是以管理、经济、技术等为基础,综合性强的智力型、服务型企业。市场开发能力对工程咨询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它影响工程咨询企业的持续发展、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和绩效管理。市场开发能力越强、业务内容越丰富、服务范围越广,企业的盈利能力就越好,发展速度就越快,就越有利于工程咨询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服务能力

工程咨询属于服务行业,是我国服务业“十二五”发展的重点之一。工程咨询企业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投资建设项目的咨询、决策、设计、实施和经营等不同阶段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的企业。服务能力是工程咨询企业的生存之本,服务质量更是工程咨询企业的实力所在,关系到工程咨询企业的命运。因此,通过提高工程咨询企业的服务能力和质量,才能扩大工程咨询市场占有率,增强顾客的满意度、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2.4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工程咨询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投资建设项目提供智力服务的企业,是高度智能化的服务,需要多学科知识、技术、经验、方法和信息等咨询知识的集成。此外,工程咨询业务范围弹性较大,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安全等领域,需要协调、处理各种关系,同时需要通过对各种复杂多变的因素分析、预测和谋划未来。因此,具有多学科、多领域、复合型的人才是工程咨询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的重要保证。工程咨询企业只有通过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培养具有学习和创新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熟练操作能力和应对复杂多变环境能力的人才队伍,才能赢得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3 工程咨询企业的服务能力

工程咨询企业的客户(出资人、项目单位及工程承包商)一般通过委托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各阶段的项目咨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受委托的工程咨询企业应在授权范围内,不受客户和其他方面的偏好、意图的影响或干扰,独立、科学、公正地从事工程项目咨询。只有这样才能优化工程建设方案,降低投融资成本,减少投融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才能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保证咨询成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优秀的工程咨询公司往往拥有与项目咨询相匹配的人力资源、设备、设施和工具,同时也能吸引客户的参与,并善于借助和利用企业之外的资源,如与工程咨询项目相关的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库等。有助于工程咨询企业培育和建立项目管理体制,特别是有利于复杂、重大工程项目技术方案的论证,有利于解决工程咨询项目重大难点和疑惑点。通过借助这些有着丰富的经验的“智脑”的支持,可以为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证。工程咨询企业也会因此而在完成各类工程咨询项目的同时,积累并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

国内外优秀的工程咨询企业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工程项目咨询体系,通过文化传承,保证企业文化内涵的发展壮大。同时,优秀的工程咨询企业大都是学习型企业,能够提供较好的学习平台,确保企业人员知识、技能、信息不落伍,在提高企业服务能力的同时确保企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

与所有服务型企业一样,工程咨询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良好的发展,必须要重视其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4 提升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措施

4.1 重视人才梯队建设

工程咨询企业要想持续快速地发展,人才队伍至关重要。由于工程咨询企业提供的是智力服务,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以及工程咨询业务都是通过整合、协调、配置各类资源完成的。人才队伍的素质和服务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目前,我国工程咨询企业中既懂技术、管理、信息网络,又懂得良好沟通、法律、金融、营销、外语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如何能培养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精通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影响工程咨询企业发展的瓶颈。

因此,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是提高工程咨询企业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必然要求,工程咨询企业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开发好人才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并完善好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根据工程咨询业务整体需求,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培养企业工程咨询企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4.2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研发能力

技术创新、研发能力是工程咨询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也是工程咨询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面对工程咨询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形势的急剧变化,工程咨询企业只有提高企业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发展。业务方面,工程咨询企业要积极适应和拓展投资建设项目全寿命期的产业链,在绿色建筑咨询、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咨询、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咨询、工程法律咨询、安全评价咨询、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咨询、项目运营管理咨询、工程保险咨询、担保咨询、工程审计咨询、工程合同纠纷、融资咨询等新的业务领域创新工程咨询服务模式,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技术方面,要努力提高咨询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要重视先进技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信息方面,通过建立信息网络,掌握工程咨询行业的最新信息,掌握工程咨询市场的主动权。项目组织方面,通过不断改进项目组织模式,提高效率,降低项目成本。同时,通过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研发创新热情,提升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和服务水平。

4.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优秀企业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企业文化与工程咨询业务开发、技术创新相辅相成,适应企业发展目标的文化对其核心竞争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不适应企业发展目标的文化就会阻碍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只有工程咨询企业的企业文化与其发展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真正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才能服务好工程项目和经济建设,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面向未来。

5 结语

第3篇: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范文

论文摘要: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挑战和知识全球化的态势,高校所处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高校转变传统办学的方式,在变革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本文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界定出发,提出了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剖析了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各要素的特点,并分析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挑战、技术的爆炸和知识全球化的态势,高校所处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高校转变传统办学的方式,在变革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高校核心竞争力是当前高校改革转型的关键点,也是现代高校发展的关键。高校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识别和培养本校的核心竞争力。如何认识竞争要素,培养并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高校在发展中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其各项资源基础之上的,而高校的资源是指高校所拥有的所有则可以用来提高高校竞争力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学科资源,等等。它们既是一个高校办学的基本条件,又是形成高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以这些资源为基础,通过有效整合利用,形成高校的特色力、管理力、学习力、创新力及文化力五大核心能力,构成了高校的核心竞争力。高校核心竞争力直接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科研等核心功能的发挥。

首先,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不仅仅指高校的基础资源,更重要的是建立在基础资源之上通过整合资源后产生的核心能力体系;其次,高校核心竞争力是以这些资源为基础,通过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学科资源等资源的优势,发挥高校的竞争优势;再次,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带来的价值是隐性的,是一种长期的、综合的、全面的价值,这种价值的目的是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给社会带来价值,促进社会的发展,取得学校和社会的双赢;最后,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它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要保持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这就要求高校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创新中保持并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为:高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取得可持续的发展,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形成的具有独特价值的和持久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

二、构成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

高校核心竞争力主要由高校的特色力、管理力、学习力等要素构成,高校的办学特色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构成部分,是一个高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力求发展的基础。高校应根据自身所拥有的行业特色或学科优势,加强建设特色专业学科,提高科研能力,建立自身特有的人才培养体系。以高校的特色专业为核心通过产生和整合更具有竞争价值的知识来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水平。高校的管理体系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支撑系统,高校的管理能力指高校管理者组织、协调学校各项事务的能力,它表现在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及模式、组织结构、管理政策措施、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管理力所具有的协调、组织的作用是高校实现高效核心竞争力的保证,是促进高校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良好的管理需要建立完整的制度和规范,以此作为大学创新与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高校的学习力是高校为了形成其核心竞争力,围绕信息和知识采取认知、传递、整合等行动的能力。学习力具有很高的独特性,能将学校从外部获得的知识和学校内部的特色相结合。将二者整合后的成果转移到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增强教学的价值和功效,提升学校的可持续核心竞争力。高校要保持自身持续的竞争力,创新能力要不断地加强,必须具备创新的知识平台和信息平台促使知识不断扩展、延伸;必须加强高校成员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促使其拥有创新力并在变革中增长。高校要取得可持续的发展优势,就必须不断在高校办学理念、管理体制、知识及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拥有适应持续变化的环境的能力。高校在自身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及内涵,因为高校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大学和个人自我价值、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是在高校独特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中,经过高校不断努力实践所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管理风格及传统习惯的总和。它是高校经过外部影响及历史沉淀而逐步形成的,凝聚在校园精神、校园文化、行为习惯、管理风格、教风和学风之中的特质。

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能力体系中,文化力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灵魂,能为其它核心能力提供肥沃的土壤和文化氛围,有助于学习力的形成和提高。学习力是创新力提高的基础,没有很强的学习力就无法吸收利用获得的知识和信息,就无法创新。创新力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动力,没有创新就难以保持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动态发展。管理力是“剂”,使其它能力有机结合,并组织、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之构成一个各就各位、各尽其能的有机整体,进而提高高校资源利用效率,使其发挥最大效用。特色力是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形式,由其它核心能力共同作用形成。

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在文化力形成的土壤里发展,以学习力为基础,将创新力作为持续发展的动力,通过管理力对各要素进行协调整合,最终外显为高校的特色力,从而形成领先优势,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高校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要把握好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促进高校的不断改革和可持续发展,为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现代意义的高校在中国出现已逾百年,人类社会也已跨入崭新的二十一世纪,走进新的历史时代。然而,我们的高校在自身内涵的建设上却似乎与现代标准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现代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缺失恐怕是当今中国高校更深层的忧患,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高校能否培养出具有现代气质和人文精神的学生、人才和公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我们只有认清发展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严峻性和长期性,才能使我们的高校在各种压力面前认清自己,才能在逐步认识中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校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继青,邓薇.大学个性与大学核心竞争力.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3).

第4篇: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范文

在经济理论界,或者说在经济流通理论界,有一个商流和物流谁是流通业核心竞争力的争论。有人说物流是流通业的核心,有人说商流才是流通业的核心,我认为首先要搞清几个概念。

第一,从大流通的概念来讲,流通业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个方面。我在《中国流通》《中国流通经济学概论》以及不少文章中都表述过我的观点,即流通业是以商流为核心,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支撑的产业形态。

第二,流通业与物流业不能画等号,但互为依存。从一个产业来讲,流通产业与物流产业有不少重叠的内涵,就像物流业与交通运输业、旅游业与餐饮业有重叠一样。流通产业与物流产业重叠的部分主要是商贸物流业,商贸物流业既是流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流通业与物流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可以说其中不少功能互为补充、互为前提、互相促进,谁也离不开谁。

第三,讲流通,讲物流,必然是无国界的全世界流通,全世界物流。国际上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知识产权贸易,大多涉及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此,国际组织制定了一系列规范,促进互联互通的贸易便利化与提高全球供应链绩效指数。

物流是主要瓶颈、主要矛盾

讲了这三个概念,再回过头来讨论关于流通业核心的争论。我的观点是,在流通业中商流是核心,但当前流通运行中物流是主要瓶颈、主要矛盾。为什么这样讲呢?

第一,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的目的是实现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这种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的转移,实现途径是商流。所以马克思把商流作为流通的本质与基础,称为“惊险的跳跃”。

第二,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运动的过程中,商流是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形态的流通,完成商品所有权的转移;物流是商品实物形态的流通,完成商品在空间与时间的位移;信息流是商品社会形态的流通,实现商品信息的社会化、透明化、数据化;资金流是商品货币形态的流通,使实物流、服务流向资金流转移。在这四流中,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在商品的运动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而物流是唯一可以没有的,如房产交易、期货交易、知识产权交易等等。

第三,商流是国家回收货币的重要手段,商流是生产与消费的调节器,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晴雨表,流通业的基础性与先导性主要体现在商流上。

第5篇: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范文

1.确定目的

对于大部分事情来说,目的决定一切。

竞品分析自然也不例外,一切不以“目的”为目的的竞品分析都是耍流氓!我们在做竞品分析之前必须先把自己的目的搞清楚,否则很容易盲目,并且把事情想得过于复杂,做分析的时候也就会变得很吃力。

那么,这个目的是什么呢?这个目的就是我们做竞品分析希望得到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的目的,不同的目的决定了我们做竞品分析的思路是不一样的。

从普遍性的角度来说,竞品分析的目的就是用来指导我们的产品的研发改进的。我们需要通过竞品分析,了解市场行情,竞品的战略以及功能等资料信息,或者了解我们与竞争对手的差距,然后得出一些有用的分析结论和获得一些新的产品切入点,从而借鉴于产品的研发和迭代,用来增强我们自身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占领市场的目的,有时候甚至可以为运营作参考。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当然,这个普遍性角度的说法还是有点空泛。

那么从特殊性的角度来说,就要根据每个人每个公司当下产品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这里我用举例来阐述吧:

(1)比如说,团队对我们产品里面某个功能是否需要修改犹豫不决,因此希望借助竞品分析来给这个功能是否修改提供一个依据,那么从这个目的出发,我们只要找到有相关功能的竞品,然后主要对这个功能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即可。

(2)又比如说,在战略层面上,团队对产品的商业模式有一些疑问,因此想通过竞品分析来拓展商业模式方面的一些思路,那么从这个目的出发,我们就要从宏观上找到相关的竞品,看看它们的运作方式,了解它们的盈利点,再与它们进行对比分析。

(3)再比如说,我们对自己产品的交互设计以及视觉UI设计不够满意,领导也希望能有个改进,变得更加易用并且美观。那么从这个目的出发,我们就要找到那些交互和视觉设计都做得不错的竞品进行比较分析,然后主要从交互和视觉角度去比较分析即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当然,例子是举不完的,我在这里只是想表达一个意思,做竞品分析也要有针对性,从目的出发,这样才能提高竞品分析的效率。

在这里,你需要明确通过这个竞品分析,你和你的团队到底想要得到什么?是想验证一个结论呢?还是想得到一致的共识?又或者是想作为启发产品迭代的入手点?总之,你要搞清楚自己的目的。

不过,有时候我们还要考虑的是竞品分析报告到底是给谁看的问题。

至于客服、运营等部门,我觉得一般不会要求看竞品分析报告,如果确实要看,那么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需要很复杂,主要把竞品的一些比较新或者比较好功能做对比说清楚就行了。

但是,有些竞品分析报告可能是给领导看的,这里就要注意老板比较关心什么的问题了,如果老板关心的比较细,那么我们还是要从产品团队或者研发设计团队的角度去作报告。

不过一般来说,老板关心的层次会比较高,比如说竞品与我们在业内的地位比较,行业的方向,产品的发展方向以及竞争力等等,那么我们的竞品分析报告就要往这些方面侧重。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做竞品分析还是给自己的产品团队或者研发设计团队看的,我觉得这种报告也是最接地气的报告,那么我们就按照我们的目的来分析就行,我们自己想得到什么东西,那么我们就去分析什么。

好了,在这一步,你把你的目的确定了,那也就等于你确定了以下三点:

你的竞品报告是为了谁(产品团队、研发设计还是运营、老板)而做

你要着重分析哪些内容

这个报告需要为谁(产品团队、研发设计还是运营、老板)带来什么有价值的结论和建议。

那么下一步我们就要选择竞品了。

2.选择竞品

在选择竞品数量方面,我建议不宜太多,如果是做全方面的竞品分析,那么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我觉得这样的竞品分析一次选择1到2个优质竞品即可;如果根据目的只是做某一个方面的功能或者设计的比较分析,那么可以同时多挑选几个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大家一般都说可以根据80/20原则,密切关注20%比较突出的竞品即可。

在如何选择竞品对象方面,一般选择当前市场的直接竞争对手或者将来的潜在竞争对手的产品来进行分析,同时,这里一定要结合之前的目的来选择。一般来说,在筛选出优质的竞争对手产品之后,我会这么考虑我的竞品选择:

(1)核心目标用户都是同一群体(但是满足的需求不同)的产品

对于这一点,也许大部分人都没有考虑,但是往往大部分人都没有考虑的点,而你考虑了也许就能发现更多新鲜有用的东西。核心的目标用户相同但是解决的需求不同的产品,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算是竞品,甚至一般来说可以是合作伙伴,但是不管是什么,它们对我们自己的产品也是有很多借鉴价值的。

举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比如说:

一个做程序员招聘的垂直网站的目标用户是程序员,然后一个做程序员社区或者博客的网站的目标用户也是程序员,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竞争关系,也不会是竞品。

但是如果两个产品的目标用户都是同一群体,那么假如做程序员社区的网站的程序员用户数量和活跃度都很高,那么做程序员招聘的网站就可以分析这个社区网站的产品的吸引点在哪,运营的吸引点在哪,然后获得一些参考的思路。

当然,这两个网站毕竟核心功能都完全不一样,所以在借鉴对方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到底对方的哪些优点是值得我们借鉴,是符合我们产品的实际的,而不应该不考虑实际,直接就套用过来,那肯定不对,毕竟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产品。

这个例子可能也许不太恰当,但是在这里我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就算不是竞争对手,但是对方的目标用户跟我们的目标用户基本一致,那么我们就可以去分析对方,看看对方在“产品”和“运营”角度是如何吸引目标用户的,而我们又可以从中学习到关于“产品”或者“运营”方面哪些好的经验并应用到我们的产品和运营当中去,当然,这个好的经验一定是要符合我们自己的产品的实际的。

不过一般来说,分析这类产品获得的借鉴经验往往在运营方面的多,而产品方面的相对来说会少一点,毕竟还是那句话,两个产品核心功能完全不一样。

(2)满足的都是同样的需求的产品(当下直接的竞争对手)

对于这一点,基本上就是大部分竞品分析直接选择的竞品对象了,也就是直接竞品,直接竞品很容易理解。比如说,我们的产品是音乐类app,那么qq音乐,酷我音乐等等就是我们的直接竞品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核心功能都是提供听歌服务。直接竞品属于我们最容易想到的竞品,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选择比较优质的那几个进行对比分析。

(3)其他的产品(未来潜在的竞争对手)

当然,还有其他可以考虑的点,比如说能够取到替代需求的一些产品,不过这些都属于替代竞品或者说潜在竞争对手,往往不如直接竞品明显,如果通过前面两点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竞品,那么就可以从潜在对手里面去挑选,也就是间接的一些竞品了,这里也就不过多展开讨论。

基本上从第1点和第2点你就可以找到比较多的竞争对手,然后从中挑选优质的拿来进行比较分析即可。

这里说的可能只是通用的方法,并不适合所有产品。关键在于,对于我们来说,根据自己产品的实际情况和竞品分析的目的来决定选择哪些竞品,这才是最有效的选择竞品的方法。

这一步,我们选择好了要分析的竞品,那么下一步我们就要开始搜集资料和数据了。

3.资料收集

在进行资料搜集的时候,一般我会搜集这两方面的资料信息:

(1)搜集并分析用户的意见:

在这里,我们主要要做的就是了解我们产品和竞品的核心用户对于产品的看法和意见。比如说:

他们是如何看待我们和竞品都有的功能,他们是如何比较这个功能的;

我们没有的功能但是竞品却有的功能,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个功能的,用户会不会因为这个功能而选择用竞品而不是我们;

我们有的功能但是竞品没有的功能,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个功能的,这个功能能不能帮助我们从竞品那里抢夺用户。

主要从这三个角度来分析用户的意见,分析的方法可以有很多,比如说:

app store,app annie,知乎,应用软件社区,产品行业网站,咨询公司的一些相关报告,行业内的一些红人或者牛人的博客以及自媒体,还可以是竞品的官方微信,微博的评论等等;

从公司同事了解一些关于我们产品和竞品的评论信息,与我们产品的客户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我们以及竞品的评价,与朋友家人也可以进行相关讨论;

做用户访谈,与用户聊天,或者做用户测试,让用户同时使用我们的产品和竞品,观察用户的行为,问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了解用户的想法,从而获得用户的意见;

还有一点,别忘了自己要使用并熟悉竞品,还可以咨询对方的客服和技术支持,把自己的感想和评论也要记录下来。同时,潜入敌营,通过微博等等方式勾搭上竞品的员工,了解他们的想法。有些竞品可能还会有一些社区或者论坛甚至是微信群或者QQ群,在社区论坛微群里面你也可以收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在获得用户的意见之后,我们要把这些意见记录下来,等到我们在做竞品的功能分析的时候就可以作为评判我们产品与竞品的功能、设计等方面差异的参考依据,从而为我们得出一些有益的产品改进建议提供帮助。

(2)搜集并分析竞品的数据:

在这里,我们主要做的就是了解我们和竞品的市场或者产品等方面的数据对比。比如说:

我们与竞品的市场份额占有比例,下载量对比;

我们与竞品的用户数量对比,用户增长率,增长趋势,活跃度对比;

其他数据

主要就是获得这些数据,至于获得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

百度指数,淘宝指数;友盟指数;

艾瑞咨询,易观智库,CNNIC,比达咨询,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Alexa;

App store,app annie;

其它等等……

与获得用户的意见之后的做法同理,我们要把这些数据记录下来,等到我们在做竞品的功能分析的时候就可以作为评判我们产品与竞品的功能、设计等方面差异的参考依据了,同样也可以为我们得出一些有益的产品改进建议提供帮助。

并且,通过了解竞品的市场份额,我们在做竞品比较分析心里也就会有一杆秤,比如竞品A的市场份额为30%,竞品B的市场份额为5%,那么我们在对这两个竞品分析比较同一个功能的情况下,我们要侧重分析的肯定是A,而不是B。

但是,不管是用户评论还是数据,对于产品和竞品来说,依然有很多主观上的不确定性以及特殊性,也就是说,我们在下一步进行竞品比较分析的时候,不仅要结合用户的评论和产品的数据,还要考虑竞品的特殊性和实际情况,这样就不会完全落入用户或者数据的“圈套”。要相信用户和数据,但是不要迷信用户和数据。

并且,搜集资料和数据并不是目的,搜集资料和数据是为了在做竞品比较分析的时候有一定的参考和依据,能够给你一些思路和指导,从而帮助你更好的专注于竞品的比较分析。

那么在这一步,搜集完资料和数据之后,就要正式进入竞品分析了。

4.竞品分析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竞品分析的主要关注点一般还是在产品功能设计(包括功能、界面、交互以及视觉设计等)以及产品的战略等方面。

在进行竞品分析之前,这里还是要强调一点,如果把竞品之间所有的功能和页面都拿来比较分析,是很难做到深入细致的,大而全则容易肤浅。

所以说我们还是要从自己的目的(我们是想优化某个功能的用户使用流程呢?还是想把界面设计的更美观?或者是想设计一个更漂亮的引导或者启动页面?或者我们想改善交互设计等等?)出发来得出我们到底要着重展开哪方面的竞品分析,找到我们需要分析的功能或者页面去进行比较,才能更有效更深入,才不至于泛泛而谈。

在做产品体验报告思路分析的时候,我是从用户使用的流程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那么在做竞品分析的时候我还是会从用户使用的流程的角度来进行竞品分析(如果从用户体验五要素的角度来分析,还是会陷入大而空的境地,也不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逻辑流程),不过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用户体验五要素进行分析。

进入具体的竞品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

(1)画出竞品的结构图:

首先把竞品的结构图画出来,这样就可以从整体上对竞品进行一个认识和把握,通过对比了解竞品之间的差异,主要是了解功能方面的差异,从而为后面的功能分析做铺垫。

(2)画出竞品的用户使用流程图:

把竞品的用户使用流程图画出来,如果流程图里面的用户任务路线比较多,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我们的目的选择其中需要分析的流程路线进行对比分析,把竞品的这个路线流程所涉及的页面和功能进行对比分析,这也就是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3)以用户使用流程图为线索进行竞品分析:

在依据用户使用流程图进行竞品分析时,通常情况下可以从以下五个角度进行分析(下面要提到的五个分析点,并不是每一份竞品分析报告都要涉及,我们还是要从目的出发来选择我们要具体从哪个角度进行分析,这五个分析角度只是我的个人思路,可以作为参考。):

A核心功能的用户使用路线流程比较分析:

找到我们与竞品最核心的一个或者多个(具体数量根据产品来定)的用户使用路线流程进行对比。在这个使用路线流程中,把涉及到的功能和界面(交互方式、视觉表现)等方面都进行比较分析,然后结合之前分析的用户评论和市场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得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并给出理由。

比如说,我的产品是一个听歌的app,那么对于用户来说,核心使用路线就是找到歌曲(随机找或者有目的搜索)并且听到它。那么我们就要把这个过程拉出来对竞品进行分析,竞品在这个使用路线流程中是如何设计的,这个设计包括竞品的功能设计,界面设计,视觉设计,以及使用路线路径的长短等等方面。

目的:通过对比竞品的核心功能,得出可以改进我们产品核心功能的方案,包括功能设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等方面。达到人有我优的境界。

B非核心功能的用户使用路线流程比较分析:

这个就是找到我们与竞品的几个非核心功能的用户使用路线流程进行对比。然后,同样把涉及到的功能和界面(交互方式、视觉表现)等方面都进行比较分析,然后结合之前分析的用户评论和市场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得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并给出理由。

比如说,还是以听歌的app为例,听歌是这个app的核心功能,那么可能“歌曲分享”或者“歌曲评论”等等就可以作为非核心功能设计,如果有用户希望分享歌曲,那么我们就要分析用户在找到歌曲并分享出去的过程中会经历哪些页面;如果有用户想评论歌曲或者查看其它用户的评论,我们就要分析用户在找到歌曲评论页面并且查看评论或者发送评论的过程中经历的事情。

目的:通过对比竞品的非核心功能,得出可以改进我们产品非核心功能的方案,包括功能设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等方面。同样达到人有我优的境界。

C对方没有但是我们有的用户使用流程或者功能点分析:

由于对方没有这个用户使用流程或者功能点,那么这里最主要的分析点可以是:

对方为什么不做这个功能,他们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功能与他们企业或者产品的目标是什么关系?

我为什么做这个功能,我们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功能与我们企业或者产品的目标是什么关系?

目标用户以及竞争对手是如何看待这个功能的?这个功能能不能帮我们从竞品那里抢夺用户?又或者我们会不会因为这个功能而失去用户?

在分析的过程中结合之前分析的用户评论和市场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得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并给出理由。

D我们没有但是对方有的用户使用流程或者功能点分析:

对于这个方面,我们要考虑的就是我们到底需不需要加上这个功能,同样可以这么考虑:

对方为什么做这个功能,他们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功能与他们企业或者产品的目标有什么关系?目标用户对这个功能是如何看待的?他们会不会这个功能选择竞品而离开我们?

我们现在为什么没有做这个功能,我们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功能与我们企业或者产品的目标是什么关系?

假如我们要做这个功能,会对我们的产品产生什么影响,是否契合我们整体的产品风格,产品目标等等?

在分析的过程中结合之前分析的用户评论和市场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得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并给出理由。

E一些其他方面的分析:

上面提到的4个角度基本上已经把竞品分析重要的部分都涵盖了,那么剩下的可能还需要做一些其他细节方面的分析,比如说:

关于app设置功能的比较分析;

关于app启动页面或者引导页面的设计;

关于app全局交互方面的一些设计(比如说网络问题,机型适配问题,特殊情况交互说明,全局手势,退出机制,显示机制,排序机制,刷新机制,缓存机制,控件交互等等页面条件方面的设计),这里的一些比较分析可能会跟前面的核心或者非核心功能的比较分析有雷同的地方;

关于开发了哪些平台的问题,iOS,Android等等;

其他方面

在分析的过程中结合之前分析的用户评论和市场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得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并给出理由。

以上这5个角度就是我做竞品分析时的一个思路,仅此作为参考。

此外,为了在分析时能够做得更好,我们在分析过程中还需要确立一些评判准则,这个评判准则是你在进行功能比较分析时要设立的一些标准,比如说可用性准则,交互准则,视觉标准等等,在分析的时候你还需要依托这些准则,然后再结合你之前所搜集的用户评论和市场数据来对你的竞品进行分析。关于这些评判准则这里不作过多具体的阐释,只以可用性准则为例,而且产品不同,可以参考的准则标准也是有所区别的。

10项比较常用的可用性准则为:

一致性和标准性;

通过有效的反馈信息提供显著的系统状态;

方便快捷的使用;

预防出错;

协助用户认识,分析和改正错误;

识别而不是回忆;

符合用户的真实世界;

用户自由控制权;

美观,精简的设计;

帮助和说明。

同时,在对竞品进行功能比较分析之外,我们还要把握的一点就是:了解竞品的发展历程,通过了解竞品的迭代以及改进信息,把握竞品的发展脉络,并以此作为借鉴,看看我们的产品在现阶段有什么问题,了解差距在哪里,并积极寻求方法弥补这些差距,同时还要思考行业和我们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想办法寻找更加优秀的切入点,为用户提供更加独特并且优质的功能,持续地为用户创造价值,从而占据更大的市场,实现产品的目标。

做好这些事情之后,整个竞品分析也就基本上完成了,在这里你已经通过分析得出了很多关于产品改进的建议和想法,并且把这些建议和想法都记录下来,而且给出了你的理由。那么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将竞品分析报告用来指导我们的产品改进。

5.利用竞品分析报告指导产品的改进

根据我们最开始确定的做竞品分析的目的,那么我们做好了竞品分析之后,我们又要怎样利用竞品报告的分析结果来实现我们的目的呢?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它来指导我们产品的设计和改进,要如何具体应用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的产品目前处在什么阶段,因为不同的阶段对于竞品分析报告可以有不同的应用方式,比如说:

(1)在研究用户和功能需求的阶段

那么可以将竞品分析作为我们即将形成的用户需求文档(如人物角色)以及产品需求文档的参考。

(2)在确定产品逻辑结构框架或者信息结构的阶段

那么可以根据竞品分析得出的一些关于功能分析,信息架构,逻辑结构和框架等方面的结论来指导我们这个阶段的产品的逻辑结构规划。

(3)在设计产品的高保真原型图、设计效果图的阶段

那么可以根据竞品分析得出的一些具体的设计思路和方案,为我们的产品提供思路和灵感。

(4)在产品的可用性测试阶段

那么可以针对某一具体功能、问题做深入的对比,以此作为可用性测试结果的佐证。

(5)在产品的迭代改进阶段

那么可以根据竞品分析得出的一些功能或者界面方面的改进思路,用来指导我们产品的改进,以此作为产品迭代的相关依据。

根据我们产品所处的阶段确定了我们如何应用竞品分析报告之后,我们就要根据我们的目的,把从竞品分析报告中得出来的建议进行分析,这里最好是让整个产品以及设计研发团队参与进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市场运营以及客服,销售团队也派人参与,让他们也提供一些意见,这里负责把关的必然还是产品经理。

通过进行类似的竞品分析功能评审会议,敲定我们最后需要改进的功能方案或者界面方案,然后应用到我们的产品改进当中。

当然,如果领导对于方案还有他的想法,那么还需要跟领导进行讨论,原则上就是从对产品有利的角度出发。

至于具体的如何将竞品分析报告的具体建议用于指导产品设计,在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还是那句话,根据你自己所得出的报告和产品的实际来进行操作,这里没有方法论,只有实践。

将竞品报告中经过大家讨论并筛选出来的有利于产品的建议进行实践,并在后续的过程中做好数据的跟踪和反馈,进一步论证这个改进的地方是否对我们的产品有好处,有好处则留下,不利则去掉,然后继续进行分析,循环往复,不断指导产品的升级和迭代,帮助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这才是做竞品分析报告最终的目的!

(当然,至于运营及推广策略方面的竞品分析,我们这里暂时就不过多涉及了,因为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简单说一下,在运营方面与竞品的比较分析我们主要还是要依靠运营团队来进行,运营团队可以定期跟踪竞争对手的市场活动以及运营行为,了解竞品的动向,从而为我们产品的运营提供借鉴作用。

此外,搜集竞争对手市场活动以及运营行为的方法很多,比如说关注竞争对手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促销活动,社区,微信群,QQ群等等基本上就能掌握对手的市场动向了,还可以通过浏览一些行业网站,互联网媒体网站等等了解对方的一些媒体方面的投放情况,从而为我们产品的市场运营和推广提供思路和借鉴。那么在这里就不展开了,因为这毕竟主要还是运营团队的任务,就不过多牵扯到产品团队方面的竞品分析里面去了。)

6.总结

竞品分析,并不是为了输出一份竞品之间的功能对比清单的报告,这样的报告是毫无意义的,我们更需要的是分析这个功能对比清单,并且得出我们的看法和建议。

竞品分析的落脚点在于形成自身区别于竞品的核心竞争力,即我们要如何通过竞品分析来提高我们产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个核心竞争力往往体现在与竞品的差异性方面,这个差异无论是功能需求,还是交互或者视觉方面的,都会成为我们甩掉竞争对手的有力武器!

就像在做竞品对比功能分析的时候所描述的一样,我们有的功能竞品为什么不做,竞品有的功能,我们为什么没有,一定要加上吗?竞品的交互设计为什么是那样的,我们为什么又这样做?这些都是差异性,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不仅仅是从竞品角度,更需要从我们自身的产品本质,我们的市场,我们的目标用户,我们的行业角度来考虑。

分析竞品并不是为了求同,更不是为了模仿,而是为了突出我们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使我们与竞品之间差异的地方更加符合目标用户的体验和需求,让用户知道我们的产品更好,让用户明白他们应该用我们的产品。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竞品分析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抄袭,而是为了超越竞品。

做好竞品分析只是做好产品的其中一个环节,这可以让你的产品能够扬长避短。同时,对于我们产品自身来说,我们还要重视研究我们的行业和市场,分析和预测行业的发展走向,同时研究我们的目标用户,去了解他们在思考什么,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渴望什么。只有把这些做法都结合起来使用,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我们产品的全面发展。

不过,竞品分析还是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说我们做竞品分析的时候往往容易将产品和企业文化等等剥离开来,但是对于很多产品来说,产品文化却是很重要的东西。

另外,竞品分析往往把产品的功能元素都进行了分离,也就很容易忽视这其中的相关性,分析的时候就有可能导致片面或者出现误差。这些东西只有通过我们不断地进行实践,不断地去熟悉行业,熟悉竞品,了解它们的文化,不断地改进我们的竞品分析报告,学会从整体上去把握产品的脉络,才能更好地摆脱竞品分析的局限性。

第6篇: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范文

亚马逊的杀手锏就是大数据。过去18年间,亚马逊追踪了无数网购用户在其网站上的浏览、搜索以及购买记录,还开发了强大的推荐算法,对用户进行个性化推荐。在发现通过算法推荐图书的转化率更高之后,亚马逊干脆解雇了专门为读者荐书的书评家。就像王煜全为本刊撰文《大数据的下一站》里所说的,“我们逐渐进入一个时代:我们甚至在很多方面不如机器。”进军广告业,只是亚马逊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庞大的购物数据和推荐算法——向自身网站之外的进一步延伸。

亚马逊在广告界的逆袭说明了一点,数据正在取代流量成为互联网的核心武器。另一个例子则是互联网公司之间愈演愈烈的相互屏蔽——Facebook屏蔽谷歌搜索、淘宝拒绝百度抓取数据、京东不让一淘搜索收录。如今,对互联网巨头来说,对数据领地的保护已经超越了对流量的渴望。

在PC时代,互联网的本质是一个贩卖流量的生意,流量意味着一切,在门户、搜索、浏览器、安全、社交等一切有可能成为流量入口的业务上,互联网巨头们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直到最后都成为长得差不多的巨无霸。而在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结合,让人们几乎24小时在线,流量不再奇货可居;而人们无时不刻上传的照片、发表的文字、点击的“赞”、购买的商品……这些行为本身构成了更有意思和价值的图景。大数据的价值并不在于数据原料的多少,而是对大数据的加工能力。如果说,之前的互联网公司只是坐拥数据金矿,而现在它们则踏上了大数据的掘金之路。

谷歌就一直试图利用数据来构建产品,算法是这家公司的核心。位于谷歌总部的谷歌翻译团队新招了数名计算机科学家,却没有招收一名语言学家。因为以大数据方式,计算机会不断地调整翻译结果的相关性并自我学习如何处理数十亿的文字。除了谷歌翻译,谷歌搜索、谷歌广告、谷歌趋势以及更多的其他产品,都建立在对海量数据的分析之上。谷歌2012年的总营收已经达到了500亿美元,但它仍在不断地开发大数据产品以改进广告效率,谷歌显示广告产品副总裁尼尔莫汉(Neal Mohan)预测,“大数据广告产品的市场规模最终可能达到数千亿美元之巨。”

Facebook也不仅仅是社交网络(SNS)概念,其核心竞争力恰恰在数据业务上,扎克伯格对Facebook的定义是“世界信息基础架构”。 SNS本身就是一个大数据系统,每分每秒都在生成文本、应用、位置信息、图片、音乐、视频等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这还不够,Facebook在2011年12月了“时间线”(Timeline)产品,将收集数据的范围从实时数据扩大到了历史数据“自此,你的生活,全部都在网上了。”马克?扎克伯格说。接着,Facebook对这些用户数据进行归类和“画像”,由此投放精准的广告。借此,Facebook已成为仅次于谷歌的第二大互联网广告公司。

把视线放回到中国。无论是掌握了用户搜索需求数据的百度,控制了用户网上交易和信用数据的阿里,还是拥有全球最大的社交数据体系的腾讯,抑或豆瓣、大众点评等掌握某一细分行业数据的公司都开始了对数据矿产的挖掘。

第7篇: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范文

一、鲁酒品牌现象引发的思考

2006年3月,我在山东省白酒协会年会资料上,看到这样一组数据:2005年山东酒(鲁酒)价格平均每市斤7.12元,而川酒则平均每市斤22.9元,有三倍的差距。这个数据让我很吃惊,也引起了我对白酒品牌附加值的思考。

实际上山东白酒的品牌意识是比较早的,许多人还记得当年王姬作为孔府家酒代言人,一句“孔府家酒,叫人想家”打动了亿万国人的心。十多年来,在中国白酒市场上,孔府家、孔府宴、秦池、齐民思、金贵、扳倒井等,你方唱罢我登台,确实把个白酒市场搅得风生水起。

经过十多年的市场竞争,山东白酒行业市场化成熟度已经较高,许多白酒企业找过各种各样的广告公司、策划公司、甚至国际知名的策划公司来打造自己的产品为自己包装产品、策划品牌。但如今回头看看白酒市场,出现了几个典型的现象:

产品处于“三高一低”,即高价格、高包装、高促销、低质量。随着国家“从量计税”政策的生效,各白酒企业争相挤入高价格市场,不是首先注重品质而是一味地从产品包装、市场促销上下功夫。 品牌推呈现“三快一慢”,即上市快、推广快、死亡快、见效慢。企业要推广一个新品类上市非常快,可能换个包装就是新产品,开个会就开始推广,市场上新品牌走马灯似轮换,真正是 “各领一两年”,这种新品类在没有良好的市场基础和丰富的品牌内涵的情况下,注定了只会快速地死亡。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鲁酒如何提升品牌形象,逐步提升品牌的附加值呢?

二、白酒品牌的附加值体现的四个层次

品牌的最初含义是“烙印”,即在别人心中留下的特定的记忆,现代意义的品牌,是消费者对产品的全部体验,品牌的附加值主要体现在品牌的核心价值定位上。

白酒品牌的核心价值或者说消费者对品牌的体验,按消费者对其认知的不同分为以下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也是企业传播其品牌的主诉求点。

不同的层次的定位表现出某品牌产品到底在卖什么,是卖产品的属性品质,还是感受和心理?或者是卖一种文化价值,在不同的层面上,品牌所包含的附加值是不同的。

品牌核心价值定位的第一种类型----产品的品质属性型

消费者对此类品牌体验通常是:口感不错、喝了不上头、安全、价格适中等,比如“北京二锅头”,就是典型的卖产品的品质属性型。

此类型品牌企业卖的是什么呢?卖工艺、卖质量、卖特点、卖实用,像什么“XX酒,喝了不上头”等等。这样的品牌卖的是酒的基本功能,诉求的是一种实用,这对消费者而言也是最基本的,也很容易被其他产品而取代,所以品牌的附加值。

在此层次中,品牌附加值那再高一点的买什么呢?它卖的是概念、功能、健康、生态、年份等。

品牌核心价值定位的第二种类型----心理感受型

白酒是情绪化产品,白酒的品牌个性如果符合消费者的心意,和消费者潜意识中的心理或情感的需求对接,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让消费者感受到这个品牌有自己期望中的品质。比如个性的包装、个性的广告来张扬自己产品的产品和品牌个性的品牌。将品牌核心价值定位在消费者的心理感受上,比如时尚、自豪、亲情、友情等,都可能引起消费者对酒的认同。比如“喝杯青酒,交个朋友”、扳倒井“为奋斗者倾情”等,满足了男性消费者豪情、爽快、和朋友酣畅痛饮的痛快淋漓。

此类型的品牌,能够获得特定群体的青睐并对销售本身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能够获得较高的品牌附加值。但这种品牌定位缺乏一种直抵人心的、能够感召人内心深处的巨大的力量。而且这些情感和心理诉求,竞争对手也容易做到,如果一个品牌一直停留在这个诉求层次,相信对品牌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品牌核心价值的第三种类型----文化价值型

消费者可以通过喝某种酒表达自己的人生主张、价值观、生活态度,甚至觉得这酒里面总有自己的影子,有自己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话,承载着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态度。消费者认同这种文化和价值,就愿意为这种就付出高价。

消费者耳熟能详的许多高档白酒无不是这一领域的高手。“金六福”的福文化、“舍得酒”的智慧人生、“水井坊”的高尚生活元素、“小糊涂仙”难得糊涂的中庸文化、以“中国人的礼酒”定位的“金叶神”酒所诠释的“礼文化”等。

这种定位在文化主张和独特的价值观的品牌由于满足了消费者高层次的需求,能够有更高的附加值。

品牌核心价值定位最高的一种类型----极致型

这种产品也可以理解为极品酒。极品酒卖的是什么?是地位、身份、尊重、价值实现等,所赋予消费者的心智是卓越的、尊崇的和歆羡的。如国酒茅台,中国酒王五粮液、国窖1573。

在国宴上喝的是茅台,招待尊贵客人时喝的是五粮液、茅台国窖等高档酒,并不是说这些人喜欢喝这种口味的酒,而是表达对喝酒人的一种尊重、是尊贵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这个层次的白酒自然也是极高的价格,但是在通常情况下,一般企业做不到这个层次。比如拿茅台和五粮液来说,都是老牌国家名酒、具有悠久的酿酒历史、都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过奖、在国内外有较大的知名度、具有强大的品牌资产、具有比较稳定、区隔明显的消费群体市场等,国内有几家酒能达到这样的高度。

很多企业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想做高附加值产品,但又达不到最高的第四个层次,于是纷纷做起了“文化酒”,于是出现了白酒产品的“三高一低”现象,但由于消费者对其认知的品质基础不牢固,真正成功的不多,于是又出现了白酒品牌推广 “三快一慢”,(即上市快、推广快、死亡快、见效慢)的现象。

白酒品牌价值的四个层次既是区隔,也是逐层发展的,尽管在品牌的品质属性层次的附加值并不高,但如果没有产品品质的保证,试图直接诉求心理感受或文化价值,无疑是沙上建塔、空中楼阁。

像前些年鲁酒风风火火闯世界,后来为什么不行了?这都缘于当年的一场勾兑风波,消费者认为,鲁酒就是勾兑酒,勾兑酒就是低档酒、甚至是假酒,在这种情况下,鲁酒失去了消费者的最基本的信任,也就是产品的品质不被认可,品牌的基础被架空了。在这样的背景下,谈什么文化、价值都是空谈,品牌附加值又如何能上去呢?孔府家在品牌推广及传播上费尽心机,耗费了大量财力,请来大牌策划公司、大婉演员推传播其“家文化”,但结果可想而知,因为消费者不再认同山东酒的基础品质。

回头看川酒的胜利又在哪里呢?首先在于他们夯实了自己的基础。独特的酿造工艺、技术、独特的水源等等,在此基础上再加上文化、历史、价值的认同,才会有川酒如今的辉煌。

三、山东白酒品牌发展的建议

鲁酒在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无论质量还是工艺在国内都是响当当的了。所以现在的鲁酒要翻身了,如何翻身,如何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上脱颖而出呢?提以下几点建议:

1、首先要让消费者对酒基本的品质有一个认可

比如“泰山特曲”近几年通过传播“实实在在”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同时“板倒井”通过“政府招待用酒”极大地提高了消费者对其品质的认可,2005年效果显著。

2、通过新工艺的实现,在新的白酒品类上实现对品质的认可及打造全新品牌

现在鲁酒中有的企业已经推出“芝麻香型”的品类,尽管全国著名的专家沈怡方先生曾预言“在市场经济出售精品酒年代,价格最贵的一个品种就是芝麻香型酒”。现已投放市场的“景芝神酿”精品酒650毫升2008元,优级酒688元,芝麻香“趵突泉”白酒650毫升1580元等等。但三年来市场上并没有形成气候,因为目前的品牌(“景芝”、“趵突泉”)难以支撑起如此高端的酒,消费者已经对你的品牌有了固定的认知,这是属于旧牌装新酒。

而另一种情况是:有的企业推出了全新的品牌,定位较高核心价值定位与以前截然不同,但其酒本身其香型、品质及口味却与以前相差不大,消费者品尝后发现不过如此,这种新牌装旧酒,仍难以打造一个全新的高附加值品牌(新酒中这类太多不再举例)。

一个新品类的推出,如何才能提升它的附加值,把它做成一个高端品牌。作为“芝麻香型”的研发企业,高端的工艺与技术完全可以支撑起一个好产品,但是新产品的体现是什么呢?我们应该锁定什么样的群体;所锁定的群体关注的是什么;我们的产品怎样能体现他们的地位与尊贵?不是换换包装,改改品类就可以了。我们的突破点就是——全新品牌。新的品质、新的概念、新的包装、新的文化、新的品牌名称,以一个全新的形象出现。

3、从全过程的角度上运作一个品牌

现在的白酒市场愈来愈受到葡萄酒、啤酒等替代品的大举分割市场份额的冲击;同时由于消费的理性回归,想要再次创造“金六福奇迹”、“小糊涂现象”、“水井坊标杆”的机会,已经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多了。留给白酒业唯一有效的思维和方法是“理性征服消费者”,在如何让消费者记住并能忠诚于自己的同时,该认真思考和谋略未来,即拿什么持续创新和有吸引力的产品征服消费者、拿什么核心竞争力阻击竞争对手,又如何煅造并拥有持久自我核心竞争力?这包括每一个酒厂或者品牌的商业模式、竞争思维和战略选择。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打牢我们的基础,全过程整合影响销售的各个要素使整体竞争力提高。鲁酒要提升品牌附加值是一个系统的、稳健的、循序渐进的工程,决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功,鲁酒要打造出高价值品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之二--全程营销--提高白酒品牌系统竞争力

2006年5月11日报,泰山特曲、趵突泉特酿、扳倒井酒、古贝春酒、琅琊台酒“五朵金花”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厚礼,20年来全国首次白酒行评,鲁酒“五朵金花”榜上有名,实现了鲁酒的历史性突破。 其中获最高荣誉的是泰山特曲,以前三名的身份,跻身“中国白酒工业十大竞争力品牌”。 看到此消息确实让人兴奋,应该说山东白酒经过几年的卧薪尝胆,终于有了成效,也证明鲁酒有了再次振兴的基础;但作为白酒生产和消费第一大省,鲁酒没有一家进入更高规格的“中国白酒工业十大影响力品牌”,应该算是一种遗憾。

现在可以说鲁酒在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无论质量还是工艺在国内都是响当当的了。现在的要翻身了,如何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上脱颖而出、如何打造强势品牌呢?现提出以下拙见:

一、全方位理解白酒品牌

让我们来看一下现在的消费者消费白酒时最关注的是什么?

白酒是什么?它的本质首先是酒精饮料,是一种可以表达饮酒者喜、怒、哀、乐等内心情感表现的精神饮品。从这种意义上说,酒精饮料是任何一个白酒产品的核心功能;而赋予产品核心功能之上的,诸如文化的、情感的、历史的、精神的、价值的特征,则是白酒品牌以产品核心价值为基础上的附加值。

当伴随消费者理性的回归,消费者已经愈来愈同时看重酒的核心价值和附加值。即首先看好一个酒是否具备良好的口感以及饮酒的安全性;其次看好一个品牌是否具备满足消费者文化的、情感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一个方面或者多方面的价值需求。

既然,消费者购买白酒是为了满足精神需求、物质需求、功能需求、社会文化需求及突出个人品位、追求个性的一种综合复杂的需求,对于白酒品牌也需要从全方位来理解、来认知。

如何做好一个品牌,做一个高端的品牌?让我们来看一下品牌形象的构成。品牌形象包括社会形象、产品形象、市场形象、服务形象。

首先是社会形象,就是社会对企业的整体认识与评价,也就是我们企业的核心价值与理念,其中最基本的体现是老板文化,像我们山东的企业家都属于实实在在做生意的人。

社会形象包括自然属性(科技与创新),社会属性(伦理定位),行为属性(角色定位)。如:茅台是国酒,是中国白酒的第一品牌。所以,所有的品牌传播都应该从“国酒”这个品牌基因出发,让理念和动作与之相称。茅台集团曾经运作的国酒祭国魂、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茅台酒、汉帝茅台酒在香港大拍卖等动作都堪称大手笔等,这些行为很有品牌高度,凸显了品牌基因的魅力。

其次是市场形象,它包含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体现在企业概念的,即谁能新概念;第二方面体现在企业的基本能力,即产品的系列化。如:剑南春的市场形象是品质,五粮液的市场形象是中国的白酒老大——酒王,水井坊号称“中国白酒第一坊”等等。

再次是产品形象,在社会形象与市场形象的良好支持下,就要具体到产品本身的形象。首先是产品的卖点是什么?直观形象是什么?其次是推出的概念是什么?产品的支持点是什么? 例如:茅台酒是酱香型国酒,很容易和其他白酒区分开来,其中的“酱香”就是一个独特的品牌的市场形象,它是属于独特的产品技术层面的垄断性品牌基因。独特的香型是茅台成为国酒的基础,当然,这种香型是技术、工艺、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形成的。白酒的产品个性形象包含了酒精度的创新。绵纯在广东市场能够成就霸业,和他大胆地把传统的38度白酒的酒精度降低到33度有很大的关系。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白酒品牌的整体形象不是一个卖点、一种包装、一个概念的体现,而是一种统一的体现。

现在鲁酒中有的企业已经推出“芝麻香型”的品类。一个新品类的推出,如何才能提升它的附加值,把它做成一个高端品牌?

作为“芝麻香型”的研发企业,高端的工艺与技术完全可以支撑起一个好产品,但是新产品的体现是什么呢?我们应该锁定什么样的群体;所锁定的群体关注的是什么;我们的产品怎样能体现他们的地位与尊贵?怎样才能成为“芝麻香型”的代表?试问一下,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哪一个企业能够牢牢地把这样一个高端产品支撑起来?打造品牌不是换换包装,改改品类就可以了。我们的突破点就是——全新品牌。新的品质、新的概念、新的包装、新的文化、新的品牌名称,以一个全新的形象出现。

二、全过程提高品牌竞争力

大家知道打造一个品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过程。那我们如何提高品牌竞争力呢?

消费的理性回归,白酒业界要注意克服因白酒业还是“高利润回报产业”而引发的“某些浮躁”;市场进一步受到冲击,在受白酒业愈来愈受到葡萄酒、啤酒等替代品的大举分割市场份额,想要再次创造“金六福奇迹”、“小糊涂现象”、“水井坊标杆”的机会,已经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多了。留给白酒业唯一有效的思维和方法是“理性征服消费者”,在如何让消费者记住并能忠诚于自己的同时,该认真思考和谋略未来,即拿什么持续创新和有吸引力的产品征服消费者、拿什么核心竞争力阻击竞争对手,又如何煅造并拥有持久自我核心竞争力?这要求企业要从全过程的角度来打造品牌系统竞争力,这包括一个酒厂或者品牌的商业模式、竞争思维和战略选择。

全程营销播认为:企业的市场表现最终取决于研发、销售、传播这三个要素的统筹配置程度以及与市场的重合程度。

发现竞争的需要、关注政府政策的变化、跟踪国外先进技术。其次找到市场机会、制定市场竞争策略。然后再开发出满足市场的产品,最后包装上市新产品,包括产品定位、产品外观、产品概念等。

第二个要素是销售,首先通过各种手段广告、促销、人员推广、公关活动、销售展示等来引导消费者。其次将产品推向市场包括网络建设、物流配送、资金回收、经销商推动、渠道管理、人员管理等等最终给消费者提供购买方便。

第三个要素就是传播,传播的核心就是品牌建设,也就是不能只考虑卖酒还要考虑要积累出一个强势品牌。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三个要素不是分离的而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这三个要素相互结合的三个方面是,市场资讯、商品力的强化、市场力的整合。

市场资讯就是要研究市场、研究消费需求、竞争需要,制定有竞争力的策略;商品力的强化,就是增强产品自身的竞争力;市场力的整合,就是策划出系统的营销方案,能够融合影响销售的各个因素,从产品概念定位、价格、渠道以及传播的各种技巧和方式,围绕产品概念最佳组合,以提供清晰一致的信息,建立统一的形象,产生最佳的效果。

我们生产出新的品类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商品力的强化,让我们分析一下商品力这个要素。

如何使我们的产品自身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呢?第一步就是把市场进行细分,确定目标消费群,只要在你的有效市场范围内,决不能放弃自己的优势,去追逐所谓的“热点”一定要作到 产品特色化、品牌特色化、营销特色化;第二步是对已确定的目标市场一定要进行精细地全方位了解和认知,市场结构、民族分布、民族消费习惯、目标市场的消费特征、终端网络特点等确定产品的定位;第三步,根据定位确定产品的概念及产品的命名;第四步,根据目标消费者产品的定位产品的概念,确定产品的品质、外型、命名、包装等将产品特性表现出来.

在琳琅的白酒品牌中,你的“人物”就无法被“观众”所辨认,从而产生欣赏、购买的冲动。也就是说,在白酒品牌竞争日益竞争的今天,白酒包装的货架效果将对销售产生重大的影响 ;白酒包装设计只有强调它的广告性、独特性、跳动性——从而彻底避免包装形象被“淹没”的危险。在当前的白酒包装设计中,大规模的抄袭、模仿、沿用让白酒的形象越来越趋向于雷同——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也是新品牌、新包装创新的机会。

如果你的产品商品力方面做的很好,那就会卖出一定的附加值,但不会很高,我们必须有全方位市场的支持,这就是市场力的整合,所谓市场力就是推力与拉力的结合。 推力就是商、经销商、零售商的老板、 业务员、酒店老板 、酒店服务员等愿意卖你的产品。这就需要你的政策、宣传等方面的支持;拉力就是消费者、 影响者、 购买者,消费心理的变化、 消费观念的引导。

营销策略在不同的市场阶段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市场阶段都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城市品牌推广必须在品牌战略的指导下,依据产品组合制订出相应的城市市场策略,并在市场实践中不断完善、调整。

现在竞争制胜,不是一招一式制胜,而是要从系统上全过程提高竞争力最终才能制胜;

三、新时机打造强势品牌

白酒行业处在一个多变的时期,这给了很多企业以打造品牌的机会,也会使很多小企业灭亡;在“中国白酒工业十大区域优势品牌”榜上,鲁酒占据四席,大获丰收。山东四大名酒扳倒井酒、趵突泉特酿、古贝春酒、琅琊台酒,分别与津酒、张弓酒、仰韶原酿酒、习酒等同登区域优势品牌榜。总体来说山东大部分所谓强势品牌仍属于“坐地虎”,在高端产品上仍被强龙压倒,何时变成“强龙”走向全国市场、走向高端品牌,还是离不开品牌,在品牌强化方面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在品牌设计上形成差异

品牌整体设计包含:品牌名称,品牌的人文、历史、时尚意义,品牌联想,品牌视觉形象, 品牌的语言形象, 品牌的品质指数, 品牌的亲和力等因素;

在品牌设计阶段,企业必须充分研究市场,研究消费者,发现市场的盲点以及消费者心中潜在的需求点,发现竞争品牌的空白市场、空缺定位——从这里出发,品牌的设计就不会成为无源之水。假如在这些方面都无法找到依据,品牌的设计仅仅停留在盲目、臆想阶段,缺乏理由,缺乏理直气壮的核心价值,这是白酒新品牌设计的大忌。

品牌个性也是迅速制造市场差异点,俘获消费者眼球,赢得市场份额的高招。可以说,在白酒产品日趋同质化的今天,缺多少个性,就缺多少优势。

2、长期维护统一稳定的品牌形象

具体的策划出来后,白酒新品牌的社会形象、市场形象、产品形象、品牌定位、产品卖点、品牌核心价值以及和消费者沟通的传播方式以详尽的市场执行策略表现出来,形成一套完整的品牌推广策略文本,并作为今后品牌管理的执行样板。

3、暂时成不了强龙就继续打造强势地域品牌

由于国内白酒消费市场的特殊性、多样性和地域性,当前的白酒市场,真正的全国性品牌还不多,像“茅台酒”、“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等“元老”品牌,加上“金六福”、“水井坊”、“金剑南”等“新锐”品牌,只占全国上千个白酒品牌沧海之一粟。即使是这些全国性的品牌,对于每一个区域市场来说,也并非真正做到了“全国山河一片红”。 这就给中国众多的中小白酒企业留下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你够不着“茅五剑泸”,那你就争取做某一地域的“龙头老大”。

4 、酝酿白酒的文化魅力

我们鲁酒之所以做不上去,主要是我们在宣传方面缺乏刻意的、有目的、有动机的故事宣传。应该加大有关企业文化、工艺、研发方面的相关宣传,以此来支持我们的品牌提升。

5 、借助事件抢制时代品牌

第8篇: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范文

信息技术通常也称信息通信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具备两大主要特点:一是技术性,具体表现为:方法的科学性,工具设备的先进性,技能的熟练性,经验的丰富性,作用过程的快捷性,功能的高效性等。二是信息性,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的服务主体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处理与利用的效率、效益。同时,由信息的秉性决定信息技术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相对性、动态性、共享性、可变换性等特性。

而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而言,信息技术的信息性的作用尤为突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大大改善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企业原来的金字塔式管理结构出现了中空化,企业组织结构中层环节的工作已由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来代替,这都不可避免的引发企业组织的深刻变革。

2、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企业管理

现代管理是指管理思想、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它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企业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处理和传递,进而作出决策,而这种人机结合的,能够科学、统一的进行信息收集、传输、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在管理中的集中体现,并能够影响企业组织的方方面面。

2.1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管理幅度原则是管理学上制约领导管理宽度和广度的重要标准之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领导能够直接了解下属动态的环境得以改善,能力大幅度提高,使得组织对个体绩效的评估能力大大增强,扁平化的层级结构开始出现,即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会带来信息处理能力和效率的提高,从而降低中间管理层的人数。

2.2对企业管理方式的影响。

2.2.1企业管理理论的根本转变。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信息化为主线实现管理创新、构建新的管理平台成为管理界的主流课题,并应运而生了大量信息技术所支持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企业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企业流程再造BPR(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打破了传统职能分工理论的基础,考虑和改造的对象是企业过程,强调以过程为核心,考察企业过程的发生、发展和终结,确定、描述、分析,分解整个企业过程,重构与企业过程相匹配的企业运行机制和组织结构,实现对企业全过程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从而为企业管理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维模式。

2.2.2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企业实施信息化,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性资源,具有能动性和可再生性,因此,在实施信息化时要注意分析整体情况、进行系统规划,才能改进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各个流程环节。一般而言,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可为几个步骤: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开发评价。信息化管理要求企业要以新的思维来对待员工,要以营销的视角来开发组织中的人力资源,提供精确高效的数据以及信息资源,面向流程,利用先进的管理思想降低内部的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进行流程重组,实现人力资源的保值和增值,提升企业生产和运作的效率,增加盈利。

3、利用信息技术,确立企业竞争战略管理优势

第9篇: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范文

关键词:中间性经济组织 温州文化 家族企业 企业集团

温州中间性经济组织无论是哪种联合模式,均是企业和市场进行的交融,最终形成边界模糊不清的经济组织。中间性经济组织必然是以中小企业组织形态为主的温州模式的发展方向。

温州中间性经济组织形式归纳为以下三种:第一,在温州制鞋、服装、工业电器、汽车摩托车配件、打火机、眼镜以及灯具等行业广泛应用的虚拟经营;第二,介于纯市场和层级两种组织之间的企业集群,它比市场稳定,比层级组织灵活,借助于这种特殊组织结构,小企业之间建立长久的交易关系且不一定以契约来维持,而主要通过信任和承诺来进行协作,从而获得马歇尔所说的“外部经济”;第三,包括契约式与股权式的战略联盟。契约式的战略联盟在温州柳市发展最具典型,柳市的323家低压电器公司联合起来,先后在全国320多个大中城市,230个县级行政区设立了进行统一的销售子公司、分公司和门市部,在18个国家、地区开设直销点、销售公司,既避免自相残杀,又为各企业产品的销售和企业形象的树立提供了保证,以致发展成股权式的战略联盟,诞生今天的德力西集团、正泰集团和新华集团等大企业。

温州中间性经济组织的竞争优势

中间性经济组织根植于温州文化获得蓬勃发展势头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多数温州人没有受惠于计划体制的好处,没有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可供依赖,不同程度地需要自谋出路,从而养成一种独立性与自主意识。这种独立性、自主意识使得温州人较之受计划经济影响较多的其他地区的中国人具有强烈得多的创业倾向。在全国各地的160万温州人大都采取独立经营的形式。早期的温州老板的创业精神被归纳为:可以当老板,也可以睡地板。温州人的“市场精神”是丰富的,他们对潜在获得机会是如此的敏感,以至于从大人到小孩都会非常娴熟的讨价还价。

中间性经济组织就其特长来说符合温州的文化传统。通常认为,温州人较早具有市场经济的文化底蕴,由此追溯到1600多年前永嘉学派“事功”的文化传统。永嘉学派曾提倡“功利并举”、“农商并重”,即功名和利益同等,务农和经商一样重要,批评封建政府限制工商业发展的“重农抑末”思想,强调实际的经济利益,重视流通。这一文化历史的渊源使得温州人比较注重功利。在国内,温州人较早放弃了传统的小农经济而从事工商业,以分散个体的决策来使分散的稀缺资源得到更有效运用。

中间性经济组织是指介于纯粹的市场交易和完全一体化之间的各种联合形式。其特长可以分为:成员企业各自具有独立性。这点比较符合温州人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文化特点,各企业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各自应付剧变的环境。由于确保了各个企业的相对独立性,各企业就有可能充分发挥其独创性,就这点而言,比较适合温州企业的市场观念。中间性经济组织的成员企业之间仍存在着竞争,这种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能促使企业仍保持着较高的生产经营效率。与垂直联合企业相比,由于企业相互负担较轻,可以减少温州中小企业应付环境变化的脆弱性。

中间性经济组织节约家族企业交易成本

中间性经济组织交易成本比较低。市场交易存在着交易成本,为了减少市场交易成本,可以利用企业替代市场的方法。作为温州的家族企业,选择企业替代市场的纵向一体化会增大企业内要素交易成本与管理费用,有可能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与竞争力的衰退。为避免减少企业的纵向一体化产生的问题与节省交易成本,让某些资源禀赋差的部门和效能弱的功能从企业内部分离出来,将企业的某些功能外部化,仅留下企业最有优势的核心功能,这是温州企业的一种普遍做法,这种组织内部的交易可以减少交易成本。

中间性经济组织特点,决定了它在温州企业目前现状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能够实现总成本最低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它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是各种知识和组织能力的总和。温州民营企业通常规模不大,往往很难与国内外大企业抗衡;发展中的民营企业的扩张愿望迫切,而本身资本集聚又十分缓慢;企业在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过程中,彼此需要对方互异的核心能力,以形成更大的合力,这就促使双方建立战略联盟合作关系,聚合彼此的核心能力。

在温州古典家族制企业里,以“家长”为核心的企业制度能够有效地保证企业重大决策的效率。家族内部成员之间血缘关系也有助于化解各职能部门间的利益矛盾。但在企业发展后期,这时企业的规模扩充的冲动增强,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内部协调费用增加,原先利用伦理规范进行管理的节约交易成本的制度反而增加了交易成本。

中间性经济组织在温州民营企业固有的矛盾中找到自己生存空间。它既能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资产专用性来降低生产成本,又通过一体化形式来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了交易成本的最低。

中间性经济组织推动了家族企业向社会开放产权的进程

中间性经济组织的发展实际上是在家族经营与现代企业制度中找到一种比较好的结合点。通过采取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企业集团化、企业战略联盟等形式,虚拟企业实质上是企业产权在创业家族成员以外的全社会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它可以实行以小博大,企业产权制度的变革在使得企业利益相关者得到更多剩余的同时,却没有人为此受到损失。这一产权重置可以看做是一个“帕累托改进(Pareto-promotion)”的过程。它无需在家族企业内部进行较大的变革――因为变革会带来交易成本,企业要为此支付巨大的交易成本。

合作竞争型中间性经济组织发展趋势

温州家族企业间的联合往往趋向于战略联盟形式

温州大企业之间趋向于建立战略联盟,这是由于温州独特的文化使然,温州企业家合作精神不强,因而那些具有资源互补性的民营大企业之间,采取战略联盟形式,比购并或建立企业集团更为现实。

温州家族企业间的联合往往借用企业集团的外壳,其实质仍然是战略联盟。战略联盟不是依靠所有权关系的扩张,而是通过优势互补的“共生”方式,达到实际扩大企业边界的效果。表面看来,温州的企业集团都有以资本为联结纽带的层次结构,像“正泰”、“德力西”、“天正”这类企业集团都是以品牌为核心,资产为纽带,进行兼并联合,子公司技术上独立或半独立。但温州所谓集团公司控股甚至持有全资的紧密层企业,其实使用的基本上是自己原来的车间厂房,而作为独立法人加入集团的其他半紧密层或松散层企业,与核心层之间很少存在以资本为联结纽带的关系。前不久包括四大中国锁王在内的8家锁具企业联合组建了中国最大的锁具企业――温州市强强集团有限公司,从企业联合的法律地位和产权关系来看,这些企业集团只是有分寸的联合,因而更接近于一种虚拟一体化的战略联盟的形式。

在温州企业集团内部,股权和契约构成了企业集团二元的联结纽带。契约关系性质维持的企业联合,其稳定性明显不如资本投资性质的企业集团。因为这种通过契约联结成的企业集团所体现的是一种经济伙伴关系。通过股权结构确立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具有一定科层制性质(控股关系),又具有一定市场交易性质(独立企业)的企业集团。通过一定的组织协调较好地克服了企业间市场交易成本,也节约了组织成本。这种安排是基于充分发挥科层和市场的优点和充分体现效率的考虑。

温州企业集团发展采用的中级一体化,集团组织内部的既有科层、又有市场的组织形式是组织经济的客观规律为自由开辟的道路。温州目前的企业集团发展的这一方向看,相对于古典企业能降低部分生产成本,相对于单纯的契约关系性质维持的企业联合,也能节约部分市场交易成本。通过合作,企业间知识形态的资源进行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形成组织间的学习,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温州的中小企业通过组织功能的虚拟走向虚拟一体化

温州早期的分包企业与发包企业之间是以承包契约为联结纽带的,两者的市场地位存在着不对等性。随着虚拟组织的发展,温州企业的战略外包将发展成为虚拟一体化组织,其发展方向由原先的靠近市场协调到更靠近组织协调。

虚拟一体化是市场形态向企业形态演进的一种组织形式。但随着分工的发展,分包企业拥有了独立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规模也逐渐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单位生产费用逐渐降低,具备了与发包企业相抗衡的力量,于是分包企业和发包企业的市场地位就对等了,都变成了整条产业价值链上的模块制造单元,从而必定走向虚拟一体化组织。

温州中小企业向虚拟组织转变,要经过若干循序渐进的蜕变过程。首先中小企业的内在功能要核心化,即企业在功能上的单一化、专长化。功能核心化需先确定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确定的过程中,一方面结合核心能力的特点,另一方面结合市场竞争状况和产品组合分析。核心竞争力确定以后,在资源分配的调整中,逐渐向核心竞争力方向倾斜。其次,建立企业运行的网络平台,包括协调分散化关系的企业信息网络,物流网络,以及体现彼此合作规则的契约网络。

“地方法团主义”的采用将推动集群化企业快速成长

通过政府的推动来实现的集群发展,被归结为所谓“地方法团主义”,如成立行业协会或商会、营销协会、采购协会等合作化组织。当集群发展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时,大多数企业是靠模仿学习获取资源能力的,自身的技术设计工艺质量控制等能力都处于较低级的水平上。随着市场的发展,要求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提升质量和服务上有更高的能力。这往往是单个企业难以做到的,这时集体行动和政府与市场的组织就成为企业发展更为重要的方式。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温州的行业协会的作用日益突出。目前,自律管理在温州市行业商会中得到普遍推行,行业商会在市场开拓、服务维权上也起着十分重要作用。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行业商会在强强联合、整合团队力量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政府的作用不在于替代市场,而在于增进市场。从这方面看,政府应该通过研究制定产业规划,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保证生产要素的供给,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整顿与规范市场秩序,创建企业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

参考资料:

1.迈克・波特,簇群与新竞争经济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J],2000(2)

2.何向荣、张苗荧,虚拟经营嫁接温州家族制与现代企业制度,浙江经济[J],2003(15)

3.张苗荧,论温州文化的消极因素及其对温州经济进化影响,华东经济管理[J],2003(5)

4.孙蔚、张苗荧,温州企业治理结构特点与演变路径,商业时代[J],2004(3)

5.胡刚,中间性经济组织:对产业组织合理化内涵的新认识,理论经济学[J],2002(2)

6.王王君,论簇群经济的阶段性演进,理论经济学[J],2002(7)

7.赵春明,虚拟企业,浙江人民出版社[M],199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