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就业趋势范文

计算机就业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就业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就业趋势

第1篇:计算机就业趋势范文

[关键词]疾控中心;卫生业务;档案管理;计算机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133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1

疾控中心是政府组建而成,负责国家级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管理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其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才为根本并将疾控作为中心,在我国的疾病防控、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各级疾控中心每年会产生数量庞大的卫生业务档案资料,做好这些档案的管理工作可为我国疾病防控事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奠定可靠的基础。伴随着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疾控中心的卫生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中成为重要趋势

1 疾控中心卫生业务档案管理的现状

疾控中心通常包括病媒防治、卫生检验、传染病预防控制、结核病预防控制、慢性病预防控制、财务室、人事部以及中心办公室等科室,一般档案室多设在办公室当中,并由一名档案管理员进行管理。一些疾控中心还会在各个科室分派兼职档案员来配合、协助档案管理员完成工作。

对于中心档案室与业务科室而言,两者因工作出发点存在差异而使得其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不同要求,业务科室往往希望档案的归档与管理能够为自身的随时查阅和开展条系工作提供便利,中心档案室则主要以确保所归档资料同原有资料数据间保持完整性、一致性为工作任务。对此,很多疾控中心为了满足不同科室的档案需求,往往将档案归档工作分成两个部分。一方面,由各个科室对平时的相应资料档案做出自行收集与管理,根据上级业务部门、档案室的具体要求建立起各个档案预立卷;另一方面,档案室的档案员在年底时统一把各个科室的预立卷集中起来,并重新建立起正式的档案目录,进行集中的归档和管理。这一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业务科室、档案室双方的需求,然而档案的即时调阅却面临不便。

2 卫生业务档案计算机化管理模式的设计与应用

2.1 计算机化管理模式的设计

从档案室、业务科室的不同需求出发,在计算机化管理模式的设计中把归档的资料目录分为了“专业业务档案”“日常档案”这两个部分。其中,专业业务档案主要结合各个科室的具体工作条系安排进行相应的设置,细分为工作报表、检测数据、宣传培训、科研工作、专项工作以及计划小结等部分,在不同科室页面的具体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条、块相互结合的原则。日常档案主要有科室文档、会议记录和收发文等的科室管理、工作依据、个人考核以及计划总结等。

为减轻计算机操作人员对卫生业务档案计算机化管理的不适应,并且给后续联网后共享计档案资料、资源提供方便,此次设计中摒弃了传统的数据库存取方法,而是选用了Web网页这一方式,其优势主要体现在:①有利于软件开发成本的降低,软件具有较强的移植适应性;② Web网页给C/S结构管理(Client/Server)带来了方便,在减轻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的同时降低了运营的成本,通常机器中只要配备了IE浏览器便可使用;③作为操作平台的提供方,Web网页并不会修改现存数据,可便于迅速归类资料;④操作难度较低,与自动化办公软件的界面类似,Web界面不需要上机者花费过多的时间去进行专门的学习,上手较为轻松。

2.2 计算机化管理模式的应用

在本业务档案预立卷计算机管理模式推出并试应用后,由于其易操作性以及实用性十分突出,在各个科室普遍得到了良好反映。实际应用中,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档案归档工作的即时性、条理性,并且有效保证了档案的一致性与完整性。相比较传统管理模式,显著提升了调阅档案的方便性。此外还强化了操作人员的规范性,合理满足了档案室、各科室的双重要求,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3 总结与展望

作为一个负责预防控制疾病、出具公正的卫生监测数据的专业性机构,疾控中心所涉及到的专业十分广泛,这就决定了其卫生业务数据与档案也非常多且繁杂,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管理中必须确保资料的连续性及完整性。计算机的应用给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良好的辅助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卫生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本次设计的计算机化档案管理模式在投用后反响良好,有效弥补了传统管理的不足。但受时间仓促、投入资金不足、计算机专业人才较为缺乏等因素的影响,该管理软件尚依靠单机操作,并以盘片交换为数据的主要交换方式,数据共享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应适当加大业务档案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强化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通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来实现计算机化档案管理模式效用的最大化发挥。

主要参考文献

[1]裘华平,叶飞,张雪海.省疾控中心业务档案管理实践[J].浙江档案,2014(1):60-61.

[2]刘雪玫.浅谈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现代化[J].办公室业务,2015(5):48.

第2篇:计算机就业趋势范文

[关键词]任务驱动 高分低能 教学改革 电大教育

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我国逐渐流行。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并非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建构主义提倡的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任务驱动法就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新型教学法。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不再主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任务在于提出具体任务并帮助学生完成任务。而学生则自己去分析问题,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这样,既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得到及时反馈。

计算机专业作为电大开放教育重要专业之一,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急需的计算机应用人才,也为全民普及计算机知识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不可否认,由于学科的独特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各级电大计算机专业学生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现象,这与开放教育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直接影响电大毕业生的素质和水平。本文试图通过阐述任务驱动法在开放教育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从源头探讨消除学生“高分低能”现象的策略。

1、计算机专业学生“高分低能”现象成因分析

电大计算机专业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实践性强、创造性丰富、更新快速等特点,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要求高,不仅要求学生要牢固掌握基本理论,而且要注重实践技能和开发水平,掌握不断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始终紧跟IT业发展潮流和要求。

为什么开放教育计算机专业学生中会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呢?在从事多年开放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和实验工作,尤其是在指导多届毕业生毕业设计的实践中,笔者感到造成“高分低能”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1 现有教学、考核模式存在弊端

具体表现在:电大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普通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知识更新慢,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等问题。课程考核只注重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注重书面成绩,而忽略了实验环节的考核。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使成绩优异,也难以胜任IT业的用人标准。

1.2 学校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不适应学科要求

随着教育模式改革,电大开放教育引入现代远程技术手段,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优势,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但是从现有的教学资源看,针对理论知识体系辅导得多,相关实验技能方面指导很少,安排的上机实验课时明显不足,与注重实践操作和应用的计算机学科要求不适应,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难以提高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

1.3 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自主学习困难

参加开放教育计算机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真正从事IT业的还是少数。因此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知之甚少,且在工作单位上机的机会不多,严重缺乏实践机会,相关技能、能力很弱甚至根本不具备。

2、消除“高分低能”现象的策略

2.1 摒弃传统教育模式,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对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必须要有明确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在实验教学中努力探索适合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规律,按照实验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在课程教学设计、教学环境创设、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教学过程实施及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究和实践,力求有所突破和创新。

2.2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提高教学综合能力

充分发挥多媒体、数字化、交互式教学优势,整合、完善和开发教学资源等导学支持服务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网上教学活动,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实验教学,重视实验环节的考核,加强素质教育,使学生在教与学中潜移默化地意识到计算机专业学科特点,自觉培养动手习惯,提高操作水平和开发能力。

2.3 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思想,明确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在实验教学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同时有效发挥教师导学作用,努力适应学生需求和学习特点,强调自主学习和个别化指导相互结合,组织好学习小组活动,根据学科特点多组织一些设计大赛、作品展示、实验操作竞赛等活动,努力营造重视应用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共识和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和开发兴趣,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3、任务驱动法的有效应用

“任务驱动法”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实现目标,设计众多主题明确的教学任务,以任务为中心驱动教学的方法,其优势在于让学生在完成驱动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1 任务驱动法的作用

第3篇:计算机就业趋势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产业;高职教育;对策

本文论述当今高职计算机教育的作用与性质,市场对计算机专业的需求以及其改革的方向。对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的价值与地位进行研究,供计算机专业学生与教师参考。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与市场现状

1.计算机产业发展现状

21世纪作为网络信息时代,计算机与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高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据统计在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十万亿元大关,达到11.0万亿元,增幅超过15%,超过GDP增速7.3个百分点。增长不仅限于当前,还在于未来,我国计算机基础建设投资将达到4000亿左右的规模。

2.高职教育特点与教育方向。

高职院校是指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其目标是培养出一批具有一定大学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实用为主。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偏重于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它部份放弃了普通高等教育的学术性与研究,突出教育的实干型功能,以培养技术骨干型学生为主。

二、计算机专业面临问题

1.计算机专业就业警示

2012年6月11日由著名教育质量评估机构撰写、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正式,每年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都会对当年大学生就业各专业进行分析排名。计算机专业已连续多年上榜,这就不禁要引起我们的疑问?为什么一方面是计算机产业的高速发展与巨大的人才缺口,而另一方面确是计算机专业就业的持续低迷,这中间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目前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2.教学配置与软硬件条件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各项软硬件条件尚不完善,面对着今年高职教育的热潮,很多高职教育院校缺乏冷静的认识,从短期利益出发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导致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近几年出现大幅增长,增幅远远超过同期市场扩大的幅度。原本的市场供求局面在短时间内发生逆转,而很多原本在计算机报考热潮期间进入计算机专业学生遇上这一轮计算机专业就业周期的低潮。

3.教育难以跟上市场变化

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高职教育具有相当强的实效性,对市场动向变化的反应力必须十分敏锐,能够捕捉到市场的变化趋势与发展方向。但是现实中很多高职院校存在着一定的与实际脱节的现象。众所周知计算机产业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朝阳产业,其变化发展速度十分快,并呈现越来越快的趋势。因此,紧盯市场的高职计算机专业也必须及时进行知识与教育方法的更新,并进行教学内容的深入探索以跟上时代的发展速度,满足市场需求。很多高职院校教学计划并未及时跟进,在课程设置上沿用原本呆板的教学模式,并且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着大量的重复设置,专业雷同度高。很多高职院校较单纯地进行理论教学,没有进行足够的实践实习,导致部分高职毕业生缺乏足够的实验室实训能力。

4.计算机专业学生素质下降

除了高职院校的原因外,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素质下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这一轮计算机专业扩招有单纯的“铺摊子”的嫌疑,在进行扩招时对所招学生的素质考察标准出现一定下降,很多学生在选择计算机专业时并未对其有一个客观地认识,而计算机专业理论的抽象性导致部分学生因心理落差产生一定厌学情绪,同时标准降低导致很多学生基础知识储备不足,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加之高等教育阶段很多学生缺乏必要的自制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导致很多毕业学生没有真才实学,达不到就业单位的要求。

三、教育改革方向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是紧跟市场动向,教学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1、强化软硬件配置,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要加强对计算机需求市场的研究和教学研究。及时捕捉行业发展动向,抛弃过时的教学内容与方法,采用最新教学成果,及时扩充自身知识储备,提高软硬件配置与师资力量建设。保证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并适度限制教学规模,进行教学规划时要有长远的目光,促进学科教学的发展。

2、紧跟时展步伐

在教学中要紧盯现实发展趋势,紧盯学科前沿,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行订单式培养,及时了解企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事加强自身教学特色的建设,形成自身的优势专业与学科,保持毕业生的竞争力。

3、加强对学生素质考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在招生时加强对学生的素质考察,加强对学生的甄选,加强师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的苦难并将之作为教学改革的依据。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落后学生的鼓励与教育,使其跟上教学进度,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保持学生的意志品格,使其不断奋进。

四、结论

我国高职计算机教育领域最近面临着较严峻的就业压力,因此短期内我国高职计算机专业改革的主要方向应重点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在这过程中需要学校不断加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科研的攻关,同时学生也不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应该主动关注社会,注视社会的变动,提高自身的素质与竞争实力。(作者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孙勇毅等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趋势与对策[J]大家 2010.(10)

第4篇:计算机就业趋势范文

高职计算机教学作为培养计算机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计算机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和各种高校相比,高职院校更注重知识的运用,这就让高职计算机有了一定的用武之地,但是随着目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学校应进行一定的教学改革来缓解就业问题,改变就业难的态势。从目前来看,我国的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很多单位需要高学历的毕业生来满足公司的用人需求,所以,如何改变学校的教育制度,值得深思,下面具体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育改革。

关键词:

就业导向;高职;计算机教学;教学改革

1高职计算机学生的就业观念

(1)如今全球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的作用不可小视,当今社会发展快速,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通过培养学生的就业观,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增加自身的专业知识,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在以后工作的表现,因此,要用就业为导向优化教学模式。

(2)在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就业观念不强,普遍存在就业准备不足的现象,对未来没有完整的规划。

(3)目前,计算机应用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岗位胜任力的重要条件,但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过程中,对人才的培养认知存在偏差,认为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自身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估计错误,导致在实际就业时出现就业难和职业责任缺失的现象。

(4)在社会中,公司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人才,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自身的未来定位不准确,职业期望不切实际,地区就业的选择期望过高,在社会中大部分单位认为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相关技能不强、能力适应较差。

2高职计算机教学的不足

(1)时代在进步,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数量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教师教学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当前高职计算机教学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教学和学生的发展。

(2)实践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后无法用于实践,计算机实践能力弱,同时受高职计算机教学素材和教师能力、学校硬件设施的影响,教学内容无法跟随时代的脚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3)教学理念单一,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要想从根本上杜绝问题要从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学生专业特点、学校区域等特点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改革,从而改变学生就业难、就业不适应的状况。

3以就业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意义

(1)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有利于高职学生适应社会环境,在学习中让学生了解就业问题,在掌握相关知识后,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浮躁等心理。

(2)在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提高专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充分做好研究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3)在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明确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职方向,培养高技能、高水准、专业性人才,通过树立就业观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不仅能增加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能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以后工作的表现。

4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职计算机教学的措施

(1)以就业为指导,加强对学校硬件设施的改革,从而让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加出众,在社会上的认同度提高。

(2)培养实践能力是高职计算机学院培养优秀人才必不可少的一项,这样才能顺利就业。

(3)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无关的课程,可以简化甚至必要时可以省略。单一的教学模式已落后,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高等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才能让高职生在社会站稳脚跟。

(4)多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在教学中插入案例,拉近学校和学生的关系,要求学生注重计算机实践能力,明确企业的竞争模式和要求。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知识教育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拉近企业与学生的距离,对培养学生就业精神有重要的意义。

5结语

以就业为目的高职计算机教学如何改革是目前最重要的问题,只有教育不断改革,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识,从而在目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顺利就业,提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陈海英.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231-232.

[2]周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5(19):27-28.

第5篇:计算机就业趋势范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科学;技术教学;就业形势

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专业型和实践型的社会人才,就目前的就业形势而言,为了能够利于学生积极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形式,目前的教学形式和理念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改变和创新。因此,根据目前的教学形式和目标而言,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积极完善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创建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技能。

一、计算机教学现状

当学生进入中职学校进入学习后,由于学习进度和学习节奏等方面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加之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部分学生难以将注意力集中于学习方面。除此之外,部分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有些学生还停留在打字困难的阶段,这就导致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使得老师难以进行学,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理解,将会使得学生难以从容应对未来的就业压力。因此,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积极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突出学生的主导思维。

二、计算机技术教学对策

(一)组织学术队伍

中职学校应该积极建立学术队伍,加强对于计算机科学的研究和讨论,积极推动课程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学术队伍的构成人员包括学校领导、任课老师以及计算机专家等,进而提高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学术队伍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加强计算机科学教学和未来就业方面的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对策,为培养专业性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还需要注重计算机科学的编写和构建,为了适应未来的就业趋势,加强计算机科学教材的编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职院校需要组织相应专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未来的就业形势,增加实践课程的教学比重,注重教学的整体性和科学性。例如,在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选择计算机的程序、软件开发课程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编写完善而又科学的教学内容,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训练,进而满足实践教学需求。与此同时,还需要结合目前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就业形势,则需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积极满足学生对于计算机科学的教学需求。除此之外,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全新理念,积极培养学生计算机学科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为社会市场培养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二)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创新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未来就业形势,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发展特点,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相关结合。综合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合作教学等模式,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注重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于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使得学生能够达到有效锻炼,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操作能力、程序开发能力、软件编写能力等,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能够有效实现教学内容与未来就业的紧密连接,可以采取外聘老师的方式进行教学指导。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聘请专业的计算机专家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注重计算机教学与学生社会工作的无缝连接。因此,在开展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推行实践教育教学活动,使得校园教学工作能够更好的为未来的就业工作奠定基础,并制定奖惩分明的考核制度,充分落实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和考核,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工作,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内容依次进行实践教学的教学和训练,指导学生充分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三、带领学生大胆地走出去,到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

中职在校生未来的职业定位决定了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方向,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使他们在学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与社会需要不脱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可以把学生带到就近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参观学习,了解计算机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与价值,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等等。爱因斯坦说过:“在学校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力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学生在参观学习中,得到了开阔视野,增长见闻的机会,能够对自己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有所了解,增加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计算机这一学科的学习欲望,进而主动学习,提升学习成绩。正如丹皮尔所说:“科学给人以确实性,也给人以力量。只依靠实践而不依靠科学的人,就像行船人不用舵与罗盘一样。”只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计算机科学的社会应用价值,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与社会需要实现完美的对接,适应他们未来的就业形势。

四、结语

总而言之,“科学是将领,实践是士兵(达•芬奇)。”对于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改革和创新过程中,需要将培养学生的理论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裴斯泰洛齐说:“实践和行动是人生的基本任务;学问和知识不过是手段、方法,通过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人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应该按实践和行动的需要来决定。”作为指导老师而言,则需要顺应社会时代的发展潮流和趋势,结合学生的未来就业形势和实际的教学需求,基于各个方面创新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而更好地适应未来就业市场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小琴.基于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应用教育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23).

[2]刘昶.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过程中适应就业形势的措施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5,(23).

[3]李红燕.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过程中如何适应就业形势[J].赤子,2015,(18).

[4]山东省平邑县教师进修学校张奎斗;浅谈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N].学知报,2010.

第6篇:计算机就业趋势范文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研究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各个领域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大。然而,当今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却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应对策略,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以及对高校的就业工作,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当今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困境

全球金融危机过后,世界IT产业有所复苏,市场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仍然较大,据最近一则国内知名媒体报道:“IT行业每年还有近百万的人才缺口,互联网企业以每年动辄招聘上千人的规模,独占大学生就业市场鳌头。如百度在2011年和2012年校园招聘的总和超过3000人。”然而,市场对IT人才需求的旺盛并非代表当今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乐观,与此相反,计算机类毕业生却遭遇了就业难的困境。据2010-2013年度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统计,与计算机专业直接相关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先后两年被评定为“高失业风险专业”、两年被评定为“就业预警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连续四年被评定为“就业预警专业”。

二、当今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

导致当今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的快速性要求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要跟得上知识的更新和社会的需求。然而,在当今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科知识老化,不能适应社会需要,或紧跟社会发展,导致培养出的学生的竞争力较差,缺乏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足的资本。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不应简单地归咎于毕业生数量多或质量差,主要是由于高校计算机专业满足社会需要的针对性不够明确,导致了结构上的不合理。可见“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并不是没有需求,而是如何培养适销对路的学生产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挖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能,才能彻底改变该专业的就业现状。”

(二)相近专业的岗位挤占

面对高校扩招带来的巨大就业压力,通信工程、自动化、微电子、电子技术等专业毕业生开始挤占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岗位,致使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专业优势逐渐消失,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三)用人单位要求越来越高

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IT行业也加速转型,众多IT企业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行业发展和产业变革,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由专业型的人才向综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的全能人才转变”,不仅要求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和行业经验等,从而大大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四)就业渠道不畅通

我国人才和劳动力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就业市场不规范、不公平竞争、信息不畅、地区政策壁垒等现象依然存在,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便捷、高效的供需机制,严重制约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如一些大城市,在就业落户上的严格限制,常常使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面临着“临时工”的窘境。

(五)毕业生不合理的择业观和择业心态

相对其它专业学生而言,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择业更加注重地域和薪酬问题。地域上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或特区,而边远地区、中等城市则被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外。薪酬主要是指工资标准、奖金数额等。据一份调查显示,计算机专业“大部分学生对薪资的要求集中在2000元―6000元这个区间,这一预期水平与用人单位愿意提供的薪资并不相符。”此外,一些毕业生不正确的择业心态,也往往使他们陷入就业难的困境。如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他们常常手握多个就业offer,脚踏多只船,却长期观望,有业不就,这使他们错失了多个就业机会。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在就业时,缺乏就业自信,害怕竞争,不敢主动推介自己,最终也使无法逃脱就业难的困境。

(六)毕业生量大质降趋势明显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人数也急剧增加,我国现有1180所高校开设计算机专业,在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总数超过90万人,计算机专业设置和计算机专业学生总数均居我国各专业之首。庞大的专业学生队伍无疑使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更加激烈。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科知识老化,课程设置滞后,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致使许多毕业生专业水平低,动手能力差,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三、当今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应对策略

(一)政府要认真营造和调控就业市场

第7篇:计算机就业趋势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课程;课程设置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学生自身的素质。因此,中职计算机的课程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让中职学生在两到三年内学到知识并且把知识应用于实践跟课程的设置息息相关。目前,中职计算机的课程教材、师资专业程度不够,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更新不够,学校对学生的定位不明确,往往一个学校的所有专业都设置同一门课程。 “以学生为本,以技术为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否与行业需求相结合,专业技术是否与行业岗位相吻合,是我们必须严肃思考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置是教育教学环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决定学生在校区间学到的知识。目前由于计算机知识更新实在太快,如果在课程设置上没能及时的跟上社会需求,在教材的选择上跟不上知识的更新,会使学习的知识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如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使用的是win7+office2010来考核,而大部分学校还在使用的教材是office2003或者office2007;如果教材更新速度过快,则可能由于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造成教材与教学的脱节,同样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大部分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了各个方向的计算机课程,从计算机应用基础到C语言程序开发,从图形图像处理到数据库原理,从计算机组装到计算机网络实训。涵盖了太多的专业课程,学生两年学习下来,不知道自己学习了什么。好像什么都学了,但什么都不会。这根本没有体现出中职计算机专业跟学生带来的改变。

计算机应用正快速地朝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相对滞后, 与社会需要、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首先,文化课程过多, 核心能力课程设置不足,这跟在高中差别不大,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体现不出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及良好职业素养的要求。其次,根据社会行业要求针对性培养的人才不足。以我校为例,除了电子技术应用等零星几个专业有跟企业有签订培养计划,其他的都没有。最后,对专业岗位能力课程重视不够, 因为没有根据社会需求而开设课程,导致课程对岗位特殊性体现不明显。课程涵盖方向太广,无法形成针对性的学习,导致专业知识不过硬;专业没有细化,导致专业方面不够突出等等。因此,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得到足够重视,推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因此,为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分析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中职计算机教育目前的困境是:现在就读中职的学生普遍都是文化课读不下去,整体素质较差,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呈下降趋势, 合适的人选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学校不清楚社会各行业的需求,专业课程设置没有针对性。通过这些年的行业招聘趋势来看,专业性强、基础扎实、工作思路清晰、拥有学习能力和潜力的人才是行业最需求的。各行业需要的中职计算机人才至少应具备两方面的能力: 一是普遍具有较高行业认同度的核心能力, 即基本素养, 如自信、挑战精神、沟通技巧、开放思维和行为方式、学习方法等;二是岗位能力, 即专业知识或者通过学习能快速掌握具体岗位技术操作能力, 如网络管理员应掌握的工作技能、软件开发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等。

(二)根据需求和目标, 重构计算机应用专业设置。

中职学校应清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中职学校必须明确定位在行业需求的岗位人才培养上, 重视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和实效性。具体措施如下:(1) 细化计算机应用专业。现在的计算机专业培养学生的方向太广,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计算机应用应分多种方向,如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管理、网络编程等。细化专业,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一技之长”,提高对特定行业的适应性, 可以避免知识广却技能不精所导致的就业困难。(2) 拓展计算机专业的方向性。计算机专业方向大而广,若只设置少数方向的计算机课程,会导致学生在某个行业扎堆,减少了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为突出中职学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上的特点,计算机专业必须朝专门化方向拓展,如计算机软件设计专业(包括应用程序和游戏程序设计)、计算机硬件维修专业、计算机网络专业(包括网络应用和管理)、计算机图片动画制作等。(3)以计算机为介质,开设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其他专业。结合计算机应用领域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 开拓学生从业范围,如将计算机与财务结合设置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有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将之用于相应岗位又具备相关专业技能的人才可以说是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

(三)结合中职教学时间特点安排课程。

中职教学时间一般要求两年的在校学习和一年的行业实习,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完善需要结合这个时间合理安排相应课程,如专业课程的取舍、课时的安排等。遵循“拓宽基础,强化专业”的原则,具体安排为:(1)建议减少每周文化课的总课时,够用即可。(2)打基础、重方向的专业课程安排。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计算机课程;例如:网页制作。设置以Dreamweaver、Flash、JavaScfipt、Access为主的课程,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人才;计算机网络。以学习网络操作系统为主,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平面图像处理。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的设计。(3)合理安排专业课程。过多或过少的专业课程开设都是不可取的。中职学生动手能力较强,但是比较讨厌理论课程,在课程的设置上应多以应用软件为主,注重学生的操作,理论课程可免则免。很多专业性的操作其实并不需要强大的理论作为支持,反而 可以在不断的实践中认识、学习。(4)注重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核心素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专业素质,为其奠定良好的工作态度,并有助于今后就业、适应社会及自我发展。可适当开设诸如团队合作、职业指导等这类的课程,但也不宜过多。

参考文献:

[1]张峰.中职计算机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外教育研究,2008,(12).

第8篇:计算机就业趋势范文

论文摘要:计算机行业的迅速发展,给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在校期间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更加充分的准备,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学校和学生在思想上都要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实践的充分积累,把握好时间节点,科学合理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衔接,顺利实现满意就业。

中国经济社会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向着互联网时代迈进。随着计算机产业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及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在毕业时,一方面,面对着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从事各种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工作的机遇。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的整合资源,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更加充分的准备,对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材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种个人行为,它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机构以及企业等相关组织的配合与互动。从学生成长的外围环境和我国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高校是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最容易取得实质效果的场所。因此,与职业生涯相关的大学生本人、高校、家庭、社会,在思想上应高度重视,从各个方面予以推进。随着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多元化,和岗位要求的进一步专业化,计算机行业在人才培养上,更应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加以足够的重视,高校和学生本人,都应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投入足够的资源,围绕有计算机专业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展开工作和学习。

职业生涯规划,对每一位大学生都有重要的意义。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蓝图规划和职业生涯合理定位,是学生在计算机行业整个职业生涯的重要起步。帮助学生结合个人情况,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他们奠定通向成功的基石。由于各行各业自主培养各种层次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各学科专业增开计算机课程,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一些行业内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计算机专业的许多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他们缺少自己对计算机行业职业发展路径的清楚认识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明确规划。而计算机行业创业机会相对较多,很多企业都会希望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在挑起专业技术的担子之余,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成为企业将来的管理人才储备。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自身综合能力和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无法完成很好衔接的情况下,会频繁更换工作甚至转行。因此,高校有责任帮助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掌握专业技术、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在树立做一名计算机行业领导者的坚定信念。

二、实践中充分积累

1.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

大多数学生在选择计算机专业时处于被动状态,仅仅因为高考分数较高,刚好能够填报某个知名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或者是因为家长对计算机行业就业形势的初步判断而不由自主的选择了该专业。学生对计算机专业及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前景、自己今后如何在学校里学习计算机知识,如何在计算机行业中发展,进而实现自我价值等知之甚少。

大学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之一,低年级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时期。有没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合理不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效果,从长远来讲,更加会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是今后在计算机行业发展是否顺利。针对计算机专业的低年级学生,最好由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这些老师对计算机行业的过去、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就业前景都比较了解,知道各类不同的计算机企业的用人标准,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具体的计算机行业相结合,方便学生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定规划并付诸实行。

2.开展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在学生系统的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了解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点和基本流程以后,可举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开展计算机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有助于帮助学生加强对自我的进一步认知和对计算机职业的进一步了解,也有利于大学生人际关系、信息渠道、沟通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各方面的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拓展,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可以引导学生在规划自身职业生涯的同时,把体现自身价值与利用计算机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相结合,把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作为一促进自己成长成材的具体计划,贯穿在整个大学学习生活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把书面的规划蓝图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将来在计算机行业中有所建树,努力成长为国家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邀请计算机业内专家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

计算机行业内的专家,包括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等,一般拥有各自领域内丰富的计算机行业从业经验,了解计算机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熟悉计算机行业的人才需求。计算机院校应该经常邀请这些专家给学生办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计算机行业情况,引导学生对今后的职业生涯进行思考,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之处,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的为弥补这些差距做好积累和准备。 转贴于

学生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行业的外部环境和学生的自身素质都会发生变化,计算机行业的更新速度更是快于其他行业。因此,邀请业内专家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报告,有助于让学生了解子行业环境的动态,并针对这些动态变化,重新对自我进行剖析和评估,对职业生涯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进行及时的修订,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路线、合理调整各阶段的具体计划和目标。

三、时间上恰当把握

在学生大学4年的学习生活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起着不同的重要作用。学校应该把握好时间节点,抓住几个关键时期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除了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以外,单位实习前后以及大学四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是重中之重。

1.在单位实习中分析思考,合理调整目标

单位实习,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今后可能的就业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等方面都有较全面的理解。各级院校一般都会在大二或者大三暑假,要求学生到单位实习。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实习中身临其境的体验未来的职业生涯,从而更好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的意识,以及职业角色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可以缩短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尽快形成专业的职业素养,以更好的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此外,实习结束后,学生通过对实习中发现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可以对自己原先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合理的调整,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2.在大学四年级明确差距,及时查漏补缺

经过前期的一系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部分学生在大四对自己毕业以后如何发展,都有了大致的理想规划,再通过之前的单位实习锻炼,也了解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环境,此时可引导学生对之前的生涯规划准备做一个回顾:首先,审视是否已经确立了清晰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之前的准备是否足够充分,还存在哪些差距;其次,需要个性化的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如可邀请计算机行业的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士,为学生介绍行业人才需求,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接受计算机行业的应聘技巧培训,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招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最后,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各种职业测评软件,关注招聘信息,体验模拟面试等,查漏补缺,做毕业前最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冲刺。

综上所述,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培养学生的德、智、勤、技等多个方面。针对目前高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大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对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衔接,顺利实现满意就业并最终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玺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与探索.现代教育管理,2009,(7).

[2]游静,卢莹,徐守坤.从就业形势看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计算机教育,2009,(8).

[3]辛汉玲,丁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调查分析.现代企业文化,2008,(5).

第9篇:计算机就业趋势范文

关键词:就业基础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改革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水平飞速提升,计算机已经被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对中职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传统教学仍旧停留在“灌输、填鸭”式模式中,远远不能结合实际的教学应用,更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优化改革当前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以就业为基础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针对计算机教学深厚的系统性、实践性,从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学生个性入手,以满足就业需求为导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针对性,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为学生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剖析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多元化不足

由于各类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不足,当今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单一,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模式,缺少多元化教学,师生互动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未能充分地调动起来。教师重点讲解理论知识,实践引导不足,学生学习兴趣淡漠,课堂往往成了学生的“枷锁”之地。学生的考核也以理论知识为主,考试内容仅限于教材及教师补充的知识,忽略实践技能的重要性,学生思维固化,极大地阻碍了计算机教学发展。

2.教学脱离实际应用

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才是教学的真谛。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教学与实际脱轨。大部分教师机械地讲授,教学方法单一,甚至是用敷衍的态度教学,而学生机械地接收,主观能动性极差,实践能力弱,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难以胜任。部分教师虽然有着长年的理论知识教学经验,但是缺少相关的计算机项目实践经验,没有企业或公司的项目实践,教学模式相对呆板,教学知识更新慢、老化,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3.教学目标与就业目标背道而驰

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大部分院校直接沿袭前人经验,顺承之前的教学目标,并未经过实际调查、深入剖析,导致教学目标与就业目标脱节。现在是信息时代,需要的是能适应具体操作、具有过硬技能的一线人才,所以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与岗位目标紧密结合的教学目标,而非盲目地照搬照抄,导致目标不明确,甚至与就业目标背道而驰。

4.教学模式与学生层次需求矛盾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碰撞的火花”,但是当前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的集体的、无层次的教学,没有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一锅端、一言堂”,忽视了教学的针对性及差异性,导致教学模式与学生层次、需求产生矛盾。每位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各不相同,他们的学习基础甚至教育背景也不尽相同,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必将阻碍学生的学习进步,影响他们的技能储备。

二、以就业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优化改革的必要性

以就业为基础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将市场、企业、学校、学生结合成一体,以现今社会人才需求来确定教学目标,以工作岗位为导向来明确教学内容,摒弃“纸上谈兵”,为中职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技能保障。同时以就业为基础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能够科学充分地使用各类教学资源,开设相应的计算机实践项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促进计算机教学的不断进步更新。

三、探讨以就业为基础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改革

1.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教学模式改革必须切合实际、解决问题、促进发展,把握好改革策略方针,更新教学理念,实施正确的改革方法。(1)准确定位就业目标。要提高以就业为基础的计算机教学效果,就要对“就业基础”有充分的认识。计算机被应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每个方面的应用各具特色、各有所求,因此应充分了解就业岗位的需求及变化,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准确定位就业目标。在此基础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岗位类型及要求,灵活调整教学方式,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定制相应的教学目标,设置匹配的课程内容,围绕学生实践能力优化教学模式。(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其专业技能水平及教学能力是整个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应该不断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供机会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同时计算机专业教师要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及教学知识储备,多参加实践教学,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3)牢固树立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工作技能。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将就业的观念全面灌输进学生的思想理念中,以就业为导向,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除了学习现有的理论知识,更应该有意识地多参加实践训练,拓宽自己的视野,时刻关注就业岗位的新变化,及时加以实践,并且不断用实践检验自身的理论知识,不断进步。与此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市场动向,勇于挑战,在实践中了解自身需求,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