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有企业市值管理范文

国有企业市值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有企业市值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有企业市值管理

第1篇:国有企业市值管理范文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国有企业;经营;管理

1.知识经济时代背景概述

自上世纪中叶以来,伴随着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人类知识呈现爆发式增长[1]。无论是自然科学领域还是社会科学领域,知识总量呈现史无前例的突飞猛进,并迅速扩张。无论是从工业领域、农业领域还是涉及到与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相关的商业领域、服务业领域,知识经济无不体现着巨大的力量,各行各业都已经能够看到知识经济的渗透和影响;新科技革命在全球的广泛发展,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时代下,打破了传统的知识应用领域的限制,从空间和时间上都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逐步形成了知识经济在科学技术与生产一体化的大格局,知识经济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生产力进步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对各国经济的贡献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知识总量和种类的剧增及其经济功能的日益增大,使知识现象中的经济含量日益突出,形成了广泛的知识经济化现象,构成了知识经济兴起的根本原因。

2.知识经济时代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影响研究

国有企业的发展,总是处一定的内外部环境之中[2]。因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条件下,国有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管理活动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知识经济时代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环境影响对国有企业的影响

对于国有企业,其发展需要一定数量的经济和社会资源的支持。但是,伴随着我国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和知识化的普及和推广,资源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就使得企业发展不在受制于资源因素,其发展影响呈现出多元化和丰富化,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国有企业对于资源环境的依赖。

(2)技术环境变化对国有企业的影响

产品和服务作为知识和技术的综合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国有企业在技术方面的经营和管理难度;在国有企业的管理方面,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普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国有企业在管理和经营方面的改革,并为国有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和转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向。

(3)市场环境变化对国有企业的影响

伴随着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顾客对于产品的需求不仅仅是停留产品本身,而逐步变化为对于产品自身服务化的需求[3]。在这样市场环境的转变条件下,实现传统产品至上,淡化配套服务的思想就无法适应此类需求。因此,如何改变传统的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不足,强化服务意识,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必然选择。而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不断加大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将成为企业新的价值取向和企业经营战略新的核心。

3.知识经济时代条件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特点研究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地位日趋重要[4]。信息、科技的发展进步,就要求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实现对自身经营模式的转变和创新,逐步实现传统模式向现代经济发展的方式的转换和适应。国有企业应具有自己特色的经营管理特点,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经营信息化转变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融合的整体,信息化已经贯穿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作为重要的资源已经逐步实现普遍共享,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也要将信息化作为重要的改革手段,信息化的应用和普及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也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资源。

(2)科技发展力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条件下,科技作为重要生产力,对于国有企业的竞争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就对国有企业的知识化和科技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率、独特的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和研制以及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对国有企业的快速改革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管理经营人性化需求

国有企业的宗旨是为人民为国家创造更大的利益,使国家和人民过上和谐的生活。所以国有企业不仅要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要在经营的同时以人为本,更好地为人民谋福扯,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谋求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4)以全局的姿态管理经营

在各大企业的强烈竞争下不断加深对国有企业的全球合作,共同进步的经营模式。战略化发展国有企业,巩固国有企业在全国企业中的地位。寻求合作的同时不断学习和改进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使其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更具有竞争力。

3.基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策略研究

(1)实现管理机制由刚性组织向柔性组织的转变

信息和通信革命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产物,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遇。在未来的经济社会中,信息化、网络化以及虚拟化是国有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国有企业应针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合理和科学的转变和创新。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组织及创新形式应进行深化改革,应从过去刚性组织状态变为柔性组织状态,实现管理机制的根本性变革。管理机制的根本性和创新性改革不仅可以更好地使企业处在不败的竞争地位,还能形成更加灵活多变的组织网络型结构,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积极推进管理和经营制度创新

国有企业必须从传统管理和经营制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建立起科学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制度,实现政企分开和产权清晰,明确企业管理权责,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同时,国有企业还应在管理经营中进行自我提高,改变和废除不科学、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积极推进新型管理制度的应用,快速形成新经营理念,提高效率,更好地为企业创造效益,抓住机会。

(3)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企业的根本性改革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高效低耗,实现在提倡节能环保、科学发展的理念下的技术创新。国有企业应逐步建立新型的经营和管理体制,实现对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保证企业旺盛的生命活力,提高环境和经济效益。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提高生产速度和总体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4)深化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企业的发展始终是在每一个员工的努力下,共同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因此,任何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都应坚持以人为本,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看作是最高目标,充分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创造性以及积极性作为根本手段。也只有在获得广大员工的认可的前提下,企业的管理才会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能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4.结语

本文从资源、技术以及市场等三个方面全面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对于我国国有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影响,同时,从多方面充分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条件下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何佳.论知识经济时代国有企业管理产生的影响与应对[J].时代金融,2013(27):36-37 .

[2]杜久增.关于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管理问题的研究[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 (19): 45-46.

第2篇:国有企业市值管理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完善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046-01

狭义的企业财产即企业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投资和投资收益形成的财产,以及依据法律、行政法规认定的企业其他国有财产。国有资产可定义为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的并能为国家提供未来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增值的资产也属于国有资产[1]。广义的国有资产可定义为属于国家所有的各种财产、物资、债权和其他权益,包括:1)依据国家法律取得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2)基于行使国家行政权力而取得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3)国家以各种方式投资形成的各项资产;4)由接受各种馈赠所形成的应属于国家的财产;5)由国家已有资产的收益所形成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

一、国有企业资产的分类

国家标准CB/T14885-94《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规定了固定资产的分类、代码及计算单位,主要适用于任何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政机关、军队及各管理部门等)的固定资产管理、清查、登记、统计等工作。1)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国有企业资产根据资金的流动性质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包括企业的厂房、设备、辅助物及无形资产;流动资产是企业为了生产、经营所用的资金,主要是原材料、产成品、工资、保险及福利金等。2)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国有企业资产根据资产的存在形态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指具有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资源性资产。无形资产指不具备实物形态,却能在一定时期里提供收益的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工业产权、金融性产权[2]。有形资产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形态的资产,即厂房、设备等;而无形资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物形态的资产,即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但是严格地讲,很难区别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比如:土地使用权、专利权、商标权是有特定的证书,完全行使实物的权利。3)注册资本和股份金。国有企业资产根据投资形式分为注册资本和股份金。注册资本和股份金在承担企业债务时,有同样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但是在利润分配上有区别。注册资本的利润分配根据一般企业的利润分配原则进行,而股份金的分配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进行。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和执法不完善,国有资产缺乏法律保障

1、对国有资产管理法规不够健全

我国国有资产方面的法规,大多只是部门规章,都是以暂行条例、管理办法、暂行规定等形式存在,实践中操作缺乏管理力度。虽然 2008 年底出台《国有资产管理法》,但是此法条过于笼统,对于经济业务缺乏具体的管理依据。致使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地方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缺乏法律保障而被分割,而企业经营者只对组织部门和主管部门负责,不对资产负责。

2、对国有资产监督保护不够得力

在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有强有力的法律监督。在我国,对国有资产的监督体系由外部监督体系和内部监督体系构成:外部监督体系主要包括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审计机构、验资机构及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内部监督体系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监督机构如监事会的监督[3]。但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外部监督不利,有些机构并未能起到监督作用。如有些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作假验资证明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二)国有出资人制度尚未健全

国有出资人制度,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它是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总称。目前的情况是资产形成上渠道多头、来源复杂,资产管理分散,相关部门工作缺乏有效协调,甚至严重影响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

三、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措施

(一)明确规定了国有企业资产的管理方法

在条例中明确规定了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方法。第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企业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资产评估监管、清产核资、资产统计、综合评价等基础管理工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协调其所出资企业之间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纠纷。第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企业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促进企业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第三,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其所出资企业的企业国有资产收益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对其所出资企业的重大投融资规划、发展战略和规划,依照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履行出资人职责。第四,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重大资产处置,需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依照有关规定执行[4]。

(二)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监督体系

在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国有企业资产监督机构及行为的规范化。

(三)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措施

第一,发挥检察机关的打击职能,遏制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流失的严重状况表明,违法违纪等腐败现象、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以及犯罪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渠道之一,只有通过严惩各种腐败现象和犯罪活动,才能斩断伸向国有资产的“黑手”,遏制国有资产流失的恶流。第二,发挥检察服务职能,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检察机关应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的变化特点,在积极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中,自觉强化服务观念。第三,发挥检察保护职能,促进国有资产正常运作。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虽然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完善的市场经济管理规范还不够健全,正在建立之中。检察机关必须在严厉打击违背价值规律和公开竞争原则的犯罪分子活动的同时,始终注意保护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各项管理措施和生产经营活动。第四,发挥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的职能,配合社会各界确保国有资产安全。

作者单位:中国盐业总公司宁夏商业集团公司

参考文献:

[1]李相植编著.国有企业宏观管理[M].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

[2]曹金亮.提高国有企业董事会治理效率途径探讨[D].山东大学,2007.

第3篇:国有企业市值管理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知识管理;管理方法

当前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加深,国有企业管理当中出现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多,在管理上必须寻求转变才能获得新的发展,为国有企业发展获取新的动力,知识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在当前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知识管理其所具备的独特优势,使得其在企业管理当中获得了长足发展,因而国有企业也要不断应用知识管理方法,不断构建自身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框架,从而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企业知识管理概述

随着人们迈进知识经济,知识管理也营运而生,如何对知识进行优化开发和利用,使知识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价值,是企业管理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则是企业对如何实施知识管理技术的一个全方位体系,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对于知识管理系统的内容主要是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概念结构的分析,一方面是如何实现企业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国有企业在构建知识管理系统过程中也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内容上入手,这样才能抓住知识管理的精髓,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效率。知识管理在国有企业当中的应用对于提升企业本身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两点上:一是知识管理能够通过构建知识平台来促进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增长。通过知识管理对外界环境的探查分析,能够让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当中掌握更多的市场信息,让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借助强大的数字平台让员工能够共享知识平台,从而不断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创新助力;二是知识管理能够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知识管理使得企业对于知识的应用利用程度达到最大化,通过传播、共享和使用知识来刺激企业内部的知识创新,使得国有企业内部能够形成良好的知识创新循环,从而建立起相应的知识创新机制,不断为国有企业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二、国有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框架分析

(一)、知识管理系统的框架层次分析

知识管理系统在层次上主要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方法层,这一层主要关注知识管理的实施和推进方法,管理的重点是在于知识管理本身的动态性,对企业内部如何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一种可行性的方法论,而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指导是需要企业管理者本身不断进行探索的,通过方法层的构建能够帮助企业在内部更快、更有效实施知识管理推进,能够让知识管理在国有企业当中发挥出重要作用来;第二层是技术层,这一层关注的是知识管理中的技术层面,所涉及到的方面也比较多,所以这一层是需要注意全面性,在国有企业内应该建设知识管理IT平台,为企业内的员工提供共享的知识平台,让企业内员工都能够享受到相应的知识技术,并且要为知识管理提供安全系统平台,同时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专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建立起相应的实施方法来支持知识管理;第三层是应用层,这一层主要是关注知识管理的应用效果,利用知识、管理知识所得到的决策知识或是业务帮助都是知识管理的效果表现,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是组织企业内员工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加深业务技能学习,从而将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不断提升员工自身素质,也能够提升整个企业的知识素质水平;第四层是战略层,这一层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综合性战略计划发展,关注国有企业在市场发展当中的知识竞争力变化,在这一层当中对知识的管理主要表现在对知识管理框架的全面认可和构件,并从企业发展战略角度上认可知识管理的地位,从而在企业内部构件起完全的知识管理系统框架,为企业内部知识交流、共享创造良好氛围。

(二)、国有企业推进知识管理的方法

国有企业在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框架过程中,除了根据框架四个层次来进行建设,还应该根据自身企业的发展情况,从自身的实际发展角度出发来不断完善知识管理系统,从而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在管理上首先是要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转变企业管理观念,在企业内部营造出学习型的组织文化,让员工能够自然受到企业的知识管理熏陶,多进行自我学习和与人交流学习,不断碰撞出在知识上的新火花,这对于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其次国有企业应该不断完善知识共享平台,建立业务知识库,让企业内部的员工都能够在平台中不断学习业务知识。通过知识共享平台的建设能够实现知识共享,发挥机体的智慧来不断激发企业内部的创新能力,同时知识库又是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促使企业整个知识管理水平也在不断向前发展。

结语:

知识管理内涵丰富,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管理质量直接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因而国有企业应该认真分析当前国有企业所处的发展形势,应用知识管理方法来重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闻靓.知识管理背景下的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5,7(18):216-217.

[2]刘捷.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知识管理的国有企业文档管理优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17):121-123.

[3]曾炜楠.国有企业应用知识管理具体对策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4,(5):24-26.

[4]韦颖.基于知识管理的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J].长春大学学报,2009,19(9):17-19.

第4篇:国有企业市值管理范文

关键词:石油;制造;管理;观念;核心竞争力;ERP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石油制造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客户对产品认知引起的主观选择的变迁,促使国有石油制造企业越来越认识到适应市场赢得长久生存的重要性。这使得处于竞争峰头的国有石油制造企业不得不开始进一步完善自身管理,加快自我提升的步伐。

一、国有石油制造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陈旧,思想转变被动

国有石油制造企业是从事石油和天然气加工、销售、配套安装的大型国有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型产业,同其它工业企业相比,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高风险的特征。正是因为多年形成的固有经营和管理模式,加之国内行业垄断地位的优势,致使很多国有石油制造企业宁愿固步自封,安于现状,不能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综合应对市场危机和抗风险能力凸显不足。

2、营销管理不科学

国有石油制造企业常年沉溺于内部市场份额的保护性消耗中,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滞后,面对外部市场的应变能力相对薄弱,不能科学的分析和制定行之有效的经营策略,营销思路受观念束缚拓展面较小,不能更好的发挥国有企业的本身特点,保持现有行业主导地位的优势。

3、创新手段有限,参与主体狭窄

当前,国有石油制造企业鼓励创新主要集中在管理方式方法及管理模式或在一些局部领域内开展创新活动,管理制度创新较少,整体创新水平低下。同样,与西方大石油公司相比,我国国有石油制造企业的管理创新活动主要局限在少数专职管理人员,其他技术人员和基层操作人员很少,反映了国有石油制造企业管理创新的主体狭窄,不利于管理创新的广泛开展。

二、企业管理定位及应对措施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并明确指出,今后5年要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要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依托国有模式的石油企业,一定要抓紧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规划,优化自己的经营质量。

1、转变观念,规范企业管理

管理理念的更新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在实践中,一是要在国有石油制造企业内部大力倡导管理思想的转变与更新,使大家理解只有观念的改变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理想效果,才能够有效的改善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职工收入水平。二是要通过学习、教育和培训的方式,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开阔企业领导层和管理者,以及其他技术人员及基层操作人员的视野和思路,广泛树立起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信息观念、战略观念、营销观念以及人才观念等各种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核心的新理念。三是要根据新发展思路,结合国有石油制造企业特点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勇于变革、敢于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2、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缺乏核心产品,就会在市场开拓中被竞争对手模仿或被其它企业所替换,这种现象在石油制造行业已经出现。近年来,石油制造行业中已涌现出来很多石油装备生产私营企业,它们虽然在人力、装备上无法与大型国有企业抗衡,但低廉的价格、灵活的经营模式也同样具有很强的市场杀伤力。同时,由于在现有市场和新兴市场中遭遇到这些市场进入者的有力竞争,使国有石油制造企业所培育的客户群和培养的新兴市场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其它竞争者所抢占,企业由此可能会失去赖以生存和生长的市场空间。所以,只有拥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复制,才能保证国有石油制造企业在激烈的买方市场竞争中获取稳固的地位和利润源头,而不会被竞争对手所夺取。

企业所获取的核心竞争力,也必须有助于实现客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在保证产品价格和客户可接受的价格不受影响的同时,对现有产品和服务进行不断创新,例如现在的国有石油制造企业多以石油石化非标设备、压力容器等为主导产品,该类产品目前技术公开,工艺较成熟,容易被模仿,自然市场丢失严重。而以海外组装撬块、新型板式换热器、核泵工业管线、ASME(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标准产品等为主导的高端技术含量产品,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将远远高于传统石油石化产品,未来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广阔。

3、经营模式变革

国有石油制造企业以前那种“等、靠、要”的局面随着国际、国内大环境的改变将不会延续过久,企业的经营模式将从以批量化为核心的“产业中心主义”模式,逐渐转为以“客户关系管理”为前台重要支撑,企业关注的焦点也由过去关注产品转移到关注多样化、个性化的客户需求上来。在信息经济社会,传统的先实行单一批量生产再靠庞大销售队伍推销产品的旧思路已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发展个性化信息和个性化商品,以提供多样化的和更具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建立广泛的客户群体,用特色产品、专属产品满足客户要求,提供针对性的特色服务才是未来国有石油制造企业需要研发和重点推行的经营策略。

4、推行精细化管理

大多数国有石油制造企业以前采用的都是粗放型的管理,只重视最终的工作结果,其实企业的经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过程管理。对制造业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是加强企业生产过程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的关键。

根据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机构AMR(Advanced Manufacturing Research)的研究,随着精细化管理在制造业企业的广泛运行,现代化的制造业企业一般是进行三个层次的系统化管理:首先把整个制造过程进行自动化监控;其次在企业的成产车间内部建立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制造执行系统);最后对整个企业进行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管理。

ERP是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模式。该系统是统一对企业的物流、人力资源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管理,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从而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我国制造业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未来发展模式的最高层次应该是在企业内部建立ERP系统。

本文作者获悉,近几年开始,中石油企业已开始在本系统内推广精细化管理和EPR系统管理,这是国有石油制造企业推陈出新、强化管理、适时转型的大好时机。国有石油制造企业只有积极寻找对策,苦练内功,逐步由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才能扭转被动不利的局面,向国际化高端制造企业顺利迈进。

参考文献

[1]许石贤,浅析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今日科苑,2010,(16)

[2]张峰,石油机械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5)

第5篇:国有企业市值管理范文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大,各项工作的从业人员都是直接进行工作,并为企业创造效益的,所以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对于该单位的发展来说极为重要。因此,必须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利用相应的激励机制,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职员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与市场竞争力,从而达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效果。

二、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激励作为人力资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企业管理中应用广泛,主要是通过一些奖励措施和工作环境的变更,并利用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惩罚制度,来激发并引导员工的行为,实际上是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进而为企业单位作出更多贡献。

激励机制的存在对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直接的效果。通过激励机制,可以将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奖惩制度及时告知员工,员工可以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同时可以有效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错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与员工紧密联系起来,使员工更清楚哪些行为会产生对应的影响,并保持为激励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完成工作更容易获得满足感,工作也更有激情,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也对发掘员工的潜在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激励机制,对优秀的员工进行相应奖励,不仅会让员工有满足感,更会感觉到企业对其工作成果的肯定,增强归属感,增强员工的工作自信。激励制度的存在,对于留住人才,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继续在企业发挥作用有着积极影响。同时,激励机制对于员工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来说又有促进作用,不仅会提高员工的能力,也会为企业带来更强的竞争力。

三、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激励意识落后

在很多中小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当中,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中的重要资源之一,所以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留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只是进行口头重视人才,没有看到实际措施,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十分不利。激励机制对于企业的工作人员来说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鼓励。而传统的口头表扬的方法容易挫伤员工的积极性,这对于继续发展和发掘人才潜力来说十分不利。有些企业有自己的激励机制,但没有意识到激励的重要性,没有相应的管理、分配和考核制度与激励机制相对应,所以造成激励不到位或者是空有激励机制但没有发挥作用的现象,这对于企业人才的发展以及企业的发展都不利。

(二)激励机制不健全

激励作为企业最常用的手段,往往能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但是现在也普遍存在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没有统一的考评标准,都是仅仅依靠企业领导根据以往经验来判断是否应该对员工激励以及如何激励,这对于正常发挥激励作用有较为明显的影响。首先,是激励机制还主要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对激励对象的选择也没有较为明确的标准,主要注重该员工临时的表现来进行考评,并没有把工作绩效联系在一起。其次,激励机制存在激励方式不明确,未考虑激励方式与最终激励效果,只是盲目地认为进行激励就会有积极的效果,导致有的激励效果不明显或者会起反作用。同时,激励主体混乱也是明显的问题,因为主体不明确,所以可以凭自己主观的认为,并没有按照统一标准来考评,存在由人为产生的不利因素。

(三)激励缺乏创新

现在对企业的工作人员的激励方式,一般都是统一的标准,并没有根据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特点而进行不同的激励,这就导致激励方式缺乏科学性。现在的激励方式主要有物质奖励、培训奖励、荣誉奖励以及职业生涯发展奖励。而每个员工自身的情况不同,需要的激励也不同,但由于企业的激励方式都相同且单一,虽然可以满足部分员工的心理需求,但是对于更多的员工来说,并没有明显且良好的效果,并不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长期的不正常的激励方式,容易造成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无法获得满足感和心理肯定,在企业也无法有归属感,这对于保留高素质人才,保证企业正常运作和发展而言都十分不利。同时,普遍的单一激励方式,容易造成激励不足和激励过度的问题。这两种情况,前者会造成对员工肯定不足的问题,使员工工作缺乏工作积极性,降低工作效率,而后者容易造成过度的心理满足,容易造成骄傲自满,以后工作不够认真,甚至是懈怠的问题。

四、相应措施

(一)增强激励意识

企业需要意识到人力资源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对激励机制的重视。对激励机制及其作用进行相应的学习,了解激励机制如何发挥作用,并把握激励的方式。对传统的口头激励进行优化,思考其中存在的不足与弊端,在传统的激励方式的基础上发展新的激励方式。企业的激励是由上而下的,所以必须加强领导班子的激励意识和人才保留与发展意识,充分认识到激励的重要性,优化从前单一同时效果不佳的激励。不仅要通过奖励先进的工作人员来增强积极性,同时还需要用激励机制来鞭策其他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意识,实现共同进步,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发展作贡献。

(二)健全激励机制

要发挥企业人力资源的作用,并将其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必须健全激励机制。首先需要制定规范有效的激励机制,并配置相应的管理、分配和考核制度,使激励机制成为一个完整的链条,能够正常有效地发挥激励作用。而且应该完善薪酬制度,薪酬在长期的工作当中具有最明显的激励作用,所以必须保证最基本的激励能够正常有效地发挥作用,而不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激励制度也需要与员工的工作绩效联系在一起,实现多劳多得,奖勤罚懒,做得越好受到奖励应该较其他员工越多,这样是对该员工工作的肯定,对员工以后更好、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有积极作用。健全激励机制,也是对企业发展的保障。

(三)科学创新激励

第6篇:国有企业市值管理范文

一、油田企业合同管理风险及其特点

合同作为企业展开经济往来与市场经营活动的重要方式,针对合同开展的管理工作旨在通过合同的约束去保证项目的有序开展,双方自觉、严格遵从合同条款规定,合理行使自身权利职责,确保双方利益都得到保障。在当前我国依法治国形势下,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为明确双方权利及义务,需要保证所签订合同的法律效力,避免各种潜在风险对双方合法权益造成侵害。一般来讲,油田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具备如下特点:(1)法律风险大。合同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的重要手段,所以随着油田建设规模的逐渐扩大及项目逐渐增多,加之外部法律环境的不断变化,合同所带来的法律风险同样增大,对合同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2)种类多。油田企业在购置设备及物料时会因此产生合同,引入先进技术会产生技术许可合同,项目施工产生工程合同等等;(3)周期长。油田企业的合同签订需要经过洽谈、签署到履行等一系列过程,前后涉及的时间较长,倘若出现合同变更、延期履行等情况,时间会进一步拉长,再加上长期交易、分期分批履行的合同因素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也会对油田企业造成较大影响。

二、依法治国形势下油田企业合同管理风险内容

(一)合同主体风险

油田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与外界合作,在合同签订中则需要全面掌握对方资质。而针对不同行业,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对其主体资格有着不同要求,大部分企业只需获得营业证书便可,但鉴于油田企业项目的复杂性与技术性,对对方企业除了有营业证书的基本要求之外,还会要求其他资质或批准证书。所以,油田企业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对方主体资质适格,保证其经营范围与资质同业务要求相符,倘若对对方资质的验证工作存在疏忽,便会导致合同无效或被撤销的风险加大,耽误业务开展的同时可能造成油田企业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二)合同内容风险

在当前依法治国的形势下,油田企业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了主要业务合同的标准文本编制,将同类型合同主要条款进行统一,在这一情况下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油田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但使合同工作存在局限并暗藏风险。一般来讲,合同的主要条款有名称、数量、违约责任划定等等,其中绝大多数内容可在国家法律规定范围内进行洽谈,如果没有作明确规定,可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或交易习惯执行。油田企业经营管理中所签合同通常金额巨大,而在合同往往未对具体责任及权利进行明确划分,造成争议性条款存在,而这些内容则是纠纷产生的根源,导致油田企业利益存在受损风险。

(三)合同履行风险

合同签订过后的履行过程同样会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合同难以正常履行,还会出现对合同条款的变更,由于对方企业问题的存在而导致合同无法按照条款履行的情况在油田企业合同管理中同样存在。具体来讲,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对方违约主要分为合同履行不当和合同不履行两种,其中不履行又分为拒不履行及不能履行。此外,对方企业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存在履行提前或履行延后的不当履行情况,都有可能对油田企业造成隐蔽性风险。

三、依法治国形势下油田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对策分析

(一)加强法律法规学习

在当前的依法治国形势背景下,大众的法律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想有效规避法律风险,则需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因此,油田企业在面对当前合同管理法律风险时,应当加强对《合同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及贯彻落实,唯有对《合同法》中的形式、效力、有名合同法定要求等重要内容全面掌握,才能在合同签约中有效规避风险,降低损失可能。同时,油田企业还需加强对国家其他专项法律法规的学习,其中包含政府部门新颁布的行业相关规定文件,唯有对国家乃至国际法律环境变化全面掌握,才能够在合作签订中保持清醒头脑,避免对方钻法律“漏洞”而导致自身利益受损的情况发生。因此,在依法治国形势下的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工作,需要油田企业基于管理的角度去提高对合同法律风险的识别率,这是维持企业长效管理的关键环节。油田企业应当紧随当前法律大环境的变化潮流,调整自身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以法律法规运用能力的提升去做好对合同法律风险的控制。

(二)做好资质信息验证

油田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前,要对合同的策略及相关主体的资质进行全面验证,做好所选企业的核实工作,对合同签约相关主体的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等必要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进行核实,如需要特定资质等级证书,应当提前告知对方提供。针对上述资质证件,油田企业应当一一复印且做好相关的保存工作,倘若合同中的项目规模较大,涉及数额巨大且技术要求高,油田企业则应当组建工作小组前往对方企业展开实地考察,要充分掌握对方的经营状况、技术实力、企业人员构成、业内口碑等等,确保考察的细致性,避免因为调研工作存在疏忽而导致合同后续履行受阻。此外,油田企业还需结合具体项目的特点及相关要求,将合同中的有关条款及注意事项一一列明,倘若条件允许或是项目合同极为重要,还应当有第三方专业机构介入,对合同业务进行全面审阅,提出其中的暗藏风险,保证油田企业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所以说,资质信息验证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风险意识,能够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规避,所以做好对方资质信息的验证工作是基础关键,在相关内容及形式确定好之后,再进行合同的签订。

(三)改善合同履行弊端

合同签订之后的履行行为,是整个项目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高发环节,为了确保油田企业相关项目的有序开展,必须做好合同履行相关工作。在当前依法治国的形势下,油田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权利及合同约定的权利去保护自身合法利益。具体来讲,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如下几点:(1)具备证据意识,油田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部门要对一些相关的纸质文件进行收集、归纳、整理,并且要定期做好检查与归档工作,对合同的履行进度做好动态化监视;(2)禁止口头协议,倘若合同条款需要变更或是对其中相关协议进行必要补充,应当按照企业规章制度以及国家相关条款规定,采取书面的形式进行补充和变更,禁止出现一切口头形式的协议;(3)充分掌握合同内容,作为油田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人员,要对所签订的合同内容充分掌握,并且对合同履行中潜藏的风险及时汇报给上级部门,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

(四)完善合同管理系统

在当前科学技术与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年代,油田企业应当积极构建完善的合同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加持去强化合同管理部门对项目合同的有效监督。一般来讲,过去的合同管理大多由工作人员人工完成,不仅工作效率较低,误差较多,同时也难以发挥出大数据的分析决策功能,通过完善的合同管理系统构建,能够对项目合同的履行进度及风险预警等方面发挥良好效果,同时其中大量数据的保存也会更加安全高效,通过该合同管理系统能够对项目资金的流向、履行日程等方面全程监控。通过合同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能够提升油田企业各部门的管理协同性,在联合管理控制下,合同出现法律风险时便能够有相关数据提供支持,为风险解决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同时,合同管理系统的完善能够为风险预警机制的设立奠定基础,基于合同管理系统对大数据展开分析与动态化监控,在到达预警值时发出提醒,石油企业便可基于线上和线下资料展开及时补救,确保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得到良好控制。综上所述,为确保在当前依法治国形势下油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做好合同管理中法律风险的控制工作。而油田企业的合同管理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作,为了将合同签订中的主体风险、内容风险及履行风险控制到最小化,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对策,同时组建拥有较高法律意识的管理队伍,逐步改善目前油田企业所签订合同中的弊端。如此一来,才能够确保油田企业在依法治国形势下保持较高的合同管理水平,维持企业经营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威.依法治国形势下油田企业合同管理风险与控制对策探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5).

[2]陈宇.探究油田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及其控制.商情.2017(21).

[3]李峰.依法治国形势下油田企业合同管理风险与控制对策探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

第7篇:国有企业市值管理范文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宁夏银川750011)

【摘要】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历史沉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完成转制、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国企所建立的成本控制战略的实施必然会产生一定阻碍。因此,为保证成本控制战略思想和战略措施的有效性,保证成本控制措施的顺利实施,成本控制观念、控制制度应该创新。

关键词 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成本控制;保障措施;制度建设;观念创新;市场经济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少企业依托资本市场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形式实现企业规模化、低成本的扩张,以提高效益、竞争能力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但与此同时相当比例的企业或企业集团,由于盲目扩张,导致出现消化不良、成本上升、效益下滑的严重后果。造成不良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企业在选择实施扩张战略时,缺乏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不能够从战略高度分析企业的扩张会给企业的成本结构带来哪些影响,没有很好地进行成本动因分析,不能不说这是国企改革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

1成本控制观念创新

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根据市场变化改变“等、靠、要”的思想,进行企业成本控制的心理调整,按照成本控制战略的要求树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成本控制观念。

1.1树立企业是成本控制主体的观念

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后,国企作为一个独立市场竞争主体,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与其他类型企业面临着相同的外部市场竞争环境,没有政府的呵护,担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责任,企业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利润的多少。因此,企业各层次管理者以及广大员工应该抛弃政府负责观念,共同关注成本控制、降低营运成本行为,要树立企业自身是成本控制主体的观念。

1.2树立企业成本经营的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企业逐步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进而向“资本经营型”和“经营效益型”转变,在成本控制方面,国企应该树立成本经营的观念,建立起完善的成本控制系统。成本经营观念是成本控制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内容是如何处理好在成本与效益之间、成本控制与企业经营战略进行相互抉择的关系。从投资方案的选择、产品功能的设计、工艺流程的安排到经营活动的组织与协调,每个环节都应该把企业长期经营目标与短期经营行为同成本控制工作和紧密联系在一起。

1.3树立企业依靠成本竞争观念

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供给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国企在市场中居于价格统治地位的情况基本不再存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了产品的质量和价格的竞争,企业只有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才能够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才能求得发展和壮人。实现“物美”指的是产品质量的提高,而实现“价廉”则是要采用成本领先战略,不断降低营运成本,形成价格竞争优势。树立企业成本竞争观念就是要求企业将成本控制工作放到一个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来,获取成本竞争优势,用自身成本优势给竞争对手营造一种新的市场壁垒。

2培养职工的成本意识

企业各项活动的进行,各项战略措施的实施都是由人来进行的。按著名管理学家E·H·Schein提出的“心理契约”,国企应特别注意企业和员工的“心理契约”问题,即企业能清楚每个员工的发展期望并满足这种期望,每一位员工也愿意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全力的贡献,因为他们也相信企业能够实现他们的期望,据此企业和员工能够找到各自行为决策的出发点。在这个前提下,国企树立职工的成本意识,就是要让职工改变传统意识,树立这样一种思想,成本是可以控制的,成本控制需要每个人主动参与,并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节约成本。只有职工具备了良好的成本意识,才能够产生降低成本的主动性,才能使降低成本的各项具体措施、方法和要求顺利地得到贯彻执行。应该明确,成本意识的普遍建立有赖于领导的提倡、强有力的制度约束、管理人员的以身作则和职工素质的普遍提高,需要适当的利益机制、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相配合。

3成本控制战略保障措施制度创新

3.1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制度措施发挥积极作用一般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予以保证。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为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建立和完善企业成本控制激励与约束机制,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者成本控制动力的重要途径。

3.2建立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制度

成本控制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和发挥各方而的作用。国有企业一般机构设置、职能复杂,而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同企业各部门、各环节、每个职工都有密切联系。建立成本控制指标归口分级管理是责任制是强化国企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是通过明确各级单位对成本指标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将与成本有关的各项指标按照指标的性质和有关部门的职责权限分解下达级各级部门,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如生产计划部门负责归口产品产量、品种、出产期等;物资供应部门负责归口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材料物资的质量、存货数量、存货储存成本、库存物资的安全完整等。生产部门负责材料的消耗指标和材料利用率指标、设备的安全运转、安全生产、合理用工目标成本,以及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等费用指标;劳动工资部门负责归口工资、劳动生产率、工时利用率等指标;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归口废品率、归口损失限额等指标。强化成本控制是全企业各部门、各环节共同的任务,通过成本控制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可以将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帮助企业改变成本劣势。

3.3利用业务控制制度强化成本控制

成本的综合性特点揭示出成本受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和业务环节的共同影响,成本控制责任主体的分散性特点决定了成本控制需要强大的协调能力和约束能力,这些特点决定了成本控制制度在内容上必须涵盖企业的主要业务范围和业务领域,对企业所有业务内容和业务领域中与成本相关的活动进行规范。如采购合同的审批与签订、材料的验收、仓储保管和发出、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产品质量检验、设备操作规程等方面的活动和因素都会对成本发生影响,这些方面都需要通过制度加以规范。

3.4健全成本管理组织结构

企业组织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日标和政策的建立以及企业资源的分配,因此成本控制需要企业各部门共同努力,采取的成木控制措施要体现“融入”思想,在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下,国企应当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设置独立履行成本控制职能的部门,该部门的基本职责是制定成本控制的各种具体措施,研究适合企业特点的成本控制方法,协调生产经营过程中与成本相关的各项活动,负责成本的日常管理工作等。公司成本控制中心作为是一级核算单位,主要是制定目标,核定限额,办理内部结算,制定考核到细则,实施奖惩兑现。

4结束语

总之,成本控制并不是一个新兴的领域,然而从现代管理科学的意义上说,成本控制又是一个新兴的领域。这是因为,每个时期的成本控制理论与方法都是一定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管理科学发展水平的反映。因此,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研究企业扩张战略的选择,对确保国有企业战略改组的顺利进行,实现低成本扩张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总理.企业成本控制的战略[J].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2(05).

[2]许亚湖.企业成本战略决策的研究[J].财会研究,2002(05).

第8篇:国有企业市值管理范文

一、必须正确认识和深刻领会主辅分离改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国有煤矿企业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不仅有利于消化企业富余人员,减轻企业办社会负担,也有利于盘活企业闲置资产,进一步理顺企业产权关系、劳动关系和隶属关系,优化企业资产结构、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对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作强主业,提高市场竞争力,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持续低迷的煤炭市场形势,国有煤矿企业必须充分认识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集中力量,尽快实施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才有利于辅业面向社会,谋求生存和发展,才有利于精干主体,为主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奠定基础。

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的思路和原则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必须把员工当成亲人,以对党、对人民、对企业、对职工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在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时,必须坚持“依靠员工做企业,依靠员工发展企业”的理念,必须解决好分离企业的产权关系、劳动关系和隶属关系:一是产权关系。就是产权必须清晰,权属必须明确,法人治理机构必须完善。二是劳动关系。就是必须重新签订市场化的劳动合同。三是隶属关系。就是原主体企业仅以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只通过出资人代表参与管理。必须把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定位在主业与辅业双赢、企业与员工双赢这个总体目标上,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统筹协调原则。充分考虑企业、职工和社会的承受能力,切实联系各自实际,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确保稳定。

必须坚持调整结构、引资重组和做强主业相结合原则。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有利于加快企业发展,促进企业资产结构、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的优化调整。

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必须依法进行,规范操作,切实维护好国家、企业及职工的合法权益,特别是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规范操作,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三、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应采取的措施

当前,煤炭企业处境艰难,大都处在亏损状态和微利的边缘。因此推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更是迫在眉睫。切实推动国有煤矿企业辅业改制,应采取审慎措施,需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消除思想认识障碍。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加大对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政策的宣传,让职工全面深入地理解党和国家的有关辅业改制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消除被企业“甩包袱”的认识,提高对政策的认识水平,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

第9篇:国有企业市值管理范文

目前国有企业普遍实行的工程项目内部承包制就是一个较好的手段。这项制度的核心是发挥项目部和项目经理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实行工程项目内部承包制并不等于以包代管,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必须对项目的成本严格管理,以监督和帮助项目部完成指标。具体的办法如下:

一、通过项目成本预测确定成本责任目标

企业首先组织工程、设备、物资等部门,审核项目部申报的施工组织设计,然后成本管理部门根据经审核后的施工组织设计,深入工程所在地现场全面了解周边环境和施工条件,并且在核算责任目标成本时不受任何人的干扰条件下,客观、科学、公正的核算包括直接费用、其他直接费用、现场经费在内的完成该项目所必须的成本费用总和,确定成本责任目标。企业要与项目经理签订工程项目内部承包合同,保证项目在实施工程中所发生的实际成本必须控制在成本责任目标范围内。

二、在项目实施阶段进行成本管理

公路施工具有周期长、野外施工的特点,受当地环境和气候等影响很大,影响成本的因素很多。虽然项目指标已经确定,但能否按计划完成还是未知数,因此必须由企业对项目部实施监控。监控手段如下:

(一)成本传递

企业应要求项目部必须配备成本管理员,由其负责在项目开工后每五日汇总各业务口的统计数据,向企业成本管理部门传递项目实际成本及完成工程量情况。由于公路施工具有分布范围广的特点,项目所在地与企业所在地往往相隔较远,所以项目部向企业传递成本信息主要利用网络。

(二)现场核查

企业组织成本检查组定期到项目部进行核查,检查组应由成本、工程、设备、物资和财务等业务部门人员组成。检查内容主要包括:1、施工管理:检查施工质量和实际完成工程量;现场的施工组织安排;工料机的配置;项目部的计量批复情况及与实际完成量的对比。2、人员管理:核查职工的构成以及各岗位工资的标准;临时工的构成以及各岗位工资的标准,并进行横向对比,以给项目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3、设备管理:外租设备的型号、数量、单价,及是否与台账相符;内部设备和外租设备之间的租价、付款方式等有何区别及原因;上报的燃油消耗台账的真实性;运输车辆的油耗;管理车辆的保险、油耗等。4、物资管理:各种材料的产地、底价和运费等价格组成情况;材料进场数量和库存数量;检查材料数量时要求项目部的砂石等必须码方,每个水泥垛的量必须提供;进行资产清查。5、财务管理:成本费用分配是否准确;检查项目部资金的流量和流向。6、成本管理:检查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经费的构成,然后综合以上结果检查其实际成本是否与成本传递的数据相符,及时指出并纠正项目部未按责任目标成本执行或突破责任目标成本的行为,如果责任目标成本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时,成本管理部门要及时修订。

三、成本分析

企业成本管理部门根据项目的责任目标成本推算出项目每一个分项工程的每一道工序的工序单价,以此作为成本分析的对比依据。再通过月度、半年度或年度及阶段的经济活动分析来找到项目成本偏差的原因及降低项目成本的具体的方法,用于指导项目部的成本管理。对于相差较大,影响到整个项目成本的要分析原因,加以纠正。

(一)月度经济活动分析

企业在成本检查所获得的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当月项目部完成的工程量和发生的成本推算各分项工程的工序单价,与目标成本的工序单价进行对比,再结合项目部所作的经济活动分析材料,找出异同点,然后组织项目部召开当月的经济活动分析会,结合实际分析项目当月盈亏的具体原因,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存在的问题,用于指导下月的施工生产并确定成本控制目标,所形成的分析材料和解决办法应上报企业主管领导并获得批准。

(二)半年度或年度经济活动分析

每半年和一年末根据项目完成的施工产值作半年或年度的成本分析报表,再对项目半年和一年发生的成本作具体的分析,分析盈亏的原因,总结经验,并找出降低成本的方法和杜绝亏损的方法。

(三)阶段经济活动分析

阶段性的经济活动分析一般指每一分项工程的经济活动分析,例如路基土石方工程、基层工程等。每一阶段的完工标志着这一阶段成本的截止,必须作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项目成本盈亏的原因,找出项目赢利点及亏损点,为企业以后的项目成本测算及项目承包积累经验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