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范文

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

第1篇: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范文

关键词:城市;建筑;设计;规划

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第三次产业大转移的背景下,我国迎来了城市化进程的高峰时期,现代城市建筑的新概念、交通方式及生活理念的变化,造成传统城市空间的消失,原有维持建筑在城市中角色的有机制约力在城市化过程中逐渐消失,规划师不能用传统的手法对待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必须寻找一种具有操作性和指导性、能够适应各个阶段和层面规划的设计方法,“城市设计”就是一种有效的设计工具。

一、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又称都市设计(urbandesign),很多设计师和理论家对这一名词的定义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现在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上个世纪中叶以后,很多实务上的城市设计多半是为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参考架构,因而与具体的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有所区别。城市设计复杂过程中在于以城市的实体安排与居民的社会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为重点。通过对物质空间及景观标志的处理,创造一种物质环境,既能使居民感到愉快,又能激励其社区(community)精神,并且能够带来整个城市影响范围内的良性发展。

城市设计其研究范畴与工作对象过去仅局限于建筑和城市相关的狭义层面。但是,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建筑学等较有历史传统的学科概念类似,城市设计这一范畴已经开始变化,除了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建筑学等之间的关系日趋绵密复杂,也逐渐与城市工程学、城市经济学、社会组织理论、城市社会学、环境心理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城市史、市政学、公共管理、可持续发展等知识与实务范畴产生密切关系,因而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跨领域学科。其衍生出来的城市设计理论主要专注于城市规划过程中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实践和理论发展。

二、城市设计与城市总体规划

在城市规划设计实践上,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都能够处理城市空间等问题,两者关联较高,但两个领域在实践中所产生的效能也有一定的差异。

当代城市设计的主要处理对象是“城市”或是“城市”的一部分。通常情形,城市设计工作可以镶嵌在更大范围、更长期的城市规划工作之中。当城市总体规划将城市区域中的各种主要功能区域(商业区、住宅区、文教区、自然或历史保存区...等)以及其它问题予以确定之时,城市设计便已在各个特定模块之间建立其空间属性,合理深入组织其相关的特性,并随之考虑与其所属物质群体的整体和空间形构。

举例而言,在处理城市交通系统时,城市总体规划不仅考虑大众运输路线所延伸服务的周边其他城市、郊区或乡村,以及这些地区透过大众运输路线与城市所串连而产生的整体社会现象,还要考虑城市内部的公共交通等问题。同时,城市设计需要考虑:公交车站或轨道与社区的关系,例如社区居民如何便利安全地往返于住家与公交车站、公交车站在社区生活中的服务功能与其他社会意涵,轨道、公交车辆行驶与社区景观如何和谐共构、对社区生活的妨碍与防范..等等。此时,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相互交融。

另外,两者的差异在于:城市总体规划所处理的空间范围较城市设计为大。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空间尺度,不仅超越城市中的分区还涉及整个城市的整体构成、城市与周边其他城市、镇、乡村的关联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经常需要考虑城市在更大范围中的定位,此处所指更大范围,可以指涉及都市群、“区域”(以区域规划专业角度所认定的区域)、省,甚至经济协作发展网络等,而这些往往是城市设计较少着墨的问题。

城市设计与城市总体规划还在其他几个方面有所差异:城市设计不需要在互为关联的城市机能之间决定城市内各分区的土地使用问题,这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工作。其次,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城市设计比城市总体规划较少涉入城市政策制定的政治过程。

三、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

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控规)的阶段,城市设计要在三维的城市空间坐标中化解各种矛盾,并建立新的立体形态系统。而控规则偏重于以土地区域为媒界的二维平面规划。二者虽然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维度,但关联度很高。

城市设计侧重城市中各种关系的组合,建筑、交通、开放空间、绿化体系、文物保护等城市子系统交叉综合,联结渗透,是一种整合状态的系统设计。城市设计具有艺术创作的属性,以视觉秩序为媒界、容纳历史积淀、铺垫地区文化、表现时代精神,并结合人的感知经验建立起具有整体结构性特征、易于识别的城市意象和氛围。

控规的重点问题是建筑的高度、密度、容积率等技术数据,依然是数据平衡问题,例如底层架空奖励容积率的做法就是一种典型的平衡做法,而城市设计的重点是建筑高度(不同于规划中的高度规定)、风格、室外空间与界面、人车交通解决方案、整体材质色彩等等。此阶段的首先要进行宏观层面的城市设计运作,即城市设计的深层内涵研究,以此确定其具有决定意义的“依据”内容。如构建适宜的布局结构、整体景观设计等,宏观层面研究工作内容是城市设计运作的核心工作。控制性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城市历史环境特色的研究、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结构骨架构思、绿化及步行系统设计、景观视廊的组织、城市结点系统的构思等。

其次,城市设计还要对局部地区的空间环境作进一步控制与整合,将地块与空间转化易于限定和控制的符号、文字、数字,对控规提出的技术数据做一定的整核,用分析和规划控制引导指标形成对不同层次间的界定与表达、并要近远期结合,针对不同地段的城市空间做时序上的统筹安排,并提出不同的控制意见。同时,由于控规用地地块划分较为机械,小地块之间互联不够,运用整体城市设计的手法可以很好的解决控规系统内部无法克服与协调的问题。

第2篇: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联系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现代化的城市规划工作之中,如何很好的与建筑设计之间紧密的衔接,是一个难点,同时也是一大重点。

一、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一)标志性的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每座城市都有它独特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彰显着一座城市的魅力,有时也会成为城市的代名词,从而使得家喻户晓。有些城市标志性建筑是传承历史留下来的建筑,见证了城市的整体变迁,在旧城新建时又发挥了其历史传承功能,例如北京的紫禁城;有些标志性建筑是在后来的规划中新增的,极富现代气息,又能成为经典,例如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诞生于争议中,却最终成为巴黎的标志。城市标志性建筑的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其对城市文化精神的彰显度,以及要规划在交通便利处,以方便人们游览、观赏。

(二)城市规划过程中历史建筑的设计

城市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建筑是无声的记录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或者建筑群应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得到很好的保存与维护。古建筑凝聚了勤劳的先辈们的智慧结晶,有些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有些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有些可观民风民俗,有些可赏古典建筑风貌。而且,根据不同的地域,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融合到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中,更能代表现代建筑事业的“兼容并包”之心。妥善处理历史建筑或特色建筑与群体建筑的融合是促进城市规划设计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城市居住建筑的规划设计

发展离不开人的参与,居住问题一直倍受关注,我们所说的居住建筑一般是指小区,其需要配建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而且各个方面的协调度也是比较高的。居住建筑设计的主要要求包括:一要方便,生活设施齐全;二要居住舒适,功能适宜、设计合理、绿化良好,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觉得舒适;三要卫生,保证充足的室外绿地,活动场地要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日照条件;四要安全,增强防震减灾能力。居住建筑的设计还要遵循发展原则,生态优化原则,共享社区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同时优化城市规划设计。

(四)两者之间的差异

城市规划设计比较注重面与线之间的关系,建筑设计注重的是点与线的构成。在进行城市设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城市的整体性布局,而建筑设计比较注重城市局域性的发展,这是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最大的不同点。在层次设计上,城市建筑设计要考虑的因素相对较多,城市设计的层次感比建筑设计要强烈,建筑设计更重视建筑群的审美和完整性。

从广义上的角度来看,建筑设计没有城市设计发展全面。但是,建筑设计上所讲的层次感比较细腻,像建筑的艺术性、建筑的形体美学、建筑的色泽等。两者除了在层次上存在比较大差异,在设计效果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城市设计更注重城市的成熟性发展,在对城市进行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城市的空间结构,随着时间的推进城市的视觉效果最终会形成什么样子,通过一定的考核和实地考察,再来制定城市的设计方案,因为城市设计在短时间内,根本看不到具体的效果,一座城市的变化时循序渐进的,人们很难感受到城市设计初期的艺术和城市文化的特色。建筑设计相对于城市设计来说,艺术表现力更加直观,完成时间相对短暂,而且更加灵活,能够让人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效果,进而有效的展现了建筑的艺术性。由此可见,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在设计效果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二、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协调性

建筑设计是以城市规划前提进行的,首先城市规划设计要把城市的基础的组成要素合理的规划出来,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类似于点与面的这种关系,就像舞台剧中舞台主题和每个舞者道具的关系,要在城市规划的大前提下,根据其中的任务要求和各方面的工程技术条件以及城市环境进行初步设想,然后根据建筑本身的功能需求,确定建筑空间的具体组合形式和具体的细部尺寸、所需材料以及细部做法。但是建筑作为类似城市灵魂的存在,不能脱离城市环境而独立存在,就如同没有躯壳的精神物品,是无法合理存在的,必须和城市环境相融合,才能真正打造出和谐的人居环境,也才能更好地体现一个城市所应有的风貌。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对单个建筑物体的设计,还牵涉到场地设计问题。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 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和谐,其中,建筑物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分析如下:

(1)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2)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业主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认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以取得一致的意见。

三、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建议

(一)科学对待城市规划设计

可以说,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现阶段,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规划设计方法的包容性更强,已逐渐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造型、色彩、材料以及空间等。

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建筑物以及其它不同的物体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进行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通常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在我国,一个城市规划设计经批准后,通常要执行十年以上,因而,在批准城市规划设计时必须要采取科学、谨慎、认真的态度。

(二)建筑设计要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我国的建筑设计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万众瞩目的成果,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它所存在的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建筑设计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也就是说,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往往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过程中既要展现城市的生活风貌,还要展现城市与社会的地域文化,由此可见,建筑设计是实现城市规划的必要手段,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必要依据,二者和谐共存,对城市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冬冬.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竞争力协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4.

第3篇: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范文

【关键词】主题色设计 城市规划 色彩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加快了城市现代化的步伐,带动人们经济消费水平的发展,人们逐渐从物质享受更多地转移到精神享受上,而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对城市整体和细节进行规划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主题色的设计在城市规划中逐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强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说明城市发展的特色,标志着一个城市的形象。本文将以主题色设计为中心,对城市规划进行研究。

1 城市规划的现状和作用

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指对城市将来的发展、城市的建造布局以及合理配置和建设城市公共资源进行综合部署[1],是固定时间内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依据,是城市管理的主要构成内容,是对城市进行管理的理论根据,同时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以及城市运行三个流程的监管基础[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整个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种现代化环境的变化,就需要建设现代化城市,对城市未来的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

我国对城市规划的规定为以发展的视角看待问题,将科学化的举措作为理论依据,对城市资源、城市结构、空间布局[3]以及社会发展组成成分等进行合理的规划,也就是合理布局城市,实现城市发展计划。城市规划是对城市进行管理的基础工作,引导和完善城市建设的发展。由于我国城市数量较多,国家对城市规划的目标是随着城市实际的发展不断进行改变的,是一个连续且复杂的过程。

不断完善和发展城市规划建设,可以促进城市全面以及顺应时代的发展,指导和说明城市将来的发展,对城市内部的布局和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协调整个城市发展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促进城市现代化并且多元化发展,有四方面的作用,即更好地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完善城市经济高效发展;完善社会公共建设,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协调社会关系,促进分配公平和经济效益的发展;提升人们的基本生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4]。

2 主题色设计的理念

主题在汉语中的释义为文艺作品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也被理解为:核心、主旨或者焦点,其有四方面的特点,分别是:客观性[5],来源于日常生活;主观性,拥有主体感觉上的想法;观念性,思想转变的过程;时代性,拥有特定时间段内涵。主题色设计是针对具体的环境和要求,然后选取最主要的颜色进行设计。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主题色设计相当于一种时代的象征,也相当于一种事物的象征,通过主题色的设计可以表达一种思想内涵,赋予主题色设计一定程度的内容。一旦看到这种主题色设计,就能够对设计的对象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必须注重主题色设计理念的发展和应用[6]。

3 主题色设计和城市规划的联系

现代化城市建设需要对城市具体格局进行合理设计,同时还需要具有相应的文化象征以及城市形象体现,这就需要加强主题色设计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促进城市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主题色设计的理念和内容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促进城市全面发展,就需要依据城市发展的现状,将主题色设计和城市规划进行深层次的联系和融合。主题色设计和城市规划之间的联系,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3.1 主题色设计体现在城市规划的内容中,丰富城市规划的内容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总体和细节进行合理布局,城市总体包括城市所有的建筑物、道路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城市细节包括广告牌、宣传标语、文化信息等。要对城市所有内容和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必定离不开主题色设计,主题色设计会对城市规划对象进行丰富和完善。比如对城市道路交通进行规划建设,会在道路两旁建造花园或者设置相应的警察模型,采用不同的色彩,一方面完善道路交通建设,同时也丰富道路交通内容,提醒开车司机注意安全,绿化交通环境。主题色设计体现在城市规划的内容中,能够丰富城市规划的内容,促进和完善城市现代化的建设。

3.2 城市规划内容决定主题色设计的选择,促进主题色设计合理搭配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城市的发展计划,需要在城市规划中对很多对象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城市发展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特色,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主题色设计的选择。由于主题色设计是依据城市实际发展而进行的相应设计,而城市规划正好是在城市现在发展的基础上对城市将来的发展做出规划设计,其在内容上对主题色设计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促进主题色设计合理搭配。

主题色设计和城市规划两者在现代城市化发展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对现代化城市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将两者合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丰富城市的建设。

4 主题色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整体和细节进行合理布局,而人们对城市的第一印象来自于城市的颜色设计。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必须重视主题色设计的发展,针对城市的具体发展以及环境氛围,选取适合的主题颜色对城市进行设计,以此来体现城市的形象。从色彩心理学[7]角度而言,每种色彩会代表人们不同的心情,同时颜色的变化也会对人的心情产生影响,那么就需要在城市规划中选取能够舒缓人们感情的颜色,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由此可见,主题色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正确且鲜明的主题色设计对城市规划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将主题色设计应用在城市规划中,有以下三方面内容。

4.1 主题色设计必须和城市文化发展相适应,体现城市独特的文化信息

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分布的城市较多,由于民族文化以及南北地区等因素的不同,致使每个城市的发展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特色。比如,陕西省西安市是十三朝故都,具有非常浓厚的文化底蕴;海南省三亚市是我国最南部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全年受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影响,空气质量较高,拥有独特的旅游文化环境等。

一个城市的发展会带动这个城市文化的发展,而城市文化的内容、传统习俗以及文化氛围都会对主题色设计产生影响,选取适应的颜色能够促进城市文化有效地发展和宣传。城市长期的发展也影响人们对于颜色的喜爱程度,这就是在城市规划中进行主题色设计的重要基础依据。同时我国社会的发展速度较快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引进更多设计理念,可以为城市规划发展提供相应的主题色设计的色彩选取和搭配。对于各种各样的设计理念,应当选择适合本土特色、能够和当地居住人们产生共鸣的颜色进行设计,体现城市独特的文化信息。

4.2 主题色设计体现城市人们自有的情感,维系城市凝聚力的发展

每种色彩都有自己的性格,热情的红色,生机的绿色,宁静蓝色,低调质朴的灰色……它们都会间接地对人们的心理和情感产生影响。因而城市主题色的设计应体现城市人们所自有的一种情感,当外来人进入此城市时,能够通过不同的建筑物或者城市建筑所附色彩,立刻感受出这座城市的情绪。比如,来到“粉墙黛瓦”的苏杭,我们感受到的是城市历久弥漫的古香古色,安静闲适。来到色彩鲜艳明亮的西班牙,立即感受到那城市发自内心的热情。在城市规划中,将主题色设计应用其中,并且考虑到色彩对人心理情感的影响,通过不同的布局进行相应的设计,促进城市携带独特内涵的发展,表达人们的心情、渲染人们的情感,维系城市凝聚力的发展。

4.3 主题色设计丰富城市人们的生活内容,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城市发展的目标,将主题色设计应用在城市规划的建设中,能够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建设,同时也能丰富城市人们的生活内容。比如,公交车上无线电视的播放,可以让坐公交车的乘客了解新闻、音乐或者城市的发展;各种各种的志愿活动或者城市宣传活动的开展,让人们更加了解自己生活的环境等。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就是要避免一些损害城市形象和城市发展的设计或者建筑出现,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然后选取相应的主题色对城市进行独特设计,协调城市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让人们在舒适的颜色氛围中愉快的生活,享受现代化生活的便利。

将主题色设计应用在城市规划中,必定要对城市建设和设计进行建造和完善,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建设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城市主题色设计入手,对城市规划进行研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布局进行设计,而城市现代化建设不只是需要城市规划的发展,还需要主题色设计的融合。

主题色设计可以反映出城市发展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是城市的具体形象,象征着城市的发展的变化,对城市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完善城市主题色设计能够更好地完善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服务,宣传独特的城市文化,促进城市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艺存.城市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与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0).

[2]王引,袁方.见微知著设计有道――城市设计专题会议综述[J].城市规划,2014,38(1):69-71.

[3]颜艳玲.浅谈我国城市规划个性化设计的一点心得[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8).

[4]毕海松,张欢.城市规划中色彩设计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3).

[5]王志东.城市规划设计要素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23):

8-8.

第4篇: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范文

关键词:低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1 中国低碳城市的类型

中国在建的低碳型生态城市规模从几个平方公里到几十平方公里不等,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全盘新建型,另一类是调整提高型。

1.1 全盘新建型低碳城市

全盘新建型生态城市如中新天津生态科技城、曹妃甸生态城等,多建在非传统建设用地上:天津生态科技城用地位于海边,现状1 /3是废弃的盐田、1/3是盐碱荒地、1/3是有污染的水面;曹妃甸生态城填海造地。

1.2 调整提高性低碳城市

调整提高型生态城市如中新苏州生态科技城,南临苏州新加坡工业园,是工业园开发的拓展,目前已经进行常规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路网已经成形,部分市政管线已经敷设,地块划分基本完成,并非在场地原生态状况下的初始规划,而是在场地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条件下按照生态原则进行的改进规划。

2 当前低碳城市规划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2.1技术方面的发展

在建筑物节能方面的应用上,在现如今建筑的能耗已占据社会总能耗的20%以上。据此,有的学者主张在城市详细规划和小区规划设计时,可以通过改变小区地面和建筑物顶层建筑材料等方法来改变“城市的小气候”。上海崇明岛东滩生态城在小区规划中,将屋顶草坪和植物作为城区的天然隔热层,这样可以增强建筑物的隔热保温能力,降低建筑能耗,同时又可以不征用土地而扩大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在低碳产业体系的建立方面上,无论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模式,产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产业发展仍然是城市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建立低碳产业体系、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已经被公认是实现低碳城市的基本模式之一。

低碳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的建立上,指标体系作为规划实施的主要控制手段,是将低碳城市规划由概念层面推进到可操作层面的关键所在。

2.2 空间层面方面上的发展

低碳城市规划的发展赋予了紧凑城市新的意义。在低碳城市规划的研究中,目前的城市总体规划应该推崇紧凑、多功能的用地方式,主张用地的有效混合,避免巨型或单一化的功能分区,以提高短距离出行的比例。

交通是城市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目前城市交通的碳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已经超过了工业污染,且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交通碳排放在城市总体碳排放中的比重还会上升。 据研究,小汽车的人均能源消耗是公共交通的8倍以上,而人均每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则是公共交通的50倍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规划师们越来越多地采用以公共交通为主的综合交通模式。

在增强城市碳汇能力方面,有的学者主张用绿环将居住用地和第二产业用地隔开,同时扩大绿地、公园的规模,并避免建筑与绿地相互隔离。

3 低碳城市规划方法

经济、社会、环境与资源是界定低碳型生态城市的四个关键方面,它们相互依存。要系统地看待城市在不同时期和阶段对于经济、社会、环境与资源发展的要求,保持它们的动态平衡,避免过度强调某一因素,导致整个城市的失衡。低碳型生态城市规划可以划分为三大步骤。

3.1 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对于低碳城市的发展,首先要制定经济、社会、环境与资源这四个方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标。产业方面提出从单一制造型经济向高科技研发型经济转型,产业内部实现循环经济;社会方面提出营建步行范围内可达的、多样化的、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设施,鼓励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环境方面提出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和生态环保的人工环境;资源、能源方面提出低碳节能,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节约、高效利用水资源,积极推进垃圾的分类收集与资源化处理。

3.2 变革城市规划的各个系统

根据低碳型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变革城市规划的各系统。内容大体可分为土地利用生态规划、绿色交通规划、景观生态规划、能源规划、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规划六大系统。

3.3 将发展目标和各系统落实在空间规划上

通过与城市规划的结合,将发展目标与各系统的要求落实到空间规划上来,形成生态控制性指标,指导土地开发和建设。以中新苏州生态科

技城为例,将各系统的生态控制性指标分解,然后结合到各地块的土地出让条件中,确保在开发建设中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4 低碳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尽管对低碳型生态城市的认识仍在探索当中,我们注意到并无固定的、终极的模式,各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资源禀赋各异,因此发展道路必然差异很大,应灵活而有针对性地规划,在探索中根据反馈的问题积极地加以调整。在规划与建设实践中我们发现三个层面的八个值得关注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4.1 规划与实施层面上的改进

在规划与实施层面上,低碳型生态城市需要多方面有效配合才能成功实施,构建低碳型生态城市涉及规划、建筑、环保、产业等诸多方面内容,因此需打破条块限制,由多个管理机构有效配合才能实施。例如苏州中新生态科技城规划涉及规划局、建设局、环保局、水务局、园林局等机构以及开发公司参与实施。

受周围环境的制约,所以需要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互动,碳型生态城市由于规模限制,既受外部影响,又对外部环境产生影响。在解决自身内部环境问题的同时,需要与周边环境保持良性互动,输出积极而非消极的影响。在规划中强调提升内部的环境质量,同时通过高效的生态支撑系统与生态补偿措施,减少能源、资源耗用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

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各系统方案,确保较强的可操作性。因为不同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出现的情况也不同,所以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相对应的方案。

4.2 在技术选择层面上的改进

对于通过投资的合理回报,规避可能的技术风险,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低碳型生态城市从建筑全寿命周期角度关注节约资源、能源和降低环境影响,虽然维持费用有所降低,但是需要大量的初始投资。由于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具有一定的技术风险,因此在融资、产权、回报机制上面应有所创新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其次对于一些技术需要进行先进技术的试点与尝试,由于采用一些探索性的措施与先进技术,而非常规措施与技术,因而称做低碳型生态城市。但是这些探索性必定增加技术风险与投资额,使实施难度大大增加。因为需要细致的调查分析与权衡,所以应当先做试点,根据技术应用的实际效果而非单纯的技术的先进性来决定是否采用。

4.3 讲求实效,避免生态技术措施的“符号化”

应避免急功近利,不顾应用条件,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技术,使生态技术措施符号化,成为标榜生态的符号,忽视实效,徒具生态之表,丧失内涵。

5 结束语

现如今,中国正在面临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节能减排的多重压力,城市的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城市规划决定着城市在各方面的发展,在规模、发展、布局、生活方式、消费习惯、资源利用和交通方面上都与低碳城市建设息息相关,所以城市规划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重要依据,在建立低碳城市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低碳城市规划,寻找城市发展的低碳化方向,在城市低碳发展方向需要不断的探索。

通过本研究,可以了解到建设低碳城市是应对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重要内容,而现在中国低碳城市的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要有一定体制的完善以及指标体系的构建等等,而对于低碳城市的建设,还需要更多专业人才进行研究和探索,解决不利的问题,这样低碳低碳城市的建设方面才能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范文

关键词:自行车道路系统;尔湾市;低碳出行;道路设施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2001年上海市政府制定并颁发的《上海市城市交通发展白皮书》对于城市慢行交通的概念进行了最初界定,慢行系统是一种针对行人或骑行人的需求,以“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的交通”为基础,配以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为适用人群提供舒适宜人的慢行环境,进而引导居民更多的选择低碳出行的方式。而自行车道则是慢行系统中重要的一环。美国加州尔湾新城在自行车道路系统建设方面做出的实践十分值得借鉴,因此本文将结合尔湾新城对自行车道路系统规划与设计进行研究。

1.自行车道路系统的定义

自行车道根据与道路交通系统之间不同的组织形式,分为一级自行车道、二级自行车道和三级自行车道。一级自行车道为自行车出行提供的与街道和高速公路完全分离的具有独立路权的硬质化道路。二级自行车道为在马路上为自行车出行开辟的一条单行的街道内自行车道。三级自行车道为与行人或机动车交通共享的自行车道。

2.自行车道在道路交通系统中的规划功能定位

一级自行车道一般情况下是与公路并行的自行车道,或是独立存在的自行车道,用于连接城市的主要地区和活动区域。二级自行车道设置在道路被铺设好的区域之内,与机动车共板。二级自行车道是为了给骑自行车者和驾驶者划定路权并为他们提供更多可能的活动条件。三级自行车道的功能是连接自行车道系统。应沿着不具备以及或者二级自行车道服务功能的自行车道进行设置。三级自行车道设施是共用设施,与街道上的机动车辆共用或者与人行步道上的行人共用,而且在这两种情况下,自行车的使用都是次要的。

3.尔湾市自行车道路系统规划设计研究

尔湾位于加利福尼亚以南50公里处,占地8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1万,属于橘郡管辖范围,是美国最大的规划城市社区之一。尔湾市拥有51.4公里长的自行车专用道,以及较为完备的相关设施建设,该市已于2009年5月被美国自行车骑友联盟认证为“自行车友好型社会”。因此尔湾市的自行车道路系统规划与设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

3.1.一级自行车道规划设计研究

一级自行车道是为自行车和行人提供完全独立的道路使用权的道路设施,可使自行车与机动车和行人对于道路的交叉使用量最小化。当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或人行相邻时,应在其间设置具有障碍物的隔离带,适当的障碍物包括栅栏或者灌木。当与人行道相邻时,应设置缓冲区。在机动车交叉路口和自行车交通流量大的地方,进行立体交通是解决交叉路口冲突的理想办法。在不能使用立体交通的地方,应考虑采用交通信号的方式来分配行路权。自行车行驶穿过交叉口时可能会借用人行道,在明显的位置应设置让行、停止等信号。

铺就双向自行车道,最小宽度应为2.5米。单向车道最小宽度为1.5米。与铺面相邻应提供至少0.6米宽的缓冲区。建议与电线杆,树木,墙壁,栅栏,护栏,或其他边侧的障碍物间提供一个0.9米宽的缓冲区。在对自行车道进行设计的时候,适合自行车道最大的坡度率是5%。如果通行量大,则持续坡度应限制在2%。为了向骑行者提供对突发事件进行反应的机会,设计自行车道时,应当具有足够的停车视距。即在弯道或障碍物前的行驶路线上不应具有遮挡视线的障碍物。

3.2.二级自行车道规划设计研究

二级自行车道是被设置在公路的被铺设好的区域之内的,一般为单向路。典型的二级自行车道分三种。第一种是标出停车区的道路。自行车道位于停车区域和非机动车道之间。自行车道的最小宽度为1.5米。第二种是没有标出停车区但允许停车的区域的道路。对于允许停车的自行车道,最小宽度为3.3米。第三种是禁止停车的道路。这种自行车道最小的宽度应为1.2米。在任何情况下,自行车道的最佳宽度应为1.8-2.5米,以确保更大的安全性。

3.3.三级自行车道规划设计研究

在以下特殊情况下,可考虑利用人行道设置自行车道:提高沿着高速或者交通繁忙公路设置的车道,及在较长而狭窄的桥梁上。由于自行车道的可行宽度要取决于诸多因素,包括在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装载容量及其特征,行车速度,纵横排列,可视距离,和停车条件,因此没有规定三级自行车道所需的最小宽度。

3.4.自行车道设施规划研究

自行车服务设施是本市为骑自行车的人群提供的增强安全性、美观性和娱乐性的有形实物。

3.4.1.标识设施

自行车道路系统中应在合理的位置设置相应的标识设施。如在每一条自行车道开始的地方及在方向改变的地方设置自行车道标识;在要求骑行者停止的地方安置停止标识等等。一般有如下几种标识:停止标识、慢行注意让行标识、自行车道标识、禁止机动车通行标识、禁止自行车通行标识、禁止停车的自行车道标识、转弯标识、自行车行驶路面条件警告标识、自行车路径导引标识、自行车停车区域标识等。

3.4.2.标记设施

一般一、二级自行车道都具备有比较完善的道路标记系统。道路标记为道路使用者指示各种车道之间的分隔,帮助骑行者识别已设定的骑行路线,为交通指示信号指示正确的位置,为车辆转弯以及穿过马路预先提供信息等等。

3.4.3.自行车道辅助设施

在自行车道的入口处应设置车挡,这样可以阻止机动车辆的进入。这样的设置仅应用于容易出现紧急情况的地方。

自行车道的照明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夜间骑行的地方应当考虑照明的问题,如服务于大学,或者社区,以及在公路交叉路口的自行车道。也应考虑在地下通道,或者涵洞,以及当夜间安全成为问题的时候,安装照明设施。在存在特殊安全问题的地方,应考虑较高的照明水平。照明灯的标准(灯柱)应当符合推荐的水平和纵向间隙的规定要求。灯具的亮度和规格应当为适合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适当规模。

3.4.4.自行车停车设施

一级自行车架为固定的停放架,只需自带挂锁即可固定自行车车体与两轮。另外,封闭的存车室、配备管理人员的停车场、仅对指定人员开放的无人管理停车场,或任何其他配有锁车机制、无须骑车者自带车锁的设施,都可被视为一级自行车停车设施。《尔湾市分区条例》将二级自行车架定义为通常直立的环形或柱形固定自行车架,需要骑车者自带挂锁和链绳锁车。

3.4.5.停车节点设施

包括存车室、停放架、储物柜和浴室等骑车者可能要求目的地具备的设施。停车节点设施对骑车上下班者来说尤为重要,通常公司都会为其提供。其他停车节点设施包括厕所、停车位、指示牌、垃圾桶、凉亭或有顶广告牌以及安全照明设施。

3.4.6.休息设施

包括直接服务于街道内或街道外自行车道系统使用者的饮水口、长椅、野餐桌和草地等设施。休息设施对使用自行车道路网的新手、携儿童骑车的家庭、行人、慢跑者和老人来说更为重要。

4.结论

自行车交通与机动车交通、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中同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间存在着许多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同时又相互制约的关系,虽然美国加州尔湾市的自行车道路系统规划设计与中国的自行车道路系统有着一定的差异,但仍然能有许多相通之处。本文简单地研究了尔湾市的自行车道路系统规划与设计,希望能对今后的慢行系统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甘霖, 从伯克利到戴维斯:通过慢行交通促进生态城市的发展[J]. 国际城市规划, 2012年05期

[2] California Manual on Uniform Traffic Control Devices,2003

[3] Bicycle Transportation Plan: City of Irvine, A Bicycle Friendly Community, 2011

第6篇: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范文

[关键词] 物流园区 经济发展 区域规划 选址

作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环节和步骤,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成为当下各地区的建设热点。但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现有物流园区空置率达60%左右。造成如此状况的原因很多,而其中非科学、不合理规划占有重要的因素。本文尝试从物流园区开发建设中的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关系角度做出初步探讨。

一、区域规划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现代物流园区是一个具有关联性、整合性、集聚性和规模性的总体,其功能的发挥,需要很多政策、经济条件、社会基础设施等宏观因素和条件的指导和支持,因此在区域规划中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从当地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出发制定宏观可行性规划。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协调性原则。区域规划必须与当地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顺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在国家及省市的经济发展方针、政策指导下,结合我国物流资源分布和需求分布特点,统筹考虑城市的居住人口、消费能力、交通条件等因素,坚持做到物流园区开发与区域产业发展相衔接,立足本地,面向周边,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态势,确定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定位和方向,掌握物流园区空间布局规律;

2.统一规划的原则。由政府统一规划,从宏观范围内确定物流园区层次类别与其所依托的城市之间的关系,明确物流园区在物流网络上的层次位置关系,确定物流园区所服务的对象和范围。在全国运输大通道的格局下,按照区域经济的功能、布局和发展趋势,依据物流需求量和不同特点,由政府完成物流园区规划的编制工作,打破地区、行业的界限,科学布局、资源整合,使园区开发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投资,防止贪大求全、盲目布点、恶性竞争等问题出现。

3.前瞻性的原则。现代物流园区是一个中长期规划,具有先进性和综合性,因此规划之初就应体现其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应具有战略眼光,准确把握世界物流发展的趋势,坚持高起点出发,从全局性和长远性考虑,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既考虑目前的实际需要.又要考虑日后发展的可能。强调局部要服从全局,目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适度超前,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4.风险预防原则。由于现代物流园区的建设投资大、周期长、效应长、建设风险大,因而必须有合理的“风险评估报告”,通过定性、定量结合的风险评估,真正建立一套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和项目风险评估机制,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起到风险预防的作用。

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规划时应注意环境保护,如在物流园区的物流与运输组织中,优先考虑采用环保型的方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降低物流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

二、物流园区选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物流园区选址必须与城市的总体经济发展目标相协调,根据物流园区在城市物流产业发展及物流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具体应做到:

1.是否便于物流园区的投资和未来发展?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用地日益紧张,大部分传统的配送中心规模小,布局分散,设备闲置、资源浪费严重,严重影响城市交通和环境,因此需将其迁出。而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地区由于土地资源充足,成本较低,成为首选之地,它便于物流园区的投资和未来,避免了今后的规划协调困难。

2.是否有利于物流多式联运的开展?物流园区是货物集散中转作业场所,需要交通便利,多种运输方式相衔接,一般应选择在铁路、港口、高速公路、航空结点及重要场站附近或几种运输方式的交汇点,并有联运站加以利用。园区至少要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连接,最理想的物流园区,应该是铁路网络、公路网络、航空、水空网络的联节点和交汇地。

3.是否达到提升传统物流,整合物流资源的目标?有一定规模、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其现有物流资源基础较好,一般有较强大的物流量产生。对新建物流园区,应把对过去的运输场站和仓储中心作为首先的选址对象,达到提升传统物流,整合物流资源的目标。

4.是否能有效减少建设投资费用,缩短建设工期?这是决定选址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因此物流园区应尽可能选择在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区,如要求城市的道路、通讯等公共设施齐备,有充足的供电、水、热、燃气的能力等。

5.是否能够使企业获得必要的利润?地价的高低、面积的大小、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建设费用、经营费用等各方面因素,都会影响进入物流园区的企业利润所得。选址时应以总费用最低作为选址的经济性考虑。

总之,物流园区的选址必须在全面考虑城市的总体经济发展目标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先粗选出若干个地点,再进一步综合运用比较法、专家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进行量化比较,最终确定实施方案。从物流园区开发建设中的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关系可以看出,物流园区规划中必须重视城市经济发展要求,如果不了解具体的经济发展要求,而仅仅从书本和资料上所得的概念出发进行设计,方案就成了空中楼阁,没有针对性,也就不具备实施性。只有结合物流园区自身特点,准确分析用户需求,明确市场定位,明确物流园区内部物流流程,加强对物流服务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才能保证方案的切实可行,为城市的总体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7篇: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范文

关键词: 网站规划; 交换信息; 研究实践; 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12-67-02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Web site planning and design" course in colleges

Su Yan, Liang Wu

(Beihai Vocational College, Beihai, Guangxi 536000, China)

Abstract: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the most sufficient approaches for people to obtain and exchange information in daily lives. Therefore, the requirement for website development artisans has increased. In order to cultivate more artisans, the measures and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s "web site planning and design" in all the related major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site planning; exchange information; research practice; database

0 引言

如今网络已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息息相关。早些年,几乎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建有自己的门户网站,但当时,人们把焦点都放在了网站的内容上,随着现实需求的改变,人们对网站的整体布局和全方位设计的需求就越来越迫切。网站规划与设计课程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计算机专业的重点课程。

1 网站的概述

网站不等同于网页,网站是指在互联网上根据一定的规则,使用Html等工具制作的用于展示特定内容网页的集合。简要的说,网站是一种通信工具,就像公告栏一样,人们可以通过它来自己想要公开的信息,然后网民可以通过浏览器上网了解自己所需的信息。而网页就是网民在浏览器中浏览信息时看到的一个一个页面,每个网页实际就是一个文件。它通常由文字、表格、图片、视频等组成。网站由域名(Domain Name)、网站空间(Web Host)和网站源程序三部分构成。

2 网站的需求分析

2.1 明确目标

在网站策划过程中,网站的需求分析不容忽视。网站项目的确立是建立在广泛需求之上的,这种需求往往来自于客户的实际需求或者是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其中客户实际需求占了绝大部分。面对网站开发拥有不同知识层面的客户,项目的负责人对用户需求的理解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此类网站开发项目的成败。因此,如何更好地了解、分析、明确用户需求,并且能够准确、清晰地以文档形式表达给参与项目开发的每个成员,保证开发过程始终围绕满足用户需求的正确方向进行,是每个网站开发项目管理者必须考虑的。

2.2 做好市场调研

通过市场调研活动,清晰地分析相似网站的性能和运行情况可以帮助项目负责人更加清晰地构想出网站的大体架构和模样,在总结同类网站优势和缺点的同时项目开发人员可以开发出优秀的网站。市场调研的重点应该放在主要竞争对手的作品或类似网站作品的有关信息上。

2.3 做好沟通工作

通常用户提出的需求是凌乱的,不完整的,甚至是不正确的,很多时候用户似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就是表达不出来,所以更多的时候需要系统分析人员深入用户内部,多一点了解,多一点沟通。网站开发者要把网站变为可以在单位中实际应用的业务系统,就必须掌握单位的业务特征,也就是行业的特性。实际上理解用户需求的过程就是向用户学习的过程。一个项目的开发至少花40%的时间与用户不断地沟通,由此可见,相关行业的经验积累,是后续开发项目成功的基石。

2.4 需求分析文档化

在整个需求分析的过程中,文档不但可以帮助项目组成员明确项目的需求,也为以后开发过程做到现实文本形式的备忘,并且为公司日后开发项目提供有益的借鉴,成为公司在项目开发中积累的经验财富。需求分析中需要编写的文档是整个需求分析活动的结果性文档,也是开发工程中项目成员主要可供参考的文档。

3 网站规划项目开发实例

3.1 系统的功能需求

一个基本的BBS论坛,可以大致分为以下流程:会员登录进入论坛(一般为游客,有时还要注册为会员),就某个话题(帖字的主题)展开讨论。通过发帖功能新的话题;通过回帖功能回复已有的话题;通过搜索功能查找已有的话题。管理员通过管理功能创建、编辑、删除论坛的版块,管理注册的会员,管理帖子。根据以上情况设置几个功能模块:①会员注册;②发表帖子;③帖子查询;④会员管理;⑤论坛分类管理;⑥帖子管理。

3.2 页面设计

通过分析页面设计系统进行交互的一组页面,BBS论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页面:会员登录页面、会员注册页面、发新帖页面、帖子浏览页面、回复帖子页面、会员管理页面、搜索页面、用户信息修改页面。

⑴ 登录页面设计:登录页面提供会员名与口令输入的功能,当提交输入的会员名与口令后则进行会员验证,也可取消所输入的会员信息。

⑵ 注册页面设计:没有会员账号的会员,可以通过此模块添加会员信息,添加成功后便可登录论坛,使用会员功能。

⑶ 发帖页面设计:发帖页面可以发新帖,已注册的会员在登录后,可以在相应的论坛中发表或转载文章,发表成功后,其他会员便可以在相应的论坛中看到这篇帖子,并可以对其进行回复等操作。

⑷ 浏览帖子页面设计:会员登录后,便可进入个人所喜欢的板块浏览帖子。

⑸ 回复帖子页面设计:会员在发表帖子后,便可查看相关文章,并可以在文章中对已发表的帖子进行回复。

⑹ 会员管理页面设计:管理员可以通过此模块,对会员进行管理,对一些不合法的会员可以修改或者删除其资料。

⑺ 会员信息修改页面设计:已注册的会员在登录后,可以通过此模块对会员的基本资料、联系方式、密码等资料进行修改。

4 数据库的设计

在BBS论坛中,涉及会员登录、会员注册、发新帖、浏览帖子、回复帖子、会员信息修改、会员管理等信息,在该系统中首先在SQL Server2000中创建一个名为form数据库,在form数据库中创建两个表来保存相应的信息。

⑴ 文章信息表:存放会员所发表的文章信息,包括回复信息。而在数据库的设计中主要问题是鉴别帖子信息和回复信息。

⑵ 会员信息表:存放的是会员登录时所需要或者记录会员的基本信息,包含如会员名、密码、会员权限等。会员基本信息表主要是记录会员最常用的一些信息。

5 程序实现

5.1 会员注册页面效果

会员注册页面效果如图1所示。

页面代码:

图2 管理页面显示效果

6 结束语

“网站规划与设计”作为对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重点课程,我们探讨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课程设计,教学中注重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在我院该门课程教学改革小组的努力下,学生迅速完成了蜕变,从以前只会书本的照葫芦画瓢,变成了能独立完成一个项目的精英,适应了社会对于这方面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凤玲,秦毅.网站规划与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 张兵义.网站规划与网页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 尹强飞.网站规划建设与安全管理[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4] 孙膺.网页制作与网站建设[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第8篇: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范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设施;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C9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衣食住行,一直是人类最关注的问题,要是人类能完全具备解决衣食住行的能力,会在工作岗位中更加有活力,使生活更加有规律,更能促进美好的生活。简言之,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对老年人特殊群体的问题成为社会上高度关注和热门的问题。如何保障老年人余生的质量,关键在于开展老年养老设施的深入研究,以改进今后的养老设施的功能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的问题。

我国老龄化与老年养老设施现状

老龄化趋势

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亿,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人口总数的10%,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引起了联合国及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关注。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的严峻状态。

关于老年人与城市的关系中,城市的发展与老年人数量是互相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老年人数量的增加使城市劳动力的下降,城市中心区活力的降低等现象,但也会提供一些养老设施工作岗位的资源,老年产品,候鸟型旅游等老龄产业的红火。城市的发展也刺激着老年人融入到社会中,成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因此需要一种方式来使冲突的关系转变成融合发展的关系。

养老形式特征

面对不同需求的老人,应提供不同的养老形式。例如,70岁以下的老人他们仍然可以自理的生活,可以教育子女,管理家庭,还可以服务社会,居家养老是最佳的选择。据调查,目前大部分老年人仍然希望与家人一起生活,老人希望在家庭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居家养老可以结合社区助老服务体系来满足高质量的老年生活。

我国现阶段养老设施的分类现状

养老设施的分类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以及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设施内必需的服务内容和标准,并相应划分设施类别。

养老设施的分类应以老年人居住需求为原则,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前瞻性。

(1)托老所。为老年人提供寄托性养老服务的设施,有日托和全托等形式,以自理和借助老人是主要的接待对象。

(2)老年公寓。以独立或半独立家居形成的生活单元为基本成分单位,具备餐饮、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服务体系的养老设施,以自理老人为主要接待对象。

(3)养老院。本论文将敬老院、养老院、老人院、社会福利院等功能相近的养老设施名称统一为养老院,是指专为接待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养老设施,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项目,以自理和借助老人是主要的接待对象。

(4)护理院。收住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并为其提供起居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项目,以介护老人为主要接待对象。其中养老院和护理院的需求度最高。

养老设施所有制的结构状况

我国养老设施大致分列为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和个人兴办的养老设施,出现“公办要预约,民办空一半”的现象。

我国现阶段养老设施的普遍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观念上的问题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应当发扬的优良传统,但对于一些传统的观念来理解很多人认为,老年人去养老机构养老是其子女们对父母的不孝,老年人也会出现一些心里不平衡感,是所谓的被子女忽略和遗弃。养老设施的出现是老年群体出现后的一个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是社会提供一种平台,使老年生活更加便利,舒适。这里的关键还是在于完善养老机构的设施与服务。老人的居住问题不可能只通过福利收容与医疗救助得到完美的解决。

养老机构所有制之间存在差距

公办和民办的养老机构之间从资金和入住率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差距如此大的原因在于:一是规模小设施差。例如居住空间紧凑,四五个人挤在一个屋里,或者只有居住的空间,没有娱乐休闲的地方,硬件设施完全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这是由于部分民办养老机构缺乏投入的资金和专门的管理。二是服务水平不高。个人办理的养老机构中接受专业培训的人为数不多。三是在运营方面缺乏有关部门的指导。这些机构对社会福利机构的有关规定和行业标准缺乏了解,随意性大,缺乏看护的专业知识,容易产生机构与老年人之间的矛盾,以至于老年人排斥此类的机构及服务。

3国外先进养老模式的借鉴

欧美和亚洲等一系列国家相继进入老年型社会,特别是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更早的开始解决社会老龄问题,并在老年人居住建筑和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

目前在美国一些地方,“以老养老”已被美国大部分老年人所接受的养老方式,“以老养老”指的是老年人在退休前10年左右就为了自己养老而购买了房子,然后把富余的部分租给年轻人使用,利用年轻人支付的租金来维持自己的退休后的生活。

日本

日本是基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来建设家庭养老,提倡和鼓励“多代同居”,例如“两代居”集合住宅和“多代同堂组屋”等。老年人住宅产品与其他租售性质的住宅产品混合设计在一个生活社区内,突出了自助自理。

法国

在法国称之为公共机构,大体上可分为四类:收容所、老年公寓、护理院和中长期老年医院。收容所有公办和私办两种,是为生活能自理的老人而建的,收费较低,除食宿外,还提供一般医疗保健和文化生活服务。为使入住老人不脱离社会生活。

4 发展我国养老设施建设的思考

4.1 结合多种养老形式,完善社区养老设施

虽然老年人口每年都会有增长的趋势,但是由于生活水准与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可自理完成日常活动,从而可推进社区养老的方式,这也能够大幅度降低机构养老的需求,提高原有养老机构设施的质量。社区养老设施是在不脱离家庭的情况下,社区机构集中管理,是新型的养老方式。

4.2 加强政府管理,出台个性的促进性政策

政府机关通过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组织机构和个人建设养老机构,推进社会化全民福利机构。

政府除了国家有关规范,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来安排养老设施功能外,对名称、面积以及功能定位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加强管理,并落实社区养老机构建设,发挥其作用。

分散传统养老方式

在传统的观念中,老年人由于身体、年龄等原因,只能从事家务、照顾孩子等单一的工作,已停止从事社会大部分工作。而随着医疗技术以及生活的进步,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强壮,在身体条件允许范围内,可尝试一些老年人再就业或者候鸟型旅游等项目,不能只依靠静止的工作状态,而要分散传统的养老方式,进行多样化的改革。

提高专业人员职业素养

提高养老设施的服务质量,必须做到硬件和软件相结合。软件的工作是指专业技术人员对养老设施的人性化设计、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人们对传统养老设施的改观等。以传统的设计程序来说,使用者是老年人,但设计者一般都是年轻人来完成。设计人员应该在设计之前与老年人密切沟通,观察和了解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习惯,设计出老年人真正需要的养老设施。

结语

对老年养老设施的研究在国外开始较早,已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为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但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由其反映在老年人身上会更加明显,不仅在生活习惯及活动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别。同时,中国各地方生活习惯,民俗习惯的不一样,在设计中考虑各地域的差异也非常重要。因此对于老年养老设施的规划问题是复杂的问题,需要更多的人进行深入的研究。相信通过不断地努力,老年养老方面肯定能取得丰富的成果。

参考文献

孙伟,杨小平. 我国养老设施的分类特征及发展趋势探讨. 山西建筑2011.2

周燕珉,陈庆华. 中国城市养老设施调研及设计研究. 住宅科技 2003.11

第9篇: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范文

关键词: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排水管网

2011年北京市和武汉市的特大暴雨事件,造成重大损失,同时也暴露出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排水系统如城市的命脉,保证其正常运转,对于保护环境、维持城市的正常秩序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一些城市的排水系统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排水管网建设与污水处理厂建设不协调等。笔者着重探讨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排水体制的选择、管网设计等问题。

1排水系统规划

排水工程的规划与设计是以区域规划以及城市和工业企业的总体规划为前提,并与其他工程规划建设密切配合。要从总体出发估算出排水区域内主干管和干管的污水量,从而确定出大致的管径、泵站规模、污水处理厂规模,并考虑城市污水再利用的可能性。但是管道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使用期限要长达四五十年以上,改造一次所涉及的面积很广、投资很大、施工难度很大,如果严格以总体规划的年限、污水量标准、居住人口密度、土地服务范围等为依据,有时候很难适应城市的发展的需要,因此,排水系统规划时应比城市总体规划年限更长,排水量的规划应从多方面预测,使排水系统留有足够的发展余地,以减少排水系统随时间的推移,因过流量能力不足而重建。

排水工程的规划与设计,要与临近区域内的污水和污泥的处理和处置相协调。一个区域的污水系统,可能影响临近区域,特别是影响下游区域的环境质量,故在确定规划区域处理水平的处置方案时,必须在较大区域内综合考虑。

排水工程的设计应全面规划,满足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既要按近期设计,又要考虑远期发展有扩建的可能,分期实施。尽量就地取材,降低施工难度,减少工程总投资。另外,应针对现有排水管系统存在的问题,在充分利用现有管渠的基础上,提出经济、合理的分期改造方案。

2排水体制选择

选择合理的排水体制是排水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步,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形式。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内排除的系统;分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

我国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和建设年代不同,一般老城区基本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即在临河岸边建造一条截流干管,同时在截流干管上设置截流井。有些路段还采用明沟和暗渠,每当暴雨来临时路面积存大量雨水,影响交通。特别是许多大型工矿企业,内部排水管网都是合流制,其排出口只有一个,故很难确定应该将其排入雨水系统还是污水系统。新建的街道一般都采用分流制,即雨水排入邻近河渠,污水则送入污水处理厂。结合十多年的经验总结,笔者认为采用混合制的排水体制比较好,即城市新建道路、改造道路、城市新区及有条件改造的地方采用分流制,循序渐进,逐步改造当前的雨污合流制或不完全分流制系统为完全分流制系统。雨污分流工程主要是将城区内居民区、城中村、企事业单位雨水、污水合流的排水管道进行分离,修建雨水、污水分流管道,雨水排入市区河道,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然后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雨、污水的分流有利于对不同性质的水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和控制,有利于雨水的收集、贮存、处理和利用,可有效地缓解城市用水的紧张局面,实现用水的可持续发展。部分老城区宜采用截留合流制排水系统,即保留现状合流管,在其下游敷设截留干管,截留合流管内污水,并视城市的发展状况,逐步完善现状管网为分流制。

3排水管网设计与实施

排水管网系统由于受到城市地形地貌、受纳水体以及终端出路的影响,多数情况下无法将整个城市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需要分解成多个系统。雨水系统一般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地形变化的特点,尽量以重力流的形式就近排入受纳水体;污水系统一般情况下应尽量较少分区划分,集中形成一个系统为宜,因为污水系统的终端设施是污水处理厂,从经济角度说,集中建设一座大型污水厂效果好,不仅可以节约投资,节约土地,并且便于管理,降低运行成本。为了使排水管网系统规划更具有科学合理性,排水系统的划分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应根据本专业的具体特点,因地制宜,进行更为切合实际的排水系统划分,并考虑将来的发展,不应过分受规划分区的影响。

排水管网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受自身重力流的限制,水流具有不可逆性,管道之间难以互相调节,因此管网实施过程中应该科学安排。由于排水管网大部分敷设在城市道路的下面,所以一旦形成以后,要更新改造就比较困难。因此,在管网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水量大小、标准高低、上下游高程衔接情况,使排水系统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程序,尽量减少数年后排水系统因过流量不足而需重新修建,给国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4管理与对策

排水系统竣工验收后,管理单位应经常对其进行管理、养护和检修,以维护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状态,充分发挥其功能。

(1)对多年未曾进行全面清通的管道,要进行一次全面清通,以解决现时雨季的排涝积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