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院后勤服务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文化建设 后勤社会化 医院管理
后勤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工作水平的对医疗服务质量的优劣有重要的影响。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医院进行了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改革。要使后勤部门切实为医院诊疗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发挥后勤改革对医院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这就要求必须克服后勤社会化管理中的文化冲突,建立具有特色的、良好的后勤文化来支撑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1.医院文化在后勤社会化管理中的新内涵
医院文化是指医院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医院的成员所共有的思想作风、价值观和行为规范[1]。医院后勤社会化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将医院后勤服务体系从医院行政建制中剥离,通过改革将医院原来而面俱全而不精、自我封闭的后勤部门,逐步改造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与医院脱钩,纳入社会的综合服务体系[2]。后勤服务工作在经过一系列社会化改革后,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
医院后勤文化的新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基本上贯穿了医院后勤管理的全部领域。
1.1从被动到主动的新内涵
第一层面是医院后勤文化的核心层。是指后 勤服务的所有职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等。包括文化精神、最高目标、经营服务哲学、职业道德和服务宗旨等五个方面。通过不断完善构建文化建设,引导服务人员从过去被动服从转变为主动为临床一线服务的良好风气。
1.2从监督到自觉的新内涵
第二层面是医院后勤文化的制度层。主要是指后勤服务的职工在经营服务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动准则及制度规章,实际上是对后勤服务职工本身产生规范性和约束性影响的部分。通过对医院后勤文化的强化和培育,达到自觉遵守各项制度为主,监督为辅的管理规范。
1.3从规范到形象的新内涵
第三层面是医院后勤文化的形象层,即医院后勤文化的表层部分,也是精神的载体,往往能折射出“以病人为中心”、“临床一线为中心”、“以医疗服务为中心” 等后勤服务思想。通过从可感观的行为文化建设人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与临床一线同步、一致的专业服务形象。
2.文化建设在后勤社会化管理中的意义
2.1有助于增强核心竞争力
医院文化的精髓就是医院精神。一个医院的价值观念、精神境界和理想追求是医院文化系统中的中心要素, 医院文化的根基就是让员工认同, 只有这样才能为医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医院独有的价值观念同所拥有的各项资源整合下表现出的整体行为竞争力。
医院的发展更依赖于先进的医院文化及其整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现代医院的经营管理中,医院文化越来越成为竞争的利器。只有建立和完善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并将其作为导向,医院才能实现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超越的总体目标。随着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引入竞争机制,逐步放开医院后勤服务市场,另一方面,如果逐步将后勤服务推向社会市场,参与社会服务市场竞争,就将面临优胜劣汰的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依赖性、竞争意识不强以及狭隘的自我保护意识,正是后勤社会化的三个致命弱点。如果在医院后勤社会化管理过程中不重视市场的调查研究,不构建具有特色的医院文化,提高竞争力,就会逐渐丧失医院服务市场的立足之地,所以,医院后勤社会化管理中必须建立具有后勤特色的医院文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赢得广大患者的认同和支持,保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2有助于规范后勤管理
服务重在细节,能将服务理念分解成一件件具体的工作,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做好细节工作,其整合能量将十分强大[3]。后勤工作不仅具有为医疗活动提供条件和保障的一面,而且还有为病人和医院职工提供生活服务的一面。按照医院的工作规律和现状,后勤工作运作及人员结构有如下特点:一是工作复杂,涉及面广,部门散,技术工种分类多,有纯简单劳动的(如清洁),有相对高技术要求的(如设备),对整体的运作要求高,需多个部门维修人员或辅助人员共同参与,密切配合。二是医院后勤每天24小时的连续运行,全天候配合医疗工作,由于医疗工作是救死扶伤,使后勤机电设备和供给等支持系统不仅运作强度大,而且不能断裂,对后勤保障工作造成强大压力和提出了高要求。三是后勤的一切工作是以医疗为中心,服务于第一线,要为就医者、医务工作者营造整洁、安静、舒适、安全和优美、健康的就医及工作环境。四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体现出人员管理的难度,要求我们要加强管理,建立企业文化,谋求统一的价值观。医院文化所构成的文化氛围,在经过医院悉心培育后,会使后勤员工自觉地意识到,应顺应医院文化导向的要求,去扮演恰当的角色,从而使后勤员工把医院的文化理念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和精神支柱。因此,一个特色鲜明的医院文化一旦形成,完备的规章制度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后勤实体及其员工的行为起到限制和约束的作用,从而规范医院后勤管理。
2.3有助于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医院文化的构建能帮助员工特别是后勤员工克服自卑感,激发爱岗敬业精神。在医院后勤部门,长期以来都有部分员工不安心于本职工作,原因是心理上存在自卑感。不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队伍无法稳定,而且后勤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也难以提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既要提高后勤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又要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后勤工作在整个医院工作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明确后勤工作在医院各项工作及员工生活中所处位置和作用及后勤职工的定位和作用。明确后勤工作也是一门科学,虽然谁都可以干,但并不等于谁都干得好。后勤工作不仅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自我牺牲和奉献精神,而且还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其中也有很深的学问,只有从心理上克服自卑感,增强责任感和自豪感,才能把自身的发展与本职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以干好本职工作为荣,从思想上真正爱岗敬业。
3. 在医院后勤社会化管理中加强文化建设的策略
3.1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医院后勤员工整体素质为基准
医院后勤社会化管理中,人的因素往往起到最后的决定性作用。后勤工作的竞争主要表现为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的竞争,而服务和管理的主体是人,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最终取决于人的因素。对人的尊严的尊重,对人的价值的理解,对人的需求的满足,是现代医院的立身之本。在医院文化的建设中,无不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把人放在管理的主体地位上,强调人的理想、道德、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在医院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成为了医院文化最本质的内容。医院后勤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把关心员工、尊重员工、提高员工素质作为其基本方针,重视员工参与决策,培育和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利用职工业余时间组织文化培训,开展各类文娱、体育活动,使职工通过各种活动,增进彼此了解,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团队合作精神,使医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后勤服务队伍,为医院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3.2以塑造独具特色的医院后勤服务核心价值观为核心
核心价值观在整个医院文化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文化建设能否对医院经营发挥正面作用的关键,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与落实也是医院文化塑造的核心内容,它决定医院文化建设的个性和走向,关系到医院文化塑造的成败,是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的矛盾,无论是服务质量与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还是人的传统思想观念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究其根本,都是医院后勤发展环境的改变使得传统后勤文化与之不匹配而导致核心价值观体系失衡的必然结果。因此,医院后勤文化建设必须以核心价值体系的重新构建为核心,把重塑核心价值观作为培养医院后勤文化竞争力最根本、最基础的内容。医院后勤社会化管理中,一定要以其自身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到自身所处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因素,即考虑到自己的价值观能否满足患者及社会的需要,与社会价值观、道德观念能否协调,与行业环境、区域环境及人文环境能否共生,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属性,引领后勤职工培养和重塑正确的价值观,为其确立有医院后勤的特色并能促进医院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3.3抓住时代特点,以树立良好的医院后勤企业形象为重点
医院的后勤服务形象是患者及其家属对后勤综合认识后形成的最终印象和总体评价。良好的形象与信誉,是医院最珍贵的资产与财富。随着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医院后勤的福利型管理体系被逐渐打破,后勤原有的服务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无法满足患者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对整体形象和员工个人形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后勤员工有信誉、讲效率、责任感强、服务行为规范;服务态度好、服务水平高、服务内容全面等等。可以说,良好的形象是后勤管理工作生存与发展的无形资本,是重要而有效的竞争手段和发展的“助力器”, 后勤形象的优劣对后勤社会化改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促使患者主动地接受后勤服务;让患者了解后勤、理解后勤、支持后勤,得到他们的认同和赞赏,可以激励员工士气,增强后勤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宋炜,许苹,张鹭鹭,等.构建医院文化培育医院核心竞争力[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1):8-9.
[2]刘勇.我国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讨[J].学理论,2011,14:79-80.
[3]李顺丽,梁万年.以人为本建设医院文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6):375-377.
一、培训对象:医院全体中层以上管理干部
二、培训内容
1.医院战略管理
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竞争走势;国内外卫生和医疗改革前沿和热点问题;医院外部政策环境和医院内部组织结构与经营管理的战略性分析;卫生事业改革与医院发展战略定位;医院战略管理的艺术与实务等。使学员通过学习能够熟悉环境分析、规划过程、资源分配、组织结构、竞争对手分析以及定位等概念,对战略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了解中国医院所处的政策环境和外部竞争环境,应用战略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把握医院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的关键点。
2.医院人力资源管理
内容主要包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院人力资源战略与竞争优势保持;医院人员招聘、人员培训与职业生涯规划;医院绩效考核与管理;医院薪酬设计与管理以及医院完善的激励机制的建立等。通过学习使学员认识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是提高人的能力、激发人的活力,认识到人力资源是医院最有价值的资产。
3.医院营销管理
内容主要包括医疗服务营销的理论和观点演变;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医院营销战略规划与医院市场定位;医院市场营销策略;医疗服务产品设计与开发;医院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医患沟通技巧等。通过学习使学员熟悉基本营销理论,提高把握中国医疗市场的主观能动性,了解未来发展态势,具备进行营销规划和设计营销策略的能力。
4.医院财务管理
内容主要包括医院财务报表分析;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医院财务费用控制及其程序;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分析;医院财务分析及其前景预测;医院的收购与兼并;医疗行业的融资渠道;医院改制和医院资产评估等。通过学习使学员熟悉医院财务报表的内容,学会用财务数据来分析医院经营状况并指导决策。
5.医疗质量与医疗风险管理
内容主要包括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医院质量控制及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考核与评价;医疗费用控制评价;循证医学在医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医患沟通的风险防范和规避等。通过学习让学员熟悉和了解如何建立医院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医院医疗质量意识、进行医疗质量控制和费用控制,从而让学员提高工作效率和树立全新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整体素质。
6.医院文化与医院形象管理
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的文化的功能与作用;医院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医院文化和医院形象的管理;医院形象设计;医院品牌建设与管理;医院团队建设;学习型医院建设;医院变革和文化创新等。通过学习使学员认识到文化竞争是医院最高层次的竞争,培育医院文化将成为医院经营管理者的重任。
7.医院信息管理
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经营能力分析与决策;医院信息系统的内容、作用与意义;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医院统计指标的分析与应用等。通过学习将使学员了解信息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战略地位,并对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实施提供实用工具。
8.医院后勤服务管理
内容主要包括后勤服务管理在医院运营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实施后勤服务管理;业务科室如何与后勤服务部门有效协调;后勤服务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等。通过学习将使学员认识到医院后勤服务在医疗服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学会一些具体的后勤管理方法。
9.医院管理创新
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管理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观念创新以及文化创新等,将涉及到医院发展潜力、核心竞争力等概念。通过学习将提高医院经营管理者的综合管理素质,强化预测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10.医院管理方法与艺术
内容主要包括中层管理干部角色定位与有效管理;科主任时间管理;科主任与院长、兄弟科室主任以及下属的沟通艺术;科主任的激励艺术等。通过学习将使科主任找准角色定位,利用科学加艺术的方法对科室实施高效管理。
三、培训课程
1.邀请专家来院讲座
(1)内容:《加强科室建设,打造优秀团队增强核心竞争力》
主讲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教授
(2)内容:《医院优质服务体系建设》
主讲人:新加坡服务培训咨询专家、
(3)内容:《如何当好科室主任》
主讲人:卫生部顾问、北京教授
关键词:石油化工企业;后勤服务;以人为本
为确保石油企业高效运转、搞好生产经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后勤服务部门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下,积极认真分析和对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解决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充分发挥部门职能,才能解决好关系到企业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从根本上解除企业员工的后顾之忧。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石油化工企业的后勤服务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策略。
一、石油化工企业后勤服务现状概述
从石油化工企业的特点来看,大多都处在比较偏远的地方,离城市或者乡镇这些基础设施相对较好的地方比较远。同时,企业的员工比较多,全家人的衣、食、住、行、就医、上学等问题都靠职工自己来完成是不现实的。后勤服务部门正是为了满足职工相关方面的要求,切实为职工解决相关的问题而产生的。通常情况下,后勤服务部门是一个企业的重要职能部门,有专职的办公人员和健全的规章制度。在后勤服务部门之下设有学校、医院、职工食堂、招待所、商店、宾馆等单位。这些部门是根据职工的实际需求而设立的,因此,企业员工对这些部门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与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密不可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石油化工企业开始重组改制,后勤服务系统也采取了缩编和撤销等改革措施,进而逐步形成了历史欠账和现行后勤管理机制之间的矛盾,对企业员工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第一,理念陈旧,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总体来看,石油化工企业的后勤管理正处在改革重组后的转型时期,在管理理念方面,应该根据新的形势进行相应调整。但是,从现状来看,在管理理念方面还存在着管理理念比较陈旧,不能适应发展要求的现象。其表现是管理理念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传统的供给制和福利制度在石油化工企业的后勤服务观念中影响比较大。在传统的观念中,人们认为后勤就是为员工提供生活和劳动必需品,其发放的物品具有一定的福利性质。但是,随着企业改革进程的逐步推进,后勤管理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已经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社会中,那种传统的供给制和福利型后勤服务理念已不能满足形式的需求,亟待进行相应的改革。有一些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认为后勤服务部门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便撤消了相应的工作部门,造成了后勤服务的脱节,严重影响了企业员工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第二,历史遗留问题多,负担沉重。在石油化工企业后勤改革的过程中,有很多企业尤其是分公司地处偏远的山区,为了满足企业员工的需求,在供给制和福利型后勤服务理念背景下,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后勤服务系统,这些网点非常分散,大部分都在亏本经营,企业对这一块的投入非常大。但是,按照目前石油化工企业后勤服务改革的理念,这样投入较多、费效比不理想的经营状况是不符合市场化运作理念的,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样的后勤服务系统已经不能够满足职工的需求。但是,如果继续增大投入就违背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如果撤销后勤服务系统则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稳定,打乱职工的生活秩序。在化工企业类似这样的状况很多,这都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给后勤改革造成了很大压力。
第三,生活设施配套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如新建油井,都要在生产地附近规划员工的生活基地,同时要考虑到后勤服务的问题,因为这些地方通常经济比较落后,企业为了满足职工的需求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按照传统的后勤服务理念建立各种后勤服务设施,其建设的标准是比较低的,只能满足职工基本的生活和生产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设施逐渐老化、落后,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就要继续投入,对这些设施进行改造。这样不仅会增加企业的负担,甚至会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也会日渐显现出生活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影响到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三、以人为本的后勤服务管理改革策略
一是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更新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改善职工生存环境。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而言,人是促进企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不管如何改革,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职工生产生活需求、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为后勤改革的出发点,对后勤服务和管理进行统筹规划,进一步健全后勤配套管理机制,转移职工生活基地,强化生产一线的后勤服务和管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科学利用社会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改善生产一线员工的生存环境。二是要对职工生活基地和机关、非生产单位进行转移。尽可能地将能够转移的单位和人员转移到社会化服务体系相对比较完善的城市,利用好社会资源,降低后勤服务管理的运行成本。三是要努力推行配套改革,对石油化工企业一线员工实行弹性工作制和公寓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国红.新型石油企业后勤服务外包的现状与分析――北部湾紫京服务模式研究[J].企业活力,2009(6).
(一)经济发展与医疗体制改革促使需求不断释放
近几年来,我国医疗行业保持稳速增长。行业的平稳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随着医疗保健制度的完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被释放出来。
(二)需求结构变化
需求现状: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大幅增加,门诊和住院人数持续增加,医疗机构诊疗人次达近年高峰;费用方面,人均医疗费用继续增加,但涨幅呈下降趋势;门诊及住院病人药费比重下降,检查治疗费比重上升,“以药养医”比重下降。
居民需求结构变化:病谱变化,肠胃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居民医疗消费习惯逐步改变,主动医疗、保健医疗、美容医疗等需求增加。
发展趋势:在医药卫生总费用=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量)*每人次就诊平均费用(价)的假设以及理想状态下预测,理想状态为:价平“量”增,医疗市场需求总量放大;激活中低端消费潜能,释放被长期压抑的医疗服务需求;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有望大幅增长。
(三)供给平稳增长
总量:我国卫生基建投入、事业费支出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相对稳定增长,总量供给有所保障。
我国卫生机构数量逐年缓慢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增加,卫生体系基本健全。2008年底,全国卫生机构数达29.9万个,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结构: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数量有所增加,疗养院、妇幼保健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变动不大,卫生院有所减少。卫生院数量上虽然有所减少,但其床位数增加,数量减少是由于乡镇区划调整,减少的数量并未影响其供给能力。医疗机构的结构变化越来越贴合居民日常实际生活需要。
二、行业效益分析及预测
(一)资产规模、收入、毛利润增加
医疗机构整体发展态势较好,资产规模以及收入水平稳步增多。随着资产规模以及收入水平的稳步增加,医疗机构净资产以及毛利润均有所增加,但增速缓慢于相应资产、收入增速;尤其是医疗机构毛利润大幅下降。2006年我国医疗机构净资产达到6244.5亿元,比2004年增加近1379.5亿元,年平均增长13.2%。
(二)行业经济运行能力下降
行业盈利能力降低。由于药品降价、反医疗贿赂等医疗体制改革的进行,以及医疗机构普及化、竞争加剧,医疗行业暴利空间减少等原因,医疗机构销售毛利率、成本利润率以及资产报酬率三年来小幅降低。
营运能力降低。流动资产周转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表明医疗机构行业营运能力有所降低。
发展能力降低。虽然销售增长率有所增加,但是利润总额增长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下降,且利润总额增长率为负。表明医疗机构虽然市场需求巨大,销售收入增加,但是获取利润的能力很差。
(三)如何有效提高利润率成为医疗机构重要课题
虽然我国医疗机构收入以及资产规模不断增加的同时,医疗机构获利能力并不尽如人意。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医疗机构拥有更大的需求市场,但同时也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医疗机构行业发展趋势
(一)医院规模将分为大型和小型化两种趋势
今后医院将逐步分化为大型化、设备高精化、高新技术成熟化和小型化、专业化两种趋势。病人可享受高层次专业化的医疗服务,药物简化,检查简化,高新技术普及,医生专业化,科学分工细化,每一所医院都会为病人提供全面的优质医疗服务。
(二)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的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未来的医疗服务体系,将是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的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主要从事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主要从事疾病诊治,其中大型医院主要从事急危重症、疑难病症的诊疗并结合临床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医院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中心的地位将更加突出。
(三)医院间的协作化步伐加快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医院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大小医院之间会建立各种形式的协作关系,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比如医院集团、医院公司以及各种以合作、合资形式出现的医院等。
(四)医技保障会出现社会化服务机构
为医院提供医技保障的部门:如影像中心、检验中心、制剂中心、血液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维修中心等,都会有专门的机构出现,从而实现资源共享。这种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不仅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也为社区服务网络提供方便条件。
(五)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
医院的一些后勤保障工作将委托院外企业经营,如消毒供应中心、被服洗涤中心、饮食供应中心、财务结算中心等,在地区内将以规模效益的新型企业出现。其设备、技术水平将超越单个医院,担负起区域内多个医院的任务。
(六)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开辟医学服务新领域
现代高新电子信息传递技术的出现,可以实施远程医疗。用户只需备有一台微型计算机和互联网连接,通过和医院各种治疗信息的相互传递,病人即可达到不出家门或远距离接受健康咨询、会诊、治疗指导等服务。
四、对医疗产业链授信机会及建议
医疗器械产业将是未来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随着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相关法规的完善,医疗器械行业将迎来进一步的快速发展。政府集中采购将必然引发行业洗牌,行业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伴随着新医改的实施,每年政府给医疗体系的投入将可能达到1000亿元以上。2010年,国家对农村医疗体系建设投资将达到2000亿元,其中用于医疗器械的占到30%。这些均将给医疗器械产业带来新的生机,也将有助于龙头企业业绩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后勤;财务;管理
一、引言
高校后勤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后勤保障。此外,高校后勤也具有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功能,但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市场机制的引入,后勤服务运行机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勤的工作存在着复杂化、多元化,一些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当今形势发展的需要,并且还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不利于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也关系到大学校园的和谐与稳定,对高校事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高校后勤财务的现状
高校后勤财务属于学校的二级财务,其职能与学校一级财务相同,认真贯彻和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方面的政策、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履行财务监督,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保证财、物的安全,为相关领导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
目前,高校后勤具备保障服务性及经营效益性两个主要职能。保障服务性主要涉及到:饮食、公寓、水电暖、修缮、校园绿化、物业、通信、校医院等;经营服务性主要涉及到:超市、招待所、餐厅、商铺门面出租等。因此,后勤财务部门需要理清上述各种财务关系,规范财务的管理与核算,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只有这样才能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自高校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多数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下属各部门采用部门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制,高校后勤设立财务室、财务部或财务科,实行“统一管理、逐级审批、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系,即统一的财会政策、统一的收支计划、统一的规章制度、统一的财务人员管理。如今,多数高等学校后勤会计核算执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按照收付实现制的原则进行核算,在业务上接受校财务处的指导和校审计部门及审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与监督。
近些年来,一些高校对后勤财务的监督实行会计委派制,即由学校财务部门向后勤财务部门委派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会计核算。相关委派人员的福利待遇归属于学校,独立于后勤。执行后勤会计委派制使学校对后勤的财务管理由间接管理从而转变成为直接管理,使后勤的经济事项更加规范化、有序化、制度化,同时,还促使了后勤财会队伍统一化的领导,这有利于增强后勤财务队伍的整体性意识。尽管教育部、财政部等六部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同时提出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明确了社会化改革的目标,部署了社会化改革的步骤,但目前大部分高等学校后勤并没有完全按照社会化、企业化进行管理,也由于原有的后勤财务管理水平限制,高等学校后勤在财务管理上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三、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存在的问题
1、内控制度尚不健全
(1)内控制度的制定不够系统、全面。有些高校后勤的管理者认为后勤只是学校的一个部门而已,没有必要制定全面系统的内控制度,就只注重了参照学校制订的内控制度,在后勤内控制度制订时,只考虑了某些重要领域的内控制度,而忽略了其他次要方面的内控制度,从而使内控制度在制订上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这样不利于管理者从全局上从对整个后勤进行把握和监督。
(2)内控制度的设置不完善,流于形式。大多数高校后勤内控制度的设置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职责分工不清,权限设置不明,个别领导缺乏对内控制度过程的重视,而只是注重内控制度的执行结果和事后的责任追究,缺乏对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只是流于表面形式。
2、固定资产产权不清晰。高校后勤实际管理的固定资产包括学校资产和后勤资产两部分,学校资产是由学校计财处进行账务处理的,后勤集团只进行管理和使用;后勤资产是在后勤账上进行账务处理的。在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职责不明确,资产不实,家底不清等现象,有一些资产处在管与不管的边缘,这对固定资产本身的管理非常不利,有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坏和流失。
3、财务管理目标导向不明确。高校后勤自提出社会化改革以来,财务管理的目标不单纯是师生服务质量最优化,其利润最大化等也是后勤所追求的目标。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个别单位把利润最大化放在了重要位置,把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放在了次要的位置,违背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初衷,有时损害了师生的利益,师生对此意见很大,这样是不明智的;有些单位还是沿用改革前的财务管理目标,重视了对师生提供的服务,而没有讲求利润,导致了微利经营,甚至有的亏损经营,使后勤员工的福利待遇有所减少,从而降低了后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样也是不明智的。
4、利润分配不合理。高校后勤的职工分为在编人员和非在编人员,在编人员大多数为原来的“小机关、多实体”模式下的人员,享受高校事业单位人员待遇;非在编人员是编制以外的职工,占高等学校职工队伍的一大部分,为学校的建设和后勤的发展贡献了非常重要的力量,有效地减轻了高等学校用工严重不足的压力,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大学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非在编人员已经成为高等学校队伍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群体。在编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按照职称、职级参照高校机关人员的发放标准,岗位、薪级等工资是遵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标准确定后,一般不再变动,因此,在收益分配上,在编人员的工资没有与责任、劳动贡献挂钩,分配上存在着平均主义。非在编人员的工资待遇一般参照社会上同行业标准,与在编人员的差别非常大,他们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同工不同酬”现象,这不能体现劳动者按照多劳多得,贡献大小等取得报酬的原则。
5、财务人员的财会专业素质不高。高校后勤财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工作思路很严谨的工作,因此,没有一定的财会专业知识、经济法律常识,缺乏廉洁意识的人员很难胜任后勤财务的核算管理工作。目前,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人员与财务从业人员的素质整体偏低,业务水平不高,体现在实际的财务工作中,有较强的工作随意性,存在着领导咋说我咋办的工作行为,为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后勤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严肃性、合规性,从而使财务管理和核算职能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四、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建议
1、完善内控制度,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力。高校后勤内控制度是高校后勤内部各级管理层共同实施的,旨在保证后勤服务工作的有效运行,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与有效使用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监督管理体系。高校后勤要完善财务机构,建立健全相关财务规章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内部牵制制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做好对内控制度的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内控制度环境。后勤领导干部要提高对内控制度的重视程度,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治理”,不拘泥于内控制度的形式,加大对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同时,根据后勤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制定、修改和完善适合自己的内控制度,并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运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后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做好固定资产的全面管理工作。加强对后勤固定资产的全面管理,有利于提高高校后勤的保障能力,对于保障学校事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后勤与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做好固定资产的全面清查工作,建立起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要建立台账,并将每一个固定资产责任到人,同时,定期做好固定资产的申购、管理、盘点、调拨、报废等相关工作,并确保固定资产的各项手续齐全,保证固定资产的完备,避免固定资产的流失,使固定资产得到保值或增值。
3、明确后勤财务管理目标。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着后勤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它是后勤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是评价后勤经济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尺。高校后勤提供的服务具有公益性,要坚持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要为师生的教学、科研、生活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高校后勤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特殊群体―师生,所以就要站在师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先保证服务质量,完善服务体系,再去抓经济效益。因此,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目标应是服务最优化第一,成本最低化、利润最大化第二。
4、改进后勤薪金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后勤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想要更好地为高校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服务,后勤的收益分配要公平,做到消灭平均主义,实行以岗定薪,按劳、技能、知识价值进行分配。首先,要打破界限、统一身份,按照岗位无论在编职工、非在编职工一律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其次,要实现同工同酬,做到公平、公正、合理,规范用工行为,保障每一位劳动者的权益;再次,在编人员退休以后要实行“老人老办法”的福利待遇,对于非在编人员要执行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
5、提高后勤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财务管理意识。高校后勤事业的发展需要有具备功底非常强的的财会人员队伍,财会人员要提高整体素质,不仅要注重日常的基础会计工作,还要注重提高后勤的财务管理意识、法律法规意识。
(1)强化后勤财会人员的法制意识。高校后勤财务人员要认真学习相关财会法律法规知识,从而增强法律意识,履行相关的财务手续。同时,还要全面加强后勤财会人员的自身职业道德修养,要坚决抵制腐败行为,反对“”、严格执行“八项规定”、践行“三严三实”,勇于敢于制止违反财经法律法规的不良行为,从而保证高校后勤的财产安全。
(2)加强后勤财会人员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勤财务部门要定期组织财会人员参加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培训、会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等,使后勤财会人员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并运用到后勤实际工作中,从而提高后勤的财务基础工作和管理水平。
一、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目标
1、指导思想: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卫生改革,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增强卫生服务能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突出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公共卫生两个重点,稳步推进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行业管理和卫生城市创建五项工作,增强卫生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2、工作思路:深化卫生改革,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两大体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创建卫生城市,改善人居环境;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最大卫生惠民工程。
3、工作目标:体系完善,机制健全;惠民利民,医患和谐;统筹城乡,科学发展。
二、具体工作
1、以公共卫生为中心,提高卫生应急能力
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按照“五大体系,一支队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疫情信息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应急救治队伍)的要求,完善公共卫生网络,增强服务能力。认真学习和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健全卫生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卫生应急协调机制,完善卫生应急制度规范和预案,加强卫生应急处置演练,提高正确处理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卫生服务体系
一是投资200万元,启动凯旋、育才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二是投资100万元,启动仁里镇中心卫生院门诊楼改建工程;
三是投资100万元,完成南强镇中心卫生院和西宁乡卫生院转型工程;
四是投资10万元,以奖代补的形势,规范化建设甲级村卫生室50个,在永兴、仁里、西宁片区新建村卫生室5个,进一步完善卫生服务体系。
3、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最大卫生惠民工程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事关全区30余万农民的健康和利益,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根本措施,是一项党政得民心、农民得实惠、卫生得发展的最大卫生惠民行动。各医疗卫生单位务必站在讲政治的高度,高度重视,全力以赴,以推行“新农合”制度为契机,强化各项保证措施,不断完善管理机制,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充实功能,提高水平,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真正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确保新农合工作全覆盖,可参合农民达90%。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把“新农合”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大力支持,全力配合,齐心协力,把这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抓好抓实,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为促进我区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4、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满足群众就医需要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狠下功夫,在人才培养上加大投入,在引进先进医疗设备上巧借外力,在新科技项目上大做文章,提高卫生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一是人才培养。实行管理和技术人才齐抓,培训和引进并举,选拔与考核并重,理论培养和使用实践同行的人才发展战略,完善激励机制,为人才成长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提供优良的待遇,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发掘人才潜力,保证人才留得住、用得上、进得来,出得去,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二是医疗设备。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创新融资方式引进医疗设备,增加医院硬件的投入。投资150万元对乡镇卫生院按照“新五件”(B超、X线、洗胃机、心电图机、生化分析仪)标准,逐步配备先进医疗设备,提高诊疗技术水平。
三是对口支援。进一步加强上级单位每年定点支援乡镇卫生院的能力,采取资助资金,援助医疗设备,免费进修学习,开展适宜新技术,完善管理制度和双向转诊等多种对口支援方式,提高乡镇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今年区人民医院要定点支援永兴、仁里、河沙,保健院支援南强、桂花、西宁,疾控中心支援保升、老池、复桥,卫生监督大队和培训中心支援新桥,合管中心支援唐家。
该文章由diyifanWEN.COM(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5、强化卫生行业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按照“反省过去、规范现在、保障未来”的总体思路,继续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建立起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惩防并举的纠风工作长效机制。狠刹收受贿赂、回扣、红包、私收费、乱收费、分解收费、开单提成、搭车开药等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种经济往来中的商业贿赂案件;健全药品、器械、一次医用材料购销制度,经常开展自查自纠,主动纠正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设立举报箱,开通举报电话,实行有奖举报,接受群众监督,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绝不手软,绝不姑息。加强卫生全行业监管,全面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严肃查处违背职业道德,违反法律法规,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巩固文明行业创建成果;全面推行政(院、队、中心)务公开,全面实行一日清单制、病人选医生、服务承诺制,试行单病种最高限价制,加快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共3页,当前第1页1
6、继续深化卫生改革,创新内部运行机制
按照十七大提出的“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要求,继续深化卫生改革,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是继续探索乡镇卫生院办医模式改革,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在新桥、河沙镇卫生院基本医疗实行领办改革的基础上,逐步予以推开,创新内部运行机制,盘活卫生存量,充分发挥有限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二是深化人事分配制度。局机关和区直医疗单位中层干部全部竞争上岗,试行轮岗,实行多岗位锻炼,提高适应复杂局势和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专业技术人员扩大考聘面,吸收引进人才,创新人才培训、引进机制;改革分配体制,切断医务人员收入和医疗收入、化验收入、检查收入挂钩的作法,把医务人员的收入与其技术革新水平、医德医风、工作年限、服务质量和工作数量挂钩,充分体现按劳分配、质量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三是财务统管核算制改革。乡镇卫生院门诊、药房、收费、查询、财务全部实行微机化管理,堵塞漏洞,增收节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严
格执行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和项目资金管理;继续实行乡镇卫生院会计财务实行统管核算制,卫生院内仅设出纳,会计核算工作由卫生局计划财务股负责。
四是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区直医疗单位继续实行药品挂网招标采购,扩大药品招标采购面和用药比例,招标药品品种占90%,用药总量占90%,实行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医药分开核算,分类管理;乡镇卫生院跟标使用药品,跟标药品销售金额占总销售额的70%以上;在老池乡继续试行药品集中配送,减少药品流通中间环节,降低药品价格。
五是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区直医疗卫生部门逐步推行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将原来由单位统揽的洗浆、保洁、消毒、安全、保卫、绿化、维修等全部推向社会,向社会购买,以降低运营成本,集中精力投入到卫生事业正常发展中去。
六是城市卫生体制改革。充分整合和利用市级优良卫生资源,积极配合社区建设,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城市新型卫生服务体系。南强镇、西宁卫生院在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后,整体转型为富源、广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七是考核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全面实行目标管理、目标考核,以平时考核、单项考核、定量考核和效益考核为主,重点注重经营成果的考核,对单位的收支结余、人均收支结余、万元固定资产节余、净资产节余进行量化考核;加强对各类支出的监督管理,重点加强对申报项目的审批、设备购置、修缮费用、各项基金提取比例、专用资金、奖金发放、非生产性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实行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综合考核得分作为卫生事业费拔付的唯一依据。
八是设立自主创新奖励资金。对在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卫生执法、疾病控制、卫生监督、行政管理等方面有自主创新并取得成效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奖励。
7、以疫情防控为重点,加强疾病预防控制
实施疾病控制健康维护行动,进一步落实艾滋病、结构病、乙肝等重大疾病防治措施;加强儿童计划免疫,完善疫苗接种登记制度,力争使Ⅰ类苗接种率达92%以上,Ⅱ类疫苗接种率达45%;完成全区麻疹强化免疫任务,维护无脊灰状态,加强霍乱、狂犬病等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疾控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正确处理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的能力。(疾病控制工作任务另文下达)
8、强化卫生执法监督,推进又好又快发展
继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的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坚决取缔无证行医,防范不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执业,规范异地执业和超范围行医,建立对医疗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深入开展“食品放心工程”,进一步清理整顿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餐饮业卫生许可,对食品行业实行食品量化分级管理,把集贸市场和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食品作为监管重点,切实保护重点人群和弱势群体的健康权益。加强《传染病防治法》执法监督,依法开展对传染病疫情报告、落实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和医疗废物处置的执法监督,重点对医疗机构履行传染病报告的监督,加强对医疗机构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和消毒效果的监督检查。强化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提高公共场所预防传染病传播的能力。(卫生监督工作任务另文下达)
9、以基层保健为重点,落实妇幼保健工作
大力开展“一法两纲”和“三网监测”工作,重点加强并落实基层妇幼保健,完成全区孕产妇、儿童微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覆盖农村,集妇幼卫生监测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能够承担保持妇女儿童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任务的三级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妇幼保健工作任务另文下达)
10、加强卫生队伍建设,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一是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政治思想、组织纪律、工作作风和执行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区直医疗卫生单位的执行力。继续开展干部上派、外派、下派工作,选派1—2名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改革、开拓、进取和创新意识浓的年轻干部到局机关锻炼。拟提拔的干部无基层工作经历的须到乡镇卫生院工作1年以上,并实行竞争上岗;培养一支懂技术、善管理、会协调、执行力强、勤政务实、高效廉洁、开拓创新意识浓和民主作风强的干部队伍。 共3页,当前第2页2
二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通过进修、函授、支医、继教、学历和远程教育等不同形式,加大对卫生技术人员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学习;以改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强化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教育,培育“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11、实施科技兴卫战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坚持“面向未来,科技办院,人才兴院”的发展战略,加快医学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大力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和新设备,增强科技含金量;不断拓展服务项目和领域,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规范重点学科、学术带头后备人才管理;进一步推进以质量为核心的医疗服务管理,逐步建立以质量为重点的医疗服务评价系统、信息公示和医疗风险预警系统;完善院内感染管理规范,加大院感监管力度;完善临床诊疗技术规范,提高医疗技术,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
12、加强中医中药工作,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
以继承与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重点,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宗旨,乡镇卫生院要加强中医科室和药房的标准化建设,加快中医人才的培养,仁里镇做好先进中医乡镇达标工作;村卫生室要能利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开展防病治病;认真发掘、整理和推广名老中医验方,筛选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开展群众喜爱的中医药防治疾病服务,降低药品费用,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
13、完成无偿献血任务,促进科学合理用血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四川省公民献血条例》和《遂宁市公民无偿献血法暂行办法》,加大宣传动员力度,认真搞好无偿献血组织工作,大力推动无偿献血,卫生系统要做好表率和带头作用,积极开展无偿献血活动,提早并圆满完成无偿献任务,提高自愿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保证医疗用血需要。开展以“血液安全”为主题的临床用血管理、规范和督导活动,严格执行输血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保证输血安全和血液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科学用血。
14、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2008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冲刺年
,卫生部门作为创卫牵头部门和重点部门,创建任务重,范围广、指标多、要求严,要发扬“创优”精神,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采取有力措施,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重点支持,做到软件不失分,硬件分分争,实行丢分丢帽子,失分失位子,确保创建成功。一是要全身心投入到创建中去,当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排头兵,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率先实现卫生系统创建目标。二是卫监大队要全力加强食品、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管理和传染病监督工作,加大“五小”行业(特别是城郊结合部)的专项整治;三是区医院、保健院是卫生窗口单位,应带头抓好各项创卫工作;四是区疾控中心要以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为重点,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做好监测预报。各项创建任务务必保证在10月底前完成。
15、加强党团协会工作,创造宽松发展环境
关键词:医疗改革;医院建设;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LIFT(Local Improvement Finance Trust);PF2(Private Finance 2)
Abstract: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 is the main mode of the UK hospital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UK hospital PPP mod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article proposes enlightenment to China hospital PPP mode.
Keywords:Health care reform;Hospital construction;PPP;LIFT;PF2
doi:10.3969/j.issn.1671-9174.2014.01.004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医疗的需求也呈现爆发式增长,但目前的医疗体系及医院布局显然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加大医疗投入,加快医院建设,完善医院布局,是目前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社会资本建设医院的路径很多,其中,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开发模式,在国外医院和国内市政公用事业领域获得了巨大成功,值得借鉴使用。
PPP起源于国外,20世纪90年代末期其概念和体系正式形成。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企合作,也翻译成公私合作,指企业获得政府的特许经营权,提供传统上由政府负责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的建设与服务,并通过运营收回投资和获得合理收益,待特许经营期满,设施将无偿或有偿移交给政府。PPP具有缓解政府资金紧张压力、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和合理分担风险等优点,在国内外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公用事业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发挥巨大的优势。
一、英国医院PPP发展介绍
医院建设在国外是PPP重点应用领域,尤其是英联邦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其发展历程及宝贵的经验对我国推动医改、加强医院建设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一)概述
英国是应用PPP较早也较为成熟的国家之一,通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应用指南、技术文件、评估报告等指导性文件,并在众多领域成功实施完成了大量项目的建设,截止到2012年3月,英国已经实施的PPP项目有717个(详见表1),私人部门的投资额超过547亿英镑。图1是英国1990至2007年间实施的PPP项目数量。可以看出,PPP项目数量总体增长较快,但近几年略有起伏,分布的领域范围较广,尤其是医院的应用较为突出,约占全部PPP项目的16.5%,仅次于教育领域,但在投资总额上高居首位,约占全部PPP项目投资额的21%。据资料统计,截止到2009年4月,英国共有76家医院应用PPP模式,总投资额约为60亿英镑,而到了2012年3月,医院PPP项目已增加到118个,投资额高达116亿英镑,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PPP已经成为了英国政府医疗卫生领域的主要采购途径。
英国医疗卫生领域的PPP具体实施模式主要分为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和LIFT(Local Improvement Finance Trust)。二者主要是规模(投资额)的区别,PFI主要面向投资额超过2000万英镑的医院项目,LIFT主要针对投资额较少的基层和社区医疗服务机构(primary and social care facilities)。由于PFI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受到了质疑,影响了项目的物有所值(VFM,Value For Money),因此,2012年英国财政部提出了PFI的升级版本PF2,力图取代PFI。
(二)PFI模式
PFI,即“私人主动融资”,是英国于1992年提出的一种项目融资建设模式,在医疗卫生领域就是由私营部门(private sector,通常由若干投资人组成的联合体)负责融资建设医院,在特许经营期内(一般为30年左右)提供后勤支持服务(facility management,包括清洁、餐饮、设施维护等),卫生部门(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使用医院建筑提供核心医疗服务,并支付费用给私营部门,其具体运作方式是DBFO(design-build-finance-operate),即设计、建造、融资、运营。PFI可以将私营部门的资金、管理、商务以及创新技术引入公共设施和服务,并减少政府部门的财政支出和负债,转移风险,最终实现项目的物有所值(VFM)。PFI是英国医院的主流融资模式,1997年以来超过90%的医院项目采用PFI。在所有PFI项目中,医院项目最多,数量约占总数的20.13%(2005年),而且持续增长。在卫生部、财政部等部门的指导下,PFI形成了一系列完整严密的运作体系和方法,并制定了清晰明确操作性强的实施指南,PFI合同关系见图2,运作流程见图3。
PPP相对传统模式是否更有优势、更节省资金?如何判定?这是PPP的核心问题。因此有必要对PPP的效率进行定量评价和比较,尤其是在前期决策和招标阶段。针对此问题,英国于1996年最先提出VFM(物有所值,也翻译成“资金价值”)的方法,其后被英联邦很多国家和地区采用,包括新加波、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等。VFM方法的核心是PSC(Public Sector Comparator,公共部门比较基准),PSC由初始PSC(Raw PSC)、竞争中立调整(Competitive Neutrality)、转移风险(Transferred Risk)、自留风险(Retained Risk)等4部分组成。VFM的评估过程是:在招标阶段,根据招标文件中事先给定的方法和条件,由投标人提出报价,与PSC比较,两者的差就是VFM,详见图4。当VFM大于0时,说明PPP模式比传统模式更物有所值,应采用PPP模式;而当VFM小于0时,说明PPP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不能提高效率,不应采用PPP模式。
(三)PF2模式
PFI模式不是万能的,也存在诸如招标谈判周期长、成本高导致不够物有所值,特许经营协议的灵活性不足,项目缺乏足够的公开性,风险分配不当,投资人回报过高等问题。在实践中,很多人对英国PFI的实际绩效和作用提出了质疑和反对,根据实践中暴露的问题,2012年底英国财政部针对性的提出了PFI的升级版PF2 (Private Finance 2)。
相对于PFI,PF2的主要修改内容包括:丰富资本金和债务资金来源,政府作为联合投资人(co-investor)提供部分资本金,资本金中的一定比例须通过竞争投入;加快采购过程和降低采购成本,通过集中化采购和加强授权提高采购能力,承诺招标阶段不长于18个月,引入标准化和高效的采购流程,加强项目的立项审查;提高服务的灵活性、公开性和效率,软服务(如清洁、餐饮)将从项目中移除,赋予采购部门更大的自由裁量权和服务取舍权,对提供服务进行定期评估;提高透明性,投资者须公布资本金回报信息,政府持有股权的项目需公布包含融资细节的年报等;合适的风险分配,提高政府的风险管理,包括各种不可预见原因引起的资金支出追加风险等;更加注重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尤其是长期性的债务融资;升级物有所值(VFM)指南。
PF2一经推出就确认将在教育PPP项目中得到应用,卫生部也已经开始在若干医院项目中对PF2的适用性进行评估。PF2代表了PPP发展的趋势,虽然国情和阶段不一样,但仍对我国PPP的发展和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
(四)LIFT模式
在英国,90%的就医者进行初步医疗诊断都是在基层医疗机构(primary care services)中,但实际建设中大部分的政府投资却只投向了医院,导致基层医疗机构的建筑设施严重短缺和破旧。为解决这一现状,英国卫生部(Department of Health)于2001年推出了专门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LIFT(Local Improvement Finance Trust)模式,其支持对象包括社区卫生室、全科医师(GP, General Practitioner)等。LIFT的实施模式为:政府根据当地规划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选择投资人,由公共部门(中央及地方)和私营部门联合投资(一般私营部门占60%),获取特许经营权,负责一批(若干个,每个投资500万英镑左右)基层医疗机构项目的融资、建设、更新改造和维护,并将建筑租赁给相应的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运营。特许经营期20年~25年,每5年评估一次,特许经营期满,建筑不能无偿移交,但医疗服务机构有权优先购买。(LIFT基本结构见图5,合同结构见图6,资金结构见图7)。实践证明LIFT是一种有效且灵活的医院融资模式,能有效降低成本,有力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引入私营部门的资金和专业能力,间接地促进和吸引基层医疗服务人员,使得群众的就医选择更为丰富。据统计,截止到2008年,英国已有47家LIFT项目公司,提供的基层医疗服务涵盖了英国一半的人口,吸引了超过15亿英镑的投资。
二、英国医院应用PPP经验总结
通过上述对英国医院PPP的介绍分析,可以总结英国医院PPP的如下特点——
(一)运作体系完整,主管机构明晰,法律法规完善,实施制度齐全
有一整套规范化、模块化的实施指南和标准合同,有利于项目的推广。政府设置多个主管部门机构,如国家审计署(NAO,National Audit Office),商业办公室(OGC,Office of Government Commerce),PUK(Partnership UK,政府部门占49%股份)等,对PPP的发展进行指导、咨询、监管、总结和完善,在医疗卫生领域,卫生部也根据医疗行业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指南、报告等,这些举措便捷有效,有力推动了PPP的发展。
(二)具体实施模式灵活多变,针对性和适应性强
能根据环境和项目的变化及时吸取成败经验,进行完善。英国针对医疗机构的类型、规模、性质,采用了不同的PPP模式,比如针对医院的PFI和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LIFT,分工明确,相互补充和借鉴,形成结构完整、覆盖面广的体系,有利于医疗服务体系的层次和布局的合理完善,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建立了VFM为基础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前期评估决策体系和方法
这些体系和方法有利于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PPP项目选择投资人的合理性,有利于项目的最优化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四)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分担
私营部门(private sector)只负责医院项目的融资、建设和非核心服务,由代表政府方(公共部门)的NHS负责提供核心服务或医疗服务。这样的好处是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分担,有利于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由于医疗工作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一般的私人部门不具备这个实力,只能由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的卫生部门(NHS)负责,而卫生部门(NHS)则能摆脱后勤服务的羁绊,专心致力于提供医疗服务。
(五)重视对PPP经验的总结,重视公共利益的维护和监管
下议院(House of Commons)、国家审计署(NAO)、卫生部(DH,Department of Health)等部门都有对医院PPP应用情况的评估报告,通过对项目运作情况进行深入的全面评估,总结经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PPP模式。
三、英国医院PPP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PPP在我国其他领域,比如电厂、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公路、地铁等都获得了应用,并取得了成功,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都为PPP在医院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而通过英国医院PPP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出对我国医院PPP的启示有:
(一)将民营资本引入医院领域,具有诸多优点和良好的绩效
随着医改的开展和深入,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是较为突出的问题,各地有大量的各级非营利性医院需要新建、改建与扩建,仅靠政府的财政投入和医院的自筹资金,是难以得到保证的,而且容易促使医院采取逐利行为,忽视公益性。此外,医院大量存在着服务差、效率低、医疗质量差等问题,一直被广大群众诟病,也导致了一些医患冲突和医疗。而通过PPP模式把民营资本引入医院领域,具有诸多优点和良好的绩效,比如增加医疗卫生事业投入,有助于管办分离,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健全医院监管机制等。
(二)可设立项目的立项决策机制
并不是所有的医院都适合PPP模式,应根据医院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医院项目的性质(营利性/非营利性)、类型(综合/专科)、级别(三甲/二甲)、地域(城市/区县,东部/中西部)等因素,经过认真深入科学合理的论证,决定是否采用PPP模式。
(三)设立专门机构,使项目公开、公平、公正
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设立专门的PPP机构,负责医院PPP的指导、规范、培训、咨询、监管、评估等工作,使得PPP项目公开、公平、公正地在制度的框架内运行,保证参与方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PPP立法
针对PPP模式,不仅需要国家层面通用的法律法规,国家卫生主管部门也需针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特点出台医疗卫生领域PPP的规范政策及示范合同体系。
(五)重视对国内外已有经验的总结
制订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医院PPP指南,并根据实践进展进行调整完善。实践证明,英国及其他国家的操作指南,是保证PPP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六)重视项目的后评估
相关主管部门和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要经常性地进行PPP实施绩效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医院PPP一般特许经营期长达20年~30年,如何保证项目在整个特许经营期内成功实施,不仅要重视前期的招标、融资、建设工作,更应该保持项目的长期监管、定期评估和经验总结。
(七)建立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医院PPP项目数据库
将项目的发展过程和动态进展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公开,便于对项目的绩效和管理进行评价和监管,也有助于医院PPP的完善提升。
(八)做好人才队伍建设
医院PPP专业性强,涉及到经济、工程、法律、管理、医疗、设备等诸多领域,对主管官员、从业人员、咨询机构等相关人员的要求较高,必须加强能力培养和专业培训。
(九)加强公众参与
医院PPP项目涉及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大局,必须在项目生命期中做好公众参与,重视公众意见,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发挥群众监督功能,保障项目成功。
(十)结合国情从实际出发
鉴于具体国情的不同,如英国国土和人口较少,经济基础较好,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具体的操作上切忌盲目照搬,应一切从我国实际出发。例如英国由政府卫生部门(NHS)提供医疗服务,私营部门只负责后勤服务的模式,我国就不宜普遍使用。我国大部分基层医院由于机制、待遇等原因导致技术人员流动率高,国家无法保证提供足量的核心医疗服务,必须依靠社会资本灵活高效的激励制度,提供包括核心服务和非核心服务在内的全套医院管理和服务。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医院存在着医疗服务可及性差、建设资金紧张、医疗服务质量低、医院管理效率差等问题,解决这些难题,推进医疗卫生改革,需要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的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和建设。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胆借鉴吸收国内外一些经过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技术、制度和理念。PPP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国外医院和国内市政公用事业领域获得了巨大成功,拥有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能够针对且有效地化解上述医疗困境。而且,通过医院PPP模式,可将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医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体制改革等热点内容统一起来。因此,将PPP模式引入我国医院建设领域是值得我们在医改中进行深入研究和认真尝试的一个路径。但在实践应用中,切忌盲目照搬照抄,应该结合我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编辑 刘鲁)
参考文献
[1]王守清,柯永建.特许经营项目融资(BOT、PFI 和PPP)[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HM Treasury. UK 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 Projects: Summary data as at March 2012. [EB/OL]. (2012) [2013-10-16]
[3]House of Commons Committee of Public Accounts.PFI in Housing and Hospitals (Fourteenth Report of Session 2010–11). [M]London: The Stationery Office Limited.2011
[4]Ed Farquharson ,Javier Encinas. The U.K. Treasury Infrastructure Finance Unit: Supporting PPP Financing During the Global Liquidity Crisis. [EB/OL]. (2010) [2013-10-02]
陈艳霞
浙江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杭州 310009
【关键词】农村;卫生机构;病人;服务理念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6-058-1
20世纪以前,医学是在生物学发展基础上形成的“生物医学模式”,这一模式是以生物学因素为出发点,着重在个体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使人们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医学模式日渐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同时患者也向医疗机构提出了新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因此,为了实现综合健康这个目标,就要求医疗单位,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更应该满足患者的需要和需求,更新与转变服务观念,以下就有关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行探讨。
1我国农村卫生机构现状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农村卫生机构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观念的转变,服务理念落后,以医疗为中心,轻视病人的需要;服务模式单一,习惯于坐堂行医,不适应群众需求的变化;落后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不能适应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卫生需求。在农村出现了“大病到城市,小病到个体,乡镇卫生院病人少”的哑铃状现象。现行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沿袭下来的机制布局和服务方式,客观上形成资源不足与浪费并存,规模扩张与效率低下并存的局面,基层卫生组织运行的低效率,难以适应市场经济追求效率和效益的总体要求。
2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建立
2.1“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开展
1)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各级各类卫生机构以创“文明行业”为宗旨,“以病人为中心”为核心,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医疗”、“文明科室”、“文明个人”活动,加强人事、经济、医疗管理,并制定出相应的评比标准和奖惩办法,真正地做到“视病人为上帝”、“视病人为衣食父母”。
2)狠抓社会上反应强烈的吃回扣、收红包、开大处方、乱收费、高收费等现象,实行药品统一招标采购,把药品的虚高定价降下来,真正的让利于病人,让病人得到实惠。
3)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也是医院工作的核心内容,更是评价一个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以病人为中心”理念的重要体现。对医院的各科室人员都要制定出行为规范和服务规范;对待病人要态度端正,语言和蔼、亲切,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让病人在医院时确实有家的感觉。
2.2“以病人为中心”的具体措施
1)要在医院的大厅里设置各科室的指示牌
乡镇卫生院里来的病人大都来自农村,而有些病人又都是年龄偏大,对医院的就医环境不了解,找不到就医的门诊。一些急诊的病人苦恼就更大,病人东找西窜,延误了治疗,容易怨声怨气,对医院的服务产生不满。如在大厅内安装有指示牌或设置导医台则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真正做到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
2)在各科室的候诊区设置候诊椅
本身到医院就医的患者就受疾病的困挠,身体比较虚弱,如若无候诊椅,患者只能站在走道里,甚或一些年老体弱及残疾人只能坐在地上候诊,这样既影响医院的形象,又容易让患者有一种被遗忘或冷落一旁的感觉,这样会在他们的心里产生了一种对医院的不友好的感觉。
3)在医院的各楼层候诊区设置饮用水
4)对出入院的病人,免费用救护车接送
向社会公布医院的值班电话号码,只要有病人及家属打电话到医院来就诊,免费向他们提供救护车接到医院。对一些出院的病人,免费用救护车送回家,这样极大的方便病人,不需要病人找车,或自己家属开车到医院,那样既不安全,也增加患者的负担,还让患者产生医院把病人的钱赚去就不管不问的感觉。免费用车接送,既有利于让患者对医院产生信任感,又可以作为医院免费的宣传,病人对医院的正面宣传有医院自己做广告所不能比拟的效果。
5)开展医院的整体护理工作
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让护士从一些琐事中彻底的解脱出来,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进行病房巡回观察,做一些护理工作,充分发挥整体护理工作的作用和优势。在乡镇卫生院开展整体护理,第一改善了护患关系,第二改善了医护关系,第三可以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日益激烈的医疗竞争中,最大的竞争就是服务的竞争。
6)要树立“经营”服务观念
十年卫生改革,医疗卫生单位不讲核算,不会经营的状况有所改善。但从市场经济的大趋势看,卫生部门仍缺乏经营服务观念,不精于服务经营。从服务方式上看,往往习惯于群众找上门的服务,而忽视自己送上门的服务;从服务内容上看,对直接的健康服务的看的多,而对于间接的、大量中介的健康服务则认识少,利用少;从服务结构看,忽视了预防保健康复中的有偿服务,仍然“捧着金碗讨饭吃”;从服务手段看,不善于将多层次的生活服务与健康服务有机地结合,没有真正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7)增强内部服务意识
关键词:老龄化;康复;社区老年康复中心
Abstract: With China's aging population, pension problem in China, especially take care of the elderly will face severe challenges, the aging of population is a tre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new or social phenomena are confronted with today in many countries and even some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recent years, geriatric rehabilitation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medical profession, some units are probed in this paper, and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in the elderl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dical mode.
Key words: aging; rehabilitation; community geriatric rehabilitation center
中图分类号:TU2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面对日渐增多的老年患者,老年人的康复医疗势必将会成为重要的考虑内容,而作为老龄化社会及康复医学内涵产物的现代康复医疗建筑,其发展模式和方向有其特殊性,我国目前在大规模的康复建筑方面已经有不少投入,而基于我国国情,从居家养老的模式出发,社区内的治疗方式对于老年人来说更符合其心理特征,推进社区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老年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由于社区康复的形式符合老年人心理、生理的要求,弥补了综合医院和专业医院的不足,已经逐渐成为社区为老服务设施的功能需求,社区是老年人居住、活动的主要场所和空间,也是老人们所熟悉的环境和交流场所,因此在社区内配置老年康复的设施,能够就近给老年人提供康复医疗服务,老年人可以不用离开所熟悉的家庭与社区,就可以享受到专业机构提供的康复服务。
1 发展背景及现状
1.1医疗服务观念的改变
目前,我国的医疗服务模式大部分是根据急性病设立的,由于这种医疗模式和专业分科的长期影响,老年人的医疗服务离专业化的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老年人医疗服务的专业化特色在于其连续性和综合性,在推行全科等综合性机构的同时,还需要发展老年护理院、老年病医院、专门的老年康复医院等延续性医疗服务机构。目前,我国还是缺乏严格的健康评估体系,这使得老年人的延续性治疗处于盲目无序的状态,导致很多老年人无法取得适合的护理和治疗。老年患者的康复地点选择主要根据所需康复的复杂性和强度,一般病情稳定,不需要复杂临床处理的可在养老院或普通康复机构进行。
我国制定了“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可持续发展的社区老年人医疗服务体系,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社区常住老人能够密切联系,可以建成独立的室,也可以逐步增设其它的康复医疗专业部门,社区老年康复中心就是其中的一种。
1.2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许多国家乃至一些发展中国家所共同面临的一个新的社会发展趋势或社会现象。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94亿,且每年以3.2%的速度在快速增长。老年人口的高龄、失能(生活不能自理)和空巢化将进一步加剧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截至2012年底,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2273万人,失能老年人口3600万人,慢性病患病老年人口0.97亿人,空巢老年人口0.99亿人,2025年之前,高龄老年人口将保持年均增长100万人[[]]。老龄化态势凶猛袭来,给“未富先老”的中国带来子女负担问题、空巢问题、社会老年服务能力低下问题。人口结构迅速老化将严重影响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必须加快健全医疗、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等社保制度和公共服务制度以及体系的建设。
2 社区老年康复中心的规模及功能配置
2.1社区老年康复中心的规模
社区康复中心的建设规模取决于其服务量,即老年人口的多少,笔者认为在确定社区老年康复中心的建设规模时,应该充分考虑街道、社区老年人口以及老龄人口发展趋势等,根据这两个主要因素,同时兼顾经济发展水平,服务半径等来综合确定其社区老年康复中心的规模。
按照建筑规范《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2.12条中规定,老年人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各种综合的社区服务场所,设有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或单项服务设施和上门服务项目。《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设计规范》2.0.7条中规定老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各种综合的社区服务机构和场所。结合以上两本规范的定义,社区老年康复中心建设的定位,按规范接近的是老年人服务中心中以康复医疗为主的服务设施。
参考规范标准,笔者认为从不同城市以及地区的情况来看,考虑分梯级次,区分功能和康复床位设置情况,以及医疗设备的投入情况,比方说尽管有些地区有很大的老年康复需求,但是资金投入未必跟的上,所以建设过程可以预留发展空间,再加上对于新的事物,人的适应和接受需要一个时期,所以起步不能建设规模过大。个人认为500-1000平方米的面积适合于小型机构,较适合起步阶段的康复需求,1000-1500平方米的面积适合中小型的机构,1500-2000平方米的面积适合于大型机构,其布局还可以按照城市的老龄化程度和适应人群的不同进行增减。(见表2-1)
表2-1社区老年康复中心房屋面积指标
Fig4-5Community geriatric rehabilitation center building area index
表格来源: 作者自编
2.1社区老年康复中心的功能配置
2.1.1社区老年康复中心的功能内容
社区老年康复中心功能组成的主要特征是专业性、多用性及灵活性,是老年公共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除了狭义的康复训练场所,还可以设有护理、文化娱乐、餐饮、休憩、心理咨询、管理等功能部分。其功能空间根据使用对象和功能类型的不同,通常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1)康复诊疗空间--与老年人的康复训练、康复治疗密切相关的空间,是老年康复中心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2)公共功能空间--与老年人的康体娱乐活动及各类公共行为相关的空间,是老年康复中心的非诊疗空间。
(3)康复护理空间--与老年人的康复护理行为有关的空间,是机构中的居住功能的空间。
辅助服务空间--与服务人员的后勤服务工作相关的空间,是老年康复中心的后勤保障。
(5)行政管理空间--与医生、护理人员、行政人员日常办公、咨询和休息相关的空间。是老年康复中心中承担管理的部分。
“康复训练及活动空间”是老年康复中心最重要的部分,主要为失能以及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康复训练、生活技能训练以及日间护理服务。根据以上研究各部分功能的基本构成情况:(见表5-2)
表2-2 社区老年康复中心功能构成
Table2-2Constitude the function of community elderly rehabilitation center
表格来源:作者自编
2.1.2社区老年康复中心的功能流线
社区康复中心的功能分区主要包括康复医疗区、娱乐活动区、后勤服务区等,为了考虑自身发展情况及社区老年人口比例及需求比例等变化因素设立预留发展用地,复中心各功能之间的流线较为复杂,虽然社区康复中心规模本来不大,但是流线依然有几种形式:第一类为外来人流,包括患者、陪同家属、探视者、咨询、培训、宣传;第二类为工作人流,包括康复医生、技师、护士、职工、义工;第三类为物品流线,包括药剂、器械、食物、资料;第四类为污物流线,包括垃圾、污水等。各类型流线应防止交叉,减少和杜绝感染,是康复中心内形成有秩序的动态环境,组合好各建筑空间,采用信息诱导图标,引导内部流线。
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考虑护理人员的视线,因为服务的老年人以介助老年人为主,所以尽量在集中康复训练、公共功能区设计良好的空间类型,避免产生太多死角,导致护理人员的视线到达不了,而照看不好老年人。
完善的社区老年康复中心功能关系与流线图(见图2-3):
图2-3社区老年康复中心流线图示意
Fig2-3Community geriatric rehabilitation center streamline diagram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 社区老年康复中心的内、外空间设计
3.1社区老年康复中心的内部空间设计
人性化的空间设计是指能满足人在物质与精神等各方面需求的生存空间。随着人的生活质量不断地提高,人对行为场所的需求不仅仅是停留在生理上的物质条件满足,对于安全性、受尊重以及个人领域空间权、私密性等精神上环境条件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老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特殊性导致其空间设计有其特殊性。
病人进入医院后希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为重返社会实现人生价值作准备,病人的交往心态与健康人不同,因为身心能力有限,规模上表现为小型化,因感性突出,对象上亲和性更强,情调上喜欢舒适轻松。内部空间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
(1)康复诊疗空间指与患者诊疗活动有密切关系的空间,同时又拥有具体使用功能的使用空间。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OT/PT室是设置在一个大空间内的,康复训练空间内摆放各种康复设备,通常会放置康复床位供康复师给老年人做康复训练用,还会有台阶锻炼、牵引设备等康复设备,不同的设备所占用的空间大小不一,但一般都不会太小。
(2)护理空间的设计要采用家庭化的设计理念,康复病人行动不便,病房空间的合理设计是确保老年人使用方便的前提。护理空间一般由护理病房、护士站、公共浴室、公共卫生间、辅助用房等组成。
(3)交通空间指不同功能的一种通过性空间,分为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水平交通的作用是平面内联系各功能的空间,我们经常见到的走廊就是这种形式。垂直交通主要是楼梯、电梯。交通空间人性化设计包括:
①门厅首先要指示明确、流线清晰,要有供老年人咨询和了解的服务区域,门厅是康复中心的交通核心,其装修设计要营造出温馨、阳光的气氛,给老人以愉悦的印象,门厅规模不宜过大,紧凑合理即可,与社区机构的规模相匹配。
②社区康复中心的垂直交通主要依靠医疗电梯来完成,至少设置一部医疗电梯,楼梯的形式对于介助老年人来讲会有很大障碍,当然楼梯作为垂直交通工具也是不可缺少的,楼梯要选择适宜的坡度,楼梯的栏杆、扶手、踏步等要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要求。候梯厅的人性化设计要方便老年人等候电梯时休息、查看通知等,可适当扩大,并配备座位、通知栏等。
3.2社区老年康复中心的外部空间设计
在社区康复中心的设计中提供良好的户外空间环境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要求就有很重要的作用。外空间可以分为交通空间、康复活动空间,景观空间等三个主要类型。
(1)交通空间
交通空间承担着人流集散的的作用,交通空间中包含着车流、人流两个方面。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要做到人车分流,社区老年康复中心的车流主要有老年病人的接送医疗车、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的车,以及一些外访车辆,从外部空间的整合设计考虑,在建筑的外部一定要预留足够的室外集散广场,作为车行交通空间。对于老年人建筑,在步行交通必须上下起伏的时候,相对平坦的坡道比台阶更好,尽量减少高差,在室外步行交通的较长的走道中间设置停留的区域。
(2)康复活动空间
康复中心的外部环境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结合设计一些室外的康复空间,供老年人散步、做康复训练、晒太阳和聊天。老年人在做康体训练的同时进行交流,在心理上老年人彼此之间交流有助于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3)景观空间
康复景观应首先具备康复的潜力,通过提供一些功能空间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活动需求,绿化是室外空间做最生动的组成因素,能够使得环境生动、活泼,还能够改善小环境,对一些慢性病有间接的医疗作用。从医疗的观点出发,用栽植形成自然绿化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可弱化医院的诊疗特质,帮助病人放松,另外一方面可以对户外空间进行合理分区和视觉分隔,运用栽植的疏密变化和树种的搭配可以创造丰富的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GB50437-2007)[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赵群英.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社区康复.[J]水电医学杂志2000.05;
[4]凡尼·瓦维利·席妮卡、格里基·马拉加西欧提,符济湘译.医院之外老年设施的选择--设计的一种新挑战[J].医疗建筑,2007.10;
[5]菲利普·莫伊泽尔、克里斯多夫·席尔默.综合医院与康复中心[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