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基础与技能训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电子电工 技能训练 教学方法
现代工业生产日新月异,电子电工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技能训练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专业技能训练是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特色。但由于受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影响,技能训练在部分学校中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职业学校应加大其教学设施、设备以及训练所需的大量实验器材的经费投入,另一方面教学管理形式已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技能训练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诸多问题。笔者从事职业教育多年,主要担任电子电工专业的理论和技能操作教学,工作中,对职业技能训练的感触颇多,故而,谈谈几点看法。
一、充分认识技能训练的重要性
通过技能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本专业工种的操作技能、技巧,因此说技能训练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必须充分认识这一点,重视技能训练,采用科学的教学管理形式,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初、中级技能人才;同时职业学校也需要大批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具有辅导学生技能训练的能力。
(一)技能训练的目的是培养新型劳动者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不断涌现,要求劳动者不断地更新科学知识和提高技术水平,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劳动者需要不断地进行技能培训。教师也要不断地进修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
(二)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实际训练
技能训练为生产服务的特定性质决定了它必须着重于操作技能的训练。劳动者具备必要的文化技术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理论知识,有利于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但从“知”到“会”有个转化过程,关键是实际训练,通过实际训练,才能由不会操作到会操作,再到熟练操作,直到形成技能技巧。
(三)善于发现,巧妙利用, 提供成功体验
教学中,成功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进步和好评。因此,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次好成绩的取得,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或是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使他们兴奋不已。笔者在《电子技能》课教学时,对电子元件如电阻器、电容器、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其作用及参数作了重点地分析和讲解后,然后列举了音响功放电路的应用,并对电路作了分析说明,许多学生听了之后无所事事,也许是真的理解不了,还是根本就不感兴趣。于是我就布置了一个课外练习,让愿意去尝试的同学自己到市场购买(学校无实验条件)元件组装电路。不出两天,竟然有四位同学做好了功放电路,我及时为他们提供了一只音箱进行实验,可学生告诉我没有信号源,我又建议他们想想,我们身边有没有可利用的资源,于是又有学生很快想到了手机,利用手机的播放器作为输入信号对电路实验,没想到还真的成功了。音箱里传出了动听的歌曲,学生们高兴极了,他们的辛苦没有白费,他们成功了!这件事在班里影响很大,同时,也激发了更多同学的学习兴趣。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出现听觉,视觉和感觉的疲劳,降低教学的效果,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给学生注入新鲜的血液,适合于年轻人的感知特点,易于被学生接受,对培养学生的感觉技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技能训练效果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真实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这种教学手段,能把抽象变具体,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如安全用电、操作规程、电机和变压器的制作工艺流程等内容,通过屏幕展示,只需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系统地、科学地把原来需要几十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内容展示完毕,并收到更好的效果。我们经过认真研究讨论,针对专业的特点购买了一批适合电子电工技能训练的器材,加上现有的一批多媒体课件,约30个学时,就能完成内容涉及安全用电、操作规程、操作工艺、电气照明、低压电器、变压器、电动机等电工实作课的教学;利用EMB(电子工作台)电路仿真对电子元件、电工仪表、电子电路实施教学,还可以充分应用交流接触器、按钮开关、时间继电器、热保护器等实物进行电力拖动的电路连接,使学生能较快地对电子电工技能训练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种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教学效果,可谓一举多得。
(二)实行模块化教学,讲练两相结合
技能训练是针对本专业技术知识的实践性教学,其操作技能的正确性、科学性一般都有其理论依据。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专业技术知识、工艺知识与技能训练分开上课的相对独立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实行模块化、一体化教学,是适合电子电工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所谓模块教学,是指把操作技能与工艺课合并在一起,按知识结构分为几个模块,在进行操作技能练习时,讲授相关的工艺知识,或者是讲完某一工艺技术知识后,紧接着进行相关课题操作练习的教学方式。
在电子电工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注意讲练结合。电工设备和电路烦琐、复杂,只讲不练,学生学习兴趣上不来,会导致纸上谈兵,收效甚微。为此,在讲解理论时,笔者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实物或用实物简图代替实物,进行模拟技能训练。让每一个学生都动手练习,然后互相讨论和分析,找出不正确的地方,并通过个别指导和集体讲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给学生上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时,边讲边让学生进行电路安装,并在教师指导下通电试验。当学生看到交流接触器动作情况及电动机转动方向后,其电路工作原理便一目了然。这样,既有利于技能训练操作与理论的相互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技巧。同时,学生学起来有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强化直观教学,变抽象为具体
抽象的东西容易使人产生多种联想,不利于理解电子电工技能训练的内容,因为电子电工要求准备无误,不得有半点马虎,错误的联想或者想象如果用在操作中,将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变抽象为直观,有利于电工技能训练的教学。如《维修电工》中有许多如变压器、电动机及控制电器等实用电工的内容,了解这些设备的结构,掌握其各部分的功能,是操作和使用的前提。在各种设备的结构与功能教学中,应认真贯彻直观性的原则。首先,注意充分运用实物教学。将实物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通过触摸、观察、介绍结构名称,形成表象。利用一些废旧设备、电器让学生进行拆卸、安装,接触其内部结构,并介绍其功能,讲解其工作原理。其次,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利用投影仪投影自制的结构示意图,并介绍其功能。将设备或电器在工作中有代表性的状态制成幻灯片,正确运用多媒体将各个状态演示投影到屏幕上,加强工作原理的理解。如在讲解旋转磁场的产生时,可将整个过程分为五个状态,将每一个状态分析讲解后,可将五个状态的幻灯片按工作顺序连续演示,给学生一个完整、系统、形象的认识,从而理解旋转磁场的原理。在教学中,还特别注意发挥微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将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直接安排到微机室内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计算机上边听讲边演示。
(四)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只教给学生动手的方法,不教给学生动脑的方法,有如对学生“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灵活变通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电子电工这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程中,学生在获得电工技术技能的同时,还得考虑学生今后继续深入学习电子技术课程、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进一步钻研新技术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通过加强启发式教学,将一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技能技巧,让学生自主地在动手操作训练中慢慢体会。当发现学生做题的思路和操作错误时,教师不急于马上否定,更不急于给出正确答案,应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进行思路上或做法上的辨析,引导他们作进一步的思考,必要的时候让他们查找资料,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这样反复的训练,学生养成了动手和动脑的习惯,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电力拖动》技能训练中,好多学生看不懂装配图,我就让他们先按照原理图连线,做好之后再由老师检查通电,实验成功了再让学生画出自己的配线图。根据这样一个原则:先接线,再画图;画好图,再反复练习接线。如果让学生真正理解了电路,再来实际操作,这对于职中生来说,那是一大难点,不如让我们的教师先辅导学生动手练习,掌握了一定操作方法,再来体会电路的工作原理,效果会好得多。
实践证明,经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是深受用人单位的厚爱的。
三、正确处理技能训练与生产的关系
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适应现代企业生产设备的操作者,因此,技能训练要结合部分生产进行。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取参观、观摩,观看DVD影片,多让学生了解相关产品生产过程,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认识到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并在一些实际操作现场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从而尽快适应现代企业生产制度的要求。但不能片面地认为技能训练就是从事产品生产,就是带领学生干活,为生产产品而教学,这样不但不利于指导教师实施教学任务,也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正确处理技能训练与生产的关系,应该以“教学促生产,以生产促教学”为指导思想,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互提高。毕竟学校的条件是有限的,学生的技能水平还需要在生产生活中实践提高。
以上,笔者就认识技能训练的重要性、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处理好技能训练与生产的关系三个方面,粗浅地谈了提高电子电工技能训练效果的一些看法。
[参考文献]
[1]瞿.电工实习教学过程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6:63-64.
关键词:中职电工 技能训练 教学
中职学校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十分重要。实训课教学是中职学校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技能的形成则是通过观察、模仿、实践来重复教师所演示的动作和反复练习来实现的。同样《电工技能与训练》课程要在三年内要掌握的安全用电常识、电工基本操作工艺、电气照明与内线工厂、常用电工仪表、常用电压电器、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等技能和达到中级工应知应会标准。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在教学方式上应凸显以下几个方面特色。
一、加强学习乐趣培养,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技能课的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技能训练必须先让学生觉得有趣而乐意去做。有趣是乐趣和志趣形成的起点,而乐趣是有趣的升华,只要对自己的学习和训练产生了浓厚的乐趣,就会乐此不疲地学习和参加训练。有一次,在练习日光灯电路的安装的过程中,一名学生进行通电试验时,出现灯管两头发红,中间不亮的情况。于是,笔者把学生们组织起来,问他们在家是否也遇到过这种现象。学生都说有,可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此,笔者把启辉器中的小电容去掉,日光灯又亮起来了,学生们高兴极了。从此之后,学生学习技能课热情高涨,有些还主动要求参加电工兴趣小组。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技能训练效果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真实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这种教学手段,能把抽象变具体,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如安全用电、操作规程、电机和变压器的制作工艺流程等内容,通过屏幕展示,只需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系统地、科学地把原来需要几十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内容展示完毕,并收到更好的效果。我们经过认真研究讨论,针对专业的特点选定了一批适合《电工技能与训练》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加上教师动手制作的一批多媒体课件,总共约20个学时,就能完成内容涉及安全用电、操作规程、操作工艺、电气照明、电工仪表、低压电器、变压器、电动机、电力拖动与机床电路等课题,使学生能较快地对《电工技能与训练》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种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教学效果,可谓一举多得。
三、模块化教学,讲练两相结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相结合
技能训练是针对本专业技术知识的实践性教学,其操作技能的正确性、科学性一般都有其理论依据。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专业技术知识、工艺知识与技能训练分开上课的相对独立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实行模块化、一体化教学,是适合电工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所谓模块教学,是指把操作技能与工艺课合并在一起,按知识结构分为几个模块,在进行操作技能练习时,讲授相关的工艺知识,或者是讲完某一工艺技术知识后,紧接着进行相关课题操作练习的教学方式。在《电工技能与训练》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注意讲练结合。电工设备和电工电路烦琐、复杂,只讲不练,会导致纸上谈兵,收效甚微。为此,在讲解理论时,笔者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实物或用实物简图代替实物,进行模拟技能训练。让每一个学生都动手练习,然后互相讨论和分析,找出不正确的地方,并通过个别指导和集体讲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强化直观教学,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容易掌握元器件的结构及原理
抽象的东西容易使人产生多种联想,不利于理解《电工技能与训练》的内容,因为维修电工要求准确无误,不得有半点马虎,错误的联想或者想象如果用在操作中,将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变抽象为直观,有利于电工技能训练的教学。如《电工技能与训练》中有许多如变压器、电动机及控制电器等实用电工的内容,了解这些设备的结构,掌握其各部分的功能,是操作和使用的前提。在各种设备的结构与功能教学中,应认真贯彻直观性的原则。注意充分运用实物教学。将实物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通过触摸、观察、介绍结构名称,形成表象。利用一些废旧设备、电器让学生进行拆卸、安装,接触其内部结构,并介绍其功能,讲解其工作原理。
五、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技能训练过程中应注重“三个结合”
“三个结合”是指在电工技能训练中要注重讲解示范与示范练习相结合、循序渐进与启发引导相结合、正确评价与反馈整改相结合。
1、讲解示范与规范练习相结合
讲解和示范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准确讲解与标准示范有利于学习者不断的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进而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示范操作必须按照正确的姿势去准确地操作,教师的肢体移动,一招一式,乃至指向解说必须标准、规范,不能有任何的多余动作、不良动作,更不能有错误动作,以免造成学生错误模仿。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有目的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活动。教师的准确讲解结合操作示范,可以使学生具体、直观的感受到所学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技能训练内容的理解。
在汽车电工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师对每一种电工工具、仪表仪器的使用方法要讲解清楚。例如:关于万用表的使用,教师要讲清以下几个方面:①万用表要水平放置;②使用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若不指在零点,应先进行机械调零;③万用表面板上有两个插孔,分别标注“+”、“-”两种符号。测量时,应把红色表棒插入“+”插孔,黑色表棒插入“-”插孔;④根据测量的种类和量程调准转换开关的位置;⑤选择合适的量程。测量电压和电流时,如事先不知道被测量的大小,应把转换开关拨到最大量程试测,然后根据指针偏转情况逐步变换为合适的量程,再进行测量;万用表的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三分之二位置以上时,表明量程合适,测量结果比较准确。测量电阻时,万用表的指针偏移到欧姆中心值时,测量结果最准确。⑥万用表使用完毕后,务必将转换开关置于交流电压的最高量程档,以防他人误用,造成损坏。
在准确讲解的基础上,结合动作示范,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练习,做到讲练一体化。因为实习教学就是以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和工艺过程的连贯性为内在联系的技术技能的有效传授方式,所以在给学生作操作示范的过程中,应辅以必要的“解说词”,交待动作的顺序和要领,讲清操作的关键和理由。讲解的语言应当注意逻辑性和专业术语化。例如: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第一步,把万用表转换开关放在电阻档上,选择适当量程(测量前根据被测电阻值用表的转换开关选择适当量程,一般以电阻刻度的中间位置接近被测电阻值为好)。第二步,量程选定后,测量前将两个表笔短路,调节调零旋钮,使指针在电阻刻度的零位上。第三步,将两个表笔分别与电阻两端相连接,读出电阻的读数。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之后,让学生自主练习。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如果学生不能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规范练习,很难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甚至发生仪表损坏等故障。特别是对于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操作规程,一开始就应该让学生进行规范练习。
2、循序渐进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技能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操作技能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掌握局部动作阶段、动作交替阶段、动作协调阶段和动作完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课题的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局部到整体、由慢速到快速地进行,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便于掌握和巩固所学的基本操作技能。不可贪多求快,否则会欲速则不达。笔者认为整个汽车电工技能训练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安全用电常识及常用工具、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用电常识教育,使其了解电的性能,熟悉电工操作规程,学会正确使用常用仪器仪表,为安全、有序、正确、规范的汽车电工技能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阶段,用常用仪器、仪表检测汽车电器各总成件。要求学生了解汽车电器各总成件的结构与作用,熟悉它们的技术性能和主要参数,掌握各总成件质量的判断方法。第三阶段,综合性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通常一个技能训练课题中用到几部分内容,当同学以学过全车线路的有关基础知识,例如:电源系、启动系、点火系等概念后,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对车辆电路故障进行检测。教师对技能训练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然后引导同学按步骤进行检测。第四阶段,熟悉协调和操做水平的提高。在学生掌握如何诊断与排除汽车电路故障以后,应着重强调工艺要求,并让学生运用中间断路法进行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上述四个阶段是一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过程,教师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讲解,同时对重点、难点问题,坚持循序渐进和启发引导相结合。例如:在前照灯光线路连接时,采用把实验分成两部分:先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灯光线路的连接,当学生看到自己连接的前照灯线路接上电源后即正常发光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学生对实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此时再让学生把变光线路灯光继电器线路接上进行实验,从而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另外,对学生技能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加以启发性的分析,如学生在不解体检测硅整流发电机时,测出的数据有时是错误的,但不知道如何检查和判断数据的正确与否,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启发和指导,引导学生分析产生测量数据不符的原因及检查方法,一步步给予指导,通过教师由浅入深的逐步引导和分析,学生对检测方法有了整体上的认识,并将逐渐提高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评价与反馈整改相结合
正确评价技能训练成绩是激发学生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通过考评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进行整改,做到正确评价和反馈整改相结合,逐渐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在技能训练过程中,笔者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成绩,具体做法是:①将技能训练成绩分为应知和应会两部分,既考核理论知识,又考核实际操作。②采取教师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除了教师根据学生操作情况进行评定成绩外,设定一定比例的学生的自评分。学生的自评分,又分为学生本人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③让一位学生操作,其余学生观看,通过评议得出分数。④每进行一次技能训练评定一次成绩。对那些不满意自己目前成绩的同学允许他们通过一段时间练习改进后重新评定成绩,引导并鼓励学生对自己不断提出新要求,从而达到不断提高、不断创新的目的。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有教师考核、学生自我考核、师生间、学生间能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极大调动了学生技能训练的积极性,效果很好。教师在正确评价的基础上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学生,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达到纠正错误提高技能的目的。另外,笔者还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学生技能比赛,考核学生独立完成实际操作任务的能力,检测学生的技训水平。例如:2007年11月份笔者组织的汽车电子工程专业学生技能比赛,考题是《硅整流发电机故障的检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与维修,并有一定的工艺要求。通过严格的考评,不仅能比较公平地评定技能训练的成绩,而切可以督促学生认真、规范地完成技能训练的每一个环节,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技能训练的实效性。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从自己的体验中获得内部反馈信息,发现自己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改正方法,并主动地尝试、纠正与自我完善。
二、技能训练过程中应把握“三个环节”
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以下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第二个环节:教师辅导学生操作;第三个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应用。教师活动主要表现为引导-辅导-指导,学生活动主要表现为参与-操作-应用。笔者认为学生的技能训练既要适合专业的岗位需求,又要注重中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1、教师引导学生参与
教师引导指技能训练起步上的引导。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厚。由于汽车电子工程专业课程理论较深,专业性、实践性强,许多学生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上课听不懂而学不好,由于学不好而不愿学,因此学习动力不足,容易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教师要善于正确巧妙地引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知识储备,保证技能训练的顺利进行。初次接触技能训练,部分学生存在对“电”的恐惧心理而缩手所脚,教师应加强引导,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用电常识教育使其了解电的性能,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同时教师还应对安全文明操作规范和如何防止操作中易出现的问题做出必要的说明,列举错误操作可能带来得危害。例如:按装起动机往接线柱上连接电源线时,首先要注意,工具不能与铁接触否则会出现打火现象,同时指出螺母紧固要适当,如果过紧,不仅费事费力,而且还会将起动机电磁开关绝缘垫损坏。小的失误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样非常简单的细节如不按规范去做,可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老师可以演示一遍)。
2、教师辅导学生操作
教师对学生操作练习要给予全面辅导,教师应面对不同基础,不同潜质的学生,要把学习时间作为变数,以“学会”为质量基础,因人而异,弹性操作,做到“上不封顶”,支持每一位学习进度快的学生,达到更高的目标;“下能保底”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保证最基本的质量标准。既要注重共性问题,又要注意个别差异。共性问题采用集中辅导,个性问题作个别辅导,使学生的操作技能不断形成和提高。例如:硅整流发电机技术性能的检测。首先让学生利用万用表对发电机励磁绕组、定子三相绕组的短路、段路及搭铁进行检测,学生动手测试时,教师发现个别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还要手把手的辅导。个别辅导针对性强,易发现操作中的不规范动作,利用个别辅导解决个别问题是非常有效的。另外,对汽车起动机、分电器、继电器等,老师辅导学生自己动手拆装,直观了解其内部结构特征及工作原理,熟悉他们的技术性能与作用。
>> 植物生产类综合实践技能训练体系的构建 浅析综合布线系统 室内电工布线技能训练教学新探 浅析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中职《网络综合布线》精品课课业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工程监理的综合布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构建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营销专业学生综合素养训练体系的构建 网络综合布线技能实训方法探索 合理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布线的实践技能 如何培养网络综合布线技能大赛选手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浅析 高职综合布线课程教学浅析 浅析网络综合布线实训 “2+1”办学模式下电工技能训练体系的构建策略 关于构建高职化学检验技能训练体系的思考与探索 无线电装接工考证技能训练体系构建研究 适应就业需要的高职应用电子专业技能训练体系构建实践探讨 院内急救复苏技能模拟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探讨 普通高校军事技能训练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课程标准[EB/OL].
[4]浅析综合布线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EB/OL].
http:///special/cabling-system/cs_2013023/
(一)依据典型职业活动调研分析,确立课程目标
根据调研分析,明确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范围有三个专门化方向,分别是工业电气控制技术专门化、工业企业变配电技术专门化和电梯电气技术专门化。通过开展企业专题调研,确定这三个专门化方向对应的典型职业活动。针对典型职业活动的职业特征,工作过程、工作岗位、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要求及职业资格标准等八个方面对职业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和描述。依据典型职业活动分析和描述,将职业必备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确立《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课程的目标要求: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识读简单电路图和电气装配图;会正确使用常用电工工具与仪器仪表;能识别和检测常用电路元器件;能处理电路中的简单故障;掌握电工技能实训的安全操作规范;具有资料查阅和信息处理能力,具有一定的交流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节能环保、产品质量等意识。
(二)依据课程目标,规划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规划课程内容,包括:电工实训室的认识与安全用电;直流电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单相交流电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三相交流电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上述四部分中的每项训练都是由若干个学习任务组成。
(三)依据课程目标和内容,确定考核标准
根据《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依据典型职业活动的要求和职业标准确定课程的考核标准:正确识读简单电路图和电气装配图;正确计算电路的基本物理量;正确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正确调试常用电工实验实训仪器设备;会依据电路图正确接线和检查线路,能正确分析和排除线路中的简单故障;会调试测量电路,正确测量电压、电流和元件参数;按要求独立写出实验实训报告,正确处理数据,分析实验实训结果,得出结论;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爱护实验实训设备;工作现场达到5S标准。
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与编排学习单元
1.设计思路
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依据学生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以及课程性质,选择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学习单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构建课程结构和知识序列。
2.载体的选择
载体的选择应该能承载该工作过程所需要的全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课程进行学习单元设计时,选择实现课程目标的三个载体,即MF-47型万用表、荧光灯电路和三相异步电动机,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分解为三个学习单元:MF-47型万用表的组装,荧光灯电路的装配,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连接、检测与运行。每个学习单元都包含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具有可见的工作成果。各学习单元的内容编排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3.各个学习单元之间的关系
从知识层面来讲,学习单元1、2、3之间是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递进关系。从知识的关联性来讲,学习单元1是整个课程的基础,要为学习单元2、3作铺垫,而单元3又涵盖单元1、2的内容,单元2也涵盖了单元1的内容,因此三个学习单元之间具有包容关系。从三个学习单元完成的学习任务来讲,三个任务相互独立,没有明显的关联性,因此三个学习单元又具有并列关系。在进行学习单元设计的同时,还要依据课程目标制定各学习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分解和细化,通过各学习单元的教学,实现课程整体目标。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工作项目与任务
在进行教学实施前要将每个学习单元的教学内容按照“理实一体化”的课程理念进行设计。如MF-47型万用表的组装学习单元教学设计,首先按照万用表的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工作项目,再将每个工作项目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分解成若干个工作任务,并将知识和技能融入每项任务之中,使学生通过具体项目或任务的学习,获得相关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按照万用表的生产工艺流程设计的工作项目流程为:参观电工实训室安全用电操作识读万用表的原理电路材料的领取、清点与检测绘制装配接线图焊接、装配检测、调试,具体内容见表4所示。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根据学习单元教学需求提出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支撑性材料,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硬件资源主要是电工实训室的实训设备和相关配置,这些资源大部分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软件资源分为教师使用资源和学生使用资源,教师使用资源又称教学项目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教学项目实施方案首页、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及实施、工作实践内容及实施和评价内容及要求。学生使用资源又称学习集,包括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学习页、工作页和评价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课程采用小班授课,每班24人左右。电工实训室配置14个实训台,每个实训台两个工位,每个学生一个工位。为确保安全,每个实训台台面及周围地面上都铺有绝缘橡胶。除此之外,实训室还配备有仪表柜、设备柜、工具柜、材料柜和工装柜。在教学环境的设计上,结合学习单元的内容,注重引进企业文化。在实训室的墙面上,分别有实训室规则、实验实训须知、学习单元一览表、学习单元考核表、5S概念挂板,真正做到教学环境及实训设备的配置与企业的工作场景、工作岗位要求相一致,创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职业情境。
(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过程由体现生产或工作过程特征的“明确任务收集信息制订计划进行决策组织实施过程检查结果评价”7个环节组成。7个环节的主要任务:第一,明确任务。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与要求;学生理解任务,把握任务完成的满意度指标和学习目标。第二,收集信息。教师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对完成学习任务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做必要的补充;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企业工作任务的现场实施与管理,补充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第三,制订计划。学生之间交流对工作任务的认识,讨论任务及分析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初步制订工作计划。第四,进行决策。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对工作计划进行修订,及时并作出相应的调整。第五,组织实施。学生按照工作计划完成任务;教师负责组织、监督、咨询、指导等。第六,过程检查。学生按照工作计划阶段拟定的检查项目逐一进行检查。第七,结果评价。学生汇报总结,上交任务实施报告,进行汇报等;教师对学生、团队进行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指出任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关键词:中职学校 电工实训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 A
实习课教学是职业中学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技能的形成则是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来重复教师所演示的动作和反复练习来实现的。作为一名实习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心理,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从而使教学统一,教学相长,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电工实训技能训练的特点
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电工实训技能训练具有如下特点:1、复杂性。电工技能训练的内容丰富、繁杂,集安装、维护、运行、检修于一体。2、危险性。电工技能训练必需接触电,而且以强电为主,预防措施疏漏易发生触电事故。3、技巧性。电工技能训练目标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形成熟练的技巧,但决非熟能生巧般的纯体力训练。4、独立性。由于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掌握熟练操作技能,故很少采用分组的形式,许多时候必须独自面对困难。
二、学生的心理特点
由于多种原因,职业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很大。要想提高电工实训技能,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1、好奇心理。刚进入实训车间的学生,看什么都好奇。此时,教师要不失良机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训练室布局及各种仪器仪表、规章制度等。2、畏惧心理。许多学生在安装设备后不愿动手试电,对电有畏惧感,尤其是女同学,表现更甚。3、焦虑心理。由于电工专业深奥难懂,技能训练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较高,而好多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于是表现出不安、忧虑、紧张的情绪状态。4、浮躁心理。刚开始,学生好奇心强,训练兴趣也高,对老师的布置的任务都能圆满完成。但时间一长,学生们就容易厌倦,产生浮躁心理,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草率行事,操作不规范。
三、教学训练方法对策
根据电工专业的特点、不同的内容、设备和训练目标总结出技能课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对策。
1、针对好奇心理,激发学生技能训练的热情。
好奇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这一心理,教师必须作好课前准备,精心设计好堂课内容,保证每堂课都有新意,每堂课都能使学生好奇,从而在好奇中学到新知识。
2、针对畏惧心理,加强安全知识教育。
记得有位学生在参加技能鉴定考核故障排除时,误用电阻挡测电压造成线路短路导致万用表烧毁,结果傻呆呆的站了四十分钟,一个故障也未排除。由此可见学生的畏惧心理对技术水平的发挥影响之大。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相信科学。其次,安全教育应当常抓不懈。电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却很容易驾御,在实践中做到安全用电。
3、针对焦虑心理,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理是一种精神能源,是人发展创新思维的内在动力。实施“成功教育”,使他们真的认识到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在享受成功的喜悦中,克服自卑,树立自信,使学生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例如在电力拖动线路明敷安装,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理解敷设出多种实验线路,也可能会遇到多种线路故障,能否顺利完成线路安装实验,取决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当遇到线路故障时,教师要抓住契机,让学生充当主角,引导他们根据故障现象,解决分析进而排除故障。
4、针对浮躁心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目前,各种职校都是针对国家职业标准进行模块式技能训练,内容繁多、枯燥,学生产生浮燥心理在所难免,关键在于如何对待。
(1)扬长避短,发展特长。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因此我们要看到每个学生的不足,也要看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扬其长,避其短,因人施教,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有位学生文化课成绩很差,但自小动手能力强,有些训练项目一遍就已掌握,随后在那夸夸其谈,影响其他同学。为此我对他做出特殊处理,给予肯定的同时增加训练难度,上课时让他充当小老师。谁知他竟在技能考核中脱颖而出。毕业后他被推荐到道桥处,当年就当上了班组长。这个学生的成长值得我们深思,试想如果当时用常规来要求他,说不定会抹杀他的个性,影响他的发展。
(2 )统一技术标准,灵活训练方法,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电工技能训练有特定的技术标准,比如拖动线路中的横平竖直、不露铜、不反圈;电子焊接中的焊点“光、亮、圆、滑”等。这些技术操作是件苦差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掌握的,关键是如何让学生能够持久训练,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要求,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培养创新能力,试问每一天都有新发现谁肯停下来。最常见的是设计拖动控制线路图,不同的学生会敷设出不同的线路连接方式,这里就隐藏着不可忽视的有待发掘的创新萌芽,需要教师因势利导把萌芽提升为意识、能力。
(3)运用本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电工训练内容是有难度的,训练过程也很乏味,特别是电子线路的安装和维修训练更是如此。我们根据学生学习兴趣的不稳定性和身心发展不成熟原因,制定并设计一系列有趣的小制作,如电子门铃、音乐彩灯控制器、声控灯或光控灯等。这些电子小产品结构简单,制作容易,特别是其实用性,易引起学生广泛的兴趣。
(4)开展学习竞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中职学生热情洋溢,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和幻想。教师正好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开展学习竞赛,并可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开展比学兼帮,激发学生的信心和斗志,进一步提高实训技能。
一、传统专业教学模式特征
1.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分别进行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分别进行。两者存在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容易造成理论和实际脱节。大部分理论教师,只会讲理论课程不会教实训课程,理论教学比较抽象、不实用、原理太多,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又不需要去设计和制造各种电气设备和元件。理论课教材内容与实训课教材不同,理论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实习教师只关心实际操作训练,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而且教学场地也有不同,传统教学法把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分为两个教室。在教学时间上教学安排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训指导老师各自为政,教材间的联系不紧密,教学内容不能循序渐进地进行。
2.理论与实际分离,实践环节薄弱
传统电工课程教材的难度较深,内容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实际分离,实践环节薄弱,严重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若电工理论与实践教学能采取一体化教学,则既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又使学生学到与专业技能有关的操作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电工一体化教学模式
1.一体化教学的概念
一体化教学,是我国职业教育正在积极探索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生产实习、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技术融合于教学过程,讲授、听课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而形成的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并可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合理和规范化评价。
2.一体化教学的形式
一体化教学是由一位专业课教师同时承担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解决了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训重复教学的问题,将应知的专业理论和应会的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强化专业理论的指导作用,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可根据教学计划要求,拆分教学课题;对课题中理论与实践的比例、教学手法、教学形式等内容,根据学生及教学条件加以调整,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使学生在实际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过程中理解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和实际工艺过程,从而增强学习和动手的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对相关专业理论及技能知识进行拓展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复合技能。
3.一体化教学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1)建设一体化教学中心。实施一体化教学,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训教学的场地。应根据历年来本专业学生的数量,及未来专业发展的方向,也就是扩展课题的情况,设计有足够工位和一定的面积的实训场地。教学场地应建立适合理论教学的设施,例如多媒体演示和电工专业操作训练岗位所需要的多功能电工电子综合教室。教学器材方面应配备有各种实习用电气元件,包括本专业的电阻、三极管、集成块、电容、电动机、变压器、电工仪表、计算机、PLC、变频器等实验实训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工具等。
一体化中心使师生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并且循环交替进行。在教学中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效果,真正实现了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在软件设施方面,应具有PowerPoint和Flash等多媒体演示软件、EMA等电路仿真软件、PLC编程软件,设备齐全才能确保一体化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2)需要高素质的一体化教师队伍。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来讲授理论课程,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能指导生产实习,即既是讲师又是技师的复合型教师。同时还要求教师应明确专业课题的要求、重点、难点、工艺及实习设备情况,并根据技能特点,编写教案。在独立操作项目的演示和实训中,教师应紧密联系实际,简明扼要地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拓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个别指导。教师还应在电工专业发展的前沿,了解本专业发展方向,掌握本专业的新工艺、新材料,并及时充实到教学中。要求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督促其参加本专业各类技能竞赛和教研活动来提高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圆满完成一体化的教学任务。
三、电工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施
1.一体化课程开发
为改革电工理论与实践教学,首先应对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资源进行开发。职业和技工学校电工类一体化教材的目标涉及面广、知识新、实用性和技能性强。
(1)教学内容综合开发。删去难度较深和较落后的内容,加强基础和实用的内容,注意知识间相互结合。教材的编写思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较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岗位为目标,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例如,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将较难、较复杂的万能铣床安装删去,放入高级工考核培训,保留并加强基础的线路安装练习。
(2)实训课程开发。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应大胆开发实训课程新内容。例如电工基础训练课程增加各种最新型号和款式的镇流器、灯管、开关的室内照明线路的安装训练,解决了学生只会安装传统旧式元件,遇到新型号外表不同的元件就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的问题。
(3)新技术课程开发。根据现代化企业发展需要,针对当前应用软件的发展,开发频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等课程,让学生了解、体验、运用新技术、新方法。
关键词:中职教育;电子电工;教学问题;效率措施;技能人才
电子电工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此课程概念理论繁多且内容抽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往往会因为抽象的概念问题而对课程的学习产生厌烦心理。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以后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一、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1)教学方法缺乏新意。现在,大多数的中职院校的教学方法还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把书本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但是学生是否能理解吸收,教师是不能及时掌握的。据统计调查得知,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欠缺,基础知识薄弱,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在进行电子电工教学时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避免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也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教学内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样就达不到学生及时掌握电子电工理论的效果。
(2)教材内容复杂。电子电工教材编写者,可能有时对中职教育的定位不准确。中职教育的目的是重点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技能,辅以理论知识的学习,即理论知识够用就行,不用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而现在中职电子电工教材中,包含大量的概念、理论推导过程、不常用的复杂的公式定理等等,没有引进大量的本学科的先进技术、新的技术成果和具体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事例,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专业技能的培养。
(3)教学考核方式单一。电气类的专业人才十分了解电子电工课程的特点,要求学生有非常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只会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所以,学生通过学科的学习,不仅要熟悉基础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掌握学科的专业技术。现在中职教育学校对此课程的考核制度是:笔试成绩占百分制的70%,平时成绩占百分制的30%,笔试成绩的比例是非常大的。所以,一般学生都重点关注书本理论,而不注重平时的动手实践过程。这种考核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技能发展。
二、提高教学效率的措施
(1)教学方法创新。近年来,国家制定了发展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到。在电子电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创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电子电工课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涉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所以,教师在进行电子电工教学时不能只局限于课堂知识的讲解,要指导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如何设计照明电路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研究电路中的各项问题,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在开关设计时可以选择闸刀双掷开关,也可以选择双触开关,开关的选择对照明电路是非常重要的。在设计电路时不仅要考虑如何选择开关,更要结合生活理念,设计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照明电路。通过这种教师与学生互相探讨的教学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培养其创新精神。
(2)允许学生出错。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学生上实验课的目的就是通过动手实践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实验教学时,应该允许学生有错误的行为,只要此行为不违反学校规范及对实验室的安全不造成影响。教师对学生不能给予严厉批评,要主动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本质所在,尽量避免此类问题的再次出现,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教师都不允许学生出现错误,甚至对操作错误的学生给予严厉批评,导致学生对实验教学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学生才能的发挥。
(3)教学内容调整。在现有的电子电工教材中,多数的教材都只是对课程的理论知识加以介绍,并没有涉及电子电工新技术、新成果、新材料、新设备及新理论的应用,与中职学生的人才培养特点不相符合。在教材选取时,应尽量选取以电子电工技术为重点,辅以理论知识介绍的教科书,更好地适应学生的要求。电子电工学科内容丰富、理论知识繁多,但是学生学习的时间有限,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及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有所重点地讲解,让学生学到应用广泛的知识。
(4)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中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电子电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一些专业技能训练的机会。尽可能拉长专业技能训练的时间,最好是半天或一天,也可以是阶段性的训练,形成一个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训练体系。在训练时,每个学生的小细节老师都要重点关注,并及时纠正学生的不当之处。通过学生自己实际操作,能轻而易举地掌握专业技能,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安排训练任务时,尽量使训练内容具体合理,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学校也可以给学生安排专业技能的实习,比如到电子工厂或是仪器工厂,在工厂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完成一些与学科相关的任务,亲自体验电子电工技术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可以举行一年一度的电子电工技能比赛,设立丰厚的奖励制度,要求最好每个学生都参加,让他们在比赛中学到更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技巧。教师应该定期参加电子电工技能培训,学习与时俱进的新理论新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避免枯燥无味的纯理论学习,拓宽学生的技能视野。
参考文献:
[1]孔维军.提高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J].中国
教育技术装备,2012(6).
关键词: 高职机电一体化 专业机器人 课程体系
一、引言
随着装备制造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家使用工业机器人进行产品加工。以数控设备为核心的制造业正在转型,机器人逐步成为行业应用的热点。工业机器人是一种专门为工业领域设计的多关节机械手,能在程序的控制下完成各种复杂运动和操作。目前,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自动焊接、搬运物料、部件喷漆、表面抛光等多道工序,完成高精度的定位,适合汽车流水线、金属制品加工、仓储搬运等工业领域。自2005年开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用量以每年25%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3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之一。
工业机器人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催生了相关岗位的人才需求。工业机器人制造厂家需要大量人才从事机器人生产、安装、调试、营销和技术服务。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企业需要大量人才从事机器人的维护保养和编程操作。为满足机器人相关市场的技能型人才需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加入“工业机器人应用”课程,开设机器人的专业方向。但是很多学校局限于原专业的体系结构,课程改革力度不大,学生不能紧密围绕机器人的应用编程和维护保养进行学习和训练,造成所学的知识与机器人应用维护岗位脱节的现象。因此,优化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机器人方向的课程体系成为人们开展高职教学研究的热点,有效地结合江苏无锡地区的机器人应用现状,根据学生的岗位需求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旨在为学生快速适应机器人相关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专业建设总体思路
作为无锡地方高职院校的工科专业之一,机电一体化专业秉承“地方高校地方办,办好高校为地方”的建设理念,为无锡地区企业培养机器人应用方向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建设思路上,把机电一体化专业与无锡地区装备制造业对接、专业课程体系与机器人岗位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的任务对接、教学的过程与岗位活动过程对接。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紧密围绕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岗位技能需求,按需求设置专业课程,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全方面提高,培养从事机器人生产、调试、安装、维护、保养和营销的技能型人才。在理论教学和技能培养上,建立“以电控为主、以机械为辅”、“以机器人应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三、课程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机器人为专业课程载体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工作,在岗位基础知识学习和训练之上,建立“机械技术学习链”、“嵌入式系统学习链”、“自动化学习链”、以“机器人编程示教集训”为核心的专业技能训练链,构建“三学习一训练”的链式课程体系。
1.基础知识学习与训练
该模块旨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机电一体化岗位的基本素质。模块的主要课程包括:思政课、心理素质培养课、职业生涯规划课、体育课、高等数学、英语及专业英语课、信息技术基础课。思政课进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思想意识。心理素质培养课侧重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形成正常的职业心理素质,以适应工作岗位需求。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规划人生,开展专业相关的职业规划教育。学校每个学期都开设体育课,鼓励学生积极锻炼身体,拥有健康合格的身体素质。高等数学和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计算机基础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英语及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大学英语通用能力三级证书,掌握熟练阅读机电英语专业文献、机电设备英文资料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合资、外资企业机电工作岗位的需求。
2.机械技术学习链
机械技术学习链旨在传授机械原理、液压与气动、机制工艺方面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机械方面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学生以小型智能机器人为载体,分解与装配,学习工程图纸的读与绘,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础知识,了解机器人基本机械结构和原理。在此基础上,以工业机器人为载体,学习机器人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了解复杂结构与运动方式,学习机械零件与典型机构,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编制方法。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配合,开展以“液压与气动”、“机械零件与典型机构”为核心的机械技术学习链的教学,让学生打下扎实的机械基础。机械技术学习链中主要课程的开设情况如表1所示。
3.嵌入式系统学习链
机器人控制器采用CPU完成各类复杂的运动控制,属于嵌入式系统的典型应用。因此,培养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嵌入式系统应用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机器人装调与维护岗位。嵌入式系统学习链主要包含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测量、C语言、传感与检测、FPGA应用、单片机应用等课程,情况如表2所述。
嵌入式系统学习链以机器人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首先,学生动手装配调试小型智能机器人(比如智能车)的电路单元,学习嵌入式系统的硬件电路原理和调试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使用C语言完成智能机器人的软件开发和升级调试,掌握嵌入式软件开发的一般过程和规范。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机器人载体进行,融合机械基础、电工电子、传感器、C语言、单片机、FPGA应用等多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完成基于多传感器的智能循线机器人的装调任务,提交制作的作品,完成以电路控制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学习链的教学过程。教学实践表明:以小型智能机器人为项目载体开展教学,知识涉及范围广,动手实践机会多,寓教于乐,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4.自动化学习链
工业机器人应用涉及电工技术、工厂电气控制、PLC技术及应用、交流伺服、步进驱动、触摸屏应用与组态开发等多门自动化类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所以以工业机器人为载体,进行合适的模块分解,开展“边讲边练,理实一体”教学,完成以电气控制为核心的自动化学习链是专业课程体系的重点部分。在自动化学习链的课程中,工厂电气控制、PLC技术及应用和电工电子装配是维修电工(中级)考证的相关课程。这些课程的任课教师都具有五年以上的自动化实践经验,实训环节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担任实践教学指导。自动化学习链的主要课程情况如表3所述。
5.专业技能训练链
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技能训练部分超过总课时的50%,构成专业技能训练链。这些技能训练项目主要包括:工程制图实训、零件拆装与测绘、电工技能实训、电子装配实训、电气绘图训练、维修电工实训、小型智能产品装调实训、自动线装调实训和机器人编程示教集训。在上述实训环节中,机器人编程示教集训培养工业机器人岗位核心技能,安排在第四学期,时间长达一个月。该实训项目以机器人工业搬运、工业弧焊为例,采用仿真操作与实物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工业机器人的操作技能和二次开发技能。
四、结语
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要建立机器人方向的课程体系,必须紧密联系机器人应用的岗位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以机器人为项目载体,在教学环节建立“机械技术”、“嵌入式系统”和“自动化”三条学习链,在实训环节建立以“机器人编程示教集训”为核心的专业技能训练链。教学实践表明,这种“三学习一训练”的链式课程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叶睿.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以机器人及柔性生产线为载体的课程模式[J].考试周刊,2014(20).
[2]邢晓莉.高职院校开设工业机器人课程的探索[J].湖南农机,2013(7).
[3]李强.高职院校开展机器人教育的前景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