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建设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总体要求
1.基本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市发展蓝色经济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融入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空间、科技和产业优势,坚持开放、创新、蓝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统一开发、保护开发、立体开发,坚持创新驱动、区域统筹,以“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先行一步、走在前面”为工作要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主要任务,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为关键环节,以培育海洋优势产业为突破口,着力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大力推动海陆联动发展和海洋综合管理,努力打造海洋高科技产业引领区、临海临港高端产业聚集区、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将建成蓝色经济发展先进县市。
2.基本原则
(1)坚持海陆统筹。把海洋和陆地作为一个整体谋划布局,把海洋产业与临海产业、涉海产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加快推进,实现海陆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形成开发海洋、发展沿海、带动腹地的发展新格局。
(2)坚持科教先行。把海洋科技、教育、人才、文化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深入实施科教兴海战略,增强科技创新力、教育和人才支撑力以及海洋文化影响力,提高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坚持开放带动。把蓝色经济区建设作为开放合作的全新平台,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促进区域交通同网、市场同体、环境同治、产业联动、信息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4)坚持可持续发展。立足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安排开发时序、开发重点、开发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3.发展目标
到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转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降低,海陆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率先建成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海洋总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万元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和12%,城镇化水平达到60%左右。
到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海洋总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万元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65%左右。
二、主要内容
4.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坚持政府主导,探索建立海洋资源勘探和开发的市场化机制,完善海洋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海洋资源勘探和开发,构建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一是提高海洋重要资源勘探开发水平。重点加强近海海域石油、天然气、金矿等资源勘查,开展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浅海矿砂资源的调查评价。到年,基本建立重要海洋资源数据库。二是提高海洋空间资源优化配置水平。推行海洋表层、中层、底层立体开发和综合利用模式,实施海水淡化、海水化学资源提取等开发利用工程。优化岸线资源布局,合理开发和保护滩涂资源。三是提高海洋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水平。加大海水、海洋生物、海洋空间等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研发力度,将生态工程技术与工厂化循环水技术相结合,鼓励和引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提高海水循环利用程度,形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建设一批海洋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园区。
5.大力培育海洋优势产业
围绕解决海洋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深入实施高端高质高效的产业发展战略,加快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发展,大力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1)加快发展海洋一产。加强科技创新,健全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现代海洋渔业重点工程,提高综合效益,夯实海洋一产基础。
现代水产养殖业。以建设优质水产品养殖基地为抓手,调整渔业结构,重点发展以陆上工厂化、海上筏式为主的设施渔业及循环水利用,生产优质、高效、安全的水产品。
渔业增殖业。依法加强渔业资源管理,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加大渔业资源修复力度,推行立体增殖模式,深入开展增殖放流活动,不断增加人工增殖放流的品种、数量和规模,逐步改善渔业资源种群结构和质量,建设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和人工鱼礁带。加快建设“海洋牧场示范工程”,在市6-12米等深线的海域建设人工鱼礁带,把市近岸海域建设成为海洋生物的繁殖生长栖息地。
渔业设施建设。加大国家对渔业基础设施的扶持资金争取力度,加快推进旅游码头建设,依托旅游码头加快推进渔港前期工作,年完成渔港港池及前沿码头建设,年完成渔港陆域配套设施建设。
滨海特色农业。结合滨海区位和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酿酒葡萄、优质果品、设施蔬菜、苗木花卉栽培基地、高端果品基地,做大做强葡萄、大姜、苗木花卉等特色农业。结合滨海旅游和特色农业示范园,建立集生态示范、赏花品果、采摘游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走廊和采摘园。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培育名牌产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2)优化发展海洋二产。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为重点,坚持自主化、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的发展方向,着力打造海洋优势产业集群,强化海洋二产的支柱作用。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金膜天为依托,加大海水淡化功能膜材料及成套装备的研发,发展海水淡化新材料,扩大海水淡化处理用膜、热致相分离微孔膜、膜生物反应器等产品生产规模;以金宝电子、贺利氏贵金属、中佳新材料为龙头,加强电子基础材料应用技术研究,着力抓好高档电解铜箔、环保型FR-1覆铜板、金丝、银丝、合金键合丝、精密铜管、无氧铜杆、铜丝细伸等项目建设,促进产品规模化生产;鼓励发展海洋生物、海洋高分子材料等产品;加强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发电研究,鼓励建设海洋能源利用示范项目。
临港加工制造业。重点发展临港机械装备、海水淡化装备、环保设备与材料制造等产业。以欧洲工业园为载体,加快意大利电动汽车、高铁机车配件等项目的建设,在沿海形成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打造矿山机械工业园为平台,到年做成全国最大的矿山装备制造基地;以康泰实业、东特鹰轮、昌大缸盖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海洋仪器仪表、齿轮、变速箱总成、缸体、缸盖等产品,努力打造自主品牌,进一步提高我市机械加工能力和水平,并积极向造船及海洋机械领域延伸;以玲珑集团等企业为依托,加快建设年产3000台有载自动调容变压器、节能防爆电机、模具加工、微电机等项目建设。
海产品精深加工业。按照加工产品由粗加工向精加工和功能食品发展的思路,积极开发鲜活、冷鲜等水产品和海洋保健食品,提升海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创立名牌产品,建设一流的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和冷链物流基地,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
(3)大力发展海洋三产。提升海洋三产的引领和服务作用,加快发展生产性和生活业,积极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构建充满活力、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临港临站运输物流业。有效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火车站、高速公路在路港铁路运输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深化与龙口港的战略合作,将铁路、公路和港口的交通优势与市的资源及货物集散地优势紧密结合起来,构建“绿色”物流通道,积极推进陆海联运。加快建设一批临港临站物流园区,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集团,重点抓好龙港物流园和保税仓库规划建设,加快推进玲珑保税物流园、鑫物流园、地方铁路局物流基地等一批物流项目的建设;加快东城新区物流中心的规划和建设;以人工岛建设为契机,加快货物港口的规划论证、政策争取等工作;加快通港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港通体系,努力争取德龙铁路在辛庄设立客货站;加快推进荣乌高速北立交、龙青高速路(段)建设。
滨海旅游业。深入实施“金、泉、山、海”四位一体开发战略,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品,积极完善城市休闲度假功能,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做大做强“中国金都—黄金之旅”品牌。以创建黄金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依托黄金文化旅游区综合开发项目,突出黄金文化主题,加快推进淘金小镇、金矿业培训中心等项目的建设,打造中国黄金第一游;以发展城市休闲经济为着力点,依托城区温泉资源,加快推进金都汤城温泉旅游度假区建设,打造中国北方第一汤;以强化城市休闲度假功能为出发点,依托滨海科技产业园,加快推进滨海旅游基础设施、旅游码头、滨海广场、汽车自驾游营地、星海湾、金都黄金海岸、葡萄酒庄等旅游产品开发,打造滨海旅游新亮点;以实施以购促游为支撑点,依托黄金珠宝首饰城、皮革城、楠铂萬商业步行街,整合黄金、金石、皮草、粉丝等特色商品,建设购物旅游集群,打造好客购物旅游第一名城;以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发展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园为重点,加快推进阜山九曲蒋家、栾家沟等旅游特色村的深度开发,加快城郊架旗山游乐园、梦芝生态农业综合体、辛庄休闲观光度假园和苗木花卉基地、金岭近郊休闲乡村旅游、蚕庄金水湖生态旅游、玲珑仙人山农博园和金色田园创意基地、毕郭现代农业观光园、开发区健生园农业观光园等项目的开发,形成城乡呼应格局。
(4)推动海洋产业集聚和联动发展。提高园区的管理和建设水平,重点鼓励发展产业基础好、优势突出的园区拓展发展空间,强化创新功能,提高产业承载和集聚能力。支持园区深入挖潜,优化结构调整,推行园中园和一区多园的模式。根据各类园区在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上的差异性,以海洋产业链为纽带,以海洋产业配套协作、产业链延伸、产业转移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海陆资源配置,形成以经济开发区为驱动引擎,滨海科技产业园区、东城新区及其他各类产业园区各有侧重、相互配套的发展格局。
开发区。以升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契机,切实做好扩区文章,加快二次创业步伐,进一步提高园区规划、管理和建设水平,主动承接青高端产业辐射,突破引进一批“大、高、强”项目,大力发展海洋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在对外开放、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龙头带动作用。
滨海科技产业园区。鼓励发展海洋工程机械、海洋医药、海洋环保、现代物流、滨海旅游、旅游装备、海洋高新技术等高端海洋产业。重点加快滨海旅游、欧洲工业园、物流三大组团开发,推进中亚轮胎试验场、电动汽车、新型建材等一批项目的建设,打造蓝色经济先行区,使之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东城新区。立足打造科技文化新区,进一步优化海陆资源配置,鼓励发展以海洋产业链延伸、产业转移为重点的海洋联动产业。按照“一轴、三心、三区、四带”的组团布局形态,借助外力启动与内力相统一,将东城新区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为主导,以高品质居住生活和大型文化娱乐设施为特色的城市副中心,成为主城区和滨海科技产业园区的重要联动区。
其他相关区域。根据产业结构上的差异性,搞好联动,做好海洋相关产业的配套协作,主动加强与三区对接,共同搞好海洋资源开发、科技研发、重大项目建设。
6.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放在首要位置,集约高效利用海洋资源,积极推进重要海洋生态功能区建设,实行海陆环境同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海洋监测和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1)完善海洋生态防护体系。依托海洋经济环境承载能力,优化生态空间结构,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海洋生态的完整性,完善海洋生态防护体系。
加强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一是全力做好砂质海岸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打造滨海旅游黄金海岸。在东西方向自莱线向东延伸约5公里至诸流河附近,南北方向自线以下向海中延伸约1.5公里,总面积约841.79公顷的区域内,实施砂质海岸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工程。二是加快中国对虾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建立渔业水域保护制度,对重要生态敏感区和传统渔业增殖区实行强制性保护,进一步保持海洋生态平衡。开展中国对虾的原种保护和繁育工程,改善种质,增加中国对虾及其他物种的种群数量,逐渐恢复海域中国对虾的产卵场功能,同时也对牙鲆、真鲷、石鲽等经济鱼类的产卵洄游起到保护作用。
沿海防护林建设。重点加强海岸防护林建设,实施护岸林和林地资源修复,构筑沿岸生态防护屏障。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森林质量,大力推行植树造林,强化农田林网建设,搞好海岸带绿化。到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
海岸带综合治理。保持岸线的自然属性,维护岸线的稳定性,增强岸线资源利用的复合性,对未开发利用的岸线资源,严格按照规划加强管理,确保科学利用,开展海岸带综合整治,禁止非法采砂、捕捞、倾废等一切可能对海岸带造成危害或不良影响的活动。在诸流河以东,逐步实施岸线修复工程,使岸线整治与滨海旅游有机结合,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2)完善海陆污染联动治理体系。严格环境保护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健全联动治理机制,实施海陆统筹、河海兼顾、一体化治理,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环境承载能力。
大力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加强治污减排工作,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依法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关停排污不达标的企业,确保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加大对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行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加快重点企业污染治理技术再提高工程建设,确保实现污染物减排目标。完善城市排污管网体系建设,推动城乡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继续深入推进国家级生态镇和生态市创建工作,确保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
开展流域和海洋污染综合治理。开展重点污染源排放、近岸海域环境、海洋生态质量等监测和评价工作。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在罗山河上游建设矿山污水处理厂,在滨海科技产业园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确保污水排放达到功能区划要求,彻底解决罗山河、界河污染问题。
(3)完善集中集约用海用地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围填海计划,加快区域用海规划的审批争取工作,积极推进人工岛工程建设。成立人工岛工程建设指挥部,确定人工岛总体功能定位,明确投资主体,尽快组织开展用海清理拆迁、地质勘探、填海通道规划、用海物料筹备和施工设计等前期工作。到年,计划完成填海7.68平方公里,到年,计划完成填海12.15平方公里。同时,要加大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入驻。
(4)完善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加强海洋监测和防灾减灾应急能力建设,加强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海洋观测预报和防灾减灾体系。加强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服务能力建设,开展海洋气象灾害精细化预报研究技术,完善台风、寒潮、海上大风、海雾等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服务系统。完善海洋灾害应急预案,健全管理机制,构筑海上安全生产和海洋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加强海洋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保障用海秩序及海洋环境与生态质量。
7.深入实施科教兴海战略
科教兴海是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核心战略,要进一步加强海洋科技创新综合性平台、专业性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平台的建设,完善现代海洋教育体系,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海洋职业教育,加快海洋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人才中心。
(1)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玲珑集团和金集团的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依托科研院所、高校和大型企业建设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组织,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依托东北大学黄金学院,争取教育部批准设立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加快市电子材料产业技术服务平台、中国黄金产业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科技孵化中心建设,为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提供优质服务。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市场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促进技术、市场与资本的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网络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2)加强海洋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围绕海洋农牧化开发、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与食品安全、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产业化关键技术,培育一批海洋高新技术企业,努力打造高层次蓝色产业聚集区。
(3)构筑海洋人才高地。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机制,大力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双百计划”,实行人才引进“一站式”服务,开展好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强人才培养,选派优秀人才到高等院校进行专题培训,鼓励和支持现有职业学校开设涉海相关专业,加快海洋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8.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围绕技术含量、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新增就业等综合指标,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吸引外资考核评价体系。积极参与国际资本市场运作,把引进外资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海洋渔业、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海洋优势产业,实现利用外资形式多元化发展。
9.统筹海陆一体化发展
(1)加强特色城镇建设
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以建设“中国黄金名城”为目标,加强体现黄金文化特色的城市规划设计和景观建设。加快中心城区“东扩北展”步伐,全力建设东城新区。加快新区内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到年,新增建成区面积7平方公里。
加快滨海特色城镇开发。以滨海科技产业园为主体,围绕辛庄镇“一海、一湖、三河”的自然优势,妥善解决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旅游休闲与其他产业、新城建设与村庄居民点重构的关系,加快建设形成园区内“四纵四横”的道路骨架,加快区内供电、通信、供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特色小镇、异域风情等特点,结合岸边防护林,打造“海、林”相结合的观光休闲、体验活动的特色旅游。到年,建成区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万人,成为以滨海旅游休闲、高新技术、现代物流和高端制造业为主的城市次中心。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整合现有交通资源,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加快综合运输网络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方式,实现区域和城乡客运一体化、货物物流化。加快推进德龙铁路、龙青高速等工程建设,加快城区外环路建设,探索发展通用航空运输业,建设通用机场。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举,以增加供水能力和防洪防潮为重点,完善防洪防灾体系,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实现水库、河道、防潮堤的统一规划。到年,在辛庄沿海建设防潮堤5公里,完成勾山水库加固工程,完成35座小型水库、73座塘坝加固工程,完成对罗山河、单家河、孙家河等3条河流的综合治理。
加强海水入侵防治。以辛庄沿海入侵区为重点,按照挡住海水、留住淡水、蓄淡压咸、改善环境的要求,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实施拦蓄补源、地下水回灌、河口地下水库建设、地下坝截渗等工程,防止海水入侵。
(3)能源建设。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利用效率,努力构筑安全稳定的能源供应体系。有序开发风能资源,鼓励发展海上风电,到年,形成装机65万千瓦,到年,形成装机120万千瓦。
三、保障措施
10.加强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市里成立蓝色经济推进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简称“蓝办”),承担蓝色经济推进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负责落实和推进全市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组织编制并实施蓝色经济区发展意见,监测分析蓝色经济区建设运行态势,提出支持蓝色经济区建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政策建议,审核规划区域内由市统筹安排、转报由省和市统筹安排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负责有关海洋新兴产业、特色园区、重点企业和创新能力培育工作。
对当前市场经济立法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是最重要的部分,同时,行政法规在市场经济法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地方性法规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我国的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与此同时,在立法中也存在一些函待解决的问题。如:立法仍滞后于改革;有的地方立法质量还不很高;地方立法中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地方立法从大局出发不够等。这些问题必须根据宪法的原则,以改革的精神,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战略高度,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解决:L要加快立法,必须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指导思想。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系中,立法要以宪法为依据,进一步解决思想,更新观念,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使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紧密结合起来。一些应兴应改的事情,尽可能先立法后行动,开始粗一些,逐步完善起来,用法律引导和推进改革开放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立法同改革开放进程相适应,避免因无法可依造成的严重损失。
2.要加快立法,必须认真体现党的关于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在制订法律法规中,只有认真体现党的方针、政策,使党的关于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法律化、规范化,使党的主张经过立法变为国家意志,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党的关于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法律化、规范化,使党的主张经过立法变为国家意志,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国家的法律法规相连接,具有连续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3.要加快立法,必须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立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制订的法律量大面广,统筹规则,突出重点,急需先立,不断完善。根据中央精神,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我国法律地位一律平等的原则,制订规范市场主体法律。其次,为了保障市场主体进行公平交易和正当竞争,应按照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制订调整市场交易关系,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法律。第三,为了使宏观调控、管理和服务依法进行,保障市场正常、有效运转,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应当制订加强宏观调控和促进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法律。第四,为了在开展公平竞争的同时,维护社会的安定,应当制订、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法律。第五,为了扶持基础产业,保障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应当制订发展基础产业、改善经济环境及其他方面的经济法律。
4.加快立法,必须改进地方立法工作。党的以来的这些法律法规的制订和实施,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了引导、规范、保障和约束的作用。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现有的法律还远远不能满足不同区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目前在地方立法工作中,仍存在责任不清、部门扯皮,法律条文冲突和立法程序不顺等现象,造成立法效率低、周期长、进展慢。要改进这一工作现状,首先要改进地方立法方式,按照有关要求,有些法规草案,可以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起草:有些涉及改革和建设全局的法规草案,可以由地方人大常委会或有关专门委员会牵头,组织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起草,注意吸收专家、学者参加地方立法工作,实行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相结合。
一、稳中求进,继续贯彻执行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中求进”是今年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是年工作的总基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全面理解其基本内涵,不断提高稳健货币政策执行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努力在转变我市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最近,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我市经济跨越发展的决策部署,明确提出了“三个高于,六个突破”发展目标,这既是顺应我市当前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又对金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金融业自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是强化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的前提,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积极主动跟进全市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项目建设,乘势而为,稳中求进,进一步合理扩大信贷总量和信贷覆盖面,努力满足我市经济发展各个领域对信贷资金的有效需求。
二、加快信贷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要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特色,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把更多的信贷资金配置到我市经济发展的重点环节和特色领域。
(一)以“大项目突破年”为抓手,保证重点产业和项目的信贷需求,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要坚持把服务和保障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城建工程作为信贷投向的重点领域和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好信贷项目的储备、营销工作。密切关注纳入全市重大项目库的项目变化及投资决策进展情况,及时与有关部门接洽、论证,对符合政策导向和信贷条件的项目,适时开展辅导,帮助项目业主完善相关手续、符合信贷条件,确保信贷资金满足重点项目的需要,做到早介入、早立项、早报批、早投入。要积极争取上级行在信贷规模、授信管理上的政策倾斜,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合理安排信贷投放节奏,重点支持好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业链条长、投资效益好的重点新开工项目。
(二)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三农和民生需求的信贷支持。一是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要把中小微企业金融业务作为战略重点,不断提升中小微企业信贷比重。对符合信贷条件和转型升级要求,但因外部原因导致资金周转暂时出现困难的中小微企业,要及时满足其资金需求,做到不抽贷、不压贷。二是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支农信贷投放,继续保持涉农贷款较快增长,实现涉农贷款“两个高于”目标。三是秉持民生至上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办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低收入农户、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等的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完善贷款管理模式,不断扩大贷款覆盖面。
三、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大力开展金融服务创新
(一)破解实体经济融资瓶颈,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树立正确的金融创新价值取向,把金融创新的出发点放在破解实体经济融资难题、改善金融服务和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上,确保金融组织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面向实体经济,面向市场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尤其要把中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合理开发符合我市经济特点的信贷产品,对可复制、易推广、有实效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要尽快进行宣传推广,敢于先行先试。要全面总结推广“三大(中小微企业、农户、商户)联盟”、“助保金贷款”、“小微信贷工厂”等融资模式,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专利权、股权、林权、发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质押模式的使用范围。
(二)创新业务流程,提升金融服务效能。要从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增长、求得自身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改进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要以完善小企业贷款机制、提高风险容忍度、完善尽职免责制度、合理定价为重点,在审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风险定价机制方面实现新突破,不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倾斜,对符合信贷条件的信贷申请,要在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审查、第一时间放贷。
(三)继续扎实推进支付体系和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着力推进农村地区支付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及时将电子银行、电话银行、ATM等新兴业务逐步延伸到农村,充分发挥各类支付工具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畅通农村支付清算渠道,提高农村地区资金清算效率。年要确保实现《市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发展规划》提出的“两个100%”目标。即实现“县级以下金融机构100%投入到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金融基础设施100%覆盖辖区行政村”。
(四)以深化外汇管理和跨境贸易重点领域改革为导向,有效促进外向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充分利用外汇管理政策导向,围绕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不断创新外汇管理和服务措施,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的生产型企业扩大出口,充分发挥出口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鼓励企业利用多种方式引进外资,加强跨境人民币政策宣传和培训,进一步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的覆盖面和影响。
四、加大直接融资力度,有效增加区域融资总量
继续支持本市重点企业通过发行企业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等各项直接融资工具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融入资金。支持一批有发展前景、经营稳健、资信优良的中小企业探索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支持我市具备签发商业承兑汇票资格的企业走出去,对签发商票企业的贴现、再贴现业务要优先支持。加快企业参与资本市场融资步伐,加大对符合上市条件企业的培植力度,促推我市支柱产业、新兴产业中的龙头企业积极介入资本市场,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关键词:招投标;市场经济;作用;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招投标的概念
招投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包与承包以及服务项目的采购与提供时,所采取的一种交易方式。招标和投标是一种商品交易行为,是交易过程的两个方面。
招标投标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质量的一种交易制度,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培育和规范招标投标市场体系,预防和惩治腐败交易行为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我国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业已形成了由招标人、招标机构、投标人为主体,行政部门监督的市场体系。
2.招投标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2.1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诚信的支持与法制的保障,开展招投标工作是向社会公开交易企业的实力,是对交易主体诚信的一种监督。若是招投标的采购制度能够在诚信的基础上开展,对交易双方的长期利益来说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若是在交易中违背的诚信与法制的原则,不仅增大了其交易的风险,还会受到有关部分的惩罚,并且在今后的招投标中难以取得竞标的资格。这对于当前打击经济领域假冒伪劣商品,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有着积极意义。通过参与招投标,一大批企业建立了完备的信用管理体系,规范了市场竞争行为,通过加强监管和自律,虚假招标、串通投标等不正当竞争得以遏制。
2.2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招投标引进的是一种行业内的竞争机制,竞争力强有实力的企业就能够夺标,并不是以往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分配,杜绝出现市场的垄断与资源的浪费。在市场经济中开展招标投标公共,可以充分的激发市场的竞争力,是国内企业的发展始终充满活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生产技术,从而在生产的过程中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2.3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机关的投资决策,基本是以审批方式进行。政府在一些资源的分配或经济调控中,也多是通过行政手段实施。利用招标投标的公平竞争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引导生产要素的流动方向,并使政府的决策科学合理。政府通过招标投标等市场手段调配资源,自身则可以从纷繁的行政审批事务中得以解脱,实现职能的转变。
3.当前招标投标管理工作显露的问题
招投标监管的问题
多头监管现象普遍,有关法规将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划归各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这种行政监督主体的多元化格局导致招投标管理出现政出多门、政令不统一、管理边界不清,管理职责交叉、缺位越位和管办不分离等种种弊端的出现,降低了招投标管理制度监管功能。
监督力量薄弱,现在招标项目数量巨大,内容纷繁复杂,需要监督的内容众多,从公告的到招标文件的审查备案,从开评标现场到评标报告核准,从合同签订到项目实施,期间还要处理各类投诉,以现有的人员和设施根本无法完成,大部分监督都流于形式。
4.市场经济体制下招投标市场的规范
虽然招投标在我国的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解决了,才能使招投标的优点在市场经济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4.1建立统一、权威的法规政策环境
近年发现,“政出多门,制度不统一”的现象在一些地市县仍较普遍,一些地区地方保护主义又重新抬头,与建立全国统一的招标投标市场机制背道而驰。为此,迫切需要组织《招标投标法》执法检查工作,进一步完善招投标法律体系的建设工作,促使招标投标法律制度的统一。以从法律制度层面,纠正一些地方、部门的不作为或越权作为的现象。
4.2 创新招标投标监管体制
进一步理顺招标投标监管体制;真正实行“管办分离,监管分离”,从根本上解决部门各自为政、自我监督等问题。将各行政监督部门的招标投标管理职责划归到一个部门统一管理,由该部门统一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监督招标投标活动的专业执法队伍。
4.3加快推进招投标主体信用机制建设
利用好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这个有形的市场,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集中和权威,在招标投标监管环节中全面建立市场主体的信用档案,将市场主体的业绩、不良行为等全部记录在案,并向社会公布,形成一处违纪失信全国受罚的态势,对投标单位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对于招标人在招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除依法追究其责任外,建议项目审批部门和财政部门可暂停项目执行或暂停资金拨付。将企业的信用情况纳入工程招投标管理中,将市场主体的不良行为与评标直接连接起来,使信用不良者无从立足,将企业业绩与评标直接连接起来,防止投标企业造假,从而保证评标的公正性,真正实现信用体系在招投标中体现“奖优罚劣、优胜劣汰”的机制。同时,建立和完善失信惩戒机制,将投标单位的信用状况与其投标工作挂钩,引导信用好的企业多中标,使不守信用的企业得到制裁。提醒建设市场各方主体,应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诚信意识,规范自身行为。
总结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和法制经济,坚持诚信原则是经济领域健康发展的基础,招投标制度的核心原则是诚信。通过招标采购制度所建立的比较完备的交易制度,要求交易双方遵循最大程度的诚信原则,它不仅加大不法厂商做假的难度,也增加了违规处罚的风险代价,一旦恶意违规,就将丧失今后进入市场的“入场券”。
参考文献
[1]常昭丽.浅谈招投标工程预算公开制度[J].中华建设.2008(05)
一、艺术设计元素的情境论
人的思维是由人事表象开始,表象进而记录到大脑之中形成概念,最后将这些源于实际经验与概念加以固定的一个过程。这样便可以将外部的世界与人脑思维中的各对象形成某种映像,勾起时间、地点、人物的反映。街区情境在艺术设计范畴之中,则通过形式语言中的造型、色彩、材质等进行规律性编辑,元素与元素之间进行整合,沟通和碰撞,实现传情达意的目的。使人们直接或间接地感受到其内在的文化脉络与时代风格,进而引起公众关注,产生文化和心理上的共鸣。
1、造型因素造型是表达情境的表现手法之一,是街区的“骨骼”,直接刺激人的感官,使之体验到情境的存在,影响心理感受。当然,街区的造型不仅仅是指建造一组新的建筑或重新安排交通系统,而是从人的感受出发,进行全面的调研工作,保留部分完整的境,修缮部分可完善的境,拆除部分不和谐或不可修缮的境,以期保留原有的境,满足各方人情的心理需求,体现街区的本质精神意义和新视觉的空间情境,在妇幼存在意义的街区情境中创造出新的文化或商业价值,使有形体的“物”,反映人的情感需求,使之与环境空间相呼应。
2、色彩因素色彩心理学在现代社会之中已经形成一股时尚,色彩显然是构成“情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可以展示造型的个性,烘托环境的特点,正如宋建明教授提出的杭州曾是上空的色彩规划是像水墨画一样的灰色系。进入城市之中,便可真切感受到西湖之美在于烟雨朦胧之时的水墨灰,这一情境更容易将人带入白娘子与许仙在断桥相会时的浪漫之中,可见色彩是容易造境和表情的要素,也是能最先唤起人的视觉感知,进而产生联想,引起情绪。有效加强场所特征,以色彩为元素进行排列组合,可达到整合街道秩序,带来有效情境,并增强情与境的关系,赋予境更多的生气和意义,同时加强地域感和认知度。正如奶酪色系与深灰色系的巴黎,走进街区就会准确无误地感受到优雅的绅士气质;橙黄色系与橙红色系的罗马城街区,很好的保留了被后世顶礼膜拜的古罗马帝国的余晖;天空般的澄净、大海般的深谧、美梦般的迷幻的印度焦德普尔蓝色小城,仅以一种色彩就能予人无限的遐想。
3、材质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材质似乎成为了反应时代情境特征的坐标系,每个时代有着各自的材质内容,也就更容易满足人们对于过往的情境设定。材质的物质表现为材料。赖特认为: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语言,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故事。“可见,材料本身就带有了情境因素,就不得不影响空间的情境感知和感受了。材料可被简单的分为自然材料、人工材料、混合材料以及仿自然材料等,如木材因其可塑可雕,可粗可细的特性,给人一种自然的温馨与亲切;石材则给人以生理压力和震撼。在材料运用过程中,可以其材质的不同标明空间的区分,丰富视觉,可把玩,可回味。造型、色彩、材质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可进一步增强情境空间的渲染力,以艺术设计的形式美展现物与场背后的情境,可以进一步阐述为某种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意蕴,从而将情境中的各要素整合,形成脉络,强有力的叩击传统和现代的城市记忆。以日本京都为例,正是采用原生的木料、石材,再加上传统建筑样式、在形、色、材三方面大道了堪为典范的完美统一。
二、结语
[摘 要]随着品牌的发展,品牌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2004―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三大区域的品牌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品牌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且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各地区品牌发展的不同是导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各地区应重视品牌价值建设,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以品牌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关键词]品牌价值;区域经济增长;区域品牌;品牌建设;资源禀赋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833(2012)01009907
一、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推行梯度推进战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培育了众多的知名品牌。而中西部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发展却相对缓慢,品牌的发展也比较滞后,沿海与内陆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区域经济发展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一个地区知名品牌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着该地区的发展趋势,从而进一步影响着我国地区经济的格局。各地区品牌发展的差异是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就要重视品牌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把区域品牌价值建设作为地方经济建设的一个拳头项目,打造优势品牌行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然后通过产业间关联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二、 相关研究文献
品牌价值建设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品的多样化、买方市场的形成,品牌建设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关于品牌价值建设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之间关系的探讨,国内外相关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Porter指出国家的成功不是来自某一项产业的成功,而是来源于国家内部众多的产业族群,区域品牌可以带动一个产业族群,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1]。Johnson和Bruwer研究品牌的形象以及品牌形象对消费者的影响,他们认为消费者对不同区域的同一种产品的品质期望影响消费者的感知,品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过程[2]。Durst等人提出了跨区域品牌的概念,指出区域品牌研究的新发展方向,认为跨区域品牌的理论研究并没有跟上跨区域品牌发展的步伐[3]。Bhardwaj等人研究了在印度市场上美国全球品牌和区域品牌的差异,他们认为区域品牌和全球品牌都能够影响品牌的资产价值[4]。国外对品牌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大部分研究主要是市场营销理论的延伸;第二,多采用案例研究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但是国外从品牌的角度来研究区域发展差异的相关文献却比较少,大部分只是从市场营销的品牌延伸的角度研究城市和地区的发展。
国内关于品牌与经济的相关性研究文献较为丰富。夏曾玉通过考察“温州现象”来检验区域品牌建设的好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温州区域品牌建设的成功经验,不过他研究的只是一个微观的城市,并不具有宏观方面的代表性[5]。杨晓光提出品牌的地区差异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规律基本一致的看法,认为品牌的地区差异对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有重要的影响,另外他还从地理学的视角对品牌价值建设进行分析,对进一步的研究区域品牌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6]。高杰、彭红霞认为地域品牌是一定区域内众多企业品牌的精华浓缩和提炼,能够显著地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因而他们重点分析了地域品牌的识别、搭载、集聚、刺激等经济效应[7]。肖志明以品牌带动为视角研究区域经济的增长问题,通过研究晋江区域经济增长的模式,发现品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从而为其他区域通过品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一些启示[8]。胡志刚、孙曰瑶提出了品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和外在机制,并指出要积极发挥品牌效应,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9]。
总体来说,现有的文献主要是从宏观的层面对品牌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但关于品牌对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比较缺乏。这主要表现为缺乏从空间角度对区域品牌建设进行研究,且研究集中于理论层次;缺乏利用数据对我国不同区域的品牌发展状况和其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分析。
三、 计量模型及数据说明
(一) 计量模型
因为模型中数据的考察期相对较短,相同地区的政策、文化和自然条件变化不会太大,差别也不会太大,所以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从截面和时间两个层面来体现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相对于只是利用截面数据或只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对经济问题进行分析来说,面板数据具有更多的优点。与截面数据模型相比较,面板数据模型控制了不可观测的经济变量所导致的OLS估计的偏差,从而使得模型的设定更加合理,模型参数的样本估计量更加准确。与时间序列模型相比较,面板数据模型扩大了样本的信息量,降低了经济变量间的共线性,提高了估计量的有限性[10]。同时,截面变量和时间变量的综合使用能够显著降低缺省变量导致问题的可能性,而且面板数据模型可以同时反映所研究的经济问题在时间和截面两个方向上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时间、不同截面的特性。因此,我们的分析采用基于线性回归的面板数据模型。
面板数据模型为Yit=αi +Xitβi +μit ,i=1,2,…n,t=1,2,…T。其中,Xit为1×k向量,βi为k ×1向量,k为解释变量的数目,扰动项μit相互独立,且满足零均值和等方差。
本文预期品牌能够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本文建立如下的回归方程对这一预期进行实证检验。
PERGDPi,t=C+αBVi,t+ξi,t(1)
其中,下标i代表相应的省份,t代表年份,方程左边的PERGDP代表各省的人均GDP,以此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采用人均GDP可以消除各个地区人口规模的影响。方程中BV代表各省区的品牌价值的总量,采用品牌价值可以将品牌量化,可以更好地测算品牌的经济绩效。ξ是误差项。
为了避免变量数据的剧烈波动,减少潜在的异方差问题,本文对上述公式进行自然对数的处理,得到以下的方程:
LN(PERGDPi,t)=C+αLN(BVi,t ) +ξi,t(2)
(二) 数据来源及说明
所构建的方程中人均GDP的数据取自2005―2010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品牌价值(BV)的数据取自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的2004―2009年的中国最具价值的500个品牌。
对品牌的评估,世界品牌实验室采用的是目前通行的“经济适用法”。通过对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等数据的综合分析,判断企业目前的盈利状况;通过运用EVA确定企业的盈利水平。 同时,世界品牌实验室运用具有世界领先性的“品牌附加值工具箱”计算品牌对收益的贡献程度,通过数理分析的方法客观地预测企业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盈利趋势以及品牌贡献在未来收入中的比例。最后通过对市场、行业竞争环境的风险分析,计算出品牌的当前价值。品牌价值=E×BI×S,其中E为调整后的年业务收益,它是通过对包括当年在内的前三年的营业收益和未来两年的预测收益施以不同权重后,得出的平均收益;BI为品牌附加值指数,主要指用“品牌附加值工具箱”计算得出的品牌对当前收入的贡献程度,表现为品牌附加值占业务收益的比例,这其中包含了对品牌附加值在经济附加值中的比例计算; S为品牌强度系数。
本文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人均GDP与品牌价值(BV)的面板数据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分析品牌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数据采用2004―2009年东部11个省份(包括直辖市)、中部7个省份和西部10个省份(包括直辖市、自治区)的人均GDP和品牌价值的数据,其中东部11个省市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8个省份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11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由于和青海缺乏品牌价值的数据,因此未将其纳入研究的范围之内。下面三个图是我国东中西部地区2004―2009年品牌价值(单位:亿元)的变化趋势。
图1 东部地区2004―2009年的品牌价值趋势图
从图1可以看出,东部11个省市的品牌价值总体处于上升趋势,北京市品牌的发展最为迅猛,远远超过其他省市。北京远远领先于其他省市,主要因为北京是许多垄断行业的总部所在地,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寿保险、中国石油、中国移动等集团公司的总部都位于北京,所以北京拥有的品牌数量就比较多。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的品牌发展虽然不如北京,但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省份,在外资的带动作用下,自主品牌的发展非常迅猛。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和山东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比较发达的省市,而上海曾经是我国自主品牌发展最好的地区,但是由于遭到国外品牌和浙江、广东等地区的新生品牌的强有力的竞争,因此导致上海的自主品牌价值缩水。相对来说,天津、河北、辽宁、海南品牌的发展相对缓慢,但是这并不会影响东部地区整体的增长态势。整个东部地区的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雄厚的实力,截至2009年整个东部地区品牌价值总量是31372.25亿元,年平均值2582.07亿元,品牌价值的基数是比较大的。
由图2可以看出,湖南、湖北品牌发展比较迅速,但因为它们品牌的发展相对滞后,品牌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品牌价值总量仍然比较小。吉林省品牌的发展相对较早,基础相对中部地区的其他省份来说也比较雄厚,但是从2005年开始吉林省品牌价值的增速却明显放缓。中部地区其他省份品牌价值的增长速度比较缓慢,品牌建设基本没有太大的进展。2009年中部地区品牌价值总量为2914.3亿元,年平均值为364.29亿元,品牌的发展远远小于东部地区。
由图3我们可以看出,整个西部地区内蒙古、四川、云南的品牌发展态势良好,增速明显,其中四川的品牌增长速度最快,品牌价值也最高,远远超过中西部其他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四川白酒企业的发展相当好。广西、重庆、贵州的发展在整个西部地区处于中等层次,而陕西、甘肃、宁夏、新疆2004―2009年品牌却几乎没有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2009年整个西部地区品牌价值年均值达到295.37亿元。
综合分析东中西部地区品牌价值建设的整体情况可知:东部地区品牌的基数最大,品牌数量最多,品牌发展得最好,但区域内部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中部地区整体发展比较平衡,但是中部地区品牌的基数太小,发展速度缓慢;西部地区内蒙古、四川等省份的发展速度虽然比较快,但由于其他省份的发展比较滞后,且地区间发展差距较大,致使西部地区品牌的发展整体处于较低层次。总体来说,东中西部地区品牌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品牌价值量呈现出依次递减的态势。
四、 计量分析
本文使用2004―2009年的面板数据,其中东部选取11个省市、中部选取8个省,西部选取10个省市自治区,对品牌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为了克服单一的单位根检验所带来的偏差,本文采取LLC检验、IPS检验、ADFFisher检验、PPFisher检验四种方法分别对LN(PERGDP)和LN(BV)进行单位根检验。
(一) 东部地区的计量分析
先对东部地区的各变量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东部地区人均GDP与品牌价值的水平值经过以上四种检验方法检验以后发现,数据是不平稳的。而人均GDP与品牌价值量的一阶差分值经过以上四种方法检验以后,结果都表现为没有单位根,拒绝单位根的假设,这表明两个变量是一阶单整的,数据是平稳的。
检验结果还表明,人均GDP与品牌价值量都具有时间趋势,因此本文在进行回归分析时选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以LN(PERGDP)为因变量对东部地区的变量进行回归,结果如表2(见下页)所示。
由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东部地区人均GDP与品牌价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品牌价值每增加1%,人均GDP就增加0.55%。这说明东部发达地区凭借改革开放的契机在品牌的创建方面已拥有雄厚的实力。东部地区品牌价值高,拥有众多的知名品牌,该地区品牌的发展能够有效地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品牌已经成为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品牌的价值和数量与该地区经济的发达程度是紧密相关的。
(二) 中部地区的计量分析
对中部地区的各变量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置信度水平上显著。
表3的结果说明中部地区人均GDP和品牌价值量的水平值也是不平稳的,因此本文需要对数据进行差分处理。在对这两个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处理后的数据显示拒绝单位根的假设,这表明没有单位根,数据是平稳,可以进行变量之间的回归分析。以LN(PERGDP)为因变量的中部地区回归结果见表4。
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置信度水平上显著。
由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中部地区人均GDP与品牌价值之间存在比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1%的置信水平上,品牌价值每增加1%,人均GDP就增加0.48%,这表明品牌可以带动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但是中部地区品牌的发展要滞后于东部地区,各个省份品牌价值量相对比较低,这样就难以提高区域生产的集约化经营,也难以转变区域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导致新生的品牌发展也比较缓慢,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自然也就弱于东部发达地区。
(三) 西部地区的计量分析
对西部地区的各变量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5(见下页)所示。
由表5可以看出,西部地区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相同,人均GDP和品牌价值量的水平值是不平稳的,在经过一阶差分以后,检验结果显示没有单位根,两个变量是一阶单整的,这表明数据是平稳的。因此,本文采用LN(PERGDP)为因变量对西部地区的相关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6(见下页)所示。
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置信度水平上显著。
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置信度水平上显著。
表6的结果表明,西部地区人均GDP与品牌价值存在着正向的相关性,对区域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在5%的置信水平上,品牌价值变动1%,人均GDP就变动0.40%。西部地区品牌对人均GDP的作用系数明显小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但是二者的相关性仍然比较显著。这是因为虽然西部地区整体品牌的发展比较滞后,但是四川凭借白酒产业、内蒙古凭借乳制品创立了众多的知名品牌,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表现出积极的带动作用,进而对西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 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品牌发展的地区差异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基本一致,品牌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品牌是导致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因素,品牌是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第一,对我国500强品牌的地区分布与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证实了品牌价值与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有较大的相关性。区域的品牌数量和品牌价值与区域的竞争力紧密相关。一个区域拥有的知名品牌越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越能占据优势,所以未来区域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总量上的竞争,而会更多地表现为品牌的竞争,品牌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第二,品牌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的趋势。品牌无论是对东部发达地区还是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都具有促进作用,对东部的带动作用更是非常明显,但是由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品牌数量和品牌价值的绝对值都比较小,品牌的发展比较滞后,品牌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的促进作用也就小于东部地区。这说明东中西部品牌价值的差异是导致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因素。因此,实施品牌战略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针对上述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东部地区要保持目前的品牌发展态势,进一步加强品牌的建设,提升品牌的价值,凭借优势的品牌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在经济格局中的主导地位,继续发挥品牌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中西部地区要积极树立品牌意识,在发展当前品牌的情况下,积极培育新的品牌,大力发展有竞争力的企业。在品牌创建方面,企业要加大对品牌的创新投入,只有通过产品生产工艺的创新、设计开发的创新和在生产经济管理制度方面的创新,才能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推出能够迎合市场需要的新品牌产品;同时,企业要通过兼并、控股等多种方式对品牌进行重组,加快生产要素向名牌企业聚集,增强名牌企业的实力从而打造区域经济的优势品牌。
其次,区域品牌的创建要突出区域的特色。每个区域应该有自己的战略定位,重点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创建区域独特的优势品牌。这种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品牌企业在空间上形成聚集,从而形成本地化的产业品牌,这是其他区域很难效仿的,并且这种特色产业能够对区域经济产生乘数效应,是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由于不同的区域在空间、资源禀赋等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各个区域所具有的优势也各不相同。东部地区要利用社会资源比较丰富的特点,依托高科技人才的优势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继续利用外资促进本土产业的发展,培育更多的世界性的知名品牌。中西部地区品牌数量和品牌价值比较小,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要低于东部地区,但是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却非常丰富,因此中西部地区要依托本地区的特色,积极延伸资源性产业的产业链,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创建优势的区域品牌。
参考文献:
[1][美]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25.
[2]Johnson R,Bruwer J. Regional brand image and perceived wine quality:the consumer perspectiv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ine business research,2007,19(4):276297.
[3]Susanne D,Kaufmann H R. Developing interregional brands[J]. Euro Journal of Business,2008,13(1):3862.
[4]Bhardwaj V. Global and local brands in India:the case of levis[J]. Journal of Global Marketing,2010,23(1):157168.
[5]夏曾玉.温州区域品牌建设的SWOT分析[J].企业经济,2004(1):118.
[6]杨晓光.中国品牌的地区分布及其影响[J].地理学报,2005(2):189197.
[7]高杰,彭红霞. 成分品牌来源国形象、品牌资产及消费者购买意愿 [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5):106112.
[8]肖志明.品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9(6):3335.
[9]胡志刚,孙曰瑶,品牌集中度及其度量模型研究 [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2):96103.
[10]白仲林.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15.
An Empirical Study on Brand Value Cre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Growth Differences
LI Xingjiang, ZHANG Yujie
(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机构;建设
一、组织机构的设置务求细化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管理的核心要素是人,对于经济管理也是如此,为此,管理依赖组织机构的建立健全,通过合理的设置细化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职能,系统的进行经济管理。
1、企业的经营者把握企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及方向
在经济管理中需要一个最高管理者,这个位置是企业经营者或法人的,最高管理者对企业的经济发展重点进行把握,指引企业发展的方向,领导和组织企业重大经济行的决策工作。当然,经营者的主观行为也应该有所限制,不然容易因为武断而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1)最高管理者的核心职能在于负责制定与企业经济相关的一些源头性的职责、权限,同时在管理过程中,做好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工作。
(2)最高管理者结合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发展战略,制定适合于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方针和阶段性目标。
(3)积极吸取职工的建议,同时向其宣传相关经济管理规定、制度的重要性,通过管理实际对经济管理体系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行正确的评估,如果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调整。
(4)最高管理者的职能必须以企业经济利益目标的实现为落脚点,要站在企业关联客户和合作伙伴的立场上进行思考,确保管理与企业宗旨和谐发展。
2、设置专门的经济管理体系代表
一个企业事无巨细都由经营者一人管理显然是力不从心的,环顾当前的企业形态,股份制是企业主要的管理组织形式,董事会处于企业最高的决策层,当然董事会也不是事无巨细的,那么如何管理呢?通常的做法是通过董事会指定(或选出)一名或几名代表就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实施进行具体的负责与管理。经济管理体系的代表权限如何设置?
(1)直接对最高管理者负责;
(2)自身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概括起来讲,代表对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者)而言其作用在于下达信息,同时自己又是企业内部经管事务的具体执行者,通过管理将基层出现的经济管理问题反馈给董事会(或最高管理者)。
二、以文件的形式制定经济管理的标准化制度
经济管理离不开标准化制度,为了保证企业运行的稳定性,经济管理制度必须以文件的形式制定并保存。那么制定这些文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文件内容要齐全
经济管理制度文件的制定不能是光秃秃的、条条杠杠的制度,应该有文件形成的背景、经济管理手册、经济管理的目标、经济运转的程序,企业经济管理和发展过程的有效策划和经济控制对策,还应该包含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备档记录文件。
2、制定文件要规范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经济管理文件也是如此,必须有一定的程序,实践经验表明,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制定经济管理体系文件,必须遵守国家相关经济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2)尽可能出去企业内部正式发文的形式确立管理制度。
(3)注意在经济管理领域明确经济管理的内容,制度和文件仅仅针对与企业经济运作程序以及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4)相关文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流程实施,规范文件的、修订、更新和废除等环节操作,确保经济管理不冲突。
(5)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生成的记录备档,一定要分类保存、便于检索。
三、强化人力、物力资源管理
一个企业要提升经济效益,必然涉及到对成本的投入与产出效益的控制与管理,新时期背景下,成本的构成越来越复杂,必须强化每一个细节及资源管理。结合实践经验,大致可以将资源管理分为如下两大部分:
1、硬件投入管理
企业建设是成本投入的一个重头戏,其中包括企业场地和基础设置建设,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工作区建设,企业核心生产设备的投入与管理,企业员工食堂与宿舍的建设等等诸多需要企业投入资金的资源建设,当然这也是所有企业都额外重视的一环;
2、人力资源管理
即对“人”、“人才”的管理,与传统工业时代相比,人力资源管理是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一大转变,越来越多的经济实体都意识“人才”是企业发展最大的助推力,该资源存在的企业发展潜能是无法预估的。
具体来讲,在经济管理中必然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意识,注重企业内部人才的选拔、培训及考核,不仅要注重常规管理,还要结合本企业的发展特点,从单位员工的基本素质和具体要求出发开发并制定相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细则,确保通过有效地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严把资源采购关
与硬件投入相比,原材料采购也是经济管理的重要一环,我们在管理过程中必须针对企业的行业和生产产品的具体特点,严格把好资源采购关,确保在经济管理总的要求下,从严把关:
(1)对提供合作方的履约能力进行客观的、准确的评估。其中包括其信用、实力及运输等方面。
(2)严格按照采购程序,保证每个环节不存在浪费。
(3)从严把握原始资源的验收关,这是产品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
四、强化经济目标和技术管理
1、精心策划企业经济目标,包含了如下几个方面内容:
(1)客观地调查和评估潜在市场需求,对调查结果进行验证、检验和复核。
(2)确定和评价客户或者合作方的具体经济要求,并予以综合评价,确保以合同或文件的形式实现多方意见达成一致。
2、合作多方方相互协商和调整,旨在实现经济目标。
3、确定经济核算方法和具体程序对企业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实施经济核算,在具体实施中要思考核算手段及实施人员的选择。
4、对重点过程中的管理活动要进行严格的确认。
5、产品的储存(成品、半成品、采购材料的隔离)与搬运等环节必须要有一定的技术保障。
五、做好各项微观控制工作
重点过程要强化管理,细微之处亦不能疏忽。
1、加强数据分析。这是经济管理的量化过程,尤其是当今以高精尖科技载体为竞争力的企业,更是要重视数据分析,有一套完整的数据基准线确定、收集和分析方法,来为经济管理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2、加强对过程的检测。企业选择合适的方法对经济目标、经济转化和经济结果进行有效的检测,确定经济目标的实现程度,这一结果可以分阶段定期进行。
3、对于不符合期望的经济过程,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筛选和消除。
4、要定期维护计量、核算工具和设备,并做好数据备份。
参考文献:
[1] 丛凤臣.对强化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思考[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2,(8).
[2] 葛萍.对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思考[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1,(10).
[3]胡春云.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J].科技致富导向,2008
[4]崔保平.浅析加强企业管理对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J].企业科技与发,2008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设计
空间是环境设计和建筑学的语言。空间艺术则是最具特色的部分,体现了设计师的智慧。随着时代的发展,空间的概念已经变得更加广泛,而居住环境设计中空间的合理规划却有待提高,以满足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需要。没有合理规划的空间毫无艺术感可言,注定是苍白的,让人望而生畏。
当前,现代人对居住环境的追求,特别是对居住的艺术性要求前所未有地强烈。如果说人类社会中,美的出现都是因为人类对理想的追求和生命的热爱,那么远古时代的巢穴就是居住功能与美的体现。从古至今,人类对居住环境非常重视,特别是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曾大兴土木,派精于造型的工匠绘草图,皇帝审视后再建造,所以,现今才有了一座座极具艺术价值的宫殿宝阁。
居住环境空间的功能是多样性的,如果要使各种功能都得到体现就必须对仅有的空间进行设计、规划。空间本身无所谓好与坏、美和丑,正是由于人参与到设计之中,才体现出其价值,人是构成设计标准的主要因素。空间的处理和众多设计一样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种就是视功能主义为第一性。居住环境中功能就是一切设计的出发点,但功能自身就存在着种种的矛盾,如空间小,显得拥挤,空间大,造价却增加;工作空间和休息空间之间孰多孰少等,或许等到各种功能通过精密的计算和反复争论后基本通过了,最后的方案却毫无艺术感可言,更别谈什么价值。其次就是设计师凭个人喜好,一味追求艺术性,造型大胆、诗情画意、细部装饰唯美……没有考虑实用性,完全看不到功能性。
我们居住的环境设计必须符合人类生理和审美的需要。设计是人类的一种造物活动,人类通过自身的主观活动和客观自然环境建立起一种居住环境的新次序,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人类居住环境的空间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的生理、心理、物质、精神等许多方面。由此可见,居住环境的空间设计至关重要。
空间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通常因使用方式的不同把空间分作几大类:共享空间、母子空间、私密空间、交错空间、动态空间、静态空间、悬浮空间、虚拟空间和不定空间等。空间类别如此之多,但对于设计师来说,如何才能恰如其分、因时因地地设计出不同的空间来满足人们生理、心理的需要才是当今最值得研究的问题。
居住环境空间设计经过数十年发展而日益进步。国内外各种思想潮流涌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居住环境。居住环境设计不再是简单的造景、装饰,也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美化,它包括人的生理、心理、物质、精神等许多功能的综合性设计,其中人们对空间规划和功能利用的要求,不仅反映了人们的审美需要和真实感受,而且展现出空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公共环境都在短时间内出现巨变,对居住环境空间的处理在当今成了设计师的一大研究主题。在我国,“欧陆风”的狂吹,在影响建筑设计的同时,也深深影响到了空间设计。传统的建筑空间艺术在研究、保护和延续文化名城特性方面却出现了问题。
术设计的实践主体进行系统的论述。
一、景观学引导下的艺术设计
景观艺术设计依托景观生态学,通过对自然的尊重、表达、展现生态环境的和谐与优美,依托景观建筑学创建城乡宜人的环境空间,依托景观人文学,表达人类行为心理的精神寄托及愿望,景观艺术设计成为景观形象高品质化生成的驱动力。
就景观学而言,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层次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在体现景观形象的创作上常常成为景观形象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景观艺术设计也涉及到景观学内容本身,但它更多的是遵循景观学的引导,关注景观形象要素对各景观环境系统空间进行艺术化处理,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环境空间视觉形象的关系。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构成了一个交叉融合的设计系统,它是运用艺术融于景观科学的手段来协调景观形象在环境空间的发展关系问题,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它融合了园林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成熟经验,以其艺术的视野,从系统、和谐、优美的角度,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景观形象的创新问题。
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依据艺术和谐原则干预协调各景观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在人与环境之间建立均衡关系时,更强调景观生成时对人精神上、视觉上、生理健康上的基本需求,通过景观环境空间艺术的创作,用以提升、陶冶公众的视觉审美经验,可以说景观艺术设计也是一种改善人们使用与体验户外空间的艺术创造活动。
二、多元系统设计含义的艺术设计
景观艺术设计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聚居环境空间艺术的二个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从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室内设计起步,以室内室外环境一体化设计为核心,注重环境空间的自身形态,以及环境艺术的具体样式。而景观艺术设计更强调环境空间的综合形态、环境艺术的复合样式、环境表述的多层空间,具体表现在多元系统设计下的互融与综合。
(一)综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将城市、广场、街道、园林、建筑、壁画、广告、公共设施等环境空间看成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虽然它们有时是以几组形式出现,有时是以相对单一的个体出现,然而解决上述问题却要求兼顾到整体的环境,是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实现的二次创造,景观艺术设计涉及到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生态学、材料学、心理学、民俗学等学科,并将这些知识纳入到景观艺术生成的总体设计系统之中。
(二)复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所构成的复合设计系统,由于景观艺术设计的综合性特点,因此常常表现出设计内容界定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其中包括基于景观空间形态的视觉系统设计,融于区域景观精神的形象系统设计,反映区域文化特征的风格样式系统设计,以及关注人的行为、心理的人文关怀系统设计等等。各系统之间相互融合与交叉,共同构建起景观艺术设计的复合设计系统。
(三)多层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空间呈现为多层性的表述特点,表现在从微观意义层面上的景观设计为主体到中观意义上的景观规划、宏观意义上的景观策划的多层与协调。
(四)广泛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观念呈现出广泛性,《亚太景观》一书在导言中谈到现代景观设计带来的变化:“首先是观念上的,宏观的观念、生态的观念、构成的观念、文脉的观念、民众参与的观念等等。其次是创作方法上……所有这些凝结成现代的、后现代的、结构的、解构的、极简的、高技的……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广泛的创造可能性”.广泛的设计观念构成了景观艺术设计多元系统设计的哲学基础。
三、微观景观为实践主体的艺术设计
正如前文所述,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其实践范围广泛,内容综合而庞杂,既涉及到景观空间的各个层面又融合了环境要素的全部内容。但是如果只是从广义的概念出发而缺乏具体目标的限定,景观艺术设计学科建构将会一直处在模糊不清的状态。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增设景观艺术设计专 业方向后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即在庞大的景观学科中,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范围或者说它的实践主体是什么的问题。 (一)宏观层面--景观策划。 宏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是建立在经济、旅游、生态等专业的基础上,包括进行大规模的景观生态保护、治理改造、景观资源开发、旅游策划规划等。这类景观实践主要侧重于景观前期的
策划。核心是协调土地的利用与管理。是在大规模、大尺度上进行景观体系的把握,具体项目有区域控制性规划、城市规划和环境规划等。策划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二)中观层面--景观规划。
中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是指有一定的规模,涉及到某一地域历史、文化、生态及地方特色整体风貌内容的较大型景观规划,包括与人类社会、文化相关内容,以及生态、历史等多学科的应用。规划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三)微观层面--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