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征信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征信公司盈利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征信公司盈利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征信公司盈利模式

第1篇:征信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摘要】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证券公司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多年来我国证券交易的现状来看,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普遍比较落后,公司盈利过于被动,主要取决于市场行情。因此,证券公司需要根据目前的发展困境,结合国外的先进盈利模式,对原有的盈利模式进行积极的转型与创新,提高自身在证券市场的竞争能力,进而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大力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创新;转型

证券公司是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产物,并已经成为证券市场中不可缺失的一环。证券公司的盈利与否和股票市场的行情有着正比关系,过于依赖于市场行情,导致公司的盈利收到一定影响。及时的对盈利模式进行转型与创新,将会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与金融改革。

一、我国目前盈利模式转型的方法

(一)重构经纪业务版图

在证券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过程中,业务版图面临着重构的可能性。根据证监会的新规定,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可以在全国开设分支机构,证券公司根据自身的发展重点与未来战略规划自己决定分支机构的数量与开设地点。政策的变更是重构经纪业务版图的一大原因,体系完整、实力雄厚的证券公司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投行业务的新产业链

投行业务的不断增加,使得产业链也在不断的完善。近年来,我国券商的投行业务体系主要是以客户为中心,向客户提供股票投资、金融管理、债权融资等方面的服务,由此形成一个不断完善的产业链。目前,我国的许多行业都有着进行产业整合的意向,众多企业合并重组,银行在这样的形式下对进行兼并的企业进行信贷的支持,吸引资本。

(三)资管业务的增加

新的资管政策中,产品由过去的审批制度改为备案制度,对原有的产品投资范围与产品结构等进行了重新的划分与规范,使得针对券商设计的各种理财产品不断的增加,新的基金发行规模也随之增加。

(四)政策扶持创新业务

融资融券业务自运行以来,是证券公司重要的业务之一。融资融券的一个特点是证券公司凭借该业务获得的收入与股市的行情没有太大的联系,券商获取的收益相对稳定,不受市场的过多的影响。创新融资融券业务,业务数量增加,利润逐步增长,融资融券未来的发展前景明朗。

股权质押业务是对融资融券业务的一次延伸,大型券商对该业务的需求更高,获取到的利润更多更稳定,是资本中介型业务中一个前景乐观的新业务。

资产证券新规定的。2013年证监会的针对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新的管理规定,对证券公司在未来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具体事项做出了具体的规定,点明方向引导证券公司的资产证券化工作迈向正规,使得证券化的资产范围进一步扩大,认可了很多的财产权利,也允许证券公司在资产证券化工作提供更好的双边服务。

新三板业务是资本市场得以发展的一大关键点,新三板公司数量在未来可能会实现很大程度的增长。国内目前的试点地区在不断的增加,配套的相关设施也在逐渐完善。

(五)发挥资本市场的中介作用

证券公司在金融业界有着重要的中介功能,资本市场的诸多交易必须依托证券公司来完成,证券公司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与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当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证券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其中介作用,这就导致证券公司在一些目融资、企业并购中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证券公司必须不断加强资金能力,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弱化法律以及公司自身等不利因素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就当前的情况来看,证券公司必须要将其工作的重点放在高流动市场的业务拓展中,并且要结合新型金融产品的开发,这样可以不断增强其资金能力,不断提升其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进而推动其盈利模式的转型与创新。

二、价值链转型策略的具体分析

(一)改变内部价值链

证券公司过去的营销活动主要依靠通道的价值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通过赚取投资者的佣金来获取利益,证券公司在开展营销工作的时候依靠客户开户并进行实际的交易从而实现真正的价值。近年来通过交易获得的佣金在不断的减少,证券公司需要改变以往的服务方式,向增值服务与产品营销方式转变,这样可以改变企业的收入来源,获取更多的收入。

证券公司不可能永远凭借硬件设施保持在业界内的领先水平,更多情况下,一家证券公司的竞争能力高低取决于其的软实力,这也决定了一家证券公司的服务水平。证券公司需要有强大的内部团队,包括产品创新团队,市场营销团队等,可以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报告,对市场条件做出详细的分析,并设计出有自身特色,使用价值高的产品。

证券公司要重视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不断的吸引客户,稳定用户基群,帮助公司设计新产品,分散成本,增加产品种类,提高市场竞争力,使公司的产品更为合理,适应市场需要,有效降低风险。

(二)建立外部价值链

在完成内部价值链的构建之后,还要对外部价值链进行建立。银行与证券公司的合作成为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件可以实现共赢的事情。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跨平台的合作,改变过去银行与信托公司进行合作的情况,证券公司接受来自银行的资金委托,为银行制定资产管理计划,与过去信托机构的信托政策衔接,提高银行的资金管理能力,从而使银行可以更好的为其的投资用户提供服务工作。证券公司由此获得稳定的合作伙伴,完善了外部价值链。资产证券化经过几年的试点,已经成为一项常规的证券业务。业务的形态不再局限于过去的几类,而更多涉及到不动产等方面的形态。

三、结语

证券公司在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推动我国的证券市场向更为完善与国际化的方向迈进,我们应该及时的认识到目前在证券市场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对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进行转型与创新。这对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征信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业内人士认为,消费金融公司在中国发展前景并不乐观。一方面,相关政策期望落空;另一方面,国内消费金融公司生不逢时、先天不足,既与银行信用卡和个人消费贷款存在重叠,又面临电商发展冲击,还被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等多种融资模式多面围堵。

模式之困

对于近日业界传得沸沸扬扬的“上层或已决定不再扩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的消息,消费金融公司相关人士多不置可否,亦有消费金融公司仍认为在未来一两个月内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在政策会有所变动。但另一消费金融公司人士则分析认为,实际上在去年11月一次有关消费金融的论坛上,监管层的表态已有短期内不会改变监管政策之意。

据称在该论坛上,相关监管机构人士表示,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工作的初衷是希望在小额、分散、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的贷款业务中取得更大的发展。但目前有的公司还存在着尚未脱离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经营思路,片面追求业务规模,存在单笔贷款大额化、产品类银行化和特色化不足的问题。

“试点公司应该根据中国的国情,加紧学习引进消费信贷专业营销和风险技术,加大产品创新研究,建立可持续的盈利模式。”该监管机构人士称。且现场另有监管部门人士较为含蓄表态,目前消费金融公司还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

“距离那次论坛也就半年左右的时间,目前的思路应该没有改变。”上述消费金融公司人士认为,目前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最主要的还是探索模式,在模式未成熟之前,监管层进一步放开试点可能也没办法向上层交代。

据称,此前四家消费金融公司中唯一的一家外资消费金融公司天津捷信模式颇受推崇,但目前这种“被推崇”也面临着不确定性。

“近期捷信有关贷款费率较高的问题可能也引发对其模式的疑虑。”一业内人士称。

捷信的消费金融模式与传统银行颇为不一样,即与零售商紧密合作,直接支持购买耐用消费品,且其客户主要面向中低收入群体,主要包括蓝领、工薪阶层和年轻夫妇等,这类人群具有较大消费需求的同时,由于收入水平,往往很难在传统银行获得贷款。

天津捷信母公司捷信中国高层称,有了捷信在业务方面的支持,零售商平均实现营业额增长30%。捷信户均贷款额度在2500元左右,在几家消费金融公司中户均贷款最低,但也因为面向更低端的客户群体,所要承担的风险以及运营成本更高,贷款费率也相应更高。

在过去的三年中,几家中资消费金融公司也做了颇多探索。比如北银消费推出了用于购买家用电器、电子产品、家具等各类耐用消费品的“轻松付”,用于支付个人及家庭旅游、婚庆、教育、装修等各类消费的“轻松贷”等系列消费金融产品,并开发上线了Mini循环消费贷款,这在国内是首创。

截至近期,北银消费贷款余额达26亿左右,在四家试点的消费金融公司中规模最大。

为了与零售商更为紧密地合作,近期北银消费还宣布引入包括联想、万达等公司作为其股东。“在引入资本的同时,我们更看重股东带来的渠道资源。”北银消费相关人士称。不过相对捷信而言,其他消费金融公司户均贷款额度更高,面临的客户群体相对“更高端”,但贷款利率也相对较低。

“估计现在监管层也在想哪个模式更好。”某业内人士称。

成长瓶颈

值得一提的是,在模式不尽相同之时,目前几家消费金融公司的诉求侧重点亦不尽相同。在北银消费来说,征信体系的完善是构建成熟消费金融模式的重要前提。

“要构建成熟的消费金融运营模式,必须要有完善的征信系统作为前提,如果信息充分,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很快审批。”北银消费相关人士称。

据称,目前个别城市已开始将税务、水电缴费情况加入了征信系统,但身居北京的北银消费接入的仅有央行征信系统。

“我们现在就是用央行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只有个人银行贷款、信用卡信用记录,如果包括税务、水电缴费等方方面面信息都纳入到个人征信体系里面,对我们的发展就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据称在消费金融相对发达的日本,客户即使两三年未还款,消费金融公司仍有机会追回贷款,比如在其去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时,便有可能接到催收贷款电话,因为民政部门信息消费金融公司亦能共享。但对征信系统完善的期待并非目前消费金融公司一致的最重点诉求。对于唯一一家外资消费金融公司捷信而言,实现跨区经营仍是重点。

该公司高层近日进一步表示,捷信产品会适时进行创新,比如天津的消费金融公司业务模式如果能在全国顺利展开,会推出需要符合市场规模的新型创新性产品。捷信中国已经在中国投入25亿元,包括天津捷信在内,员工接近9000人,捷信中国急于将天津捷信消费金融模式推广到全国以实现规模化运作。

但北银消费相关人士则明确表示:“我们最关心的重点是尽快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消费金融经营模式,更好地满足中低收入百姓的消费融资需求,没有跨区,我们也实现了盈利。”

在重点诉求不同之时,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也存在一些共同的难题,比如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仍存在一定障碍。监管层此前曾向试点公司征询了各自的难点,这一问题是消费金融公司反映的重点之一。

“我们想进入银行间市场融资,降低融资成本,这样也能降低客户贷款的成本。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讲,不能每次缺钱的时候都增资扩股,再走一系列复杂的流程。”北银消费相关人士称。

目前几家中资消费金融公司主要资金来源为银行贷款,贷款成本基本在6%左右,远高于银行间市场筹资成本。捷信消费母公司捷信中国高层近日也对外表示尤为赞同上述建议,目前捷信消费的融资包括银行贷款等多种渠道,据了解,整个捷信中国融资成本超过12%,这是该公司提供的消费贷款费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培育市场

面对诸多小贷公司的涌入,“正牌军”的态度令人玩味。消费金融公司捷信中国CEO迈克·史国奇指出:“随着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多,整个市场的蛋糕会越来越大,而规模的扩大对这个尚需培育的市场是件好事。大家很容易把消费金融和小额信贷这两个行业混淆,消费金融业平均的贷款金额是2500元,小额信贷平均贷款金额是5万元。这两个行业的特质,决定了其流程非常不一样。”

在中国,所谓消费金融公司,是指不吸收公众存款、具有小额和分散的特点、为个人提供消费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目标人群多是蓝领、工薪阶层和农民等,这部分群体一般尚不是银行机构的信用卡用户。

虽然消费信贷一直是各大银行的日常业务之一,但“消费金融”这一概念在国内出现得比较晚,消费金融近年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方面的突破。银监会副主席蔡锷生曾坦言:“中国消费金融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这条路包括可持续增长的业务和盈利模式、区别于银行的差异化产品及提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等。

这一点从中东欧最大的消费金融公司捷信进入中国的路线图可以看出:2004年,捷信母公司PPF集团在北京设立代表处,2007年12月,捷信启动广东省消费金融业务,随后两年间,在全国各省布点并与全国零售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直到2009年7月银监会下发《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后,捷信才于2010年2月底获批在天津建立国内第一家消费金融公司。

史国奇至今还记得,6年前,他第一次来到中国,下飞机第二天便飞去四川绵阳做市场调研。他和客户交流,问他们对“分期付款”的看法,但结果并不乐观,大概只有8%—15%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接受这样的产品,其他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分期付款”的概念。

直到有一天,史国奇看到了这一幕:一对年轻夫妇商量购买哪一台洗衣机,丈夫想挑一台功能简单、价格最便宜的洗衣机,老婆则想买一台更好、更贵的。史国奇从这个场景得出的结论是:即使在不同市场,人们在做购买决定时,思考模式是类似的。中低收入的人群不可能从银行取得任何的贷款产品,而且人们也是先存钱后消费的思维方式。史国奇和他的团队花了三年的时间,详细调研了这个市场,开发本土化产品、完善风险管

理体系、快速审批,同时也采用了包括生物识别技术在内的很多技术。

据介绍,向有稳定收入但信用度并不高的人群提供无担保无抵押、当天放款的信贷服务正是外资消费金融公司的典型业务模式。在全球,消费金融公司尤其适用于为小型城镇提供服务,因为销售网点贷款非常简单,只需要一名销售人员和一台笔记本电脑就可实现。它们的分销网络主要包括四个渠道:店内分期付款网点、自己的分支机构、邮局和直接渠道(比如直邮)、电话营销。

由于分支机构和邮局受限,在拓展中国市场时,史国奇将渠道重心放在其合作伙伴——本地的零售商和生产商上,在苏宁、国美等电器零售商的店面里,随处可见其驻点。

这是一种基于与信托公司合作的模式,提供店内(POS)销售贷款:贷款通常是通过捷信驻点的员工(销售代表),或通过与捷信合作的商家店员的专门审核。一旦审批通过,销售人员将负责准备所需的店内贷款的文件,一个典型的贷款审批流程最快只需要30分钟。

规模效应与风险管理

和全球消费金融市场相比,中国市场的想象空间巨大。数据显示,现在中国大陆消费金融仅占消费贷款市场总额的4%,远低于国际水平。预计在2010-2015年,消费金融将保持平均45%的年增长率,在所有消费类贷款中增长最快。另一方面,虽然目前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已有三家盈利,但在监管层看来,距离最初的设想仍有一定距离。

目前,依托卡片的现金类贷款是国内消费金融公司主要的贷款形式。比如北银消费推出的MINI循环贷、中银消费的新易贷和四川锦城的轻松贷等,都通过向申请者发放可随时提取现金的卡片,授信额度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银监会数据显示,在37亿元的贷款余额中,一般用途的消费贷款为34.81亿元,占比达到93.85%。其中,一般用途的消费贷款都是以现金贷款的方式发放,如用于装修的贷款中,就可以利用银行支行本身的房贷客户资源进行开拓。

业内人士称,未来消费金融业务发展的理想方向是继续向单笔金额小型化的方向发展。一是结合商户的商户专享贷,二是面向消费者的现金贷款,较为理想的户均贷款额在1万元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规模效应非常重要,因为规模增长一方面可以降低综合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也可减少违约和坏账。一位业内专家表示:“消费金融的本质决定了高度集中化和批量规模化的经营特点,只有当消费金融公司的覆盖范围能匹配大型零售商的网点,两者的合作才有意义,能真正促进零售商的收入;如果只允许消费金融公司在限定的区域内运营,风险状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因为潜在客户数量会减少。”然而,规模增长的前提依然是监管政策的放开。

显然,各家消费金融公司都寄望于以规模求发展,不过在培育市场阶段,商业模式则更重要。与捷信主打POS贷款的模式不同,国内消费金融公司则采取了不同的模式。北银消费是北京银行全资的消费金融公司,其运营模式是以驻点销售和终端销售商等合作模式,与北京地区大中电器等各类零售商合作;在产品多样化方面,北银消费开发了包括用于购买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的“轻松付”、为教师设计专属消费贷款的“明师贷”、向已签署三方协议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发放“助业贷”等。去年,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还推出了国内首款针对农民客户信用消费贷款——“惠农贷”。中银消费的产品模式与北银消费类似,包括直营为主的新易贷信用产品和与商户联营为主的“新易贷商户专享贷”。

“要构建成熟的消费金融运营模式,必须以完善的征信系统为前提,如果信息充分,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很快审批。”北银消费相关人士称。

第3篇:征信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P2P平台;盈利模式;信息披露;巡查制度

 

一、引言

二、P2P网络借贷发展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P2P网贷行业发展问题及其危害

2.网络黑客攻击频繁

3.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

信用风险具有两面性、突发性、收益结构不对称性等特点,这些特征在我国P2P行业中表现的更加突出,根本原因还是我国信用相关信息的透明度低问题异常严重[2]。一方面,金融消费者难以了解网贷平台的资质与风控水平,更无从辨别P2P平台的优劣;另一方面,P2P平台用于融资者的贷前审核成本较高,且无法监督资金用途和流向。伴随着P2P平台的激烈竞争与创新,投资者承担全部风险的模式基本消失,网贷平台普遍提供本息担保或与第三方担保公司合作。因此融资方风险将转移到P2P平台,从而加剧了平台的坏帐率与营运问题。而大部分平台并不具备追讨违约资金的专业能力,如果发生资金链断裂,平台和投资方只能通过网络平台来追讨资金,追讨违约资金能力的不足与追讨流程的非专业化扩大了信用风险的不良影响,缺少担保与质押措施极易产生金融消费者损失本息的风险。

4.互联网金融人才稀缺

(二)P2P网贷行业困境的原因分析

1.网贷行业准入前置缺失

现阶段,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准入前置标准尚处于缺失状态,平台企业良莠不齐,投资者也无参考选择的指标[4]。正因为网贷行业准入门槛低、无平台标准,导致行业的资质水平与风险防范水平参差不齐,又缺少对网贷平台信用等级评级机制,极易导致行业出现逆向选择问题,增加平台企业跑路或倒闭风险。P2P行业准入前置缺失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维度:第一,未设立牌照制。互联网金融本质属性仍为金融,因此对其监督管理,应参照对传统金融体系的要求,设置牌照制度是加强金融风险把控的基本前提。第二,无注册资本金强制标准。现阶段,我国P2P行业的进入成本过低,注册资金普遍偏少,而欧美P2P平台注册资金基本都在千万级别。过低的注册资金一方面反映企业的资质水平与资本实力欠缺,另一方面也间接表明平台风险承受能力不足。第三,无风控体系基本要求。风控体系水平将是P2P平台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关系到平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投资者权益的关键保障。然而,我国平台企业急于上线运行,并未深刻认识到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忽视对技术与风控团队的建设。

2.现有盈利模式缺乏科学性

得益于国家宏观环境、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互联网思维与技术等多方利好,网络借贷行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但与传统银行业相比,P2P行业成熟度还有待提高,平台企业内部还未建立健全运作与风控机制,金融产品定价、项目收费标准等方面还需积极探索[5]。根据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对全国300家网络借贷平台盈利模式的抽样调查,实现盈利需首先做到约5.76亿融资总额,而2015年10月处于该月保本点之上的平台只有151家,可见网贷行业尚处于大面积亏损。网络借贷企业的盈利是有条件性的,即当成交规模超过特定保本点之后,才能收回前期巨额投资,实现平台企业盈利。更为深入的看,我国平台企业多但规模小,经营管理能力弱,缺少政策引导与规范,项目取费标准不科学。因此,目前我国平台企业的盈利模式无法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进而引发了频繁跑路现象。 3.国内社会征信环境缺失

P2P网贷模式在我国起步较早,进入门槛较低,市场主体较多,涉及的资金规模和市场影响力较大。由于国内缺乏外部评级制度、信用消费历史较短等原因,这种信息不对称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善,从央行与融资担保公司信用数据共享的试点反反复复历时数年仍然不得进展也可以看出我国信用制度体系推行的艰难。在监管机构和社会信用体系缺失的情况下,国内网贷平台既未接轨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体系,又缺乏完备的风险识别机制,对融资方资质与风险水平的评估审查并不能完全依赖于P2P平台的自有审核机制,我国P2P平台还基本上依靠行业自律对融资方进行审核。此外,国内专业的网络借贷平台评级机制十分缺乏,尚未形成包涵运营模式、安全性、交叉认证等多维度的评级体系。

4.P2P网络安全技术不够

现阶段,我国网贷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搭建平台,一是企业自建,二是对外购买系统。然而,P2P平台技术商的系统属于流水化搭建,风险应急处理能力较差,存在安全隐患的话就会立即影响到相同系统的网贷平台,造成大范围的投资者权益损失。风控体系应当作为平台企业的发展重点与核心,除了保障平台业务运营的风险把控外,平台的网络安全系统也是重中之重。P2P网贷本质是互联网与民间借贷的有机融合,根本上是具有金融属性的,相应地存在一定程度的金融风险。从技术安全角度来看,当前国内市面上及在用的P2P平台系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系统与技术供应商尤其需提高准入前置。而从网络安全成本投入角度来看,我国大部分平台的盈利状况不佳,用于提高网络系统安全的成本投入过低且部分网贷平台更注重企业知名度与收益竞争力,忽视平台系统安全的重要性,致使自主研发团队建设及科技设备升级问题难以解决。

5.内外部环境导致人才缺口大

三、 P2P平台企业全方位管理的策略研究

(一)建立平台网络系统安全标准

由于当前P2P平台准入门槛低,平台的资质水平与网络安全系统问题严重,部分平台甚至没有技术研发团队。亟需建立相应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安全标准,推动平台网络安全系统升级,保障客户资料信息安全。网络系统安全标准的制定,可依据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共性与特点进行完善,主要从技术标准与管理机制两个维度进行制定。如平台必须拥有最高权限的管理账户,能够自主控制并完善系统,保障平台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提升身份识别机制,实现对共享文件及数据表的自主访问控制,基于过滤措施来实行区域边界保护;通过系统安全防范、数据联合校验、用户多重密码加密等方式,提高平台客户自主保护意识与能力,提升用户与平台系统的联合风险防范水平。

(二)加强并规范平台信息披露

只有加强并规范P2P平台的信息披露义务,才能真正重塑网贷行业的整体形象,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P2P企业应严格依据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与及时性的原则,依照相关指引的要求,对以下几方面关键信息进行披露:一是主体信息,包括基本情况、股东情况、定期运营报告、网站服务等;二是产品信息,即各种产品的基本情况与资金结算方式;三是业务信息,包括经营数据、借款信息、项目集中度、项目逾期情况、平台客户情况;四是科技相关信息,包括科技团队建设、安全等级评定。其中,尤其应提高网络系统安全防范措施的披露,包括资料传送、存储、保密、备份等方面。此外,P2P企业还应构建数据披露管理机制,如安排专人专岗负责平台定期的信息披露,按信息披露指引规定,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与完成度;在平台官网设置披露专栏,确保投资者及时有效地了解相关信息。与此同时,监管机构开展对平台企业披露状况的随机检查,对于违反相关披露规定的平台企业,按不同情节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包括通报批评、限期整改、降低信用评级等。

(三)引导网贷平台产品科学定价

由于各平台在推广宣传上疯狂竞赛,纷纷开启“烧钱模式”,甚至企图以高息低费吸引投资者,扩大规模,致使平台前期的获客成本过高。只有科学合理的产品定价,才能重塑P2P行业品牌形象,提升平台用户的信任度,形成良性循环发展的行业环境。因此,政府应引导P2P平台企业科学合理制定产品价格,既要充分考虑实际运营成本,也要兼顾平台风控体系水平。针对平台企业的运营特点,前期应适度提高费率以减轻成本压力,为后期成长留有盈利空间。监管部门应积极引导平台企业科学定价,坚持有收费依据、有定价标准的原则,明确P2P企业的取费性质,确保不逾越法律红线。网贷平台可参照费率标准,结合自身业务开展和成本支出情况,合理制定各项取费。在定价标准方面,P2P平台应遵循保障客户权益及自身利益的原则,对收费各项、收费结构、收费依据等进行适度公布,以增加金融消费者对平台企业的认识,提高P2P网贷行业的透明度。此外,P2P企业还应在定价指导意见之上,科学合理地计算费率,透明高效地进行监督管理,建立投资者资金和平台收费的隔离制度,严禁征收平台违规费用,严禁逾越监管底线进行非法集资。 (四)构建针对网贷平台的巡查制度

由于P2P平台企业尚无规范标准,监管机构又难以实行及时有效的监督管理,因此应构建巡查制度。巡查制度的制定应充分考虑P2P网贷行业特点,通过网络监管、信息审核、实地调查等多种措施,来推动平台企业认真落实相关法律与监管政策,加强自律管理,核心业务与关键岗位的防控水平。尤需注意的是,该巡查制度应以随机抽查为主,不固定形式、不定期的对平台进行检查。通过建立舆情管理机制,对产生负面消息的平台企业启动应急调查;基于监管主体、行业协会、舆情管理的三者联动,整合利用各方优势资源,构建针对P2P网贷的多方联合巡查机制。而在巡查完成之后,应及时公布对平台企业的巡查报告,对平台企业的经营状况及风险防范体系进行客观评价。巡查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一方面将有效规范平台企业运营,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检查潜在的安全漏洞与隐患,做到事前预防,及时解决,提高平台企业的安全程度与风控水平。

(五)加快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第4篇:征信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作者简介] 李国英(1973 ― ),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金融与财贸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供应链金融、金融理论与政策。

互联网催生的电子商务导致产业链扁平化、减少贸易层级的同时,也加剧了对供应链金融的需求;大数据的运用与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更加快了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速度;互联网和供应链金融的融合产生了新的模式,除金融机构开始主动谋求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拓展网上业务外,跨界产业资本、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也参与到供应链金融业务当中,结合自身业务特性和行业优势,在不同业务场景下为所在行业提供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目前一些垂直型电子商务平台已经成功建立起相应的“支付场景(O2O)”,支付行为带来的商流、资金流、第三方信息流、物流在这个平台上相互融合,共同构筑起供应链金融生态化经营、平台化合作业态。

一、供应链金融是全球分工背景下产生的融资模式

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以全球化为核心的供应链产业组织模式的演进,是供应链金融产生的基础,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跨国公司为寻求成本最小化而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价值链的重塑与业务外包,从而衍生出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一直以来,物流和信息流层面的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直到上世纪末,管理者和专家们逐渐发现,整体价值链上的融资成本问题,以及链条局部资金流瓶颈带来的“木桶短板”效应,实际上部分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洼地”配置所带来的最终成本节约。由此,供应链管理的价值发现过程开始深化,供应链金融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在一些发达国家,运用供应链金融解决供应链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匹配问题的做法日益流行,紧跟市场需求,金融机构也开展了相应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目前供应链金融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开展。

而在国内,供应链金融的产生还有一个更为现实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推行的金融抑制政策使得传统金融机构出于对风险控制、资金规模的考虑,更青睐大型企业,众多中小企业急需资金支持,却很难从金融机构得到贷款,这样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就会出现滞后甚至停顿。

但是如果换一种角度,大型核心企业能够利用自身在信贷市场的信息优势来弥补中小企业的信用缺位,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和信贷能力;而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上又愿意与众多中小企业通过合作和协同运营,来实现供应链系统的成本的最小化和价值增值的最大化,那么金融机构就能够通过供应链融资综合服务方案盘活整个供应链资金流,促使供应链系统成本最小和供应链成员的共赢。这就是国内供应链金融产生与发展更为切实的背景。

二、“产业+互联网+金融”融合发展催生供应链金融活力

1.“互联网+”释放产业链价值

我们所理解的“互联网+”,应该是互联网在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快速整合渠道的基础上,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增值服务,以扮演其中一种工具的角色,回归至原来的传统产业链中去,辅助产业链的发展,并最终释放产业生态体系的价值。无论是在消费互联网领域还是在产业互联网领域,观察成功案例不难发现,这些企业均有意无意在践行这种理念,即服务有形或无形的传统产业链。

2.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产业效率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带来机会。一方面,互联网的优势在于用户基数足够大、边际成本几乎为零,核心企业如果能够获取丰富、对客户有价值的信息,就可以借助互联网迅速获得大批用户;另一方面,互联网使参与交易的各方沟通、交易行为完全网络化;同时物联网的应用提高了对物品的精准管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贸易、流通过程中各类主体的信息被全方位记录,从而对上下游企业的信用有更准确的评价;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公司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资金来源不再局限于自有资金和银行借款,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融资和投资的大部分功能。

3. 数据信息与资金来源成为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关键因素

对于制约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主要原因:缺乏关键数据信息和资金来源缺乏,互联网金融也提供了部分解决方案。首先,金融机构加强了与核心企业以及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对接,可以通过合作更好地管理控制风险,逐步加大资金供给;其次,资金来源除了金融机构贷款以及大型核心企业自有资金外,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其三,互联网平台积累的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后可以提供可靠准确的信用支持,可以部分代替传统模式下的以资产支持为主的担保形式,给予有迫切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解燃眉之急,带动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提高。这就是互联网带给供应链金融的改造革新。而且供应链金融在互联网平台上的交易模式,会衍生为更为多元、更为便捷的具体产品,同时也适应了时代诉求。可以说是互联网促进了供应链金融的产品创新,从源头带动其价值释放。

三、产业资本、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拓展空间

掌握大量客户资源的电商平台型企业以及对上、下游掌握能力较强的核心企业切入供应链金融,不仅切实降低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成本,也为自身经营转型打开了广袤的空间。

1. 设立小贷公司,以自有资金为主,向上、下游企业发放贷款,直接收取利息收入。这一模式的优点是贷款利率较高(规定上限为贷款基准利率4倍,普遍的年化利率15%左右),并且审核放款速度较快,期限灵活。但小贷公司的资金来源只能是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和从银行业等金融机构融入的资金(银行融入资金不能超过净资本50%),受此限制,规模难以做大。

2.设立担保公司,为上、下游企业增信,以方便其获得金融机构贷款,通过担保费获得收入(担保费率在1%~3%,银行贷款利率9%~10%)。目前银行普遍对担保公司资质要求较严格,贷款放大倍数不超过10倍,并且要求担保公司缴纳10%的保证金,因此,这一模式同样面临资金瓶颈问题。另一方面,受限于银行的审批速度较慢(普遍在2个月以上),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短期周转资金的需求。

3. 建立P2P平台,连接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和理财需求的个人,通过手续费、服务费方式赚取利差(普遍在2%左右)。目前主流P2P平台的利率普遍在10%左右,审核放款流程在1周以内就能完成,对于中小企业吸引力较大,并且这一模式没有资金的天花板限制,适合快速复制、做大规模。但P2P平台对公司运营能力、技术能力和风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期需要较大的人力、财力投入。

在我国征信体系尚不完善,违约成本较低的情况下,相比于自设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建立P2P平台应该是实现供应链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最佳选择,特别是基于产业经营场景下的P2P金融模式,由于核心企业具备行业经营经验,在信息获取、风险控制技术上更加专业,可以通过金融脱媒快速解决资金来源和资金成本问题,二者的融合发展也将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新热点。

四、快速发展的P2P平台亟需与供应链金融协同发展

1. P2P平台快速发展的同时风险越来越大

通过对各种类型的平台进行观察和分析后不难发现,我国现阶段P2P行业的突飞猛进,实际上更多的是传统民间借贷市场的搬家,其中的大部分P2P平台都和小贷公司有着紧密合作关系:有些P2P是平台类型的,聚集多家小贷,有些P2P更是直接归属某家小贷公司,所以如果拨开P2P的外衣就能看到民间借贷的身影,那么再讨论P2P的发展速度与平台数据可能意义相对不大了。从本质上看,跟小贷公司联系到一起的P2P平台,是小贷公司给P2P提供了资产端。但是小贷公司作为资产端难以规模化和标准化,风险可控程度也相对较低。金融行业盈利本身依靠的是规模和杠杆,也就是说,利差和风险不可兼得,利差越小风险越小。P2P平台要实现安全、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解决规模和风险的问题,没有一定的规模,难言可持续性。高息信贷市场难以设计出标准化产品,规模越大、风险越难控制,进入一个无法绕开的矛盾和死结。因此P2P与规模大、风险可控的资产端对接,是其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2.“P2P+供应链金融”体现了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的政策导向

金融的本质就是收益和风险的匹配,在我国征信体系尚不完善,违约成本较低的情况下,没有任何风控的平台从金融理论上是不可能成功的。2014年底上市的全球最大的P2P平台Lending Club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追捧,其核心优势就在于其纯线上低成本、纯平台无担保、建立在外部信用机构数据上的风控体系和其良好的用户体验。而其中最重要的风控体系所依赖的信用机构数据是中国P2P企业所欠缺的。在此经济大环境下,基于产业经营场景下的P2P金融模式可能代表该类金融创新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型产业集团具备信息优势,对上、下游企业具备较强的控制能力,目前这一部分价值未被现行的金融机构完全挖掘出来。供应链金融自诞生以来就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而服务实体经济,引导和支持经济结构调整,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一直以来也是国家对于金融市场和信贷政策系统的基本要求。P2P平台与供应链对接,一方面可以受益供应链对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四流的控制手段来降低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将金融服务与供应链对接,实现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特别是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本质,也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3.“P2P+供应链金融”具备较强的对贷款风险的管理控制能力

在投资、融资两端需求旺盛的行业背景下,对贷款风险的管理控制能力是P2P平台成功的核心要素所在。在线上数据建设尚未完善的背景下,基于产业经营场景下的P2P金融模式可以通过“商圈平台+交易场景+大数据”,构建起内生且高度可控的风险控制模型,并结合线下交易场景、掌握借款人实际资金需求和资产状况、把控借款人借款实际投向。

五、结 语

2014年以来,一些大型电商已经完成O2O平台的搭建,而O2O平台搭建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在有各自主攻方向的垂直领域,形成各自熟悉行业体系下的“产业闭环”,通过完整的大数据系统和信用记录资源来控制借贷风险,评估项目价值,加速全产业链规模扩张。各垂直产业的巨大交易市场为P2P提供了风险可控且足够实现规模经济的成长空间。同时随着向O2O延伸业务范围,并凭借低成本和便捷性的显著优势,国内产业互联网已经将支付结算引入线上,并且跟线下的供应链资源整合打通,初步形成了闭环、可控的支付场景。

已经构建支付场景并且形成可控闭环的产业O2O平台、综合电商平台、大型供应链体系等成为P2P积极拥抱的优质资产,供应链或者电商平台提供风险控制和融资需求,成功与P2P对接,形成真正的产业闭环。

第5篇:征信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引言:股指期货推出了,近期也炒得沸沸扬扬,但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它依然是一个陌生的深不可测的生地。

导语:参与股指期货的散户,在入市前一定要设置入市原则,还要制定好交易计划,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一定不能用股票的操作手法来操作股指期货,而是要用期货的手法来操作股指期货。

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货正式交易。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金鹏期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喻猛国先生。喻先生对投资理财、企业套期保值,上市公司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市值管理等有深入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为多家上市公司讲授期货知识与设计套期保值管理风险制度与方案。在股指期货推出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他。

《卓越理财》: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于A股有什么影响?

喻猛国:大多数人认为股指期货推出后由于有了做空的机制,会导致股价的大跌,但是,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推出股指期货后股票的运行趋势表明,美国1982年4月推出的标准普尔指数期货、1986年5月香港推出的恒生指数期货、1988年7月法国推出的CAC40指数期货、1988年9月日本大阪推出的日经225指数期货、1988年9月英国推出的FTSE100指数期货、1990年11月德国推出的DAX30指数期货推出后都是上涨的,台湾和韩国的下跌跟当时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大环境有关,股价的运行跟股指期货是否推出以及何时推出没有关系。正所谓“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A股走势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宏观经济走势,如果宏观经济向好,那么即使股指期货推出,A股还是会呈现上涨趋势。

《卓越理财》: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喻猛国:首先,能减缓股市的大幅波动。期货则可以反映出市场的长期价格。股指期货推出后,投资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将反映在期货价格上,从而使现货市场的价格变得更加理性和健全。股指期货对于A股市场的价格将起到“稳定器”的作用,市场中经常性的波动增加,但是剧烈的波动减少。

其次,能使市场结构更加均衡。在没有股指期货的时代,市场一致向前看,齐心协力往前拱,换筹时容易大起大落;股指期货推出后,市场参与主体可以利用股指期货交易套期保值,减少现货进出波幅,因此,市场将更加理性,结构更加均衡。

再次,能改变原来单一的盈利模式。套期保值者将股指期货市场作为与其对应股票现货的转移风险及风险管理场所,投机者将股指期货市场作为承担风险、享受风险收益的场所,有人做多有人做空,期货现货市场的对冲,降低了股市的系统性风险,也将使得在现货市场坐庄炒作单一盈利模式发生改变。

《卓越理财》:投资者风险教育在股指期货的发展中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喻猛国:前期持续的风险提示,投资者对股指期货的产品特征和风险程度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对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态度比较冷静和谨慎,因此不会盲目开户。大部分投资者已经对是否参与这个市场、何时参与这个市场心中有数,“先学习,后行动”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设置的高门槛,使得目前开户的投资者都是具有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在期货市场摸爬滚打数年的人,有的甚至对股票市场也有深入的研究,他们清楚地了解股指期货的特性,这些成熟投资者的参与,确保了股指期货上市的平稳运行,不会出现大的风险。

《卓越理财》: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无法直接参与股指期货,如何间接利用股指期货达到套保控制风险的目的?

喻猛国:由于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因此中小投资者可以利用股指期货的这一功能提前买进或者是卖出个股,达到间接控制风险的目的。股指期货指的是未来的货,也就是未来股指的价格,即高低,与期货对应的是现货,股指期货的现货就是股票,我国直接对应的是沪深300指数构成的成分股。由于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往往领先现货上涨或下跌。所以股指期货时代中小投资者投资股票时,不仅要了解个股上市公司业绩、现货大盘走势,还要更多关注股指期货的走势,如果股指期货目前呈下跌趋势,那么投资者可以提前卖出手中的股票,便可以规避将来股票市场价格下跌的风险。

《卓越理财》:作为中小投资者,如果要参与股指期货的交易,应注意哪些?您有什么样的操作建议?

喻猛国:由于股指期货本质上是期货而不是股票,因此其交易方式与股票完全不同,比如期货交易独特的保证金制度和杠杆效应,使资金管理(或仓位管理)在风险的控制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参与股指期货的散户,有很大一部分是股民。对于这一部分投资者,“炒股思维”是最致命的。很多股民被套后不懂得止损,这在股指期货交易中也是大忌。股指期货与股市不同,前者持仓有时间限制,不管你持仓是盈利还是亏损,到期就必须结算。而股票只要你愿意,可以终身持有。

参与股指期货的散户,在入市前一定要设置入市原则,如减少频繁交易、永远不超过半仓、趋势有利顺势加仓、金字塔式逐级递减加仓、决不轻易补仓、决不轻易持仓过夜。此外,还要制定好交易计划,如设置介入点、止损点、止赢点、持仓的资金比例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一定不能用股票的操作手法来操作股指期货,而是要用期货的手法来操作股指期货。

插排:参与股指期货的散户,有很大一部分是股民。对于这一部分投资者,“炒股思维”是最致命的。

Tips:

股指期货交易误区

1、交易时间与股票市场一致

目前沪深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9:30―11:30,13:00―15:00(节假日除外),股指期货的交易时间为9:15―11:30,13:00―15:15(最后交易日除外)。

2、满仓操作能挣大钱

由于股指期货交易采用保证金交易,具有放大效应,有些投资者误认为满仓操作可以赚大钱,于是能开多少仓就开多少仓。一旦行情反向变动,亏损同样会被放大,存在爆仓出局的风险。

3、捂着总有一天能解套

在股指期货市场,如果市场行情与投资者持仓反方向运行,造成投资者持仓亏损,投资者不能奢望像买卖股票一样“捂着”等待“解套”。

4、习惯买多不会卖空

对于投机者而言,只要有价格波动,做多做空都是机会,而对于保值者而言,股指期货最大的价值正是在于熊市的保值功能,如果无法使自己的思路接受做空,必然错过许多交易机会。

第6篇:征信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围城》里的经典台词,似乎正印证了当下金融人才进进出出的场景。

未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且复杂,传统银行业从业者的机会和挑战也越来越“丰富”。

留在体制内的金融人才,看着走出去的先辈财源滚滚,大展宏图,低下头,看看自己的荷包,想想自己的背包,环顾周遭坚守的同事,算算降了多少工资,懵懂中唏嘘生不逢时,感叹中伤逝时光易逝,无奈中回首往昔辉煌,忐忑中寻找突围之路。提刀立马,却发现,外部竞争压力大、内部管控无力、员工太多、网点成本太高、体制化僵硬、盈利模式已死。

何去何从,惴惴不安;体制外的人此刻却又哀叹起体制的种种好处,彼此的寒暄问候,彼此的迎来送往,彼此的默契配合,彼此的毫不费力,最重要的是资源的广袤、人际的老练、关系的盘根错节、生意的百转千回,到了互联网,到了新金融,全是新的思维、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新的平台、新的员工、新的文化、新的挑战,一天到晚,从早到黑,似乎总有忙不完的事。

事事需躬亲,样样要过问,件件要签字,个个要管牢,头发掉得快,睡眠无从谈,突然对往日时光充满了甜蜜的回忆。

高层中层一起跳

兴业银行副行长离职去了腾讯;中国银行副行长离职去了乐视;华夏银行副行长离职去了苏宁;渤海银行行长离职去了万达;杭州银行行长、建设银行网络金融部老总离职去了阿里;工商银行电子银行部老总离职自己搞银行。

这还只是最近的事情,加上以前沸沸扬扬的各大行长离职案例,互联网企业足足气煞了传统金融行业。

毕竟,和传统企业不同,互联网没有明确的边界,因此抢占市场份额,获得用户就是首要任务。在互联网金融大潮中,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参与进来,所有的互联网企业在金融帝国构筑的大战硝烟中最需要的就是骁勇善战的将士们。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传统银行的人才正在一步步被科技金融公司抢走。

科技金融公司给予员工极大的工作激情,公众普遍也看好这一新兴行业的未来,薪酬待遇也很诱人,还有不错的发展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传统银行很稳定,但其组织架构和商业模式都过于成熟,以至于难以突破或改变,特别是对于很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而言,这都是传统银行所缺失的。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行业、互联网行业中员工的晋升更快,收入提高速度也最高,而金融公司员工相对晋升较慢。随着新兴的科技金融公司的火爆,传统银行对人才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

《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人才白皮书》显示,互联网金融行业85%的人才都是从其他的行业跨界而来,该行业对于高科技行业人才的吸引力最高,从薪酬水平看,互联网金融行业新员工的起薪是年薪10万元,具有2-3年工作经验的员工,在收入上基本能实现50%的增长。而骨干员工的收入水平在25万-35万元之间,主管收入水平约为45万元。随着一级级上升,一级部门负责人通常能拿到250万元的年薪水平。

城内、城外大不同

首先是政策支持,最显著的标志就是2015年7月十部委联合公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及的互联网金融业态――支付、借贷、股权众筹、基金销售、保险、信托和消费金融。

而各个巨头早已经招兵买马,磨刀霍霍了。

2013年2月,马云在阿里金融团队开年会议上首次对金融业务进行了公开表态,称阿里的金融业务要回归金融本质,即金融是为了解决贸易和生活过程中的问题。但事实上,马云的三个着眼点却是平台、金融和数据,现在金融是马云的主攻领域。

短短两年,马云几乎完成了全金融牌照的布局,金融业务遍布整个生态,其中支付领域,支付宝独揽80%的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理财余额宝更是在上线的两周吸走66亿,200天从0到2500亿,现在阿里巴巴已经具备覆盖支付、证券、保险、信托、贷款、众筹、征信、银行、基金、理财等10大金融主要领域。

最近转账开始收费的腾讯是马云最大的挑战者,也是传统银行业最怕的,腾讯金融的业务已覆盖支付、贷款、理财、保险、证券、银行、征信、基金、众筹等9大领域,覆盖整个金融生态。

京东金融的业务涵盖支付、贷款、理财、保险、证券、征信、众筹等7大领域,相比前面阿里、腾讯主要就是少了银行,不过京东已经与中信银行达成战略合作。京东金融保持飞速成长,其代表产品京东白条一年时间同比增长700%,成为京东金融的首要战略。

这么多的事情,自然需要更多的人才。

适应、失意跷跷板

金饭碗不是那么好端的,一个浸在传统银行业思维模式中的银行家,不是换一个写字楼,换一台电脑,换一身便装,便可以成为一个互联网金融家的。

互联网金融圈并非只有来者的荣耀,此前微众银行行长、传统银行业中的标准金融家曹彤短暂从业后离职,此后微众银行的人事地震继续,分管同业业务的副行长郑新林也提出辞职。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微众银行的两位重要高管相继离职,这对腾讯的金融帝国而言,可谓是一场剧烈的人事动荡。

第7篇:征信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也许在2013年6月13日,支付宝和天弘基金共同推出“余额宝”时也没有想到,一个金融创新的产品会以传统金融“颠覆者”的身份出现,掀起了2013年互联网金融的热潮。可是,当互联网和金融联手与普通用户的投资需求发生交汇时,这一市场就被赋予了无限的可能。这一年来,不仅有各类“宝宝”产品层出不穷,P2P、众筹、小微贷等也在互联网金融的春风下重新蓬勃发展。就如同“电商模式”对传统店铺的颠覆一样,互联网金融也为传统金融体系带来了变革。

根据天弘基金2014年7月1日的《余额宝运行一周年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余额宝规模达到5741.60亿元,用户数突破1亿,仍稳居国内最大、全球四大基金的位置。余额宝区间年化收益5.5%,万份收益总值达到264元,运行一周年共为客户创造收益118亿元。在余额宝的带动下,百度、腾讯等大型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类似的货币基金理财产品,一年以来,已经有超过60只货币基金加入了互联网金融的行列。

二、“余额宝”的主体框架

“余额宝”是支付宝推出一种余额增值服务,支付宝用户将账户中的钱转入余额宝用于购买天弘基金推出的“增利宝”货币基金。同时,用户还可以用余额宝内的钱进行购物支付,也就相当于赎回货币资金。天弘增利宝基金实行T+0模式,主要用于投资国债、银行协议存款、短期融资券等低风险、收益稳定的金融产品。

目前市场上的各类“宝宝”类产品本质上也都是采用了以互联网为渠道,对接传统货币基金的模式。货币市场基金早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就一直存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只不过因为其较高的准入门槛以及操作不便捷等问题而一直不温不火。但是互联网凭借自身便捷、亲民的优势,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互联网金融的带动下,货币市场基金规模从2013年起进入飞速发展的状态,从2011年末的2949亿元,至2013年末的7475.9亿元,再到今年5月末的1.92万亿元,已接近公募基金3.92万亿元总规模的一半。

三、余额宝的优势

余额宝从创立伊始就受到广大用户的追捧,短短一个月突破百亿规模,并以每天3亿元的速度增长,究其原因,余额宝具备以下几点优势:

(一)流动性强

余额宝最大程度的保证了资金的流动性和交易的便捷性,真正实现了理财产品与银行卡的无缝对接。投资者可以将资金在余额宝、支付宝、银行卡之间进行流动管理,并且余额宝内资金也可以直接用于支付宝消费。目前支付宝已与134家银行和46万家商户建立了合作关系。投资者可以将用于满足日常消费性需求的流动资金放入余额宝进行理财管理,减少闲置资金的浪费。

(二)操作便捷

突破了柜台和电脑的限制,实现了“一键开户”。投资者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查看账户余额、当天/累计收益、7日年化收益率等信息。

(三)起购门槛低

余额宝无起买金额限制,1元即可起购,不少客户通过余额宝尝试了人生第一次理财,享受了“人人理财”带来的收益和魅力。相较而言,目前大多数银行通过柜台购买基金最低金额为1000元,网上申购基金最低金额为5000元,准入门槛较高。

(四)收益率高

余额宝实质上为一种货币基金理财产品,其风险仅次于存款和国债。自2013年6月钱荒以来,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较高,这也就造就了余额宝等在线理财产品6%左右收益率的神话。随着2014年货币市场资金面整体稳定,余额宝等货币市场理财产品收益也随之下降,维持在4%左右,约为银行活期存款收益的12倍。

(五)营销成本低

过去,70%的基金是通过银行、券商等方式进行销售,银行强大的话语权长期剥削着基金公司的利润。而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运用网络技术进行销售推广,直接面向投资者,降低了销售成本。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支付宝账户用户已达到8亿人,支付宝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无成本的对这些客户进行营销推广,大大减少了传统基金销售环节的成本。

四、“余额宝”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质疑的声音也随之而来,主要有两点: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是依附于银行货币市场基金产品上,没有经营风险便获得暴利。余额宝等产品推高了整个市场的资金成本,这部分最终会转嫁给贷款方,进而转嫁给经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

要解决这两个疑问需要先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存款利率和余额宝利率中间的利差从何而来?存款利率和协议存款利率之间无风险套利利差空间是根源。如果实现利率市场化,这种利差将逐渐缩小,套利空间也将减少。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只不过将由于利率管制而造成的垄断利润通过互联网金融的模式,返还给储户。2、互联网金融产品是否提高了社会的融资成本?资金成本是银行间资金市场“市场化”的反应,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只是其中的参与者,并不是决定者。截至2014年6月,余额宝规模达5741.60亿元,而商业银行活期存款余额为16万亿元,从规模上看,余额宝对于银行存款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按照天弘基金的统计数据显示,余额宝用户人均存款为5030元,可见余额宝的资金属性主要为短期、小额资金,并没有对长期资金产生动摇。

相反,在金融脱媒愈加多元化的今天,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对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进行都将起到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促进了利率市场化

目前,贷款利率市场化已经实现。但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是改革中最艰难的环境,因为存贷差是银行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存款利率市场化将从根本上动摇银行的盈利模式。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投资者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了“鲶鱼效应”,倒逼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余额宝的影响下,各大银行也相继推出了“宝宝”类产品,如中信银行的薪金宝、招商银行的朝朝盈、中国银行的活期宝、民生银行的如意宝等。这些银行理财产品的出现,实质上已开启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步伐。

(二)实现了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就是指金融服务体系惠及各阶层企业和民众,尤其是在传统金融体系下难以获得金融服务的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银行由于其经营业务的要求,迫使其将资源投入到收益最大的部分,导致其主要业务对象为大的企业,不可能真正的为小微企业、普通民众服务。而互联网金融就通过便捷的网络平台解决了这个问题。互联网金融通过其技术和客户优势,降低了金融的准入门槛,提高了广大民众对于金融投资的参与积极性,是对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

(三)拓展了金融交易边界

互联网金融凭借其网络平台,打破了地域限制,具有覆盖面广、机会平等的特点,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如P2P网络贷款、众筹等模式,使一对一的资源配置成为可能,这些是传统金融无法做到的。

五、“余额宝”的风险

“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是金融界颠之不破的真理,仅从流动性和收益率上将余额宝和银行活期存款进行对比是有失公平的。余额宝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创新,有着远高于银行存款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金融机构经营中最主要的风险之一,流动性风险一旦发生,对整个金融体系会产生巨大的传导效应。大多数金融机构都用备用金的方式来缓冲这一风险,但是余额宝作为一种基金产品,不属于备用金缴存范围。所以,当大额集中赎回发生或者基金公司出现流动性问题时,流动性风险就极易发生。目前余额宝90%以上的资产为协议存款,一旦银行放弃“T+0”赎回机制和“提前赎回不收罚息的承诺”,余额宝的流动性风险就会增加。

(二)政策性风险

按照央行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管理的相关规定,支付宝余额可以用于购买协议存款,但并没有对能否购买基金有明确的规定。虽然支付宝已获得基金支付牌照,但是尚未获得基金销售牌照。所以从监管上看,余额宝与天弘基金的合作处于模糊地带,不合法但也不违规,一旦遭遇严管,必将面临被取缔的风险。

(三)信用控制风险

余额宝在销售中没有进行明显的风险提示,虽然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较低,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也会出现亏损。投资者购买货币基金产品实质上是一种直接投资行为,需要风险自担,但是余额宝并未就此项进行明确的说明。余额宝的收益与天弘基金的管理能力密切相关,而天弘基金近两年的业绩欠佳,2011年亏损2015万元,2012年亏损1535万元,2013年在与支付宝合作后才扭亏为盈。因此余额宝收益的稳定性和增长性还有待考察。

(四)网络安全风险

余额宝作为一个互联网金融产品,同时面临着金融风险和互联网安全风险。便捷的一键式支付操作成为一把双刃剑,客户信息安全如何保障、账户是否可以被黑客破解、资金安全如何保证等问题一直存在。如何保障广大用户资金和信息的安全,始终是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一直要面对的问题。

六、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措施

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为渠道,进行的“聚财”和“理财”的金融活动。因此除了对互联网本身进行规范外,也要对其金融产品进行监管。这不仅给了传统银行理财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的监管措施防范金融风险,保证广大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和合法权利。

(一)健全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内控制度

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将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防火墙,在追求业绩的同时也要注意风险的防范,建立健全内部风险管控制度,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办法和信息披露机制,建立专业化的风险控制部门。

(二)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金融监管

互联网的引入拓宽了金融活动的边界,但其金融实质并没有因为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介入而发生改变,互联网金融也需要纳入金融监管体系中来。次贷危机证明风险通常隐藏在各项监管的边缘空隙地带。目前,互联网金融创新日新月异,而相应的监管却相对滞后。互联网金融呈现出混业化发展的趋势,我国现有的“一行三会”监管体系如何对所监管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划分,如何能减少监管空挡,是目前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首要问题。因此,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从分业监管体系向综合监管体系发展,将是不可回避的改革方向。

(三)加快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建设

征信体系是互联网金融稳定的基础。首先,一个公开完备的征信体系可以全面反映借款人的资信情况,有助于防范借款人恶意欺诈、过度负债等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其次,互联网金融可以凭借征信系统的约束力,督促客户自律,以保持自身良好的信用记录。再次,个人或小微企业可以通过信用的积累,成长为传统金融的正规服务对象,实现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良性互补。

第8篇:征信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 网络借贷; 民间借贷; 金融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9-0015-03

网络借贷是一种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民间借贷形式,主要为小微企业和个人筹措资金,是传统金融体系必要和有益的补充。以“小额、灵活、高效、短期”为原则的网络借贷,较好地搭建了民间资本与小微企业之间的桥梁,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新渠道。自2007年8月我国第一个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成立以来,网络借贷市场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交易规模日益扩大,影响范围渐趋广泛;但法律不清的问题也导致了一些网络借贷平台从事法律灰色地带的业务,对行业的健康发展和金融安全提出了挑战。2011年9月16日,银监会下发了《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严防网络借贷风险向银行体系蔓延。

一、网络借贷的特点分析

(一)交易方式小额化、网络化、灵活化

网络借贷的服务群体一般为信誉良好但缺少资金的小微企业和中低收入人群,因此决定了单笔授信额度相对较小,性质上属于小额信贷的范畴。与传统信贷模式相比,网络化的交易使得借贷双方打破了地域与时空的限制,扩大了交易的深度和广度。大多数非公益类的网络借贷平台都是通过竞价和双方协商的方式确定贷款利率和期限因而交易方式较为灵活。

(二)借贷手续简便、信用化

网络借贷模式中,借款人一般不用提供额外的抵押和担保,全凭个人信用进行借贷,手续较为简单便捷。而在传统信贷模式中,银行对信用贷款的要求较高、手续复杂、审批时间较长而且信贷额度有限。同时,网络借贷平台为借贷双方提供从信息、资料审核、信用评级、到转账借款、按期还款的“一站式”便捷服务。

(三)缓解信息不对称

传统银企借贷活动中,小微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缺少抵押品,因而很难获得银行贷款。而在网络借贷模式下,优质小微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展示自身品质、信用资本等“软信息”,实现企业信息的自动甄别,从而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受到信贷约束的小微企业在网络借贷的新模式下较易获得贷款。

(四)准入条件宽松、门槛低

网络借贷的准入条件非常宽松,有几千元甚至几百元的资金供给或者融资需求就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借贷,在提高社会闲散资金利用率的同时,改变了传统金融体系的供给结构。对于借出者,网络借贷平台为其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使其获得了良好的资金回报;而对于借入者,网络借贷满足了他们对资金的需求,减少了其借贷成本,使其享受到融资便利。

二、网络借贷的模式分析

(一)由正规金融机构介入的网络借贷模式

一些正规金融机构与网络借贷平台合作,为借贷双方提供服务。这种模式将小微企业信贷和电子商务信用体系、互联网运营机制结合起来,主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比如中国工商银行与阿里巴巴公司于2007年成立的“阿里贷款”就是利用了网络借贷模式,由正规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这种模式不仅能有效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也为正规金融机构拓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二)由民间资本介入的网络借贷模式

1.不提供抵押担保服务的网络借贷平台

这种单纯中介型的网络借贷平台既不吸储,也不放贷,仅起桥梁中介作用;搭建信息平台,帮助借贷双方确立借贷关系。对借入者只有信用要求而无抵押要求,同时对借出者也不承担保证责任。这种网络借贷平台模式的主要收益来自于向借贷双方收取的中介服务费和管理费。比如,2007年在上海成立的我国首家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就属于这种模式,其主要功能包括借款信息、评定信用等级、竞标管理、贷后管理等。

2.提供抵押担保服务的网络借贷平台

这种网络借贷平台不仅提供信用贷款,还提供担保贷款和抵押贷款;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对借出者提供保证责任。如果一旦发生违约行为,由平台本身或者平台担保人代偿本金甚至是利息。这种网络借贷模式的盈利方式除了向借贷双方收取会员费和管理费以外,更多的来自于债权的转让。2009年在深圳成立的红岭创投就属于这种模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如果借款人到期出现还款困难,逾期后由红岭创投或者担保人向借出者垫付还款,而债权转为红岭创投或担保人所有。

三、网络借贷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网络借贷市场不断细分

随着网络借贷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剧,各平台相继推出了针对特定贷款人的融资服务,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比如,有为农村已婚妇女提供借贷的网络平台;有针对在校大学生的网络借贷平台;有专门针对消费市场的网络借贷平台。

(二)越来越注重线下业务

平台在开展线上业务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发展理财销售为核心的线下业务,并与一些小额贷款公司及信托公司合作开发产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以增强自己的盈利能力。

(三)交易地区渐趋广泛,交易量迅速放大

网络借贷平台已由早期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逐步向二、三线城市扩张;由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发展。交易量也呈迅速放大趋势,2010年网络借贷平台总成交量仅有6亿元;而2013年10月份,包括红岭创投、人人贷等17家网贷平台的成交金额都超过亿元。

(四)流动性风险激增,兑付危机频现

在高回报率的利益驱动下,网络借贷平台面临的流动性风险越来越大,再加上缺少相应的监管机制,一些运营不良的网络借贷平台将会发生资金链条的断裂,甚至会爆发大面积倒闭的现象。据统计,仅2013年10月份,就有20家网贷平台资金链出现问题,导致提现困难并发生挤兑,涉及贷款余额10亿元左右。

四、网络借贷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借贷平台发展中的自身问题

首先,网络安全性是网络借贷平台最大的问题。由于平台涉及大量的资金流和信息流,更易成为各种钓鱼网站和黑客入侵的目标。一旦平台在网络信息技术管理上存在漏洞,就有可能导致借贷双方个人信息资料的泄露或滥用,甚至造成往来资金的损失。

其次,缺乏内部的风险保障机制,缺乏对贷款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理,并且管理手段单一、落后。第一,有些平台只将审核通过的借款人信息到平台上;但有些平台,借款人不用通过审核就可以直接将自己的借款信息到平台上。如果平台缺少对借款人信用风险的事前识别,借款人就有可能隐瞒自己真实的信息,从而对放贷人造成损失。第二,大多数平台都缺乏对借款者资金的实际用途、使用进度等情况的动态监管和跟踪措施。第三,大部分平台缺乏对资金的流向、不良率、风险代偿能力的总结,缺乏有效的贷后管理。总体而言,我国网络借贷平台对于放贷人的信用风险防范较为薄弱。

(二)网络借贷平台发展中的外部问题

首先,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尚不健全,平台缺乏信用评级标准。由于大部分的网络借贷是信用借贷,所以规范的信用评级标准和全社会个人信用体系的构建是网络借贷健康发展的基础。在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尚不健全,也未形成全国联网的个人征信系统。同时网络借贷平台还不能像商业银行一样接入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以充分了解借款人的资信情况,各平台的信用评级标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模式,缺乏客观公正性。平台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评价往往借助于借款人在该网站的信用积累,同时行业内也没有共享信用资料,因而容易出现欺诈和违约的现象,甚至同一借款人可以在不同的借贷平台上违约欠款。

其次,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及自律性组织。大部分网络借贷平台以盈利为目的,热衷于高盈利、高风险的投资业务。在缺乏相关法律条文约束的情况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平台的自律性较差,甚至有些平台还存在违规操作行为。缺少自律性组织,没有资金的第三方托管,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影响了整个网络借贷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网络借贷平台面临的法律制度风险

首先,相关立法尚不完备,法律性质不明。网络借贷这种新兴的金融创新模式,目前在我国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其性质进行界定,对其业务经营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也不够明确,从而难以对其进行规范和保护。从本质上讲,网络借贷属于民间借贷的范畴,具体可依据2010年2月由银监会的《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但如果大量的民间资本通过网络渠道进行流转,在缺乏法律规制和保护的情况下,一方面资金的安全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会对国家的宏观调控效果和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行业准入门槛较低,监管职责不清。从准入审批制度来看,网络借贷平台属于工商企业,只要拥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的营业执照,并向当地通信管理部门申请取得《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即可开始运营。虽然网络借贷平台经营资金融通的金融业务,但是工商管理部门就其在注册资本、管理技术、人员、收费标准、收费方式等方面与普通公司注册的标准一致,并没有做出特殊的要求。从监管来看,工商管理部门对平台的监管仅仅限于对其网站形式的监管而非实质监管,而通信管理部门对网站的审查则更偏重于对非法言论和内容的屏蔽。目前针对网络借贷平台的金融监管属于真空和灰白的状态,监管职责界限不清,导致一些平台非法违规操作。随着网络借贷行业的快速发展,其性质正从提供单一的起桥梁作用的中介服务向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金融理财服务转变,因而要求更专业的金融监管部门对其加强监管,并进行动态检查和跟踪措施,以防范网络借贷风险向银行体系蔓延。

五、推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平台的合法身份

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创新模式,网络借贷融合了民间借贷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从性质上来看,网络借贷依然属于民间借贷的范畴。因此国家应该尽快出台有关民间借贷的法律法规,比如《放贷人条例》等,将网络借贷纳入民间借贷的法律范畴,从而明确网络借贷平台的合法性。另外网络借贷同时具有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因此应该出台专门的《网络借贷平台管理条例》,以法律的形式对网络借贷平台在资质条件、经营性质、组织形式、盈利模式等各方面作出详细的规定,将网络借贷平台经营管理纳入法制轨道。

(二)纳入金融监管体制,规范网贷平台运行

目前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主体主要是工商管理部门和工信部,而无专业金融监管机构给予业务指导与规范管理。鉴于网络借贷平台涉及的资金流和信息流等金融交易活动,国家应将网络借贷平台纳入金融监管体系,建立以央行、银监会、各地金融办、工商、工信部等部门联合监管机制,相互配合,共同协作,从网络借贷平台的市场准入、牌照发放、经营模式、支付结算、资金托管、退出机制、网站日常管理等各个方面实施监管,保证网络借贷平台规范发展,防范通过网络借贷平台进行的非法集资、高利贷和洗钱活动。另外要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监管细则和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明确网络借贷模式的定义、从业机构和借贷双方的法律义务,界定网络借贷利率范围,债权转让模式、清结账模式等模糊领域,促进网络借贷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成立行业自律性组织,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

目前网络借贷平台主要由“小额信贷联盟”进行行业自律,但加入并成为其会员的平台很少,截至2013年4月,加入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的网络借贷平台仅有22家。随着网络借贷平台在数量和规模上的快速发展,有必要尽快成立全国和区域性的网络借贷行业协会组织,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信用评级机制和行业规则体系,提高行业透明度,为行业立法和资金托管机制的建设提供沟通渠道,并要求网络借贷平台加入行业协会,接受行业协会的指导和监督。

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下,“网络信贷服务业企业联盟”于2012年12月20日成立,作为首个网络借贷行业企业自律性组织,其成立有利于在网络借贷行业营造诚信、自律、规范、创新的经营氛围,并将带动我国网络借贷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引导信用市场健康发展

首先,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分步骤、分地区地将网络借贷平台接入央行的个人征信管理系统,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减少贷前逆向选择和贷后道德风险现象的发生,降低交易成本。其次,建立个人信用网络体系,提供平台间的征信信息查询、不良用户信息共享等,杜绝恶意借贷行为的发生。最后,引导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健康发展,提高信用评级的质量、公正性和运作效率,优化网络借贷市场环境。

(五)加强平台自身管理,提高风险保障机制

各网络借贷平台应加强内部机制建设,建立切实可行具有操作性的线上线下风险保障机制,控制信贷风险。比如在贷前对借款人的身份认证、资信状况、借款目的等进行实地考察;贷中应实时关注借款人的资金实际运用情况;贷款后期帮助放贷人进行款项催收和追讨等工作,以防范信贷风险的发生。不断更新完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确保用户身份的有效性和合法性,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和网络资金往来安全。

【参考文献】

[1] 游春,张绪新.网络借贷:中小企业融资新平台[J]. 武汉金融,2012(2):65-67.

[2] 赵岳,谭之博.电子商务、银行信贷与中小企业融资:一个基于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模型[J].经济研究,2012(7):99-112.

[3] 钱金叶,杨飞.中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金融论坛,2012(1):46-51.

第9篇:征信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自从美国第三任总统,著名思想家杰佛逊最早提出媒体的“第四权力”,媒体的力量从未被忽视过。而互联网的兴起让媒体更具力量。普遍认为网络媒体的精髓在于快速直达,但是中国金融网()的发展历程让人们对专业化的行业深度网络媒体建立了新的认识。打造平台

创建于2002年10月1日的中国金融网,是由中国金融产业控股有限公司控股,中国金融网控股有限公司和亚洲财讯(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大型金融网站。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金融门户和中国金融领域的网上新闻、信息中心。

中国金融网不仅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美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法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沙特等五十多个国家的政府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而且与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荷兰银行、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加拿大帝国皇家银行、德意志银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法国大众银行,新加坡大华银行、日本瑞穗银行、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东京证券交易所、韩国证券交易所、新加坡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等数万家全球知名金融机构建立了十分密切的伙伴关系。

中国金融网提出了立足中国、依托金融、服务经济、面向全球的战略,目前不仅在金融数据和信息产品领域成为业界最具影响力的平台,而且在企业征信体系、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中小企业项目和产品交易、金融理财和培训、企业并购等众多方面进行大力投资并展开梯级化经营。

事实上,中国金融网不仅仅是一个专业的网络信息传播平台。在何世红的规划中,中国金融网只是他巨大产业体系里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平台。

创业史

现任亚洲财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中国金融网总裁的何世红,他最初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并为这个理想在祖国西北奋斗了17年。这段时间的经历和见闻成为他智慧的积累,逐渐演变成了新的梦想。

2002年,创业之初的何世红已经记不清去过多少次银行了,“当初我们跑了很多家银行,每一家都跑了,几乎人家连门都不让进。”“我们第一家谈成的是一家国有银行,我们去了无数次,一遍遍和他们谈中国金融网的意义”,何世红的诚意和执著,终于打动了这家银行,“最后,该行终于同意与我们合作了,我还记得双方盖章的时候,他们的代表说,我这个章一盖下去,标志着你中国金融网增值了1个亿”。而对何世红而言,这不光是1个亿的问题,是从此领到了进入中国金融领域的通行证。

此后,他以中国金融网为平台,成功举办了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发展年会,也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金融市长年会。“从一定意义上讲,金融生态就是竞争力,提升城市竞争力,必须先搞好金融生态问题,这已经成为一个城市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何世红说。

2008年,他正式成立了中国金融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将所有产业整合在一起。此时,正值世界能源和金融大发展的时期,中国也已经成为世界上强大的经济体,他立志要做一件事,就是在国际能源和金融市场上树立中国的话语权。2008年的11月,他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盛大的世界能源金融大会、世界石油金融大会和世界金融论坛,邀请了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能源机构的代表和金融机构的代表共400余人出席会议,他希望借助这个平台向世界传递来自中国的声音,要建立一个由中国人组建的世界能源金融体系。

迈向未来

谈到下一步的发展,何世红说:“中国金融网将来的发展就是一个大型的金融产品交易中心。我们设计了未来一百年的规划,将打造一个国际化、全球化的公司模式。通过科学的运作体系、模式以及战略举措来建成一个极具专业化和高品质的产业金融集群。”

“中国金融网在这里只是一个点,一个辐射多面的点,这些辐射面将包括我们的中国第一家商业化的征信公司,中国第一家最大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公司,还有投行业,”何世红说,“我们规划和设计中的金融城项目已经通过了许多专家的论证,这个项目计划要投资20个亿去打造这个金融城,这个项目建成后,让全世界看到,世界金融文化中心在中国。”这就意味着,中国金融网拥有比传统互联网项目更具活力的盈利模式。事实上,它一直都植根于富饶的金融业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