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商场管理制度范文

绿色商场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商场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色商场管理制度

第1篇:绿色商场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公共建筑; 暖通空调系统; 能效

中图分类号: TU831.3+5 文献标识码:A

能源问题一直是全世界备受关注的问题,其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能源节约、能源守恒、能源有效利用、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公共建筑的供暖系统、制冷系统开始不断的进行完善,使其减少能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耗能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特别是通暖空调系统,其耗能占据了总耗能的60%之多,并且在夏、冬季的用电高峰期,暖通空调系统极大的增加了其负荷度,如果能够提高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效,尤其是夏、冬两季高峰期的暖通系统能效,那么将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一、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应用分析

公共建筑是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场所,包括办公建筑(写字楼、政府办公大楼)、商业建筑(商场、百货、娱乐场所)、旅游建筑(名胜古迹)、科教文卫建筑(学校、医院)、通信建筑(邮电局、广播用房)、交通运输建筑(车站、机场)等。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定义能效就是指发挥作用与实际能耗的能源量之比。从消费观的角度来定义能效为终端用户提供的服务与所消耗的总能源量之比。现代意义的节约能源并不是强制地去减少使用能源,降低生活品质,而应该是如何提高能效,降低能源消耗,讲的通俗点也就是“该用则用、能省则省”。公共建筑的能耗包括大楼所消耗的电资源、水资源、大气资源等。而在这些能耗中,又以耗电所占的比例最高,因为在公共建筑中,人员较为密集,人流量相对而言比较有规律性,且在公共建筑中,公共通道、走廊等所占面积较大,门、窗的开关十分频繁,其与居住建筑相比,需要设置全年性的供暖、通风系统,而且室内环境参数的标准较高,所以电的能耗也很高。根据笔者的实际调查发现,商场的耗电指标在230-340 kWh/mZ之间浮动,酒店的耗电指标在50-150 kWh/mZ,综合性商业大楼的耗电指标在50-250kWh/mZ之间,其中空调和照明系统耗电比重较大,特别是空调系统,其耗电占据了50%之多,想要做好公共建筑的节能,空调节能是主要的切入口。目前在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设备的效率与额定值相差较大,冷水机组的冷量配备往往在设计时都选择偏大的机型,从而造成无形的浪费,以及能源的损失。

二、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提高能效的对策分析

(一)优化空调系统的设计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于2005年7月颁布,该标准中对公共建筑的通风、供暖以及空调设计都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设计要求。在设计阶段进行创新,来降低空调的能耗,是从源头来控制节能,一个设计完全的空调系统对于节能、省电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对室内设计的温、湿度和建筑冷热负荷进行合理的确定以及精准的计算,这样能够更好的优化系统的形式。以建筑的实际负荷变化为基础,来进行冷水机组装机容量和台数的配备,完善输配系统,能够更好的提升暖通空调系统的效用。

第一,计算出全年不同时段的动态负荷量,负荷指标是空调设计中一个重要依据,每个工序的冷、热负荷的确定都要根据负荷指标来确定,但是用负荷指标所推断出的冷源安装容量与实际需求还是存在了一定的差距,一般要大了三分之一左右。当然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也对该项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如果是建筑的能耗与标准的刚性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时,就必须计算出全年的动态负荷量,其中包括冷负荷、热负荷以及全年的能耗。目前技术该数值的软件也较为成熟,例如常用的DeET ,DOE-2等,根据软件计算出来的数据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全年各个时段冷、热负荷的累计规律,进而在优化热源设备的控制策略上更具针对性。

第二,有效的提高输配系统的效率,输配系统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将冷热量和新风从空调机房传送至房间。公共建筑与一般的住宅不同,在60-70%的电力耗量都在分配与输送冷量的过程中流失了,其中风机水泵在传输的过程中所耗费的电量就占据了10%之多,但是在这一部分降低耗能的可能性往往是最大的,也是公共建筑节能应该把握的重点。

(二)室内环境的设计标准更加合理化

目前很多房屋的业主在选取室内环境的设计参数时,往往不是很合理,例如夏季室内温度过低,冬季室内温度过高。这种设计就使得暖通空调系统的冷热源设备装机容量很大,而且风机水泵的选型上也很大。这样在投资的初始阶段,费用就很高,能耗就很大。

有关的专家通过计算发现,只要将供暖的温度降低8度左右,就能够节约5%-10%的能源,供冷的温度提高8度左右,就能节约8%-10%的能源,而且在这种经过调整后的温度下,对人体的健康也是更加有利的。所以在进行室内温度以及湿度的指标设计时,必须科学合理,不得盲目选择。人类对于空调舒适度的感受是可以控制在一个范围之内的,只要没有超出这个区域,那么人体的舒适感就不会受到影响,所以只要保持在这个范围之内,冬季适当的降低室内温度,夏季的时候适当的提高室内温度,都能够在不影响人体舒适度的情况下获得很好的节能效果。

同时,在进行新风处理的过程中,能量的耗费也是十分巨大的,盲目的增加新风量只会造成能源的浪费。所以应该在卫生条件合理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新风量的产生,当然,在过渡季节段还是应该加大新风量的产出,尽可能多的利用天然能源。对于新风量的标准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也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三)完善运行过程中的节能措施

做好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也是实现节能控制的关键环节,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设计上的缺陷,提高对于整个设备运行的管理控制,更加合理的利用能源。例如在目前空调控制的系统中,主要使用的节能运行措施包括对供水系统压力的控制、对设备运行台数的控制、对最合适的启动/停止控制、焙值控制等,这些措施的使用都能够降低约30%的耗能,当然目前最为理想的节能控制手段当属通过完善建筑的自控系统来实现能源节约。该系统最主要的功能在于,通过在建筑内安置的各种设备来进行监管和测量,进而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所以引入楼宇自控系统,对于建筑的节能管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从目前公共建筑的现状来看,楼宇的自控化程度不高,自控系统也不够完善,管理能力不足,使得建筑设备的运行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在笔者的实际调研中不难发现,在新老建筑中,其自控能力都较差,更不谈系统化程度,基本都是依靠人为判断来进行机组运行监管的,另外也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大部分的管理人员并不具备空调制冷的专业知识,虽然公共建筑内的负荷在发生实时变化,但是并没有根据负荷的变化情况来调节空调的运行系统。这样楼宇自控系统的缺乏逐渐成为了阻碍空调节能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虽然有些公共建筑已经开始建设楼宇的自控系统,但是由于部分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强,对工艺设备的控制流程把握不到位,另外生产厂商也并未提供完备的使用资料,使得其楼宇自控系统未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应用。根据上述的调研现状,必须完善运行管理与控制,根据建筑能耗基础数据以及负荷的变化情况更好的实现节能效果。

(四)健全与完善节能管理制度

由于公共建筑在规模、类型以及区域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所以在能耗以及变化规律上都不尽相同。根据笔者的调研发现,目前政府在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上并不完善,所以各级政府必须依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尽早的制定符合本地特点的节能标注以及新建筑的施工方案。尤其是在公共建筑的运行管理中,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执行,进而控制住公共建筑的运行能耗。另外,公共建筑的管理部门还要依据相关的规章制度的要求来转变运行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培养其节能意识,使得节能工作能够更加长期有效的进行,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更好的推动政府节能措施的实行,也能够更好的降低能源使用成本。笔者认为可以引入定额用能的管理制度,可以根据能耗统计的资料与信息,并综合各项指标,来对公共建筑的耗能进行测算,并根据地域、规模以及功能的差异来制定不同的定额标准,如此一来,实现公共建筑的节能工作将更将有效,并且简便易行。

结束语

公共建筑可谓是所有建筑中的用电大户,加强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效能的提高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优化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例如在新建筑中,主要是调整室内的设计参数,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并且在准确把握建筑负荷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引入一些节能技术,在节能功效上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已有的建筑中,主要是根据收集到的基础信息,并优化负荷系统的运行管理,来弥补已有设计上的缺陷,实现能源有效的节约与控制。当然在推进节能事业的进程中,还离不开政策的鼓励与扶持,尤其是公共建筑的耗能中,必须有相关的条例或者法规来进行约束,才能更好的控制能耗。最后,每一个建筑中还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完善其内部管理制度,重视工作人员节能意识的树立,并引入能源消耗的定额标准,通过多种途径的结合,更好的优化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高甫生.雾霾天气、环境与能源――暖通空调行业的对策[J].暖通空调,2013,09:33-47.

[2]潘文彦,杨柳.西安大型商场建筑空调能耗调查与节能分析[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科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城市发展研究――第7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科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2011:5.

[3]段涛,张曦.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火灾防控新技术――风管感烟火灾探测[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2,12:17-20.

第2篇:绿色商场管理制度范文

窗口单位卫生是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我区创建国卫生城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结合全区窗口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创建国家卫生城区窗口单位专整治战役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区工作实施方案》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全区创国家卫生城区动员会议精神,加强组织领导,确定工作目标,落实创卫责任,强化保证措施,健全卫生管理制度,改善窗口单环境卫生面貌,提高卫生管理水平,完善服务功能、优化单位环境、提升城区品位,加快我区国家卫生城区创建步伐,确保创卫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二、工作范围

各类交通运输的站点,各类公共场所的院、馆、厅,各类服业服务的商场、超市、集市,各类公共服务的厅疗、室、网点,医疗服务的院、所,旅游景区、景点,公园等。

三、工作目标

各窗口单位按照《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要求,12 月底前全面达标,力争通过国家卫生城区验收。

(一)美化单位环境。按照《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区工作三年规划》要求,窗口单位必须成立创卫领导小组,落实任务,明确职责,使创卫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每个窗口单位要有禁烟标

示,有防蝇、防鼠设施;室内通风良好,窗明几净;垃圾桶(箱)封闭无味,各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达到国家标准;消灭卫生死角,使垃圾处理、公厕卫生、空气质量、“四害”密度均达到国家标准,实现净化、绿化、美化、亮化。

(二)规范窗口服务。以提高窗口部门服务质量为目标,内抓管理强素质,外拓服务树形象,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开展窗口卫生文明示范单位的创建活动,以点带面,推动创卫工作在窗口单位全面展开。通过加强监督、优化管理、优质服务,实现高效业绩。通过窗口单位的优质服务,展现人民的良好精神面貌,树立文明、和谐、绿色的良好形象。

四、保证措施

(一)深化教育,强化管理,提高窗口单位的文明素质。要深入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要办好公交车站、供电供水营业厅、医院、电信、公用电话亭、火车站、客运站、银行、商场、超市等窗口单位的创卫知识培训,掌握卫生宣传知识和健康知识。要进一步发挥舆论作用,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板报、专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倡导文明卫生的工作方式,改变服务态度和工作作风,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意识和卫生习惯;要坚持宣传教育与强制管理相结合,进一步加大依法强制管理制度,对少数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倒脏水、肆意损坏公共设施等不良行为要采取严格的处罚措施;对于不文明、不卫生的行为单位要加大新闻媒体曝光力度,在全区广泛建立群众创卫义务监督员队伍,充分发挥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作用。街办、社区要尽快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分子组织起来,成立创卫义务监督员队伍,明确责任划定区域,赋

予权利,形成制度,尽快开展工作,使义务监督覆盖到每一条街道,每一个社区,并设立举报电话,及时发现纠正创卫工作中窗口单位存在的各种问题,督促各级管理机构人员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推进创卫工作的深入发展。

(二)依法创卫,依法管理,推进全区创卫工作健康发展。要加大窗口单位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规范执法行为。根据创卫工作不断深入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窗口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宣传教育、执法检查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区民的法律观念,增强区民的法律意识,促进窗口单位依法行政和依法服务。要依据法律规定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妥善解决、处理区民与窗口单位的矛盾和问题,提高区民办事满意率,使我区的创卫工作沿着法制管理的轨道健康发展。

(三)转变作风,落实责任,保证创卫工作顺利进行。窗口单位要加大创建国家卫生城区的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参与创卫,人人受益的新局面;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树立一切为民的服务意识,打造创卫新环境;争创环境优美、服务优质、秩序优良、文明周全、市民满意的创卫氛围。各窗口单位要经常开展卫生自查和评比工作,对卫生不达标的单位要进行整改,限期达标,确保创卫工作目标如期实现。

第3篇:绿色商场管理制度范文

一、工作重点和预期目标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重点品种为:粮油、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卤菜、水产品、酒、盐、醋、水发制品等。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重点地区为:城郊结合部和农村。整治环节要向两头延伸,一头向农业投入品使用环节延伸,一头向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延伸。加大对种植、养殖环节中农业投入品使用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综合监管力度。

今年工作的预期目标是: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比上年明显下降,平均超标率下降2~3个百分点;肉品质量稳定提高,瘦肉精平均检出率下降1个百分点,城区和各区县城关镇注水肉、病害肉基本绝迹;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力争基本符合申报条件的10类食品加工企业90%通过生产许可证的现场审查;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学校食堂、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达到90%以上;全面推进和实行食品进货检验、索证索票、购销台帐和质量追究制度,大型市场、超市进货索证、索票率达到90%以上;大中型食品商场(超市)的散装食品经营行为得到规范;建立1个食品绿色市场;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及时依法查处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案件;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有所提高。

二、组织领导和工作分工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由各级政府总负责。市、区县政府分别成立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简称食品安全办)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督查。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市质监局、商贸局、工商局、卫生局、农林局、粮食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容局、教育局、盐务局、环保局、公安局、建工局、财政局、市委宣传部、市经委等部门组成,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

全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行条条指导,块块落实,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各区县政府及市相关部门要按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各相关牵头单位要切实做好各专项整治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三、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一)强化食品源头污染治理力度

1、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农林等部门要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进一步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工作。在加大蔬菜农药残留和生猪“瘦肉精”例行监测力度的同时,实行蔬菜农药残留异地抽检,并在一定范围内抽检结果。继续开展农(渔)药经营市场秩序整顿,规范农(渔)药经营行为,推行兽药分柜销售,加强对农业、渔业用药的指导和监督。

2、加强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监管。卫生等部门要组织开展对食品生产企业使用添加剂的专项整治,加大产品质量抽查力度。特别要加大对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儿童食品中糖精钠、肉类食品中色素、EDTA铁钠的使用的监管力度,促使面粉、肉类、儿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基本消除滥用添加剂的违法行为。

3、严查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行为。质监部门要重点落实“十查十找”任务,检查米(面)、食用油、酱油、醋、盐、米粉(线)、腐竹、干菜、肉制品、水产品、酒类产品等加工点,找陈化粮、矿物油、地沟油、吊白块、回收过期变质食品、工业用双氧水、毛发水、敌敌畏、甲醇等非食用物质,一经发现彻底收缴物品、设备。

(二)加强生产和加工环节的监管

1、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种植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农林、质监等部门要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养殖小区、示范农场、出口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力度,推进产地环境污染监控工作。2005年在做好市无公害农产品向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转换工作的基础上,加快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申报工作,申报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0个;绿色食品、有机食品10个;认定无公害农(水)产品产地25个。

2、全面推进加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质监、卫生部门要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严格执行许可证制度。在完成和巩固米、面、油等五类食品审查发证的基础上,逐步实施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方便面、饼干、罐头、冷冻饮品、冷冻面米食品和膨化食品等十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卫生部门要组织对食品卫生许可证即将到期的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专项清理与整顿,严格食品卫生许可准入要求。

3、进一步规范生猪、牛羊屠宰加工。商贸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在去年开展集中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定点生猪屠宰厂(场)的监督管理,开展牛羊肉定点屠宰工作,整顿和规范肉品流通秩序。建立健全生猪及肉品出入登记与查票验证制度,强化消毒管理和检验检疫,检疫率达到100%,严禁私屠滥宰、未经检疫和检疫不合格的肉品进入流通销售领域。

4、强化监督抽查和执法检查力度,特别是对重点品种要实行定期质量监督抽检。检验检疫局要加强进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相关稽查工作,强化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质监、卫生、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整治和监管重点品种的抽查频率和覆盖面;开展对保健食品、食用油、乳制品、熟肉制品、卤菜、糕点(月饼)等生产企业的专项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多发企业施行巡查制度,形成威慑力,遏制制售不安全食品的违法行为蔓延。

(三)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

1、把好市场主体的准入和退出关。工商部门要依法严格审查食品经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主体资格,严格执行前置审批规定。农林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在全市各大型市场开展农(水)产品质量安全准入试点,积极探索“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的有机结合方式,实行IC卡农产品的监管,加快实施“场地挂钩”和“场厂挂钩”步伐,逐步实现农(水)产品全程质量控制。

2、建立和完善流通市场的监管网络。质监、工商、农林、商贸、粮食等有关部门对全市城乡所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要普遍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检测体系,所有农副产品市场都要开辟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专门销售区。进一步健全三级检测体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要建立检测室,配备检测设备;农副产品零售市场要建立以速测为主的检测系统,有条件的大中型农副产品零售市场要设立检测室。市质监局要定期开展农副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检,并及时公布抽检结果。

3、加强进出口食品的监管。检验检疫部门在进出口环节要依法严密监管,严把进出口食品安全关。要强化进口食品的索证管理工作,加强进口预包装食品包装标签审核,制定并实施“进口食品监控检测方案”,严格执行预包装食品凭标签审核证书报检,确保相关企业办理进口食品备案和口岸检验,严格按照有关单证办理报关验放手续。

(四)加强消费环节的管理

1、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学校食堂、餐饮业,特别是小餐馆、个体门店饮食安全卫生的检查和监督。以学校食堂、餐饮业为重点,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教育部门负责学校食堂及校内食品经营单位的安全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河东市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做好学校集体用餐安全的监督、指导工作。

2、认真贯彻执行《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卫生、工商等部门要开展食品商场(超市)散装食品专项检查,各区县要在辖区范围内确定2—3个食品商场(超市)作为重点,使其90%以上的单位达到管理规范的要求。

3、城建部门要加强在建建筑工地的食品卫生管理,工地食堂要做到“三证”齐全,加工场所符合卫生要求。

(五)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1、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市食品安全办要进一步梳理各部门的监管职

能,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和权限,做到监管不缺位、权限不越位,各领域、各环节不留空白、不留死角,逐步形成“职能清晰、权责明确、分工负责、协同配合”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网络体系。

2、进一步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农林、质监等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将继续强化三个体系(质量标准体系、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认证认定体系)、三项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农业投入品综合整治制度)、一个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工商部门逐步实施交易市场商品准入与管理制度。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质量追溯、封存报告、依法销毁、购销台帐、质量安全档案、商品索证索票、不合格食品退出等制度。

3、加快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质监、农林等部门要抓紧制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标准)、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标准、快速检测技术标准,基本满足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对标准的要求,使全市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类标准相配套。

4、街道(镇)、社区(村)要加强出租房屋的管理,不得向无证、照非法生产加工户提供加工场所或出租房屋。房屋出租者违反国务院《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有关规定的,执法部门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5、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市食品安全办要会同工商等有关部门选择1个部门和1个食品行业进行试点,探索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方法和途径,全面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六)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因地制宜,把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结合起来,以集中整治强化日常监管,以日常监管深化集中整治。对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做到早发现、早控制,及时予以查处打击;对构成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察,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今年要把重点产品、食品批发市场和城郊结合部、农村地区作为查处重点,集中查破一批生产、销售有毒有害、不符合卫生标准及假冒伪劣食品案件,依法严惩一批犯罪分子,捣毁一批制假售假窝点。通过案件的查处,形成对违法犯罪分子强大的震慑效应,净化食品市场经营环境。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为动员部署阶段,时间为6月上旬。将全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部署到各区县人民政府及市有关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及市各牵头部门须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第二阶段为集中实施和督查阶段,时间从2005年6月中旬至12月上旬。各区县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分解任务,明确目标,扎扎实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各牵头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责制定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组织2次以上的专项集中整治活动,确保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到位。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部门、本系统专项整治工作的检查监督。市食品安全办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区县、各部门的整治工作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第三阶段为总结验收阶段,时间为12月中旬。各区县人民政府及市有关部门,对照专项整治的目标认真做好自我检查验收,并将本地区、本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情况,于年底前上报市食品安全办。

五、工作要求

版权所有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区县人民政府必须把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人力、物力、财力到位。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对本方案提出的任务、目标进行分解,抓好落实。相关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相互配合,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二)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报告及信息制度

各区县、市各有关部门每月底前以书面形式向市食品安全办报告本地区、本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逐步建立完善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多部门联动的应急处理机制。重大事故及经省级以上新闻媒体曝光的重要事项应于事发当日向市食品安全办报告。市食品安全办将定期通报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进展情况、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查处情况等信息。

(三)加大督查督办工作力度

加强督查督办是实施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今年督查督办的重点是:既往工作中有待加强的、媒体曝光的、群众反映集中的地区和问题;信息报告不及时、不准确、不真实的问题。同时,市食品安全办将加强对各区县、各部门整治工作的落实情况、专项集中整治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对工作不力的将按相关规定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4篇:绿色商场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企业会计 财务内控 措施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与监督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通过建立与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和内部财务监督制度,对企业在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经营活动及业务往来、资产、成本、费用、利润分配等方面事务实行内部约束和自我监督的管理活动。财务内部财务控制主要是各企业主体结合会计制度规范进行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大部分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相对滞后,已远远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相关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新企业甚至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大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态度不积极,认识不够,认为财务就是算好账、管好钱,财务管理理念仅仅停留在会计核算、成本控制的基本概念上。企业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及激烈竞争浪潮下,由此而产生的企业风险也渐渐呈扩大趋势。我国企业的发展处于国计民生的主导地位,受各类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往往受到质疑。在近年来企业中所发生财务报告类事件中,由于不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比比皆是。本文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现状出发,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环境优化措施,具有很好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组织结构及人员配置的优化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是企业董事会,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应该做到随时获取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真实情况,并周期性地判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及时发现有可能导致与重生的控制缺陷和控制短板。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尤其要重视企业管理层过于集权而导致的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可以进行如下的优化:首先,企业董事会的所有成员必须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与判断力以履行自身职责;审计委员会或董事会之间权力独立,彼此不具备控制与管理关系;董事会与财务负责人应该及时了解完整的财务信息,从而能够第一时间进行评估,获取敏感信息,最大限度避免不当行为。其次,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能够其权利、责任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同时受到影响的还包括工作任的分配。通过标准化的责权分配,为职责之间划定明确的界限,才能减少舞弊的可能。

2、构建良好的内控文化

首先,企业的领导层应构建充分的财务内控意识,并以此为出发点,引导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内控观念。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是否良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只有领导层能够强化自身的的内控观念,并不断以自身在工作中的实际行为向会计从业者潜移默化地传输内控思想,才能起到积极培养会计人员内控意识的作用,最终使之形成良好的内控理念。领导层一旦发现内控缺陷事件的信息,必须依照法律与企业具体规定做出及时有效的响应,对违规人员进行惩罚与教育,结合这些具体的实例来内化员工的内控意识。企业管理者应充分考虑到一项新业务所可能面临的全部风险,以相关准则与企业的具体规定作为处理事情的出发点,避免财务报告产生错误,从而规避风险。

其次是形成以人为本的内部控制文化,企业的成功是因为企业的经营战略适应了市场的趋势和规律,但是,更应该注意到的是企业的成功往往具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企业文化,可以说现代企业的竞争,不仅是资本、技术、人才的竞争,更是文化素质和文化实力的竞争。随着市场经济,尤其是知识经济的发展,只有符合人性发展的企业内控文化才能影响企业员工思想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会从人们的思想深处约束人们的行为。因此,成功的企业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预防风险的发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3、提高企业会计从业者的职业素养

企业的人力资源是其全部资源里最具备活力、最富有创造性的资源。会计从业者素质的提升,应该定位于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通过为企业及时补充和提升满足发展需求的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会计从业人员,同时加大投入来增强现有会计人员的品质,最终实现内控现状的改观,并使企业人力资源结构摆脱传统的本土化与传统化,逐步朝专业化、社会化进行转变,并在此过程中激发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会计人员才能最终实现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因此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内部会计人员素质。

首先要完善会计人员的用人标准,企业应该着手对现有的会计人员和相关岗位进行调查、通过详细分析岗位与具体职能的匹配度来实现岗位和人力资源的有机整合,最终确定会计人员的具体需求。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应该具备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有着准确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整合与分流,大刀阔斧地淘汰与企业发展不符合的人员,通过引入培训与竞争机制,培养一批后备专业技术人才,并将其中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人才作为中高级人力资源的储备。

其次应对会计从业人员定期培训,企业应在每年结合本身的年度发展计划,引入科学客观的分析工具,对在本年度的会计人员需求及其供给进行科学客观地预测与匹配,实现人才的动态营理。通过定期的招聘与专业培训,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储备合格的会计专业技术人才。应重视培训机制的巨大作用,将培训制度纳入人力管理,人力资源部门逐步承担人员培训的只能。确保会计人员能够做到每年一次以上的培训。采用研讨、聘请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授课、外出考察等相结合的模式进行。会计人员不但应掌握《票据法》等基本业务,还应熟知企业法律,从而实现业务风险防范。

此外,还应构建一个完善的会计人员基本管理制度,从企业务的具体工作分析、所需人才的岗位描述、内部的人事制度、执行的招聘体系以及用人制度、培训安排、绩效考核等,逐步构建全面的人力管理系统。引入人性化管理模式,为会计人员的发展建立绿色通道,协助员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与个人发展路线,实现人力资源与企业的共同发展进步。

4、结束语

总之,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已经慢慢的凸现出来,为了让我们国家的企业能够在国际竞争的大市场占的地位,必须要加快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只有建立了,合理,科学,完善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才可以使得我们企业拥有更多的竞争力,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的企业不断的长期发展下去。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企业必须要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要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的建设企业自己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曾云彬.完善企业财务内控体制的意义研究[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3(01)

2.胡兴华.国际先进水平企业内控体系的建设[J].中国石油企业. 2012(04)

3.朱俊.策论中小型企业内控现状与优化[J].商场现代化.2012(30)

4.孙国慧.如何完善国有企业财务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中国经贸.2012(10)

第5篇:绿色商场管理制度范文

一、实事求是展开调研,“三大制度”基本形成

____年_月,××市工商局按照上级的要求,在××市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从宣传动员入手,拉开了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序幕。首先是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商场、超市、食杂店等批发商、零售商的意见和建议;多次与各工商所(分局)领导以及各巡查组进行探讨,认真分析整治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入市场、社区、街道、乡镇和村组展开调研,总结过去三年落实《工作规范》的经验,寻找落实《特别规定》的切入点和专项整治工作的突破口。经过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工作思路逐渐清晰了起来,大家一致认为,要实现吴仪总理提出的可追溯的目标,就要调查清楚该市流通领域商品流通的整个环节链条,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管。一是要调查清楚流入商品源头,管好批发企业,正本清源;二是要调查清楚零售企业,摸清经营现状的底子,规范经营;三是要调查清楚流通环节存在的漏洞,特别是要调查清楚假冒伪劣商品流入的渠道和无照经营产生的根源,采取有效措施弥补漏洞,实现所有商品___%可追溯,彻底解决无照经营问题,确保食品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抓住批发、零售两大环节,从制定制度入手,确保索证索票的有效性,制定批发环节管理制度、零售环节管理制度和索证索票顺向及逆向追溯管理的“三大制度”。

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和座谈,在局、所、组以及经营者之间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并且积极研究制定“三大制度”,完善具体落实办法,直指监管目标。

二、建立健全三大制度,直接瞄准整治目标

国务院办公厅《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确定了_大任务和__项工作目标。其中流通领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牵头,其它_大任务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配合相关部门来完成。__项工作目标中工商部门有_项,即从_月份开始到年底,县城以上城市的食品市场、超市___%建立索证索票制度;乡镇、街道、社区食杂店___%建立进货台帐制度;彻底解决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县城以上城市小食杂店、小摊点无照经营问题。整治目标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摸清本地市场运行特点和管理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管理的思路。该局的“三大制度”,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实践,确立了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的基本框架。

第一大制度:批发企业备案制度

从两个层面进行建设:一个层面是按照企业属地管理原则,对××市辖区内的所有批发商进行登记造册,摸清楚商品的来源和批发商品的走向,建立健全进货台帐和销货台帐,做好索证索票工作;另一个层面是对进入××市从事商品批发和零售业务的流动送货车进行摸底调查,与周边县市工商部门协调勾通,要求外县市送货车来我局进行备案。同时,要求所有从事批发业务的本地、外地经销商到销货地辖区工商所进行备案,实行一户多档制度,对本地批发商,由工商部门统一设计了销货单的格式,要求使用由工商部门统一设计的批发票据,在票据上公示工商部门的举报电话和有关提示。实行这一制度以来,商品源头的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以往比较难以管理的兰州水产批发商发来的水发产品,鲜活水产,冷冻生熟食品都较好地提供了索证索票的所有手续,从酒泉市、瓜州县和嘉峪关市来××市进行批发的经销商也纳入了他们的监管,从而提高了食品的可追溯性。

第二大制度:零售企业“四对口”、“三统一”、“一认可”制度

在流通环节,要求城市所有商场、超市,乡镇、街道、社区的所有食杂店全部建立健全索证索票制度和购销台帐制度,并要求落实“四对口制度”即:进销货发票、索取的证照及其它相关资料、进销货台帐与购进销售的商品一一对口,并且索取的票、证、照、检验报告等手续,要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工商总局《关于证据若干问题的解释》要求,一律由供货商加盖红色印章,否则不予认可。“三统一”制度即:每一户经销商要按照工商部门的要求,建立统一的索证索票档案盒,使用统一的进货、销货台帐格式,按照统一的装订模式和装订顺序进行装订,以期达到保存_年以上的目的。“一认可”制度即:经营者在每一批次的进货或者销货业务发生后,要按照规定,进行索证索票和台帐登记,这项工作由巡查人员和经营者在台帐上签字进行认可后,方可存档。

第三大制度:索证索票顺向索取和逆向索取制度

这项制度有顺向索取和逆向索取两层含义。索证索票顺向索取制度即:商场、超市、食杂店以及批发企业,在购进商品时,必须按照《特别规定》的要求,索取供货商的相关票证,并在进货台帐中如实记录。不准购进无照供货商的商品,违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索证索票逆向索取制度即:本地批发商和外地送货车在××市辖区内送货时,必须索取销货对象的加盖红色印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在销货台帐中如实进行记录,并在辖区工商所进行备案。不准向无照经营者批发商品,违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索证索票顺向索取和逆向索取制度,以加固流通领域商品购销链条机制为目的,有效杜绝了无照经营行为。

三、充实完善其它制度,确保三大制度有效运行

为确保三大制度有效运行,××市工商局又充实完善了十项制度做保证。

_、联席会议制度。目的是解决索证索票链条中断和责任不明确的问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以来,××市工商局已经与食药局协调,解决了药店在药品经营中对保健食品的索证索票和购销台帐的监管问题;与农牧局协调,解决了兽药、饲料、农资经销商的索证索票和购销台帐的监管问题;与商务局协调,解决了市场内生猪销售厂场挂钩问题;与质监局协调,解决了本地生产加工企业检验报告的索取问题;与卫生局协调,解决了市场内卤肉摊点索证索票销售问题。

_、食品检测制度。目的是掌握市场食品质量现状,查处不合格食品,保证索证索票与食品抽检工作相辅相成,“并驾齐驱”。

_、定期督察制度。制定了领导小组每月一督察制度,及时总结经验,纠正错误,保证各项监管措施落实。

_、交叉巡查制度。市局定期不定期在各工商所(分局)之间,工商所(分局)定期不定期在内部各巡查组之间进行交叉巡查,及时发现工作不足,弥补工作漏洞。

_、典型引路制度。与商务局,食药局配合,结合万村千乡工程,在各乡镇、街道,社区、市场内部树立一批“食品安全示范户”,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促进索证索票工作。

_、“一会两站”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一会两站”在各乡镇、村组的市场监督作用,及时举报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和无照经营行为,确保专项整治工作成果。

_、消费投诉分析制度。每月对_____网络投诉举报和“一会两站”受理的投诉举报进行分析,寻找消费热点和维权难点,确立消保维权工作重点,确保专项整治工作顺利进行。

_、信息工作奖励制度。对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新闻报道和上报信息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奖励,确保专项整治宣传工作家喻户晓。

_、企业承诺制度。要求流通领域所有经营者,向社会做出两方面的承诺:即商品质量承诺和杜绝与无照经营者进行商品购销活动的承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确保专项整治目标中彻底解决无照经营问题。

__、消保维权机构延伸制度。结合_____绿色通道的建立,要求所有大型商场、超市建立消保维权机构,与工商所巡查人员紧密配合,做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各商场、超市,在消费者出入口或店内醒目处公示本店消保维权机构人员相片、姓名和联络电话,及时调解消费纠纷,保证消费投诉不出店。

第6篇:绿色商场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房地产经济;影响

一、低碳经济内涵

低碳经济主要是基于可持续发展意识引导下,利用研究开发新型能源、单位改革更新、创新管理制度以及应用技术等方式,降低煤炭以及石油等宝贵能源的应用消耗量,减缓温室效应,构成环保型、生态型社会经济形势。当前,低碳经济显示出了两类主要特征,首要特征在于对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保护,并符合我国低能耗发展标准。在此基础上还要对经济结构进行优化整改,提升能源应用效率,使工业化水平迅猛增长,并加快人类社会生态文明发展进程。还有一类特征在于更新以往先污染而后治理的错误观念,由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转向集约型模式,保护自然资源,应用经济学、理论,把握低碳经济发展思路,真正做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同自然环境的友好协调推进。

二、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的影响

低碳经济发展环境对房地产经营发展成本会产生一定的助推增长作用,导致该现象的成因在于我国科技实力与科学水平相对有限,并没能发展形成较为成熟的低碳技术,而发达地区在转让技术过程中还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定。为此,会增加房地产行业成本。为真正发展低碳经济,我们仍旧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积极研究开发新型技术手段,方能用新型环保能源取代高污染高能耗能源。当前,我国在研究开发洁净风能以及太阳能的过程中并没有构建形成较为完善的系统,而应用代替能源通常需要投入较高成本,在较多开发商没有精确把握市场动向的前提下,唯有就现实状况选择开发产品的种类与形式。一些规模较小的开发企业,欠缺一定的技术与资金实力,又没有良好的资源平台以及战略伙伴,因此不能合理的应对成本提升的问题。另外,低碳经济发展阶段中,还会影响到土地资源的应用,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打着绿色、低碳的旗号将建筑成本节节抬高。绿色建筑的定位客户往往是一些高消费群体,而在房地产行业中仍旧没有获取更多的认同。为此,开发商在项目销售过程中将绿色建筑等同于房价高,进而陷入了行业怪圈。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短时间里低碳经济发展貌似对房地产经济并无太大益处,然而由长远角度来说,房地产的快速发展势必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这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为此,房地产单位唯有更新陈旧落后的传统观念,积极开发研究新型节能环保材料,方能扭转当前不利局面。发展低碳经济可合理的优化行业系统结构,面对我国当前房价虚高的形势,较多开发商将房价抬高,主体成因在于行业系统结构出现失衡,较多消费者更加看重房屋的价格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却没能重视房屋建筑本身的质量以及舒适度。因而由战略角度来说,建设发展绿色环保建筑,可合理的改变当前的不良局面。伴随我国有关技术手段的不断优化以及管理政策的更新调节,会令房地产建设成本逐步下降,并对内部结构做出合理调节。由长远视角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始终能够推动房地产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事实上,当前繁荣发展的房地产行业背后包含着较大的泡沫经济风险,伴随房价的不断提升,市场接纳程度持续降低,继而会引发与欧洲相似的次贷危机。由此我们可进一步明确,房地产领域之中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投资时间较长以及收益不平稳的特点,为预防该类现象的发生,可有效抑制房屋炒卖行为,促进开发商更加重视建设精品建筑,推动整体房地产行业的良性发展。

三、低碳经济下房地产经济发展趋势

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是应用新型技术以及开发新型能源。在持久的发展探索阶段中应用新型环保材料、新型工艺技术以及洁净能源,取代过量的煤炭资源应用,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极为有利。为此,我国应加紧研究开发并推广新型技术,依照行业法规制度要求,尽快出台有关管理政策、相关法律规章,进而为开发应用新能源形成稳固的政策制度保障,实现激励管理与强制管理的有效融合,发展新型低碳经济模式。在开发应用洁净能源以及节约能源阶段中应积极采用竞争制度,合理的更新建筑职能,优化调节能源结构,提升再生燃料应用水平。就当前地域环境状况,应合理引入取之不尽的太阳能以及风能。伴随能源应用开发技术、资本构成以及我国政策制度的日益健全完善,未来,绿色建筑将成为主体发展方向。为此,应逐步扩充对绿色环保建筑的推广宣传力度,提升大众对低碳绿色建筑的拥护度与认可度。创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资本的影响推动下可进一步实现绿色建筑的扩充发展,为此我们不仅应在文化建设与政策管理上下功夫,还应注重更新资本投放管理模式,真正激发技术以及资本的内在功能与价值。

四、结语

总之,伴随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如何适应低碳经济环境需要,摆脱不良影响,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成为当前我们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世界银行支持的提升建筑能效项目的开展,预示着我们应继续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环保事业同国民经济发展的有效融合,降低由于集约应用土地模式导致的温室效应影响。应积极推动土地应用模式的全面创新,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建筑,更新人们的主观认识,方能在低碳化经济发展之路上走的更稳、更远,消除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真正实现共赢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曼.低碳经济下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25).

[2]唐勇覃健雄肖晓.房地产业发展低碳经济制度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3]陈的非.论低碳经济对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影响[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06).

第7篇:绿色商场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垦农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环境;目标

黑龙江农垦农场自1947年开始建立,建立发展近七十年以来,共经历两段创业时期:第一次创业经历艰苦创业、快速发展和曲折前进三个阶段,第二次创业经历试验探索、深刻变革和开拓前进三个阶段。1947年响应“关于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指示,第一批垦区开拓者来到黑龙江垦区,开始垦区艰苦创业阶段;1957-1966年掀起黑龙江垦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农垦农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67-1978年,由于“” 的影响,农垦农场进入曲折前进阶段。1979-1984年:实验探索,调整经营模式,改革经营管理制度,为实验探索阶段;1985-1995年: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体制,黑龙江农垦农场生产力明显提高,为深刻变革阶段;1996年至今,黑龙江农垦农场进一步进行改革,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称为为开拓前进阶段。黑龙江农垦区经历以上几个阶段的发展,目前已经发展成熟,其农场企业每年为我国提供大量商品粮食和农畜产品,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被称为“中华大粮仓”。

黑龙江农垦农场企业是指黑龙江地区使用农耕机器进行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生产活动的农场企业单位。黑龙江农垦农场经过大批中国知识青年六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和不断艰苦奋斗,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国有农场群,现在共包括113个农牧场,是我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出产基地。由于黑龙江农垦区下的农场属于国有企业性质,并且自1990年以来,逐渐改变以城镇为单位,使用农耕机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生产活动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部分农场还包括旅游业。正因为黑龙江农垦农场企业财政收入的复杂性使得其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而决策者在财务战略制定过程中也要面对很多问题。

农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是指农场决策者在理性理财和了解理财环境的基础上,在服务于并且为了实现农场企业战略的前提下,对农场财务资源的筹集和支配活动进行的全局性和长期的谋划过程。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黑龙江农场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

一、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特征

(一)动态性

由于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不断变化而需要不断改进,从而具有不定性,即是动态性特征,正是企业的具体理财环境和企业战略的这种特征共同决定了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动态性。由于企业从创业初期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断发展,到逐渐走向成熟,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是一个连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农场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是以农场的发展战略为基础,所以农场的财务战略管理也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具有连续性;农场财务战略的发展成长过程是随着企业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发生变化,具有适时性;但是在我国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或许由于市场需要,而制定循环的财务战略管理措施,在不同发展阶段需要制定相同或相似的的财务战略管理制度,具有循环性。

(二)全局性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要从企业全局的角度出发,面对企业内外复杂、不断变化的理财环境和市场环境,从长期企业战略管理的全局出发,在考虑财务战略管理相关问题时,需要考虑包括企业发展、企业人力资源、各种有形、无形资产在内的广泛的企业资源的总体支配,影响了企业的全局发展。

(三)长期性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是企业决策者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前提下,财务决策者在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上,具有长远财务目标,从企业战略角度制定长期的理财管理目标,管理企业财务,充分发挥企业理财能力,制定长期理财目标,加强企业的资金风险应对能力,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四)外向性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外向性是指企业通过理财分析将企业财务与外界环境相结合,平衡企业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与企业经营目标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外界环境的分析,对企业内部资产的估价,在外界多变的市场环境和理财活动中抓住企业发展的机遇和发现阻挠企业发展的威胁,提高企业应对外界多变的理财环境的应变能力。

二、黑龙江农垦农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类型

(一)快速扩张型

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是指以实现快速扩张资产规模为目的。在这种财务战略中,需要大量流动资金,使得农场企业要预留绝大部分利润,同时向外部筹备大量资金,利用负债弥补因为扩张导致的资金不足问题。由于农场规模不断扩张,生产链不断增加,使得农场的净收益在一段时间内相对较低。这适合于新建立、规模较小的农场,对于已经相对成熟,规模较大的农场并不适用。

(二)稳健发展型

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是指以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为目的。主要是以提高农场现有资源配置的使用效率和农场净总收入为目的,为防止外债利息过重,不再扩大规模,农场负有外债低甚至没有外债,收益高,适用于黑龙江农垦农场企业已经发展成熟的农场企业。

(三)防御收缩型

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是指以预防出现财务危机和求得生存及发展为目的。主要是以减少现金投入,降低成本,集中农场所有力量用于主导项目,并不扩大规模或其他项目开发,负债低,但是由于投入低,项目少,收益也相对较少,适用于农垦农场企业中曾经遭受过重创或是已经经历过快速扩张的农场。

三、黑龙江农垦农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环境分析

(一)政治环境影响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表示一个企业逐渐走上正轨,达到了规范化经营,但是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依然受到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企业都要依附国家存在,受国家法制法规的制约,黑龙江农垦农场企业更是如此,它们是在五六十年代响应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号召建设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产物,是国家所有的农场企业,很大程度上受国家政治环境和政治制度的影响。黑龙江农垦农场企业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经营组织,而是集经济、社会、文化、政治为一体的的特殊经济组织,在2016年上半年国家政府提出农场改革方案,坚持社企分离,农场也将响应号召进行改革。

(二)市场环境影响

市场环境影响企业的发展,对于农场企业来说,市场需求与供应更是影响农场的最大因素,很大程度上也制约着农场企业的发展,同时市场环境也影响着黑龙江农垦农场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农场企业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农场的粮食、奶制品或肉制品等农产品,少量农场还包括了旅游收入,农场的这些收入绝大部分取决于农场的供应量与市场的需求量,只有当市场需求大于农场供应量时,农场企业才能获得可观的收入。所以,农场企业只有在充分了解市场环境的条件下,按需求量控制农场各种农产品的需求量,正确分析农场企业理财环境,制定正确的财务战略管理策略,才能使得农场获得最大利益。

(三)农场企业财务环境的影响

正确的农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场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关系农场的正常运行和生产,能够起到避免农场遭遇风险的作用,为农场决策者的判断和决定提供有效依据,财务战略管理在企业战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农场企业有效的财务战略管理制度是对农场有效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和分析的依据,起到监督农产生产成本合理性的作用,能够有效控制农场的运营成本和生产成本,降低农场的生产成本是实现农场利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农场企业中,农场财务环境是影响农场利益的重要因素,根据农场自身的财务环境制定适合农场的财务战略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四、黑龙江农垦农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目标选择

(一)农场利益最大化

在企业中,制定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制度,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企业利益最大化,从而达到满足企业工作人员生活保障的目的。而黑龙江农垦农场企业其性质属于国有企业,是政府参与投资、控制的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在国有企业中,工作人员所得酬劳按劳分配,只有实现农场的利益最大化,才能保证工作人员最终所得最大化,因而制定准确的财务战略管理制度,实现农场利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场价值最大化

有资料数据显示:2013年黑龙江农垦农场企业粮食总产量为424.2亿斤,比2012年增加3.2亿斤;2014年粮食总产达到436.1亿斤,比2013年增加11.9亿斤;2015年黑龙江农垦农场粮食总产量达到441.3亿斤,比2014增加5.2亿斤,直到2015年,黑龙江农垦农场的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12年喜获丰收,总产量连年增加。黑龙江农垦农场企业每年向我国市场投入大量绿色、无害商品粮食,满足了我国市场中的粮食需求,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此外,在黑龙江农垦区的大量农场以实现完全机械化操作,需要购买大量农耕机器,同时也需要大量技术操作人员,因此,农场企业不仅向农民提供大量工作岗位,为了使工作人员更好的工作提供培训机会,也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所以,为了推动农场自身发展,农场企业也间接带动了其他经济发展,实现了农场价值最大化。

五、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所有企业的财务管理都要面临复杂的环境情况,农场企业也不例外,因此准确的财务战略管理对于农场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农场企业应选择正确的财务战略管理目标,实现农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添翼.基于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财务战略管理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5(02).

[2] 刘君芳.基于EVA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战略研究[D]. 技术经济及管理, 2013.

[3] 包天铭. 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研究[D]. 天津商学院, 2006.

第8篇:绿色商场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 农业经济 经济管理 措施

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是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而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促进农业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农业建设工作迎来了发展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农业发展得到了有力的推动,农产品的种类和产量日益丰富,农业经营活动也得到了相应的保障,因此,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不仅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更符合了时展的新要求。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分析

(一)现行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和体系过于传统,不够完善

现行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过于传统,难以满足新农村发展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因为农村资源所占比例较小,所以相较于现代化城市,其经济管理制度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建设。同时,因为其落实力度不够强烈,导致其效果不佳,直接影响其工作效率和质量。比如,管理人员进行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时,若是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部分财务管理者未能依照相关制度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那么仅凭记录的相关财务数据信息将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和深化。另外,未经过严格核查的财务数据,其真实性和有效性有所欠缺,进而影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当前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较为落后,管理意识不够明确

由于农村建设水平的制约,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中多数管理工作均是依靠人工而开展的,数据信息的记录仍沿用传统纸笔记录的模式。即使信息全球化也被提出多年,但在农村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和推广,使其难以适应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阶段,信息化技术已经走入各行各业,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也引入了财务信息化设备,但实际上,其使用率较低,经济管理人员仍采用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财务数据信息的整合和管理,其管理效率较低,制约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另外,部分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对其重要性和作用没有深刻理解,老思想、旧观念制约了他们管理理念的创新,未能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使相关制度难以落实,管理工作存在漏洞。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职业素养有所欠缺,其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三)农业经济管理队伍规模较小,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现阶段,相较于现代化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较为缓慢,由于这些因素的制约,导致农业经济管理队伍规模相对较小,其成员的业务水平均有待提高,例如,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较为薄弱,难以实现财务数据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制约了经济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优化。

除此之外,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较低,缺乏岗位责任心和主观能动性,其财务等专业知识结构单一,综合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农业飞速发展的要求。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现阶段,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优质化和高效化,管理人员应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经济管理体制,使其满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除此之外,农业经济管理者还应更新管理理念,培养与时俱进的农业发展观,实现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强化,同时,还应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采用先进的农科技术,促进农产品的多元化生产。

(二)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促进其产业化、信息化发展

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繁荣发展,在政府增强资金投入力度的基础上,还应颁布相应的政策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应用、推广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根据实际成立农村合作社,重视农产品的多元化加工生产,建立绿色产业园。针对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应尽力给予支持帮助,维护农业经销商的经济效益,促进多方合作共融。

除此之外,还应强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程度,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和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加大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力度,促使相关的研究人员进行研究,并将相关的农业信息化知识在广大农村进行普及和宣传,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一份贡献。

(三)强化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增强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现阶段,强化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是优化其工作的主要途径,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应阶段性的组织队伍成员参加教育培训活动,使其明确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5],同时,还应加强经济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在日常经济管理工作中,能够端正自身工作态度,认真、规范的进行管理工作。另外,还应为其提供业务知识交流平台,促进其业务技能的提升,培养其创新思维,使其拥有适应时展节奏的先进管理意识,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夯实基础。

结束语:综上所述,优质、高效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促使农业经济的提高,同时还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深化。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应明确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建设的重要性,应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管理方案,做好农业信息化建设理念的普及和推广工作,建立健全的农业信息化体系,提升农业经济管理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而达到农业经济管理优化和深化的目的,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冀海燕.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3(15):188-189.

[2]张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35(22):199.

[3]肯四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23):143-143.

第9篇:绿色商场管理制度范文

一、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人员配置不合理,造成人员冗余 

电网企业大多数是由国家统一进行人员招聘和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自主能力。另一方面,电网企业在机构设置和人员安置上不够科学合理,造成一些岗位人员过多,降低了企业效率,不利于工作开展,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2.电网企业管理机制创新不足 

电网企业作为国家统一管控的关键性行业,受到国家相关政策调控的影响,所以电网企业在管理方面倾向于稳定,相对其他行业来说要保守一些,这容易造成电网企业管理创新不足。员工的薪酬与工作绩效不能实现挂钩,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管理机制不够科学、完善,严重束缚了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导致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 

3.缺乏竞争压力,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不足 

我国电网企业受国家统一调控,人员录用需要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和其他考评。当员工被录用后,由于受电网企业的行业特殊性影响,员工自主性和创新性得不到发挥,容易形成“铁饭碗”等思想观念。同时,电网企业的人员淘汰机制不健全,员工很少会被解雇,这造成了部分员工不主动承担任务甚至消极怠工的现象。目前,电网企业的人员录用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完善电网企业绩效薪酬制度 

1.建立绩效薪酬制度,创新电网企业的管理体制 

绩效薪酬是对员工超额工作部分或工作绩效突出部分所支付的奖励性报酬,旨在鼓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绩效薪酬制度有利于提高员工绩效或电网企业生产力,将绩效薪酬作为电网企业进行变革的手段,鼓励电网企业创新管理体制。 

2.落实绩效薪酬制度,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以前电网企业都是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发放工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极大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绩效薪酬是以对员工绩效的有效考核为基础,实现工资与考核结果挂钩的工资制度。电网企业利用绩效薪酬对员工进行调控,通过对绩优者和绩劣者收入的调节,激发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努力实现企业目标。落实绩效薪酬制度后,电网企业通过绩效薪酬对员工进行鼓励,通过公开公正的绩效考核来发放工资,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 

3.通过绩效薪酬制度实现优胜劣汰,提高电网企业竞争力 

执行绩效薪酬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促使员工提升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提高电网企业整体竞争力。落实绩效薪酬制度后,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不作为或消极怠工的员工随时会被淘汰,在電网企业中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能够有效地提升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促使他们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另外,执行绩效薪酬制度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可以充分反映人才的价值,有助于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 

三、结语 

电网企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加强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人力资源管理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电网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要充分利用绩效薪酬制度,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罗雪燕.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实践.广东科技,2012(9). 

2.宋小忠,易涛.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索与研究.商场现代化,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