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常用的急救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电厂;汽轮机;技能改造;技术;应用;研究
前言
现代各个企业对于电力的需求量不断提升,各个电厂的发展也经历了较长的时间。而现代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人们对于节约型社会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电厂主要生产设备是汽轮机,其在运行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而许多电厂的的汽轮机服役时间较长,许多结构、零件均有不同程度的老化及磨损,其在运行时阻力较大,或者性能跟不上生产的要求,对其进行节能优化改造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并能有效的减少能源消耗,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综合竞争力。
某电厂2号汽轮机,其在1986年投入生产。由于当时的机组设计技术水平有限,且其服役时间较长,设备已经较为落后、老化,及关键零部件的设备磨损严重,运行的效率、经济性、安全性及稳定性均有一定的程度的下降。在能耗方面,其设计的热消耗率为9250.6kJ/(kW・h),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实际的能耗已经达到了9721.5kJ(/kW・h)。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节能改造,优化性能,降低能耗。
1.汽轮机效率低的原因分析
如果汽轮机的负荷在100MW以内,一般来说,其机组内效率应为87.2%,但是经过准确的测试计算,其实际的效率值仅仅为81.6%。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后,总结出其通流部分效率低的各种原因,具体有以下几种:①叶片型线是较为老旧的款式,其在设计上有缺陷,空气动力学性能较低,叶型存在较大损失;②由于当时的制造工艺水平限制,流通流子午面光滑度不足,造成了较大的通流损失;③某些动叶顶部没有围带,某些又设置有拉筋,蒸汽泄漏损失更大,流动损失更加严重;④各个级之间的焓降分配不均衡,级效率不足;⑤动叶上下密封性不理想,存在尺寸较大的间隙,使得级的漏汽流量大幅度提高[1]。
2.优化改造措施
2.1调节系统改造
该汽轮机机组采用的是机械液压式调节系统,其以透平油作为工作介质。对于汽轮机进行转速控制、荷载调节等措施时,是利用凸轮配汽执行机构的喷嘴来实现调节功能的。将其进行改造后,使用了现代较为先进的数字电液调节系统,其功能十分丰富,包括调控负荷、调节转速控制、调节主蒸汽的压力、收集运行数据、准确显示运行参数、报警功能、超速保护、超速控制、制表输出等。有效的提高了机组的控制能力,优化了其自动化水平,在对系统进行维护及监控方面,也十分方便[2]。
2.2高压缸流通部分改造
对于高压缸流通部分进行改造时,应靠考虑到方面的情况,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种:①利用焊接隔板代替其原油的拉筋设置,且将宽叶片及窄叶片有机结合,形成分流叶栅的结构。组后的3级需要选择斜通道,保障流道的顺畅;②汽轮机原来的转子主要构成部分为1个双列调节级和14个压力级,将其改造为1个单列调节级和15个压力级,其工况效率可以超过70%。动叶型及静叶型均采用现代高效的叶型,使得子午通道更加光滑顺畅。将第1级至第10级高压隔板汽封轴向间隙值适当提高,由1.0~1.5mm提高至2.0~2.5mm;第11级至第18级从2.0~4.1mm提高至2.5~5.0mm,降低了机组起动时对差胀的要求,更加有利于快速起动;③原有的高压轴封及部分隔板汽封为弹簧片,将其调整为布莱登自调整汽封,能够减少大轴与汽封的摩擦及碰撞,提高了机组在启动及关闭时的安全性,有效的缩短了检修所消耗的工时,降低了维护成本,并能够将汽封径向间隙保持在较小的状态,缓解漏汽情况,机组在长期的运行中,安全稳定性良好,且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3]。
2.3低压缸通流部分改造
结合200MW机组的低压缸优化改造技术,首先全部使用焊接钢隔板,加大根径。该汽轮机在低压转子前4级动叶片没有设置拉筋,需要在该部分设置整体围带。每个叶顶均设置4道左右的迷宫式汽封片,避免动叶顶部出现严重的漏汽现象。末级动叶应使用强度良好的动叶材料,使之具有更高的耐水蚀性,并强化其疲劳强度[4]。
2.4轴承改造
该机组过往的运行过程中,有油膜振荡的问题,其中1号~4号轴承为三油楔轴承,其咋运行过程中受到磨损。电厂进行大修时,仅仅实施了处理措施,缓解了现象,并没有从本质上出发,解决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采用根本的方式,直接使用椭圆轴承替换掉原来的轴承。经过运行的实践检验,该改造措施彻底解决了油膜振荡问题,也没有造成系统的负担,机组运行稳定性更加良好,效率更高[5]。
2.4更新零部件
由于该汽轮机的服役时间较长,需要零部件存在严重的磨损、老化,需要更新换代,提升其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包括高压缸及高压喷嘴组、滑销系统中的销子、高压转子、叶片、低压转子、叶轮和叶片、高压前后轴封套及轴封、高压隔板汽封、低压缸前后轴封套及前后轴封、低压隔板汽封等,从本质上提升汽轮机的性能。
3.总结
汽轮机作为电厂主要的生产设备,其对于能源的消耗在真个电厂能源消耗中占有极大的比重,该消耗也是电厂的主要成本之一。许多电厂的设备经过了多年的运行,或者维修保养不当,逐步造成了零件老化、磨损且落后,生产效率降低,需要进行节能改造。本文进行一般的角度分析了汽轮机的改造措施,在实践中还需要技术人员先全面掌握汽轮机的性能、特点、运行状态、能耗情况等,综合把握,制定合理的改造方案,不断提高汽轮机的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海波,张鹏.浅析汽轮机运行的节能降耗[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7):134.
[2]杨怀忠.燃煤电厂锅炉、汽轮机以及辅机部分的节能技术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32):81-83.
[3]修士文.电厂汽轮机节能降耗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3(05):59-60.
[4]陈敏峰.电厂汽轮机运行的节能降耗[J].科技传播.2013(01):54.
[5]王帅.电厂汽轮机运行的节能降耗之我见[J].吉林农业,.2013(03):286.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改进;应用
1 计算机信息技术概述与发展方向
1)计算机信息技术概述: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一门通过现代通信、电子计算机收集、储存、加工、传递、处理、利用、信息,用于辅助决策的技术的总称,也是一门融合计算机、通信、多媒体和网络通讯、安全等技术,形成具有智能多媒体信息服务特征,与计算机、网络、通信、密码、数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时空大规模信息网。
2)计算机信息技术分类与特征分析:计算机信息技术具有功能多元化、综合性较强的技术,按照其功能不同可分为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密码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过信息的处理和存储实现对信息的编码、压缩、加密和再生,其中存储技术有内存储和外存储技术,主要用于管理计算机存储器的读写速度、存储容量,并保持其稳定性[1]。通信技术是一种快速、可靠、安全实现信息在时空上的转移的信息传递技术,大量的信息滞留会影响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传感技术是一种结合通信技术与测量技术,扩展人感觉器官获取信息的传感功能的信息采集技术,多种技术的交叉综合使用,可进一步加强人感知信息的能力。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信息的调控和显示技术,是实现计算机信息技术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根据所用载体的不同,还可分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硬件技术主要应用于信息设备,具有辅助信息设备传播通信的功能,软件技术主要用于处理信息的知识、方法或技能。
3)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计算机技术应用广泛,且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发展与优势。随着人们信息安全意识的提高,数据信息加密技术、防入侵技术都从技术层面上得到一定的发展,当然客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要适应计算机中央处理器、运算速度的提升与发展,因此只有不断改进各项计算机信息技术,方能保证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2]。如今微型机已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也得到规模化发展,信息系统成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用于实现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以及显示的强大社会资源系统,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可将信息系统资源变得更加简单、易操作,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系统计算机的信息技术,使其不断靠拢企业与经济。
2 计算机信息技术改进及其应用
随着科研水平提高,人们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使其更有效地应用到各个邻域。这里笔者通过深入研究各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优势和缺陷,提出了有效的改进策略,并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1)传感技术的改进及其应用:对于传感技术我国虽已形成研究、生产和应用体系、人才队伍和部分传感技术的优势,也有一批先进的成果,如刀具/砂轮监控仪系列成果,石油油井用高温、高压传感检测系统、高精度热敏检测传感等,以及一个量大面广的用户市场。但在研究开发战略在系统性上仍存在着不足,如传感器与传感系统未能统一布置,形成两套并列,相互脱节的攻关,以及对传统传感器的改进不足,还有集成化、智能化和纳米技术未能得以完善。因此我们仍需在传统传感技术与系统的研究开发上,偏重于应用量大而广,有良好物理学效果的现代化微小型传感系统,,还要着力提高其可靠性、可应用性,并降低成本,以支持我国工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正加速渗透林业的“5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技术已成为科技兴林的重要手段。卫星遥感、红外监测、飞机化学灭火等高新技术使森林预测、监测、控制、病虫火害防治、荒漠化防治、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等过去无法用常规技术或手段解决的问题,现在由于 RS 和 GIS 的介入开始变得相对容易。
2)通信技术的改进及其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主要是通过网络拓扑设计建立具有连通性、可靠性、快速通信、灵活性、经济合理的高质量的计算机通信网,来实现数据传输、提供数据共享,提高系统可靠性,并对集中与主机的信息进行不同范围的分布式处理,还可以对分散对象提供实时集中控制与管理功能,极大地节省硬件、软件设备开销。而通过建立通信子网和传输链路,扩大用户资源网,优化网络拓扑设计,可有效改进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就是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 地理信息系统(GIS)、 移动通讯网络以及国际网络运输控制协议(TCP/IP)等技术原理,在汽车及交通领域中轻松实现如数据传递、话音通讯、目标跟踪、自动报警以及驾乘者获取各种公众信息、 实用信息服务的功能。同时计算机信息技术可通过与110、 120等子系统和各类数据库相结合,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3)计算机技术的改进及其应用: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综合特性,只有紧密结合应用物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现代通信技术和数学等,才能有效促进其发展和完善。首先应从结构、操作系统管理、维护和应用方面改善计算机系统技术;其次通过加强计算机系统运算与控制、信息存储、信息输入输出技术,来改善计算机部件技术;最后逐步实现将由信息处理、数据处理过渡到知识处理,知识库向数据库的转化。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工程行业通过应用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和一定的工具软件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控制技术的改进及其应用:信息控制技术是在业务流程层次运行的人工或自动化程序,与用于生成、记录、处理、报告交易或其他财务数据的程序相关,通常包括检查数据计算准确性,审核账户和试算平衡表,设置对输入数据和数字序号的自动检查,以及对例外报告进行人工干预。通过计算机进行整理可以利用历年的数据对本单位、本部门进行历史会计数据的比较与分析,从而为单位决策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并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决策支持系统,以实现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应用使决策者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行为规范,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5)密码技术的改进及其应用:对称加密系统最大的问题是密钥的分发和管理非常复杂、代价高昂,也不能实现数字签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利用二者的各自优点,采用对称加密系统加密文件,采用公开密钥加密系统加密“加密文件”的混合加密,可较好地解决运算速度问题和密钥分配管理问题。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中的密码技术的应用是为保护信息的安全,采用密码技术的互联网不再需要采用网络拓扑结构,因为在数据传输工程播种已经达到安全程度的要求。
经过改良后的现代信息技术对任何信息都能进行数字化处理,因而具有成本低、易传输、高保真、有利于再创造等优势[3]。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形成网络化的信息高速公路,具有极大的容量和很高的宽带,从而打破传统的时空观,为信息洪流提供必要的快速通道和有秩序的流通,把距离和时间缩小到零,有效的提高沟通效率,更加便捷地获取、存储、处理信息,条理清楚的为人们服务。
3 结束语
计算机信息技术是现代化和信息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人们的各项工作和生活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合理利用这个珍贵的资源,继续开发它的潜在价值,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晨.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浅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8):176-176.
关键词 二氧化硫;脱硫工艺;电厂煤炭污染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4-0009-02
1 电厂污染概况
我国的电厂大多是以火力发电,并且在我国的电力资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火力发电主要是以来燃烧煤炭来发电,煤炭的能耗高,效率相对较低,污染严重。根据官方数据统计,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来自于煤炭的燃烧,而其中的50%左右主要来自于电厂。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供电能力不能满足与社会对电力的需求,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全国各地兴建电厂,而电厂的增加必然导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国家为了保护环境,对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2 常见脱硫技术的应用
常见的脱硫方法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燃烧前脱硫、炉内脱硫和烟气脱硫,而目前烟气脱硫是最常用的脱硫方法。燃烧前脱硫通常是指对煤炭的含硫量进行减低。炉内脱硫通常是指在燃烧的过程中加入固硫剂,生成硫酸钙等固体物质,使硫固化与炉渣一起排掉;烟气脱硫主要是指对燃烧后的烟气进行脱硫,让烟气达到排放的标准。
2.1 燃烧前脱硫
燃烧前脱硫是指对煤炭进行净化,通常采用物理净化、化学净化或者是生物净化来对原煤进行清洗,在燃烧前除去硫,以降低硫对环境的污染。而三种净化方式中物理净化是原煤净化中最受欢迎的净化方式,因为工艺简单,投入较少。主要是根据硫化物质与煤炭密度的差别,将煤炭碎后经过旋流器后,硫化物与煤炭分离,但是目前我国技术还不够成熟,只能脱去40%到80%的硫,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2.2 炉内脱硫
炉内脱硫是指在燃烧的过程中进行脱硫,在燃烧时向炉内添加固硫剂,例如碳酸钙等物质,使固硫剂与燃烧中的二氧化硫起到化学反应,形成固体的硫化物,减少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炉内脱硫的费用投入相对较少,适宜中小型的电厂使用。但是炉内脱硫的效率低下,而没有反应的固硫剂则会降低静电除尘器的使用效率,减少了除尘器的使用寿命。炉内脱硫技术主要包含炉内喷钙工艺和型煤固硫工艺。而炉内喷钙技术发展历史悠久,源于20世纪60年代,但是脱硫的效果不佳,效率低下,并且带来的副作用影响较大。型煤固硫化技术主要是指由型煤企业生产型煤,再出售给电厂,电厂直接使用到生产中。我国曾经致力于型煤生产企业的发展,但是设备和技术不够成熟而不能够大量生产型煤。目前我国的型煤固硫率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目前的固硫率只有40%左右,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脱硫率可以达到80%以上。
3 脱硫技术的新发展
烟气脱硫是指在燃烧后对尾气进行脱硫,降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的含量,以确保尾气能够符合国家标准。通常烟气脱硫是在烟气管道上安装脱硫设备,来降低二氧化硫的含量。烟气脱硫通常可以划分为三类,分别是干法脱硫,湿法脱硫以及半干法脱硫。
3.1 干法脱硫
干法脱硫是指用固态粉末在完全干燥的状态下进行操作,可以采用气力传输或者是罐车传输,不会产生腐蚀、沉积等,净化后的尾气可以直接达到标准排放。但是干法脱硫存在一定缺陷,脱硫的效率较低,操作要求高,管道磨损较严重,同时会产生大量的灰。
3.1.1 活性炭吸附法
在烟气管道中放置活性炭,吸附尾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降低二氧化硫的含量。活性炭作为强有效的吸附剂能够很大程度的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将二氧化硫吸附在活性炭的表面,同时二氧化硫被氧化成三氧化硫,遇上管道中高温的水蒸气形成了稀硫酸。这一方法操作相对简易,效益较高,脱硫效率能达到90%左右,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吸附剂工作的管道内的气流速度要求复杂;活性炭本身易被氧化;活性炭在吸收二氧化硫后,表面覆盖稀硫酸,吸附能力减弱。
3.1.2 碱性铝酸盐法
碱性铝酸盐方法与活性炭吸附的方法类似,利用碱性铝酸盐作为吸附剂来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工作原理是烟气通过空气预热塔的装置,进入集尘器装置,再在330℃的高温下进入反应塔,烟气从下往上飘遇上碱性铝酸盐颗粒相互接触时二氧化硫被碱性铝酸盐吸收,变成硫酸钠颗粒,还可以转化成碱性铝酸盐颗粒,可以多次循环利用。但是,碱性铝酸盐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主要是脱硫的工艺比较复杂;碱性铝酸盐的循环利用率低,转化过程中损耗较大,经济效益低下。
3.1.3 荷电干式喷射法
荷电干式喷射法是指利用二氧化硫吸收剂高速通过高压静电电晕充电区,来获得大的静电荷后,将大的静电荷喷射到烟气中,增加了吸收剂颗粒与二氧化硫的接触面积,促进二氧化硫的吸收。因为吸收剂颗粒表现的电晕,增加了吸收剂的活性,能够更高效的吸收二氧化硫。荷电干式喷射法脱硫效率高,经济效益高,是非常高效的脱硫方法,广发运用于目前现有电厂的脱硫工序中。
3.1.4 等离子体法
等离子体法主要用于脱硫和脱硝的工序,同时能够生成可以再利用的资源,被认为是最环保的新兴技术。等离子体法主要是利用高能电子激活烟气中的SO2、NOx、H2O和O2等分子,并将这些分子电离、裂解,从而产生大量的离子和自由基等活性粒子,并利用强氧化性的功能氧化SO2、NOx、H2O和O2,同时加入氨,使它们发生化学反应,最终生成硫氨和硝氨化肥。
3.2 湿法脱硫
湿法烟气脱硫方法是指利用液体或者浆液的吸收剂来进行二氧化硫的吸收,而湿法脱硫的主要特点主要体现在:反应速度快、脱硫效率高并且液态的吸收剂利用率高;但是液态吸收剂容易使系统腐蚀,对脱硫设备容易造成损失,同时在排放污水时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运行的费用较高。
3.2.1 石灰石-石膏法
石灰石-石膏法是指利用石灰或者是石灰石浆液作为吸附剂来进行二氧化硫的吸收,吸附剂吸收后会产生石膏。目前石灰石-石膏法是电厂脱硫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技术最为成熟,脱硫效率相对较高的一种脱硫方法。石灰石本身比较廉价,脱硫率较高,吸收二氧化硫后形成的石膏还可以再利用。石灰石脱硫的主要优点在于利用率高,经济效益高同时使用的范围广。但是石灰石-石膏脱硫法的前期的投资高,工序较为复杂,设备的损耗严重。
3.2.2 氨法烟气脱硫
氨法烟气脱硫主要是指利用氨水作为吸收剂,在吸收塔中吸收二氧化硫,产生亚硫酸氨,经过氧化后,可以得到硫酸铵。氨法脱硫工艺的主要优点是反应速度快,二氧化硫的吸收率高,氨水吸收二氧化硫的系统设备简单,投入费用相对较少,经济效益高;同时氨法脱硫不会产生副作用,管道等不会出现腐蚀、堵塞等问题;氨法脱硫工艺对环境没有二次污染,不会产生废水、废渣等。
3.2.3 双碱法烟气脱硫
双碱法利用钠化合物和石灰石综合处理二氧化硫,首先利用钠化合物吸收二氧化硫,再通过石灰石是钠化合物再生循环利用。双碱法的优点主要是投入低,效率高并且对设备的损耗较少,但该方法会导致灰场的水质污染。
3.3 半干法脱硫
3.3.1 旋转喷雾干燥法
旋转喷雾干燥方法主要利用生石灰作为吸收剂,向吸收塔内喷射吸收剂的浆液,已达到吸收二氧化硫的效果,同时吸收烟气中的热量,蒸发水蒸气,最终以固态的形式排出硫化物的废渣。旋转喷雾干燥法的主要优点是投入低、操作简单、设备的损耗较少、脱硫后的废渣方便处理,但脱硫效率相对较低。
3.3.2 循环流化床法
该工艺主要是在循环流化床中加入石灰石,来吸收二氧化硫。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操作简单,投入低,石灰石的利用率高,脱硫效率高。
4 结束语
脱硫工艺要与我国电厂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不仅要满足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同时要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电厂的良性发展。电厂要选择与自身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脱硫方式,来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建设性的创新。脱硫时要选择易于操作的工序方法,并且要能确保运行的稳定性。在脱硫工序中不仅要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同时要防止脱硫后的废水废渣造成二次污染。
参考文献
[1]陈佐玉.燃煤电厂脱硫工艺及工艺选择要素分析[J].化工管理,2013(10).
关键词:电厂;废水处理;技术;应用
1 电厂废水所具有的特殊性质
一般来说,电厂废水所涉及到的种类有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冷却用水、含有酸碱物质的废水、清晰发电设施所带来的废水、冲洗煤尘的废水、冷却塔所产生的废水及反渗透导致的高浓度废水等。因此,不仅体现为包含种类较多的特性,而且废水中所含有的污染物的含量、类别也大为不同,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工业废水。设备冷却水的水质只受到热污染,并没有其它有害污染物质,经冷却处理后,就可回收重复利用。发电用水基本上包括:设备间接冷却水、设备直接冷却水和其它用水。随之而产生的废水也有间接冷却废水、直接冷却废水、生产技术和其它废水等。其中,生产技术废水主要产生于洗涤水和冲渣废水,这种废水的特点为水量大、悬浮物含量高,含有污染物质危害性强,所以煤场排水废水是发电厂的代表性废水,主要污染物有悬浮物(ss)、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CODcr和无机盐、锌离子等。
2 常用废水处理技术解析
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就是采用各种技术和手段,将废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分离去除、回收利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水得到净化。现代废水处理技术,按原理可以分为如下几种:一是物理处理法,利用物理作用分离废水中呈现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具体方法有筛滤法、沉淀法、气浮法、过滤、反渗透;二是化学处理法,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分离回收废水中处于各种形态的污染物质(包括悬浮的、溶解的、胶体的等),主要方法有中和、混凝、电解、氧化还原、萃取、吸附、电渗析;三是采用生物方法进行分解处理,这也即采用合适类型的微生物,借助微生物自身的生理代谢作用,而将废水中所具有的有害成分加以分解,最终将废水中呈现为胶体状的有机成分通过生物作用而降解为普通物质,这种方法有根据有养生物与厌氧生物划分为两种类型。
以上的三种方法,以化学处理法最为常见,这种方法又具体包含四大具体技术方式。首先是通过氧化方法进行有机成分的还原。这种方法是将能够与废水中产生化学反应的有机成分投掷到水中,通过在水中的不断溶解能够确保其同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产生化学反应,从而最终将这些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不具有毒性的物质。具体到氧化法自身而言,其又可分为单一氧化法与还原氧化法两种类型。单一氧化法主要是在对废水中的硫化物、醛类物质、油类物质等的转化中应用,能够起到充分的杀菌、除臭的功能。还原氧化法则主要是针对废水中所含有的诸多重金属离子,如对铜、锌、汞等加以还原处理。其次是凝聚方法。这种方法也就是向废水中添加凝聚剂,从而使得在废水中漂浮的小颗粒聚集到一起形成较大的颗粒,最终在水中沉淀下来,从而与水产生分离的效果。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降低废水的浑浊颜色,也能够降低重金属离子的含有量。第三是采用酸碱中和的方式。这是依据酸碱中和反应的特性,在酸性的废水中加入能够与其发生反应的碱性物质,而在碱性废水中添加可以与其发生反应的酸性物质,两者产生中和反应之后,就可以将废水进行较为彻底的净化处理。最后是采用电化学的方式。所谓的电化学方式,是指将废水与外部的电路进行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回路,从而借助电能与化学能之间有效转化的方式,促使废水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种方法由于其具有功能强、投入少、设备利用率高的特性,已经逐步得到人们的广泛采用。
3 电厂废水处理实践解析
3.1 电厂废水处理的单元设计
一是调节池。预曝气调节池1座,调节池有效容积为200m3,HRT为8h,为防止原水厌氧腐化,池内设有穿孔曝气管,间歇曝气。这一方面可以降解部分有机物,另一方面起到使水质均匀的作用。二是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的HRT为3.8h。设计流量为25m3/h。有效容积为95m。池内上升流速为1.2m/h,池的有效高度为3.56m。考虑布水区高度和池内超高,池的实际水深为4.0m。水解酸化池的有效尺寸为7m×4m×4m。水解酸化池内设置弹性生物组合填料,填料高度3.0m。底部采用穿孔管均匀布水的方式进水,孔口流速6.0m/s。三是曝气生物滤池(BAF)。曝气生物滤池由配水区、布水系统、承托层、曝气系统、滤料区、出水区、反冲洗系统组成,采用上行流进水的方式。滤池的总有效容积为42.6m3,HRT为1.7h。滤速为10m/h,BOD容积负荷为1.5kg/(m3・d),滤池中溶解氧质量浓度为5mg/L。
3.2 电厂典型废水处理
一是对再生废水的处理。在电厂营运过程中,由于离子交换设备在进行再生与冲洗作业时,容易带来一定的再生废水,在这些废水当中含有较为大量的酸碱有机物。由于同时存在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因此再生废水会呈现出一系列中和反应的特征,并且离子交换器也会常处于不固定的运行状态下,从而导致了应用中和池来进行废水处理的效果降低。目前,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已经对于再生废水的处理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工作。
二是电厂输煤系统排水处理。国外电厂处理煤场排水的工艺流程一般为:从煤场雨排水汇集来的水,先用石灰进行中和处理,然后加入高分子凝聚剂进行混凝沉淀处理,澄清水排人受纳水体或再利用。国内很多电厂都设置了煤水沉淀池,经沉淀的输煤冲洗水用泵打人冲灰渣系统,这一措施有效地解决了输煤冲洗黑水所造成的污染问题,是该种废水再利用较为经济的途径之一。
4 结束语
总体而言,电厂要强化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首先应当制订明确的目标。在保障工业废水均可达到排放标准的前提下,混凝处理过程是必要的,混凝处理系统也不能在调试结束后才投入使用。其次是工艺设计要符合行业规范。电厂充分考虑各类处理方法、处理装置的相互影响,如加药点的设置,应充分考虑药品与废水的均匀混合,以及反应所需的时间,确保加入絮凝剂、助凝剂后,在充分混合、完全反应的情况下进入下一段工艺流程。监测仪表安装位置要准确,监测数据要避免滞后现象,保障其能够及时反映处理效果,及时调整运行工况,使得废水处理设施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广播电视技术 视频技术 视频格式
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到现今其视频技术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视频格式以及从原来的模拟发展到了现今的数字高清,视频的接口技术也走过了复合、色差到分量,从分量在到SDI,在从SDI发展到了SDTI、HDSDI的道路。数字高清视频在短短的几年的时间内得到了很迅速的发展。
一、视频的格式
(一)模拟视频
模拟的方式就是将视频的信号以模拟波形的形式储存在录像带之上,其最主要的缺点就是:在复制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损耗,复制品的视频质量相对正品来说稍微的差一些,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视频的质量也会逐渐的下降,并且在反复的播放过程中也会使原有的素材受到一定的损耗而使视频的质量下降。模拟录像的格式大致上有几种:VHS、S-VHS、Hi-8和M2等。现今一般在使用模拟格式的时候,通常会先将模拟信号转化成为数字信号,使其作为数字文件储存到硬盘当中。在转换的过程中要通过采集卡或者是外部转换的设备使其完成,在编辑完成以后,在通过视频采集卡或者是外部设备将编辑完成的视频转录到录像带上。由于模拟格式的缺点比较的多,现今大多数的省市级电视台已经很少的使用了。
(二)数字视频
数字视频包含的范围很广,现今家用DV格式的录像带、DVD影片等都属于数字视频的范畴,只是在储存的格式上存在着不同,数字视频的格式有两种:非压缩格式、压缩格式。
非压缩格式,是把直接记录原始的信号码率之后输入其信号,这是属于损伤的记录格式,它可以将原始信号最大程度的保存下来。非压缩视频格式有D1、D2、D3系列等,其记录方法之间有所不同,又分为数字分量、数字复合两种模式。其代表着视频设备最高的标准,视频的效果也是最好的,所以相应的硬件要求也很高,价格较贵。
压缩格式,是指在视频处理的过程中运用了数字压缩的技术,现今常用的压缩格式视频有MPEG、DV、DVCPRO 50、M-JPEG等。数字录像机把图像的信号进行压缩之后再存入到磁带当中,这样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使设备的体积和图像信号的内存相应的减少,并且使磁带的使用量也随之减少。数字视频在进行拷贝的时候不会产生任何的复制耗能的现象,这样就可以随意的拷贝副本,以便于其播放。
(三)按照清晰度划分
按照清晰度来换分视频可以分为:标清和高清两种。标清就是按照标准的清晰度的要求规范视频的格式,它包括了数字格式和模拟格式,比较常见的标清格式有:M2、Hi-8、VHS、S-VHS 、DVCPRO 50等。所谓的高清视频就是清新度的标准比较高,它是取代标清清晰度而产生的。相对于标清视频采用的4:3宽高比,高清视频采用的可视面积为更大的16:9。高清视频格式的帧速率和分辨率都比常规的标清视频要高,无论在清晰度还是在临场感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视频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是今后视频技术所要发展的方向。高清视频格式有:HDCAM、DVCPROHD等,其视频的格式比较的灵活,可以使用速率不同的各种帧,当今,很多的电视台都备有高清处理板卡的无线设备,这样就可以编辑输出高的视频。
二、视频输入、输出的接口
在进行视频设备连接时,会遇到各种不同的视频信号,并且其对应的机型也各不相同,使用的信号决定了采集和输出视频的质量,常用的一些设备的后面板上有许多的视频的接口,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一些常用的视频的接口。
复合:在视频信号中比较常见的是复合,但是其视频信号的质量也是最低的,其传输的过程中是通过一对电缆出送了全部的颜色和亮度的信息。几乎全部的视频设备都有复合输出,复合视频信号一般会应用到监视画面上。由于其场序列和串色等问题,在编辑的时候一般都不会使用复合信号。
S-Video:其使用时是采用两根视频线对于其亮度和色度的信息进行传递,多数采用一个四芯的DIN插头作为其连接的插口,这种信号相对于复合信号来说,图像颜色的质量更高,也更加的清晰。
分量YUV:一般情况下专业的模拟视频设备都有配置分量的YUV视频输入和输出,它一般使用三根视频线进行亮度、蓝色差和红色差的传输,视频的颜色的质量很高并且很准确。
IEEE1394(也称为i,LINK):它是DV格式数字视频的专业的标准,通过1394接口,可以从多种摄像机上采集和输出高质量的数字视频。
SDI:其是一种串行数字型的接口,是没有经过压缩的数字视频格式的标准,其传输未经压缩的数字视频信号时通过一根视频线,其视频的质量相对比较高,并且可以进行多重的复制。
SDTI:这是一种可以在一根视频线中传送压缩数据的接口,由于其数据是经过压缩的,所以可以超过实时速率进行传输,这取决于配置的接口卡的型号。
HD-SDI:这是一种高清晰串行数字接口,是为了让未经压缩的高清晰极高数据传输而设计的,其可以经过一根连接线同时的进行音频和视频的传输。
三、总结
随着我国电视广播行业的迅速发展,新的视频技术也将会随之产生,视频技术的提高也会促使电视广播行业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寇锦.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常见的外部数字接口[J].中国有线电视,2009,(24).
[2]干文勋,魏玲.DV数字接口技术及应用[J].中国有线电视,2009,(01).
关键词:电厂;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 A
一、电厂自动化控制技术概念
电厂自动化控制技术主要指的是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遥控技术等构成的现代化电力生产管理体系。微机保护技术作为电厂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关键,它的不断发展使得电厂综合保护测量控制装置得到有效的改进,逐渐实现了电力监控目标的采样、测量、控制,而且方便了现场总线、工业以及电缆技术网络的应用,并且实现了集成化、全面化和一体化控制,为电厂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方便。
二、电厂自动控制技术分析
电厂自动化控制技术,它主要是通过对测试、通信、监控等技术进行整合运用来对电气设备进行控制检查及智能信息化管理。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有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技术、无线电技术以及工业以太网技术。
2.1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集散控制系统技术应用分析
可编程控制器是在分析和整合电厂生产工艺过程控制的基础上,对这些过程控制进行数据模拟并设计成具有自动操作功能的数字化装置,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可编程控制器,负责执行顺序运算、逻辑运算等操作指令,并且通过模拟数据输入输出的形式对整个生产工艺过程进行逻辑控制,简称PLC控制系统。在电厂生产中,就是利用的这种控制方式对水处理、输煤、输灰及煤泥控制等系统进行控制的。集散控制系统主要是集合通信技术、CRT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核心,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输出各类数据信息,从而达到对现场工业设备进行控制的目的,简称DCS控制系统。这种控制系统使用起来,它的规律性容易掌握、性能可靠、控制能力强、系统的开发比较简便、人在控制的时候也比较便捷,可以取代人工操作并降低人工操作带来的出错率和减少劳动强度。缺点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集散控制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的相互独立的产品,两者各自为了争夺自己市场资源而相互进行技术封锁,对二者的融合使用造成障碍,阻断了系统资源的共享,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电厂信息化的建设,再加上现场检测因技术问题经常导致出现信号堵塞,从而影响了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2.2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应用分析
现场总线控制技术是为解决在应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集散控制系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而提出来的一种技术。在应用集散控制系统的时候信号的传输过程是一对一的,信号的模拟精度比较低,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以其模拟信号精度高、而且稳定可靠的特点,刚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择与合适的设备进行互联。但是,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也是有存在一些缺陷的,比如通信协议不统一、通信速度比较慢、配套设备少且价格较贵。虽然使用现场总线控制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但是局限性比较大,对实现电厂整体的效益还是比较低的。所以,对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应用要以实际使用需求为准,并结合其他管理系统以实现管理和控制的一体化。
2.3工业以太网控制技术应用分析
工业以太网起源于以太网,但又有别于以太网,它是为适应工业环境的使用需求对通信的实时性和传输的确定性进行改进,并增加控制功能,从而发展成为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工业以太网主要集合了流量控制技术、信息优先级技术、交换技术和改进容错技术,对一些确定性的问题直接进行处理,对一些实时性问题则通过软件协议与提高通行速率的方式给予处理,对网络供电问题则通过改进结构工艺和升级元器件的方式进行处理。总的来说,工业以太网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它的结构相对简单、安装工序也比较简便、成本比较低、传输速度较快、冗余能力比较强。正是工业以太网的这些优势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集散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所不具备的,所以才使得工业以太网被广泛使用到电厂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中。
2.4无线电控制技术应用分析
无线电控制技术是指无线设备发射的频率,将过程量通过无线装置将电子信号转换成为无线电波发送出去,同时,分散控制系统会接收并转化这种电波,从而实现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控制,当前用于电厂自动化控制的无线电技术有以下几种。(1)自组织网络。在自组织网络中,处于相邻位置的网络路由器,如果当其中有一台发生故障没办法和网关取得联系进行通讯时,它的信号将会通过其他的开放通道进行传输。这种自组织网络的作用在于提供多个通信渠道给系统,在网络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这些网络设备可以自动协调,保证数据安全,同时降低功耗,从而增强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2)蜂巢网络。在这种网络结构模式中,信号是从一个信号发射塔发射到另外个发射塔,从而实现信号的移动通讯。在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对这种技术的应用中,主要是为实现信号发射能够覆盖更广泛的范围,以便与位于不同位置的发电管理站进行数据交换。(3)微波存取互通技术。这种技术主要应用在电厂的过程控制中,且非常适用于长距离无线网络的主干数据访问,其优点是用于传输的频率比较低,受物理障碍的影响比较小,能够覆盖的范围比较广。
2.5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控制技术应用分析
在FCS系统中,信号传输的方式是一对多的双向传输,所采用的数字信号具有较高的精度、较强的可靠性,相应的设备处于运程监控以及可控状态,对于用户而言,可以自由选择设备进行互联。智能仪表的功能包括:实现通信、控制以及运算等。当前的FCS存在的缺陷有:没有统一的通讯协议,另外,当前的现场总线通讯速度较低,所连接的设备也较少,无法支持非智能仪表。因此,工厂需要花较大资金进行非智能仪表的更换。
三、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趋势
电厂中自动化控制技术将监控、测量以及保护等融为一体,最终实现了现场总线技术的一体化。在监控系统时采用分层分布的方式,提高了信息收集的水平。在未来,应该加强系统的技术创新,最终实现监控运行一体化。不断发挥出机组的内在潜力,最大程度的优化系统的控制功能。就自动化技术而言,通过计算机系统,它可以实现实时的保护以及调整。机组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得到及时的解决,最终服务于电气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当前的电厂自动化系统中,全通信电气控制要求还无法得到完全满足,自动化系统之间还要通过硬接线进行连接,对此,要对联锁热工工艺进行研究和发展,才能有效提高自动化系统后台应用的水平。现代自动化控制技术在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发电厂运行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此,要对电厂自动化系统实施有效控制以及可靠保护,提高自动控制系统对电厂运行设备等的保护能力。
在报警以及联锁系统保护方面,要对其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如: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等,保证报警系统的及时和有效。最后,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要对运行情况进行实时分析,尽可能的减少设备的损坏以及尽量降低发生故障的概率。在指导发电厂自动化研究以及发展方向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预警理念,促进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不只是靠单一的对某一种技术进行应用,它既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各种工艺技术,也要结合实际的生产过程,最终组成最合适的控制系统。电厂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将会朝着融监控、测量及保护为一体的方向发展,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强化技术的创新力度,挖掘各项技术的应用潜力,从而实现最大化的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VPN;隧道;适用特征;环境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6-0235-02
近年恚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商务浪潮的不断冲击,企业或组织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网络,网络的安全性问题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网络数据的安全传输已成为现代企业或机构网络的一项基本要求。利用专线或建立专用网络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但成本太高,且对于跨国用户或经常变更工作地点的用户来说并不适用。所以,在公共网络中采用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来建立一种网络连接的安全保障,已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手段和应用。
1 VPN技术概述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就是虚拟专用网的代称。它其实就是在虚拟网络(Virtual Network)技术手段中结合了专用网络(Private Network)的搭建原理,结合二者的长处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统一体。是对专用网络的延伸,在公共网络中建立的安全网络连接。虚拟网络要求建立在现有物理网络上,且独立于现有物理网络的一种具体结构,而虚拟网络用户查看虚拟网络可以预定义动态网络。
搭建VPN的目的是以较低的费用开销,实现位于不同物理地点的内部网络或用户之间的安全通信。这类网络一般具有五大特点:
①费用低。远程操作通过向本地ISP注册帐户,用户可以将其作为到内部专用网络的隧道登录到Internet。 这样,可以大大节省通讯和通信的成本。
②保障安全。安全保障是VPN的一项基本功能,所有VPN必须确保网络黑客和攻击者们无法窃听和篡改在其上传输的数据,且还要防止传送的资源或私有信息不会被非法用户访问。
③服务质量保证。受到不同用户和业务对服务质量要求不同的原因影响,网络应用必须也要具备根据不同需求而能提供不同等级服务的能力。加之广域网络在信号传递过程中缺乏有效科学的管理机制,导致了带宽的利用率不高等现象。在流量通过高峰期极易造成网络阻塞,而在某些时期又会产生大量的空闲时段。有了服务质量保证,则可以事先分配好带宽资源传输的优先级别,保证流量预测与控制策略的科学,预防阻塞的发生。
④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是VPN网络必须具有的特征,它要求在使用过程中支持不同类型的数据流,同时还能很方便的增加新的分支。一种网络方案是否具备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是评价其优劣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
⑤可管理性。VPN要求网络管理功能应支持从LAN到WAN的无缝扩展,这就需要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VPN的重要管理目标就是减小网络风险、提高可扩展性、经济和可靠性等,主要包含了设备、安全、配置、访问控制和服务质量保证等方面。
2 隧道技术
其实,VPN技术的一种最基本体现就是隧道技术。他与于点对点的连接技术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妙。它主要是通过封装实现一种协议传输于另一种协议之中。使用隧道技术可以在公用网络上建立一条安全的数据通道,并通过这种专用网络的方式让数据包完成传输,以实现虚拟的专用网络,从而达到保障目标协议的安全性。
隧道由隧道协议形成。现有的隧道协议一共可以分为四类,即第二层隧道协议、第三层隧道协议、介于第二、三层之间的隧道协议和第三层与应用层之间的SSL VPN隧道协议。VPN隧道协议作为IP层的下一层,主要负责将VPN IP进行分组封装;同时,隧道协议作为公用IP网的一种特定形式,还要利用公网的IP协议将封装的VPN分组进行传输。隧道协议的分层位置效果大致如下图所示。
此外,隧道协议的实现方式还存在多种可能。根据工作的层次划分,可分为二层隧道协议和三层隧道协议。其中,二层协议主要应用于构建拨号VPN(Access VPN),用于传输二层网络协议。而用来传输第三层网络协议的三层隧道协议则常用于构建内部网VPN(Intranet VPN)和外联网。
3 两种隧道技术的特征分析
当前,为了解决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安全接入和安全互联等问题,企业或组织机构在建设VPN时大多采用IPSec VPN和SSL VPN两种技术。这两种技术除了在安全性、便利性和实际需求等方面有所差异以为,在连接环境及优势等方面也各有千秋。
1)IPSec VPN的适用特征
IPSec(IP Securrity)的功能类似于包过滤防火墙的作用,也是对接收到的IP包进行规则匹配。所不同的是包过滤防火墙是根据规则表里的规则进行匹配,而IPSec是与安全策略库中的条目进行匹配。然后根据所匹配条目中规定的策略对收到的IP包执行转发、丢弃或进行IPSec操作。一般情况下,构建基于IPSec的VPN需要IPSec基本协议、安全策略数据库(SPD)、安全关联数据库(SADB)、Internet密钥交换协议(IKE)和策略与安全关联管理组件等五个部分相互配合。各组件之间的交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2)SSL VPN的适用特征
目前大多数远程访问解决方案都是采用基于IPSec VPN技术。但是据不完全的统计发现。接近九层的企业和机构均只是利用这种技术实现的内部网络与外部之间的连接进行电子邮件通信和Internet访问。而实际上,选择SSL VPN技术可以更为简单的实现这些应用。它是采用IPSec VPN技术实现远程接入方式的另一种有益补充。
SSL协议是基于可靠传输服务的通用安全协议,常用于保障Web应用的安全。它在应用程序协议与TCP/IP之间建立了一种有效的安全机制,用以保证数据交换的安全。它不但能够就加密算法、会话密钥以及安全连接的认证方式等进行协商、生成共享密钥,而且还能为基于TCP/IP连接的客户机/服务器之间提供服务器认证、数字技术加密、信息完整性监测及对可选的客户机实施认证等服务,保障相关应用程序间通信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4 两种技术的适用环境分析
1)IPSec VPN适用环境分析
即可用于构建远程访问VPN,又可用于构建网关到网关VPN,比较适合于拥有较多分支机构的企业或组织,且数据比较敏感,安全要求级别高。这种类型的机构,可通过VPN隧道技术对其总部与各个分支机构之间进行连接,用以保障大容量数据的传输安全。而对于移动办公的员工,则可采用远程访问VPN连接总部或分支机构。而这类办公员工的移动设备一般都要求必须配置相应的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等,以防止对内部网络造成安全威胁。
与SSL VPN相比,IPSec VPN技术在构建远程访问VPN时具有几个不利的因素:
①需要配置,使用不太方便。安装和使用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高。
②需要特定的客户端支持。由于SSL协议几乎支持所有的浏览器,所以用SSL VPN可直接通过浏览器使用内嵌的SSL协议完成。
③兼容性不够好。虽然现在手提电脑、PDA、智能手机等一系列移动终端设备已经广泛流行,成为一种主要的办公手段。但它在技术的更新上还没有同步到支持这类移动用户的接入应用。
2)SSL VPN适用环境分析
相对于IPSec VPN来说,虽然SSL VPN具有一些显著的优势,但其不足也是值得我们探究。其优点包括无需客户端软硬件、适用于大多数设备和操作系统、支持对网络驱动器的访问、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以绕过防火墙与服务器进行访问等。其不足之处也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认证方式单一。SSL VPN的认证只能通过证书完成,而且在版本1和2之间只能进行单向认证。同时,由于采用数字证书认证,需要CA的支持,而证书的管理是比较复杂的。
②应用局限性大。SSL VPN的应用主要基于Web浏览器,采用反向技术访问内部网络,仅提供对Web应用的远程访问,不能实现网关到网关的VPN。对非Web系统和新的、复杂的Web技术则只能提供有限的支持。
③只能提供有限的安全保障给访问资源。在基于SSL协议的网络下运用VPN通过Web浏览器进行通信时,它只能对通信双方共有部分的应用通道进行加密,而并不支持加密到两个主机之间的所有通道。而且,SSL的数字签名行为不支持于应用层,且SSL VPN的加密级别也还达不到IPSec VPN的加密标准。
此外,SSL VPN也只适用于机构远程点对网访问VPN,而无法用于构建网关到网关VPN。
5 总结
对于VPN网络中隧道技术的成功搭建,仿佛让我们回到了本地局域网一样操控我们工作的时代。虽然对于一些如视频同步、语音广播和传真等实时性极强的业务,目前的广域网数据传输还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但随着VPN技术应用中更多难题的攻克,很多问题都能在新技术的实践中变得迎刃而解。更大带宽及光纤的使用可以让传输速度更加得快,完全能够满足一般的数据库存取、文件传输甚至语音和传真业务等实时性强的应用。对于一般的、实时性不强的应用则更加得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 田园.网络安全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 程思,程家d. VPN中的隧道技术研究[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2).
【关键词】数据挖掘技术 营销策略 数据 模型
为了更加有效的让企业在市场营销、市场资本运作和市场投资策略及市场信息决策方面做到事半功倍,企业高层就需要将企业数据仓库中的原始数据转化为简明扼要的商业数据信息。当企业在商业活动中了解到企业的各种问题并知道其原因后,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很好的帮助企业解决接下来该怎么办的问题,可以帮企业用户了解市场变化,挖掘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的一种决策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其实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而统计技术从最初应用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早在数据挖掘技术正式出现之前,就有许多的统计学家开始将统计技术应用到对数据库中大量信息的处理,开始承担数据挖掘的工作。随着世界商业环境的极其复杂而且日益的竞争激烈,各大中型企业的高层领导或管理者为了让企业在竞争中更好的生存发展,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制定良好的商业或市场策略,做出一套可行性强的销售计划,并确定如何能更好的分配有限的企业资源。为了达上以上目的,企业高层往往需要根据特定的信息去了解并评价企业的特性,比如说企业的历史、企业的产业信息、企业的经济状况以及将来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未知事件。
一、数据挖掘技术在市场营销策略中的作用
(1)为决策支持提供有力的保障。随着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决策信息在企业中的价值越来越大,因此,企业管理者对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企业的决策支持是市场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决策支持的目的是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供最高效的有市场价值的数据信息。所以,从市场中的海量数据里进行高效的数据和信息的挖掘,能够为企业市场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例如,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加强市场运作管理,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高企业产品和在市场中的服务质量并有效的提高销售率,能够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设计最优化的分销策略,从而大大的减少企业的商业成本。
(2)为市场竞争保驾护航。企业在市场中竞赛的因素主要包括市场竞赛环境、市场情况、企业客户和企业的上层供应商等,事实证明数据挖掘技术不仅可以在企业内部工作流程的层面上进行改善,而且还能够对企业的市场竞争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设计,从而能够顺利获取市场商业策略情报,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持续发展壮大的优势得以保持和提高。比如,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客户价值取向的分析能够把为企业创造巨大价值的的客户统计出来,以便有针对性的对其提供并保持更优质的服务,实现企业在市场中的有利竞争。
(3)能有效进行市场决策及误差分析。对市场决策分析要借助一些数据挖掘的工具和相应的模型。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利用有效的工具对市场环境以及行业基本状况等大量的数据资料中挖掘出与企业市场决策信息相符的重要数据,充分保证决策者进行市场策略决定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比如可以通过采用关键字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挖掘技术制定市场策略,让企业在竞争中更好的生存发展,让企业领导能够制定良好的商业或市场策略,从而进一步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销售计划,并能够准确的确定如何能更好的分配有限的市场资源。进行决策分析的目的是得出对未来情况的比较准确的值,由于挖掘技术在进行分析模型的初步解释和假设中会出现某些定量因素考虑不完整的现象,在进行市场决策分析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无法避免的误差问题,即挖掘分析的值与实际值存在差异,当出现这种情况时,要对获得的分析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分析完成后再进行参数等方面的修正以达到更好的决策。
(4)为客户关系管理提供保证。企业竞争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企业的客户,客户关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时,首先要通过对数据仓库的分析对客户的群体进行分类,通过分类的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其行为规律,从而实行有针对性的服务。然后对客户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企业可以从客户关系的数据库中挖掘出客户的一些详细数据信息,并对这部分客户的一系列的详细的运作进行动态的跟踪,并根据不同的客户群的各自的特点提供对应的市场服务,实现与企业客户的长期的互利的合作关系。以大型超市为例,为了能使之有更好的市场竞争力,决策者就需要对其商品的各种销售客户的状况有一定的熟悉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当然除了客户关系的分析还包括对库存量的分析、采购商品的分析等等。
(5)为企业产品和市场分析提供依据。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为企业产品和市场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在企业市场运作中,可以通过品种优化为企业实现最大的经济利益,品种优化就是对企业中的产品进行最恰当的组合,产品组合获得的经济利益可以分为市场短期经济利益和长期市场占有率的利益。企业决策者需要比较准确的挖掘出产品的价格和成本数据以实现以上的目标,还需要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找出其产品和其它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状况。此外企业决策者也需要清楚企业的产品与其它产品之间是如何互相刺激其在市场中竞争的优势等等。比如在市场中虽然部分非盈利性产品本身是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利润,但是,通过此类产品可以带来了很大的客户流量,使企业的客户保持不断增长,同时间接的提高了高利润产品的销售量,所以,根据企业中的实际数据并通过关联分析等技术对企业中的各类产品进行市场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数据挖掘制定策略的实现过程
将每一个样本进行迭代处理,然后进行预测和实际了解的类标号比较,再通过修改每个收集到样本的权值,尽可能的使网络预测值与现实的误差最小。通过后向传播的方式由输出层经过隐藏层再到输入层,其算法主要由计算和修改两个阶段组成,首先将输入信息从输入层经过隐藏层到输出层逐层计算处理,再给出每个单元的输出值即正向传播,然后在输出层如果不能够得到期望的输出,那么再逐层计算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误差,再根据它们之间的误差对各个单元的权值进行调整,实现企业数据仓库中的原始数据转化为简明扼要的商业数据信息,可以帮企业用户了解市场变化。
(1)需求分析确定挖掘对象。进行数据挖掘之前必须先进行确定挖掘对象,通过市场营销策略的调查分析、市场库存量的分析、市场采购分析、市场客户的关系分析等。每次分析之前,首先要明白分析的对象及要解决的问题和要达到的具体要求等。
(2)构建市场策略的E-R模型。对收集到的资料认真进行审核以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性,接着再对收集到的市场资料进行分析等,同时去除与策略不相符的一些数据,从中找出市场发展的统计规律并构建市场策略的E-R模型,由于数据信息的正确是保证市场策略制定正确的前提条件,而统计的数据信息的偏差经常会导致决策分析的偏差,因此建立模型是十分重要的。
(3)构造数据事实表模型。通过构建市场策略的E-R模型后再构造数据事实表模型,一般来说有多种分析模型,但必须选择合适的分析模型,此时可以根据分析的要求和企业事物本身的特点进行恰当选择,同进必须要正确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进行估计模型参数值。分析模型可以有不同的估计方法,一个分析方法也适用于不同的分析模型,应该根据分析的目的和分析资料的数量及可靠性程度、分析精度要求等选择恰当的分析模型和分析方法。
(4)分析处理。依据以上选定模型,采用选定的分析方法计算出参数后,就可以得出分析公式,然后就可以根据分析公式对数据进行分析。
(5)误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的目的是得出对未来情况的估计值,因为在分析模型的初步解释和假设中存在考虑定量因素不完整的情况,加上客观现象的变化,导致数据与所构造的数据模型过分适应,往往造成所发现的模式精确性很差,并且不能满足企业实际的需要。在分析过程中出现一些误差是无法避免的,即分析出来的值的实际值肯定存在一些差异,分析模型建立并获得分析结果后一般要经过误差分析,采用选定的分析方法计算出参数当然,如果误差太大,则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误差原因的分析,最后再进行模型或参数的修正,以建立可靠的分析公式。
三、结论
合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很好的帮助企业借助过去发生的事情来预测市场未来的走势并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并解决一系列的正确决策问题,应用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当然,还可以对制定市场策略的信息库做关联规则的挖掘研究,在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制定市场营销策略中如果能够做到更有针对性和准确性,那么,数据挖掘对市场营销策略的发展将有更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 信息技术能力 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c)-0-01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多媒体以及相关载体的运用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教学承载着很大的任务和压力,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和问题,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传授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基本操作水平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根本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为现代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对课程设计与教材的编制带来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改变了学生在学习认识事物上的过程;改变了教学原则、教学规律;改变了教学过程中教、学、书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培养中小学教育者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很有必要。
1 信息技术的引入对传统教育的冲击
我们可以预见甚至于能够感受得到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带来的冲击:首先,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使教育对学生、对人才的培养手段已由传统的黑板、粉笔、挂图的教学模式代之为以多媒体电子计算机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手段,学生可通过电子媒体、大众媒体更多、更快、更新的接受知识和信息。其次,是对学习方式的冲击。现代信息技术却要将其变成学生“以我为主”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为主。最后,对教师素质的冲击。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不能代替教师的作用,教师永远是教育过程中的灵魂,教师是教育方针的执行者,是教育过程的设计者,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教师本身素质的高低就成为教育成败的关键,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以上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种种冲击,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推动着教育向终身化、现代化方向顺利前进。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师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对教师这一职业赋予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 信息技术对校长提出的新要求,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信息技术应该具有的能力
1)在教学观念上应有现代教学理念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根据学生特点、教材特点,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安排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培养学生的观念上,应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遵循认知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规律,从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来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2)在教学方法上应有全新的方法与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分不开的。虽然黑板和粉笔在教学中仍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决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以可视的静态或动态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和丰富多彩的图像映入学生眼帘,传入学生耳中,以新颖和独特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3 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了解信息技术对教师的影响
1)信息技术促使教师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模式,它从纵横两个方面极大的扩展与延伸了教育的空间和时间,又从教育教学的理论、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使之更加丰富多样,富有现代气息。同时,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使教师教学观念、思想、行为发生变化。教师必须摒弃旧的教育思想,把握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与时代特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人才观,如终身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多元化教育观、创新教育观等等,才能适应信息技术现代化的要求。2)信息技术促使教师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师这个角色的职能更新、更趋于多元化,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要求就更高。除了具有原来的基本功外,还要具有信息技术的基本功。如:收集、处理各种信息;利用计算机制作教学软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等等。这些教学技能的掌握促使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以传媒为主的教学方法,如,通过幻灯、摄影、录像、电视、计算机等形式进行,这些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教师可利用各种多媒体把枯燥的道理变成内容丰富的知识,容易学生接受,教学效果显著。
4 师资培训是当务之急
培训如果单纯的关注与技术本身,往往不能促进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我们应该采用有效的培训模式,来真正能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这种培训模式不能单纯的靠技术的培训,而应该将技术的培训与教学思想以及学科知识的培训有机的整合在一起,统一与共同的目标之下,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建立分层培训制度,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学校在“校本培训的指导下,指定每学期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如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动画制作及网络知识等,采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法,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其次,采取灵活多变的培训模式。如理论培训、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以CAI课件为主计算机辅助教学或更高层次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网络课程学习方式、采取先培训骨干,后培训整体方法,分层次教学培训、以考带学,以教促学等。最后,建立评估奖励制度,大大促进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紧迫感和使命感。学校建立科学、合理、完善性强的现代教育技术评估体系,加强对教师的管理、评估、检测和调控、定期组织理论测试,office办公软件操作、课件制作、网页制作和优质课等比赛,并及时进行量化评估,将量化结果纳入年终考核,按获奖级别进行奖励,并作为评优树先和奖金放的重要依据。要使教育发展,我们就要在教学中很好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要使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师资培训便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张肇丰.研究性学习的时代意义[J].上海教育科研,2000(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