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保险经纪公司的前景范文

保险经纪公司的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险经纪公司的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保险经纪公司的前景

第1篇:保险经纪公司的前景范文

现代保险经纪制度已有百年历史,保险经纪在保险发达国家是保险营销的一种重要形式。相比之下,我国的保险经纪业起步较晚,还有很大的阻力和自身的不足。保险经纪业在中国是一个新兴产业,也是一个朝阳产业。虽然目前比较弱小,但保险经纪业的发展和壮大是中国保险业与世界接轨的必然趋势,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与西方保险经纪发展历程相比,我国的保险经纪业极有可能出现跨越式的发展。

【关键词】

保险经纪;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发展前景

1 国际保险经纪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现代保险经纪制度起源于英国,距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目前在国际保险市场上,保险经纪己成为一种成熟的保险营销模式。通过这种制度的安排,投保人能受益于保险经纪人的专业化服务和支持运作系统,保险公司则能通过保险经纪人系统集中资源于产品研发、保险承保和间接的客户服务上。保险经纪人已成为保险市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际保险经纪市场的主要特点有:

(1)历史悠久。欧美等国家的保险经纪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长时间的发展和磨练中形成了制度完善、运作规范、竞争有序的成熟保险经纪市场。

(2)业务规模大,市场份额高。在保险发达的国家,保险公司保险收入的绝大部分来源于保险中介,特别是保险经纪人的占比很高。在英国,财产险领域60%以上的市场被保险经纪人控制,尤其是劳合社承保的业务,全部由经纪人承揽;荷兰保险经纪的市场份额达到60%以上;法国90%以上的工业保险项目是通过保险经纪人实现的。

(3)服务范围广,专业性强。国际保险经纪机构不仅从事方案设计、保险询价、保险安排等一般性的保险经纪服务,而且能够为客户提供风险管理咨询等高附加值的服务。保险经纪机构拥有一批保险和其他行业的专家,根据客户对风险保障的需求提供专业顾问服务。

(4)市场集中度高。虽然保险经纪机构数量众多,但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却是一些大公司,他们的业务规模大、网络覆盖广,在全球很多地方都设立了分支机构,并拥有全球保险经纪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根据Datamonitor资料来源,2009年世界前三大保险经纪公司(Marsh、Aon、Willis)的全球市场份额达到37.6%,市场高度集中。

(5)自律性强。在保险发达的国家,监管部门对保险经纪人的监管比较宽松,行业规范主要以保险经纪机构有效的自我约束和行业自律为主。很多国家都设立了保险经纪人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制定并监督执行行业规范和准则,约束成员的市场行为,维护行业共同利益和市场竞争规则。

2 我国保险经纪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2.1 我国保险经纪的发展现状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保险经纪行业与成立之初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整体实力还不强,主要表现在:

(1)规模小,市场份额低。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及保险行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我国的保险经纪发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佣金收入持续大幅增长,但与整体保险行业相比,规模仍然很小,市场份额仍然较低。目前保险经纪的市场份额不足3%,即使在保险经纪业务集中的财产险领域,市场份额也只有6%左右。保险经纪行业还没有发展成为我国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和作用有限。

(2)经营模式较单一,风险管理等领域少有涉足。欧美等成熟国家的保险经纪,其职能除了提供保险安排和保险索赔等服务外,还为客户提供事前防灾防损建议、风险管理与咨询、保险精算分析等增值服务,充分体现保险经纪作为风险管理专家的作用。而目前我国的保险经纪提供的服务仍以保险询价、保险安排、协助理赔为主,风险管理技术力量和经验不足,风险管理咨询业务少有涉足,保险经纪的专业性发挥有限。

(3)经营层次低,以股东资源竞争和价格竞争为主。在我国,股东型的保险经纪机构成为保险经纪市场的主导力量,因此保险经纪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比较股东资源的多少和关系网的大小,而公司自身并没有形成鲜明的经营特色,也缺乏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等核心竞争力。此外,竞争的手段也是以降低保险费率和压缩佣金率为主,保险经纪的专业价值少有体现。

(4)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在国际保险市场上,保险经纪机构通常可以参与研发保险产品。而目前我国保险经纪提供给客户的基本是市场上现有的产品,或者产品组合,或者在原有保单中增加一些必要的附加条款,或删除一些保障作用小或者没有实质保障作用的条款,缺乏真正创新性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经营较为普遍。

(5)专业人才匮乏。保险经纪行业是一个对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职业,保险经纪人不仅要具备保险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还要熟悉法律、金融、财务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作为风险管理专家,需要在某一专业领域,例如航运、电力等有着丰富的经验。而目前我国保险经纪机构的员工大多来源于保险公司的市场人员,具有风险管理经验的保险专家屈指可数。保险经纪专业人才的不足在一定程度阻碍了保险经纪自身的功能发挥。

2.2 制约我国保险经纪发展的主要因素

(1)从投保人方面看。目前我国的国民保险意识普遍不高, 对保险需求层次较低,保险经纪人发挥专业价值的空间较小。同时,我国的保险经纪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也受到客户认知的制约。

(2)从保险公司方面看。在保险经纪制度尚未建立的时期,保险公司承揽了销售、承保、理赔等所有经营环节,形成了“大而全”的经营模式,特别是在“以保费论英雄”的市场环境下,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演化成为以营销能力为主导的竞争,而弱化了产品设计、服务创新等核心竞争力。在这种背景下,以销售为主要职能的保险经纪人从一出生便面临着保险公司的排斥与抵制,原本的合作关系变为直接的竞争关系,保险经纪机构的经营困难不言而喻。

(3)从市场结构及险种结构看,目前我国保险公司数量少且市场高度集中,前三大保险公司垄断了保险市场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导致保险经纪人的选择空间小,而且在与保险公司的谈判时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从险种结构看,目前我国的车险占比高达70%以上,形成一险独大的局面。车险是相对简单、固定的保险产品,基本上不需要保险经纪人的介入,而保险经纪人可以发挥专业价值的其他领域,如责任险、船舶险、信用险等,目前整体需求不高,规模不大,这也正是我国保险经纪整体市场份额低的主要原因。

(4)从监管方面看。目前我国保险市场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表现在:一是对保险公司的监管上,监管部门对条款费率等方面限制较多,导致市场上各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同质化、费率统一化,严重限制了保险经纪人进行产品比较及价格谈判的空间;二是对保险经纪公司的监管上,法规操作细则仍不完善,政策不配套,如经纪人佣金无明确标准,缺乏保险经纪行业自律组织等。

3 我国保险经纪的发展前景

保险经纪业在中国是一个新兴产业,也是一个朝阳产业。虽然目前比较弱小,但保险经纪业的发展和壮大是中国保险业与世界接轨的必然趋势,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从外部因素来看。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是保险市场未来增长的基础,保险经纪业作为保险产业链的一环,也必然在保险业巨大的增长空间中取得快速发展;国民保险意识的不断增强及对风险保障需求层次的逐步提高,必然会扩大对保险经纪的需求;保险市场产销分离、专业化发展的方向,也会带来保险公司经营理念和方式的转变,为保险经纪的价值发挥提供空间;法律法规政策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为保险经纪的快速、规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其次,从保险经纪本身的作用和价值来看。保险经纪人的专业性有利于解决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保险经纪人可加强对被保险人利益的保护,另一方面由于保险经纪人对被保险人及其所处行业的风险更为了解,也有利于降低保险公司的承保风险;保险经纪人也有利于降低保险市场的交易成本;有利于促进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有利于整个保险市场的规范化经营与发展;同时也是迎合中国保险市场尽快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近两年,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如鼓励和支持保险中介集团化发展,加强清理整顿保险中介市场,提高保险中介的准入门槛等,这些政策皆有利于保险经纪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我们认为,与西方保险经纪发展历程相比,我国保险经纪业极有可能出现跨越式的发展,这个发展速度将会伴随着我国经济和整个保险产业的快速发展得到迅猛提升。同时,由于电销、网销等新兴渠道的竞争使得我国保险经纪业无法达到西方保险经纪业的高峰水平。

【参考文献】

[1]《保险经纪理论与实务》,唐运祥,2000

[2]《中国保险业:矛盾、挑战与对策》,孙祁祥,2000

[3]《中国保险中介市场问题研究》,魏华林,保险研究,2002(6)

[4]《论保险经纪市场的发展》,孟龙,保险研究,2000(12)

[5]《保险经纪业发展战略研究》,李昊轩,硕士论文,2005

[6]《中外保险经纪人制度比较与研究》,朱长虹,硕士论文,2002

第2篇:保险经纪公司的前景范文

[关键词]伦敦劳合社,市场管理,融资体系

一、英国保险市场

(一)英国保险市场概况

英国保险市场是欧洲最大的保险市场,也是世界第三大保险市场。2003年,保险费收入占世界保险费收入的9.1%。2005年,英国保险市场有保险从业人员33.9万人,占金融机构人员的1/3;保险资金占股票市场投资的17%;每天支付养老金和人寿保险给付金1.56亿英镑,每天支付财产保险赔付金5400万英镑。

保险作为保障工具和储蓄工具在英国非常普及。2005年,英国人均长期业务保费支出为1800英镑,在欧盟名列第一,在世界名列第三。英国保险费收人占GDP的比例在欧洲最高,在世界排名第二。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英国保险公司海外业务比重日益扩大。2005年,英国保险公司的纯保险费将近1/4来自于海外业务。海外业务保险费收入320亿英镑,其中长期业务占240亿英镑,非寿险业务占80亿英镑。

目前,英国保险公司大致可分成三大类:公司(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以及经纪人公司)、劳合社和保赔协会。保险业主要有以下营销渠道:保险经纪人、直接经销、保险、以及独立金融顾问等。长期以来,保险经纪人一直是推销保险产品的主力军。

2005年,英国保险市场有1167家在英国注册或在欧盟成员国注册的保险公司,其中大约有870家公司只经营财险业务(例如,汽车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和企业财产保险),有237家公司只经营长期业务(例如,人寿保险和养老保险),有60家公司既经营财产保险又经营人寿保险。因此,英国保险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当前,在全球并购风潮席卷下,英国保险业并购迭起,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商联保险并购案:1998年6月,英国商联保险(CommercialUnion,CU)和保众保险(GeneralAccident,GA)合并成立了商联保险(CGUplc)。2000年5月30日,CGU又与NorwichUnion保险公司合并成立了现在的商联保险集团(CGNU)。目前CGNU已是英国最大的保险公司。据悉,仅2000、2001两年间,就有好几家英国保险公司宣布倒闭;此外,外国保险公司接手英国公司案日益增多。如今,英国大部分保险公司仍由英国当地公司控制,但实际上其中部分公司早已被外国公司掌控。

2000年,英国成立了普通保险标准委员会(GeneralInsuranceStandardsCouncils,GI,SC),该委员会已参与2001年保险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工作。2001年6月,一份由政府支持的长期储蓄市场回顾性杂志问世。与此同时,布鲁塞尔方面制定出了一项新的保险经纪人条例。目前,大多数英国保险公司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金融管理方式。由于英国近期经济前景出现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加之英国至今未加入欧元区等原因,给英国保险业的发展蒙上了一些阴影。

(二)英国保险市场业务状况

英国保险公司业务主要分为两大部分:普通保险业务和长期保险业务。普通保险业务包括:航海、航空、车辆、地产、意外事故及健康、债务风险等。长期保险业务包括:人寿险、养老金、长期健康保险等。2005年,在英国1182亿英镑保险总收人中(劳合杜除外),26.4%为普通保险收入,达312亿英镑;长期保险业务收入占73.6%,达870亿英镑。

1.2005年英国普通保险业务纯保费收人为312亿英镑,其中汽车保险的纯保费收人为102亿英镑、总支出(包括赔款)为103亿英镑、承保损失为1亿英镑;财产保险的纯保费收人为85亿英镑、总支出为77亿英镑、承保利润为8亿英镑;其他(包括财产保险、意外及健康保险、责任保险和现金损失保险,但海上保险、航空保险、运输保险和再保险除外)的纯保费收人为125亿英镑,总支出(包括赔款)为117亿英镑,承保利润为8亿英镑。

2.2005年英国长期保险业务纯保费收人为870亿英镑。其中人寿保费为310亿英镑;个人养老金为240亿英镑;团体养老金为300亿英镑(其中养老年金110亿英镑);人寿年金为3亿英镑;收入保障及重大疾病保险为19亿英镑。

3.2005年英国长期业务的保险给付为937亿英镑。其中,人寿保险单为370亿英镑;养老金合同为550亿英镑;年金为7亿英镑;收入保障为10亿英镑。

总体来看,普通保险的业务经营是亏损的,而长期保险业务的经营是赢利的。保险公司难免出现经营损失的险种,因此,只能综合各种保险险种,平衡利润。另外,英国保险公司更多是靠资金运用,获取投资收益。

(三)英国家庭保费支出

英国大多数家庭购买保险(详见表1)。

(四)英国保险投资状况

截至2004年12月31日,英国保险资金在英国及其他地区投资公司股票和其他资产的金额超过11890亿英镑。普通保险资金投资达1030亿英镑,长期保险业务资金投资达10860亿英镑。

英国保险公司大多数投资股票,其拥有所有英国公司股权的17%。长期业务资金及普通保险业务投资总额为11890亿英镑。其中:英国事业单位债券(包括金边债券)为1870亿英镑;海外事业单位债券为590亿英镑;英国普通股票为2690亿英镑;其他英国公司债券为1450亿英镑;海外普通股票为1350亿英镑;其他海外公司债券为1020亿英镑;信托为990亿英镑;财产为840亿英镑;现金其他投资为1090亿英镑。

二、伦敦劳合社保险市场

(一)伦敦劳合社保险市场的发展

在全英保险市场中,劳合社可谓独树一帜。不仅是世界最大的保险市场,而且是国际航空和海上保险业务的龙头。近几年,经过调整之后,劳合社加大了资本投入,扩大了保险范围,并由此提高了劳合社的盈利率。

现代伦敦劳合社是1871年根据议会法案建立的。伦敦劳合社不是一家保险公司,它是个人会员和法人会员构成的保险市场,它不经营保险,只是给经营者提供场所、服务和帮助。经营者遵守劳合社理事会制定的规章制度。

(二)伦敦劳合社保险市场的结构

伦敦劳合社市场由劳合社会员、承保辛迪加、管理人、劳合社经纪人构成。

劳合社会员提供市场需要的资本。会员提供的资本用于承保风险。到2003年1月,劳合社共有法人会员762名,提供资本116.94亿英镑;个人会员2198名,提供资本27.01亿英镑。

承保辛迪加是劳合社个人会员和法人会员组织。承保辛迪加在劳合社市场内作为独立的经营单位进行运作,它由管理人管理。2002年该市场共有71家辛迪加组织,主要承保海上保险、航空保险、巨灾保险、职业保险和汽车保险。

管理人管理辛迪加,通过聘用承保小组代表承保辛迪加来承保风险。这是2003年初开始实行的一种新的管理方式。管理人被授予特权在劳合社市场内进行管理。一些管理人是股票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另一些是私营公司。对辛迪加来说,管理人是资本提供者。他们作为市场的法人会员在多方面起作用。

劳合社经纪人必须通过劳合社理事会注册,在专业知识、道德品质和财务状况方面必须满足理事会的要求。其作用与普通经纪人一样,如果某人想要在劳合社投保,通常必须找劳合社经纪人办理。只有劳合社经纪人能够进入劳合社大厅办理保险业务,同时也可以像其他保险经纪人一样与保险公司进行业务往来。

劳合社根据劳合社法案和劳合社委员会的严格规定对劳合社经纪人进行管理和控制,包括监督他们的财务状况,为他们处理赔案,签署保单,收集共同海损退还金等,并出版报刊,进行信息搜集、统计和研究工作。劳合社承保人以个人名义对劳合社保险单的承保责任单独负责,其责任绝对无限,会员之间没有相互牵连的关系。劳合社从成员中选出委员会,劳合社委员会在接受新会员入会之前,除了必须由劳合社会员推荐之外,还要对他们的身份及财务偿付能力进行严格审查。如劳合社要求每一会员具有一定的资产实力,并将其经营保费的一部分(一般为25%)提供给该社作为保证金,会员还须将其全部财产作为其履行承保责任的担保金。另外,每一承保人还将其每年的承保账册交呈劳合社特别审计机构,以证实其担保资金是否足以应付他所承担的风险责任。根据劳合社委托书,承保人所收取的保险费由劳合社代为管理。

劳合社的承保人不与保险客户直接联系,而只接受保险经纪人提供的业务。保险经纪人是受过训练的专家,他们精通保险法和业务,有能力向当事人建议何种保险单最能符合其需要。保险客户不能进入劳合社的业务大厅,只能通过保险经纪人安排投保。经纪人在接受客户的保险要求以后,准备好一些投保单,上面写明被保险人的姓名、保险标的、保险金额、保险险别和保险期限等内容,保险经纪人持投保单寻找到一个合适的辛迪加,并由该辛迪加的承保人确定费率,认定自己承保的份额,然后签字。保险经纪人再拿着投保单找同一辛迪加内的其他会员承保剩下的份额。如果投保单上的风险未“分”完,他还可以与其他辛迪加联系,直到全部保险金额被完全承保。最后,经纪人把投保单送到劳合社的保单签印处。经查验核对,投保单换成正式保险单,劳合社盖章签字,保险手续至此全部完成。

(三)伦敦劳合社保险市场的安全管理措施

劳合社有一套独特的安全管理系统,以保护保单持有人的利益。第一层是保费信托基金。保费信托基金是最初交纳的所有保费,由辛迪加的管理人管理。该基金只用来支付赔款、再保险保费或承保费用。3年以后才能进行利润分配。保费信托基金有严格的投资规定。第二层是劳合社基金,它由劳合社会员的个人财产组成,也包括他们的私有住宅。该基金由劳合社信托部管理。第三层是劳合社中央基金。它是所有会员交纳的年度会费。在会员不能承担承保责任的情况下,才能动用该基金支付保单持有人的赔款。该中央基金也得到了世界著名保险及再保险集团承保,期限为5年,保额为5亿英镑。

(四)伦敦劳合社保险市场管理结构的变化

劳合社在现代化及改革的进程中有一项新的发展,那就是创建了一个特权机构。劳合社机构是授予者,劳合社的承保人是被授予者。这种结构在2003年初开始实施,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市场的赢利能力,得到被授权者的监督和帮助。作为授权者,劳合社将能够起到比以前更积极的作用。新的特权委员会由劳合社市场内外的11个成员组成,管理着市场的监管事务和商务。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保险市场竞争加剧,加上劳合社本身经营方式的影响,劳合社的经营陷入了困境。从1993年开始,劳合社大力进行改革,实施了“重建更新计划”。改革的一个令人瞩目的措施便是向劳合社引入了公司会员,允许公司资本进入劳合社,打破了劳合社会员只允许是自然人的传统惯例。劳合社的公司会员承担有限责任,自1994年1月1日被准人劳合社以来,公司会员的数目及其承保能力连年增长。到1999年底,劳合社已有885个公司会员,其承保能力达130亿美元,占劳合社承保能力的80%。公司会员要将其经营保费的50%或更多上缴劳合社,担保金最低不少于80万美元,这个比例相对于个人会员所要求的25%和30%的比例要高得多。劳合社目前还在酝酿更多的改革计划,包括打破只接受劳合社经纪人招揽业务的传统做法,尝试从世界上其他保险经纪人处直接获得业务。

1997年,世界著名的评估机构标准普尔公司推出的“世界最大商业保险公司”排行统计表中,包括了劳合社,首次披露的市场评级为A。按非寿险保费净收入排行,劳合社列世界第二,非寿险保费净收人为108.66亿美元,仅次于日本东京海上与火灾保险有限公司。

三、对我国保险市场的借鉴

(一)整合保险险种

从保险公司来说,普通保险的业务经营,容易发生亏损,而长期保险业务的经营能够赢利。因此,保险公司应整合各种保险险种,平衡利润。针对医疗、养老制度改革后居民的迫切需要,做好医疗、养老保险;针对就业改革后失业者增多而提供失业保险;开展教育保险等。

在我国,保险市场还不完善,要想提高国民的保险意识,保险公司应在某些方面作出让步,让老百姓认识到保险的好处,这才是最有效的手段。绝不能出现某种保险出险率高,就拒保或单方面提高费率的状况。这样就会引发误会,失信于民,加深老百姓对保险的误解。

(二)提高公司资金的安全性

目前中国保监会对监测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状况构筑了两道防线:第一道是通过预警指标体系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状态和变化趋势进行监测。第二道是强制性的偿付能力额度监管,对偿付能力充足率小于100%的保险公司,保监会将把它列为重点监管对象,根据其严重程度分别采取责令提出整改方案、责令拍卖不良资产、责令停止新业务和依法接管等措施。同时将对保险公司的产品、业务范围、增设分支机构、资金运用渠道等审批事项与公司的偿付能力状况挂钩,将偿付能力是否充足作为一项基本条件。

劳合社市场运作给我国保险公司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安全管理模式。中国保监会可借鉴劳合社资金安全管理模式,加强对保险机构资金安全性的管理,保证保险市场的稳定,推动保险业的发展。

(三)加强资金运用

第3篇:保险经纪公司的前景范文

[关键词] 保险中介;发展;困境

[DOI] 10.13939/ki.zgsc.2015.24.144

1 广东省保险中介的发展情况

1.1 广东省保险中介的发展现状

新世纪,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开始迅速成长。经过30年发展,广东省保险中介市场结构、市场规模、市场功能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保险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笔者通过研究大量数据,将广东省保险中介的发展现状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业务发展持续向好,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自主创新成绩突出,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功能作用初步发挥,中介监管进一步加强。

1.2 广东省保险中介的发展前景

(1) 现在广东省保险中介的规模很小,还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统计,广东国保险业务来源只有一小部分是通过保险中介和兼业,其中,广东省保险经纪公司在财产险业务来源中占有的比重还不足3%,寿险中占有的比重则更低。另外,广东省的保险中介公司数量也偏小。

(2) 保险中介职能更加明确,与保险公司携手拓展其生存的空间

为适应保险中介业的发展,当务之急是为中介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首先,要加大各保险公司的体制改革力度,加快保险公司集约化经营的步伐,以适应专业化经营和社会化分工的经济发展趋势。其次,要充分发挥保险中介公司的专业化优势,积极开拓业务途径。最后,要加强社会媒体的宣传,提高社会知名度形象,使相关人员意识到,中介公司是他们合法权益的最有力的维护者。

2 广东保险中介面临的发展困境

保险中介机构管理规定的出台,标志着保险中介法律地位的确立,及“以保险中介机构为主体,保险兼业为补充”的保险中介市场格局的形成。随着保险市场的开放,显现出来的诸多问题,急需要我们解决。

2.1 对保险中介机构存在偏见

保险中介机构的真正发展是近两年的事,被社会的认知也是刚刚开始,因此也就免不了对其有所偏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l) 客户对保险中介机构的偏见。客户的保险需求往往停留在较低层次的需求上,甚至认为,经纪人的佣金表面由保险公司支付,但羊毛出在羊身上,而直接向保险公司投保可以节省费用。保险机构在此方面给人们的印象比保险经纪人更为严重。

(2) 保险人对保险中介机构的偏见。一些保险公司组织机构冗杂,集约式经营的观念不强,对成本核算不细,个别公司的个别险种高额退费就达30%以上,再加上手续费和其他费用,成本就更高了。而中介公司的中介费用一般在20%左右,保险公司还是可以接受的。

(3) 社会公众对保险中介机构的偏见。由于我国保险中介机构刚刚发展起来,各项制度建设不太完善,个别中介机构存在着违规经营现象,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破坏了中介机构在社会中的形象。

2.2 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的矛盾比较突出

(l) 对于保险公估业务来说,由于保险公司都有自己的理赔部门,多数公司认为肥水不流外人田,只把难办、解决不了的案子交给公估公司,这样,在出险率一定的情况下,公估的业务就更少了。

(2) 一些保险中介公司利用自身拥有的股东业务和手中掌握的其他业务,漫天要价,一些中介机构的开价在30%以上,对此,保险人非常反感。

(3) 一些保险公司、投保单位以及银行等兼业部门为了个人和群体利益,利用手中的权力人为地排挤中介机构开展业务。

2.3 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滞后

中国保监会目前虽出台了保险机构、保险经纪机构和保险公估机构等管理规定,但在某一方面出现了法规真空。例如,一些保险中介机构利用手中掌控的业务,不断抬高要价,这种招标式的经营方式势必引起保险市场的恶性竞争,给市场秩序带来不良影响。

2.4 保险中介市场人才匮乏

保险兼业机构从业人员大多没有进行专门的培训,保险知识匮乏,对所的保险险种也不很了解,而且流动性很强。再者,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市场的需求还差得很远,特别是保险公估人。目前这种专家式的保险公估人才少之又少,虽然一些通过考试合格获得资格,但真正具有相当高的从业技能、经验和能力仍是少之又少。

2.5 保险中介市场竞争力不强

我国保险中介机构经营主体数量目前非常有限,其社会地位还未被公认,其市场竞争只是体现在与各家保险公司的业务竞争上,而不是各中介经营主体之间的竞争,垄断氛围较浓,缺少有效的中介市场的竞争机制,不利于中介主体的技术水平、服务水平等方面的提高。

2.6 中介机构经营不规范

一些兼业人利用保险公司急于扩占市场规模的心理,在签订低费率,高回扣的协议后,四处招揽保险业务,获取正常费率与低费率之间的差价及高回扣手续费,甚至利用假保单骗取保费中饱私囊。还有相当部分的兼业机构和个别保险中介机构未经保险监管部门的批准,擅自开办保险业务给市场带来不良影响。

3 对广东省保险中介发展的建议

鉴于保险中介市场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保证保险中介市场稳定发展。

3.1 在政策取向上,积极支持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

保险中介市场政策的制定要在法规、税收、手续费标准等各个方面具有连续性和配套性,利用政策T具相互补充。宏观上应保护保险中介各经营主体协调发展,避免市场在合理配置资源方面出现的失灵;微观上及时调整各中介主体的比例,构建适应保险中介产业发展的各类组织形式,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效益,排除垄断,在人才、技术、社会宣传等方面予以大力的支持,使我国保险中介公司发展成为“知识化、专业化、技术化、国际化”的保险中介组织机构。

3.2 逐步放宽费率管制,扩大保险中介机构活动空间

市场经济中任何商品的价格在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影响下都会发生变化,费率作为保险产品的价格表现形式,也不例外。保险经纪公司作为被保险人的顾问,应为被保险人提供“物美价廉”的保险商品;但在我国保险费率严格管制的市场环境中,被保险人在保险产品价格上却没有太大的选择余地。因此,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方式逐步放宽费率管制,为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

3.3 积极支持保险中介主体的准入,加强中介市场的竞争力

目前我国中介经营主体还是非常有限,缺乏有效的竞争,其市场作用还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只有市场主体充分多,才能平衡交易双方的力量,才能按市场机制优胜劣汰。此外,在大力培育国内保险中介主体的同时,还要适当引进外资保险公估公司等中介主体,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遵照国际惯例运作,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使我国中介机构向“知识化、技术化、专业化、国际化”迈进。

3.4 加强监管,维护保险中介市场秩序

对保险中介机构的准入、执业行为等方面要进行严格监管,坚决查处侵害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利益的中介活动,坚定公众的市场信心。在政策上积极支持原有的、具备条件的保险公估公司等中介机构按着现有的法律规定进行合法化,公开经营,而不具备准入条件的中介机构予以取缔,从而规范保险市场秩序。

第4篇:保险经纪公司的前景范文

[关键词]保险中介,风险投资,投资特点,作用及挑战

我国专业保险中介业发展模式仍处在不断的探索之中,风险投资在我国也是一个新兴事物,在近十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何评价两个新兴事物在一个新兴市场的结合及其带来的新变化,将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

我国专业保险中介可分为保险、保险经纪及保险公估公司,截至2007年底,处于经营状态的保险公司为1755家,经纪公司为322家。全国经渠道实现保费收入357.46亿元,同比增长53.24%,市场份额5.08%。作为保险市场销售主体之一的专业中介的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整个保险市场份额中所占比例较低,没有摆脱经营效率相对较低的困境。

一、风险投资进入保险中介业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风险投资发展分析

风险投资是由专业风险投资人通过购买股权或提供贷款的方式将资本提供给具有很大升值潜力的新兴公司,并提供增殖服务促进被投资公司快速增长,然后通过公开上市、股权转让、兼并收购或其它方式退出,在产权流动中实现高额投资回报。美欧各国的风险投资在促进本国高新技术公司的发展发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2006年底,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的总数为345家,管理的资本总额为663.8亿元,累积投资额为410.8亿元。风险投资已经进入多个行业,已从初期的针对高新技术企业转向投资行业多样化,传统行业获得风险投资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加,投资阶段明显前移。

大批有利于风险投资的政策出台,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2006~2020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配套政策》中,明确把发展风险投资作为自主创新的最重要政策工具之一。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正式确认了“有限合伙”的企业形式,并且扩大了合伙人范围,明确了合伙企业不缴纳所得税,基本解决了风险投资发展的法律和制度障碍。创业板市场也即将在国内推出,为风险投资增加了退出通道。

(二)风险投资进入保险中介业情况

根据相关公开信息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底,风险投资进入了6家在我国开展经营的保险中介公司。

1.华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美国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投资2500万美元。

2.中国众合有限公司,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1000万美元。

3.泛华保险服务集团,鼎辉国际投资基金和国泰财富基金参与多轮投资。

4.明亚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获得了包含桑迪·威尔在内的投资者多轮投资。

5.搜保网,获得美国风险基金COBB&ASSOCIATES的200万美元投资。

6.车盟汽车保险经纪公司,共从华登国际投资基金以及德同资本基金等六家风险投资商处获得风险投资4000万美元。

(三)风险投资进入中国保险中介业的原因分析

风险投资除了追求高额的回报之外,投资中国保险中介业还有更加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中国市场的独特属性决定的。

1.分享中国价值。近年来,“中国概念”的价值凸现,在国际资本市场受到广泛追捧。保险业作为中国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风险投资的市场价值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2.巨大的市场潜力。保险业发达国家的保险中介业实现保费一般占总保费的60%左右,而中国.目前只有5%,保险中介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3.较高的成功率。风险投资的资金支持加上其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可以保证被投资公司顺利地成长,风险投资的海外资源也增加了被投资公司海外上市的成功率。

4.保险中介业符合消费属性。风险投资的投资领域正在从IT、通信、网络及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项目逐步扩展到面向广大消费者,尤其是中产消费阶层的消费类项目,保险中介业刚好符合此类投资项目的标准。

(四)风险投资特点分析

风险投资均帮助被投资公司对市场运营模式进行了创新,抓住了细分市场或空白市场,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壁垒。风险投资均是在保险中介公司发展初期进行投资,并且在多轮的投资中积极跟进。项目目标客户均针对广大的中产消费阶层,符合风险投资对于成长性的认定要求。被投资公司股权架构等均较为复杂,显示了风险规避的需要。

(五)目前的发展成效

目前获得风险投资的各家保险中介公司的发展各不相同,由于缺乏相关的公开数据作为支撑,尚不能对其绩效进行评价。但毫无疑问,风险投资的介入确实在市场模式方面进行了创新,也为保险中介业的跨越发展提供了思路,吸引了更多的资本关注保险中介业。

二、风险资本投资泛华保险服务集团的模式分析

泛华保险服务集团(下称“泛华”)是亚洲第一家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上市的保险中介公司。2007年10月底登陆美国纳斯达克(NASDAQ)全球市场,股票代码为CISG,募集资金2.16亿美元。泛华于1999年在广东开始保险服务,截止到2008年1月,泛华已经完成了10个省市的销售网络建设,已基本覆盖经济发达地区。

(一)风险投资为泛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创新思路和模式

从泛华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两只风险投资基金分别于2001、2004、2005、2006年4次对泛华进行风险投资,风险投资不仅提供了发展资金,更为泛华确定业务方向、创新发展思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风险投资的支持下,泛华的发展路径不断清晰,公司架构以及品牌侧重不断完善。

(二)风险投资为泛华搭建了完善、复杂的公司架构

为规避风险,泛华在中国大陆地区之外设立了多家控股公司,对泛华中国公司进行多级控制。在中国大陆开展业务的所有、经纪公司均由另外两家投资公司控制,而这两家投资公司则由三名自然人股东控制。泛华中国公司与所有、经纪公司之间没有直接的股权联系,仅凭借与两家投资公司签署的合同,从而取得所有、经纪公司的经营成果。如此的架构,有效地规避了政策风险。

(三)风险投资大力支持泛华的扩张策略

与其他中介公司兼并收购不同的是,泛华利用资本的力量迅速吸收已有公司加盟,本质上泛华的操作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风险投资模式。

泛华目前经营核心模式为后援平台+个人创业。强大平台指泛华提供统一的信息技术、品牌与服务、产品以及培训,提供统一的财务内控系统、作业流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并在此平台上建设庞大的销售队伍和网络。个人创业是泛华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支持有实力的个人营销员开展创业,并且在达到一定程度后组建新的公司。泛华最具特色的地方在于股权分配的吸引力,通过股份置换,泛华的人以及加盟的公司有可能从泛华得到相应的股份,从而以股东的身份为泛华工作,这是目前中国境内人无法享受的待遇。

泛华积极引导经纪公司加盟泛华实施的创业平台建设,瞄准目前已经存在的2000多家中小经纪公司,通过兼并以及资本合作的方式迅速扩张。可以说,泛华背后的风险投资为其提供了扩张所必需的资金支持。

(四)风险投资为泛华设计了最为稀缺的销售渠道

可以看出,泛华的专业性综合金融中介的构想相比于其他渠道具有明显的优势。泛华作为首家亚洲地区上市的保险中介机构具有较大的市场吸引力,上市时发行价由原定的每股11-13美元两次提价后达到16美元,表明了资本市场对于泛华思路与概念的认同。

(五)风险投资有效提升了泛华的经营绩效

截至2007年9月30日,泛华拥有17家保险公司、4家保险经纪公司,包括170多个销售和服务网点,超过10400名注册保险人,以及超过500名电话销售代表。网络覆盖中国8个省市,绝大部分都是经济发达省市。

泛华近年来业务增长迅速,坚持非寿险与寿险保险并重,积极寻求进入回报更高的寿险销售领域。营业收入由2004年的3400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24650万元,三年的复合年度增长率达到169.4%。2004年亏损9240万元,2006年则实现盈利5740万元,增长速度及发展势态明显好于整个保险中介业。2007年上半年,隶属于泛华的四家公司全国营业收入排名分别为第3、11、14和20位,占所有公司营业总收入的4.87%。隶属于泛华的一家经纪公司的营业收入排名为第17位,占所有经纪公司营业总收入的1.12%。截止于2007年6月30日,年度净利润为5870万元,营业收入为17260万元。

可见,风险投资放大了泛华的实力,给泛华带来了快速增长的必要条件,大规模的扩张没有风险投资的支持显然是做不到的。

三、风险投资进入保险中介业的障碍、作用与挑战

(一)风险投资进入保险中介业已基本没有法律障碍

中国目前的各类法规并没有专门针对风险投资进入保险中介业的规定。中国保险业加入WTO的承诺允许外资建立独资经纪公司,对于外资进入保险中介业再无其他规定。保监会的政策也鼓励保险中介机构集团化以及必要的兼并。可以说,风险投资进入保险中介业已基本没有法律障碍。

(二)风险投资对于保险中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1.带来了充足的发展资金,有助于解决资金短缺的困扰。

2.带来新的管理模式和创新思路,促使保险中介业步入规范化、集团化发展的轨道。

3.带动了保险中介市场模式创新,鼓励了创新热情。

4.提升了保险中介业的正面形象。风险投资进入保险中介业有利于提高社会对于保险中介业的认知与接受程度。

5.极大地推动保险中介业的兼并与合作。风险投资支持下的保险中介公司,将把并购作为主要的扩展模式,通过向众多中小公司提供技术和后期服务以及必要的资金支持,将会极大地促进标准化服务的大型中介公司的出现。

6.加速综合的金融服务销售渠道的出现。我国目前缺乏能够涵盖保险,银行,证券,信托,理财,担保等各项金融服务的综合性金融销售渠道。风险投资的战略目标必然是将单一保险中介渠道转向综合性金融销售渠道。

(三)风险投资给保险中介业带来的新挑战

1.被投资的保险中介公司可能丧失发展主动权。在风险投资理念影n向下,被投资公司可能被迫进行“包装上市”,不利于长期的可持续竞争力发展,而且“包装上市”可能引发的财务或者法律方面的漏洞。被投资公司采用同一种运营模式在全国迅速扩张可能难以成行,增加了投资的风险以及管理的难度。

2.风险投资面临对手竞争以及市场退出的挑战。目前国家对于风险投资没有十分健全的法律政策规定;缺乏完善成熟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风险投资的退出还不够顺畅;保险业知识产权及创新机制保护缺失,被投资公司的商业模式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并超越。

3.保险监管机构的监管方式亟待改进。目前接受风险投资的保险中介公司追求打造综合性金融服务提供商,业务范围涉及多个金融行业,因此监管主体以及监管方式存在模糊。

同时其下属多家经纪公司或公司分别上报报表,体现不出股权关系,监管机构难于掌握被投资公司真实的经营数据及市场份额。另外其注册地、资本运作“两头在外”的运营模式,有可能形成一条中国保险中介业资金以及盈利不断输出海外的通道,影响金融安全。

四、前景展望

第5篇:保险经纪公司的前景范文

关键词:保险;电子商务;优势;现状;前景

中图分类号:F84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8.4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8-95-02

随着网络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保险电子商务虽然发展多年,但其优势并未真正被业内人士及客户所重视。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保险做为经济链条当中的重要一环,其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应受到重视。

一、保险电子商务的概念

保险电子商务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讲,保险电子商务是指保险公司或新型的网上保险中介机构通过互联网为客户提供有关保险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并实现网上投保、承保等保险业务,直接完成保险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并由银行将保费划入保险公司的经营过程。从广义上讲,保险电子商务还包括保险公司内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经营管理活动,对公司员工和人的培训,以及保险公司之间、保险公司与公司股东、保险监管、税务、工商管理等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通常我们所指的保险电子商务是指狭义的部分,也称为网上保险,即指保险公司或保险中介机构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为工具来支持保险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行为,包括利用网络进行营销促销、广告宣传、市场调查、网上咨询、网上投保、核保、签单、理赔等。

二、保险电子商务发展的原因

(一)保险电子商务的优势

电子商务因其普遍性、方便性、安全性等优势,得以被人们普遍接受,并快速向各个行业渗透。

第一,成本节约。保险电子商务减少保险公司及客户的人员消耗,降低成本。具体表现为保险电子商务可以减少保险公司在录单、送单、单证管理、电话传真费用等方面的工作量,节约了人力及物力成本,使保险公司可将其投入于更高附加值的工作。以货物运输险为例。货运险是较为典型的分散型险种,即出单量大,单均保费少,通常一张保单的保费收入在几十元至几百元之间。传统的操作方式是,业务员将投保单交由录单中心录单,再将出好的保单以扫描或者传真的方式请客户审阅,如没有问题则递交到客户处。但因为货运险的投保信息,如保险金额、起运日期、船名航次等不确定性高,经常需要批改的情况是比较多的,有时甚至在客户拿到保单之后也会有批改的情况。那么就需要将原保单作废重出,已递交客户的保单,则还需要回收。由此产生的录单、制单、送单成本是可以想象的,既耗时又耗力。而采用电子商务的模式,货运险目前较常用的就使用网上出单系统,即客户自行在客户端登陆、录单、打印保单,同时可以修改保单,从而省去了电话、邮件的通知,保险公司反复确认、出单等环节。

第二,效率提升。通过使用网上出单系统等保险电子营销工具,客户可以进行便利、快捷的自助服务,减少、优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客户及保险公司双方的工作效率。尤其对于分散型业务及客户,电子商务使保险公司更容易实现其管理及维护。一方面,客户可以体验到高效、方便的服务,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在7*24小时内,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随时投保、出单,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的保障。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也提高了业务处理的效率,有效解决了传统销售方式客户服务精力有限的问题,使其将更多的精力投放于业务拓展。

第三,风险管控。保险电子商务的应用使保险业务的风险控制能力得到加强,赔付率较传统渠道显著下降。据统计,与传统货运险相比,网上出单业务的简单赔付率平均下降1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保险电子商务由于其即时性及数据可追踪,使得各个环节的错误和遗漏的概率减小,人为操作的失误减少。

第四,客户维系。电子商务可以使保险公司直接掌握客户资源及信息,根据客户需要还可为其量身制定产品组合及系统功能,使客户有更好的体验。另一方面,对于已经习惯于电子商务的客户往往对电子商务产生依赖性,而很难再回复到之前的传统操作模式。同时,保险公司通常会根据客户需要在客户端配置强大的统计、管理功能,方便客户的管理使用,甚至成为客户管理流程的一环,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客户资源。

第五,品牌提升。电子商务的开展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客户对公司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

(二)国外的先进经验

保险电子商务在国外由来已久。从全球保险行业发展趋势看,电子商务已成为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尤其在欧美等发达地区,保险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进入到良性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中外保险企业交流日益频繁,许多外资险企将市场放在中国,势必将这种先进的模式也带入国内。如华泰保险的货运险网上出单系统,华泰财产保险从2004年起即受其股东美国安达保险集团(以下简称ACE)先进理念的影响,开始推广并使用货运险网上出单系统。其最早使用的便是ACE的全套系统,其技术支持也多来自ACE的支持。后随着货运险业务的不断发展,华泰于2008年开始借鉴ACE的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市场需求,开发了自己的网上出单系统。又如美亚保险,从其进入中国展开业务以来,货运险就开始推广、使用电子保单。

三、中国保险电子商务的现状

(一)中国保险电子商务的模式分析

根据建设主体、发展目标、产品内容等方面的区别,可以将我国已有的保险电子商务分为四种模式:由保险公司自建网络平台,保险经纪人或人网站,第三方网站,专业财经网站或综合门户网站开辟的保险频道。

第一,保险公司自建网络平台。保险公司在其原有公司网站的基础上增加投保版块,或者另外建设一个附属网站,设立保险产品门店,完成从宣传保险产品到签发保单,甚至是受理赔案的整个保险业务过程。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保险公司实力较强,可销售本公司的产品;有足够的后台支持人员;借此可宣传保险知识和公司形象;提供的服务流程较为全面。但保险公司出于人力成本及维护成本考虑,这种操作模式并非通用。更多是打造本公司的出单系统,为客户提供便捷的工具。

第二,保险经纪人或人网站。这类网站多为经纪人或人开设,利用其专业知识为客户提供平台。这类网站的代表有易保、网保、慧择等。这类网站随着其客户资源不断累积,业务量不断增加,为了减少与保险公司之间的沟通环节及重复工作,在逐渐采取系统对接。

第三,第三方网站。第三方网站不属于任何保险公司或附属于某大型网站,是为保险公司、保险经纪人或人、客户提供技术平台的专业互联网技术公司,为众多保险公司和客户提供交易场所。保险公司和顾客以此平台为媒介,互相促成保险合同。慧保网是这一模式的典型。这种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由第三方的商业机构建设;提供众多保险公司产品;有较强的IT技术力量。

第四,专业财经网站或综合门户网站开辟的保险频道。这类网站的目的在于满足消费群的保险需求,例如和讯的保险频道正是他们为增加网上的财经内容而开设的。淘宝网也为了丰富其产品,体现多元性,开通了“淘宝保险”栏目。

(二)中国保险电子商务的新机遇、新需求

第一,为客户提供完整的产业链条。许多具有专业领域及背景的专业网站,多为各种功能的集合。如大连海运网、重庆航交所等,逐渐建立并完善了自己的网站,整合了融资、船运等多种版块,目前正在酝酿将保险也嵌入其中,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第二,保险销售电商化为第三方支付企业提供机会。保险电子商务化为产业链上其他环节的企业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包含电子支付、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支持方等众多环节的企业将有机会参与其中并获利。

四、中国保险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

2012年中国保险电子商务市场在线保费收入规模达到39.6亿元,较2011年增长123.8%,占中国保险市场整体保费收入的0.26%。其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首先,经过了2011年整体市场的下滑,在国民经济企稳后保险市场迎来复苏;其次,标准化程度更高的财产险增速远超整体市场,为保险电子商务化提供了稳定的产品基础;第三,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经过了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步入成熟期,大型电商平台、第三方支付企业纷纷通过扩展品类以及向传统金融市场的扩张来维持市场增速,这为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最后,面对传统渠道增速趋缓、销售成本上升的市场现状,保险公司及中介企业纷纷通过拓展以电销、网销为代表的新渠道来提升增量、降低销售成本。与此同时,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仍然持续增长,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达到6.2%。有预计显示,2016年中国保险电子商务市场在线保费收入规模将达到590.5亿元,渗透率将达到2.6%。

电子商务在中国经历了十数年的发展之后,其对传统行业的影响正在不断提升。电子商务、互联网支付等相关行业的高速发展已经为保险行业的电商化奠定了产业及用户基础。保险电商化时代已经到来。

参考文献:

[1]程艳红.浅析我国保险电子商务的发展机遇与挑战[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05):52-53.

第6篇:保险经纪公司的前景范文

一、保险业的现状

五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伴随着中国的持续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中国的保险业有了飞速的发展。

到2000年底,中国的保险业务收入已达到1595.9亿元,同比增长14.5%;截止2000年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3373.9亿元,比年初增加649.5亿元。从1980年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我国的保险业务收入以年均近30%的速度增长,远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9.41%的年均增长速度。2000年的保险深度即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79%,保险密度即按全国人口人均交纳保费约为130元,都比上一年有所提高。

在中国保险市场上,截至2000年底,共有31家保险公司,其中国有独资保险公司4家,股份制保险公司9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6家,外资保险分公司12家。保险中介机构从无到有,已成立保险经纪公司3家。另有30多家专业保险公司、5家保险经纪公司、3家保险公估公司获准筹建。此外,还有重新批准的兼业保险机构约6万家。约200家外资保险公司的代表机构在中国一些大中城市建立。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于1999年11月18日在北京成立后,一年多来已先后在31个中心城市设立了派出机构,扩展了保险监管的覆盖面,加强了保险监管的力度。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于2000年11月正式成立,对加强全国的保险行业自律,维护公平竞争的保险市场秩序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到上一个世纪末,中国在构造一个成熟的、健康的、规范的保险市场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以国有独资和股份制公司为主体,中国和外资公司并存,多家公司相互竞争;保险法规逐步健全,保险监管日益加强;保险公司内部经营机制渐趋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一大批优秀的保险专业人才脱颖而出;保险业同业其他部门的合作已经启动;中国保险市场向着国际化的目标前进。所有这一切都为新世纪中国保险业的更大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2000年中国保险业取得的成就

回首2000年,我们高兴地看到,这一年是中国主义改革开放和化建设进程中具有标志意义的一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顺利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取得良好开端。我国胜利完成了第九个五年计划。我国继续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逐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加速了about我国入世的对外谈判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000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绩,而保险业作为的稳定器和经济建设的催化剂,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2000年4月10日为《保险知识读本》的出版所作的重要批语中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险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造福人民具有重要的作用。”主席“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保险的基本知识,努力和掌握保险工作的特点和,加强对保险事业的领导和管理,促进我国保险事业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遵照主席的重要批语,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2000年我国的保险监管部门和保险业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培育保险市场、维护保险市场秩序、发展保险业务、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赢得经济效益和效益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我国保险业在2000年所做的大量工作中,应当特别提到的有以下几项:

(一)加强保险监管,健全保险法规。

如上所述,保监会设立了31个派出机构,在全国范围内从从组织机构上加强了监管力量。在原有的保险法规的基础上,这一年保险监管部门又颁布实施了《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保险公估管理规定(试行)》、《财产保险条款曲率管理智行办法》、《机功车辆保险费率规章》和《机动车辆保险条款》等规章制度,对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维护保险市场的公平竞争发挥了有力的作用。

(二)构建保险中介人市场,完善保险市场因素。

和我国其他行业一样,保险中介入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缺位状态,不利于为客户提供方便周到的服务。在已经实行的财产保险兼业人制度和1992年之后实行的个人寿险人制度的基础上,2000年保险监管部门批准了—批保险经纪公司、保险专业公司和公估行,其中有些已经建成营业,还有一部分正在积极筹建当中。保险中介机构的增加,对于完善保险市场结构,活跃保险市场交易,为保险各方当事人提供服务,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国有独资保险公司的改革有了良好的开端。

众所周知,国有改革是中国政府三年以前提出的三项改革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令人可喜的是,同有企业改革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而国有独资的保险机构,经过1996年以后的几次重组,机构的调整和重新设置也已经尘埃落定。从2000年年初开始,中国最大的两家国有独资保险公司即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先后迈出了改革的岁伐,改革的总的思路和目标是:根据市场竞争的要求,调整公司的组织结构,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实力;把市场机制引入人事制度中去,进一步体现劳动差别和人才价值;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应当说、改革只是初步的,也是有成效的,但与既定的目标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展望世纪之交的中国保险业》论文范文由一世教育收集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只可观摩不可抄袭,因抄袭展望世纪之交的中国保险业引起的版权纠纷本站概不负责,若本站对于该文的展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删除。

(四)保险创新开始浮出水面。

创新是保险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特别是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尤其如此。2000年,我国保险业界已经注意保险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见诸于行动。

产品创新:在我国通货紧缩、利率下调、证券市场日趋规范、投资渠道增多,扩大消费信贷、刺激内需,以及进行保障制度、医疗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情况下,保险业如果仍然固守旧有的保险产品,经营将难以为继。因此,实行保险产品的创新势在必行。这一年,各家人寿保险公司先后推出了具有保障和投资双重功能的投资连结保险和分红保险(应当指出,这些产品在国外已经推行多年)。有的财产保险公司推出了理财型的家庭财产综合保险。有些财产保险公司还陆续推出在国外实行多年的职业责任保险等等。新产品的竞相推出,拓宽了保险公司的经营之路,繁荣了保险市场,适应了客户需要。

服务的创新:有些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通24小时的服务热线,提供险种咨询、保单查核、预约投保、投诉举报等多方位的服务。各家人寿保险公司都设有“客户服务中心”、“客户服务之家”,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把服务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服务手段的创新:除了传统的直销、人和经纪人销售外,网上保险也渐露头角,不少保险公司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咨询、投保和理赔服务。

(五)保险业同银行业、证券业的合作顺应了金融一体化的潮流。

2000年这一年被我国保险业界人士视为银保合作年,这是恰如其份的。从报刊等新闻媒体的报道可以看到,国内众多的保险公司先后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签署了银行和保险合作的协议,形成了强强联合、信息共享、共同发展的“双赢”格局。继1999年11月中国保监会批准保险资金间接入市,即购买证券投资基金后,2000年保监会又几次提高了各家保险公司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金额占总资产比例的上限(其中最高的可达15%)。这一举措不只增加了证券市场上作为机构投资者保险公司的投资额,活跃了证券市场,而且也有利于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

以上都是在国际金融一体化的趋势下出现的我国金融业各部门相互合作、相互渗透的新的苗头,对我国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

(六)外资参股开始进入中国的保险领域。

新华人寿和泰康人寿于2000年先后成功募集外资股,此举的意义不仅在于增加了两家中国保险机构的资本,壮大了经济实力,而且也说明外资看中了中国保险业的广阔发展前景,他们不仅以合资方式,而且通过参股的渠道进入中国保险市场。这对吸引更多的外国人来华投资,尽快实现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的国际化,都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

三、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市场框架

中国人民以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辉煌成绩,送走了二十世纪,并满怀信心地迎来了新世纪的曙光。

根据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2001—2005年)经济和发展的主要目标,我国保险监管部门对我国未来五年保险业发展的整本定位是,大体形成一个经营主体多元化、运营机制市场化、经营方式集约化、政府监管法制化、从业人员专业化、行业发展国际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市场框架。同时,根据专家预测,二十一世纪最初几年我国保险业将以12%的年均增长速度发展。到2005年末,中国保险费总收入预计可达到2800亿元左右,保险费收入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全国人口平均人交保费为230元。

根据我国和的总体规划,考虑到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新的情况,要实现二十一世纪最初几年的保险业发展计划,除继续实行那些行之有效的保险发展产业政策、法规、监管原则和经营管理方式以外。我认为还应当和解决好以下几个:

(—)培育和发展多元化的保险经营主体。

,我国的一些商业保险公司承担了经营政策性保险业务的任务,这不利于政策性业务的开展,也不符合商业保险公司的利润最大化的经营方针。应当将政策性保险从商业保险公司中剥离出来,成立政策性的保险机构,如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公司等等,以明确划分商业保险和政策性保险的界限。

按照《保险法》和有关规定,我国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只有国有独资保险公司和股份制保险公司两种:中资以外的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只有外资保险公司的分公司和中外合资保险公司。

借鉴国际保险市场的经验,应当培育多种形式的保险机构,除已有的组织形式外,可在适当的时候设立相互保险公司、保险合作社乃至自保公司。据专家论证,相互制保险公司把政府、农民和保险公司三者利益集于一身,更适合于经营农业保险业务。至于外资保险机构,也可不仅限于中外合资和外资分公司两种,可鼓励更多的外商参股中资保险机构,也可设立外资保险公司在华注册的全资子公司。根据国外的经验,外资子公司既有利于其本身自主经营业务,也有利于当地保险监督部门的监管。

保险市场主体多元化,还包括设立足够数量的保险中介机构(人、经纪人和公估人)和为保险业服务的律师事务所、师事务所、评级公司等。

《展望世纪之交的中国保险业》论文范文由一世教育收集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只可观摩不可抄袭,因抄袭展望世纪之交的中国保险业引起的版权纠纷本站概不负责,若本站对于该文的展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删除。

(四)保险创新开始浮出水面。

创新是保险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特别是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尤其如此。2000年,我国保险业界已经注意保险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见诸于行动。

产品创新:在我国通货紧缩、利率下调、证券市场日趋规范、投资渠道增多,扩大消费信贷、刺激内需,以及进行保障制度、医疗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情况下,保险业如果仍然固守旧有的保险产品,经营将难以为继。因此,实行保险产品的创新势在必行。这一年,各家人寿保险公司先后推出了具有保障和投资双重功能的投资连结保险和分红保险(应当指出,这些产品在国外已经推行多年)。有的财产保险公司推出了理财型的家庭财产综合保险。有些财产保险公司还陆续推出在国外实行多年的职业责任保险等等。新产品的竞相推出,拓宽了保险公司的经营之路,繁荣了保险市场,适应了客户需要。

服务的创新:有些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通24小时的服务热线,提供险种咨询、保单查核、预约投保、投诉举报等多方位的服务。各家人寿保险公司都设有“客户服务中心”、“客户服务之家”,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把服务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服务手段的创新:除了传统的直销、人和经纪人销售外,网上保险也渐露头角,不少保险公司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咨询、投保和理赔服务。

(五)保险业同银行业、证券业的合作顺应了金融一体化的潮流。

2000年这一年被我国保险业界人士视为银保合作年,这是恰如其份的。从报刊等新闻媒体的报道可以看到,国内众多的保险公司先后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签署了银行和保险合作的协议,形成了强强联合、信息共享、共同发展的“双赢”格局。继1999年11月中国保监会批准保险资金间接入市,即购买证券投资基金后,2000年保监会又几次提高了各家保险公司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金额占总资产比例的上限(其中最高的可达15%)。这一举措不只增加了证券市场上作为机构投资者保险公司的投资额,活跃了证券市场,而且也有利于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

以上都是在国际金融一体化的趋势下出现的我国金融业各部门相互合作、相互渗透的新的苗头,对我国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

(六)外资参股开始进入中国的保险领域。

新华人寿和泰康人寿于2000年先后成功募集外资股,此举的意义不仅在于增加了两家中国保险机构的资本,壮大了经济实力,而且也说明外资看中了中国保险业的广阔发展前景,他们不仅以合资方式,而且通过参股的渠道进入中国保险市场。这对吸引更多的外国人来华投资,尽快实现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的国际化,都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

三、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市场框架

中国人民以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辉煌成绩,送走了二十世纪,并满怀信心地迎来了新世纪的曙光。

根据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2001—2005年)经济和发展的主要目标,我国保险监管部门对我国未来五年保险业发展的整本定位是,大体形成一个经营主体多元化、运营机制市场化、经营方式集约化、政府监管法制化、从业人员专业化、行业发展国际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市场框架。同时,根据专家预测,二十一世纪最初几年我国保险业将以12%的年均增长速度发展。到2005年末,中国保险费总收入预计可达到2800亿元左右,保险费收入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全国人口平均人交保费为230元。

根据我国和的总体规划,考虑到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新的情况,要实现二十一世纪最初几年的保险业发展计划,除继续实行那些行之有效的保险发展产业政策、法规、监管原则和经营管理方式以外。我认为还应当和解决好以下几个:

(—)培育和发展多元化的保险经营主体。

,我国的一些商业保险公司承担了经营政策性保险业务的任务,这不利于政策性业务的开展,也不符合商业保险公司的利润最大化的经营方针。应当将政策性保险从商业保险公司中剥离出来,成立政策性的保险机构,如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公司等等,以明确划分商业保险和政策性保险的界限。

按照《保险法》和有关规定,我国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只有国有独资保险公司和股份制保险公司两种:中资以外的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只有外资保险公司的分公司和中外合资保险公司。

借鉴国际保险市场的经验,应当培育多种形式的保险机构,除已有的组织形式外,可在适当的时候设立相互保险公司、保险合作社乃至自保公司。据专家论证,相互制保险公司把政府、农民和保险公司三者利益集于一身,更适合于经营农业保险业务。至于外资保险机构,也可不仅限于中外合资和外资分公司两种,可鼓励更多的外商参股中资保险机构,也可设立外资保险公司在华注册的全资子公司。根据国外的经验,外资子公司既有利于其本身自主经营业务,也有利于当地保险监督部门的监管。

保险市场主体多元化,还包括设立足够数量的保险中介机构(人、经纪人和公估人)和为保险业服务的律师事务所、师事务所、评级公司等。

展望世纪之交的中国保险业》论文范文由一世教育收集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只可观摩不可抄袭,因抄袭展望世纪之交的中国保险业引起的版权纠纷本站概不负责,若本站对于该文的展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删除。

保险创新除了组织结构的创新、制度创新、营销手段的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我们还应当看到在国际保险业现在已经出现的服务创新。

第7篇:保险经纪公司的前景范文

1.对承保的影响

1.1对保险公司承保业务数量上的影响

一定的强制性保险可以增加保险业务。如:机动车辆第三方责任强制险,由法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强制规定,对于财险公司车辆险业务的扩展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1.2对保险公司承保方式的影响

保险公司在承保方面存在很多诟病:如向学生强行推销意外伤害险;强行与银行个人消费贷款捆绑销售产寿险;在汽车保险中,指定固定的车辆修理公司或者修理用的配件等。而我国《反垄断法》对上述行为进行了进一步规范,有助于保险企业的合作竞争。

1.3保险公司与中介机构的合作

保险人、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构成保险中介制度的主体。但我国对保险业的监管规范方式是日本型监管方式,即具有倾向于发展人制度,而不重视发展保险经纪人制度的特点。目前我国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立法部门制定的相关法规不完善,监管机构规范力度不够,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严格等。为此,我国在保险中介制度方面应完善以下几点:1)加快建立以规范保险中介制度的专门法律为主并与其他法规相结合的多层次的法律规范体系;2)监管机构应从法律规范的角度加大监管力度;3)建立并完善保险中介者的内控规范等。

2.对保险合同影响

2.1如实告知的相关规定

如实告知义务的履行,这对保险人承保时提出了要求,即必须要询问;另外,“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三十日不行使而消灭”,使保险人在解除合同方面有了时间限制,保险人在该方面应该提高办事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赔付;而且,如实告知义务是缓解保险人与投保方在保险标的或被保险人身体状况上的信息不对称的有效途径,也是平衡当事人之间利益的有效手段。

2.2不可抗辩条款

由于两年不可抗辩期条款的出现,寿险公司要提高对运营核保在死差益风险控制。因为由于长、短期险的特征差异,受二年不可抗辩期条款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相对来讲,长期险所受的影响会更大,所以核保应着重控制长期险中因法律环境变化而增长的死差益风险。核保对长期险的风险控制手段主要是体检,由此会导致运营成本提升,适当调整产品费率成为必然,迫使保险人在承保时候要严格核保,进行相关风险勘察和防范,避免道德风险,避免增加赔付成本。

2.3保险合同条款形式的相关规定及其影响

在新保险法第十七条中增加了对保险合同格式条款的规定。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订立的保险合同,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合同条款有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合同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显然法律的规定是倾向于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只能够完善保险合同,在相关模糊字眼上更加精准化,以避免今后的法律纠纷。

3.对保险投资的影响

近几年来,随着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及保险公司风险防控能力不断增强,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范围不断扩大。但投资渠道扩大过程中总会受到法律上的一些限制。如果资金运用范围过小,资金安全性固然较高,但收益不会太好;而如果资金运用范围过大,其风险也相应增加。新保险法中大大拓宽了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也是对目前已经扩大的一些保险资金运用方式在法律上的认可。但保险公司并不能无限制地进行投资。美国次贷危机提醒我国监管部门,房地产和经济周期关联性十分紧密,投资房地产应有严格的比例限制。

4.对保险监管的影响

保险法在放松对保险公司微观经营的管制的同时,加强了对保险市场的宏观监管,特别是偿付能力监管。其主要表现和影响为以下三个方面:

(1)明确监管责任。保险法中规定“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指标体系,对保险公司的最低偿付能力实施监控”的规定。该条明确规定保险监管机构有责任担当起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进行监管的重要性。

第8篇:保险经纪公司的前景范文

一、保险中介市场存在的问题

1.市场秩序不规范

在保险中介市场,个别中介机构和保险公司片面追求规模和短期利益,不能正确处理“好”和“快”,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违规经营表现突出。一是无证现象较为普通,一些不具备资格的机构和个人擅自开办保险业务;二是部分中介机构和个人以业务为筹码,哄抬手续费,降低费率,加剧了保险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三是部分中介机构虚开中介发票,为保险公司套取费用,业务财务严重失真;四是银行、邮政等兼业机构索要高额手续费,消费误导等较为突出;五是个别保险公司营销员,多头“买单”、“卖单”,寿险公司营销员误导欺诈保户,保险中介的不规范对加剧保险市场混乱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专业优势不明显

部分中介机构人员东拼西凑,没有专业知识,他们根本不具备保险中介机构资质,没有真正认识到中介市场的作用,没有认真规划,思考经营发展的突破点、着力点,没有充分发挥保险中介贴近市场,贴进投保人的优势,只满足于“业务寻租,手续费询价”或“转买、转卖”,在人才、技术、经营管理上没有特色,专业化优势不明显,只追求与保险公司在低层次上进行同质化竞争,不能适应走专业化创新发展的要求。

3.内控管理不健全

绝大部分中介机构存在“重业务,轻管理”的思想,合规经营意识淡薄。一是法人治理机构不健全,股东会和董事会形同虚设;二是内控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业务财务管理制度,已有的制度只停留在纸上,墙上,执行不到位;三是基础管理薄弱,90%以上的中介机构无专门的财务人员,财务和业务管理不规范,不合规,大多数中介机构不设立专门的代收保费账户,甚至个别机构长期不建立业务档案和专门账薄,不进行会计核算。

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1.发展基础薄弱,增长后劲不足

资金,人才匮乏是制约保险中介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一是资本实力较弱。大多数保险中介公司注册资金仅为几十万元,有的公司成立伊始,就以各种名义将注册资本进行抽逃,后续发展缺乏资金支持;二是专业人才匮乏。中介公司持证率普遍不高,高层次专业性人才更是凤毛麟角,高管人员中熟悉业务的人才较少,有的高管根本从未涉足保险行业,无法适应保险中介的发展需求,小作坊的保本经营状况,难以维系长期发展,更无法吸引更多资金和人才,致使大多数保险中介机构难以形成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2.投机动机过强,发展模式畸形

近几年,投资保险中介行业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部分积累了一定客户资源的保险业务员,看好保险中介的发展前景,出于自己当老板的考虑开设了保险中介公司;二是部分掌握了一定资源的个人,出于开设保险中介机构的门槛低,收益见效快的考虑,抱着趁早捞一把的心理开设保险中介公司。这些人大多是缺乏长期战略投资者,只是投机逐利意识驱使,缺乏长远打算。在保险业务的拓展上,主要依托过去积累的点滴人脉关系或股东背景承接了一些零散业务,强调人际关系,不注重专业人员的培养,从而弱化了市场竞争的作用,导致大多数保险中介公司发展后劲不足,可信任度不高,无法和保险公司形成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无法满足保险消费者及保险公司的需求。

3.市场环境失范,经营行为扭曲

在当前竞争激烈而缺乏有效自律的市场中,个别保险公司的不规范经营行为和对规模的极度膨胀心理,成为滋生中介违规的土壤。保险公司为获取保费,对部分强势中介(主要是兼业机构)过高的手续费要求,只能忍痛接受,有的保险公司或保险营销员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不管其风险大小,费用多高,统统拿来,个别保险公司或个别营销员为了弥补费用不足,动起歪脑筋,走上旁门左道,采取从其他渠道变相套费,在业务上违规批退,虚挂应收,在财务上虚列费用,通过专业中介虚开发票。个别专业中介机构为维护“良好”的兄弟合作关系,获取“开票费”等,也都给予积极配合。个别保险中介机构逐渐成为保险公司违规经营的帮手和重要渠道。在当前保险中介市场上,部分保险中介机构正是依附于不规范的保险市场, 通过(下转43页)(上接41页)虚开发票,哄抬手续费等违规行为获得其生存的空间。

三、监管的相关对策

1.完善监管,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保险中介市场环境的好坏,决定参与市场竞争对手的优劣。要想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提高中介机构市场准入门槛。适当提高中介机构的准入门槛,在注册资本下限,股东及企业高管人员的审查方面设立更加严格的条件,减少行业的投机性。对兼业机构进入市场也应从严把关,对注册资本过低,经营管理混乱的机构及个体户不予发证;二要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加强机关单位、部门的协调沟通,形成保监会与保监局之间的纵向联动,保监部门与工商、税务、银监等部门之间的横向协同的联合检查机制,加大中介市场的查处力度;三要不断探索实施分类监管,从保险中介从业人员,兼业机构,专业中介机构等分别研究制定符合市场实际,具有统筹兼顾,分类指导,既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又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分类检查制约标准,不断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2.优化市场结构,推动市场多元化发展

针对保险中介市场主体良莠不齐,依法合规经营意识淡薄的现状,作为监管部门应根据中介市场的实际情况,重点培育发展保险经纪公司,特别是那些资金实力雄厚,经营目标明晰,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形成经营规模的经纪公司;支持发展保险评估公司,发挥评估公司在提高理赔效率,解决理赔难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和提倡专业机构深入基层、社区及乡镇建立门店式服务网络;限制发展兼业,支持管理规范的银行、邮政等兼业机构的发展,清理违规严重,内控薄弱的兼业,加快构建结构优化,主体多元的保险中介市场体系。

3.强化公司管控,从源头规范市场秩序

保险公司是保险中介机构违规行为的源头和原发地。要想规范保险中介市场,要强化保险公司的管控责任。首先,保险公司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从追求短期效益,向可持续发展转化,从非理性价格竞争,向追求效益更大化转化,确保业务财务的真实性。其次,要通过加强对保险公司的监管力度,强化省级公司对中介业务的管控,设立专门的中介管理部门,研究制定相关的管控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实行责任追究。

第9篇:保险经纪公司的前景范文

如果将金融类专业与保险行业扯上关系,那可称得上千丝万缕了。如果非得在金融类专业中找出保险行业的近亲不可,恐怕非金融保险专业莫属。随着保险业的发展,掌握金融保险的基本理论与实务,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适应金融保险岗位群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保险业所青睐,金融保险专业就是顺应保险业的发展孕育而生的。

作为金融保险专业的人才,像金融学和保险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经济法概论、货币银行学、保险学原理、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学等学科知识都是必学的。只有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并合自身实践,才能胜任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咨询公司等各类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

金融保险专业的一些过来人认为,金融保险专业的就业渠道是相当广的,既可以到保险公司就业,也可以去银行、企业等,但是要想拿高工资,干好工作,前提是你必须有良好的工作业绩,而业绩又关涉到你专业知识是否学得精且深。如果你进保险行业工作前有理财规划师、精算师等保险从业资格证书,这些将助你一臂之力。还有,金融保险专业属于越老越值钱的那种,一般都要求有工作年限。刚毕业的学生一般都要从基层做起,慢慢积累经验。

中华英才网猎头在线最新的《金融行业人才研究报告》显示,上海、北京、广东和江苏这几个省市对金融行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金融领域人才的总体供求情况很不平衡,企业对金融行业人才的需求量远远大于人才的供应量,这个比例接近9比1。从金融行业人才的职业分布情况来看,保险类的供求比例差距比较大,企业对保险类人才的需求较多,而市场上该类人才的供应量相对较少。

家族语录:金融分析师、基金经理、证券经纪人、保险精算师、投资管理人才等六类金融人才目前可谓热得发烫。国际猎头公司德卡咨询的合伙人Tom透露,与两年前相比,他们在金融保险行业的客户数量增长了100%至200%,客户的人才需求量达到之前的3至4倍。当前,金融保险行业的职位需求明显增加,尤其是欧美银行类的职位对人才需求更加激增。熟悉中国市场,并且有外国金融机构的专业知识的人才,是目前高端市场的抢手人才。

家族工资卡:在战略管理、日常运营等领域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高级人才,在外资银行的平均月薪是2万元人民币,但在国有银行可能只有6000至7000元。而国内外资金融机构中,华人高级职员如总监、副总裁等的年薪普遍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高者甚至超过200万元人民币。

家族近亲: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国民经济管理、贸易经济、保险、金融工程等。

家族领地: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

影像二:保险经济学专业(经济学)

如今,保险行业的业务已走向多元,形成了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随着保险行业的业务不断拓展和延伸,经济学专业由此衍生出保险经济学。

保险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运用经济原理来分析、研究关于保险领域问题的一门学科,它分为微观保险经济学和宏观保险经济学。微观保险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人、保险人、保险中间人、保险监管人怎么样在市场当中做出选择,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达到效用最优。宏观保险经济学则主要研究保险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影响。

那么,经济学专业何以能受到保险行业的青睐,并且在众多专业中稳坐第二把交椅呢?我们说这与经济学专业自身的特殊性是分不开的,经济学专业培养的是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市场数据收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专门人才。经济学专业所涉及的这种分析调查市场的能力正迎合了保险业业务开展的需要。保险业中很重要的一项业务就是投资,即信托、证券、资产管理,如何将这些资金投到好处,且又低风险高收益,这是保险业必须考虑的问题,于是经济学专业的人才便成为了保险行业重点引进的人才之一。

保险经济学主要学习政治经济学、《资本论》、西方经济学、统计学等,虽然该专业所学的课程知识都比较枯燥深奥,但却很实用。另外,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看好,既可到公司企业做经济预测、分析人员,也可以做对外贸易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等。虽然前景看好,但是知识学得不扎实不精也是白搭。为此专家建议:要熟练掌握SPSS等经济学专业分析软件。一般而言,大学在大三甚至大四才开设此课程,但学生可从大二开始就自学。同时该专业学生一般要尽量多参加一些公司的市场调查活动。要想掌握吃饭的本领,只有比别人付出更多。基础市场调查工作是非常辛苦而且单调的,但如果不亲自去实践,连数据如何得来的都不知道,人家公司凭什么让你去分析数据?此外,想进外企大公司,那外语至少得过六级,此乃“硬件”。

家族语录:《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蓝皮书显示,2008年本科各专业就业率中,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位居就业率前三名。据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的调查表明,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中,93%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或刚刚毕业时找到工作,6%的学生在毕业1年以后实现就业。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应届就业率指数为9.40,与其他专业相比,应届就业率指数属于中等偏上。

家族工资卡:《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蓝皮书显示,2008届本科毕业生在工作半年后,月收入经济学大类最高,工资基本上都在3000元以上。

家族近亲:金融学、国民经济管理、保险、金融工程、网络经济学、投资学等。

家族领地:中国人民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河北工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

影像三: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工商管理类保险方向)

从字面上来看,工商管理类专业和保险行业有点八竿子打不着的味道,但如果仔细去了解保险行业,我们可能会禁不住感叹,原来工商管理类专业在保险行业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保险行业的发展要求,工商管理类专业专门针对保险行业的资产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设置了工商企业管理(保险方向)专业。

工商企业管理(保险方向)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较系统的保险公司管理基础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持有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保险经纪人、公估人,营销经理、金融理财师、助理理财规划师等资格证),且能适应国有、合资、外资等各类保险公司对基层管理人员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诚信笃行”道德精神和“好学善研”专业品质,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很快融入各类保险企业的高等应用型管理人才。

该专业已毕业且在保险行业工作两年以上的同学普遍认为,做好保险行业的管理工作除了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应掌握一门外语,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还有,此专业刚毕业的同学到保险行业工作一般都是从拉单、学习保险条款、练习算保费等最基层的事情做起。另外,在学校老师会系统地讲授知识,会给时间让你练习提问,可是在公司,没人给你这样的机会,你只能是自己看着听着想着记着学着模仿着,一有时间就抽空练习着。

家族语录:在人才市场上,没有经验或经验不足的工商管理(保险方向)专业的毕业生应聘一般传统管理类岗位,将受到有技术背景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其他专业毕业生的有力冲击。课堂上讲授的理论一般比较抽象,必须合工作实际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企业一般会安排管理专业的新员工下基层接受相应的锻炼,以积累进入管理层所需的经验。目前,工商管理(保险方向)专业人才发挥作用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从数量上来看,在未来20年中,我国预计需要各类管理人才1000万到1300万人,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家族工资卡:保险行业里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薪酬相对较高,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规模较大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新员工一般每月可以拿到3000元以上,资深的人力资源管理经理月收入则大致在1万至2万上下浮动。

家族近亲: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国际商务等。

家族领地: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湖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

影像四:医疗保险学专业(医学类)

医疗保险学专业属于新兴专业,但其却因保险行业的发展需求而极具生命力。医疗保险学专业培养的是能在政府部门、社会保险部门、政策研究机构、各类医疗机构、商业保险机构和高等院校胜任医疗保险工作及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对同学们自身的素质要求较高,同学们应具有社会科学背景的素质――对医疗保险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作用有深刻的了解;具有自然科学素养――以一名准医务工作者对疾病和病人做出医学分析,具有科学技术手段――把医学、经济学与保险学融合一体,进行医疗保险管理和经营的能力。

由于医疗保险学专业是新兴专业,因此该专业的大部分毕业生都觉得工作不是很好找,他们感叹最多的就是,自己所学的专业既对临床医学知识不是很精通,又不学保险精算,由此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当该专业的毕业生都在呼吁,有那么一天,中国人对于购买保险的意识就像到移动营业厅去充值一样自觉时,我们是不是更应该转变一个观念,随着国家对医疗保险的重视,以及相关保险行业的兴起,医疗保险学专业将会慢慢地迎来自己的春天。还有,其实每个专业都会出现就业瓶颈的时候,关键是,你能否合专业特点,设计出一条适合自己并且有发展空间的道路!

家族语录:医疗保险、医院管理等专业就业前景日益看好,成为新兴“热门”专业。也许在现在的中国,学医疗保险专业可能在就业上暂时有些茫然,其实这是必然的。现在医疗保险专业就像刚刚出生的婴儿,正处于懵懂和急速发展的时期。而医疗保险事业以后究竟如何发展,究竟以何种速度发展,就取决于我们大家在这个时期所作的努力。

家族工资卡:人口的老龄化和生活的日益富裕,将使医疗卫生成为21世纪初最赚钱的职业之一。医疗保险学专业刚毕业的学生,工资基本上在2000元左右,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工资也会持续上涨,有的可以达到3000至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