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学生;核心素养
G623.5
当前核心素养的分析研究逐渐深入,2014年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新课程改革中要将培养核心素养作为核心内容,对不同学生、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认识到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教师要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依据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保证教学设计的科学合理,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核心素养的概述分析
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综合能力,并不是具体的知识技能,也不是简单的数学能力。数学核心素养能够将数学的思想以及本质在数学学习中有效形成,提高其综合性与整体性。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内容以及目标密切相关,对于数学教学设计,数学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素养注重的使知识、能力等统一,[1]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素养是通过数学学习形成的对周围事物认识、理解等品质,使人们与周边环境发生作用而表现出的思考方式以及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人们遇到的问题有些是数学问题,有些与数学问题的联系并不直接,有了数学素养就能够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通过数学思维思考问题,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
数学核心素养与学习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如数感、运算能力、符号意识等与数学直接相关,[2]数的知识的学习与核心素养关系密切,数的学习对于学生数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数感的建立对于学生理解和把握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数学核心素养是以计算、测量、认数以及统计等数学知识技能等形成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学不同领域知识时,教师需要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认真阅读分析,对教材中的话、图片、例题以及习题等进行分析,[3]对知识进行理解,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明确知识技能目标。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实质进行分析,了解知识技能中的核心素养,以及能够培养的核心素养,将其通过教学目标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教学中需要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实处。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问题时,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推导公式进行理解,掌握计算平行四边形的公式,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正确的计算,并能够正确的应用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中蕴含的数学核心素养有模型思想、符号意识、推理、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探究,使其转化为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经验,行动以思想作为前提,只有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思想意识,才能够对教学行为进行外化,使得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实处。
2.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数学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形式,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是主导,新课改的提出要求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全面提升,使数学内容与实际情境密切联系,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教师需要让数学知识趣味化,使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有兴趣。生活中有很多数学知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能够使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具体。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升与毫升”时,这一问题就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家记录自己家中瓶瓶罐罐的容量,以及喝的饮料瓶以及酸奶瓶的容量,[4]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对升与毫升的知识有深入的认识,并且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设置悬念,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通过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数学知识的亲切感。此外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中,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3.强化学生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数感对于科学直觉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一个人的数学意识以及数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的数学态度以及数学素养水平。如果一个人有良好的数学意识以及数感,也会有对数以及数运算的适应力和感受力,能够有目的的利用数学知识对数量关系、空间形式以及数学特点进行观察、解释,善于利用生活中的问题发现和感受数学特征。因此需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从而更好的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着图文并茂的特点,能够将数学内容灵活的展示出来,教材中的内容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系,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已有的数学知识,生活经验进行学习。比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就可以创设野营的情境,让学生从野餐到野营进行玩耍,寓教于乐,通过玩耍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知识。[5]再如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农村小朋友进入到城市后的所见所闻,以及城市学生到农村之后的生活体验。这些生活知识中,学生可以通过万以内的数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和描述,对较大数进行大小比较,能够口算几千几百加减法,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以及符号感。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生活情境,从生活中获得学习的素材,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找到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使数学保持长久的生命力,逐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4.强化知识技能培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以知识技能为主,又高于知识技能,数学核心素养在数学知识的学习、发展以及应用过程中有充分的体现。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是概念,概念与概念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的性质、定律、公式、法则等,这些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基本技能有测量、运算以及画图等。[6]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形成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让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方法,更好的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通过分类方法、模型以及推理等数学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更好的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引导同数相加的问题,通过教材中的情境,让学生计算,了解相同加数连加的特点,对乘法的意义进行渗透,同时认识乘号、学习乘法算式的写法以及读法,体会乘法的含义。在数学练习中,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有层次性的练习,积极转化直观图形、语言文字以及数学符号表示方法,深入的对乘法意义进行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画图、书写、符号表征、观察以及操作中,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加直观的了解乘法概念的思想,认识到乘法读好的简洁性,[7]使符号意识得以发展。通过图形以及实物等对乘法的意义进行分析和理解,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使用数学符号进行交流表达,强化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5.开展多元化评价,完善评价体系建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评价是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进行检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数学教学以及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时,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在教活动中注重情感以及态度等表现,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提高数学学习的信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法,实现动态化的教学评价。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能够使数学课堂评价更加公正、客观,提高数学学习评价的实效性,在数学评价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的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以及终身发展。若教师能够对数学教材中的知识有效的把握,了解数学教学的目标,通过合理的方法对教学进行设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使其更好的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适应,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使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强化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极为重要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核心素养的地位,将其置于课程改革中,使立德树人的目标顺利实现。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需要注重日常工作的开展,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提高对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提出科学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利用生活化的知识和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使小学数学教育质量和效果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智平.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刍议一――例谈数感素养的培养[J]. 中华少年,2016,33:134.
[2]王玉. 淡化细节 注重本质――小学数学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 数学大世界(下旬),2016,05:11.
[3]陈敏. 聚焦数学核心素养――第六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综述[J]. 人民教育,2015,23:46-47.
[4]陈六一,刘晓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5:57-60.
[5]李星云. 基于笛Ш诵乃匮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1:45-48.
一、聚焦当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现状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于数学学科是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凌驾于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之上。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利用讲授的方法借助数学学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确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形成,这种培养方式其实就是渗透。
渗透模式是以渗透的方式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相关理念落实在不同教育阶段的相应学习领域及科目中。因此,渗透模式的出发点是各教育阶段、各领域及各学科,通过分析它们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将其融入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克服就题论题,死套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加强思路分析,寻求已知和未知的联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紧紧抓住数学思想方法这一重要环节,因为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
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实践
1.巧借数学思想,培?B核心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关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能力,而掌握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则是形成和发展数学能力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集中了大量的优秀例题和习题,蕴涵的数学思想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生只有领会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素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授与训练,培养其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2.钻研教材,挖掘数学思想方法的核心素养
我们认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核心素养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要从数学思维方法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分析、研究。数学核心素养是蕴含在数学思想方法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显性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潜在的。数学思想方法需要由教师充分钻研教材中的重要例题、采用恰当的方法使学生领悟才会见效。“钻研教材”是学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学习的前提。
例如九年级上3.1《圆》第一课时当中的例题:
如图,在A地往北80m的B处有一幢房,西100m的C处有一变电设施,在BC的中点D处有古建筑,因施工需要在A处进行一次爆破,为使房、变电设施、古建筑都不遭到破坏,问爆破影响面的半径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分析:爆破影响面大致是圆形,我发现这题可以使用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把问题归结为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渗透了数学抽象和数学模型等核心素养。如果要使B、C、D三点都在圆外,只需三点当中与A点距离最近的点也在圆外就可以了,于是发现这题可以算出AB、AC和AD的长度,然后使半径小于当中最短的线段即可。
由此可见,我们需要认真钻研教材当中的知识点,然后把挖掘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在课堂上适当的加以说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身经历数学思想的运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模型、几何直观等数学核心素养。
3.组织教学,领悟理解数学思想方法
我们进行数学教学,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展开思维,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和精神实质,以便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由此进一步考虑如何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逐步领悟、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的某个数学思想方法。例如,3.4 《圆周角》的教学当中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过程的教学,本节课重点研究圆周角的概念以及圆周角定理,利用完全归纳法探索圆周角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分类讨论、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进而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数学抽象,数学模型等核心素养。
(1)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挖掘核心素养。首先从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出发,提出问题:什么叫圆心角?图1中∠AOB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相关的性质?
学生思考后回答,师生共同纠正评价,进一步明确: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圆心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然后我用多媒体展示在北京海洋馆里人们通过圆弧形玻璃窗AB观看窗内神奇的海底世界的图片,如图,同学甲站在圆心O的位置,同学乙站在正对着玻璃窗的靠墙的位置C,同学丙和丁分别站在其他靠墙的位置D和E。在学生理解题意后,向学生提问:你知道哪位同学的观赏角度最好吗?学生结合图形大胆猜想并设置一个悬念: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圆周角。
(2)归纳总结提升认识,领会核心素养。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结合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进一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进行反思归纳总结。
①顶点在圆上,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②“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归纳、猜想、证明”是探究问题常用的策略;“从特殊到一般”是认识事物常用的数学方法;“分类讨论、转化”是解决问题常用的数学思想。
通过教师合理的组织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就题论题,死套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加强思路分析,寻求已知和未知的联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于是我认为,“组织教学”是学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学习的核心。
(3)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融入核心素养。任何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不能很快地被人掌握,又由于数学思想方法是蕴含于各个知识点中,在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时,要由教师进行系统地研究,作出周密的安排。具体到某节课的教学,教师都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创设怎样的情况、提出怎样的问题、讲授怎样的内容、设计怎样的活动、安排怎样的练习等促使学生积极思维。通过学生自己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会他们所要学的知识和技能要由教师来“引导”。
例如,计算:1+3=?1+3+5=?1+3+5+7=?1+3+5+7+9=?并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
在这道题的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相互合作交流,提供如下的帮助:列出一个点阵,用图形的直观来帮助学生进行猜想。这就是典型的把数量关系问题转化到图形中来完成的题型,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学生自然而然的对数学思想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必然会在以后的解题当中主动尝试运用了。
数学思想的方法也有难有易,因此,必须分层次地进行渗透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地熟悉初中三个年级的教材,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这些知识从思想方法的角度作认真分析,按照初中三个年级不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掌握的程度、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次地贯彻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教学中要适时恰当地对数学方法给予提炼和概括,让学生有明确的印象。由于数学思想、方法分散在各个不同部分,而同一问题又可以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因此,教师的概括、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提炼、揣摩概括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落在实处,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4)转化数学思想方法,养成核心素养。指的是教师、学生都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的参与尤其重要,如果没能学生的积极参与,这样的教学活动决不会是成功的。
例如,有理数的分类可分成正数、零、负数,也可分整数、分数(小数)。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想,然后相互讨论,再板演的方式进行。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题,从中发现较简捷的解法。在这节课中,渗透了分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学生运用了运算律,使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达到正确、简捷的目的。学生通过讨论达到参与、交流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质疑、鼓励,起到了积极引导的作用。
三、取得的成效
《数学课程标准》中说“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所以无论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知识的归纳形成过程,还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知识的验证应用过程,教师作为合作者、引导者,都应该提供足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去从事各种数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摘要】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时期提出的重要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本质性要求。因此,新时期在全面推进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切实加强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重视,积极探索相应的培养措施,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措施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探索中应该保持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高度重视,各个相关学科都应该积极构建核心素养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阶段的各科教师在探索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该高度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采取合理的教学措施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支持,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对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将其理解为学生在学习相关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并最终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如何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可以说,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既不是其所掌握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也不单纯指代数学学习能力,而是关乎数学知识、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思想认识等,是一种衍生于基础数学知识又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高于数学知识的综合素养,能够对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呈现出的本质和中心思想加以反映,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持久性和整体性。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加以培养,对全面推进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加以培养,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思想的贯彻落实。因此,在教育实践中,一定要加强对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重视,创造能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环境,逐步开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一)积极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逐步提升学生妥善解决各项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基于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具体情况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需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探索的欲望,有效发挥数学教育的价值。
例如教师在讲解“垂直和平行”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创设如下教学情境:“请同学们将两支铅笔向空中抛出,然后让它们掉到桌面上,看一看能够形成什么样的图形?”问题提出后,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调动,然后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所抛出的类似于“平行”或者“垂直”的情况。这样,教师将学生从轻松的游戏情境中带出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导入“垂直和平行”方面的相关知识,使得学生能够对这部分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并且探究核心素养也能获得良好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积极倡导引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式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指导学生逐步掌握多样化的学习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将不同的W习方式应用到学习实践中,提高学习效果,实现对自身综合素养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数形结合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如针对低年级学生无法深入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情况,数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用圆圈代表动物的头,用竖线代表动物的脚,在画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多了或者少了就及时进行修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重要作用,进而产生学习数形结合学习方式的兴趣,并且其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也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逐步改进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
新时期教师在探索数学教学改革措施的过程中,应该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和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需要,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将形成性评价、动态评价、静态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评价方式相结合,保证能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效做出客观的评价,为学生学习相关数学知识提供相应的指导,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支持。
以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为例,教师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并组织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探寻问题的解决方式。不同小组由于学习思路不同,解题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以及小组学习活动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并要求小组成员分别对组内成员进行评价。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客观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四)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师的培养
小学阶段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是保证数学教学改革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加以培养,数学教师就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重要的支持。因此,在探索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教给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让教师能够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其中,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供良好的支持。唯有如此,小学数学教师的执教能力才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形成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正确认识,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重视,并以核心素养理论为指导探索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才能够保证教学改革的针对性和系统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知识本位;培育应用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应用并不是固定在某个阶段的,而是贯穿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而小学阶段是核心素养培育的最佳时期。目前,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已经,但是还只停留在观念层面,虽然新课程不断改革,但是行动远远跟不上。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应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1)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关键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与灌输,学生逐渐成为接受知识的机器。(2)分散教学原来程序化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的结构是由一系列的程序化环节联系起来的,每个环节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而通过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可以打破这种传统。(3)改善重视教学结果的弊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只是单纯地去死记硬背所考的知识点,教学效果并不乐观。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提高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和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而在解决问题时,也锻炼了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筛选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在最后的交流讨论阶段,学生相互交流,互换想法,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自己的语言表_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应用
在小学时期,学生刚刚步入智力发育的初级阶段,因此抽象能力比较弱,与此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略有不足,不能清晰表达出自身的想法和诉求,因而教师不能彻底把握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应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从实际出发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具有自主能力去研究各式各样的数学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作为辅助,通过个人的表现情况,不断地将教学问题进行延伸,从而达到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实际相互联系。例如在学习“问题解决”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更加贴近生活的实例,例如苹果个数的加减,公交车上人数的多少等等,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能较好地理解掌握应用题;在学习“认识长度单位”时,可以让学生用直尺测量他们感兴趣的小物品,加深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的钻研能力
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钻研能力,学生可以在钻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思维的散发。例如,在学习长度的数学概念时,会涉及“厘米、分米和米”的教学,为了贯彻直观性教学,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长度分别为1米、1分米和1厘米的小木棒分发给学生,让他们直观感受这些长度究竟为多少,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的触摸来理解厘米、分米和米的不同,对长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分米的小木棒去与一米的木棒进行比较,看一米能够包含几个一分米。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3.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小学数学老师要在数学教学中想办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好奇心比较强烈,学生才可能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
4.加大题目开放性的力度
数学教师应当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开放性数学题目,这种题目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意识,还有看问题的多维角度。例如,五年级上册数学的课外习题中出现这样一道题目:从4根5厘米、4根3厘米和4根1厘米长的小棒中,选出若干根,并使它们首尾相接,能够摆出几种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动员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在操作的过程中,开发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最后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排列方法。
5.开发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开发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当今比较盛行的翻转课堂和微课,这种方式的教学流程更加灵活,形式更加个性。学生通过教学视频与资料可以反复地学习基础知识,在学习时间上灵活可控,还可以随时倒回不懂的地方;在课堂中完成作业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可以针对作业问题及时与教师交流,获得针对性指导,对于知识点比较零散的小学数学来说,这种教学形式十分有效。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与应用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运用不同的授课模式,培养学生的钻研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同时,开发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并且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素养 信息能力 信息环境 信息教育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为了赶上信息时展的需要,我国于2000年制定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用)》。明确指出中学信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使用的学习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能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一个信息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应包括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对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对信息社会的认识、态度与参与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不仅规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也决定了信息技术教育应采取的方法。根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要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一、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师应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也可以借助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和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可以用纸牌、五子棋游戏教学鼠标的用法;用“打地鼠”和“摘苹果”游戏训练指法。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
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目前,许多高校已有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并与G0438034连接,学生在宿舍就可以上网。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图书馆馆员负责选择、收集、加工、存储信息,并提供某学科或某主题的相关信息等服务;对在校教师、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网络资源的培训,对新的网络检索知识开展不定期的讲座,用网络进行信息、信息导航、信息交流,用不同形式的读书社或社团开展信息活动,促进信息交流,使整个校园形成了一个浓浓的信息氛围,为信息素养培养奠定了良好的支撑环境。
三、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自身信息驾驭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的能力就成了决定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教师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应主动在校内外参加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等活动,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主动争取参加校内外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四、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身处信息时代,通讯能力不仅仅包括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这只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技能。在这个分秒必争的网络时代,如果不会使用电子邮件、传真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那么他将被新的世纪所抛弃,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生存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教师还应促使学生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整理、利用和传播的方法。如:教会学生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发送工具、存储工具。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参观、实验、资料检索、电子视听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与发散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善于运用外界信息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善于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库与学习方法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所发现和占有信息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信息素养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在具有通讯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学习者不断发展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及掌握思考技能的前提条件。
五、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思考的技能
课本是数学知识的系统载体,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考试说明》中规定测试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的各种数学能力,都是通过课本体现的,而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具有示范性、典型性和探究性,是课本的精髓,是极具教学价值的题目。高考数学试卷中有相当数量的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认为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合适的数学问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问题要有方向性。这是指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2)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这是指问题不宜太难和太易,难易之间要有一定的坡度。(3)问题要有启发性。有的教师往往把启发式误认为提问式,认为问题提得越多越好,其实,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是关键性的问题,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有“问”,才有所思、所想,才有发明创新。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百万,起点是一问”。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思路,启迪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中学数学教材重视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文字表达严谨、准确,但很少创设问题情境,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为此,教师要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触发学生的兴奋点,引发探求欲望与动机。
二、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数学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解题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新、归类鉴别等等,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三、变例题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材中的证明题都是以结论的形式直接给出的,其发现的过程被省略了,而证明思路的探索过程也没有体现,将这些问题还原为实际问题,让学生重新经历一次发现和探索的过程,对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如高中《代数》(必修)下册P120例3:平面内有n条直线,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证明:这n条直线的交点个数为 。
首先让学生研究这样一个实际问题:某地区有n条直线型公路,在每两条公路的交点处设一个红绿灯,问:至多要设多少个红绿灯?由学生研究:何时最多?用怎样的数学模型研究?从而抽象出合理的教学模型:平面内有n条直线,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问这n条直线有多少个交点?再让学生探索问题的结论。可引导其实验探索:
直线条数 1 2 3 4 5 …
交点个数 0 1 3 6 10 …
增加交点个数 1 2 3 4 …
从中发现规律,明确增加的原因,进行直觉猜想,最后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这个问题的研究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和强烈的问题意识都是十分有益的,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事实是科学研究中触发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四、进行差异练习,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差异练习是指学生在解题时,由于思路不同会得到不同结论的练习。用结论的差异性诱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通过对差异的进一步研究,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大家都知道,学生在运用基本不等式解最值问题时,往往因忽视等号成立的条件而导致错误。在前面的基础上,为突破这一难点,我选择了高中《代数》(必修)下册P16 练习18题:求证: ≥2,把它变形为求函数 (x∈R)的最小值。课堂上,我首先展示源于学生中的一些解法(略),让他们辨析,答案的差异,将学生引入愤悱的情境,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通过审视、分析、比较,学生们不仅理解了基本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实质,而且还悟出等号不成立并不意味着没有最小值。
差异练习,融相关知识于一体,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锤炼,加大了思维量,能有效培养思维的批判性,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四、一题多变,训练学生创新思维通过适当变化题目的已知或结论,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以下各题的解答或证明在此略)。 如高中《代数》(必修)上册P233例9:求 sin210。 cos240。 sin10。cos40。的值。在复习时结合此题我选了高考中出现过几次的考题。
如:(1) cos275。 cos215。 cos75。cos15。的值等于______。(90高考题);
(2)求sin220。 cos280。 sin20。cos80。的值。(92高考题);
(3) 求sin220。 cos250。 sin20。cos50。的值。(95高考题);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能力 信息环境 信息技术教育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能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一个信息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应包括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对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对信息社会的认识、态度与参与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不仅规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也决定了信息技术教育应采取的方法。根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要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一、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师应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也可以借助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和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可以用纸牌、五子棋游戏教学鼠标的用法;用“打地鼠”和“摘苹果”游戏训练指法。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
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目前,许多中小学已有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并与G0438034连接,学生在宿舍就可以上网。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图书馆馆员负责选择、收集、加工、存储信息,并提供某学科或某主题的相关信息等服务;对在校教师、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网络资源的培训,对新的网络检索知识开展不定期的讲座,用网络进行信息、信息导航、信息交流,用不同形式的读书社或社团开展信息活动,促进信息交流,使整个校园形成了一个浓浓的信息氛围,为信息素养培养奠定了良好的支撑环境。
三、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自身信息驾驭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的能力就成了决定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教师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应主动在校内外参加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等活动,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主动争取参加校内外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四、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身处信息时代,通讯能力不仅仅包括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这只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技能。在这个分秒必争的网络时代,如果不会使用电子邮件、传真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那么他将被新的世纪所抛弃,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生存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教师还应促使学生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整理、利用和传播的方法。如:教会学生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发送工具、存储工具。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参观、实验、资料检索、电子视听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与发散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善于运用外界信息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善于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库与学习方法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所发现和占有信息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信息素养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在具有通讯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学习者不断发展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及掌握思考技能的前提条件。
五、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思考的技能
这是信息素养三大能力的核心部分。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应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利用信息的意识。让学生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加强对学生思考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学生只有掌握了思考技能,才可能独立地思考、主动提出问题、主动为问题寻求答案,而不必时时依靠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一件事情通常都有多种解决办法,一个问题也有多种答案。信息素养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对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能力,不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
总之,信息素养是面向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学校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认真地界定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包括怎样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培养。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更需要教师们首先具有这种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信息的增大,信息渠道的拓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为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奠定前进的方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路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去开辟,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一、数学活动是建构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载体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以构建数学核心素养为终极目标。学生一至六年级学习的各个环节,就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培养下,不断提高数学认知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了学生的知识系统,而基本活动经验形成的是经验系统,两个系统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才能建构起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而数学活动是形成这个结构的纽带。数学教学追求严谨性,使数学教学带有极大的局限性。但是,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要以构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多思考、多研究,尽最大可能的为学生创造直观思维的机会,多给学生打开一些“窗子”,要尽可能的避免单调的符号。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更多地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过程,抓住数学的特性,营造恰当的教学情境、提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的同时,获得数学的思想,沉淀数学思维,最终获得数学核心素养。
二、数学思维是建构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
数学思维是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并升华为数学素养的硬件。教师要善于发现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思维价值,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并拓展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数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作用,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和自主学习,把数学的“思维形式”升华为学生的“思维习惯”。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妥善处理教材,精心设计问题,精准把握活动的维度,真正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学会数学思维。
三、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建构的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什么,如何教,教到什么深度?这是摆在我们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核心素养建构的数学教学,教师的思想必须转轨,做到与新课程标准对接。建构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仅仅靠“多讲多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是学生的主动和自觉,在教学实践中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的理念。
(一)整体把握数学教材
整体把握数学教材就是教师要站在一个制高点上,精准把握教材各章节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学情,科学地分析和全面地解读教材,给学生呈现全面系统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建构起举一反三的数学认知体系。
核心素养建构的数学教学,全面整体把握数学教材是基础。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简单的把数学知识表述为:数学知识应该是 “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其实很大程度上,数学知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整体,整体的知识一定是系统而完整的,是内在紧密联系的。结构的知识一定要通过系统整体的学习才能掌握,只有系统整体的掌握才可能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能。小学数学教材是一个系统的整体,要整体理解各学段数学教材的性质与理念,整体掌握数学课程目标,特别需要整体感悟数学核心素养。例如,关于很多“应用题”,我们可以使用运用很多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不同,采用的方法也就截然不同。教师在引导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心生感悟,获得新的数学技能和知识,并不断拓展应用范围。这样,学生的关键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思维品质不断得到改善,数学核心素养逐渐形成。
(二)科学设计单元教学
数学核心素养建构的教学,教师必须从零散的、小节的、条块的教学中快速地走出来,以一个完整的“章”作为教学的基本视点。可以把某章作为一个教学单元,如将“平移和旋转”作为教学设计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的某个重要主题作为教学设计单元,如“分数的认识”等。这是数学精准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探究学习的抓手,也是整体把握数学课程的抓手,这样才可突出数学本质――核心素养,有利于教学方式多样化,把“教”与“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师专业水平(数学、教育教学理论、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数学――这是数学教师的基本功。
(三)突出数学特性
核心素养的建构,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数学特性,关注三维教学目标,抓住数学特性。通过设计有价值的数学探究活动展现学生的解题思考过程,组成问题“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抓住数学的特性,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四)精确设计问题,精准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教学的核心为了学生的数学发展并促进其终身发展,所以学生必然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构建的关键离不开“问题”。每章开篇、每节课开始之前,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并提前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不断调整问题的深度和维度,因地制宜的组织教学。在核心素养的建构中,教师的课堂提问十分重要,它能引领学生打开知识殿堂的大门,也可能让学生“误入歧途”。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精确设计带有启发和诱导性的问题,引领学生探究和思考。?τ谘?生提出的问题,要分析学生的思考轨迹和思维过程,做到精准解答,有的放矢。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核心素养构建的教学中,这也应该是关注的重点。
(五)融情于学,搭景于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数学问题无处不在。但是,小学生接触、喜欢探究的往往是那些最接近他们日常生活的问题。因此,我们创设的数学情境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小学生的经验数学化。在实际的教学中,我经常把童话故事糅合于数学问题,把数学问题赋予感情,甚至赋予生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在六年级上册《倒数》的教学中,我先与学生谈话:同学们会打倒立吗?学生马上被吸引住了,接着播放一张打倒立的ppt图片,让学生说说倒立与正常站立有什么不同,学生马上抓住了倒立特征――头脚颠倒交换位置。接着安排给汉字和数字打倒立,从而生动地引出了倒数。这样的情境教学,使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充满了趣味。
(六)密切生活实际,铸造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成份和最本质的特征,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完成的。构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运用数学素养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真正感受到:我们是在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导入新课的时候,从现实生活的、小学生身边的、实际的案例入手,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而不仅仅是加减乘除的符号。教师通过密切生活实际,来铸造学生的数学思维,而学生通过联系生活来学习数学,就能切实感受到数学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自己的生活离不开数学。这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具体问题,自然而然地就会把数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并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这样,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自然而然的建构起来了,我们的数学教?W目的也就达到了。
(七)转变评价策略,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对于提升学生逻辑能力和思考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很关键的,能够帮助学生储备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理念,提高数学能力,获得数学快乐。本文着眼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并给出了一定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有所帮助。
1数学核心素养突出了“学”“用”的结合
数学核心素养是近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也是比较先进的一种培养模式,目前,不管从国内还是从国际,都无法有一个非常具体的解释,这就说明,数学核心素养所包含的东西是非常多的,并不能用一句两句话说明白,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知识和基本能力的结合,也是数学方法和逻辑思维的结合,同时,也是数学思想和灵活运用的结合。所以说,数学核心素养包含了数学教学中近乎所有的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是很重要的。我国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填鸭式的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得数学课堂变得枯燥乏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国也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与“用”充分的结合了起来,这是最为主要的一个理念。例如,我们在讲解四则运算的时候,不能继续使用题海战术了,可以将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进来,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只有将应用层面上的东西结合进来,才能真正起到教学效果。像我们可以举一个买水果的例子,小明到超市买水果,苹果3元/斤,葡萄5元/斤,桃子4元/斤,荔枝6元/斤,小明一共买了4斤苹果,2斤葡萄,3斤桃子和2斤荔枝,那么,小明需要给收银员多少钱?小明给了收银员100元,则收银员需要找给小明多少钱?第一问:3x4+5x2+4x3+6x2=46元,第二问100-46=54元。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题,每个学生在生活中也确实可以应用到这方面的知识,通过这种方法,就将“学”与“用”充分的结合起来了,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于他们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2数学核心素养凸显了数学思想
在数学核心素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数学思想的培养,包括数形结合的思想,等价转化思想,直观数学思想等等,数形结合思想数学教学当中最为常用的思想之一,也是帮助学生更好学习数学的重要媒介。从狭义上来说,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以数字、字母和图形组成的学科,解题的过程中,数字离不开图形,图形离不开数字,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将数字和图形充分的结合到一起,从而让学生理解更加深刻。等价转化思想,除了数形结合思想之外,等价转化思想也是我们最为常用的方法,等价转化思想,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解决同一问题的两种不同的方法,将复杂的情况转化为了简单的情况,这样,就可以将问题更好的解答。在数学的教学当中,有很多问题比较难以理解,解答起来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可以将题目的内容做一等价的转化,这样,就能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第三,是直观数学思想。所谓直观,就是让学生的思想能够直接的接触题目,给予他们真正的想象空间和思考时间,教师要解答学生提出的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无论在解题方法和解题策略上面都要需要巧妙的答疑解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数学思想。例如,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变化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可以在学生的学习思维基础上不断的引导和启发,对比出图像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学生直观思维的培养有推助作用。
3数学核心素养丰富了数学活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