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核心要素范文

教育核心要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核心要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核心要素

第1篇:教育核心要素范文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

我们认为,素质教育无疑有着丰富的内涵,但其中“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基本理念对教师来说最为直白,对学生来说最为重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落实素质教育“三要义”。

在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这些基本理念是否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呢?环翠区作过专门的调研分析。比如:就“是否面向全体”,小学英语学科对“课堂提问”这一教学环节进行了随机的抽样统计,结果显示:教师把50%~60%的机会给了优秀学生,把30%~40%的机会给了中游学生,而对于学困生则很少关注。在其他教学环节中,同样存在着对素质教育理念落实不够的问题。

令人担忧的不仅仅是问题的存在,还有教师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比如:对于“课堂提问”这一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们会以“班额大”、“时间有限”等理由来解释,很少有人从教育观念、教学设计、职业道德等角度反思自己的行为。时间久了,这种有意、无意的行为就会形成一种教学风格或固有习惯,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改革进程。

为了从制度、政策上给课堂教学改革以方向性引领,环翠区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把学生的合格率作为考评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在教学质量检测方面提出以下要求:单科合格率初中生要达到85%以上,小学生要达到95%以上。与此相配套,区教育局还对《环翠区中小学教学常规要求》作了进一步的修订与完善。比如:为了落实“三要义”中“面向全体”的要求,我们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对辅导环节作出详细的规定,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辅导内容,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重点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分析原因、改进学习方法。

同时,环翠区还制定了《关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三要义”的行动方案》,围绕课堂教学诸环节如何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三要义”,在全区范围内掀起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之风,学校、学科教研组和教师都制定出各自的行动计划、配套措施,明确攻坚的重点、难点。

这些措施对于减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保障作用,使得课堂教学有“法”可依,也使广大教师在较短时间内统一了课改思路。

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题大面广”,为了避免学校和教师无从下手、无法深入,环翠区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课堂教学的模式研究,加强了对课堂教学规律性、优质课堂教学内在共性的研究与探索。

说到教学模式,人们往往存在一些片面认识:要么不重视模式研究,一味地讲个人风格,不尊重教育规律;要么迷信模式,生搬硬套,不知变通。对于教学模式,环翠区有这样的认识:开展教学模式研究,是促进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的纽带,是教师模仿、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的桥梁,它有利于我们指导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是推进课改的一个最佳切入点。为此,环翠区要求教师研究模式,但不唯模式,不拘泥于模式。既要从整体上把握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更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善于运用与创新。

改革之初,环翠区即有所侧重地为教师提供了自主探究、多元互动、研究性学习、网络化学习等几种有代表性的学科教学模式,“抛砖引玉”,“树标学标”。我们以学科为单位,由各学科教研员牵头,组织了全区范围的课堂教学交流研讨活动。比如:推行教研员登台上课制度,教研员结合平时的调查研究,把需要研讨的课堂教学问题通过上课的方式表达出来,课后与教师展开对话交流,答疑解惑。全区每所学校的每一学科都深入开展了“同研(上)一节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听公开课、看常态课录像、观摩示范课,以及案例分析、主题教研、专题报告等形式,展开集中的听课、评课与展示研讨活动,给课堂教学“照镜子”,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模式研究的热潮。

学科教研活动的广泛开展,既解决了一些实际教学问题,又树立了一批好的典型。比如:语文学科以“大学科”观为指导,实施“大语文、主体性、活动化”的教学策略,将已往单一、封闭的语文课堂拓展为立体和开放的大课堂,从课本教材的学习到课本外一切有意义的阅读活动,从常规语文学习到专题语文实践活动,再到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感悟,活化了语文学习环境。各校每周至少开设两节自由阅读课,学校设有阅览室,班级设有图书角,家庭设有图书架,引导学生利用校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读书,营造出浓厚的读书氛围。各校还积极组织课外阅读考级活动,颁发全区统一印制的考级证书,小学阶段中、高年级的学生每学期读书量能达到35万字左右。另外,化学“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历史主体性教学模式、“音乐、美术、文学”整合的教学模式,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等众多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纷纷涌现出来,形成了各具学科特色、年级特色和区域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强了广大教师对优质课堂教学内在共性的理解与把握。

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最终追求的是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整体上的优化。

首先,环翠区依托本地的教育资源库,加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力度。我们以自主开发为主体,并通过外地购买、网上下载、卫星接收等方式不断引进新的资源,建成了包括课例库、课件库、电子教案库和习题库四个子库,涵盖每个学段、每个学科重点章节的本地特色资源库,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灵活地调用库存资源,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资源库的建成为教师备课、上课以及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优质的共享资源,为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开辟了一个绿色通道,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最为便捷的服务平台。

第2篇:教育核心要素范文

教学·实践·创新 -谈谈素质教育对教和学的要求 文章作者:zhshxin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8月6日21:11 教学·实践·创新 -谈谈素质教育对教和学的要求 张顺信 什么叫素质?从科学上讲,素质指的是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例如,有的小朋友身条舒展,适合于运动、舞蹈;有的小朋友嗓音优美,适合于唱歌等等,我们就说这些小朋友具备文艺、体育素质。但是,先天的素质只是一方面,我们这里所说的素质,主要是指一个人靠自己的理想和毅力锻炼出来的—在文化、技能和品德修养上的基本素质。这才是人生素质的更重要的方面。 这样来看,所谓素质,实际上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天然条件,二是文化与道德素养,三是理想和毅力,也就是说:生理素质、文化素质和

*素质,三者融合起来才能铸造一个人的基本品质,并且在以后的发展中发挥出积极作用。 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就是对人的全面发展实施引导和启迪。因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一是教学方式上,应试教育是填鸭式,教育者占主导地位,受教育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素质教育则是启发式,教育者处于“服务”地位,受教育者主动地提出问题;二是教学内容上,应试教育是既定式,教育者依据书本内容向受教育者灌输,受教育者必须无条件的接受教材规定的内容。而素质教育则是适应式,教育者根据大纲要求,因材施教,受教育者依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三是教学空间上,应试教育是静态式,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必须在固定的教室或实验室中实施教和学。而素质教育则是动态式,教和学的过程既可以在教室、实验室中进行,也可以在“基地”、社会活动中通过实践的方法来学习;四是教学时间上,应试教育是规定的、阶段性的,教和学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在一定的年龄段时接受某个层次的教育。而素质教育则是灵活的、终身性的,根据受教育者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可提前结束学习内容,也可延长某个内容的教学时间,且终身都在学习;五是教学效果检测手段上,应试教育是封闭式,在教室或实验室内通过笔试的形式静态地检验教学效果,注重书本知识的记忆。而素质教育则是开放式,在教室、实验室或基地运用笔试、口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动态地检测教学效果,注重书本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技能的掌握;六是在教育功能上,应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升学,为了就业。而素质教育则是使每个人都得到最大发展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通过上述区别,我们不难看出,素质教育较之应试教育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和学两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教的要求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人、启迪人去发现,去创新。因而教育者必须是杰出的教师。因为:平庸的教师只是让学生学会,而杰出的教师是让学生会学;平庸的教师是向学生奉献真理,而杰出的教师是引导学生追求真理。 “高山之巅,无美木,伤于多阳也;大树之下,无美草,伤于多阴也。”教育,要适度,既不要多阳,也不要多阴。适度,是一种艺术,适度为美。 互相讨论,双向导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疏其思维使之畅达,导其逆反心理于正着。 教育,是给予,是唤起。它,把美的一切,奉献给人类,包括信心、毅力、智慧。给予的目的,在于唤起;唤起,是一种更大的给予。 教育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建筑师,而不只是工程师。工程师或许重在施工建筑,要绘出蓝图。绘制人生的蓝图,必须善于打开人的心扉,而人的心扉上各有一把锁,教育工作者要有一把又一把打开心灵之锁的钥匙。 教育者要把受教育者塑造成一个个体魄强键、智慧聪颖的键将英才。教他们于忧患中夺路,于苦难中新生,于困窘中奋发,于沉沦中跃进,于溷浊中澄清。 教学过程,是党性、人民性、时代性相结合的过程,是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相统一的过程。 教育的秘诀有二,一是尊重受教育者,二是学而有益。学生说:如果教师不尊重我们,又没有平等的态度,教的内容言之无物,又枯燥乏味,为什么还要求我们认真听讲?我们建议老师来个换位思考,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为了取得教学的功效性,我们应做到七提倡七克服:提倡自主性教育,克服看管式教育;提倡开放式教育,克服封闭式教育;提倡启发式教育,克服填鸭式教育;提倡多重渗透式教育,克服单一注入式教育;提倡双向沟通,克服单向灌输;提倡长效性教育,克服短期性教育;提倡复合性教育,克服单一性防范。 教育工作者应有很强的鉴别与鉴赏能力

。教育工作者最忌四穷。一忌目穷,目穷则视而无光;二忌耳穷,耳穷则闻而不聪;三忌腹穷,腹穷则难以治学;四忌心穷,心穷则思而无悟。总之,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对学的要求 目前在学生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德育方面的逆反心理,智育方面的厌学情绪,美育方面的消极心态。究其原因,是教与学之间存在严重矛盾。关键是“教”不能激励“学”,以致造成学习与需求的不平衡,学习与发展的不协调,学习与发展的负效应。为此,要解决德智美三育的矛盾,必须从学的一方着眼,从教的一方入手,研究如何使教学做到“平衡”、“协调”、“适度”,争取教与学的正效应;克服教与学的负效应。 一个人的先天条件固然重要,因为它是一个人在某个方面取得成就的“天资”,然而,后天的努力则更为重要,因为“勤能补拙”。纵观古今中外,只有学而不能者,没有不学而能者。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读书十诀,对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学习是有启发意义的: 一序、二勤、三恒、四博、五问、六记、七习、八专、九思、十创。 “序”,即循序渐进;“勤”,即勤读苦研;“恒”,即持之以恒;“博”,即博览群书;“问”,即不耻下问;“记”,即笔录脑记;“习”,即温习练习;“专”,即专心致志;“思”,即思考辨析;“创”,即创造创新。读书如此,学习也应如此。读书,按此十诀能够读懂书;教学按此十诀,则可以育好人;最后落实到“创”字上,这也是读书和学习的目的所在。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 大千世界,人与宇宙,人与万物,人与社会,人与人,一言一蔽之。主观与客观,若能协调好,统一起来,非经过一个艰辛的过程不可。这就需要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想使主观意愿与客观情况求得统一,达到和谐一致,就需要不断地实践。 子思曾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学、二问、三思、四辩、五行。前四者是行的基础,行是干,是实践。笃行,更为重要。 一切创造的前提,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人有了想象力,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立足今天,看到明天,推知后天。有了想象力,才有诗人,才有艺术家,才有发明家,人类才有进步。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之一,也是受教育者所必须努力实现的目标:在于创造性地培养创造力,在于充满想象地培养想象力。 创造,是生命;模仿,是死亡。普天下的人,都赞赏着一种有勇气在众人中抬起头来的人,他为了大众,大踏步的前进。 世界上任何职业,任何事业,任何工作,都有改进、改革的余地。有创始力、创新力、创造力的人,永远不患无用武之地。只有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能在人类历史上留下印痕。 创始、创造、创新必须在早年矢志为学,艰苦奋斗,打下良好基础。“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树雄心,立大志,敢冒险犯阻,方能成才,方能成器。 人生无止境,学习无止境。聪明的人,一生学习,永不停息。 参考书目:《铸魂·艺术·魅力》李燕杰著 文章出处: 自己创作 《中华素质教育》刊登过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第3篇:教育核心要素范文

1.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明确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每位教师都承认自己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明确了,然而这远远不是我们教学任务的全部。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要怎样去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更应该学会做人。这一问题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老师每节课只是在力求完成教材的任务,而不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表现为教学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导致教学中的教师中心化。一节课中教师的说话、活动时间占了课堂的一大半,为板书而板书、为演示而演示的现象也不少见。反映在教师的态度上就是生硬急躁,为教学而教学。上起课来就忘了自己的行为态度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殊不知教师在行为规范方面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要比所教的文化知识重要得多。教学中明显地反映出是学生在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2.教学方法不得当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多年来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在这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反映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是在研究教而不是在研究学。学习需要一种情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内化的过程。而现在的课堂教学明显突出它的外化作用。本来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有时是不完全同步的,想得很好不一定能说得很好,会算不等于会说。但本来要求学生在明白算理的基础上能计算就可以了,可教师非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说上。本来学生学会分析解答应用题就可以了,可放着时间不让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非得盯着几道抽象得很的应用题去练习说理。当然,训练学生的说理能力的初衷是好的,但因此而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学习却是得不偿失的。特别是因此而大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意识,这就更不应该了。要知道,有多少学生对数学的厌学是从那枯燥的没完没了的说理开始的。而学生说理的能力要它对问题的理解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慢慢地形成。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想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只有思维处于低级阶段的时候才表现出必须要边做边说。只有达到有内容可说的时候才能很好地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才能形成思维与语言发展的良性循环。这种外化的形式反映在课堂上就是为了创造教学气氛而进行以说为主的教学,这往往又是一个人说大家听,使得数学所独有的缜密的抽象逻辑思维人为地外化。怎么想的要说、怎么做的要说,甚至连1+2为什么等于3还要说理,这是不是有点太难为学生了。

方法不当反映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就是完全由教师安排教学程序,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做好一切准备,无须学生更多的思考。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茫然被动的状态,只为教师的教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比如学习应用题时,教师不是让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来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先自己给学生准备好解决问题要用到的知识。要学习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做两步的和一步的应用题,再把它们合在一起就是所学的应用题了。学生解答新的问题时根本就不用再去思考解答的方法了,留给学生的只有繁难的计算。整节课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反正老师叫怎样就怎样。这种方法很普遍,根本不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办法。

3.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目标

教育观念是教师教学中的思想意识,它决定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在加快,人们已经没有办法掌握所有的知识。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会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学会终生学习、学会生存。每位数学教师应该明白自己的任务、明确自身的责任。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要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当己任,先育人后教书、边教书边育人。这样,教师就会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上好每一节课了。如果有了这种新的教育观,就不会因为学生学不好而发脾气;就不会非得为追求形式的完美而设计课堂教学;就不会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为教师服务;就不会只是为了答好试卷而教学。数学课堂教学就会出现新的生机和活力,一个很有人文意识的数学课堂教学就会再现在我们面前。

4.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

第4篇:教育核心要素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教学;寄宿制民族高中

一、信息技术在寄宿制民族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1.寄宿制民族高中的现实情况

寄宿制民族高中的学生主要是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学生受到生活环境及民族文化的影响,具有特殊的民族性格和道德心理。他们的生活经验与人生阅历相对匮乏,即便是化学这样一门与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相关的学科,也成了纯理论特抽象的课程。

2.高中时期学生心理发展的情况

从心理学角度看,年龄在15~19岁范围内的中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此过程中,感性认识的外界信息主要是靠形象思维获取的。

3.高中化学课自身的特点

化学知识的传授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有些实验我们肉眼可以观测到,有些实验涉及微观领域的化学信息,肉眼无法观察到结果。有些实验有毒、对身体有害,我们无法在课堂上实验。有些实验因为药品价格高,无法在课堂上做实验,无法演示给学生看。种种客观原因,使得化学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影响教学的进度。

二、信息技术在寄宿制民族中学化学教学中运用的优点

1.利用信息技术做模拟实验

例如,在讲解晶体结构、电子云和原电池原理等较复杂微观过程时,就可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既形象、又直观,有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效果,提高可视度

例如,在实际操作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学生基本观察不到钠熔成小球、在液面四处游动,听不到发出的“嘶嘶”响声等现象,这样就影响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全面观察,深入了解。如果将这一实验从俯视的角度直接实物投影到大屏幕或是拍成录像,上课时在实际演示后及时播放,则全班学生能清晰地观察到“浮、熔、游、响、红”五大现象,可视度强,演示效果好,学生很容易接受,也可以达到教授的课堂效果。

3.信息技术可以使复杂的化学实验简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缩短化学反应时间,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为化学反应时间长而无法进行课堂演示的实验。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仅仅是轻描淡写一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体会。而今,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可以“调快”这种类型的化学反应速度,把整个反应过程在极短的时间内展示给学生观看。

(2)有些药品昂贵的实验,通过模拟的方法,既加强课堂效果又节省开支。做黄金溶于王水实验时,由于黄金价格高,在课堂上根本无法做这种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可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即能起到与演示实验差不多的效果,又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3)模拟课堂上无法演示的错误实验操作和爆炸实验,加深学生印象。学生总是对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将信将疑,若用实验录像来展示可能会造成的危险,学生势必会印象深刻。例如“稀释浓硫酸的实验”,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错误操作造成的极大危险实验播放给学生亲眼目睹,以加强警示的效果,还能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4)对有毒实验进行模拟操作,这样既保证教学安全性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于有毒物质的实验,如Cl2、NO等有毒物质,若防护不严,将会危害师生的身体健康。可借助计算机全面地向学生展示,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毒性。

(5)模拟化工生产过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模拟实物进行教学实验,比采用平面示意图或拆装模型的方法效率高,效果明显。

4.信息技术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宽、来源更广,并帮助学生在课堂外继续拓展知识领域

由于化学每周课时数相对较少,而化学知识总量不变,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增加。信息技术不但能提高课堂效率,也能在课外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拓宽知识领域,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增大课堂内外的学习容量,极大地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是教育的必然结果。对于寄宿制管理的学生而言,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帮助自身摆脱以前学习的不足、更快地加强学科的学习,还可以开阔眼界,放开思路,为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第5篇:教育核心要素范文

关键词:赛时行为空间理论;赛时心理状态;结构模型;健将级;短跑运动 员

中图分类号:G804.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10-0065-05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easuring Scale of Cor e Element of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for Sprinters

LIANG Jian-ping,ZENG Li,TIAN Feng-sheng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re element of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sprintersat the national master level during competition based on the action-space theor y with the method of document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surv ey and so on And the tested data of the master sprinters is analyzed through S PSS13.0.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ore elements of psychological state of mast er sprinters during play are made of twelve subjects in three dimensions whi ch are the cognitive strength of competitive state, the affirmation strength ofself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influencing strength of objective condition And t he affirmation strength of self psychological state is found to be the most infl uential factor to improve the ranking of master sprinters Also, through the te st of the structural model, some women sprinter’s characters can trigger the ne gative growth of structural model of psychological state during play and then ca use the fluctuation of their performance.

Key words: action space theory during play; psychological state duringplay; structural model; master grade; sprinter

本研究认为,高水平竞赛中运动员竞技能力释放的效益会受到赛时心理状态的影响,而 运动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赛时心理状态的好坏[1],如“克拉克现象” [2]、“黑马现象”等。针对这一问题梁建平等人通过构建“赛时行为空间理论” [3]对运动员参赛时 竞技能力储备释放的不稳定性进行了理论探讨,发现赛时过程的心理适应性与运动成绩的变 化有着很大的相关性。其主要原因是,竞技能力中体能、技术、战术和智能等4种能力是运 动员在竞技能力储备阶段可以得到训练强度刺激的[4],相比之下在心理适应性上 存在着训 练强度与竞赛强度的差异性。赛时行为空间理论认为在训练与比赛的时空转换过程中,运动 员的心理能力会受到训练和赛事事件时空转换效应的影响,运动员在赛时空间内所承受的心 理刺激强度是训练过程中难以模拟和真实体验到的。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多是对比赛心理一 般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描述,而对于赛时心理状态核心要素的探讨尚不多见。笔者认为,高水 平短跑运动员的赛时心理适应性是影响其竞技能力储备释放效益最大化的重要因素。据此, 本研究在赛时行为空间理论基础上,以赛时心理状态作为验证切点,试图探究影响高水平短 跑运动员赛时心理适应性的核心要素,并分析核心要素与运动等级之间的关联关系,以求为 教练员和优秀短跑运动员在调控赛时行为空间中的心理状态提供有益的理论实践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被试来源于2009年4月的全国田径锦标赛上100 m、200 m和400 m的20名健将级短跑运 动员,发放问卷20份,回收18份有效回收率90%。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在量表工具的处理上,由于前人做了大量的研究,如梁建平等人的《赛时行为空间理论 的研究与测评模型的构建》[3]和张力为(2001)[5]关于运动员赛前、赛 中的情绪、感受的 相关研究成果等,所以本研究在前人研制的量表基础上,抽取《赛时行为空间量表》中的心 理适应度

投稿日期:2009-08-06

基金项目:西南大学2009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项 目号:SWU0909670)。

作者简介:梁建平,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 部分量表进行修改和再测试。一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检验,另一方面根据不 同的被试进一步修正量表,提高量表的实效性,最终将量表命名为《短跑运动员赛时心理状 态核心要素量表》。

1.2.2 统计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 据的管理与分析,运用AMOS7.0结构模型软件进行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测试量表的分析根据短跑运动的特点与制胜规律,本研究借用《赛时行为空间量表》中的心理适应度部 分量表对健将级短跑运动员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建立健将级短跑运动员赛时心理状态 核心要素结构模型,最终形成了针对性更强的且更具有代表性的3个维度12个题项的《短跑 运动员赛时心理状态核心要素量表》。由于考虑到《短跑运动员赛时心理状态核心要素量表 》与原始量表在题项和被试上的变化,所以有必要对测评量表的信度、效度与结构进行分析 和修正,以提高测评的科学性。

2.1.1 信度分析运用SPSS13.0对《短跑运动员赛时心理状态核心要素量表》所测数据进行内部一致性分 析,本研究采用Cronbach Alpha一致性系数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从信度分析来看,量表 的总体信度a=0.873,说明量表的总体信度较高,并且在每个维度的上一致性系数均达到0 8 以上。根据张力为的观点,任何测验或量表的信度系数如果在0.90以上,表示测验或量表的 信度甚佳,在0.70以上,是一个可接受的范围[8]。为此,该量表的信度达到统计要 求。

2.1.2 项目区分度分析对12个题目进行项目区分度(Item discrimination)分析,采用精确性较高的相关法计算区分 度,经计算得到的项目区分度D,根据心理测量学的一般原理,项目鉴别指数D≥0.40的被 认为是区分度很好,0.30≤D

表1 《短跑运动员赛时心理状态核心要素量表》

各题项项目区分度

题项D题项DV10.715V70.542V20.752V80.513V30.625V90.516V40.684V100.501V50.822V110.432V60.637V120.424 2.1.3 结构效度分析 按照心理学家BENTLER的理论,构造健全 的项目所需要的项目和测验的相关在0.30~0.80之间,项目间的组间相关在0.10~0.60 之间[10],在这些相关矩阵之内的项目为测验提供的是满意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 对3个维 度以及总分之间计算相关性,以考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验证本量表的结构效度,从 表2的结果来看,本量表的效度较好。表2 《短跑运动员赛时心理状态核心要素量表》各维度与题总之间相关

V1V2V3V4V5V6V7V8V9V10V11V12f1f2f3题总V11V20.717**1V30.672**0.808**1V40.720**0.794**0.778**1V50.631**0.625**0.505*0.556*1V60.4110.4380.478*0.2660.610**1V70.4100.4550.2820.1830.650**0.560*1V80.1610.4130.0920.1800.661**0.649**0.615**1V90.482*0.4600.2650.2090.657**0.611** 0.606**0.694**1V100.3240.2650.3570.646**0.3540.2700.04 60.204-0.0931V110.3640.2890.2330.4590.2890.2200.1500 095-0.0760.714**1V120.2540.0000.0640.2510.3160.1210.1440 131-0.1660.671**0.639**1f10.834**0.923**0.922**0.917**0 631**0.4430.3570.2290.3740.4460.3640 1451f20.4630.549*0.3680.2950.812**0.832** 0.850**0.864**0.819**0.1790.165 0.1320.4541f30.3560.2090.2410.503*0.3590.2280.1320 158-0.1260.887**0.897**0.869**0.356 0.1781题总0.762**0.809**0.723**0.757** 0.843**0.722**0.660**0.611**0.579 *0.572*0.527*0.3920.840**0.801**0 560*1注:**P

2.1.4 探索性因子分析首先,我们对该量表进行了取样适当性量数及球形检验,结果显示:KMO值等于0.627,球形检 验的卡方值为5 548.404,并达到显著水平P=0.000(P

对所测数据进行正交最大化旋转,求出旋转因素负荷矩阵,从统计结果表3来看,在3个 维度中各个题项的因素载荷较高,说明该问卷的结构较好,并根据主成分分析抽取公共因素 ,以及各维度下的因子载荷确立维度及其所包含的题项,对3个维度分别命名见表4。

表3 《短跑运动员赛时心理状态核心要素量表》

各维度因子载荷

V1V2 V3V4V5V6V7V8V9V10V11V12f10.7840.8580.9090.875f20.7380.7550.8060.8970.836f30.8610.8350.899表4 《短跑运动员赛时心理状态核心要素量表》各维度命名

维度命名 题项f1技术动作与参赛预期确认度V6,V7,V8,V9f2心理及精神状态确认度V1,V2,V3,V4,V5f3客观条件影响度V10,V11,V12 2.1.5 问卷指标的形成通过以上分析最终确认了《短跑运动员赛时心理状态核心要素量表》由3个维度12个题 项构成,具体如下:

f1技术动作与参赛预期确认度:V6对自身技术水平的认知,V7对参加本次比赛的把握系 数,V8动技术的自动化熟练程度,V9成功的欲望;

f2心理及精神状态确认度:V1比赛后物质和精神奖励的多少,V2赛前心理生理准备充分 ,V3比赛期间天气的影响,V4赛中思维积极,V5赛中阻断消极思维排除杂念;

f3客观条件影响度:V10听从教练员的指挥,V11比赛中地点的影响,V12裁判员执法公 平、准确。

2.2 赛时心理状态核心要素结构模型的验证性分析为建立健将级短跑运动员赛时心理状态核心要素结构模型,本研究对探索性因子分析的 结果进行了验证性检验,以检验测量模型的科学性。其拟合指标的检验指标为:卡方检验(c hi-square)X2值可以表明模型总体拟合样本数据的程度,同时需用卡方值除以自由度 ,如果得到的数值小于5,那么就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数据,普遍认可标准是df

2.2.1 一阶结构模型的验证分析所谓一阶模型,就是指12个题项和3个维度构成的结构模型,在此我们充分考虑到题项 与题项之间、维度和维度之间是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模型M1。运用AMOS7.0极大似然估计 法 来检验该模型的拟合程度。从表5的拟合指标来看,虽然P值符合要求,但其他绝对拟合指标 没有达到标准。因此我们考虑应该用更合理或者更简洁模型来表示健将级短跑运动员赛时心 理状态核心要素的结构模型,所以有必要进行二阶模型的验证性分析[19]。

表5 健将级短跑运动员赛时心理状态一阶结构模型M2

拟合指数

X2dfX 2/dfPGFIAGFINFICFIRMRRMSEA32.935400.8230.7780.8090.6280.8551.0000 0880.232 2.2.2 二阶模型的验证分析在结构模型的研究中不断强调,一个好的模型是既简单又能准确描述数据中各个变量之 间关系的。所以本研究提出一个更简单的模型(M2)。假设有一个普遍能力(二阶)因子, 影响各一阶因子的表现。就是说,N个相关反映了N/2个一阶因子间的关系,改由N/2个参数 (二阶因子与一阶因子的关系)所代替。若M2能拟合数据,它既是一个较简单又准确描述数 据关系的模型。M2因为用一个二阶因子去表达一阶因子间的关系,卡方必然较大,自由度也 增加,只要M2与M1相比增加的卡方(自由度是5,即两模型自由度的差)不到显著水平,就 认为这个二阶因子足以反映各一阶因子的关系。从模型简洁性考虑,我们选择M2。若M2的卡 方显著增加,表明二阶模型拟合不好,不足以反映各一阶因子的关系,这时宁愿要比较复杂 的模型M1。

图1 健将级短跑运动员赛时心理状态一阶结构模型树形图M1 在考虑设定二阶因子模型时应当注意,当模型只有3个一阶因子时(共有3个相关)二阶 因子模型(以3个路径参数表示),在数学上等同于一阶因子模型。既然两者等同,拟合也 完全相同,当然就谈不上哪一个模型更好。就是说,二阶因子模型只适用于含4个或以上一 阶因子的模型(除非有参数相等的限制或含多个二阶因子或其他因子限制等)[20] 。因此在 二阶模型的构建时,本研究将运动等级、运动训练年限和性别3个因子加入其中,以寻求这 些因子之间的关系,同时加大因子数量。

本研究首先选择所测健将级短跑的运动等级作为限制因子,试图找到赛时心理状态结构 模型和运动等级之间的关系,其结构模型树形图如图2其中RANK表示运动等级,各项拟合指 标如表6。

图2 健将级短跑运动员赛时心理状态二阶结构模型树形图M3 表6 健将级短跑运动员赛时心理状态二阶结构模型M3

拟合指数

X2dfX 2/dfPGFIAGFINFICFIRMRRMSEA6.24832.0830.1000.1000.4850.9221.0000.04 90.191在将M2与M1进行比较时发现,在更为简洁的模型M2的各项拟合指标均比M1的指标有所提高 。因此本研究在M2的结构基础上,加入健将级短跑运动员的性别因子和运动年限因子,试图 找到这些因子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对健将级短跑运动员赛时心理状态核心要素模型进行验证 分析,使其结构模型更加完整并且与现有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进行对比,看能否找到一个更 具有说服力的核心要素模型M3。

运用AMOS7.0极大似然估计法来检验该二阶模型M3的拟合程度,从表7的检验结果来看, 各项拟合指标均符合模型拟合的要求。因此,说明该二阶模型M3较好地反映出理论模型结构 特点且各项指标良好。其健将级短跑运动员赛时心理状态核心要素结构模型的标准化解如图 3。

图3 健将级短跑运动员赛时心理状态核心要素

结构模型标准化解M3 表7 健将级短跑运动员赛时心理状态二阶结构模型M3

拟合指数

X2dfX 2/dfPGFIAGFINFICFIRMR RMSEA6.47841.6200.1660.9020.8990.9320.9810.09 30.129 2.3 模型的比较 本研究将M1、M2和M3的各项拟合指标进行 比较,并结合各个模型的树形结构图来判断各个模型的优劣。

表8 M2、M3、M3各拟合指数比较

模型X2dfX2/dfPGFIAGFINFICFIRMR R MSEAM132.935400.8230.7780.8090.6280.8551.000 0.0880.232M26.24832.0830.1000.1000.4850.9221.0000.0490.191M36.47841.6200.1660.9020.8990.9320.9810.0930.129如表8所示,M3较M2、M1的拟合优度有了明显的变化且P值均大于0.05,虽在绝对拟合 指标、非标准拟合指标和比较拟合指标的表现有所差异,但整体上来 判断,本研究选择相对复杂的M3,而考虑放弃M1和M2。从这些模型的结构图来看,虽然M3较 为复杂,但它却客观的反映了赛时心理状态与运动等级,以及性别因素和运动训练年限与运 动等级的关系。因此,本研究认为M3是健将级短跑运动员的赛时心理状态核心要素模型。

2.4 M3模型的解释与分析观察M3模型标准化解,我们可以找到影响运动员运动等级的主要因素。在这里要说明的 是运动等级并不代表最佳的运动成绩,但运动等级又是对运动成绩的一个衡量标准,因此本 研究借用这一衡量标准进行判定,试图找到影响运动等级提高的赛时心理状态核心要素和其 贡献率。

如表9表示的是健将级短跑运动员赛时心理状态核心要素结构模型M3的未标准化回归系 数,Estimate为未标准化系数(非标准化因素负荷量),此值可比较相对影响力;SE是标准 化误差;C.R是临界比率值,相当于t值或z值。P

表9 健将级短跑运动员赛时心理状态核心要素结构模型M3

未标准化 回归系数

因 素EstimateS.E.C.R.P心理及精神状态确认度

表10 健将级短跑运动员赛时心理状态核心要素结构模型M3

标准化 回归系数

因素Estimate心理及精神状态确认度

3 结 论

1) 对《短跑运动员赛时心理状态核心要素量表》检验结果表明:该量表信度、效度良好, 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并发现优秀短跑运动员赛时心理状态核心要素由三维度构成,分别为 :技术动作与参赛预期确认度、心理及精神状态确认度和客观条件影响度。该量表可以作为 评估高水平短跑运动员赛时心理状态特征的工具使用。

2) 对健将级短跑运动员赛时心理状态核心要素结构模型M3的检验结果表明:其各项拟合指 标良好,达到拟合要求,它能对短跑专项运动员赛时心理状态特征中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 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

3) 通过对健将级短跑运动员赛时心理状态核心要素结构模型M3标准化解的分析,发现心理 及精神状态确认度对提高健将级短跑运动员运动等级的影响因子最大,其影响系数为0.371 。同时还推断出某些女性短跑运动员的性格特征会影响赛时行为空间心理状态模型的负增长 ,从而导致她们运动成绩的起伏波动。

参考文献:

[1] 彭远志.短跑速度类项目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维度构成及差异性研究[J ].体育科学,2007, 27(3),13-15.

[2] 黄霞.高校短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及成因[J].武汉体育学报,2002,36(6):28-30.

[3] 梁建平,吴鸿春,曾理,等.赛时行为空间理论的研究与测评模型的构建[J].体育 科学,2009,9.

[4] 韩长军.关于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心理自我调整能力训练的探讨[J]. 南京体育学院学 报,2008,22(2):24-26.

[5] 张力为.赛前情绪的因素结构、自陈评定及注意差异性[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 版社,2001.

[6]季浏.体育心理学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 李国红,王力.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编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 31( 2):37-39.

[8] 张力为,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表述:十项陈述测验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 01,31(8):68-71.

[9] 毛志雄.我国部分项目运动员对兴奋剂的态度和意向:TRA与TPB两个理论模型的检验 [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10] BENTLER P M. Comparative Fit Indexes in Structural Models[J].Psychologi cal Bulletin, 1990,107:238-246.

[11] 张力为.研究问题与统计方法的有机配合[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2) :23-26.

[12] .体育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3] 宋志刚,等.SPSS16使用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277-280.

[14] 赵书详.实用体育统计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15] 梁建平,等,我国优秀运动员竞赛自信心来源比较性分析――以田径和射击为例[J ].体育科学,2007,9.

[16]毛志雄.我国部分项目运动员对兴奋剂的态度和意向:TRA与TPB两个理论模型的检验 [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17] BENTLER P M, DUDGEON P. Covariance Structure Analysis :Statistical Practi ce, Theory and Direction[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1996,47: 563-592.

[18] 黄希庭,张志杰.心理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9] 张力为.研究问题与统计方法的有机配合[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2) :23-26.

第6篇:教育核心要素范文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内部专业评估体系 核心要素 责任担当

目前,除少数省级重点建设大学和个别新建本科院校外,我省多数新建本科高校专业评估尚处于以外部评估为主的阶段,多元主体参与的学校内部的自我评估制度还未真正建立起来,离教育部提出的建立“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估制度”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由于缺乏校内自我评估实践,那么这方面的相关研究自然也就不会多。因此,加强校内专业评估的实践与研究,构建与外部评估相匹配的内部评估体系,成为新建本科高校教学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评估应以内部评估为基础

我们并不否认外部评估的作用,只是不赞同学校采取单一的外部评估方式。外部评估在任何时候、任何阶段都代替不了学校内部评估。外部专业评估的组织者多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评估机构,其组成人员主要有行业或者专业的专家学者、学校教育管理部门的管理者。评估时所依据的评估方案、指标体系,往往是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来确定的。这种评估方式被普遍采用,对高校的专业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近年来对这种评估方式也出现了质疑的声音。其一,认为外部评估作为一种静态评估,考察的是评估当时专业的基本状况,无法考察专业建设的过程,也很难准确预见专业的发展趋势。其二,作为基于结果的评估,很难对结果背后的原因形成准确判断,无法起到帮助专业提升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其三,由于评估结果与受评者今后的利益密切相关,因此,个别接受评估单位由于思想认识方面存在问题,对自己的优势是尽力展现,而对其不足,则有意无意地进行掩饰,无形中助长了弄虚作假之风。其四,外部评估采用的指标体系,往往是统一的尺度,由于学校专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统一的尺度很难适应所有的学校、所有的专业。为弥补外部评估之不足,校内专业评估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而校内专业评估是一种形成性评估,是专业的自我评价与学校评价的有效结合。从评估方式来看,校内专业评估更多的是体现评估、咨询与研讨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研讨性质。校内专业评估是一种诊断性评估,其重点不在于对专业等级的评判以及排名,而在于对照专业发展的目标定位,研究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由于校内评估是自家人评自家事,从心理上更容易让人接受,况且评估专家多来自校内,对专业的情况大多比较熟悉,因此评估结果更具有真实性。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指出:“建立健全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估制度。”对照文件要求,我们现在开展的专业评估,参与主体还仅限于政府和专门机构,学校参与还比较少,社会力量的参与更是微乎其微。这是今后必须着力加强的环节。缺少校内自我评估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其评价、监督、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终究是有限的。

二、新建本科院校内部专业评估指标核心要素分析

高校内部专业评估,是学校为全面了解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是否匹配,培养计划与培养目标是否符合,通过全面收集专业办学信息和资料,根据本校对专业核心内涵的理解而进行的综合评价的活动。其旨在巩固成绩,改进不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为教育行政部门或社会组织的评估奠定基础。因此,能否准确把握专业核心内涵,就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

我国高校目前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三类。学校的类型基本上决定了专业的类型。这里说基本,是因为还有特例,有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也有少量的应用型专业。研究型高校与应用型高校在专业分类上目前并未有明显的区别。这样,界定专业核心内涵之前,就应首先界定学校的类型。因为不同类型的高校,其专业名称虽然相同,但由于两类高校的培养目标不同,培养规格不同,课程体系不同,培养途径不同,其核心内涵应该是有区别的。

那么,新建本科院校专业的核心内涵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有的研究者认为,专业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核心要素上,即专业目标、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师资和专业设备。我们认为,这样的说法似乎不够全面。高校本科专业的设置,既源于学科分工,又源于社会需求,专业建立之初,就应该明确其类型定位――是研究型还是应用型或是技能型,这是专业进行人才培养与确定发展目标及思路的依据与基础。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多是地方性高校,因此专业应与地方产业、行业相对接,以培养供需对路的人才。如果不考虑定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则以后的专业建设与发展势必处于盲目之中。

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一样的。如果说培养目标定位解决了人才培养类型问题,那么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则主要解决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问题。类型、质量标准对专业人才培养来说,都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专业知识和技能是通过课程来传授的。课程的直接目的就是传授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获得思想与能力的发展。课程的社会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赖以生存的手段。高校作为高级人才培养的机构,授以学生生存的手段既是办学目标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需求。因此,对任何类型的专业来讲,课程永远是不可忽略的核心要素。

专业教学离不开教学设备与资源,尤其是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实践教学比例的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的提高,更离不开教学设备与资源。

专业教学活动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专业没有教师,同样,也没有哪一个专业没有学生。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与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同样,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与人才培养质量也密切相关。教师与学生、传授知识与学习知识是不可拆分的矛盾的两个方面。因此,教师与学生应是专业必不可少的核心要素。

现代大学不同于古代的私塾。私塾先生今天教什么,明天教什么,完全是自己说了算。今天的大学教育则不然。计划管理、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管理制度与机制是否健全,是影响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学管理应是专业的核心内涵之一。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核心内涵应包括专业类型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体系、教学设备与资源、教师与学生、教学管理等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是学校和院系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构建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评估指标的必不可少的核心要素。

三、与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评估有关的几点思考

(一)校外主体应有明确的责任担当

首先,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不断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方法和措施,为高等教育评估提供依据,成为学校建立健全校内专业评估体系的直接推动力。其次,应该大力推动并鼓励支持民间组织机构参与到高等教育评估中来。如1997年,上海高等教育评估事务所组织实施了“上海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评估”。此后,在北京、江苏、辽宁、云南、广东、上海、安徽等地先后成立了10家专业性的高教评估机构,它们接受政府与用户的委托,开展各种类型的评估。再次,应建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制度。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评价可以采取对人才使用的总体的满意度和对毕业生在具体岗位中的某一方面的表现或者某一任务的达成情况给出个别的、有针对性的评价相结合方式进行,也可以进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评价,评价毕业生的知识、技能、素养与职业需求的匹配度。对毕业生的评价可采取年终表现评价、季度表现评价、月表现评价,甚至细化到每天的表现评价等,开展从整体到局部的细化的全过程跟踪,体现出评价的职业导向作用。

(二)应发挥学生及其家长在专业评估和质量保障中的作用

1.建立大学生对教育服务满意度的测评

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主体,是高等教育的受教育者和受益者,也是高等教育过程的参与者和体验者。随着对学生主体性认识的增强,大学生学习满意度是以学生为主体,反映教育质量,从而形成微观主体和宏观质量的有效连接。应将学生满意度融入专业评估当中。学校应建立大学生对教育服务满意度的测评体系,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测量、分析和改进教育服务体系。学校应把学生的需求作为学校存在的理由和工作的重心,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时刻关注学生的感受。教学服务工作应紧紧围绕提高学生满意度展开,让学生能够真正享受到一次愉悦的求学经历。

2.实施家长满意度测评计划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优质的教育资源成为家长望子成龙的理想追求。学生选择高校的空间也日益增多。学校可以结合目前和预期的学生家长需求,并结合学校的实际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以学生家长期望和需求为导向培养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同时,学校必须努力推进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环境、教学效能、校园生活、校园支持服务、校园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建设,建立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的学校环境。

总之,一个有效健全的专业评价,不单单是高校教育本身的内部评价,它应该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离不开政府主导、专门机构操作、社会评价、家长乃至学生的共同参与,它是一个学校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只有汇聚一个体系开放、包容、具备可持续因子和方便操作的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才能实现校内专业评估与社会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赵文华.高等教育系统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7篇:教育核心要素范文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

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

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

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

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第8篇:教育核心要素范文

核心要素之一:情境

情境是指幼儿亲身经历的现实场景或教师创设的情境。教师往往根据教材的要求、特点以及活动目标等,运用生活展现、图画再现、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来创设情境,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使幼儿“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桃树下的小白兔》是个传统的童话故事,故事温馨优美,画面感强,富有感染力。因此我创设了与故事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大幅的草地背景图上,一条小溪缓缓流淌,小溪里倒映着蓝天白云,溪旁是一棵老桃树,一簇簇的桃花瓣从孩子们的头上垂下,仿佛风一吹就会掉落在他们头上。孩子们三三两两地在树下铺着绿毯的草地上席地而坐,眼前有草地,有鲜花……优美的情境感染了幼儿,激起了他们强烈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核心要素之二:语境

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语境可以解释为语言所营造的氛围和意境。如果说情境的创设是让幼儿用手触摸、用眼观察,那么语境则是让幼儿用耳聆听。教师犹如魔术师,根据不同的场合灵活运用或舒缓、或轻柔、或神秘、或激昂的语气,并伴以恰当的眼神、手势、身姿,往往能带领幼儿进入语言所营造的的氛围之中,激起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语言活动“桃树下的小白兔”的导入部分,我在《迷雾森林》音乐的伴奏下,用温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着:“远远的,滚来一个雪球……快飞到朋友的身边去……”幼儿很快被带入到故事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当我用神秘的语气问:“这么美的地方住着谁呢?”幼儿一个个情不自禁地屏住呼吸,等待着答案的揭晓;当我用鼓励的语气提问:“动物们喜欢小白兔的礼物吗?他们把小白兔寄来的礼物当成了什么?”幼儿大胆地进行想象和讲述;当我用轻柔的、向往的语气说:“小白兔会不会也给我们送来礼物呢?让我们躺在草地上,闭上眼睛等一会吧!”幼儿很快安静地躺在草地上,期待的神情洋溢在脸上……良好的语境激起了幼儿积极的想象体验和表达的欲望。

核心要素之三:心境

第9篇:教育核心要素范文

[关键词] 旅游 核心竞争力 钻石体系

研究竞争的权威,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指出,从国家或区域的层面来考虑,“竞争力”的惟一意义就是生产力。他提出了决定国家或区域竞争力的“钻石体系”,即四个因素: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 综合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构成或影响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生产要素(传统的旅游资源、人才、资金等)、旅游需求、旅游环境(包括交通条件等)、旅游业管理和决策能力。将波特的“菱形模型”的竞争优势理论运用到区域旅游竞争力问题的研究中,可以得出一个旅游核心竞争要素模型,如下图所示:

一、利用生产要素

1.西安旅游资源概况

西安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海内外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三千一百多年的建城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就是以西安为起点的。西安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西安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2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馆库藏文物12万余件。全市拥有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的景区20个,国家4A级景区9个,全市星级宾馆72家,其中五星级宾馆4家,四星级宾馆13家。首批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旅游业成为西安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非外贸创汇的主要来源。

2.西安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状况

全省共有44所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其中高等旅游学校15所,中等旅游职业技术学校29所)开设旅游及旅游相关专业29个,在校生达1.31万人,包括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四个层次。“十五”期间,陕西省首次获得旅游规划方向博士学位授予资格。编制导游培训教材和辅助教材12套。大力开展岗位技能鉴定,努力实现持证上岗。充分调动企业开展培训的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积极开展国内外旅游交往与合作,和新加坡、瑞士、美国等旅游部门或教育机构签署了旅游教育培训合作协议,为陕西省旅游业培养旅游教育人才。

二、满足消费需求

1.西安旅游形象定位

西安是东方文化的发祥地和代表,东方文化的精髓均浓缩在古都西安,西安最具吸引力、能够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或者在旅游客心目中所感知的旅游形象均指向周秦汉唐盛世古都文化,而这些文化的实质载体就是遗留下来的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西安的根“文化”、应考虑“长安古乐”、“大秦腔”等一些非物质的民间口头文化产、地方民俗风土人情。

2.西安旅游市场需求状况

随着入境旅游市场开发力度不断增强,客源地域总体格局发展平衡,结构更趋优化。到2007年,国外人占据了西安入境旅游市场的80%以上的份额,绝对增量加速;日、美、欧等三大传统市场来陕游客总数占陕西入境总数的42%,总体地位明朗;以韩国为代表的新增幅较快,来陕游客占陕西入境总人数的10%,发展成为主要的入境客源地;中国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市场进入发展期;以商务为主体的散客市场持续扩张。

3.西安知名度概况

西安不但具备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区位条件和历史文化基础,同时也在民众中形成了具有强烈感召力和相对成熟的“十三朝古都”的感知形象。西安作为目的地的最大特征在于其古老的东方文化魅力,而且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其周秦汉唐盛世古都文化和不同时期的历史遗产等现实文化载体。将西安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定位“最具东方神韵的国际遗产旅游目的地城市”。

三、优化旅游环境

1.西安政府扶持旅游发展概况

西安旅游业认真贯彻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按照“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克服困难”原则,克服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非典”、禽流感等不利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旅游业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同时政府还联合旅游企业共同开发旅游资源,传播主题品牌和主题文化,建立品牌经营系统的组织结构,不断提高对客服务的质量水平,从而保持和提高区域整体形象和品牌价值,形成区域持续的竞争优势。

2.西安发展旅游的区位条件

陕西省地处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地区,与陕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重庆市毗邻。有汉、回、满、蒙、藏等多个民族。西安是我国东部和西北、西南地区联系的交通要地。西安有一定的综合经济实力、工业基础较好,科技、教育优势仅列北京、上海之后居第三位。陕西地势的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特点很明显。这就把陕西分为独特的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西安留下了数不尽的古代遗迹,其中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奇迹。

四、强化旅游管理和决策能力

1.西安旅游管理机构概况

为加强西安旅游管理力度,地方政府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大部分县都成立了旅游局,专门进行行业管理。此外,还成立了假日旅游指挥协调领导机构、社会饭店管理机构及旅游专业协会等机构,制定并实施了《旅游行业管理办法》等行政规章,建立健全旅游质监体系,启动质量、环境和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推行旅游饭店星级标准和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标准。

2.西安旅游管理水平

西安初步形成了旅游行业管理体制。旅游市场迅速扩张必然带来一些市场不规范行为。为此,西安相关部门采取了相应措施:一是对旅行社及类似旅游公司的申办从严把关审核,对于已成立的旅行社及星级宾馆认真复核,并向社会进行公示,增强透明度;二是对于导游人员要求持证上岗,为提高全行业导游人员素质,规定凡持临时导游证人员必须参加全国导游资格培训考试,否则不予换证、办证,采取这种办法使临时导游逐渐向国家导游员过渡;三是规范经营管理行为,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组织执法人员到景区(点)车站、宾馆饭店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西安旅游管理体制还在不断完善,管理力度处在逐渐加强的过程中。

3.西安旅游服务质量情况

旅游服务质量是旅游业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西安旅游行业为了让海内外客人满意,坚持文明服务的宗旨,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虽然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诸如在游客旅行过程中出现的旅行社随意改变旅行路线、景区卫生状况欠佳、旅游服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现象,但是各地方都在不断努力出台监督政策,改进旅游服务质量。

五、结论

1.西安旅游核心要素具备强劲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价值突出体现在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西安在旅游资源方面具备了这些优势,西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在激烈的竞争中具有强劲的竞争力。同时,西安在旅游人才培养工作扎实,各种专业人才越来越多,整体素质大大提高;旅游形象独树一帜,市场需求很大,国内外知名度高,这些同样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2.西安旅游管理与决策水平方面提升空间较大

西安旅游核心要素提升空间仍然很大,尤其是旅游管理与决策水平方面。西安在前些年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由于体制性的某些弊病以及宏观管理上的部分失控,在某些景区也同样付出了牺牲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昂贵代价;在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上,没有统筹规划,开发重点不突出,资源特色不鲜明,区域间的群体效应、共生效应、自增效应没有得到很好的依托和充分发挥作用;在开拓客源市场的时候,由于没有牢固树立以游客为中心的价值观和以客为贵的企业理念,带来了短期难以消除的负面效应,西安在旅游管理与决策水平方面需加强。

3.西安旅游整合能力较弱

目前,西安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就在于资源和要素的整合力度不够,资源配置分散,缺乏对区域文化旅游的形象、产品、市场做到统一科学定位、高水平开发,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还没有能够转化为文化旅游经济优势。

在分析影响西安游核心竞争力的各个要素的基础上,可以看出,西安游核心要素具备强劲竞争力,且提升空间较大,关键是资源整合能力较弱制。因此,提升旅游竞争力关键是在逐步提升核心要素竞争力的基础上,有效地整合资源。做到整体统筹湘西安游发展规划,突出开发重点,发挥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夯实文化品牌的底蕴,打造西安的文化旅游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