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文明引导工程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防洪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对策;推广效果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water laws and regulations along the Yellow masses, to enhance their awareness of the protection of flood control projects, to solve the current flood control project supervision and the existing supervision of human resources shortage contradiction status quo. This paper has developed a digital broadcasting system for flood control and popularizing wireless network by using digital IP network broadcasting technology, wireless network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and special local area network of Yellow River. It is hoped that it will be widely used in the Yellow River system.
【Key words】Flood control project management problems;Countermeasures;Promotion effect
1. 目前防洪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历城河务局所辖防洪工程属济南黄河百里风景区的中段,地处济南市北郊。自标准化堤防工程建设完成后,大堤面貌焕然一新。每逢节假日,防洪工程上游人如织、车辆如流,尤其在盖家沟险工堤段,到此处休闲游玩的人员车辆络绎不绝。然而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却有一些不文明行为:乱扔垃圾、露天烧烤、攀折花木、践踏草皮以及随意停车等,使险工工程埽面、堤坡草皮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工程面貌,给工程管理带来较大工作压力。究其原因,一是市民对黄河工程缺少了解,二是黄河防洪工程缺乏更有效的监督管理方式。
2. 防洪工程管理问题优化对策及新技术研究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缓解日益增大的防洪工程监管任务量与现有监管人力资源紧缺的矛盾现状,笔者运用数字IP网络广播技术、无线网络传输技g和黄河专用局域网络,研制了防洪普法无线网络数字广播系统。通过在游人较多的几处险工控导工程上安装具备独立IP地址的网络音箱,利用远程办公室主机的操控软件,进行实时或定时音频播放,播放内容主要是黄河知识,黄河法律法规,河务部门职责等,也可以根据各个险工控导工程存在的不同问题设置不同的广播内容。通过对游客进行宣传引导和约束,起到维护防洪工程良好面貌的作用。该系统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实时远程讲话,配合加装的网络摄像头,发现防洪工程上有不文明行为甚至水事违法行为时,由主机操控管理员(根据工作需要,经授权可以设置多个分控管理员)进行实时远程喊话制止,起到一定的威慑力,能够有效防止工程面貌被破坏,并遏制水事违法行为发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节约养护经费支出。
2.1新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
(1)笔者研究的防洪普法无线网络数字广播系统,是一套基于网络传输的广播系统,将无线网桥传输、以太网数字信号传输,数字转模拟音频信号技术,网络音频广播系统以及网络视频监控等技术进行了深度的融合和利用。通讯协议采用TCP/IP网络协议,借助已建成的黄河局域专网,进行通讯和传输广播音频信号。具体来说,是基于IP数据网络,将音频信号经过数字编码以数据包形式按TCP/IP网络协议在黄河专用局域网上传送,再由终端解码的纯数字化单向、双向及多向音频扩声系统。主要由主机操控中心(主控计算机内安装操控软件)、网络传输设备(交换机设备和传输线路)、IP网络音箱和太阳能供电系统四个部分组成。组成框架、具体工作原理(运行流程)和平面布置见图1、图2和图3。
(2)主机操控中心可以设置在局机关,由专人负责管理,同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以授权设置多个分控中心,加强对防洪工程管理,提高水行政违法案件查处效率,实现多维度管理。网络传输设备主要是交换机和无线网桥,交换机黄河部门均已安装,无线网桥采取点对点或点对多点,接收端设置在就近的黄河管理庭院,发射信号端设置在险工或控导工程坝头。操控软件可以直接安装在网内任何一台电脑,包括主控中心和经授权的分控中心。通过安装操控软件,可以设置定时播放语音普法宣传内容,根据工作需要还可以进行实时远程警告。
2.2新技术优化对比分析。当前市场广泛采用的广播系统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传统模拟广播系统,这类广播技术落后,兼容性、扩展性不佳;广播范围狭窄;安装复杂、维护不便、故障率高。第二类是无线发射调频广播系统,基本工作原理相当于大家熟悉的收音机接收原理,有大功率无线信号发射机和调频接收音箱构成,需要遵守国家的无线电台使用法规,无线电信号容易受到干扰,辐射范围小。第三类就是本文描述的无线网络广播系统。前两类的投入大,后期维护成本较高,音质效果不好,传输距离非常有限,仅能覆盖方圆几公里远,不能适应黄河工程长距离的管理需求,且容易受多种条件制约和环境干扰,只适合小型公园的安装。而本文研究的无线网络数字广播新技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多个险工上设立IP网络音箱终端。利用黄河沿岸已建好的黄河专网和成熟的无线网桥技术,加上大堤无障碍物阻挡的良好地理环境,可以将广播内容传输几十公里甚至更远,投入少,零维护,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2.3新技术的主要创新点 。
(1)该系统将太阳能供电系统、IP网络音箱、监控系统和黄河专用局域网进行了结合创新应用,集监控、个性化定时广播、实时远程喊话功能于一体,仅需通过操控中心一次性的设置即可达到全覆盖监管,节省了大量人力车辆支出,是提高工程管理、水政执法和普法宣传工作效率的新技术新方法,在黄河系统尚属首例。
(2)实现了稳定的远距离无线传输。通过借用黄河沿岸已建成的管理段稻萁换簧璞福加上大堤无障碍物阻挡的通畅地理环境,使点对点无线网桥的传输距离达到3~5公里,这个距离完全能满足险工至管理段的横向信号传输,再借用局域网实现沿大堤纵向远距离传输,达到纵横全面覆盖。
(3)系统稳定性高。该系统负载设备的电压如摄像机、网桥等都采用的专门统一电压输入,由太阳能供电系统直接供电,避免了经多次电压转换带来的电量损耗以及增加逆变电设备额外增加耗电,大大降低系统故障率,有效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和电池的续航能力,避免了电量流失。
(4)播放音质好,不受干扰。IP网络音箱终端是通过无线网络技术直接接入黄河专用局域网,黄河局域网网内资源环境比较纯净,不受广域网网络病毒感染侵扰,音频信号更为稳定。另一方面,数字信号强大,扬声器配置和数字信号转模拟信号电路设计等均达到了合理优化配置,因此通过IP网络音箱功放广播出去的音质更好。
3. 系统预期效益分析
(1)通过该广播系统,定时对进入堤防、险工等工程范围内的游人进行防汛知识、黄河法律法规和河务部门职责的宣传,实时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喝令制止,提高了群众爱护黄河防洪工程的自觉性,起到积极的宣传引导作用。在夏季,重点提醒市民远离危险水域,保护生命财产安全,避免溺水惨剧发生。同时,通过监控录像,对危害黄河工程安全,倾倒垃圾、渣土等水事违法行为进行取证,更加有利于执法部门查处案件,对维护正常水事秩序起到重要作用。
(2)该系统操控管理方便,局域网内的任何一台电脑都可以实现对网络音箱播放的控制。操控中心的硬件设备采用嵌入式系统,固化在处理芯片上,不受病毒侵害,基本是零维护状态。系统管理也更加方便,管理员可为不同终端设置定时播放任务,系统自动执行播放,无需人员值守,减少人力投入。
4. 推广应用前景
(1)笔者单位在辖区内盖家沟险工工程上安装了一套防洪普法无线网络数字广播系统,定时音频播放,播放内容涉及黄河知识,黄河法律法规,河务部门职责等,对往来游客和车辆进行宣传引导,起到了较好的约束作用。近一年来,黄河公园面貌、浮桥上下以及防洪工程面貌维持的良好,使单位每年节省10万元渣土清运费、日常保洁费、撞坏堤顶设施修复费等开支。
(2)如果将防洪普法无线网络数字广播系统推广全黄河部门,必将实现法治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完全突破传统格局,打开普法宣传教育新模式,全面增强沿黄群众的法律观念和法律素质,达到共同维护良好黄河环境和水事秩序的效果。综上分析,该系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5. 结论
综上所述,防洪普法无线网络数字广播系统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若在黄河系统进行广泛推过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各单位的工作效率,增强普法实效,提升工程管理水平,节省大量的业务工作支出,应用前景广阔。同时,通过强化对市民的普法宣传力度,不但加强了市民爱护黄河工程的意识,也提高了黄河部门的社会知名度,更加促进人水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建议在黄河系统广泛推广该技术。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233-01
一、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网络是一个信息共享空间,超越国界和地域的限制。网络常被比喻成一把“双刃剑”。在大学,网络的出现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为大学生活提供了便利,与此同时,网络也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思维、政治态度、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合理利用网络的积极因素,掌握主动权,为服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良好的作用。
在研究过程中,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如下特征:
1.首先,在主体内容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获取教育主体内容的信息量小,局限大,通常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借助杂志、报纸、书籍、文件等资料,甚至是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搜集资料,寻找素材,采取这种方式方法获得的信息大多不贴合实际、缺乏时代感、枯燥乏味,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相对较弱,取得的教育引导效果也不明显。与之相比,通过互联网平台经过信息交互搜索获得的信息,具有速度快、范围广、更新快、时效性强等特点,并且借助论坛、微博或聊天工具等新型交流载体,可以将教育对象引入到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与他们的学习、生活、文体活动等互动联系起来,强化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知和理解,从而达到教育引导的预期效果。因此,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丰富生动,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较强。
2.其次,在教育方法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教育目标、传递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既是教育者认识能力与认识水平的反映,又是联系教育者、受教育者的中介,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问题的工具。”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较单一、刻板,一般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方法,通过课堂讲授、班会团会、谈心等方式,通过与教育对象语言、感情的交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其本质是主动灌输,被动接受,持续时间较短,效果不明显。与之相较,建立在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基础之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吸引受教育者主动在网络平台上获取信息,淡化教师教育者的身份和大学生受教育的色彩,通过潜移默化地引导和渗透来进行。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拘泥于静态的文字表述,注重综合各种多媒体技术,以生动精彩的视听效果调动教育对象的主动性,使其自觉将一些道德规范和思想行为准则内化为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3.第三,互联网孕育着巨大的潜能,开发利用新的网络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新途径。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通过教育对象在虚拟空间里的心理行为发现其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倾向,以采取适当的教育引导,并循环模拟利用以检测反馈信息,从而为教育活动的展开指明方向。
二、加强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1.创立和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包含网站和网页建设、网络建设、管理建设、队伍建设以及制度建设。校园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提供了物质基础。高校应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建设突出高校校园特色的校园网,有机结合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以引导学习、工作、就业创业等需要为目的,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教育的能动性。
一、视障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
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各种媒介信息服务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的能力。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又提出了网络媒介素养,更加强调正确判断信息及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我们认为,视障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帮助视障学生提高对网络媒介的认识,熟悉网络媒介传播规律和流程,培养视障学生运用、分析网络媒介所传播的信息以及制作网络媒介产品的能力,使得视障学生具有良好的媒介道德规范的认知与自律能力,成为主动且具有批判性的网络媒介使用者。
二、视障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
关于我国视障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现状研究的成果不多,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的情况及一些研究成果,开展了局部调查研究,发现我国视障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具有如下特征。
(一)视障学生上网目的不明确,网络资源利用能力低
总的来看,视障学生对于上网的态度是积极和热情的。然而一些研究成果指出,利用网络进行娱乐活动的视障学生占17%,交往的占30%;我校则有高达65%的学生利用网络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甚至还有7%的视障学生热衷于玩盲人版的网络游戏。对学生而言更加重要的学习资料,培养其生活技能的各类信息资源,视障学生极少关注;在线聊天、玩游戏、看网络小说或电视等休闲娱乐活动却成了他们利用网络的主要内容。应当说,网络上的休闲资源不是不能使用,但是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自我约束。如果沉溺其中,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那就必须予以干预。
(二)视障学生对网络认知薄弱,甄别信息能力差
有相当部分的视障学生认可并相信网上的各种信息资源,他们认为,网络是公开的大众传媒,经过了相关部门的核定,信息渠道、内容确凿可信。即使有少数视障学生对网络的不良信息持有怀疑的态度,但也认为不良信息离他们的生活太远,“不太会”或“绝对不会”对自己产生不好的影响。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如前段时间“末日说”在网络上似乎愈演愈烈,而在视障学生之间也传得热火朝天,其中一些不科学的观点甚至被某些视障学生全盘接受,有些学生的精神一度受到困扰。可见,视障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甄别、批判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视障学生的网络接触行为自我管理能力差
在调研中发现,我校视障学生上网的自我约束能力很差。只要网络开放,绝大部分的视障学生都不愿意离开电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有些视障学生经常通宵达旦地上网,为的就是聊天、玩游戏、看网络小说、看网络电视之类。显而易见,视障学生网络媒介使用的自制能力和计划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视障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对策研究
视障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存在上述诸多问题,是有其内在原因的。当前一些大众传播者受商业利益驱使,热衷于传播一些低俗、不良的信息。视障学生由于视觉的缺损,认知能力发展较普通孩子落后,思想单纯,知识面又较为狭窄,极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同时,由于学校管理不严或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视障学生的上网行为得不到有效引导。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认清现实及困难,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视障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一)加强宣传管理,督促文明上网
从学校层面制定相关上网制度,在学校的公共宣传栏、校园广播中广泛宣传,让视障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做到文明上网。也可以利用校园网、聊天群、校园广播及校园协会组织等有关新闻出版、知识产权、网络管理等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策法规,让视障学生了解,使他们避免利用网络媒介传播不良信息、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针对视障学生上网一般在课余时间、专任教师难以监控这一问题,可在学生中成立网络协会组织,把学生调动起来,形成学生的自我监督和管理。在大力宣传、监督和自我审查下,视障学生的文明上网行为将会越来越明显。
(二)营造良好氛围,做好思想熏陶
提高视障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首先要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让视障学生步入健康的网络文化之路。可在班级中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媒介实践活动,如“我是网络高手”演讲、网络传媒知识竞赛等。利用晨读前的时间,分享最新的新闻时事资讯或科研信息等,强化视障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利用特教学校的优势,定期邀请媒体记者、主持人、新闻人物等走进校园,与视障学生互动交流。
(三)渗透课堂教学,丰富教育形式
盲校课程安排非常拥挤,不仅要进行常规科目的教学,还要开展手工家政、定向行走等适合盲生的技能训练课,因此单独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的困难比较大。我们认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方式可以是以网络媒介议题为切入口,渗透进课堂教学。如在盲校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安排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主题,开设专题活动课,以引导视障学生甄别媒介信息、明辨是非。或融入其他传统课程中:如语文教师通过指导视障学生大量阅读网络媒介中的优秀作品,培养视障学生阅读与写作等基本能力;信息技术课教师通过指导、培养视障学生搜索、辨别、应用信息的能力,提高视障学生使用网络的能力,提高视障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因此,在盲校每位任课教师都可以成为优秀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教师。
(四)政府有效督导,多方参与共管
提升视障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仅由盲校、盲教育工作者来做是不够的,社会也应该负起应有的责任。政府相关部门应成立专门的指导机构,鼓励公益性的组织和社团,参与视障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着手进行一些调查研究,借鉴和引进一些可行措施,通过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形式对视障学生进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建构适合视障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社会工程。另一方面,大力倡导网络媒介的社会责任,适时推出适合视障学生的优秀网络文化产品,为视障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媒介服务。
(五)家长积极参与,促进孩子成长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如今又进入了具有鲜明特征的网络文明时代。网络文明给社会上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不仅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而且更主要的是把教育带入了一片崭新的天地。与传统的“在规定的时间、在固定的地点、向规定的人学习规定的课程”的学习方式相比,网络学习的时间广泛了,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操作;网络学习的对象扩大了,向谁学习都可以;网络学习的课程自主了,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总之,网络时代的出现,使得整个学习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网络学习开拓了一个学习革命的新时代。
现阶段我国的中小学网络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没有可充分借鉴的经验,包括欧美等发达国家,同样也处在中小学网络教育的探索时期,这必然导致目前中小学网络教育教学的诸多不确定性;二是中小学网络教育的指导性理论目前还没有定型,其技术支撑与实现也不完全成熟,因此必然制约网络教育优势的充分体现;三是传统教育的思维与习惯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和适应新型的教师主导式教学和学生自主式学习,师生都感到力不从心;四是网络教育本身的缺陷难以克服,有待用其他方式和手段加以弥补,目前网络教育领域内尚没有探索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目前的探索是,采取新颖的学习策略,首先是整合学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整合学习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以及学科课程之间整合基础上的:前者表明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将从原来的“配角”成为“主角”,即所有课程都将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信息技术将是学校所有课程的一项基本要素;后者表明相邻知识系列、性质相近学科之间的整合,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强调学生学习与生活及社会的紧密联系,强调跨学科的探究、体验和合作式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没有一个共同的模式,因技术程度、学科性质和学生状况都有较大差异:一般来说,在常规教学中可采取“丰富策略”,在教学注入新鲜、生动的内容和演;在课外学习可采取“增强策略”,指导学生建立主题网页构建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研究问题时可采取“探究策略”,教师指导学生围绕问题到网上寻找资料并在与他人合作中完成设定目标;在复杂学习中可采取“工具策略”,让学生通过互动的网络找到类似几何画板、Java互动软件和仿真实验室等认知“支架”;在实战学习中可采取“在线策略”,创建公文包项目、日志保存项目、事实发现项目和研究项目。总之,在整合学习中要以信息技术促进接受性学习、以信息技术促进探究性学习、以信息技术促进合作学习、以信息技术促进个别化学习。
(一)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中小学网络教育理论与应用研究
要有效开展中小学网络教育,首先是要转变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评价标准,要将传统教育的依据考试分数得出评价结果转变为网络教育背景下的依据利用、检索、加工复杂信息来判断人才。其次, 要大力加强网络教育应用的基础性研究,如基于网络的教育创新模式研究、网络教育的教学软件平台研究、典型示范网络课程的研究、网络教学效果的研究等,让这些理论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学网络教育实践。
(二)重视网络安全教育,制定政策法规
目前网络学习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剧,过分上网和依赖上网而陷入游戏、聊天甚至堕落、犯罪的案例常有所闻,这一方面反映出学生较低的信息素养,另一方面反映出安全管理和引导教育的缺失。但也不必“谈网色变”、因噎废食,我们可以采取加强安全监护措施和手段与加强信息道德和伦理的“双管齐下”方式,特别是通过中小学网络教育加大中小学网络教育的立法工作,逐步建立相应的规章条款及法律条文,以保证中小学网络教育的顺利发展。
(三)加大政府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并发挥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
中小学网络教育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而是学校、国家和政府等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所以应进一步加大国家和政府的投资力度,应该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体制,特别是应积极探索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最佳运行模式,利用企业的资金和技术,调动学校的教育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同时要引进和培育市场机制,以确保其进入良性循环。
(四)改善中小学网络教育环境,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
首先,要对学生上网实行优惠,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其次,学校要根据当地经济、教育发展水平和不同的教学需要来购置硬件设施,不要盲目追求最新、最高技术;再次,提高教育软件的质量,避免粗制滥造和重复投资,要多出开放型、检索型、智能型、工具型、资料型和模拟型的软件精品;最后,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和思想,适当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教学软件为我所用。
网络时代传播媒介日益更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成不争事实。“无知者无畏”,随着阅读能力的加强,视野和知识面的不断扩展,高职学生此时会产生畏难情绪,面对似是而非的各种文献,不知道选择哪个正确。此文以在校高职大学生的网络活动为探讨对象,通过农职院学生对校园网(网络贴吧)及常用大型网站等一些经常浏览处的关注,发现高职院校网络文化环境规律发展的基本动态,旨在提出粗浅建议及对策,为建设文明健康、传递科学创新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抛砖引玉。
关键词:
高职院校网络文化环境;贴吧;网络文化教育及走向;思考
0引言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因为互联网络发展迅速,对人类社会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至2015年1月份,中国网民总人数预计将达到6.5亿,其中学生网民超过2.3亿,占总网民人数的35.3%。这其中受网络影响最大的群体是当代大学生,正是他们对新知识极新事物的敏感与关注,使网络文化渗透到校园,进入大数据时代后,网络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尤其是近几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基本特征是高速度成长、加速度裂变。催生这种特征呈现的因素越来越清晰,这就是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多元传播介质以及社交关系传播、移动化传播、受众体验泛对象化等交织、融合而产生的新媒体新生态链。并迅速与校园文化融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高校网络文化。在校高职学生的时间基本分为二大块:课堂与课下,除课堂上的专业主(选)修课程学习之外,再就是剩下的自己自由支配的业余丰富时间。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就近跟风上网(WIFI蹭网)是大多数学生的不二选择。选择网络资源成为摆在学生面前一道难题:网络资源选择是因为手头现成资料不足,或者身边图书馆资料不够。面对五光十色的网络,海量信息扑面而来,他们一旦上网才发现,一方面,看似网络上什么都有,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犹如盲人摸象,这是因为他们尚未真正了解网络资源的大致特点、资源分布走向基本规律。另外一个方面,网络上有许多垃圾,一些学生找不到真正自己需要的东西,许多数据库拒绝登录,也是源于学生仍未认识网络资源局限性。
1高职院校网络文化的概念
近年来网络作为未来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导向及效度,网络文化为数字化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使网络本身相对于以往过去的几年赋予了新内涵,即网络主流话语权的竞争,核心价值的个人表达有了崭新途径,若无有效的规范化监管,这一切将难以促进其自身常态化发展。
2高职院校网络文化的主要特征
2.1虚拟性兼具开放性
网络虚拟性表现在没有实体围墙,宽进宽出,是一个与物理空间相对立的新的空间存在形态。数字化的进程带来了视觉上的饕餮盛宴,声光电影等立体效果直观、震撼,让人耳目一新,从纸质图书馆到现在的虚拟世界,人们可以达到“只见其名,不见其人”的效果,打消现实里达不到畅所欲言目的之顾虑,克服了物理世界的时空限,化千里之外的时空为近在咫尺的客观需求。在虚幻的空间当中,人们在道德、心理底线约束下,可以隐匿其现实中不能隐藏的东西,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符合大众的本质心理倾诉需求。网络没有设定准入门槛,任何人进出自由,手边有部ipad或智能手机,就可以自由驰骋在无边无际的网海里,天马行空任你游。网络文化是融合多种元素,集不同的国家、不同民族,跨越时空的、兼具巨大包容性的多元文化之大成,历史的文化积淀仍在。可以说网络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图书馆”,上至天文地理,下到古往今来,涵盖内容无所不包,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极大地丰富了现代人们的生活。引导得好,可以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学生具备强大的学习和模仿能力,他们无师自通,在网络当中乐此不疲,并兼有记忆和动手能力的优势。一段时间以来,学院图书馆的WIFI无线网络经常被一些自习课的学生利用来上网学习,娱乐休闲。
2.2多元化与多面性并存
多元化才有力量,更显得丰富多彩,多面性带动发展,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文化碰撞融合,师生通过网络进行深浅层次不同的交流,QQ、微博、微信、易信等不同类型的沟通软件扩大了不同知识背景和文化底蕴人流的平台,多种层次不同类型的文化整合在一起,使得校园文化色彩纷呈。网上的海量信息铺天盖地、良莠不齐,如何吸收其中之精华,去其糟粕,一直在考验学生的心智成熟程度与自我管理约束水平,也要求学校的监管水平及时跟进,相应到位。青春期的学生正是思维活跃、爱幻想、喜浪漫的年纪,虚拟世界则提供了把幻想模拟成现实的便利条件。对于自制力较差的一些青少年学生,互联网带给他们的可能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宣泄,甚至是疯狂和刺激的感觉。网游、网购(每年的“二•一四”及“双十一”“、双十二”购物狂欢节)在新新人类学生的一部分人中已成生活休闲常态。
3对高职院校网络文化环境建设的思考
3.1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青少年学生的天性和心理需求,坚持网络环境建设“绿色环保”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思想,不断形成精神共识。坚持不懈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自己,牢牢把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实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学习领悟,增强自身的精神力量。把“三个倡导”和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全面发展,真正融入到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实践当中去。现在Ipad、Iphone、各类学习机、游戏机等电子科技产品越来越丰富且功能强大,实现了网络的全方位覆盖,让很多学生在玩乐中也逐渐对其产生了依赖,这是青少年猎奇的天性使然,而且身处信息化社会,学生必须学习使用电子设备和网络,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网络资源的使用方法得当,我院教师(图书馆等教辅人员)利用贴吧、网页、微信、QQ等沟通手段与学生建立了网上正面教育的全方位教育平台,同经济管理与资源系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网上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推介积极向上的专业微信号给学生,为广大师生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对等渠道,力保学生网络资源获取指向的精准。从几方面加大建设网络主流文化支持力度,效果比较好。
3.2加强大学生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监管网络文明生态系统教育
要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主旋律教育,则要重点宣传核心价值;用科学思想理论武装人、正确舆论工具引导人、崇高精神塑造人,挖掘、树立典型事例,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播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要完成教育目标,可利用形式多样的网络媒介进行;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可利用大众传媒反复强化。对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大众传媒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创造条件培养青少年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理想情操,引导青少年追求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文明的生活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建议,为其今后的人生之路走得平稳,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图书馆利用网络,积极参加2014年10月底学院举办的“唱一首公民道德歌、讲一个身边的好人好事故事”的基层工会活动,从网络中搜集凝聚向心力的朗诵材料,影响带动学生踊跃参与其中,从中受到有益于自我发展的道德教育熏陶。
3.3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文献信息方法论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占领网络制高点
作为农业类高职院校,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根据实际情况,立足本土,放眼未来,发展高新精品专业。基于建校75年的文化底蕴,我馆苦练内功,外树形象,努力打造学院三大支柱窗口的体质品牌。对学习目的明确的学生分类督促,分类指导。通过文献信息方法论课程的教学,调动学生探索和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进而产生新的认知兴趣,所以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有利于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从而促进素质教育思想在文献信息课堂的有效贯彻实施。①在本馆存有部分《古今图书集成》的基础上,该院2013年万方数据库的引进,为教职员工及学生的教学研究与学习带来了便捷,现在学院进一步完善图书馆数字化进程和网络化管理。2014年机11月起学院“手机党报入高校”的培训活动启动后,为形成校园良好网络移动教育环境提供正能量的精神食粮。2015年11月初本馆工作人员参加了网络一百道题的法律常识答题活动。2014年底在原有万方数据库基础上已经引入“读秀”学术搜索与哥德电子图书借阅机,并举办了本馆馆员短期使用方法培训班,带动学生共同使用,与学生良性互动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读者只需通过下载一个客户终端,扫描一下“读秀”它所在的右上角二维码,即可中文和外文搜索自己需要的学术论文、精品课程及图书、期刊和报纸等。优点是下载便捷,针对性强,离线存储,随扫随心阅读,免费将图书馆轻松搬回家,具有学术趋势、图书引用等分析报告功能,扩大学生课余阅读外延,尽享学术增值服务。不足之处是江西省公共图书馆推荐书目中的图书资料更新有限;暂不能任由学生选择下载资料的所需任意章节等。②2015年04月23日迎来第20届“世界读书日”,活动当天,围绕今年的主题BooksforAll,除评选出年度“十大借阅之星”外,还同期举办“微信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知识讲座及对2015年入学新生运用“读秀”哥德电子借阅机短期培训;开展了在占69%学生中流动的图书漂流瓶活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好书天天看,每天进步一点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收到预期效果。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几年专业学习过程当中,要求自身必须有熟练的动手能力,这可以让学生除学习专业知识外,还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在明确自己的目的同时,强调方法的重要性,从而提出以下几点学生使用网络资源的相关建议,选择数据源,了解各种数据源的特点,收录范围、使用方法等;让其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勤工俭学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他们利用正确选择方法对网站以及搜索引擎的导航,建立多维的知识层面,丰富校内生活的二元世界,开阔自己的眼界;同时要求学生读者将专业建构与自身要求相结合,这样可以利于在校各个不同阶段的专业技能提升,更好地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搭桥铺路。
3.4堵漏和疏通相结合,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
网络文化如何管理得当才能见效快,即是放开“围墙式”的看管模式,支持职业教育真正纳入国民教育。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坚持把自己看作是“中国教育的一部分”,立足当地谋求长远发展,但也不排除有少部分学校搞短期行为“,赚一笔就走”。因此,在保持整体教育政策方向不变的基础上,疏通为主,继续强化对网络文化的引导和监管,力求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①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全面传递出正能量,有效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把多种形式的阅读形式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既井然有序又活泼多样。因家庭与其他个人成长环境的差异等诸多因素,导致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他们朝气蓬勃、眼界开阔,思维灵活、活泼好动,自尊心强、有强烈的上进心,人人怀揣美好的梦想,为实现“我的未来不是梦”而奋发向上,但同时他们自制力尚不完全成熟,好奇心强,遇事易冲动,缺少判断力,推己及人理念缺失,这是他们的共通之处。在网上冲浪正high时,网上的糟粕也难免全盘吸收,舆情监督不可小视,光堵不疏通不行,因此沟通是手段,引导是关键。②网络上的信息,泥沙俱下,鱼目混珠,在校一些学生的鉴别能力有限,为防止“黄赌毒”等不良信息对学生产生大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地降低网络“雾霾”对学生的污染与伤害,学校教学与服务部门(图书馆等)要适时地承担起疏导防范作用,力争磨刀不误砍柴工。学校多级管理不能代替学生自律,也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不具有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的行政行为,而只有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的引导行为。只有多管齐下,通过一系列的相关举措让学生学会探索求真,理性思考,严谨实证和怀疑反思,才能为校园网络环境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固然自律会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内净化网络生态,但与此同时,对“法治精神”缺失而造成网络乱象的一些机构的惩戒,如网络警察对严重暴力倾向的惩治打击也有相当的震慑力,会更有助于网络空间的秩序化、合法化、透明化,无疑对广大高职学生来说是一大福音。
4通过以上对网络文化一系列具体实践及思考,认为必须做到
根据图书馆的服务育人、图书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等发挥其教育职能和信息的传递职能,包括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扩大学生知识面,对读者进行利用文献方法的指导等,为建设文明健康、传递科学创新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添砖加瓦。农院学生通过校园贴吧,把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晒出来,这里面既有风景名胜、地方特产、风土人情,又有冷笑话、脑筋急转弯和趣闻轶事,既能共享快乐,又能让一些学生释放心中的不良情绪,学生的喜怒哀乐、有趣才情在这里可见一斑,成为教师加强班级管理,发现其情绪好坏、准确把握不同个性学生“脉搏”的生动“晴雨表”,有了这个得力帮手,教师可以多角度发现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早制止一些不良问题苗头,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校园环境稳定和谐。.
作者:谢洪文 单位: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英,等.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2):73.
网络的发展,使之与青少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虚拟世界的特点,使得不少青少年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互联网上各种负面问题日益显现。青少年网瘾现象在我国己经不容忽视,需要引起多方关注,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
坚持绿色网络主旋律
中青网从建网之初就致力于对网络环境的净化与青少年发展的研究。
1999年,中青网正式开通后,首先推出了国内第一份完整的《网络安全守则》,就青少年安全上网、健康上网提出了系列具体建议,号召青少年要拒绝不良诱惑,安全健康上网。
2001年,中青网与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联合推出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对青少年文明上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全国少工委、中国互联网协会的支持下,中青网于2001年启动了“青少年上网导航工程”,向全国青少年推荐出一批健康向上、怡情益智、丰富多彩的网上站点。
同时,以中青网为平台,以“民族魂”、“血铸中华”为核心的网上思想道德建设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中青网落成。
2006年2月,团中央等14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实施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切实加强青少年网络文化建设的通知》,这是全国范围内首次开展的以服务青少年网络需求,创造青少年成长发展的良好网络环境的重要行动。
中青网作为推动和落实“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的官方网络平台,结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大兴网络文明之风”的宣传活动,集中建设了一批符合青少年成长需求的绿色网络内容,着眼当前网络文化发展的新形势,建设体现时代特点、符合青少年需求和代表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网络文化,为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积极建设服务青少年发展要求的绿色网络载体。
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文明办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了新时期青少年成长的路标。中青网迅速推出了“‘八荣八耻’将成青少年座右铭”的专题,着重宣传团员青年、共青团组织对“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反响,并通过转载主流媒体的分析评论文章,全面解读“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随着全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的深入开展,中青网又推出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型专题。
启动《网络美德排行榜》的征集与评选。从3月份起,组织策划开通了“青少年网上献辞”专区,网民在此表达自己认可的网络美德。并联合人民网、中国网、中国经济网、光明网、Tom网、博客网等100家网站共同推出《网络美德排行榜》,通过网络评选和专家确认的方式,评选出100种网络美德和网络礼仪,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美丑观念,率先践行网络文明新礼仪,共同创造知荣明耻的绿色网络空间。
推出“八荣八耻”flash作品征集活动。作品征集活动以是非、善恶、美丑作为鲜明的主题,来展现新世纪中国青少年面向世界、放眼未来、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青少年道德教育深入发展,走一条旗帜鲜明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新路。
参与2006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网上招募工作,以专题专栏的形式,将弘扬志愿者精神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策划制作“激扬青春”、“用我一辈子去忘记”、“我的眼睛看西部”等专题专栏,以真实的经历、真挚的感情、优美的文字,报道青年志愿者的丰富经历、奉献情怀与志愿者精神,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
多种手段积极引导
中青网从青少年网友的视角出发,针对青少年特点,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充分利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网这个平台,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探索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首先是注重网友参与,以身边小事为案例,就道德的养成等问题进行网上探讨。其次从内容建设上,力求贴近青年、贴近实际,以理服人、以情动人,避免空洞说教,使指导性与可读性完美结合。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青少年。连日来,中青网组织专、兼职网络评论员队伍,就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以及深刻内涵等主题,组织系列评论员文章,推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系列网评,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一些新闻事件与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目前已发表评论文章《开展“八荣八耻”教育关键靠行动》、《欣闻“八荣八耻”进社区》、《摒弃“以耻为荣”的荣辱观》等。
中青网还积极配合人民网、中国精神文明网等网站,突出报道了“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网上谈”系列活动。
针对青少年网友关心的问题,中青网利用“嘉宾访谈”频道的品牌优势,积极开展网络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题访谈活动,有针对性地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工作,营造网上正面舆论强势。
吸引青少年网民参加各种有益活动。在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中青网以网络为主阵地,重大主题为载体,通过青少年网友认可的活动形式吸引青少年朋友热情参与。如4月1日至6日,中青网联合国内千家中文网站共同发起第五届“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网上公祭活动。活动主题为“知荣、明耻、奋进”。广大网友在网上向民族英烈敬献鲜花、写感言,表达深情缅怀和无限思念。与此同时,发动亿万网民力量、共建网上民族精神丰碑的“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的英名――中华英烈生平事迹网络大征集”活动也正式启动。利用互联网征集英烈事迹资料,这在全国还属首次。“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网上公祭活动己连续开展了五届,得到各网站和广大网友热烈响应,规模和影响日益扩大,参与网站3000多家次,参与网民累计达1.3亿人次,网友献花留言达100多万条、8500余万字,彰显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魂”的强大感召力。网上公祭活动成了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永久性开放式大课堂。
结合网络特点和中青网特定服务对象,发掘创意文化作品资源,形成独家优势。中青网开展了“我身边的荣辱事”大型主题摄影征文大赛。大赛从青少年独特的视角,用对比鲜明的图片、富于青少年特色的话语,以小见大,以青少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青少年和广大群众的心中。
我市现有35岁以下青年40.4万人,团员10.8万名,少先队员近30万人。
2003年,团市委在市综治委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牡丹江市2003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要求,积极履行委员单位工作职责,把综治工作做为全市各级团组织的一类工作目标,年底评优的一项否决指标,贯彻在共青团工作的各个环节,并着重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社会稳定主流人群;带领青少年建功立业,把握社会安定主导方向;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缓解社会安定主要矛盾;开展青少年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安全主体力量四个方面,大力开展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使我市紧密团结在团组织周围的青少年逐步成长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力量、社会安定的重要力量。
一、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社会稳定主流人群
1、开展“实践‘三个代表’,争做时代新人”主题读书活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团市委通过发挥团校、业余党校和基层学理论小组的作用,举办各级各类学理论骨干培训班,成立由专家学者组成的青年学理论讲师团,深入到基层巡回宣讲。组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校园学习宣讲团,在全市六所高校进行巡回宣传,直接参加活动的青年学生超过万人。开展了“三个代表”100问征集、“三个代表”进校园、大学生践行“三个代表”命题辩论赛等活动,设计制作了“三个代表”学习网页,组织青年学生参加了全国十六大知识竞赛答卷和主题征文活动,通过书面和网络在线两种形式答题3000余份,寄交征文500余篇。通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等,帮助青少年进一步坚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去年,我们还利用“五四”、“七一”等大型纪念日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了八女投江纪念广场、北山烈士陵园、杨子荣纪念馆等十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组织全市青少年开展了千名团员入团宣誓、十八岁成人仪式等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全市团青牢固树立起了爱国、成才、跨世纪的意识。我们还评选表彰了十大杰出青年、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标兵个人等一系列先进人物,号召全市青少年学先进、比先进、争先进,为广大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开展以“两法一例”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对青少年进行坚持不懈地法制教育,是提高青少年法制观念、减少不稳定因素的有效手段。团市委明确要求各级团组织,要按照《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法制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的要求,在法制宣传教育中必须做到“四个有”,即有健全的组织领导机构,有稳定的法制教育辅导员、宣传员、报道员“三员”队伍,有合格的法制教育阵地,有严格的监督检查和激励机制。团市委成立了牡丹江市青少年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对全市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各级团组织通过上团课、举办法制知识讲座、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日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法制教育,青少年受教育率达到了90%以上。团市委还聘请了法律专家为来自各行各业的直属团委书记和团干部进行了“市场经济与现代企业法律制度”等专题讲座,增强了团青对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等法律知识的系统了解。为了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各级团、队组织还在中小学校组建设了少年警(军)校、小交警,开展中小学生法制特色教育活动。
3、实施“青少年阳光上网导航”工程,引导青少年科学使用网络。针对当前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青少年带来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团市委把治理青少年网络环境做为工作重点,启动实施了青少年阳光上网导航计划。2003年初,团市委与市综治办、电信局、公安局、文化局、工商局联合印发文件,在全市开展创建“青少年安全放心网吧”和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活动。团市委先后为牡师院、市福利院、东宁县绥阳镇捐建了网络教室、电子图书室,创办了“牡丹少年网站”、牡丹年志愿者网、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网等一批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网站,进一步占领了网上青少年教育阵地。与北京四中、牡师院联合成立了大学生公益课堂,义务开展远程网络教育服务,为参加远程教育的学生办理助学贷款,捐赠学习电脑,提供优惠上网资费,创造了良好的网络读书条件。我们还积极推荐15名优秀团干部、青少年工作者,担任我市文化市场管理监督员,为净化青少年的文化市场献计出力。通过活动的开展,帮助青少年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网络道德意识,使网络真正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在全社会营造关注青少年网络环境的氛围。
二、带领青少年建功立业,把握社会安定主导方向
1、持续开展农村青年科技活动,把农村青年的追求集中在学用科技、加快致富上。近年来,团市委在农村青年中坚持不懈地开展科技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年来,先后举办培班300多期,培训农村青年2万余人次,3000多人拿到了绿证证书,新建设乡镇级青年流动科技图书站20个,提高了农村青年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青年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了“青年科技结良缘,携手共奔小康路”活动,共签订青年科技对接合同1200份,引导广大农村青年共同致富。领办推广绿色、特色项目87项,新建科技示范推广基地95个,发放农村青年小额信用贷款3000余万元,促进了农村青年科技活动的推广深化,在我市广大乡村的青少年中形成了浓厚的学科技、比富裕的良好风气,有效地抵制了无事生非、打架斗殴等现象的发生。
2、不断深化兴企建功活动,把城市青年的追求集中在岗位成长、兴企建功上。近年来,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企业青工的思想出现了不小的波动。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要求企业团组织进一步树立改革意识,带领青年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先锋,做提高企业职工素质的先锋,做文明从业的先锋。教育广大青工用实际行动支持企业改革。通过开展“我与国企改革”主题教育活动,使广大青工树立起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自觉地站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前列,积极支持企业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到目前为止,95%以上在职青工和85%以上的下岗青工接受过一次团组织的改革形势教育。积极参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通过设立青年文明、质量、安全、能源监督岗和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班组、机台活动,积极参与企业管理。第二发电厂团委在创建安全生产监督岗过程中,开展了“全安生产全家福”活动,将青工家庭合影悬挂在车间,提醒工人时刻注意生产安全,看自已的“全家福”成为每个青工上岗前的必经程序。目前,全市“四岗”达3000多个,促进了青工职业文明和企业生产效益的全面提高。不断提高广大青工的岗位技能。织开展了“十行业、百工种青年岗位技能大赛”活动,并选派优秀选手参加了全省青工岗位技能大赛,取得了全省优秀组织奖。通过对岗位能手的表彰和宣传,在全市青工中形成了学习技术、苦练本领、提高素质的良好风气,成功地消除了抱怨、失望等消极情绪。
三、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缓解社会安定主要矛盾
1、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使青少年成长环境不断优化。成立了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领导。积极创建青少年维权岗,扩大了青少年维权岗的创建规模,去年全市新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21个,全市“青少年维权岗”已达78个。开通了青少年维权服务热线、心理咨询热线,创办了青少年心理学校,开展了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法律咨询等各类服务。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建设,坚持例会制度,专题研究青少年健康成长问题。
2、帮助青年创业计划全面推进,缓解下岗现象带来的社会矛盾。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岗青工由于生活收入得不到保证,思想行为得不到组织约束,形成了一个潜在的不稳定群体。团市委通过深入实施下岗青工创业行动,以“青春不下岗,兴业再创业”为主题,广泛开展了“创办微型企业”、“帮助青年创业计划”、“工岗快递”等一系列青春创业行动,教育和引导下岗青年创业兴业,为3万多人次的待业下岗青年提供了创业项目、技能培训、资金、政策等服务。去年10月,团市委通过举办牡丹江市下岗待业青年创业项目信息会暨劳动大集,为待业下岗青年提供了200多个创业项目。组织了70多人参加的下岗待业青年小老板创业培训班,目前已经有5人经过培训开店办厂。通过创办各类待业下岗青年再就业经济实体、建立牡丹年劳务输出培训基地、动员青年企业家、青联委员安置等多种方式,扩大了待业下岗青年实现再就业渠道,有力地缓解了我市就业压力,稳定了下岗青工人心,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青年、服务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加大“希望工程”实施力度,帮助失学儿童完成学业,缓解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带来的社会矛盾。近年来,特困学生因生活困难,被迫辍学,引起家庭矛盾,学生过早进入社会,因未受良好教育而走入歧途的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我们团组织几年来开展的“希望工程”助学活动,为特困学生提供了及时的服务。通过向社会广泛募集助学资金,扩大救助范围、评选“希望之星”等形式,积极宣传“希望工程”,全市共建希望小学15所,救助失学儿童1154名。各级团组织还对下岗职工子女进行专项救助。通过开展青联委员“双百”助学行动,全市共救助下岗贫困职工子女230名。通过在中小学校开展“手拉手解困救助”活动,全市共结成少年志愿者手拉手对子5000对,帮助下岗职工家庭子女摆脱困境,完成学业。
四、开展青少年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安定主体力量
1、拓展青年志愿服务领域,积极发挥青年志愿者在综治工作中的作用。团市委在以往开展扶助孤寡老人、援助残障人员、帮教失足青少年等服务的基础,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组织全市五万名青少年志愿者以“每周两小时”为基本标准、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积极参与综治工作。广泛开展青年志愿者助困行动。去年,为了响应市委扶贫济困、帮扶社会弱势群体的号召,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帮困助弱的美德,团市委成立了牡丹江市青年志愿者“爱心超市”,并在东安区、西安区、阳明区、爱民区分别设立了青年志愿者“爱心超市”捐助站,方便社区低保户及青年志愿者“一助一”帮扶对象在青年志愿者“爱心超市”选择自己所需的救济物资。青年志愿者“爱心超市”自开放以来,已向社会弱势群体发放助困物资万余件,受助家庭近3千户。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筑城”行动。按照团中央、中央综治办有关通知要求,团市委向全市青年发出号召,用志愿服务的方式力所能及的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省电校团委组建了全市首支青年志愿者维护交通服务队,选择了市中心最繁忙的路段天桥北侧交通岗做为服务基地,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岗协助交警维持秩序,并通过制作宣传板、设立咨询台等形式向过往行人开展交通法规宣传教育。目前,这一活动从去年开始至今从未间断,成我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关键词:大学教育;基础文明;社会公德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FZX008
中图分类号:G32 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09-0058-02
基础文明与社会公德建设是我国的基础精神工程,是建设精神文明的关键部分。现在全国范围内都在深入落实以德治国的发展战略方针。在强调文明、尊重公德、提倡文明、弘扬公德的大背景下,准确认识我国文明与社会公德的发展现状,促进文明与公德建设朝向快速、健康的方向发展,早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所普遍关心的大事[1]。社会文明与道德成果的优劣,历来都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标志性内容,是表达公民素养水平的重要体现。可是公民社会道德水平的发展并非也不能是自然向前推进的,它需要通过持续科学的教育给以加强。特别是我国现在现代与传统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分开,现代化与改革开放仍在深化,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与统一的主导价值系统。民众的文明意识与思想观念易受到负面影响冲击。因此亟须形成全民化的教育体系对文明与社会公德教育进行影响,让人们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终生都能受到文明与公德教育的影响与熏陶。大学生处在关键发展时期,以后都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四年学习时间过去,便会走入工作岗位。大学生的文明与社会公德表现怎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总体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命运的重要群体。大学生文明与社会公德意识与水平的培养,任重而道远[2]。
一、大学生基础文明与社会公德教育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基础文明与社会公德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因为教育制度及教育内容的限制影响,中华传统的伦理道德知识缺失;经济转型的时代特点让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发生错乱;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得学生从少年时代开始就没有完成良好的公德教育;独生子女家庭的全面照顾让学生受到的教育发生偏差,只重知识,而忽略了行为习惯培养等。社会与时代的发展,需要大学生遵从并且改善基础文明与社会公德现状。笔者认为针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能够促使大学生形成和谐健康的社会理念[3]
基础文明与社会公德是标志社会风尚的基本内容,也是构建社会总体道德的关键组成部分。而只有关注并加强社会总体的公德教育,才能让全民族的素质得到提高,利于社会和谐进步。曾经说过:国家与社会能否和谐,能否长治久安,要受到所有国家与社会成员的道德与思想素质所影响,如果没有一致的理想与信念,没有优良的社会道德规范,那么是不能实现和谐社会构建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发展协调,无法离开社会总体公德意识的发展提高,培养并完善当代大学生的基础文明与社会公德意识,可能帮助促进社会理念的和谐,利于建立和谐社会,维持国家政治的稳定[4]。
(二)可以帮助提升大学生本人的综合素质
国务院的进一步改进加强大学生政治教育的通知中提出来:改进并加强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基础文明意识,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战略任务。当今时代,需要大学生拥有的基础素质有两项内容,其一是文化素质,其二就是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水平,而道德素质则是学生精神意志的外在内容。前者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后者则是学生学习水平的后续延伸,两者通过基础文明结合为有机的整体[5]。大学生只有全面提高社会公德思想意识,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与社会更好地衔接,实现自我价值的完好展现。
二、大学生基础文明与社会公德教育的实施办法
对于社会建设的新兴主体,大学生的基础文明与社会公德教育会深刻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发展面貌。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做人的基础是道德。如果没有道德,那么这个人的本领与学问越大,做的坏事也就会越大[6]。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已经不是单一的学习环境,提升其基础文明修养与社会公德水平需要考虑几个方面的途径内容。
(一)优良的社会环境
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基础文明与社会公德意识,需要社会整体道德氛围的改善。所有的人都会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受到感染熏陶,思想与道德意识最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对于提升大学生文明与公德程度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从上个世纪的改革开放开始,我国的总体经济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社会环境也随之起了相应变化[7],大学生所处的环境更为广阔,社会空间也更加开放。影响到学生行为与思想的因素变得复杂。创建优良社会环境的工作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而优良社会环境的创造,其关键内容是有关社会文明与公德内容行为的监督管理。还应当明白社会公德与法律的区别,公德首先是自律,其次是他律,自律与他律的结合才是社会公德监督管理的最佳状态。自律是文明与公德的前提,他律是文明与公德的支撑与推动力量。而监督则是二者结合不可缺少的助力剂[8]。当今时代,监督的力量主要来源于法律及社会舆论。当基础文明与社会公德满足不了要求时,则应当借助法律手段改变二者的失衡失准状态,让民众感受到文明与公德的权威力量。再者,借重于有效的舆论监督能够实现健康积极的环境建设促进作用。社会舆论普遍代表了时展的理性要求,体现出社会环境里多数人群的意志与愿望,其基本倾向反映的是社会公告面的总体水平。用加强公德规范、隐恶扬善的导向作用,形成统一的社会行为规范,让大学生在这种行为规范的外环境中受到文明与公德的感染作用。除社会公德的总体监督机制以外,还要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现在的各类媒体,都极为重视经济效益,商业广告的播出频率非常高。公益性宣传内容很少,甚至是空白。这种情况必须彻底改变,要在各级各类媒体里,注入更多的公德宣传,为优良社会氛围的构建贡献力量。
(二)先进的学校环境
大学生接受基础文明与社会公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在校园内,我们应当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其一,依靠两项基础课,做好政治教育。两项基础课指的是高校普遍开设的思想政治课、与思想课。这两项科目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渠道,文明与公德教育的基础。学校要把两项基础课放在合适的时间与合适的位置。在思想政治课里,应当加入基础文明与社会公德教育两方面的内容,注意我国传统文化下的美德教育。以此作为核心内容,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持续教育,达到潜移默化地影响目标。还有,教师要彻底改变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应当有良好的理论水平,同时应当注意防止刻板说教。在传授知识体系的同时,还应当把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起来,实行开放型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让学生在兴趣点的引导下达到基础文明与社会公德的标准。其二,要强调校园整体的文明环境建设,文明的校园环境是无形的,而又时时处处存在于学生周围。其内容主要包括高校文化传统、学术氛围、校园文化活动等。这种无形的存在可以让学生的心灵与品德受到良性影响。注意强调校园整体的文明环境建设,包括校园文化与教师素养两方面内容。美国教育家杰克逊强调,校园文化实际是学生在校期间的隐性课程,它同教师素养一样,能够丰富与活跃学生生活,也可以满足学生的归属感与交流感的必然生成。学校要充分将校园网络、广播电台、宣传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建立文化艺术平台、征文比赛、读书比赛等。对先进理论进行生动的宣传,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师素质培养进行同步发展提高。第三,要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基础文明与社会公德意识。柏拉图曾经说过,道德和其他技术的共同点是,是在应用中拥有的,不是在拥有后应用的。认知来源于实践,实践又是认知的最终目标。大学生的文明与社会公德的程度不是看掌握了多少文明与社会公德方面的知识,而是要看他在实际上能否践行文明与社会公德的内容。我国的教育一向传授道德知识,可是却轻视情感意志与情感道德的训练,我们一方面应当解决知识的掌握问题,另一方面也要解决掌握知识的实践问题,做到知行合一。教师在进行道德规范的理论化讲述时,应当由学生完成实践操作部分的演练与真实体验。其中影响较大的实践活动有:青年志愿者、三下乡、社区义务劳动等。
(三)基础性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教育的起点,也是生活的发源。大学生家庭对于个体的文明与社会公德发展具有基础性影响。首先需要注意扭转家庭教育的思想观念[9]。一般的家庭中,父母都很重视子女学习成熟的好坏,对于不符合文明与社会公德的行为如考试作弊、撒谎等,家长觉得无关紧要而往往置若罔闻。对于大学生成长过程里出现的公德意识欠缺的问题,没有科学的指引与教育,必然会致使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感缺失。父母应该意识到文明、社会公德的作用同知识的作用同样重要。彻底转变对子女违背社会公德行为的听之任之的态度,及时进行有效地管理与纠正。还有,家长应当树立榜样,让大学生可以在家庭中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长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言谈举止,都会影响到子女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通过子女行为的管理与评价,能够使之形成正确的观念与习惯。作为家长来说,需要注意自我道德的修养,给子女树立正确的公德榜样,充分认识到自身行为对子女的巨大影响作用。
(四)日益重要的网络教育
互联网的兴起与迅速全球化,让社会整体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信息化与网络化时代。截止到2011年6月,我国的网络信息管理中心的第27次互联网发展变化统计报告结果显示,我国的网民人数已经达到3.25亿人[10]。这其中大学生群体所占的比重非常突出,也最为活跃,他们是互联网用户中的关键构成部分。在受测的20种网络应用类型中,除网络炒股一项外,其他的项目,大学生的应用率都远较普及率为高。充裕的时间、好动的状态、好奇的心理、互联网的无限可能性等因素交织在一起,是大学生热爱网络的重要动力。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速度的提高、校园互联网条件的优化,使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变得普遍化。学习、娱乐、交往等都离不开网络的干预。网络对于大学生有极大的影响,可是网络的负面作用也与它的进步意义一同显现出来,对于文明程度后退与社会公德滑坡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大学生普遍应用网络的现实情况,让我们不得不正视,我们不能将其与现实生活区分开来而采取双向的教育标准,而是要让其成为大学生基础文明与社会公德教育的新平台、新方法。可以综合应用QQ群、论坛、电子邮件等交流具,引导学生自觉建立优良的、与社会公德相符的网络文化,鼓励学生主动进行网络管理、网络研究,在认知和实践两个角度规范其行为,提升网络道德,让网络文化和现实教育全面兼容,共同保障并提高教育成果。
总结:
大学生是高校培养的面向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我国国家建设的重要人才来源。很多人会成为我国未来经济、政治、科学发展的核心力量。从这一角度来看,大学生的基础文明与社会公德教育必然会成为社会道德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大学生文明与道德素养的高低,关系到社会公德的优劣,也关系到国家未来命运的成败。所以在新时期怎样针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文明与公德教育,是有着非常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但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这项重要课题,都和社会总体道德构建一样,属于长期而艰巨的教育任务,难以一蹴而就。对于大学生教育来说,前面提到的分析研究内容还很片面笼统,有许多问题尚需做更进一步地分析,培养大学生的文明与公德意识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实现长期有效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谢香云.关于我国公德教育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7(07)
[2]乔建中,吴蓉.中学生公德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动机基础[J].思想理论教育,2003(02)
[3]杨妍.中国传统公私观与公共领域的缺失[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4)
[4]纪方.浅谈青少年公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2)
[5]陈永森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国民公德问题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2(04)
[6]李全彩,赵入坤.高校公德教育的教、学、做[J].煤炭高等教育,2009(01)
[7]杨雪琴.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路径选择[J].江南论坛,2009(01)
[8]秦洪雷,仲铭锦,刘海涛.我国大学公德教育问题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2010(02)
[9]曾春霞.高校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问题的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2)
关键词:青年降本增效创新战斗力
2012年,莱钢机关各级团组织以创建学习型团组织为统领,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中心任务,扎实推进“转方式,调结构,青春建功争先锋”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纪念建党90周年和分类引导青年活动,团员青年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开展“青春立功杯”竞赛,切实发挥了团员青年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深入推进基层团建统筹工程,团组织活力不断增强,为推动莱钢平稳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更加注重紧贴中心、服务大局,在推动企业“转调创提”实践中做出了新贡献
深入开展“青春立功杯”竞赛,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稳定顺行。广泛开展“转方式,调结构,青春建功争先锋”活动,通过开展工艺结构调整竞赛、对标挖潜降耗竞赛、青年创新创效竞赛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在生产经营建设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全年共为12个单位立功授奖。通过开展青年科技创新项目评审、小改小革、QC活动和“五小”成果评选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年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进一步加强青年安全生产、青年突击队等工作,参与全省“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展示机关青年良好的安全素养。
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组织引导广大青年参与和谐企业建设。以“参与志愿服务,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以工作项目、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经常性的志愿服务活动管理。2012年春节前夕,组织120余名青年志愿者开展了环境集中整治活动。组织开展了“青春和谐送温暖”活动,为困难职工家庭、孤寡老人、节日期间坚守岗位的外地青工提供帮扶。3月份,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社区集中便民活动,为68余户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全年共组织100余名青年志愿者为公司举办的各类大型赛会提供会务筹备、会议接待、解说宣传等志愿服务。
广泛开展“青年文化节”活动,组织引导广大青年积极践行企业文化。积极参与莱钢第八届职工艺术节暨第九届青少年文化节的筹备工作,通过组织广场文艺演出、青年歌手大赛、业余足球比赛等活动,激发广大青年热爱莱钢、奉献莱钢的热情。深入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在山东省青年文明号互观互检督察工作中,机关莱钢国际进口部受到省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的一致认可。目前,机关有全国青年文明号1个,省级青年文明号3个。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发动6个青年集体和个人救助德州陵县困难学生68人,捐款1.5万元,多家莱钢内外媒体给予宣传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
二、更加注重思想引导、理论武装,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扎实推进分类引导青年工作。按照团中央、团省委和公司党委的部署要求,认真查找青年思想意识关键点,探索创新引导青年的方式方法和活动载体,分类引导青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机关团委申报的《关于强化心理疏导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的调研》课题荣获莱钢集团公司调研成果二等奖。
积极开展庆祝建团90周年系列活动。按照公司团委和机关党委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纪念建团90周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青春献莱钢”主题团日活动,共有8个单位集中组织开展了活动,6个团支部共开展了8个主题团日活动。通过举办青年风采大赛、网络知识竞赛、网络征言活动、演讲比赛、主题征文等形式,广泛开展“凝聚青春力量助推转调创提”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巩固和加强团的思想阵地建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创建了QQ群、飞信、微博、微信等平台,探索利用网络开展团的工作。加大对外宣传报道的考核激励力度,鼓励广大青年积极宣传机关团的工作。定期收集分析青年思想动态,及时掌握青年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帮助青年解决实际困难。
三、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在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中展现了新作为
持续推进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继续开展机关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文明号、导师带徒等评选活动,为青年成长成才搭建平台。2012年,共表彰3个新命名机关青年文明号、34名青年岗位能手、9对优秀师徒、1人获得第“莱钢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积极为青年婚恋交友牵线搭桥。针对机关青年实际,积极与市、区团组织及周边企业联系协调,通过组织相亲会、青年联谊等活动,切实解决青年婚恋交友的现实困难。在新兴健身会所开展了青年联谊活动,为60余名青年搭建交友平台。
四、更加注重重心下移、强基固本,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深入推进学习型团组织创建工作。不断完善“确立目标,工作运行,总结评价,反思改进”四个工作机制,促进团的各项工作科学高效运行。机关团委通过制定年度、季度、月度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目标,通过抓好团的重点工作和活动推进工作运行,通过召开会议、填写评价表等方式进行工作的总结评价,通过召开反思会、工作例会、反馈工作评价表等方式反思改进工作。2012年,共对5项重点活动和基层团组织14项活动进行总结评价和反思改进,促进了团的整体工作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