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理学基本知识理论范文

心理学基本知识理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学基本知识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心理学基本知识理论

第1篇:心理学基本知识理论范文

1、心理学专业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部门、高等和中等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核心知识领域: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及其常用软件、心理测量学、生物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史、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

3、本专业培养具备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初步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能够在科研部门、教育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与心理学相关的工作或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心理学基本知识理论范文

【关键词】外科;健康教育;沟通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129-02

普外科是临床手术较多的科室,其护患沟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质量和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评价。健康教育是医院实施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护理人员要根据普外科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资料进行相应的健康宣传,从而提高患者对于手术治疗的认知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笔者通过对我院收治的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院普外科护理人员45例作为观察对象,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1.6±3.0岁,学历:大专36例,本科9例,护患沟通知识培训40学时,2次/周,共计4周的护患沟通知识培训。所有护理人员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参与本次调查,在此期间选取我院普外科患者300例进行观察,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3.5±12.6岁,男36例,女24例,原发病:痔120例、肛周脓肿40例、肠梗阻40例、肛瘘40例、结直肠癌25例、阑尾炎20例、胃癌15例。

1.2 方法 护士护患沟通知识培训:①首先成立普外科健康教育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健康教育小组组长,负责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督导和考核。②护士护患沟通知识培训:由资深主管护师对护理人员讲授普外科护理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内容主要包括护患沟通基本知识、病人心理学、护患沟通技巧等。③在普外科患者不同阶段进行健康教育沟通,沟通形式主要采取术前集体疾病知识讲座一周1次、一对一讲解每日责任护士进行、健康处方、健康手册放置病房、各种特殊治疗、特殊检查前除讲解外还有多种多样的温馨提示卡片等多种形式。④针对普外科手术患者往往对于疼痛无心理准备,一旦疼痛出现对病情过度的担心、紧张、焦虑,护理人员要根据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抚慰工作及疼痛知识宣教,通过与手术患者交谈,增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认同,提高手术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护理人员护患沟通基本知识、病人心理学、护患沟通技巧等理论知识的考核情况进行比较。

1.3.2 观察两组患者对于健康教育认知能力情况参照“健康教育综合评价量表”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健康教育态度、健康教育行为、健康教育环境等进行评价,每项指标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对于健康教育认知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建立数据库,患者临床资料通过t检验进行分析,P

2、结果

2.1 护理人员护患沟通基本知识、病人心理学、护患沟通技巧等理论知识的考核情况,见表1。

2.2 普外科患者护理前后对于健康教育认知能力情况(见表2)

第3篇:心理学基本知识理论范文

二、主要学科:

心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等数学。

三、就业前景:

1、高校:高校对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纷纷开设心理学的公共课,扩大了心理学的就业面,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为心理学提供了就业机会;

2、公务员:公安系统:公安局、劳教所、监狱、边检站;

3、企业:企业咨询、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调研的工作;

4、中小学:心理咨询部门;

5、心理咨询工作者: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第4篇:心理学基本知识理论范文

我是**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在大学期间,我努力学习,在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组下我的专业知识更是取得优秀的成绩,思想上也和祖国高度统一,坚持拥护党的领导,社会实践能力也有质的飞跃,下面就是这段时光的自我鉴定。

专业学习上,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主观的心理世界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认清了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和缺陷,明了了自己的潜力所在,为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指明了方向,心理学教会我在不丧失自我的前提下,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看待问题。心理学教给我如何适应纷繁社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迅速成长的技能与技巧,让我能够抱着一份平淡与坦诚去面对现实中的人与事。

社会实践方面,多次社会实践经历,如营销策划,车展设计,也证明和表现了我较高水准的组织策划和沟通协调能力,显示了相关的问题解决及管理能力。现在我已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实践,我需要更大的展现自我的舞台。社会为我提供了,我也清楚在这个舞台上充满了挑战,但挑战与机遇并存!

生活方面,我性格中敢为性的一面注定我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我不固守书面理论,尽力尝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印证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并能很好地做到灵活变通,在实践中将理论提升为符合现实情景的操作。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展现一个了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让我不拘泥单纯的理论和盲目的实践。

有了这段快乐而又充实的人生经历,我相信我在以后的人生大道上一定可以迎接自如,创造属于自己的天空!

【心理学毕业生自我鉴定二】

我一直庆幸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是我一直钟爱的的心理学专业。

四年来在学校的教育下,培养了我努力进取、积极向上的品质。本人性格开朗,善于交流,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对新事物新知识有受能力,富于创新精神,乐于接受挑战。

在校期间,我充分利用学校优越的学习条件和浓郁的学术氛围,认真学习了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得到老师们的好评,具备了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我对计算机的应用和英语有着较高的兴趣,曾获得了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合格证书,能够熟练的运用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且通过了全国英语四级等级考试,具有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在学好文化课程的同时,我还积极参加社会工作和暑期实践。在参加社会实践工作时,我积极投入,谦虚谨慎,团结同学,吃苦耐劳,很好地完成了工作,表现出较强的组织能力,与人密切合作的能力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我相信自已所具有的知识和处事能力完全可以胜任任何困难的工作,环境的艰苦并不能阻碍完成我要完成的工作。

【心理学毕业生自我鉴定三】

我是xxx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心理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大学四年,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这大好时光里,我本着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能力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名列前茅,连年获得奖学金。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习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工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

大学四年,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主观的心理世界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认清了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和缺陷,明了了自己的潜力所在,为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指明了方向,心理学教会我在不丧失自我的前提下,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看待问题。心理学教给我如何适应纷繁社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迅速成长的技能与技巧,让我能够抱着一份平淡与坦诚去面对现实中的人与事。

多次社会实践经历,如营销策划,车展设计,也证明和表现了我较高水准的组织策划和沟通协调能力,显示了相关的问题解决及管理能力。现在我已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实践,我需要更大的展现自我的舞台。

我是一个外向型的人,性格开朗活泼,待人处事热情大方,生活态度端正向上,思想开放积极,能很快接受新鲜事物。我最大的特点是:热心待人,诚实守信,具有创新和开拓意识,勇于挑战自我。为人处世上,我坚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若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

天大地大,世界永无尽头,这四年中,在各方面我都有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但我知道自己除了理论知识之外,我的经验与阅历还尚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还需我在以后的实践工作和学习之中不断提高!我已准备好了接受挑战,迎接机遇。微笑面对每一天,我要继续努力,做一个能真真正正奉献于社会的人。

【心理学毕业生自我鉴定四】

在人事心理学学习中,实践并学会了工作分析基本流程,了解了一些HRM基本知识;在管理心理学中,掌握了部分管理学理论知识及流程,如EAP、不同的工作设计;选修了劳动法,知晓了一些关于劳动法、就业法、仲裁法等知识;通过团体心理培训课,看到了团体游戏对鼓舞士气、培养相关能力的意义。

计划安排较细致,注重随时记录在案;做事较细心,注意事后检查;较诚实乐观,具有较好的抗压能力,能承担强度较大、连续的工作;乐于融入团体,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并乐于承担额外工作;心理学基础知识较扎实,善于主动学习并向他人请教。

【心理学毕业生自我鉴定五】

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工作细心,大胆负责。

学习能力强,在校期间还参加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并合格肄业。另外,还参加了湖南师范大学的本科考试,预今年之内完成所有学业。

对管理课堂有一定的驾驭能力,并在实习期间得到老师的褒奖,取得了"优秀实习生"的荣誉。

性格活波,能歌善舞。善于与学生们进行沟通,熟悉学校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

对应用心理学涉及的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群众心理学等等专业知识掌握熟练。

取得了心理咨询师的三级证书和初中教师资格证。

【心理学毕业生自我鉴定六】

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和专业学习,以及师友的积极影响和个人努力,本人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了心理咨询的基本技巧,参加了多次心理辅导活动,如团体心理辅导—和谐寝室,对初中生普及心理学知识—揭开心理学神秘的面纱,高三生考前辅导—自信等等。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涉猎了很多专业书籍如:《梦的解析》,《拯救青春》,《心理学与生活》,《爱的艺术》等等。

本人的气质类型是个典型的复合型,既有多血质的开朗,热情又有胆汁质的坦诚直率,表里如一;既有粘液质的安静,忍耐又有抑郁质的敏感,细腻,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有内敛发展的倾向。虽然有各种不同类型的优点,但是也难免也因为年轻,阅历尚浅而有冲动、考虑不成熟的时候,不过我都尽量在学习改进,并根据任务要求适当调整自己的方式,总之一句话: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心理学毕业生自我鉴定七】

在大学期间,我主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心理学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我的专业学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咨询方向,二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通过学习,我具备了心理学实验和心理测量的基本能力和将心理学理论、技术应用于某一相关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5篇:心理学基本知识理论范文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5-0143-03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根本任务是运用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很好地理解、预测和控制个体的社会行为。长期以来,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以讲授讲解法为主,这种方法对于具有简便易行、节约时间、便于掌握的特点。但是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概念晦涩难懂,一昧就教材讲理论学生不容易理解,更谈不上运用。教师在讲授相关社会心理学知识理论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从单纯的“识记”变成“体验”和“内化”的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实验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借助于实验设备和实验手段、选择适当的方法,将预定的实验对象的某些属性呈现出来,揭示实验对象的本质的过程。在传授社会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同时,若能增加心理学实验,将是是课堂理论教学的继续、补充、扩展和深化。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或学生的直接实验操作,可以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直观图象,从而形成概念,达到对所学理论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和灵活运用的目的。但是,在社会心理学中究竟应该开设哪些实验,如何进行实验,一直是社会心理学任课教师难以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在社会心理学讲授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研究。

一、社会心理学实施实验教学的现状

1.无对应的社会心理学实验教材

应用心理学专业现在虽然已有社会心理学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相应的理论教材,但一直没有一本相配套的实验指导教材。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缺乏配套实验教材,教师在带教时也有一定的被动性,更不要说有什么创新和改革。因此,必须尽快编写一本与4年制应用心理学专业社会心理学相配套的《社会心理学实验指导》,才能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2.实验课时少,内容安排不合理

许多高校社会心理学课程计划安排为48~64学时,其中社会心理学实验个别高校安排仅有4~8学时。在每个实验内容一般为2~3学时的情况下,仅能安排3个实验内容。实验课时安排的时间少,一方面使教师在布置实验内容时过多考虑的是一些重复性、验证性实验,这样不仅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封闭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实验考核不合理

考核作为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1]大多数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社会心理学课程长期以来主要以课堂理论知识为主,实验部分为辅或者没有,课程成绩的判定也主要以基础理论考试为主,实验课仅占很小的比重或者没有。另外实验课成绩的评定,往往仅凭实验报告打分,其结果导致学生偏重理论,忽视实验操作过程,抄袭实验报告篡改数据,弄虚作假,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不能得到提高,达不到实验的最终目的。

二、社会心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1.确立社会心理学实验教学目标和任务

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理论加操作”的教学,用理论指导操作,用操作滋养理论,实现理论与操作的互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实验教学是为课堂理论教学服务的一种辅助手段。实验教学有其它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和综合效益。[2]

社会心理学实验教学最基本的任务是紧密结合理论教学演示某种心理现象,验证社会心理学的某些理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社会心理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将已经确立起来的最基本的实验教给学生,使他们初步掌握心理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通过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便于学生透彻地掌握理论知识,可以培养他们熟练操作的技能和动手能力,同时可以鼓励他们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技能自主设计实验,独立完成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心理学研究者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及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但如此,实验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社会心理学的自觉性。

2.确定社会心理学实验内容,编制专业实验教材

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把整个实验内容分成三个不同层次,分别为演示实验、选择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要让学生跳出规定的实验题目和实验内容的旧框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三个实验层次的具体要求如下:[3]

(1)演示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实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知识,为以后实验打下基础,占实验总学时的50%左右。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课程本身包含着大量的实验。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演示,如卢钦斯首因效应实验、霍纳性别成就动机实验等,都是一些经典的实验。如讲从众行为时,组织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课前让学生熟悉该实验程序和操作要领,并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验证群体规模与从众行为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

(2)选择性实验:把教学内容的基本原理、基本课程训练和基本实验方法综合在一起,给出若干个实验题目以及相关参考资料,让学生依据各自的兴趣有选择地完成。此类实验难度适中,占总实验学时的35%左右。这一类实验是一些难度较大的、选做的设计型实验项目,如社会动机实验、社会情感实验、社会态度实验等。这些实验的特点是实验项目在实验指导书上找不到现成答案,需要学生去查询相关参考书。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从相关参考书中获取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综合设计性实验:实验指导教师可以给出部分实验项目以供学生选做,学生也可以自己确定实验项目,原则上一人一题,可以两人(最多三人)一题。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整个实验均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进行指导,包括查阅资料,撰写实验方案,拟定实验步骤,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设备,完成实验并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这一层次的实验占20%左右,放在课程的最后一部分。

在具体操作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可将基础实验和应用性强、与教学内容关系密切的实验优先安排,其它实验视具体情况适时控制。还可建立开放实验室,以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在实验室做实验,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把实验教学由封闭变为开放。

根据这些实验内容,可以编制专门的社会心理学实验教学手册。编制社会心理学实验教材应充分体现“三性”原则(综合性、专业性、设计性),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体现专业性特点。在具体实验项目中,要贯穿多种实验手段,要求学生同时掌握多种实验方法,并不断更新实验项目,使实验手段和方法达到比较先进的水平。

3.确定合理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手段

对于社会心理学实验部分要进行全面考核,打破以往以书面考试为主的考试形式,综合考查学生的表现,科学地考核学习成绩。这样可以增强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和约束力,从而改变师生轻视实验的思想,由此还可以保证实验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4]

考试改革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平时成绩: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每次实验结束以后,每位学生都要按照本次实验的具体要求,写出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实验报告的情况进行记分,学期结束时把所有实验报告的成绩进行加权平均。

(2)实验技能:内容包括已做过的所有实验,以抽签的方式随机抽取考试,并在教师监督下,当面进行实验操作,检验实验是否规范、准确,有无考虑控制或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是否有创新。

(3)理论考核,主要是考查学生运用社会心理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容有实验基本理论、实验原理、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实验仪器的性能与使用,等等。

三、结语

我国大学本科课程特别是主干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如何进行,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之一。[5]社会心理学作为高校心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还只是一个初步的理论构想,如欲深入研究,还需与相应的实验结合起来。本研究极力主张高校及其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学术追求及成就上严格要求大学生,并提升他们对学术内在价值的重视,以此回归大学教学探究高深学问之道。在社会心理学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在教学方法上应摒弃过去重理论、轻应用,重教师教授、轻学生参与感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社会心理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多视角地、创造性地观察现象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要组织学生联系社会心理学知识,理论联系实践,从中体会社会心理学实验的特点及应用过程,体会到社会心理学的学科价值,提高学习社会心理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何献君等.高职院校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

[2]马燕.普通心理学课程实验教学之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9,28(4).

[3]陈绪赣,赵晴.理工科本科课程考试改革基本思路与实践[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第6篇:心理学基本知识理论范文

在我国的教育实践过程中,虽然提倡重视“双基教学”,但是由于理论上的局限,基本知识教学、技能培养、智力开发这三项活动之间常常是分裂的。因此人们企图解决学生在解题技能的问题时,效果很不明显。其根源在于,人们对解题技能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不清,因而没有找到一条与学生解题技能发展相适应的技能训练途径。学生解题技能究竟如何进行训练?笔者认为,解题技能训练的关键是如何将知识和技能统一到同一个智力活动中去, 通过广义的知识的教学和训练来达到提高学生解题技能的目的。本文选取了2013年新课标地区高考试题作为解题技能教学的实例,以便为广大一线教师和相关的教学研究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现代知识观下的知识涵义与知识分类

(一)现代知识观关于知识的分类

认知心理学问世之前的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人们对知识的定义一直停留在哲学领域的认识论范畴,哲学的知识定义对学习技能,尤其是理科解题技能的提高是缺乏实用性的。现代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所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Anderson)于1976年在其著作《语言、记忆与认知》中将个体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两大类。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普遍同意这种知识分类。

依据认知心理学的这一知识观,陈述性知识是描述事物状态,以命题、命题网络或者图式来表征和存在,回答世界“是什么”的知识,其本质是信息在人脑中形成的命题网络表征;程序性知识是办事的操作步骤,以产生式系统形式表征和存在,回答事情“怎么办”的知识,其本质是以条件和行动(condition-action)的规则形式存在于人脑的表征。所谓产生式(production)是信息加工心理学家从计算机科学中借用的一个术语,安德森(1983)采用了纽厄尔(Allen Newell)的产生式规则,进而提出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Production)来表征。产生式指的是条件与动作(Condition-Action)的联结,即在某一条件下会产生某一动作的规则,它由条件项“如果”(if)与动作项“那么”(then)构成。是以“条件(condition)”和“行动(action)”表征的condition-action规则。

1994年,华东师范大学皮连生教授在《智育概论:一种新的智育理论的探索》一文中,指出人类大脑里面的知识是由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构成的并阐明程序性知识是由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和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两个亚类构成。

由此,狭义的知识即指安德森的陈述性知识;广义的知识即陈述性知识,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又叫操作性知识)和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又叫策略性知识)。

(二)现代知识观视阈下知识与技能的统一

在我国的教育实践过程中,虽然提倡重视“双基教学”,但是由于理论上的局限,基本知识教学、技能培养这两项活动之间常常是分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一直是基础教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新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提出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培养目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第一目标就是“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此可见,我国对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是十分重视的。

从1956年开始,布鲁姆和他的同事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知识”与“技能”是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目标领域,也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的核心目标,常被称为“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这两个目标领域被合并为一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技能是“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1995年-1999年,以美国南加州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家L.W.安德森为首的工作组在广义知识观的视角下,对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进行了修订,与布鲁姆按照认知水平的单一维度分类不同,修订后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对认知领域的目标按“知识类别”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进行分析,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技能”。根据修订后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体系,“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已经不属于两个目标领域,而是认知领域内的两种不同知识类型:“知识”对应于陈述性知识(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技能”对应于程序性知识。所以,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程序性知识概念实际上包含了我们平时所说的技能概念,综合以上内容广义知识概念中不仅包含了狭义的知识,也包括我们平时所说得技能。

至此,基于对知识、技能这两个基本概念新的解释,知识、技能已被统一在广义的知识观中了。

上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出现了认知心理学革命,从而出现了知识按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分类。1998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科学研究组在通过比较各家各派学习论,在奥苏泊尔“有意义的命题知识”、J・R・安德森的激活论、加涅的智慧技能学习的层级论及信息加工学派的产生式理论的基础上,成功建构了知识分类学习理论。

2004年,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金洪源教授在其课题成果《学科学习困难的诊断与辅导》一书中系统提出“问题中心图式”理论,进而提出“题型中心图式”理论,在他的另一个成果《学习行为障碍的诊断与辅导》一书中提出潜意识条件性“知-情”条件反射原理。这两个原理是对“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其“题型中心图式”理论对皮连生教授的理论进行了具体化,加强了其应用性;而潜意识条件性“知-情”反射原理则对皮连生的理论进行了关键的补充。

问题中心图式,源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Ton De Jong在其研究成果《优秀生和差的初学者解物理题的认知结构》一文中提出来的,它是指“以特定问题为中心,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而涉及的一组知识经验”。题型中心图式是问题中心图式的一种,主要体现在理科领域。每个图式都以学科难题等一类问题为中心,是解决这一类问题所需的各种知识的组合。如果学生顺利构建了这个图式,则他遇到这类问题时能迅速予以解决。尤其在解难题时,学生往往需要顿悟思维,而实现顿悟思维,大脑需要将问题中心图式中的所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整体表征。

二、知识分类学习论在高考数学解题中的技术化应用

(一) 题目再现:(2013年高考新课标地区理数20题)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过椭圆M:■+■=1(a>b>0)右焦点的直线x+y-■=0交M于A,B两点,P为AB的中点,且OP的斜率为■。

(Ι)求M的方程;

(Ⅱ)C,D为M上的两点,若四边形ACBD的对角线CDAB,求四边形ACBD面积的最大值。

(二)题型中心图示分析:

情绪与动力

解开此题的前提因素是心理因素,信心和情绪是两个关键的因素,信心饱满、情绪良好,坚信自己一定能解出来且结果使自己满意,则有利于成功解题。

题型分析

圆锥曲线与直线的交汇题型,根据圆锥曲线和直线的基本知识,(Ⅰ)利用已知条件求方程;(Ⅱ)利用已知条件求最值。

题型中心图式

陈述性知识:椭圆方程、直线方程、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韦达定理、中点公式及已知条件。

程序性知识:

(Ⅰ)

If

“已知直线x+y-■=0过椭圆的右焦点,且知直线基本知识”

Then

“得出右焦点为(■,0)”;

If

“直线与椭圆交与A、B两点、中点为P且三点未知、未设”

Then

“分别设A、B、P三点为(x1,y1)、(x2,y2),(x0,y0)”

If

“已知直线与椭圆相交且已知直线方程”

Then

“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得含参数a、b的一元二次方程及其韦达定理:(a2+b2)x2-6a2x+9a2-a2b2=0;x1+x2=■,x1x2=■”

If

“知道中点公式”

Then

“P点(x0,y0)=(■,■)”

If

“已知OP的斜率为■,且知道直线斜率公式”

Then

“■÷■=■即a2=2b2”①,

If

“熟练椭圆的基本性质a2=b2+c2②且c=■,”

Then

“联立①②可用方程组解出a2=6,b2=3即得椭圆M的方程为■+■=1”

(Ⅱ)

If

“由第(Ⅰ)问求出的标准方程及已知的直线方程且知联立方程求交点的知识”

Then

“可知A、B两点的坐标为(0,■)、(■,-■)”

If

“C、D未知”

Then

“设C、D分别为(x3,y3)、(x4,y4)”

If

“知道直线CD方程未知且已知CD与AB垂直、直线垂直的性质”

Then

“需要设CD:y=x+n”

If

“知道所设的n为参数”

Then

“须考察其范围”

If

“已知AB 、CD两对角线垂直,且A、B已得”

Then

“CD的截距的极端值在直线CD经过A、B两点之间时的范围即”

If

“知道点斜式方程”

Then

“可计算出-■

If

“思路停顿且知道自己计算出了哪些东西”

Then

“看题目的问题是什么”

If

“题目要求的是四边形面积的最大值且知道只有将面积表示成数学式方能求最值”

Then

“ 将四边形面积表示出来且表示的式子可以含有一个字母”

If

“知道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且已知对角线垂直且知可用两点之间距离公式算出AB长度”

Then

“知道需要用n表示CD的长度即可用n表示面积”

If

“直线与椭圆相交且椭圆已知、直线只含n”

Then

“联立CD与椭圆,得一元二次方程3x2+4nx+2n2-6=0”

If

“知道弦长公式”

Then

“可算出CD长为■■从而得面积=■|AB|・|CD|=■■”

If

“知道之前的范围-■

Then

“最大面积=■”

策略性知识:要完整解出此题,首先要将已知条件结合图形表征,直线与圆锥曲线交汇的问题,需要设点、设直线(直线已知就不用设)、联立方程得一元二次方程,从而利用韦达定理结合已知条件求解。题中存在关键已知条件,需要对关键已知条件转化化简。在求解过程中,如果思维中断,即刻转向题目要求的目标,将题目的最终目标表示出来,结合已知条件和自己计算出的结论即可得答案。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题注意并找出“关键已知”。

第二步:将已知与问题联系思考,不能得出直接的结论,则对已知进行转化化简,设点设直线、联立方程得一元二次方程、韦达定理。

第三步:利用关键已知条件进行最简表示,联系已知和问题,即可解出第(Ⅰ)问。

第四步:因同样是直线与圆锥曲线交汇问题,所以依程序“设点设直线、联立方程得韦达定理”,依据已知和结论,将要求的问题转化(表示),结合最值的知识可得到答案。

在阐述知识分类学习解题过程时,我们十分重视学生思维的过程,思维的逻辑和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应该严谨而顺畅,这样才符合我们教学的宗旨,达到智育的目标、知识与技能的统一。从以上程序性知识的产生式系统可知,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并形成产生式系统即是解题的过程。从这个过程,学生能学会如何思考,如何操作已知条件,如何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之间找到联系,通过样例教学和变式练习,学生可以习得解题技能,从而自由迁移到任何题目中去。我们认为,学生习得了一般层面上的解题能力,即学生可以用他们所归纳、上升了的程序性知识来解决更为广泛的题目。

以上程序性知识的产生式系统虽然详细表达起来步骤繁多,但它完整地表示了一个人大脑里面的思维过程,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计算机和人脑的运算的模式是类似的,我们知道计算机计算的程序虽然复杂,但运算速度却非常快。上述过程和步骤其实在人脑中大可不必完全这样繁琐地表示,但我们阐述问题时,尽可能地用书面形式详细表达。事实上,当学生习得这些用产生式系统表征程序性知识后,他们可以自由迁移,形成基于此系统的创新思维,可以自由发挥,应用到任何题目中去。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智育概论――一种新的智育理论的探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4(4):41-49.

[2]皮连生.论智力的知识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7(3):52-57.

[3]陈保华.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J].大众心理学,2007(3):48-49.

第7篇:心理学基本知识理论范文

刘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教授,博士导师。

王向义:宜春学院医学美学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导师。

王志军: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院长,教授,硕士导师。

“要么忽略了其生物医学基础的训练,要么忽略了其人文医学的修养。长此下

去,很难造就真正的美容外科专业技术队伍。”

美容外科学(aesthetic surgery,cosmetic surgery),曾称为美容成形外科学、美容整形外科学、整形美容外科学(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等。

美容外科学是一门用外科手术方法,改善或增进人体容貌美与体形美的一门学科,它是以医学人体美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医学审美与外科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对人体生理解剖正常范围内的缺陷加以修复和塑造,或对一些损容性疾病施以美容手术治疗,在保持功能完好的基础上增进其形态之美感为目的的一门新兴医学学科。

一、美容外科学的基础

所谓美容外科学的基础,是指美容外科学的生物医学基础,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外科学整形外科学等。

医学是为人类服务的。医学服务社会,社会的需求是医学发展的方向。医学在经历了成百上千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三大应用医学。包括临床医学在内的这三大医学门类共同的生物医学基础是“基础医学”。要是没有“基础医学”为其生物医学基础,就不可能存在这三大医学门类的医学,即也没有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的一般诊疗知识和技能,又是内科学、外科学等各门临床医学分支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基础,也就不可能存在有任何内科学、外科学等各门临床医学分支。

整形外科学又是外科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凡从事整形外科专业者,不仅要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两个层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应进一步熟练地具体地掌握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美容外科学既是美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形外科学的两大分支之一,其母体学科是整形外科学。因此,凡从事美容外科学专业者,务必进一步熟练地具体地掌握整形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因此,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外科学、整形外科学等都是美容外科学的生物医学基础。从学科发展趋向看,它是循着“外科学整形外科学美容外科学”的学科分化阶段而逐渐成长起来的一门新兴医学学科。在我国,随着当代医学美学理论的渗透和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的形成,美容外科的实施范围不断扩展,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整形外科学的实施范围,而且广泛地承袭和融合了整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妇科、皮肤科等医学学科的相关内容。并发展了各母体学科的内容,使其更趋完美,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美容外科学的灵魂

所谓美容外科学的灵魂,是指美容外科学的人文医学灵魂,即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当代美容外科学的特殊内涵是强调:以医学人体美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医学审美和外科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对人体属于正常解剖与生理限度内的缺陷加以修整和塑造,以增进人体形态之完美和功能之美感为目的。

现代医学模式的进化:指近代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进化。美容外科学是在现代医学发展的这一特殊历史阶段里,由整形外科学、颌面外科学等现代临床学科分化而重组的一门新兴应用医学学科,是现代医学模式的进化的产物。

爱美人群的审美心理追求:俗话说,人有“七情六欲”。人们常说的欲望有食欲、物欲、权欲、、。实际人们还存在有美欲,美欲是求美者的心理学的核心。美欲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人人皆知的,人们所爱之美,一是客观世界之美,二是人类自身之美。从美容心理学角度上说,人的爱美之心,主要是指人对自身容貌美化的心理需求,是人最基本精神需要,是求美行为的原动力。人一旦得到美的需要,就获得了美的享受,它表现为满足感、快乐感、自豪感,增强了自信感。

求美是心理需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而一个人的容貌与体形,对其本人的心理情绪时刻会产生着若隐若现的影响,尤其是女人,更容易受容貌和外形的影响,有时因此产生自卑心理,影响事业的发展。中国人的寿命已从过去的平均30岁,延长到现在的70岁余,许多老年人为了减少容颜的衰老带来的精神压力,希望得到美容外科的服务,从而更幸福、更愉快地度过晚年。

求美的心理需求还包括精神治疗的需要:要求美容手术的人们,其心理极其复杂,有许多问题还需要社会学、伦理学及心理学共同来回答。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对自己身体的影响。在心理学上叫做“身像”,它对人的个性的行为极为重要。一旦人们由于形体上的缺陷对自己的身像产生偏离,他们的精神、情绪、生活就会陷于困境,从而使身像失去平衡,甚至形成精神抑郁症。表现为孤僻、悲观、甚至绝望。一旦施行美容外科手术将其缺陷修复,多数人精神异常随之消失,表现为积极、乐观、上进,与手术前判若两人。美容手术最终目的不是治疗疾病,而是改善其心理状态,增加自信心。

社会交往的需要:求美动机产生的原因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同时又受到人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格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求美动机还要受到外界的环境的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对美的需要越来越强烈。研究人们对美容手术的需求及美容就医者的心理特点与表现极为重要。

社会活动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每一个人都要进行广泛的社交活动,在社交活动中,自身形体美已成为自身价值的一部分。

恋爱、婚姻的需要:恋爱,寻找配偶的时候,青年人因容貌不美而无异性求爱,将会竭力求助于美容外科手术改观容貌。中老年人往往借助美容手术使自己容貌尽可能显得年轻一些,以利于维护婚姻或者重新寻找配偶。

寻找工作,职业及适应环境的需要:某些服务行业,首先就是通过自身的美而给更多的人带来一种愉快的心情。礼仪小姐职业对容貌有一定的要求;部分电影、戏剧等文艺工作者为了永葆艺术青春,也需要寻找美容手术,都希望借助于美容外科手术使自己妆扮得更美、更年轻。

第8篇:心理学基本知识理论范文

【关键词】旅游心理学 课程教学 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4-0082-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现代人类社会重要的生活方式。据相关旅游组织统计,预计到2020年全球旅游者人数将达到15亿,旅游行业所带来的收入总和将达到2万亿美元。而中国作为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我国的旅游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我国在“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旅游就业岗位达到70万个。如何培养和打造一支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旅游行业人才队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旅游心理学是导游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是将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相关原理及研究方法应用到旅游活动的发生、发展到结束的一门边缘学科,是通过掌握利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来解决旅游活动过程中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设置该课程的学习,主要是期望旅游从业人员能运用基本的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分析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现象,对人的旅游行为进行准确的预测,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和办法,引导旅游者的旅游行为,从而提高旅游行业的服务和管理质量。因此笔者认为,脱离了心理学、脱离了对旅游主体人的研究的旅游学是缺乏生命力的,缺乏旅游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的旅游行业同样是缺乏生命力的,它的学科发展及教学质量关系着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关系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 当前旅游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优质的教材资源

一本高质量、高水平的旅游心理学教材在旅游心理学教学过程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为教学者提供一个科学且积极的引导和指引。而目前我国旅游心理学的教材仍处于不成熟的混沌状态。宋河有等人曾将近十年出版的旅游心理学教材做过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发现,我国旅游心理学教材目前包含以下特征:数量在持续不断地增加,体系框架雷同与多样化并存,内容上移植痕迹明显,且多以理论描述为主。教材内容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研究对象不明确,缺乏权威范式;(2)教材定位不清晰,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权威导向;(3)研究队伍不强大,缺乏权威专家和组织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开发,也因此导致教材版本虽然逐年增多,但教材内容依然跟不上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导致任课教师教材选择难度大。

2.缺乏权威的研究团队和专业的师资团队

旅游心理学具有边缘性和交叉性的学科特点,研究内容涵盖旅游学和心理学两大学科,同时还涉及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因此对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任课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懂得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又要熟知旅游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应用层面将会遇到的问题,还要广泛涉猎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等学科知识。目前我国旅游心理学研究领域一方面还未出现权威的专门针对旅游心理学开展科研的权威研究团队,另一方面缺乏具备很好的心理学与旅游学专业背景的师资人才,这也是约束我国旅游心理学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缺乏权威团队,也是导致教材难以出现权威范式的原因之一,且难以培养具备良好的心理学基础和旅游学知识的人才,相应的师资人才也就难以产出,如此恶性循环也是导致旅游心理学的教学难以发展前行的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大部分的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师专业背景比较单一,要么是旅游管理专业,要么是心理学专业。作为旅游专业的教师,以旅游管理的相关理论及旅游学的知识为主,教学中内容缺乏心理学理论对旅游行为的指导。而心理学专业的教师,以心理学理论为主,却又缺乏旅游业的相关知识,难以将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深入而丰富地应用到旅游学中,造成理论与实践脱钩。

3.过分强调理论学习,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

我国旅游学界借鉴美国和日本学者的研究思想,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旅游心理学体系,一方面以旅游消费者为对象,研究旅游者消费行为规律;另一方面研究旅游工作者和旅游者的互动关系。旅游心理学课程系统、全面地介绍旅游心理学概念、理论和方法,有较强的理论性。而对并不具备系统心理学知识储备的旅游专业学生而言,过多的理论讲述只会令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并且与学生所期望学习的心理学相关知识相距甚远。笔者曾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做过一个初步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希望通过旅游心理学掌握的知识主要包括:旅游者的需求和心理,旅游行为过程中的人际沟通交往,旅游过程中冲突的问题解决以及导游自身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问题,而目前旅游心理学的相关教材里,关于这些问题虽有所涉及,但篇幅较少,且内容理论性过强,缺乏丰富的案例学习材料。

4.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

旅游心理学目前的教学主要采用的仍是“讲解―接受”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学生则作为被动学习的角色存在。这种教学方式依赖于教师本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便于通过讲授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并对教学内容形成内在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但倘若单一地使用讲授法,又会较大程度地影响旅游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和效果,因为旅游心理学本身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科,课程中所探讨的问题是实践中迫切需解决的问题,如旅游消费心理、服务心理、导游压力管理、旅游活动的人际沟通等,这些实际问题都需要通过大量的案例或实践模拟等方式,才有可能将旅游心理学所涉及的丰富主题和内容充分地学习和探讨,也才有可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开展实践活动的能力。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满足这门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要求。

二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1.基于调研,优化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应基于广泛的调研基础上,充分考虑目前旅游行业的状况及需求,将心理学中能广泛应用于旅游行业的内容进行整理,并联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旅游行业从业权威人士,丰富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内容,通过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能将心理学理论与旅游行为中的实践相结合。

2.建立团队,整合专家资源

由权威机构出面,整合专家资源,通过广泛的学术研究和探讨,形成权威范式。由旅游界相关团体出面,如中国旅游协会等,联合旅游学界和旅游心理学研究领域德高望重的权威专家成立旅游心理学研究专业委员会,通过开展研究会或学术交流等形式开展广泛的合作和交流,以便为广大旅游心理学研究者和学习者提供更大的交流平台和信息传递空间。

3.加强专业合作,联合培养

考虑旅游学与心理学专业设置联合培养计划,在本科人才或研究生人才培养阶段加强两个基础学科间的学习,以便日后形成强有力的新生力量,为日后旅游心理学的优质师资资源提供有力保障。

4.完善理论学习,强化应用能力培养

针对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对旅游心理学的需求,教师应从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沟通心理、冲突解决等层面强化社会心理学及心理咨询等应用性心理学研究方向的学习。如一方面透过对人性的认识,对不同人格理论的学习和认识,让学生深入地去探讨人的需求和如何适当地满足旅行者的需求和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强化人际关系建立过程中所需把握的基本态度和技巧,这是人的沟通模式层面的问题,也是旅游行业人员急需强化的应用层面的能力。

5.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

讲授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难以参与进来。理论学习主要通过讲授法来完成,以便能让学生透过老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相关理论的内容和精髓。但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案例播放、案例探讨、情景模拟、角色转换或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视角去感受旅游行为过程中人内在心理的变化和感受。

总之,只有一方面强化专业团队建设和培养,另一方面提升教学过程中内容和形式的质量,最终才能为旅游心理学教学改革带来新的能源和动力。

参考文献

[1]刘纯.旅游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10

[2]韦福巍、覃举东.高校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河池学院学报,2009(S1):39~41

[3]邹本涛.旅游心理学:含义、对象与特点的再审视[J].旅游学刊,2010(7):83~87

[4]宋河有.旅游心理学本科教材建设:现状、瓶颈与出路[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85~89

第9篇:心理学基本知识理论范文

【论文摘要】护理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而当今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弊端较多,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考试模式的改革,引入课堂考试、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等方法,全面考核学生,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观的不断深化,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学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已经成为当代护士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护理心理学的教学在各护理院校也彰显重要,成为主干课程之一。这就要求教师们也要适应这个发展,深化护理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与世界接轨,提高教学质量。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考试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五大功能[1]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科学合理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护理心理学考试一直沿袭着传统的考试模式,以教师命题的理论考试为主,缺乏多样性、科学性和应用性。我们对护理心理学考试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改革,使考试目标和教学目标形成最大关联度,采用多种考核方法,注重心理学和临床护理的密切结合。以下报告我们在护理心理学考试模式改革的体会:

1传统考试方法的分析

1.1单一的考试形式:

传统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存在着命题凭经验“讲什么、考什么”,完全的理论考试,试卷组成不注意样本的代表性,不能有效地代表全部教学内容,造成考试与教学内容有偏差,严重影响了对培养人才的评价。

1.2考试内容不合理:

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的基本知识,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查,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过大,缺乏对知识应用的考核,造成普遍的“划范围、圈重点”,学生凭借“死记硬背”来准备考试,达不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

1.3缺乏应用能力的考核:

虽然护理心理学的教学理论课程比重大,缺乏实用有效的实践课程,但是不能忽视护理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应该注重心理学知识与临床护理工作的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传统的考试对学生实验技能考核体现不出来,不能达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2改革措施

改革对象为本院05级、06级三年制大专英文护理专业学生,共4个班级,126人,全部为女生。根据护理心理学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考核内容包括: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个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10%、10%、20%、60%,学生的最终成绩按比例计算得出,具体考试方法如下:

2.1提高教学效果,积极进行课堂考核:

课堂考核可以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开动脑筋。考核内容可以复结,做到课与课之间的联结,考试内容和时间不预先通知,即兴提问,所有学生均在备选之中。所以课堂考核的随机性大,公平性强。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作答情况给予相应的分值,并做好分数记录。

2.2针对具体内容进行实践考核:

护理心理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实践应用内容:一部分是心理学的应用,如:记忆广度实验、注意分配实验,各种心理测量量表的使用等;另一部分是心理学理论在临床护理的应用,如:模拟病房场景,对不同阶段不同病人的心理护理,各种沟通技巧的使用等。实践考试时间、地点由教师统一确定,考试项目由学生自己抽取,每项考核内容都有相应的赋分标准,根据表现给予相应的分值,满分10分。

2.3布置开放性和发挥性的问题,供学生论述:

除了课堂考核和实践考核外,我们也给学生布置开发性和发挥性的问题,如:“不同气质类型临床病人,如何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列举自己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并分析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要求学生以小论文形式论述,字数300~500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查阅资料,整理论述。在此期间,老师给予必要的引导答疑,以保证论文的顺利完成。2.4必不可少的期末闭卷考试:

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涵盖了护理心理学的定义、理论基础、具体方法等。在理论上强化学生记忆,为灵活运用奠定必要的基础。考试题目包括客观题占50%,主观题占50%。力求做到内容全面,难易适中,层次分明。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效果讨论

3.1使护理心理学考试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

针对护理心理学的课程特点及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研究制定,改革后的考试成绩由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占相应的比例,这样的成绩能客观全面地反应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培养的学生从“应试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

3.2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考试改革得到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问卷反馈,95.8%的学生非常欢迎考试改革,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理解知识、运行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应对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顺应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3考试改革促进教学改革:

考试不是目的,也不仅仅是检验教学效果,还有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和应试者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四部分考核成绩中,我们发现学生实践考核和问题论述成绩较低,我们通过教学改革,及时增加实践课时数,加强学生的临床心理护理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护理心理学问题论述,并与教授护理科研、文件检索的教师沟通,进行分工整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总之,通过考试模式的改革,使学生由被动应付转为积极参与,仅仅靠死记硬背就远远不够了,迫使学生在学习上主动思考,善于发现创新。只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才能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把创新教育与考试创新结合,从而到达教、学、考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