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矿山工程行业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采矿专业学生 就业问题 应对策略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由于矿业领域普遍不景气,一些煤炭高等院校放弃发展煤炭专业,甚至停止招生。随着采矿业近几年的复苏,各大煤矿企业急需基层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才,许多矿业集团不得不提前几个月就到学校蹲点招人。因此,采矿专业的毕业生从表面看来处在一种就业无忧的状态。但事实是,许多学生由于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未能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规划,在面对就业问题时,对自身及采矿行业都认识不足,思想上存在一种迷茫状态,导致最后就业的选择不理想,有的甚至错过了就业。本文分析采矿专业毕业生的现状,尤其是在就业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辅导员工作的角度,讨论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以及如何帮助采矿专业的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形成理想的职业规划的问题。
2.采矿专业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缺乏一定的就业技能,对自己认识不清,对职业了解不够,不知道职场基本的礼仪要求,不具备推销自己的基本能力,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足,语言表达能力与社交能力较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就业观存在偏差,在择业时以发展稳定的单位和大城市为首选,对服务基层和中小城市不感兴趣;就业心态不稳定、不成熟,在求职过程中容易产生依赖、攀比、从众、嫉妒等消极心理,以及心浮气躁、自怨自艾、破罐破摔等不良心理状况等。
除了以上当前大学生在就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外,采矿专业的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在就业中往往还面临着其他特殊的问题。
(1)感觉矿山工作环境艰苦,有放弃专业转行的想法。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选择工作时多拈轻怕重,追求安逸和高待遇。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行业比较艰苦,甚至比较危险,大多数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有一种心理压力,对自己的专业具有回避心理,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很迷茫。煤炭行业人才短缺是全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但由于矿山工作环境艰苦,特别是采矿工程毕业生需要到采煤一线工作,井下工作环境恶劣,很多学生有放弃专业转行的想法。
(2)盲目跟风考研,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迷茫。
很多采矿工程毕业生在考研和求职之间举棋不定、徘徊不前,自己本来打算工作,看到周围同学都选择考研,心里不踏实,怀疑自己的选择,反复抉择后也决定加入复习考研的行列。结果往往由于缺乏足够的动机,而干劲不足,白白浪费了时间。特别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好,很多矿业集团提前几个月就开始蹲守。大四上学期的9、10月间很多同学已经找到了工作。看到这批找到工作的同学每天基本上高枕无忧的过日子,跟风考研的学生的思想波动更大。
(3)准备就业的同学,自我发展信心不足。
20世纪90年代,由于煤炭工业结构不合理,众多低水平小煤矿重复建设,全国煤炭市场总量严重过剩,加上煤炭下游企业经营惨淡,致使全国矿业领域的普遍不景气,有部分同学怕煤炭行业寒冬再次来临,更有部分毕业生产生自卑心理,感觉在大学期间学习兢兢业业,但又好似什么也没有学到,不知道以后自己到矿山能干什么,过分低估自己的价值。
(4)毕业生就业区域集中,扎堆情况严重。
我校采矿工程专业生源70%来自安徽省内,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同学认为“百善孝为先”、“父母在不远游”。学生在安徽度过四年大学时光,老师授课大多以两淮煤田为例,实习基地也多建于两淮地区,因此,学生们对两淮煤田比较熟悉。根据我院毕业生就业区域调查报告,有近80%的学生倾向于毕业后留在安徽工作。
3.应对策略
(1)针对有转行想法的学生,辅导员要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他们进行“学煤炭,爱煤炭,献身煤炭”的教育,鼓励他们不畏艰苦,奋斗在国家的煤炭战线,为我国煤炭能源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同时更要利用平时日常工作中与学生接触的点点滴滴和就业指导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了解我国煤炭行业快速发展与人才短缺的现象,提高他们为祖国煤炭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除此之外,辅导员还可以邀请学院在矿山一线工作的优秀毕业生返校为学弟做报告。用他们的工作实际,为在校生答疑解惑。同时,结合以上思想教育的措施,还可以在采矿专业学生中开展以晨跑促学风、强健体魄的活动。让同学们早起跑步,不仅能增进他们身体健康,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同时还能让毕业生调整作息时间,在高校的最后一段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习惯,更能利用体育锻炼调节促进毕业生心理活动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2)对于一部分对自己职业规划渺茫,特别是那些在就业和考研之间摇摆不定的学生,应利用平时工作和就业指导课,帮助和引导这些学生发现自身潜力,立足自身实际,确立目标,并踏踏实实地去实现这些目标;对那些准备考研的同学,在平时与他们的接触中,鼓励他们建立“若考必上”的决心,帮助他们制订比较详细的考研计划,根据每位同学的自身特点,选择符合自身的“目标学校”。辅导员还可以根据了解的学生考研情况,合理规划“目标学校”,避免考研学生报考学校撞车的现象。
(3)对于那些虽已打算从事采矿行业,但仍对自身和职业前景没有足够信心的学生,要想法设法坚定他们服务矿山的信心和决心,要让他们了解到采矿行业的发展前景,用事实来坚定他们的信心。21世纪煤炭作为主要基础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我国能源可采煤炭贮量是1145亿吨,占世界总贮量的11.1%,按目前生产水平可采100年左右。未来20年以至更长的时间,我国国民经济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由此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将增大。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采矿工程专业人才仍是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通过让在校生了解采矿行业的发展前景,鼓励他们面向就业目标不断充实自己,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如写作能力、公关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培养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4)针对学生普遍希望留在安徽省内就业的情况,应帮助他们认清国内矿山企业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人力资源情况。全国煤炭行业需要人才,而安徽两淮地区煤炭企业人才基本饱和。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现在我国已探明储量,山西、内蒙古和陕西三省最多,分别为584亿吨、462亿吨和164亿吨,储量占第四、五位的则为云南和贵州两省,各为108亿吨和92亿吨,我国煤炭分布极不均衡,“西多东少”。因此,可利用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了解煤炭分布形势,利用幻灯片,省外大型煤炭企业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西部煤炭企业,鼓励学生到西部去。
4.结语
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在就业中往往面临着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多的困惑和困难。采矿专业的辅导员要敏锐地观察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就业进行积极有益的引导,帮助他们走出思想上的困境,使采矿专业的学生真正实现“就业无忧”。
参考文献:
[1]顾正磊.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9,(10).
关键词:充填采矿;技术优势;工艺流程;实际应用
引言
我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人均矿产资源量却远低于世界水平,而且我国矿产资源分布不平均,探测和开采更为复杂。随着能源危机的不断蔓延,我国的矿产开采技术受到了多方的重视。近年来,虽然矿产开采技术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采矿效率和环境保护仍不能达到国际标准,这就为充填采矿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 充填采矿的定义及特点
在实际作业中,矿产资源在被采掘之后会留有深深的空洞,在采矿专业中称为采空区。这种空洞若不能及时补救就会给矿区的整体稳定性带来危害,影响整个矿区的安全,这也是为何我国采矿行业事故频发的原因。而使用充填采矿法可以在采掘过程中弥补空洞,将充填材料直接运送到采掘空洞,对采空区起到良好的充填、保护的作用,以此减少采空区对矿区结构的危害。
充填采矿法是人们不断探索得到的、较为环保科学的方法。笔者认为,根据充填采矿法的特点,其更适于矿井结构大而深的矿山。胶结充填适用于品位较高,矿石赋存形态复杂多样的矿山。依据近些年的实际操作,充填采矿法不仅能够起到保护矿井整体结构的作用,保证员工的生产安全,同时还能降低贫化率和损失率。但是,充填采矿还存在一定的缺点:充填采矿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较为复杂的操作流程;使用充填采矿会加大初期的投入成本,同时还需要大量的物力支持。
2 充填采矿技术的优势
充填采矿法的应用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实际意义,这种先进的采矿方法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目前,全球利用充填采矿法施工的矿山,已经出现了无废料排放的矿山。例如,德国的格隆德铅锌矿山利用全尾砂和重选碎石制备膏体作为充填材料,采用这种方法之后,就再无尾矿乱排放的现象。
采用充填采矿法能够迅速地填补采空区,这样就能及时防止采空区出现塌方的现象,从而为采空区的岩石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护的作用,防止岩石出现较大的位移。该方法能够从根本上保护地下和地表结构不被破坏,对当地的生态平衡有着积极的作用。
充填采矿法与传统的采矿方法相比,其最大的优势是低贫损的开采功能和对资源的保护功能。充填采矿法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地质结构,降低平滑率和损失率,充分利用矿产资源,以达到对资源的保护功能。
3 有关充填采矿技术的工艺流程与实际应用
3.1 工艺流程
康家湾矿区使用的充填采矿原料主要包含:水泥、尾砂、粉煤灰和水四种物质。尾砂仓为半堑沟式卧式砂仓,容积200m3,水泥仓则是圆柱圆锥型立式仓,可容纳48t的水泥,充填的主要工艺流程(见图1):卧式砂仓内的尾砂通过电耙和G×φ400mm螺旋输送机转运至直径2000mm的搅拌桶中;粉煤灰及炉渣经处理后通过电耙绞车进入缓冲漏斗,再由螺旋输送机送入搅拌桶内;水泥则由水泥仓下口通过螺旋机输送至搅拌桶,按照灰1:5、1:10或1:15的比例制成砂浆,粉煤灰的添加比例为12%,最后通过聚丙烯塑料软管运送至采空区进行充填工作。
3.2 实际应用
充填采矿法在实际应用中依据不同的充填材料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方法:干式充填法、水砂充填法和胶结充填法。传统的干式充填法利用不含胶结剂的碎石进行充填,再进化到利用水淬渣进行充填,再到胶结剂充填。通过实际充填过程不难发现,随着充填材料的胶结性不断增强,采空区的支撑结构也就越强。作者认为,采空区往往是庞大的结构,在充填材料中加入胶结剂,能够让充填材料和地下结构快速融合,形成一个牢固的新结构。
3.2.1 干式充填法
干式充填法是将井下其他工作面的废石作为充填材料通过充填天井输送到采空区,但这种方法最致命的缺点是需要消耗过多的人力和物力、作业的时间较长、充填的速率较低。且当充填区域周围有矿时,必须留永久保护矿柱。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抛弃了这种传统的作业方法。
3.2.2 水砂充填法
水砂充填法主要使用碎石渣、尾砂和炉渣作为充填的主料,利用机械设备将这些主料运送到采空区,即可实现充填工序。这种方法相对干式充填法来说较为快捷、完善,但是水砂充填法的施工工序较为复杂,需要技术性人员进行操作;同时,水砂充填法的排水量较高,过大的用水量是对水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环保。由于充填体强度低,当充填区域周边有矿时,也必须留永久保护矿柱。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水砂充填法也逐渐被企业所摒弃。
3.2.3 胶结充填法
胶结充填法是以块石、碎石、河砂和尾砂作为主料,将主料、水泥、水及活性添加剂进行混合形成胶结性较高的膏体,再使用机械设备或者重力运送到采空区。该方法中的膏体填料具有更强的粘结性,能和岩石结构快速胶结,形成坚固的整体。该方法充填速率快,充填体强度高,在目前国家安全环保要求逐步提高,尾矿坝建设审批日趋严格的是形势下,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分级尾砂作为胶结充填骨料充填采空区的技术国内得到广泛运用,管道水力输送技术的快速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进程,但实践表明,尾砂分级脱泥的全尾砂利用率比较低(仅有50%),且不能合理有效处理细粒级尾砂。
康家湾矿采用的是全尾砂充填,添加粉煤灰、水淬碴活性物质,有效地解决了尾砂地表堆积可能引发的事故、降低充填成本,提高充填体强度等问题。粉煤灰、水淬炉渣全尾砂胶结充填的混合料制备工艺,如图1所示,初期投资比较低,考虑到能高效率(100%)的利用尾砂,可节省掉尾矿库筑坝费,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经济效益。
4 对充填采矿技术用于采矿的问题的几点思考
4.1 填充材料相对落后
新技术的不断提高,采矿业取得了迅速发展。人们对该行业的要求也不断增多,以往的填充材料无法满足现代采矿业的需求,同时,为了使现代采矿新技术得到高效率深层次的运用,在进行深部采矿作业时,必须对填充材料进行更新换代。
4.2 充填设备技术具有滞后性
与现代采矿充填技术相比,充填设备却具有相对滞后性,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其用于充填的设备已不能满足开采需求。目前,很多矿山采用的充填设备稳定性较差,自动化控制水平难以达到填充要求,充填设备与充填技术的不协调将直接影响矿山的未来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采矿企业的生产总值产生不利影响。充填不当也会对资源的合理利用造成很大伤害,将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4.3 开采方法有待规范
目前对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充填技术并未得到全部应用。有些矿区滥采滥挖,有充填设计,但不充填,或充填欠账太多,只重视经济利益,不重视生态平衡,这对矿区、自然环境都造成了及其严重的威胁。采矿行业要取得长远发展,上述问题必须得到有效解决。要使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概念深入人心,政府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绿色开采企业进行奖励政策。企业应从长远角度考虑,加大对技术研究的投资,及时更新设备,改进技术,提高开采技术水平,减少安全事故,同时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4.4 采场顶板管理存在较大难度
在开采地段不稳定的情况下,其地质条件就会相对复杂,不利于工作面顶板的管理。在岩石构造和结构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工作面顶板的暴露时间越长,出现冒落事故的概率就会越大。因此,为防止冒落事故的发生,降低安全风险,就要尽量缩小工作面顶板的暴露时间,也就意味着减少采场作业的循环周期,及时充填,这样也有利于顶板围岩的稳固。另外,在进行填充作业前,增加2-3个点柱也可起到加固作用。
4.5 胶结面强度的控制
上向胶结充填时,最上面胶结面的强度必须要高一些,以缩短凝结时间,提高采矿效率,同时可以避免将胶结面的尾砂作为矿石出窿,降低贫化率。可通过提高充填料的水泥含量来控制。
4.6 胶结充填接顶
当有特殊要求时,需要充填接顶,考虑到胶结充填接顶情况与充填体的质量以及井下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息息相关,倘若不能有效接顶,将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充填接顶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认为应该从充填料浆浓度、下料充填方式等角度入手,并开展有效的充填接顶监测工作,规范充填管理制度,搞好充填接顶工作。
5 充填采矿法的未来发展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采矿行业也迅速兴起了绿色采矿,提倡在对资源开采的同时,注意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利用率。绿色开采对开采技术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开采技术不仅要扩大开采量,还要注意对环境的伤害降到最低。总的来讲,矿山应继续坚持绿色开采的理念,加大对充填采矿法的技术升级,提高充填采矿法的技术含量。
6 结束语
文章针对目前采矿行业的充填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从资源保护和矿区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了六个方面的探讨:填充材料相对落后、充填设备技术具有滞后性、开采方法有待规范等。从而得出以下结论:
(1)充填采矿技术与传统的采矿方法相比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符合当下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环境保护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2)但矿区在采用充填采矿法时不能盲目选择。首先充填采矿技术的选择要根据各个矿区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其次充填技术要考虑到经济成本和可持续发展,矿区应继续坚持以绿色开采为理念,从长远利益考虑,提高充填的技术含量;最后,加强对充填采矿技术的研发,争取在现有优势的基础上,继续降低采矿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减少开采成本。
参考文献
[1]翟淑花,高谦,张梅花,等.高强轻质泡沫砂浆充填体在矿山的应用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0(12):30-34.
[2]尹忠雨.充填采矿技术应用发展及存在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7):23-24.
[3]贾宝军.充填采矿技术应用发展及存在问题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9).
[4]于润仓.我国充填工艺创新成就与尚需深入研究的课题[J].采矿技术.2011(3).
关键词:充填采矿技术;实践;应用;发展
我国的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占全世界储量的11.6%,但是我国人口的数量比较大,对于我国有着近14亿人口来说,人均矿产量稀少,而且我国的矿产资源有着“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富煤、贫油、少气”的特点,这种地域限制导致东南地区的人均资源矿产量更少。
面对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状况和日益加剧的能源危机,我国矿产行业受到了各行各业人士的关注,使得采矿技术、开掘方式、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采矿效率和保护环境的工作还做得不到位,从而使得充填技术得到了发展的空间。
1 充填采矿的定义及特点
开采过程中,在能源矿产被从地下采出之后,会留下一个个的采空空洞,也叫采空区,这种采空区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任其发展就会降低地表层的稳定性,影响地表建筑的安全。而充填采矿法可以在来回采过程中,将充填材料运输到采空区,填补这种地下空洞,采空区有了充填体的支撑,减小对地表表层的破坏和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这种新型采矿技术是人们在长期的工作中,根据实践经验得出的一种符合时展需求的新型采矿技术,充填采矿法对于大型的深部矿井比较适用。在近年的试点实践中可知,充填采矿法既能保障矿工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又能有效地提高地下采矿的效率,凡事都没有完美无缺的,都存有自身的不足之处,充填采矿法也不例外。比如:在应用充填采矿法时,它的机械操作流程较复杂,矿工不容易掌握;在初期购进机械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需要较大的劳动生产力等条件的限制。
2 充填采矿的优势
充填采矿法经过了近几年的发展完善,现在它已经是一个重要的矿产开发方式,被广泛运用到各个矿山开发中。充填采矿法之所以能迅速的发展,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它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小,回采率比较高。
经过一系列的施工运输,将充填材料运到地下采空区,使充填材料变成充填体。充填体能有效地分担一部分地表压力,对于地表受力不均的情况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受力平衡后,围岩的位移现象也能得到改善,甚至可以完全避免,有利于更好更深地开采矿石,提高了开采效率。
充填采矿法对于采矿区的贫化率也有所改善,最大程度地开发矿产储量,给矿产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效益,促进我国采矿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它对于自然形成的具有倾向性的矿床有很好的开采效果,可以避免常见的矿区火灾,矿区坍塌的现象。
这种采矿法的虽然初期购买机械的成本较高,但是它的机械化工作较多,可以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发矿产。比如:在凿岩过程中,凿岩车可以代替炸药和人力;在运输矿产时,可以运用矿石铲运机运输矿石。由此可见,在充填采矿法中,机械比人力占得比重大,企业可以减少矿工的工资支出。前期的较大投入和后期的较小支出可以相抵消,从矿产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充填采矿法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
3 充填采矿的应用
充填采矿法的研究发展历史在国外起步较早。早在20世纪30年代,霍恩矿山公司进行了全球首例充填采矿技术的试验,将磁黄铁矿尾砂和炼铜炉渣这种干式充填物填充至地下采空区,并且获得了成功。在上个世纪50年代,芬兰建立了全球第一座使用胶结填充的矿山――凯雷蒂铜矿山。同期,澳洲地下的金属矿山也首次用水力取代干式充填,并获得成功。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金属矿山的充填采矿法普遍运用的尾砂胶结充填工艺;到了20世纪90年代,膏体充填技术迅速兴起,矿产工业发达的国家立即使用了这种新型技术。
我国使用充填采矿法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有色金属开采中有38.2%的矿山实行了干式充填,到了1960年,因为生产力、设备、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干式充填法所占的比重下降。然后慢慢衍生出水砂充填工艺,1960年湘潭锰矿首次运用了这种技术,1965年锡矿山南矿也进行了水砂充填的实践。但是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这种工艺同样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全尾砂高浓度胶结充填、高水速凝全尾砂固化胶结充填和块石胶结充填工艺,凡口铅锌矿和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开始进行全尾砂充填的实践。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也加入到胶结充填法中来,1997年金川有色金属公司二矿区建成了中国首个膏体泵送充填系统。我国的充填采矿技术历经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新突破,新收获。
充填采矿法根据充填材料的不同分为:干式充填法、水砂充填法和胶结充填法。从最初的干式充填到不含胶结剂的碎石、水沙充填,到如今的胶结充填,我们可以看到,充填物的胶结度渐渐上升,充填体的支撑力度逐渐提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地下采空区的空间较大,需要一个巨大的物体来分担地表的压力,这个物体若材质太散则会存在充填坍塌的问题,所以才会慢慢提升充填物的胶结度,使充填材料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
3.1 干式充填法
这种充填法是在充填技术发展的原始工艺,主要是利用人力配合其他机械设备输送充填材料,这种方法最大的缺点就在于工艺繁杂、作业成本高、采场充填时间长、生产率低,满足不了技术发展的需求,所以使用干式填充法的采矿企业越来越少,比重也逐渐下降。
3.2 水砂充填法
这种充填法的主要充填材料使碎石渣、尾砂和炉渣,利用砂浆泵或自流方式将充填物质输送到地下,水砂充填法的工艺更为完善,但水砂充填法的缺点在于工艺复杂、排水费用比较高、充填量小、充填体强度不高,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3.3 胶结充填法
胶结充填法是以碎石、河砂或尾砂为骨料,加入水泥和石灰等拌匀混合成浆体或膏体装,通过管道泵或者自身重力输送到采空区。它具有充填材料胶结强度大,工艺简单、充填速度快、充填量大的特点。这种方法是目前使用最普遍和最推崇的方法,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4 结束语
充填采矿法的应用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全面普及,在全球其他国家中,我国充填采矿法的使用比远远低于美国、法国、俄罗斯等采矿业发达国家。充填采矿技术能有效地给国家和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社会效益,所以更应当加大充填开采工艺的技术更新,使我国资源开采行业更加经济有效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祁建兵.煤矿开采中充填采矿技术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7):73-74.
[2]詹明忠.充填采矿技术实践分析[J].门窗,2014(1):31-32.
[3]邱俊刚,范作鹏,张忠辉,等.中深孔崩落嗣后充填采矿技术的应用[J].中国矿山工程,2012(5):22-24.
(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摘要】采矿专业大学生就业去向以艰苦行业为主,就业形势总体较为平衡,专业对口率较高。采矿专业近年需求较旺但区域不平衡,就业区域相对比较集中。指导采矿专业大学生成为综合能力强、专业技术高的复合型人才,要求针对采矿专业具体情况创新就业指导形式,实现毕业生充分和高质量就业。本文结合我校采矿专业就业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初步探讨提出对策。
关键词 安徽理工大学;采矿专业;就业特征;就业指导与服务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校毕业生人数倍增,导致面临就业和待就业的大学生群体不断膨胀,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煤炭主体专业近年需求较旺但区域不平衡,就业存在扎堆现象。从总体来看,毕业生竞争力不强,结构性、摩擦性失业并存,就业矛盾比较突出[1]。采矿专业大学生在思维态度、素质特征等方面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大学生,从而形成独有的特色,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适合采矿专业大学生就业特征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模式, 以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科学化水平。以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系近两年就业情况为基础,对采矿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研究,为实现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1 采矿专业大学生就业特征
1.1 就业去向以艰苦行业为主,专业对口率高
根据世界能源国际组织和能源专家的预测,21世纪煤炭作为主要基础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2]。采矿专业学生承担推进采矿技术的发展,提升采矿工程质量水平等重要职责。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很少有机会经历艰苦生活的磨炼,选择工作时更倾向于追求安逸,而采矿专业毕业生需要到采煤一线工作,井下工作环境恶劣,从事的行业比较艰苦,甚至比较危险。相比2012年,2013年采矿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艰苦行业就业的比例有下降的趋势,但仍然是采矿专业毕业生最主要的流向。
20世纪90年代煤炭工业低谷时期,煤炭高校煤炭主体专业发展受阻,纷纷减少招生或转变专业方向,采矿专业毕业生少,进入煤炭行业的更少,再加上行业人才流失等,煤炭行业人才短缺,采矿专业毕业生一直是各煤炭企业的香饽饽,供求比不断增加,就业率普遍较高。我院2013年和2013年采矿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100%和95.36%,专业对口率分别为99.16%和98.73,高于全国平均值77%,高于全国“985”和“211”工程院校平均值69%[3]。
1.2 就业区域集中,就业去向以地级市为主
采矿专业毕业生就业就业区域相对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内和煤炭资源丰富的山西、河南、山东、宁夏几个省份。安徽省内以淮南市和淮北市为主,具体主要集中在大型煤矿企业,如淮南矿业集团,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
采矿专业2012届、2013届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地级市,占毕业生的比例都在70%以上,在省会城市就业的,占毕业生的比例分别为8.86%和13.27%,在县级市就业的,占毕业生的比例分别为18.99%和13.72%。
2 就业指导与服务
近年来煤炭行业供需关系与长远战略发展的矛盾凸显,加之煤炭行业在工作环境特殊、经济基础薄弱和众多安全因素影响下,已然影响采矿专业毕业生就业。
采矿专业的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在就业中往往还面临着其他特殊的问题,比如:工作环境艰苦,对本专业忠诚度不高;人云亦云,盲目跟风考研;过分低估自己,信心不足等。针对采矿专业学生状况,除通用的一些就业促进措施外,笔者认为还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更好做好采矿专业就业指导与服务。
2.1 加强就业价值观教育,增强采矿专业学生为采矿事业奋斗的决心
结合采矿专业及煤炭行业特点,做好入学教育,加强专业思想教育,通过就业指导课、形势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途径,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认清行业发展前景,引导他们及早做好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时调整就业心态和期望值,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4-5]。同时,要使他们了解我国煤炭行业快速发展与人才短缺的现象,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具有学习热情,坚定选择采矿行业就业的决心。
2.2 加强采矿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对我校采矿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社会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目前采矿专业毕业生具备较好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但动手能力差,实践能力薄弱,难以较快适应矿山工作的需要,毕业年后仍不能独立胜任矿山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针对这一状况,在教学过程中优化专业培养方案,改善硬件环境,增加实践性教学学时,具体从课程设计、实习、实验、科研创新、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环节建立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6]。提升采矿专业学生能力、素质、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能力,缩短采矿专业学生独立胜任矿山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周期。
2.3 有效拓宽实习、就业渠道,实现“走出去”战略
有关就业部门积极主动联系或实地考察毕业生实习单位,在各类实习实践环节,带学生深入煤炭企业一线,尤其是省外的煤炭企业,假期多进行进煤炭企业社会实践等;大力开拓就业市场,进一步加强同煤炭勘探、建设、生产、设计、煤机等煤炭行业单位合作,邀请其来校招聘,同时,利用好校友资源,创造条件,拓宽就业渠道,充分挖掘煤炭行业就业潜力;加大与非煤矿企业、建筑、铁路等行业联系,开拓就业市场;鼓励、引导学生考研深造不仅可以培养煤炭行业更高级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也一定程度缓解就业压力;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自主创业、应征入伍拓宽就业途径。
2.4 增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基本工作能力、专业技能、求职技能构成了大学生就业的核心能力[7],从就业能力的角度,采矿专业学生由于其专业特殊性,普遍知识面较窄,与人沟通交流机会相对较少,第二课堂参与度不高,表现在就业能力上主要为表达能力差、组织管理和人际沟通能力差、综合知识能力差,除此之外,还有自我推销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优势不足。以上的不足与缺陷可以通过增强学生人文素质来提升就业能力[7],具体通过开设人文素质教育必修和选修课程、丰富第二课堂等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采矿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改变单一、唯专业论的就业能力机制,培养学生成为综合能力强,专业技术高的复合型人才。
2.5 认清国内矿山企业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合理流向
毕业生就业受经济动因、社会动因和毕业生价值取向等影响较大[8]。学生在安徽度过四年大学时光,老师授课大多以两淮煤田为例,实习基地和就业资源也多建于两淮地区,从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看,2012年我校采矿专业毕业生毕业后选择在安徽工作的比例为54.21%,2013年为48.53%。
我国煤炭分布呈“西多东少”的格局,全国煤炭行业需要人才,而安徽两淮地区煤炭企业人才基本饱和,西部一些省市急缺人才。要让学生改变传统观念,引导学生了解西部煤炭企业,鼓励学生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盛武,杨力,高明中.煤炭行业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102-104.
[2]徐学锋.21世纪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素质教育研究[J].煤炭技术,2007,26(1):1-2.
[3]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R].
[4]张向林. 煤炭行业“黄金十年”后采矿工程本科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3(34):13-14.
[5]杨斌.对大学生就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辅导的思考[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1-3.
[6]华心祝,杨科,涂敏,余忠林,赵光明,张向阳.加强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103-112.
一、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作用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资基础。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资源分布面积约6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根据第三次全国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全国煤炭资源总量5.57万亿吨,煤炭资源潜力巨大,煤炭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已查明资源中精查资源量仅占25%,详查资源仅占17%。探明储量达到10202亿吨。其中可开采储量1891亿吨,占18%,人均占有量仅145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国务院制订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草案)指出“要大力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战略”。鉴于我国“多煤、贫油、少气(天然气)”的特点,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能源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耗中占70%左右。2004年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的70%以上,在我国能源结构上占主要地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煤炭消费的趋势将有明显上升。在煤炭消费用户的构成中,电力、冶金、建材、化工4个行业煤炭消费量占煤炭消费总量从1990年的50%提高到2004年的84%,其中电力占51.8%,冶金11.64%,年占27%提高到2004年的51%,将近增长一倍。
二、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我国煤炭工业快速发展,2000年全国产煤9.9亿吨,2001年产煤11.04亿吨,2002年13.8亿吨,2003年16.67亿吨。2004年全国产煤19.56亿吨,占全国一次性能源生产总量的74.3%,当年煤炭销售量为18.91亿吨,占全国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的65%,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一些企业开始跨地区、跨行业的产业联合,煤、电、化、路、港、航产业链开始形成,形成了一批在国内领先、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大集团,如神华集团、山西焦煤集团、兖州矿业集团等。我国煤炭产量急剧上升,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我国的煤炭产量已是世界第一位,是煤炭生产大国,现在我国煤炭工业已具备了设计、施工、装备及管理千万吨露天煤矿和大中型矿井的能力。现代化综采设备、综掘设备和大型高效露天剥、采、运、支成套设备在大中型煤矿大量使用。同时,我国煤炭开采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低,煤炭生产技术装备是机械化、部分机械化和手工作业并存的多层次结构。技术和装备水平低。全国煤矿非机械化采煤60%。大中型国有重点煤矿装备水平较先进,但设备老化程度较大;小型矿井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极低,煤矿生产工艺落后,作业人员过多、效率低。保障煤炭供应是国家加强煤炭工业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挖掘煤炭生产潜力,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是重要措施。为此,只有大幅提高大中型煤矿产量,才能在保障煤炭稳定供应的前提条件下,遏制小煤矿发展和淘汰小煤矿,完成煤炭生产结构优化调整。1998年12月以来,国家对煤炭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关闭了五万多处小煤矿,淘汰了一批落后的生产能力,通过宏观调控,煤炭生产形势好转,供求关系趋于平衡。目前我国煤炭生产企业2.5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约占60%左右,2005年计划关闭2000多家小煤矿。
三、我国煤炭工业存在的问题和与国际先进产煤国家的差距
1、我国煤炭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我国煤炭企业的突出特点是,规模小、效率低、安全状况不好,产业集中度低。据煤炭行业统计数据分析,2002年国有重点煤矿占52%,国有地方煤矿占18%,乡镇煤矿占30%。按井型划分,大型矿井占32%,中型矿井占18%,小型矿井(含乡镇煤矿)占48%。2004年,全国约有煤矿2.5万处,95%以上的小煤矿,矿井年产能力不足3万吨的矿井约占40%,煤炭产业的集中度只有15%,远远低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水平。国际先进的产煤国家,煤炭产业规模集中化,世界排名前10名的大公司,依靠核心竞争力,做强做大,提高了全球煤炭产业的集中化程度。2003年10大煤炭公司的煤炭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18.81%,有5家公司的煤炭产量超过1亿吨,其中排名第一的皮博迪公司达到1.83亿吨,力拓公司达到1.43亿吨,美国前4家企业的煤炭产量占本国煤炭总量的46.9%。
2、我国煤炭装备落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缺少大型成套设备.我国煤矿生产基础薄弱、国有煤矿连续紧张生产的矿井占总数的近50%,矿井主要生产设备严重老化,超期服役的占30-40%,部分乡镇煤矿设备简陋、生产条件差,有的根本没有机械设备,仅为人工开采,不符合有关煤炭法规要求,当前我国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部分煤炭企业存在着“采厚弃薄”、“吃肥丢瘦”等浪费资源现象,全国煤矿平均资源回收率为30-35%左右,资源富集地区的小型矿井资源会回收率只有10-15%。据煤炭行业统计数据分析,2002年我国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为77.78%,综合采煤机械化为62.98%,掘进机械化程度为81.15%,综合掘井机械化程度为15.03%,地方国有煤矿机械化程度更低。当前全国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2%,除国有大中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75%之外,大多数煤矿生产技术水平低,装备差、效率低。特别是乡镇煤矿,基本上是非机械化开采。2004年乡镇煤矿产量占我国煤炭总产量的39%。对不适宜用放顶采煤的5.5米以上煤层,要采用一次采全高是最合理有效的采煤方法,但目前国内没有相适应的高产高效的综采成套设备。而国外美国久益(JOY)公司、德国德伯特(DBT)公司和德国艾克夫(Eickhoff)公司,都具有成熟的高煤层一次采全高的高产、高效综采成套设备。神华集团引进的成套设备年产突破1085万吨,工作面长度突破300米,最长的工作面已超过400米,工作面总装机功率已超过5000kw。而
国际先进的产煤国家,煤炭生产呈现出大功率重型化、自动化、集约化、按照环保的特点。国外先进的采煤设备向大功率、重型化发展,设备储备系数大、运行可靠性高。DBT(德国德伯特)、JOY(美国久谊)和Eickhoof(德国艾克夫)等采矿设备公司都制造出具有自动化功能的产品。美国联邦2号矿在工作面实现了跟机自动移架。澳大利亚Batana煤矿实现了自动割煤和跟机自动移架。特别是信息技术在煤矿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先进煤矿广泛采集工作面设备运行参数和环境安全检测信息,在工作面集中显现并通过以太网传输到地面计算机,实现远程运输和故障诊断。运输系统、供电系统和通风系统均无人值守。实行集中远程操作、视频监视,辅助有专人巡视。井巷布置集约化,生产系统和环节少、实现了生产高度集中。通常是一矿、一井、一面生产。有些先进的长壁工作面每班只需6人,其中采煤机司机2人,维修工1人,机头集中操作工1人,另外2人替换休息。高度重视工作环境的改善和人体安全防护。实现计算机监测安全信息,监测探头遍布整个矿井。液压支架具有跟机自动喷雾和移架自动喷雾功能;采煤机上方安装导风板,减少煤尘进入人行空间。采煤机运行的下风侧几乎无人作业。
3、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多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方面,重大瓦斯事故多发,煤矿事故的总死亡人数达到了高峰,2004年我国生产约20亿吨煤,事故死亡约六千人,这几年煤炭产量大幅度增长,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还是下降的。由1994年的5.59人下降到2004年3.08人,美国生产约10亿吨煤死27-31人,百万吨死亡率约为0.039;波兰百万吨死亡率为0.09;南非百万吨死亡率为0.13;俄罗斯百万吨死亡率为0.34。我国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约100倍,俄罗斯的约10倍,印度的约12倍,大大超过煤炭先进生产国家。据有关专家讲,矿井安全检测仪表,安全设备均在设计中作了考虑,多数事故都是矿井管理问题,真正因设备问题而发生事故较少。先进产煤国家依靠大型、强力综采技术装备已经完成从普通综采机械化向矿井高效集约化和自动化生产的过渡。高产高效煤矿的建设不仅提高煤炭生产效率,实现煤矿集约化生产,并为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监测、监控创造条件,从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先进产煤国家安全生产上十分重视,不仅有健全的安全生产法规体系,还有严细的生产安全措施,严格的煤矿生产准入制度,而且实现了计算机监测安全信息,监测探头遍布整个矿井,保证了安全生产。
四、煤炭工业发展对矿山机械设备的需求
1、我国煤炭工业发展趋势
据煤炭行业发展规划相关内容,“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新建煤矿3亿吨左右,其中投产2亿吨。国家将在“十一五”期间,对煤炭行业的工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整合、改造、关闭小煤矿,同时适度加快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开工一批现代化大型煤矿、置换落后的生产能力。“十一五”期间煤炭行业现代企业制度要进一步得到完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基本形成,到2010年要形成5-6个亿吨级生产能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5-6个5000万吨级生产能力的大型企业,产量将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60%左右。通过新建和老矿井技术改造,全国将建成300处高产高效矿井,高产高效的矿井产量将占全国总产量的50%左右。“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建设神东、晋北、晋东、蒙东(东北)、云贵、河南、鲁西、晋中、两淮、黄陇(华亭)、翼中、宁东、陕北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这些基地的储量,占全国储量的70%以上,作为煤炭供应规划和建设的核心。初步预测全国煤炭需求量:2010年为25-27亿吨、2020年为30-32亿吨,均占能源需求量的60%以上。据相关部分统计,2004年国有重点煤矿原煤产量9.22亿吨,超过其核定生产能力50%以上,煤炭生产能力严重不足。经测算,到2020年,新建和在建的国有煤矿的生产能力约为7.1亿吨。如果届时中国小煤矿的产量仍保持目前的6亿吨,按需求预测的高端方案,未来20年中国需新增煤矿产能17亿吨,年均8500万吨;按需求预测的低端方案,未来20年中国需新增煤矿产能13亿吨,年均6500万吨。2、对矿山机械设备的需求
“十一五”期间,煤炭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将明显提高。国家将建成140个高效安全现代化矿井,国家将加大对煤矿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已先后有17个煤炭建设项目,由国家开发银行出具贷款承诺,还将100多个高档普采工作面升为综采工作面,100多个普采工作面升为高档普采工作面。这样,中国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将达到95%。中型煤矿的机械化程度将达到80%以上;大型煤矿国内先进水平装备率达到20%,国际先进水平装备率达到6%,中型煤矿国内先进水平装备率达到10%,小型煤矿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达30%以上。据此分析,煤炭需求的急剧增长,上述煤矿采掘机械化指标还会有所突破,这为煤矿装备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1)井下综采重点设备
我国煤炭开采90%以上的井工开采的,井工开采占煤炭开采的主导地位。为迅速提高我国综合装备水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跨越式发展模式。在“十一五”期间应以日产2.5-3万吨(年产1000万吨左右)的综采成套设备国产化为突破口,全国实现综采成套设备国产化,推动我国矿山机械工业的发展。
预计从2004年到2020年,每年新增综采工作面成套设备为30套、普采工作面成套设备50套,每年设备更新量约为现有的基数的六分之一。粗略估算,2010年采煤成套设备年需求量将达到500台套左右。高产高效综采技术的核心是井下工作面综合机械化采煤输送设备,主要有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和带式输送机。急需开发研究的电牵引采煤机:装机总功率为2000kw左右,供电电压为3.3KV、采高范围为5-6m,生产能力达3000t/h左右。
重型刮板输送机:输送能力3000-5000t/h,铺设长度250-400m,链速1.4m/s,装机功率3×700或2×1000kw,供电电压为3.3
。
液压支架:最大工作阻力12000KN,立柱最大缸径ф480mm,支护高度6m,架间距1.75-2m,支架降移升时间8-12s,采用电液控制系统。
大型带式输送机:装机功率1500-4000KN,电压3.3KV,带宽≥1.4m,带速≥5m/s,运量≥5000t/h,距离50000m以上,托辊寿命5万小时以上,减速器寿命7万小时以上。
(2)井下综掘设备
我国目前综掘机械化程度比较低,仅为12.81%,远远跟不上综采机械化的发展,其中掘进机虽有较大的发展,但整体技术水平仍比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
需研究开发先进的掘进机:其截割功率300kw以上,截割断面最大可达42m2,经济截割硬度达f12,可靠性要求,齿轮寿命在20000h以上,轴承寿命在30000h以上,力争整机掘进10000米无故障。
同时要结合我国国情和煤矿实际工矿,开发研制集切割、装运、行走、锚杆支护、机载、除尘等功能为一体的掘锚联合装备机组,可大大提高掘进速度。
(3)全自动刨媒设备
我国薄煤层储量约占总储量的21%左右,但是由于煤层薄,作业空间小,工作条件恶劣,薄煤层高产高效开采技术一直是我国煤炭工业研究探讨的重要难题。刨煤机作为一种“浅截深、多循环”的采煤设备,是实现薄煤层高产高效的有效途径。提高薄煤层机械化水平加快薄煤层资源的开采进度,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矿井整体生产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开发研制大功能、高强度、高效率、紧凑型的全自动刨煤成套设备势在必行。全自动刨煤成套设备(采高0.6-1.8m),主要包括刨煤机、配套刮板输送机、薄煤层液压支架、顺槽转载机、破碎机等产品。我国目前主要从德国DBT进口主机——刨煤机及配套刮板输送机,由北京煤炭机械厂配套薄煤层液压支架,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公司配套转载机和破碎机。到目前已进口六套(铁法2套、晋城、西山、阳泉、大同各1套)。开发研制的全自动刨煤成套设备:其生产能力1000吨/小时,铺设长度250-300米,适应煤层厚度0.8-2米,适应煤质硬度F≤3.5,适应煤层倾角≤25度,功率2×400kw(刨头部分)、刨煤方式为双速混合式,上行速度0.88米,下行速度1.76米,刨深≤120毫米,上行90毫米,下行30毫米、下链牵引,牵引链38毫米D级,刨煤机采用智能控制系统,能自动监视故障性质和位置。
(4)矿井提升设备
目前我国约90%的原煤是靠井工开采的,矿井提升设备是井工开采的咽喉设备,它不仅关系到矿井的产煤量,而且直接影响到人身和整个矿井的安全。我国煤炭产量到2020年将达20-32亿吨,估计每年需新增大型、特大型矿井提升机约30台套,考虑到更新改造,综合估算在“十一五”期间平均年需各类提升机150-180台套,其中大型和特大型约占20%,中小型约占80%,每年新增提升机产值5.4亿元左右。开发研制适用于年产1000万吨的特大型矿井提升设备,其规格为6×4、7×4多绳提升机、最大拖动功率单机为6000KW、双机为2×4000KW、最大提升速度14×16米/秒,整机使用寿命为25年。
采用恒力矩、恒减速液压控制系统:采用计算机数字控制自动化运行,提升速度及容器位置的监控全由电气自动检测、反馈、调整。实现提升机的全自动化监控运行。
(5)露天矿井开采成套设备
露天开采占我国煤炭总开采量的10%左右。露天开采与井工开采相比具有煤炭资源利用率高,开采成本低,作业现场和工作人员更加安全等优点。所以,发展露天开采更有其井工开采无法相比的作用和意义。大型露天矿设备从设计、制造到使用的技术性强,世界各国都争相把最先进的技术成果用在大型露天矿设备上,因此发展大型露天矿设备可以带动机械、电气、液压、信息等行业的发展,推动和促进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当前世界露天矿开采特点是:高度集中化开采与集约化经营;开采工艺的多样化;企业管理的计算机化与智能矿山;合理充分利用资源,重建生态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在我国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神东、晋北、蒙东(东北)、云贵、黄陇(华亭)、陕西等基地都建有大型露天煤矿,仅霍林河、伊敏河、胜利、平朔哈尔乌苏2000万t采选项目中16-45m3矿用挖掘机市场需求量就可达30-50亿元;哈尔乌、武家塔、马家塔采选项目等需大型拉铲15-20亿元,又比如对半连续开采工艺设备仅蒙东要建7个5000万t级煤炭基地,建设一批保证胜利一二三号、百音花、伊敏河、宝日希勒一号和二号等超过千瓦吨级大型露天煤矿,加上神府、哈尔乌苏和原有五大露天煤矿的改建及二、三期扩建,移动式、半移动式破碎站需求量在40-60台(套)之间,要求移动式(半移动式)破碎站的生产能力达到每小时2000-4000吨(碎煤),最高达到每小时6000吨(碎岩)。在上述煤矿建设中对矿用卡车的需求量,估计,“十一五”期间需100t级矿用车在250辆左右。当前需要开发研制斗容28m3、45m3的大型机械式正铲,斗容70m3、90m3、100m3臂长约为100m的大型拉铲,降低电能消耗17%,减少机械零部件应力载荷约30%,提高零部件使用寿命,使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研制斗轮挖掘机,争取与国外合作制造3600m3大型斗轮挖掘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研制移动式、半移动式大型破碎站,其生产能力4000-6000-8000t/h,破碎物料强度≤150Mpa,给料粒度1500×1500×1500-2500×2500×2500mm,排料粒度≤350mm,立机形式新型双齿辊破碎机(中心距1500-1800mm,辊长2500-4000mm,功率2×300-2×500KW)。开发研制带宽2m的大型带式输送机,功率3×1400KW,运输量12000t/h,半固定式单机长8820m,移置式单机长5270m,在-45℃低温下能正常运行。争取与国外合作,开发研制载重170-360t的大型电动轮自卸车,并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6)煤炭洗选加工设备煤炭清洁洗选加工技术是资源综合利用的基础,是提高煤炭热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煤炭洗选加工业在政策扶持、
科技进步、市场拉动、投资增加和环保要求的推动下,呈现出快速发展、总体推进、扩量提质、增效降污的可喜局面,原煤入洗比例不断提高。到2004年末,全国共有年入洗3万吨及以上的选煤厂2000余座,设计能力7.5亿吨以上,原煤入洗量为5亿吨左右。2005年,全国原煤入洗能力将突破8亿吨,入洗量将达到6亿吨,入洗比例达40%,根据煤炭工业规划,到2010年原煤入洗率达50%,原煤入洗量提高到11亿吨,炼焦煤全部入洗,动力煤入洗率达到40%以上。据此计算,每年将新增8000-10000万吨原煤入洗,按400万吨规模洗选煤厂计算,每年将新增25座大型洗选煤厂,加上现有洗选煤厂的技术改造每年约需洗选煤设备250套左右,洗选煤设备的发展潜力很大。为适应煤洗选加工的要求,应开发研制单机处理能力为1000-2000m3/h的新型浮选机,其主要参数能够实现自动控制。开发研制筛子面积≥28m3的高可靠性大型直线振动筛。开发研制入料粒度25-400mm、处理能力为300-400T/h的高效液压动筛淘汰机。开发研制筛篮直径≥1.4米,处理能力≥300T/h的大型卧式振动离心脱水机和400m2高效精煤压滤机、处理能力≥35T/h的沉降式离心脱水机等高效脱水设备。开发研究并解决300-400万吨/年的大型选煤厂的集中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技术与装备,实现选煤的全过程的主要工艺参数,煤炭灰分、水分、发热量、悬浮液密度、入料浓度、流量、旋流器入口压力、跳汰机床层厚度、松散度、浮选加药量、耙工浓缩机溢流水的浊度、皮带输送机的煤流量等指标的在线检测、实现跳淘机、浮选机、重介旋流器、压滤机等主要分选设备单机自动化控制系统和选煤厂全厂的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
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受国内外环境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矿业类毕业生具有行业专属性强的特点,除具有一般专业就业压力外,还具有就业面窄、工作条件艰苦、安全隐患大等特殊困难。做好矿业类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程,体现了系统论中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因此,我们提出了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全程化就业指导就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依据“人职匹配,双向选择”的职业指导理论和大学生成长阶段性特点,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择业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指导、学业指导、职业体验、创业指导和升学指导等内容构成的完整体系,结合学生的个性和共性,分年级、分阶段进行分类指导,并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校教育各环节。
一、矿业类本科生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的重要意义
1.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是新形势下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国家为促进经济建设科学、可持续发展,适时提出了新能源战略和发展低碳经济,这就需要大批矿业类人才将矿产深加工利用,建立循环利用经济体系,引导矿业类本科生投身矿山工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前,矿业类本科生就业指导工作虽然在不断的进步和完善,但仍存在重“形式”轻“实践”、重“阶段”轻“全程”、重“整体”轻“个体”、重“数字”轻“质量”等问题,这种就业指导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已成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客观要求。
2.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是促进当前形势下大学生顺利就业的现实需要毕业生就业是关系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感情线、是关系社会安定和谐的稳定线,尤其是矿业类本科生,他们中很多来自矿区经济困难家庭,选择艰苦行业专业的原因是矿业类专业就业易、工资高,如果这些学生未能尽快就业,势必会对家庭造成严重影响。传统的就业指导主要面向毕业年级学生开展,学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去构想未来的发展,势必影响效果。而全程化就业指导,从大一开始就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增强学生适应就业形势的能力,从而为毕业生顺利就业铺平道路。
3.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是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是一而贯之的系统工程,而不是大学四年级才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当前,高校大部分的就业指导主要集中在三、四年级开展,内容多局限于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材料准备、就业政策解读、签约手续办理等,很难从根本上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全程化就业指导强调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实施,贯穿于大学生涯的整个过程,尤其是在大二的认识实习、大三的生产实习、大四的毕业实习这三个下矿区实习的不同阶段,针对学生心理变化,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有利于矿业类本科生就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4.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是加强高校就业工作的有效途径全程化就业指导与传统的就业指导相比,具有科学规范、内容丰富、时间充足等优势,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就业工作水平。在时间上,全程化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在内容上,涵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心理健康指导、学业指导、职业体验、择业与就业指导、矿山安全意识教育、创业指导和升学指导等各个方面;在形式上,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要求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配以科学、规范的教材,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开展教育活动。
二、以科学转型保障矿业类本科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
1.推进就业工作目标由保数量向重质量发展的转型高校学生就业指导的最终目的不应以就业为终止,而应以学生个体获得职业发展为目标,由教师本位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考核工作重点也应由“教师是否指引”向兼顾“学生有无改变”转变。要统筹协调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在保证完成就业率的基础上,把主要精力和力量投入到促进学生职业发展与提高就业工作水平上,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2.推进就业指导工作方法由经验形态向科学化形态的转型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融多学科知识为理论指导,以实践型结合研究型、学术型的工作模式代替传统型、经验式的工作方法。加强对就业工作的研究,定期召开研讨会或工作推进会,系统总结工作,相互交流经验,共同探讨就业指导工作新思路。指导人员应主动学习各学科相关知识,寻求学习机会,增强工作的科学性、规律性和针对性。
3.推进就业指导渠道从单一化向多样化的转型就业指导渠道应从重视正规的、有组织的、系统性的工作渠道向兼顾非正式的、活动性的、偶发性的渠道转化;从重视直接的、显性的渠道向兼顾间接的、隐形的渠道转化;从自上而下的师生渠道向扁平化的师生、生生网络转化;改变传统的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的三级管理模式为垂直式与扁平式相结合的混合模式。传统模式容易导致就业信息传达有断点、失真,辅导员了解学生不深入,一般学生与辅导员之间存在疏离感、陌生感和不信任感,使全程化就业教育不能入脑、入心。现实工作中,辅导员所带学生较多,一般都超过200人,并且兼而负责学生管理、团建、党建等工作,面对如此庞大的工作对象和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单靠一己之力难以有效达到扁平化目标。可是,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扁平化目标实施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通过使用飞信、QQ群、公共邮箱、短信平台等现代化通讯和网络技术,使师生、生生之间的广泛交流得以实现。矿业类学生本身就具有就业行业针对性强的特点,借助现代化手段生生思想交流和信息交换针对性也更强,有效性更高。
4.推进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由兼职化向专业化的转型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多为一人担多责,保证就业工作人员的精力投入,明确就业工作人员个人发展方向,增强与外界的工作交流,大力提高就业指导人员、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为就业工作上水平提供组织保证。努力挖掘内部潜力的同时,外聘校外高水平就业指导专家和企业HR,通过网络等手段定期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培训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资源型城市和资源型企业转型被称为世界性难题。在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中,德国鲁尔集团的转型经验是全世界最为推崇的,它的转型用了整整30年才获得成功。那么,开滦集团是如何在短短3年时间就实现了转型的呢?
煤炭企业普遍面临从开采资源到走向繁荣,再到资源逐渐枯竭、企业衰败的过程。在其资源枯竭后,如何生存和发展一直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
据统计,全国现有矿业城镇426座,其中,处于衰退期的51座;资源枯竭城市12座。这些城市在艰难的转型过程中,不仅要调整产业结构,还要克服地面沉陷等地质灾害和数十万矿工及其家属的就业等难题。
开滦集团地处唐山市,始建于1878年,面临原有矿区进入衰退期、煤质差、效益低、开采条件困难和成本不断增高、社会负担沉重等多种困难。2000年之后,开滦旗下的唐家庄等4个矿相继破产,唐山区域剩余可采储量只有14.5亿吨,其中的76.7%还被压在铁路、水体、建筑物之下,且平均采深已达地下850米以下,开采成本提高,开采难度日益加大。煤炭质量差,灰分高达40%,动力煤发热量低,洗精煤回收率低,低于全国平均值19个百分点,仅此一项减少收入40%。集团现有离退休人员71625人,另有待退职工2348人,从事生活后勤人员16115人;有165个住宅小区,供暖、供水、供电、供气等都由企业承担,每年仅生活后勤补贴就高达10亿以上。矿区危旧房改造任务繁重,震后危旧房还有159.4万平方米,需建设投资27亿多元……
2002年至2007年的5年间,开滦在全国500强排名中的位置后移30位。
2008年5月21日,已在河北峰峰集团6年之久的张文学出任开滦集团的董事长、党委书记。他经过两个月的实地调研后提出:“转型发展是开滦的必由之路!”
作为一个横跨三个世纪的百年大船,转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08年7月,开滦集团确定了“开放融入、调整转型、科学发展、做大做强”的指导思想,将过去以煤为主导变为以煤为基础,发展煤化工、煤电热和现代物流产业,从而积极推进大精煤、大煤化工、大物流、大煤电“四大工程”,经过5至7年发展,使开滦集团成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的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走出了一条以煤炭为基础,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循环发展、集约发展、多元化发展的新路子。
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2500亩的闲置土地,30万平方米的闲置房产被盘活。随着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集团加大节能减排,以现代产业新思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从过去的以煤为主到2008年的“134”(以煤炭为基础产业,以煤焦化、煤电热、现代物流为支柱产业,以装备制造、房地产、文化旅游、建材化工为支持产业)产业格局,再到2009年的“一基五线”(以煤炭为基础产业,大力发展煤化工、现代物流、装备制造、文化旅游、节能环保等产业),煤炭产业占集团经济总量的比重从80%降到29.5%以下,新兴产业从不足20%到70.5%,并连续两年稳定在经济总量的七成以上。特别是在现代物流、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开滦集团总经理殷作如告诉记者,2007年到2010年,原煤产量由2883万吨增加到6087万吨,3年增加了3204万吨,增长了111%;营业收入从157亿元增加到932亿元,增加了775亿元,增长了494%,相当于再造了5个开滦;利税从16.7亿元增加到42亿元,增加了25.3亿元,增长了152%;利润总额从3.2亿元增加到12.65亿元,增加9.45亿元,增长了295%;资产总额从240亿元增加到484亿元,增加了244亿元,增长了102%;职工的人均年收入从3 2964万元增加到5.5776万元,增加了2.2812万元,增长了69%。
开滦集团地处环渤海经济开发区腹地,毗邻京津冀大城市群,距秦皇岛港、塘沽港、曹妃甸港、京唐港均在100公里左右,并且有业主码头和自营铁路,发展物流产业的优势得天独厚。开滦集团副总经理、国际物流公司执行董事李敏告诉记者,开滦物流业2010年收入达到493亿元,连续两年占据集团经济总量半壁江山,跻身全国物流5强。
开滦集团以“煤路港航”一体化网络为依托,以“专业化煤炭物流”为特色,以“三大园区”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物流发展新模式,建成了煤炭流通加工、物资仓储加工配送、运输服务等五大业务板块,特别是创立了煤炭供应链管理、煤炭市场交易、煤炭战略储备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物流运作新模式,开了中国煤炭专业物流领域供应链管理的先河。
开滦物流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物流,开滦将物流产业的思路与国家的能源储备体系建设相结合。2010年8月31目,开滦集团曹妃甸5000万吨国家级数字化储配煤基地、开滦唐山湾2000万吨炼焦煤储配基地举行开工奠基仪式。两个项目总投资为38.66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整体规模将达到亿吨级。随着项目的竣工,将出现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利润空间。未来储配煤中心将扩张到张家口、承德、山西、内蒙等省区。今年物流收入预计超过600亿元,明年随着两港项目落地,物流产业将得到更快的发展,争取实现800亿到900亿元,到十二五末,物流产业收入将达到1000亿元,前景看好。
开滦煤化工产业占据产业高端,是支撑企业转型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力量。开滦煤化工产业依托唐山湾产业聚集优势,建成了河北省综合规模最大、循环产业链最长、节能减排措施最优的绿色煤化工园区,进入全国化工百强企业。2010年煤化工产业收入达到113亿元,占集团经济总量的12%。
开滦集团的文化旅游产业也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新亮点,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又一力作。按照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开滦以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的旅游产业为龙头,拉动与之相关的房地产业、配套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将形成一个大的文化产业集群。围绕开滦以及唐山的历史文化,集团将投资拍摄电影《曹妃传奇》、电视剧《开滦风云》和电视纪录片《乡音》等影视作品。同时,现代矿山工业科学发展示范园区不久也将开工建设。开滦集团“十二五”规划还提出打造“中国矿业文化产业基地”,使其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动力源和新的增长极。开滦集团已经逐步形成涵盖文化旅游、广告会展、影视创作、文娱演艺、网络传媒、出版印刷、旅店服务、休闲健身、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地产开发等独具特色的矿业文化产业体系。2010年文化产业收入实现了6000多万元。
目前,现代物流和煤化工产业占到集团营业收入的65%,其他替代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诸如精品钢材、装备制造、文化旅游、节能环保等循序渐进,相继发力,为开滦集团再造百年名企奠定了基础。
开滦集团成功转型得到了河北省和唐山市领导以及专家们的广泛肯定和赞誉。
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省长陈全国到开滦视察时,对开滦转型都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参观开滦后表示,开滦集团的发展变化,为新时期煤炭工业创新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对煤炭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具有示范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企业研究所企业管理研究室主任李国强认为:“开滦集团转型发展的思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百年老店正在成功的实现集团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以煤为基础大力发展替代产业和新兴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2010年8月9日,美国CarlNowest公司副总裁和加拿大德华公司董事长刘乃顺一行10人,到开滦集团参观考察;12月5日,美国考伯斯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瓦特・特纳,全球高级副总裁凯文-菲茨杰拉德,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布莱恩・迈卡瑞,亚洲商务开发副总裁伊蒽-多尔帝,到开滦参观考察;12月6日至7日,德国鲁尔RBBH公司董事长布什一行3人来开滦集团参观考察。他们一致认为,开滦集团的企业转型发展模式和战略构想令人振奋。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方式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增加,也包含了经济效益的提高、资源消耗的降低,经济结构的优化等内容。近年来,我市工业在发展进程中,经济总量和效益都有了很大提高,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要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还要更多的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去研究和探索,以期找到解决工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问题的有效途径。为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加快推进工业经济科学发展的步伐,前期到部分县市区和企业进行了调研,形成该调研报告。
一、我市工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__市委、市政府在认真分析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区位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以加工制造业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定位,确立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指导思想,把工业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市的路子,大力实施“壮大一批支柱产业,发展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培育一批知名品牌”“三个一批”发展战略,科学、和谐、率先发展工业经济,推动我市工业走上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20__年全市434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4.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10.3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实现利税425.4亿元,其中利润总额277.9亿元,分别增长16.6%和18.8%,实交税金175.2亿元,增长18.5%。
从产业看,我市工业已形成以机械装备、海洋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造纸包装“五大支柱”产业和电子通讯及信息处理、新型建筑材料、医药及保健品等产业为主体的体系,五大支柱产业综合竞争力居全省前列,其中机械装备、海洋化工、造纸包装在国内同行业拥有资源垄断、技术领先等方面的比较优势。
从企业看,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48户,有52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其中潍柴、晨鸣、海化、北汽福田诸城汽车厂等7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有33家企业进入全国大型工业企业行列,12家企业进入省百强工业企业行列,7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500强”行列, 潍柴、晨鸣、海化、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诸城外贸5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行列。
从产品看,有原盐、纯碱、柴油机、轻型卡车、氯化聚乙烯等108大类5000多个品种,其中600多个品种销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近百种产品产能和市场占有率居全省第一,其中原盐、粘胶短丝、机制纸、内燃机、驻极体传声器等居全国第一,氯化聚乙烯、纯碱、色素等居世界首位。拥有“耶莉娅”牌男西服套装、“孚日”牌毛巾、“鸢都”牌纯碱、“得利斯”牌低温肉制品、“新郎”牌西裤等31个中国名牌产品和26件中国驰名商标,总量居全省第二位。
从产业集群情况来看,__工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几大产业集群,具体可分为四种情况:一是具有资源优势的产业集群。典型的是海洋化工产业集群,依托我市北部丰富的盐、卤水等资源优势,充分加以开发利用,逐步形成了以海化集团等大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二是在传统优势工业基础上发展壮大形成产业集群。典型的有纺织、机械和造纸包装产业集群,长久以来,__一直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机械和造纸包装工业基地,三大行业不断提升档次、规模、水平,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了集群态势;三是农业产业化培育出的产业集群。如我市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作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的先行和领头城市,在农业生产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市场化的基础上,逐渐培育和壮大起来;四是新兴的光电子、汽车制造等产业集群。如,近几年,诸城市通过不懈努力,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已发展诸城市发展速度最快、总量最大的产业,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汽车产业集群。
二、近年来推进工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结合工业发展实际和国家产业政策规定,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深化市属企业改革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三个一批”发展战略的意见》、《关于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__市机械装备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六大支柱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邀请国务院研究中心为我市编制了《工业结构调整与发展规划研究》,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企业招商引资、加快企业上市、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等方面营造政策“洼地”,支持和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海化、潍柴、福田等大企业实现了快速膨胀。海化集团不断延伸盐化工产业链条,成为中国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潍柴在研制出被誉为“中国创造”的欧ⅲ发动机的同时,成功并购了湘火炬这一中国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企业,提升了综合竞争力,为建设成为国际化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科学投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土地、资金制约加剧的情况下,紧紧抓住投量、投速、投向和投效四个关键,广泛调动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把有限的要素配置到科学投入上来,着力解决好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关键设备等问题,重点加大技改投入。继20__年全市技改投入突破200亿元基础上,20__年达到350亿元,20__年达到527.8亿元,20__年达到553.7亿元,20__年完成610亿元,20__年完成644亿元。机械装备、纺织服装、海洋化工等支柱产业投资额占全部技改投资的7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达到10.7%。在技改投资中,用于单纯扩能的投资仅占5%,而用于增加品种、提高质量、降低能耗、资源综合利用及环保的等占投资总额的95%,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项目技术水不断提高,重点技改项目采用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占7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占30%以上。各企业也把加大投入作为加快发展的首要举措,多渠道融资、全方位加大投入,重点企业每年投入都在亿元以上,其中海化集团、潍柴、晨鸣集团、北汽福田诸城汽车厂等企业每年的投入都在10亿元以上。长期的大规模投入,使重点企业主导产品产量提高很快,市场主导地位和竞争实力明显增强。
(三)强力推进招商引资。近年来,充分发挥工业门类全、规模大、资源丰富等比较优势,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资本转移的有利时机,认真研究和把握国际国内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趋势,突出产业链、产品链、基地型项目的招商,突出产权转让和利用外资,争取将支柱产业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
公司开始投资落户__。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全球最大的土方工程机械和建筑机械生产企业——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在全国各地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全面考察,最后将合作的目光锁定在山东山工机械有限公司,使山工集团成为卡特彼勒全球生产基地之一;亚星集团依托自身的规模优势,以亚星工业园为载体,进一步加强了与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相继实施了与德国朗盛公司合资生产120__吨水合肼、与德国wip公司合资生产120__吨发泡剂、与韩国乐天集团合资生产4万吨cpe等大项目,有力地拉动了我市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目前,已有卡特彼勒、伊藤忠等13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__,支柱产业依托优势企业与国内外优强企业的战略合作已全面展开。 (四)引导产业聚集。积极导入循环经济理念,按照“大企业—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成长规律,明确园区功能定位,突出行业特点,最大限度的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着力构筑以大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完整的工业园区。目前,重点骨干企业多数依托省级以上开发区着手建设工业园,其中潍柴、亚星、海化、福田、孚日等企业工业园已初具规模。通过产业聚集,促进了专业化分工,降低了产业内部交易运行成本,不断壮大了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和竞争优势。如北汽福田是全国闻名的汽车、农机生产企业,近年来,随着该集团陆续投巨资在诸城、坊子两地建设大型工业园,“福田”巨大的品牌效应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配套厂家落户福田工业园,同时也带动了诸城、坊子当地和周围数百家中小型配件生产企业为其提供配套产品,使汽车零部件、农机配件加工成为当地的第一大支柱产业。目前,市里确定的主导产业经济总量已经占全市的80%以上,初步建立起了具有规模技术优势的海洋化工基地、产业链条完整的动力装备基地和特色优势明显的纺织服装基地。20__年工业百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39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实现利税215.6亿元,其中利润总额133.6亿元,实交税金__.2亿元,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59%,百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税和实交税金三项指标占全市的比重分别达到55%、50.7%%和65.3%。
(五)抓企业规范上市。把培植企业上市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抓好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依法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在上市渠道上,因企制宜,境内外上市并举。同时,进一步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指导,加大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创造一流的经营业绩,努力保持我市上市公司的良好整体形象,争取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进行扩配股或发行可转换债券,畅通从资本市场再融资渠道。20__年,潍柴动力h股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募集资金14.2亿元,山东墨龙作为我市首家民营企业成功登陆联交所创业板,募集资金折合人民币1亿元;山东五洲投资集团收购国有股“买壳”上市,山东海化、晨鸣纸业可转换债券成功发行,募集资金分别达到10亿元和20亿元。20__年,潍柴动力又成功收购湘火炬,20__年孚日家纺又成功上市,募集资金5.28亿元。20__年,企业上市步伐加快,先后有6家企业7只股票在境内外上市,巨力股份完成重组并恢复上市,3家企业增发融资。20__年先后有晨鸣纸业h股、歌尔声学a股、昱合集团成功上市,分别募集资金32亿港元、5.3亿元人民币、2100万美元,到目前为止,全市上市公司共达到19家、股票22只,企业融资实现了渠道多元化,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六)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暂行)办法》、《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项目评审暂行办法》等,积极推进重点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目前,共建有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30家,市级88家。设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在“十一五”期间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退出10亿元(每年2亿元),支持重点企业高新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相当一部分企业技术能力已经能够跟踪国际先进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潍柴研发成功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0升、12升大功率欧ш发动机,实现了我国内燃机行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20__年全市企业共完成技术开发费53.9亿元,开发填补市以上空白技术项目861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或填补国内空白的89项,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601.7亿元,利税83.6亿元。
(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源制约是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瓶颈。为此,市政府确立了“小循环”抓节约型企业、“中循环”抓特色产业(园区)、“大循环”抓循环城市的总体思路。坚持以循环经济理念推进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节能减排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我市列入全省重点培育的10个循环经济型试点城市之一,滨海经济开发区被列入全省20家循环经济型试点园区,21家企业(包括1家国家级)被列为重点培育的循环经济型试点企业。海化集团实现了海(卤)水资源“一水六用”、吃干榨净,形成了一个以碱、溴、苦卤化工、精细化工为主的四大产业链条,建立起了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新模式,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三、制约工业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构性矛盾的制约。我市工业虽然门类比较齐全,但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一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全市工业主要以轻工、机械、化工、纺织、冶金等传统产业为主,占全市的比重达70%以上,生产的多是一些低附加值、盈利水平较低的产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产品关联性不够强。在主导产业中,除汽车及配套零部件、纺织外,多数关联性不强,产业链条较短,企业间相互配套、协作生产的能力较弱。三是缺少产业带动性强的终端龙头产业。几大支柱产业虽然企业数量众多,不少单体企业规模实力居国内同行业前列,但产业链不完整,特别是缺乏高端产品的带动。如晨鸣纸业是全国造纸行业的龙头企业,而我市印刷、包装及平面设计等下游产业却没有发展起来。海洋化工产业是我市得天独厚的优势产业,但主要产品是原盐、纯碱、烧碱、溴素等初加工产品,产业链条非常短。与我市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烟台市,“九五”前后,我市与烟台市不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产业结构方面,都相差不大。在产业结构方面,两市都以机械、纺织、食品加工、电子信息为主体,从经济总量看,1995年,我市的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比烟台市高4亿元、23.1亿元和1.7亿元。但是,从“九五”开始,烟台市明显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进一步配置壮大了机械、电子、食品和黄金四大拳头产业,并且围绕四大产业形成了汽车、船舶、电脑、手机、葡萄酒、黄金六大产品集群,主导产业完成了由支柱产业向战略产业的飞跃。相比之下,我们__工业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培育发展方面没有跟上,错过了多次机遇。到20__年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三项指标与烟台的差距分别达到了6.62亿元、0.13亿元和0.6亿元。
(二)资源短缺的制约。一方面,我市自然资源相对贫乏。水的人均占有量仅350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量的六分之一;耕地的人均占有量仅1.39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原煤产量每年仅100万吨左右,尚不足一个耗能大户的年需求量。目前全市95%以上的煤炭和
几乎100%的原油需要市外采购,80%的电力需要网供。另一方面,企业能源消费量非常大。据统计,目前年全市能耗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有130家,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占到全社会的72.5%。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调控力度加大,企业生产能否达到能耗基本定额成为企业生存的“生死线”。同时,我市在节能降耗方面与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也较大,主要原因是高耗能产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偏少。 (三)自主创新能力弱的制约。我市工业竞争力不够强,集中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上。近年来,全市工业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一直维持在0.8%左右,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海尔每年的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8%,平均每天要产生两个专利和技术诀窍,现在海尔有几千个专利。由于技术基础水平偏低,加上技术开发投入不足,造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相当一部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已成为提高我市工业整体竞争力的很大障碍。
(四)人才不足的制约。我市人才密度不高,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全市平均每万人中拥有博士、硕士为1人,而青岛为8人,烟台为4人,差距相当大。从全市重点企业领导班子情况看,董事长和经营管理层中拥有博士学位的只有2人,硕士学位的不足10人,尤其是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极为短缺。同时,熟练技术工人队伍也正在萎缩。近年来,随着发展的加快,企业装备升级换代步伐也明显加快,很多企业相继引入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先进设备,但由于缺少熟练的技术工人,却生产不出高质量的合格产品。
(五)资金市场制约。受金融危机影响,当前,资金和市场的制约也十分突出。据对全市工业百强企业的调查,基本落实上半年生产订单的只占20%,基本落实全年生产任务的只有11%,已签订的合同中,短期合同多,长期合同少;小额合同多,大额合同少,开拓市场的任务相当艰巨。资金方面,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融资的政策措施,但银行贷款的门槛依然很高。同时,受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困难。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两金占用470亿元,应收账款净额256亿元,分别增长12%和10.3%,致使企业流动资金更加紧张,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四、推进工业经济科学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当前制约工业经济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一)着眼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工业结构。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既是立足当前渡难关,也是着眼长远大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工业结构调整,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努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力强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一是加快区域结构调整。围绕参与环渤海开发、全省“一体两翼”竞合发展和“青潍一体化”,重点搞好布局调整,进一步明确各县市区、开发区功能定位和分工,全力打造“一带二地多区”的区域构架。“一带”即北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带,“二地”即中心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技、金融、物流、信息聚集地,“多区”即结合产业现状,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以县域经济为依托,规划建设多个产业集聚区,同步搞好科技创新、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形成产业聚集、布局合理的工业新格局。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立足我市实际,重点支持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及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动力机械、矿山机械、石油机械等装备制造业,积极开拓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加快发展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等潜力产业。同时,对机械、纺织、化工、建材、造纸、食品等优势传统产业,以提升信息化水平、技术升级、保护环境、保障安全、降低消耗、资源综合利用为目标,大力提升传统产业的设计、制造、装备和管理水平,逐步实现传统产业高新化。三是加快组织结构调整。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支持大企业带头用信息化引领企业发展、带头向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延伸、带头发展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带头建立创新平台和技术联盟、带头实施“走出去”战略;实施小企业培育计划、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和特色产业集群提升计划,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发挥大企业的技术和产业溢出效应,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产业产品为链条、中小企业紧密配套的现代产业组织体系。四是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壮大现有主导产品实力,对内燃机、农业装备、家用纺织品、粘胶短丝、驻极体传声器等产能和市场占有率居全省、全国乃至世界首位的百余种优势产品,进一步扩大产能和市场占有份额;积极增创新的竞争优势,在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型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和传统产业中实施100项技术和装备研发项目,集中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优势产品和名牌产品;大力发展与固定资产关联度较低的医药、食品、文化、健康类新产品,进一步优化提升产业产品结构,分散市场风险,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前段,围绕推进全市工业的调整振兴,我们制定了我市十大重点产业和28个特色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建议市里能尽快研究出台,更好的指导工业结构调整。
(二)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当前,无论是宏观政策约束、责任制考核,还是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都要求我们把节能减排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投入更大的精力,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一是要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落实好国家《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的实施方案》,建立完善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每季公布进展情况,严格进行考核奖惩。二是要加强节能技术改造。深化“对标降耗”活动,对单位能耗指标超出全省平均水平的企业和产品,逐一落实改造的期限,完不成改造任务的坚决关停。要继续实施好国家“十
一五”重大节能工程和省3个“节能100项”,抓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建筑节能和绿色照明工程,积极组织好节能技术改造奖励项目、示范工程项目、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实施。三是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落实好循环经济型城市实施方案,突出抓好“三个循环”:“大循环”建设循环型社会、“中循环”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和园区、“小循环”建设循环经济企业。四是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充分利用好国家和省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发展有一定基础的节能设备、新能源设备和产品、水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等制造业。五是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促进节能减排。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核,建立能耗增量控制制度,凡是区域内新增项目未经能评审查,预期万元增加值能耗高于区域内上年度万元gdp能耗水平的,一律不审批;对未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企业和地区,停止审批“双高”项目;贯彻落实好《节能法》,每季一次对各县市区、开发区进行节能督查,强化对全市能源消费单位节能监察,监察范围扩大到年耗能20__吨标煤以上单位;进一步落实差别电价政策,对列入淘汰计划的企业全部实行差别电价,全面推进超耗能加价制度的落实。 (三)着眼于提高经济竞争力和发展水平,大力推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要全力推进企业的三项创新。一是技术创新。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继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深入推进产学研联合,力争在人才队伍建设、技术来源拓展、技术开发投入等方面有突破性进展,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推动“__制造”向“__创造”转变。要完善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保障体系。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加强政策引导激励,引导企业用足用好现有自主创新方面的有关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对创新体系建设和研发的投入。要正确选择技术创新支撑战略,注重立足产业发展现状和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态势,积极搞好制造技术发展方向和创新方向定位,全面实施原始创新,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要加强产学研联合,建立完善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项目、人才、成果等信息互通机制,积极搭建企业科技合作平台。要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加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工艺、专家和人才的力度,迅速提升我市技术创新水平。二是管理创新。要以大型企业集团和工业企业100强为重点,分类指导,科学指导,减少管理层次,努力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要继续推广山工机械管理创新经验,推行六西格码精细化管理的方式方法。要积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在产品生产制造、物资采购、市场营销等环节,加快普及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柔性制造和诊断技术,提高企业在设计、生产、管理、产品智能化各环节的信息化水平。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整合各种教育资源,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继续教育等形式,加快培养一批具有跟踪国际先进技术能力的学术带头人、一批产业化发展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和一支高素质的产业技术工人队伍。企业家是最宝贵的财富、最稀缺的资源,要努力营造企业家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不断加强企业家队伍的职业能力建设,建立完善企业家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强化对企业家的激励约束,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三是体制机制创新。要抓住我市被列入全省深化经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的重大机遇,努力探讨培强做活企业的机制创新和配套措施。以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经理人职业化,企业离退休人员和住宅物业管理社区化,企业员工薪酬制度化为目标,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加快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规范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培植上市资源,建立和谐劳动关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发展再上新水平。以解决好、维护好困难企业职工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对困难企业动态监控,完善企业保障、债务清偿等预案,制定完善特殊时期扶持政策,确定重点帮扶企业,着力减轻企业负担,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保持职工思想稳定和社会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