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资源共享案例范文

资源共享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资源共享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资源共享案例

第1篇:资源共享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校档案;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高等学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就工作性质来说,高校档案管理是独立、专门的业务工作。其工作特点与其他文献管理活动类似,也包括信息的输入、储存、加工和输出,有完整的信息传输过程,属于信息控制系统。但高校档案管理又有区别于其他档案文献管理的4个特点:一是档案资源积累的缓慢性;二是档案管理过程的阶段性;三是档案管理活动对档案形成者的依附性;四是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会的相对封闭性。因此,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完整性、完全性、科学性、规范性、经济性和现代化。

1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1.1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

档案管理是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开发、利用和再生产的过程,通过计划、协调、控制等来实现的管理活动。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不同于传统的档案管理,它是基于馆藏物理资源和网络资源基础上,以用户需求为目标,面向档案资源内容的、融入战略层决策,并帮助用户找到或形成解决方案的增值服务。

从档案管理到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不仅是提法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两个不同层次的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将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引入档案管理研究中,是档案管理的更高层次,组织形式上具有高度的集成性。档案信息管理是对档案管理认识的深化,从重视档案原始凭证性转向档案内容的开发利用,重在解决档案信息的传播与共享。

1.2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增强档案系统的系统功能、提高系统效率和服务水平而进行的活动,而信息资源共享可以完善档案信息Y源管理。因此,信息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寻求信息资源的共享。

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需要信息资源共建和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机结合。信息资源作为物质基础必须统一规划、分工建设。高校档案管理资源共享的基础工作是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把文字、表格、图像、声像等档案资源进行处理、开发,为信息资源共享做准备。信息资源共享是信息资源建设的目的,只有做到共享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价值。但并不提倡绝对的和没有限制的共享,因为这样会给信息提供者造成伤害,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在激励机制的设计上也难以做到完美。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需要在各高校的档案信息资源之间进行协调和做到信息传播机构的标准化及相互兼容,因此,需要一个机构来承担协调者的角色,并制定约束和规范各方的制度。

2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2.1 责任主体缺失、缺乏统一规划

目前,各高校尚没有权威性的机构出面协调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缺少能独立行使职权,跨专业、跨系统的一体化常设管理机构,从而使档案部门的共享建设缺乏全局性的统筹规划和整体化管理,其战略性约束相对不足。由此造成系统间难以相互合作,资源布局不合理,难以共享。

2.2 信息内容匮乏、信息资源陈旧

虽然最近几年档案信息资源网站(页)较以前有大幅度增加,但是它们中包含的有价值的信息量的增加幅度远不及网站(页)数量的增加幅度;即使有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也属于二次文献,用户只能检索到档案的题录和文献摘要信息,没有档案全文数据库,想要查询具体的档案卷宗内容还需要到档案馆亲自查阅。

2.3 技术支持薄弱、服务形式单一

各档案信息资源网站很少涉及高级网络技术,一般只提供信息浏览服务(WWW)、电子邮件服务(E- mail)和少量的信息咨询和接待服务。电子邮件服务又不及大型网站的稳定性、全面性和及时性;少量信息咨询和接待服务大都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只有很少部分的网站提供远程登录(Telnet)、文件传输(FTP)、电子公告牌(BBS)等服务。

2.4 共享工具落后、检索手段落后

由于客观上档案信息的存在和分布是多专业、多部门、多地域的,档案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和存储也就是分布式的,所以造成资源分散、搜寻不易的问题。而目前大多数的档案信息资源网站缺少工具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导航、检索和定位,即缺少先进的信息分类检索与导航系统及信息传播与利用的平台。检索软件落后,档案信息分类较粗,缺乏多角度反映档案卷宗内容和多种逻辑组合信息检索方式,影响用户查阅效率,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困难。

3 构建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模式的策略

3.1 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法规建设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对这类牵涉面广、影响因素众多的系统工程,法制先行是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是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保障。优化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法制坏境,一是修订、完善现有的《档案法》的相关条款;二要制订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法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法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关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方针、任务、标准、经费渠道与保障措施;二是关于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整体布局,包括目标、总体要求、原则、组织方式、协调工作领导机构的性质、职能、组织形式、经费等;三是关于全国计算机档案检索系统的建设,包括各类档案数据库建设的布局与管理、服务与利用、联机检索网络布局与原则等;四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相关标准;五是关于有关知识产权的规定,规定要在强调促进档案信息共享的同时注意保护知识产权,使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沿着合法有序的方向发展。

3.2 大力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打好资源共享的物质基础

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资源实现社会共享的基础。离开了这一基础,高校师生、社会利用档案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档案资源共享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加快档案资源建设,首先要“广开货源”,即加大档案收集工作的力度,扩大征集档案的范围,既要内容全面,又要注意特色,既要注意当前需要,又要兼顾长远利用,保证档案资源充足、有效、高质。其次,必须根据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向及其要求,加强高校档案资源建设宏观规划与协调;同时,还应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的理论研究,确立馆藏档案资源的结构原则与模式,不断丰富馆藏,提高文化品位,使馆藏档案资源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3.3 应用数字化手段与网络工具提高开发档案资源的能力与水平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宏观背景下,档案管理部门应该适应信息时展的新形势,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契机,积极引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应用数字化技术手段与网络工具(如完善档案目录中心和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提高开发档案资源的能力与水平,认真分析信息化建设对传统档案管理模式造成的冲击,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所引发的档案工作理论与工作方法的突破与变革,多形式、全方位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搞好档案资源开发。

第2篇:资源共享案例范文

【关键词】 云技术;档案;资源共享

云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计算和服务模式,是网络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虚拟化、网络存储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相融合的产物。它旨在通过计算机网络把分布的实体整合成功能强大的计算系统,并借助Saas、PssS、IaaS、MSP等先进的商业模式把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手中。云计算作为IT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在众多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已被人们广泛认可。用云技术实现档案资源共享是指以云理论为技术指导,通过云服务平台将档案信息资源整合起来,形成档案云,并借助云平台超强的计算能力和其本身所具有的安全性高、成本低等特性提高档案资源共享的效率。云技术的应用给档案馆资源管理和共享带来了很多启示。

一、云技术对档案资源共享和信息化的影响和启示

目前,我国各地都迅速扩展了档案信息化的投入,但基本都是以各档案馆为单位进行,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为此,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显出一些问题: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不完整、没有合理统一的建设标准和评价指标、共享效率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题显著等。为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这些实际问题,云技术给我们提供了崭新的思路,给我们以启迪。

(一)利用云技术所具有的资源共享、服务灵活、统一存储、标准规范等特点。档案馆可根据软硬件和网络设备条件,构建档案管理平台,实现档案云内档案信息的统一管理。实现档案资源共享最大化。

(二)档案用户可以快速、有效地利用档案资源。云技术为档案存储提供了无限的使用空间,避免了本地存储空间受限的困扰。档案云技术为用户提供的检索途径统一、方便,检索效率高、功能强,可同时解决多用户数据请求。

(三)采用云技术成本低,可靠性高。采用云技术存储档案信息,各地档案馆不必再分别购买服务器、网络设备、软件等,同时减少了设备维护和人员管理等工作,极大程度减少了投资成本。档案云技术的统一管理,有其严格的权限和保密制度,保证数据安全。

二、基于云技术构建档案资源共享与“档案云”管理体系

(一)云技术环境下档案资源共享的价值分析。档案云共享模式将分散的档案信息资源集中起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优化资源,提高档案资源社会配置效率。加快档案资源融入社会体系的进程。通过云技术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可提升档案资源利用率,从而更好地实现档案服务利用最大效益。

(二)构建可靠、安全的档案云存储平台。档案云存储平台把档案数据交云存储统一管理,各地档案馆只需较少几台访问终端PC,无需配备更多软件和硬件设置,也不需专业档案员进行维护,可减少很多工作量。各地档案馆可根据本馆的实际需要申请云端的服务存储空间,节约了管理和运行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构建档案资源共享与利用的服务云平台。服务云平台是档案资源共享与利用的核心和基础。目前,推进档案云技术的重点就在于服务平台的建设和管理。考虑到开展档案云技术处于起步阶段和一些档案需保密等情况,可建立一些基础平台,方便档案资源的管理和维护,为档案共享与利用提供良好的后台保障。

(四)构建档案资源共享的软件平台。研究档案资源服务流程,遵照相关规范和标准,构建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的基础软件平台,从而把分散的、异地的档案资源集成起来实现档案集中管理。保证档案资源信息在组织、收集、开放利用等环节有效流转。

(五)制定云技术环境下,档案资源共享的政策与制度。将云技术运用于档案服务利用,给档案管理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与挑战。在运用的同时,不能缺少安全方面的考虑。从云技术上来说,档案云的应用是非常有优势的,但我们最担心、考虑最多的就是安全方面。为此,档案云的应用面临着科学管理、技术指导、政策与制度等多方面的问题。档案云技术必须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要规划安全体系、安全管理、安全培训、安全战略、安全流程等。

三、档案云技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一)云技术存储档案,数据安全问题。云技术的应用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同时,由于档案的保密性和网络技术问题等使档案云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为确保信息安全有效,不仅需要网络技术的加强和改进,也需要档案法律法规的进一步约束。安全性方面包括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应急安全等方面的措施与办法。云技术就要采用安全机制,增强云端档案存储平台的安全模式,基于其强大的核心处理能力,加强服务层安全体系,让使用者信任云端提供的档案信息资源。

(二)云技术存储档案,数据隐私问题。云技术给网络用户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因而有可能对用户的隐私安全问题存在威胁。为保证存储在云端的数据不被非法利用,就需要有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

(三)云技术存储档案,技术标准问题。云技术标准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信息化领域难解决的问题。近来,随着档案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技术标准制定的重要性。同时,云计算企业也开始关注技术标准问题,并提出相关管理策略。因此,企业和用户都要遵从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保证数据和人员的可控制性,为档案云技术的安全运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Jeremy Leighton John.The future of saving our past[J].Nature London,2009(1).

[2]程结晶.技术中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档案,2013(1).

第3篇:资源共享案例范文

市教育局:

 按照教育局《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部署,我校制定了《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并于7 月16日进行了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教学区为五层楼,办公区为四层楼,室内活动区为七层楼。

 1、现在消防栓12个,有水带喷枪20个(缺4 个)。

 2、灭火器各楼层2个。

 3、安全出口,紧急疏散出口标志全,位置准确。

 4、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疏散通道无封堵,占用锁闭情况。

 5、疏散通道、楼梯、安全出口,公共区域外窗均没设置铁栅栏、护栏。

 二、存在问题

 1、各楼层均无防火隔离门。

 2、应急照灯数量不足。

 3、无室外疏散楼梯。

 三、整改情况

 1、8月19日前我校将完成应急照明灯的安装,并进一步完善消防器材,保证数量充足,位置准确。

第4篇:资源共享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职数学;精品资源;基本资源;拓展资源;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125-02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使精品资源共享课得到有效开发和普及共享,2012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对课程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笔者在本校高职数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对各项相关要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取得了一些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确把握高职数学课程的定位

高职数学的教学内容要将数学模块与专业案例一体化,实现数学与专业融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的量化能力和数学思维习惯,并通过数学软件提高学生处理复杂计算的能力。高职数学教学任务要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致。高职数学的教学模式应该首先根据专业课程确定与数学关联的案例或模型,然后将案例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加工整理成若干功能互补的数学模块,再用专业案例来驱动数学模块的内容,最后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专业或实际问题。

二、组建一支多元化的高职数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优秀建设团队

精品资源课程建设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组建一个优秀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团队,是保证课程建设任务保质保量如期完成的关键。课程团队的组建要注意对学历、专业技术职务及职业资格、专业工作经验、专职教学经验、年龄、研究领域等的综合考虑。

高职数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团队,团队负责人要有主持相关领域科研项目、发表相关领域科研论文的经历,同时要具有制定合理的计划、统筹规划安排工作及协调团队合作的能力。团队成员要求专业素质高且组成要多元化,在数学课程所在专业领域有比较丰富的开发经验和教学经验,能正确把握数学课程的脉络;能够熟练地完成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更新和维护;要具备踏实肯干、积极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取得好的建设成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合理设计高职数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体系

我院《高等数学》课程设计了面向工科类、经管类专业的2个不同的课程体系。工科类以“公共必修模块+不同专业方向的必选模块+选修模块”的课程体系,即“一元微积分+必选模块+数学建模或数学软件”。这里,必修模块是满足规格教育需求,其主要教学目标是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方法;选学模块满足专业需求,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概念、方法解决专业应用问题的能力。选修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管类则以线性代数、线性规划、概率统计为主线,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吸收、消化、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在课程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高等数学基础模块即公共必修模块具有受众面广且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学要求不能“一刀切”等特点。

四、深入分析高职数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资源建设内涵

1.深入领会高职数学课程的基本资源建设内涵。数学课程资源建设由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两部分组成。

基本资源是指能反映课程数学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考评方式与标准、学习指南、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试卷、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可按课程概要、课程模块、教学单元和教学资源的要求加以组织。课程模块即课程的章和节,教学单元则包括学习指导、演示文稿、教学录像、实验资源等,教学资源相对独立,可以被单独使用。另外,对于数学概念、定理多,运算规律多,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可以用微课的形式对教学难点、易错点进行专项指导,教学模式可以采用“混合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模块案例一体化”教学模式等展开教学。几种主要基本资源建设要求如下。

数学课程介绍:要求体现课程特色。包括课程目标、课程性质与定位、教学内容覆盖面、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专业/岗位要求及人才培养目标、与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关系、对授课对象的要求、教材与参考资料、已经具备的教学条件等。

数学课程大纲:包括课堂数学教学大纲、数学实验大纲等,以纲要形式规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具体应包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结构、模块或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等。

数学教学日历:教学日历是数学教师组织教学的实施计划表,包括具体教学进程、授课内容及时间、课外作业、授课方式等。

数学考评方式与标准:即数学课程最终对学生的知识、态度、技能的评价方案与标准,包括考核的形式、内容及所占比重等。

数学学习指南:即课程导学,是教师对学生学好本门课程的建议与指导。

数学教学重点难点:是对课程总的教学要求,通过对学习的调研分析重点、难点。

教学设计:是针对具体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方案,包括引入导语、确定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的解决策略、课堂提问、内容编排等。

教学录像:教学录像按教学单元录制,包括教师授课录像、实验演示录像等原创资源,采取MP4格式(标清或以上)。

教学课件:是教师在教学中为讲解和演示某个知识点、技能点所制作的教学资源,所采用的素材要符合一定的技术要求,如应是基于静态网页的课件或基于服务器的交互式课件,必须能够通过常用浏览器正常使用。

教学案例:即课程中引入的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掌握所需技能的实际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意义,能说明一定的实际问题,如“一元函数微积分”案例中引入了“商业经营中的利润最大案例”等。

2.深入领会高职数学课程拓展资源建设内涵。在课程建设中,拓展资源应该是既能够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同时又具备多样性、交互性,能辅助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资源,例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试题库系统等。几种主要数学课程拓展资源建设要求如下。

数学案例库:除基本资源中用于课堂的教学案例以外,提供的用于课外拓展学习的多个案例,可以是来自企业的真实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设计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案例。

数学专题讲座库:根据与课程相关的内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或知名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每一次讲座要有不同的主题,经长期积累和资料保存,可建立较为完整的专题讲座资源库。也可到网上收集相关资料,但必须注明出处。

数学素材资源库:搜集各种媒体素材,对应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建立资源库。

数学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通常是提供网络上已有的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检索系统,提供相关网址。

数学演示/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自主研发仿真实验实训系统,供学生进行仿真练习,或与企业行业合作,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协同开发仿真练习系统。

数学试题库系统:建立试题库,能够随机生成不同的试卷,供学习者进行测试练习。试题库的题量相对要大一点,难度要适中,应尽量涵盖所有的知识点。

五、广泛收集数学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广泛收集是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重要一环,每一个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都需要课程组的成员花费很长时间和精力完成。为做好此项工作,团队每个成员都应注意以下方面。

分工协作:课程组成员分工承担任务,每一位主讲教师负责所讲章节的基本内容,非主讲教师协助主讲教师完成整理、修改、上传等工作。

收集网上材料:网络上的资源广泛及时,更新也比较快,要注意搜索、整理和归类,并注明出处,及时上传到课程网站上。

收集自主资源:课程组的主讲教师平时的授课资料、实验资料、授课课件以及外出培训学习的相关资料,都要及时地进行积累和整理归档,这些均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源。

收集学生资源:这里主要是指对学生通过实训而完成的作品的收集。每一届学生中都有学习非常优秀的学生,他们的优秀作品对下一届学生的学习能提供很好的鼓励和帮助。

六、树立精品意识,把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内涵

从对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通知文件及指标体系的分析不难发现,其中的精髓主要体现在“共享”和“精品”这两个词上。共享是指资源要通过网络提供给所有有需求的学习者,精品是指资源的质量。要树立精品意识,明确建设精品课程并不是简单地搞好课程的课堂教学就行,提供的优质资源要能够为学习者获取知识能力、提高文化素质提供帮助。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内涵建设。

先进的教学理念:高职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普通教育,强调的是“能力本位”,工作和学习是一体化的,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教学中要体现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优秀的师资队伍:优秀的师资体现在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优秀的人格魅力、高度的敬业精神、良好的工作态度等。

实用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精心选择,要体现实用性、典型性、趣味性、综合性和可行性,理论与应用应占有一定的比例。另外,课程组在与专业课教师合作的过程中,共同开发实用型的教材,也是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非常有利于精品课程的建设。

严格的教学管理:要实施一流的教学管理,学校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安排教学工作,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综合考核与监督,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5篇:资源共享案例范文

关键词: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精品资源共享课

中图分类号:G642.3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048-02

2011 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十二五”期间实施的“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一五”期间实施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继承与发展。[1]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以课程资源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基本覆盖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目标,通过共享系统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

如何对原国家精品课程进行转型升级、建设新的精品资源共享课,成为高等教育领域新的研究热点。[2]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是高等学校非电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是中国矿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重点建设课程,本课程始建于1951年,经历了几代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建设与改革创新,2009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12年,课程教学团队针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实施了课程转型升级的建设,201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建设课程。

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理念与教学设计

1.课程建设理念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资源共享课立足高等学校本科非电专业教学,践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以课程资源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为基本要求,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与共享为建设目标,以共享学习环境和技术平台为支撑,以高水平教师、专业化教学设计制作队伍为保障,实施“转型―升级―创新”的建设策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高质量课程教学共享资源,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使课程的影响面辐射到不同层次的高校师生、社会相关专业学习者,满足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实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建设目标。

2.课程教学设计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内容,载体是教学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方法是重要手段。根据人才培养和不同专业的需求,对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了整体优化,使学生在有限学时内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其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培养目标的需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课程的教学特点,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按章给出重点、难点及其讲授,充分体现基本内容讲授、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需要;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效利用知识载体,融教育于课程,努力做到六个体现,即体现为培养目标的实现服务、体现教师和学生的特点、体现社会的需求、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本科教育基本要求、体现课程基本内容的覆盖要求、体现最佳知识载体。[3]倡导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参与式、启发式、研究性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崇尚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教师指导教与学结合的模式,结合应用实例,开展电工电子创新专题设计,课外开放性实验等,着力培养学生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协调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之间的关系,强化学生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方法与观念,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方式,真正产生高效互动、有魅力的课堂与学习环境。

二、精品资源共享课资源建设

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视频教学录像

随着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发展,本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已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历经3次改版发行(6部),并在全国广泛应用。仅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配套多媒体教材《电工技术多媒体课件》《电工技术多媒体课件》自2011年出版以来,已发行56万张。制作了包含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全课程的实验教学课件。

按照修订的2012版教学大纲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转型升级视频录像录制要求,重新录制了全程实时课程视频录像,生动展示授课全过程,注重教学互动,教学相长,并充分体现了老、中、青结合以及各种媒体综合应用的课程特色,共计96学时。

2.制作丰富的媒体教学资源

媒体资源模块包括启发式教学案例20例,每一案例均包含音频+视频屏幕录像课件、ppt演示文稿和相应的虚拟仿真屏幕录像课件三种形式的案例文件,屏幕录像课件是对采用ppt课件教学的音频视频录制,采用屏幕录屏软件制作。多形式的教学案例,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提供了启发式教学资源;针对本课程的各章节知识点,精心编写了知识点讲解素材293个,为教师授课提供参考性和示范性的讲解教案;提供的图形图像素材是精心绘制的教学用图形图片693张,方便教师授课使用;制作了共20章教学内容的练习与思考,为学生提供课后学习辅导;制作了录屏+音频虚拟仿真演示课件58个,提供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的虚拟仿真演示教学课件;制作了电子应用电路100例,为学生提供结合工程实践的应用电子电路。

3.更新和建设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建立了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外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和辅助教学的综合网络教学平台,提供课程介绍、教学大纲、网络课件、学习辅导、动画教学、网络考试、教学资源、资源检索、习题解答、创新园地等丰富的优质网络教学资源。

(1)建立知识点讲解库系统。针对本课程的293个知识点精心编写了知识点讲解库,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2)建立网络在线题库系统。此题库系统是基于ASP技术管理的自测题库,分为在线练习与在线考试两部分。题库中近2500道题目针对各章节的知识点和实验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精心挑选制作,题型包括选择题、问答题、填空题、计算题。学生通过网络题库可自行选择不同知识点和不同难度系数的试题等进行在线练习和课程测试,理解相关概念、检测学习效果等。

(3)完善网络学习辅导系统。更新和完善网络学习辅导系统,该系统按教学要求分为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两部分,共20个学习单元。每一学习单元均包含教学基本要求、学习要点、难点解释、自我检测、知识扩展等部分,指导和引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

(4)建立动画课件库系统。该系统应用Flash及VB编程技术制作交互式动画课件近100个,充分利用动画课件生动、形象、逼真等特点,将课程教学中抽象、微观、复杂的概念以及难以用文字、图形等表达清楚的内容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形式体现。

(5)建立实验教学系统。为拓展实验教学空间,自主研发了“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系统”,该系统包括实验课程简介、实验大纲、实验教学、实验动画演示、仪器使用、网络题库、仿真课件下载等丰富的优质实验教学资源。

(6)更新网络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自主研发了“电工电子技术网络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该系统自2003年开通并不断完善使用至今。系统的建立,使本实验课程实现了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实验场地等全方位开放式实验教学。

(7)建立课程资源检索系统。研发的资源检索模块,提供常见问题、名词术语、名人及专业术语等多功能检索查询。

本课程建设的教学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通过教育部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开放、共享。

三、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资源特色

本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与改革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特别是2009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级教学团队以来,课程团队把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与开发应用作为国家精品课程和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不懈地开展精品资源建设与课程的转型升级,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课程教学资源系统反映了本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课程资源配置和应用,体现了科学、先进的课程体系,精炼、系统和完整的教学内容,充分反映了课程改革的成果,展现了课程团队教学风采,具有鲜明的特色。课程拓展资源充分反映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建设优势和课程特色,具有通用性、引用性、交互性、科学性和可扩展性。

1.课程资源系统、完整,充分展示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成果

课程资源包括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开放性实验和课外科技创新实践等4个环节的教学和学习资源,体现了资源建设贴近教学,贴近教师,贴近学生的需求,充分展示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

提供的课程教学资源覆盖课程的全部内容,即包含精心录制的全部实时课堂视频录像、课程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精心制作的演示文稿,又有结合科研课题和实际应用制作案例资源和启发式教学案例,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以及拓展教学资源为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2.课程资源适用性强,便于持续建设与更新

资源建设既考虑学习的共性,又考虑学生个性,两者有机相结合使资源适用性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课程资源开放、共享,资源分类科学,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操作性好,便于持续建设与更新。

3.课程资源具有通用性和可扩展性,体现课程建设优势和课程特色

课程资源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开放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设了设备和环境一流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水平的联合实验室以及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团队教师积极组织和参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创新研究性实验和开放创新性实验等,其竞赛作品和报告作为拓展性资源供教师和学生参考,课程拓展资源充分反映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建设优势和课程特色。

四、结语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4]建设好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需要长期的资源储备,不断完善与更新。我校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资源共享课建设严格按照资源建设技术要求开展各项建设,明确课程定位,保证基本资源建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导向性和科学性。同时师资队伍的建设和长效课程管理机制的建立也为本课程成功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保障。[5]

参考文献:

[1]胡来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J].远程教育,2012,

213(6):80-84.

[2]吴宁,冯博琴.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与资源共享建设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11):14-16.

[3]蒋宗礼.建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3-16.

第6篇:资源共享案例范文

作者:林伟君 单位:广东金融学院

实验设备资源是实验教学及实验技术研究和开发的重要辅助工具[3]我院在领导的重视及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的政策支持下,现有的实验设备达3000多台,拥有一批高端的应用服务器和网络交换设备;通过购置、合作开发等方式,现有实验教学软件达52套。实验设备资源日益丰富,为实验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硬件设备的共享我院实验硬件设备的购置以系部为使用单位提出申请,管理部门如采购中心、资产部门、财务部门、实验教学中心对硬件的采购进行审核管理。在硬件设备采购回来后,由实验教学中心统一管理。为了避免管理中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我院采取如下3个方面的措施增强设备的透明度及使用率:(1)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开设跨学科实验课程教学,使同一套硬件设备服务于更多的系部开设实验课程,有利学科交叉,形成良好的实验教学氛围。(2)硬件设备开辟服务于“科研”的渠道,支持实验教师用现有的硬件设备申报实验课题,凡是利用现有设备进行实验科研的将优先立项[4]。(3)建立实验设备共享机制,将实验设备信息上网,向学院各系部实验教师开放查询,让实验教师清楚地知道实验设备有哪些、放置何处,这样大大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实验软件设备的共享实验教学软件是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它通过应用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等相关技术实现业务逻辑的高度仿真,把现实的业务环境有效地搬进了实验室[5]。我院多数实验教学软件是软件公司定制开发或者与软件公司共同合作开发而成。实验教学软件的共享体现在:(1)开放程序接口及相关开发文档的共享,实验教学软件往往需要多次修订后才能较好地满足实验教学。由于资金有限,先开发出部分功能的实验模型,随着实验教学的不断推进,扩展更多功能服务教学,助于实现教学软件的二次开发。(2)鼓励实验教学软件研发向横向学科发展,实现不同专业间的软件对接与共享,如:管理学科的ERP实验教学软件,它包含有人力资源模块、供应链模块、财务管理模块等,相应的人力资源专业、工商管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使用同一套ERP实验教学软件,实现不同专业间的实验教学软件的整合和实验数据充分共享。实验课程资源是实验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资源[6]根据我院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所有学生毕业前都要完成课程实验、专业实验和跨专业跨学科实验等相关项目实验,这也从客观上对实验课程资源的规划、配置和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教学中心从校情出发,从现有的人力、财力、物力出发,合理规划、立足挖潜、实施整合,通过提高实验课程资源的共享来满足全院学生的实验教学需求。我院开出的实验课程从单一实验向多元化实验进行转变,实验课程越来越丰富。

从2009~2010学年度第2学期开课情况看,每学期上实验课学生超过5000人,其中管理学科实验2000多人/学期,开出实验课22门;经济学科1500多人/学期,开出实验课16门,部分实验课程教学情况。建立实验课程资源网上共享平台实验课程的不断丰富,与我院实行的实验课程共享策略是分不开的。为了增强实验课程开设科学性、严谨性及共享性,必须在实验课程平台中建设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实验案例及实验知识库资源。目前,实验课程平台的实验课程达70多门,极大地丰富了实验教学资源。(1)实验项目资源除来源于我院人才培养计划中设置的实验课程外,要从我院教师的科研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企业非主营业务外包项目、学生的创业项目以及各种学生竞赛项目中去进一步挖掘,这既有利于丰富实验项目的内容、提供实验项目不同层次需求,又充分体现出实验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特点。(2)实验案例资源除案例知识内容的选取外,更重要的是案例场景的制作、实现。实验案例的一个重要的共享是案例工具、案例制作的技术共享。(3)实验知识库资源主要用于学生自主学习、考核测试的知识库资源。不同专业共享一门实验课程实验课程建设往往比理论课程建设要复杂、繁琐得多,为了满足更多学生实验课程的需要,打破各学科专业间实验课程的限制,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可以选修其他学科专业的实验课程,实现不同专业共享同一门实验课程,如图3所示。学院教务规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所有实验课程均可用于实验选修课程,选修实验课程的人数达30人均可开班。银行会计实训、股票交易、ERP电子沙盘等实验课程的每年实验人数均达到600人。实验师资队伍资源共享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师资队伍分经济、管理、法律、文学、理学、工学6个学科实验教师团队,均由实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或具博士学位的副教授作为带头人。另外,学院还为部分学科实验教学带头人配备了专职实验教学人员,其中经济学科3人,管理学科6人;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技术人员9人,负责实验教学管理工作人员5人。实验师资资源是实验教学的关键资源,过去单打独斗的人才格局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人才的合作与共享已成为必然趋势。(1)加强学院6个学科实验教师团队间的合作,共同申报及探讨跨专业、跨学科的实验教学项目,实现人力资源优势互补;初步形成金融与数学、金融与法律、金融与管理、管理与文学等多个跨学科实践团队。(2)加强与社会企业的人才合作交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策略,让实验管理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教师到企业、到其他高校学习先进管理方法、先进技术、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派遣实验教师深入企业挂职学习,长期聘请企业一线员工到实验室讲学,使实验教学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紧密结合。(3)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与软件开发商共同研发实验教学软件及实验教材编写;目前,学院与广州金电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实验银行教学系统项目,与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实验管理平台项目,与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金融ERP实验室项目;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我院组织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教师与合作单位共同组成研发团队,共同实施产学研项目。

为使实验室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效共享,我们务必强化实验室内部管理和协调能力,增强实验室资源共享意识,建立健全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整合实验管理平台、实验课程平台、实验科研平台等实验室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有效地服务于实验教学、实验科研等[7]。增强合作,提高实验室资源共享意识在实验室资源建设过程中,真正树立起“共享而提高效率”的理念,使有限的资金建设最大、最好的实验室资源。为此,各部门必须加强沟通机制,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实验室的运作离不开后勤、教务、系部等各部门的合作与支持,需要增强部门间的合作沟通机制,这样才能使实验室资源共享工作顺利、稳定开展。建立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保障共享机制的落实(1)建立实验室场地的开放管理制度,大型实验设备管理制度;完善实验设备购置、使用、保养、维护等规章制度;完善实验人员考核制度,将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设备利用率、实验课程资源建设等指标纳入年终绩效考核,有效的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8]。(2)建立共享有偿服务制度。为了使共享良性发展,必须建立共享有偿服务制度,对于超过正常工作量的劳动给予适当的工作量报酬,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3)深化实验师资队伍的制度改革,打破传统人才观,建立一个以学科建设、团队建设为主题的实验室师资共享新理念[9]。构建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是为全校师生服务的实验资源共享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主要实现实验场地资源、实验设备资源、优秀实验课程资源、师资人力资源等信息,通过资源整合、更新共享等功能的综合管理,实现实验资源的信息化管理[10]。

实验室资源的共享与深化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需要政策制度,引导各教学单位间充分重视并且落实资源的高效共享,而且需要各高校间加强合作,建立并且完善各高校间的资源共享机制。目前,我院实验室资源共享多数限制在学院内部,其规模较小、形式较单一,共享机制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我们认为,实验室资源的共享需要借鉴兄弟院校、国外高校的实践经验,积极拓展实验室资源共享的空间,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的资源共享模式,共同探讨共享效果及共享管理办法,推动我院实验室资源的科学发展。

第7篇:资源共享案例范文

1.1基本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教学和研究团队

《金融学》课程目前拥有教学师资队伍16人,无论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等都基本达到了较为合理的配置。从年龄结构看,45岁以上的教师4人,占25.00%;36岁(含36岁)至45岁的教师有7人,占43.75%;35岁以下(含35岁)的教师5人,占31.25%。从知识结构看,有4名博士和3名在读博士,博士及在读博士比例达43.75%;有硕士学位的7名,硕士及研究生比例达43.75%;硕士以上共14名,硕士以上比例达87.50%。从职称结构看,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合理。教师队伍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分别占教师队伍总人数的25.00%、37.50%和37.50%,高级职称比例达62.50%。从学缘结构来看,任课教师主要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USC)、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厦门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经过多年的师资队伍建设,基本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教学和研究梯队。

1.2课程内容基本具有了一定的基础性和系统性

《金融学》课程内容包含了货币、信用、利息与利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均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货币政策调控、金融发展、金融监管与金融安全等方面,基本涵盖了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内容,具有了一定的基础性、系统性、适应性等特征。多年来所使用的各种教科书基本上都是国内公认较为权威的教材,具有内容较为翔实、资料较丰富、结构较合理、学术性较强等特点。

1.3课程的基本资源建设已基本完成

《金融学》课程基本资源包括了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部分教学录像等方面。课程介绍中的教学目标较明确、教学内容覆盖面较广泛、教学方法较多样、组织形式较灵活、授课对象要求较明确、选用的教材较优秀、参考资料较丰富;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结构、模块或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等较为详细和明确;教学课件采用PPT格式,模板朴素;试题基本满足了测试目标的要求,涵盖了本课程教学要求的知识要点和基本原理,考查内容的题量和试题难度分布与教学内容结构基本一致;阅读资源每章都有,与每章的教学内容较为相关;参考资料目录较丰富,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权威性。拓展资源主要有案例、专题讲座、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等内容,内容还不够丰富和规范。

1.4课程网上资源基本实现了校内共享

《金融学》课程目前使用的是学校精品课程网站,课程网上资源主要有:课程负责人情况、课程师资队伍情况、课程描述、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件、部分讲课录像、作业习题集、课程荣誉、自我评价、建设报告、建设规划、申请书、学校政策措施、补充材料(人物介绍、阅读材料、案例、模拟试题、试卷库、相关资料网站)、参考资料目录、其它教学资源(专题讲座)等内容,并对全校师生开放,实现了课程教学资源一定程度上的共享,在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高层次教学人才欠缺。

从目前的团队结构来看,主要存在问题:一是同时具备高学历和高职称(简称“双高型”)的教师缺乏。团队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为25.00%,获得教授职称的教师占比为25.00%,博士学历和教授职称同时具备的教师占比仅为18.75%。二是同时具有丰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简称“双师型”)的教师缺乏。大部分教师是从校门走向校门,只有书本理论知识,缺乏金融相关部门实践操作经验和能力,真正具有实际部门从业经历的教师占比仅为12.50%。三是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也很少。团队中具有海外高校学习经历的教师占比仅为18.75%。随着金融领域前沿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不断变化,教师知识体系显得跟不上形势发展,特别是具有全面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教师尤为欠缺,难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2)课程内容层次较低。

虽然目前我们使用的金融学教科书,提供了系统完整的金融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对帮助了解金融学知识和理解许多金融实际问题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随着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风云变幻,金融领域出现了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和新问题,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课程内容的层次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仅局限于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方面,对于金融领域的最新理论、最新研究成果、最新金融创新活动和现象反映不够,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操作能力,无法使学生较好地适应新经济金融时展的要求。

(3)课程资源不够优质。

目前上网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件、习题集、案例集、阅读资料、讲座资料、参考书目、模拟试题等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两个方面。从基本资源来看,虽然覆盖面基本符合资源共享课的要求,但是资源的内容较为陈旧、落后,缺乏课程全程教学录像,基本资源的特色不够鲜明,资源质量不够高,比较死板和枯燥,资源的交互性比较差,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拓展资源只有部分内容,已经上线的案例、专题、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等都还不够丰富,还缺乏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等内容。

(4)课程网上资源共享不足。

目前课程使用的是学校精品课程统一的网站系统,按照系统规定的标准模板进行各种资源的上传,由于缺乏专门的网站建设和维护人员,所有上传的资源不能及时更新,网上资料以罗列形式出现,比较死板,学生只能上网浏览资源的内容,不能与老师有效沟通,不能很好地开展课程内容的讨论和互动,对学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资源利用率低,资源共享不足。

3课程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本着“高素质、高层次、高质量、高利用”的原则,从打造“两双型”教学团队、提升教学内容层次、扩展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共享平台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

3.1打造“两双型”教学团队

高素质教学团队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不断培养和引进高层次教学人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尤为重要。必须做好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引进和培养“双高型”教师。每年引进1-2名双高型教师;鼓励和支持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争取尽快评上高级职称;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二是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每年派出1至2位教师到实际金融部门挂职锻炼,获取实践操作经验;聘请实践部门的又具有丰厚理论知识的同志授课;还可以通过横向课题研究形式与实际单位合作,增强教师对实践工作环节的了解。三是拓展教师的国际视野。每年派出1至2位教师到国外高校参加进修培训或做访问学者,了解国外金融教学情况和国际金融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总之,要打造出一支具有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实践操作熟悉和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素质教师团队。

3.2提升教学内容层次

教学内容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核心,不仅要求教学内容要具有基础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还要求具有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课程内容要涵盖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这就要不断提升级教学内容层次,必须做好几项工作:一是组织编写高水平的教材。教材内容要能够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经典案例、前沿问题、综合应用等内容。二是大量收集典型案例。案例要具有典型性、生动性和启发性,能够通过案例分析达到融会贯通基本知识的目的。三是开展前沿专题、热点问题讲座。组织教师或聘请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和论坛,让学生能够理解当前的热点问题和明确未来的金融发展趋势。总之,课程内容要充分体现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

3.3扩展优质教学资源

优质资源建设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灵魂,资源建设中基本资源建设要体现适用性、易用性、系统性、完整性、共同性、优质性等特点,拓展资源建设要突出个体性、差异性、多样性、交互性等特色。资源关键在于“优质”二字,优质资源的建设应该遵循“实用性、综合性、发展性原则”,尽量能够满足不同教师、学生和社会不同学习者的需要。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补充和更新基本资源。补充重点难点指导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对于原有的基本资源进行更新,增强基本资源的系统性、完整性、新颖性、先进性、生动性和专业特色。二是增加拓展资源。补充和增加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等。三是遴选优质资源。对于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一定要进行认真遴选,将优质的资源上线共享,优质要体现新的学科理论、新的实践发展趋势、新的教学研究成果等内容,要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内容要丰富多彩,资源的吸引力要强,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和导向学科发展的作用。

3.4加快先进共享平台建设

第8篇:资源共享案例范文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low utilization rate, improvident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problem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pini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Excellent Open Courses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curriculum is the key. Aimed at this problem, 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xcellent courses in 5 year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course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e of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fine cours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upgrading to the course of excellent resource sharing, and some construction scheme of the course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

关键词:高职院校;资源共享;转型升级;精品课程;课程设计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resource sharing;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excellent course;curriculum design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0-0199-03

0 引言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推动力。自2003年起开始实施,历经近13年,已先后建成4000余门覆盖多个学科、含有丰富网上教学资源的国家精品课程。众所周知,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解决好课程内容建设问题,而课程资源建成后的共享与应用是关键点和落脚点。2011年10月,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对原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和补充,建设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实现由服务教师向服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转变。

目前国内外进行国家精品课程共享建设的研究已有很多,一方面集中在如何实现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进行转型升级、建设新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另一方面集中在如何结合计算机技术实现精品课资源共享。而这两方面的研究,鲜少提及关于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转型与升级的问题。从已建成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服务对象也可以看出,课程的主要服务对象依然集中在学生和高校教师,没有提及社会学习者这一庞大的群体,因此在课程建设定位和培养目标中,没有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没有凸显职业教育特色。鉴于以上原因,本课题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如何实现高职院校精品课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课题的建设立足于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历经3年建设和实际使用,通过实践论证,对实现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最大价值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1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是提升高职办学质量的重要杠杆。尤其对提升高职教学质量,整合教学优势,形成办学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和其他本科类院校一样,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使用率低下,共享性差等。目前国内有很多学者也对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2][3]。通过前期的调研与论证,我认为目前高职精品课程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1.1 高职院校精品课建设没有凸显职业教育特色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是指具有职业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要区别于本科院校的精品课程,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这就要求在课程建设中能明确专业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凸显职业教育特色,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目前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基本都走了本科院校的路子,课程建设前期没有调研,严重缺乏对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技能的了解,更没有结合实训基地、顶岗实习、校企合作进行工学结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没有凸显职业教育特色。

1.2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使用率低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几乎形同虚设。很多的学生不了解甚至不知道课程网站的存在,更别谈课程网站对于他们日常学习的指导与帮助。这在一定程度上和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重申报建设、轻使用的做法有关。当然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缺乏职业特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是主要的原因。调研中,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编排,丰富程度、师生交流、表现形式、行业最新动态等都提出了要求。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网上的课程资源完全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缺乏对使用者-学生的考虑,只是教材或者教师教案的翻版而已,没有浏览的价值,对他们职业技能的提高没有指导意义。因此,花费大量时间与金钱打造的本该共享的优质资源,却因为不能及时使用而失去了价值。

1.3 高职精品课程内容编制缺乏科学性和指导性

通过浏览高职精品课程网站内容我们了解到,高职精品课程内容编制很多都缺乏科学性与职业特色。大部分的内容还是按照原有教材的章节进行编排,缺乏进行基于工作工程的课程的整体设计,没有处理好内容选择与内容的排序,致使整个课程内容缺乏职业特点,没有主线,整体显得杂乱无章,仿佛只是不同的知识点的简单罗列与堆砌。真正的高职精品课程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来编排课程内容,注重理论结合实践,要有行业企业一线的最新的技术、工艺、流程等新成果。

2 对高职院校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认识与思考

针对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为保证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顺利实施,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又印发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目标与任务是经过国家、省、校三级建设,形成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网络教育多层次、多类型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重点开展原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4]。因此要想改变现有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快高职精品课程向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步伐。而转型与升级是必经之路。

2.1 做好服务对象转型

从服务对象来看,原有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以高职院校的教师为主、在校学生为辅。按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建设目标,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目的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因此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服务对象要从服务高校教师为主,转型为服务学生、高校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并重。也就是说,今后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的使用者要更加的广泛,它可以是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的辅助工具与得力帮手,也可以是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拓展和掌握职业技能的工具,更可以是行业、企业等社会学习自学、培训和提高的平台。做好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服务对象转型,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社会化共享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2.2 有步骤的完成课程资源的升级改造

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绝对不是将原有花大量时间和金钱打造的资源进行全盘否定与抛弃。而是对原有资源进行升级改造,将成型资源、基础资源升级成为基础+拓展的成型资源、元素资源。及根据高职教改要求重构精品课程教学内容;根据重构教学内容补充修订各项基础资源;充分利用元素资源形成共享课程基础资源;充分利用元素资源形成共享课程拓展资源,按照共享课程服务对象提供课程所需资源。

2.3 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思路

鉴于上述要求,我们首先要进行角色转换:如果我是学习者――高校教师、学生或者社会学习者,我对于学习资源会有什么样的要求?所以我对自己提出了三个问题:学习者为什么要学?学什么?会如何学?带着这三个问题,开始进行课程建设。

①解决学习者为什么学。课程建设内容第一步先解决学习者为什么要学的问题。这就要进行认真的市场调研。学习者为什么要学习课程内容,一定是课程内容对他们的学习、工作有所帮助,是他们需要的。通过调研,我们可以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并为他们量身打造他们想看到的东西,做到有的放矢。

②解决学习者学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满足学习者学什么的要求。通过调研我们可以了解到,学习者的需求主要包括两部分,我们把它分为基础资源与拓展资源。第一部分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课程教学实施的系统、完整的教学支撑资源,主要包含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学生工作页、参考资料目录、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电子教材、课程考核标准、实验实训指导。它会按照知识点重新梳理课程结构,重构课程体系;并按照课程结构修改和更新原有教学资料。第二部分是为教学与学习环节提供的拓展资源建设,它会为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提供可以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主要包括图片资源、动画资源、实训视频资源、思考与习题、单元测试、专业小知识、案例库、培训资源包、专题讲座和物流标准等。

③解决学习者怎么学的问题。知道了学习者的需求、升级改造了学习资源,第三个要解决的问题是学习者怎么学?学习者能够学习的前提是,我们要搭建一个平台,及精品课程网站,并上传之前整理的课程资源。为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都能够学习的要求,我们上传到网络上的资源必须符合网络学习的特点,能方便打开浏览、下载。因此需要我们确定课程资源格式与标准,做到现场录制与制作动画、音频表现与视频展现、文档格式与表格形式、图片素材与电子课件、技术与网络要求吻合;视频格式、图片格式、文本编码与要求相符;画面背景明亮整洁;操作演示直观生动;音频声音与效果显现等,做到了这些才能够真正实现学习者怎么学的目的。

3 《物流成本管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设计与实践

结合前期的调研与学习,从2014年开始我对自己所教授的《物流成本管理》精品课程做了转型与升级的实践研究,主要完成以下内容:

3.1 完成宁夏物流成本管理现状调研

为了了解宁夏物流物流成本管理发展的现状,找出企业物流成本研究与应用方向,制定出符合企业要求的课程建设方案,满足“毕业及就业”这一目标,我们于2014年7月-8月对宁夏相关物流企业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研。调查企业包括宁夏烟草公司、宁夏邮政、宁夏伊品生物有限公司、宁夏众一物流集团等18个物流企业。通过调研对宁夏目前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及流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让我对企业在物流成本方面的需求有了了解。

3.2 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

在调研的基础上对该课程进行了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分析,具体如表1。

本课程共设计了10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又分解成若干个工作任务。该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如表2所示。

3.3 课程资源转型与升级

在完成了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整体设计之后,按照最新的课程体系要求,对原有内容进行转型升级改造,主要的工作是按照新的课程体系要求,结合职业特点更新改造原有的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学生工作页、参考资料目录、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电子教材、课程考核标准、实验实训指导等资料。随后按照服务对象的转型升级,结合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增加教学与学习环节提供的拓展资源建设,为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提供可以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主要包括图片资源、动画资源、实训视频资源、思考与习题、单元测试、专业小知识、案例库、培训资源包、专题讲座和物流标准等。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转型与升级,一方面要求我们能够结合行业企业的最新需求对原有资源进行升级改造,另一方面又要求我们做到服务对象的转型以实现课程受益者的扩大。因此说它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始终紧跟市场需求,实时动态地更新升级学习资源,真正做到服务社会经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2011.

[2]陈志刚,周兰菊,李璐,等.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中需明确的几个定位[J].职业时空,2009(4).

[3]刘冰.高职精品课程特色的凝练与选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11).

[4]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旆办法[Z].2012.

第9篇:资源共享案例范文

教师为工程造价课程的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多元化立体教学资源,网站内容丰富生动图文并茂,鼓励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教师团队首先对课程进行定位、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思路、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然后从基本教学资源、拓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精品资源共享网站建设,在网络资源平台上教学大纲、课程安排、教学设计、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施工技术视频、教学团队信息、工程案例库、习题库、实践教学、动画教学课件,拓展资料及作业等信息,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为了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吸取传统课程教学优点,充分考虑高职就业实际,装饰装修资源共享网站,引入大量工程实例说明知识点的应用,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模块进行设计,每个项目均附有项目内容、学习目标、技能目标。教学要求、项目导学、重点难点、主要参考资料指导等。每个项目下设若干个学习任务。每个任务均附有任务引入、任务分析、知识链接、教案讲义、教学案例、实训任务书、教学工作页、教学课件、知识回顾、练习作业题以及有关的工程照片图片、工程录像及形式各异的思考与讨论和综合性实训题目,达到学、练同步的目的。文字精练、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能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形成多元化立体式资料。教学内容实用具体可操作性强与国家的相关法规、政策等紧密相连。强化职业能力训练,方便学生理解与自学。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

二、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便捷登陆网站。网站内容生动、媒体多样、使用方便。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并且通过网络巩固和加深知识点。学生通过资源共享网站了解装饰装修工程造价课程的一些基本情况,查阅课程实训要求、任务书、指导书等相关资料;课后,教学录像、电子教材、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等相关资源还可以方便地被查阅,通过网络学生亲自探索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学习方式得到了最大限度转变。学生们的学习、网上测试、作业等都可以在精品资源共享网站上进行。同时增加互动交流环节,借助网络师生进行网上互动、答疑、交流,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在网上留言,教师及时解答。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师生研究、协作式学习。形成高效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不断更新丰富教学网站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