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护理新技术范文

老年护理新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护理新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护理新技术

第1篇:老年护理新技术范文

结果:研究组60例患者焦虑情绪评分为(40.81±5.26)分,对照组60例患者焦虑情绪评分为(54.63±6.92)分,研究组患者焦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术前饮食和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对提高手术质量有显著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6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18-01

目前医学上对于老年性白内障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各项免疫机制下降,生命体征不能保持平稳,以及眼部疾病的复杂性,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有针对性的相关护理则显得至关重要。我院就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心理和饮食护理这个课题展开研究探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到我院进行就诊的12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畏光、视力下降、视线模糊,临床病症和生理学检查结果均符合医学上对于老年性白内障的诊断标准,并且所有患者都为自愿接受研究治疗。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59~78岁,平均(67±3.30)岁;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60~79岁,平均(71±2.90)岁。这两组对象在性别、年龄、病情上都没有明显的不同(P>0.05),具有可对照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化的护理,主要包括合并症护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研究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以及饮食护理,护理方案主要为: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了解患者的喜好,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及时的进行沟通,建立友好的互相信赖的关系。帮助患者缓解负面的焦躁、抑郁的情绪,了解患者的诉求,指导患者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配合治疗。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属性,护理人员要通过热情、友善的态度和精湛的医学技术逐步建立起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视线模糊,所以护理人员要尽早帮助患者熟悉病房内的环境,物体摆放的相应位置,通道处尽量避免放置任何物品,防止患者下床时碰撞或者跌倒。护理人员要在术前向患者告知手术中的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增减战胜疾病的信心 [1]。②饮食护理:老年患者身体免疫机制下降,同时基础代谢功能也开始衰退,细胞功能下降,所以对于这类患者要注意日常饮食结构的调整,不能够过多的摄入蛋白质、脂肪和糖类,这些物质很大程度上会加重患者机体的代谢负担。患者日常饮食中应该补充粗纤维和微量元素,食物的结构要保证相对平衡。同时,新鲜的绿色蔬菜以及水果有助于患者胃肠道的消化,但是,对于便秘严重患者可以适当的给予缓泻剂进行治疗 [2]。老年患者一天中不能过多的摄入食盐,所以食物要多以清淡为主,戒烟戒酒。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情绪评分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SAS焦虑自评量表得到的分数越高,表明这方面的症状越严重,焦虑分低于50分为正常,51~60分为轻度焦虑,61~70为中度,大于70就为重度焦虑 [3]。

1.4 统计学处理。研究中的基本的数据都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的资料运用X±S表示;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卡方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

2 结果

研究组60例患者焦虑情绪评分为(40.81±5.26)分,对照组60例患者焦虑情绪评分为(54.63±6.92)分,研究组患者焦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术前半小时内的SAS评分情况比较

3 讨论

第2篇:老年护理新技术范文

目的:探讨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舒适护理的作用。方法:将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 < 0. 01),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缩短( P < 0.01),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1)。结论:舒适护理能减少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患者满意度,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的康复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舒适护理;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05-01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终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 常并发生心律失常、心衰、休克,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积极抢救治疗、合理有效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舒适护理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 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根据萧氏舒适护理理论[1],本研究旨在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者80 例,年龄60-75岁,平均(66.8±8.8)岁,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脏病协会(ACC/AHA)制订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舒适护理组,各40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血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急性期舒适护理

1.2.1.1 心电监护:患者入院后迅速给予连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体温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保证电除颤仪器,抢救药品及器械等随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护士必须严密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对患者采取心电监护过程中, 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敏锐感,及时发现心律、心率的异常变化。

1.2.1.2 早期吸氧:氧疗可增加心肌有氧供给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心肌缺氧,减轻心脏负担,控制心肌梗死范围的扩大。一般以4-6L /min为宜,待疼痛减轻或消失后可适当减少氧流量,保持吸氧管道通畅,观察吸氧效果。

1.2.1.3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接诊后尽快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以利于抢救用药, 并维持血压稳定,补充血容量、调节水电解质,随时准备静脉给予抢救药物。

1.2.1.4 饮食指导:急性期饮食应以低脂、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少食多餐为原则,避免过饱,选食纤维丰富的水果、蔬菜如芹菜、韭菜、香蕉等,食用鲜奶、豆浆、核桃、芝麻、蜂蜜等润肠食物,并保证每日饮水1 000 ml左右,禁忌烟、酒、茶、辣椒、可乐等刺激性的食品饮料。饮食宜清炎、低脂、低胆固醇、丰富维生素、易消化半流食,以少量多餐的为宜,不宜过饱;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时用力,在无并发症时按病人习惯允许其坐于床边马桶椅上解大小便。

1.2.1.5 排便护理: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必须保持大便通畅。患者常因便秘用力排便而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发生猝死。因此护士应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对便秘者可以适当给予缓泻剂,如开塞露、果导片等,配合腹部按摩,以解除便秘。

1.2.2 稳定期舒适护理:

随着病情稳定,恐惧、焦虑情绪减轻,自尊需要增强,护士应协助患者保持良好的自我形象,如协助患者保持整洁的外表,适当照顾患者原来的生活习惯和爱好,协助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促进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舒适。

1.2.3 康复期舒适护理:

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康复过程中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习如何预防心肌梗塞的再次发生,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不是必然结局,有许多冠心病患者长期坚持服药、适度锻炼、改变生活方式、避免诱因,保持良好心态,战胜疾病。

1.2.4 心理舒适护理:

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表现为主观感觉异常、紧张、焦虑、抑郁、悲观、烦躁易怒等心理特点,对医护人员及家属的举动特别敏感,医护人员要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护理环境。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 避免精神刺激,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加强床旁巡视,及时给患者以心理支持,使患者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保持平和心态, 消除不良情绪,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状态来配合治疗。

1.2.5 环境舒适治理:

护士应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保持患者床铺整洁、干燥、舒适,患者被服、衣裤要定期更换。保持病室适宜的温湿度,保持房间光线柔和自然,避免强光刺激。应给患者营造安静、整洁、舒适、安全的病房环境。

1.3 观察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腰酸背痛、便秘、失眠等并发症的病例数,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根据自行设计的统计表,对两组患者于出院时进行满足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病区环境、病房整洁度、服务态度、言语文明、举止行为、信任与尊重患者、解决问题能力、护士技术操作、知识层次、卫生宣教等10个项目,分满意、较满意、不满意3个级别,由专人指导填写。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x±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 检验,计数资料行χ2 检验,P < 0. 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出现腰酸背痛、便秘、失眠、排尿困难等并发症例数明显减少;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

3 讨论

舒适护理促使护士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通过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舒适护理,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追求舒适为人类的天性对于处在病痛中的老年患者而言,舒适更是一种理想化的追求。护理学认为,舒适是没有病痛折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良好体验,任何破坏这种状态的因素,都可以造成不舒适。随着现代护理学观念的更新,找出不舒适的原因,在不影响疾病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或减轻患者的不舒适,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尤其是急性期2-3周内的排便情况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防止便秘和不可用力排便的宣传教育,指导正确排便,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针对不同患者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个体化护理,同时注重给予患者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使患者在心理、精神上处于舒适安全状态[2],以达到有效护理的目的,解决了患者便秘的痛苦,从而也减少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舒适护理可以明显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既为患者节省了经济开支,又有助于更有效地利用社会医疗资源。舒适护理重视老年人的主观感受,通过舒适护理减少了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3篇:老年护理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 舒适护理;血液透析;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2-118-03

随着生活条件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我国平均预期寿命达75岁,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也明显增多[1]。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重要的肾脏替代疗法[2-3]。因患者肾移植手术中肾源很难获取,使得代替疗法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越来越广泛应用,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退化,病情的折磨和心理的恐惧使得对治疗过程很敏感,血透治疗的漫长过程让老年患者非常痛苦,因此治疗期间的护理就相当重要。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60岁以上血透患者为对象,旨在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血透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150例进行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5例,对照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60~82岁,平均(68.3±9.2)岁,实验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61~83岁,平均(68.8±8.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以下几点的舒适护理:(1)环境舒适护理:给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将环境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控制在50%~60%,并进行消毒,通风。(2)心理舒适护理:对老年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使其对于疾病有感性的认识,了解到疾病并不可怕,让老人消除恐惧,配合治疗。治疗中,多使用鼓励性语言,理解其心情并多开导,让老人感到心理上的温暖与安全感。(3)穿刺舒适护理:根据患者要求采取舒适的,并在术中与患者进行适当的交谈,缓解其紧张的情绪。透析时,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避免重复穿刺,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防止感染。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指标及患者的表现,一旦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或心悸、冷汗、哈欠等情况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4)透析后的舒适护理:叮嘱患者生活规律,多食用高蛋白、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禁烟酒。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干净舒适,保持内瘘干燥,指导其用毛巾热敷,从而有利于血管的软化与营养 [4],同时对其进行定期电话随访,让其感受到关爱。

1.3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采用SF-36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指数;采用医院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当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健康指数与生活质量比较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一种常用的血液净化技术,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有研究显示,随着当代医学技术的不断改进,血透患者的生命不断延长[5-6] 。老年患者作为血透患者中重要的群体,有必要对其进行的研究,而血液透析又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老年患者体质特殊性加上病情的折磨和心理的恐惧往往使得治疗效果存在不稳定性,因此贯穿于整个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研究指出,舒适护理是一种特殊的护理模式,它是整体与个体的融合,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7-9]。它可以使人在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获得一种愉悦感。它包括身体对于环境的湿度、温度、声音等的满足,也包括心理上的安全感与满足感,还包括社会、家庭等带来的舒适感。因此对于更广意义上的舒适护理,绝不仅仅只是医院的优质护理,更有家庭中的温馨照顾。许多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与心理状况不稳定,在家中更应得到家人与朋友的关怀与照顾,让他们得到外界的关爱,从而能够保持信心,这对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都是十分有益的[10]。在老年血透患者中引入舒适护理模式,让舒适护理贯穿血透全程,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以及治疗所带来的不舒适,让老年血透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层面降低了不愉快,使他们可以积极参与到治疗中,全程配合治疗,有利于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在对于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中,舒适护理相对于常规护理能有效地提高老年患者的健康指数和生活质量,对于老年患者的身心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具有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介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28.

[2] 李剑文,刘日光,杨京芝.血液透析住院患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广西医学,2009,30(6):943-944.

[3] 杨开秀.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特点与舒适护理措施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8):284-285

[4] 王美春,王婉玉,姜亚香,等.浅谈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2):222-223.

[5] 龚红英.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特点分析与舒适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7):58-59.

[6] 董风,王锋,金飞,等.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1(10):899-900.

[7] 张宏,朱光君.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6):409-410.

[8] 曹燕援.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08,7(6):53-54.

[9] 洪海珍,连晓娜.健康教育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6(14):135-136.

第4篇:老年护理新技术范文

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 Aortic Balloon Pump简称IABP)为左心室辅助装置,反搏是心室舒张期转换主动脉血流的过程,IABP作为心血管疾病有效的机械循环辅助装置,可以明显的降低心源性休克发生的几率,遏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病情进展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肌梗死的病死率,但是这种机械装置同时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现将我科从2008年以来对急性心梗伴泵衰竭行急诊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12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在65-86岁之间,急性心急梗死伴有不同程度的急性左心衰症状,血压下降,12例患者中入院后均行急诊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3例在术中出现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了临时起搏器,2例患者在术中出现心脏骤停予以心肺复苏,12例患者均在术中安装IABP,辅助治疗2-7天,10例患者经IABP治疗后血压逐渐回升,泵衰竭症状减轻,心肌缺血症状改善,心功能恢复,2例患者因病情危重,患者家属要求放弃继续治疗自动出院。

2 基本原理与方法

IABP是将一特定的球囊导管经股动脉置于左锁骨下动脉远段12cm和肾动脉开口近端的降主动脉内,导管的另一端连接反搏器。在心室舒张期及主动脉关闭时,气囊迅速充气扩张,使主动脉根部血液蓄积,压力上升,冠状动脉射血量增加,改善心肌供血;在心室收缩期,及主动脉瓣开放前,气囊迅速放气,减少在左心室射血的阻力,减轻心脏做功及耗氧,随着心排出量的增加,射血分数的提高,心功能得到改善,缺血区侧支循环的建立,外周器官灌注血液动力学均得到良好循环,反搏比例从1:1开始,病情好转逐步调整1:2、1:3直至撤机。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年龄均较大,急性心梗伴有不同程度的泵衰竭,入院急诊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及应用IABP辅助治疗后患者一般情况差,同时IABP治疗要求患者卧床肢体制动,这时患者又担心预后,病人易产生紧张焦虑和恐惧等心理,因此护士应评估患者的病情,紧张程度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关心患者,给予必要的解释,同时要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鼓励安慰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2 基础护理:患者由于肢体制动带来不适,年龄大易发生压疮,病人术后使用气垫床.加强被动翻身,保持术肢与躯干呈直线,侧卧与术侧为主,保持床单位的整洁舒适,病室安静。12例患者中2例出现骶尾骨皮肤红肿,予以更换,其余病人未发生压疮。

3.3 心电监护:IABP均依据心电图R波触发球囊周期性启动所以心电监护电机片正确安放尤为重要,首先清洁局部皮肤避开除颤区,确保电机片与皮肤良好接触。密切观察心律心率的变化。心率大于120次份,注意反搏图形有无异常,询问病人有无憋气出汗,以防心力衰竭再度发生,若心率加快,血压下降要调整升压药的速度。心电图波出现室性期收缩时,及时通知医生应用药物治疗,严密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做好记录,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3.4 反搏压的观察及处理:准确记录反搏仪显示屏数据图形及报警.观察收缩压、平均压、舒张压、反搏压及波形,动态监测血压.反搏压高于血压10-12mmHg,才能起到辅助循环效果,根据病情将反搏压报警最低限设置为低于理想反搏压10mmHg,报警后应快速分析原因在医师的指导下正确操作,解决报警问题,护理时应及时调整气囊的充换气时限,随时观察球囊充盈及抽空时间是否恰当,当压力曲线不良时,要注意(1)球囊中心管腔堵塞,此时应及时用肝素盐水冲管;(2)压力换能器的位置应放在患者腋中线水平的位置;(3)反搏压力曲线蜂尖锐及有顿挫切迹。常反应球囊嵌顿或有轻度穿孔渗漏;球囊管各连接系统连接不良,导致氦气渗漏;球囊管腔大小是否恰当需调整充气量。

3.5 导管的护理:患者床头抬高15。为宜,保持功能位置,防止过度弯曲,尽可能仰卧位,保持插管一侧肢体伸直,穿刺部位同定良好,以防导管脱落扭曲移位,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为保持管路通畅及压力稳定,每班护士应随时观察导管连接处有无血液保持管中无血避免形成血栓。定时用生理盐水肝素液冲洗气囊导管。

3.6 缺血一般由栓塞引起的,栓塞多由于抗凝效果不佳,停搏时间过长,下肢活动受限造成的,国外报道下肢动脉栓塞的发生率为3 5%,护理上术后的初期随时观察置管侧肢体皮肤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检查对比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询问清醒病人置管侧肢体的感觉,适当按摩和被动活动肢体,适当抗凝,每天监测激活凝血时间,使用3:1反搏持续时间应小于30分钟,反搏过程不能停止以免气囊表面血栓形成,停用IABP拔管时压迫置管侧的股动脉并从穿刺口喷出少量血液,以防血栓进人下肢动脉,造成栓塞。

3.7 预防出血:出血原因与凝血功能障碍,抗凝药物过量使用或穿刺置管过程中损伤血管壁,同时由于气囊反复充气和换气,对血液中的血细胞和血小板有一定的破坏力,护士要做好抗凝治疗的监护,密切观察有无出血情况发生,观察穿刺部位敷料渗血情况,有无血肿形成,有无牙周出血,皮下出血或解泊油样便,本组病人中有一例局部渗血严重,调整抗凝,一例解泊油样便病情严重,暂停使用IABP。

3.8 预防感染:感染的原因与各种管道,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导尿管,桡动脉穿刺等介入有关,感染并发症较少见,观察IABP置管处伤口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现象,每日更换敷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日观察体温的变化,准确及时使用抗生素。

3.9 撤除IABP的护理:当患者症状改善、组织灌注改善、四肢温暖、肺部无罗音、生命体征平稳,尿量大于30ml/h,收缩压大于100mmHg,心率小于100次,分等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可停止反搏治疗,做好拔管所需药品物品准备,护士向病人说明拔管可能出现的疼痛和拔管后的注意事项,取得病人的配合,撤机应逐步进行,拔管前要停用肝索4-6小时,ACT降至200S以下时拔管,拔管后应局部压迫30分钟,用弹力绷带包扎,沙袋压迫4-6小时,绝对卧床24小时。护士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观察穿刺口有无渗血血肿。

4 小结

IABP的使用对抢救急性心梗并泵衰竭患者短期内起到改善血液动力学的作用能有效恢复梗死心肌早期在灌注缩小梗死面积,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已作为我科一项专科新技术应用于临床IABP的应用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应掌握[ABP治疗的原理仪器的性能.报警系统的提示及IABP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严密观测记录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指导,以达到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急性心急梗死病人抢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黄从春、刘朝中、罗慧兰、急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效果观察,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382

[2]胡小琴,心血管麻醉及体外循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908―909

第5篇:老年护理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 介入治疗;造影剂肾病;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a)-0158-02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血运重建的主要方法,具有微创、疗效确切、恢复快等优点。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冠状动脉诊疗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是医院获得性肾功能衰竭中第3大常见原因,在已有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中发生率高达42%[1]。因此,认识CIN的危险因素、辨别高危患者并给予预防在CIN的防治中有重要的意义。2009年4月~2012年4月,本科对行冠状动脉诊疗术后的21例造影剂肾病患者进行了预防性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行冠状动脉造影且并发CIN的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61~86岁,平均年龄67.2岁;术前合并高血压16例,合并糖尿病11例;NYHA分级Ⅲ~Ⅳ级9例。CIN的诊断标准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48 h内,患者的血清肌酐(SCr)水平较术前增高25%或提高44.2 μmol/L,并排除急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等其他影响肾功能的因素[2]。

1.2 操作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治疗,经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后置入动脉鞘,经动脉鞘分别把造影导管送至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后,向造影导管内推注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肾功能正常者选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肾功能不全者选用等渗非离子造影剂,用量为60~320 ml。

1.3 护理方法

1.3.1 心理护理 术前主动向患者讲解冠状动脉造影的必要性、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常见不良反应和相应的治疗措施等,让患者对医疗护理过程充分知情,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并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让患者掌握水化的目的、具体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对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发生CIN的患者尽可能给予更多关心,重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护理过程中注重沟通技巧,对患者提出的疑问予以真诚倾听、耐心解答,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调整出有益于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

1.3.2 合并症的护理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密切监测空腹及三餐前后血糖,根据血糖结果调整降糖药物剂量,使血糖尽可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长期服用双胍类药物的患者造影前48 h内停用该类药物[3]。原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造影前停止服用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降压药,改为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变化,血压较高者用微泵输入硝普钠等血管活性药物,根据血压变化调整泵速。肾功能不全患者介入术前停用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环孢素等肾毒性药物,围术期密切注意患者尿量、尿比重、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尤其造影术后第1、3天常规进行肾功能指标的检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1.3.3 水化疗法的护理 本科常于造影前3~12 h用生理盐水以1~2 ml/(kg·h)的速度经静脉输注的方式进行水化,并持续至造影后6~24 h[4],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心功能、尿量进行个体化调整,同时鼓励患者术后少量多次饮水,24 h内饮水≥1500 ml。

1.3.4 饮食护理 围术期以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主,造影术前不禁食禁饮,术后24 h内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根据患者血糖及肾功能情况适当调整饮食,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严格控制糖的摄入,水化疗法后多尿的患者适当口服补充钠、钾以维持电解质的平衡。

2 结果

21例并发CIN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中血管病变情况:单支病变7例,双支及多支病变14例,置入支架1~6个不等。术后并发CIN患者中,19例经水化疗法治疗后痊愈,术后第1天SCr为(123.3±18.1)μmol/L,术后第3天SCr为(100.5±15.2)μmol/L,剩余2例进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行透析治疗后痊愈。

3 讨论

随着老年患者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造影剂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CIN的发病机制为造影剂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直接毒性、活性氧介导的损伤、缺血损伤及肾小管梗阻等[2]。CIN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术前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大剂量使用造影剂、肝功能不全及肾毒性药物使用等[5]。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理性肾功能下降,大多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等,从而导致冠状动脉造影后容易发生CIN。危险因素评估在预防CIN中非常重要,造影前应全面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同一患者如果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在造影后出现CIN的概率明显升高,甚至进一步发展成急性肾功能衰竭而需要透析治疗。夏丽莉等[6]采用Mehran危险评分对老年患者进行评估后发现,危险因素积分总分值越高,则CIN的发生率越高,两者呈正相关。术前通过筛查有CIN风险的患者并进行预防,可使CIN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水化治疗可降低CIN的发生率,是预防及治疗CIN的经典手段。Trivedi等[7]研究表明,静脉水化组CIN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口服水化组,前者发生CIN导致肾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也低于后者。传统的水化疗法是在患者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开始,近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充分水化的理念被广泛接受并应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前数小时即开始静脉补充生理盐水并持续至术后6~24 h。我们的经验是静脉水化及口服水化相结合,水化期间需加强病房巡视以密切观察病情,了解患者饮水量及速度,询问患者有无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注意患者有无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肺部啰音等急性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水化期间仍少尿的患者适当使用呋塞米静推,准确记录出入量,多尿患者需观察有无肌无力、腹胀、心律失常等电解质紊乱表现,防止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的发生。

CIN是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护理要点是准确评估患者发生CIN的风险,制订系统化预防护理策略,做好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积极进行水化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对降低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及改善预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Bashore TM,Bates ER,Berger PB,et al.Catheterization laboratory standards: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task force on clinical 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s[J].J Am Coll Cardiol,2001,37(8):2170-2214.

[2] 陆冰,杨志健.冠状动脉介入诊疗须重视对比剂肾病的发生[J].实用老年医学,20l0,24(1):78-81.

[3] 洪亚君,宋剑平,鲁闻燕.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7):584-586.

[4] 龚晓霞,郭春芳.水化治疗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的现状及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1):113-114.

[5] 邹古明,谌贻璞.造影剂肾病现状及新认识[J].中国医药导刊,2008, 10(6):815-817.

[6] 夏丽莉,陈爱玲,张莉,等.老年患者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性护理[J].护理杂志,2012,29(11):50-52.

第6篇:老年护理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 老年病病房; 护患纠纷原因; 护理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稍有疏忽大意,就容易引发护患间的矛盾,甚至造成护患纠纷。在患者就医过程中,护士与患者及家属接触最密切、最直接、最频繁,加之护理工作既琐碎又具体,因而容易与患者发生摩擦和矛盾,尤其在老年病科。我科为干部病房,面对的服务对象为平均年龄高达60岁以上的老年人, 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逐渐衰老,各个系统器官功能退化,伴随而来的就是心理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所以,我们医护人员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对可能发生护患纠纷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对策,避免护患纠纷的产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科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9月1日住院的老年患者155 例,年龄60~85 岁,脑梗塞95 例,其中合并老年性听力下降18 例,合并生活不能自理6 例,合并老年痴呆3 例,合并糖尿病22例。老年性高血压36例,其中合并冠心病10例,合并糖尿病14例,合并慢性肾病5例。还有其他老年性疾病,例如:心衰、骨质疏松等。

1.2 方法 对155 例老年患者通过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家庭情况,经济状态,心理状态等社会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达到减少护患纠纷的目的。

2 护患纠纷原因分析

2.1 由于护理人员工作量大,负荷超重,所以,有时服务态度欠佳,说话语气生硬,又与患者缺乏交流勾通,从而造成了患者的不理解或误解,进而诱发纠纷。

2.2 老年病房患者特点中由于患者年高、病情变化快、病种多、各项生理功能减退 ,认知、感知能力差 ,加之疾病带来的痛苦,家庭照顾者多等原因 ,如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纠纷。

2.3 由于老年病房,患者年龄大,病情复杂,所以治疗,抢救等是诱发纠纷的重要环节,在新特药、新技术的应用及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如护理工作不及时到位,极易引起纠纷。

2.4 由于老年病患者慢性病比较多,又经常反复住院,原来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变更为医保卡或自费医疗,新技术不断引进,医疗费用不断增长,而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当患者及家属对某些收费不理解时反复质问,个别护理人员解释不清或不耐心,易发生纠纷。

3 护理对策

3.1 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是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护士自身素质建设,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治疗过程中提倡“微笑服务”,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使其在住院期间能够理解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增进他们的信任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从根本上杜绝纠纷的发生。

3.2 根据老年人的特点与他们沟通交流时语言简短、清晰,以适宜的称谓称呼老年人,态度诚恳自然,取得老年患者的积极配合;对于听力下降者可稍增加声量,不懂时可使用相同的词语适时重复2~3 次;由于老年人认知能力的下降,短时间内接受大量信息并进行整合出现困难,因此,可以将谈话的内容加以简单化。如果护士能从患者及家属的切身利益出发,体会患者及家属住院时的心理,主动与他们沟通,真正做到待患如亲,就能赢得患者的赞誉与信赖,就不会产生纠纷。

3.3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法制建设的加强,患者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因此护士应不断提高业务素质,适应新的医疗技术的发展,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规范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各项文书书写。提高业务能力,对新技术要熟练掌握,技术操作不熟练 ,或没有执行医疗护理常规 ,便容易引发护患之间的矛盾 ,形成护患纠纷。

3.4 因医疗制度的改革,患者自己承担的医疗费用的比例逐渐增大,使患者对每一笔医疗费用的开支都很在意。患者对收费的内空和项目又不了解就容易产生误解,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对于医疗费用价格由国家制定这一政策并不了解。为医疗费用引发的纠纷,占很大比例,而护士又是各项操作执行者,收费单的分发者,为了减少纠纷我院实行了医疗费用透明化的管理方式,以明确标价,双联处方,一日清单,自费药由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并在各病区设有医疗费用查询机,使患者对自己每日的医疗费用支出心中有数。如患者有疑问耐心与患者沟通,告知费用情况,让患者明白消费,杜绝护患纠纷的发生。

第7篇:老年护理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老年患者;骨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439-01

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人因骨关节病、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生理功能衰退、反应迟钝等,易受到外伤,发生各种类型骨折。由于老年骨科卧床患者多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他人的帮助做好综合护理,恢复其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掌握老年人护理的特殊性,提高老年人护理工作效果。

1老人骨科患者特点

(1)复杂性。大多数老年患者的年龄范围为65岁以上,并且同时患有多种疾病。一旦受到外伤,由于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极易引起其他组织器官病变,如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等。老年患者,尤其是术后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

(2)易引发护理合并症。老年骨科患者一般长期卧床、骨折后活动受到限制。这都易造成坠积性肺炎、肌肉萎缩;老年患者存在着皮下脂肪少,皮肤干燥多皱褶等情况,骨折后长期卧床易造成褥疮。

(3)心理复杂。老年患者由于丧失自理能力,听力障碍、记忆功能减退等,常常表现易怒、恐惧、激动、失眠等。

(4)手术风险高。老年患者雌激素水平低,易发生骨折愈合时间延长或不愈合,尤其是老年女性患者。

2护理工作中引发风险的原因分析

2.1护理人员责任意识薄弱: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部分护士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意识、风险意识,没有做到依法执业。虽然护理工作中有多种护理核心制度,但假如管理者管理力度不够,缺乏指导监督机制,也会造成护理行为有章不循,进而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

2.2专业理论知识及新设备操作知识缺乏:老年骨科患者一般长期卧床,骨折后活动受到限制,护理并发症高。假如护理人员对病情变化观察不及时,预防并发症准备不足,就很容易导致并发症或加重病情;随着骨科手术较快发展,各种新技术和手段不断更新。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若缺乏对护理各种新技术、新业务的护理知识学习和了解就会在实际工作中出错。

2.3教育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护士由于工作繁忙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宣教缺乏主动性、系统性、及时性。在病人不了解自己病情的情况下,出现过早下地、过早活动发生钢板断裂;由于翻身或坐姿不当,股骨头置换的病人造成脱臼;术前病人没有禁饮食而推迟手术时间等,从而导致纠纷的发生。

3护理措施的探究

3.1加强基础护理知识培训,完善管理制度:国家卫生部多次提出,护理工作需做到“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以患者为中心,进行人性化护理”的号召。要使患者得到优质服务,必须加大基础护理的管理力度,注重细节,加强护士对基础护理知识的培训,从根本上认识到建立基础护理质量的重要性。为防止基础护理环节疏漏,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强化基础护理的质前控制、环节控制及终末控制并随时改进。

3.2重视老年骨折患者入院的安全教育:骨折属于中医学“心身疾病”范畴,病情过程程长,并且反复难愈,对患者人院安全宣教,不但可以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了解到自身及其病区潜在的危险因素,还能够使其能够配合,主动参与护理过程,以达最佳护理效果;护士主要以身心统一的整体观为主导思想,以阴阳五行、脏象、病因与病机诸方面进行望、闻、问、切,综合进行人院评估,通过观察其神色,能够分析患者正气的盛衰变化;然后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其心理状态对骨伤患者诊疗、术后康复及其预后的影响,使患者能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3.3心理护理:老年人因各自的家庭环境、经济条件,性情、文化程度不一样,心理变化也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掌握骨科患者的心理特点,有计划地护理。当患者来医院求医,首先见到的是护士、医生、病人、病房。迎来的是检查、治疗、手术,大多数都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差或完全丧失,有的则表现出烦躁、焦虑、恐惧等,这些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所以,我们应根据病人的心理特点,给病人心理上的安慰,积极与他们沟通,搞好关系,消除患者思想负担。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依据患者业余爱好、经济状况及家庭情况等,利用不同方式与患者进行交谈,取得其信任,使患者认识自己的疾病,对手术后疼痛、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充分了解,树立打败疾病的信心。其次,我们可通过设立老年病房,加强与老年患者的病情、心理沟通,使患者处于轻松、健康的心理状态。然后我们需要正确引导老年病人之间的心理沟通,使他们之间产生愉快的心理共鸣。

3.4病情观察及护理:骨科患者尤其是心血管病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一旦受到外伤,不但机体防御机会被破坏,而且易引起其他组织器官连续性病变。这就要求护士患者病房巡视,观察病情,缜密观察患者面色、生命体征的变化,操作时动作一定要轻柔,让患者感觉到一种安全感、亲切感、使其容易接受,假如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时抢救。

3.5营养护理:由于年龄较大,老年患者存在脏腑功能低下,骨质疏松,致使其修复功能弱,骨折愈合较慢。加速骨折愈合和骨骼肌肉功能的恢复只有通过加强饮食的护理。所以骨折后,提倡平衡膳食。不食或少食肥腻、煎炒、坚硬、生冷、粘稠等不易消化的食物,食物宜新鲜。由于老年患者多有心血管、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所以饮食指导应嘱患者低盐、低脂,多食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老年人又因牙齿脱落,饮食困难,食物应细软,常用红枣、莲子、扁豆、白术煮粥食用,可达补脾健胃。早期骨折患者应供给低脂、高维生素、含水份多、清淡味鲜、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后期患者应予含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高锌、高热量、适量脂肪的饮食。即遵循以下八条原则:①食物繁多,谷类当先;②多食蔬菜、水果和薯类;③常食奶类、豆类或其制品;④常食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⑤适量和体力活动要平衡,体重要适宜;⑥有清淡少盐的膳食;⑦饮酒需适量,少吸或限制吸烟;⑧吃干净的食物。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优质服务已经成为患者选择医院就诊的重要条件。老年人是特殊人群,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是我们的护理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淑珍,郑敏,陈志灵.骨折老年病人特点[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22(6),58

第8篇:老年护理新技术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病、高血压、慢性肺部阻塞性病变、糖尿病等。这些合并症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做好老年患者LC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9例患者中,男7例,女12例,年龄62~78岁,平均68岁。慢性结石胆囊炎16例,结石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3例。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LC作为一项新技术,不易被老年患者所接受。原因是大多数老年患者思想保守,,对LC手术效果怀疑,对术中、术后疼痛及术后生活质量降低担心等。故加强术前患者的心理干预,以减轻患者术前的焦虑,给予情绪的支持与鼓励,根据不同原因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帮助患者增强心理应对能力,使其进入积极的术前心理状态,促进术后心理及身体的康复[1]。

2.2 术前准备

2.2.1 常规检查:由于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力低下,加之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因此术前做好各项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及所患的慢性病请相关科室会诊,制订治疗、护理措施。

2.2.2 皮肤准备:由于老年患者腹部皮肤松弛,用备皮刀易划伤表皮,对于汗毛少的可不必剃除,只须用肥皂水将腹部、脐部清洗干净,尤其注意脐部清洁。

2.2.3 胃肠道准备:术前1d禁食易产气食物,以减少术后腹胀。术前6h禁食,4h禁水,置入胃管时动作轻、稳。

3 术中监测

由于老年的生理特点,术中气腹压力应维持在10~14mmHg,以减少腹压过高对肝肾功能损害。并做好心电、麻醉、呼吸、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术后护理

4.1 呼吸的护理:术后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并给予氧气吸入,促进肺换气,加大CO2弥散过程,减轻CO2气腹所致的酸中毒。指导患者做有效的咯痰,痰液黏稠给予雾化吸入,以防术后肺不张和肺部感染。

4.2 心脏病、高血压患者护理:麻醉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影响较大,在麻醉诱导期极易造成心律紊乱、血压升高;气腹所造成迷走神经张力亢进对心脏收缩及传导系统均有副作用,手术虽结束但它对老年患者潜在的影响仍然存在,术后加强心电图监护,仔细观察患者面色及精神状况,严格控制液滴速,40~60滴/min,以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以防血压升高。

4.3 糖尿病的护理:手术本身加重糖尿病。根据医嘱给予胰岛素治疗,严密观察有无低血糖的现象,如心慌、出汗、无力等应及时通知医生。

4.4 排尿困难的护理:进手术室前让患者排尿一次,术后及早指导患者排尿,防止尿液积留过多导致膀胱收缩无力,尤其老年男性前列腺肥大的患者,更应注意。改变排尿姿势,使患者呈半坐位排尿,也可利用条件反射原理。上述办法无效者,尽早导尿,以解除患者痛苦。

第9篇:老年护理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老年患者; 护理; 护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406-01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大于60岁的老年人口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外科疾病多数发病急,病程进展快,患者精神上无准备,肉体上承受着较大的痛苦,其心理反应主要有急躁、恐惧、焦虑等。老年患者因生病、住院,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环境。有些事情不好意思对护理人员讲,易寂寞、苦恼、寡言少语,希望得到安慰。入院前对医护人员尤其是对主刀医生、责任护士不够信任,担心手术失败等存在很多顾虑。本文回顾总结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人民医院对于老年外科患者的护理情况,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在本院外科住院的老年患者79例。其中男45例,女34例,年龄60~82岁,平均71岁。文化程度:文盲4例,小学25例,初中43例,大专以上7例。其中,骨科手术27例,泌尿外科手术19例,普外科手术33例。住院时间为14~48 d,手术治愈71例,死亡8例。排除标准:昏迷患者、痴呆患者。

2 方法

2.1 仔细观察病情:进入老年期,开始出现身体和精神机能的衰退,对内在反应及外来刺激不敏感,容易掩盖一些病情变化。有的感染严重,但体温变化不大;有的痛楚降低,使局部病灶反应不明显而造成的病情恶化;有的主诉痛点与疾病不符。这就需要我们观察病情要仔细,从体温变化、呼吸频率及患者的表情中捕捉信息,了解病情变化。

2.2 增加手术患者治疗的信心及对医院的信任感:老年人患病后,常导致个性变异,甚至产生绝望等心理。应该尽量的去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让患者了解治疗状况,医生的技术情况,给患者多介绍以治愈的成功病例,使他们在心理上得以安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时主动自我介绍,记住患者的姓名,做到口勤、脚勤,并要善于以灵活性、技巧性、安慰性及治疗性的语言化解患者消极思想,使患者心理处于最佳状态,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用面对面交流思想的方法,在和老年人交流时,精力集中,目光专注,语速要慢。把爱传递给老人,让老人感受到安全,亲切,温暖。

2.4 改善环境,满足需求:老年患者住院手术治疗需要一个清洁、安静、安全、方便的环境。护士从实际出发,改善病房和手术室的环境,加强管理,维护良好、温馨的医疗环境秩序。同时根据老年患者实际需求,尽可能予以满足,让老年住院手术患者舒适、满意,感觉不似亲人,胜似亲人。

2.5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多数患者术前对自己的疾病和手术治疗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主要为焦虑和恐惧,术前教会老年患者一些减轻焦虑的放松技术,如咳嗽、深呼吸等,进行呼吸松弛训练,2次/d,10min/次,通过放松训练,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恐惧或减轻焦虑反应。针对自卑心理的老年患者,应该尽量做到维护他们的尊严,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培养患者的积极情绪。

3 讨论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学科学的发展,人类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人一旦进入老年,体内各脏器及器官的功能均有所减退,对疾病的防御能力明显降低,因此易患多种疾病。护理人员的态度是患者心理转化的催化剂,应以晚辈的身份,谦恭地与患者交谈,以及安排经验丰富、操作技术熟练的护士进行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恐惧感,使患者的情绪从消极抵触转向乐于接受并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的成功率。

本组1例泌尿外科肾病的老年患者行左前臂吻合内瘘术,住进泌尿外科前一直在进行血液透析,病程较长,经历了血液透析的痛苦,因而对将要进行的手术产生了恐惧心理。在医护人员耐心劝导下,该患者虽同意手术但仍未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在进入手术室后,由于高度紧张和恐惧,引起血压剧烈升高,心率增快,无法正常进行手术而只好改期。后来,向其介绍手术室有先进的监侧仪器,在手术过程中会一直进行监护,并有专职的麻醉医生及巡回护士守护在身边,一些微小的变化都会被发现,并举例说明手术的安全性和良好效果,当患者再次被接进手术室时,对医生、护士不再陌生,提高了信任感和安全感,护士陪伴在其身旁,主动与其交谈,使其放松,转移患者对手术的注意力,配合麻醉师尽快使其处于睡眠状态和麻醉状态,最终使手术得以顺利完成。老年外科护理要实施身心并重的整体护理。理解患者对患病、手术治疗的恐惧、焦虑心态;鼓励、疏导患者建立治愈疾病的信心;重视患者在患病过程中的各种表现、适应能力;了解患者家庭、社会、经济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科学的、准确的提出护理诊断,针对患者的需要,实施有计划的、完善的护理。

此外,外科病种复杂,治疗方法各异,康复时间较长,新技术、新项目又不断地开展,因此,老年普外科患者的护理风险相对增加。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制订合理的护理计划,有效做好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系统内部人为因素而引发的护理风险事件,如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参考文献

[1] 黄鹊欢.老年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18(1):110-112

[2] 王艳明.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与探讨.河北医学, 2009, 15(2):234-236

[3] 曹秋生,李振明.老年患者的外科护理.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1):112

[4] 曲秀英,闫红卫,张洁.老年患者的心理及护理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80

[5] 宋玉平,褚玉兰.老年患者术后的护理与健康教育.航空航天医药,2010,21(3):404-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