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实验教学;环保调研;环保教育;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235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71-01
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环境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联系环境保护的知识,重点介绍大水体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绿色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倡导绿色消费的新观念,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一、为培养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化学教师要制定好环境保护教育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观念。
1、让学生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学会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会运用化学原理消除污染。
2、充分利用教材、网络和社区资源,参加社会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3、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爱护环境、关爱他人的人生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一步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也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有些化学实验会产生有害气体、有害废水等有害物质,对教室、实验室等造成污染,甚至影响到师生健康。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对每一个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实验,都要强调注意事项,讲解如何避免污染,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与环境有关的实验,都是一个很好的教材。环境保护无小事,环境保护从身边做起。
1、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稀的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硫粉的用量要尽量的少,只要不影响到实验现象即可,若实验后还有硫没有燃烧完,要及时熄灭,不能让其持续燃烧,防止二氧化硫逸散到教室中造成污染。
2、做一氧化碳还氧化铜的实验,为防止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尾气不能直接排放,要用气球收集或直接点燃,并引导学生讨论是否还有更科学的处理方法?(用导管把尾气引到氧化铜下方点燃,既可防止污染,又可节约能源)
3、在做酸、碱与指示剂作用、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时,把其中的许多反应改成微型实验,改在点滴版上做,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也减少了废液的产生。对实验后的废液,要求统一倒在指定的地方,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四、开展社区环保调研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社区资源,有效地开展与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环保参与意识,争当环保小卫士。
1、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积极开展与环境有关的社区调查活动,引导他们发现环境问题、展开探究、获取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密切联系现实和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如:组织学生参观本地企业如造纸厂、合成氨厂的生产和废水处理性况;组织学生调查本地水域中水葫芦狂长的状况;组织学生调查当的环境污染情况,提出治理的初步意见;组织学生调查常见食品添加剂种类,讨论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通过以上活动,可以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环境污染的能力。
关键词:环保;中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164-01
沙尘暴、08年的南方雪灾等气候异常现象、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等环境问题究其原因十有八九与人类自身是脱不了干系的。近百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很快,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00年11月1日全国总人口近13亿人,人口的过快增长给环境、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等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中学生作为未来的主人,对他们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哪?下面是我的几点做法,供大家交流探讨。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
在新课程教学中多媒体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工具,运用得当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以及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很有帮助的。如讲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生物圈,我精心制作了课件,以丰富多彩的图片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有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如企鹅,鼠妇,雪莲,珊瑚虫,骆驼,亚洲象以及它们的不同的生活环境,使学生开阔眼界,认识到地球上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以及环境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热爱地球、热爱美丽大自然的情感。
二、运用有趣的故事
以有趣的故事引入新知识的学习,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不好理解的知识点也可以利用有趣的故事来解释。比如讲“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时以“屎壳郎出国记”这个故事就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
又比如讲“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时,以非洲找蜜鸟和挖蜜鹳之间的故事来帮助理解:丸花蜂专门在地下营巢,找蜜鸟可以找到蜜源但无从下手,挖蜜鹳不会找蜜但可以挖地。所以,找蜜鸟和挖蜜鹳之间是互助互利的关系。
三、试着让学生举例,进行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参与进来,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老师可对学生所举的事例是否恰当做评价,或者也可让学生根据所学习的知识点来讨论正确与否。七年级(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一部分,有学生举出枯叶蝶的例子。枯叶蝶的外形与枯黄的叶子非常相似,属于生物的一种拟态,其本身是为了防御天敌的,但却又因其独特的外形而引起了人类的占有欲,遭到了大量的捕杀濒临灭绝。引人深思,劝戒人们给这些美丽的生物以生存的权利。
四、运用具体的数字
很多时候,数字更能准确的说明问题和表达思想。例如七年级(上)“植物光合作用”,据科学家计算估计生物圈中的氧气大概在3000年左右就会被消耗完。通过具体的数字,使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在整个生物圈中维持碳-氧平衡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再比如八年级(下)“人口的增长和控制”部分,“1999年10月12日0时02分一名3.6kg的男婴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的科舍沃医院降生,成为全球瞩目的大事。因为他的降生,地球人口达到了60亿”更能使学生对世界人口的增长引起重视。
五、亲自动手进行试验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实验在生物学的学习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通过设计实验,能培养学生周密的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生物与环境”部分的实验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如“探究光照或水对植物生存的影响”这个实验,在课前一个星期我把这个实验布置了下去,让学生们根据书上的要求自选材料做。此实验分四组第一组幼苗光照充足,适量浇水;第二组幼苗遮光,适量浇水;第三组幼苗光照充足,不浇水;第四组幼苗光照充足,大量浇水。试验比较简单,可操作性强,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到上课时学生们把他们的花盆拿到教室,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水分。没有光照,或者缺少水分、水分过多都会对幼苗的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使植物死亡。不用多解释学生也能明白生物的生存是离不开环境的。
六、借助电影或电视节目的力量
学生们没有不爱看电视的,有的家长担心孩子看电视耽误学习,而我认为电视是也学生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关键看怎样来利用。有很多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我觉得学生们能看一看就很好,生物方面的比如《帝企鹅日记》、《海底总动员》、《冰河世纪》、《101斑点狗》、
《龙猫》等等都能培养孩子们对动物的爱,明白这些动物和人类一样享有生存的权利,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七、倡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列
关键词:化学教学;培养;环保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化学污染对人类的健康、社会的发展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处理化学污染迫在眉睫。少年强则国强,只有在中学生中树立起普遍的环保意识,才能形成有效力量来保护人类的生活环境,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每位中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很多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因此化学课堂是我们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主要场所。在课堂中我们应该将环保理念渗入其中,同时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其实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一些环境污染方面的视频,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威胁与灾难,这样更能激起学生保护环境的热情和责任感,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对于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初中化学教材中讲到《空气组成》这一章节时,由于我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粉尘、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硫成为我国空气中主要的污染物,首先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空气质量日报了解他们现在生存的环境已经不再“干净”,已经受到了污染物的侵扰;接着播放由于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灾难的视频,比如光化学烟雾,让学生深刻了解环境问题与我们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又如,高中化学教材中讲到二氧化硫时,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酸雨的形成,讲述酸雨对一些建筑物的损坏以及对我们的健康所造成的威胁,让学生自己去收集关于酸雨对于人类造成的危害的事例,让学生参与其中,更能让他们体会到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同时我们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何处理生产活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学生讨论归纳得到结论:对于一般的酸性气体,我们可以通过碱液吸收制成盐类来消除污染。这不仅使学生掌握消除污染的原理,同时又可以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最大化使用。我们可以在平常的练习当中多贯穿一些除杂和消除环境污染的习题,巩固学生保护环境的知识。
二、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课中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个环节,精心设计好实验方案,规范实验行为,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且实验教学比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在做一氧化碳的还原实验时,笔者先对学生说一氧化碳是有害气体,如果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大气污染,并提出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尾气的问题,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把尾气点燃的处理方式既减少了有毒气体的排放,又节省了燃料。每次实验结束后笔者都会告诉学生废液、废渣要尽可能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应该在规定的地方处理以避免污染,这样不仅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又减轻了环境污染,并且能经常让学生受到直观的教育,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校园是学生共同的生活乐园,因此保护校园就要从学生自身做起。保护环境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提倡绿色生活。比如,带领学生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来美化环境,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环保调查,并且将结果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提出环保意见,通过字报宣传让每位公民都能认识到培养环保意识的重要性。这样,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会越来越强,提高环保兴趣和责任感。在生活当中要求学生不用一次性筷子、塑料杯、非降解性饭盒,尽量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尽量购买无磷洗衣粉以保护江河湖泊免受污染;尽量购买环保电池以防汞污染;尽可能选择绿色包装以减轻垃圾污染;尽可能用布袋代替塑料袋以减少白色污染等等,来保护我们的校园环境。
四、结合现有法律法规的宣传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平常应该让学生多关注时政新闻,了解更多有关环境的信息。比如“三废”的概念,了解它给人类的健康带来的威胁,我们应该怎样去治理和减少这些污染,还我们人类一片净土。只有把环境与我们自身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才能深刻地体会他们身上的责任与重担,这样更有利于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学以致用是学生知识外化的表现,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是学生环保意识提高的表现,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特殊时间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比如利用3月12日中国植树节、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9月16日保护臭氧层的国际日等等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巩固与强化;给学生普及环境知识,带领他们参加社区活动,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在实际活动过程中让他们体会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总之,学生的环保理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确立的,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是一个艰巨而又长远的任务。把学生培养成环境保护的实践者和宣传者,是我们每位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老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
1结合课本内容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地理教育可以提供大量“关于环境”的知识。如人口、资源、环境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内容一直在地理教育中包含着,在实际 教学中,要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比如上《气候与人类活动》一个结合现实生活,探索出人类的影响气候的行为,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多样的气候》中,第三节《气候与人类的活动》中谈到了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影响人类的衣食住行。但是课本并没有涉及到人类活动会影响气候活动。教师上课的时候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的哪些方面会影响气候。
通过学生的探索归纳出人类影响气候的行为,并制定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1.1汽车增多尾气的排放增多。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家,是我国雾霾天气的污染物重要来源。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碳和粉尘在逐年增加,对我国的空气质量起着毁灭性的的作用。针对这一现象学生提出的措施是倡导绿色出行,尽量多做公交,多走路,骑单车等。
1.2工厂废气、废水排放导致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学生提出,他们观察到宜春沿着320国道的经济开发区,有的工厂尤其是陶瓷厂,昼夜不停地向大气排放浓黑的废气,不间断地排出污浊的废水,工厂旁边的农田里的庄稼都被毒死、熏死。工厂废气、废渣、废水也是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针对这一现象学生提出治理工厂乱排污的一系列措施,比如:对乱排污企业予重罚,对按规定处理废水、废气、废渣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等措施。
1.3生活垃圾、生活废水导致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学生讨论发现,北方的做饭取暖大多用煤炭,所以北方的空气雾霾现在比南方严重。生活废物虽然不是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但是生活垃圾不处理好,也会产生恶臭,污染环境。
1.4人类砍伐森林导致树木吸收二氧化碳的数量减少。初二的学生已经学了植物的光合作用,知道植物减少,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就会减少。学生提出要多种树,提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
2组织学生参加治理本地污染的实例,让学生深切感受环保行为与每个人有关。
自己身边的例子,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让学生感同身受,在让学生参与本地污染治理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环保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江西宜春是个南方小城市,空气质量相对北方而言比较好。但是宜春最近也频繁地出现了雾霾天气。我就组织利用智能手机,去测量不同地点,同一地点不同时段的PM2.5的数值。结果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交通主干道的PM2.5数值高,居民区的PM2.5的数值偏低,所有的地方都是上下班高峰时段PM2.5的数值最高。从这个观察结论学生推断出,宜春城区PM2.5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学生根据自己得出的结论,倡导绿色出行,首先从学生自己做起,然后向家长和亲戚朋友扩散影响,尽量做到,少开车,不开车。
所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社会环保实践中,可以锻炼了他们实践能力,通过环保实践活动,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初中生的实际,讨论出适合初中生的环保行为。
3探索出作为中学生能为环保做出实际行动,并身体力行。
作为中学生,虽然每天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奔走,但是中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对环保起的作用非常巨大。环保从娃娃抓起,将对我国治理污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1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树立爱自然、爱环境、讲卫生的良好环境道德,并处处去影响他人,带动他人共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3.2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努力促进环境改善。一种是直接参与的方式,另一种则是以间接接的方式来推动环境保护。
一、教材延伸,渗透环保意识
初中化学鲁教版第一册中有关“远离有毒物质”的知识,可在学习后介绍有关“一氧化碳”知识。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故易于被忽视而致中毒。常见于通风差的情况下,一氧化碳被吸入而致中毒。
中毒原理: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要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00~300 倍,而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却比氧和血红蛋白缓慢约3600 倍。由于co 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的hbco 的存在,妨碍了氧和血红蛋白的形成及正常分离,致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送o2与co2的生理作用,使血液的带氧功能发生障碍,造成机体缺氧而中毒窒息。中毒的症状:1.轻度中毒。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全身乏力、心跳过速、短暂昏厥等症状。
2.中度症状。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口唇、指甲、皮肤黏膜出现樱桃红色,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
3.重度症状。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制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应急处理: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空气新鲜处,解开衣领,消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措施:1.加强预防宣传。保持厂房通风良好,防止烟筒漏烟,倒烟。
2.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拔丝车间的检修,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并加强对空气中一氧化碳的监测。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们了解了目前地球的状况,了解了环保方面的国情,了解了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品质。在化学课堂中结合当地实际渗透环保意识,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增强了学科的实用性。同时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不仅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掌握了观察事物、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而且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在我国教育界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完全有必要把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作为化学教学一个重要目标。
二、实验教学,推进环保教育
作为化学教师,要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来。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如在密闭或通风橱中操作有毒气体,对反应后的尾气进行吸收,不让其扩散到空气中。反应后的废液、废渣不随意倒入水池,而是分类回收等,使学生养成环保的好习惯。
其次,要帮助学生学会从环保角度设计、改进、挑选实验方案,选取实验药品,使学生尽可能采用一些无毒无害、低污染、低能耗的实验方案,选择一些无污染、可回收、可循环利用的药品,从而培养学生在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上的环保意识。当然培养学生环保习惯的前提是教师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目前,各类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对中学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其目标之一就是增强环保意识,这要求化学教师首先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实验时,怎样确保有毒物质不扩散到空气中,尾气如何吸收,反应后废液如何处理等,几乎是每次实验都会碰到的问题,化学教师正确的处理习惯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逐步培养其环保意识。
三、课外活动,树立环保理念
摘要: 化学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密细致的实验作风;熟练正确的实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验证真理精神和科学的探索 。因此,我们在利用化学实验多渠道,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能力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化学实验;培养;安全环保意识;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184-02
1.培养学生的安全和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1.1 重视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保证实验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化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玻璃仪器易碎;经常接触酸、碱等强腐蚀性药品.在学生实验中事故隐患很多,不小心就会造成事故,事故一旦发生就会给我们正常的实验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有些教师因害怕学生出现伤害事故而减少学生操作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实验的减少,使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和思维的空间。其实,学生实验只要严格按照正确的操作去完成,一般是不会出现伤害事故的。危险源于不规范操作,违背操作原则.例如:给试管加热时要先均匀受热,然后再集中加热,这样就不会使试管炸裂造成事故;“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避免破损”;“金属钾、钠取用适量”;“切不可往正在进行加热的盛有苯酚甲醛混合物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盐酸催化剂”,稀释浓硫酸时切忌把水注入浓硫酸中等等。我们教师只要防微杜渐,未雨绸缪,重视安全教育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就能从根本上杜绝实验中伤害事故的发生,保证实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1.2 重视环保意识的培养是社会赋予教育的责任。目前环保已成为全球全人类的共同问题。教育影响着一代人的思想,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是我们作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所有学科中与环保关系最密切的当属化学。近二十年来中国工业迅猛发展 ,人们在享受着它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遭受着严重污染的危害,臭氧空洞,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缺乏,酸雨肆虐,光化学烟雾……虽然有的老师会说,这些我们都在讲,可是这远远还不够,要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比如:学生做完化学实验后,教育学生废液要集中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不要乱倒以防污染;当汞溅落实验桌或地面时,教育学生一定要收集,以免使人中毒;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有的学生把废旧电池随手乱扔,某早点铺,学生吃完早饭把塑料袋随手抛在桌下;天安门广场随手丢弃的口香糖,电影院的座套上被口香糖污染。这些严重污染环境的现象,反映了我们较差的环保意识和做人的素质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对待环保的意识问题和行为习惯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首先意识到下一代环保意识的匮乏,我们实验教学中除了教给他们实验技能之外,还应该大力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为他们将来能拥有高质量的生活环境着想。
2.关于培养学生安全和环保意识几点建议
2.1 在教学中积极穿插环保内容。在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很多,如:空气、氧气、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塑料、固体垃圾、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等。在教学进程中,我们应当挖掘这些内容并作适当补充,把它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时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如在学习“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后可以重点介绍“空气质量报告”,让学生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级别,认识到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的生存;介绍“臭氧层空洞”的形成、危害、以及消除措施等,让学生知道臭氧层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臭氧层;在学习“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知识后,可以介绍“酸雨”“温室效应”的成分、形成、事实及危害,消除措施,让学生知道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含碳含硫燃料的燃烧,积极地开发利用无污染的新能源;在学习"金属的冶炼"时,让学生知道在冶炼的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碳等尾气污染空气,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尾气,使金属的冶炼符合环保的要求;在学习了“合成材料-塑料”后,应向学生介绍“白色污染”的形成及危害,使学生知道如何减少“白色污染”,了解我国已经实行的“超市方便袋的有偿使用制度”的意义,如此等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渗透,即生动又能激发兴趣,印象至深,再对照结合课本内容。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
2.2 实验课上,认真规范实验行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接受化学知识、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制法都是从实验开始的,但是化学实验很多涉及到有毒有害物质,控制不好或不规范操作对环境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在实验教学中,规范实验行为,达到进行环保教育的目的。
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中,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上课时,就要明确几大问题:①化学实验中产生或接触到不少有毒物,学生应严格规范操作;②桌面上小小废液缸的作用,为什么不能将废渣倒入水槽或地面;③为什么要设药品回收处?定量小量药品实验的意义;④实验室为什么设沙箱?使学生清楚实验室各种设施用途,为规范实验操作做好准备。在做具体实验时,更要要求学生规范操作,例如:在做“氢气的制取和性质”、“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时,都会产生不少废酸液,要让学生弄清几个问题:①反应后的废液中会有什么成分?②排污管都是生铁时,废液能否直接倒入下水道?学生明白道理后都能自觉将废液倒入废液缸。③废液中可提取哪些物质?
2.3 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仪器和装置。在保证实验更科学合理、更安全简便的基础上,我们从保护环境人手,本着药品投放量最少、反应时间最短、实验效果最好的原则,设计实验装置,改进实验仪器,实现常量实验的半微量化或微量化,并努力做到零排放和零污染。为此,我们不断结合实际,钻研教材,将原来的实验反复分析改进,以达到更安全可靠、保护环境为主的目的。例如,我们做“制备乙炔并验证其性质”这个实验时,将碳化钙(电石)事先用无水酒精浸润,使反应不形成泡沫,将恒压漏斗中的饱和NaCl换成饱和CuSO4溶液,来制取乙炔气。通过验证,改进后的方法,反应时间短,药品用量少,气体不必经过CuSO4溶液洗涤(几乎不含有H2S等杂质成份),实验现象明显准确,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有机实验中的性质实验,常常是一些污染环境及危害健康的VOC。做实验时,尽量做到用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获得比较明显的反应结果和准确的化学信息。这样不但缩短了教学课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巩固了学
一、充分挖掘化学教材中的环保素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其环保意识
化学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环境保护素材,只要我们老师能充分挖掘,就不难发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案例。如在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中介绍燃烧含硫火柴的实验时,就可以向学生强调二氧化硫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空气中二氧化硫的70%来源于工业燃煤,12%来源于工业燃油,其余来源于生活燃煤。它既可以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又可以导致水质酸化形成酸雨,使农作物、森林、草原枯死,腐蚀建筑物和文物,使鱼类绝迹。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因为二氧化硫的污染而导致4天死亡4000人,后来的3个月中又有8000人死亡”。通过这一重大污染悲剧,使学生认识到二氧化硫是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之一。最后让学生讨论,如何减少和防治二氧化硫的污染。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无硫火柴知识的理解。除此以外,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知识,采取渗透和扩展的方式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环保知识,结合第二章“空气的成分、二氧化碳、水资源”、第四章“化石燃料”、第五章钢铁的冶炼以及第九章酸雨的形成等介绍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在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时,就抓住契机对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完善实验教学设计,努力通过对比实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其环保意识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不必多提。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实验方法,更要联系生活实际,与环保相结合,力求通过完善的实验教学设计,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例如指导学生在实验室中模拟炼铁时,实验教学设计中就可以增加一氧化碳气体造成人体中毒的经典案例介绍,并对整套实验装置有无尾气处理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务必加上尾气处理装置,防止没反应的一氧化碳气体直接排出污染空气造成安全事故”这一结论。进而有效拓展,在做有毒有害气体或其他物质的实验时,务必进行尾气或废弃物处理,防止污染环境。这样,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环保教育,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教学中还要不断改进化学实验,提倡微型实验。在微型实验中,由于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都很少,产生的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可降低到最低程度。微型实验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中的减量原则(即减少药品用量、减少“三废”的排放量)。因此,组织学生进行微型实验仪器的制作、环保实验、实验的无害化研究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如徐州师范大学化学系王锦化高级实验师改进研制的《氨喷泉微型实验》,“以2mL圆底烧瓶代替500mL圆底烧瓶进行实验,将氨气的用量降为常规实验的1/250”,就能取得鲜明的实验效果。
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亲临污染现场,亲身感受污染的危害,认识环保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增强其环保意识
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化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方面更具有亲临性和感染性。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环境污染的图片或视频,组织学生到附近典型的污染工厂参观考察,调查污染工厂附近百姓的生活情况与身体健康情况,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从而认识环保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增强其环保意识。当笔者从新闻中获悉附近一造纸厂乱排污水造成河水污染,使下游百姓所养鱼苗大面积遭殃后,立即组织学生前往调查分析。当学生看到漂浮在水面上成片的死鱼时,有的落下了眼泪。有的学生当场表示,今后在日常生活中,切实牢记环保使命,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把平时所学化学知识用到实处,为环境保护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样,把被动的说教一下子变成了学生主动的行动,让笔者喜出望外。
四、利用考试的导向作用及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考试作为当前一种重要的人才选拔和教学评价手段,对教学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多年来,化学与环境保护问题都是全国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问题。此类试题大多都是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考查学生环保常识,如绿色奥运、绿箱子环保计划、节能减排、水质污染等等,充分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从而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努力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化学老师,在平时的练习设计或测验中,也要有意识地涉及环境保护考题。如就关于在全国所有超市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的通知,要求学生谈谈对此项措施的看法,让学生参与对环保热点问题的讨论,时刻关注环保,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初中化学 环保意识 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7-08.052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与人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它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好处,但是也有各种有害的化学物质正在肆无忌惮的破坏着我们生活的环境。因此,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充分利用化学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环境的方面,对人类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初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而在初中的各科目中,化学在普及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是每个化学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把绿色化学渗透、融合到日常的教学中,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环境保护知识,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是化学教育面临的时代任务。
一、利用化学教材,渗透环保意识
通过化学教学展开绿色化学教育,使其贯穿于整个化学领域,不仅要把绿色化学内容与传统化学教学内容相融合,而且要在整个化学教学进程中向学生渗透绿色环保意识。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关于绿色环保知识的内容有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在系统地把握化学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巧妙地将教材上相关的内容与环境保护教育融合在一起,丰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素材,适时、适度、适量的传授给学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教材内容,而且也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建立起“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良好意识。例如,在讲到《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时,要使学生了解到有些燃料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弥散在空气中,从而认识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不再“纯净”,遭到了可吸入颗粒物、有毒气体等的污染,然后在向学生介绍这些污染物大都是化学物质,并告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这些化学物质。再如讲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一课时时,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以提到当今的焦点话题之温室效应,告诉其主要是由于大量有机物的燃烧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断增加引起的。教师应抓课堂这一主阵地,紧密联系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逐步培养起环保意识。
二、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初中化学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化学的生命。因而化学实验课也是培养学生绿色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其实化学实验本身与环境污染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环保意识最为重要。因为化学实验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并且在实验进程中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有害气体和毒液,一不留神就可能污染环境,进而对师生们的健康带来威胁。如何在实验进程中引导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化学实验的一个重要目的。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以身示范,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指导学生选取最适当的化学试剂的量,能获得预期的实验效果即可;告知学生将废弃的化学物品装入专门的容器里,以免污染环境和威胁人们的健康,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然后通过老师正确的引导,可以使化学实验的环保意识教育更加深入学生的内心,加深了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另外,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常向学生介绍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方法,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各种措施,使学生在掌握化学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关注其对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以此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这些危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观念。
三、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渗透绿色化学意识
纵然利用化学课堂教学向学生渗透绿色环保意识是必不可缺的重要渠道,但是如果只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灌输是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的。环保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形成自觉的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从课堂上学到的理论性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行动。因此为了使环保教育更结合实际,老师可以列举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特别是那些对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的例子,这样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它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通过生活实例的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形成一个对化学方面强烈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从而让他们在生活中也能够以身作则。教师还可以利用纪念日组织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如知识讲座、专访、社会宣传等),能使学生对这方面知识有更清晰、更深入、更系统地了解。
四、建立兴趣小组大力宣传环境保护
一、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我国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已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性影响。曾经风景如画的南京十里秦淮,如今已是垃圾充溢、臭气熏天的“龙须沟”,淮河水无法饮用,大运河鱼虾绝迹,九七年的黄河断流,九八年的长江洪水,近年来的沙尘暴等等,其后果已是触目惊心。至于城市的酸雨、近海的赤潮、湖水的干涸等,早已不再是新闻。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摆上了国民教育的重要议事议程。而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环保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情。
二、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中的重要地位
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同物理、生物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学科。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化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三、化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化学教育中,化学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包含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例如作为大气污染物中的头两号“杀手”SO2和CO,在初中课本中做过初步和系统的学习。教师在讲授该节内容时,就应给学生讲清SO2和CO的产生、特性及对人类的危害,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如何避免SO2和CO的产生及SO2和CO中毒后如何处理等。并结合SO2的特性讲解“酸雨”这种污染物的形成及危害。对于大气污染中的另一“杀手”――光化学烟雾,可结合1942年的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给学生讲清其形成过程及危害,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
2.在化学试验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
化学试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一方面,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物为试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测定大气飘尘的浓度、测定雨水的pH、用SO2形成硫酸的过程等等。另一方面,化学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环境教育。
3.在化学课外活动中,加强环境教育
一方面,可以通过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环境保护活动。例如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浓度,测定附近河、湖水的酸碱度,到附近工厂进行污水排放观察,到污水处理厂参观,利用节假日到野外收集废电池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增强环境观念。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如节水、节电,充分燃烧煤气、石油液化气等),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如电池回收、不乱倒污水等),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如含P洗衣粉、喷发胶等),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好我们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