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体经济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竞技体操 发展趋势 发展现状
一、前言
2012年5月,贵州体操队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上首次实现了男团金牌的突破,新一代运动员的表现也让贵州体操看到了希望。虽然贵州不算体操强省,但贵州的体操人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正在向体操强省迈进。依托各级领导的重视,运动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管理体制、训练体制和社会化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贵州省贵阳市体操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关于竞技体操方面的相关论文十余篇。
2.调查访谈法。走访了贵州省教练员、裁判员、高校体操教师若干,并进行了相关咨询。
3.逻辑分析。运用了归纳、演绎、比较、综合等逻辑方法对访谈、调研结果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贵州省竞技体操发展现状
2012年5月,贵州代表队以353.700分的总成绩,力挫群雄,夺得全国体操锦标赛暨奥运选拔赛的男子团体金牌。据了解,这是贵州体操队成立53年以来取得的第一块团体金牌,打破了国内体操团体金牌长期被老牌劲旅和经济实力强省垄断的局面,实现了贵州竞技体育的又一历史性突破。贵州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块金牌的取得,凝聚了贵州几代体操人的心血,标志着贵州体操整体实力的提升。然而,研究表明贵州省竞技体操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问题:(1)管理体制不顺畅、训练体制不合理;(2)教练员人数少,训练内容缺乏科学性;(3)经费欠缺,基础训练设施不完善;(4)科研水平低。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竞技体操的发展。
(二)发展趋势
1.动作的高难度。这种难度主要体现在整套动作的编排以及动作之间的连接上。竞技体操中,难度带动其不断地向前发展,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难度的发展实质上是不断丰富竞技体操内容的过程。每一次重大的难度突破都可以带来竞赛规则、基本技术、场地器材和训练方法的变革。当前,竞技体操的新规则中,原有的动作难度组被降低,进一步强调了整套自选动作的难度和连接要求,增加了高难动作和难新动作的连接加分,因此,竞技体操运动员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要有超于常人的高难度的动作,或者是具有难度动作的特殊连接才能。在训练场和竞技场中,伤病是不可能的被完全避免的,运动员的伤病的增加和难度的发展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训练和比赛中,要合理地安排动作的难度,不可盲目地、不科学地增加动作的难度。
2.动作的创新。对于竞争运动项目来说,创新是其共有的特征。竞技体操发展速度很快,对它来说,创新是生命,也是其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基础。竞技体操的新规则中强调高难度的动作以及高难动作之间的编排和链接,因此,竞技体操运动的教练和运动员都非常重视在这一方面的创新。在竞技体操运动中,竞技体操技术的发展在很大地程度上受到难新动作的创作和推广的影响。一个独创的难新动作有时甚至会开辟一个全新的竞技体操技术的发展领域。中国体操运动员在竞技体操运动中也创新了许多的难新动作,如李宁在吊环上的正吊臂前摆上等。当前,竞技体操创新的特点是将两个动作连接起来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新难技术动作,或者直接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难度动作以提升难度值,进而提升整套动作的起评分。
3.动作的柔美。竞技体操的美一般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动作的角度、幅度、高度、速度、远度等都能够达到高标准;二是指动作的姿态要优美,富有韵律感,节奏分明,整套动作准确稳定、干净利索。对竞技体操来说,失去了“美”,竞技体操也就失去了其本质特征。当前,竞技体操从美的角度对其的精神、动作、音乐、服装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竞技体操向着“艺术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在欣赏竞技体操时,观众既可以欣赏到技术和力量构成的惊险场面,又可以欣赏到艺术的美。竞技体操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一定要善于去创造美,动作的设计和编排要能在体现其先进的动作技术的基础上展现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力求在表演中达到动作的准确、协调、优美。
四、结论与建议
当前,竞技体操得到了高速的发展,贵州省要适应竞技体操的变化,就必须要制动积极的竞技体操发展战略。
(一)完善体制、加大投入、发挥优势
充分认识到在竞技体操发展方面拥有的后劲,进一步地强化和完善体操运动的体制,突出重点,同时加大对体操发展的投入,加强管理力度,集中力量挖掘潜力,发挥自己的优势。
(二)科学训练、适应新规则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竞技体操运动的训练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和手段,如电子计算机在竞技体操中的运用。在训练中,运用点击计算机,运动员的每一个动作的技术细节都可以得到分析和校验,找出最合理的动作技术要领,进而调整和修改训练方案,找出最佳的训练方案和训练方法。
(三)提高运动员选材的宽泛性,加大后备队伍的培养力度
加强会后备队伍的培养力度,可以更好地做好队伍的衔接,为保持和提高贵州竞技体操的竞争力做好集体准备。对于后备队伍的培养,要注重挖掘和突出他们的优势,提高其竞技实力。
参考文献:
所谓省级地面主频道是指立足于区域市场,以区域范围内的强势覆盖作为媒体覆盖的主要战略,同时在收视表现上,相对于区域范围内的其它可视媒体,具有更加优异的收视表现,占据同时段所有可视媒体的较大收视份额。在影响力广度及强度上,更是立足于区域市场,成为区域范围内最具有权威性及传播价值的优势媒体。相较于央视及致力于全国传播价值的省级卫视,省级地面主频道避其锋芒,具有差异化的传播价值,对于企业区域市场的深耕细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国目前省级地面频道的格局中,安徽经视频道、江苏城市频道、湖南经视频道等都是省级地面主频道的典范。
节目贴近,契合观众口味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几千年的文明积淀中,形成了若干具有特色的区域文化圈,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风俗、文化和习惯,实际中,这些区域文化圈以省的形式留存了下来。由于受众群体的多元化,使任何一个电视节目都不可能广泛地持久地吸引受众群体,而应该在保持频道和节目基本收视群体的基础上,确立可争取的目标。省级地面主频道作为区域强势媒体,对于本区域范围内的文化习性、风俗特征、人口结构等都有很深入的了解,因此在节目的特色上也更能贴近区域受众的生活,反映区域受众的需求,从而得到区域受众的欢迎。
近几年来,以《南京零距离》等为代表,一批民生类的新闻直播节目在省级地面主频道跃然而出,这些栏目虽然位于不同的区域市场,但显而易见都具有异工同质的特点。往往自开播以来,栏目收视率节节攀升,稳稳把持同时段所有可视媒体最大收视份额,成为各地居民集体用遥控器选举出来的本地区最受欢迎的第一品牌栏目。与之对应,由于有优秀的收视表现做依托,栏目的广告经营也突飞猛进,受到众多客户的追捧,创造出单一栏目广告创收的经营佳绩。作为省级地面主频道的民生新闻,这些栏目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完全是因为根据当地受众的需要,从营销的原点出发,立足媒体经营的本身,从节目上入手,有针对性的制作节目,在贴近性上下工夫,从而取得如此突出的成效。
覆盖精准,直达目标受众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攻城掠地,首先必须确立自己的营销重点区域。不分主次,没有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与在市场竞争中确立营销重点相一致,企业的宣传攻势也应该是确立重点区域,有主有次。省级地面主频道作为区域强势媒体,依据自身发展的需求,结合客户市场拓展的需要,以区域优势覆盖作为自己覆盖工作的重点,致力于本区域的覆盖广度与深度,使本频道的节目深入到覆盖区域的每一个角落,遍及覆盖区域内每一个电视受众,具有针对性、精准性。
节目的优势固然是省级地面主频道成长为区域强势媒体的保证,但作为频道之所以强势的另一条腿-覆盖,其战略定位对省级地面主频道的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细查各区域市场的强势频道,可发现其虽并未完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省覆盖,但其广告创收却位居本省同类频道的前列,成为省级地面频道中的翘楚。为什么这些省级地面主频道在覆盖不足全省的情况下能创造出如此优势的经营表现,甚至要好过一些落后的省级卫视?这与其覆盖的战略定位不无关系,很多省级地面主频道的覆盖正如其频道名称,采取的是致力于城市人口-全省最具有消费力的人口的覆盖。通过实行这种精准的覆盖战略,与企业市场拓展的重点区域一致,从而使自己的节目提供及广告传播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满足企业品牌传播的需要。
定位鲜明,节目针对性强
现代社会,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电视媒介面对日益变化的社会环境,频道定位也需要不断的与时俱进,找准自身的目标受众,有针对性的做出调整,以避免落入俗套。与省级卫视聒噪不停的战略定位对应,省级地面主频道作为区域强势媒体,能按照区域收视范围内的喜好,结合频道资源、地理特色和文化风俗,进行精心的节目制作、编排,一方面增强了频道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又有效提升了传播的效果。
考察各个区域市场对应的省级地面主频道,不难看出,这些区域性的强势媒体无一例外,都具有鲜明的都市化定位,都在各自的区域市场具有强劲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通过针对性强的都市化定位,满足观众针对性的收视需要,并且以此为指导,在节目编排、频道特色、广告经营等方面加大力度,以都市化的风格、都市化的气息、都市化的节奏倾力为最具有消费力的都市人群服务,力争使频道目标受众与企业产品目标消费群体相吻合,与此同时,广告经营也不断突破,成为客户拓展市场的首选传播载体,赢得广告效果的最大化。
形式多样,适应不同变化
在中国电视广告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电视广告一直以时段广告为主,形式枯燥、单一。更重要的是,当大量广告充斥荧屏,观众抵触广告、厌烦广告,大大削弱了广告宣传效果的时候,将对整个广告业造成很大的伤害。这时候,采用多变的广告形式便显得尤其重要。如冠名赞助、特约播出、节庆广告、事件营销等等。这些特殊形式的广告是在不影响观众收看节目的情况下将广告信息传达给受众,减轻了受众的反感情绪,增强了广告的宣传效果。同时,因为企业品牌与栏目相结合,容易形成节目与企业品牌的互动性,以知名节目带动企业知名度,收欢迎的节目带动企业美誉度,节目形象促进企业形象的建立等,从而促成传播价值的实现及品牌的建立与维护。
省级地面主频道由于定位于区域市场,受国家政策调控的风险小,经营相对灵活,所以一直在广告形式突破方面走在媒体创新的前列,往往是省级地面主频道在经营实践中形成良好的经验,然后才慢慢的以此为基础,扩展到其它电视媒介。在多年的媒体经营实践中,省级地面主频道按照广告价值最大化的要求,不仅开发出冠名、特约等目前看起来常规的广告形式,而且尝试从节目本身入手,打通节目与广告两个渠道,一方面实行广告节目化,确保广告的质量,另一方面根据企业市场营销的变化,机动的进行传播形式的创新,从而实现传播价值的超越。安徽电视台、湖南电视台、江苏电视台等在广告形式创新方面的成绩都可圈可点。
互动营销,搭建双向营销渠道
对于电视媒体来说,有两个上帝一是“观众”,二是“客户”。二者相互博弈,追求其间的平衡点,实现媒体效益的最大化。“观众”是“客户”的前提,只有把“观众”这一方面经营好了,媒体的收视率上去了,才能为“客户”的经营提供强有力的保证。而同时,“客户”的经营也为“观众”的的经营提供保证,使媒体能不断的发展壮大,提供更好的节目给“观众”,更多吸引“观众”的目光。
省级地面主频道作为区域市场强势媒体,具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因此在观众营销及客户营销方面都具有一系列先天独厚的优势。实践中,灵活的省级地面主频道往往一方面对观众的收视行为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观众的收视习惯;另一方面利用购买的一系列数据,研究收视的规律,了解收视的发展趋势,从而客观预知收视发展的趋势,未雨绸缪。如针对观众的习性,在大力打造精品栏目的同时,开展大量的活动营销,提高观众的眼球注意力。如有奖收视、声讯热线、短信积分等等。通过这些观众营销来带动品牌营销,最终实现客户的营销,实现媒体效益的最大化。
回报优厚,投资性价比高
打造一个成功品牌是一个代价不菲的长期过程,而营销预算常常是企业的一大笔投资,企业管理层也因此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需要对媒介选择、广告预算、效果评估等做出艰难的选择。如何使企业的投资产出比实现最大化,带给企业尽可能多的投资回报比,不仅对企业本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媒体来说也是一个很急切的问题。
1980年代以来全国旅游主题公园近80%已倒闭,给中国旅游业已造成3000多亿元的损失。其中的代表是亚洲投资最大(10多亿元)的科幻公园福禄贝尔乐园于1998年1月宣布破产清资,投资上亿的通什海南中华民族文化村开业不到8个月就倒闭。武陵源为了保住“世界自然遗产”这一金牌,不得不拆除违规建筑,耗资3.45亿元,相当于1990年到2001年底武陵源所有门票收入的总和!在我国开展旅游的自然保护区,有44%的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音污染,3%有空气污染。忽视游客体验与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是造成这两大问题的根源。忽视游客体验,产品就没有市场,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旅游开发有今天没明天。本文旨在整合体验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来解决目前国内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中最突出并普遍存在的产品错位与资源环境破坏问题。
一、从经济至上到均衡发展的开发与经营理念
可以说,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理念经历了从经济至上到均衡发展,从经济增长主义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演变。
1、经济增长主义
早期的旅游景区开发方法的重点是产品开发、土地规划与市场促销,主要目标是景区经济利益最大化。这种理念导致的结果是环境恶化、犯罪增加、游客与社区居民关系紧张、广告引导的游客畸形消费等。
2、资源保护主义
随着过度开发负面影响的扩大,人们对资源保护的关注逐步加强。以Gunn为代表的空间与资源主导的旅游景区开发理论,其核心概念是分区(Zoning),他将旅游景区分为吸引物、景区路网、社区与交通干线。上述属于空间分区,还有时间分区,比如许多景区在候鸟鱼类繁殖时间限制游客进入。分区管理的目的是保护自然环境与提供娱乐机会(Gunn,1994)。这种开发理念注意对资源与环境的保护,但并没有找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和谐共存的方法,仍然把两者这看成是对立关系。
3、可持续发展观
1980年代开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社区居民是旅游产品的核心。社区方法(CommunityApproach)是这一思想的代表。Murphy倡导从社区利益出发,由社区确定发展目标、控制开发过程,追求景区经济、社会、文化与生态之间的平衡。其核心概念是社区发展与社会承载力。联合国开发署指出社区发展的5原则是:经济自立、生态可持续、社区控制、满足工人需求与建设社区文化。这种方法强调应将整个社区呈现给旅游市场,地方的友好、居民文化与生活方式都属于旅游产品。Murphy还把它称为社区旅游产品。
后来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旅游理念引入,旅游景区开发开始重视资源环境利用的永续性与社会的代内代际公平。其中环境承载力是最重要的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消除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对立。按照世界旅游理事会的定义,可持续旅游旅游是“在满足现有旅游者与地方社区居民需求的同时,保护与增强未来的发展机会(WTTC等,1995)。”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效率、社会公平与环境完整的统一。经济效率指既要维护现在的经济生产力又要未来下代的经济机会。社会公正指保护人类与文化遗产。环境完整指保护基本的生态过程与生物多样性(Keyser,2002)。
可持续旅游的观念中有4个重要概念:娱乐机会谱(RecreationOpportunitySpectrum)、可接受的变化极限(LimittoAcceptableChange)、游客影响管理和旅游最优管理模型。娱乐机会谱(ROS)概念是1970年代由美国林业局提出的,其基本假设是:游客体验的质量是通过生态多样性与游客寻求的体验所必需的背景来保障的。娱乐机会谱根据容易进入程度、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游客相互接触程度、景点开发程度与现场立法程度将多样性排列成:原始、半原始、半开发(RoadedNatural)、开发四个等级。娱乐机会谱还从物质特征(可进入性、遥远程度、自然特征、以及规模)、社会特征(与其他游客的接触以及游客影响的可接受性)和管理特征(景点开发程度与当地的立法程度)进一步比较了娱乐机会等级。(Newsome,MoreandDowling,2002)。
二、错误假设下的中国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
中国旅游景区开发在过去的25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内的旅游开发长期受经济产业思想主宰,把旅游收入超过地方GDP的5%(或8%)成为地方支柱产业作为旅游开发的核心目标。层次稍高的开发重视市场定位,但从根本上说,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非常弱。
1、指导中国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的几条错误假设
指导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几条重要假定是:
l旅游业是无烟工业;
l旅游业是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
这两条假定,一方面鼓励人们大力发展旅游业,另一方面它指导的旅游发展方式是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的: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根本不会导致资源与环境破坏。这种理念必然导致人们忽视旅游业对资源与环境造成的恶性破坏,忽视对资源与环境的保护。中国在1978年以后的发展历史中许多地方都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来获得发展的。发生在中国的世界遗产的恶性事件:如武当山遇真宫的火灾、张家界的城市化、泰山的索道缆车、孔庙的水洗事件的现实都证明旅游业“浓烟滚滚”。
而“旅游业投资少、见效快”是建立在我国旅游资源国有的基础上。在1980年代到1990年代,我国大多数旅游景区的土地都是通过无偿划拨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旅游业投资少、见效快”的前提是“旅游资源无成本”。
在这两条错误假定指引下的中国旅游开发必然是对旅游资源与环境的掠夺性开发,必然是大规模生产的工业主义。进入2000年后,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始在中国的旅游开发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世界遗产的管理体系的引入,中国旅游业的环境与文物保护意识产生了质的提升。
2、政府对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的规制
多年来,中国旅游、建设、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在“政府主导”的大旗下,对旅游业采取了积极的干预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的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政策措施。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从1985年到今年4月建设部审批了4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共有151处。根据“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200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开展创建ISO14000国家示范区活动。2003年4月11日关于建设部颁发了《做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划定与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核心景区要编制核心景区专项保护规划;要确定核心景区保护重点、保护措施、保护责任;要加强对核心景区保护工作的监督。
国家自然保护区:林业局对国家自然保护区实行了分区管理。把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依照规定经批准外,也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核心区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缓冲区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991年国家推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战略,在全国选择了12个地点发展度假旅游,希望推动中国旅游目的地由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商务会议综合型目的地转型。由于时代太超前、数目过多、类型单一,加上当时定位为国际度假目的地,不切实际,发展势头疲软。当时的优惠政策反被利用于房地产炒卖,北海就是代表。
AAAA景区:1999年全国推广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国家标准GB/T17775-1999),根据“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景观质量评价体系”并参考“游客意见评价体系”对旅游景区进行评级。这项措施对景区建设提供了方向性意见,但管理较松散,对景区的约束力弱。
国家级旅游扶贫实验区:2000年在宁夏固原建设第一个国家级旅游扶贫实验区,使中国的旅游景区承担了独特的使命。但该政策推广面小,在广东、海南、贵州等地做的还比较成功。但对于贫穷地区,改变观念比优惠政策与投资更重要得多。
世界遗产:我国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目前申报成功28处世界遗产。但过度商业化与城市化严重破坏了世界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世界遗产组织的“摘牌”威胁并非空穴来风。而且盲目申报,对那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过高的保护成本反而成为一种负担。
而近年景点公司上市、景区经营权转让方面,存在很大争议,除了认识水平外,更多的是旅游景区管理的多头隶属关系所致。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等部门,地方和中央都在管景区。立场不同自然发出的指令有分歧,使得景区无所适从。
三、最优体验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体验经济的特征
PineⅡ和Gilmore(1998)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指出了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提出体验是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他们将体验分为4大类:娱乐、教育、遁世和美学。让人感觉最丰富的体验,是同时涵盖四个方面,即处于四个方面的交叉的“甜蜜地带”(SweetSpot)的体验。到迪士尼乐园、赌城拉斯维加斯就属于最丰富的体验。PineⅡ和Gilmore还提出了塑造体验的5种方法:体验主题化、以正面线索强化主题印象、淘汰消极印象、提供纪念品与重视对游客的感官刺激。
体验经济的典型特征是:消费是一个过程,消费者是这一过程的“产品”,因为当过程结束的时候,记忆将长久保存对过程的“体验”。消费者愿意为这类体验付费,因为它美好、难得、非我莫属、不可复制、不可转让、转瞬即逝,它的每一瞬间都是一个“唯一”。体验经济所追求的最大特征就是消费和生产的“个性化”。
2、最优体验标准:畅
心理学家克珍特米哈依(Csikszentmihalyi,1990)在其名著《畅:最佳体验的心理学》中提出了最优的体验标准是“畅”(flow),即“具有适当的挑战性而能让一个人深深沉浸于其中,以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这些思想将对现行的景区开发理论产生深远影响。“适当的”挑战指活动的难度与一个人所掌握的技能相适应,太难的活动会让人感到紧张和焦虑,而太容易的活动则会让人感到厌烦,都不能让人获得快乐体验。
3、游客需求的转变:快乐“三感”与“两求”
过去的游客是向往大自然的(Sunlust)、缺乏经验的大众消费者。标准化的旅游产品就能够满足它们的要求。而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者寻求个性化的服务、灵活性、更多的冒险与多种选择。他们追求真实与差异,从逃避走向自我实现。一个体验经济时代的游客的特征是:
1.更愿选择散客而非团队;
2.选择个性化定制的旅游产品而非标准化产品;
3.不是购买整体产品而是购买零件自己组装;跟随他人去名胜古迹到发现旅游胜地;
4.从“走马看花”式的巡游到“下马赏花”式的游览;
5.从“旁观”到“参与”,从“领受”到“奉献”;
6.从只重视“到此一游”的结果到同时重视“结果”与“过程”,从“被组织”“被安排”到“自己组织”“自己安排”(吴正平,1994)。
从游客的旅游终极目标来说是为了追求快乐的体验。快乐的三要素是:新鲜感、亲切感与自豪感。新鲜感来自于差异,亲切感来自于交流,自豪感来自于赞美。新鲜感,即新奇与鲜活。亲切感是从接触中,特别是人与人接触中,得到的一种满足感,他的主要功能是消除孤独,只有那些欢迎、关心与理解的接触才能够产生亲切感。自豪感是对自己价值的肯定,是一种对自己满足的感觉。觉得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值得尊重的人,值得自己也值得别人爱的人(吴正平、邹统钎,1996)。
日常生活不能够完全满足快乐时,人们通过休闲旅游的方式来实现。实现的途径是求补偿与求解脱。求补偿是寻求与自己的快乐标准相比,自己缺乏的东西。求解脱是与自己的快乐标准相比,自己日常生活中多余的东西。因此,一个旅游景区的使命是培养游客的“三感(亲切感、自豪感与新鲜感)”与满足游客的“两求”(求补偿与求解脱)。
4、体验思想对景区开发与经营理论的冲击
①快乐体验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如果没有关注游客的体验,游客到一个景区如果没有获得快乐,就没有游客。许多主题公园失败的根源就是没有给游客带来新鲜感、亲切感与自豪感,无法满足游客的求补偿求解脱的心理。没有了游客,还谈什么旅游可持续发展?
②可持续发展是快乐体验的基础:游客是通过“两求”来实现快乐“三感”。新鲜感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最密切,新鲜感来自于差异,差异来自于文化与自然的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就是要维护景区文化的多样性与自然生态的多样性。可持续发展是新鲜感的基本保证。亲切感来自于理解、赏识与交流。尤其是平等与相互尊重。这就要求顾客要尊重景区的居民、员工,尊重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与习俗,与他们平等相待。社区居民也以友好的态度接待游客。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的代内公平原则。自豪感产生在成就某项作为、征服某种困难后。高层次的自豪感来自于克服困难为他人造福,或克服困难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游客通过自己的行为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丰富了社区文化、保护了社区的环境必然产生一种造福他人之后的自豪感。
③共赢是基本的游戏规则:体验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结合点是:游客、社区与环境共赢,这是现代旅游发展的基本游戏规则。
四、快乐剧场: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经营模式
一、目标
从本质上说,旅游景区就是一个快乐剧场,游客与居民、员工共同演出一场欢乐剧。以体验为中心的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有三个重要特点:质量:可持续旅游在改善当地居民生活质量保护环境质量的同时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体验。持续:可持续旅游要保证自然资源的持续与社区文化的持续。平衡:可持续旅游要平衡旅游业、环境与地方社区的需要,重视游客、社区与目的地的共同目标,注重三方的协作。
二、总体管理:全方位与全过程管理
前国家建设部长俞正声指出:风景区工作的方针是“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目标是利用,关键是管理”。长期规划、总体控制;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社区管理;从家门到景区大门的全程空间管理;挖掘筛选,多角度开发的资源整合。政府方面要鼓励公众参与规划,严格监管企业开发行为,制定行业规范。对游客进行教育与沟通,培养负责任的旅游者。评估与监控旅游影响。推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以粮代赈”等政策。
三、项目配置:差异性、参与性与挑战性
差异性:差异性表现为唯一、第一与多样。要体现新鲜感,首先景区产品要有特色,具有唯一性,即独特性;第二景区产品具有第一的特征;最后要给顾客多种选择。特色要求景区要有主题,要让游客对景区有地方感(senseofplace)。它必须提供游客某种独特的旅游体验。就象你在黄山与在泰山会有完全不同的体验一样。由于任何项目都要衰老,维持独特性或新鲜感的根本是项目持续创新。中视无锡影视基地之所以成功,也在于不断的产品更新。1987年4月建西游记宫,1991年5月建唐城,1994年三国城开放,1997年建水浒城,以及2002年在水浒城内建大宅院。西方国家对主题公园衰老问题的对策是每3年进行一次产品更新,而节庆表演节目则每年有30%的更新率。
参与性:如果没有参与,难以形成真正的体验。游客不仅是体验的主体也是体验的成分。参与性体现在两方面,项目本身需要游客参与以及游客参与项目的设计与组合。景区是剧场,顾客则既是观众更是演员。重在参与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观众已经不满足于作为一个被动的旁观者。“顾客就是商品”。要做到这些,必须要顾客来参与产品的设计,或者是提建议或者是自己组装,才能够提供顾客真正需要的个性化产品。
挑战性:项目的设计还要考虑对游客有一定的挑战性,给游客突破自己生命极限证明自己生命价值的旅游项目,这些项目为游客培养自豪感。当游客爬上一座高峰、跳一次蹦极、飞跃某一峡谷等征服某种艰难险阻,成功完成了别人无法完成或自己以前无法完成的事件时,自豪感就产生了。比如极限运动需要冒受伤甚至死亡的危险,使人在跨越心理承受极限时获得极大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当然景区配置项目一定要掌握好项目的难度,要让游客有选择,大多数项目的难度要适度,即只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就能够成功,否则反而会产生挫折感。
四、资源与环境管理方式:“减”人数“增”植被
资源与环境的多样性是独特游客体验的必要条件,也是新鲜感的基础。没有了生态多样性,自然就不能给游客带来新鲜感。生态环境成为了景区的重要吸引物。在满足经济、社会和审美需要的同时,保证文化统一、基本的生态进程、生物多样性和生命支持系统。对文物保护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指导方针,以及因地制宜,采用分区、容量控制、轮休等方法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防止“吃祖宗饭、造子孙孽”的恶性开发。
保护生态可以做“加法”,如碧峰峡,有意塑造红、黄、绿、蓝等五彩的森林景观,种植一批红叶,精心营造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同时配套种植黄芪、虫草、贝母、当归等特产药材,以及沙棘、蔷蔽、花椒、红豆杉等经济植物,变单一林种为综合资源。
另一种资源管理方式是“减法”,就是对开发的限制措施。世界遗产管理中常见的减法包括:
1.限制总体游客数量,不让游客数量超过承载力;
2.暂时的景点关闭;
3.提供复制品对顾客开放,而将真品保护起来;
4.实行分区:在重点文物区与游览区之间设立缓冲区,减少游客对珍稀文物的破坏;
5.设置固定参观路线;
6.价格限制:对有些景点免费,而有些易受破坏的景点采用高价限流;
7.移走人工制品:对一些易风化的文物,如摩崖石刻,采用搬迁的方法在博物馆中保存起来,而不暴露在外。
在我国的敦煌和九寨沟已经实行了定时定量方法来限制旅游人数,莫高窟每日限定数百游客进窟参观,九寨沟每日限定2000游客进区旅游,对国外游客如日本游客实行预约参观。黄山则实行轮休制度。苏州开始通过政策杠杆与价值杠杆来达到保护园林的目的。在碧峰峡,为保证统一规划,万贯集团斥资1000多万搬迁了景区内的数十户农户,其房屋除一部分改作竹制别墅外,其余部分全部拆除,恢复自然状态。
五、社区参与和旅游扶贫:中国特色的景区功能
社区是塑造游客体验的重要道具,社区参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社区居民对景区开发的影响感受最深;二是社区居民本身是构成游客体验中“友好气氛(HospitalityAtmosphere)”的必要成分。促进社区发展实质上是保护了文化的多样性。社区为游客的新鲜感以及亲切感提供必要的基础。景区开发要带动社区发展,增加地方就业、社会收入与人民生活水平。在老少边穷地区,旅游扶贫是中国特色的景区开发的必要使命,2000年8月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开工,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旅游扶贫试验区。广东、贵州与海南纷纷仿效并且在通过旅游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
六、景区服务:亲切感的源泉
员工服务是游客亲切感与自豪感的重要来源。派恩二世与吉尔摩的名著的题目就叫做:体验经济:工作是剧场,每项业务是舞台(TheExperienceEconomy:Workistheatreandeverybusinessastage)。既然每项业务都是舞台那么景区员工就是演员。现场服务(On-siteService)将会成为今后景区管理的核心。地中海俱乐部的导游(文雅组织者,GentilsOrganisateurs)是地中海俱乐部的灵魂。他与游客(文雅成员,GentilsMembres)同吃同住同娱乐,与顾客打成一片。就象一个节目主持人,风趣幽默、恭谦勤快、对顾客有求必应。为了给客人美好的体验,员工要从三方面努力:服务产品、服务背景(ServiceSetting)与服务过程(ServiceDelivery)(FordandHeaton,2000)。
在共同营造景区氛围中,员工起着主导作用。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对游客的服务行为表示上。这种行为包括微笑、眼神交流、令人愉悦的行为、特定角色的表演,以及与顾客接触的每一细节上。现在的服务业特别重视服务情景中的员工与顾客面对面接触的真实时刻(MomentofTruth)的管理,这一切都为了给游客一个快乐体验。
参考文献
1.Csikszentmihalyi,M.(1990).Flow:Thepsychologyofoptimalexperience.NewYork,NY:Harper&Row.
2.Ford,RobertC.andCherrillP.Heaton,ManagingtheGuestExperienceinHospitality,DelmarThompsonLearning,2000.
3.Gunn,Clare,A.,TourismPlanning,Basics,Concepts,Cases,ThirdEdition,Taylor&Francis,1994.
4.Keyser,Heid,TourismDevelopment,OxfordUniversityPress,2002,374.
5.Newsome,David,SusanA.MooreandRossK.Dowling,NaturalAreaTourism----Ecology,ImpactsandManagement,ChannelViewPublications,2002.
6.PineII,B.Joseph,andJamesH.Gilmore,WelcometotheExperienceEconomy.HarvardBusinessReview,July-August97-105,1998.
7.WTTC,WTO,andEC(1995).Agenda21fortheTravelandTourismIndustry:TowardsEnvironmentallySustainableDevelopment.WTTC,Landon.
8.吴正平:旅游心理学教程,旅游教育出版社,1994。
9.吴正平、邹统钎:现代饭店人际关系学,广东旅游出版社,1996。
OntheManagementModeofTourismAreaintheEraofExperienceEconomy
ZouTongqian“”版权所有
(SchoolofTourismManagement,BeijingSecondForeignLanguageUniversity,Beijing100024)
[关键词]钻井提速 钻头 高性能螺杆钻具 水力参数 钻井液性能
中图分类号::TE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015-01
史口地区史127区块是现河采油厂2012年的重点上产区块,部署井位多,工作量大。该区块的施工难点主要表现在:井型多为双靶点、小半径(靶半径20m左右)定向井和限位移直井,为了加快该区块的开发,提高该区块的钻井速度,采取优选高效钻头、优选水力参数、针对地层岩性优选钻井液体系及性能等综合技术措施,见到了很好的成效。
一、影响钻速主要原因
史127区块 位于史深100区块北部,井深与其相当垂深基本在3300~3400米间,由于工程设计都是长裸眼、小半径、定向井,对提高钻井速度有多方面的不利因素。
1、沙河街组以上地层夹层多,非均质性地层相互交错[1],钻头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沙河街组地层使用钻头型号不统一,有的队伍使用牙轮钻头有的PDC钻头,机械钻速相差较多。所使用的定向工具,性能不稳定降低了纯钻进时间。多方面的因素都影响了钻井速度。
2、东营组以上地层疏松可钻性较好,控制不好钻井液般土含量容易造成钻井液粘度、切力几句升高,机械钻速大幅度下降,下一步施工中易发生“卡脖子”的井下复杂情况,影响钻井速度。
3、沙河街组地层井段长,井深受上部覆盖厚压实度强,地层岩性硬不利于钻头机械破岩钻速低;泥岩、泥页岩、沙岩相互交错,泥岩矿物以伊利石与蒙脱石相互交接为主,不利于井壁的稳定,特别是单方面的强调提高钻速,而忽略了控制钻井液滤失量,容易导致井壁坍塌,井壁不规则,形成 “糖葫芦”井眼,起下钻困难、测井遇阻遇卡,甚至造成卡钻等井下复杂情况或事故;最终导致全井建井周期长,钻速大幅下降等。
4、沙河街组段长,沙三段地层孔隙压力高,在压差作用下容易造成粘附卡钻,将较大程度的影响钻井速度;钻井液密度高,使钻井液的流变性的调整和稳定受到影响,一是压持效应携岩效果不好,井底不干净形成垫层,直接影响钻头对井底地层的切削,再是高密度钻井液形成较大的压差,造成钻具与井壁间的磨阻增大等,都不利于钻井速度的提高。
二、钻井综合技术措施优化
1、钻头与高性能螺杆钻具优选。钻头技术的进步,对提高钻井速度具有很大的影响,今年在该区块分别使用了江汉HAT127牙轮、固帮PDC、管具PDC、钻井院PDC、四川深远PDC等新型钻头,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我们在现场的应用中通过各方面对比,优选使用适宜该区块地层岩性的钻头,通过大量的对比试验,在上部沙一段以上井段采用HAT127牙轮,即有较好的防斜打直效果又有较高的机械钻速。在下部沙河街组地层优选采用四川深远PDC钻头不但提高了钻井速度而且使用时间比其它钻头耐用,综合效益高;在下部沙河街组地层优选深远高效PDC钻头;优选耐高温高性能螺杆和大扭矩螺杆钻具组合,实施一趟钻工程,对提高钻井速度具有很大的影响。
2、优选水力参数、提高钻井速度。通过采用较高的泵压、适宜的排量,可大幅度提高钻井速度。上部牙轮钻头采用3×10mm或10mm+11mm+10mm的中长水眼,尽量提高泵压,第一只钻头起钻前泵压达到20MPa,PDC钻头泵压达到18 MPa,尽最大努力使该区块的机械钻速获得突破。
3、针对不同井段地层岩性、优选钻井液体系及性能
3.1 针对明化镇组、馆陶组地层岩性含蒙脱石矿物成分多,造浆严重的情况,优选使用抑制性无固相钻井液体系,控制钻井液固相不高于1%尽量使其无固相。钻井液性能为:密度 1.00~1.03g/cm3,粘度26~28s,切力0/0。是提高该井段机械钻速的重要措施。
3.2 东营组地层,东营组地层相对来讲防塌不是重点,则滤失量相对放开,主要是加强钻井液的抑制性控制粘土水化分散,充分使用好优质轻钻井液,使得有效般含在50~70g/ml之间,控制钻井液体系中不存在小于1微米的胶体颗粒,充分发挥钻井液的水马力破岩作用,实现机械钻速的提高。
3.3 沙河街组防塌、控制复杂是提速的重要措施。含有大段的硬脆性泥页岩,矿物以伊蒙无序层理微裂隙发育,泥岩段长压实程度高钻速慢,浸泡时间长容易发生井下复杂,不能因为提高钻速而牺牲井壁稳定。(1)沙河街组井段防塌是重点,要求钻井液的滤失量尽量降低的同时要使其有较高的瞬时滤失量。沙河街以下井段加入KFT和SMP-1降低钻井液滤失量,形成优质致密滤饼。使用沥青类封堵防塌剂配合理想充填剂封堵微裂缝和孔隙,确保井眼稳定。利用PAM和胺基抑制剂抑制岩屑分散,严格控制钻井液的滤失量;控制钻井液的PH
3.4 钻井液良好的性,有效地降低了钻井动力的损耗,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其功效有利于提高钻速[2];良好的性减少了钻头、钻具和其它设备配件的磨损,更是最大限度的降低了钻头的泥包亦有利于钻速的提高。
3.5 调整好钻井液流变性,提高其良好的携岩性能,确保井眼清洁井底干净,避免钻头重复切削,亦是提高钻速的技术措施。做好测井前井眼准备工作,提高测井一次成功率,确保测井仪器起下顺利,缩短建井周期。
三、应用情况对比
截止2013年初,黄河钻井三公司在该区块共打井32口,总进尺108245米,平均井深3382.68米,平均钻机月速4572.18米,平均钻井周期17.19天、建井周期25.45天,比2007~2011年在该区块所钻井平均井深深92.68米的情况下,平均建井周期缩短2.55天。通过优选钻头、高性能螺杆钻具、优选水力参数、针对地层优化钻井液性能等综合钻井技术措施的推广实施,使钻井提速效果明显提高。
四、结论
1、针对这一区块的地层岩性及压实程度,通过大量的施工使用不同型号与类型的钻头优选的钻头提速效果理想。2、通过使用高性能螺杆钻具,提高了钻具的使用寿命,减少了起下钻次数,提高了一趟在施工的井次,生产时效明显提高。3、针对该区块不同井段的地层岩性和矿物成分,优选使用不同的钻井液体系,有针对性的调整钻井液性能,减少了井下复杂和事故,缩短了建井周期,有利于钻井速度的提高。4、史127区块钻井技术还有待于创新,使该区块的钻井速度继续提高。
医疗卫生的发展和管理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何做好改革的各项事宜关系重大,尤其是在当前看病难和看病贵的情况下,医院的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同时不能够满足更大范围群众的需求,而另一方面,适合广大患者的社区卫生机构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城市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社区医疗的发展也相对滞后,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社区卫生体制的改革和管理,进而让社区医疗卫生的服务更加贴近广大患者,让病人有了更加便利的就医服务,从而有效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对此,我们就要充分的认识到当前社区卫生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加有针对性的予以解决,例如当前社区医疗尚处于不尽完善的阶段,而且社区卫生经济的相关经费也相对不足、经济管理不够科学和完善,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就需要我们加强探索和分析,最终实现社区卫生经济管理的优化,促进社区医疗卫生的改革和完善。
一、社区卫生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在当前情况下,社区卫生的服务处于较为低级的阶段,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经济运营结构和系统。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政府的经费投入还是有所欠缺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社区的卫生机构只能从一些药品,或者是医疗上进行相关的创收并以此来进行弥补,而且还有一些社区的卫生机构必须依靠医药的昂贵收入来进行维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药养医”这样对于社区卫生经济的发展是较为不利,甚至只会进入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恶性循环。进而导致一些社区卫生服务根本就没有能够很好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而是放在的谋取利益上。
(二)社区卫生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区的卫生经济管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的服务理念也表现的较为滞后,经营管理理念不到位,相关的服务态度和治疗技术也不尽如人意。虽然社区卫生服务在发展和管理的过程中,其中的一些得到了政府的相关支持,但是在力度上仍然不够,其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客观,进而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也没有形成较为完备的体系,这样一来,具体的工作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就会出现职责、相互关系的模糊。虽然医疗卫生属于公益性、福利性事业,但是在当前市场化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就需要我们利用市场化的运作来进行管理,也就是加强经济的管理和完善,如果没有市场化运作的有偿服务,也许我们的卫生机构就很难进一步的维持和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当前的卫生机构中,还会有一些个体的服务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还不够到位,对于经济管理的意识不够强烈,甚至变相的追求经济利益,这些都需要经济管理制度的约束,以便更好的协调这种情况,最终推动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关于加强社区卫生经济管理的措施和建议分析
通过以上的相关分析,我们对于当前社区经济的发展也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其中是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的,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卫生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寻求有效措施来予以解决。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政府要深化对社区卫生经济服务和管理的认识,加大投入的力度。社区经济的管理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那么其本身就没有更多的资源和经费来进行社区的完善和改革。对此,就要积极的依靠政府的力量,通过政府对社区的投入,进而来积极构建一套覆盖面广、运行成本低的社区医疗服务系统,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所服务。所以,我们加强社区卫生经济的管理就要重视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财政经费投入。在这方面,要根据实际界定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比例关系,进而有效的贯彻和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工资调配。与此同时,我们那就要依靠政府来承担社区医疗的相关费用,使得其成为一个非营利性的服务机构,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并降低病人的就医费用。
(二)加强政策的扶持,有效推行双向转诊制度。社区卫生经济的发展和管理需要有政府的有效参与,并协同制定相关的长期发展规划,以便更好的依靠政策和制度来对社区卫生经济的发展和管理服务。在这方面,相关的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政策的扶持,同时依托综合性医院来有效建立社区首诊制度及社区、医院之间有约束性的双向转诊制度。这样一来,也就可以更好的实行社区医院和区域大中型综合医院的配合。而大医院也就可以对社区转来的患者进行相关优惠(如减免一定比例的检查费、化验费)等,这样,在社区医院和大医院之间形成了有效的互动,充分的利用了医疗上的相关资源,并且实现了更好的社区服务,达到医疗资源共享。但是,在进行社区首诊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就要积极的依靠相关的卫生行政部门来进行统一有效的监管,其中这些卫生行政部门不仅对医疗机构进行公益性的财政支持,进行相关的统筹补偿,与此同时还需要积极的对双方利益进行合理地分配,以便更好的对社区医院进行管理,促进社区医疗能健康地发展运行。
(三)国家医疗保障必须与社区医疗挂钩。我们知道,在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深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已经建立了较为全面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该项制度的推行对于我们的社区医疗卫生经济管理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其中也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不断的改进社区医疗体系,按照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的相关要求来进行管理,其中要做好和社区医疗的有效结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社区医疗费用由医保报销,如果社区卫生机构不能很好的按照政策规定执行的话,那么就会给社区居民的看病造成困扰和麻烦,造成社区医疗系统的发展可能会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对当前社区卫生结构进行调整,完善相应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使得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四)不断的降低药品价格,实现对医药的科学化管理。通过相关的调查和分析,我们知道,在当前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当中,很大一部分的医疗费用是呈现不但增长的趋势的,而在这其中,药品费用在整个医疗费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当前社区卫生经济管理就要充分的重视该问题,并寻求有效的措施来进行管理和完善。首先的一点,我们要明确造成药品费用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其中,如药品成本提高给费用所造成的影响。对此,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可以控制的环节,如价格管理的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如果医院相关的补偿机制不够完善的话,就会出现医药的乱收费和高收费,甚至进行不科学合理的用药等。所以,在社区卫生经济管理的过程就要通过完善相关监控制度来进行有效监管,保证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特需性。避免社区医药经济的发展进入恶性循环中去,实现其健康的发展。#p#分页标题#e#
(五)对于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来说,要在实际的工作中科学合理的运用财政补偿资金,并通过较为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实现有效管理。其中,我们要进一步的强化对社区卫生机构的经济管理力度,最好是推行全程成本核算。我们知道,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营和管理也有相应的模式,其中需要考虑到利润和效用的问题,对此,也就需要考虑在实际工作中的投入、价格以及成本和产出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综合的考虑成本的有效控制和优化与投资者的运营能力之间的关系。其中,社区卫生机构有效的进行成本核算就要对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各项经济费用进行记录、汇集以及计算和分析,并且需要我们按照医疗卫生服务的过程中关于不同项目和不同范围情况下医疗卫生服务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计算,最终通过科学化的计算来确定一定时期内的医疗服务所需要的成本,及总体的成本水平,通过这样的成本考核,我们也就能够更好的反应不同医疗服务项目所产生的消耗,从而更好的催相关医疗费用进行分配和管理,最终达到控制成本,提高医疗结构经济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 新经济 知识经济 艺术教育 人文素质 趋向
在知识经济风起云涌的二十一世纪,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人类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21世纪以高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这就要求中国教育必须要以崭新的姿态迎接21世纪的挑战,走改革创新之路。在瞬息万变的新时代,全球性的互动更为频繁,整体社会经济水准的提升与变化,让艺术与人文教育的责任日益增加,重要性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一、当前艺术教育问题
由于教育体制、社会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的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国民尤其是学生的艺术素质普遍较低。特别是音乐素质。我这里所说的艺术教育,不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高校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艺术素质教育。大学生们对于音乐教育的渴望与实际具有的音乐素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二、新经济时代下艺术教育的变动
艺术教育的发展,一直是因应社会文化的转型,人文环境的生态不断的进行教育改革,近百年来的艺术教育,不断的随着时代的需求进行教育改革,从不同的认知层面与发展取向对教育的改革做出回应,在多元文化全球国际观的后现代艺术生态中,艺术教育更要肩负起培养符合社会文化环境需求的全方位人才。
三、新经济时代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向
现在,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了艺术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也有人在开始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认为,要改变艺术教育的现状使其在改革中发展,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具有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推动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
(三)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贯彻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方针的需要。要通过积极、健康的艺术教育,宣扬社会主义的真善美,抵制和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假恶丑,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教育战线的思想文化阵地,把青少年一代铸造成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的人,这不仅是教育界的责任,更应当成为全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
(四)是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和方法。将学校的合格与升学率分开,在评价上脱钩,加快建立起一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和对学校办学方向、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的科学评估制度和标准。
(五)是加强对现有在艺术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学历、学位水平和合格率。艺术教师要在职称评定、评先、晋级、住房、福利待遇等方面,同其它任课教师特别是主科任课教师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六)是要把高雅艺术、严肃音乐引入校园,引入青少年学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组织、邀请文艺团体和艺术工作者(包括专业艺术教师)经常深入学校,为学生表演优秀的作品,或开设各类艺术讲座,让学生从中领略、欣赏、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七)是明确不同艺术教育类型的培养目标,确立不同艺术教育类型的课程设置,评价体系;师范类艺术教育就应体现其师范性,课程设置以艺术史、艺术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为主,缩小技法课的比例,中央美术学院在进行大规模的二级院校调整中,依然保留教育学院是具有前瞻性的。
(八)是提倡社会化艺术教育。社会化的艺术教育虽还未形成主流,但也将是艺术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因此,在高校中加强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开发,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具有较高艺术素质的毕业生更能适应社会的现实需求。
“知识经济”重视知识生产、知识创新,必然强调人的和谐发展。新经济将“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和“专利的数量”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必然重视提高人力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知识经济”为人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从而为人的素质全面发展打好基础,铺平道路。21世纪的新经济,以全球化、信息化为特点。只有实施终身素质教育才能与新经济相适应。
参考文献:
[1]雷默.超出表演: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的新约定[j].音乐教育杂志.美国北克罗拉多大学音乐学院出版,1995.
[2]雷默.汤琼、刘红柱译.21世纪音乐教育使命的扩展[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增刊: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专辑,1998.
[3]梁作明.当代思维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4]《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反思与对策》[J]. 蔡岳建.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47
[5]布朗科赞尼克.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6]《《加强公共艺术教育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J]. 张建中.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7]丁帆.大学生素质教育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8]宋秋蓉.大学素质教育与大学教育的学术性[J].高等教育研究 2000(2)
作者简介:
关键词:京津冀区域 经济发展 首都经济圈
京津冀区域靠近首都经济圈,拥有深厚的工业基础,具有十分明显的发展优势。基于实现首都经济圈发展的目的,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经济的发展理念被提出。结合当前京津冀区域的特点,只有在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找出关键点,才能够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获得实质性进展,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一、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京津冀区域经济规模
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来看,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地区已经成为三大重要的经济板块。从表1可以看出,2013年京津冀地区与三大经济板块的经济规模比较情况。三大经济板块的生产总值达到了212990亿元,占据了2013年全国生产总值的37.44%。其中,京津冀地区2013年生产总值为62172亿元,占据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10.9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7345.35元。
相对于其他两个经济板块来看,京津冀地区水平最低。在京津冀内部,三个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2013年河北省的生产总值最高,对京津冀地区的经济贡献率达到45%以上。但是河北省人均生产总值仅仅为38596元,相对于京津两地存在明显差距。
(二)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
2013年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的发展状态。其中第三产业占据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的51.7%,相对于全国46.1%的比重要高,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京津冀地区的主导产业,同时也是日后的发展趋势与优势[1]。而京津冀地区的第一与第二产业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格局,2013年北京第三产业比重为76.9%[2]。天津与河北的产业均为“二三一”,其中天津已经迈入后工业化时代,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相当,并且已经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格局。而河北省的第一产业比重相对更大,由于接收了京津两地的一些制造行业,因此河北省开始走上资源与加工融合的产业格局。
(三)京津冀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2008年京津地区高铁运营极大的拉近了两地的距离,形成了两地半小时经济圈[3]。同时,京津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的建设已经大致完成了京津冀地区三小时经济圈。2009年,京津冀地区三个省市签订了城乡规划框架协议,京津冀地区交通发展已经全面进入道路现代化时代。从目前京津冀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来看,京津冀地区已经形成了大型综合运输大通道,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给京津冀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关键的支持。
二、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点
(一)把握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京津冀地区规划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经济发展有利于本地区经济水平的提升,并且有利于实现战略发展的优化。长时间以来,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十分不平静,其主要原因就是三地各自发展,开展非理性竞争,没有贡献资源。因此,当京津冀一体化经济能够得到落实,京津冀区域的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将会实现共赢[4];二是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社会各界的信心。目前,国内经济增速相对缓慢,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不容乐观。虽然城镇化进程的脚步让人们对未来的发展所有信心,但是由于其需要长时间的累积,因此很难提升社会各界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信心。然而一旦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就可借鉴“长三角”等经济增长模式,使此区域的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从而提升社会各界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信心;三是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经济发展有利于缓解北京在各个方面的压力。当前北京地区的资源过于集中,经济、文化、人才等都聚集在北京,房屋价格居高不下,基础医疗设施难以满足群众需求。而当京津冀经济一体化顺利实施,北京的经济、医疗、居住等方面将有趋势往周边地区辐射,将会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北京的生存压力。
(二)发挥各地产业优势
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竞争更加激烈,京津冀地区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只有在认清各地优势,明确各地分工,集中资源优先发展各自的优势产业,优化资源配置,才能够最为高效地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浪费与重复建设,最大程度发挥京津冀经济圈的实力,加快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5]。北京地区拥有大量的人才与充足的资金,因此应该优先发展高技术的信息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等,将餐饮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加以辅助发展高质量服务业。例如,北京通州新城拥有十分完善的服务硬件设备以及文化产业设施,因此可以重点推动现代化服务业发展,建设文化创意园,打造北京文化商务中心区。又如,北京顺义新城拥有首都机场连接国际航空的优势,其可以大力发展物流、商务、国际会展等产业;天津的工商业、制造业基础十分雄厚,其拥有领先的科技成果转化的优势,能够在航空领域、节能环保领域、生物医药领域等新兴产业中获得优势。同时,天津临海,拥有地理交通优势,可以发挥港口的便利深化口岸物流合作,重点发展海洋经济;河北省应继续发展基础产业,尤其是第一产业中的农业与牧业,充分利用冀东地区充足的自然资源,积极发展钢铁、纺织、服装等资本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例如,秦唐沧地区处于环渤海的核心地区,交通位置便利,因此应该积极拓展物流、化工等产业,利用本地优势发展水稻、葡萄等农产品。又如,保定地区可以凭借着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加快发展旅游业、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等。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于集聚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产业聚集与流动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的支撑之一。因此,要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就要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加快各个城市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途径的建设。加快建立京津冀地区高速铁路建设,重视京津冀机场建设,加快建立北京、天津、河北的交通干线。同时,还要重视基础设施软件的互联。京津冀地区可以参考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板块,使用“一卡通”制度。虽然目前,京津两地已经发行并且使用了“京津一卡通”,但是发行数量较少,使用并不十分普及。因此,政府应加快京津冀地区基础设施软件建设,实现各个地区城市高铁、地铁、公交一卡通行制度,让各个城市的群众流动更加便捷,实现京津冀区域的信息化连接。
(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各地政府之间的合作是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点之一。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需要凭借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以及市场主导的各项合作,而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角色应该注重对市场体系进行优化完善。但是就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现状来看,市场调节体制依然不是十分完善,因此要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就离不开政府的主导。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是打破观念限制。当前京津冀三地之间存在着行政区域的划分,这是阻碍三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导致基层设施建设缺失,产业同构的本质问题。鉴于此,京津冀三地政府应该发挥引导作用,淡化行政规划关系,坚持开放的原则,以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共同发展。京津冀应该各自明确自身区域的经济发展目标,认清各自地区的功能定位,以实现产业、交通与城市一体化。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区域协定、多方协议等方式来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区域一体化市场;二是为了推动京津冀三地经济一体化进程,政府要构建统一的法律体系,强化三地的经济发展政策,实现政府管理的统一化;三是构建和谐的区域发展环境,消除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阻碍,以保障各项经济政策能够落实到位。例如,政府可以制定出台有利于京津冀地区产业优化的政策,推动非国有经济的进步,正确引导三地人才、资本、技术流通,设立相关部门负责各地之间产业关系协调发展,以全面建设京津冀产业优化的服务支持体系。
三、结束语
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京津冀地区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发展就应该从把握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发挥各地产业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等几个关键点入手,以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云,张贵祥.基于区域一体化的生态经济发展研究――以京津冀为例[J].经济与管理, 2009 (3):63-67.
[2] 唐茂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构想与前景展望[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3):15-20.
[3] 涂英柯,司林波,孟卫东.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综述[J].商业时代,2013 (26):136-138.
关键词:超媒体;多媒体;会展业;体验经济
中图分类号:F224.3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1-0045-02
会展业是一个综合性极强并且与其他产业关联度非常高的新型服务贸易行业。它不仅能为展示者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还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并在各种新兴技术的帮助下产生强大的多方位互动共赢。当今,会展经济的概念无论在内涵和外延方面都与之前“展销会阶段”有所大大丰富和提升,它已不仅仅是博览会、展销会、各类型会议等,而是已经逐步发展为以会展业为支撑点,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传递信息、提供服务、创造商机,并利用其产业连带效应带动相关行业,形成跨产业、跨媒体、跨地区的综合性创意产业经济形态。如今,会展经济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近年来进入智能交互型移动终端时代后,消费者的审美趋向、消费方式已发生了许多变化,消费行为也更加倾向于个性化、多样化,追求新鲜感。其中,“E一代”的此种消费特征更加显著,可以预言这种趋势还会继续加强,甚至成为主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会展活动中的参与者们已不再满足于布展者单向的“物品加解说加图片或影片”的介绍形式,而是将更希望从各类信息、展品以及服务中获得更加自由与个性化的体验。
现代展示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全新的会展理念已经在各种展项中得以实现,各种声像结合、人际互动的多媒体展示装置技术带给人们全新的参观感受。展品对消费者来说是外在的,但是体验是内在的,存在于个人心中,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这种“体验”甚至不仅是生理上,更在于心理上的高层次的互动参与和感受性满足感。
“超媒体”的概念由“多媒体”发展而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一般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运用,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音效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近年来多媒体展陈方式早已成为会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改变了之前的说教式展示形式,凸显了人的参与性。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体验性消费的需求增加,为了增强会展活动中的优质体验感,传统意义上的多媒体之外,越来越多的新元素被引入到会展产业中,逐渐涵盖了哲学、美学、媒体学、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及未来学等多门相关学科,使之成为融科学技术、思想艺术、社会经济发展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出较强的技术性、交叉性、包容性及综合性。因此,“超媒体”作为一种采用非线性网状结构对块状多媒体信息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技术,将Web2.0与全球化3.0即个人全球化、媒体化有机聚合,逐渐取代了过去的“多媒体”以及“新媒体”。
传统的会展方式限制了体验式的人性化、情感化、互动参与化、非物质化等特征的表现。而超媒体技术可以更容易达到以上特点,运用3D虚拟成像技术来代替大量的实物展示,还原很多已逝的实物和空间,在有限的面积上变化出不同的空间,给观众提供新的审美体验,让观众犹如身临其境,领略、体验到虚拟现实技术所带来的真实性,通过声音、场景还原、对象还原,把观众带到一个特定的氛围中。
不仅如此,超媒体技术的互动交流方式还让体验设计更为符合现代信息的传播理念,观众并不是被动地参观展示,而是主动地控制着展示,通过超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展现体验设计对于参观者的人文关怀。在体验式展示中,依靠多媒体、虚拟现实、互动游戏等手段可以对数量庞大且繁杂的展示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以交互技术为平台,为观众提供自主信息选择空间,满足不同观众对获得自身所需信息,提高认知度。
在会展业体验经济中,超媒体不再仅仅是一个技术词汇,更代表了新媒体意识与新商业思维的结合。笔者认为,其技术应用趋势将包括以下几点。
1.更深入的整合资源
“超媒体”是新媒体意识与新商业思维的有机聚合。随着4G网络甚至更为先进的核心技术的推广引用,会展业将进入“动网文化产业”时代,传统的会展业态将发生根本转变,将突破传统布展的单一形态,朝着“超媒体”方向发展,即实现各类报刊、广播、电视、杂志、音像、电影、出版、网络、电信、卫星通信等媒介形式深度融合系统开发,实现信息跨媒共享、资源跨行配置、文化跨域交流,并且凸显以媒体为核心的关联产业涟漪式发展。
在新型的会展业态中,除音频、视频之外,其他形式的信息所占比例将会越来越大,需要超媒体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超媒体与多媒体的不同在于:前者是由文字、图像、图形、视频和音频5种媒体元素组成的,后者仅包含视频、音频和文字3种元素。超媒体技术是将上述5种媒体元素与Web应用、远程协作、信息播放与存储等技术相结合,共同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技术。
2.更细致的交互技术
在新型会展中,超媒体可以为用户提供更高的人机交互能力,激发观者自身的主动性,引起观者的参与兴趣,更好的起到了会展信息传播的作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信息需要设定路径和速度,甚至修改内容或对内容加注解,可以任意从一个文本跳到另一个文本,并且激活一段声音,显示一个图形,甚至播放一段视频。因此,从本质上讲,超媒体是一种交互式多媒体,而交互式多媒体不一定都是超媒体。它不仅是一种人机交互技术,还涉及内部结构等多方面的整合改造。
从应用上讲,超媒体更接近人的思维。通过超媒体,可以提供比超文本链接层次更高的响应,实现更为便利直观的双向交流。其中,触摸媒体技术以LED显示与红外线传感器技术结合而产生更具交互性的内置芯片,可以灵敏地捕捉到人的体温、动作等,相应的界面会随之展示。例如,触摸媒体显示屏随着人体静电和体温的变化,会变换不同色彩,显示相应的包括界面、视频等形式的展览信息。而在一些科技、信息技术展览中,可以增添观者体验环节和参观者与多媒体设备进行趣味游戏的展示方式,不但可以将科技信息更有效的进行传播,而且加深了观者的印象,更好的体现了科技展览的宣传推广科技信息技术的目的。
3.移动性更强、更便携、更加全球化、不再受场地限制
高度移动性和便携性将成为超媒体会展中的新特点,其传播终端也从个人电脑发展到了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这些现代电子媒体新宠。曾经互联网或网络媒体被成为“第四媒体“,而第五媒体,又称“新媒体”,包括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电子刊物、博客、播客等也列入其中。超媒体技术的应用将打破固有展示现场的藩篱,将信息通过互联网面向全球各地的受众,并方便用户随时随地查阅相关内容。这包括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和信息接受的全球化。通过远程操控技术,身处不同地区的人们也可以参与展示现场的互动。
4.移动三维互动场
智能触控技术为移动计算提供了一个新的人机交互界面。移动三维互动场通过使用摄像投影传感系统能够将普通的材质,比如办公桌面、餐台、茶几等表面或一张普通的纸变成可触控的平台,从而让用户能够在移动设备,如手机上,体会到和微软Surface类似的智能触控体验。而且这项技术在平面多点智能触控的基础上,还能够为移动设备提供3D空间的自然交互。比如,用户将手机的内容投影到任意桌面,可以触控或3D的手势实现交互操作。而且这个系统还能实时捕获放入投影区域物体表面的数据模型,从而为增强现实应用提供了支持平台。移动自然交互“面”能够为手机/移动设备提供一个自然的交互平台,可以使你随时随地的与你身边的数字信息进行自然交互。
5.全新云计算交互体验
云计算开启了新型交互时代,云计算的强大能力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访问他们的个人数据,可以尽情享用丰富多彩的新型网络服务,也给了用户更大的空间和能力在信息时代更自由地遨游。“置身云端”研究项目在探讨新型云计算交互体验,包括新型交互设备――“云”鼠标、信息组织形式――“云”界面。
每个人都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云,有一个自己的“云”鼠标,它是通向个人云端的钥匙,同时它又是一个拥有6个自由度、触控反馈体验的自然交互设备。“云”界面在现有的二维界面的基础上增加时间、空间维度,将用户纷繁复杂的信息有机的整理在一起,并以更自然的方式呈现。“云”鼠标结合新的自然的“云”界面,用户如身处云端,沉浸在个性化、智能化、有组织的个人信息数据和浩瀚的网络数据与应用之中。所有的对象漂浮在空中,用户可以使用云鼠标在其中轻松的漫游,自然的交互。
6.社交性加强
在新型会展模式中,人们将不再只单一地感受到自身的体验,通过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人们还可以达成人与人、人与群快速了解相关信息、相互传递新闻动态,把超媒体的迅捷性与“高命中率“发挥得淋漓尽致。并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拉进人与人、展示者与参与者之间的距离,将某一信息通过网络得到交流和分析。加上网络个人空间和微博的进一步成熟发展,通过“关注”、“转帖”、“留言”等网络行为,在网络媒体这座“桥梁”上,作为个体的“人”以高科技的形式“社会化”。
7.更加灵活的非线性立体结构
超媒体以非线性方式组织信息,在一条条信息间创建明确关系的方法,把超文本的含义扩展为包含多媒体对象,而且能够实现音频与视频信号的同步。超媒体处于高层次的“生态位”,它利用超文本技术来管理多媒体信息,成为支持多媒体信息管理的主脑,可根据参与者的具体选择来展示浏览的内容、顺序等。
春节前,中国人民银行了2013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据统计,今年1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狂飙,录得2.54万亿元,同比增长1.6倍,环比增长70%;同期新增人民币贷款也创出近3年新高,同比多增3340亿元。社会融资反映非金融部门的资金需求,在宏观经济回升趋势尚未完全确立之时,社会融资规模的超常规增长,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我国实体经济资金面的紧张状况。
客观分析,今年1月份我国社会融资迅速增长,是上年末融资需求延后和今年融资需求前移这两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存在“早投放、早受益”的经营惯性。按照现行财务会计制度和金融机构绩效考核要求,若年末大幅发放贷款,不仅当年确认收益有限,而且还要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且增加来年业务增长压力,不符合金融机构经理人员利益最大化要求。针对年末实体经济的真实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往往是在完成审批后并不即时发放贷款,而是延至来年1月份。此外,在我国,社会融资仍是一种稀缺资源,除少数大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政府融资平台、项目投资均需要在生产建设启动前确保资金已经到位,导致部分融资需求前移。
应该看到,社会融资迅猛增长,也是实体经济资金紧张状况的侧面反映。社会融资演变,存在顺周期特性。在宏观经济回升态势尚未确立之时,微观经济主体大多行为谨慎,融资意愿相对不强。除非出现资金面紧张状况,迫切需要外源融资缓解燃眉之急。从这个角度出发,今年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和新增贷款的大幅增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实体经济资金面的紧张态势。
事实上,当前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规模仍在高位,财务费用增长较快,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下降,将会明显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资金运转。通常,为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同时又最大限度加快企业产品销售,应收账款规模应与主营业务收入保持一定比例。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截至2012年12月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规模达8.22万亿元,同比增长16.9%,较2012年6月末提高了0.5个百分点;应收账款与全年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8.97%,较上年同期提高了0.7个百分点。以上情况表明,当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向现金收入转化的机制还存在一定障碍,这不仅影响到工业企业经营利润的质量,而且也会给企业内部资金正常流转带来消极影响。企业资金面紧张状况在工业企业财务费用上也有明显反映。根据中国经济景气月报数据,2012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发生财务费用1万亿元,同比增长27.2%;虽然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4.8个百分点,但财务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1.22%,较上年同期提高了0.18个百分点,显示财务费用已经成为侵蚀工业企业利润的重要因素之一。
综合来看,为缓解微观经济资金紧张状况,同时在项目建设之前注入启动资金,是逆周期宏观调控的本质要求,有利于稳定经济回暖基础。但考虑到我国货币存量规模已经很庞大,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大幅增长不仅会增大物价上涨压力,削弱融资约束机制作用,而且还会造成资源闲置与浪费。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社会融资和信贷平稳适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