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校园总体规划范文

智慧校园总体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校园总体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校园总体规划

第1篇:智慧校园总体规划范文

近年来,高校信息化建设不断加速。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很多高校仍面临信息孤岛、信息安全隐患等方面的挑战。如何通过“互联网+”打造智慧校园,成为很多高校管理者思考的问题。

智慧校园以服务和管理融合的理念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演进,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感知、知识管理等新兴的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校园物理环境,智能识别师生个体特征和学习、工作情景,将学校的物理环境和数字空间有机地衔接,为师生建立开放的教学科研环境和便利生活、社交环境,提升师生和资源、环境的交互体验,实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的创新服务。

精英团队打造智慧校园领航者

2012年,SUNGARD高教业务部部门核心人员组建了上海智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6年更名为智隆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智隆信息)。公司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拥有国际化视野和本土文化背景的团队,借助对国际产品的深入研究和对国际产品的掌握,打造出智慧校园核心平台产品――自主开发的智慧校园平台产品(WISDRAGON INTELLIGENT PLATFORM,简称WIP),率先提出“WIP+微服务”的建设理念。

怀揣一份“信息化一定会给教育行业带来变革”的信念,智隆信息创始人周新宇博士带领团队伴随行业发展13年,持续专注教育信息化领域,致力于通过信息技术帮助学校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信息化帮助高校由“管理型大学”向“服务型大学”转变。

智隆信息的精英团队在高等教育市场拥有良好的市场口碑,面对不断细分的普教、职教、高教等教育行业,针对性地推出了支撑平台、软件开发和产品服务,主要包括:智慧校园领域的IT服务商,提供平台、咨询、产品提供、二次开发、运营维护等服务,产品涵盖智慧管理类、智慧教学类、智慧科研类;智慧校园核心平台开放、可普适集成,能快速适应变化的业务,一站式服务能较好地满足用户体验,既是一个产品平台,也是一个集成平台,同时又是一个研发平台;教育厅(委)电子政务软件,包括数据中心、电子学籍管理、三通两平台等解决方案;虚拟实验实训管理,包括实(训)验室管理系统、实验与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实验设备与耗材管理系统、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信息安全服务主要提供网络安全咨询和规划、网站入侵检测和防黑客管理、系统加固和网络优化,以及防火墙、防病毒、防攻击、存储咨询和规划等。

公司现有员工110名,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占90%,直接从事研发和工程实施的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80%以上,团队主要成员在教育行业从业经验超过13年。公司在北京、上海、重庆、武汉、长春、昆明设立分支机构,在10多个区域、近20多个城市建立了营销与服务网络,以遍布全国的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咨询规划、软件开发、应用推广和运维服务等专业化的服务。

智隆信息秉承“WIP+微服务”的崭新服务理念,以“智慧校园生态圈”作为合作伙伴的发展理念,坚信自有产品能够给行业创造价值,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帮助校园建成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区域各个层面优质、均衡发展的智慧教育生态,从而实现与客户的共同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使公司成为智慧校园的领航者。

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校园核心平台

智隆信息研发的智慧校园平台(WIP)是智隆信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校园核心平台。该平台基于ESB总线、以SOA的方法论为基础、以ESB(企业服务总线)为核心,通过原子服务单元组件融合扩展,以标准化协议实现互通。平台采用松耦合架构体系,遵循SOA规范和标准,内置丰富多样的流程管理、表单配置、流程节点与统计和分析的工具和组件,能够实现图形化配置管理和自助式二次开发。

智隆信息智慧校园平台(WIP)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服务总线、中心身份认证授权和访问控制平台、业务服务型门户平台、智慧型移动校园平台。

智隆信息智慧校园平台(WIP)不仅能实现数字化校园“三大平台”的所有功能,也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的具体业务进行了整合,并可持续地实现各个业务流程优化与协同。它以“流程驱动数据”为企业总线、 以“一站式业务办理”为服务理念,通过BI(商务智能)和大数据分析,为学校的具体业务和战略发展提供全面支撑服务,彻底解决学校业务流程日益复杂化的困境,最终实现以师生为本、为师生服务的理念。

智隆信息智慧校园平台(WIP)作为一站式高校管理服务的经典软件产品,具有创新功能,打破了教育管理的思维范式,减少了对人力的需要,提高了效率,改善了管理。

智隆信息智慧校园平台(WIP)在智隆信息高等教育信息化业务线中已得到广泛和深入的应用,而“WIP+微服务”也逐步成为职业教育业务线和孵化产品线的主体开发框架及构建模式。除此之外,智隆信息在化工、能源、电信、医疗等多个非教育行业也陆续开展了基于WIP架构平台的合作。这也推动了WIP架构平台不断进化和完善,进而保证智隆信息系列软件产品和服务在新的信息化业态中,更加适应快速而多变的教育行业发展新要求,在行业中始终保持领导者的地位。

助力校园推进教育教学和管理方式的现代化

借鉴全球教育信息化的成功建设模式,智隆信息根据专业产品和丰富经验,为客户量身打造适合学校长期发展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持续为客户提升IT价值,为学校的管理和服务持续创造价值。

公司秉承“尊重用户,共同发展”的服务理念,建构以客户为中心、可快速响应的服务体系,实现区域人才从招聘到培养的全程本地化,确保团队的稳定性。公司的研发中心专注于提高产品化程度,区域服务机构更强调量身定制。公司采用以区域为中心、分布式的营销和项目管理机制,充分尊重用户个性化的管理需求,实现VIP Solution的服务理念,充分提升客户价值。

西南大学项目是智隆信息智慧校园平台(WIP)落地的第一个高校项目。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西南大学智慧校园总体规划从2013年开始,经过多次专家论证,形成了以SOA的方法论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具体业务进行整合,并可持续地实现各个业务流程优化与协同, 以“流程驱动数据”为企业总线、 以“一站式业务办理”为服务理念,通过BI(商务智能)和大数据分析,为学校的具体业务和战略发展提供全面支撑服务。

第2篇:智慧校园总体规划范文

[关键字]高职

校园

规划方案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2)-10-86-2

教育事业是事关国家未来的百年大计,高等职业教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近十几年来高职教育经历了一个"井喷"式的发展阶段,几乎所有的的高职院校都经历了校区的新建和扩建。高职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些理念,比如工学结合、订单教育、厂中校、校中厂等等决定了高职院校在校园规划建设方面也必定会有其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方面。

校园规划关系到校园建设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还涉及到投资效益、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对学校的当前与未来做出的一个全局的、总体的安排,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总纲。好的校园规划能协调师生员工与校园环境的关系,适应学校教学任务的需要,为师生创造一个适合工作、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所以,校园规划设计事关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全局,影响深远,其重要性是毋容置疑的。

中国的高校规划历经了百年的发展,先后师承欧美与前苏联,历经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高校合并、重组,发展至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一套较为成熟的并不断完善的高校规划设计理论。其中一些理论已广泛被大家所认可,比如"两关三性"的设计理念,"两观"指的是: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 三性"是指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之根基,文化是建筑的品位和内涵,时代体现建筑的精神与发展。此外还有很多思想在近年来的校园规划中被广泛的运用,比如多样化理论、人文化理论、开放性理论、大学园林思想等等。总体上看,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规划设计理论是较少被学者们单独提及的,本文对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校区扩建规划方案进行分析,以期获得些许启示。

1背景及现状分析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国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儒家文化发源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济宁市。学院占地422.8亩,南北狭长东西较为狭窄,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约1050米,东西宽约200-320米,总规划用地约28.19公顷,校园可建设用地23.78公顷。南侧为老校区占地约12.99 公顷,地块内较为平坦,建筑面积约10.9万平方米,建筑质量良好。北侧为新校区建设用地,占地约10.79公顷,地块内为空地和水塘坑,北高南低,高差约1-3米,地形较为复杂。

校园现状的优势主要有1、区位显赫--校区紧邻汽车北站和新327国道,交通便捷,校园周边城市景观特色鲜明,环境优美。2、定位清晰--学院形成了独特的教学特色,学术气息浓厚,用地功能布局也比较合理,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和科学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特色鲜明--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优美的校园面貌,凭借深厚的地方文化积淀形成了丰富的校园特色,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是组织校园绿地景观系统的有利因素。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场地--校园南北狭长,用地相对紧凑,校园绿化环境较好,但休读空间的质量和趣味性有待提高,体育活动场地明显不足。2、景观--各单体建筑均质量较高,但校园标志性景观不突出,景观空间序列感不强,沿城市道路景观界面宜进一步强化处理。

2规划的理念和指导思想

整体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优化生存环境的必要手段,在这个前提下,规划方案从回归自然、为师生创造环境优美的园林式校园出发,以"校园中的园林、园林中的校园"作为首要理念,密切对接老院区现状,形成"曲水流觞,书香溢园"的优美校园环境。校园规划着重体现以下几点指导思想:

2.1现代化校园。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顺应教育内涵变化。方案通过各种不同尺度和序列的空间类型,营造出多层次的交流空间,通过课堂内外环境的潜移默化,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2信息化校园。总体采用分级生长模式系统化布局,改善传统的各部分封闭独立的布局,既满足信息资源共享、学科交叉、高效便捷的要求,又符合各局部功能管理相对独立的特点。

2.3生态化校园。以生态环保意识为指导,人与自然共存。在建筑布局中,尽可能满足节能采光通风和环保的要求,根据现状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体现校园环境的生态化。

2.4人文化校园。综合地域文化特点,在校园规划中体现出灵活多变的格局和较强的轴线对位关系。在延续当地传统建筑与园林文脉的同时,利用新型材料和新式技术来表达新与旧的有机融合,创造出校区独特的风格形象。

2.5一体化校园。将规划、建筑、景观三位一体,以整体化校园设计为目标,综合高效地布局各功能分区,集约利用土地,外部空间的设计中,以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营造个性化的环境氛围,加强校园环境的整体性。

3规划设计构思

方案以中国古代钥匙为平面造型元素,以传统建筑牌坊造型为造景元素,取意"通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引喻学院技能型教学特色。规划构思巧妙结合基地形状和南北校区的功能布局,新建校区为圆形的"钥匙柄",通过中间的"钥匙杆"连接南北校区,各教学宿舍楼犹如一组"钥匙齿",富有韵律地排列在南北主干上。北区中间圆形广场放射出两条景观轴线,结合景观门的造型,形成"成功之门"的造型。

采用"一轴一带,两区双核"的规划结构形式,有机串联新旧功能空间形态,形成有机整体的规划布局特点。一轴即统领南北空间的结构主轴线,连接南北两个学校大门、入口广场和各主要空间,沿轴线南北展开富有变化的校园空间序列,形成高低起伏、收放有序的校园主空间。一带为贯穿校园南北的生态绿化带,引入景观水系和绿地,形成校园中心的生态绿化带。两区是新旧两个校园分区,南区主要以改造整治为主,北区则是新规划校区。双核即南北校区形成的空间结构核心,南北两个主教学楼前的入口景观广场--南侧礼仪广场和北侧的金钥匙广场。

新建的北区采用半圆形环状路网,大体分为教学综合区、学生生活区、校前广场区、体育运动区、生态绿化区和防护绿化区等六个分区。各区以中间的圆形金钥匙广场为中心,周边环状布置一体化建筑群,形成北侧教学综合区。西侧是文体馆,中间为教学办公楼,东侧为实训楼,南侧为林荫广场和景观水系。通过内侧的形体呼应,三个主体建筑中间形成两个景观大门--智慧之门和成功之门,提取传统建筑牌坊的造型元素,连接三个主体建筑,形成校园内的取景框和视线通廊。东侧的智慧门形成水轴,以水体和绿化广场为主要景观元素,结合金钥匙广场,以运河为主题的水系景观,体现"智者乐水"的思想;西侧成功门形成"文化轴",以绿化和名人雕塑为主要景观元素体现济宁文化特色。

4道路交通系统布局

学校主出入口分别设置在南北两条城市道路上,结合开阔的入口广场,形成优美的校园景观大门。南北校区均形成主环路网,通过中间南北向的主干道连接。校园内建立分级的人行绿化走廊,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人行路线,改变功能单纯的交通空间为内涵丰富的交往空间,营造多功能、多层次的信息互通和情感交流空间。沿校园南北轴线和主要广场绿地上设置完整的步行系统,其它各建筑及环境间均通过小路加以联系,形成完整、高效的校园步行网络。

5空间景观与绿化系统

师生是校园生活的主体,他们在学校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交流与活动,因此,尽力创造校园建筑内外的公共活动空间以适应人们的行为活动是校园规划建设的关键。规划中在校园主教学生活区融入了优美的绿化景观环境,完善了休闲娱乐空间,为师生的交流提供足够的场合和机缘。

空间及景观设计上,强化了南北入口广场、教学综合区及学生生活区的校园主轴线。在中心轴上设置了一系列重要的空间节点。从南面的校园主入口起,经礼仪广场、主教学楼、杏坛广场、墨池和南区学生生活区,到北区的学生生活区、生活广场、主教学办公楼、金钥匙广场和北大门的迎宾喷泉,到北大门为整个轴线的终点,在这些开合多变的空间节点上布置艺术环境小品和标志性构筑物,体现大学校园的艺术文化形象。

规划水系沿轴线贯穿校园南北两区,展现运河文化,体现灵活的学习思维,以北侧金钥匙广场的运河源和迎宾喷泉为水系源头,形成整个校园北区开合有序的水体景观面。北区结合中心金钥匙广场和两个景观大门,分别形成了两条景观轴线:水轴和文化轴,其中水轴位于东侧的文体馆和教学办公楼之间,结合智慧之门,形成流动的水系,以乐水广场作为水轴的对景,体现"智者乐水"的思想;文化轴位于西侧,在实训楼和教学办公楼之间,结合成功门,布置雕塑,文化墙等,体现济宁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校园文化,以教育广场作为轴线的对景点。

绿化设计上,规划整合各种绿地,充分营造中心生态绿带和水系的自然生态系统,使自然园林和人工绿化有机结合。通过道路、庭院、架空廊道,点线面结合,逐层构筑优美校园环境。

5.1校园整体的大环境布局("面"环境)。

采用中国经典园林环境意象,精心叠山理水。水岸曲直相间,水面收放结合,相互映衬,再以小桥、绿化、雕塑来点缀,开拓了校园空间,产生疏密相间、起伏有致的和谐韵律,形成错落蜿蜒的景致。

5.2建筑群体间的步行道空间和广场空间("线、面"环境)。

主轴线空间序列借鉴中国古典建筑群体的轴线处理手法,以层层迭进、收放有致的空间形成起承转合,像交响乐章一般的空间序列关系。

5.3建筑单体围合的庭园("点、线"环境)。

建筑、小品及绿化景观相互渗透、穿插,形成柔美流畅、富于自然韵致的古典园林式校园特色,庭园与建筑相互借景。

5.4建筑物内部的园林空间("点"环境)。

通过天井、中庭、室内绿化等建筑物内部的生态空间处理,力争做到建筑与园林的完美融合。

1)竖向规划结合现状地形和规划设计,统一考虑土方平衡。除地块中间地形较为低洼外,其他地势较为平整,尽量保证地块内土方自身平衡,在保证最小排水坡度的前提下,尽量保持土方量的平衡。

2)管线综合

规划设计的强电、弱电、给水、雨水、污水、热力、燃气等七种管线均埋地敷设。并考虑远期建设需要,综合规划设计。

高职院校校园的规划应是一个完整的社会资源、物质环境和校园文化的结合体。应在认真研究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深入探索高职校园规划在新时期的特点与规律,使校园的总体规划和建设更加灵活地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适应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智慧校园总体规划范文

关键词:学校;管理;校本;校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管理工作也要顺应时展,与时俱进,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立足学校的长远发展,结合学校的实际,探索、研究适合本校的校本管理途径。

一、对校本管理的理解

学校的管理离不开校本管理。何谓“校本管理”?顾名思义,就是结合实际建立规章制度进行学校管理。“校本管理”有着丰富多彩的内涵。从学术层面看,它是一种从“外控式管理”转向“内控式管理”的西方教育管理哲学的再现;从操作层面看,它是一种“权力下移,自主发展”的管理模式或方法。对一所学校而言,“校本管理”就是在市、县或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决策引领下,学校因地制宜去处理和落实一些具体问题,而不是刻意地去创造什么新的管理机制。如学校各部门的微观管理、资源配置中的细节打造、改善学校管理流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等,都属校本管理的内容之列。

二、校本管理的具体要求

1.科学管理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学校管理更是涉及面广、错综复杂,难于管理。因此,校本管理制度必须是符合国家的教育法规和行政指令。需要刚性执行的政策,就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一些具有弹性或松动性的文件精神,就应该根据校本实际,灵活安排。有些校本管理中的制度或规定,并不可能找到具体的政策条文。这就是校本管理中的创新。但必须强调:这些制度或规定,必须以上级相关文件为依据, 不能超越有关文件规定的精神范围。只有这样,我们的校本管理制度才可能是科学的、规范的,才可能是行之有效的。

2.创新理念

管理制度是死的,具有一定的机械性,但管理的过程是活的,具有相当的变动性。就“管”而言,及到很多的“事”,但“事”中有人。所以,管理的实质是“人”。如果光靠科学规范地执行管理制度,往往会陷入僵化。这就需要管理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正确地认识与合理地调配各种管理资源,及时地发现与艺术地调整管理过程中的偏差,全面总结管理经验,客观分析管理失误,运用创新理念,做到智慧引领、智慧推进、智慧评价;同时,还必须注重科学规范与人文滋养相结合,注重被管理者对管理制度的认同,甚至,强调将管理制度更多地内化为被管理者的内在需求。如在教师管理方面,应坚持以“以师为本”,不断探索“激励教师责任意识,促进教师成就自身价值,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的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管理机制。让学校管理成员清楚地知道:每一项管理工作,都必须蕴含智慧元素,都必须以智慧眼光去审视管理中每一个流程,以便激励自己,焕发出更高的工作积极性.。

3.精细精致

学校管理和耕田一样,也要“精耕细作”。只有融入智慧的精细管理,才有可能达到精致的管理深度、宽度和高度。精致的依据是科学,精致的基础是精细,精致的支柱是智慧,精致的形态是高雅。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应着力打造学校的主流文化,在制度建设上,应着力完善一套校本管理细则;在学生管理上,应坚持以“以生为本”,注重对学生的心灵体贴,体质关注,主体尊重,生命关爱;,坚持以“体验”代替“说教”,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得到锻炼;用“感化”代替“管制”,让学生在悄然无痕的教育熏陶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三、发挥的校长职责,促进校本管理

1.加强学习,不断充电

校长管理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一所学校的校本管理水平的高与低。校本管理的水平如何,取决于校长的学习态度及管理思想与管理行为的素质高低。所谓“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说的就是校长的管理理念与管理行为对改变学校现状、促进学校发展、明晰办学方向、形成办学特色、取得社会评价、得到群众认可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的素质高低,体现在如下多个方面。诸如:学识是否渊博、理念是否先进、能力是否高超、人格是否具有魅力、能否因校制宜地分析判断问题、履行管理职责、进行管理创新、激励创新精神;能否挖掘多方资源、协调社会各种力量形成教育合力、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建设和谐平安校园等。因此,作为校长,应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习,努力用如上的一些条件来鞭策自己,力争让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校长、高水平的学校管理人员。

2.放下架子,融洽关系

校长是学校领导集体中的班长。首先,要摒弃居高临下的姿态,附下身子,平易近人,处理好与其它领导群体之间的关系,如与党支书、副校长、工会主席、政教主任、教务主任、总务主任、科研主任、共青团书记等之间的关系,团结他们,齐心协力,对学校各项工作,全面齐抓共管;处理好与教师群体的关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全面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处理好与学生群体的关系,做到管教管导,教书育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处理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举办家长学校,加强交流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处理好和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创设优良的育人环境,营造平安和谐校园。

3.以身作则,当好班长

校长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团结行政一班人,朝着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努力奋斗、同舟共济、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依存、协调成长,形成一个言行默契、情感深厚、色彩和谐的优秀团队。而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严格筛选,有一定的特长或优势,要任人为贤,不能任人为亲。要有“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荣辱感。

4.文明建设,躬身垂范

第4篇:智慧校园总体规划范文

“十二五”期间,我市先后被列为全国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城市、全国第二批学习型城市联盟单位。我市开展的在 线课堂实验将优质教育资源推送到教学点和农村学校,有效破解农村学校和教学点“缺师少教”难题,教育部在我市召开全国中西部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义 务教育均衡发展再上新台阶,四县四区除无为县外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国家认定。

  “十二五”期间,我市全面实行就近划片免试入学,全城范围内基本实现“零择校”。义务教育实现“零收费”,经费保障水平从“两免一补”升级为“四免一补”,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实行同等政策,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从幼儿园到高职院校的全覆盖。

全市5年投入义务教育经费16.3亿元

  “十二五”期间,全市投入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6.3亿元,累计惠及144万名学生。发放高中阶段学生各类资助2.44亿元,累计资助学生27万人次。进

一步简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手续,外来人员持有我市《居住证》即可将其子女安排到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确保“入学低门槛、就读全免费、经费有保

障、升学无障碍”。

“十二五”期间,组建了安师大附外教育集团等25个教育集团,优质学校办分校(分园)62个、结对共建学校(幼儿 园)180对。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进驻城东新区,安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城东分校、育红小学城东校区、安师大附幼伟星城分园相继开办;引进北京师范大学来芜开 展基础教育领域合作办学,在城南地区设立了两所北师大基础教育实验学校,北师大芜湖附属学校(三山地区)2015年秋季正式开学。

  全市在园幼儿较5年前几乎翻番

“十二五”期间,我市完成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全市中小学宽带接入率达100%,校园网建有率达99.36%,设施齐备校园网建有率达97.43%,班级多媒体覆盖率97.22%,芜湖智慧教育的创新与实践被教育部推选为国家发改委智慧城市建设优秀案例。完善教育督导体系落实均衡保障,全市建立34个督学责任区,聘请372名责任督学,实现全市中小学挂牌督导全覆盖,繁昌县教育督导创新经验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全市现有幼儿园493所,在园幼儿8.8万人,较2010年增加172所、4.3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74%,6万多名儿童保教费用有效降低,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88.6%,较2010年提升14个百分点。

全市554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完成标准化建设,投入3545万元全面完成141个农村小学教学点改造。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到2020年,力争我市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达到全省一流、中部地区前列。

  今年我市将制定并实施教育十三五规划,按照总体规划、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原则,针对城市化加快、教育人口集聚的趋势,扎实推进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规划的

实施,加快推进城市新区中小学校建设。继续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在师资、经费、装备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扩大

第5篇:智慧校园总体规划范文

【关键词】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区域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7-0040-04

【作者简介】赵建昌,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教育局(江苏扬州,225200)初等教育科科长。

扬州市江都区地处苏中,是扬州市一个有着百万人口和一定经济基础的大区。全区现有小学53所,在校学生近50000人。坚持以文化为灵魂统领学校全部工作、以素质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江都区小学教育发展的方向。2013年以来,江都区教育局在全区小学以“三个美丽”为载体,启动了新一轮区域性的小学学校文化建设。

一、江都区域推进“三个美丽”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背景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经过充分征求意见,集中教师和校长的智慧,并且咨询相关专家,江都区教育局将“三个美丽”确定为江都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载体。“三个美丽”即“美丽校园”“美丽教室”“美丽师生”。为此,江都区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启动新一轮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通知》,这份文件包括了三个“指导意见”和三个“评估细则”;编印了《江都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纲要汇编》,包含了全区所有的53所小学的学校文化建设纲要。连续三年召开全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推进会,组织校长到上海、苏南、南通等地参观学习,邀请专家现场指导。2015年上半年还评选出首批“美丽校园”学校15所、“美丽教室”学校12所、“美丽师生”学校4所。

江都区推进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一是坚持“强制入轨”。江都区教育局明确要求全区所有小学,必须坚持以文化为灵魂统领学校全部工作,组织和动员江都所有小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实施学校文化建设。二是坚持“整体提速”。教育局组织力量,制定区域性学校文化建设的标准,也是各个学校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同时鼓励各个学校自主创新、有效提升,以此实现全区小学文化建设的有效实施。

二、主要经验

江都区以“三个美丽”为载体整体推进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已经进行了近三年。从全区小学教育工作者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认识、教育局层面和各基层学校层面采取的措施、全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呈现的效果等方面来看,江都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江都区近三年的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顶层设计、整体推进。江都区教育局充分认识到,自发的和零散的学校文化建设,只能打造“盆景式”的学校;要实现学校文化建设的满园春色,必须实行教育局层面和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形成全区和各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主要措施、时间安排、评价标准等。江都区教育局“三上三下”历经三个月时间出台了《关于启动新一轮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通知》,同时针对“美丽教室”“美丽校园”“美丽师生”分别下发了“指导意见”和“评估细则”,这份文件就是江都区教育局的顶层设计。各个学校根据这份文件和本校实际,制定学校文化建设纲要作为学校的顶层设计。同时,江都区教育局要求全区所有学校,无论规模大小、地理位置远近、办学历史长短,都要全面启动和实施新一轮学校文化建设,并将这项工作纳入对学校的综合评价范围,确保全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强制入轨”。

二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学校文化建设,内涵深刻、内容丰富。虽然江都区小学文化建设的载体非常明确、实施标准和评估细则也一目了然,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华丽转身并非一日之功。区教育局对全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在3~4年的时间内,由各个学校根据自身实际逐年、逐项申报,教育局每年组织一次现场考察评估,“三个美丽”创建全部完成的学校,将表彰为“江都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先进校”,力争达成率达到90%以上。各个学校在全面把握文化建设精髓、充分掌握本校实际的前提下,依据本校的学校文化建设纲要,总体规划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设计确立校徽、校歌、三风一训、学校精神、核心教育理念、核心教育价值观等,确定年度创建项目、主要措施、达成目标、工作的时间节点等,并且每个年度最多只能申报创建一个项目,条件不成熟的可以延期申报,确保各个学校的文化建设不急不躁、稳打稳扎。

三是因校制宜、量力而行。学校文化建设,具体到学校其实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学校历史悠久,有的学校刚刚兴办;有的学校规模较大,有的学校规模较小;有的学校特长教师较多,有的学校特长教师偏少;有的学校经济基础厚实,有的学校经费相对紧缺,如此等等。因此,以“三个美丽”为载体的学校文化建设,教育局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哪一年开始启动、选择哪一项突破口、重点打造什么等,全部由学校根据本校实际确定。尤其在经费投入上,教育局明确提出“不攀比”“不跟风”,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不增加学校经济负担的前提下,根据“实用、耐用、节俭、有效”的原则,适当投入,更新和美化学校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四是行政推动、重在实效。所谓行政推动,就是说教育局以行政的力量,将“三个美丽”学校文化建设摆放到全区小学优质发展的战略高度,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目标,作为对学校年度工作综合考评的内容之一。因此,就学校来说,文化建设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一定要做好的问题,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强制入轨”。为确保各个学校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区教育局根据“指导意见”和“评估细则”,每年对申报的学校组织一次现场验收,现场验收轻过程性资料,重结果生成,重师生行为体现,验收合格的由教育局发文确认,“三个美丽”创建全部完成的表彰为“江都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先进校”,以期实现全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整体提速”的实际效果。

五是专家引领、丰富内涵。江都区的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从一开始的酝酿到具体的实施,都没有离开专家的引领。在酝酿阶段,就“美丽校园”“美丽教室”“美丽师生”能否作为全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载体,三个“指导意见”和三个“评估细则”能否涵盖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分步实施的策略是否科学可行等问题,区教育局不但广泛征求了基层学校的意见,更是邀请了江苏省基础教育研究所的专家现场把脉、确认。在实施阶段,区教育局又邀请原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李如齐教授、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刘俭国校长等到江都指导。实践证明,专家的智慧在推进江都全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确保了全区小学“三个美丽”学校文化建设方向正确、措施得当、内涵丰富。

三、困惑和问题

江都区区域推进“三个美丽”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和其他任何工作一样,从设计到实施不可能十全十美,在具体实践中会遇到一些困惑和问题。从学校文化建设的本质属性和江都区“三个美丽”建设的个别属性进行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优化和提升以“三个美丽”为载体的学校文化建设必须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如何提炼和确立学校的核心教育理念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统领这个系统工程的内核就是具有学校个性特征的核心教育理念,或者是学校的核心教育价值观。如果没有具有学校个性特征的核心教育理念或者是核心教育价值观,学校文化建设一定会呈现“碎片化”状况。现在的问题就是,作为一所学校,在顺应学校文化建设的大趋势下,如何有效提炼和确立学校的核心教育理念?

问题二:如何按照标准进行校本化操作

江都区教育局在《关于启动新一轮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通知》中,针对“美丽教室”“美丽校园”“美丽师生”附有三个“指导意见”和三个“评估细则”。这些文件,实际上规定了江都全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基本标准、基本目标任务,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绝不可能适应所有学校。要将学校文化建设做精彩、做得更有成效,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如何按照标准进行校本化操作。

问题三:如何提升学校特色、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说到学校文化建设,离不开学校特色建设。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特色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很多成果是通过学校特色来体现的。如果说学校文化是覆盖学校的一把大伞,那么学校特色就是支撑这把大伞的筋骨,学校特色这个筋骨的长度,决定了学校文化的广度和宽度。学校文化建设的大方向确定后,学校特色建设如何同时抓实抓好,是我们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问题四:“美丽校园”建设如何确保系统性

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表象就是校园环境的布置,一个上乘的校园环境一定是围绕一条主线的系统化呈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校园环境的布置往往是随心所欲,或者随着校长的更换而不断变化,很难做到条理清楚、主题明确、特色鲜明。因此,江都区“美丽校园”建设同样必须解决系统性的问题。

问题五:“美丽教室”建设如何确保多样性

教室是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场所。江都区“美丽教室”建设“指导意见”和“评估细则”规定了所有教室、各类专用教室以及图书馆、餐厅、传达室、器材室等的建设标准,如果全部照此硬搬,势必千人一面、百校雷同。实际上学校的发展状况、教师专业能力、学生个性发展情况千差万别。解决“美丽教室”创建中的多样性问题,是确保学校文化建设丰富性和针对性的重要前提。

问题六:“美丽师生”建设如何确保实效性

在“三个美丽”学校文化建设中,最难、最重要的当数“美丽师生”的创建,因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最终价值指向是师生的行为体现,师生的行为体现决定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得失成败。同时,“人”的工作又是最难做的工作,实现师生的心灵纯洁和行为高尚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因此,必须确保“美丽师生”建设的实效性。

四、优化策略

问题不解决跑不远。重要的不仅是发现问题,更是解决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江都就区域推进“三个美丽”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提出如下优化和提升的策略。

1.提炼和确立学校核心教育理念。

学校的核心教育理念,从大概念上来说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促进教师专业提升、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但是,具体到学校,就不能仅仅这样直白和简单地表述。每一所学校都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更加具体的价值追求,用凝练的文字予以表述。在提炼和确立核心教育理念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三个要素:一是与本校实际相结合,包括学校的办学底蕴、办学特色、师资力量、人文环境、地域特征等;二是动员广大师生甚至家长参与,将理念的形成过程作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过程,作为理清思路、凝聚力量的过程;三是争取专家的指点和指导,确保提出的理念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好记、易懂,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

2.按照标准进行校本化操作。

江都区“三个美丽”建设明确了具体的操作要求,但是这个要求仅仅是最低要求,或者说是“门槛”。各个学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明确特征。在把握文件总体精神的前提下,认真总结归纳本校的具体情况,找准本校的特征,也就是有别于其他学校、具有本校特点的精神或物质的追求。二是要细化目标。各学校要将文件规定的“行业标准”进一步细化,无论是目标指向还是衡量标准,都要更加具体、更加明确、更加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三是要自主选择。对文件规定的内容和标准,在确保总体目标不降低的前提下,各个学校应该根据实际进行一定的选择,鼓励学校有一定的“自选动作”,鼓励优质学校自主创新。

3.提升学校特色,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效推进必须有学校特色提升的支撑。学校特色建设的提升要以学生社团建设作载体,要把握好五个基本的标准,也就是大面积、可持续、校本化、育人性、有成效。大面积,就是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教师、家长参与和关注,力争学生参与率100%、教师支持率100%、家长关注率100%;可持续,就是学校特色建设在师资、设施、经费等机制上的保障,确保特色建设有后劲、不断档;校本化,就是切合学校实际,具有本校特点,鼓励多样性、多元化发展;育人性,就是不能为特色而特色,特色建设与立德树人相呼应、共促进;有成效,就是学校特色建设不能停留在低层次上,要出精品、出经验、出成果。

4.确保“美丽校园”建设的系统性。

“美丽校园”建设的系统性,首先体现在科学、前位、具有本校特征的理念引领上,要将这个理念当作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以此统领学校文化建设的全部工作。其次,“美丽校园”建设要坚持整体规划,每所学校都要坚持为“美丽校园”建设绘制一张蓝图,这张蓝图的绘制,有条件的要征求专家的意见,但是必须要征求全体教师的意见,在教代会上通过,成为“法定”的校园建设规划。再次,“美丽校园”建设要坚持分步实施,尤其要根据学校经济状况,将任务分解到学期、学年,量入为出、量力而行,不能因为过分强调学校文化建设而在经济上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

5.确保“美丽教室”建设的多样性。

“美丽教室”建设多样性的达成,说白了就是让教师在达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放开做”。当然,从“放开做”到“做得好”要把握四个诀窍:一是要符合学校特色,也就是符合本校的核心教育理念、核心教育价值观;二是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水平进行建设;三是符合班级个性,不同的班级要有所差异,比如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管理及教学风格、班级的班风及学风等;四是符合学生的个性,要让不同个性的学生在教室文化布置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鼓励个性的张扬,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6.确保“美丽师生”建设的实效性。

第6篇:智慧校园总体规划范文

关键词:创新意识;高中美术作业;实践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051-0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一轮基础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术作业是美术课堂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可以衡量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下一节的教学前奏;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又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所以,由学生独立完成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自然的开放性美术作业,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新课标指导下的美术作业应该成为学生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一个舞台,成为美术教学中最具有生命活力的一个环节,成为提高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步骤。因此,我们要吃透课标和教材,讲究方法,精心设计美术作业,使学生在完成美术作业中尽情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创新之花在美术作业设计中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彩。

一、生活性作业

美术是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美术作业生活化也是时展的需要,更是美术作业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美术作业生活化是解决以往美术作业设计诸多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在设计美术作业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美术作业,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人物、事件、景物中进行美术训练,真正体验美术的内在价值,从而激发强烈的创作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美术作业设计中,我们要根据平时学生生活情况确定作业题目,使学生美术创作走进生活天地,从而点燃学生美术创作兴趣之火,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校园的春天(设计*应用)》活动一《收集与交流――设计标志》这一课时,恰好学校要举行第七届艺术节,我就把为学校设计艺术节的标志这一任务交给学生,作为这课的作业。这样,寻求生活与作业的契合点,捕捉生活现象来设计美术作业,将生活引进美术作业,使美术作业更加丰富多彩,新颖别致,充满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生活,激起学生创作的欲望,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从而提高学生活学活用,学用结合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二、人性化作业

美术作业是美术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对美术教学课时的补充。因此,在美术作业设计时,我们要支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做到人性化。如当其它学科作业较多时,科代表可以向老师讲明情况,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少布置;应该说随着年段的升高,学生的课业负担逐步加重,学生面对无法及时完成的作业时,表现出十分急而又非常无奈。为此,教师就要吃透学生的这种心理,灵活处理,适当减少作业量,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也可以让学生更加合理地支配课余时间,以保证作业的质量。又如当学生遇到生病或家里有重大事情时,美术作业可以暂时不做,待身体痊愈或家庭大事完毕才补做。这样,灵活处理,学生倍感老师布置作业充满人情味,就会非常认真去独立完成。

三、开放性作业

在美术作业设计时,我们创设开放氛围,搭建开放性美术作业平台,教师要解放思想,大胆放开,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探索,开拓创新,通过心灵的撞击去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展开想象与联想的翅膀,大胆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我,获取成功。

例如,在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三《景观设计*观察设计》这一课时,当学生认识和了解景观设计在城市生活中的地位,及其与城市总体规划之间的联系,并初步懂得景观设计后,我根据泉州市未来城市总体规划和我校所处北方新区的地理位置情况,布置这样一道作业:为泉州市北方新区生活空间内的景观艺术进行设计。这样不附加任何条件让学生放飞智慧,尽展才华,倾情描绘,在开放性的参与中表现自我,创设美好未来环境,学生兴趣倍增,创作的欲望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选择性作业

常言道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见,学生存在着认知水平、学习兴趣的差异,个人观察欣赏和独特体验的不同。如果我们在布置美术作业时,实行“一刀切”,会导致优生不优,学困生更困难、更落后。因为划一的作业对优生来说,轻而易举,会大大削弱他们探究、创作的兴趣。对学困生来说,会望而生畏,久而久之,就会有放弃的思想,每每作业时就会以不懂得为借口来搪塞老师。所以,我们在布置美术作业时,要设置弹性、层次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的作业。例如,在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增一分活泼*添一分情趣》活动一《小摆设(1)纸盒动物造型》这一课后,我设计如下作业:1、尝试用纸盒进行人物、植物,建筑贩造型设计、创作。2、借助其他废旧材料:瓜子皮、蛋皮、毛线、羽毛等进行动物造型设计,注意发挥媒材的自然特性。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及兴趣,以及学习能力有选择性地完成作业任务。这样,不仅大大地调动优等生的积极性,也保证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两头兼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美术作业是领会、巩固、应用美术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也是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更是学生获取美术知识,发展智能,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潜心设计美术作业,是提高美术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美术作业设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般按照懂、会、熟、巧的顺序和要求,分阶段、分层次,注重生活化,人性化,讲究开放性,选择性。

参考文献:

第7篇:智慧校园总体规划范文

关键词: 中职教育 数字化校园 框架取向

一、问题提出

《国家教育改革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化将成为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到2015年基本建成“数字湖南”,《郴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四个郴州”(开放郴州、数字郴州、森林郴州、幸福郴州)。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数字湖南”、“数字郴州”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中职学校是培养和谐社会构建者的摇篮,全面解决好应用信息技术,启动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构筑数字化校园环境等问题,不仅是学校提升办学水平、打造职教品牌的必然选择,而且是增强产业发展、建设智慧型城市的必经之路。

二、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构建特色取向

1.建设目标的取向

湖南“职教新干线”的实际应用与推广为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奠定了基础。建成较完备的“数字化资源(数据)中心”,全面升级校园网络,完善系统支撑平台的管理功能;建立网络教学管理平台、试题库管理平台,为教学领域提供教学数字化服务;建立学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教务管理系统、行政管理系统、校企合作管理系统、工学结合管理系统),为管理领域提供管理信息化服务,促进学校教学和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是中职数字化校园首要发展目标。

2.建设思路的取向

中职数字化校园基于J2EE、SOA软件架构,采用虚拟化、集群技术和防维护设计,严格遵守中职学校管理信息标准,以改善信息化设施为基础,以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应用平台为重点,以教学和管理应用为核心,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联动为支撑,立足当前、兼顾长远、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打造数字化校园。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构建思路的取向如图1:

图1 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构建思路取向示意图

三、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框架建设的内容的设计

1.数字化资源(数据)中心的建设

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申请参研与使用教育部“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中的优质学习资源,对各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扩容提质,逐步建立较完备的教学资源库。

2.完善学校管理数据库

完善现有的招生管理数据库,对学生的生源地、家庭情况及招生联系人等有关信息记录和查询。完善学生管理数据库,对学生的学籍、成绩管理功能模块进行补充。完善就业管理数据库,对学生的岗前培训、就业待遇、用户人单位反馈意见等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统计。完善教务管理数据库,改善排课、教学反馈等功能。完善OA管理数据库,对公文流转、文件共享等功能进行改善。

3.增加数字化图书馆容量

完善电子图书数据库,建成图书管理系统,通过购买方正电子图书、超星电子图书,实现学生网上借阅、检索、阅读等功能。

4.完善生活服务数据库

建设集成化电子公告服务系统,在网络社区平台中设立社团资源、交流区、博客区、下载资源、论坛等板块,实现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学校管理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意见反馈。

5.数字化校园硬件及网络建设

升级数字化校园管理中心的设备,使用模块化三层交换机,千兆光纤连接各办公楼、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无线网络覆盖到运动场、学生公寓、食堂等学校的每一角落。网络出口链路上配置认证计费系统、流控设备、防火墙等网络设备;利用校园网搭建数字式安防监控系统,保证整个校园网络的安全、稳定、高效和规范化管理。

(1)有线、无线网络建设。规范有线网络布线,从网络中心到楼与楼之间采用多模光纤,光电转换后接入核心交换机;楼的内部按需求使用三汇聚交换机,采用超五类线双绞线(支持百兆、千兆、POE)接到交换机、AP或摄像头。建立无线网络,在楼内、楼外安装AP,楼顶架设全向、定向天线及防雷设施,保障无线信号覆盖学校全部区域。

(2)校园智能广播网建设。采用多网合一的多媒体综合校园网解决方案,将智能广播网与计算机局域网、双向电视教学网、数字监控网多网合一。

6.系统平台与应用平台建设

(1)建立公共认证平台。构建具有统一用户管理、身份认证、安全保障服务功能的电子身份认证系统,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实现用户单点登录。

(2)完善公共数据管理平台。完善基础数据信息化编码,并采用集中存储为主、分布存储策略,将绝大多数数据集中存放在数据中心,将一些有特殊需求的数据分别存储在相关部门;通过系统之间可靠的数据交换机制保持同步更新,保证数据统一与数据共享。

(3)完善网络安全防范平台。在升级硬件防火墙的基础上,建成全校严密的网络安全体系(包括CA中心与PKI认证平台、数字签名系统、网络传输加密与VPN、防火墙与入侵监测系统、病毒防护体系、网络安全风险评估、认证计费、网络管理系统),实现网络接入安全、数据存储安全、应用访问安全,保障数字化校园安全高效可靠运行。

(4)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一是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保证学校文件、通知、信息、数据的上传下达及文书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实现学校无纸化办公、任务工作流管理及内部文件共享。二是升级资源工具软件库,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制作、教学开发、管理等提供高效、安全、可靠、实用的应用软件。三是建立应用共享型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服务平台,实现课程资源在线建设、与展示。

(5)建设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建成网络教学平台(包括授课系统、辅导答疑系统、个性化学习系统、作业系统、教学评价系统)、专业仿真教学平台、师生网上互动交流平台,实现在线数字化教学(包括仿真实训)。

(6)完善试题库管理平台。以标准化试题数据库为基础,完善试题库管理平台,建成由考试科目、题库管理、组卷管理、考卷管理、考生管理、考场管理、考试安排、阅卷管理、统计打印、系统设置等功能模块的试题库管理平台,实现网上在线考试功能。

(7)完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教务管理系统(包括培养方案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管理、教师信息管理、教学任务管理、教材管理、学生选课管理、考务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等功能模块)、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包括人事管理、学生管理、学费管理、资产管理等功能模块)、校企合作管理系统、工学结合管理系统,实现学校各项管理的信息化。

7.门户构建

门户构建包含统一用户管理、统一身份认证和单点登陆三个方面。构建位于各类应用系统之上、提供多种接入方式(电脑、手机等服务终端)、浏览应用信息,可方便地自由定制个性化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校园信息门户。

8.数字化校园应用机制建设

(1)技术与管理骨干队伍建设。成立数字化校园管理中心,加强制度与技术管理,培训专业技术人员,选派技术与管理骨干参与数字化校园各种研讨培训、学术交流活动,参与项目研发,保障网管中心的长期稳定,切实提高业务水平。

(2)数字化教学服务机制建设。在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管理办法与措施的同时,一方面鼓励教师应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指导,鼓励教师自行开发多媒体素材、课件、案例、试题等教学资源,充实各专业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实现网上授课、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批改作业功能,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与“职教新干线”分享教学资源,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及试题库考试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实现在线学习、在线提交作业、在线进行仿真实训、在线进行考试。

(3)数字化管理服务机制建设。加强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与应用工作,制定并实施《学校校园信息网络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充分利用、保障管理信息资源的安全。

四、结语

2012年3月教育部《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加快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共建共享环境。”如果说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是彰显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重点,展示学校校园教学实力平台的话,那么,数字化校园建设就应从重点应用建设开始,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展开的原则确保校园网络基础平台、校园信息应用平台、校园网络安全及人才队伍和相关规章制度建设的同步发展。只有不断努力和改进,才能不断提高、巩固和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黄雪萍.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2(3).

第8篇:智慧校园总体规划范文

数字化学习型科学教研团队建设是利用数字化教研平台进行区域科学教研模式的探索,是新型科学教研结构和协作方式的创新,是数字化学习型教研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数字化学习型科学教研团队建设模型

依托北京师范大学设计并提供的“数字化教研中心平台”,借鉴北师大专家“基于校园网的互动学习型组织”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搭建了数字化学习型科学教研团队(以下简称数字化团队)建设的模型。

数字化团队建设由三个过程组成,即研究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数字化过程。

1.研究是教师的需要

密云县地处北京远郊。由于人口不断向城镇迁移,农村学校的规模逐渐变小,数量逐渐减少,很多学校的科学课由一位教师兼任。在规模较大的城镇学校,每位教师也要兼1-2个年级的科学课。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了问题,在学校内部很难有共同研究的机会和氛围,只能单打独斗。即便是原县级中心组成员,每学期仅有的4次活动,也无法满足教师经常性的研究需要。

研究的过程恰恰是形成学习型团队的载体和抓手,数字化团队的应运而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在充分考虑县域内科学教师现状的基础上,团队首批成员吸纳了市县级骨干教师、县级中心组成员及具备本科学历的年轻教师。为方便交流和讨论,根据团队教师所在学校类别(城镇、平原、山区)和实际任课情况,我们将教师分为3-6共4个年级组(圈子)。每个年级组由6-7名优势互补的教师组成,由市县级骨干分别担任各年级组的组长。每个组的成员结构比例大体一致,保障了各组教师的总体水平相当。

针对团队共同的研究课题和总体规划,组长负责起草本年级组的工作计划,与组员协商每人要完成的基本研究任务。科学教研员在有关专家和领导的支持帮助下,负责协调各组的具体研究过程。

结合项目需要和科学课自身特点,我们基于探究学习的方式,先后将团队研究的课题定为“提高小学科学概念教学的实效性研究”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策略研究”。

2.学习是研究的必然

学习的过程是数字化学习型科学教研团队建设的核心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根据研究问题确定学习的方案和制度,包括学习的计划、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机制等,保证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项目启动初期,我们安排了较多的团队学习活动。由北师大的专家就数字化团队如何基于“数字化平台”开展研究、学习和交流活动做系列培训,为我们的团队能真正成为学习型团队提供理论支撑。与此同时,北师大专家还深入课堂,针对具体的课例做细致的引领性指导。

个人的学习主要包括针对研究问题,教师自主阅读相关理论书籍、上网搜索相关资料、通过多种途径就具体教学中的问题寻求解决之道等。

“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是学习型团队的重要标志。正如同志所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的过程作为形成学习型团队的过程性事件,必然将贯穿于研究活动的始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逐渐成为团队成员的共同追求。

3.数字化是研究的轨迹

研究是教师的需要,学习是研究的必然,而数字化则是研究和学习的轨迹。利用平台将研究活动数字化的过程是区别于以往的团队研究的显著特点。数字化课题方案、数字化研究过程、数字化学习内容与教学过程、基于平台的学习与交流……

正是源于研究过程的数字化,伴随着研究的推进,数字化平台上动态生成的圈子资源越来越丰富。与众多的资源库不同的是,圈子资源是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每位团队成员在奉献智慧的同时也能分享同伴的智慧。圈子资源不仅仅是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相关课件,更包括这些优质资源的生成过程。圈子讨论、圈子博客、团队成员的个人空间等不同板块从不同侧面记录着团队的发展历程。

研究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数字化过程这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每个过程都是结合团队成员的工作实际,根据研究需求与学习需求,将团队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团队工作与个人工作相结合,实现学习与工作共振,达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目的。

二、数字化学习型科学教研团队的教研模式

数字化学习型科学教研团队的基本理念是:在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数字化平台为载体,以集体教研、协作备课、教研员参与为抓手,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师区域内跨校的交流、分享、反思和传承等活动,有效促进密云科学教师群体素质的提升和个人的自我超越,为提升全县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团队成员基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交流教育教学经验、思想,分享教育教学资源,反思教育教学得失,传承教学资源和团队文化。这既是研究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过程。现仅以“动物怎样繁殖后代”一课的课例研究为例,简介上述模式的运作过程。

2011年春天,正值北京市开展课堂教学评优活动。这次活动的研究主题刚好为“提高小学科学概念教学实效性”,研究范围定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结合市级活动具体要求,我们重新规划了数字化团队研究的基本思路:充分利用“数字化教研平台”,力争团队教师全员参与,打破年级界限,共同经历研究的全过程,确保整个研究过程的数字化。

1.实践

教师已有教学实践经验是具体课例研究工作的基础,经一系列研讨活动生成的优化教学设计是否真的优质也需教学实践的检验。

在“动物怎样繁殖后代”一课的起始阶段,团队成员纷纷将自己以往上课积累的相关资源上传到数字化平台该课下的“相关媒体素材”文件夹,作为共同研究的起点。

核心备课组教师充分借鉴团队成员提供的已有经验,形成初步的教学设计,上传到“初始教学方案”文件夹下供团队成员讨论。

2.交流

针对本课的初始教学方案,团队教师结合有关概念形成的理论及课程标准等方面的学习,就该方案的目标设计、材料准备、实验设计、教学环节设计、评价设计、是否可操作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研讨和交流。

由于团队成员分属不同学校,且距离较远,除唯一的一次现场交流外,其余都借助数字化平台的“圈子讨论”板块进行。由于团队内教师各有所长,交流的过程实际上成为教师间思想碰撞和交锋的过程,更是互相学习提高的过程。

结合大家的意见,核心备课组教师先后将教学方案改写达10次之多。先后有多人通过实际教学(实践)检验方案的可行性,并提供反馈意见供团队成员继续讨论。

通过反复多次的实践——交流(线上异步)过程,由专人形成比较公认的教学方案,上传至“优化教学方案”文件夹供大家分享。

3.分享

对于“优化教学方案”文件夹中的资源(PPT、教学设计方案、前测数据等),每位教师都可以在个人空间的课程板块进行再设计。主要是结合本校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对优化方案做个性化处理,并实际应用于教学(实践)。

4.反思

每位参与试讲的教师上课后,都要在圈子博客内撰写反思,与同伴交流实践后的得与失,使研讨活动得以深入进行。

直接借鉴优化教学方案上课的教师则要将自己个性化部分的得与失与大家共享。

最终承担评优课任务的教师则从课题研究的角度对本课的研究构成做更深入的反思,其撰写的《在前概念和科学概念间铺路搭桥——以“动物怎样繁殖后代”为例》一文在《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3期发表。

对于每位教师来说,自己和同伴的反思既可以迁移到其他课的教学,也可以以后再上本课(实践)时作为进一步改进的依据。

5.传承

在实践、分享、交流、反思等几个环节,都能在数字化平台上的相关板块留下印迹。数字化资源的有序保存、系统呈现和不断生成的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一节课从雏形到不断趋于完善的过程,也记录了教师个人和团队不断超越和创新的过程。

对于后来者而言,通过数字化而传承下来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将有助于他们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避免在教学实践中再走弯路,从而加快专业发展的步伐。

针对“动物怎样繁殖后代”一课的研究,我们只组织过一次较多人参加的现场常规活动,其余大量活动都依托于数字化平台和县教委视频广播系统进行,教师足不出户(校),即可全程经历选课,初步教学方案的确定,试讲,试讲时发现问题的解决,实际上课后的再反思、再实践等不断打磨的过程。这在没有进行数字化团队建设之前是无法想象的。

三、数字化学习型科学教研团队建设成效

数字化团队项目自启动以来,历经全面开花式的资源建设、重点课的打造、常规教研与数字化教研的整合、一节课的持续深化研究等不同发展阶段,其主要成效可概括为以下两方面。

1.数字化学习型科学教研团队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

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和锻炼骨干教师无疑是教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教研的工作,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一般是“面对面+电话+邮件”的方式,总体效率相对较低。借助于数字化平台,在扁平化的管理机制下,每位教师都有了充分的话语权,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2.数字化学习型科学教研团队创设了团结和谐的研究氛围

第9篇:智慧校园总体规划范文

[关键词]班主任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154-01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等作用”。而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班主任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班主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重要作用。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因素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学校师生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规划,沉淀校园文化底蕴。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许多格调庸俗低下的社会文化冲击着校园,社会上一些不良网吧、录像厅、电子游戏厅等不良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渗透,加上中职学生总体素质较低等因素,使得我们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厚、难形成特色,因此,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一)充分认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是联系班级各学科任课教师的纽带,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力量,学校应当选派最优秀的教师担任班主任,班主任就是学校的形象代言人,以“三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提升学校形象,而班主任就是学校“三风”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二)充分理解、信任每一位班主任

理解来源于情感上的互动交流,细节上的人文关怀以及责任上的相互激励。要大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使班主任的精神负担得到必要的释放,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刚性制度,人性化管理”的原则,使班主任能够心情舒畅的开展工作。以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为导向,以构建和谐校园为宗旨,积极引导班主任因地制宜,开拓创新,以班级为主阵地,内延外伸,大力营造高尚文明的育人氛围,彰显班级管理特色。

(三)让传统美德教育在班级焕发时代的生命力

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由于传统美德具有暗示导向功能,班主任精心搜集古代经典中丰富的育人资源,利用板报、墙报、晨会、班会等途径,从养成教育着手,把中专生一日常规要求细致化、生动化,努力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四)发挥学生特长,彰显班级文化特色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孩子都有灵性,都有可爱之处,班主任要充分掌握学情,开展各种主题鲜明、形式活泼、富有情趣的学生自主实践活动,为每个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发挥特长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价值,让每个学生学会欣赏自己。

三、优化育人环境,创建和谐校园

(一)建设环境文化

环境建设要突出校舍和校园的安全、整洁、绿化、亮化和美化;人文环境建设,要突出学校专业特色,反映学校办学理念,融入企业优秀文化。近年来,我校先后建设求知广场、智慧园、勤奋园、水景园,成功校友名人长廊、未成年人法制教育警示基地,教学楼、实训楼、办公楼文化走廊等,形成了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学生在这样一个充满着健康、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围之中,心灵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

(二)加强精神文化和理念文化建设,用思想文化引领校园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从奠定“和谐”思想,到齐心协力,同心同德,从确立校风、学风、教风,到具体落实外化为行动,从开展校园活动,到深入人心内化为品格。总之,即结合办学观念、学校历史、师生行为规范、专业特色、校园标识等校情,培育校园文化精神。

(三)开展特色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抓特色,创品牌,积底蕴,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更高追求。坚持每天在学生中开展“学唱经典歌曲、朗诵经典誓词、宣誓德育誓词”等德育系列活动,提升学生自律品德,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把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作为学校的特色工作来抓,这些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引人注目的亮点,突出了我校育人特色。

(四)抓好“四项”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