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关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数据挖掘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市政平台研究与实现 物联网与云计算的融合 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智慧农业温室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城市现状与发展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慧水务系统研究 物联网\云计算构建智慧城市信息系统 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关键技术的智慧城市应用体系综述 关于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来构建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浅析 智慧城市中物联网及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智慧城市与物联网的关系 基于物联网与GIS的城市排水防涝智慧管控平台 融合平台解困物联网 物联网与云计算的融合――物联网云的构建 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型物联网实现技术研究 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智慧物流发展模式研究 云计算融合物联网技术的物流园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设计 浅谈云计算与物联网的融合发展 云计算与物联网的融合发展分析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行业应用与共享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彭力.物联网技术概论[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
[3]智慧城市网.智能交通的崛起能否拯救堵在路上的中国[BO/LD]..
[4]毛光烈.智慧城市需“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BO/LD]..
[5]崔逊学,赵湛,王成.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领域应用与设计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6]吴朱华.云计算核心技术剖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Intelligent City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Cloud Platform
ZHAO Yan1,SU Yu-zhao2
(1.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Zhengzhou,Henan 450015,China;
2.School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Henan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Zhengzhou,Henan 451191,China)
【关键词】嵌入式 物联网 M2M
一、什么是物联网
目前,流行观点大多是引用国外的。早在1999年,国外有人提出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这就是物联网概念的雏形。其实,准确的讲,这是一个研究电子标签和物流的外国机构提出的,所以说这应该是一个物流网的概念。就像现在有人提出的车联网一样,是物联网的一部分。
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这是从表面现象来描述的物联网,或者说是叙述物联网可以做的一些事。
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让每个物体都连起网来,理论上讲目前没有什么技术障碍,完全可以实现。关键是没有必要让每个物体都联网。物物相连是美好愿景,可以肯定的是再过若干年也不可能每件物体都有联网的需求,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理解,从造势的角度谈物物相连,强调物联网的万亿级的产业规模是可以理解的。
M2M业务的物联网。M2M最早是电信运营商提出的一种业务模式,也是现阶段物联网最普遍的应用形式。M可以是人(Man),也可以是机器(Machine),M2M泛指人、机器之间建立连接的所有技术和手段。据统计,目前全球机器的数量至少是人类数量的四倍,这意味着M2M技术有着无比广阔的应用前景。在M2M领域,通信运营商由于具有现成的网络覆盖、随时随地的接入能力,成为当然的应用提供者。
还有人概括说:物联网就是基于物理世界的互联网。这个定义描述的产业规模是客观的,也是有据可依的。但是,不管是机器还是人,都要先赋予智能化的功能才可以连起网来。比如:我们人类可以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等手段上网。那么物体要想上网也要通过这些手段。这种方式就是把计算机嵌入到物体中去。所以把物联网定义为:是基于互联网的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就是计算机应用的一种形式,赋予物体嵌入式系统,它才具备上网的条件。物联网=嵌入式系统+互联网。
二、嵌入式、物联网、与云计算之间的关系
嵌入式是一个物联网项目中物体端嵌入的专用计算机技术,是一个可裁减、低功耗、高可靠性、按需定制的计算机。
物联网则是通过专用计算机系统在物体信息处理传输的一种应用,也可以把物体看作云计算的端口或者节点,大量的物体联网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存储和计算,这就会用到云计算。云计算是海量数据处理的一种概念,当众多远端智能设备把数据传到服务器群组时进行高速处理,即是云计算,或者叫虚拟计算。云计算也是一种商业模式,即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比如:一个超级云计算中心,可以为各行各业提供计算服务,按上机时间计费。这样避免了单位花巨资买计算设备,而且计算设备的利用率也会提高,由专业的人员进行计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云”就是一种服务模式。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属于云概念的实例。比如每个人都有银行卡,银行卡在结算时只是起到身份证明和加密处理的功能。通过磁记录装置读入持卡人的身份和密钥,然后由嵌入式计算机通过网络把数据传输到远端的服务器进行计算处理。当你的银行卡丢失,可以迅速挂失,只要没人用你丢失的卡支取之前,银行都可以冻结你的账户,有效的保护了你的资金。这种操作既是云计算也是一种云服务。
生活中有些简单例子也是这种服务模式,比如社会上对企业提供财务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当有些规模较小没有专业财务人员的企业,需要工业会计、商业会计、审计、财务评估等等业务时,事务所都可以派出专业人员为你服务。这很像云计算的商业模式,只是云计算特指计算机的工作模式。
三、结论
物联网是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控制。专业上讲就应该是智能终端的网络化。嵌入式系统无所不在,有嵌入式系统的地方才会有物联网的应用。所以,物联网就是基于互联网的嵌入式系统。从另一个意义也可以说,物联网的产生是嵌入式系统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更多的嵌入式智能终端产品有了联网的需求,催生了物联网这个概念的产生。物联网通过专用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系统)在物体信息处理传输中,产生的海量的数据存储和计算,这就会用到云计算。可以预见,未来的物联网将会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社会的各个角落,使人们的工作生活更加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嵌入式技术网络技术进而导致的物联网技术必将对未来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关键词:预警平台;云计算技术;数据融合技术;物联网技术;煤矿安全生产
引言
煤矿生产环境非常恶劣,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煤矿安全生产问题依然值得重视[1]。尽管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大多都是相互独立的子系统,彼此之间相互独立,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各子系统的开发平台也不一样,不能实现统一结合,这些不足严重制约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发展[2]。物联网作为未来信息技术领域新的制高点,具有异构相通、远程管理、高度智能化、高度信息化等特性,已成为当前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煤矿物联网系统会产生海量数据,对数据的处理要求较高,相信引入数据融合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一定能得到满意的效果。物联网技术、数据融合技术、云计算技术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煤矿安全生产预警平台上应用这三种技术,有望解决上述问题。
1物联网技术、数据融合技术、云计算技术
1.1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就是一个统一的网络,通过传感器与互联网的链接,使物体与网络相连,从而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管理。物联网改变了以往互联网的形式,它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技术,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所产生数据的联通[3]。物联网的结构一般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1)感知层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负责各类信息的采集,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和RFID技术。(2)网络层是物联网的支撑技术,负责把感知层获得的各类信息安全、稳定地传输到应用层,主要包括无线技术和有线技术。(3)应用层是物联网的最高层,负责把接收到的信息数据汇总、存储、处理,再以特定形式呈现出来,主要包括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
1.2数据融合技术
数据融合是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自动分析、综合、校准,消除数据的不稳定性,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准确获取更有用的信息,为后续数据的感知处理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测量数据[4]。若将物联网感知层获取的海量信息直接传送到物联网应用层,必然会增加应用层数据处理的难度。若在物联网的感知层通过数据融合技术增加信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供可靠的信息到应用层,必然会减轻应用层的压力。因此数据融合将成为物联网的一个重要环节。
1.3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是将分布式计算、虚拟化、网络存储、效用计算等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发展融合壮大,产生的一种新兴计算方式。其目的是把多个简单的计算形式融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计算形式,并将这种计算形式共享,使系统中的所有终端用户都能运用这种计算形式[5]。物联网是对传统网络和传感网络的整合,这其中必将产生海量信息,唯有借助云计算技术才能实现对这些信息的有效处理和整合。因此,云计算将是实现物联网的核心关键技术。
2煤矿安全生产预警平台
预警是对生产系统中可能发生的危害和危险事件进行合理评价,预估风险,设计预案,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避免危害和危险事件的发生[6]。预警系统是能够自动监测、评价与控制各类危害和危险事件发生的监测系统[7]。煤矿安全预警系统可以实现矿井安全生产信息的远程监控,实时掌握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减少或避免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8]。煤矿安全生产预警平台是从煤矿安全生产的角度,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典型复杂巨系统。任何一个传感器节点或子系统检测到的异常数据信息,都有可能对煤矿生产的安全运行产生威胁。煤矿安全生产预警平台需构建物联网下的立体监测体系,对瓦斯、顶板动态信息、冲击地压、尘害、热害、水、火等潜在威胁进行多角度、多尺度的监测,将监测数据处理反馈给预警平台。
3三种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预警平台上的应用
3.1物联网技术能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预警的整体水平
煤矿安全生产预警主要用以监测矿工、环境和设备。矿工的采掘影响着煤矿井下的环境,环境变化影响着设备的运行,同时环境变化和设备运行状态的好坏也影响着矿工的生产和其生命安全。因此对煤矿井下重点危险源实施监控与预警,建设和完善安全生产预警平台,提升煤矿生产安全过程监控和预警水平,将矿工、环境、设备联成一个网络,并通过物联网加以控制,煤矿安全生产的目的才能更好地实现。
3.2数据融合技术能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预警的准确性
为了能够对煤矿井下矿工、环境和设备进行动态监测,在矿井一定区域内采用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够为煤矿的安全监测提供支持。煤矿安全生产监测数据包括各种传感器、条形码读卡器、RFID标识读卡器等各种数据信息。由于设备本身可能存在的故障及井下环境干扰等多种原因,采集到的数据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误差,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必须通过数据融合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消除误差,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3.3云计算技术能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预警的稳定性
云计算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是物联网系统的首选技术。云计算技术为数据的集中存储和安全访问提供了稳定支持。云计算技术使物联网系统在信息共享和数据处理方面更加智能和稳定。同时,云计算技术还可解决各煤矿子系统之间的异构性,将井下环境监测、井下设备监控、井下矿工定位等功能集于一体,满足煤矿安全生产对信息资源的集成与共享的需求,增加煤矿安全生产预警平台的稳定性。
3.4三种技术的关系
物联网技术、数据融合技术、云计算技术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物联网技术侧重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的联通;数据融合技术侧重对海量信息的加工和提纯;云计算技术侧重数据计算的方式、方法。因此,物联网技术、数据融合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之间的关系是:物联网产生大量数据,大量数据需要数据融合技术进行提纯,同时也需要借助云计算技术进行计算,数据融合技术有助于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和数据融合技术为物联网服务。
4结语
物联网技术、数据融合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会成为改进煤矿安全生产预警水平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物联网技术是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的基础,数据融合技术增强了采集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云计算技术增强了对海量数据处理和计算的能力,三种技术为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预警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贺超,宋学锋,王建军.基于物联网的360度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39(8):80-82.
[2]余建芳.物联网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煤矿开采,2013,18(2):103-104.
[3]刘伟.基于物联网技术下的煤矿智能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J].煤炭技术,2013,32(7):93-94.
[4]李莉,卢静.基于云计算和数据融合的煤矿物联网信息化管理[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6):124-125.
[5]裴忠民,李波,徐硕,等.基于云计算的煤矿物联网一体化平台体系架构[J].煤炭科学技术,2012,40(9):90-94.
[6]孙彦景,左海维,钱建生,等.面向煤矿安全生产的物联网应用模式及关键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3,41(1):84-88.
[7]张大维,吴电涛.物联网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3(6):122-124.
而今,2012年已经过去了,我国物联网产业又进入了新的一年。
过去的一年,政策规划密集出台,大额资金源源不断,核心技术和标准体系备受关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局面愈发明显。
智慧城市概念成为最大赢家,打着智慧城市旗号的展会如雨后春笋般,从年头甜到年末。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有超过300个城市和地区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与2011年相比,规模翻了一番,大部分城市的投资规模都超过20亿元,江、浙等5省高达500亿元;最大的赢家要数三大运营商,与逾300个地方政府达成“智慧城市”战略合作。
2012年又是中国云计算的实践元年。“云”在这一年中如鱼得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应用与服务迁移到云环境,金融云、政府云、教育云等应用案例不断涌现,而与云计算结合的大数据,在2012年的热度和迫切性已经让人无法忽视。
这一年还发生了很多事情,国内三网融合试点的脚步在加快;无线宽带普及、光纤入户被提到了城市规划的高度;企业几家欢喜几家愁,并购浪潮此起彼伏,找对盈利点的利润暴涨,盲目扩张导致业绩亏损的例子也层出不穷……
回望这一年发生在物联网业内的大小事,有喜亦有忧。喜的是,利好消息不断,政府对物联网的关注度并未降温,扶持项目也更加细化,不再是撒胡椒粉。忧的是物联网仍是虚多实少。常见媒体报道,某某机构几千亿、几万亿产值的预测,不禁想问,现在我们有什么成熟的物联网项目/工程可让市场获得这么大的收益?几年后万亿级的规模又有何根据?
物联网应用还处于示范阶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邬贺铨曾给物联网泼冷水,称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视物联网的国家,但很多地方大力推进物联网产业的做法似乎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因此出现了一些过热的苗头,需冷静对待。同时,“我们现在都关注前端的数据收集,后台的智能分析却没有跟上。海量的数据没有很好地利用,所以不容易产生效益”。
经过三年的发展,我国物联网产业核心技术与国外相比还有段差距,标准体系缺失导致资源整合难度加大。链条的上下游产业大多都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示范工程效果不尽理想,未能被民众接受和得到规模化发展。不少政府和企业至今都还是在玩概念,参展就是为了混个脸熟,宣传册中的智能或智慧××,一问三不知,或是当你听完介绍后,总忍不住会心里捣鼓:这个产品跟没冠上智慧××前相比,似乎没啥飞跃性的突破。
从企业角度看,目前物联网企业还很弱小,真正跟进的并不多,缺乏一批类似华为、中兴这样的龙头企业,否则一个爆棚的产业怎会让人没法熟练叫出前三名的名字。创业型企业很有热情,经常因为没有资金的支持焦头烂额;大型企业却大都不愿意自己出资建设物联网系统。
查阅一些物联网公司业绩后发现,企业的优异表现与资金的刺激不无关系。不少公司这么多年来一直能够在物联网行业坚持下来,主要还是依赖于政府对于产学研平台的多种扶持资金,真正从市场上获得的盈利尚不多。
以净利润暴涨的远望谷为例,其“基于车联网应用的超高频RFID标签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被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及国家资金补助计划,获得政府补助资金800万元。此外,工信部最新公布的2012年物联网发展资金拟支持项目名录中,远望谷也在其中。
与远望谷同时获得工信部资金支持的还有高鸿股份、国民技术、旋极信息、佳讯飞鸿、航天科技、万达信息、聚光科技、宝信软件、海康威视等超过11家上市公司。这也体现了国家在资金的支持上,还是比较偏爱大企业,而心怀创新梦想的中小企业终究只能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物联网无法规模化推广,与成本和企业规模也有紧密关系。比如一个普通的RFID标签造价就高达1元-2元,除了一些政府项目或者是价格较高的产品有望使用外,成本难题阻碍了产品的广泛应用。而且对物联网技术改造生产服务感兴趣的,也还限于生产达到一定规模的大企业,中小企业考虑的还只是生存问题。
创新构建物联网未来
尽管物联网一路走来磕磕碰碰不少,但经过三年的试炼,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不再是华而不实的东西,也逐渐出现了一些值得肯定的应用和技术,例如在安防、电力、交通、物流、远程医疗、环保等领域,不少应用模式已趋于成熟,效果越来越好,作用越来越大,拓展应用的前景也越来越宽。
有人提出,为何不依靠投资来拉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有研究学者持反对意见:“整个中国经济目前基本处于创新驱动阶段,物联网是创新阶段才有的产业,而不是在投资阶段,千万不要想着依靠投资拉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创新是物联网产业的灵魂,创新的核心就是顶层设计和底层创新的互动。物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丹麦全力打造智能电网,日本偏爱智能交通,瑞典采用RFID技术监控空气污染等。对比国外的有选择性的发展,国内各个城市和地区强力抢滩物联网,应用类型却是百花齐放,总体上缺乏统一的方向。这种做法容易造成市场的混乱,企业不能准确把握正确的产业方向,糊里糊涂的就注资扩展和概念化某样产品。
因此,在创新驱动阶段,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顶层设计,构建一个全国性的网络和强大的管理平台,让所有业务低成本接入与管理,让每一个用户能接得进,用得起。同时通过国家与运营商、科研机构及行业企业组成的产业联盟创建示范性大型项目,利用大项目带动产业链某个环节或某方面加上物联网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此外还要分析当前政策、经济、社会和产业大环境的利与弊,变革现有的财政金融政策,为物联网赢得资金支持。
未来,物联网与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相结合将是必然趋势。物联网规模化离不开云计算平台的支撑,云计算平台的完善与大规模应用需要依托物联网获得用户源。此外,离开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应用将难以为继,物联网发展也给移动互联网带来更多市场机会。
经过2012年的磨练,懵懂的物联网产业路径变得愈加明朗。在Gartner公司预测的2013年CIO关注的十大技术热点中,物联网荣幸上榜。新的一年,物联网能否在标准、核心技术和应用服务上有所突破?市场资金会更青睐哪些行业呢?整体市场规模能否达到预计的7500亿元?让我们拭目以待。
新闻链接:
引爆2013年互联网格局的十大趋势
1、二维码:未来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入口之一;
2、HTML5:将可能成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杀手锏;
3、大数据(大数据存储、计算、分析与挖掘);
4、物联网(车联网最为突出);
5、移动支付;
6、O2O;
7、云计算;
8、人工智能;
关键词:物联网大会;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社交网络
2012(第三届)中国物联网大会日前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会主任邬贺铨在大会上致辞。以下是文字实录。
尊敬的吴部长,杨部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早上好。
今天,我想就IOT,也就是物联网和ICT信息通信技术之间的关系和联想做一个发言。
首先,从ICT发展来看IOT。
大概在70多年前,人们发明了电视机,60年前发明了计算机,50多年前发明了集成电路,40多年前发明了光纤和互联网,30多年前发明了PC机和手机,10多年前开始有3G的业务并进行标准化,这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成果。
我们可以看到,从以计算机为中心、以通信用户界面为主要技术,发展到以软件为中心、以web作为主要技术,再进一步发展到以服务为中心、以云计算和云服务作为主要技术。现在要过渡到以应用为中心、以物联网作为主要技术的阶段,未来可能会发展到以用户为中心。当然以什么为技术,现在还说不清楚。总之,我们从PC时代的网络共享,到网络时代的信息共享,到云计算时代的资源共享,现在又走到了物联网时代的环境共享。应该说近半个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进入了新的时代。现在我们又面临新一轮的换代,数字化、平板化的电视时代已经开始,可以说我们今年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和后PC的时代以及后web的时代。同样不出10年,我们又将进入云计算时代和物联网时代。
回顾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说从数字化开始。30年前是交换机的数字化,20年前是光纤传输的数字化,10年前是移动通信的数字化。现在我们在谈论数字电视,未来可能谈论数字电影。
IP化,从3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当时是互联网的IP化,20年前是电信化和数据网的IP化,10年前是IP电话,现在谈论IP电视。
应该说,我们现在可以通过用终端来感知各种各样的环境,我们叫环境移动。未来10年,我们身上有各种各样的无线终端和路由器。同样,在智能化方面,80年代,我们有计算机,90年代有PC机,前几年,我们开始有智能手机,现在是平板电脑,未来又将发展到智能家电。
云化也是很好的话题,30年前是数据库,20年前是数字中心,10年前我们开始谈云计算,现在我们讨论云服务。在未来,又会是什么,我现在也说不准。
还有社交化,10年前,我们就基于PC,而且基于文字的社交网络。现在我们是基于移动终端的社交网络,而且有照片。未来10年,可以是视频的社交。
还有泛在化,20年前,人们提出物品要标志,10年前,希望物品联网,现在,我们希望通过联网的物品基于感知实现智能分析和决策。
下面,我们说说数字化。
以传输系统来说,80年代,第一代传输系统是模拟的,自从光纤发明以后,变成了数字的GDM,后来我们把光纤容量进一步提高,便可以看到光通信更好。
在移动通信方面,上世纪90年代,第二代移动通信广泛应用,并进入了数字化的过程。现在,我们有3G。
对于数字化与物联网,物联网产生的数据,我们将来也要数字和可视化,并提供应用产品。
关于移动中心网,我们原来用电路召唤的方式支持网上传电话,到了LTE以后,我们用分组的技术传输,即全IP化。物联网也要往IP化上走。
无线局域网的标准化相当快,今年国家已经颁布了国内超高局域网的标准。宽带化跟物联网有很大的关系,大量的摄像头,广泛应用于城市各个交通、热点地区、地铁和居民小区的安全监视。北京要求商场和超市安装高清摄像头,要拍到食品架前的人的脸部,以防投毒。
在移动化方面,关键是用户体验。我们从移动1.0过渡到移动2.0。手机是一个多功能的物联网的节点,从手机的发展看到整个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我们拿手机拍一个销售房子的广告,拍了以后,很快就可以传一个房子的平面布局,房子的平面图,房子装修以后的形象。因此,房地产供应商可以把这些传到你的手机上。
移动化与物联网有很大的关系。美国的一个装置可以实现河流的生态环境监测,这种传感器是在移动过程中的。另外,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判断某条道路的交通状况、车流情况、方向等等。过去,我们说人在网络中,现在网络也在人之中,事实上,随着人的移动,整个网络都在移动。
通过Web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到互联网发展的进程。过去上网是Web 1.0,网民看到的是网站的信息;微博出现以后,进入了Web 2.0时代,很多信息是网民推上去的。物联网的出现很多来源于传感器,这些并不是人送出来的信息,对于它的理解需要理论基础。希望网络更多地提供智能,比如上搜索引擎,如果在百度输入“成龙”,肯定有上千条指令,要一条一条看才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事实上,可以让网络帮我们做分析归纳工作。这里,以前上网搜索引擎给我们推荐的是成堆的参考书,未来,它给我们提供的是答案,我们希望网络能做一个智能的分析和处理工作。
现在的手机能力大大增强了,一年一个样子,未来,我们的手机上面会有光纤传感器,白天会怎么样,晚上手机会自动发亮,如果老花眼,靠近手机会自动把字变大。还有如果你摔跤的话,可以自动发信息到医院,这里有一个自动定位的功能。去年,智能手机占到手机销量的三分之一,智能电视去年已经占到电视机销量的27%,事实上,智能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关于云化方面,基于“端”的应用模式,人们可以从与终端操作系统绑定的应用程序商店下载到移动终端上执行。但因内存有限,终端难以保留多个App。基于“云”的应用模式,所以要专为手机开发。云端可识别客户的移动手机屏幕分辨率及页面。iPhone 4S结合在云计算后台的语言识别和合成功能,已经开拓了稚嫩的语音搜索业务。
社交化,是现在年轻人希望使用的系统,我们是基于手机、图片、照片,未来将主要基于视频,不久就可以看到。我国目前有2.6亿微博用户,其中有34%的微博是在手机端发出的,QQ上发的信息有一半来自手机平台。社交网站可对第三方开发者开放平台,通过资源共享、利益分享,也可以达到传播和宣传的作用。
社交网络上面常有很多志趣相投的人,可以将自己所处环境感知的信息发到社交网络上传给好友。Goole公司开发了一种眼镜,通过这个眼镜看到的东西,可以传到网上。另外,通过语言可以发送短信,并且知道发送信息的位置。
泛在化更好的表现在物联网上,物联网是一个很好的泛在化的表现。泛在传感器是在现有的物理网上构造的。
从未来网络的角度看物联网。
物联网是未来网络发展的主要特征。未来10~15年以后,主要将是物联的服务感知,还有数据感知,还有环境感知,这些我们现代物联网都具有一些能力,可是进一步,未来网络希望我们做到社会与经济的感知,这一点,我们现在一般的物联网可能还没有提到这点。也就是说,把物联网跟社会和经济发展关联在一起,物联网的发展,应该说可以有不同的阶段划分,这是欧盟的一个说法。首先,嵌入消费电子应用、垂直行业应用,最后是社会化的应用。
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物联网、社交网络相结合,将掀起网络技术和业务运用的新浪潮,这些应该联系在一起来看。
最近,英特尔公布了一份还算不错的财报,但之后却宣布全球裁员11%,转型力度之大着实让人吃惊。其实回顾英特尔转型之路,要从CEO科再奇上任开始:加大物联网新领域的投入,167亿美元收购FPGA企业Altera加强云端实力,将体量巨大、相对传统的PC部门并归为客户端与物联网架构事业部……这些举措都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随后,英特尔转型动作升级到高层人动,其中当属去年底挖角高通的任沐新掌管客户端与物联网事业部一事最夺眼球。而从现在到2017年,这场自上而下的大规模转型被看作加大马力地进入了收尾阶段。
那么,英特尔要向哪里转型?
科再奇曾发文称,英特尔要从一家PC公司转型为一家驱动云计算和数以亿计的智能互联计算设备的公司,并提出了五大战略核心:一是,云是最重要的趋势,将塑造智能互联世界的未来。
二是,与云相连接,让组成PC客户端计算业务和物联网的“物”变得更有价值。
三是,存储和可编程解决方案(FPGA)将为数据中心和物联网带来全新级别的产品。四是,5G将成为访问云端和 “连接”世界的关键技术。五是,摩尔定律将继续发展,而且英特尔将继续在真正实现摩尔定律的经济影响方面保持领先。
这被称作“英特尔增长的良性循环”,即云、数据中心、物联网、存储和FPGA通过连接性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通过摩尔定律的经济效应得以加强。
其实,从业务角度还可以简化为两大部分:包括传统PC在内的物联网边缘设备,以及计算、存储、网络的数据中心云解决方案。
在台北COMPUTEX展上,英特尔执行副总裁兼数据中心事业部总经理柏安娜和英特尔副总裁兼客户端计算事业部总经理孙纳颐一同上台,进行了系列重大新品的。即便他们讲的还是物联网和云数据中心,但故事却有了重大变化。
更宽泛的物联网
以前大家以为英特尔物联网多指诸如Curie、Edison、Quark等功耗低、体积小的全新芯片种类,但这次孙纳颐的出现给出了物联网更为广泛的含义。物联网包含连接到云的所有智能的端设备 ――传感器、控制器和其他任何客户端计算设备。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孙纳颐所掌管的英特尔PC客户端和移动计算业务,也被视为物联网的一部分。
曾经,孙纳颐掌管的这部分业务在广大消费者看来,甚至就代表了转型前的英特尔,毕竟它贡献了英特尔60%左右的营收。但其市场大环境已经趋于疲软,而物联网业务增长迅猛。
在过去五年里,互联设备的数量增长了300%;到2020年,全球将会有500亿台互联互通的设备;到2025年,各种物联网应用带来的经济规模可能会超过10万亿美元。这是英特尔高管在讲述物联网前景时常引用的数字。
“从5G网络到物联网的爆发式增长,我们正站在下一轮技术革命的起点,迈向一个真正互联的世界。”如此大规模的变革,也是任沐新公开表示离开高通加入英特尔的根本原因之一。
互联互通的设备当然也包括传统PC客户端和移动客户端。这部分业务虽然整体下滑,不过孙纳颐却看到了其中细分市场的亮点:二合一笔记本过去一年增长了40%,重度沉浸式VR游戏的大热也引得英特尔开始考虑涉足在这一领域。
VR游戏刚刚让玩家大呼过瘾,孙纳颐就在台北COMPUTEX展上宣布推出首个支持多玩家体验VR游戏的酷睿 i7处理器至尊版(如右下图),这是迄今为止最强大的台式机处理器(首款10核台式机处理器),也可作为新的VR背包模式。
平台层面的物联网
除了将PC和移动计算纳入物联网之中,英特尔的物联网与一般人认为的还有区别,即平台层面,智能网关是物联网平台解决方案。
孙纳颐的出场还带来家用网关系列新品,这是英特尔第一次将SoC系统芯片与Wi-Fi芯片组相结合的平台,支持本地和云服务、媒体创建和内容共享。目前,英特尔支持十几家OEM和ODM提供家用网关和用于零售市场的Wi-Fi接入点。
在交通运输领域,英特尔还宣布与台湾“中华电信”和胜捷光电开展合作,利用针对物联网的低成本英特尔凌动x3处理器(SoFIA),开发互联车载信息服务,并广泛用于物联网领域的销售点系统、医疗平板电脑和工业设备。
云从性能走向功能
这次,柏安娜的云数据中心新品,完全不是像E5/E7那样的计算性能大比拼,而是依据最热的云应用需求和机器学习需求而生的功能性后端产品。从性能比拼到功能比拼,这是摩尔定律走过50年后的全新存在方式和经济模型。
英特尔意识到,除了CPU计算,实际应用中需要更多功能配合。目前视频占据网络流量的近80%,通过云高效交付视频内容是一大突出需求。
为了经济地加速视频并安全地远程交付图形密集型应用,英特尔推出了至强处理器E3-1500 v5产品系列。它将至强处理器的性能与英特尔图形处理器Iris Pro P580显卡的图形功能整合,并在台北COMPUTEX展现场演示了一场由Blue Note演奏的虚拟现实爵士音乐会――利用至强E3v5系列服务器的硬件辅助4K视频交付,这场音乐会从纽约向台北现场直播。
此外,英伟达押宝人工智能去年股价大涨70%的故事英特尔不可能没有,只不过英特尔采用的是其他技术路线。
比如,这次英特尔就首次推出了结合FPGA的新系统――至强E5-2600 v4的试用系统,它整合了针对机器学习应用的FPGA,而即将推出的英特尔至强Phi系列也是为深度学习领域打造的新品。
作为在英特尔历史最大并购案中,以167亿美元被收购的FPGA企业Altera,它的作用将在与英特尔的进一步整合后得到逐步体现。
5G技术是转折点
英特尔为什么去年突然在NFV/SDN(网络功能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产品上发力?这是很多人没看懂的。毕竟相比计算和存储,网络市场曾经微不足道。
不过前瞻未来会发现,从主要由PC和智能手机驱动的网络需求,到能让广泛的“物”互联并使之与人、与云相连的全新平台,5G是技术转折点。在这场技术革命中,SDN使得英特尔的标准化设备替代专用网络设备成为可能。
英特尔正在创造下一拨连接技术和设备 ―― LTE和5G调制解调器、RF射频、Wi-Fi、蓝牙、以太网……从设备制造商到网络运营商,英特尔看到了新的商机。如果从这个角度看,英特尔并不是要退出移动市场,而是扩展了移动的定义。
在台北COMPUTEX展上,英特尔宣布与富士康签署一份协议,合作开发网络基础架构技术。两家公司将协作进行移动边缘计算、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RAN)和NFV等技术的概念验证和试点项目。
【关键词】物联网 IPv6 业务网络 Widget 云计算 IaaS PaaS SaaS
1 概述
物联网是目前业界的热点,物联网技术是目前在国内外广为看好的信息化技术。国内相关标准中,将物联网定义为“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或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正日益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实现技术涉及RFID(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通信技术、业务平台技术等。目前,运营商在物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在通信技术和业务平台技术方面进行了市场化运作试验,在应用方面也进行了探索。很明显,物联网环境为电信运营商的转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为了更好地切入物联网领域,运营商应该在平台建设、网络改造和运营实践上未雨绸缪,在优势技术上先入为主。
2 物联网的架构和特点
物联网的整体体系架构上可分四个层次:一是传感网络,以传感器、RFID以及各种机器终端为主;二是传输网络,即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网络等,实现数据的传输与计算;三是运营层,实现物联网应用的运营管理,包括接入认证、业务鉴权、计费、应用捆绑优惠等;四是应用层面,即利用终端作为信息采集设备,或利用终端作为执行部件,结合电信网络的基本服务而构建的物联网应用和服务。
1 概述
物联网是目前业界的热点,物联网技术是目前在国内外广为看好的信息化技术。国内相关标准中,将物联网定义为“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或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正日益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实现技术涉及RFID(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通信技术、业务平台技术等。目前,运营商在物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在通信技术和业务平台技术方面进行了市场化运作试验,在应用方面也进行了探索。很明显,物联网环境为电信运营商的转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为了更好地切入物联网领域,运营商应该在平台建设、网络改造和运营实践上未雨绸缪,在优势技术上先入为主。
2 物联网的架构和特点
物联网的整体体系架构上可分四个层次:一是传感网络,以传感器、RFID以及各种机器终端为主;二是传输网络,即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网络等,实现数据的传输与计算;三是运营层,实现物联网应用的运营管理,包括接入认证、业务鉴权、计费、应用捆绑优惠等;四是应用层面,即利用终端作为信息采集设备,或利用终端作为执行部件,结合电信网络的基本服务而构建的物联网应用和服务。
物联网具备特殊通信网、多样化终端、电信运营非必要性、信息化关联紧等特性。
3 物联网的技术实践建议
物联网技术并不都是运营商的优势,但运营商可以选择自己的优势切入,并参与其他非主导技术的共享。
3.1 构建物联网业务管控平台
物联网业务管控平台,位于整个物联网体系架构的运营层,主要提供信息翻译、协议转换、开放业务、统一接入、信息聚合和终端管理功能。在物联网应用规模发展场景下的物联网业务管控平台是共享和交换信息的大型分布式系统,一般企业或个人均无能力进行搭建,而掌握网络资源的运营商提供此项服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运营商通过将传统的信息服务范围加予了扩展,结合已有的运营管理手段,就可以较为方便地提供这样一种服务平台,实现应用聚合和信息共享;对他们来说,这是掌控物联网价值链的切入点。
(1)管控平台架构
基于应用的多样化,物联网业务管控平台的功能有特殊的要求。运营商的管理平台要求提供以下功能:
聚合业务应用:封装平台对终端应用的管理功能,使不同行业或公众应用系统能够快速接入,并对业务和用户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同时为业务运营提供必要的支撑系统接口。
组合网络能力:灵活组合各类通信能力和基础业务能力,形成综合能力。
提供开放环境:把通信能力进行标准化封装,提供基础业务能力的开放和灵活的业务生成环境,以快速拓展自身的物联网应用,同时方便非专业客户迅速开发自己的应用。
监控和管理终端:对终端实现接入控制和能力管理;实现非标准终端的协议解析和标准化适配。
提供门户界面:业务和应用的展现,提供用户个性化需求定制手段。
聚合各类基础数据,实现通用信息共享。
平台自身管理。
基于上述要求,物联网业务管控平台功能架构应包括以下几部分:业务运营管理、终端管理、数据路由、开放环境、数据中心等。其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
(2)利用云计算技术搭建平台基础架构和提供服务
物联网利用云计算技术主要有两方面的驱动力:一是物联网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的需求非常大,突破了传统硬件环境的能力范围;另一方面是绿色环保的需求,闲置的资源需要重新利用。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业务管控平台和物联网应用环境,一方面提升了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资源部署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在实现云安全的前提下,资源的云同质化使得业务系统的容错、冗余及灾备更加容易实现。除了在应用和服务部署方面的应用,发挥云计算巨大的计算和存储成本优势对终端实施智能化控制和管理,或者利用云计算强大的计算和虚拟化能力实现安全保障、质量保证和网络智能化,都是云计算在物联网环境下的重要应用。
云计算的三种部署方式在物联网中都有其用武之地。运营商一般先从IaaS切入,利用IaaS构建基础架构,以按需提供或有效利用资源;在此基础上,利用PaaS构建灵活易用、高效的软件应用开发和运行平台,吸引第三方软件开发者基于该平台进行物联应用的开发和托管,加速应用的部署。根据云计算平台的特点,结合物联网应用发展的实际情况,可先按功能模块的不同,分别建立云,实现从各自独占资源的模式向虚拟化自动化迈进,最终融合成物联网应用云。SaaS与IaaS、PaaS没有必然关系,其运营模式与传统的电信业务形式类同,例如业已成功的全球眼监控、定位导航等服务。
云计算的部署框架如图2所示。
3.2 优化业务网络统一承载物联网应用业务流程
【关键词】物联网;RFID;EPC
一、物联网产生的背景
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Sarma、Brock、Siu创造性的提出将信息互联网络技术与RFID技术有机地结合,即利用全球统一的物品编码作为物品标识,利用RFID实现自动化的物品与Internet的联接,无需借助特定系统,即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对任何物品的识别和管理。1999年,由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吉列和宝洁等组织和企业共同出资,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成立Auto-ID Center,在随后的几年中,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瑞士、中国、韩国等国的6所著名大学相继加入Auto-ID
Center,对物联网相关研究实行分工合作,开展系统化研究,提出最初物联网系统架构:射频标签、识读器、Savant、ONS、PML
Server。
2003年11月1日,国际物品编码组织出资正式接管EPC系统,并组成EPC Global进行全球推广与维护。与此同时,原6所大学的Auto-ID实验室转到EPC Global下的技术组,作为EPC实验室,继续对EpC系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提出物联网系统结构:EPC编码、EPC标签、读写器、中间件、ONS、EP
CIS。
二、物联网定义
早在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就已经提及物联网概念。但是,物联网概念的真正提出是在1999年,由EPC Global的Auto-ID Center提出,被定义为: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Internet连接起来,从而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和管理。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正式称物联网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并发表了年终报告《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Internet主动进行交换;并描绘出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来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记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物联网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三、物联网技术体系结构
物联网的价值在于让物体也拥有了“智慧”,从而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物联网的特征在于感知、互联和智能的叠加。因此,物联网由三个部分组成:感知部分,即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实现对“物”的识别;传输网络,即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网络等实现数据的传输;智能处理,即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中间件等技术实现对物品的自动控制与智能管理等。
物联网是一个层次化的网络。物联网大致有三层,从下到上依次可以划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在各层之间,信息不是单向传递的,也有交互或控制。在所传递的信息中,主要是物的信息,包括物的识别码、物的静态信息、物的动态信息等。物联网3个层次涉及的关键技术非常多,是典型的跨学科技术。应用层提供丰富的基于物联网的应用,是物联网发展的根本目标,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信息化需求相结合,实现广泛智能化应用的解决方案集,关键在于行业融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低成本高质量的解决方案、信息安全的保障以及有效的商业模式的开发。网络层广泛覆盖的移动通信网络是实现物联网的基础设施,是物联网三层中标准化程度最高、产业化能力最强、最成熟的部分,关键在于为物联网应用特征进行优化和改进,形成协调感知的网络。感知层是实现物联网全面的感知的核心能力,是物联网中包括关键技术、标准化方面、产业化方面有待突破的部分,关键在于具备更精确、更全面的感知能力,并解决低功耗、小型化和低成本的问题。
在各层之间,信息不是单向传递的,也有交互、控制等,所传递的信息多种多样,这其中关键是物品的信息,包括在特定应用系统范围内能唯一标识物品的识别码和物品的静态与动态信息。
四、物联网中的核心关键技术
核心关键技术主要有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等。
1.RFID技术。RFID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它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电磁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实现物体识别。RFID既可以看做是一种设备标识技术,也可以归类为短距离传输技术。
2.传感器技术。在物联网中传感器主要负责接收物品“讲话”的内容。传感器技术是从自然信源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变换、识别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它涉及传感器、信息处理和识别的规划设计、开发、制造、测试、应用及评价改进活动等内容。
3.无线网络技术。物联网中物品要与人无障碍地交流,必然离不开高速、可进行大批量数据传输的无线网络。无线网络既包括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也包括近距离的蓝牙技术、红外技术和Zigbee技术。
4.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是研究是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和规划等)的技术。在物联网中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将物品“讲话”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实现计算机自动处理。
5.云计算技术。物联网的发展理离不开云计算技术的支持。物联网中的终端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有限,云计算平台可以作为物联网的大脑,以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计算。
五、结语
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快速发展的“主要生产力”,物联网所带来的是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融合的美好愿景,是人类社会的深度信息化。未来几年是中国物联网相关产业以及应用迅猛发展的时期。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产业成为七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到2020年,全球物物互联的业务与现有的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1,物联网大规模普及,成为一个万亿美元级产业。
参 考 文 献
[1]Peng Li,Wang Bingwen. Simulat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Middle
ware Using 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C].Computational Intel
ligence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2009.1~4
[2]Morten Tranberg Hansen,Branislav Kusy.Cross-Platform Wireless Sen
sor Network Development[C].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Sensor Networks(IPSN).2011.153~154
[3]Dawud Gordon,Michael Beigl and Martin Alexander Neumann.dinam: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Concept and Platform for Rapid Development
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叙说,再次选择深圳,是因为“深圳这座城市太具有创新活力和创造力了,是一座非常有激情的城市。”杨叙认为,IT技术已经无处不在,它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云计算、大数据,到数据中心里的服务器、存储、网络,从传统的台式机、笔记本电脑以及最新的二合一设备,到手机、平板以及可穿戴设备甚至未来的物联网应用,技术在不断延伸,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包括城市的智能化、农业的现代化、工业的信息化等方方面面。
伴随着计算行业格局的快速转型,英特尔也在从一个芯片行业的翘楚向“提供最卓越的全方位计算体验”转型,以计算为基础,向数据中心、客户端、移动设备、穿戴设备和物联网全方位渗透。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IDF移师深圳的目的,深圳不但有腾讯、华为、比亚迪,更有一大批做智能设备、移动互联和物联网的初创公司,而这些正是英特尔创新生态圈想“圈住”的对象。
打造技术创新生态圈
英特尔进入中国近30年,在当今的转型阶段。“英特尔旨在与蓬勃发展的中国技术创新生态圈协同创新,特别是在深圳加大力度,以加速创新步伐,重塑计算行业。”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科再奇(Brian Krzanich)在IDF上指出,英特尔将与深圳的技术创新生态圈合作,以激发本地及全球产业增长,面向多个细分市场、多操作系统和多种产品价位,带来差异化的计算产品和体验。
在IDF上,科再奇宣布将在深圳成立英特尔智能设备创新中心,以面向中国和全球市场加快推出基于英特尔技术的各种智能设备。科再奇说,该中心将创新领域延伸到平板电脑之外,将产品概念与商业运作有机地关联起来,为本地的OEM、ODM和软件开发者提供获取英特尔技术平台和开发支持的便利,包括交钥匙解决方案、开发工具、供应链采购、质量管理和客户支持等。同时,为进一步加快这一计划,英特尔还设立了总额为1亿美元的“英特尔投资中国智能设备创新基金”,致力于加速中国的智能设备创新,包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PC、二合一设备、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等相关技术领域。这一创新基金是英特尔投资对推动中国IT产业和生态系统发展承诺的深化。据悉,自1998年以来,英特尔投资已设立过两支技术基金,已向110多家中国技术公司投资了超过6.7亿美元。
在本届IDF上,几十家英特尔的合作伙伴展示了基于英特尔处理器和智能技术的创新产品,并有多家厂商与英特尔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例如,英特尔和腾讯宣布建立联合游戏创新实验室,基于英特尔架构平台,开发和优化更多的游戏产品,提供卓越游戏体验。至此,腾讯游戏将全面支持英特尔架构平台,包括PC和移动设备,以及不同屏幕尺寸和包括Windows、安卓在内的多种操作系统。同时,腾讯宣布其新版“轩辕传奇”游戏将成为国内首个支持最新英特尔RealSense3D摄像头的多人在线游戏。在IDF上,英特尔还联合腾讯、技嘉等合作伙伴共同召开了锐炬图形显卡芯片展示会,英特尔PC客户端事业部副总裁兼移动客户端平台部门总经理孙纳颐认为,游戏是锐炬图形显卡最大的市场,在游戏应用中最能体现显卡的价值,以腾讯的“轩辕传奇”为例,锐炬显卡可以流畅地运行这款游戏,并将游戏的诸多细节表现出来,相比传统的显卡有明显的提升。
再如,华为与英特尔在IDF上正式签署存储战略合作备忘录。根据合作备忘录,双方将结合华为OceanStor 9000为核心的大数据存储解决方案的专业优势与英特尔在大数据、横向可扩展存储和软件定义存储领域的领先技术,共同建立一个基于英特尔架构的可扩展存储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在软件定义存储和横向可扩展存储领域建立深度的技术合作。在华为存储产品和解决方案中规模化使用英特尔存储构建模块。双方共享研发路线图并定期提出技术需求,促进未来产品发展。通过市场战略、合作营销、合作贸易展会和品牌联合等方式,提升华为存储与英特尔的市场影响力。
另外,东软集团和英特尔公司还共同宣布,双方将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拟推出国内首款基于英特尔架构的企业级移动终端解决方案,满足零售、物流、金融、医疗等关键客户的移动应用需求。据了解,东软企业级移动终端解决方案融合了英特尔身份保护技术和英特尔设备保护技术以及东软移动设备管理技术和东软云服务技术,以多尺寸、低功耗、丰富的行业应用、安全的云管理和多媒体资源等优势满足了不同客户的个性化移动应用需求。
构建完整物联网平台
“在物联网中有四样非常基础的组件,第一个是物,它用来搜集数据和信息。第二是网关,他把不同的物搜集到的信息整合起来。第三是网络,通过网络可以把数据在这几样组件之间进行传输。最后是后端的数据中心或者是云,它能够进行全球范围内的数据分析和计算,把整个物联网连在一起。”英特尔全球物联网解决方案事业部副总裁唐迪曼(Ton Steenman)介绍说:“英特尔基于从设备到数据中心全面的技术专长,致力于通过可扩展的软硬件产品路线图,开发智能设备、网关,促进传统系统与云的连接,实现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并从大数据中挖掘商业价值,为物联网注入了计算智能,同时也为用户带来更快更好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确实,半年多来,英特尔为网络边缘设备推出了可扩展的产品路线图,包括专为物联网智能系统而设计的全新英特尔凌动处理器E3800产品系列,以及低能耗、小内核的英特尔Quark系统芯片X1000。在平台层面上,为实现设备和云之间的无缝通信,英特尔推出了全新系列的智能网关解决方案,在既有系统与新系统之间建立连接的通用接口,以确保设备和现有基础设施产生的数据在云端安全共享,用于分析目的。英特尔智能网关解决方案系列提供经过预先验证的集成硬件和软件,可帮助企业客户更快地开发、构建和部署应用服务。
现在英特尔已经积攒了不少“物”以致用的成功案例。从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到智能交通管理,从环境监控到“环保物联网”,从数字安全监控到平安城市,从数字标牌到联网商店,从数字医疗到智慧医疗……应用范围迅速扩张。例如,捷豹路虎和英特尔正在就未来的IVI技术进行产品研发合作,联合开展下一代数字汽车原型产品研究,包括汽车与其他设备及云相连的车内体验。据了解,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已与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合作,通过建立车联网技术联合实验室,基于英特尔架构,为各种运输车辆开发智能车载终端系统,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建设和优化全国车联网监管与服务平台。
英特尔物联网解决方案与产品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物理网其实是一个非常碎片化的市场,这是国内外统一的特点,所以关键的竞争优势就是高品质和高标准。”他提到英特尔最新的网关产品能够把不同的传感器搜集上来的信息,放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数据分析,再通过后端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物联网碎片化跟产品订制化的问题。
唐迪曼也表示,现在行业里面很多公司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物联网能成就的不仅仅是一个垂直行业的应用,更应该是有水平、可靠的解决方案进行大规模的部署。他提到,“最近,英特尔已跟IBM、AT&T、GE、思科成立了一个工业物联网联盟,目的就是要去探索、开发更加水平化、更加可靠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应用,并且将资源整合起来,做大做强。”
数据中心和网络的变革
高速增长的信息量和越来越多的互联设备,给数据中心提出了新的需求,迫使其进行变革和转型,包括服务器、存储和网络在内的基础设施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IDF上,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数据中心事业部总经理柏安娜(Diane M. Bryant)表示,数据中心市场正在高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数据中心业务增长最快的市场,同时带来了新的创新和新的服务。她认为,在数据中心中,目前最大的增长来自于云计算、大数据和高性能计算(HPC)。
柏安娜举例说,全球最快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实现了每秒超过5.4亿亿次浮点运算的性能,是目前全球高性能计算机TOP 500排行榜上排名第二的系统性能的两倍。英特尔的技术使中国企业获得了大量的计算力支持,促进了重要的科学突破和新发现。她还透露,基于Haswell微架构的下一代英特尔至强处理器E5-2600 v3产品系列将在2014年下半年投产。
英特尔公司数据中心事业部副总裁、通信与存储基础设施事业部总经理Rose Schooler表示,“对于企业级的应用,我们希望能够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在实现商业价值的同时降低应用成本;而在云计算方面,我们希望更好地提高其可扩展性,让云计算提供商能更好地向其客户提供服务;对于电信运营商,我们也希望通过更好的网络架构部署盈利性的服务,并降低网络运营的成本。”
在整体网络建设的过程中,英特尔非常注重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生态体系。Rose Schooler说:“网络市场有160亿美元,但我们目前在市场上的份额只占5%左右,因此,这样的增长空间对我们而言是非常大的机遇。”
链接1
英特尔IDF14亮点
・首个英特尔智能设备创新中心落户深圳,以加速推出面向中国和全球市场的基于英特尔技术的智能设备。
・总额达1亿美元的“英特尔投资中国智能设备创新基金”,以加快平板电脑、智能手机、PC、二合一产品、可穿戴设备、物联网及其他相关技术领域智能设备在中国的创新步伐。
・英特尔与腾讯建立联合游戏创新实验室。
・英特尔与华为签署存储战略合作备忘录。
・英特尔与东软集团宣布双方将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链接2
更多期待
・全新未锁频第四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2014年年中上市。
・全新未锁频智能英特尔奔腾周年纪念版,2014年年中上市。
・全新智能英特尔酷睿i7 八核处理器至尊版,2014年下半年上市。
・SoFIA 3G,2014年第四季度发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