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早产儿护理诊断和措施范文

早产儿护理诊断和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早产儿护理诊断和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早产儿护理诊断和措施

第1篇:早产儿护理诊断和措施范文

【论文摘要】探讨并总结妊娠合并梅毒的孕产妇在妊娠期和围产期的护理心得,从而提高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机率。方法:回顾我院自2007年9月至2009年4月收治并确诊为妊娠合并梅毒的9例孕妇,研究孕妇在妊娠的不同时期以及围产期的护理措施,在严格执行常规护理措施的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从细节到全局上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服务满意度,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降低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机率。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9例病例来源于2007年9月至2009年4月经确诊为梅毒并在我院分娩的孕妇。入院前已确诊为梅毒患者5例,入院后经临床检验科确诊梅毒患者4例;其中一期梅毒4例,二期梅毒5例;年龄19~32岁,平均24岁,初产妇7例,经产妇2例;所采取的分娩方式有阴道分娩6例,剖宫产3例。

1.2诊断标准和方法

1.2.1妊娠合并梅毒诊断标准①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②孕妇本人或配偶有婚外性行为及梅毒感染史,本人有流产、早产、死产、死胎史或分娩梅毒儿;③具有各期梅毒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

1.2.2实验室诊断方法诊断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查,两项均为阳性者确诊为妊娠合并梅毒[3]。

1.3妊娠梅毒治疗孕妇终止妊娠前的治疗措施基本同非妊娠梅毒患者。治疗原则为及时、及早和规范足量治疗[3]。首选苄星青霉素,具体方案如下: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及病期在一年内的潜伏梅毒采用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青霉素过敏者,口服红霉素片500mg,每天4次连续15d。

2护理措施

2.1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加强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自卑情绪梅毒患者多数缺乏对疾病的基本认识,当患者被确诊为梅毒且得知梅毒对下一代的危害,同时在强烈的自责自卑情绪的趋势下,情绪会突然变得极为忧郁压抑或躁动不安,甚至有轻生的念头。作为直接与患者接触的医护人员,应当与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灵沟通,耐心听取患者坦露内心中的担忧、痛苦和不安。适时进行细致而有效的心理疏导,同时进行适当的疾病教育,让患者能选择正确的态度来对待现实的困境。同时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和解释,尤其是夫妻之间,常常会因为一方染上性病而产生争吵和相互不信任。我们医护人员这时应该耐心劝说病人家属为患者及胎儿的健康着想,放下种种猜测和怪责,让患者家属能主动关心和鼓励患者,减轻孕妇的心理压力,保证妊娠期孕妇能处于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中[5]。

2.2加强妊娠期的管理,做好有效的防护隔离措施,预防交叉感染严格执行及时、及早和规范足量治疗原则。由于梅毒属于性传染性疾病,故应加强孕妇住院期间的隔离防护措施,妊娠合并梅毒的孕妇,应单独入住隔离病房,严格消毒政策,保证其他孕产妇的安全。应尽可能为患者提供一次性的物品,使用后应统一打包由专门的部分进行统一焚烧。患者与身体密切接触的物品应专人专用,由专人安排管理,如毛巾、肥皂、洗盆等,定期进行患者房间及用具的清洁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2.3加强分娩期的管理,预先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母婴传播对于选择阴道分娩的患者,应避免采用对胎儿损伤大的手术方式,必要时行阴道侧切,术者动作不可粗暴,避免伤害胎儿头部及皮肤粘附,特别应注意及时保护好胎儿眼口鼻,尽量减少该些部位与孕妇产道的直接接触。对于新生儿,应进行必要的清洁沐浴工作,安置于隔离病房进行一定时期的病情观察,常规进行梅毒的准确检验检测。

2.4加强产褥期产妇及新生儿病情观察及护理,保证母婴健康安全注意观察产妇是否存在产后感染和出血,及时检查宫底及恶露情况,加强会阴护理,细心观察乳汁分泌,做好乳房护理。由于梅毒病原体也可通过母乳传播给新生儿,故对于母亲血清学检查阳性者,不可实施母乳喂养。为预防交叉感染,新生儿护理及治疗应与正常新生儿分开进行。出生后的新生儿应进行梅毒的实验检测,仔细观察新生儿的皮肤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汇报给主治医生[6]。所有妊娠期梅毒分娩的新生儿常规用青霉素2.5万单位,每日2次,连用10日。加强产妇营养,尽可能给予高蛋白质、高纤维含量、高热量和富含矿物质的饮食。提高产妇的免疫力,避免产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王恂,刘婵芳,向晓光,等.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治疗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J].中国热带医学,2007,6(7):170-171.

[2]熊海燕,谭小平,刘红桂,等.妊娠合并梅毒42例临床护理分析[J].河北医学,2008,14(9):123-124.

[3]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9.

第2篇:早产儿护理诊断和措施范文

【关键词】产科;院前急救;护理

“院前急救”专指从事急诊急救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为急、危、重患者提供的现场急救、分诊分流、转运和途中监护服务[1]。产科院前救护是一个特殊领域,产妇和新生儿的应急处理,关系到两个生命且要求颇高,往往是刻不容缓,在院外条件和时间都非常有限的条件下,就需要不但要充分熟练地掌握正确正规的急救方法,还要在实践中创新、丰富和完善急救技术。探讨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在保证孕产妇生命安全、降低母婴死亡率,减少产妇并发症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1临床资料

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接诊706例孕产妇,年龄19~41岁,平均26.8岁,其中25例救助到达前胎儿已娩出;29例分娩于救护车上;40例产妇到达医院时宫口开全。产妇产后会阴Ⅱ度裂伤35例;Ⅰ度裂伤80例;10例宫颈裂伤;6例发生产后出血;11例胎盘排出延迟;5例新生儿窒息。

2急救与护理体会

2.1急救电话接听规范笔者所在医院是县级孕产妇急救中心,自从2004年实行免费接诊孕产妇以来,接诊及咨询电话比较多,但是没有固定接听电话人员,工作人员往往在业务繁忙的情况下要接听急救电话,而接听电话的技巧和规范要求较高。因此,笔者所在医院制定接听电话规范。要求值班人员在接到呼救后,应耐心询问患者姓名、年龄、孕产次、目前产科情况(宫缩、胎心、宫口开大、有无出血及其他不适等)、住址或所处方位、接车人及地点、电话号码等,且要做好记录,并立即判断作出何种急救反应,根据情况指派人员及装备。

2.2一般护理措施

2.2.1抢救准备充分救护车上备有各种抢救器材及急救药品,如氧气、输液装置、吸引器、应急灯及急救药品等,接到急救电话后救护车必须在3 min内开出医院,迅速到达现场。要达到此要求,必须在车辆、人员及急救监护设备方面保持常备不懈,并定期演练。

2.2.2现场评估与急救确保及时、准确、有效。到达现场后,迅速为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处理,内容包括测量生命体征、观察阴道出血、听诊胎心音、触诊宫缩并询问患者的自觉症状,如合并产前并发症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对症处理,如建立静脉通道、吸氧、清理呼吸道并实施监护等。

2.3特殊情况观察与护理

2.3.1新生儿处理胎儿在救护车上娩出后,迅速清理新生儿口鼻内分泌物,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处理脐带,擦干新生儿身体表面的羊水和血迹,立即保暖,窒息者应进行人工呼吸,必要时气管插管、吸氧,针对不同情况遵医嘱用药。对早于救护到达娩出的新生儿,除上述处理外,还需尽早肌注破伤风抗毒素及维生素K1。认真检查寻找有无产伤,防止漏诊,延误治疗。

2.3.2急救中接产护理由于分娩过急,接生时措手不及、消毒不严或污染等,易引起会阴撕裂、产后出血、产后感染、新生儿窒息或坠地外伤等,因此,应尽快作好接生准备,以保证母婴健康。对宫缩强烈、剧痛的产妇,除心理安慰外,还要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宫缩强度、频率,监测胎心,了解宫口扩张程度速度及阴道出血量等,必要时应用宫缩抑制剂延缓产程;对胎膜早破者,嘱产妇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防止脐带脱出,严禁产妇活动;对脐带脱出者,立即还纳脐带;宫口开全者,做好接产准备,尽快结束分娩。

2.3.3产后护理措施胎儿娩出后用手按摩子宫,刺激子宫收缩,从而使子宫壁血窦闭合。当胎盘剥离后,轻轻牵拉脐带协助胎盘娩出。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准确估计出血量,必要时遵医嘱应用宫缩剂。对产后阴道出血异常者,立刻查明原因,宫缩乏力者,按摩子宫,压迫止血或应用子宫收缩剂;若是胎盘残留引起可徒手取出或剥离;软组织裂伤者,可用消毒的纱布或会阴垫压迫止血,尽快到达医院缝合处理。如果发生了休克、DIC、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要积极抗休克、抗过敏及支持治疗,迅速赶回医院抢救。

2.3.4安全转运,做好急诊交接班经过现场急救后,在转运过程中要注意“监护和用药不间断,抢救措施不间断”,以最大限度将患者安全送达医院抢救室,并做好记录;产妇到达医院后,接诊者与产科的医护人员认真交接转运过程中产妇、新生儿的病情、途中变化、已采取的措施、用药抢救情况,包括药物名称、剂量、数量等情况。

3院前急救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心理护理孕产妇普遍有一种恐惧心理,担心胎儿和自身安危,护士要热情体贴,和蔼亲切,言语温柔,给予适度保证,以消除患者恐惧心理;教产妇运用放松技巧缓解疼痛与压力,鼓励产妇树立信心和勇气,随时询问孕产妇的感受和不适情况,要在每个环节通过关爱、倾听、体贴照顾体现人文护理理念。如对路途中晕车的孕产妇及家属给予照顾,对各种检查、操作要进行讲解,听胎心之前要讲解可以听到胎儿的心跳声从而评估瞬间胎心变化等。

3.2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有效规避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快捷、方便、安全、优质的急救护理服务。

3.2.1制定制度、规范。如常见孕产妇急诊抢救预案,危重患者、一般患者、急诊患者、特殊急诊患者接诊处理程序等。

3.2.2培训提高护士防范风险意识和能力。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重点培训、考核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安全管理各种规定的掌握程度,不断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工作中学会运用法律条文保护患者和自我保护。

3.2.3加强急救药品、物品、设备管理,提高急救水平。指定专人管理,每班交接,固定位置,定期维修消毒,经常组织模拟演练配合等。

3.2.4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急救现场及途中环境复杂,可能导致感染,故救治操作严格遵守规程及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抢救中所用药物及治疗均依据医生的口头医嘱,护士要“三清一复核”即:听清、问清、看清;与医生复核药物名称、剂量、浓度;保存用药后空瓶以备查询;规范有关护理记录,如急救电话接听记录、院前急救护理记录、接诊患者登记、危重转运交接登记等。

3.2.5加强与患者沟通,减少法律责任纠纷。改善服务态度和医疗作风,加强医德修养及沟通技巧,不说不留余地的话,适时表达对患者的同情心,尊重和考虑患者处境,用必要的沟通消除某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和误会。

3.3要预防急产的发生。急产对产妇及胎儿、新生儿都有严重的影响,如产道裂伤、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胎儿宫内窘迫、死产、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甚至休克、DIC、死亡等,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打击,不适当的措施还可能会引起医疗纠纷。因此,要严肃认真地对待,一丝不苟地完成急救任务,通过积极有效的规范化救治与护理措施,保证患者生命安全、降低母婴死亡率,减少产妇并发症。

参考文献

第3篇:早产儿护理诊断和措施范文

【关键词】 早产儿 并发症 治疗 干预

早产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存活早产儿留有智力障碍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重要原因。探讨早产儿疾病相关因素,积极采取防治措施,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现将92例早产儿病例进行临床综合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出生情况 选择近6个月收治的均为出生30 min到2 h的早产儿92例,其中男60例,女32例,胎龄29~31周 26例,32~34周 31例,35~36周35例。体重1 000~1 499 g 10例,1 500~1 999 g 34例,2 000~2 499 g 31例,≥2 500 g 17例。

1.1.2 早产诱因 胎膜早破44例,妊高征22例,双胎3例,宫内窘迫11例,前置胎盘9例,其他10例。

1.1.3 并发症 按照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分类[1],新生儿窒息44例,低体重28例,低血糖22例,高血糖9例,肺透明膜病12例,肺炎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35例,颅内出血3例,高胆红素血症3例。

1.2 治疗方法

1.2.1 保温 一般对低体温或早产儿均放入预热的温箱保暖,根据患儿体重和日龄,选择不同箱温,温度一般在33 ℃~35 ℃,相对湿度为60%~70%。

1.2.2 加强监护 除医护人员密切观察外,对重症患儿需心电监护,并监测血糖和胆红素。

1.2.3 呼吸管理 选择舒适的体位,颈部可垫软毛巾,保持气道通畅。当血氧饱和度低于90%者,应给予吸氧,并严格控制氧浓度,将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5%即可,不宜高于95%。视病情选择氧疗模式,对诊断或疑似肺透明膜病者应及早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1.2.4 保持血糖稳定 在治疗过程中,出生数天要监测血糖,应用输液泵,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葡萄糖的输注速度。

1.2.5 早期喂养 提倡早开奶,应小量,低浓度开始,胃肠能耐受渐加量,液量及热卡不足用静脉营养。

1.2.6 黄疸的防治 早产儿黄疸出现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易发生胆红素脑病,应监测胆红素的值,决定治疗方法。

1.2.7 脑损伤的防治 保持安静,减少搬动,常规静滴维生素K 11 mg/d和止血敏25 mg/d,共3~6天,预防颅内出血。对体重<1 500 g者,尽早给予头颅影像学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1.2.8 感染的防治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对发生感染者需要根据病原特点和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

2 结果

治愈78例,好转10例,放弃2例,死亡2例(1例死于肺出血,另1例死于感染)。

3 讨论

随着围产医学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出生率也逐年提高,如何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及生存质量是当前关注的问题。

加强监护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和减少并发症。早产儿常出现呼吸暂停,这需要医护人员的密切观察,当呼吸暂停发生时可立即轻弹足底,托背等刺激呼吸。对于氧疗者,加强心电监护观察其血氧饱和度,当经皮氧饱和度高于95%时,一定要降低氧浓度,减少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2]。注意监测胆红素,因早产儿易发生胆红素脑病,当血总胆红素高于10 mg/dl 时,给予蓝光照射,本组92例早产儿,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所以对早产儿黄疸应重视。

对诊断或疑似肺透明膜病者,应及早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本组中2例确诊和3例疑似者均早期给药,无一例死亡。所以,推广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降低肺透明膜病死亡的关键措施。有学者认为,对胎龄小于28周,出生体重小于1 000 g的早产儿,出生时给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预防,在复苏后经气管插管给药,给一次,剂量为100 mg/kg[3]。

气管插管、吸痰、各种穿刺等操作均增加发生院内感染的机会,所以要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尽可能减少接触患儿,在检查、护理、治疗前必须认真洗手,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操作。

对早产儿尽早做头颅影像学检查,对于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缺氧缺血性脑病者早期药物护脑治疗和康复训练,减少后遗症。4周后做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筛查和听力筛查。

总之,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干预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改善早产儿的预后,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92-200.

第4篇:早产儿护理诊断和措施范文

【摘要】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配合。方法 对2009年6月1日—2010年2月30日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眼科使用视频双目间接检眼镜对169例早产儿进行ROP检查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使用视频间接检眼镜对169例早产儿,进行了486例次的ROP筛查,护理措施落实,筛查过程顺利,无发生并发症,9例诊断ROP(5.33%),定期复筛率达90.2%。结论 规范开展ROP检查是非常重要的、筛查是发现ROP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步骤,护理配合尤为重要。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筛查 护理配合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诊疗技术的提高,新生儿死亡率逐渐降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治疗需求和生存率的不断提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ermaurity,ROP)是未成熟儿或低体质量出生儿发生的一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ROP对视力危害极大,是世界范围内儿科致盲的重要原因,约占儿童致盲原因的6%~18%[1]。因此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防治ROP的关键。本文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眼科门诊168例早产儿进行ROP筛查及护理情况,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参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以及国际上制定的筛查标准。2009年6月1日—2010年2月30日我院住院及门诊检查的早产儿169例(338只眼)。其中男90例,女79例,孕周25~35周,平均孕周(31.9±2.21)周;出生体重900~1490g,平均体重(1345.2±27.93)g。

1.2 筛查方法

由经验丰富的眼科医师对169例早产儿,使用视频双目间接检眼镜和屈光度20D的透镜在散瞳状态下进行ROP筛查,视频双目间接检眼镜,配备录像镜头,可以与录像机连接,在电视屏幕上以视频方式显示,可以进行录像,观察并记录对婴幼儿进行视网膜筛查的过程,还可以对有意义的图像进行拍摄,尤其是周边视网膜发育情况,直至发育中的视网膜血管末端范围,详细记录病变情况及治疗方法。首次检查在早产儿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矫正胎龄=孕周+出生后周数),根据1984年制定的ROP国际分类法(ICROP)[2],将视网膜病变分为5期。对双眼无病变或仅有1期病变,可隔2周复查1次,直至ROP退行,视网膜血管长到锯齿缘为止;如有2期病变或阈值前病变应每周复查1次,随访过程中若ROP程度下降,可隔1周检查1次,直至病变完全退行;若出现3期病变,每周复查2~3次,对达到阈值水平及阈值前病变的,尽早行视网膜光凝或冷冻治疗。

2 护理配合

2.1 检查前准备:

2.2.1 心理准备:首先:耐心、细致地向患儿家长做好检查前讲解工作,讲述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ROP的危害。赢得患儿家长认可和配合后,指导其填写一份检查同意书,并详细记录联系方式以便日后随访。

2.1.2 检查器材的准备 备好小型婴儿开睑器,巩膜压迫器,间接眼底镜以及适当的急救用物,如氧气、吸引器、复苏用气囊等,并要检查物品诮毒日期及完好性。

2.1.3 滴眼护理 滴眼前先清洗双手,带口罩,防止交叉感染,仔细核对被检者姓名,年龄、核对散瞳眼药水(复方托吡酰胺)有无过期,混浊或沉淀,记录第一次滴散瞳眼药水的时间,然后置患儿于平卧位,先翻开一侧眼睑将眼药水滴入结膜囊内,点滴时眼药水瓶与眼睛的距离约为1~2cm,以免触及睫毛,污染滴瓶或碰伤眼球, 滴散瞳药后要压迫泪囊部3~5min,防止药液通过泪道、鼻腔吸收而发生中毒[3]。再以同样的方法滴另一侧眼睛。操作时动作要轻巧、稳准,避免眼药水滴在角膜上。如患儿不配合时应先等其安静后,再行操作,切勿强行滴眼而误伤眼球。每10min重复散瞳1次,共散瞳3~5次。告知患儿家长散瞳时间不能喂奶、不能离开候诊室,经常检查早产儿的瞳孔大小,充分散大早产儿瞳孔便于眼底检查。注意观察早产儿是否出现心率过快、面色潮红、烦躁不安等症状,如有立即停药并报告医生处理。

2.2检查中护理

注意婴儿保暖,夏天检查室空凋温度要控制好,以免婴儿受凉。行眼底检查时患儿应保持平卧位,医师进行检查过程中, 尤其在医生放置开睑器时,护士应固定好的头部、双手,以免造成损伤,并时刻注意患儿的呼吸、面色等情况。

2.3检查后护理

由于检查过程中婴儿的哭声会令部分家长情绪不安此时要继续:耐心做好安慰工作,继续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注意眼部有无红肿、流泪及分泌物等。滴抗菌素眼水3天,嘱咐复诊时间,注意婴儿病情,必要时随诊。

3 结果

通过使用视频间接检眼镜对169例早产儿,进行了486例次的ROP筛查,护理措施落实,筛查过程顺利,9例诊断ROP(5.33%)。结果见表1。本组检查169例早产儿,随诊到患者出生后6个月,无一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者被漏诊。在ROP筛查过程中未发现结膜下出血、角膜挫伤、等局部并发症, 以及呼吸暂停、心跳骤停等全身严重并发症。

表1 169例早产儿(338只眼)检查结果

4 讨论

4.1 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原称晶体后纤维增生症。1984年正式命名为早产儿视网膜病[3]。是早产儿,尤其伴有低体重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毛细血管发育异常化的双侧性眼病,表现为视网膜缺血、新生血管形成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晚期可并发斜视、弱视、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变性等,是引起早产儿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4]。

4.2 近年来,随着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重视及认识的提高,全国各地已开展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需要多次进行,家长是否重视、能否意识、如何对待,是早产儿视觉异常能否得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的关键。辛氏等调查结果:约有50%的家长知道ROP;约有45%的家长知道早产儿要做眼睛筛查;只有10%的家长知道首次筛查时间及多次筛查的必要[5];杨氏等研究分析2006年到2008年筛查出的ROP呈逐年下降,证实了只要及早及时地对早产儿进行筛查,并对ROP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就有可能有效地防止ROP的发生和发展[6]。[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关于ROP引发的纠纷日益增多。王氏等认为确立高危人员并实施告知义务有效预防医疗纠纷发生[7]。可见ROP筛查是集组织管理、临床诊断和公众教育等为一体的工作,需要多方密切配合,它既有较强的科学性,又需要规范化管理。

4.3 我院在2009年6月开展ROP筛查工作前先制定好一套好管理方法,其中上述的护理配合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结果:筛查顺利进行,9例诊断ROP(5.33%)。ROP定期复筛率达90.2%,无发生局部并发症, 以及呼吸暂停、心跳骤停等全身严重并发症。筛查是发现ROP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步骤,护理配合尤为重要。

参 考 文 献

[1] 陈晓瑜,凌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原因及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2007,21(4):941~942.

[2] Committee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An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Arch Ophthalmol, 1984; 102: 1130.

[3] 任重.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9-60.

[4] 丁杏海,杨代秀,徐巧岚,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情况筛查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17(6):88.

[5] 辛会萍,王嵩川,张萍.早产儿家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意识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7):4284.

第5篇:早产儿护理诊断和措施范文

关键词 围产儿 死亡率 原因 措施

资料与方法

2007~2011年围产儿死亡登记报表和围产儿死亡登记卡。

方法:采用围产期Ⅰ为统计标准,按围产儿死亡评审标准及要求进行,每年按质控要求组织质控,进行漏报调查,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结 果

围产儿死亡率,见表1。

围产儿死亡与孕周,见表2。

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顺位,见表3。

围产儿死亡评审结果:不可避免死亡264例(43.1%),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209例(34.1%),可以避免死亡140例(22.8%),农村507例(82.7%),城市106例(17.3%)。

讨 论

2011年与2007年相比围产儿死亡率无明显变化。5年平均围产儿死亡率9.4%,与其他省市水平相近[1]。2011年死胎发生构成明显升高,P<0.01;这与我县2010年开始实行“降消”项目,开展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治疗性引产增多有关。7天内新生儿死亡发生构成明显下降,0.01<P<0.05,死产发生率明显下降,2011年为0。与我县开展母亲安全工程,实行孕产期追踪管理,提高产科质量、新生儿复苏和诊疗技术相关。

出生缺陷是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原因37.5%。与国内有关报道相同。也是死胎的首位原因[2]。孕28~37周死胎发生率77.7%。做好婚前检查,可避免或减少遗传性疾病发生;孕前开始服用叶酸,可减少神经管缺陷儿发生,开展产前筛查和诊断可尽早发现缺陷儿,将严重缺陷儿终止于孕28周前有积极作用。围产期缺氧是发生死产的主要原因45.16%[3]。孕37~42周死产发生率最高51.6%,加强产程监护有重要意义。早产、低体重儿、围产期缺氧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新生儿窒息与胎儿宫内窘迫、早产相关。7天内新生儿死亡发生在孕28~37周最高(60.85%)。加强产前、产时胎儿监护和提高新生儿复苏及诊疗技术对降低围产儿死亡有重要作用。

围产儿死亡率农村大于城市,与农村保健意识不强,基层保健人员队伍不稳定,逃避计生,孕情追踪不到位,贫困等有关。从评审结果可见,可以避免或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的56.93%。表明降低围产儿死亡还有很大空间。减少缺陷儿发生和尽早处理、防治胎儿宫内缺氧可很大程度降低围产儿死亡发生。所以,加强三级妇幼保健网建设,大力宣传妇幼保健知识,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加强婚前保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提高产科质量,提高高危患儿监护技术、抢救技术及生命支持技术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 杨幼林.111例围产儿死亡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7):901.

第6篇:早产儿护理诊断和措施范文

结果:早产儿有22例,占39.3%;有12例产后出血,占21.4%。针对早产的双胎妊娠情况,采取促进胎儿肺成熟的措施,要开始准备生产前的手术方案,避免软产道挤压胎儿和胎儿颅内出血的情况出现。对妊高征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双胎妊娠 并发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146-01

胎儿在母体发育的这段时间内很容易发生合并症的情况,导致阴道分娩时的难产率随之上升,围产儿的死亡率会上升一个幅度。近年来我院妇产科针对双胎妊娠并发症的情况做出了一系列预防和保健措施,无论是产前、产时,还是产后,都制定了正确有效的护理方案,提高双胎围产儿的存活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0~2011年于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孕妇1355例,双胎妊娠56例,占据了4.13的百分比。双胎妊娠孕妇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36岁,初产妇24例,经产妇32例。分娩新生儿112例,剖宫产新生儿30例,占26.79%,阴道分娩新生儿82例,占73.21%。

1.2 如表1所示列出了56例双胎妊娠分娩方式,表2列出了双胎妊娠的并发症,并发症是引起胎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早产儿有22例,占39.3%。要尽量避免早产儿的情况发生,对于体重过轻的新生儿情况也有办法改善。对于孕妇双胎的情况要提早诊断出来,如果处在高危妊娠早期阶段,就应该通过适当的保健和采取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应该及时向孕妇讲解双胎妊娠并发症的知识,告诉她们合理有效的预防手段。孕妇的饮食安排至关重要,要以高蛋白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叶酸和铁剂的摄取也必不可少,要避免劳动量过大的活动,合理的休息时间很关键。适当的卧床休息可以让子宫胎盘内的血流量提上去,胎儿的体重也会随之增长,对预防低体重儿和围产儿死亡有重要作用。已经妊娠7~8个月的孕妇要安排家庭式病床,7~15天内要访问和记录一下情况,针对交通不便导致无法就诊的孕妇要加强日常照料和监护的人数,避免高危妊娠并发症的情况出现。8个月后需要办理住院手续,按照医生的吩咐进行调节,每天要服用硫酸舒喘灵2.5mg三次,药物可以使子宫平滑肌的张力减小,子宫胎盘的血流量会增加。如果有孕妇出现早产的预兆,需要及时的控制宫缩的幅度和采取促进胎儿肺成熟的措施。如果已经确认是早产的双胎妊娠,采取促进胎儿肺成熟的措施是前提,要开始准备生产前的手术方案,避免软产道挤压胎儿和胎儿颅内出血的情况出现。在胎儿出生以后要马上在脐静脉处注入10%葡萄糖7ml和2mg地塞米松,避免新生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给新生儿温度和湿度适宜的空间很重要。对双胎妊娠的孕妇采取正确的护理手段,可以降低早产儿的发生率。

2 妊高征护理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双胎妊娠孕妇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一旦子宫胎盘的供血量满足不了机体的要求时,胎盘的功能便会降低,对胎儿的生长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还会引起其他的并发症,严重的危害了母婴的安全,如果诊断和治疗不力的话会导致母婴死亡。所以医院妇产科要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预测和诊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执行。如果已经诊断为双胎时,应该在妊娠7个月以后对孕妇采取下列措施。①翻身检验,在妊娠7~8个月之间要采取卧位检查的方式,如果平卧位和左侧卧位的血压存在2.5kPa(22mmHg)的差异,那么孕妇可以判定为阳性,共有阳性10例。②4个月后可以开始检测孕妇的血球压积,按照每星期检查一次的标准进行≥35%的孕妇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概率较大,共有7例。③检测孕妇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一旦≥14kPa(95mmHg)患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概率较大,符合条件的有12例。翻身检查为阳性的孕妇一个确诊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针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孕妇,怀孕四个月后就要按照医生的吩咐服用治疗药物,每天要口服35~75mg的阿司匹林,同时要配服140~180mg的潘生丁,对治疗妊高征有效果。药物阿司匹林可以让抗血小板集聚在一起,环氧化物水解酶会发生化学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控制TXA2的产生,此时PGL2/TXA2的达到一个适中的值,AT-Ⅲ的作用也会随之上升,内皮损伤会得到限制,因为微血栓便难以形成,帮助开通血管渠道。药物潘生丁同样是帮助血小板集聚在一起。凡是存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倾向的孕妇都可以按照上述手段进行检查治疗,可以极大的降低发生妊高征的发生率。

3 产后出血

本组孕妇有12例产后出血,占21.4%。单胎妊娠产后出血的概率要远远低于双胎妊娠,实际上是由于妊娠期子宫纤维一直处于一个伸展的阶段,持续一段时间后子宫纤维的收缩性会极大的降低。还有一个极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概率较大,由其产生合并症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大,常见的DIC、胎盘早剥都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关键原因。当胎儿所处的环境里面羊水过多时也会引起产后出血。医生要提高给孕妇灌输产后出血的知识和相关的风险,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在生产前就做好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工作,可以提高凝血功能,帮助患者增加红细胞的数量,做好备血工作,防止产程增加和宫缩乏力的情况发生。一旦有孕妇产程增加或出现宫缩乏力的现象,就应该注入浓度为0.6%的催产素。吊针速度为18滴/min,子宫收缩的幅度决定催产素的注入速度,一般是1.5~3.2min宫缩一次,连续时间维持在25~45s最适宜,防止子宫破裂的现象发生。当第二个新生儿出来之后,要在静脉处注射催产素9U。在新生儿的处塞入1.5mg卡孕栓,可以帮助提高子宫收缩速度。

参考文献

第7篇:早产儿护理诊断和措施范文

关键词:妇产科;急诊;接诊;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052(2016)05-109-03 DOI:10.16286/j.1003-5052.2016.05.046

妇产科急诊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且病程进展迅速的患者,同时可能涉及母儿安全,意义重大。由于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使妇产科急诊就诊患者数量剧增,因此妇产科急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升高。一旦发生护理差错事件或者护理事故,不仅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本科室的各项工作。妇产科急诊中的风险管理指在护理工作过程中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处理的管理程序,从而降低危险因素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和经济损失[1]。本文通过借鉴以往相关文献,并结合我院2015年9月以来收治的2320例急诊患者处理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1接诊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风险

1.1接诊环节

对于患者的主诉和症状了解不清,不实际去观察患者宫缩及阴道出血情况,对于患者病情分级把握不清,使胎盘早剥,宫外孕休克患者不能及早被发现,延误患者治疗时机;对于由120转运就诊的患者病情评估不准确,转运时间或方式控制不当。妇科和产科患者主要的心理问题有紧张焦虑、抑郁消极、害羞自卑、愤怒攻击等几种情况[2]。部分早孕孕妇因刚刚发现怀孕,对于腹痛、阴道流血等情况,表现出极度的紧张,由于担心胎儿的健康,患者及家属情绪激动;个别患者及家属只注重个人私利,要求得到最快最好的治疗,如他们的期望值得不到满足,就会言语粗暴,扰乱急诊就诊秩序。

1.2分诊错误的发生

由于本院急诊科患者较多,急诊科护士不仅有急救工作,还要负责分诊,从而会增加分诊错误的发生率[3]。应根据对患者的接诊,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评定病情的分级,确定优先就诊顺序,以防延误病情。对于一部分门诊患者,由于门诊就诊患者多、等候时间长,转向急诊就诊,以缩短等候时间,但他们并不属于急诊患者。若分诊护士拒绝其在急诊接受检查,并未作出合理解释,患者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对孕妇发生发烧、腹泻、牙疼等情况时,要做好合理解释,在排除妇产科病症情况下,建议到相应科室就诊。

1.3交接环节

对于120由院外转入患者,在交接过程中只交接了患者的病情,而忽略了抢救治疗过程的交接,或者隐瞒患者实际情况,更有甚者对于患者情况不作任何交接等,均会使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危及母儿安全。

1.4抢救环节

因急诊患者情况特殊,部分患者就诊时病情危急,需要立即进行抢救。抢救时,护理人员动作不够温柔,解释不到位,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家属不理解病情等使检查时间延长,耽误抢救时机;抢救时,消毒隔离不严格,不注意患者的隐私保护,基础护理不到位,例如留置针穿刺是否成功与及时,则直接影响抢救的进程,危及母儿安全。急诊抢救仪器、药品不在备用状态,无法正常使用,影响抢救。同时,因近年来医患矛盾愈加尖锐,护理记录书写的不规范,对一些重要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及处理措施记录错误或者遗漏,给医疗安全埋下隐患。

1.5沟通与交流

包括医患沟通、护患沟通及医护沟通。每一环节都至关重要。由于未做到充分的解释,患者及家属不能充分理解病情及操作缘由,导致医患、护患矛盾的发生。医护之间沟通不良,护士不能及时将患者的病情变化告知医生,使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

2改进措施

2.1护理方面

2.1.1强化护士法制观念和风险意识定期组织法律知识培训,使护理人员知法懂法,在工作中谨言慎行,保护患者安全及合法权益,同时可以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安全。制订各种情况的应急预案,定期培训演练,并及时改进优化应急预案流程,加强在急诊接诊应急能力的培训,加强风险识别,制订病情分级,确保接诊分诊质量,使急症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处理。2.1.2做好沟通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活动,每一位患者均希望自己能及时得到最好的治疗和服务。因产科涉及母儿安全问题,例如胎膜早破,妊娠晚期出血,胎动不好等情况,产妇及家属均会担心胎儿安全问题,是否有生命危险,在此过程中,患者及家属一般情绪急躁,甚至有过激的言语和行为,因此急诊护士在接诊工作中要主动与孕产妇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主诉,做好解释,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给予安慰,消除恐惧心理。该过程中,既要注意具有怜悯之心和母爱之心,同时要注意语气、语速和语调等;对待脾气暴躁激动的患者及家属,要心平气和,不能与患者争吵,切实地去解决患者及家属的问题,用积极、高效的医疗、护理活动,来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焦急情绪。2.1.3树立护士的良好形象患者就诊时首先接触的是护士,如果护士举止端庄大方,接诊时耐心解释,仔细询问,在工作过程中保持快而稳的节奏,抢救时认真细致,尽量做到准、稳、轻,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消除紧张感,促进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2.1.4提高护理人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定期组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各项操作技能。做好正确快速的接诊分诊,对急诊患者及时地初步处理,准确有效地配合治疗。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接诊患者;强化风险意识和法律观念。2.1.5加强科室协作,做好交接由120转诊来的患者,应仔细询问患者的主诉,了解实际情况,并初步查体,观察阴道出血量,监测血压、胎心及子宫收缩情况,如为外院转入,详细了解外院的检查治疗及初步的诊断,确定是否需要立即实施抢救。开通绿色通道,建立一站化的护理模式,从而使患者在一站解决所有问题,节省时间,方便快捷[4]。如患者需要直接于急诊进行手术,应联合手术室、新生儿科,协同之下对患者进行抢救。交接时明确患者身份识别信息,双重身份识别,住院号及姓名的核对,要认真地交接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患者在抢救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以便交接后能够迅速、准确地给予进一步的治疗和处理。2.1.6认真书写急诊护理记录产科患者病情瞬息万变,因此护理记录应客观、真实、准确、及时,时间应具体到分钟。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因医疗文书中存在的问题可能使医院在司法程序中处于被动地位。2.1.7护士心理状态来自职业环境的压力使其精神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很多护士罹患了“心身耗竭综合征”[5]。从生理角度看,持续高水平的压力到了精疲力竭的程度,Maslash将其描述为“疲溃”。“疲溃”是高压力工作的一种反应。工作压力、社会因素等造成护理人员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管理层需要重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提供相应的回避、释放、调整及自我暗示等专业指导[6]。护士应该合理平衡工作和生活,积极化解工作中的不良情绪,不要将不良情绪带入到临床工作中,在工作之余,科室安排护士唱歌、逛街、短期旅行等消遣方式,以缓解紧张的工作造成的心理压力。2.1.8持续的护理质量管理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在急诊科日常急诊护理中的各项行为的监督,从而将护理风险因素控制在日常工作中,及时予以批评改正[7]。建立护理质量管理监督制度,每月对本月的护理行为进行回顾分析,检查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此降低护理风险的产生,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2.1.9优化就诊环境及安全在一些需要的地方放置防跌倒等标识牌;配备轮椅、平车,佩戴方便识别患者身份的腕带标识等,在细节上为患者提供就诊方便和人文关怀。

2.2严格按照“五定”要求管理

保证急诊科各类药品、抢救器材处于完备状态,建立抢救车物品管理手册,仪器做到一机一卡一册一责任人,班班清点查对,及早发现安全隐患,如出现问题,立即上报,检查维修,务必保证急诊各项物品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2.3健全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管理方面规章制度

不健全,护理人员安排不合理,导致护士高强度工作,不能正确引导护士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应合理安排人员,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做好人员应急调配预案。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参与科室管理,鼓励护士针对临床工作,定期进行护理工作质量改进讨论,将科室的日常工作,比如药品的管理,抢救仪器的管理,消毒隔离等责任到个人。提出物质奖励政策,对于好人好事,及时褒奖,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总结弥补。妇产科急诊因就诊人员身份特殊,病情变化迅速,常危及到母儿生命安全;同时医患矛盾日益尖锐,急诊的护理人员承担的护理风险、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所以,规避护理风险,降低护患纠纷和医患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深入了解患者情况,针对职业、身份等社会特征给予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措施,从而尽量降低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是急诊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8]。急诊急救的目的在于为危重患者提供及时救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所以建立绿色通道、简化就诊流程和完善院前管理也显得至关重要[9]。护理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工作中要有预见性,提早发现问题,为抢救争取时机。从当下的情况来看,妇产科急诊接诊中的护理风险仍然存在,且由于根据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妇产科由于就诊量的增多,急诊面临的风险也将会增加。加强风险的预防和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但尚有不可控的风险因素,并有可能出现新的潜在威胁,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地完善改进,进一步制定有效的防范方案,解决更多的风险,从而为孕产妇提供更好更安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魏安娜.护理风险管理对减少急诊护理缺陷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57-59.

[2]谢秋艳,方映玲,陈新容.妇产科急诊患者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6):54-55.

[3]黄丽娟.急诊分诊管理控制在急诊护理中应用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8):2790-2791.

[4]黄伟霞,钟守群,吴文芳,等.护理干预措施在急诊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22):3056.

[5]耿东丽.护士、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关系的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8,23(2):61-63.

[6]王利,费杏珍.急诊科医务人员自我防护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4):14-15.

[7]赖秀珊.分析急诊护理风险及其防范对策[J].大家健康,2015,9(6):229.

[8]付雪飞,宗彩霞,张呈,等.个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河北医药,2015,37(17):2719-2720.

第8篇:早产儿护理诊断和措施范文

【关键词】 门诊; 高热患儿; 采血; 规范管理; 安全隐患 

临床上将体温超过39 ℃称之为高热,由于小儿大脑发育不够完善,微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脑引起强烈的兴奋与扩散,因此高热患儿处理不及时极易发生高热惊厥或其他的意外情况。本院为三级甲等优秀妇幼保健院,日门诊量1500人次左右,儿科日门诊量350人次左右,因高热就诊的患儿可达数十人,为明确诊断,绝大多数发热患儿都需要进行采血化验,但从采血到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寒战甚至高热惊厥,不仅存在很大护理安全隐患,也极易导致护理纠纷和投诉的发生。减少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是在事情可能发生之前采取有效的防御行为,即采取积极的前瞻性管理干预措施,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因此,及时观察高热患儿体温,及时进行降温处理,早期发现患儿寒战、惊厥症状,早期干预,优化护理流程尤为重要。本院自2013年6月对门诊需采血的高热患儿进行规范化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儿内科门诊收治的高热需采血患儿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6个月~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00例,其中男320例,女280例,对照组600例,其中男330例,女270例。所有患儿均排除其他中枢性疾病。两组年龄、性别、发育状况、家属素质及体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规范化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具体做法:(1)制定规范管理流程。门诊大厅放置醒目的就诊程序宣传栏及相关的便民措施宣传单,同时设置门诊导诊台以供咨询和办理就诊卡,避免患儿家属因环境不熟悉及对便民措施不了解导致就诊时间延长,儿科门诊设置发热患儿专用诊室,配分诊护士,护士预检为患儿测量体温时,详细询问家属患儿有无高热惊厥史并告知医生;患儿无高热惊厥史,体温超过39 ℃,根据医嘱予以布洛芬混悬液5 mg/kg口服,进行降温处理后去检验科采血,患儿有高热惊厥史,体温超过38.5 ℃,根据医嘱予以布洛芬混悬液5 mg/kg口服,鲁米那10~15 mg/kg肌肉注射后由门诊护士陪护优先进行采血检查;检查过程中如发现患儿寒战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及病情变化,待寒战停止,体温下降后,方可到检验科进行采血检查,如发现患儿出现高热惊厥立即通知医生,同时启动高热惊厥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紧急处理:按压人中、合谷穴,同时注意保持安静,避免刺激患儿[1]。采取就地、就近原则转移至急救室,进行急救,给予地西泮0.3~0.5 mg/kg静脉注射[2];保持呼吸道通畅,松开衣领,平卧,头偏一侧,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托起上颌,防止舌后坠引起窒息,上下齿之间放牙垫以免唇舌咬伤,迅速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1~2 L/min[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意识变化、惊厥发作时间及持续时间,在门诊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检验科配备急救车,以备在患儿抽血过程中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时能及时进行抢救,护理部安排1名穿刺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的儿科护士,负责静脉采血,以保证采血成功率,缩短就诊时间,意外紧急情况时配合医生救护,提高抢救成功率,负责急救车内急救药品和器材管理,保证急救药品和器材处于备用状态;儿科门诊候诊区进行分区管理,发热患儿候诊区增加移动电视机1台,播放动画片,分时间段插播自拍宣教片:高热患儿护理、高热惊厥预防与早期识别、惊厥的家庭急救等,就诊高峰时段上午9:00-12:00,支助中心固定专人巡视;高热患儿采血完成后回初诊室,立即为其复测体温,根据医生医嘱为其进行下一步治疗,病情需要住院的患儿则由门诊护士护送入病区,并与病区护士做好交接。(2)成立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管理小组。门诊护士长担任规范管理小组组长,负责协调、检查工作,设责任组长1名,由责任心强、理论及临床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担任,负责协助护士长进行培训工作及流程监督,检验科配备1名穿刺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的儿科护士,负责静脉采血,组员为全体门诊护士,实施前全员进行为期一周的专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门诊高热患儿规范管理流程、存在的安全隐患、病情观察尤其是寒战和惊厥的前期症状、高热护理、发生寒战及高热惊厥紧急救护程序、健康教育、风险意识教育等,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分数在90分以上为合格,合格后准予上岗。(3)制定质量控制方案,成立以护理部-门诊护士长-责任组长为主体的三级质量控制体系,一级质量控制由责任组长承担,质量控制重点:根据制定的规范管理流程和考核细则,评估和监督当班护士规范流程的落实及关键环节的工作质量,及时指导和改进本班存在的问题,根据情况上报护士长。二级质量控制由门诊护士长承担,质量控制重点:制定培训、考核细则及相关的规范管理流程,评估责任组长工作质量并进行成效评价,定期对护理差错事故进行分析总结,负责护理质量追踪及持续改进。三级质量控制由护理部承担,质量控制重点:随时、动态的对门诊规范管理流程进行检查,对护理管理进行动态监控,实行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4]。制定规范管理流程质量标准。将分诊护士、采血护士,门诊巡视护士等的工作内容及要求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考核细则,以确保护理环节安全无缝隙,做好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责任组长将每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指导落实和改进,并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在每日质量控制记录本上,包括存在问题、责任人、整改措施、效果评价[5];护士长在就诊高峰时间段采取游走式管理,检查重点环节是否落实到位,每周将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在科周会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提出整改要求,根据情况对当事人扣除质量分及给予相应的处分,每月将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及落实情况汇总上报护理部,护理部根据上报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不定期的对存在问题的环节和重点流程进行抽查、考核。 1.2.2 对照组 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按照儿科门诊就诊流程,预检分诊护士查体温,如体温超过38.5 ℃对家属加强宣教,嘱其保持手足温暖,通知医生优先就诊,就诊和采血过程中出现寒战或惊厥遵医嘱进行处理,病情需要住院者,门诊护士指导其入院。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高热惊厥、寒战发生情况及家属投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高热惊厥及寒战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高热惊厥发生率及寒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家属投诉情况比较 观察组家属投诉2例,投诉率0.33%,对照组家属投诉62例,投诉率10.33%,观察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1.419,P<0.01)。 

3 讨论 

3.1 实施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管理有效降低了高热惊厥及寒战发生率 小儿发热是一种常见症状,成因多样,对小儿发热的情况要了解其发病原因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临床诊断和对症用药上存在不小的障碍[6]。为了给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接诊医生会进行相关辅助检查,包括采血化验。门诊患儿从就诊到去检验科采血拿到检验报告一般至少需要1 h左右,一般平诊患儿尚可,对于高热患儿而言,在此等待时间内极可能出现寒战甚至高热惊厥。高热惊厥病情急,危害极大,且病因复杂,反复发作可严重损伤大脑,影响儿童智力[7]。高热惊厥一般发生一次约有1/3的患儿以后会反复发生,而频繁的高热惊厥可以对患儿的脑部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损伤,有时是不可逆的。面对采血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高热患儿寒战和惊厥)进行早期识别,及时正确的降温,规范管理,降低其安全隐患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此情况采取的管理措施主要是详细询问就诊患儿家属,患儿有无惊厥史,如有患儿体温>38.5 ℃在检验科采血检验之前先于儿科门诊治疗室采取药物降温。及早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高热患儿寒战和惊厥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寒战和惊厥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化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满足患儿及家属需求为目标,通过对流程的思考和分析,对原有流程进行优化或重新设计,建立起流畅的服务链,产生更有价值的结果,从而获得巨大的改善[8]。同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严密观察病情,可有效降低寒战及高热惊厥发生率。 

3.2 实施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管理减少了家属投诉的发生 高热的患儿家属就医愿望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足够重视,很容易产生过高的医疗护理期望值,在情绪上也更易焦躁、激惹,尤其是患儿等待就医过程中突发惊厥或其他病情变化时,家属会惊慌失措,将责任追加给医生护士,就诊过程中稍有不慎极易导致护理投诉的发生。本研究采取的措施是对儿科门诊候诊区进行分区管理,发热患儿候诊区增加移动电视机1台,播放动画片,分时间段插播自拍宣教片:高热患儿护理、高热惊厥预防与早期识别、惊厥的家庭急救等,就诊高峰时段上午9∶00-12∶00,支助中心固定专人巡视,加强巡视及病情观察,对高热患儿安排专门诊室,有惊厥史患儿由护士陪检陪护,有针对性进行宣教,特别是对有高危因素患儿的家属重点宣教,告知家属如何早期准确识别患儿惊厥前的症状和家中发生惊厥时的处理以及惊厥的病因、诱发因素等,及早安抚患儿和家属情绪,分散孩子和家属注意力,缓解家属紧张度,增强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家属依从性。检验科配备急救药品及设备,配备具有相应能力的护士,具有丰富的急救能力,经过系统的急救培训,能胜任急救工作,工作中各项操作规范化、程序化,各项操作快速、准确、忙而不乱,为惊厥急救提供人力保障,如果有高热惊厥的发生,则启动应急程序,医护积极配合,能极大提高高热惊厥应急处理能力,有效缩短惊厥发作时间,控制惊厥,减轻患儿脑损伤,从而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避免护患关系紧张,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有效减少了护理投诉的发生,保障了医疗安全[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属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实施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护理人员扎实的实践操作技术、对病情变化快速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本研究通过成立规范管理小组,定期组织规范化管理流程、病情观察及护理、应急预案等专题培训,严格考核,人人过关,严格准入上岗资质,使护理人员应急能力和理论操作水平不断提升,更有利于各项护理工作规范、统一、顺利开展,从而提升了服务水平和质量。 

3.4 实施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对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进行的规范化管理模式是一种精细化的科学管理模式,这种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差错率。如前所述,相比常规管理,规范化管理采取的是三级质量控制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管理流程清晰、管理责任到位、管理目标明确,检查方法、内容具体,便于管理者控制全面质量,随时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给予干预,可有效促进护理质量管理,并促进持续改进[10]。 

本研究对门诊高热需采血患儿进行采血前的规范化管理,可降低高热惊厥发生率,明显减少患儿家属投诉,从而规避安全风险和隐患,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05-306. 

[2]李仲智.急救和新生儿科诊疗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4-115. 

[3]廖慧玲.82例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5):86. 

[4]苏建萍,张翠萍,付路易,等.病区动态护理质量控制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6):407-408. 

[5]陆红,童玉芬.门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791-793. 

[6]李礼娟.儿科门诊小儿发热用药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0):82-83. 

[7]吴应泉.现代模式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3):90-91. 

[8]王蕾梅,廉德花.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的建立及效果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8,8(3):26-28. 

第9篇:早产儿护理诊断和措施范文

(珲春市英安镇三道岭卫生院,吉林 珲春 133301)

【摘 要】儿童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一直是我国儿童身心发育关注的重点。目前在医学上对儿童传染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儿童传染病仍严重危害着儿童的健康。了解儿童传染病的现状及发病规律可以有效的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对儿童传染病的现状进行了简要概述,了解常见儿童传染病的发病特征,并提出了一些防治儿童传染病的对策。

关键词 儿童传染病;现状;防治对策

0 前言

儿童的身心发育是我国关注的重点之一,然而,由于儿童的自身免疫力较弱,在儿童中发生的传染病较为流行,这对儿童自身及家人产生较大影响。其中在中小学校为儿童传染病的高发地带。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如天花、百日咳、脊髓灰质炎等一些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已经渐渐消灭,但是传染病的种类以及儿童的发病率仍然较多[1]。因此,当今医学应该采取更加有效的防治方式来减少儿童传染病的发生。

1 儿童传染病的种类

1.1 结核病

我国是高发结核病的国家,据统计儿童感染结核的概率高于9.6%[2]。儿童结核病诊断较难,并且受重视程度不高,儿童结核病特点为感染率高、治愈率低、死亡率较高、农村患儿高于城市。儿童结核病一般为初次结核感染,前期基本没有症状,原发性PTB随着时间的进展,症状逐渐显现,儿童年龄越小症状越明显[3]。呼吸道是主要的儿童结核病的传播途径,健康的儿童吸进有菌的尘埃后会产生原发病灶。通过消化道、皮肤也同样会传播结核病。儿童营养不良、年龄偏小、卡介苗未注射都会增加感染的几率[4]。

1.2 腮腺炎

包括流行腮腺炎、复发腮腺炎和假性腮腺炎几类[5]。腮腺炎病毒属于副黏液病毒的单股RNA病毒,一种急性得的呼吸道疾病,腮腺炎的突出特征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腮腺炎一般有半月左右的潜伏期,多发于冬春季节,常在小学,幼儿园引起流行爆发[6]。患病期间要注意护理,防治并发症的产生。化脓性腮腺炎一般是一侧,红肿伴有疼痛。此时患儿会哭闹、烦躁,护理人员一定要细心照料,切勿急躁,患儿生病期间可以用仙人掌捣碎敷面,以达到消肿止疼的作用。

1.3 手足口病

该传染病是法定丙类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的有CoxA16和EV71病毒。5岁以下发病率居高,症状表现为手足口处有溃疡、头痛、低热等。一般会在一周内康复。但是有些患儿年龄小,或就诊不及时有可能产生并发症,一般表现在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三方面。患病初期需与咽颊炎、风疹等区别。对患儿应注意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不要抓破皮疹,可在疱疹破时涂0.5%碘伏。在发病24-48小时使用抗病毒药最佳。

1.4 猩红热

该传染病是法定乙类传染病,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冬季为猩红热高发季节,男性患儿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患病整体呈下降趋势,猩红热患者中儿童占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发热、草莓舌、鲜红皮疹等。在2005年后发病率有上升趋势[7-8]。猩红热对青霉素、红霉素敏感,发病期服用抗生素药物可有效治疗。

2 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2.1 切断传染源

预防小孩传染病的关键有时常注意儿童的生活状况,观察儿童的精神是不正常,对病情要早发现,早治疗。平时要注意儿童的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防止蚊虫对疾病的传播,避免在人杂的地方玩耍,可以戴口罩以防止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9]。若在公共场所有患病儿童,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对于患儿接触者进行医学排查,避免传染的扩散。尤其是在小学,托幼机构等场所,老师要时常关注孩子的精神面貌,如若发现不正常现象要及时采取措施,并且老师要与孩子家长保持联系。发现患儿要尽早隔离,避免传染的扩散,也有利于患儿的及时治疗。

2.2 预防接种

儿童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中之重,疫苗接种后可以使儿童对该传染病产生抗体,降低患病的概率。小儿计划免疫是我国在医疗事业的重要措施,可以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降低患病风险[10]。目前我国在疫苗接种工作上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据统计调查显示多数人并不知道办理接种证后接种疫苗,接种工作的告知义务比较缺陷[11]。这样则增加的儿童的患病风险,对儿童及家庭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要完善接种疫苗工作,该方法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便捷的方式,要尽可能做到对每一个儿童都进行接种。在接种过程中要采用全程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效果观察,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有效的减少儿童的不良反应,并且可以提升家长对接种服务的认可程度[12]。

2.3 循证护理概念

如今,循证护理在我国护理领域得到有效推广,在儿童传染病预检过程采用循证护理可以使病情结构化、固定化。能准确有效的对儿童传染病确诊,避免与一般性疾病混淆,把握救治时机。循证护理可以利用网络、数据库等资源检索各种护理措施和相应的技术支持,并进行实用的,科学的评价。传统的预检是有经验的护士进行分诊,这受护士主观因素影响,而循证护理可以强化分诊流程,提供有效数据,根据患儿及家长的需求制定方案。从观察、用药、康复、心理进行全方位护理[13]。

3 小结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而且由于人们的物质水平和对饮食卫生的提高,儿童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由原来的肠道传染病为主变为以呼吸道为主的传染病[7]。一些新兴的传染病更要引起卫生部门的重视。

人们要加强对传染病的认识,了解一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要从根源上避免传播的扩散。同时要对小学,幼儿园进行密切关注,定期对儿童进行身体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以降低儿童患病的概率。计划免疫工作应不断完善,该方法是消除传染病,降低发病率最有效的措施,要将计划免疫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儿童身上,这样才能给儿童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保护儿童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勇,刘作义.儿童传染病的现状与未来[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22):1697-1699.

[2]王宇明,顾长海.感染病学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2,422-464.

[3]田建岭,吴喜荣,申阿东.儿童结核病现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3,20(6):458-462.

[4]黄平,刘作义.儿童结核病的概况与对策[J].儿科药学杂志,2013,19(2):52-56.

[5]马立虎.儿童腮腺炎的高频彩色血流声像图特征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5,13(2):118-119.

[6]段芳胡.流行性腮腺炎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体会[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246.

[7]李伦,闵京梅.新世纪儿童传染病流行特征变迁[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17(3):209-211.

[8]王慧雯,张震,初艳慧,等.北京市西城区1993~2007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J].首都公共卫生,2008,2(4):30-32.

[9]章俊霞.儿童传染病的预防[J].临床合理用药,2014,7(5):142-143.

[10]聂小华.浅谈小儿计划免疫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4):250-251.

[11]朱洪霞. 0~7岁儿童预防接种现状及对策探讨[J].蛇志,2010,22(4):384-385.

[12]李燕荷,张丽君.全程护理干预在小儿预防接种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护理,2015,7(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