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措施范文

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措施

第1篇: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复合碘消毒液;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

临床研究证明,新生儿脐部的残端由于自身较为特殊的解剖性质和组织特点,为病原微生物入侵最为重要的渠道,如果在护理过程中护理措施不恰当,很容易出现局部感染的现象,甚至可能直接诱发败血症[1]。本文探讨了复合碘消毒液应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出生的足月新生儿5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所选取的520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60例。所选取的新生儿日龄全部为产后1 d到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之间。观察组260例新生儿中,男性137例,女性123例,新生儿没有宫内感染,Apagar评分均大于8分,新生儿体重2.6 kg~4.6 kg,平均体重为(3.2±0.5)kg。对照组260例新生儿中,男性136例,女性124例,新生儿没有宫内感染,Apagar评分均大于8分,新生儿体重2.7 kg~4.5 kg,平均体重为(3.3±0.6)kg。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在性别、日龄以及体重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260例患儿同时使用复合碘医用棉签对新生儿脐部实施护理,2次/d。观察组的260例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复合碘消毒液对脐部实施护理,每天两次。所选取的新生儿脐部在接受消毒之后全部使用无菌纱布覆盖进行包扎处理。

1.3观察指标 分析同时记录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脐部是否存在潮红、分泌物异常以及残端脱落、渗血等异常情况。新生儿在出院过程中,医护工作者积极的指导家庭护理的方法,可以发给新生儿脐部相关护理联系卡,实施电话随访,同时叮嘱产后两周进行必要的复查,安排与指导新生儿进行游泳或者相关抚触活动。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脐部炎症状况对比分析 260例观察组新生儿中,脐部潮红的新生儿有6例,分泌物新生物为0例,渗血的新生儿有2例;观察组脐部炎症的出现率仅仅为3.08%;260例对照组新生儿中,脐部潮红的新生儿有20例,分泌物新生物为8例,渗血的新生儿有14例,16.15%。^察组新生儿炎症出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观察组与对照组脐带端脱落时间对比分析 观察组260例新生儿中,脐带脱落3 d~5 d的有96例,6 d~7 d的有164例,8 d~30 d的有0例。对照组260例新生儿中,脐带脱落3d~5 d的有22例,6 d~7 d的有220例,8 d~30 d的有18例。观察组脐带脱落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临床中新生儿脐部疾病非常多,如果消毒措施不严,往往能够直接诱发疾病。所谓的新生儿疾病实际上就是小儿出生后断脐结扎护理不善,或先天性异常而发生的脐部病证[2]。其中脐部湿润不干者称为脐湿;脐部红肿热痛,流出脓水者称为脐疮,血从脐中溢出者称为脐血,脐部突起者称为脐突。脐湿、脐疮西医学泛指新生儿脐炎,脐血西医学称脐带出血,脐突包括西医学所称脐疝、脐膨出[3]。

复合碘消毒液对新生儿脐部实施护理,在最大限度避免脐部出现潮红以及渗血等局部严重方面存在很多优点。不同的消毒液如果碘含量不同,则所能达到的效果往往也有所区别[4]。复合碘医用棉签的主要成分是洗必泰碘,其含有效的碘为0.17%~0.23%,而错酸氯已定位0.10%~0.12%;临床研究发现复合碘消毒液的基本成分是聚乙烯吡咯酮碘,其含有效的碘为0.5%±0.05%[5]。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中,脐带脱落3 d~5 d的有96例,6 d~7 d的有164例,8d~30 d的有0例。对照组260例新生儿中,脐带脱落3 d~5 d的有22例,6 d~7 d的有220例,8 d~30 d的有18例。分析发现,出现如此大差别的主要因素是复合碘消毒液有着较高的碘含量,碘含量如果较高的话,则杀菌力往往也非常强,和皮肤或者粘膜接触之后,能够有效的杀灭细菌和病毒,同时在皮肤粘膜表面形成金黄色的保护膜,可以有效的促进脐带残端的干枯僵化面对脐带残端的脱落和创面的愈合有非常大的帮助。

新生儿因为各方面的生理机能发育不成熟,机体的防御功能不全,缺乏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新生儿胶部残端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主要通道。如护理不当,较易发生局部感染,延迟脐带残端的脱落时间,易导致败血症。因此加强新生儿脐部护理是促进脐部愈合,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重视指导家庭护理的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新生儿出院之后脐带出现感染,部分新生儿的脐带残端为在出院之后的脱落,所以做好新生儿的出院工作。此次研究的最终结果表明,使用复合碘消毒液应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其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唐勤.不同方法新生儿脐部护理临床效果比较[J].医药前沿,2013,30(24):55-56.

[2]罗雪梅,邹卫红,徐凤,等.爱尔碘皮肤消毒液对新生儿脐部消毒临床应用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4):724.

[3]黎紫玲.两种消毒方式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比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4):2129-2130.

第2篇: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护理方法

新生儿脐部残端是一个开放性创面,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重要门户,若护理不当可导致局部乃至全身感染。有研究提示,新生儿脐炎可导致新生儿脐源性腹膜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1]。在新生儿败血症中存在脐部感染者占60%~70%,且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2]。因此,新生儿脐部感染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对38例新生儿脐部感染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方法进行了探讨,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经我院产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儿共2356例,均在母婴同室区,均无宫内感染,Apgar评分在7分以上,体重大于2 500 g,经临床统计有38例(1.61%)新生儿脐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

2 原因分析

在正常情况下,残留的脐端在血液供应停止后24~48 h脐带干枯后采用暴露疗法或用消毒剪剪去残端,使其脱落愈合,避免脐部感染。在2356例临床观察中发现脐部感染与脐带本身的粗细(含华通胶物质多少)、脐带结扎高低、残部的处理及护理有密切关系。

2.1 断脐不当:①结扎部位太高:个别医务人员结扎脐带位置太高,致使脐带残端较长,容易受到新生儿尿液浸湿及尿布、尿裤的摩擦,影响残端干枯而易感染。②结扎下方有血肿:结扎脐带时未挤尽残端积血而在结扎下方形成血肿,是细菌繁殖的良好场所,导致脐带残端干枯时间延长而致感染。

2.2 剪脐不净:①剪脐后创面较大:脐粗大者剪脐后创面较大,愈合相对慢一些,脱落时间延长,也是脐部感染的好发因素。②剪脐后仍看见脐动脉和脐静脉断端,说明脐部血管未完全收缩,容易引起出血感染,多见于剪脐太早。③创面潮湿有分泌物:剪脐后1~2天内创面稍潮湿是正常现象,因新鲜创面有一个愈合过程,但此过程时间长及分泌物多容易发生感染。

2.3 脐部用物消毒不严:脐部感染与断脐用物消毒不严(如剪刀、气门芯、纱布等)、脐部断端消毒不严或烧灼不彻底有关,个别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洗手不规范也是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的重要原因。

2.4 护理方法不当:在日常护理中往往发现产妇及家属采取一些不当的护理方法,是导致局部细菌繁殖引起感染的潜在因素。如把婴儿内衣置在尿不湿里面,这样内衣被尿液浸透,脐窝就处于潮湿的环境中;男婴换尿布时未把向下按,尿液向上冲,浸湿了脐部;有的家属把尿不湿外面向里面卷进,由于尿不湿外层不透气,故不利于脐带干枯;也有的家属把爽身粉等异物洒在脐窝部。

3 护理方法

3.1 严把脐端结扎关:选择正确的断脐方法并掌握好结扎位置是预防脐部感染的关键。新生儿出生后1~2min用0.5%的碘伏消毒脐轮及脐轮上5cm的脐带,脐周皮肤5cm,在距脐根0.5cm处用气门芯结扎,在结扎部位上0.5cm处断脐,挤净断端的残血,用2%的碘酒消毒75%的酒精脱碘,用无菌小纱布覆盖,用腹带包扎。

3.2 加强脐部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中手、器械、敷料等必须无菌,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的任何用物均不可触及脐带残端。脐带干枯后予以暴露,用碘伏或75%的酒精消毒脐残端、脐根部及脐周围皮肤,每天两次,一般让其自然脱落,尽量避免剪脐,因剪脐后为防止出血常需加压包扎,影响新生儿的腹式呼吸导致不适哭闹而影响脐带的收缩[3],又加之脐带布绕腹捆扎易被尿液浸湿,如不及时更换,尿液刺激脐端引起分泌物增加,诱发局部感染。严密观察脐部有无渗血渗液,若脐孔潮湿或有脓性分泌物时,可用双氧水清洗后消毒包扎,必要时取脐部分泌物做细菌培养或药敏试验,根据医嘱局部或全身用药,注意保持脐部干燥,可有效预防脐部感染。

3.3 加强宣教:教育医务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尤其是年轻工作者,加强对产妇及家属的宣教工作,指导产妇及家属正确掌握脐部的护理方法以及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是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

采用以上脐部护理方法后,脐部感染率大大降低,脐带在7~10天内愈合。极大地提高了新生儿脐带护理质量,对降低围产儿感染及死亡率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阳,黄群,何红燕.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及护理进展.护理学报,2008,15(7):18-21

第3篇: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措施范文

摘 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本科住院新生儿脐部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医院内获得性脐部感染125例,感染率83.33%,分娩时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脐部感染率很高,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杀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等。结论:由于新生儿缺乏抗细菌定植能力,机体防御能力不全成为易感人群。故加强新生儿护理培训、宣教是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主要手段。

关键词 新生儿脐部感染 原因分析 预防

新生儿脐部感染是指脐残端被细菌入侵、繁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是常见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之一。为了探讨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本文对我院儿科2009-2012年住院新生儿脐部感染病例随机抽取150例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

对象:全部均为我科新生儿脐部感染住院病例。

方法:对150例进行分析归纳结果,见表1和表2。

结 果

脐部感染与出生天数的关系:本组150例患儿出生后3~7天发生感染125例(83.33%),7~28天发生感染25例(17.66%)。

脐部感染与分娩时存在的高危因素有密切关系。

病原学检测:肺炎克雷伯氏菌占比例最高,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次之。

讨 论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特点:新生儿娩出后,脐带残端是一暴露的伤面,成为细菌入侵的门户,为易感部位,在生后4~6天感染性细菌定植力最高[1]。本组调查显示新生儿脐部感染多发生在生后4~7天内。此段时间主要是在医院内,故感染多为医院内获得。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诱因分析:①早产儿各个脏器发育不完善,免疫能力低下,脐部残端是个开放性创面,给细菌繁殖创造了条件,易被细菌入侵,导致感染;②羊水污染者可在宫内及出生过程中污染脐部,造成脐部感染;③有宫内窘迫及窒息者可导致各个脏器缺氧缺血,影响脏器功能,削弱机体免疫应答能力,导致脐带残端愈合时间延长,易被细菌入侵。

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直接原因:本组资料显示,新生儿脐部感染主要发生在出生后3~7天内,主要为医院内获得,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脐带结扎时处理不当,主要包括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脐带结扎、脐带残端处理三方面;②脐带未脱落之前护理不到位;③母婴同室,新生儿日常护理主要是其家属,缺乏无菌观念,医务人员宣教不到位;④病房消毒不到位。

病原菌分析:肺炎克雷伯氏菌为肠杆菌科,在健康人的呼吸道和肠道正常菌群中、自然界水和谷物中均能分离到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主要附生在人或动物的肠道里,为正常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阴沟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人和动物的粪便水、泥土、植物中均可检出。是肠道正常菌种之一。以上均为条件致病菌。由此说明一个问题,医院消毒隔离、手卫生不到位。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原因。

预防措施:①医务人员在脐带处理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②做好脐部护理,直至脐带脱落,脐眼完全收口、干燥。③加强医护人员责任心,手卫生做到位,是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有研究证明:医院内获得性脐炎大多与医务人员手带菌有关,用肥皂加流水洗手可使手上的一过菌减少99%,可使医院感染发生率下降50%[2]。④加强对陪护人员健康教育工作,对预防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第4篇: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措施范文

摘    要: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的15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研究组(优质护理管理),各79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疾病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新生儿护理中进行优质护理管理能预防护理缺陷事件,降低新生儿患病风险,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关键词:新生儿护理 优质护理管理 护理效果新生儿护理是产科护理中的重要组成,新生儿身体素质差,器官、组织发育未成熟,护理风险较多,且新生儿不能言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督[1]。在临床中若不能识别护理风险则可能增加护理缺陷事件风险,提高黄疸、感染等疾病患病效率[2]。此外在新生儿护理中部分产妇参与度不高,导致其对相关护理知识了解较少,护理能力较差,这一现象在初产妇中较为常见[3]。新生儿外界抵御能力较差,需予以精细的护理,不仅仅护理人员要实施全面的照护,还要提高家属护理能力,确保出院后新生儿能够得到悉心的护理[4]。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常规护理难以满足当下要求。优质护理管理以患者为对象全面深化护理内涵,提升护理质量,在临床中得到护士、医师、患者的肯定[5]。本研究应用优质护理管理,观察其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的15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79例。纳入标准:(1)单胎。(2)新生儿胎心正常。(3)产前检查无头盆不称。(4)阴道分娩。(5)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新生儿重要器官疾病功能不全。(2)合并全身免疫系统疾病。对照组男婴30例,女婴49例,日龄3~15 d,平均(6.37±2.45)d。研究组男婴31例,女婴48例,日龄3~16 d,平均(6.80±2.41)d。组间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1.2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根据新生儿病房各项工作开展护理活动,密切监护新生儿体征,进行喂养、脐部护理等,家属进行产科常规宣教。研究组进行优质护理管理:(1)护理:密切监督新生儿情况,帮助新生儿更换,交替平卧位、俯卧、侧卧位的摆放。新生儿床上用品选择舒适、柔软的材质,避免造成损伤。仰卧位时床头抬高15°,将毛巾垫于肩下,保持肩部与外耳道处于同一水平。俯卧位床头抬高,保持下肢、腹部、胸部以及头部呈三阶梯状。侧卧位用布卷成鸟巢状,用海绵作为底垫,柔软面部制成包套,将水枕垫置于幼儿头颈部。加强护理管理,每隔2 h更换一次,预防压力性损伤。(2)信任支持:我科收治生病的新生儿,新生儿住院没有母亲陪伴,跟产妇接触很少,因此产妇在分娩后往往担心新生儿状况。护理人员需向家属解释我院新生儿病房工作制度,获得家属的信任与理解。(3)饮食护理:进行健康宣教对家属普及母乳喂养的优势,积极鼓励母乳宣教,指导哺乳方式,母乳喂养时正确姿势、新生儿、哺乳技巧等。实施催乳确保新生儿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促进其生长发育。(4)排便护理:观察新生儿出生后12 h排便情况,排便量、排便颜色,按摩腹部促进粪便排除,若24 h后新生儿迟迟不排便需进行检查。记录小便量,观察小便颜色,大小便后及时清洗,清洗后擦干臀部,穿好纸尿裤。若为红臀患儿需待臀部自然晾干,涂抹护臀膏,穿好纸尿裤。(5)脐带护理:脐带脱落前需观察脐带状况,出生24 h内包扎脐带,24 h内后打开纱布,促进脐带干燥、脱落。洗净双手捏起脐带,棉棒蘸取75%酒精擦拭脐带根部周围,清洁分泌物及血迹,每日清洁两次。穿戴纸尿裤时勿遮盖脐带,避免被尿液污染。脐带脱落后时常有分泌物渗出,用棉棒蘸取75%酒精擦拭,消毒纱布遮盖脐带,在创面愈合前避免盆浴。(6)细节护理:保持新生儿床单整洁,病房空气良好,暖箱温度适宜,晨间、晚间加强护理,按时对新生儿肚脐、皮肤进行拼接,定时更换纸尿裤,避免臀红。新生儿喂养期间加强护理力度,预防呛奶、吐奶等。(7)疾病护理:护理期间密切注意患儿体温、皮肤状况、意识等变化,保持皮肤干燥,积极预防黄疸、湿疹。早开奶促进胎粪及时排尽,避免发生母乳喂养性黄疸。保持新生儿病房空气清新,家属探视时做好防护措施,谢绝患病人员的探视。(8)健康教育:对家属积极进行健康教育,强调家属参与新生儿护理的优势。宣讲母乳喂养优势,母乳喂养咨询师指导方法技巧。围绕脐带消毒、沐浴、穿衣等方面事项制作健康宣教手册,同时护理人员在床旁进行一对一演示,手把手指导家属进行操作。定期组织座谈会,就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结合图片、视频等提高家属的理解。(9)延续性护理:出院后新生儿各项护理工作由家属进行,为了在院外予以悉心的护理指导,护理人员建立微信群,就饮食、洗浴、日常生活管理等事项发送推文至微信群,及时解答家属问题,及时通知预防接种事项。1.3 观察标准以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疾病发生率、家属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家属护理正确率为观察标准。(1)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常见缺陷事件为跌倒、坠床、延误检查、用药不当等,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护理缺陷事件例数/新生儿例数×100%。(2)疾病发生率。新生儿常见疾病为臀红、黄疸、湿疹、皮肤感染,疾病发生率=疾病发生例数/新生儿例数×100%。1.4 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23.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研究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对比[n(%)]2.2 疾病发生率研究组疾病发生率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两组患者疾病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相比成人而言,新生儿的身体素质更差,身体调节中枢尚未成熟,对外界抵抗能力差。因此其护理工作质量对护理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6-8]。对新生儿实施细致的护理有利于正常发育,临床中多项研究证实护理质量是患者身体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提高护理质量尤为重要[9]。常规护理的不足之处在于护理人员较为被动,工作独立性差,且家属参与度不高[10]。在常规护理中新生儿护理工作存在一定风险性,且家属因护理知识的匮乏,护理技能的不熟练,出院后难免手忙脚乱[11]。由于人们医疗意识不断提高,对护理服务有更严格要求,常规护理满足不了患者需求,若护理不当导致缺陷事件还会引起医疗纠纷。胡婉妮等[12]报道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方法,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明显,缩短了新生儿在医院中的住院时间,新生儿家属对医院的护理工作有着较高的满意度。刘芳芳等[13]指出对新生儿实行护理时采用优质护理管理起到的效果更佳。在临床中多项研究对优质护理予以肯定态度,应用优质护理强化了护理人员责任,满足了护理需求[14]。在新生儿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掌控新生儿护理风险,制定人性化、科学性的护理措施,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还能提高安全性[15]。在本试验中研究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更低,疾病发生率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说明了优质护理为维护新生儿安全保驾护航。与葛文萍[16]报道一致。优质护理强调了家属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参与度,这一举措同时保证了新生儿在院内和院外的护理[17]。总而言之,在新生儿护理中进行优质护理管理能预防护理缺陷事件,降低新生儿患病风险,这一护理办法有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林小燕,邓小霞,李小妹.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9):105-106.[2]吴瑞.优质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3):131.[3]王静宜.全程优质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7):143-145.[4]杨静,顾娟娟.优质护理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7):84.[5]金二丽,邱卓华.全程优质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3):129-130.[6]陈建香,胡蓉.优质护理用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20,27(8):64-65.[7]丁磊.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0):123,126.[8]李桂琴.互联网平台健康教育联合优质护理在新生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6):100-103.[9]付滨.优质护理服务在产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z1):348.[10]韩学娟,户志银.优质护理干预对于初产妇保健能力和新生儿护理能力的影响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S2):230-232.[11]齐福莲.优质护理干预在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4):168-170.[12]胡婉妮,黄伊菊,廖锦文.基于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智慧健康,2020,6(14):84-85,93.[13]刘芳芳,罗旋旋,王辉,等.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心理月刊,2020,15(5):92.[14]劳丽明.新生儿护理中采取优质护理管理的应用[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5):185,198.[15]廖薇,林亚娟,赵杰.优质护理对初产妇新生儿护理及自我保健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0,34(2):315-317.[16]葛文萍.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5):84-85.[17]职晨阳,许斯,王敏.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6):149,153.

第5篇: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新生儿; 窒息; 复苏; 护理

新生儿窒息(asphyxia of newborn)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各种病因造成胎儿缺氧而发生的宫内窘迫[1],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新生儿出生后1 min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的疾病,是新生儿围生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随着近年来我国儿科诊治水平的不断提升,新生儿生存率也得到了有效提高。笔者在临床工作期间对近年来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儿抢救过程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患者,共42例。其中男29例,女13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14例、剖宫产23例、阴道助产5例。足月儿27例、早产儿11例、过期产儿4例。窒息程度以Apgar评分[3]分为产后1 min、5 min、10 min,其中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中度窒息,本组中轻度窒息者34例,中度窒息者8例。

1.2 治疗方法

1.2.1 通畅呼吸道 新生儿胎头娩出后,立即用拇、食指自鼻根部向下颌挤压出口鼻内黏液及羊水;为预防新生儿娩出后首次吸气误将口内黏液及羊水吸入呼吸道内,先将新生儿摆放为左侧卧位,用一手托其下颌,暂时阻止呼吸,另一手快速清除口腔内黏液及羊水,3~4次即可清理干净。

1.2.2 建立呼吸 将娩出后新生儿仰卧,臀部用轻柔物品垫高2~3 cm,尽量使颈部后伸至中枕位,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摩擦或拍打足底促使呼吸。

1.2.3 清洗气道 用1%苏打水或盐水50~100 ml,温度30 ℃~32 ℃,进行洗胃,清理呼吸道。

1.2.4 吸氧救急 如发现窒息,部分程度轻重与否均给予吸氧,要求先头罩吸氧逐渐改为鼻导管吸氧,后给予间接鼻导管吸氧,后恢复到正常呼吸,应禁止高浓度长时间给氧[4]。吸氧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吸氧浓度以40%~50%为宜,流量控制合理;(2)给氧期间应注意病情变化、导管有无堵塞;(3)新生儿呼吸频率、节律正常应停止给氧。

1.2.5 药物治疗 为防止患儿病情变化,应及时建立静脉通路保证药物能够及时供应。并及时进行纠酸、扩容等。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防止速度过快引起患儿心力衰竭及肺水肿[5]。注意观察输液期间有无输液反应及渗液,并做好液体出入量记录。

2 结果

42例窒息患儿复苏成功40例,成功率95.2%。其中复苏1~3 min恢复正常者3例,4~7 min恢复正常者20例,8~10 min恢复正常者17例。2例死于肺透明膜病及胎粪吸入综合征。

3 护理方法

3.1 复苏指征 自主心跳恢复,可摸到心尖搏动;自主呼吸恢复;面色好转、发绀消失;可扪到股动脉搏动;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出现,角膜、睫毛反射出现。

3.2 加强监护 新生儿在监护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其神志、呼吸、体温、肌张力、心率、血压、尿量、血氧饱和度及精神反应,并在用药过程中观察其药物反应情况,并随时做好记录,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告之主管医生进行处理。

3.3 注意保暖 新生儿在监护及治疗过程中尤其要保暖,避免使新生儿体温过低,在护理过程中将患儿放置暖箱中或放置热水袋保暖,并用多层毛巾包裹避免与热水袋直接接触[6]。

3.4 注意消毒并隔离 新生儿在接受监护过程中,要选择安静清洁的环境,尽量避免探视。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避免交叉感染。患儿的应用物品避免交叉使用,如眼药水、沐浴液、治疗用品等。病室环境每天定时紫外线消毒30 min以上,并用湿式法进行清洁整理。

3.5 脐部护理 在脐带结扎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防止脐带结扎松脱。日常护理保持脐部清洁,沐浴时应将用水煮沸后洗浴,浴后用75%乙醇包扎带干。脐带脱落后为避免衣服摩擦及损伤脐部皮肤,应用清洁纱布包裹。护理过程中为避免沐浴水及尿液浸湿脐部,应勤换尿布,并每天检查脐部情况。

3.6 皮肤护理 新生儿在出生后应检查皮肤的完整性,并清理皮肤褶皱处的血迹,擦干后用软布包裹。新生儿在大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以植物油及鱼肝油保护皮肤。接触皮肤的衣物应以干净、柔软、透气性好为主,并随时保持更换。

3.7 安慰家长 对待家属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做好思想引导,给予鼓励,讲解新生儿基础护理知识,使家属能够积极配合。

3.8 窒息的预防 在产前应对产妇的基础疾病进行处理,并做好产前检查。存在高危妊娠的产妇应及时给予胎心监护,如发现胎儿胎内窘迫应及早进行处理。如在产前发现有窒息危险应立即做好复苏准备,为抢救创造有利条件[7]。医师在抢救时应做到快、稳、正确无误,积极处理好各个抢救步骤,建立静脉通道,提高有效循环血量。产后做好产妇心理护理,并在合适的时间告知新生儿情况,抢救时避免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产妇情绪及心理。

4 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常见病症之一,其引起的原因很多,包括脐带缠绕、脱垂或过短、受压等。其中脐带缠绕是造成胎儿缺氧的主要原因[8],造成胎儿下降脐血管受压。因此,产前例行B超检查,排除脐带异常是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方法之一。羊水过少可使胎儿发生缺氧,致使胎儿形成胎内窘迫、新生儿死亡率升高。产时观察产妇羊水性状,充分了解羊水情况,预防发生新生儿窒息。分娩方式不当也可造成新生儿窒息,在分娩过程中根据指征施行产钳术,胎吸术,及时结束分娩预防新生儿窒息。

早产儿由于心肺功能未发育完全,造成新生儿慢性缺氧,进而形成新生儿窒息。在妊娠时注意合并症的发生,并及时促进胎儿发育,适时终止妊娠。产程过长也是造成新生儿窒息的重要原因,产程过长造成产妇氧耗增加,致胎儿缺氧,在妊娠时做好合并症防治,适时终止妊娠。

参 考 文 献

[1] 黄力毅,于海红.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4.

[2] 张国英.羊水过少的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河北医药,2007,29(4):314-315.

[3] 郑建静.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及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6):2311-2312.

[4] 葛永梅,曾德会,辛红菊,等.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河北医药,2009,6(31):1402-1403.

[5] 王园园,王淑清,谢立威.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及护理.吉林医学,2009,5(30):905-906.

[6] 余翔.42例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护理.医药论坛杂志,2011,3(32):193-194.

[7] Bhattacharya S, Campbell DM, Liston WA, et al. Effect of Body Mass Index on pregnancy outcomes in nulliparous women delivering singleton babies. BMC Public Health,2007(7):168.

第6篇: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产后访视;健康隐患;护理

为了深化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确保母婴保健工作的深入开展[1],我院采取了产后电话回访及上门家庭访视等服务,及时发现产后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降低了母婴的发病率。现将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随机选取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在本市住院分娩的545例产妇及545例新生儿,均接受过产后访视服务2-3次。

1.2 方法 随访人分别于出院后3-7天内,产后10-14天,产后24-28天按照访视内容到产妇家中访视,了解产妇的体温、血压、精神状况,会阴伤口及腹部伤口、睡眠、大小便等情况,并检查乳房、、乳量、宫底高度、有无压痛,观察恶露的量、色、性状,并观察产妇喂奶的过程。同时了解新生儿的一般情况,面色、精神、呼吸、哭声和吸吮情况;测量体重、体温,检查口腔、眼、耳、口、鼻、脐带和臀部在无感染,询问新生儿睡眠,大小便及喂养情况。

2 结果

产后访视发现存在问题有母乳喂养问题,会阴伤口感染问题,新生儿脐带问题,黄疸、结臀等。

3 护理措施

3.1 母乳喂养的护理:访视时发现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的优越性认识不足,直接关系到妇女产后康复,新生儿健康成长及母乳喂养是否成功[2]。母乳喂养问题归结为乳汁不足或淤积,喂哺和含接姿势不正确,添加母乳代用品。访视人员一定要教会其母乳喂养的技巧及手法。通过吸吮的刺激及饮食的指导,保证了产妇乳汁的充足,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3.2 会阴伤口感染的护理:访视中发现3例会阴伤口全层裂开,主要原因为营养缺乏,饮食不均衡,不注意会的清洁引起。指导产妇科学坐月子,勤换会阴垫,用冬青树煮水冲洗会阴伤口,要吃蔬菜水果,保持有通畅的大便。

3.3 脐带脱离延迟与护理:脐带正常情况下1周便可脱落,访视中发现有迟脱情况,分析原因为产妇及家属处理不当,局部潮湿不干燥,结扎部位太高,应指导产妇每日用75%酒精棉棒擦脐窝、脐周2次,然后用干棉签擦干。

3.4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家访时通过询问及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多为生理性黄疸,注意判断是否属于病理性黄疸,观察手、足心黄染持续不退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增加喂哺的次数,多喂葡萄糖水,以促进胆红素排泄。

3.5 新生儿红臀的护理:新生儿红臀的原因为尿布更换不及时,包裹过紧过厚等。注意臀部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指导家长做好皮肤护理,严重者予湿润烧伤膏外涂患处,取得较好的效果。

总之,产后访视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通过对产后访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护理,给予产妇及时的身心支持和指导,避免或减少新生儿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真正做到优生优育,保证母婴安康。

参考文献

第7篇: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措施范文

作者:谭美玲 王丽燕 林茵仪

【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及有效,及时的新生儿心肺复苏技术对婴儿的救治效果。方法 251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娩方式进行分析,并对窒息的新生儿按国际公认的ABCDE复苏方案进行复苏治疗,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251例窒息患儿经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治疗后,除1例重度窒息患儿抢救无效死亡之外(孕母突发急性羊水栓塞)其余均复苏成功。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及时实施预防新生儿窒息措施,及早判断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并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才能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并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从而提高产科质量。

【关键词】 新生儿 窒息

心肺复苏

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1]窒息持续时间对婴儿预后起关键作用。所以,临床医护人员在实施新生儿复苏技术时,应熟悉其发生原因,并正确熟练掌握各种处理方法的基础上争分夺秒地进行。现将2003年1月1日-2011年9月30日本院产科出生的窒息新生儿251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3年1月1日-2011年9月30日本院产科分娩16166例新生儿,其中发生窒息共251例。发生率为1.55%。其中轻度窒息237例,占94.4%,重度窒息14例,占5.6%。

1.2 诊断标准

Apgar评分系统在1953年由麻醉科医生Apgar博士提出的,是评价刚出生婴儿情况和复苏有效的可靠指标。出生1分钟Apgar评分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1.3 方法

新生儿窒息抢救务必争分夺秒,出生后立即进行评估和复苏,而不应延迟至1分钟Apgar评分后进行,并由产,儿科医生,助产士(师),麻醉师共同协作进行。

复苏方案[1]:采用国际公认的ABCDE方案,A: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C:维持正常循环;D:药物治疗;E:评估。前三项最重要,其中A是根本,B是关键,评估贯穿整个复苏过程。呼吸.心率,皮肤颜色是窒息复苏评估的三大指标,并遵循评估决策措施程序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完成复苏。

1.3.1 人员和物品.环境准备

每次分娩时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新生儿复苏设备和药品齐全,单独存放,功能良好。产房,手术室的温度保持在27-30℃左右,夏季,关闭空调,预热辐射保暖台。

1.3.2 复苏步骤和程序

婴儿出生后立即清理口鼻腔分泌物,同时用数秒钟时间快速评估计4项指标:1)是足月吗?2)羊水清吗?3)有呼吸和哭声吗?4)肌张力好吗?如上以上任何1项为“否”则进行以下初步复苏。 转贴于

1.3.2.1保暖:将新生儿放在辐射保暖台上或因地制宜采取保温措施,或用预热的毯子裹住新生儿以减少热量散失等。对体重<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可将其头部以下躯体和四肢放在清洁的塑料袋内,或盖以塑料薄膜置于辐射保暖台上,摆好后继续初步复苏的其他步骤。因会引发呼吸抑制,也要避免高温。

:置新生儿头轻度仰伸位(鼻吸气位)。

吸引:肩娩出前助产者用手挤出新生儿口、咽、鼻中的分泌物。娩出后,用吸球或吸管(12F或14F)清理分泌物,先口咽后鼻腔。过度吸引可能导致喉痉挛和迷走神经性心动过缓,并使自主呼吸出现延迟。应限制吸管的深度和吸引时间(10S),吸引器的负压不应超过100mmHg(1mmHg=0.133kpa)。羊水胎粪污染时处理:当羊水有胎粪污染时:无论胎粪是稠或稀,新生儿一娩出先评估有无活力;有活力(有活力的定义:呼吸规则,肌张力好及心率大于100次/分)时,继续初步复苏;如无活力,采用胎粪吸引管进行气管内吸引。

刺激:用手拍打或用手轻弹新生儿的足底或摩擦背部2次,以诱发自主呼吸,如这些努力无效,表明新生儿处于继发性呼吸暂停,需要气囊面罩正压通气。

1.3.2.2气囊面罩正压通气:如新生儿仍呼吸暂停或抽泣样呼吸;心率<100次/分,应立即用100%的氧施行正压通气,经30S充分正压通气后,如有自主呼吸,且心率≥100次/分,可逐步减少并停止正压通气。如自主呼吸不充分,或心率<100次/分,则需继续用气囊面罩或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并检查及矫正通气操作。如心率<60次/分,予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并开始胸外按压.(用双拇指按压胸骨体下1/3处,频率为90次/分,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

1.3.2.3药物经100%氧充分正压通气,同时按压30S后, 心率仍<60次/分,首选脐静脉导管(或脐静脉)注入, 01-0.3ml/kg的1:10000溶液;气管注入0.5-1ml/kg的1:10000溶液,必要时3-5min重复1次。有低血容量、怀疑失血或休克的新生儿对其他复苏措施无反应时,考虑扩充血容量。(扩容剂的选择:可选择等渗晶体溶液,推荐使用生理盐水。大量失血则需要输入与患儿交叉配血阴性的同型血或O型红细胞悬液。)复苏时一般不推荐使用碳酸氢钠。

1.3.2.4评价 复苏后的患儿仍需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尿量、肤色、复苏成功的指标:[2]一般情况稳定,心率120次/分,心音规律,清晰,有力,规律自主呼吸恢复,末梢循环改善,肤色红润,血气分析正常或接近正常,神经反射出现。

2 结果

2.1 复苏治疗结果

本组251例窒息患儿经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治疗后,除1例重度窒息患儿抢救无效死亡之外(孕母突发急性羊水栓塞)其余均复苏成功。

2.2 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分析 导致新生儿窒息原因较复杂,既可由单一,也可由多种原因合并引起。本文对分娩方式及产科因素进行了统计(分别见表一和表二):

表一 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

如表一所示,表明分娩方式以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最高,明显高于自然分娩和剖宫产。表二中可见脐带因素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最高。其中以脐带绕颈,脐带脱垂最多见。其他原因顺位为:胎膜早破,宫缩剂的应用,早产,胎儿宫内窘迫,产程异常,产前,产时子痫,羊水过少。可见脐带因素是导致新生儿窒息最常见因素。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的基本生理改变为缺氧,从而破坏了维持内环境的酸碱平衡,脑组织水的分布改变及脑血流改变,继而发生组织缺血,多灶性脑组织缺血是脑损害的重要原因。因而了解新生儿窒息的因素并进行及早干预,减少新生儿窒息及增加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减轻新生儿脑组织损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3]

本文分析结果显示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最高,达6.6%。因此综合多种因素,适时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是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关键。在产科原因中,脐带异常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首位因素,占29.88%。脐带异常包括脐带缠绕,过短,扭转,脱垂或机械受压等,均可导致胎儿在宫内产生不同程度的急性缺氧。[4]在产前,应加强围产期保健,脐带缠绕主要靠B超检查发现,密切监护胎心,并嘱咐孕妇自数胎动。临产后主要症状多发生在产程进展较快的活跃期及第二产程,脐带绕颈或绕体可致相对性脐带过短,使胎头迟迟不能衔接,造成产程不同程度的延长或滞产,尤其在第二产程中可引起继发宫缩乏力,进行引起胎儿窘迫,表现为胎心率异常。故胎心监护在产程观察中尤为重要。只要严密观察产程,严密监护胎心,适时B超检查,恰当选择分娩方式,就可避免新生儿窒息的发生。[5]

另外,还应对宫缩剂的应用,胎儿宫内窘迫胎,胎膜早破,早产等可能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进行监护和处理,尽可能避免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对已发生窒息的新生儿,及时准确的评估,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可降低婴儿病死率。

参 考 文 献

[1]沈小明,王卫平.儿科学第7版.人民出版社.2009:97—102.

[2]颜为红,陈葵喜等.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分析 北川医学院学报 第25卷 第3期 239.

[3]孙爱芝.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及新生几窒息的临床观察.实用护理杂志,2003,19(9):40.

[4]田巧花.羊水污染、胎心监护与新生儿窒息_的关系.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l6(9) 709 -710.

第8篇: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措施范文

1 新生儿窒息的原因

新生儿窒息指标包括:心率、呼吸、肌张力、皮肤颜色以及对刺激反应。正常Apgar评分为8~10分,轻度窒息为4~7分又叫青紫窒息,其表现为皮肤呈青紫色,无呼吸或是呼吸浅而慢,但肌肉仍然有弹性,并且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心跳较强且有规律:重度窒息为0~3分又称为苍白窒息,其特征为皮肤颜色苍白冰冷,且无呼吸或是呼吸浅慢而不规则,肌肉张力迟缓或者消失,心跳活动弱而且不规则,外界刺激反射消失。经多家医院统计结果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孕母因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2)胎盘因素:前置胎盘、胎盘老化、胎盘早剥。(3)脐带因素:脐带压迫、绕颈、绕身、打结、脐带过长、脐带过短。(4)胎儿因素:早产儿、巨大儿、先天性畸形、极低体重儿。(5)分娩因素:头盆不称、宫缩乏力、臀位、产程过长、产钳助产。(6)羊水因素:过多或过少、羊水Ⅲ度浑浊。

2 新生儿窒息的处理方法

新生儿的重度窒息是导致我国新生儿出生以后的24h之内死亡的主要症状之一。而及时、准确且有效的处理其窒息则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远期合并症的重要关键,做好新生儿的窒息抢救和护理工作则是其窒息抢救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

2.1 清理呼吸道 胎儿分娩后要立即挤净其口、咽、鼻各部的粘液,当娩出切断脐带后应迅速将其置于已经预热好的辐射床上。新生儿要仰卧,且头应适当仰伸。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同时用洗耳球先将新生儿口、咽、鼻、喉处粘液吸净,同时要擦干其羊水和血迹。如新生儿有羊水浑浊,并且生后反应状况不佳,应考虑予其气管插管,以吸引声门附近的浑浊羊水。这就是新生儿分娩复苏后的第一步,一定要在30s内全部完成。然后再进行Apgar评分。

2.2 建立呼吸 当清除了分泌物后,应尽快的建立呼吸,以纠正缺氧。如果新生儿设有自主呼吸要及时拍打其足底、臀部或是摩擦婴儿背部以促使其呼吸出现。若仍无呼吸,则立即对其进行复苏呼吸囊正压人工呼吸,加压给氧,其通气的频率为40-60次/min,呼吸比为1:2,其压力25~30cm H2O。

2.3 恢复循环 若经上述的处理新生儿仍然并未复苏,且心率小于60次/min,要进行胸外按压,其频率为小于90次/min,且每按压3次,应正压通气1次,在按压有效时新生儿心率加快。使其股动脉搏动即可,当心率超过100次/min时可以停止。

2.4 药物治疗 药物主要应用于极重度的窒息儿。方法为用1:10000。肾上腺素0.1~0.3ml/kg,快速的气管内静脉滴注或是静脉注射,在给药后30s内当心率大于等于100次/min时,就可以停止药物使用,但如果心率小于100次/min时则应根据病情的需要而每过5min时重复给药用以维持循环。若出现急性失血所引起的血容量低下时,要加用扩容剂;而有代谢性酸中毒者,应给予5%的碳酸氢钠3~5ml/kg加入到注射用水等量稀释后,从脐静脉缓慢推注。若产妇在分娩前4h内用过吗啡类的麻醉镇痛药应给予及时的纳络酮治疗,其剂量为0.1mg/kg,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或者气管内注入。

3 新生儿窒息的预防措施

3.1 脐带因素的预防 在新生儿的窒息原因中,脐带因素高居首位,所以,孕妇产前要进行B超检查,如有脐带缠绕者产时应做胎心电子监护,如监护中出现基线变异减速,提示脐带受压,胎血循环受阻;当变异减速程度加重或合并其他异常心率图型如基线变异明显减弱或消失、心动过速等,应尽快结束分娩。

3.2 羊水因素的预防羊 水过少是反映了胎儿可能正处于缺氧状态,而其胎儿的窘迫、死胎、死产以及新生儿的死亡可能性均有所增高。若新生儿的Apgar评分低且羊水过少时其污染的发生率均明显过高。由于羊水量过少从而使得羊水显得更加粘稠,污染的程度更加严重,且在娩出时及易导致胎粪吸入综合征。凡是羊水Ⅲ度粪染,特别是羊水过于粘稠者,一定要在胎头娩出且胎肩未出之前吸出其口咽的下部和鼻腔内受到胎粪污染的羊水,甚至要在胎儿分娩出后用喉镜直视去吸净羊水。

3.3 加强优生优育的管理 在孕妇妊娠期间内要做好定期的产前检查,改变其不良的嗜好,及时治疗孕妇本身的疾病:同时加强待产期保健,及时注意孕期营养,切不可营养不足或是过剩,要注意待产期孕妇的个人卫生,以便于预防宫内感染,及时处理高危妊娠者;加强对胎儿的监护,以避免宫内的胎儿缺氧。同时要加强孕妇的管理制度,提高住院的分娩率。及时有效的挽救新生儿的生命。

3.4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要加强产科、儿科、麻醉科等医务人员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技术培训,以便于其熟练的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力求在胎儿分娩前做好一切新生儿窒息抢救准备工作,为抢救创造条件,最后要加强新生儿复苏后的监护工作,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4 复苏后护理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应将患儿置于30~32℃环境中。其体温应保持在36~37℃之间,因为新生儿的体温中枢发育并不完善,而且母体温度要高于环境温度,所以在此温度时可以使新生儿最低量的消耗氧气,同时代谢率也最低,从而热量的丢失也是最少的,最后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也达到最强,可最大限度的减少一些并发症发生机率。同时给予新生儿低流量的持续或间断吸氧,可以保证其足够的氧气供应。而合理的喂养新生儿也是提高其成活率的关键因素。重度窒息患儿应延迟喂奶的时间,以防止其呕吐。且经口喂养要在缺氧改善后,由少到多、由稀到浓的以母乳为佳。

第9篇: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产科2008年1月~2009年7月共分娩新生儿1023,发生新生儿窒息50例,其中轻度窒息36例,重度窒息14例。

1.2诊断标准在本次研究的50例新生儿中,窒息诊断和分度按《实用新生儿学》标准来分类: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Apgar评分为四到七分为轻度窒息,小于或等于3分为重度窒息。

2结果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 897%,其中轻度窒息占72%,重度窒息占28%,本院中轻度窒息的均抢救成功,重度窒息者除因例外死亡外,其余也均抢救成功。

3讨论

3.1诱因本研究中所涉及的50例新生儿窒息死亡的中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其中脐带因素22例,在所有的原因中所占比重最高,新生儿脐带缠绕、过短或脱垂、受压等原因导致胎儿在母体的子宫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缺血缺氧,从而发生新生儿窒息。在这几类原因中最常见的脐带异常,缠绕紧者的胎儿缺氧多表现在孕妇临产时,胎儿的下降造成脐血管受压,在宫缩较强或胎头下降时表现更加明显。正由于这个原因,医院在产前应对孕妇进行B型超声检查,对有此类症状的胎儿重点监护,并进行胎心电子监护。产妇的羊水过少也可反映胎儿可能处于缺氧的状态,因为此类原因发生的胎儿窘迫、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率也占很大比重。在对这50例新生儿窒息的研究分析表明,羊水过少使羊水显得更为粘稠,污染程度更重,产妇在分娩时易致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因此,医生在产程中应及时准确观察羊水性状,尤其对有高危因素的产妇,应采取相应措施,以便尽旱发现胎儿窘迫,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不同的分娩方式与新生儿发生重度窒息之间无必然联系,但确与分娩时胎儿在宫内的状况、适应症的选择及助产者的技术紧密相关。如果助产士助产时机及适应症当,且操作技术熟练,可以及时结束分娩而达到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效果。

3.2抢救的护理新生儿窒息的情况发生后,应立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胎儿脱离母体后立即用吸痰管轻轻插入新生儿的咽喉部,吸净新生儿口咽鼻粘液及羊水,拍打婴儿足底促使婴儿啼哭,建立呼吸。窒息胎儿产出后没有自主呼吸的,要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一吹一压20~30次|分,新生儿胸前微微隆起时即停止吹气,轻压婴儿胸部将气体排出,同时可用葡萄糖、地塞米松和维生素自脐静脉缓缓注入以提高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必要时加压给氧。患儿这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可用碳酸氢钠静脉缓注。当新生儿重度窒息应立即气管插管吸净分泌物后应小流量给氧。抢救新生儿的同时要密切观察心脏,如患儿心跳变慢而弱或暂停可给予肾上腺素0.1~0.3mg/kg静脉注射,同时加胸外按压心脏配合人工呼吸给氧。抢救时应免损伤呼吸道粘膜,人工呼吸时吹气不可过猛,加压给氧时压力不可过大,同时注意婴儿保暖以免着凉,应放在婴儿辐射台抢救。

3.3复苏的护理一旦发生窒息,医护人员应做到及时规范运用ABCDE复苏方案,严格遵循复苏指南中的复苏流程处理,复苏体征指标为出现自主呼吸,皮肤转为红润,心率大于100次|分,神经反射出现表示复苏满意。另外复苏后用小儿面罩给与氧气吸入3~6小时。以后根据情况间断给氧,浓度宜百分之40%~50%为宜,肌注维生素K.可预防颅内出血,静推氟美松2.5毫克,可增强肌体抗休克能力,纳洛酮0.2毫克加10%葡萄糖20毫升静推,可改善呼吸。同时新生儿窒息儿复苏后应密切观察并预防颅内出血、脑水肿、吸入性肺炎、持续性胎儿循环、等等并发症。将取头低脚高侧卧位行引流,保持呼吸通畅,间断或持续给氧,复苏后婴儿即使呼吸恢复,但低氧血症缓解需要实践,如果出现呼吸困难、青紫、嗜睡等应及时通知医生。

3.4护理注意事项新生儿窒息是孕母因素、胎儿因素及分娩时情况等等都有关联,其中孕母因素占的比重较大,医护人员应提前熟悉产妇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对胎儿所造成的影响,对慢性宫内缺氧、宫内发育迟缓的胎儿应尤其注意。多数新生儿窒息在产前可以得到预测。因此孕期孕妇保健的加强,加强孕期医院对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可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一旦发生新生儿窒息,医护人员必须密切配和,全力对窒息新生儿进行合理恰当的抢救,并作好复苏后护理。畅通婴儿呼吸道是根本;建立婴儿有效呼吸是关键;严密观察婴儿病情变化,及时合理用药;积极预防并发症;除支持疗法外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要对患儿的心率、呼吸、肤色进行评估,以此决定下一步的操作,整个过程要求及时。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