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流管理就业前景范文

物流管理就业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流管理就业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物流管理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导论;教学改革

专业导论是大学新生入学后需要学习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导论性课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内涵特点、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所学专业与行业的关系及本专业的发展现状,使他们能够对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涯作一个规划,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近年来,在全国上下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对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授课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拟以所在的阜阳师范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开设专业导论课程的意义

(一)消除学生疑虑,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在与大一新生交谈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因听从了老师和家长的建议才选择的物流管理专业,而真正是在了解物流管理专业后自主填报志愿的学生并不多。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通过专业调剂被录取到物流管理专业的,对物流管理专业更是缺少必要的了解。以上原因导致很多学生在入学后产生一些疑虑,比如“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物流不就是干快递吗”等,甚至有些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做好了转专业的打算。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可以让学生尽快了解物流管理专业,消除疑虑,端正专业学习态度。

(二)展现专业前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是学生和家长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可以加深学生对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战略地位和支柱性产业的认识,帮助他们了解物流行业发展前景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增强学习物流专业的信心。

(三)揭示成长规律,帮助学生适应环境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其所面临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3]。在学习上,中学里的那种封闭式学习、过度依赖教师、填鸭式被动学习和单纯追求应试成绩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学习、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满足趣味性地主动学习和为成才而学习;在生活上,其生活方式也由高度依赖父母、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生活转变为远离父母独立生活、需要顾及他人感受的集体生活。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多学生会变得无所适从。开设专业导论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大学教学管理及课堂教学的特点,掌握集体生活中与人相处之道,认识人才成长规律,尽快适应大学环境。

(四)确立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拟定规划升入大学只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个短期目标,当这一目标实现后,如果不引导学生确立一个长远的学习目标,一部分学生可能会迷失方向,最终导致学业荒废。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解读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使学生对将要开设的课程做到心中有数,为学生在确立专业学习目标、大学发展计划乃至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提供帮助。

二、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作为所在学院物流管理教研室的负责人,近年来一直参与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工作,总结出该课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授课形式单一以往的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讲解结合PPT展示的传统教学形式,更多的时候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学内容随意化由于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时数较少,一般只安排14~16学时,所以该课程很难找到合适的教材,以至于授课教师对授课内容的选择较为随意[4],有的侧重于作物流管理专业介绍,有的则侧重于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介绍。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容易导致教学重难点不突出,使学生对该专业产生怀疑,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积极性不高作为一门专业启蒙课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其涉及到的知识却十分广泛,尤其是与行业相关的一些最新数据,更需要授课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在期末计算教学工作量时,专业导论课程的课时量只有十几个,对其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的帮助十分有限,很多教师不愿意接受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即使勉强接受,在教学上也是墨守成规,不愿意尝试课程教学改革。

(四)缺少实践教学物流管理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校在制定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时,如果笼统地将其全部设置为理论授课,则与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不符。缺少实践教学内容的专业导论课,会导致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缺少直观的认识,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改变传统授课形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为了克服单一授课形式的缺点,吸引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法[5]。比如,授课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混合式教学理念引入到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阜阳师范大学为例,学校已经建成了先进的录播教室,同时引进了“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授课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录播教室录制教学视频,并将其连同课件、教案及学习资源等材料上传到教学平台中,供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在线下教学环节,授课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专业话题,比如“你为什么选择物流管理专业”“你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物流行业相关信息的”“你认为从事物流行业的工作前景如何”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再将讨论的结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授课教师再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授课形式的弊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

(二)合理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就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其专业导论课程应包含以下内容。1.专业内涵与行业发展前景。在专业内涵方面,可以介绍与物流相关的一些概念,如物流、物流行业、物流管理、传统物流、现代物流、国际物流等,引导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特点,明确各概念所包含的基本问题及其本质。在行业发展前景方面,授课教师可以搜集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物流行业发展概况及就业前景,物流相关岗位职责要求和任职条件、薪酬待遇、升迁路径等,以打消学生的疑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学科性质及专业发展概况。首先,物流管理属于管理学门类中的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与之并列的还有物流工程、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专业。这4个专业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各专业的相近性和交叉性,注意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其次,应介绍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介绍本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办学特色及办学成就,如师资队伍情况、专业与课程建设情况、毕业生的考研及就业情况、师生获得的各类荣誉情况及杰出校友等。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依据和大纲。授课教师应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蓝本,向学生详细介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等内容,尤其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制定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避免学生盲目地学习。4.大学阶段教与学的特点及学习方法。在向学生介绍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授课教师还应就大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学生管理以及对学生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剖析,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及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此外,授课教师还应结合专业特点向学生介绍适用的学习方法。物流是一个注重实操的行业,中学里那种单纯为了应对考试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学生需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避免眼高手低。5.专业学习规划。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规划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专业导论课程还应包括学生专业学习规划的内容,授课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划,为毕业后的就业、创业及继续深造打好基础。

(三)提高教师的积极性针对专业导论课授课教师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学校层面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优先选派专业导论课教师到知名物流企业参观、交流,对承担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工作量补贴等。此外,还可以改变以往只由校内教师讲授专业导论课的做法,邀请物流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到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比如,在讲授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邀请知名物流企业或物流行业的专家走进课堂做专题讲座,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给授课教师提供了与行业和企业专家近距离交流的机会。

(四)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尽管专业导论课的课时不多,但笔者认为仍可以抽出2个课时让学生参与到专业实践中。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物流企业参观见习,以了解物流企业的运作与经营模式。通过参观企业的立体仓库、分拣流水线等物流设施,观摩叉车装卸货演示、智能分拣机器人分拣作业等物流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之形成基本的行业认知。

第2篇:物流管理就业前景范文

管理类专业包括哪些专业

管理学类专业培养熟悉我国经济管理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数量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基础知识。掌握管理科学研究问题的定量分析方法和理论,具备复杂系统的管理、决策和优化模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管理学类包括的专业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工业工程类、电子商务类、旅游管理类。

具体包括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工商管理、项目管理、军事管理、营销管理、物流管理、管理科学、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工程管理、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专业。

管理类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各行各业的企业相继出现,相应的对管理学类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大。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地区,需求量更为紧迫。而中西部地区,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对管理类毕业生的需求也在逐渐上升。

管理类毕业生就业范围广泛,管理学不受各类组织形式的限制。不论是在竞争激烈的发达地区大城市,还是在发展中的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都能实现自身价值与专业价值。对比而言,大城市的市场规范比较完善,待遇起点高;中小城市则市场发展潜力大,锻炼的机会多。

第3篇:物流管理就业前景范文

与女同学比较,男同学一般不存在这个行业合适与不合适的情况,只存在好不好的环节。下面是我结合自身几年的物流工作,加上所接触到的数十家物流公司、货运部、乃至大型企业物流,总结了下物流行业的就业前景分析,罗列了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各自的优缺点、就业推荐级别、以及选择这些企业需要具备的硬件条件,仅作参考,切勿对号入座,拿偶然性当必然性。

二、物流规划与设计就业分析

最后分析下从事物流规划的问题。物流规划,本质上就是出具“物流解决方案”,针对相关需求,公司的、客户的,第三方的等等,综合平衡关键指标,实现战略目标、时效、成本、资源的匹配和平衡,最终的交付物就是“解决方案”。所以,物流规划,确切来讲,干的就是“如何做好物流解决方案”的工作。通过调查,一定要具有如下必备条件:

(一)经验

某种意义上,写物流解决方案,吃的是“老本”,所谓“老本”,就是在相关行业具有数年乃至十几年几十年的行业实战经验,没有相关行业沉淀和经验积累,很难针对具体需求制定出可行性的实施方案。可以说,缺乏相关经验,想直接从事物流规划,个人觉得难度很大。

(二)变通

很多人有十年的工作经验,但很可能是一份工作做了十年;工作年限长,有经验,不代表会规划,会设计,会制定方案;现实中,很多行业经验丰富的人,你让他写一份方案,往往是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开始,怎么做,PPT怎么布局,怎么阐述论点,怎么进行数据分析,如何组织语言等。很多时候,效果差的,不代表没用心做,这就需要变通.

(三)技能

第4篇:物流管理就业前景范文

一、科学制订教学计划

根据“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采用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通过行业分析,在明确物流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形成以职业能力为系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并进行科目课程设计。采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性课程合理搭配的做法。专业基础课程内容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方向性课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课程要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所有课程都要打破学科的束缚,按照综合化思路进行重组和整合,在教学内容上要防止狭隘于技术和技术上狭隘,实现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有机结合。

二、切实加强师资建设

由于物流专业建设时间短,师资一直是制约各学校专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我们应使用一批、培养一批、引进一批,形成年龄结构上的老中青结合,学历上硕士、本科相结合,职称上高级、中级、初级相结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给在职教师提供进修机会,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专业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二是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三是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四是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外聘教师队伍,弥补师资的不足。

三、构建合理课程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合格物流人才的关键,中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当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和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的构建课程体系,要根据物流管理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设置相应的课程。课程体系应当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出发点,要特别突出实践教学,突出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技能。要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思想,体现中职教育的特色。课程体系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为中心进行系统设计,要围绕职业能力的变化调整课程体系和修改教学计划,确保毕业生满足市场的需求。在课程内容方面要有针对性,要针对物流管理过程中所需的知识进行调整,能够适合中职物流管理实践需要。在教材的选用方面,要尽可能选择通俗易懂的、适合中职学生的教材。

四、建立模拟就业体制

实习动员会时,以模拟招聘的形式组织学生实习,从参加招聘会到培训上岗,全部模拟学生实际的就业过程。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签署劳动协议,明确相互权利义务,既培训了学生面对就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兴趣与实习过程结合起来,大大提高实习的最终质量。在实习过程中,对实习学生的管理与企业原有员工的管理同等对待,严格考核,让学生真正有参与企业建设的责任感。我校物流专业课程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信息量和时空的跨越性受到学生的欢迎。我们建成了资源丰富、技术先进的课程网站,教学资源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从理论到实践,从学习到考核进行自我学习,较好地掌握公共关系知识,所有的学生都能在网站发表意见,交流心得,实现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五、落实技术应用主线

第5篇:物流管理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就业 物流专业 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54-02

作为新世纪最热门、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技术和劳动密集型的代表行业――物流行业越来越受到重视,早在2004年的时候,国家就已经颁布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力求促进物流专业教育的进步和发展。物流专业教育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学科,中专物流专业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为避免陷入“泛市场”的困境形成盲目教学,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基本导向,结合物流专业学生在学校、企业和社会中发展存在的问题,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坚持企业与学校结合,优化物流专业教育体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就业导向下物流专业教育问题

1.就业导向较为缺乏,物流课程结构不尽合理

随着当前物流市场的快速发展,物流人才较为紧缺,因此,多数中专院校设置了物流专业,但是在未能进行有力市场调研以及就业前景规划的前提下开展教学,当前人才培养方向的选定具有一定盲目性,无法体现出物流人才需求的特征。另外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课程设置结构未能细化,整体方向不突出,因此造成了目标培养不明确,学生就业难、企业人才需求无法满足的局面。

2.物流教育教学资金投入较为缺乏,整体教育质量落后

在中专学校教育办学过程中,物流专业的性质和特征要求在实践教学环节过程中的教学比重有所偏重,但是在实际教学环节中缺乏足够的教育经费的支持和投入,另外,从物流教育的直接受益者来看,企业需要物流人才,但是在物流应用人才的培养和支持上仍缺乏足够力度,也在另一方面上制约了中专院校物流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例如,据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国内物流专业的人才十分稀缺,人才缺口估计可以达到600万人左右,从数据上来看,我国物流教育就业人才十分滞后。

3.整体师资队伍建设队伍力量缺乏,实践教学水平还需提升

中专主要是以培养物流性人才、增大就业率为主要目标,当前国内物流学科理论知识体系仍然不成熟,教育师资方面仍是就业率上升的短板,教师吸收知识多是从物流书籍上面获取,教师知识体系还需提升。教师在物流企业的实践经历较为缺乏,实践教学经验不明显。另外,物流专业教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实践教学的课时时间较短,教学比例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物流专业学生在解决实际物流问题以及自主创造力等方面能力的提高造成了影响。

二、物流专业教育措施研究

1.教学中侧重物流人才的物流知识应用技能的开发

当前国内物流知识更新快速,其发展趋势对中专院校物流专业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上物流行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要求并不仅限于简单地掌握课堂内的配送知识、仓储知识、物流信息相关知识、运输知识等技术,能熟练完成物流行业具体业务的操作,物流行业仍要求学生具备国际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熟练完成国际物流业务要求,例如,对国际物料以及商品的包装、储存、装卸,对货物的通关业务以及商品免疫业务、货物运输保险业务等。在经济发展市场发展的要求下,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还需在培养运输链、仓储量、供应链等多方面的基本技能以及知识。只有在这些方面进行教育教学的侧重讲解和知识传授,才能为物流市场源源不断储备和输入人才,增加就业率。

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 中专院校物流专业教育的定位应立足于当地市场的物流发展特色,强化与物流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为国内大型的物流企业培养具有特色的、专业能力突出的、含有国际物流操作才能的实用性人才。

2.针对不同的就业方向制定教学课程

中专院校的物流专业就业范围较大,就业工作类型较多,学校须根据不同的就业工作类别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分别对物流营销、物流的仓储和配送、物流客服服务、物流技术管理、物流相关法规制度等就业方向的课程进行设置,根据物流企业发展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技术教育,如四川某中专院校根据当地物流发展的趋势,除基本的物流课程之外,还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应用市场经济、文员知识、统计学等课程,让学生在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之余,更好适应当前物流行业的就业要求和岗位需求,以此获得良好的发展。

3.加强校内的模拟练习以及校外实习

为适应当前学生就业的竞争压力,必须提高物流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学校实践基地进行模拟练习,按照要求模拟物流采购、供应、仓储等工作流程,这样的实践教学关键在于提高物流专业的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资料的模拟仿真程度,保证教学内容完整程度,在完成模拟教学之后,教学须对模拟物流教学活动进行及时指导以及客观考核,加强教学模拟,能增强学生从物流理论和基础知识出发的实际物流操作能力以及就业适应能力。

另外,物流专业加强校外的生产和实践教学,也是一种能在企业实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教育措施,作为中专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校企合作、校外实习是指学生在实习基地内进行顶班或者跟班的实务工作,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实习教育手段,其教育内容涉及较多,前文提到过的基本的仓储、配送、包装等业务知识将内化成学生自己的就业本领以及能力,另外物流企业的实习还能帮助学生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提升学生就业几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新兴的行业,物流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优越的产业潜力,中专院校物流专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张扬学校个性,结合当地特色和就业实际,制定出有效的教育措施,全面提升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陈萌茁.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第6篇:物流管理就业前景范文

交通运输专业课程

《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测量学》、《汽车构造》、《汽车设计》、《汽车理论》、《热工与发动机原理》、《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设计》、《汽车制造工艺学》、《机械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土质学与土力学》、《道路建筑材料》、《路基路面工程》、《公路勘测设计》、《桥梁工程》、《交通工程学》、《交通规划》、《交通控制与管理》、《智能交通》、《现代物流学》、《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运筹学》、《城市轨道交通与站场设计》、《列车牵引计算》、《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轨道交通信号原理》、《地铁车辆结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运输市场营销》、《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城市交通规划》、《项目投资与评估》、《交通运输组织学》、《管理学营销学》、《财务管理》、《运输经济学》、《交通运输设备》、《交通运输技术管理》、《交通运输商务管理》、《交通运输企业管理》、《交通港站与枢纽》、《交通运输法规》等。

交通运输专业就业前景

1、交通运输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运筹学、汽车学、物流学,交通运输组织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交通运输技术管理、车辆工程、物流管理、信息管理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运用运输技术设备,车辆设计制造,汽车运用技术,合理组织运输生产以获得最佳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基本能力。

2、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的就是能够研究生产交通运输设备,组织、规划和管理交通运输生产,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专业人才。

3、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可到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规划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交通管理部门、交通工程公司等单位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控制系统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本专业培养具备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国家及省、市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一般的最优化方法和计算机在交通运输、车辆工程中应用的基本技术;

3.具有交通运输组织指挥、交通运输企业、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关于交通运输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交通工程设备及交通运输组织管理的发展动态;

第7篇:物流管理就业前景范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广大人民群众渴望上大学的愿望和要求愈来愈迫切。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仅靠公办院校是不能完成的。因此,日益兴起的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之一。它的作用与贡献,已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欢迎。由于种种原因,民办院校的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一则,民办院校办学历史短,办本科教育的历史更短,与公办院校特别是那些百年老校相比,在师资力量、软硬件设施、学术氛围、管理等方面,尚存在不小的差距;二则,就总体而言,民办院校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学风较差;三则,民办院校人才培养方式大都比较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导致不少民办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不高,给民办院校的教育质量声誉蒙上了一层阴影。因此,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式与质量就成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二、一些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

1.浙江树人大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浙江树人大学是一所新建的民办本科院校,该校在充分吸取国内民办高等院校以及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定位的经验基础上,将人才培养定位在“高级应用型人才”。其培养总目标为:立足浙江、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培养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的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人格健全,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1]浙江树人大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上,根据各专业性质,在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标准的基础上,从课程结构体系与课程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第一,课程结构体系的改革。基于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为更好的培养适应社会多元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新的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通才与专才”培养的结合,采用了具有灵活弹性的“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第二,课程内容整合与改革。课程内容整合必须切实围绕“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一人才培养基本目标,首先,从制度与机制上鼓励广大教师开展面向课程层面的教学改革研究,大幅度地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更新,并积极推进校本教材建设。其次,整合与改革主要依据“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着重针对课程的实践层面进行,十分注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课程内容从总体上提高于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比例,工科类专业增设了综合性的课程设计或大型综合实验,提高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文经管类专业重视提高学生社会调查和研究的能力,加强对“学年论文”的撰写与社会实践的指导,增设了“专业(应用)软件实践”环节。

2.江苏三江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三江学院是199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首批、江苏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校。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三江学院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成为江苏省第一所民办本科高校,也是全国最早的四所民办本科高校之一。该校的应用型人才既不同于重点公办院校培养的研究型应用型人才(后者强调理论的系统性、深入性、学术性),也不同于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后者强调动手能力);要求学生既要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并重型”应用型人才。①江苏三江大学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的具体做法:一是在教学计划中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条线并重,并贯穿于教学计划的全过程。这两条线互相独立,又互相依存,有机衔接,相辅相成。这种做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实践依赖于理论的观念和做法,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二是以专业基础课为核心,将主干课的三个重要环节(理论、实验或实践、课程设计)分解成三门独立的课程,单独设课,单独给学分,单独考核。若实验(实践)课、课程设计考核不及格,与理论课一样对待和处理,改变了过去一门课的实验(实践)环节考核不合格,但其理论部分考核成绩较好,该门课仍可获得通过的现象。

3.广东培正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的定位浙江树人大学与江苏三江大学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可以作为广东培正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参考。作为广东省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广东培正学院,从1993年开始创办,2005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本科毕业生未来的就业质量就会影响到本科评估的好坏。笔者认为,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可以参考其他民办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同时可以结合学院现状,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以笔者所讲授的物流运输管理课程为例,对于本科的物流管理专业,我院可以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那就是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并重型”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这样的人才既符合企业对毕业生的需要,又符合学院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宗旨。

三、广东培正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

1.现阶段物流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2年,我国有一所高校经教育部批准开设物流专业。到了2006年,全国已共有298所高校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高职高专有500多所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中职院校突破了1000所。目前物流专业在校生大概在50万人左右,专任物流教师3万多人。虽然我国的物流教育在如火如荼的展开之中,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仍显滞后,尚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2]

(1)师资力量薄弱。目前,我国高校仍缺少物流专业教师。过去没有物流人才培养,导致缺乏专业的师资,物流教师专业功底欠缺。一些其他专业的教师转到物流教育上,仅仅经过一些短训班培养,熟悉一些物流课程,或阅读过一些物流方面书籍,缺乏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很多教师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对物流的操作实践缺乏经验。物流教学和其他专业教学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物流实践性很强,要理论教育和操作技能紧密结合。

(2)教学体系不成熟。物流业是跨行业的,牵涉到方方面面,或侧重生产物流,或侧重第三方物流,或侧重交通运输,或侧重国际贸易。目前国内已有近300所高校开展物流教学,每个院校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有不同的特点。但无论是物流管理还是物流工程专业,都存在下列现象:现有的物流理论的研究和学科体系的建设滞后,物流发展与实际相结合的现代物流理论体系尚未完善,授课内容与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课程偏重于理论教学,缺乏对企业物流管理案例的分析,适用性较差。

(3)院校条件仍有缺陷。很多学校在教学的软硬件方面还很欠缺,有些院校专业审批下来,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还不具备(包括教学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实验室建设)。甚至有些院校专业审批下来之后,连最基本的课程设置都没有明确。很多学校没有物流实验室,只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层面上,培养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无法满足物流专业知识面宽、实践性强的要求。所以,高等院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还只能称为“准人才”,他们要想成为真正的物流人才,还需要经过实践磨练。

2.可以尝试的人才培养方式

物流管理专业是广东培正学院市场系的本科专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能为企业解决物流管理中的多、快、好、省等方面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为此,我们的人才培养方式就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现状与物流行业的市场需求,拿出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手段。笔者认为,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物流管理专业来说,要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可以采取以下手段:

(1)专职教师必须具有物流企业的实践经验。这是培养人才的第一步。如果专职教师没有在物流企业工作或实践的经验,就难以给学生一个真实的说法,课题教学就是照本宣科。但很多专职教师没有这些经验或经验不足,这就需要学校专门组织教师到企业中去参加实践,或者委派教师参加专门的培训,在短时间内积累物流企业的实际经验与体会,这样就能在课堂教学中有真实的案例,让学生解决企业中真实的问题。物流行业的很多案例都来自国外,与中国的现实有很大的距离,采用这些脱离本国实际的案例教学收到的效果不佳。因此,教师要具备物流行业的经验是很重要的一环。(2)教材的选择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目前的物流教材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教材的名称不同,但教材的内容却是大同小异;一些新出的教材存在着很多错误,学生经常会被教材所误导。一本合适的教材就是一个无声的老师,但是一本缺乏新鲜内容又存在很多错误的教材就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尽可能选择那些重印数多,得到教师与学生好评并且获得教育部奖项的教材,这样的教材才能成为学生一生的好老师。

(3)教学方法上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广东培正学院完成了专升本的转变后,目前的本科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本科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于这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针对专科生的教学方法就要做一些调整。特别是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一些很基本的知识点在他们平时的自学与探讨中就已经搞得很清楚了,对于课堂的教学来说,需要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物流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创造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很愿意参与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有很高的热情与动力,他们甚至会想到教师不曾想到的解决方案。因此,对于本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增加一些具有难度并需要学生认真思索才能解决的问题,对于提升本科学生的创造力来说是相当有益的。

(4)在课堂上讲述一些自主创业的事例。中国的物流行业是一个成本相对较高的行业,只要能节省物流成本,就会创造出很多的就业机会。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的兴起正是物流成本不断节省的产物。随着中国交通业、仓储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大量的新兴行业与企业应运而生,我们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完全可以抓住市场机会进行自主创业,开拓未来的就业前景。地铁快递就是一个新兴的快递行业,也是物流中的一个分支,笔者就曾给学生讲述过这样一个新兴行业,也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因此,在课堂上经常给学生讲述一些自主创业的事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5)有机会就要到企业去参观、学习和实践[3]。物流行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如果教学过程仅限在课堂里接触一些理论与知识点,不深入到企业了解许多实际问题,这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来说是极为不利的。而且,物流是一个包括仓储、运输、加工、包装等等环节的复杂行业,涉及到很多设备、工具与单证,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很多很杂,如果不去接触一些实际的环节,是很难有确切的感性的认识与体会的。我院位于广州花都区,而物流是花都区的一个重要产业,这里有机场、港口,还有大型的东风日产汽车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业,以及大大小小的物流运输企业。如果我们能去这些物流企业参观、学习,就能了解到很多课堂内学习不到的内容,就能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甚至可以为企业从事科研,解决他们实际中的问题。笔者带学生去花都港参观,让学生看到了他们一直想看但没有机会看到的内容,如集装箱运输船、国内外船运公司的集装箱、叉车、吊机、封条、地磅、海关、边检、报关等等内容,学生们还了解到花都有哪些行业与产业要依赖进出口,搞懂了来往花都与香港的运输船为什么一次不能装得太多,还弄明白了为什么要在这些运输船上装上GPS等等很多似懂非懂的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为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外出实践机会,让他们到其他物流企业参观、学习,学校应在这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

第8篇:物流管理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 工作过程 高职物流 物流基础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Work Process-oriented Vocational Logistics Base Curriculum Design

MIAO Huachang

(Suzhou TOP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unshan, Jiangsu 215311)

Abstract The basic idea of the work process-oriented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nsensus on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has a positive meaning.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needs of the logistics professional courses,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s "logistics base" for example, in terms of curriculum design ideas, goals, and the specific teaching situation, such as th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Key words work process; higher vocational logistics; logistics base; course design

高职物流专业应立足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使学生获得与物流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按照实际工作任务、过程和情境组织课程教学,应用物流技能开展整体物流运作,夯实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基础;让学生能以系统化的观点认识物流企业的岗位需要和物流业务能力,以适应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1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思路

1.1 课程设计定位

作为一门专业导入课程,学生能了解物流系统、物流产业发展方向和态势,掌握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等主要物流功能,熟悉物流环节运作和具体业务的基本流程。同时,课程将引导学生认识和熟悉物流行业,培养专业学习兴趣,提升专业职业素养,并直接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教师的教学过程应从物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出发,着眼于职业岗位实际应用,理论教学紧密联系案例分析,并注重结合物流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把物流的现代技术理念与管理模式带入到课堂环节。

1.2 课程设计思路

针对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设计应充分依托苏州地区乃至长三角区域相关物流企业,引入物流行业标准,根据物流操作一线工作要求,全面分析课程应培养的职业能力,重点关注现场一线物流员工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全方位地划分典型工作任务。从物流实际工作角度来设计课程,更能体现出专业教学的针对性、技能教学的实践性、工学交替的开放性以及校内实训与顶岗实习等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让学生真正达到与将来毕业所从事的物流职业岗位需求相匹配的培养目标。

2 工作过程导向的具体组织与实施

2.1 课程设计目标

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线设计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目标是培养学生既掌握物流领域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论和技术方法,又能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目前企业物流业务运作管理中客观存在的诸多实际问题。同时,还需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除利用校内实训室进行第三方物流运作等模拟实训外,还要充分利用工学交替的平台,引导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增强对工作岗位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熟悉物流业务流程,把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实际工作。

此外,物流基础课程教学围绕物流职业岗位技能这个核心,依据岗位职业能力所包括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立足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角度,对物流职业岗位所应知应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充分分析,以达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企业输送大量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2 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是教学过程实际方案的设计,也就是一种在学习领域框架范围构成的具有特定主题的学习单元。物流基础课程的学习情境要紧密围绕经过分解的物流项目、物流任务、典型物流案例等载体,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实际应用环境充分融合。依托学校现有工学交替、校企合作资源,按照物流作业活动的基本运作规律,可将物流基础课程的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分为8个相关的难度不等的典型学习情境。具体如下:

学习情境1:物流管理专业导入。重在引导学生专业学习入门,要求学生达到把握物流管理专业方向,熟悉物流管理专业整体情况和培养计划,了解物流行业就业前景,指导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的目的。

学习情境2:建伟物流公司企业物流的基本情况。通过实际合作企业背景,要求学生达到对企业物流的工作环境、工作岗位、工作流程和岗位技能有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的目的。

学习情境3:苏州地区现代运输业的现状。重点阐述物流管理中运输这一核心功能,通过从事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及管道等不同运输方式的代表企业让学生掌握五大运输方式运用的范围及装卸搬运设备和特点,为后续学习专业核心课程运输实务打下基础。

学习情境4:昆山纬创公司现代仓储管理与仓储技术。通过对合作企业的参观、考察等环节,要求学生能看懂不同货物所对应的仓储类型、设备类型和仓储技术,对库存管理的岗位、仓库设施设备、货位管理、工作流程和仓储环境有感性认识,为学习专业核心课程仓储管理实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习情境5:物流的包装和流通加工功能。对不同包装材料的特点及应用范围、现代包装技术和包装机械进行了解,对不同流通加工形式进行了解,并能根据实际物流需要采用不同的流通加工方式,实现流通加工的合理化。

学习情境6:苏州地区配送中心运作管理的现状。通过参观相关企业的专业配送中心等活动能区分配送中心的类型及特点;充分认识配送中心的岗位设置、具体功能规划、作业区域划分、作业流程和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习配送管理、快递管理实务等课程做知识预备。

学习情境7:苏州地区第三方物流的现状。通过相关公司的案例,让学生对第三方物流的类型、特点、优势及现状有感性认识,同时对物流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在物流企业的运用情况进行了解。

学习情境8:物流企业专家专题讲座。邀请物流企业高管在课堂进行专业讲座,让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前沿发展动态进行了解;同时结合物流行业知名企业家的创业历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使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合理的定位,从而做出理性的职业选择。

2.3 课程的教学设计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项目进程安排方面完全有别于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实施更加注重灵活机动地安排教学进程,以工作任务作为教学模块,每一个模块就是一个独立的教学单元,其可以根据需要做前后教学顺序的微调。每一个教学单元的课时安排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将每一个完整的岗位工作过程的所需完成所承载的知识内容作为课时的划分依据。对于最终的综合模拟实训工作过程的教学甚至可能是在期末需要以一定的集中学习时间来完成,或者完全安排在工学交替的环节中来具体实施和体现。

3 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构建的课程内容涵盖了物流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技术、能力与知识体系,以任务为引领,课程项目任务驱动,在理论课程教学与物流实际岗位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种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对于增强高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课堂参与性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并有力地推动着学生对物流职业岗位的适应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理论知识基础相对较弱的高职学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德发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实施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0(2).

第9篇:物流管理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体系

随着医药物流业迅速发展,医药物流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医药物流业发展的瓶颈。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一些药学院校开设了医药物流专业。但目前我国尚没有形成合理的教育体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目标的确定、教学体系的构建等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为此,笔者在开展广州市医药物流人才状况的调查,深入分析医药物流人才素质现状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探讨和分析了中职医药物流专业建设模式。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共计回收问卷177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68份,回收率为95%。

中职医药物流专业发展前景分析

调查中笔者发现,随着医药物流业的发展,医药物流企业对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希望的学历要求达到医药物流专业中职水平。因此,中职医药物流专业学生定位于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的培养。笔者将从基层医药物流人才的素质现状和需求两方面,分析专业发展前景。

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素质现状分析由于目前国内医药物流企业大多在传统的仓库基础上转型而来,因此大多数物流操作岗位的从业人员是从传统仓储的保管、搬运等岗位转移而来。这些人员很少有接受过正规的医药物流操作培训,大部分不具备系统的物流知识,对药品知识、操作原理、各业务环节的衔接、作业流程、行业标准、服务规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知识缺乏必要的认识。调查数据显示,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学历水平为大专(包括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是8%,高中及中专学历的比例分别占了38%和32%,初中(包括初中)以下学历的比例是22%。其中具有药学背景的人员约占27%,管理类专业毕业人员约占4%,而具有医药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人员寥寥无几。因此,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并没有受过系统医药物流职业教育,完全根据自身经验进行工作。比如广州某一大型现代化医药物流中心,其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高中以下学历的比例仍占到66%,拥有药学专业背景的只有27%,真实地反映了目前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的素质现状。

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才的需求分析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是医药物流任务最直接的执行者。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从事具体的物流作业,如药品的验收、养护、上架、分拣、包装、配送等,对他们的要求主要是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但随着信息技术、自动仓储技术、包装技术、装卸搬运技术及相应设备大量在物流活动中的应用,以及市场物流服务质量的要求提高,对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在迅速提高。调查数据显示,85%医药物流企业希望基层操作人员的学历达到中职水平,但目前基层操作人员的素质水平距此仍有较大的差距。据权威机构预测上,到2010年,上海的基层物流人员需求将达到140万以上。由于在物流从业人员中,75%~85%的人员是在操作岗位上,因此该类型的物流人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中职医药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也是广阔的。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

职业技术教育应以岗位群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了解这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笔者从医药物流行业岗位需求出发,充分地调查研究和分析了本专业岗位群的分布以及相应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岗位群分析在专业调查中,笔者将基层医药物流人员从业岗位归纳为三个岗位群:(1)医药企业物流部门和医药物流企业需求的仓储与配送方向的药品保管人员、药品验收人员、药品理货人员、药品养护人员等岗位;(2)医药企业物流部门和医药物流企业需求的医药物流营销方向的医药物流市场开发人员、客户服务人员等岗位;(3)医药企业物流部门和医药物流企业需求的医药物流信息处理方向的物流信息管理人员、票务员等岗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可以根据医药物流人才需求的广泛性和医药物流职业岗位分析,在医药物流专业基础上开设三个专业方向:仓储与配送方向、医药物流营销方向、医药物流信息处理方向。

职业能力分析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一个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包括完成职业岗位工作的具体方式和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职业能力是为职业岗位服务的,基层医药物流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因岗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笔者以某一大型医药物流中心的岗位说明书为蓝本,以分析不同专业方向的职业能力要求(如表1)。

据此,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建议为: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行业变化的需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了解医药物流运营过程,具有相应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初、中级医药物流作业专门人员。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教学体系

在确立了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以后,必须构建一套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教学体系。

专业课程的设置 课程的设置是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措施。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的培养应打破传统的学科教育体系,注重于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以职业能力需求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为核心,开设专业课程。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学习不同的专业模块(如表2)。

教学方法的改进在调查中,大多数医药物流企业强调了医药物流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外,还必须强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实际应用知识技术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职业院校应尝试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了谈话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引导课文教学法等。

实践教学条件的建立(1)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在仿真的环境中完成对学生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各中职学校可以依据实际需要和经济条件建设医药物流系统仿真模拟实训中心、模拟药店实训室,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系统仿真模拟实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操作实训以及医药商品的认知实训,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真正培养出具备一定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保证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建立就业基础,高校应该与物流企业共同构建物流实习基地,建立分布于货运基地、仓储配送企业、商贸企业、制造企业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机会到相关物流企业顶岗实践,通过在实习基地的学习和实践,将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2)专家建设委员会的组建。聘请校内外医药物流专家和职业教育培训专家组成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医药物流专业建设、专业调整、课程设置进行指导和监督。专家建设委员会应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和发展,制定本专业具体的教学计划及实施方案,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并对学生的就业提供必要的指导。

教学评估机制的建立由于医药物流业实操性要求较高,因此在学历教育考核中,应改革传统的封闭式考核方式,要逐步建立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科学和持续性的评估机制。同时在校教育期间应要求学生必须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取得毕业资格,这样既可以检验和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又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应建立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师资结构。专业教师应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职业实践经验。为了不断更新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让在校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顶岗实习,掌握本专业的技能,积累丰富的经验。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可以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