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七年级下册生物课堂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在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上体现着连贯性,但是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教法、学法等方面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如何做好初高中生物学习方法衔接,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初、高中生物在目标导向上有所侧重和不同
初中更加重视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高中强调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力方面要求掌握学科的科研技能,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所以高中老师往往要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衔接,构建生物知识网。同时对知识的应用及解题能力也有相当的要求。这些就构成了初高中生物教学上的 差异。
但是,我觉得在初中生物的课堂里,也应该想办法帮助学生养成构建知识体系的习惯,这样,才不会导致学生进入高中后突然觉得知识庞杂,感觉力不从心!比如,在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十二章第二节人体的神经调节的教学中,我就觉得如果只是按照初中的课标要求,让学生简单了解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必修3再学习神经调节时,学生基本已经遗忘殆尽!所以,我在教学中尽量利用初中教材上现有的图解,让学生在图解上做相关笔记,尽量把概念串起来,比如在神经元模式图上不仅把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标注出来,还让学生把轴突和树突与神经纤维的关系标注出来,并且让学生把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关系也标注出
来,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把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形象的图解联系起来,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算是培养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习惯,知识体系其实范围可大可小,介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一下了要求他们建立庞大的知识体系是不近人情的!我觉得可以在平时的每节课中慢慢引导他们,自己有意识地养成把有联系的概念尽量串起来的学习习惯,这样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初中学生就不再是停留在简单地对知识的识记阶段,慢慢就会养成建立完整知识体系的习惯,为将来的高中学习做好有效地衔接。
二、初中生物在初二结业与高中升学的目标导向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在生物学科上表现尤其突出。
由于在初中,生物成绩记入升学考试总分只有20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在量和质上都大打折扣,这对高中生物教学来说十分不利。
我作为一个长期从事高中生物教学的老师,现在回到初中生物课堂中进行教学,我觉得自己的责任是重大的,而且比起一直在初中教学的老师来说,也是有优势的。因为我非常熟悉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所以当我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无时不在反思,除了完成初中生物教学的课程目标之外,我还应该如何努力引导学生做好未来与这堂课相衔接的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铺垫。比如,在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人体废物的排出的教学中,初中课标只要求学生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而到了高中必修3中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的教学中,就必须让学生理解为何在失水过多或者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会分泌增多。我觉得在初中这部分教学时,可以侧重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主要是对全部的葡萄糖和大部分水分和部分无机盐的回收,让学生明确重吸收是为了避免营养物质的流失,这样我觉得并不会加重初中学生的学业负担,相反,是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正确方法,学习就是应该做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高中生物学习方法
一、提高兴趣是切入点
首先要培养自己对生物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一门学科充满兴趣,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有些同学一上生物课就打瞌睡,老师一旦讲完了停下来了,他也苏醒了。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老师的一部分责任,怎样才能让学生对生物课堂感兴趣呢?我认为学生在生活中多了解这门课在生活中的应用,多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进而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的用处,方能调动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具体事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更易于参与。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等于提高了一半。
二、.课堂预习是衔接点
生物课堂的提前预习至关重要,它是衔接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难点和老师授课过程中解析疑难点的桥梁,因此,学生课前预习与否,预习得好坏都关系到生物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对学生提出预习的要求,指导他们搞好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首要前提.真正的预习应该包括通过预习把重点的内容划出来,不懂的内容标出来,产生的问题记下来,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必须把学生课前预习作为重要环节予以高度重视,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做好自主预习,这对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的开展将起到重要意义。
三、联系实际是着力点
我们都知道,生物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国内外新的生物技术等热点,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例如,为什么有的花开的时间长一些,而有的却短一些呢?肥胖是因为脂肪吃得太多吗?还可以调查或观察环境污染对周围生物的影响等。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四、善于思考是突破点
学习生物不仅要认识和记住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要善于通过分析综合、对比判断,研究生命现象的特征与成因,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要懂得学会思考分析生物问题。
如运用综合的观点观察现象、分析联系、找出规律,比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判断、比较异同、认识本质,如DNA和RNA的区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及联系等,形成鲜明而准确的印象。要善于观察、勇于探索、敢于思考质疑,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
五、研究问题是提高点
学习生物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观点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会科学研究生物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是学好生物的法宝,也是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必备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生物科学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学习生物时,要善于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乐于合作、团结向上的精神。
在多媒体普及生物课堂之前,生物教师的教学大多数依赖于传统板书,在需要展示的一些生物图片上采取挂图、实物模型等方式加以表达。对于生物这类较为抽象的学科,传统板书教学具有课堂信息量不大、不够直观、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等缺点。
因而,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教育部门大力倡导现代教学的思想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山区中小学配备了完整的多媒体教室。毋庸置疑,这对教师的教学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帮助,特别是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许多生物学图片,播放生物视频和动画,展示多样的习题等。
但是随着多媒体进入中学课堂,越来越多的老师依赖于多媒体,放弃了传统的板书,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展示在PPT上,一节课上下来根本没有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教学效果没有得到提升,反而使学生的学习进入更加迷茫的阶段。学生不知整节课的重难点,更不知道这一节课的知识框架,因而成绩没有得到提升,反而是有下降的趋势。
为此,非常有必要探讨和强调传统板书对生物教学的帮助,更重要的是通过探讨得出如何在生物课堂中将传统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科学的结合,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利用电脑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元素的综合处理,编制出教学课件,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
多媒体教学为什么能够得到教学界的大力提倡,源于它有许多传统教学不可能达到的优点。
1.1 多媒体教学能够展示教学的直观性
我们历代教育者皆主张教育要直观,即教学的直观性。我国古代教学家荀况曾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廖”等观点,大为提倡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教学的直观性;大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曾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都说明教育直观性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采用的直观教学手段主要有生物模型演示、实验、挂图等,而现在的直观教学手段则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得到更好的展示。
多媒体教学除了能够展现传统直观教学手段(如图片)外,还能够展现传统直观教学不能提供的主观教学方法,例如多媒体教学能够为学生播放教学动画和视频,化静为动,对知识的理解起到很大的帮助。在这样的教学手段下,大大刺激了学生的感觉器官,提高了教育的直观性,为学生留下了鲜明、生动的印象,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2 多媒体教学能够扩大教学信息量
相比于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通过计算机和投影仪展示更多的文字和图片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过程中信息量的输出,学生也因此能够得到更多的信息。
例如,在生物教学中,需要展示许多的图表和资料,在没有多媒体的情况下,教师只能口述资料或者将资料抄写出来,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也有许多教师干脆将这一部分内容省略不讲,这样也是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展。然而,当多媒体出现在课堂中,教师能够将文字资料、图表等展示于多媒体的课件中,学生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资料,大大提高了教学的信息量。
1.3 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伟大的教学学者孔子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两句话深刻地指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多媒体教学通过展示大量精彩的图片、有趣的生物动画和精彩的教学视频,大大刺激了学生的感觉器官,丰富了学生的视野,相比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情况,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多样的文字和图片信息中能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2 多媒体教学的缺点
2.1 教学信息量过多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疲劳
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出大量的文字、图象、声音信息,从而提高了教学的信息量,但是,许多教师却在应用中忘记板书的总结。
教师将所有的教学内容展示在多媒体上,将教学的过程变成了PPT翻页的过程,学生稍微疏忽就会跟不上趟,这将会造成课堂教学信息量过多的问题, 从而引起学生视觉疲劳和听觉疲劳,降低教学效果,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多媒体教学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优势反而取到了反效果。
2.2 教学重难点不突出
教师在备课时经常重视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中会着重讲解教学内容的重点,突破教学内容的难点。但是在多媒体教学中却出现这种现象,教师将教学内容全部展示于多媒体上,课堂中,课件真可谓“图文并茂”,让人眼花缭乱,学生看都看不过来,课堂收效甚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只是在口头上讲解,没有加以在黑板上板书总结,学生虽然当即能够理解,但是很容易就会忘记。
教师内容讲完以后就将整节课的笔记展示在几页PPT上,让学生摘抄多媒体笔记,虽然学生抄写了笔记,但是他们也忘记了这些笔记得出的过程,这些笔记哪些是需要记忆理解的重点,哪些是需要攻破的难点。因而摘抄过后仍不能明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只会对这些“笔记”死记硬背,这其实就是多媒体教学缺失传统板书的最大败笔。
2.3 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一个体会,学生注意力能否集中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标准。因此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将动画、文字、视频等有效结合起来,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许多教师却抓住这一点,一个劲的为学生播放各种有趣的图片和视频,却不加以板书的总结,长此以往,容易分散学生的学习专注度,将本该在知识上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多样的动画和视频上,兴趣得到了提升,但是学习的注意力下降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自然下降。
3 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效结合
在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生物教学中如果放弃传统板书,单纯依靠多媒体讲授,则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相反,还可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过度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得不偿失。
那么,该如何将传统板书和多媒体教学有效的结合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加以强化。
3.1 传统板书能够构建知识框架,多媒体教学填充框架细节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比较近几年的生物教材和咨询众多初中的学生,笔者发现在没有结构完整的笔记帮助下,学生很难掌握整节课的知识。在教材方面无论是人教版还是北师大版的生物教科书,书中的图片较多,这确实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教材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但是文字内容却较为精简和抽象,有时候学生根本不能从一大堆图片和少许文字中获得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同样的,许多生物教师也反映教材呈现的图片多,文字简炼的同时许多重难点的内容也被“简炼”了,而考试时却会考到这“简炼”知识点的来龙去脉。
如果单纯依靠学生看书是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他们只看到课本中的观点,却不能在课本中找出这种观点提出的缘由。因而教师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将“简炼”的重难点具体化,这就需要利用多媒体和传统板书的结合。
然而,教师若在教学中利用传统板书,将知识点罗列在黑板上,确实能够使得学生认识整节课的知识框架,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但是这种被动式构建框架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相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并总结教学重点,构建知识框架。
例如在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中的“光合作用”一节课中,当学习到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各个不同时期科学家探究的历程,加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的辅助,引导学生总结出每位科学家的观点,并将各位科学家的观点列举在黑板的板书上。这样,学生能够对教学的内容做到真正的理解,即使过了很久,他们也能够根据板书的内容,回想起教师讲授时提及到的科学家的探究历程。教师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的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
3.2 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用传统板书帮助学生反思
多媒体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来展示各种学习资料,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形象性、丰富性、多样性和新颖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多媒体板书在PPT翻页更替的过程中,前一屏的重要内容无法得到很好的保留,原本紧密关联的内容在呈现时处于隔离的状态,容易造成知识展示过程与学生思维过程相脱节,不利于学生找出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整体把握教学内容。
这时教师要利用传统板书整体显示、保留时间长的特点,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增强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提高学生整体感知、概括教学内容的能力,为学生反思整个教学内容提供依据。
3.3 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用传统板书总结教学情境
关于情境教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国外最早在教育学意义上运用“情境”的杜威,他认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我国最早研究情境教学的是李吉林老师,于1978年提出情境教学实验法。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运用具体活动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激发学习者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认知理论主张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情境,教学过程应由“传授――接受”转变为“情境――建构”的过程,教学设计的过程应是创设情境的过程,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情境的创设。
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多媒体教学普及农村中学之前,大多数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和实物展示来创设情境,这样的方法不够形象和直观,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在多媒体教学推广到农村中学后,多数生物教师则依靠多媒体课件加以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教学通过多样的展现方式能够创设逼真的、声情并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快的融入教学情境之中。
多媒体能够很好的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之中,传统板书则能够将学生在情境教学中获得的总结用简洁的语言列举出来,学生在情境学习过程中既能够很好的掌握教学内容,也可以攻破难点和重点,在板书的指引下能够较好的概括和总结教学内容。
4 探究总结
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生物教学中传统板书和多媒体教学应该相互结合,取长补短,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众,冯瑞琴.多媒体教学中的认知机制[J].教育研究,2006(7):62.
[2] 张燕镜.教育学新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