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外贸易市场调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一些制约贸易发展的问题不断涌现,如何解决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成为当今热点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有利于我国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概述了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在借鉴国外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对外贸易公共服务公共信息服务
2007年底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进出1:3商品结构不断优化,直接利用外国投资连年居世界首位,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是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过高,贸易竞争力不强,出1:3市场过于集中,贸易环境改善不明显,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足,贸易摩擦频发,利用外资质量不高等等。鉴于此,我国应积极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水平。
一、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概述
在当今的贸易环境下,世界各国都在进行贸易体制改革,加快贸易体制升级,着力发展贸易促进机制,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也在尝试贸易体制改革,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必经之路。
(一)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关于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定义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论,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笔者认为,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国家为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而提供的经济。具体包括:改善投资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建立更加舒适宽松的投资环境;统一对外贸易出1:3政策和公共商务信息,以帮助公众“一站式”访问现有的政府信息和服务;协调海关、质检、税务等相关的对外贸易管理部门,为出1:3企业提供更加快捷的贸易手续;强化政府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加速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提高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能力;开展海外市场调查,为出1:3企业提供全面的出1:3咨询服务。它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国内企业,还应惠及普通的公众。
(二)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类型
1.出口贸易公共服务体系
出1:3贸易公共服务是指国家为促进出1:3的增长,为出:13企业提供政策性扶持和制定出1:3发展规划,并为出1:3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务。出1:3贸易公共服务包括:出1:3贸易金融服务(例如建立出1:3银行,为出1:3企业提供贷款等)、技术性促进措施、简化出1:3手续、政策咨询、出口商品技术服务、出口研发服务、出口贸易促进政策、出:13贸易摩擦救济、贸易市场凋研、贸易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出1:3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是以出1:3贸易公共服务为基础,以政府为主体,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调动出1:3企业的积极性,为出口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机会均等的公共服务。
2.对外贸易环境公共服务体系
目前国内外关于贸易环境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表述,但是可以归纳为:在整个贸易过程中,对贸易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包括相关的贸易软件和硬件基础。具体包括:国家的政治稳定性,相关的贸易制度、政策和法规,基础设施和各种贸易配套设施,以及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标准。对外贸易环境公共服务体系是指积极地运用各种行政手段,营造宽松和有利的对外贸易环境和投资环境,积极地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3.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为辅助,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旨在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为本国和国外贸易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信息、国际贸易政策法规信息、对外贸易运行状况信息等。该体系有利于国内出:13企业了解国际贸易市场变化和贸易伙伴所在国的政策法规,规避风险,节约生产成本。另外,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还包括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出1:3商品技术服务体系、出1:3研发公共服务体系等一系列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与演进
近年来,随着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逐步放缓,对外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这些国家大都对贸易体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努力建立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使之更加高效、便捷地为本国企业服务。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有助于加快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法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法国经济形势出现了衰退的趋势,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近年来,法国不断地改革现行的贸易促进体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该体系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营造了更加有利的贸易环境。
1.庞大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
法国的对外贸易促进机构主要包括:经济财政工业部对外经济关系司、驻外经参处、各大区外贸局、法国国际化促进署(原对外贸易中心和法国国际化促进署合并)等。各部门通力合作,以向企业提供各种信息为己任,以为企业制定对外贸易促进政策为手段,共同为法国企业服务。法国的对外贸易促进政策主要以信息咨询服务和财政补贴为主,鼓励本国企业“走出去”和参加国际展览会,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培养本国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简化为企业提供出口信息和支持的手续,并实行对外贸易促进手段完全商业化运作,既符合欧盟的相关规定,又不违反世贸组织原则。
2.高效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法国通过对外贸易中心和工商会等机构,收集、调查和整理全球对外贸易信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高效的信息服务。法国政府在国外设有100多个驻外经商机构,这些机构收集大量的所驻国的贸易信息、市场综合产业信息、法律法规、融资条件以及出口担保等方面的政策,为本国企业出口和对外投资提供服务。并对信息服务实施标准化管理,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标准化信息管理体系,实现整个信息服务程序的可控性和有效性。通过高效的信息服务,推动了本国企业的发展,开拓了海外市场。
3.完善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
法国的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所占的比重不高,一度只维持在40%左右。随着法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中小企业在法国对外贸易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法国政府鼓励中小企业扩大出口,中小企业很好地与政府或私人伙伴联合,这些企业在国外谋求发展,并在法国创造就业机会;设立了法国技术创新署、法国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法国风险投资公司以及风险投资基金等部门,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及国际合作提供财政保障,为法国中小企业在国外投资设点和开发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英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
英国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非常重视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对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一直尝试着改进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创新思维、服务思想及政策措施。试图更好、更全面的为对外贸易服务。
1.完整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
英国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遍及各地,具有纵向与横向紧密结合、覆盖范围广、服务细致等特点。除了政府和地方当局各经济管理机构的广泛参与外,民间机构在对外贸易促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英国的贸易促进管理部门主要包括:贸工部、外交部、国际贸易总局、出口信贷担保署等政府部门,这些政府部门在贸易促进方面的作用主要是制定相关贸易促进政策,维护出口企业和外投资公司的利益,营造公平的贸易环境,提供各种贸易咨询、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从而很好地促进了英国的贸易发展。
2.健全的创新服务体系
英国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并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本国企业的创新。作为英国创新的主管部门的贸工部,在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予了企业很大的支持。贸工部有多个创新支持措施,如知识转移网络、知识转移合作计划,建立了公益型信息平台;重视信息服务功能,支持信息服务领域的公共服务。此外,还提供培训、会议、考察、国际专家帮助、市场专项调查、人才流动等一系列服务,并且将这些服务渗透到企业技术或市场开发的每一步。
3.宽松的对外贸易环境
英国倡导贸易自由化,实施高度开放和自由的对外贸易体制,营造了宽松的对外贸易环境。英国实行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制定了税收优惠、设立自由贸易区、为国外企业提供国民待遇等一系列的措施,这些优惠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外资的流入,增加了国内就业机会。
(三)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虽然内容和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对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在政府服务方面,强调服务至上原则,整合政府公共服务资源,更好地为本国对外贸易企业提供服务;重视对外贸易促进体系的建设,建立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促进机制,各种贸易促进机构通力合作,更好地为本国贸易发展服务;注重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为企业提供各种贸易信息,搭建政府公共服务的信息平台;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在资金、政策方面为企业创新提供帮助;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在公共服务领域方面,向中小企业倾斜,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明显滞后,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各个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
(一)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地区分布不均衡
我国目前为止,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中,用于经济建设支出占GDP的比重保持在25%左右,虽然在总量上不少,但质量不高,且地区差异性十分明显。北京、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市,公共服务支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同时产生的绩效也远远高于其他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公共服务支出明显偏少(如表1)。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发达地区财力状况好于欠发达地区,可支配的公共服务支出非常充沛,再加上多年来的不断积累,在公共服务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的条件下,形成了目前我国公共服务分布不均衡的结果。另外,这六个省市的对外贸易总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79%。由此可见,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不高
发达国家在推动贸易发展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推动贸易企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虽然在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立了包括中国贸易指南、国内涉外政策环境、世界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等在内的数据库和网站,但是总体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信息内容不全面,分布零散,地区分布不平衡,很多经济落后的地区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很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快捷地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规等信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落后于实际需求,缺乏统·的信息管理和分工。
(三)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不够
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对经济的发展、就业数量的增加、对外贸易的增长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公共服务领域方面,向中小企业倾斜。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明显不够,主要表现在:政策法规不完善,虽然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但是相关的配套法规明显不足,且可操作性不强;资金扶持不够,我国中小企业无论在融资渠道,还是信用担保与欧美国家差距仍然明显;支持创新不到位,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在财政、税收、咨询、技术等方面给予的支持不够。
四、建立和完善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鉴于我国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发展的缓慢和滞后,2004年通过的《对外贸易法》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向对外贸易经营者和其他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因此,建立和完善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有助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为社会公众和进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服务,切实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信息障碍,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的运行环境。加大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的专项资金投入,使公共信息服务的覆盖更加全面;强化商务部的网站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对外贸易信息服务;完善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及环境、国外贸易市场调研等数据库的建设,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二)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管体系
我国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还处于萌芽状态,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督和管理存在着行政职能混乱、监管规则不健全、管理权责不清晰等问题。因此,在大力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同时,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管体系,促进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强化政府各行政职能部门责任,建立科学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管权责机制,确保对外贸易公共服务有效的进行;加大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公开化和透明化,逐渐提高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民主制度,使公众参与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管理与监督;建立一支专业化监管队伍,确保监管工作的高效性。
(三)保证资金投入、实现外贸公共服务均衡化
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分布不均衡。经济发达的省市,由于财力状况充足,投入较多,所以效率相对较高,产出明显;而经济欠发达的省市,由于可支配的公共服务支出较少,所以效率普遍不高。因此,政府应在保证总体公共服务资金投入的同时,兼顾经济欠发达的省市,以达到对外贸易公共服务均衡分布,最终实现对外贸易各地区均衡发展。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农产品;湖南;对外贸易
湖南是中国的农业大省,进入了后危机时代之后,湖南的农产品出口更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湖南省在入世后对农产品贸易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但就目前的农产品贸易状况来看仍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诸如农产品贸易额不稳定,农产品贸易发展不平衡等。随着经常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湖南农产品的贸易越来越受国际大背景的影响,进入后危机时代后湖南农产品的对外贸易作为中国对外贸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湖南省农产品贸易的存在问题
1.出口以低端农产品为主
湖南省出口农产品种类丰富,主要包括生猪及肉制品、罐头、茶叶、保鲜蔬菜、植物提取物以及蜂蜜、粮食制品、调味品等。湖南盛产柑橘,柑橘罐头出口占国际市场近七成份额。位于永州的湖南熙可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产柑橘罐头,去年上半年出口398万美元。罐头是欧美、日本日常消费品,湖南柑橘类罐头已占据美国60%左右的市场。去年上半年,企业前往巴西、东盟参展,都取得不错的成绩,东盟和巴西正成为新的销售市场。我省茶叶出口也是年年翻番,去年上半年出口茶叶622万美元,已经达到前年全年的量,出口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的比去年同期翻番。特别指出的是,湖南是一个粮食大省,但本省的粮食出口却少得可怜。一直以来都是以低端农产品出口为主。
2.进出口市场单一
近两年湖南省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为亚洲地区,2010年和2011年湖南省对亚洲国家的年均出口量都占农产品出口的4.3%以上,然后是欧洲市场,对该地区的出口占农产品出口的1.3%以上,而对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出口分别只有0.2%.0.1%和0.1%左右。而进口方面,主要市场则是北美洲,2010和2011年间湖南省进口的3%以上均来自该地区,然后是亚洲地区,占进口的1.9%以上,这个份额基本保持稳定;而欧洲和大洋洲对湖南省的农产品的出口却持续下降。贸易顺差的产生,大部分来自亚洲地区,2010和2011年间年均顺差在0.92亿美元以上;而欧洲地区只有0.3亿多美元,而最大的贸易逆差是来自北美地区,年均在0.2亿美元以上。进出口地的过于集中,导致农产品贸易容易受到个别地区和国家的制约和影响,缺乏自主灵活性,进而对湖南省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增长造成不利局面。
3.缺乏资金、优惠信贷支持和服务保障
政府对农产品的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农产品没有充足的资金保证,就会影响到农产品在国际出口市场中的营销渠道,从而也影响到了在出口贸易中农产品的销量。出口得不到政策性金融支持。通过设立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向进出口提供金融支持的做法一向为世界各国所采用。出口信贷虽然日趋商业化,但一般都仍以政支持为后盾,政府作为出口风险的“最后承担者”,具有其他机构无法比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出口信贷都为扩大本国出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鼓励出口的政策性优惠信贷,除了规模和力度偏小之外,主要是支持范围过于狭窄,重点是支持对机电产品和大型成套设备的出口,而农产品的出口得不到出口信贷的支持。另外,政府对于农产品出口的服务机制还不够健全,没有形成规模经营,在国际市场中没有固定的销售国,而且产品缺乏包装,甚至没有正规的厂家生产,这也是湖南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销售中的障碍。
二、促进湖南省农产品外贸发展的措施
后危机时代湖南省农产品对外贸易存在的这些问题,是农产品科技含量低,贸易结构单一,经营规模小,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造成的。为了促进湖南省农产品外贸健康发展,建议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措施。
1.发挥比较优势,增加科技投入
要积极实施竞争性农业发展战略,大力挖掘和提高湖南省农业的比较优势,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从根本上提升湖南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所有农产品都应按比较优势,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即适当让出部分产品的国内市场,把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农产品的生产减少到最低安全限度,同时将用于这些产品生产的资源转向适销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生产上来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发展“三高”农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强一般性政府服务有利于农业科研水平及农业抗灾害能力的提高,增加出口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业信息化、良种化、农业生态环境等的财政投入,加快出口基地的现代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成本。
2.加强农业组织化建设,提高规模经营程度
湖南农业生产基本上是小规模、零散的家庭经营,产品竞争力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低。湖南应当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和“公司+基地”新型生产组织方式,并积极探讨“订单+期货”的有效联姻,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要尽快改变目前湖南农业以户为单位的小而分散、粗放式经营的方式,依靠高新科技和规模经营,积极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实践证明,“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的农业经营模式可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推进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增强国际市场的应变能力。要在现有农村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基础上,把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实行企业化经营和管理。经济组织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微观组织载体是农村生产力发展产生更高有序化的要求。应扶持其发展壮大,帮助其增强获取信息、技术和进入市场的能力,规范其经济行为,为其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密切关注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培育湖南农产品国际名牌
湖南农产品贸易发展必须紧紧把握市场需求,怎么开发,开发什么,什么价格,都必须面向市场,发挥市场在引导农民调整投资方向、制定农产品价格和合理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要注重市场调研,既要研究区域市场,又要研究全国和国际市场,切实把握好市场的走向,同时要研究总量供求,研究分品种、分季节的供求规律。政府和农业服务组织应当及时准确地向农民和企业提供市场信息,供其决策参考,并引导以开拓市场。要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组织并支持开发行销对路的有特色的农产品,制定有竞争力的价格,以利于提高效益,增加收入。湖南农产品不仅有总量优势,更有产品特色。但湖南大部分产品没有做足市场文章,没有很好地形成品牌效应。只有名牌产品才能具有巨大的获利能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才有活力。不仅如此,随着我国农产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市场中的品牌竞争更加激烈。只有以创名牌为立足点,我国农产品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首先,要建立区域品牌标准体系,运用产地保护的标准化措施依法保护区域品牌,从而保护特色品种的特色。其次还要加强品牌宣传力度,鼓励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加强品牌管理,及时在国内外市场注册品牌。从湖南农产品发展的水平和状况看,已经有了一些名牌优势和名牌农产品,但湖南农业食品知名品牌特别是在全国占领先地位的品牌非常缺少,因此湖南必须下大力气培育湖南农产品名牌,增加竞争力。
4.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促进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湖南农产品的出口目标市场比较集中,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和东南亚等周边地区。面临的市场风险很大,一旦这几个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湖南农产品的出口将整体受到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应积极开拓更多市场,建立国际性的营销网络,并且加大贮运技术攻关,扩大农产品的运销距离和范围,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工业,实现农产品的国际化和多元化经营。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分散贸易风险。发挥湖南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力度。湖南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且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会进一步增加。因此,积极发展蔬菜、水果、水产品和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尽快缩短在生产技术、品牌、规格、等农产品产后处理和市场营销方面与美国等WTO主要成员存在的差距,促进湖南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增长,这是改变湖南农产品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的一项重要战略性措施。
5.政府在财政、金融上对农产品外贸予以支持
政府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促进绿色农产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增加绿色农产品科研项目和资金投入力度,从资金、项目、奖励机制等多渠道支持科技人员进行有关绿色农产品方面的研究,搞好湖南绿色农产品的开发工作。政府还应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政府采购,提供市场需求。农业生产周期长,自然风险大。为增强农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保护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维护生产者的利益,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势在必行。在发达国家,农业保险已受广泛重视,成为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以美国为例,政府为参加保险的所有农作物提供30%的保险费补贴,投保农民的作物减产35%以上,可以取得联邦保险公司很高的赔偿金额。这种通过农作物保险保证生产者收入的稳定,取代灾害救济和价格补贴的做法,即不违背WTO规则,又能起到保护农业的作用,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湖南农业正处在“中部崛起”的良好发展时机,巩固传统大宗农产品的出口,积极发展出口潜力较大的新型农产品,加大农产品加工力度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稳定农业生产,及时把握国际上农产品贸易动态以适时进行农产品结构调整,采取更多更适用的出口促进政策,必将为湖南的农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肖黎,邓旭霞,湖南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现状及其优化对策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俄罗斯;服务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8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0)01-0010-05
一、俄罗斯服务贸易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俄罗斯服务贸易发展较快。俄罗斯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02年的371.1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1276.7亿美元,七年间增幅接近2.5倍。其中,2008年俄服务贸易出口与进口分别为513.1亿美元、763.6亿美元,分别占其对外贸易出口与进口总额的10.96%和28.6%(参见图1-4)。
2008年,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服务贸易出口112.3亿美元,从独联体国家服务贸易进口74.4亿美元。俄罗斯对独联体服务贸易出口的主要国家是乌克兰(2.79亿美元)、哈萨克斯坦(2.28亿美元)和乌兹别克斯坦(1.46亿美元)。俄罗斯从独联体服务贸易进口的主要国家是乌克兰(29.6亿美元)、哈萨克斯坦(11.4亿美元)、白俄罗斯(9.79亿美元)。
2008年俄罗斯对非独联体国家服务贸易出口400.7亿美元,从非独联体国家服务贸易进口689.1亿美元。俄罗斯对非独联体服务贸易出口的主要国家是英国(42.2亿美元)、美国(37.4亿美元)、土耳其(22.4亿美元)、法国(11.6亿美元)、芬兰(11.2亿美元)、中国(8.5亿美元,不含香港)、意大利(7.9亿美元)、奥地利(6.04亿美元)、韩国(6.03亿美元)、日本(5.1亿美元)。俄罗斯从非独联体服务贸易进口的主要国家是英国(53.3亿美元)、美国(37.98亿美元)、土耳其(64.6亿美元)、法国(21.3亿美元)、芬兰(33.5亿美元)、中国(15.9亿美元,不含香港)、意大利(15.3亿美元)、奥地利(11.9亿美元)、韩国(5.2亿美元)、日本(4.98亿美元)。
交通运输和旅游在俄罗斯服务贸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除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继续稳步发展外,俄罗斯通讯、保险、金融、专有权使用和特许、计算机信息服务、咨询、广告等新兴服务贸易部门迅速兴起,进入了较快发展阶段,服务贸易全面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参见表1)。
二、黑龙江省对俄服务贸易现状
黑龙江省服务贸易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1982年至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从25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464.5亿美元,年均增长17%,为世界平均增速的2倍左右;服务贸易出口世界排名由第28位升至第5位。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额约为3 000亿美元,约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2%。黑龙江省服务贸易的发展则相对迟缓,受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等因素的限制,到2007年,黑龙江省服务贸易额仅为20多亿美元,约占黑龙江省对外贸易总额的11%。
在2007年黑龙江省服务贸易中,出口:以自然人流动形式的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营业额达6.86亿美元,以跨境交付形式的国际运输费用收入0.48亿美元,离岸服务外包收入0.18亿美元:进口:以商业存在形式引入的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78家,投资额7.36亿美元,完成国外先进技术引进0.4383亿美元。在上述数据中,黑龙江省旅游部门的进口、黑龙江省对外投资、教育和文化娱乐体育部门的数据没有统计在内。
2008年,黑龙江省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营业额达8.1331亿美元,同比增长18.62%。2009年1―11月,黑龙江省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营业额达8.1197亿美元,同比增长8.28%。2008年。黑龙江省共接待国外旅游者201万人次(国内、外旅游者共8 553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8.7亿美元(国内、外旅游总收入563亿元)。
在对俄服务贸易方面,2008年,我国对俄服务贸易额为24.43亿美元(参见图5),占我国服务贸易额的0.77%,占我国对俄贸易额的4.3%。我国对俄服务贸易出口额15.94亿美元,是对俄服务贸易进口额的1.88倍。由于统计数据缺乏,没有黑龙江省对俄服务贸易的具体数据。根据黑龙江省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和涉外旅游情况估算(80%以上的游客和旅游涉外收入来自俄罗斯),2008年,黑龙江省对俄服务贸易额约为9.7亿美元。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黑龙江省对俄服务贸易大幅下滑。据统计,2009年1―11月,黑龙江省对俄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1341万美元,同比下降94.76%;占黑龙江省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的份额,由2008年的33.8%降为1.65%。在俄罗斯出台打击灰色清关政策的不利情况下,黑龙江省对俄旅游合作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不够解放,对俄服务贸易没有受到应有重视。对于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意义认识还不够。黑龙江省是国家商品粮重要生产基地,又是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历来十分重视工业生产、保粮食增产,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拉动经济的思想根深蒂固,而对当今世界已进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时代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发展服务业对工农业生产的巨大促进作用以及在解决就业问题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这是造成该省服务业比重偏低,增长水平一直落后于同期全省经济增长水平,甚至有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进而影响了对俄服务贸易的发展。
(二)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较低,出口结构不够优化。目前,黑龙江省服务贸易额占全国服务贸易额的比重很低,在全国各省市排名中位于后列。从世界范围来看,近年来,通信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特许权使用和许可、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贸易已占整个服务贸易将近一半。在黑龙江省对俄服务贸易出口中,运输、旅游仍是目前的主要支柱。黑龙江省对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等传统服务业上,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服务行业仍是其薄弱环节,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三)缺乏一个科学、翔实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目前,黑龙江省对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统计还不够科学,也不详备。由于缺乏科学的基础数字,难以进行科学规划,也无法建立科学的投入和激励机制。如2004年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黑龙江省服务业增加值为1670.3亿元,比年度常规多出11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就相应提高了5.8个百分点。具体如教育服务(义务教育除外)
在该省的统计中只有学校数、招生数和在校生数,而增加值竟告阙如。
(四)发展对俄服务贸易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长期以来,黑龙江省一直存在着偏重工业和农业,而轻视服务业的现象。在土地使用、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中,对发展服务业重视不够。许多服务业企业反映,其用电、热、水、气的价格偏高,甚至高于工业企业,致使服务业企业成本过高,制约服务业的发展。对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和极具对俄出口前景的文化出口产品扶持不够,如黑龙江省的冰雕展和杂技国外商业演出,因资金不足,致使大部分利润被国外合作伙伴拿走。
(五)服务业及对俄服务贸易人才缺乏、流失的现象严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人才是关键。黑龙江省企业普遍反映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很难招聘,往往需要企业自行培训。更严重的是,黑龙江省自行培养的对俄贸易相关人才留不住,绝大多数流向外省。以动漫制作行业为例,我省每年培养动漫人才约200名,他们大都选择了去大连就业。
四、对策
当前,中俄经贸合作正在加速转型,加快推进对俄服务贸易适应性调整,对黑龙江省实现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俄罗斯服务贸易发展态势,结合黑龙江省实际,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互利共赢”原则,统筹兼顾总量增长与结构优化;以省内外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为依托,积极稳妥、合理有序地扩大对俄服务贸易规模;分阶段、有重点地改善对俄服务贸易结构,不断提升对俄服务贸易的质量和水平。现提出具体发展对策如下:
(一)抢抓中俄两国加强中国东北地区与俄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的重大机遇。努力提升对俄服务贸易合作规模与水平。要紧紧围绕俄罗斯特别是俄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的服务贸易需求,科学制定并实施对俄服务贸易中、长期发展规划,力争在我国对俄服务贸易合作中占据更多份额;要充分发挥桥头堡和枢纽站作用,打造全国对俄服务贸易合作平台;依托对俄地缘、人文优势,领先于全国实现对俄文化服务新突破;利用省、州定期会晤机制,做好大型合作项目对接服务贸易;在巩固传统服务贸易发展的同时,重点推进对俄信息服务和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服务。
(二)确立以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为重点合作地域。积极向俄欧洲地区延伸的发展思路,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对俄服务贸易。要切实采取鼓励性措施,努力扩大对俄东部地区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服务,促进对俄东部地区能源矿产资源投资合作深入发展。近阶段,要积极推进对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交通运输、旅游、建筑和其他商务服务,同时鼓励俄方相关服务企业进入黑龙江省及国内其他省市,实现双方服务贸易平衡发展。利用俄在莫斯科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利时机,研究更多有实力银行五年内在莫斯科设立分支机构开展金融服务的可能性及最佳时机。
(三)要采取超常举措和“保障机制”,推动对俄服务贸易实现稳妥、有序的良性发展。黑龙江省对俄服务贸易规模较小,增速不快,既有黑龙江省服务业不发达的原因,也有俄罗斯服务贸易环境不佳的原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俄罗斯服务贸易有效需求不足,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以2006年部分国家对俄服务贸易出口为例,美国服务出口总额(4188.48亿美元)中对俄罗斯的服务出口仅占0.63%,德国(1731.15亿美元)、英国(2296.81亿美元)、法国(1184.78亿美元)、意大利(985.81亿美元)分别占1.83%、1.41%、1.09%、0.84%:亚洲的日本(1172.98亿美元)、韩国(518.73亿美元)和中国(919.99亿美元)分别占0.24%、0.70%和1.2%。可见,对俄服务贸易出口在上述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都不高。因此,应根据俄经济发展状况,科学地研判俄服务贸易需求,切实加强市场调研和信息工作,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通过科学调控最大限度地避免对俄服务贸易的盲目性。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企业;竞争压力;竞争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2-0101-02
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国际分工产业链中地位和技术含量均较低,劳动量投入大,资金占用少,其劳动投入显著高于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此类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层次低,无法以高溢价增强竞争力。伴随我国经济政策的改革和变动、国际贸易大环境的变化,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优势正在走下坡路,企业利润日益变薄,成本不断增加。如何增强竞争实力关系到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存亡和发展。
一、劳动密集型企业竞争压力来源
(一)竞争优势方向有所变化
相比于其他生产要素,成本优势非常脆弱,伴随国际范围内生产力发展和技术革新,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竞争优势逐渐衰减。当前在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数量巨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然而仍然属于弱势企业。根据经济学相关理论,价格、质量及交货进度为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三因素,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低价竞争往往以降低产品质量水平作为代价。在如今的国际市场中,越来越多的买价,尤其是欧美买价提升了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倾向于以稍高价格购买优质产品,而非单纯追求廉价劣质产品。特别是在全球范围内经济危机影响下,各商家之间竞争白热化更是提高了技术、设备及资金投入要求,贸易壁垒由此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模式日益凸显。在各国买价质量验收标准愈发严格的基础上,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加深刻体会到想要维持现拥有的出口市场,必须将质量、技术及服务等因素联合在一起。但是在短期内,仅仅依靠提高技术门槛和产品附加值来谋求企业利润的提高也是十分不现实的,这会使企业面临不断增长的成本,削弱企业的低价竞争实力。
(二)成本优势逐年递减
首先,劳动力成本有所上涨。目前,“用工荒”现象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据2011年相关报道,“用工荒”已经由东南沿海地区蔓延到中西部地区。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种劳动力缺乏地区的转变表明中国面临“刘易斯拐点”。“用工荒”现象的出现无疑使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成本有所上涨,有关数据显示,部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上涨幅度高达30-50%。
其次,出口退税率有所降低。为了推动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均衡度的提升,政府多次对进出口退税率结构进行调整,下调部分传统、非高新技术产业,如水泥、玻璃、陶瓷、纺织、塑料、木材制品加工及制革业。这一举措,间接提高了部分企业的出口成本。
再次,人民币升值。自从2005年7月我国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一系列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兑美元汇率持续高升,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幅度逼近20%。这一重大改革,使得我国企业产品出口成本有所提高。介于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缺乏其他附加值,因此没有足够议价能力摆脱风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44%企业“具有相当弱的议价能力”,12%的企业“基本上无任何议价能力”。这就表明,在实际的市场竞争中,我国大部分企业仅能依靠手头上现有的老顾客来维持运作,一旦贸然提价便很有可能失去现有订单,于是便为了继续运营生存而采取各种措施来压缩利润,这便增加了企业生存压力。
另外,原材料价格有所上调。从2011年2月我国商务部最新数据统计能够看出,主要生产原料,如钢材、矿产品、有色金属、橡胶及化工原料价格持续走高,这无疑带来了生产成本的提高。另有报道,鉴于纺织行业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在我国第21届华交会上,相当多的企业因成本问题不敢接单、报价,这一现象显示出了我国不容乐观的外贸形势。
最后,成本最低国优势不复存在。在最近几年,印度、越南、墨西哥、巴西等国家逐步提高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他们在纺织、建材等行业的产品结构与我国比较类似,且成本优势也较为明显,因此对于我国的产品出口造成了一定的竞争。举例来讲,近几年中,国际纺织类品牌将大量订单从我国转移到印尼及越南等国家,美国也不断将机械零配件的加工订单迁移至墨西哥等国家。
二、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何应对竞争压力
(一)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在产品价值的实现过程当中,包含着许多过程的参与,如市场调研分析、产品的外形功能设计、生产车间的生产、生产工艺的完善、原料的采购以及物流的配送等。企业想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就必须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以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将各个部门、环节有机联系在一起,严密把关每一步涉及到产品质量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中小型的企业拥有相对简单的组织结构,技术人员及经验充足的管理人员稀缺,员工的固定性较差,因此对这部分企业而言,企业管理水平的加强尤为重要,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更是不可缺少。
(二)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升竞争实力、不断优化产品质量的过程中,设备、环境优势固然重要,而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生产、运营的中心主导主体,是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最主要因素。劳动密集型产业本身需要的劳动力就较多,每一个环节都是全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一支高素质队伍则是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关键因素。企业应该首先注重核心管理队伍的建设,其次应该加大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调动所有层次员工积极投入生产活动。同时,必要的技能培训与课程不可或缺。企业应尽可能发觉员工的潜能,将其主观能动性充分运用到企业的生存运营中。
(三)实施国际认证、打造国际品牌
劳动密集型企业应该在控制自身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国际认证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树立相对权威的形象,以国际认证体系来标榜自己的品牌。如CE认证、ISO系列认证、焊接企业国际EN15085认证、欧盟EN-71认证、国际铁路行业管监IRIS认证等。
企业应以获得国际认证来构建进入国际市场的桥梁,打破技术壁垒最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实施国际认证。举例来讲,在最近几年中,我国少数企业拥有焊接企业国际EN15085认证,凭借这一优势,国际很多大企业便趋之若鹜的将这些企业作为产品供应商;更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仅在获得认证的企业名录中进行产品供应商的选择。
(四)从实际出发,形成品牌特色
作为以质取胜的高级阶段,品牌战略值得所有中小型企业的重视。然而,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特色品牌的形成固然很好,但是需要长时间、多精力的投入与努力,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利益增长效果,于是他们毅然决定放弃品牌培育。从长远来看,品牌是高质量的有利象征,品牌溢价能够对部分客户产生更大的吸引力,而品牌的建立才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有保障的运营通行证。正如某经济学家所言,不是等企业做大了再实行名牌战略,而是要以名牌战略助企业做大。
总结
产品质量构成了企业对外说服力,而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立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质量的高低。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必须毫不动摇地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实施国际认证、打造国际品牌,并从实际出发,形成品牌特色。
参考文献:
[1] 张建平.劳动密集型进出口企业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江苏样本企业的调查[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0年(14):22-23.
[2] 杨秀清.发挥老优势 寻求新优势——对我国产品成本优势的忧思[J].时代经贸,2011年(12):46-47.
[3] 魏钢焰.WTO框架下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趋势及对策[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0年(2):10-11.
[4] 徐理军.全球跨国并购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0年(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