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云计算的概念和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云计算 特点 关键技术
技术需要是一切科学进步的来源,它的作用将比大学本身所创造的财富要多的多,并且技术的要求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减短了科技成果转换为生产力的时间。
云计算是一种新型的计算形式,它以虚拟、共享为框架,在网格计算、分布式算法、并行算法等多种技术基础之上演变而来,也是计算机、通信、网络等多门学科结合的一种交叉科学。它的出现给电信、安全产业的工作模式、商业运作都带来了根本的变化。
云计算的发展与应用是一种时代的趋势,它以时代性、趋势性将影响着我们未来的生活、工作与学习。所以,我们需要认真的对待云计算这种崭新的计算科学,认真的分析其特点和探讨影响云计算的关键性技术。
一、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的概念最初由Google公司提出,但随着行内对云计算概念的认可和拓展,云计算已经脱离了Google的早期目标,成为IT应用的一种全新理念和发展模式。
狭义云计算是专指IT商业领域中的付费和基础平台使用形式,具体说就是通过IT软硬件平台为用户提供所需的、可扩展的资源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
广义云计算的服务范畴不在局限于IT的软件、硬件或平台的使用,它将通过互联网对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按需的任意服务。
目前,云计算在范围上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云计算主要指遵循“云”的开放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以拓展的方式将IT基础设施进行交付,以及用户获得所需资源的应用模式,提供资源的设施和网络即是“云”。第二个层次,云计算并不仅仅局限于一种IT资源的使用和交付模式,而成为一种商业模式,也就是产品或服务的交付与使用模式。
总之,云计算是通过虚拟的形式闲散的资源进行整合,再把互联网的软、硬件、数据资源、信息应用作为一种有偿服务提供给互联网用户的全新计算、运维模式。
二、云计算的特点
(一)大规模
要想提供云计算服务,首先要搭建可用的云计算平台,这个“云”将是超大规模的、据2010年谷歌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仅在云计算中公司投入的服务器已经超过100万台,分布在50多个国家。可想而知云计算的规模及提供服务的能力。
(二)虚拟化
云计算的基础是虚拟化,它支持需要提供用户的用户在世界各地的任意地点、只要使用各种云客户端就能获取相应应用服务。
所请求的服务不再是一个固定的实体,而是来自虚拟的云端。用户只需要能够有上网的条件,所需服务的对象、地点、提供的方式用户无需了解、也不用担心应用因距离、位置的中断。
(三)可靠性
云计算因其超大规模与虚拟化的优势,为服务提供了多处,异地的副本容错,提供了比城域服务器更加安全、可靠的服务。
(四)通用性
云计算没有指定的应用,所有应用都可以在云计算异构的平台下运行,每个“云”都能虚拟出多种应用,支持各种服务。
(五)高可扩展性
在虚拟基础上建立的“云”,其规模是可灵活、动态扩展的,根据服务器、存储数量的增加,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满足用户以及应用服务增长的要求。
(六)廉价性
由于云计算的虚拟特性决定了运行商提供的服务只关心基础硬件的性能,不依靠于品牌,所以大大减少了数据中心建设的费用,“云”的集中式管理也给日后的运行与维护提供了方便与廉价。
三、应用状况
随着国内外云计算技术及应用的不断发展,云计算已经走过概念形成阶段,相关技术日趋走向成熟,正进入实际应用部署和运营阶段。未来十年内,云计算的应用将以政府部门、电信行业以及高校教育、石油化工、煤矿钢铁行业为重点,形成规模化的云计算中心、云服务中心、云计算应用中心、云平台中心。
(一)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既是云计算的应用部门也是云计算的监管与启动的重要支撑力量,有政府部门的监管与启动云计算的应用就会顺利的多。
各地政府部门在有组织、计划下创建云计算发展基地,使云计算中心、应用中心、服务厂商聚拢,形成产业“云”,提高服务竞争力。
(二)电信行业
依托云计算,电信运营商将借力发展,对内进行业务系统IT资源整合,提升内部IT资源的利用率和管理水平,降低业务的提供成本;对外通过云计算构建新兴商业模式的基础资源平台,提供公用IT服务,提升传统电信经济的效率,加速电信运营商平台化趋势与产业链的整合趋势,并在应用层面推动云计算的落地。
(三)其他行业
云计算在其他行业中也有不同的应用,一般都是与虚拟云、安全云等业务相关联。
四、云计算的关键技术
云计算不能割裂的看作是一种技术,它是由许多技术共同作用下的新型计算模式。影响着云计算的关键性技术包括:①虚拟化技术;②分布式并行编辑模式技术;③安全技术;④信息的海量存储技术等。下面我们将对这四种技术作详细的说明,其他还有很多对云计算有益的技术,在这里我们不一一进行介绍。
(一)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有效地隔离了软件与硬件平台,让人们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平台所提供的服务上。在“云”应用中,用户不需要知道个人数据的准确存在位置,各个用户的私有数据都存储在“云”中,共享底层的存储资源,数据完全由云端的服务供应商来负责管理。
这项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因为低计算需求的任务可以共享一个单独的物理站点资源,虚拟机的部署和调度还能简化网络的负载平衡。
通过网络把强大的服务器计算资源方便地分发到终端用户手中,同时保证低成本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在这其中,编辑模式的选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分布式并行编辑模式技术创立的目的是是软件和硬件资源得到高效地利用。MapReduce是云计算中使用较为广泛的编辑模式,在该模式下将任务自动分成多个子任务,实现分布并行编辑。
(三)安全技术
安全性是一切行业、应用服务生存的前提,没有了完全一切服务将是风险服务,不仅不能带来方便,反而会增加许多的危险。
云计算它的开放性和云端性直接影响着云计算环境的安全,给IT行业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为:
1.虚拟化技术能够实现跨平台以及异构体的结合应用,然而虚拟化技术也会带来主机受到破坏及虚拟网络中断等安全问题。
2.各类云应用的飘渺性,没有固定的基础平台、没有有界的安全限定、客户的信息及数据的安全将成为重要隐患。
3.云服务大规模导致无法统一的进行安全策略的规划与部署。
(四)信息的海量存储技术
为满足分布在各地用户的不同需要,云计算中心服务平台需要由无数的服务器与存储设备来承载各类海量信息,对信息量的要求势必要求海量的存储。
为了应对云计算的海量存储的管理,需要云计算系统应具有高的网络吞吐能力和分布式计算等能力。目前数据存储管理技术主要有Google的GFS(G009le File System,非开源)以及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开源),这两种技术已经成为事实的标准。
五、结束语
云计算以其大规模、虚拟化、高可用性、高可靠性、通用性及其廉价性等特点,逐渐的被人们所接受,并被广泛的应用。云计算的时代已经来临,它将给IT产业特别是运行服务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响.云计算风云乍起[J].计算机世界报.2008.14.
[2]肖连兵,黄林鹏.网格计算综述[J].计算机工程.2002.28.
1.云计算的定义
在《“智慧的地球”――IBM 云计算 2.0》中,IBM 公司对于云计算概念的理解进行了如下阐述:“云计算是一种计算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应用、数据和 IT 资源以服务的方式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使用;云计算同时是一种基础架构管理的方法论,大量的计算资源组合成 IT 资源池,用于动态创建高度虚拟化的资源以供用户使用”。IBM公司将云计算视作是一个虚拟化的 IT 资源池。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对于云计算概念的定义:“云计算是互联网上的应用服务及在数据中心提供这些服务的软硬件设施,互联网上的应用服务一直被称作‘软件即服务’,而数据中心的软硬件设施就是所谓的‘云’”。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的信息技术实验室对于云计算概念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资源利用模式,它能以简便的途径和以按需使用的方式通过网络访问可配置的计算资源(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服务等),这些资源可快速部署,并能以最小的管理代价或只需服务提供商开展少量的工作就可实现资源”。这一定义以技术化的语言较为全面地概括了云计算的技术特征。
北京“2008 IEEE Web 服务国际大会”提出,根据对象身份来定义的云计算概念:“对于用户,云计算是‘IT 即服务’,即通过互联网从中央式数据中心向用户提供计算、存储和应用服务;对于互联网应用程序开发者,云计算是互联网级别的软件开发平台和运行环境;对于基础设施提供商和管理员,云计算是由 IP 网络连接起来的大规模、分布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虽然云计算的概念至今未有较为统一和权威的定义,但云计算的内涵已基本得到普遍认可。狭义来讲,云计算是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是通过网络以按需要、易扩展的方式获取所需资源,提供资源的网络就被成为“云”,对于使用者来说,“云”可以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广义来讲,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是通过网络以按需要、易扩展的方式获取所需信息化、软件或互联网等相关服务或其他服务。总之,云计算是一种分布式并行计算,由通过各种联网技术相连接的虚拟计算资源组成,通过一定的服务获取协议,以动态计算资源的形式来提供各种服务。
2.云计算的发展
在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的日新月异,在全球各界因经济衰退、欧债危机、新兴市场经济增速放缓而不断努力寻求降低成本、推动创新的道路的背景下,云计算的应用正在迅猛发展。Google、IBM、亚马逊、微软、雅虎、英特尔等 IT 业巨头已经全力投入到云计算争夺战之中,将云计算作为战略制高点。云安全、云杀毒,云存储、内部云、外部云、公共云、混合云、私有云等概念先后形成出现。美国“互联网和美国人生活研究项目”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约有 70%以上的互联网网络用户在使用云计算服务。从 2011 年到 2015 年,云计算仍处于起步或初级阶段,但会是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到 2020 年才可能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社会化,进入趋于成熟的阶段。
以下是几家公司有相当大影响的云应用:亚马逊提供用于计算的弹性计算云(EC2),以及用于存储的简单存储服务云(S3),它们都属于Amazon的基础设施层服务(AWS)。Google 是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一大云服务商,同时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云计算使用者之一,Google云计算的三大应用是:分布式文件系统(GFS)、分布式计算框架以及分布式数据库(BigTable)。IBM 公司在 2007 年 11 月推出了“蓝云”,为其客户提供即买即用的云计算平台。
3.云计算的核心技术
云计算在技术上是通过虚拟化技术架构起来的数据服务中心,实现对存储、计算、内存、网络等资源化,按照用户需求进行动态分配。用户不再是在传统的物理硬件资源上享受服务,而改变为在虚拟资源层上构建自己的应用。
(1)数据存储技术
为保证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和经济性,云计算存储数据采用了分布式存储的方式,并采用冗余存储的方式确保存储数据的高可靠性,即为同一份数据存储多个副本或采用多份备份法,采取并行的方法为大量的用户提供服务,云计算的数据存储技术也具有高传输率和高吞吐率的特点,Google、英特尔、雅虎等厂商采用的都是这种数据存储技术。
(2)数据管理技术
为实现云计算系统对大量数据集进行处理和分析,进而向云计算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云计算的数据管理技术必须要实现高效的管理大数据集。同时,还要实现在规模巨大的数据中找到特定的数据。云计算的特点是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存储、读取之后再进行大量的分析,数据读操作的频率远大于数据更新的频率。云计算中的数据管理是一种读优化的数据管理。因此,云计算系统的数据管理多数采用数据库领域中列存储的管理模式,将表按列划分后进行存储,Google 的 BigTable 数据管理技术就是比较成熟的技术。
(3)编程模型
云计算上的编程模型要确保简单,以保证用户能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就实现特定的目标,轻松的体会云计算提供的服务。同时也要求这种编程模型后台复杂的并行执行以及任务调度向用户和编程人员透明。
(4)云安全
云安全融合了网格计算、并行技术、未知病毒判别等等最新的信息安全概念和技术,是当今信息安全的全新体现。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的软件行为异常进行检测,获取互联网上木马、恶意程序等的动态情况,实时推送到服务端进行分析处理,然后再将解决方案分发到客户端,从而及时实现安全处理。
云计算的其他相关技术还有:设备架构技术,包括节点互联技术、数据中心节能技术;资源管理技术,包括数据存储技术、数据管理技术;任务管理技术,包括任务调度技术、数据切分技术;改善服务技术,包括可行性技术、容错性技术;以及云安全技术、并行计算技术、负载均衡技术、虚拟机技术等。
4.结论
云计算的飞速发展,给中小外贸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快捷的计算环境,免去了企业用户很多繁杂的工作,例如安装软件包,设置软件配置,甚至编写复杂软件,同时也给中小外贸企业节省了购置软硬件设备,配备专业人员的相关成本。云计算非常适合中小外贸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云计算 高校教学 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云计算的概念在各类媒体中被广泛报导,大多新近涌现的计算机类产品均以云计算技术为推广概念。云计算的时代已经到来,IT界一次革命性的变革正在发生。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部门,个人计算机已成为生活、工作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但是个人计算机只有30%的计算能力被有效利用,而其余70%的计算能力则处于被闲置的状态。而这些闲置的计算机资源与计算能力可以利用分布式系统,从而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同时可以大幅度提升整个国家的计算能力。
我国教育改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样进入了信息化的过程,绝大多数的高校都建设了网络中心,并且在硬件建设、维护和扩张中耗费巨大,虽可以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但是仍很难满足教育系统的多元化需求。云计算的出现改善了高校网络中心建设,并且可应用于高校教学中,优化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改善高校教学活动。
一、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虚拟化、负载均衡、网络存储等网络技术的发展融合。云计算服务规模在过去的5年间快速发展,保守估算其市场规模可达426亿美元。当今企业尤其是在IT界的企业正在不断的引入云计算技术,而且增长趋势迅猛。总之,云计算技术具有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云计算的概念
由于云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其的理解也不断的更新变化,目前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维基百科、中国云计算、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以及专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概念。通过总结不同的概念,可以得出云计算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构造上层应用程序的基础是构建底层云计算平台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的含义是指在基础设施平台上构建云计算应用程序。总结来说,云计算是利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联合成一片“云”,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按需服务。云计算收集互联网中的所有资源信息,然后供用户利用和检索。同时云计算可以将计算任务分散到大量计算机构成资源池上,使应用系统按需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等。云计算的出现使得计算能力可以进行流通,就像水电一样的商品,区别在于它的流通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
云计算的运行的原理是个人用户运行的应用程序不运行在个人用户的终端设备上,如个人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上,而是运行在网络上的服务器集合体中。处理的对象不占用本地的存储空间,存储在网络上的数据库中。网络服务器和数据库的管理及维护由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专业企业负责的。
(二)云计算的特点
计算能力超强。云计算是由很大数量的计算机集合构成的,知名企业的云计算构建需要的服务器数量动辄达百万,如Google云计算拥有百万多台服务器,亚马逊、微软、雅虎等云计算的服务器数量均达到几十万台,小型企业也拥有数百甚至上千台服务器。整合以后的计算机集合体的运算能力是普通用户计算能力无法比拟的。
高性价比。传统服务器的价格十分昂贵,而云计算的服务器可以使用价格较低廉的计算机终端来构建服务器集群,云计算的集中、自动化管理方式,使企业不需要负担昂贵的数据管理中心开销。云计算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成本,因为云计算构建应用程序的方法是同时设计底层结构和上层应用,改善了云计算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增加。
数据的高安全可靠性。个人终端的硬盘等存储设备的崩溃会导致数据的大量损失,而云计算环境中数据的安全性就大大提高了。因为云计算环境会对数据进行多副本的复制等保护措施,所以云环境中的数据不会有任何损失,比本地计算机更加可靠。
二、云计算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2007年,谷歌与IBM公司就已致力于在美国大学的校园推广云计算服务,让高校学生充分享受云服务的丰富资源。目前很多计算机公司,在中国同样致力开展云计算合作,与高校建立相关合作项目,推动云计算在中国的应用。清华大学已率先参加了相关项目,建设了“大规模数据处理”的课程,开展前沿课程的教学。云计算的引入给高校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云计算进入高校的可行性
我国高等教育资金的投入,在投资总额与比例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投入的还远远不足。在地域分配上,存在着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而云计算对终端设备的要求很低,可以减少高等教育的资金耗费。云计算在节省开支的同时打破了开展科研项目的瓶颈,使更多的师生可以参与到更多高精尖的科研项目中去。
云计算的应用可以减少高校在硬件更新上的消耗,不需要频繁更换电脑终端。在软件方面,云计算为高校提供应用软件定制服务,即高校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购买商业软件的授权,云计算提供的软件服务价格低廉。最后云计算服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是可靠的数据存储空间。
(二)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
云计算可整合高校教学资源,利用现有教育网络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面向服务的改造,同时建设新的服务应用和数据库,增加虚拟的云接入点。利用云计算服务建设更加高效的在线办公系统,将应用程序和文件如在线课件、文档、表格等都保存在服务器端,快速完成相关应用程序的请求,给个人终端减负,减少升级的负担。同时对病毒具有很好的查杀作用,且不需要下载和更新病毒库。
云计算的引入可以改善工作效率,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利用云计算提供的条件可以有效完成各项教学工作及科研任务。云计算服务可构建丰富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传统图书馆由于空间及保存的不足,常造成图书的丢失及损坏。高校可直接利用云计算服务,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直接使用服务器集群里的大量数据,进行资源的整合、导航等,从而克服图书馆访问和存储数据的困难,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方便师生进行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云计算;云出版;出版传播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1-0117-02
一、引 言
云计算的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传统观点认为云计算是大规模分布式并行计算的简称,但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广义的云计算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计算方法,而是一种能够通过网络以便利的、按需付费的方式获取计算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等)并提高其可用性的模式。一般认为,云计算的服务层次包括IaaS(Infrastructure-as-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Platform-as-a- Service,平台即服务)和SaaS(Software-as-a- Service,软件即服务)三个方面。当今的云计算已经在教育、公共服务、医疗等方面有了诸多成功应用。而云计算和出版的结合,使得“云出版”的概念应运而生。云出版,是云计算与数字出版的结合,是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出版单位、发行单位、渠道运营商、管理机构和云服务平台的总称,也是由数字出版进化而来的基于云计算理念的出版模式。
用传播学视角分析云出版的模式,借鉴传播学理论中拉斯韦尔的5W模式,可将出版过程分为出版传播者、出版传播内容、出版传播形式、出版传播渠道、出版传播媒介产品、出版传播效果等方面。内容和渠道一直是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服务不仅包括了最基本出版媒介产品,还包括其他软件、硬件相关服务,贯穿了整个出版流程,因此,从内容、渠道、服务三个方面对云出版进行分析,将云出版划分为“内容云”、“渠道云”、“服务云”,能很好地体现云出版的模式特点及新兴的产业特征。
二、内容云
“内容云”中的“内容”所指的范围包括内容资源(作者创造的信息和知识)、创作规范(共识性的信息)、反馈和需求(沟通性的信息),具体内容如下:
1.出版传播内容。指的是已成型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已有的传播出版作品转化而来,也可以直接来源于作者的创作。
2.资源池。指未成型的作品,包括个人作者的创作性信息,平台用户创作的内容等,这些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出版传播内容。
3.规范。包括内容规范,形式规范。规范是标准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标准化的内容云不仅要包含标准化的内容,规范也应该是内容的一部分。这与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观点有共通之处。
4.反馈要求。包括受众对于作者的反馈和其他试图参与创作而的信息,这些信息会对出版传播内容产生影响,因而也将其放入内容云中。
出版传播者虽未包含在内容云中,但作为内容云的直接交互对象,也会因内容云的出现而呈现出一些特点。如果分为个人和组织讨论,云出版下,个人出版成为可能并付诸实施,出版社作用弱化。对个人来说,可以通过资源池获得知识资源,专业化要求降低;对组织来说,协同创作成为趋势,现代编辑的共同创作已经较为常见,且组织流动性强、松散、扁平化,便于沟通,个人可以随时在必要的时候整合资源,成为关键节点。
三、服务云
“服务云”中的“服务”的概念结合云计算理论可以细化为IaaS(基础设施服务)、PaaS(平台服务)和SaaS(个人软件服务)。这三者可以理解为“公有云”、“社区云”和“私有云”。
服务云的构成包括:
1.出版传播产品本身。产品本身既是服务,而且这种服务可以存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载体,不同的服务类型。
2.硬件支持。包括存储空间、必要的计算等,出版方面的IaaS可分为出版传播者创造内容时的硬件技术支持,和出版传播内容转化为出版传播媒介产品时的硬件技术支持。
3.服务平台、易扩展的服务集。这些PaaS主要针对出版传播者,以及参与度高的受众,这些服务体系化、规范化,有利于流程管理。
4.针对个人用户的服务。SaaS可定制的多样化的而服务,包括软硬件方面,存储、阅读、体验、共享、搜索等等,非常适合个人用户。
四、渠道云
“渠道云”中的“渠道”指的是出版媒介产品的发行途径,成熟的出版媒介产品经过渠道送达给出版传播受众,即读者、用户。渠道云相较于内容云和服务云有着不一样的地位,如果说内容云和服务云会整合资源,那么渠道云就会改变出版。渠道云的出现,可能会完全打破传统出版链,简化上下游,将大部分资源的流通都纳入渠道云中,成为供给与需求自由碰撞的平台。
渠道云的构成包括:
1.线下渠道整合。目前阶段,实体出版物仍然是现代出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线下渠道必不可少。而且出版物的线下渠道具有体验较好、有周边服务等特点,不可忽视,即便将来数字出版物一统天下,线下渠道也可以专做体验和售后。
2.整合已有的网络渠道。互联网发展的速度惊人,网络信息交互平台如今已经数不胜数,但这其中哪些可以整合,哪些又可以为出版所用,需要渠道商斟酌。网上书店和读者俱乐部是目前常见的形式,未来可能出现更多有关于出版的网络渠道。
3.建立数字图书超市。数字图书超市面向出版传播者和出版传播受众,传者提出供给,受者提出需求,而这个“超市”型的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
构建渠道云还需注意云与端的结合。亚马逊阅读器Kindle的出现是云+端模式的成功实践,移动终端成为渠道延伸到个人时产生的节点,究竟端会对云起到什么作用,端和云如何结合,也是渠道云所必须关注的。
五、云出版总体模式
将内容云、服务云、渠道云加入到出版传播流程中,并结合云计算服务的三个层次Iaas、PaaS、SaaS,可以得到云出版的总体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云出版总体模式图
这是横向的出版传播流程与纵向的云计算服务层次的结合。将图中属于内容云、服务云和渠道云的部分结合起来,会发现出版传播者、出版内容、出版媒介产品、出版传播受众都被融入到云之中。传统的出版模式,甚至传播理论模式都可以因此而改变。出版的一切并不一定都在云中,但一切都可能与云产生联系,关于出版的各种行为都会有云的参与。“出版在云中”,这就是未来云出版为我们描绘的景象。
参考文献:
[1] (美)于戈斯,哈里斯基著.王鹏等译.赢在云端——云计算与未来商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作为一项有望大幅降低成本的新兴技术,云计算正日益受到业界厂商的追捧,亚马逊、IBM、英特尔、微软、雅虎、EMC、Google等大型IT厂商都已涉足该领域。现在,随着云计算理念推广的逐步深入,云计算在资源最大限度利用、IT成本可精确量化、实现更广泛信息交付等方面的优势已经得到了多数用户的认可。毫无疑问,云计算正在成为IT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它的影响将会逐渐渗透到整个产业以及用户的应用中。那么,对于国内IT企业和用户来说,云计算会带来哪些机会呢?
三大影响
计世资讯认为,云计算将对互联网应用、产品应用模式、IT产品开发方向等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云计算将赋予互联网更大的内涵,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互联网企业的运营模式,通过云计算,更多的应用能够以互联网服务的方式交付和运行。云计算的先驱者之一―谷歌甚至强调,未来几乎所有的软件应用都可以搬到互联网上,以服务取代软件。
其次,云计算将扩大IT软硬件产品应用的外延,并改变软硬件产品的应用模式。目前,业界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将云计算模式比喻为发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也就是说,通过云计算,用户可以不必去购买新的服务器,更不用去部署软件,就可以得到应用环境或者应用本身。对于用户来说,软硬件产品也就不再需要部署在用户身边,这些产品也不再是专属于用户自己的产品,而是变成了一种可利用的、虚拟的资源。
再者,IT产品的开发方向也将发生改变以适应上述两种变化。英特尔曾表示,未来的技术发展将会与“云”里的应用发生很大关联,英特尔设计的服务器平台会去顺应这种改变,在技术发展的目标中也将增加关于“云”的新内容;IBM对云计算更是投下了重注,并为此命名为“蓝云”计划。此外,现在甚至已经有专门定位于云计算应用的终端设备,其被称为“云计算计算机”。
综上所述,云计算作为一种应用模式,它的出现以及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必将对产业链的上下游产生重要影响。
用户怎么看
在云计算被认为是业界重要发展趋势,并已经受到业界厂商大力追捧的同时,手握IT投资决策权的CIO们真的了解“云计算”了吗?他们会为这一新概念埋单吗?
一项针对CIO的调查结果显示,55%的CIO表示听说过“云计算”的概念,但对其具体含义并不清楚;25%的CIO表示比较了解;16%的CIO表示很了解,并且很有兴趣。虽然有一多半的CIO仅限于了解“云计算”这一概念,不过,我们仍然很欣喜地得出这样的结论,绝大多数CIO已经开始了解和认知“云计算”的理念。
在多数CIO仅限于了解概念的发展初期,有高达58%的CIO表示云计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只是目前还并不成熟;29%的CIO表示云计算将彻底改变IT技术的发展现状; 同时也有8%的CIO表示云计算虽好,但却并不适合于企业应用; 仅有8%的CIO认为云计算只是厂商昙花一现的炒作。可见,CIO们对云计算的发展前景还是持乐观态度的。
当然,云计算能否真正被CIO们所接受,概念的认知只是第一步,能否真正落地到企业应用中才是关键。此次的调查结果显示,近50%的CIO表示没有计划或者不清楚是否会采用;仅有12%的CIO表示会在1到3年内考虑应用;29%的CIO表示正在积极研究中。看来,从概念到落地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在被问及云计算能给企业带来哪些机会时?39%的CIO看中降低成本;34%的CIO表示云计算带给企业的是对市场的快速反应;25%的CIO认为云计算能提高业务的灵活性;也有29%的CIO表示不清楚。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CIO们对于不用再自己设立数据中心以及IT随取随用还是表现出了很大的期待。
两个着力点
不过,目前还只是云计算发展的初期,像发电一样提供IT资源,并让用户实现随取随用还只是愿景。计世资讯认为,在云计算的初期推广中,IT厂商应抓住两大着力点,即市场的两端:高端企业级用户和消费级个人用户。
在高端市场,企业级用户会逐步开始尝试构建自己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也就是现在业界所说的“内部云”。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企业级用户建立自己的云计算平台,是在对企业内部的IT基础设施进行改善,关键业务与核心数据仍运行在企业内部的计算平台上。因此,对于这部分高端企业级用户来说,接受云计算基本上就是接受一种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在低端市场,消费级个人用户更易于接受“云计算”服务。目前,诸多网站正在推出价格合理的数据在线存储服务,甚至是免费的无容量限制的存储服务:微软宣布Windows live skydrive向用户开放;谷歌正式推出了升级版的付费存储服务。相对于企业核心业务数据来说,消费者的一些普通个人文档、照片和视频等非机密文件对敏感性的要求要低得多,现在已经有了大量的个人用户正在享用云存储的服务。
链接
云计算从操作系统开始着陆
在一次与某位CIO的交谈中,他半开玩笑地说:“云计算的名字起得‘好’,真的是有点像天上的云,飘忽不定。”的确,现在“云计算”需要的是“落地”。 不久前,VMware了首款云操作系统―VMware vSphere 4,相信云操作系统的会让“云计算”走出真正“着陆”的第一步。
作为VMware Infrastructure 3的升级,却并没有沿用Infrastructure 4的称谓,而是改名为vSphere 4,那么其究竟有哪些与“云计算”相称的功能和特点呢?虽然说云计算是一定要建立在虚拟化的基础上的,但仅仅具备虚拟化的功能,肯定是不能够被称为完备的云操作系统的。那么,较之此前的虚拟化产品,VMware此次的云操作系统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VMware大中华区技术总监张振伦表示,如果说上一代的虚拟化技术重点应用在节省用户投资,通过服务器整合有效减少数据中心的物理服务器数量上; 那么,作为新一代的云操作系统,其应用对象的范围则从单个服务器整合,扩展到了整个服务器集群,其重点集中在构建高可用、精确的动态资源分配、提高运行效率和降低成本等多个方面。“虚拟化的价值已经从节省投资成本逐渐扩展到了降低运营成本,也就是说,更专注于商业价值的创新。” 张振伦说。
此外,VMware vSphere 4更强调帮助企业构建内部云。“现在,业界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外部公共云,希望利用新的应用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而VMware希望能够从帮助企业构建内部云开始让‘云计算’落地。”张振伦表示,“当然,在构建内部云之后,内部云和外部云如何协同,如何跨越内部云和外部云,如何形成一个虚拟私有云,这就需要另一个层面的功能去完成,而这部分功能我们计划在下半年的产品中会有所体现。”
青睐私有云
对私有云的基本理解是,为一个客户单独使用而构建的,提供对数据、安全性和服务质量最有效的控制。私有云建设方拥有基础设施,并可以控制在此基础设施上部署应用程序方式。私有云的典型实施是商用硬件虚拟化内部,再添加应用服务层。
在云计算从概念日渐落地过程中,有不少机构对私有云情有独钟。据悉,光大结合目前技术发展趋势和自身情况,考虑到云计算具有弹性敏捷部署、资源池化、灵活调度等特点,光大选择进行私有云规划,推动IT服务转型。
虽然,在云计算技术领域一直有公有云、私有云之争,并有人认为,在强调互联互通、开放交换互联网文化中,区隔出来、服务单个公司的私有云将不会是云计算主流框架。
但在目前云计算发展状态下,选择私有云有更多深层次原因。目前,监管部门并没有运营云的专门法律法规,公有云的使用缺乏必要保障。另外,目前能提供公有云服务的机构数量有限,其收费方式等也仍处于相对模糊状态。且公司机构在开始推进云计算初期,一般都会习惯性地选择私有云,在私有云领域探索较早,积累的经验也较多。因此,在继续推进相关项目时,也多顺势选择私有云。
公有云大行其道
关键词:云计算;高校信息化;云计算中心;SaaS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3-5685-02
On the Cloud Computing and Univers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YAN Guo-dong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 Beijing 100024,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cloud computing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n studi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univers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loud computing in the current state of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cloud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loud computing will be efficient use of existing hardware resources, changes in teaching software is used to enhance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the sharing of teaching resources, the final vision of cloud comput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university information system; cloud computing center; SaaS
近几年,国家投入的大量的资金用于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与此同时,在IT界出现了一个新兴概念――云计算,众多的IT厂商,如Google、亚马逊、微软、IBM、红帽,都推出了自己的云产品及云服务,北京市也于2010年9月8日公布了北京“祥云工程”行动计划。可以说,云计算是计算机技术的又一次革命,它将推动高校信息化的发展,让高校信息化的水平更上一层。
1 云计算的概念及特点
1.1 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常与网格计算、效用计算、自主计算的概念相混淆,它其实是由分布式计算、并行处理、网格计算发展来的,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目前,云计算在不断发展变化,尚无普遍一致的定义。全球市场研究与顾问咨询巨头Gartner专家给出的定义是: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极具扩展能力的运算方式,它能将包括计算、储存、软件及视频等以服务的形式透过网络方式提供给用户。中国网格计算、云计算专家刘鹏给出如下定义?:“云计算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
狭义的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用户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IT基础设施资源。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这种特性经常被称为像水电一样使用IT基础设施,比如亚马逊数据仓库出租。广义的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广义的云计算包括了更多的厂商和服务类型,例如用友、金蝶等推出的在线财务软件,800客的CRM系统,谷歌的Google应用程序套装等。
1.2 云计算的特点
1) 超大规模
不论是何种形式的云,都需要一个大规模的计算机集群,以便为用户提供大量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例如,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 Amazon、IBM、微软、Yahoo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云”将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2) 虚拟化
云计算实现 IT 基础设施的虚拟化,并通过相应的平台来实现对基础设施的管理、调度及应用。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通过虚拟化平台来使用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软件资源以及数据资源,并让用户体验到与其在本地计算机上使用时无差别感受。在云计算环境中,虚拟化技术可以提高底层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降低成本。
3) 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云计算环境中,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当其中的部分节点出现问题时,通过相应的策略抛弃故障节点,并将其任务交给其他节点处理,这样就不影响云计算服务的提供,可以看出,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更可靠。
4) 通用性和高可扩展性
云计算不是为特定的应用建立的,在“云”的支撑下,我们可以构造出各种不同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多重不同应用的运行。并且在云计算体系架构中,可以实时的将新计算或存储资源加入到现有的资源池中,亦可以将故障节点实时的移除,待故障解决后在重新投入到使用中。
5) 按需服务
“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当中有多种资源,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使用相应的资源,并仅为使用的部分付使用费,类似使用自来水、电、煤气那样。
6) 成本低、性价比高
云计算的特殊容错措施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的节点来构成云,“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使学校无需负担日益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云”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较之传统系统大幅提升。“云”的这种低成本优势,使用户经常只要花费少量经费、几天时间就能完成以前需要大量经费、数月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如纽约时报使用亚马逊云计算服务,花费了240美元,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处理了1100万篇文章。
2 高校信息化的现状
高校信息化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去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各学校基本完成了数字校园的建设,基本解决了信息孤岛、统一认证等多方面的问题。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同时发现一些不足。
1) 重硬件轻软件。重视硬件投入,而轻软件建设仍然是目前多数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重视硬件建设,提高了高校本身的信息竞争力,也是为了更快、更好的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是同时也要进一步的加强软件方面的建设,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资源,提高利用的效率,另一方面也促进高校信息化的进程,促进校园业务、教学资源等多方面的发展。
2) 重业务轻资源。目前各高校基本上都建设了自己的“数字校园”系统,各项工作业务也基本上都有相应的系统去完成,基本实现了办公电子化。在教学资源方面,各自都积累了很多优秀的电子教学资源,但尚没有一个统一的、便于使用管理的教学资源平台,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大多数高校对此还不够重视。
3) 教学资源分布不均,教学资源共享程度低。高校内部各个系之间,各高校之间,都会有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重点系部,重点大学资金充足,有更好的师资、实验室以及软硬件设备。各高校信息化建设通常各自为政,在资源方面缺乏有效的共享和利用,各高校的资源平台都有各自的标准,彼此独立,各数据库缺乏信息共享机制和手段,因此各高校资源共享程度低。
4) 信息化建设集成缺乏统一的、开放的技术标准。各高校在教学资源平台建设过程中,在存储格式、功能模块划分,系统框架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各院校、各部门对资源管理有不同的策略,对数据信息的处理缺乏协调合作,导致资源管理方式也不统一。
3 云计算推动高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1) 云计算降低了高昂的硬件成本
对于各大高校来说,信息化建设中都有一笔巨大的开支用于硬件资源购置以及运维,这部分费用可以分为以下的几个部分:数据中心、教学机房以及办公计算机。
现有的数据中心,一台服务器一般只跑一个应用,CPU利用率只有5%左右,而在云计算中心中,每台物理服务器,可以虚拟出多个虚拟服务器,CPU利用率可达60%,可以看出,云计算能极大的提高数据中心硬件资源的利用率。
教学机房以及办公用的计算机,需要满足教学办公的需要,机器的配置会随着应用软件的要求而不断变化,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硬件设备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设备往往在购置后却使用不了多长时间就需要更新换代。如果我们采用云计算所提供的服务,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云计算的优点在于解放了硬件配置对终端的限制,即使像手机、PDA、上网本等低配置的终端设备,也能使用类似超级计算的应用,可以想象在手机终端上进行高质量的图形处理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高校可以节约初期的投入,更不需要关注设备的更新换代,将关注点放在高校云计算中心的建设上。
2) 云计算改善了人们对应用软件的使用方式
随着信息化不断的深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因此无论是个人计算机还是服务器都必须安装大量的应用软件才能满足人们信息处理的需求。高校更是如此,机房里的计算机提供给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师生使用,为了满足教学需求必须在机房计算机里存储或者安装大量的应用软件,多媒体教室的教师机也是如此,一台计算机往往需要供多个教师使用,因而必须安装每个老师所需要的软件。这种状况,使得这些计算机故障率高,维护困难。现在软件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对硬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旦计算机硬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就需淘汰升级。可以看出,这样的应用软件使用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科研、教学的需要。云计算提供了在线使用各种用软件的功能,人们通过采用类似于租借的形式来使用各种软件资源,所有的软件资源统统来自于 SaaS 的“云海”中,人们如果需要某种应用软件,不需要安装软件到本地,而只需通过浏览器提出申请即可,而软件版本的更新和授权问题也统统丢到“云”里。
3) 云计算提高了资源共享水平
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我国缺乏有效的统一规划、长远目标以及统一标准,因而出现了重复建设严重、资源分散难共享以及各校异构的信息平台难以有效整合等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高校之间、高校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不能有效共享 , 严重影响了业务的顺利执行 , 信息化作用得不到有效体现。云计算的出现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云计算针对基础设施有统一的配置和管理 , 它把CPU、存储器、网络等基础资源整合并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资源池,人们通过网络可以方便的使用资源池中的所有资源。这种集中管理、按需使用资源的方式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效消除资源因独立分散而造成的资源闲置、浪费,并通过相关的措施使得个设备之间负载得以均衡,使 IT基础设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另外,由于云计算提供了 PaaS和平台虚拟化技术,应用软件的开发可以忽略操作平台和开发平台的选择,用户通过浏览器就可以得到自己应用,这样以一种统一的信息标准接口开发各类应用程序,增强的软件的通用性和跨平台性,避免了由于接口问题造成的信息沟通不畅,避免了信息孤岛的产生,让管理层可以对任务进行统一调度,同时也为高校管理层进行数据分析、决策提供了方便。
4 结论与展望
云计算作为新兴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实现方式,如何在现有的高校信息化工作中进行基于云的资源整合,将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重点。对现有的方式,我们不能一下子全部否定,现有的方式有其不足,但是却是经过实践检验出来的,我们需要稳妥利用现有的资源,并稳步的向云计算方式前进。当然对于新增加的IT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在选择时,需要选择那些支持云架构的产品标准产品。在高校“云”化的过程中,尽管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但作为整合教育资源的有力手段,云计算必然会在高等院校信息化中有越来越多的应用。
参考文献:
“云计算”一词源于Google等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处理过程,于2006年在国际搜索引擎大会上首次提出。以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给出的定义较为权威: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云审计”是基于云计算而产生的,可以认为“云审计”就是在审计工作中运用云计算的概念和技术。“云审计”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以审计工作为服务目的,“云审计”的应用是为了使审计师减少简单的计算劳动,提高审计效率;二是以云计算为技术手段,利用云计算技术升级和优化现有的审计方法。随着近年来供电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服务器的后台数据也越来越多,而审计师配备的个人电脑是无法满足检查这些数据的需求的。数据库中一个简单的操作指令可能都要在个人电脑上花费十几分钟甚至数个小时。而“云审计”技术却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云审计对供电企业审计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云审计对供电企业审计工作带来的机遇
(1)审计数据处理能力将全面增强。在云审计环境下,审计师不需要面对堆积如山的会计凭证和业务档案,云计算的高速计算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审计目的,在企业数据库中有针对性地筛选出可疑信息,进行由点及面的扫描分析,从而得到更加客观的审计评价。
(2)审计将为高层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云审计可以通过对特定领域的原始数据分析,提取工作流程数据的变化特点,了解业务发展的基本趋势,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隐患,为高层决策提供关键支持。例如,在营销业务数据中如果发现某一类用户的满意度有所下降,就可以结合相关数据开展原因分析,研究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为下一步制定用户服务策略提供依据和参考。
(3)审计项目的工作质量将得到充分提升。通过云审计,审计组负责人能实时了解每个组员的工作进度,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监督和复核。并能按照项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审计要求和人员分工进行优化和变更,以更快的速度来处理审计项目的难点问题和反馈必要的审计信息,从而实现对审计全过程的有效控制,确保审计质量达到预定目标。
2.云审计对供电企业审计工作带来的挑战
云审计为供电企业审计工作的全面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审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云审计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有待克服的难点和问题。一是对“离线操作”问题难以介入,当舞弊人员恶意录入与实物不符的业务数据时,数据分析工作就难以达到预定的审计目标。二是云信息安全风险,一旦用户端密码泄露或被破解,集中储存在服务器中的大量审计数据就存在泄密问题。三是电子证据取证较难,电子证据具有不可见、可迁移、可修改等特征,在取证时需要更多地关注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四是审计师的综合分析能力还需提高,云审计需要更多的集财会、审计、计算机等技术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审计部门必须加强对审计师的全面技术培养。
三、云审计系统的框架构建
1.云审计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云审计系统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国际上暂时还没有给出一个比较准确和完整的定义。为方便研究,本文基于信息技术现状和审计实际应用,对云审计系统的概念进行初步阐述:云审计系统是基于所获得的数据,根据审计对象的基本特性,通过设定计算、判断和限制条件建立数学或逻辑表达式,用于对审计目的进行验证的过程。云审计系统主要有五个特点:
(1)审计网络自助服务。审计自助服务免去了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在数据获取上的沟通,使审计师能自行获取所需数据,并设定疑点检查条件。
(2)高带宽网络。多个审计师可以在不同的地点获取同样的数据,在网络速度上不会受到影响。
(3)审计数据资源池。审计师可以将得到的所有数据上传至“云端”,形成审计数据资源池,共享给有相关权限的其他审计师。
(4)审计弹性架构。使审计师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权限认证后登陆系统获取资源。
(5)可度量服务。为审计系统提供自动化的监控,并记录审计师的工作过程,包括审计方法、程序和证据获取手段等。
2.云审计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分析云审计系统的建设并非遥不可及的事情,国内一些审计机关和大型审计机构使用的审计信息系统已经基本符合云计算的主要特点。供电企业建设云审计系统的可行性主要有三个方面:在理论基础方面,国际上关于云计算系统的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完备,国内云计算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也十分迅速,为云审计系统提供了充分的先决条件。在技术方面,实施云计算的各种技术方案体系已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投入应用,供电企业的审计信息化也有相当坚实的基础,完全可以借鉴其他行业在云计算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成本方面,云审计系统的部署费用并不高昂。服务器和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现有条件加以升级和改造,不需要全部更换。用户端也不需要更换新的设备,凡是能打开浏览器的电脑、平板电脑甚至智能手机都可以登陆云审计系统。
3.云审计系统的基本架构
目前的云计算模式有三类,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公有云是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授权登入该平台;私有云是企业在内部建设的专用系统;混合云则是同时提供公有和私有服务的系统,是介于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的折衷方案。基于审计数据保密性和安全性的考虑,以组建私有云较为稳妥。基于私有云的基本服务架构,云审计系统主要包括审计资源层(IaaS)、审计平台层(PaaS)、审计应用层(SaaS)等3个层级。
(1)IaaS层是系统架构的基础,采用物理资源虚拟化技术,使系统中各个应用的不同用户实现资源共享,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和硬件资源两个部分。硬件资源包括网络设备、计算设备和存储设备,为云审计系统提供网络、计算和存储等服务;信息资源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存储、分类、组织等为上层提供信息服务,包括企业审计基础信息资源库、共享数据资源以及各专业数据库组成的业务信息资源。
(2)PaaS层是系统架构的核心,采用分布式的存储和计算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并为上层应用服务提供运行和维护,为下层基础资源提供资源管理服务。业务开发组件提供系统程序拓展所需的环境和工具集;综合服务组件提供基础的综合管理、工作应用、用户管理、权限管理、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等服务。资源管理组件为审计资源层提供目录管理、数据采集、资源整理等服务。
(3)SaaS层是针对审计业务框架的软件服务集合,实现供电企业审计业务的核心功能,为客户端提供业务支撑。根据供电企业的业务需要,形成各项审计应用服务,并实现应用软件的云部署。其内容主要包括审计项目管理、审计业务流程、审计质量控制、审计数据分析、审计案例浏览以及其它审计应用等服务。此外,在客户端方面,审计师只要使用带有浏览器程序的电子设备便可登入系统。云审计系统还拥有高可靠性的云安全环境,对系统和数据进行全方位的防病毒检测和处理,确保审计数据的安全性。
4.云审计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
基于大数据背景,云审计系统可以将各供电企业的审计数据整合为海量的审计资源池,构成审计数据的采集、导入、分析、展示平台,使审计业务流程转化为数据处理过程。
(1)云审计系统的数据采集
云审计系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必须非常全面,充分考虑审计数据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异构性。常见的数据采集方法有两类,一类是复制采集,从被审计单位导出数据库信息或整个数据库的备份,用移动硬盘或优盘拷贝的方式,上传到云审计系统进行处理;另一类是在线采集,与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系统制定标准的数据接口,不间断地连续采集业务数据,实现对业务流的动态监控。在线采集方式具有时效性强、响应速度快的优点,今后将成为主流的数据采集方式。
(2)云审计系统的数据导入
在供电企业各类业务系统的海量数据中,数据之间的结构和类型千差万别。在进行分析之前,应先将这些数据有效地导入系统,把重要数据如重要指标、近期变化数量等置入高性能存储器中,把不常用的次要数据置入一般存储器,并去除不需要的冗余数据。
(3)云审计系统的数据分析
云审计系统中集成了大量审计分析程序,利用分布式计算集群对海量数据进行各种分析和分类统计,以满足审计师的分析需求。云审计系统的数据分析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审计分析程序的可构造性。各种审计分析程序以模块化的方式提供给审计师,可以进行任意调整。审计师不再需要进行原始编程,只要在云审计系统中将程序模块像搭积木一样进行组合和排列,就可以完成分析程序的编辑,从而达到各种分析目的。二是注重对数据的全面分析。在传统审计中,由于审计师无法将所有信息和资料都看完,于是经常采用审计抽样的技术方法。但是在大数据处理时代,抽取样本检查和全部数据检查这两种方式,在云审计系统面前的区别,只不过在时间上相差数秒钟或数分钟而已。当审计师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处理完全部的数据时,就会减少对审计抽样方式的依赖。三是注重数据之间的关联度分析。在以往的审计中,对被审计单位工作数据的检查,只是对特定的业务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和复核。在云审计系统中,还可以从该项数据关联的其它数据,对审计目标加以验证。例如在审查工程费用时,可以同时检查物流部门的工程物资数据、监理机构的监理信息、工地用电记录等等,对工程的合理性和真实性进行多方位分析。四是实现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非结构化数据指的是图片、视频、音频等无法结构化的信息。非结构化数据在以往的信息化技术中也是一个难点,因为它们不像那些表格式的数据一样容易抽取和筛选。而在云审计系统中,图片、视频、文档也能做到自动摘要、分类处理和聚类分析,这就充分拓展了审计师的分析视野。五是实现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供电企业的审计数据挖掘可以从各个专业领域入手,在现有数据上进行基于各种算法的运算,实现高级别数据分析的需求,例如对业务情况进行一段时间内的趋势分析、计算业务风险发生的概率等等。
(4)云审计系统的数据展示
数据展示将实现可视化,能够直观地将数据的特点、变化和疑点呈现出来,将难以阅读的原始数据转变为界面清晰、易于理解的图表。进而使审计师能够与这些能讲故事的数据进行交流,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多维度分析,从中找到审计问题出现的基本规律和深度原因。
四、结语
10月18日,此次大赛决赛在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宾馆举行。来自计算机企业、工业设计公司以及学术界的部分专家评委莅临决赛现场,对进入决赛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严格的评审。
这些国内工业设计领域的专家学者看到哪些设计作品?计算机工业设计领域又将出现哪些颠覆性的产品?请看本次大赛评委代表的精彩观点。
佘日新
台湾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亚太文化创意研究中心主任
对现在的消费者来说,电子产品已不仅仅意味着科技,更多带有流行和时尚元素。电子产品设计必须将科技和时尚元素融合在一起。本次大赛作品也表现出这一点。总的来说,此次大赛作品呈现三个特点: 作品贴合实际生活,表现出设计师从用户需求出发;以技术为基础是消费电子产品设计的最大特点,此次大赛选手对技术的了解深入;学生作品表现力比设计师弱,但想象力强。
梁东桓
三星中国(上海)设计研究所所长
和去年相比,今天的大赛出现了一些更能丰富用户体验的创意,尽管这些创意的成熟度不高,但作品的出发点和切入点是很好的。这次大赛以“体验云的力量”为主题,很多作品以概念形式将该主题呈现出来,这表现了大赛对计算机行业以及“云计算”这个行业发展趋势的关心程度。选手在正确定义的用户需求后,如果能在使用状况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作品的水平将能提高很多。
杨荣生
长城电脑事业部销售管理中心
总经理
此次大赛组织有序,评委公正、敬业。大赛以云计算为中心进行设计,符合目前计算机行业发展趋势,对整机厂家有指导意义。大赛的举办为长城电脑产品的研发及技术革新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建议,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符合其需求的产品,甚至在未来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定制的需求。大赛作品集中体现云计算发展,较多运用了新材料、新技术,获奖产品更强调用户体验。
丁未
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
专家委员会主任
“昆山杯”笔记本电脑设计评比大赛已举行了四届,每届大赛的作品都有所进步。本次比赛突出的“云计算”、“平板电脑”等关键词是当前全球信息技术领域的热点,符合国际发展的趋势,也和中国制造业的主导地位相匹配。作为大赛评委,我建议下一届大赛将评委的介入提前到大赛开始的起步阶段,这能让评委观点更好成为选手的参赛指南,有利于提高选手的专业性以及与国际设计潮流的融合度。
路易·劳伦斯
意大利工业设计专家
一个成熟完整的设计除了进行外形设计之外,还要确保设计在技术上的可实现性。此次大赛作品在核心技术搭载、可实现性、制造成本等方面的挖掘还有待深入。大赛的目标是对计算机行业发展有所推动,如果能够在决赛前让计算机厂商对决赛选手进行培训,告诉他们行业新动向、涌现的新科技、企业期待的产品等,能使选手更好地针对市场需求,设计出更有创意、美观实用、生产性更高的作品。
程建新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
华东理工大学设计学院院长
总体来说,本次大赛作品的设计思路开放,情感化设计和人文精神被广泛体现在作品中。对“云端”的憧憬在设计师的眼中被放大,尽管他们并不确定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大赛连续举行四届,渐入佳境,社会关注度不断提升,参赛热情高涨,同时为计算机企业提供了设计理念和相关人才。在大赛组织工作上,我建议花一点时间跟踪、培育、完善获奖作品,争取在下一届竞赛中有,起到真正的市场引领作用,促进企业的实质性创新。
赵阳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美术学院现代设计研究院院长
此次大赛围绕云技术展开新构想,和目前计算机产业发展非常契合。参赛作品呈现了两大特点:专业设计师的作品更强调现实性,高校学生作品更突出概念性。值得高兴的是,此次大赛的参赛人数和作品数量都创新高,说明大赛的成功和努力。有专业设计师参赛说明大赛奖金有一定吸引力,如果能再提高奖金金额,能够吸引更多更好的专业设计师参赛。此外,我建议大赛分设学生组和专业组,让选手更合理竞争。
朱钟炎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研究中心主任
本次大赛突出了云技术的运用,大赛作品的功能设计更强调人性化,如很多作品运用高新技术专门为老年人、残疾人等人群设计产品。国外的产品开发模式是设计发展推动技术发展,而技术发展和运用又提升了设计水平和标准。此次大赛也说明了一点:创新设计要求技术支撑。大赛作品体现出参赛选手的创新意识以及对高新技术的理解和运用,因此,此次大赛将对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李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