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材料 发展 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高分子材料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以材料为主要标志的。历史上,材料被视为人类社会进化的里程碑。对材料的认识和利用的能力,决定着社会的形态和人类生活的质量。历史学家也把材料及其器具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志:如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高分子材料时代……
100万年以前,原始人以石头作为工具,称旧石器时代。1万年以前,人类对石器进行加工,使之成为器皿和精致的工具,从而进入新石器时代。现在考古发掘证明我国在八千多年前已经制成实用的陶器,在六千多年前已经冶炼出黄铜,在四千多年前已有简单的青铜工具,在三千多年前已用陨铁制造兵器。我们的祖先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已会冶炼生铁,比欧洲要早一千八百多年以上。18世纪,钢铁工业的发展,成为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19世纪中叶,现代平炉和转炉炼钢技术的出现,使人类真正进入了钢铁时代。与此同时,铜、铅、锌也大量得到应用,铝、镁、钛等金属相继问世并得到应用。直到20世纪中叶,金属材料在材料工业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20世纪中叶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作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的新材料又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首先是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问世,并得到广泛应用仅半个世纪时间,高分子材料已与有上千年历史的金属材料并驾齐驱,并在年产量的体积上已超过了钢,成为国民经济、国防尖端科学和高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材料。其次是陶瓷材料的发展。陶瓷是人类最早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原料制造而成的材料。50年代,合成化工原料和特殊制备工艺的发展,使陶瓷材料产生了一个飞跃,出现了从传统陶瓷向先进陶瓷的转变,许多新型功能陶瓷形成了产业,满足了电力、电子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和需要。
现在人们也按化学成分的不同将材料划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三大类以及他们的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科学主要是研究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缺陷与性能之间内在联系的一门学科。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工作者还要研究各种金属冶炼和合金化的反应过程和相的关系,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形成机理,结晶过程以及材料在制造及使用过程中的变化和损毁机理。对其按化学成份进行分类可以分为钢铁、有色金属以及复合金属材料。按用途分类包括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MMC)因其良好的性能而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它是一类以金属或合金为基体,以金属或非金属线、丝、纤维、晶须或颗粒状组分为增强相的非均质混合物,其共同点是具有连续的金属基体。目前,特别是航空航天部门推进系统使用的材料,其性能已经达到了极限。因此,研制工作温度更高、比刚度和比强度大幅度增加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已经成为发展高性能结构材料的一个重要方向。1990年美国在航天推进系统中形成了3250万美元的高级复合材料(主要为MMC)市场,年平均增长率16%,远高于高性能合金的年增长率1.6%。
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是除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的统称。在晶体结构上,无机非金属的晶体结构远比金属复杂,并且没有自由的电子。具有比金属键和纯共价键更强的离子键和混合键。这种化学键所特有的高键能、高键强赋予这一大类材料以高熔点、高硬度、耐腐蚀、耐磨损、高强度和良好的抗氧化性等基本属性,以及宽广的导电性、隔热性、透光性及良好的铁电性、铁磁性和压电性。无机非金属材料已从传统的水泥、玻璃、陶瓷发展到了新型的先进陶瓷、非晶态材料、人工晶体、无机涂层、无机纤维、半导体材料以及光学材料。由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除具有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优点外,还有某些特征如:强度高、具有电学、光学特性和生物功能等,因此它们已成为现代新技术、新产业、传统工业技术改造、现代国防和生物医学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高分子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亦称聚合物。自20世纪20年代德国著名科学家斯托丁格开创这一学科以来,高分子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极为迅猛,如今已形成非常庞大的高分子工业。它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较强的耐腐蚀性能,很好的绝缘性能,以及重量轻等优良性能,在是工程上的发展最快的一类新型结构材料。高分子材料按其分子链排列有序与否,可分为结晶聚合物和无定型聚合物两类。结晶聚合物的强度较高,结晶度决定于分子链排列的有序程度。工程上通常根据机械性能和使用状态将其分为三大类:塑料、橡胶以及合成纤维。其中,我国的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和合成橡胶已分别居世界产能的第一、二和三位。
参考文献
[1]谢盛辉.《材料科学发展史》.课程构想及教学纲要.2006:26(5)
[2]许顺生.金属材料科学概述.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纵观家具发展史,每一次家具的重大变革大多都是由于材料的革命而引发的。作为“风向标”的米兰国际家具展毋庸置疑地成为新材料的会。家具材料飞速突破传统材料的界限,向生物性、高分子合成材料快速拓展,其主要趋势是更加具有环保、耐用、原材料来源广,视觉新奇,可回收利用,易于制造以及重量轻型等特征。各种印刷技术,印染技术,涂装技术,竞相辉映,互相交融。
很多传统的材料,如木材,通过染色、涂装和模压、镂花、弯曲等工艺方法,面貌焕然一新。
很多合成的新材料,如天然木材纤维、石粉、植物的叶子等,通过与高分子材料的化合,甚至加入纳米材料,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跨行业的设计和跳出纯家居领域的设计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家居设计的物质性也越来越弱,更炫更酷的设计将占领未来的主流。单一风格不再一统天下,极简主义、装饰艺术、古典风格、自然主义等标榜风尚的词汇并不能够囊括所有的视觉感受。无论是哪种风格,人性化的设计越来越成为设计师们追求的主流,不管是造型、色彩还是面料,都越来越多地考虑到人体的舒适度。比如Matteo Grassi的牛皮椅子合理利用了牛皮本身的韧度和网状的结构受力,又不失牛皮的柔软度。
米兰的设计灵魂是无处不在的,它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和花哨的形式,而是让你在驻足中,行走时去感受的。那些经典、高贵、高品质的华丽词藻更多的是让你在品味过之后油然而生的,而不用自己的过分标榜。
关键词:化学教材;插图;意义;运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248-01
新的化学教材除在内容的叙述上做到了浅显易懂外,还编入了数页彩画和100多幅插图,这既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直观、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素材,也为学生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提供了帮助。本文就如何利用这些插图拓展学生思维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运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教学往往以其独有的奇妙无比的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新教材丰富、精美的插图更增添了化学学科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当学生领到新教材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怀着好奇心,把教材从头到尾翻个够,并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所深深吸引。教师在第一节化学课上就要紧紧把握这一教学的好时机,结合绪言中的内容,指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例如,教师可问学生:教材封面底纹是什么“花纹”?当学生还在摇头、疑惑时,教师指出,这些“花纹”实际上是构成物质的、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的图象。学生顿时兴致勃勃、神情专注。进而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封面的四幅画面: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钢铁生产,节日中五彩缤纷的气球、焰火,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桂林溶洞。这些都与化学密不可分。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更加浓厚。接着指导学生看彩图中“具有绝热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和“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制的乌笼”两图,让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化学世界的神奇、科学技术的伟大。教师要注意创造这种想问不成,想答而不能的情境,引起学生思维,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动机。
二运用插图,加强实验教学
新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的插图有近百幅,其中有化学仪器图、基本操作示意图、实验装置图、操作过程示意图等。它们有的是平面图――前视剖面图,线条简单,示意明确;有的是立体图――斜俯视实物图,形象逼真,能清楚地说明一些复杂仪器的构造和实验操作的注意点。
化学仪器图表示出各种仪器的形状、构造、特点。新教材第195-196页表格中10种化学仪器的图形加深了学生对实物认识产生的表象。另外13种常见化学仪器的示意图,也使学生对仪器有了初步的认识。
新教材中出现得最多的是实验装置图。一幅清晰完整的实验装置图,能够用来表明该化学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药品、化学原理和实验顺序,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示意性等特征。因此,对于确保化学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并获得良好的效果关系重大,而且对帮助学生学习、记录、复习有关实验内容和实验技能,以及培养学生设计化学实验的能力等均有重要的作用。新教材中,形象、生动的化学实验装置图比比皆是,对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中,教师可对教材中的实验仪器图进行识图、辨图、改图、说图、选图、释图、连图、绘图等类型的练习,从而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实验能力的培养。
三运用插图,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等知识的理解
新教材的插图有的集中反映某物质的用途,有的生动地表示物质的组成、构成,有的形象地揭示一些概念的内涵,有的简明地反映某一变化的过程,富有直观性、趣味性和指导性,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启发和点拨作用。
例如,新教材中分子和原子的图象,是科学家用最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到的苯分子和硅原子的照片,呈现了物质内部结构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对分子、原子的真实性深信不疑。氧化汞分子分解、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更加深了学生对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新教材对物质的用途基本上采用图示法,这是一个新突破,既增强了直观性、形象性,又减少了文字量,好教易学,颇受欢迎。例如,氧气、氢气的用途既可使学生结合生活、生产的实际获得感性认识,又可启发学生展望发展前景。玻璃刀裁玻璃的图示使学生不仅了解了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起到了示范作用。
四运用插图,加强对科学态度的培养
新教材配合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刊印了拉瓦锡、道尔顿、侯德榜三位科学家的肖像。结合教材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选学内容,并用生动、富有鼓动性的语言介绍科学家严谨治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从道尔顿提出原子概念到原子、分子论的产生过程,认识到任何科学原理的建立都要经过对大量客观事物观察分析,以及对相关资料、数据的归纳整理,经过科学推断提出假设,再经过证实后继续深入研究和具体运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不仅要了解原子-分子论的发展史,而且还要逐步学会这样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200多年前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可以帮助我们领会拉瓦锡当时的实验思路。拉瓦锡不怕失败,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精神,抓住事物间的微小差异而做出判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作风,对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好奇心;兴趣;生活事例;材料发展史;新材料;新工艺;学习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97-01
初中化学绪言课是学生系统学习化学的第一节课,上好这一课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化学奥秘的精神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绪言课在整个教材的地位非同一般,上好绪言课就是把学生领入了化学知识的大门,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绪言部分涉及知识广而杂,学生又没有化学方面的知识,这给上好这节课带来一定难度,如果上不好,学生会觉得这门课枯燥无味,因此化学的第一节课一定要让学生感到生动有趣。
1.利用实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也会接触一些实验,但不会有化学实验的现象那么神奇。好奇心是人们对新事物产生兴趣的最好老师,在上这节课时,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引领他们走进有趣的化学世界。为此,我为这节课准备了这三个小实验。第一个:白纸变美图。先在一张白纸上用氢氧化钠溶液画一朵玫瑰(课前画好,晾干备用),上课时用喷壶向画上喷无色酚酞,可见白纸上出现一朵红色的漂亮的玫瑰。第二个:不怕烧的手帕。把棉手帕蘸上50%的酒精溶液,然后在酒精灯上点燃,燃烧后手帕完好无损。第三个:清水变牛奶。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清水变成乳白色。在实验前,通过教师语言激趣,设置悬念等方法,给实验蒙上一层神秘面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观察实验上来。通过这三个小实验,学生会感到化学怎么和玩魔术似的不可思议,这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做了第一步。
2.例举学生生活事例,让学生明白化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的科学,不但学生不理解,反而他们觉得这个学科与他们无关,又是一门学而无用的科目。但如果能例举他们生活中的事例告诉他们化学是和我们的社会发展以及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科学,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们做饭用的铁锅,自然界并没有现成的锅,它是用化学的方法先从铁矿石里冶炼出铁,再用高温溶解铸模而成,铁锅在空气中遇水会出现生锈现象。例举这个学生天天见的事物的变化,能很好地诠释化学这门学科究竟是学什么的,有什么用。还可例举布料、玻璃、纸张、塑料、陶瓷、水泥等常见材料的制造工艺进一步说明化学的研究方向。
3.例举人类材料发展史,让学生知晓学习化学的意义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以材料为主要标志的。历史上,材料被视为人类社会进化的里程碑。对材料的认识和利用的能力,决定着社会的形态和人类生活的质量。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大致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高分子材料时代……
在学习绪言时,可让学生利用历史知识分别说说不同的时代人们利用的生产生活工具有哪些,生产力水平如何,人们的生活现状如何。通过学生举例和多媒体展示,他们更加明白人类社会的衣、食、住、行、疾病防疫、资源利用、能源利用都离不开化学,近代科学的发展则更加依赖于化学的发展。若没有材料科学的研究成果,就不会有宇宙飞船的升空;若没有半导体材料就不会有花样百出的电子产品;若没有光导纤维就不会实现网络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化学已成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化学能否保持领先地位,已成为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学生例举和播放人类材料发展史,让学生认识到人类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必须学好化学、用好化学。
4.鼓励学生学好化学,造福人类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基础学科,它对人类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作出过巨大贡献,即化学为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新材料、新工艺。化学还将为人类的延年益寿提供必不可少的帮助。利用学生对化学的初步了解,鼓励同学们为人类美好明天努力学好化学,造福人类。
5.教会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5.1保持对化学永久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第一次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化学无疑是一门变幻莫测的有趣的学科,大多数同学都抱有极大的兴趣,满怀信心,想把化学学好。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内容的难度加大,部分同学的新鲜感会慢慢消失,学习成绩就可能渐渐下滑。在绪言第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主动保持对化学的积极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实验等方式保持对化学的新鲜感。
5.2课堂专心听讲是学好化学的关键课。堂"45分钟"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间,专心听讲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以及拓展知识,教师都会在课堂上完成,抓住课堂专心听讲会让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上绪言课时也要老生常谈认真听课的重要性。
5.3认真对待每次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培养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等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培养实事求的严谨的科学态度。上绪言课时,要给学生讲解化学实验的意义和目的,让学生一开始就知道化学实验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为以后学生认真实验打基础。
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新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教学往往以其独有的奇妙无比的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新教材丰富、精美的插图更增添了化学学科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当学生领到新教材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怀着好奇心,把教材从头到尾翻个够,并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所深深吸引。教师在第一节化学课上就要紧紧把握这一教学的好对机,结合绪言中的内容,指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例如,教师可问学生:教材封面底纹是什么“花纹”?当学生还在摇头、疑惑时,教师指出,这些“花纹”实际上是构成物质的、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的图象。学生顿时兴致勃勃、神情专注。进而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封面的四幅画面: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钢铁生产,节日中五彩缤纷的气球、焰火,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桂林溶洞。这些都与化学密不可分。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更加浓厚。接着指导学生看彩图中“具有绝热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和“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制的乌笼”两图,让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化学世界的神奇、科学技术的伟大。教师要注意创造这种想问不成,想答而不能的情境,引起学生思维,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动机。
此外,各章节的实验仪器装置图、各种示意图、物质用途图、古今科技成就图等插图都具有浓郁的趣味性,教师要重视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稳定兴趣,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运用插图,加强实验教学
新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的插图有近百幅,其中有化学仪器图、基本操作示意图、实验装置图、操作过程示意图等,它们有的是平面图----前视剖面图,线条简单,示意明确;有的是立体图----斜俯视实物图,形象逼真,能清楚地说明一 些复杂仪器的构造和实验操作的注意点。总之,它们直观、形象,一目了然,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好资料。
化学仪器图表示出各种仪器的形状、构造、特点。新教材第195-196页表格中10种化学仪器的图形加深了学生对实物认识产生的表象。另外13种常见化学仪器的示意图,也使学生对仪器有了初步的认识。
新教材中出现得最多的是实验装置图。一幅清晰完整的实验装置图,能够用来表明该化学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药品、化学原理和实验顺序,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示意性等特征。因此,对于确保化学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并获得良好的效果,关系重大,而且对帮助学生学习、记录、复习有关实验内容和实验技能,以及培养学生设计化学实验的能力等均有重要的作用。新教材中,形象、生动的化学实验装置图比比皆是。
例如,第18页图1-11白磷的燃烧,图中两处白磷、一 处红磷明显不同的位置,加上适当的示意,使学生形象地了解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从第197页图2中学生学到了如何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的方法。第140页图7-3过滤装置图为学生学习过滤操作作了很好的示范。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图,示意清楚,学生不但可以从中掌握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反应条件、装置注意点,而且对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也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实验中品红的扩散、木炭在氧气里燃烧、配制氯化钠溶液等实验操作过程的图示大大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减少了文字量,这是新教材化学实验插图的一大特色。例如,第215页图29配制氯化钠溶液的图例,将取氯化钠、天平称量氯化钠、氯化钠倒入烧杯、量筒量水、水倒入烧杯、搅拌溶解等操作分别作图示说明,直观性强。这样,操作的连续过程用图示形式表明,使学生在教师示范后,依据教材的图示就可以进行操作练习。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对教材中的实验仪器图进行识图、辨图、改图、说图、选图、释图、连图、绘图等类型的练习,从而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实验能力的培养。
三、运用插图,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新教材的插图有的集中反映某物质的用途,有的生动地表示物质的组成、构成,有的形象地揭示一些概念的内涵,有的简明地反映某一变化的过程,富有直观性、趣味性和指导性,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启发和点拨作用。
例如,新教材中分子和原子的图象,是科学家用最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到的苯分子和硅原子的照片,呈现了物质内部结构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对分子、原子的真实性深信不疑。氧化汞分子分解、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更加深了学生对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新教材对物质的用途基本上采用图示法,这是一个新突破,既增强了直观性、形象性,又减少了文字量,好教易学,颇受欢迎。例如,氧气、氢气的用途既可使学生结合生活、生产的实际获得感性认识,又可启发学生展望发展前景。玻璃刀裁玻璃的图示使学生不仅了解了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教材中,空气成分示意图简单明了,水在人体中的存在示意图生动形象,浓溶液和稀溶液的示意图对比性强,木材结构示意图变小为大,氯化钠的形成示意图化抽象为具体。一幅幅插图无不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使学生在愉悦中掌握化学知识。
四、运用插图,重视科学态度的培养
新教材配合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刊印了拉瓦锡、道尔顿。侯德榜三位科学家的肖像。结合教材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选学内容,并用生动、富有鼓动性的语言介绍科学家严谨治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从道尔顿提出原子概念到原子。分子论的产生过程,认识到任何科学原理的建立都要经过对大量客观事物观察分析,以及对相关资料,数据的归纳整理,经过科学推断提出假设,再经过证实后继续深入研究和具体运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不仅要了解原子-分子论的发展史,?而且还要逐步学会这样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200多年前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可以帮助我们领会拉瓦锡当时的实验思路。拉瓦锡不怕失败,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精神,抓住事物间的微小差异而做出判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作风,对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有着重要作用。
五、运用插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新教材介绍了不少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运用插图,可以将这些材料呈献给中华民族的新一代,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例如,新教材引用《天工开物》中我国古代利用天然气熬制盐图,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历史材料。
中交三公局四公司重庆401120
摘要:改革开放政策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向了,使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各行各业为了满足这一社会的需要,都在不断加快步伐,争取走在前列。当然,我国的土木工程也不例外,它是国建设项目的必要保证,经过了很多年的摸索与探究,取得了不少的成就。现在就土木工程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希望对正从事土木工程行业的同仁有所帮助。
关键词 :土木工程;重要性;发展趋势
1 土木工程的重要性
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土木工程,它的存在对人类意义很大。各行各业的施工中都有土木工程,离开它不能成为系统。近年来,土木工程也有了质的飞跃,各种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和新型材料的使用,使得土木工程由简单、平凡日渐趋向完美,所谓的日新月异。土木工程算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涵盖面广,它把社会性、综合性与实践性等融为一体,功不可没,为人类的住行提供便捷和安全。截至到现在,土木工程可分为铁路工程、道路工程、建筑工程、特种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港口工程、水利工程、桥梁工程等等,发展非常广阔,前景壮观。
2 土木工程的发展史
2.1 古代的土木工程。土木工程萌芽于新石器时期,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了,那时古人就懂得把土木技术用于建筑中,很多震惊的建筑,证实了古人的智慧,成为了不解之谜。比如保存佛祖舍利的古老佛塔、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亚历山大灯塔、壮观的法特普尔西克里王宫、我国秦朝建造的万里长城与拉萨布达拉宫,妇孺皆知的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等等,闻名遐迩。现存最好的是我国的赵州桥,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那时就已懂得石拱桥的优势,可以与洪水对抗,并运用石头的性能建造出不怕风吹雨打,经得起洪浪冲击,屹立不倒的建筑,虽然只是靠大量的人工筑成,用料也简单,但是它的质量绝对可靠,现已被定为世界第十二土木工程里程碑。这样看来,土木工程取得的成绩和发展都不是偶然的,是经过几千年的千锤百炼,总结摸索取得的成果。
2.2 近代的土木工程。三百多年的发展,土木工程的用料已由人造材料代替了过去的天然材料,形式多样,材质更为优良。建筑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大量的机械化代替了笨拙的人力,出现了科学施工,图纸指导,规范性加强,施工工人的人身也更为安全。有了懂得科技的工程师进行设计指导,建筑的工程也更精巧和复杂。增加了与大自然的抗拒力,较先进的设备能在恶劣的环境中正常作业,代表建筑物有帝国大厦、金门悬索桥、埃菲尔铁塔,都伟大卓越,独一无二。
2.3 现代土木工程。近几年的土木工程更是变化无穷,花样百出。不管是从材料上还是技术上都与以往不同,也取得了很多成就。建筑材料方面选用更先进的、更机密的、更有质量的,求轻求强,如镁合金、铝合金与玻璃钢等已经开始应用。高强度的混凝土、高分子的材料、钢化玻璃等大量被使用,高强度的混凝土,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用计算机来绘图精密计算,与一切恶劣的环境抗争,随心所欲地施工,提高了焊接技术,钢结构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械设备更不用说,很多智能化机械代替了人力操作,尤其是恶劣和危险的工作环境。许多海外归来的工程师,融合了各国的先进设计技术,使土木工程发展到极致。值得炫耀的土木工程建筑不计其数。现代土木工程的代表有中国上海的金茂大厦,天津广播电视塔、小浪底水坝、海明珠电视塔、三峡水坝、武汉长江大桥,外国的有法国的诺曼底斜拉桥,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石油大厦双塔楼,很多工程堪称璀璨的明珠,举世无双。
3 土木工程现状
日趋完美的土木工程行业,使用功能增加,工艺多彩多姿。首先,由于大搞经济建设,我国的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可是人口不断地增长,就产生了居住面积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的问题,尤其是在大城市,这样就滋生了高层建筑,它是我国将来发展的趋势,因为它能够缓解大城市的用地紧张和生活居住;其次,要想发展经济就得流通,流通中最经济实惠的方式就是公路运输,所谓的要想富得先修路。可见,交通运输对经济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国家是多产业大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公路。在城镇里,各种公路屡见不鲜,但在比较偏远的山区,还存在交通不便的现象;最后,随着改革的浪潮,我国更多的建筑工程拔地而起,开发了很多大规模工程,尤其是水利的发展,目前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三峡水电站工程,都是跻身于世界的大型工程。但是土木工程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
4 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着土木工程的日新月异,技术的改良,规模变大,迭起,难以言喻。新时期的土木工程好比一枝独秀,前景喜人,发展大好,真是机遇难得,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大量的国外先进技术被引用,土木工程迎来了发展。做为新时期的接班人,接过上一辈的重担,抓住时机,大展宏图,发挥我们的才能。正确把握好未来土木工程发展的良机,赶超世界的先进水平,创造伟业,缔造奇迹,为人类谋幸福。
4.1 土木工程要有前瞻性。高瞻远瞩建设土木工程,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方针。建设过程中,要多长远考虑,部署周密,注重环保,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能为了发展而发展,造成错误发展或者倒退发展,贻害无穷。众人周知,土木工程发展最好的是美国,他的科技水平遥遥领先,无人可及,现代化进程极速发展。可因为一些原因同样有大量问题存在,需要花大量的资金进行后期排查及修补工作。优秀的工程师,要多总结经验教训,常反思常学习,大胆尝试新科技和新思路,取长补短,为土木工程建设奉献智慧。
4.2 学习绿色设计。提到绿色就想到了环保,想到了健康。土木工程的绿色设计和绿色建筑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为前提,给人类提供适用、高效与健康的生存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高贵的设计让人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存在的意义,世界的美好。土木工程从很早之前就存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也创造了无数辉煌的成就。人口基数变大,城市拥挤,土木工程的重要性将有增无减,好的工程师永远都是供不应求。我们要放远眼光,重抓品质管理,不断追求探索,争取用最少的资源创造出最大的功能,获取大效益,实现个人价值。
5 结语
总而言之,土木工程行业是很深奥的,它的存在与发展给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动力,为人们的生活也提供了许多的便利。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未来的土木工程更应该大胆创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张田.土木工程概论[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在《材料化学》绪论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引导教学方式,以“材料、材料与化学、材料化学”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讲解材料发展中的化学,引入材料科学与化学的区别与联系,重点从材料结构、制备、性能和应用四个方面讲授了材料研究中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信心和兴趣,并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材料化学;绪论课;教学设计
材料化学是材料科学与化学的交叉学科,伴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而诞生和成长,即是材料科学的重要部分,又是化学学科的一个分支[1]。目前,很多高等学校的化学和材料类专业开设了《材料化学》这门课程。《材料化学》是南阳师范学院材料化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材料制备和应用中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内容庞杂、概念甚多、加上课程改革,理论课时数减小,学生在学习《材料化学》课程过程中,普遍存在概念混淆、重点难以掌握等问题。绪论是一门课程的开场白和宣言书,是师生之间学习和交流的起始点,能为学生建立起一门课程的知识轮廓。通过对绪论进行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课程在所学专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和考核方式等问题[2]。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绪论课在整个课程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讲好《材料化学》绪论课谈一些心得。
1首先明确课程性质、特点及地位
教学之初,首先明确该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地位,是学习后面材料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同时明确考核方式,加强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材料化学是材料科学和化学学科的交叉学科,课程内容既涉及工程材料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又包括材料结构及制备中的化学问题。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很多知识点与材料学和化学课程中的相关内容重复,很多学生以为学过相关知识,就会从思想上松懈。然而,相关知识点虽然出现重复,但在不同学科中讲授的重点是不同的。在讲授材料化学课程的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的思维解决材料科学中的问题,使学生深刻领会化学与材料科学交叉的重要意义。通过一些实例,讲解本课程与化学和材料相关课程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更加深入了本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材料科学是偏实际应用的工科课程,化学是偏理论的理科课程,材料化学则是利用化学的理论解决材料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2材料
以材料的实际应用为引子,如材料在航天航空、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回想什么是材料?材料的种类?提出材料是对人类有用的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然后介绍材料的发展历史,说明人们对材料的使用,是从最早的天然材料,依次经历了陶瓷、青铜、铁、钢、有色金属、高分子材料以及新型功能材料。根据材料的发展史,启发学生思考材料研究和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人们对材料的使用经历了从天然材料到合成材料,从传统材料到新兴材料。传统的材料主要以经验,技艺为基础,材料靠配方筛选和性能测试,通过宏观现象建立的唯象理论对材料宏观性能定性解释,不能预示性能和指明新材料开发方向,而新型材料则以基础理论为指导。材料科学的历史表明,当一种全新的材料在原子或分子水平上合成后真正巨大的进展就常常随之而来。化学的发展往往导致材料技术的实质性进步。在新材料的研发和材料工艺的发展中,化学一直担当着关键的角色[3]。任何新材料的获得都离不开化学,以石墨烯为例,物理学家主要关注其电子结构及输运理论,材料学家主要测试材料的电磁、光电、传感和催化等性能,而化学家的任务则是利用化学气相沉积和插层剥离等方法制备该材料。只有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出高质量大尺寸的石墨烯,才能推动石墨烯在电子信息领域走向实用化。
3材料与化学
材料化学是材料科学与化学学科的交叉,很多学生容易混淆材料科学和化学的研究范畴。在本课程的第一节课,一项重要的任务是使学生明确材料科学和化学的研究内容和范畴,这对于后续相关概念的讲解至关重要。材料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材料,材料是对人类有用的物质,指的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而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物质是构成人类物质世界的基础。材料是物质,但不是所有物质都可以称为材料;材料科学是一门研究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制备工艺与材料性能及应用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而化学则是从原子和分子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相互转变规律的科学。因此,化学研究的尺度范围是原子、分子、分子纳米聚集体。材料科学最早研究的尺度范围在微米以上,如钢和陶瓷的组织结构。随着一些新兴材料的出现和发展,人们对材料的研究甚至小到电子结构。如近些年发现的拓扑绝缘体,其表面导电,体内不导电的性质由其拓扑的能带结构决定,而该拓扑结构则与电子的自旋运动有关,研究拓扑绝缘体必须从电子自旋角度认识其结构。因此,材料科学的研究范畴不断拓展,并于其它学科交叉。
4材料化学
通过学习材料的发展历程、材料科学与化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已经对材料化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引导学生给材料化学下一个定义。材料化学是关于材料结构、制备、性能和应用的化学。本校材料化学专业选用曾兆华、杨建文编著第二版《材料化学》作为教材,教材的章节也是按照材料结构、制备、性能和应用进行安排的[4]。在这部分内容讲授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以教材目录为参照,讲到相关内容可以与教材相关章节进行对应。
4.1材料的结构
从三个层次讲解材料的结构,分别是电子原子结构、晶体学结构和组织结构。电子原子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材料的电、磁、热和光的行为,并可能影响到原子键合的方式,因而决定材料的类型。在这个层次上研究的化学问题主要涉及原子序数、相对原子量、电离势、电子亲核势、电负性、原子及离子半径等。原子序数决定了材料的化学组成,电负性决定材料内部原子之间的键合方式,从而影响材料的导电性、强度和热膨胀系数等。晶体学结构主要指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排列的方式,根据原子排列的有序性,将材料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中出现局部无序,或对理想晶体的产生偏离,则出现缺陷。缺陷的存在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等。如在本征硅内部掺杂磷元素,磷原子替代硅原子的位置,形成杂质原子缺陷,增加本征硅的导电性,形成N型半导体。组织结构主要指材料的物相组成及结构、晶粒的大小和取向等。在大多数金属、某些陶瓷以及个别聚合物材料内部,晶粒之间原子排列的变化,可以改变它们之间的取向,从而影响材料的性能。一般来说,减小金属的晶粒可以降低其熔点。在这一结构层次上,颗粒的大小和形状起着关键作用。大多数材料是多相组成的,控制材料内部物相的类型、大小、分布和数量可以调控材料的性能。
4.2材料制备
材料合成与制备就是将原子、分子聚集在一起,并转变为有用产品的一系列过程。材料制备的方法和工艺影响材料的结构,从而影响材料的性能。根据制备原理的不同,材料制备方法可以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指在材料制备过程中,仅改变材料内部原子或分子的聚集状态,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方法。如真空镀膜、溅射镀膜、脉冲激光沉积法等。化学法则在材料制备过程中,涉及化学反应,并且有新物质的生成。如固相反应法、有机合成法、水热法、沉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以石墨烯材料为例讲解材料的制备方法。石墨烯作为二维单原子层材料,既可以采用物理法制备,也可以采用化学法制备。2004年发现石墨烯的报道,便是采用简单的胶带对撕方法制备,该方法依靠外力使石墨片层克服层间范德华力,使层与层之间分离,从而获得单层石墨,该方法也称为物理机械剥离法。利用甲烷、乙烯等烃类气体作为碳源,镍、铜、金等金属作为基片,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则可以制备高质量大尺寸的石墨烯。另外,以石墨为原料,利用化学插层剥离的方法也可以用来制备石墨烯[5]。但不同方法制备获得石墨烯的尺寸及性能差别较大,在不同的应用领域采用的石墨烯制备方法是不同的。
4.3材料性能
材料的性能由其结构决定,与材料制备的工艺和方法有关。性能是指材料固有的物理、化学特性,材料性能决定了其应用。广义地说,性能是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外部作用的反应的定量表述,例如力学性能是材料对外力的响应、电学性能是对电场的响应、光学性能是对光的响应等。因此,材料的性能可分为力学性能和特殊的物理性能。常见的力学性能包括材料的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力学性能决定着材料工作的好坏,同时也决定着是否易于将材料加工成使用的形状。锻造成型的部件必须能够经受快速加载而不破坏,并且还要有足够的延性才能加工变形成适用的形状。微小的结构变化往往对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材料特殊的物理性能包括电、磁、光、热等行为。物理性能由材料的结构和制造工艺决定。对于许多半导体金属和陶瓷材料来说,即使成分稍有变化,也会引起导电性很大变化。过高的加热温度有可能显著地降低耐火砖的绝热特性。少量的杂质会改变玻璃或聚合物的颜色。
4.4材料应用
材料化学已经渗透到现代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如电子信息、环境能源、生物医药和航天航空等领域。例如,在电子信息领域,现代芯片制造离不开化学。光刻过程使用的光刻胶和显影液,镀膜过程中的化学气相沉积和原子层沉积,刻蚀过程中的反应离子刻蚀,这些工艺过程都离不开化学的作用。在环境能源领域,新型光催化材料和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和开发,离不开化学法制备材料和对材料进行化学掺杂改性。在生物医药领域,对传感材料进行化学改性提高其传感特性,对仿生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可以提高其生物相容性。在航天航空领域,各种轻质、耐高温、耐摩擦等结构材料和功能化智能材料的研发都离不开化学。
5结语
通过对“材料化学”绪论课的精心设计,使学生明确了该课程的性质和重要地位,大量的实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树立了学生学好该课程的信心,为课程的深入学习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以“材料、材料与化学、材料化学”为主线进行讲授,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内容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入的认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禹筱元,罗颖,董先明.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1(1):23-25.
[2]杨卓娟,杨晓东.关于高校课程绪论教学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12):39-41.
[3]唐小真,杨宏秀,丁马太.材料化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曾兆华,杨建文.材料化学.2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关键词:调查研究 文物l现 历史渊源 文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K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290-01
一、历史渊源
1.诞生之初
最初的钟是陶制的。据考古研究所知,陇西龙山文化原始社会的陶钟,距今大约五六千年,是目前所知的最古老的钟。从那个时期开始。钟在中国经历了延续数千年的奇特演变,并与社会文化的演变和传播形成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钟在其诞生之初和早期阶段为乐钟,饱含着强烈的欢乐色彩。“设钟鼓,被女乐”,其应用场合遍及各类礼乐仪式。正因为这样,到先秦时代古钟便进化为空前发达的演奏乐器。到了公元前5世纪的曾侯乙双音编钟,则已在音律声学方面达到了惊世骇俗的绝妙程度。但如此精湛的乐器制作和演奏技艺,竟于约两千多年前达到高峰之后绝传,不为后人所知。也许主要是由于社会发展向等级制与大一统军权制方向的强烈转折,经历700多年,双音编钟完全被钟声浑宏宣誓君威,却无法体现音乐演奏性能的圆体钟所替代,形成中国古钟文化一个非常鲜明的发展断层。
2.铸钟技艺
铸钟,在我国佛教文化和古建文化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佛教传入中国之后,钟铃等响声器的使用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在佛教、道教等宗教场所得广泛应用,充当着法器、报时器,信号工具,发挥着多种功能。它既是佛禅苦乐人生的音声形象,也是道家阴阳易理的器物体现。而明朝的永乐大钟通体内外的23万汉梵文经咒铭文,更使古钟与宗教达到了规模空前的文化结合。
铸钟业是古代社会一个历史悠久的手工行业,自从有了金属钟铃的出现,铸钟这一行业就诞生了。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铜铃证明在新石器晚期钟铃铸造业已经萌芽,夏代青铜合范铸造技术获得快速发展,中原一带出现了合范铸造的青铜铃。至商代,青铜文化日趋成熟,青铜制造业初具规模,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都铸造出早期的种类器物――青铜铙,尤其在长江支流湘江流域得到蓬勃发展,青铜铙的数量远远超出其他地区。西周礼乐制度的建立,导致了礼乐文化的兴盛,青铜乐钟作为礼乐文化的载体大行其道,不仅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礼器而且成为演奏“金石之声”不可或缺的金属体鸣乐器。
3.调查研究
大量的考古资料证明,铸钟业在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空前繁盛,铸钟技艺精湛绝伦。铸钟工匠在冶铸技术、造型艺术、声学、音乐学艺术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周礼.考工记》对于当时的铸钟技术有十分详尽的记载,是古代铸钟工匠实践经验的总结。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以后,中国古代铸钟业在明朝时期再一次达到鼎盛,洪武、永乐年间相继出现了许多质地精良的巨形钟。崇祯年间刊行的中国古代综合性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对农业和手工业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其中包括了铸钟业,对于铸钟技术、铸钟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等进行了详细的描绘。
钟铃既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传递信息的响声器,演奏音乐的乐器,标志统治阶层权利和地位的礼器、佛教寺宇的神圣法器,到报时用的工具,中国古代钟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代表了寺庙梵钟文化佛教(宗教)音乐仪式,宗教文化的象征意义。
古钟不仅是一种发声的工具,也是记事的工具,具有记录、传播文字信息的功能,“唯有金石所以垂不朽”,承载着的不仅是其表面的不朽记忆,也是传统多元艺术的结合体,是历史文献的补充和参考,留给后人广阔的想象空间。
二、新发现古钟保存现状
1.实物发现调查
近日自治区和河池市文物鉴定专家对金城江区保平乡长洞村龙江屯可移动文物普查。距河池市金城江区60公里处,发现的一口铸造于咸丰六年年间的古钟,经鉴定。这口古钟古钟定名为龙形钮钟,文物级别定为三级,属于历史文物类,质地为金属铁器,年代为咸丰六年(1857年),重66千克,高69cm、口径51cm、壁厚1.5cm、钮高12cm。钮部被破坏。钟身刻有“河池州”、“ 风调雨顺,朱代福()”、“吕正伦、吕正兴,首士二十千(文)”、“匠人钟大朝”、“咸丰六年三月吉”等文字。钟身刻写其他捐款人名字及捐款金额的字迹已经模糊难以辨认。
2.古钟的历史和现状
古钟属于金城江区保平乡长洞村龙江屯集体所有,现由金城江区保平乡长洞村龙江屯吕良广保管。当专家到吕良广家鉴定古钟时,古钟被收藏在吕良广屋后菜地里的一块岩石下,漏雨潮湿的环境对古钟的保护极为不利。专家建议把古钟拿到文物部门保管。经统计,钟身上的铭文多达100余字,文字记载了西峰寺从晋、唐、宋、元、明至清代道光前重修的全过程。经考证,古钟是吕姓氏家族香客为感谢僧人神力庇佑而馈赠给道寺的。前些年,曾经有人出资2万元,想买走这的古钟,都被拒绝。自上世纪50年代钟是存放于道观石庙里的,初期破四旧,剔除封建迷信,很多寺庙都被毁坏,其中就包括这道观石庙,石庙倒塌后,古钟和道观里的神像乡亲们不敢移动到家来保存。70年初村里小学建立,村民又把它挂起,用于小学作息时钟敲响,后来小学合并之后,就由后裔吕良广保管。钟的钮部破损处是被村里一个患有精神病的人给砸烂的,这30多年来他一直存放杂草丛中,没有任何保护措施,部分铭文已生锈脱落,很是可惜。因此,尽快采取措施对古钟进行保护,迫在眉睫。据了解,当地政府得知情况后,已准备拨款建一间房,就地将古钟保护起来。
三、文化价值分析
这口精美古钟同时出现在偏远的山村,且保存完好,十分难得,是近年来河池市文物普要发现之一。古钟的价值,体现在艺术价值、史实价值和实用价值上,代表了清代早期修红水河流域一带高超的冶铸技术,为研究河池地区的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对研究红水河流域文化特别是宗教文化和桂西北地区的铸造业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据记载,村里古钟还有一个应急示警作用。古钟声音弘大绵长,就是遇到山火、洪灾等突发事件时,以约定好的方式敲响古钟,村民们听到后就会迅速应对。在解放前,道观石庙没有被损坏的时候,阴历每年的四月初八,是赶保平乡庙会的日子,一连交易五天,人特别多,在所有的山会里,这是最大的。据说来赶山的人,不仅有九圩甚至东兰、都安等周边县的百姓也来祈福祭拜。这钟在庙里就会敲响。迎接八方香客。
四、古钟保护和修复途径
古钟长久埋藏于潮湿且含氯化物的地下环境中,出土后又受大气污染,促使铁器腐蚀。对铁器进行保护技术处理,首先应做精确检测检查铁器腐蚀物是否有氯化物,是保护技术处理的关键。铁质文物一般采用带锈保护法。在清除污垢沉积物之后,除去外层疏松锈,保留内层锈,稳定强化它对铁基体的保护作用。其后用表面处理技术,以增强防水性,提高抗腐蚀能力。对一些锈蚀不严重的地方,不必轻易处理。当需要使器物的纹饰清晰时,可用软布揩擦,布上可加含几滴氨水的酒精或白垩粉加水调成的糊。用电化还原法,以铝为阳极,浸入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中,直至腐蚀物污迹消除,再用蒸馏水清洗、干燥。经去锈处理后的银器,为防止继续腐蚀,还要用高分子材料封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