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金的投资策略范文

基金的投资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金的投资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金的投资策略

第1篇:基金的投资策略范文

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发展进程不平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意;美国失业高企、复苏疲软、主权信用隐藏的风险非常大;欧美由于债务问题,出现信用评级降级,全球资本市场价值重估,巨额的账面亏损导致资金严重不足。主权财富基金因投资期限长、没有短期的盈余压力等优势,便成为了欧美等国家重要的融资对象。但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增长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使得国际投资环境复杂多变,因此主权财富基金面临着巨大的投资风险。本文回顾了中司的投资现状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的投资策略

一、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状况

(一)全球投资组合收益率

中司从成立至今,年度收益率跌宕起伏。2008年,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司投资节奏放缓,新增投资48亿美元,境外资产组合中绝大部分为现金及现金产品,投资组合回报率为-2.1%;2009年,公司加强了机构、团队能力的建设,新增投资580亿美元,全球投资组合的回报率达到11.7%,累计年化收益率为4.1%;2010年,全球经济情况开始好转,中司新增投资357亿美元,实现年利润515.6亿美元,境外投资组合收益率为11.7%,自成立以来全球投资组合的累计年化收益率为6.4%。2011年,美债降级,欧债危机向核心国家扩散,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剧烈,一些能源资源等领域的直投项目市值出现较大波动,公司境外投资组合收益率为-4.3%,累计年化收益率为3.8%。

(二)直接投资、长期资产投资等占比增加

针对国际投资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司不断对投资组合的分布进行调整。自2007年9月成立至2008年年末,中司践行了审慎稳健的投资原则,境外投资组合中87.4%为现金和现金产品,3.2%为股权投资,9%为固定收益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包括私募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等)为0.4%;2009年,公司将现金和现金产品的投资比例降低到32%,股权比重增加到36%,固定收益比例增加到26%;2010年,公司加大了对私募股权、房地产、基础设施和直接投资、长期资产的持有,股权投资比重为48%,固定收益证券比重为27%,其他投资为21%,现金产品管理比重减少到4%;2011年,境外投资组合中现金和现金产品占11%,股权投资占25%,固定收益证券占21%,绝对收益证券占12%,长期资产占31%。

(三)境外投资组合分散投资中股权部分分布

2009~2011年,境外投资组合分散投资分别达到了77%、76%、80%,主要投向了北美、亚太、欧洲三地区。从表1可以看出,北美、欧洲地区的股权部分之和占了近三分之二。

从投向的行业来看,2010年,投向的行业不小于10%的有:金融(17%)、能源(13%)、材料(12%)、资讯科技(10%)、工业(10%)、非必需消费品(10%);而2011年,主要为金融(19%)、能源(14%)、资讯科技(10%)、非必需消费品(10%)。

(四)人才队伍持续发展

中司刚成立不久,急需具备丰富投资经验的海内外专业人才。4年来,公司采用多维度的测试方法,引进了许多优秀的人才,无论是在总量、高学历数量以及富有经验的员工数量上都有一定的增加。2008年到2011年间,人员总数由194人增至405人,拥有高等学历的员工由184人增至334人,拥有海外工作经历的员工由73人增至165人,拥有海外教育经历的员工由85人增至224人,非中国国籍的员工由18人增至44人。

二、中国主权财富基金面临的问题

(一)投资环境复杂多变

自成立至今,中司比较偏好“金融”领域。2008年的金融危机曾让中司巨额浮亏;2011年美国国债降级和欧债危机扩大等造成了全球市场动荡,受此影响,风险资产普遍呈现下挫态势,其中全球股票市场跌幅明显。而新兴市场国家因通胀压力高企、紧缩政策持续以及国际需求疲弱使经济增长不断放缓,直接导致了我国新兴市场的股票价格严重下跌。

在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双重影响下,西方国家对主权财富基金的态度存在着分歧:一方面,危机导致西方国家内部资金短缺,增强了对外来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长期的保护主义情绪和势力一直都存在,美国和欧洲某些国家甚至对主权财富基金进行抵制,当然也有愿意接受的国家,例如:英国、意大利,他们看中的是能让公司扭亏为盈以及带来的红利。

(二)面临汇率风险

我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筹集1.55万亿人民币,购买相当于2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作为其注册资本金。我国主权财富基金的资产及投资项目大都以美元计价,一旦美元贬值,将导致我国所持有的资产缩水。

中司境外投资组合分散投资中的股权投资在北美和欧洲占有很大的比例,2009~2011年在两地区的投资之和都占了接近三分之二。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则通过量化宽松政策使美元贬值,欧元区国家债务缠身,导致欧元贬值,而美元和欧元贬值将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的显著缩水。

(三)公司定位不清晰

中司肩负着国内政策性投资和海外市场化投资的双重角色,呈现出“一拖三”的格局,中司的海外子公司进行组合型投资,负责投资及购置海外金融资产;中投旗下的汇金公司进行战略型投资,负责注资及控股国内商业银行;汇金旗下的建银投资进行战略型投资,负责注资、改造国内问题券商及处置综合性不良资产。尽管公司一直对外宣布,境内投资与境外投资彼此独立完成,但混合型投资策略不容易获得海外股东的理解,他们会认为这是“政治化”的主权财富基金,所以仍不可避免地会遭到海外东道国的抵制。

(四)缺乏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就基金的评价体制而言,最好是单一的。由于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实行的是混合型的投资,这就注定了会有多个评价体制对其所有的业务进行评估。例如:投资、购置海外金融资产充满了竞争性,其收益容易受到投资主体的专业化程度、投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波动较大。而在国内市场上注资、控股国内商业银行具有垄断性,往往较容易获得高额利润。

按照近几年美元贬值7~10%的幅度计算,加上5%的债券利息,即使不包含其他的行政费用在内,中国主权财富基金需要的美元回报率至少在12~15%左右,然而世界主权财富基金的平均回报率仅为6%,即使顶尖的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回报率也只有10%。若按这样测算的话,中国主权财富基金背负着较高的盈利压力。

(五)透明度有待提高

在swfs institute(主权财富基金研究所)公布的linaburg maduell transparency(透明度指数)中 ,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透明度仅为六级。lyons按照透明度和投资策略两个指标对全球主权财富基金进行分类,在他的划分中,中司被界定为实施战略投资、透明度低的基金。战略型投资不仅仅是为了

利润,而且还带有一定的政府策略的目的,政府对企业目标实施影响,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被外界理解为一种国家的力量。

尽管中司自2008年开始,每年都对外公布其年度投资报告,但是其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中央汇金公司,却没有定期公布投资收益率与资产组合,这样将导致市场很难把中央汇金公司和中司两者的收益完全区分开来。

(六)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薪酬体系缺乏竞争力

中司现有董事会成员11人,有5人在财政金融等部门担任重要职务。在外界看来,这样的治理结构,没有明确界定各自的职责,中司更像是一个典型的国有独资公司,不仅专业投资人士相对匮乏,而且这也容易成为西方国家推行“保护主义”的一个依据。

中司现行的薪酬体系,从上到下都是对照国有商业银行的标准,与外资投行比,中司现有高管的收入仅为其1/6到1/10之间。非市场化的薪酬机制缺乏竞争力,中司很难保证人才储备的稳定机制,目前已迫切感受到人力资源的约束。

三、中投主权财富基金进一步投资的策略建议

(一)适时调整投资组合,同时力争良好的投资环境

中司应该适当减小在北美和欧洲的股权投资,加大对亚洲、非洲等地区在科技、耐用消费品等行业的投资,争取做到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完全灵活地调整投资组合的比重。

积极与东道国进行协商谈判,释放诚意,强调我们的商业目的,力争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我们可以聘请国际投行等有影响的机构担任外部资产管理人,甚至可以在公开市场上购买他们的股权,让他们去游说别国接受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更重要的是积极参与国际社会上对于主权财富基金准则的制定,增强国际上对于我国主权财富基金的信任。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利用欧美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互惠原则”来保护自己。

(二)审时度势、调整策略应对汇率风险

全球风险环境呈动态变化,政治环境、金融市场成熟度、经济政策等都会影响外汇资金的投资和收益水平。中司应审时度势,从大环境入手,按宏观经济与证券市场形势,按行业分析到公司分析的顺序,直到选出需要投资的证券。

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背景下,面对剧增的投资风险,中司应适当降低股权投资的比例,适度增加固定收益类产品等的投资比重,进行多样化投资,降低汇率风险。同时,可以选择一流的投资机构作为资产经营管理人,例如,掌管8750亿美元资本的阿布扎比投资局,70~80%的资本都由第三方基金进行管理。这样既可以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也可以得到外部专业机构所提供的投资研究报告等,从而大大降低在海外国家的投资风险。

(三)建立合理恰当的绩效评估体系

中司应是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国家应该为其设定一个目标盈利率,让其与外汇管理局、社保基金展开竞争,实施宽严相济的激励策略。首先,将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上的投资分离,进行独立核算,并根据两种市场各自的特点,建立不同的绩效评价体制,全面系统地进行绩效评估,而不应该仅仅从利润、收益率等角度测评。其次,鉴于海外投资的多元化,单纯用美元或欧元计价来测算回报难以有效地测算主权财富的业绩,而且容易受汇率波动的影响,可以借鉴国际通用的各类资产评估指数,设置加权指数,或者对不同地区、不同资产单独设立一套评估体系。

(四)在符合效益原则的前提下提高透明度

建立良好的透明机制,向内披露重于向外披露,一级市场投资要透明,以此维护了股东的权益。挪威央行的nbim的透明度令西方国家满意,它将投资组合变化后适时公布于众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但是对于二级市场可以保密,因为若向市场充分披露投资战略,容易被投机者掌握并作为其投机对象。中国的主权基金应该尽可能地提高治理结构和投资策略方面的透明度,积极对外宣扬自己的财务投资者角色,同时尽量减少对投资与资产投资组合的信息披露。

(五)建立恰当的薪酬体系,吸纳优秀人才

根据中国国情,逐步实现市场化薪酬体系,基本工资应该参照国际标准,实施形象的激励措施:分红与收益挂钩,亏损也要有相应的薪酬惩罚。可借鉴新加坡淡马锡公司的经验:建立相对开放的人才市场,着眼于全球的金融市场,招聘优秀的人才,包括董事、经理的招聘也按照市场原则;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的员工中极少有公务员,绝大部分基金经理都是外聘的专业人员。

第2篇:基金的投资策略范文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最优套利策略;几何布朗运动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7)05-0057-04

一、引言

中国投资基金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1998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以来,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无论是在数量、规模还是在种类等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06年8月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已从1998年年初试点时的5家增加到57家,共管理202只开放式基金、54只封闭式基金,证券投资基金总规模达到4566亿份,净值5307亿元。投资基金在投资方向和投资策略上已出现不同的特色,除股票基金外,还出现了债券基金、指数基金、伞形基金等新产品。证券投资基金由于具有通过资产组合分散风险、通过专业化管理降低交易费用和投资表现通过基金的价格容易评估的特点,受到广大散户及机构投资者的青睐。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目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仍然相对较小,而且基金的投资表现也不尽人意。常巍、方健雯(2003)利用夏普指数和詹森指数通过T-M模型对市场上的20只封闭式基金的投资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夏普比例来看,绝大多数基金在研究期间并未取得高于无风险利率的收益;从詹森指数看,指数型基金的阿尔法值虽然为正,但并不显著,说明多数基金未取得超过市场指数的表现,也意味着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并不优异。

造成投资基金业绩表现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基金经理风险管理能力方面的原因,也有基金经理需对他们的投资行为负责方面的原因。当前国内对投资基金业绩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事后,而对基金经理投资活动过程的研究很少。正是基于这种情况,通过建立投资者决策过程的模型来说明基金经理如何通过基金交易来取得最大化的投资收益非常必要。

最优套期组合理论是与资产定价理论同期发展起来的。不确定下的最优套期组合理论源于Markowitz(1952、1958)和Tobin(1958)静态模型。Samuelson(1969)、Merton(1969、1971)利用离散多期模型分析了最优消费和组合选择问题,并运用连续随机方法给出了有限期和无限期条件下的解。Cox和Huang(1989)、Karatzashe,Lehoczky和Shreve(1987)运用鞅方法解决了最优消费与资产选择问题。在这些模型中,利用鞅方法解效用最大化而不需马尔科夫的其他假设。

Constantinides(1979,1986),Cvita与Karatzas(1996),Duffie与Sun(1990),Shreve与Soner(1994)研究了交易成本条件下的单个消费者的最优化模型。他们的研究结论表明,在存在交易费用的条件下,在一定环境下,最优交易策略的最优时间间隔可以被任意选择为固定时间长度。Jouini与Kallal(1995)建立了交易成本条件下的无套利条件,结论表明,这个无套利条件等价于存在一个等价概率测度,该等价概率测度将交易证券的买价与卖价过程转化

四、相关参数对最优策略影响分析

笔者将在这一部分分析各参数对模型的影响, 从而考虑参数变动时最优投资应如何改变。

1.δ1和δ2对最优策略的影响。如前所述,由于交 易费用的存在,基金经理人将最优持有比例保持在 一定范围之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交易 费用增加时,基金经理人要在交易费用和进行交易 所带来的收益之间进行权衡,只有当交易收益大于 交易费用时,才会进行交易,否则,即使基金持有比 例偏离最佳水平时,交易也不会发生。

2.δ1对最优策略的影响。管理费用对投资者资 产配置的影响不同于上述交易费用的影响。它在整 个持有期内是固定的,因而,当投资者基金的持有 比例偏离最优水平时,管理费用不会对基金交易产 生延缓作用,而且,总是保证基金持有比例维持在 一个最优的水平上。但由于管理费用会直接降低投 资基金的收益,因而,过高的管理费用也同样会降 低投资基金的最优持有比例。

3.aR对最优策略的影响。投资基金的预期收益 率aR对最优资产组合有正面的影响作用,其原理等 同于管理费用的降低对基金持有比例的影响。

4.σR对最优策略的影响。投资基金收益波动性 σR对最优投资策略具有负面影响。原因在于笔者的 模型假设基金经理人是一风险厌恶者,在同等收益 的资产中,他会选择风险较小的资产,而且交易费 用的存在会加剧这种影响。不确定下的投资决策理 论证明,在存在不确定性的条件下,投资者会推迟 交易,直到不确定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披露时,交易 才会发生。不确定性的存在,提高了基金最优投资 机会的下界,从而降低了基金持有比例。

5.γ对最优策略的影响。相对风险厌恶系数γ越 高,投资者对投资于同等风险的资产要求的收益就 越高。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相对风险厌 恶系数提高会降低最优投资基金持有比例。但如何 准确地确定相对风险厌恶系数的大小并不容易。因 为不同的投资者在不同时期、不同的财富水平和不 同的基金持有比例等条件下,相对风险厌恶系数会 有很大差异。

五、结论

第3篇:基金的投资策略范文

关键词:自由现金流量;证券投资;显著性检验;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1)02-0057-05

Analysis of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Strategy Based on Free Cash Flow

YU Feng, TIAN Yi-xiang, LI Cheng-gang, QI Qu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0054, China)

Abstract: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ha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investors in generally. Studying on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strategy has contributed to deepen understanding of the stock market for large numbers of investors and help investor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investment philosophy and approaches. Basing on adjusting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and basic financial ratio,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strategy based on free cash flow, empirically analyzes stock markets in China, and makes a significance test on the excess rate of return of holding the stock. The results of studying shows that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strategy based on free cash flow can gains higher rate of return than the market.

Key words:free cash flow; securities investment; significance test; empirically analyze

1 引言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证券投资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投资者投资证券的动机是为了获得未来收益,但是由于未来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投资者在关注未来收益时要兼顾收益伴随的风险。由于证券投资时可能会遇到各种风险,会给投资者造成损失,因此对证券投资策略进行研究,运用适当的投资策略,规避风险,对投资者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

证券投资策略是以Markowitz提出的“方差-均值”证券投资组合理论[1]为基础。各国学者在Markowitz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探索[2~6] Perold和Andre[7]提出了固定比例投资保险策略,要求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容忍度先决系数和保险额度进行投资。Buckley等[8]从考察随机现金流下的指数跟踪误差的角度,分析了投资者导致的脉冲控制问题,并给出了最优控制策略。国内学者对证券投资策略研究较晚,但是发展较快。刘津振[9]对证券市场的风险收益及投资策略做出了分析。冯彬[10]定性分析了证券投资策略与投资技巧。刘海龙和樊治平[11]通过算例证明了变换后的值函数满足带有风险规避系数的HJB偏微分方程,特别当风险规避系数无限大时,给出了证券投资最优策略。余峰和曾勇[12]通过引入自由现金流量乘数和自由现金流量负债比,结合经营现金流量、市盈率和低财务杠杆指标,构造了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证券投资组合。曹宇瑞[13]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对证券投资策略进行了分析,建议投资者尝试采用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策略。

从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来看,国外学者的研究已非常深入,但他们是以本国发达的证券市场为研究对象。而国外市场运行机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监管体系严密,他们的研究结论不一定适合我国正在发展的证券市场。国内学者的研究丰富了我国证券投资策略内容。我们也在2006年的研究中对证券投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实证,但是选择的样本容量有限,只对1999年到2003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也没有进行超额收益率的显著性检验。而且我国证券市场经历了2007年的大牛市和2008年的熊市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证券投资策略做进一步研究。本文在我们2006年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公司自由现金流量的分析和计算,构造了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证券投资策略,对我国证券市场进行了动态实证分析,并对持有股票是否能获得超额收益率进行了显著性检验。

2 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14]

1986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Michael提出了自由现金流量(Free Cash Flow,FCF)理论,不少学者都对自由现金流量进行了研究。但定义的假设前提都是在不影响成长前景的情况下,公司可分配给股东的最大现金[15]。

我们认为,自由现金流量的定义如下:在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与发展的前提下,可供分配给股东和债权人的最大现金流量[16]。本文提出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公式为

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净营业利润+

非现金支出-投资资本的变化(1)

2.1 税后净营业利润

税后净营业利润(Net Operating Profit After Tax,NOPAT)是自由现金流量测算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表示公司根据收付实现制扣减所得税之后的营业利润(息税前利润)。营业利润是由持续经营活动产生的收益,不包括企业从非经营性项目中取得的非经常性收益。

2.2 非现金支出

非现金支出包括企业计提的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的摊销费等。我国出于谨慎性原则考虑则要求上市公司必须计提准备。

2.3 营运资本

投资资本的变化主要包括营运资本的增加和资本性支出。计算营运资本增加时,营运资本并不是简单地等于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它等于一部分流动资产与无息流动负债的差额。

营运资本的增加等于相应项目的变动差。公司日常经营所需范围之外的现金或有价证券的增加所导致的营运资本的增加是不在追加营运资本之列的。

2.4 资本支出

资本支出指的是公司以维持正常经营或扩大经营规模在物业厂房设备等资产方面的再投入,具体地讲,包括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及其他资产上的新增支出。在非经营性项目上的投入,其产生的现金流量属于非经常性收益,不反映在自由现金流量上。

3 自由现金流量与财务结构

3.1 自由现金流量的稳定性

投资者进行投资的最终目的是取得未来的现金收益,一般希望公司的经营状态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从而易于对来来做出正确的判断。利用自由现金流量分析也不例外。一方面,为了减少波动性,投资者在分析中一般采用最近N年的平均自由现金流量来替代自由现金流量指标,年限N的选取一般大于等于4年;另一方面,投资者还将分析自由现金流量的稳定性。为此,我们设计一种类似于t检验的稳定指数,用N年平均自由现金流量除以年自由现金流量标准差的比值来度量。这一比值反映了公司的经营风险,稳定指数越高的公司自由现金流量越稳定,公司的经营风险越低。考虑到我国现金流量报公布的历史较晚,我们取4年作为平滑的时间。

3.2 现金流量与财务结构

财务理论认为,公司拥有最佳的财务结构,是在内部资本和外部资本之间具有最佳的均衡。公司财务结构与经营现金流量和自由现金流量密切相关,财务结构良好,公司就具有稳定的经营现金流量和自由现金流量。投资者应当分析目标公司自由现金流量的形态、最近几年平均自由现金流量,以评估公司是否能够克服经济衰退以及自由现金流量是否稳定。

3.3 市盈率

市盈率意味着公司收益增长的能力。价格是以预期的未来收益为基础的,所以高的市盈率意味着人们预期未来的收益比本期的高。市盈率也被认为是风险的标志。未来收益风险越大,相对于本期收益来说,它们的定价相对会低一些。由于公司对收益的会计计量不同,因而造成市盈率的不同。在股票筛选方面,利用市盈率这个筛子,会得到有用的信息,从而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3.4 自由现金流量乘数

自由现金流量能更为准确地反映公司的经营发展状况,因此用每股自由现金流量替代市盈率中的每股收益而得到的自由现金流量乘数,可以比市盈率更好地衡量股票的投资回报能力[17]。

自由现金流量乘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MF=SpriceFn(2)

其中Sprice为股票市场价格,Fn为n年自由现金流量的均值,以减少自由现金流量的波动性对乘数的影响。

分析自由现金流量乘数的目的是试图发现市场上价值被低估的股票。本文根据(2)式计算出市场上所有股票的自由现金流量乘数,选择乘数低的股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3.5 公司价值评估

市盈率、适度的成长性、公司价值评估在本文是作为投资策略的基本原则。在确定入选投资策略的公司之后,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评估公司的价值,给出该股票的价格是被低估还是被高估的预测,从而做出判断。计算公式为[18]

V0=∑ni=1Fi(1+Wi)+1∏ni=1(1+Wi)n×Fn+1W2-g2(3)

其中V0代表企业评估价值;Fi代表自由现金流量;Wi代表第一阶段各年加权平均成本;W2代表第二阶段各年加权平均成本;g代表销售额年增长率。

本文使用的是两阶段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对入选的公司进行价值评估,将公司价值评估结果低于市值30%的公司股票排除在外作为筛选原则之一。

4 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证券投资策略的实证

本文以上市公司年报为依据,全面考察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乘数和自由现金流量负债比,结合经营现金流量、市盈率和低财务杠杆指标,构造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证券投资策略,对我国证券市场进行实证分析。这种投资策略首先具有一般组合的优点,即能很好地化解非系统风险;同时,这种组合又克服了经典组合只关心历史数字而不追寻其内在经济原因的缺点。所以,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证券投资策略是一种以价值投资为导向的数量化方法。

4.1 数据来源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较短,上市公司相关财务信息的披露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1997年财政部关于现金流量表的会计准则出台以前,上市公司都没有对外披露现金流量表。1998年度以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开始公布现金流量表。因此,本文采用1998年度以后的数据来构造证券投资策略,进行实证研究。本文数据来源于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系统中的年报财务数据库。选取区间为1999~2008年具有完整财务报表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4.2 构造投资策略的方法与准则

此前构造投资策略准则时,存在以下缺陷:

(1)没有考虑市盈率指标。(2)只选取3年的财务报表。(3)年度自由现金流量无负值。(4)(国内)没有考虑自由现金流量乘数。(5)没有做公司价值的分析。(6)通过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计算自由现金流量,避开我国上市公司1998年度才公布现金流量报表而造成的现金流量历史数据较短的影响。(7)(国内)仅计算1年的自由现金流量组合的收益率,偶然性较大,不能有效地证明自由现金流量组合投资策略的优越性。

因此,本文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以下实证分析方法与筛选准则。分析方法如下:使用动态的分析方法,以A股上市公司1999~2002的年报为依据,根据下列投资策略准则,筛选出符合投资策略准则的公司股票,淘汰不符合条件的股票,然后在2003年持有一年,计算这些股票在这一年中的超额收益率。再以A股上市公司2000~2003的年报为依据,重新选择符合投资策略准则的公司股票,2004年持有一年,计算这些股票在这一年中的超额收益率。以此类推,最后以A股上市公司2004~2007的年报为依据,筛选出符合投资策略准则的公司股票,2008年持有一年,计算这些股票在这一年的超额收益率。

本文构造投资策略的筛选准则如下(以1999~2003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为例):(1)A股上市公司1999~2002年4年OCF和FCF为正。(2)2002年末的自由现金流量乘数为50以下。(3)2002年末的自由现金流量负债比为50以下。(4)2002年年度的市盈率为正且小于50。(5)公司价值评估结果低于市值30%者被淘汰。(6)选出的股票持有期为2003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

2000~2004年以及以后各期的投资策略准则依次类推。股票选择的具体步骤和结果略。

4.3 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通过计算,得到2003~2008年的投资策略结果。

从投资策略结果中可以看出,2003年持有的股票的个股平均回报率为0.16,平均超额收益率为0.12。同样我们可以算出2004年持有的股票的个股平均回报率为-0.13,平均超额收益率为0.12;2005年持有的股票的个股平均回报率为0.09,平均超额收益率为0.16;2006年持有的股票的个股平均回报率为1.02,平均超额收益率为-0.09;2007年持有的股票的个股平均回报率为1.92,平均超额收益率为0.59;2008年持有的股票的个股平均回报率为-0.57,平均超额收益率为0.08。除了2006年,我们所筛选出的公司股票平均回报率略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率外,其余各年,个股平均回报率都超过了A股市场回报率。

根据投资策略准则筛选出来的股票,对其在持有期的股票是否具有超额收益率做显著性检验,即检验超额收益率是否大于0。具体方法如下(以2008年为例):以2008年的公司股票超额收益率计算来看,2008年个股超额收益率总体分布为近似服从正态分布N(0.077,0.01452),提出假设:H0 ∶ μ≤0,H1 ∶μ>0,构造t统计量:t=-μσ2n,它服从自由度为122的t分布。接下来代入总体均值、μ、总体方差、股票数目,经计算得:t=0.0770.01452124=5.27>2 ,我们知道当自由度约为20或更大时,计算的t值在绝对值上超过2,在5%的置信水平是统计上显著的,即拒绝虚拟假设,说明2008年持有的公司股票具有超额收益率。2003~2008年的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除了2006年持有的股票的年个股平均回报率与A股市场回报率无显著性差异以外,其他各年持有的股票的年个股平均回报率是高于A股市场回报率的,即存在超额收益率,并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了基于自由现金流量构造的投资策略具有很好的投资效果。这证明了上述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投资策略在发掘价值被低估股票方面的优越性。

为了进一步研究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证券投资策略的有效性,对所有筛选出来的股票在研究区间的超额收益率做整体显著性检验(入选股票可重复)。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整体显著性检验结果可知,入选投资策略的股票具有超额收益率的检验结果是显著的,即自由现金流投资策略具有超额收益率,能够取得比市场回报更好的收益率。并且图2显示构造的投资策略的累计收益率在各年都高于市场累计回报率。说明基于稳定的自由现金流量、低财务杠杆、低自由现金流量乘数和参考公司价值评估的投资策略能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率。此策略在2007年的牛市以及2008年的熊市都有很好的表现,说明此策略适用范围广,可较好地筛选公司股票进行证券投资。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投资策略准则,筛选出具有稳定的自由现金流量、低财务杠杆、低自由现金流量乘数和参考公司价值评估的公司股票,构造了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证券投资策略。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证券投资策略能取得超额收益率,并且投资策略通过了整体显著性检验。因此,该投资策略适用范围广,可较好地筛选公司股票进行证券投资。

自由现金流量分析有很直观的含义,很容易在公司价值分析、行业分析和证券投资策略中加以运用。随着投资者对现金流量分析重视程度的加强,市场对证券的更好定价应该是基于现金流量而不是利润,这对改变我国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Markowitz H M. Portfolio selection[J]. Journal of Finance, 1952, 7(1): 77-91.

[2]Sharpe W F. Capital asset prices: a theory of market equilibrium under conditions of risk[J]. Journal of Finance, 1964, 19(9): 425-442.

[3]Ross S A. The arbitrage theory of capital asset pricing[J].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976, 13: 341-360.

[4]Davis M H A, Norman A R. Portfolio selection with transaction costs[J].Mathematic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1990, 15(4): 676-713.

[5]Shreve S E, Soner H M. Optimal investment and investment with transaction costs [J]. Ananals of Applied Probability, 1994, 4(3): 609-692.

[6]Akian M, Sulem A. Dynamic optimization of long-term growth rate for a portfolio with transaction costs and logarithmic utility[J]. Mathematical Finance, 2001, 11(2): 2193-2198.

[7]Perold, Andre F. Large-scale portfolio optimization[J]. Management Science, 1984, 30(10): 1143-1160.

[8]Buckley I R C, Korn R. Optimal cash management for equity index tracking in the presence of fixed and proportional transaction cost[R]. Germany: Universititat Maninz, 1997.

[9]刘津振.组合证券投资策略[J].预测,1995,14(1):60-61.

[10]冯彬.证券投资策略与技巧[J].金融科学,1998,(4):19-24.

[11]刘海龙,樊治平.带有风险规避的证券投资最优策略[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2):44-47.

[12]余峰,曾勇.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证券投资组合分析[J].管理学报,2006,3(1):91-97.

[13]曹宇瑞.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J].金融经济,2006,(2):27-28.

[14]余峰,曾勇.基于自由现金流的公司价值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35(1):141-143.

[15]Michael C J. Agency cost of free flow, 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6, 8: 70-75.

[16]Richard A B, Stewart C M.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finance[M]. 5th ed. America: Mc Graw-Hill Education, 1999. 998-1002.

第4篇:基金的投资策略范文

低年级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一、二年级学生要能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该学段的认字量占到了小学阶段识字量的50%。这个数字足以证明低年段识字任务的艰巨。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完成听说训练的同时完成识字任务,显然是个矛盾点。陶行知为此提出了要关注生活,从生活入手,识字生活化的观点。

那么如何弥补课堂识字的不足呢?笔者认为,要找准生活识字的根,架起识字的桥,在学以致用的生活场中进行识字,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积累。

一、激活生活经验,找准识字的根

小学生刚入学前,就已经有了基本的识字能力,虽然还不能完整地写一句话,也不能用书面语表述自己的所见所闻,但在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字的概念。如“妈妈”这个词,孩子通过平时和妈妈的接触,早就有了认识。“爸爸、蓝天、白云、饼干、西瓜”等词,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已有所认识,所以当我们提到“西瓜”的时候,孩子就会联想到绿色的、圆圆的瓜的形状,还会有味觉上的反应。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小学生在没有认识汉字的形之前,早就已经通过电视、电影等途径,不知不觉认识了汉字的音和义。

由此可以看出,识字教学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激活学生对汉字的音、义的认知记忆,再结合结构,完成汉字的认识的过程。

为此,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做汉字游戏,让几个孩子做动作,其他孩子说动作,然后一起认识动作,如跑、跳、走、扛、挑、背、拿、哭、笑等。学生通过动作表演,与汉字建立联系,而后教师再出示卡片,学生进行识记和比对,从而记忆汉字字形。教师还可以做出售字卡的游戏,让一学生卖白菜、萝卜、菠菜、卷心菜等菜类商品,其他学生用识字卡兑换,这样无形中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大了识字量。

二、解决音和形的对应问题,架起识字的桥

识字教学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解决音和形的对应问题,听到音就能写出字形,根据字形就能够读出音。这样的一一对应才是识字教学的关键。那么对教师而言,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架起音与形的桥梁呢?

笔者认为,首先要提供丰富的识字媒介,刺激学生的识字需求。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积极的识字诉求,教师要善于保护这种识字欲望并适当引导。对低年段学生来说,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其心理需求,多提供有效的学习媒介,如色彩鲜艳的图画、丰富的多媒体课件等,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乐学。

其次,要营造浓郁的识字教学氛围。汉字同汉语一样,以其独特的方式,存在于孩子的环境中。对小学生来说,教室里如果充满了一个个有生命力的汉字,那么就能够有效激发孩子与汉字对话的热情,使其在无形中增加阅读能力。

教师要在教室里粘贴一些汉字,如一些物品的汉字名称、班级同学的姓名等。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卫生区里的一些花草树木的名称、温馨用语等,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汉字的身影。

再次,教给学生高效识字的方法。对教师来说,让学生识字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高效识字的方法,这样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积累字词,为高学段的学习提供保障。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比较、分析,发现不同汉字之间的区别,自主探究,找到方法。如低年级教学中的高效识字法有“加一加”(“日”字加一笔,你能变出几个字?),有“减一减”(“天、大、王、白”分别减一笔,能变成几个字?),还有“合一合”、“分一分”、“比一比”等多种汉字组合方式。我们要根据汉字的结构,使学生掌握识字方法,高效识字。

三、进行识字实践,铺设“识字场”

认知心理学认为,只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学生就会像学走路、吃饭那样很快学会识字。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环境结合起来铺设有利的“识字场”。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书籍,使识字和阅读有机结合。背童谣、诵读古诗等形式,都可以帮助学生识字,积累汉字。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讨论和交流,比如让学生看一些精彩的少儿节目,大家看后多交流,谈论其中的情节,发展文字表达能力;可以到野外踏青,讲述自己的感受,用文字来描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用汉字传达出自己的心情。

第5篇:基金的投资策略范文

[关键词] 证券投资基金 动量策略 反转策略

一、引言

动量投资策略和反转投资策略是行为金融学中发展至今较为成熟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认为: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而只具有“有限理性”,投资者在现实决策中存在诸多的认知偏差,这些偏差不可避免的要影响到人们的投资行为,因此行为金融努力从人们的实际决策心理出发,通过研究投资者的实际投资决策对证券价格变化的影响,使人们对证券市场价格行为的研究由“应该怎进行投资决策”进入到“实际怎样进行投资决策”的领域,从而更加接近实际。2006年是中国基金业的丰收年,行业总规模迎来了自规范化后8年来最大的一次井喷:8565亿元!在基金业火爆发展的时候,基金采取了怎样的投资策略?

二、研究设计

1.样本选取

采用2004年4月以前成立的股票型基金,剔除指数型基金,故取得16只开放式基金,32只封闭式基金。区间从2004年第3季度到2006年第2季度。研究所需数据来源于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系统,晨星和中国证监会等网站。股票数据考虑了分红配股等因素向后复权。

1999年开始我国要求证券投资基金每季度公布投资组合,由于季度投资组合公告之间相隔3个月,这期间基金完全可能先买入某股票,然后在季度结束前售出清仓,或者先增持后减持,但是每隔3个月公布一次的投资组合公告并不能提供这方面的信息,为了分析的便利,本研究做出如下假设:除公告日持股变动外,基金在公告日前后3个月内没有发生股票买卖行为;另外,投资组合公告仅披露前10大重仓股的股票市值和比重,其他股票的信息无法从公告当中获得,因此假设基金某一季度投资组合当中出现的股票在上一季度或者后一季度投资组合公告中没有出现,研究将假定基金上一季度或者后一季度对该股票的持股比例为0;基金前10大重仓股所反映的基金投资策略可以代表整个基金的投资策略。

2.研究模型

GTW指标是Grinblatt, Titman和Wermers在研究中构造出一种研究基金投资策略的模型, 它主要检验的是基金对某种股票的持股比例的变化与该股票收益率的变化,乘积是否显著异于0,如果异于0,则说明存在反馈交易,否则不存在。其公式如下:

Ri,t-k为股票i在t-k季度的投资回报率;Wijt表示j基金中i股票在t季度的权重;N为基金j组合中股票的个数;T为样本总期数。

如表1,从M值我们可以简单地判断出基金采用的投资策略,如果M>0,则表明基金采用的是动量投资策略;若M

Grinblatt, Titman和Wermers在研究美国基金市场时发现,基金管理人投资策略存在不对称的特征,即基金投资策略倾向于追涨,而不存在明显的杀跌现象。为考察我国基金投资策略是否存在不对称特征,本文借鉴此模型,按照买入与卖出两种行为将衡量指标M分解为买入投资策略指标与卖出投资策略指标。

三、实证结果分析

注:①正值、负值表示投资策略结果计算为正或负的基金数目;

②显著为正或负表示在5%的显著度的情况下,基金为正或负的个数。

③***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0%水平上显著。

④k=0,反映的是基金基于本季度股票回报率所采取策略;k=1,反映上一季度的综合效果。

1.总体来看

48只基金中,所有M(0)指标均为正,其中47只显著为正,比例高达97.92%,而44只M(1)为正的基金中显著为正的基金只有19只,正值比例降低为39.58%,说明绝大部分基金是根据当期的股票价格表现采取动量策略,而根据前期股票价格表现采取的操作策略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并不完全采用动量策略,有一部分基金采用的是反转策略或动量和反转的组合策略。基金倾向于以当期股票表现作为投资组合调整依据,其原因可能是:我国证券市场不成熟,股票随大盘波动明显,基金只有采取趋势投资策略才能赚取利润;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主要还是采用基金净值作为评价标准,由于基金净值的特殊性,基金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获得成功,就必须采取短期盈利的手段。

2.基金依据股票当期表现所采取的操作策略

进一步分析买入和卖出策略指标发现, MB(0)显著为正的基金数目为43只,正值比例高达89.58%,说明对于当期表现优异的股票,基金具有明显的追涨倾向;48只基金中MS(0)为正和为负的基金基本各占一半,但没有显著为正的基金,显著为负的基金也只有1只,说明基金采取杀跌或高抛的操作策略倾向并不明显。基金之所以更加倾向于追涨策略而不是杀跌策略,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国特有的单边市特征,基金只有在股市上涨期间才有可能获利,而当股市普遍低迷时,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会发生亏损;对于当期表现较好的股票,由于其经历的上涨期间较短,有理由相信其会继续走高,而对于当期下跌的股票,一方面出于厌恶损失的心理,同时寄希望于暂时的下跌只是短期的调整,后市可能回涨而弥补损失。

3.基金依据股票上期表现所采取的操作策略

进一步分析买入和卖出策略指标发现,MB(1)显著为正的基金数目为23只,正值比例为47.92%,说明对于前期表现优异的股票,基金仍然具有明显的追涨倾向;MS(1)显著为正的基金只有1只,而为负值的基金增加到38只,显著为负的基金相比当期也增加到7只,负值比例为14.58%,说明基金采取高抛的操作策略倾向相比当期明显增加。基金既买入前期表现上佳的股票,同时又卖出前期表现不俗的股票,这种既追涨又高抛的看似矛盾的投资策略反映了市场调整时期投资独特的选股理念,主要原因可能是:基金的投资重心在市场“绩优股”,也即能够进入基金投资组合的绝大部分是市场表现突出的股票,基金只在这个大范围内进行买入和卖出的调整。卖出上期表现优异但上涨空间有限的股票实现获利,同时买入已有上涨势头,但上升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的股票以优化投资组合。

如表3,总体看来,开放式基金无论当期还是前期,动量和反转指标都较封闭式基金明显,其中根据当期表现更倾向于采用追涨策略,根据前期表现更倾向于采用高抛策略,其操作风格比封闭式基金更为大胆,这可能与二者的运作体制有关。对封闭式基金而言,其规模固定,发行后就在证券二级市场上交易,其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不会有赎回的压力,可以从容的运用所有资金进行长期投资。而开放式基金的规模不固定,每日需公布基金净值,特别是如果基金不能取得良好的收益,投资者可以赎回持有的份额使基金规模减小,为应付投资者的申购赎回压力,基金不得不频繁的进行追涨和高抛,以期提高每日基金净值,稳定资产规模。

大牛市或大熊市总是伴随着阶段性的熊市或牛市,我们以上证综指涨(跌)幅深度达50%,并持续三个月以上为划分标准,以2005年6月6日上证综指跌破1000点为分水岭,2004年第三季度到2006年第二季度,中国股市经历了从大熊市的萧条到大牛市的繁荣过程,两种泾渭分明的市场氛围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研究基金策略的有力契机。

如表4,总体看来,牛市中动量策略比熊市更为明显,操作更为频繁和大胆,根据当期表现牛市更倾向于追涨策略,熊市中有少量基金采用杀跌策略,根据前期表现牛市更倾向于高抛策略,熊市中依然有基金杀跌。这必然和市场环境有关,熊市中弥漫着恐慌的气氛,虽然有表现优异的股票,但基金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不会轻易追涨,而对于表现不好的股票,基金却没有群体杀跌性抛售,表现出基金的惜售心理,对“绩差股”不作为;牛市中疯狂的市场氛围推动着基金追逐各种“绩优股”,同时卖出前期上涨幅度较大的股票实现盈利。

四、结论与建议

基金既买入前期表现上佳的股票,同时又卖出前期表现不俗的股票,导致基金扎堆“绩优股”的原因可能是中国证券市场缺乏具有真正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基金只能在市场表现突出的股票范围内进行买入和卖出的调整。因此,加快上市公司的建设,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也将拓宽基金的选股范围。

由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组合是每季度公告一次,两个公告期间基金的行为完全处于“暗箱”之中,因此本的假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研究的相关性。如果基金投资组合公告的频率更高一些、披露的信息更详细一些,研究将会更有价值。

我国股市是单边市场,即只能做多不能做空,基金只有在股市上涨时才有可能获利,而当股市低迷时,几乎所有的基金都会发生亏损。因此加快产品创新,推出股指期货和做空机制,给机构投资者提供多样的投资途径,使机构投资者在原来的“追涨高抛”的盈利模式之外还可以通过买卖股指期货获利或者对冲现货头寸。

参考文献:

[1]Grinblatt Mark, Titman Sheridan, and Wermers Russ. Momentum Investment Strategis, Portfolio Performance, and Herding: A Study of Mutual Fund Behavior[J]. Amercian Economic Review, Dec1995, vol 85 Issue 5:p1088-1105

[2]Siganos Antonios, Chelley-Steeley Patricia. Momentum profits following bull and bear markets[J]. Journal of Asset Management,Jan2006,Vol. 6 Issue 5:381-388

第6篇:基金的投资策略范文

关键词: 基金家族绩效;基金家族风险;面板数据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13)02-0034-06

一、引言

作为一种现资方式,基金具备集合投资、分散风险以及专业理财等功能。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基金对社会大众和经济组织的投资与风险管理,对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对金融体系的形成与完善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等都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实际中,基金通常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而是从属于某个基金家族。所谓基金家族(Fund Family)是指同属于一个基金管理公司,秉承同样的经营宗旨,坚持同样的经营理念,至少2只基金构成的集合。随着基金业的快速发展,基金家族也发展壮大起来,成为了基金市场重要的竞争主体。截至2012年2月底,中国共有68个基金家族,总计1485只基金。基金家族内部的关系是竞争与合作并存,单只基金作为基金家族的一个成员,其业绩表现以及风险状况等必然会受其所在家族的影响,所以孤立地对单只基金进行研究必然会带有片面性和局限性。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中国基金业一改连续增长的态势,2008年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历史性倒退,直到全球经济开始逐步回暖,基金业才出现了复苏的迹象。受此番金融危机影响,在行业规模、竞争格局、基金投资以及基金投资者行为等诸多方面,基金产业呈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禀性与特征。本文基于基金家族视角,系统性、综合性地考察金融危机前、危机中以及危机后基金家族的绩效表现、风险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有助于投资者了解基金家族相关情况,选择投资于合适的基金家族,做到谨慎、理性地投资,另一方面有利于基金家族顺应基金市场发展的需要,制定恰当的投资策略,秉承“价值投资”的投资理念,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二、文献综述

关于单只基金绩效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较为丰富,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资金流入量、投资策略、基金经理特征、规模、基金市场特性以及基金管理特征等。如Chevalier和Zllisort,Massa和Patgiri,Khorana和Servaes,Pollet和Wilson,Ferreira和Keswani以及曾德明等分别进行了相应地探讨。

关于基金风险的研究主要涉及单只基金风险度量以及风险影响因子等,例如,文献[7-10]分别运用不同的样本展开了。

关于基于单只基金层面上绩效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学者们的看法存在很大分歧:一种观点认为两者负相关;其他一些学者认为两者显著正相关;还有学者认为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两者关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变化的[13]。不难看出,这些研究都没有从基金家族的层面,考察绩效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目前,大部分文献都侧重研究单只基金,这与基金从属于某个基金家族的事实不符,故以单只基金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已不能很好地解释基金业诸多现状。本文拟从实证分析的层面,全面而系统地考察金融危机前、危机中和危机后基金家族绩效与家族风险的关系,旨在理清金融危机给基金产业带来的深远影响,继而为投资者深刻认识不同经济形势下基金家族的实力和潜力并有针对性地投资于合适的基金家族提供相关决策参考。

三、研究假设

金融危机对基金业产生深远影响,使整个基金业进行了重新整合,基金家族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基金家族绩效与基金家族风险的关系产生了相应的调整。另外,由传统金融理论如有效市场假定、期望效用等可知,基金家族风险和家族收益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这样看来,基金家族绩效与基金家族风险的关系可能存在以下三种情况:若市场状况比较乐观且家族要求的风险溢价得到了补偿,基金家族绩效得以提升;若市场氛围偏冷且家族要求的风险溢价无法得到补偿,则这种追求风险的投资行为非但不能取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反而带来较大的损失,最终使得家族绩效状况恶化;当市场有效性不足且基金家族套利行为受限时,基金家族绩效与基金家族风险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由上述分析可知,基金家族绩效与基金家族风险之间的关系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鉴于此,提出研究假设1。

假设1:基金家族绩效与基金家族风险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经济形势变化而变化的。

基于股票惯性假说,股票惯性因子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基金家族绩效持续性的存在。另外,由基金经理才能假说可知,基金家族具备一定的择时择股能力,能够按照既有的投资风格,持续、稳定地操作,使得基金家族具有良好的业绩延续性,即家族未来绩效很大程度上受过去绩效的影响。基于此,提出假设2。

假设2:基金家族绩效呈现持续性。

单一的“打造明星基金”策略实际上就是一种“集中投资策略”。采取单一的“打造明星基金”策略会使家族旗下各基金绩效两极分化较严重,且无法有效地分散系统性风险,这样一来,家族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而且无法实现家族资源的优化配置,严重制约家族整体绩效的提升。鉴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3。

假设3:基金家族绩效受家族投资策略影响,且对采取单一的“打造明星基金”策略的家族而言,其绩效明显逊于策略多样化的家族。

四、研究设计

(一)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2006年6月23日,《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治理准则(试行)》颁布,这时开放式基金也已初步形成了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保本基金及QDII基金的总体框架。因此,2006年是中国基金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鉴于此,本文选取成立于2006年前的基金家族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要求它们拥有至少2只开放式偏股型基金,而且收益记录在2006~2011年间是连续的。最终,来自32家基金管理公司的103只开放式偏股型基金满足上述要求,被选作研究样本。

选取2006年1月~2007年7月、2007年8月~2009年12月和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三个样本区间,并分别定义为金融危机之前、金融期间和金融危机之后。

样本基金的收益率、收益率的标准差、Sharp指数以及资产净值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君安”数据库。使用的统计软件为Eviews 6.0。

从表3的参数估计结果可得到如下结论:在金融危机期间,基金家族前一期的绩效(Preperfft)和基金家族风险(Riskft)都是基金家族关键影响因素,但是家族内各基金收益率的组间标准差(Devft)的估计系数不显著,也就是说投资策略无法显著影响基金家族绩效。

对比分析金融危机前和危机中相关关系模型的回归结果发现,基金家族风险(Riskft)的估计系数由危机前的-0.182变为了-0.4162,这说明金融危机使基金家族风险对绩效表现的负面效应放大。

3. 金融危机之后模型的回归结果。

在金融危机后,相关关系模型的回归结果见表4。

表4混合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

由表4中参数估计结果可以发现,基金家族风险(Riskft)的系数不显著,换言之,金融危机后基金家族绩效与风险关系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基金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加上不乐观的宏观环境,金融危机后基金业绩效状况仍不够理想,依旧处于低谷,因此在此阶段基金家族绩效的决定性因素不是风险而是家族的投资策略等其它因素。

如表4所示,基金家族前一期的绩效(Preperfft)和家族内各基金收益率的组间标准差(Devft)的系数均显著。其中,基金家族前一期的绩效(Preperfft)的估计系数为正数,证实金融危机后家族绩效也呈现持续性。家族内各基金收益率的组间标准差(Devft)的系数是正数,表明金融危机后家族若采取“打造明星基金”的策略,不均衡地分配内部资源,有意识地偏袒“明星基金”,则可改善家族整体绩效状况。

(三)实证结果分析

1. 在三个时间段内,基金家族绩效与基金家族风险的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金融危机前和危机中两者呈显著负相关,而金融危机后两者关系不显著,这也就有力地验证了研究假设1。金融危机前基金家族绩效与基金家族风险呈负相关,说明基金家族投资风险未得到补偿,可能的原因:在市场状况较好时,基金家族呈现偏好风险的投资倾向,这种不理性的投资行为非但不能取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反而带来较大的损失。金融危机期间基金家族绩效与基金家族风险呈负相关,可以用行为金融的“风险-收益悖论”来解释,这说明整体市场形势不容乐观,基金家族投资风险未得到溢价补偿。另外,金融危机后基金家族绩效与基金家族风险关系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金融危机期间各基金家族受创严重,危机过后急于弥补损失,基金家族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但是此时宏观环境并不乐观,市场秩序还未完全恢复,这样一来,市场有效性不足,基金家族的套利行为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2.无论是金融危机前、危机中还是危机后,基金家族绩效与其前一期的绩效都是显著正相关的,这说明基金家族绩效具有明显的持续性,这与研究假设2一致。可能的原因是:整体上看,在一段时间内基金家族秉持一定的投资策略和投资风格,一方面股票惯性因子效应凸显,另一方面投资策略以及管理层在一段时间内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

3.金融危机前以及危机中,基金家族绩效与家族内各基金收益率的组间标准差的关系均不显著,而危机后两者显著正相关。这就说明:危机前和危机期间,投资策略对基金家族绩效的影响并不明显;危机后,对采取单一的“打造明星基金”策略的家族而言,其绩效表现更优良。危机前和危机期间基金家族绩效与基金家族投资策略的关系不显著,可能是因为:金融危机之前,基金家族管理层人员流动频繁,没有保证投资策略有效、持续地执行;危机期间经济氛围偏冷加上基金产业的结构性问题凸显,整个基金业陷入困境,基金家族难以通过调整投资策略改变其绩效状况。在金融危机后,单一的“打造明星基金”策略对基金家族绩效产生了正面影响,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经过此番金融危机的洗礼后,基金家族管理层更专业、更稳定,能够有效、持续地实施投资策略,故投资策略能够显著影响家族绩效;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后基金家族通过在家族内部不均衡地分配资源,采取“打造明星基金”的策略,能使家族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运用,家族整体业绩得以提升。由此可见,基金家族绩效与家族投资策略的关系并非固定不变,在不同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基金家族投资策略对家族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这明显有悖于研究假设3。

六、结论

本文采用来自32家基金管理公司103只基金的数据,选取金融危机前、危机中和危机后三个时间区间,分别建立了混合效应、固定变截距及混合效应面板数据模型,探析了金融危机前、危机中以及危机后基金家族绩效与基金家族风险的关系,实证分析后得到以下结论:

1.由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知:金融危机后基金家族平均绩效状况持续恶化,陷入低谷,可能是由于危机中各基金家族受损严重,且危机后基金产业竞争日益激烈;金融危机后家族面临的风险水平降低,可能的原因是,经过此次金融危机的考验各基金家族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且整个行业经历了重新整合。另外,危机期间的监管措施发生了效果;危机中家族内各基金收益率的组间标准差最大而危机前最小,说明金融危机加剧了基金绩效两极分化。

2.从三个面板数据模型的回归结果来看,金融危机前、危机中和危机后基金家族绩效与风险的关系不一致。可能是因为,基金家族在危机中遭受重创并经历了重新整合的过程,因此在不同时期基金产业的特征变化显著。这也进一步证实了金融危机的确给基金业带来深远影响,是基金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性转折点。

3.金融危机后基金家族绩效与家族内各基金收益率的组间标准差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对采取“打造明星基金”策略的家族而言,其整体绩效表现优良。其原因可能是,明星基金的溢出效应显著影响家族旗下其它基金的资金流入量,继而提升了整个家族的整体绩效。

参考文献:

[1]Chevalier J, Ellison G. Risk taking by mutual fund as a response to incentive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7, 105(6): 1167-1200.

[2]Massa M, Patgiri R. Incentives and mutual fund performance:higher performance or just higher risk taking? [R]. EFA 2007 Ljubljana Meetings Paper, 2007.

[3]Khorana A, Servaes H. Portfolio manager ownership and fund perfomanc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7, 85(1): 179-204.

[4]Pollet J, Wilson M. How does size affect mutual fund behavior?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8, 63(6): 2941- 2969.

[5]Ferreira M, Keswani A. The determinants of mutual fund performance: A cross-country study[R]. SSRN Working Paper No. 31, 2011.

[6]曾德明, 查琦, 龚红. 基金特征管理特性与基金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 管理学报, 2006, 3(3): 347-353.

[7]Fung W, Hsieh D. The risk in hedge fund strategies: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long/short equity hedge funds [J].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 2011, 18(4): 547-569.

[8]郑春燕. 基于过度自信的基金市场风险模型[J]. 统计与决策, 2012, (4): 168-170.

[9]Bollen N.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hedge fund returns[J].Review of Derivatives Research, 2011, 14(2): 117-135.

[10]Patton A, Ramadorai T. On the high-frequency dynamics of hedge fund risk exposures[R]. SSRN Working Paper No. DP8479, 2011.

[11]Huang J, Sialm C, Zhang H. Risk shifting and mutual fund performance[J].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11, 24(8): 2576-2616.

[12]Billio M, Getmansky M, Pelizzon L et al. Econometric measures of systemic risk in the finance and insurance sectors[R]. NBER Working Paper No. 16223, 2010.

[13]Nickel M N, Rodriguez M C.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negative accoun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 and return:bowman's paradox [J]. Omega, 2002, 30(1): 1-18.

[14]Nanda V, Wang Z J, Zheng L. Family values and the star phenomenon:strategies of mutual fund families[J].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04, 17(3): 667-698.

[15]Guedj I, Papastaikoudi J. Can mutual fund families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ir funds?[R].EFMA 2004 Basel Meetings Paper, 2004.

[16]Gallaher S, Kaniel R, Starks L. Madison avenue meets wall street: mutual fund families, competition and advertising[R]. SSRN Working Paper, 2006.

[17]Evans R B.Mutual fund incubation[J].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10,65(4): 1581-1611.

[18]Kolokolova O. Strategic behavior within families of hedge fund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11, 35(7): 1645-1662.

[19]Taylor J.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policy responses: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what went wrong[R]. NBER Working Paper with No. 14631, 2009.

[20]Driessen J, Hemert O. Pricing of commercial real estate securities during the 2007~2009 financial crisi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2, 105(1): 37-61.

[21]David I, Frazoni F. Hedge fund stock trading in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2007~2009[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12, 25(1): 1-54.

第7篇:基金的投资策略范文

某日在杭州回沪的火车上,笔者之一正在修改关于对冲基金的尽职问卷稿,不意吸引了邻座的注意力,我们就海外对冲基金与中国私募基金的话题聊了起来。这位浙商的一句话让人至今记忆深刻:“前两天我投了一只私募基金,听朋友说挺好的,就跟着他投了。可我也不敢多投,毕竟对这个私募到底如何运作不甚了解,心里挺没底的。”

这个对话实际上从侧面反映了当前中国私募基金的两大现状:一是私募基金的规模及其投资者基础正在急剧扩大;二是很多投资者其实对私募基金停留在听说但不了解的阶段,该如何投资无时不在困扰着他们。其实,随着融资融券试点和股指期货的推出,这些认知有限的投资者恐怕需要对私募进行一次革命性的知识体系更新,以便与中国私募基金对冲的时代同步前进。

不同对冲基金的风险和收益特征各异

许多人会顾名思义地认为,对冲基金是运用对冲工具套期保值的一种投资产品。诚然,这正是对冲基金一开始出现的原旨所在。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现代西方的对冲基金已演变成投资于二级市场的另类投资的总称。它们很多时候不仅仅运用对冲工具或者策略锁定风险,还通过不同程度的杠杆率来博取较高的预期超额回报率(表1),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被误认为放大了风险。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多数投资者关于对冲基金的知识和信息来源于媒体,而以吸引眼球为盈利途径的媒体,往往只报道复兴科技(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LLC)等业绩近于神话的基金,或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等清盘的问题基金,从而导致人们单方面地认为对冲基金就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事实上,专注于不同交易策略的对冲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各异,就近些年的市场表现而言,股市空头策略之外的其他策略基金,整体上比股票市场具有风险更小、收益更高的优势(表2、图1)。

正视中国私募业的两大乱象

尽管中国的私募基金(尤其是阳光私募基金)行业近几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站在投资者的角度看,依靠自身力量作出是否以及如何投资私募基金的决策,仍然困难重重。一方面,投资者的相关知识和经验相当欠缺,也没有真正合格的机构或者个人提供专业的咨询或者顾问业务;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私募基金缺乏行业标准,相关的信息披露既不够规范也不够充分。为了共同的利益,步入对冲时代的中国私募行业必须通过自律行动尽快解决两大乱象。

―投资策略不明。我们都知道,公募基金通过调整组合的系统风险来获取相对回报率,而私募基金追求的则是在尽可能规避系统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冒非系统风险来获取绝对回报率。无论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要长期取得超额回报率,其投资经理必须有一个独特的投资管理策略或者方法论。遗憾的是,国内多数的私募基金未能清晰明了地界定和披露自己的投资策略,相关的绩效评级、评价机构也未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目前许多私募所发行的系列信托产品可能实际上是同一个投资策略,都适合特定的投资者群体,因此在评估时可以也必须合并计算。

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正式出台,为私募基金在多空方向和杠杆程度上提供了发挥自己专长的空间,也为私募基金通过细分投资策略来完善产品线提供了条件。无论出于投资绩效评估和归因分析的需要,还是出于私募基金针对投资者具体需求提供适当产品的目的,对私募基金投资策略的清晰定义和行业分类的标准化都迫在眉睫。

―净值披露日期凌乱不堪。除了“将苹果和苹果一起比较”的策略界定以外,专业的投资绩效评估和归因分析还要求被分析的对象具有相同的起止时间点和等长的时间区间。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中国的私募基金还不能够像公募基金或者海外对冲基金那样在几乎相同的时间节点上以相同的频率来公布净值(图2)。这意味着,尽管名称和计算公式一样,但是不同基金的收益和风险指标并不具备任何的可比性。基于此所开发出的所谓私募基金绩效评级评价体系和基金对比分析模型,缺乏必要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对投资者也缺乏必要的专业责任心。同样,基于这些不规则时间节点编制的私募基金指数也存在严重的算法缺陷,其结果不仅不能够准确反映市场的晴雨状况,反而会误导投资者。

策略界定的不清晰和同类策略的未合并计算,导致私募基金绩效评估的全面性和真实性不足,让投资者无法真正有效地认识私募基金的庐山真面目;而净值披露日期的凌乱则导致私募基金绩效评估缺乏必要的横向或纵向上的可比性,让投资者在选择私募基金时无从下手。因此,要吸引更多的投资者长期参与,国内私募基金业界必须一致行动起来,整治上述两个乱象。

个人投资者该如何投资对冲基金?

我们一直在强调,个人投资者要取得长期的成功,就必须遵循现资组合理论指导下的资产配置、多样化组合和低成本管理等基本法则。同时我们也承认,受人性缺点的制约,完全理性的投资管理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并不切实际。因此,个人投资者在投资时,需要在战略上以现资组合理论为指导,在战术上吸收行为金融学的精华。具体而言,投资者要讲究配置,配置,再配置!

1、资产配置是长期投资成功的基石

多项基于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历史数据的研究都表明,投资组合的长期收益和风险特征取决于资产配置,而非投资者的交易策略或是挑选投资品种能力。因此,为实现长远的投资目标计,投资者应该将绝大部分资金配置在直接跟踪股票、债券等收益和风险均可预期的传统资产的指数基金上,只将不会威胁自己长期财务健康和安全的少数资金,投资在追求绝对回报的私人资本基金(PE)和对冲基金等另类资产上。如此,投资者既可以不用为能否实现长期投资目标而寝食不安,又可以享受短期市场波动带来的刺激感和兴奋度。

2、策略配置可助投资者进退自如

尽管对冲基金的亮点主要体现为它们在熊市里抗跌乃至获取正收益的能力上,但是,不同投资策略的对冲基金在牛市和熊市里展现出的不同收益风险,更值得投资者关注(表3)。我们不难看出,熊市中可获得较好收益的主要是股票空头策略、宏观策略和股票市场中性策略基金;而牛市中收益较高的主要是股票多头策略和事件驱动策略基金。由于无法预测未来到底是熊市还是牛市,我们在投资对冲基金时,应该尽量选取不同的投资策略来对冲方向性风险。

3、经理配置是多样化的关键

由于监管相对松懈,私募基金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都远逊于公募基金。因此,私募基金的投资者面临极大的人风险。要想避免重蹈马多夫骗局受害者的覆辙,选择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一定要牢记“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忠告,将配置到不同投资策略的资金进一步配置到策略下的不同投资经理。

如果实现了资金在资产类别、投资策略和经理人等层面上的合理配置,投资者的整个投资组合就实现了长期战略和中短期策略的有效结合。只要投资的长期收益和风险可以预期与控制,短期市场的波动也有一定的参与机会,投资者还有何求呢?

第8篇:基金的投资策略范文

    关键词:保本;组合保险策略;应用

    在理论上,资产组合所面临的风险包括两大类,一类是非系统性风险,这类风险可以采用组合管理理论,通过分散投资加以分散另一类是系统性风险,这类风险无法依靠组合管理来分散,而需要通过投资组合保险策略来消除。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锁定投资组合价格的下跌风险,同时仍可保有上方获利的机会,运用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可保障投资组合之价值在一定额度内不受侵蚀,并消弹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以规避下方风险,并参与股市增值利益,但是该保险是以放弃部分向上捕获率(Upside Capture)为代价的。

    一、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分类与特点

    (一)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分类。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在操作上大致可以区分为两大类(Perold and Sharpe,1988; Rubinstein, 1985):一种是运用Black and Scholes(1973)所提出的期权定价公式,所衍生出的以选择权为基础之投资组合保险策略(option-basedpor potfolio insurance, OBPI),如欧式保护性卖权(protective put)策略、复制性卖权(synthetic put)策略等。另一种则是依据本身的风险偏好及承担能力,设定一些简单的参数所形成的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如买入持有 (buy-and-hold)策略、固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constant proportion portfolio insurance, CPPI)策略、时间不变性组合保险(time-invariant portfolio protection, TIPP)策略、停损策略(stop-loss strategy)等等。

    其中欧式保护性卖权策略和买入持有策略属于“静态投资组合保险策略”,这是因为这两种策略中间都不作资产配置的调整。欧式保护性卖权策略是在期初直接购买欧式卖权,然后持有直到保险到期日为止,其间并不修改任何保险策略;买入持有策略也是持有资产至投资期满。其它策略需要不断调整资产的组成,故称之为“动态投资组合保险策略”。

    (二)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特点。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组合保险策略是追涨杀跌的策略。根据凹性策略和凸性策略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组合保险策略都属于凸性策略。这也就是说要达到保值的目标,在没有采用另外的风险控制手段情况下,投资者不能采用低位补仓的常规手段。因为如果低位继续加仓,在极端情况出现时,组合保险策略会损失惨重。在这样的不确定性下,投资组合保险策略不仅不能增加仓位的,而且还必须根据策略要求下跌减仓、上涨加仓。这也就是市场评价组合保险策略作用时常用的一个词,“追涨杀跌”。

    凹性策略:在股票价格下降时买入股票,在股价上升时卖出股票,也就是越跌越买,越涨越卖,这样的策略在平衡市场中会表现出色,因其具有凹性回报曲线,所以这类策略也被称为凹性策略。在组合管理策略中,固定组合策略属于这一类。

    凸性策略:在股票价格下降时卖出股票,在股价上升时买入股票,也就是越跌越卖,越涨越买,这样的策略在单边市场中会表现出色,因其具有凸性回报曲线,所以这类策略也被称为凸性策略。在以上介绍的策略中,固定比例组合保险策略、Dclta对冲保值策略和复制性看跌期权策略是凸性策略的代表。

    第二,组合保险策略是纪律性极强的策略。这一点上,组合保险策略与其他策略有着较大的差别。虽然其他投资策略也有明确的盈利目的,但组合保险策略有一个更为严格的投资目标一保值。这个目的与盈利目标相比,具有明显的绝对性或无条件性。

    在无条件的投资目标要求下,组合保险策略的各项实施要点就需要极其严格的投资纪律来保障。这个纪律是其他投资策略所不重视的。例如,在复制性看跌期权策略下,因为在不同时间、标的资产的不同价格下,指定执行价格的看跌期权价值是不断变化的。为达到复制效果,策略执行人需要不间断地调整组合结构比例。调整如果不及时,则可能影响最终的保值效果。又如,为满足资产组合日常调整的要求,保险组合中的投资品种必须是高流动性的产品,这一点也是保险策略投资纪律性的体现。第三,组合保险策略是高技术含量的策略。

    相比其他保险策略来讲,组合保险策略的技术含量更高。在以期权为基础的组合保险策略里,投资者必须计算期权的价值,计算基础是布莱克和斯科尔斯模型。在这个模型里,投资需要确定标的资产价值、无风险利率水平、执行价格、距到期日的期间长短及标的资产价格的波动率五个因素。其中标的资产价格的波动率的确定完全是一项技术性工作。

    在以固定比例组合保险模型为基础的保险策略里,投资者必须计算期末要保金额在当期的现值,而这个计算涉及到保值期间市场收益率的走势。投资者事先要对市场收益率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估计。这也是一项技术性工作。

    第四,组合保险策略可能会导致较高的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

    首先,组合保险策略要求经常性的结构调整,这可能导致组合保险策略的累计交易量过大,产生较大的交易成本。

    其次,组合保险策略,特别是CPPI这类的保险策略,由于其保留资产是低风险低收益型的产品,使整体组合的安全垫较薄,所以风险资产的投资量就受到了巨大限制,也就放弃了较大的升值机会。总体而言,组合保险策略,为达到组合保值的目的,放弃了部分上涨的机会。

    第五,相比其它投资策略,组合保险策略对投资品种的流动性要求更高,尤其是对于动态投资组合保险策略来说,需要频繁的进行各类资产的调整,如果投资品种的流动性较差的话,更容易导致较高的交易成本与冲击成本。

    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在基金业主要应用在保本基金中。保本基金,指的是那些可以保证投资者本金安全同时可以使投资者获得潜在超额受益的基金。保本基金的运作是以投资组合保险策略为核心的,其运用何种投资组合保险策略,也直接决定了该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因此,本文以国内外保本基金为例阐述组合保险策略在基金投资中的应用。

    二、买入持有策略和CPPI策略在海外保本基金中的应用

    保本基金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源于美国,随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蓬勃发展。根据欧洲投资基金联合会(FEFSI)年底公布的资料,保本基金在欧洲发展较快,截至2002年7月,2229只保本基金的资产规模己达到1250亿欧元,其中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海外保本基金的机制。现实运作中,买入持有策略和恒定比例组合保险(CPPI)在目前海外保木基金的运作机制都被广泛采用。当然,亚洲地区尤其是在香港,买入持有策略占主导地位;而在欧美地区两种策略则兼而有之。

    1.买入持有策略型保本基金。香港保本基金基本采用买入持有策略。这类基金执行静态投资策略,即资产按照一定规则配置好后,在到期日前就不再调整其投资策略。其基金份额的绝大多数用于购买低风险资产,以避免本金在到期日的亏损,剩余资金通常是用于购买欧式看涨期权,用来获取潜在的股票市场收益,这时候的期权是作为风险资产利用其高杠杆性去博取较高的潜在收益,而不是作为对冲风险的工具,这一点与OBP中的期权使用有着本质的区别。以一个投资期限为3年,并实行100%保本承诺的基金为例,可以将资金的91. 5%(即价值底线)投资于当前收益率为3%的债券,以期到期后获得100%的现金流(本金+利息),并将剩余的8. 5%的现金用于购买钉住某一市场指数的买权。标准的价值底线资产构成一般为同保本期限的零息债券或者零息大额存单等,借以锁定再投资风险,以期获取到期日的固定现金流。

    海外采取该策略的保本基金,其买权挂钩标的相对多样化。不过通常的两种形式是一篮子指数或者是一篮子股票,尤其是蓝筹股票。期权挂钩标的为一篮子指数组合是多数采取买入持有策略的保本基金的首选,这在目前的亚洲地区相当流行。通常选择的指数基本包括了全球主要指数,有恒生指数、MSCI台湾指数等等。一篮子股票组合通常是全球范围内的蓝筹股。比如汇丰环球科技保木基金用20%的比例以全球20家科技领先股为投资目标。

    除了一篮子指数期权和股票期权作为挂钩标的外,海外保本基金还投资于其他类型期权。比如东方汇理推出的两只消费物价指数保本基金,其分别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消费物价指数升幅挂钩,基金回报与美国及澳洲的消费物价指数挂钩,利润主要取决于通胀率。这两只基金运作上完全相同,只是在交易货币和保证回报上有所分别。

    2. CPPI策略型保本基金。CPPI策略型保本基金通常需要不断调险性资产比例,确定风险性资产和保留资产比例和种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CPPI策略并不是保本基金的特有策略,某些平衡型基金大都采取该种策略来动态管理其投资组合。在某种意义上,保本基金在投资策略上同一些平衡型基金非常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保本基金有保本承诺。比如底线基金(Floor Fund),其投资策略及运作机制基本上等同于保本基金,惟一的不同之处就是其不提供底线保本承诺。

    由于海外金融衍生产品种类较多,因此,各类基金的投资范围也相对较为广泛。在这些保本基金中,通常的资产配置有股票、债券、以及期权等衍生产品,当然还包括某些基金产品,比如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等。以Mashreq Alternative 100%保本基金为例。在发行初期将65%的初始资金投资于SGAM替代多元化基金

    三、组合保险策略在国内保本基金的应用

第9篇:基金的投资策略范文

【关键词】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生命周期风险偏好收入水平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工薪阶层依旧是社会经济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部分人群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具有很强的运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工薪阶层的经济特点分析

工薪阶层是指以获得工作单位相对固定的劳动报酬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群体。他们有着比较相似的经济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对工薪阶层来说,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工作收入和理财收入。由于目前大部分工薪阶层的理财观念比较传统,加之我国整体理财的条件不够成熟,理财收入相当有限。相比而言,工作收入在工薪阶层的经济来源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也是他们理财的重要基础,更是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所要考虑的现实条件。(二)投资理念相对趋同。目前的工薪阶层大多对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有诸多近忧远虑。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前景、子女未来教育、父母养老送终、健康身体的保障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样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他们对资金的变现能力、货币的流动性等方面有较多要求,投资的基本目标比较一致。(三)消费方式相对多元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工薪阶层在基本生存需要上有所满足的前提下,开始更多地关注能实现提升生活质量、改善消费品位的相关项目。他们不仅对旅游、健身、美容、娱乐等方面有普遍追求,而且对教育、房产、汽车、人际关系的维系有较大的差异性支出,所以在能使有限的经济收入用于实现更大的效用水平方面的证券投资策略组合方面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四)家庭整体承受风险能力相对有限。在现行的社会保障机制作用下,考虑到工薪阶层受工作年限与经济条件的制约,工薪阶层在各方面的风险系数依旧比较大。但结合我国目前证券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可知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很难保证有确定的高收益,所以他们在真正面临风险时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应对不暇。从这种角度上来看,在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中还要加入更多的社会与制度的影响因素作为变量分析。(五)适宜进行证券投资的工薪阶层行业相对集中。虽然工薪阶层本身是一个覆盖面相当广泛的概念,但由于收入水平的差距较大,并不是所有的工薪阶层都可以进行证券投资。根据我国历年的行业收入水平排名情况来看,金融业、电信业、汽车业、石油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有较高的收入,可以考虑进行适度的证券投资。同时,公务员、教师、医生、外企职员、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等职业都可以考虑参与证券投资活动。本文中将主要以工薪阶层的这些有证券投资愿望与能力的人员为分析对象。

二、证券投资策略的基本产品分析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资金投放于有价证券上以获取一定收益的行为。证券投资的主要形式为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等等。证券投资策略即指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前应当掌握的行动方针和谋略,在对总体策略定位的基础上,还可以详细确定市场策略、行业策略、公司策略、期限策略、组合策略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往往是按不同的比例对多种不同风险与收益状况的证券投资工具进行有机组合。可见对各种证券投资的产品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比较是制定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的必然要求。

从概念上看,广义的证券包括商品证券(如提货单、购物券等)、货币证券(如支票、商业票据等)以及资本证券(如股票、债券、基金等)。狭义的证券仅指资本证券,它们是代表对一定资本所有权和收益权的投资凭证。在本文中涉及的证券投资工具主要根据后者界定。股票是典型的风险投资工具,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高风险高回报。在我国目前股票市场还不够成熟与规范的情况下,选择股票为主要证券投资工具的投资者需要以足够的时间与专业知识为保证,还要有较充裕的资金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考虑到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整体行情有复苏迹象,并且股票的可选空间较大,投资机会较多,在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适当调整绩优股的比重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债券品种比较丰富,一般都有收益与风险适中的特点。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国债、企业债券与地方债券及某些根据特殊需要发行的债券。相对而言,工薪阶层比较了解与愿意购买的主要债券产品是国债和有一定收益保证的企业债券。尤其是前者,因为其相对存款而言具有免税与收益较高的优势,相对股票而言又具有较好信用保证与较强社会信誉等特点,往往是深受工薪阶层欢迎的证券投资品种,也有“金边债券”之称。基金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投资产品。根据不同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其中股票型基金收益率比较高,一般在8%左右,适合1年期以上的投资;债券基金一般年收益率分别在2%和2.4%左右,收益稳定,本金较安全,可以确定比较自由的投资期,但考虑到其相应费用与持有期时间有关,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品前,可以适当延长投资时间;货币基金是短期低风险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幅度不大,是银行储蓄的良好“替代品”,适合短期投资,也可以作为一种过渡型投资品种。

三、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

工薪阶层在激烈的投资过程中都希望避免或分散较大的投资风险,并达到较高的预期收益,所以正确选择和运用适宜自身情况的证券投资策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设计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时,要顾及诸多因素,比如工薪者的收入水平、消费情况、投资理念、生活区域、职业特点、行业前景、年龄阶段、家庭构成、性格类型等等,不一而足。下文主要从工薪阶层的不同生命周期、家庭阶段、风险偏好、收入水平几方面简单地制定其对应的证券投资策略。

(一)以不同生命周期分类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在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中,强调人们会在人生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生活的消费支出,并达到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消费情况最优配置。由于人们的收入在满足消费之余主要可以用于储蓄与投资,所以该理论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提出年轻人家庭收入较少,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经济收入水平,在此阶段多以负债消费为主,即便有一定剩余资金,也主要用于未来投资资本的原始积累,可以不要过多地考虑证券投资策略。当然,为了鼓励年轻人进行必要的资金贮备,可以建议他们采取定期定额方式购买货币型基金,或采取相对保守的投资策略,相信一定时期的累积可以为下一个生命周期的证券投资提供比较充足的资金和更为丰富的投资经验。随着人们进入中年阶段,收入水平日益增长,收入会多于消费,经济能力和生活方式上都趋于稳定。保证提供子女教育的经费和赡养父母的资金是现阶段工薪阶层主要需考虑的问题,着手准备投资保值与增值计划成为必然的投资选择。此阶段的工薪者可以考虑每月将剩余收入的20%投向较有风险的投资或股票,40%购买各项平衡型基金或其他较为稳定型基金,20%购买新型证券投资产品或选择其他理财或投资工具,10%作为保险资金,另10%作为紧急备用金或储蓄费用。由于他们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应该以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力求投资品种多样化,投资思路开阔化。等到工薪者进入老年阶段,他们收入水平相对消费需要又会略显不足,但由于有中年阶段的投资与理财的补充收入,仍有制定证券投资策略的必要。鉴于老年工薪者几乎没有提高经济收入的发展空间,风险承受能力也越来越低,生活需求相对简单,对养老资金的安全性、保值增值性考虑较多,所以证券投资策略应该以投资收益稳妥、有底线保证为首选目标,尽量少选择风险性、激进性投资工具,以避免养老费用的损失。一般每月可以将多余收入的30%投向平衡型基金,40%购买国债,20%购买货币型基金,10%进行储蓄。这种组合既能对老年工薪者的资金有一定收益保障,缓解通货膨胀或其他经济因素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也能有效降低风险程度,有利于老年工薪者的身心健康,减轻他们的心理与经济压力。总体而言,不论身处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都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不要低估长期投资的升值能力,要尽早形成证券投资的意识并选择自己比较熟悉与感兴趣的产品。

(二)以不同家庭阶段分类分析

根据家庭所处的阶段,一般可以划分为单身打拼期(一人)、家庭形成期(两人)、家庭建设期(三人以上)、家庭成熟期(子女进入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细分期(子女开始独立生活)等类型。为了简单起见,也有理财专家将其划分为青年家庭、中年家庭和老年家庭。但因为在本文中已经有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在此还是主要侧重于前一种分类标准下的具体分析。1、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往往因为对于创建事业与组建家庭的考虑比较多,主要资金大多形成对自身和工作或感情的投资,所以在证券投资方面的考虑还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阶段。当然,如果有其他外来资本,又有较多时间与精力学习证券投资方面的新知识,也不排除“借鸡生蛋”的获益。鉴于这种情况尚不是主流趋势,在本文中不必过多涉及。2、家庭形成期的工薪阶层可以合二人之力共同参与证券投资,在资金方面相比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有所增加,投资观念也逐渐形成,对于培育下一代、开展家庭建设、完善家庭设备等方面的考虑还有较大的弹性,所以可以设定比较灵活、主动的证券投资策略,在风险较高、收益也较大的证券投资品种要多加关注,适当增加其在证券投资中的比重以实现增值型投资目标,同时也要增加适当低风险或无风险的投资品种达到保证基本收入的目标。在对日常生活水平不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前提下,可以用家庭成员中一方的资金大胆尝试多种证券投资手段,并放松心态,强化投资的积极与进步意识。3、处于家庭建设期的工薪阶层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比家庭形成期的工薪者要更显紧张,但因为年龄或工作经验等原因,投资理念更趋理性与成熟,所以在开源节流的途径选择上也有了更多的方法。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要对小孩养育与培育的费用有充分的估计,同时在证券投资工具的选择上要集中于比较擅长与熟悉的几种工具上,不必过于分散。当然,相对而言,如果已经有了证券投资的心得,还可以适当的融资投入比较有把握的证券产品上。4、处于家庭成熟期的工薪者,一方面事业发展进入上升期,工作比较繁忙,投资的跟踪时间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家庭规模比较确定,在经济收入与支出方面都比较清晰,对未来安排与生活定位比较明了,投资的目标比较明确。此阶段家庭的主要开支是小孩的后续教育经费、夫妻双方的事业发展经费、日常的医疗保健经费等项目。所以应该以温和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可以在扣除日常消费支出后,先将比较固定的存款转换成较有保障的国债或基金,以保证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剩余的零散资金投入货币市场基金及保险。在投资产品期限与种类的选择上,可以与小孩受教育的阶段性费用支出相对应,形成一个中长期(2年以上)的证券投资策略,目标年收益率要在通货膨胀率的两倍以上,并形成长期理财习惯。5、当工薪阶层进入家庭细分期时,如果不要额外负担子女们在经济方面的要求,又没有更多消费支出方面的增加项目,可以在证券投资的长期策略基础上,增加部分短期与中期投资品种,以提高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并能更主动地抓住更多的良好投资机会。当然,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中,在此阶段的工薪者可能要随时应对子女们在事业与家庭发展等方面的追加资本投入需求,所以还是要准备部分流动性较强的证券投资产品提高资金的变现能力。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工薪阶层在不同家庭阶段,都要先保证实现家庭经济基本功能,再顾及证券投资的增值功能,切忌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三)以不同风险偏好分类分析

证券投资中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形势风险、行业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一般而言,风险偏好类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年龄、收入、性别、经历和个性等具体因素。比如,年龄较小的人不怕失败,所以多为风险趋向型投资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风险的态度逐渐表现为中立型甚至规避型;收入越高的人们能承受的风险往往比较高,相比而言,收入偏低的人群对于风险大多有回避的倾向。通常认为男性趋于冒险、女性趋于保守,但也有人认为随着现代经济生活中男女承担社会角色的互换及女性在理财中的重要地位,部分女性也呈风险爱好型;一般人生经历比较丰富的个体属风险趋向型,而经历比较简单顺利的个体属于风险规避型,自然也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风险选择。总体而言,工薪阶层中大部分人员属于风险规避型和风险中立型,对证券投资风险的整体承受能力相当有限。只有在对工薪阶层的风险状态基本了解的前提下,才能选择各自适合的证券投资策略。一般而言,对于风险趋向型的工薪投资者可以增加证券投资新品种的比重,因为往往新产品在高风险的后面也隐含高收益。对于风险中立型的工薪阶层可以采取在高、中、低风险型的不同投资工具中设置不同比例以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将资金主要投入风险中等的债券和混合型基金上,这样可以集中精力,深入分析比较集中的品种,从而获取更高收益。而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一方面可以采取购买国库券、债券基金、货币基金为主的简单投资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各种年度报道与评比结果,选择有较好社会与经济效益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进行集合型证券投资。相对而言,由于货币市场基金与其他低风险理财产品相比较,在收益率相当的情况下,在投资门槛和流动性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可以满足偏好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对资金的高流动性和对收益的稳定性的综合要求,分析人士指出,货币市场基金将继续成为这部分人群的首选理财工具。当然,随着人们对基金市场的熟悉,指数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均可以成为低风险的证券投资产品。由于工薪者处于不同境遇时,也可能改变风险偏好,所以要在对自己的投资意愿有足够了解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

(四)以不同收入水平分类分析

虽然同为工薪阶层,但收入水平还是有较大差异。比如以湖南省2005年的工资水平为标准,据统计资料显示,当年在职人员的平均月工资水平为1503元。以此为标准,比平均线低20%,但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的工薪者可以认为是低收入群体。而高出平均水平一定值的工薪阶层可归为高收入群体。低收入者一般会采用比较传统与保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比如购买国库券是他们选择的主要证券投资方式。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一般投资观念传统,家庭理财要求绝对稳健。建议每月做好支出计划,除正常开支外,可将剩余部分分成若干份进行重点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理财,切忌广而全,频繁交易。对于风险较大的股票市场,考虑到工薪阶层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专业知识也相对匮乏,可以不做重点考虑。保险、基金和国债等投资产品仍是该收入水平工薪阶层的主要选择。至于高收入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考虑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进攻型投资,更大地发挥“钱生钱”的功能。考虑到风险因素,“攻”的资金中又可以分为“稳攻”和“强攻”两部分。对于稳攻部分,有一定投资理财概念的人可以选择购买一些市场波动度较小、预期报酬较稳健的证券产品,如混合型基金、大型蓝筹股等,力求年收益率达到5%-10%的水平;强攻部分则为某些高风险高收益发证券产品组合。可以考虑在专业理财规划师的指点下,将部分资金投入各类预期收益率较高的股票上。在证券投资中,既要有对单个股票和债券、基金行情的把握,又要具有投资组合的理念,以适度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总体而言,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不同需求目的以及对不同价格与风险类型产品的需求弹性,从而在保障他们现有资产与生活水平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实现未来资产价值与质量的提升。

也就是说,工薪阶层不论是属于上述哪种类型或阶段,在进行证券投资时,都要具体状况具体对待,并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进行抉择。当然,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也有共通之处。一旦工薪者决定了要进行证券投资,就应努力作到以下四点来保证策略生效。(一)制定具体可行的各期目标。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计划,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与经济实力,确定在不同年龄与时期的投资目标,并在达到预期收益水平时要适时收手,重新选择下一个目标。

(二)遵照投资理财的基本规律。总体上工薪阶层进行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本着“终身快乐”的原则,也就是要尽量作到“抓住今天的快乐,规避明天的风险,追逐未来生活的更加幸福”原则。在具体选择投资品种时,要遵循“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原则。(三)确定详细周全的步骤。作为普通的工薪阶层,最好要制订具体的投资步骤,逐步有效的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各层次的投资品种,最终实现自己的投资理想。(四)制定稳中求变的策略。投资策略的适应性与创新性是决定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投资策略有很多,关键是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并在投资实践中不断反思与修正。工薪阶层如果能真正理解与掌握以上四点,在找到适合自己的证券投资策略基础上,加强对策略的落实与调整,在投资理财的道路上必然有较好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柏丹.低风险公务员不妨尝试高风险理财[N]北京现代商报,2004.11.1

[2]理财专家讲解家庭理财误区面面观[EB/OL],2006.3.20.

[3]家庭月收入一万如何低风险理财[EB/OL],2006.2.23.

[4]理财从货币市场基金开始[EB/OL],2006.3.20.

[5]李艳,佘若雯.探寻职业外财富延展女性修炼攻守兼备投资功力[J]大众理财顾问.2006(3).

[6]工薪阶层如何才能获得更多“外快”[EB/OL],2005.4.5

[7]朱桂芳.工薪族理财:收入状况决定风险控制级别[N].南方日报.2005.6.27

[8]彭振武.中国家庭的投资理财模型:工具、模型、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