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饮食文化的美学范文

饮食文化的美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饮食文化的美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饮食文化的美学

第1篇:饮食文化的美学范文

关键词: 传统工艺 蓝印花布 纹饰 美学

一、以一种青草生命的液汁,将飞禽走兽、花卉游鱼、人物山水等许多朴素而生动的风物印染成纯净的蓝,又把人类赖以生存的山川、土地、云霞、霜雪简化为圣洁崇高的白……这就是抒写了简洁、明快而又深邃的美学原理的蓝印花布。蓝印花布的工艺在历史上出现最晚,但应用地域非常广。其印染工艺如下:防染用的豆粉、石灰混合成的糊状物俗称“灰药”,此糊状物是通过型版而漏印到坯布上,形成花纹。待布匹浸染晾干后,去掉“灰药”的部分是白色花纹,因此蓝印花布也叫“灰缬”。由于其印染工艺十分讲究,因此印在布上的纹饰极富美感,即点、线、形的完美邂逅。下面从美学角度来谈其形式美。

(一)谈蓝印花布纹饰的点线美。首先,点是基本元素,又可称为元素美。其次,蓝印花布纹饰的线形之美,是形象的美。除此之外还必须有力度和立体感。这种集点成线体现的是由自然界以及人们的生活中所概括出来的对称、均衡、秩序、和谐、多变、旋律、节奏、力量等等形式美的精髓。此外,线形还要分出曲直。朱良至的《曲院风荷》中写道:“在美学中,曲标示一种美感、一种美学情趣。曲线代表一种自然本有的节奏,它是非人工的、非几何性的,代表宛自天开的精神。从造型心理学角度看,横线能使人产生稳实感,竖线有力量感。”曲和直是一对矛盾,必须辩证的运用,没有绝对的界线,它们都是可以互为包容,互为转化的。以上这些方面都是在运用点线美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二)谈蓝印花布的单独纹饰美。形之所以美,不仅因为点与线富有生命,关键是点线的组合恰到好处,这就好比书法一样。以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出的“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审美原则为例:“违”就是错综对立,“和”就是协调一致,“违”是“穷变化”,“和”是“和情调”,一幅好的书作,一定是“穷变化于毫端,和情调于纸上”的。蓝印花布的纹饰创作也是如此。“违”与“和”具体的表现形式是对比和呼应。对比的作用在于产生变化,其中主与次的对比显得格外重要。“违”和“和”的原则反应了点与线之间的呼应。因此,概述以上方面,都是为了更好的说明点与线组合产生的美感,即单独纹饰的形体美。

(三)谈蓝印花布的整体纹饰美。纹饰整体美高于个体美,更高于点线美,它离不开点线美和单独形体美,但并不等同于二者的相加和罗列,而是它们升华之后起了质变的美。如人们对于美的事物,一般都不是首先感知到它的局部,而是感知到它的有机态体。又譬如欣赏一幅画,不是孤立的看局部,而是先看整体,觉得它美了,再去欣赏它的细部,这样从宏观到微观,有时要经历几个来回,才能细细品味出艺术之美。可见艺术的整体美是如此重要。

二、中华民族在其发展的漫长岁月中,以勤劳和智慧为人类工艺文化历史创造了境界独到、风范高雅、魅力永恒的工艺造物样式。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代表,其浸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富有鲜明的美学个性。

(一)和谐性。中国传统艺术思想重视人与物、用与美、文与质、形与神、心与手、材与艺等因素相互问的关系,主张“和”与“宜”。对“和”、“宜”之理想境界的追求,使中国工艺美术呈现出高度的和谐性;外观的物质形态与内涵的精神意蕴和谐统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感性的关系与理性的规范的和谐统一,材质工技与意匠营构的和谐统一。

(二)灵动性。中国工艺思想主张心物的统一,要求“得心应手”,“质则人身,文象阴阳”,使主体人的生命性灵在造物上获得充分的体现。中国传统工艺造物—直在造型和装饰上保持着S形的结构范式。这种结构范式富有生命的韵律和循环不息的运动感,使中国工艺造物在规范严整中又显变化活跃、疏朗空灵。

(三)天趣性。中国工艺思想重视工艺材料的自然品质,主张“理材”、“因材施艺”,要求“相物而赋形,范质而施采”。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造型或装饰上总是尊重材料的规定性,充分利用或显露材料的天生丽质。这种卓越的意匠使中国工艺造物具有自然天真,恬淡优雅的趣味和情致。

第2篇:饮食文化的美学范文

    【关键词】文化 饮食文化 旅游文化 家乡饮食

    说到旅游就不得不提及饮食,现代的旅游业与饮食是分不开的,在游览美景的同时享受美味,已经越来越受到欢迎。但是旅游与饮食又离不开文化,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随着现代人物质水平的调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修养,开始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旅游成为一种时尚,是一种很好的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氛围的方式。

    一,文化与饮食。中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因此也有着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所以,零零总总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美食也孕育而生,从古至今,长盛不衰。饮食行业也成为三百六十行常展长新的行当,而饮食业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说的更直接些就是一种“吃”的文化。不同的饮食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人大而全的一贯作风,吃饭时自然是七大盘、碗,一是显示了富足,二是摆足了排场;近而各地比吃、全国争雄,最终形成了菜系,也就是吃方面八个不同的“高手”;说得虽有些低俗,但还是很能传情达意的。因此,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可以简单概括成八个字:精致、悦目、坠情、礼数。这八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

    二,文化与旅游。随着旅游业在经济领域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它对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和依赖也越加明显。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这就是旅游文化。旅游文化可以分为传统旅游文化和现代旅游文化。现代旅游是在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主动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而出现的一种综合性大众活动,其宗旨是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不断追求与满足,只有文化介入并参与到旅游组织规划和具体活动中去,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所以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业号称“无烟工业”,是因为它的产生和发展从古到今都得益于文化的因素,它的根本就是以文化为根基。旅游业的发展就是以本国、本地区、本民族独特的文化招徕游客的,以各地不同的民俗、地域文化吸引外地慕名探奇者,因此,该地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是不是别具一格,是否具有吸引人前来觅踪的魅力,关乎旅游经济的兴衰成败。

    三,饮食与旅游。 品味餐饮已成为旅游计划不可或缺的内容。中国国家旅游局确定2003年全国的旅游主题为“烹饪王国游”,而现在又经过七年的发展,烹饪对旅游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重。品尝风味之目的已不仅是满足生理需求,而在于获得特殊的精神享受。由中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饮食文化,正好符合品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风味的物质文化需求,使旅游者在享用风格迥异的餐饮的同时,得到极大的精神满足。在肯定饮食在旅游业中的多种价值时,或许人们忽略了饮食文化在旅游业中另一个引人注目的价值——美学价值。中国饮食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渐渐地脱离了果腹维生的低级阶段,深入追求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相结合而以精神享受为主的审美阶段。 旅游作为一种文化过程,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众多因素,其中就包括饮食文化。而饮食文化的旅游价值除实用价值之外还具有一种隐性的美学价值。这种所谓的隐性价值其实是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品尝各种风味美食之余所没关注到的,而正是这种忽略才是旅游者在享用佳肴之时真正获得的精神享受。

    四,饮食与旅游的巧妙结合。一个大的体现就是与民族文化相结合,将民俗融入餐饮当中,开发民族特色旅游,让游客在欣赏不同民俗时品尝各个民族风味的菜肴。饮食与旅游又体现出浓浓的文化特色。一些地方名菜小吃往往借鉴一些历史渊源、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风土人情等开发出创新菜肴,让游客边听故事、边品美味,边思意蕴,使游客乐在其中。一些企业开发饮食文化旅游。适时有目标性的推广,以举办佳肴品尝游、药膳保健游、民族风味美食节等多种方式的特色饮食文化旅游活动。同时还有一些旅游业的商家利用古今特色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即从特色菜品、旅游线路、旅游纪念品和旅游建筑设施等多个角度进行旅游开发;建立特色饮食中心、饮食文化展示馆,举办美食文化节,与其他节日形成互动,进行连锁经营等旅游形式。这些都是饮食与旅游巧妙结合的典型例子。

    五,对家乡的饮食与旅游相结合作分析。我的家乡在张掖,是河西走廊上的一个小城市。有着悠久历史,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张掖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秀丽的山川,淳朴的民风,构成了独具西部特色的绚丽画卷。张掖饮食以面食为主,兼吃大米、黄米、小米。仅以面食而论,即有拉条子、揪片子、炮杖子、鸡肠子、搓鱼子、糍耳子、香头子、小饭、面蛋子、油饼子、烧壳子、喜馍馍酿皮子、臊面、糊饽、粉皮面筋等十余种。与当地特有的湿地景色,丹霞地貌相结合别有一番风味,独具特色的要数马蹄寺旅游景区,人们在游玩的同时还可以品味到特色的美食,那里居住着一个特别的少数民族——裕固族,在游赏独特风景的时候,品味裕固族手抓羊肉,酥油奶茶,再喝上一杯特色的青稞酒,确是一种享受。家乡的旅游胜地很多与具有特色的饮食文化相结合,吸引了众多的游人。

    【参考文献】

    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南开大学出版社,

    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

第3篇:饮食文化的美学范文

关键词:重庆;饮食习俗与习惯;渝派川菜;火锅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1-0186-01

重庆的饮食习俗与习惯,与重庆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有关。三千多年历史的厚重与底蕴,不仅反映在时迁、文化灿烂、景绣物丰、人杰地灵等方面,也反映在重庆的饮食文化上,它是展示重庆亮丽风采的一个窗口。了解重庆饮食习俗与习惯,有助于再现巴地先民生产、生活的历史画卷,把古今的生产、生活串联在一起,具有丰富的鉴赏价值和情感价值。

一、重庆饮食文化的起源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受古文化影响很深。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十分注重“天人合一”,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表露特别明显,一向为各国朋友称道。许多外国朋友认为,品尝中国菜肴,其身心都能感受到美的享受。艳丽的色彩、美观的形态、诱人的香气、多变的味型成为我国烹饪美学的一大特点。因而,在世界公认为的三大“烹饪王国”中,中国烹饪独占鳌头,中国的饮食文化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重庆饮食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风味流派,经历了岁月的考炼。最终形成享誉全国的渝派川菜。重庆川菜起源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晚清,与经济的繁荣同步。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降水量较多,空气中湿度较大,为了适应这种潮湿环境,人们的饮食往往受主观愿望的驱动,在饮食中增添了富含辛辣味的调料品,以此来抵御大自然中的不利因素,达到耐寒驱湿的作用。这种饮食习俗,很快成为重庆人的最爱,进而发展成为重庆人的食俗爱好。

重庆的餐饮业以川菜为主。广纳各地风味,兼收并蓄,主要由筵席式、大众便餐式、三蒸九扣菜式、民间小吃式、家常风味菜式和药膳食疗菜式构成。注重调味,有鱼香、麻辣、怪味、荔枝等20多种常用味型,花色品种数十个。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盛誉。

二、渝派川菜的代表

渝派川菜的代表首推毛肚火锅。毛肚火锅最能体现重庆人的豪爽性格。

火锅,古称“古董”,因投料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唐代白居易这样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首诗维妙维肖的描述了围炉品火锅的情景。清代进士严辰的“围炉聚饮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更是描绘出吃火锅时的欢乐场面。

火锅起源于民间,独特风味形成于民国年间,火红于陪都时期。抗战期间,重庆火锅特别兴旺。因为在一锅热腾腾的汤料里,几乎包含了中国人喜欢的各种味道,真可谓百味俱全。尤其是突出麻辣味,吃时刺激,食后口感香甜,令人回味无穷。不仅重庆人喜爱,许多外省人也同样爱上了它。这种饮食习惯发展到后来,越来越讲究,花样不断翻新,层出不穷。入锅的不仅有鸡翅鸭蹼,甚至有山珍海味。吃火锅也不仅限于天寒雾重的季节,就是在三伏天的酷暑中,食客们也围坐在熊熊的火炉旁,一边挥汗如雨,一边酒酣耳热,这是一种何等畅快的情致。

三、重庆饮食文化的特色与展望

饮食业历来是一个敏锐的行业,其兴衰起落、嬗变发展,总是印证着社会经济文化演进的轨迹,反映着社会政治变迁的历程。因而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的发展,无不深深烙刻着时代的标记。

改革开放以后,重庆饮食文化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重庆饮食文化广泛兼容的特色,使重庆饮食根植巴渝,享誉全国。渝派川菜的“味”成为其特点的根本。清鲜醇浓、麻辣鲜香、综合调味等都围绕着“味”下工夫,因此,渝派川菜的灵魂就是“味”,重庆饮食享有“吃在四川,味在重庆”之殊荣。

饮食文化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习俗、习惯的积淀,它已深深地扎根于民间,成为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民俗文化之一。它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未来的重庆饮食文化将与时俱进,更加真实地反映老百姓生活的变化。未来的重庆,多彩多姿,具有明显风味特色的餐馆酒楼会继续增加。“八一路”、“南滨路”等美食一条街的现象将覆盖山城的大街小巷。“上山吃鸡、下河吃鱼、路边品羊、晚上围炉烫火锅”的热闹场面将托起重庆餐饮业的长足发展。和谐适中的渝派川菜将更注重向营养型的方向发展。养生、健美、保健等功能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菜肴不仅仅是烹熟可以充饥和具有营养价值就行,社会的发展使它早已超越了充饥养生的阶段而进入了艺术境界。其菜品不仅有营养价值,更要有让人欣赏的艺术价值。色、香、味美的菜肴才能使人食之陶醉其间。

综上所述,重庆饮食的习惯与习俗,是展示重庆亮丽风采的一个窗口,它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重庆,了解重庆的饮食文化,从而更加喜欢重庆,更努力地为建设重庆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家发.重庆历史与文化[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2]重庆渝中区政协文史委[M].巴渝风情.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第4篇:饮食文化的美学范文

读《李英爱的晚餐》心得感悟一 当《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后,你是否会一饱口舌之欢,去感悟美食内涵上的真谛?当速食文化占领全球,你是否想过,有一天我们亟需慰藉的不是肚子,而是我们空虚的心灵?当回忆里的味道渐渐迷失了回家的路,你是否想过,去亲自尝试一番,找寻曾经的记忆?

美食,需诚,它包含着时光的舌头,岁月的温情,它在记忆中散发着热热的余温,它是酱缸里腌制的萝卜,是深夜里煮制的回忆。

故,古语有云,韩餐是蕴含着等待美学的饮食。它不急不躁,传承着用心的诚意和为爱端上的生活美意。

对于韩国饮食,电视剧《大长今》已经深入了千万百姓心中,李英爱在剧中的真诚和对美食的热爱,无疑是宫廷饮食抑或者宣传韩国饮食的最佳代言人,所以,在编者或者我们读者心中来说,要做一部美食节目不难,难得是如何把蕴含饮食中韩国人的故事一一讲明,再深入人心。

既不是美食专家,也不是韩国饮食研究家的李英爱,她本着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吃到美好的韩国饮食,也凭借自己对韩国饮食的热爱,她展开了一场韩国餐饮探寻的践行之旅。

《李英爱的晚餐》不是作秀,更不是随意的糊弄,它的特色在于对宫廷饮食的细致了解。从朝鲜王朝五百年来餐桌上的秘密,到御膳和老百姓饮食生活的息息相关,再到审视自我,探究饮食脉络深层文化内涵。

在读《风雅宋》的时候,我深知市无常价,贵贱相倾,或被本数。宋朝一对茄子可以卖收到三五万钱,而朝鲜南村宰相吃10颗枣的甑糕,可以抵一栋瓦房,就不足为奇,那个朝代,簪缨满路,朱紫盈街,权贵对美食的苛求上,已经是至臻的境界。

富有是其次,贵在做法的新意上,能将红枣去核,再塞入牛肉枣肉野参,对我来说,已经是高难度的水准,我顶多能做一道红枣粥,而且简之又简。

当然我对书中提及的熊掌鹿舌鹿尾也不感兴趣,更对那些喜欢饮食刚刚孵化的小鸡的人嗤之以鼻,当然讨厌并不能抹杀他们的兴趣,故不能成为饮食同类。

我认为的饮食,要基于尊重生态,保护人文的基础,不是杀戮,更非任意食之。

这本书提及了中国美食,也说明了《大长今》的穿帮问题,由满汉全席延伸至菜肴与阶级文化,它不单单设计朝鲜王朝的饮食,更对餐具和宫廷酱料,做了细致的讲解,明确了12碟御膳之说和皇室饮食奢靡的误区,作为一个以性理学为基础的朝鲜王朝,他们御膳基于朴素,一桌膳食的丰盛与否,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安定与民安,能从饭菜去体味民情,这种信息我是第一次知道,同时,她细致划分了朝鲜时代供奉君王的各地区特产的分布图,作为进贡的素材,朝鲜君王通常是会通过餐桌文化来体恤百姓,一个五百年的基业,能持久,很大程度是君王的仁善和体察。

在寻找两班饮食文化上,她找寻了贫者饼、野鸡肉、鱼饺、甚至是神仙炉、貊炙等等。她在探究的路上,她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饮食意味着感情,一起吃饭就是分享和联络感情的行为。这相对中国、日本而言,也是如此。

所以,我们对待每一种食物,都要报以感恩的心态,这是天地的厚赐,也是百姓的辛劳。

她走访蒙古,探寻高丽文化,她二去佛罗伦萨,她带着满腔的热爱,去播撒着韩国的智慧,面对这样的宣传,我更思考的是我们中国也亟需这样的代表,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在古文化源远流长,如果我们一味感悟速食快餐,是不是有一天,我们也确实了饮食文化的继承?

从韩服的设计,到陶瓷再现朝鲜之魂,我看着他们一步步展现着韩国料理的真诚的同时,我们急需审视自身,我们从食物里看到了什么?

我们对蕴含在美学里的饮食文化,又懂多少?

比起这些,我忽然想多去了解自己国家的饮食文化了。

读《李英爱的晚餐》心得感悟二 通过 《大长今》中的徐长今认识了李英爱,随后知道她结婚了,生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长时间的隐居,九年都没有接戏,直到纪录片《李英爱的晚餐》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美人再次回归,人美,食美,画面美,看后心情也变得美美的。在和朋友小聚之后,迫不及待地回到家,抛开前一晚翻开的书,跟随李英爱的脚步,进入了韩国饮食文化,一场美食的盛宴。

十年前李英爱因《大长今》学习烹饪手艺,并一举赢得名气地位;十年后为了拍摄纪录片,她开始一场寻找朝鲜君王餐桌的意义之旅,再一次让自己名声大噪。这是她和美食的缘分。而此刻,是我和这本书的缘分。他们,都让我在这个夜晚觉得无比的美好。

中国的明星们出门一般是各种武装,帽子、口罩、墨镜等装备一出,几乎是连亲爹亲妈都辩不出是谁了。而这位韩国女明星开车到家附近的超市和集市,市场老奶奶们会打招呼美女来了啊,有说有笑的,甚至她还和卖佐餐、煮玉米和爆米花的老奶奶互换了电话号码,每次有不错的玉米到货时,老奶奶都会给她打电话。她说,在热闹的集市里,吃着刚出锅的糖饼,或者用嘴呼呼地吹着热腾腾的煎饼,那种滋味是其他任何正餐都无法比拟的。对于作为新手主妇的我来说,集市里大叔和阿姨们的建议,是相当的重要!一位邻居家的老奶奶说要收割地瓜,于是我和孩子来到老奶奶家院子前的地里帮忙。老奶奶锄了几次地后,被藤蔓连着的地瓜就一串一串地被挖出来,不知道为什么我挖的地瓜总是一块一块地连不起来。她带给我们的亲切感十年始终如一,她活在真实的生活里,而非光环虚构里的蜃楼。

对于他们来说,我只是演员李英爱,从来没有人叫过我胜彬妈或者胜权妈。我希望对他们来说,我不是李英爱,而是住在隔壁的双胞胎的妈妈。这种想法使我决定办一次乔迁宴,请邻居到家里吃顿饭。是食物开启了邻居之间的关系门,以食物为出口,他们保持了良好的互动。从之前无话题的尴尬,到什么都聊,即将到来的冬天下雪到暖气费,再到农村生活的好处,他们聊得不亦乐乎。或许正如某位牧师说的,与人分享食物,象征着人们的感情以及和平。这一点,在世界都是共通的,饮食意味着感情,一起吃饭是分享和联络感情特别重要的方式。

在古代,朝鲜君主们通过膳食与百姓相通,以每个地区供奉的特产,了解百姓的生活状态的。朝鲜王朝是以性理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因此膳食自然会较为朴素。性理学追求的圣君不是凌驾于百姓之上、贪图享乐的君王,而是要展示出完全的节制和节俭。而君王的御膳,可以说是性理学中所谓节约精神的具体体现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按照韩国传统,餐桌上荤菜和素菜的比例一般是三比七。

朝鲜饮食最大的特点是精诚。这从他们制作酱便可窥知,光是宫廷酱便有八种大的分法,宫廷大酱/酱油(清酱);花酱;陈酱;初酱;中酱;重大酱/酱油;鱼肉大酱;炒辣椒酱。此外,朝鲜时期时,他们的猪肉料理方法就有50种,羊肉料理方法有29种,而牛肉的料理方法就达到了149种。牛身上,几乎没有韩国人不吃的地方,根据不同部位,他们有不同的料理方法,一头牛他们可以分为120个部分。

古语言,韩餐是蕴含着等待美学的饮食。经过六个月的精心拍摄,无论是作为纪录片的《李英爱的晚餐》,还是图书版本的《李英爱的晚餐》,都让我们看到了韩餐所展现出来的美。这种美,除了食物本身,还有人文,特别是韩国女人通过食物传达对国家、亲人、朋友的那种爱。

女神李英爱虽然44岁了,魅力却依旧,完全看不出岁月带给她的痕迹。如章诒和所说的:美貌、财富、知识以及(性)魅力,构筑了一个女明星的强大吸引力。李英爱正是这样一位同时拥有美貌、知识及魅力的女人。

很喜欢这本书,这是本既能看美女,看美图,又能较为系统全面的了解韩国饮食文化历史的诚意之作。

读《李英爱的晚餐》心得感悟三 提起韩国美食,大家脑海里想必浮现就是红辣辣的泡菜,五彩的拌饭,光洁透亮的打糕,嚼劲十足的烤肉(口水一直往回咽下)。

《大长今》的播放,让韩国美食正式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也让中国人记住了饰演长今的李英爱,一举成名后,李英爱基本上就淡出了中国人的视线,开始了自己的婚姻生活。而时隔十年,李英爱以韩国饮食文化宣传大使的身份录制了《李英爱的晚餐》的纪录片,并取得了良好的收视率,由于电视篇幅限制,这本书更详尽的介绍了李英爱和创作团队6个月期间挖掘韩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与内涵的过程。

本书共3部分,分别从王的御膳开始追本溯源了解韩国的味道,最终确定了韩国饮食文化的内涵,乃是沟通与融合,让我们在李英爱的带领下,了解了不一样的韩国饮食文化。

在第一部分里,有这么一个场景,首尔宰相的宴会上,那10个值20吊钱的甑糕,需要将洗好的红枣去核,再挖出部分枣肉后用小火蒸,将牛肉、枣肉以及产自平安道边界附近的野参拌匀后压紧,放入蒸好的红枣中,枣的两边在分别嵌入一颗松子。才做出来枣的甑糕。一个小小的甑糕,需要如此繁复的流程才能做成,也难怪婢女姗姗来迟。让我们不得不感叹韩国人对于吃,真的是精益求精啊。

当然第一部分最主要的还是探索了君王餐桌上的秘密,通过跟韩福丽老师的学习,我们才了解到原来季节不同使用的餐具也应有所不同,而作为闻名世界的韩国酱,更是让人如数家珍。根据食物的不同,需要使用的酱料也是千差万别的。例如,花酱,陈酱,初酱,中酱,鱼肉大酱,吵辣椒酱等。而君王每天的御膳有五顿,分别为初朝饭,早膳,日膳,夕膳,夜膳。而由于这些膳食的食材都是采用全国各地进攻的食品制作而成,所以通过每一顿饭是可以了解到民生的收成情况。因为一桌丰盛的御膳意味着国泰民安。反之亦然。我想这也是中国与韩国君王最大的区别吧。

而韩国作为中国的邻居,从元朝开始由蒙古成吉思汗统一了中国后,也逐鹿了朝鲜,并由此打开朝鲜的国门。由于蒙古以肉食为主,当骑着马占领世界的蒙古族踏入朝鲜时,也带来了饮食和服饰的变化。

作为韩国另一个特色食品---烤肉,我们更能从中窥视到蒙古是如何唤醒韩国人沉睡的肉食DNA.韩国的烤肉亦是经历过时间的验证,从诞生到成为一个民族饮食文化的代表,其中包含了很多因素。饮食是一种有生命的文化。

第5篇:饮食文化的美学范文

关键词:饮食;戏剧; 两宋;艺术

中图分类号:G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4-7387(2012)01-0105-04 无独有偶,翁敏华教授的《论两宋的饮食习俗与戏剧演进》一文和美国汉学家奚如谷先生的《玩食物:宋元时期的表演、食物和人工美学》一文无论是从标题、内容、核心话题、选取文献资料、列举事例等多方面非常地相似,但二人事先并不认识或者沟通交流过,这在东、西方学术界均是很少见却又很有趣的现象。奚如谷先生他在文章的序言里亦提及两文甚似。正是由此巧合相似而又时空相遇,才让两文的对比更有价值,亦能对两宋时期的饮食文化和戏剧艺术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一、 人文语境的不期而遇

在人文语境选择上,两文均选择了两宋时期的大都市进行个案研究以此探析当时饮食文化与艺术之关系。两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城市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市民阶层人数急剧扩增。市民对文化娱乐要求的提升使城市文化娱乐活动勃兴,不断走向大众化和商业化。北宋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中称:“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足可窥其态势。此两文中翁文提到城市主要有东京,汴京,杭城,临安;奚文有开封,杭州,东京,汴梁 两文均以市民日常生活居所作为大环境,以此了解两宋大都市的商业发展程度、人们消费水平、人口数量及政府政策对饮食文化和戏剧艺术的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首先是社会经济及城市商业快速发展。“土薄水浅”的江南逐渐成为“鱼米之乡。”丁特起在《靖康纪闻》称:“京师,天下富商大贾所聚。”据文献,当时通过汴河输入汴京的物资,其数量之众,无法计数。《宋史・河渠志》中御史中丞梁焘言:“汴河……岁漕江、淮、湖、浙米数百万石,及至东南之产、百物之宝,不可胜计”。此外,《东京梦华录》卷二亦有:“东去乃潘楼街……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正由于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众多城市居民已超越温饱问题,有了更高的饮食要求,另一方面,艺人们也逐渐摆脱了维持生计的尴尬,转而追求艺术,这使饮食文化和戏剧艺术的融通有了前提条件。

其次是人口数量骤增。当时开封是“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3] “御街游人嬉集,观者如织。”[4] 汴京亦熙熙攘攘,肩摩毂击。据《梦梁录卷十八・户口》载,到宋度宗咸淳年间,临安城人口已过百万,足有一百二十多万人口。宋人曾巩说:“今天下甲卒百千万人,战马数十万匹,萃在京师,仍以七亡国之士民集于辇下,比汉唐京十倍其人矣。”[5]随着人口聚集,消费生产的速度空前提高,促进了商业发展。

再者,政府政策开放宽松。当时东京开封已废除传统的“宵禁”法令,宋太祖赵匡胤于乾德三年(965)下令开封府:“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6]商品贸易没有时间的限制,夜市普遍出现,至徽宗政和、宣和间尤盛。“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7]“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8]“夜市骈阗,至于通晓。”[9]从而使市民经济发展有了更加宽松的政治环境和自由安排的空间。

最后是文化生活的兴起。“诸坊巷、马行,诸香药铺席、茶坊酒肆,灯烛各出新奇。”[10]“池苑内除酒家艺人占外,多以彩幕缴络,铺设珍玉、奇玩、匹帛、动使、茶酒器物关扑。”[11]值得关注的是“瓦舍”(“瓦市”、“瓦肆”、“瓦子”),这不仅是市民俗生活的聚集地,亦为民间娱乐文化中心,瓦舍中设有演出各种技艺的勾栏(“勾阑”),内有戏台、戏房(后台)、神楼、腰棚(看席)。瓦舍百戏杂陈,伎艺繁多,《东京梦华录》里记载北宋的东京开封有“大小勾栏五十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而《梦梁录》里言及南宋的杭州,“杭城之瓦舍,城内外合计有一十七处。”[12]《西湖老人繁胜录》则载:“城内五座,城外二十,共计二十五座。”[13]瓦舍的出现体现了宋代市民文化娱乐的大众化、商业化和公开化,它的流行也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愿望和审美趣味,乃至一种生活价值取向。

二、 核心话题的如出一辙

思想是精神的言说机制,一个时代的主要时代特色和思想精髓主要是有核心话题来体现。两文所选取的核心话题即:饮食和戏剧。

饮食文化,历来有之。《管子》曰 “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14]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里说到“民可百年无货,不可一朝有饥,故食为至急。”[15]中国人一向崇尚“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的生活哲理,在饮食上讲究调味、调色、调形,合好吃、好看、好赏为一体,甚至讲究盛放食物器物、吃饭地点以及配以欣赏的娱乐项目。宋代酒楼食市发达,酒楼林立,各种精美菜肴,小吃名点,应有尽有。不同地区在食物结构、餐饮习惯、营养观念、饮食礼仪等方面的区别促使了地方特色菜的出现,如南方菜、川菜、北食等已初显雏形。在翁文中,饮食方面内容涉及烹饪方式、调制方法、风味小吃、食品名称;人物为饮食商贩;促销手段主要靠叫卖声[16]、“敲打响盏、歌卖”地点为饮食市场、酒楼、食店、食铺、夜市等。戏剧方面内容涉及戏剧伎艺节目、牌名、唱令、唱词、官本杂剧段数;人物有艺人、活动艺人等,节目名称:、有《张协》、《洛阳缙绅旧闻记》、《庄稼不识勾栏》地点为伎艺市场、勾栏瓦舍、不固定戏场(十三军大教场、贡院前开阔地,寺庙大殿[17]等)在奚文中,饮食方面内容涉及南食,北食,川饭、食品名称、风味小吃等。地点为大酒楼 、食店[18]、食铺、食摊、茶肆等。重点是孝东门大街、马行街、东南塔等街巷的瓦舍、店铺;促销手段主要靠叫卖、吟卖、散叫;戏剧方面:内容分杂剧(戏文),南戏(南曲) 嘌唱、宫调京瓦伎艺[19]、诸杂大小院本名目、曲牌名;人物是艺人;曲目为《张协状元》、《白兔记》、《文八娘》;地点在京瓦伎艺市场 、州桥夜市、戏台 、戏场。无论是在传统图画还是影视作品里,戏场的观众席中皆有若干桌椅,戏迷们一边看戏一边吃茶点;而在达官贵人家里或者相当规模的酒楼、茶馆,戏剧表演是吃饭请客的必点节目。

每分列环饼、油饼、枣塔为看盘,次列果子……看盏者,举其袖唱引曰“绥御酒”,声绝,拂双袖于栏干而止。[20]

行业之间的竞争随着市场扩大而出现,饮食业经营者们除了拼口味、比特色,,还要以更多新颖把戏来吸引顾客,艺术故融入饮食文化,剧演当宴,边看边吃,饮食走向娱乐化。《茶肆》 记载: “向绍兴年间 ,卖梅花酒之肆 ,以鼓乐吹 《梅花引》 曲破卖之。”不论官营或私营酒楼,均设有官妓或私妓数十人。《酒肆》亦言:“浓妆数十 ,聚于主廊搛面上 ,以待酒客呼唤。”同时备丝竹歌女为酒客弹唱助兴。在戏剧方面,拥有固定艺人的场主为了剧院盈利、艺人们为了出名、外地流动艺人为了谋生,就得使自己演出更市民化、生活化,观念更开放、内容更自由、形式更多样。内容上,历史性故事扩展到生活化虚构事件。形式上诸加杂剧、嘌唱、宫调、清音、小唱、唱叫、执板、慢曲、曲破、傀儡、影戏、相扑等。地点亦从剧院到瓦舍、广场、酒楼、饭店、茶肆等公共场合。翁文言到“我们能寻找到许多资料,用以说明饮食与戏剧二者的关系,这民间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享受与精神娱乐两个方面,有着怎样密不可分、妙不可言的关联。”[21]

三、 研究方法的心有灵犀

(一) 文献研究:针对两文中所出现的引用文本或参考资料的归纳,可看到翁文主要涉及《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武林旧事》等笔记体小说。《清明上河图》、《事物纪原》、《都城纪胜》等。奚文引用文本最多为《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都城纪胜》、《事物纪原》等。两文均涉及《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武林旧事》、《都城纪胜》、《西湖繁胜录》等一些当时记述两宋都城状况文本中研究两宋都城的商业发展和戏剧演变笔记体小说,可以看出两篇文章都是在搜集、鉴别、整理文献资料特别是两宋笔记体小说的基础上分析饮食民俗与戏剧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引用的文献资料都是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民俗生活的,而两宋都城民间娱乐文化的繁荣发展、经济高度发达,从而为艺术的演进提供了可能性。这样的文献研究不仅具有史实支撑,亦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举例论证:两文在所选取的事例很多处均相同,此处略举两例。

1两文都将《东京梦华录》中的节日为例。至元宵节时,市食商贩们谨伺于外,“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击丸蹴,踏索上竿。”[22] 京尹选择穿着整洁华丽、善于吟唱叫卖的商贩进宫,商人叫卖,兜售自己的商品, 他们比的不仅是食物或者货物的质量,还有市食商贩们所穿着服饰和吟唱叫卖的嘴上功夫以及歌唱技巧、内容、择词、腔调,这些是否更能够吸引那些皇家贵族、妃殡内人的眼球,从而能够大赚一笔,皆数倍得值,甚至有人一夜致富,济身于富商行列,一年一次的这样的致富机会,怎不叫两宋商人再三再四地在饶舌和歌唱技巧上多下功夫和心血。

2两文均讲到《梦梁录》卷三中的“假”字,从而展开对菜名中“假”的分析,并采用了很多相同的文献资料作为理论依据。在《东京梦华录》里有:假河、假元鱼、假蛤蜊、假炙獐[23]、假面披发[24]、金犀假带[25]肚羹[26];在《武林旧事》里有假公权炸肚[27];在《梦梁录》里有供假沙鱼。[28]还有半真半假的,如腰子假炒肺、假团圆燥子等等。此外,由于宋代佛教盛行,佛徒众多,素食流行,用“假”荤名来取代真荤菜亦为常见,《梦梁录》载有假河、假炙鸭、假羊事件等等。戏曲到了宋代,亦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扮演固定角色到多个角色的轮转;从具体人物到抽象一类人物的扮演;从历史人物传说到虚构人物故事的转变;充分说明戏剧的表演已经更加的规模化、成熟化和多样化。艺人能表演多种发言语调、步履动作、服饰扮相以及故事情节。“假”、“作”、“弄”、“装”、“扮”等词汇不断地在戏剧中出现。“每名四人簇拥,多作仙童丫髻。” [29]“大抵真假相半,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30]“副净色发乔,副末色打诨,又或添一人装孤。”[31]等等。戏剧与饮食一样,追求综合之美、声色之好、真假之趣。两文在分析为何用“假”及把饮食上的“假”风尚和戏剧中的“假”联系起来时均有相似之处:“假”一般都是作平日比较稀罕之食物,多为山珍海味或资源稀缺型食物;将食物的美味和人为创造的趣味统一起来。无论是饮食上的“假”还是戏剧上的“假”都是对人的模仿力、创造力的肯定和赞扬。

(三)对比研究:通过对两文的分析研读,发现两文在阐释饮食文化对戏剧艺术的影响、戏剧艺术又是如何被饮食文化所借用时,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对比的方法。如下表所示:

我们可看到,一方面饮食文化对戏剧艺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戏剧从表演的方式、选用的题材、活动的地点、呈现的形式等都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冲击,而另一方面,戏剧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娱乐性、趣味性、重精神享受的性质被饮食文化所汲取,在菜品的要求、进餐的配套设施、宣传的方式等方面亦得到启发,不仅戏剧表演本身更多元化,节目更丰富多彩,饮食品尝也更具有艺术性,身心享受结合得惟妙惟肖,从而构成了一道独特文化风景线。

当然,两篇文章亦有差异。因为个体的主观经验和理论积淀决定着哲学家关注、体察现实的视域的广度和深度,奚文中,以中文语言的构词选词如表示滋味、味觉等的词语(如“甜言蜜语”、“清脆”等)出发,引导出饮食何以体现艺术和文化,突出饮食是一种表演,在烹饪方式、食物种类、进食的环境等都有考究,认为正是由于中国人的饮食重视色、香、味、形的和合体验,更是一种注重享受的美感饮食文化,在饮食文化和戏剧表演二者之间,更加凸显饮食文化对戏剧表演的影响,反映出当时京都饮食文化的快速发展和影响力。翁文则侧重从市场消费的视角来连接饮食和戏剧,以“消费”作关键词,“市场”作背景,将二者放置在文化的视阈下进行品格上的对比研究,从而融合二者之特色,完善其享受之感,吃喝玩乐化为一体,用餐时的表演和观戏时的小吃,就是将两者融合的完美体现。

综而论之,翁文和奚文更像是生活在不同国度的双胞胎,从不同的文化视阈、生活背景、思维习惯等来探讨了一种相同的社会文化,结果却是采取相似的路数,得到相仿的结论,岂不奇哉?笔者认为亦是给那些老是强调中西矛盾、冲突的人一个重新思考、重审历史的机会。

参考文献:

[1][21]翁敏华:《论两宋的饮食习俗与戏剧演进》,获1986年校庆论文奖,《戏剧艺术》1988年第1期,北京:知识出版社《中国戏剧起源》一书所收,1990年版。

[2]Stephen H.West. Playing With Food: Performance, Food, and The Aesthetics of Artificiality in The Sung and Yuan,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Vol. 57, No. 1, (Jun., 1997 ),pp.67-106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3][4][7][8][9][10][11][17][18][19][20][22][23][24][25][26][29]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卷十・大礼预教车象、卷五・民俗、卷三・马行街铺席、卷二・酒楼、卷八・中秋、卷六・十六日、卷七・范苑内纵人关扑游戏、卷八・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保观神生日、卷十九・瓦舍、卷四・食店、卷五・京瓦伎艺、卷九・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序言、卷六・元宵、卷二・酒食果子、卷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卷九・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之史部十一地理类八杂记之属。

[5]曾巩著:《户口》,《隆平集》卷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史部・别史类。

[6]徐松辑录:《宋会要辑稿・食货志》(永乐大典本)三八・二六至四四。

[12][28]吴自牧著:《梦梁录》卷十九・瓦舍、卷三宰执亲王南班百官入内上寿赐宴。

[13]西湖老人:《西湖繁胜录・瓦市》。参见黄仁虎、嵇璜著:《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史部・别史类。

[14]李山译注:《管子・牧民》,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6页。

[15]《刘陶传》,《后汉书》卷八十七,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史部・正史类。

第6篇:饮食文化的美学范文

关键词:俄罗斯;饮食;特色;民族

俄罗斯所处地理位置被太平洋和北冰洋所包围,可经波罗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在世界上排名第一位,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储藏量也名列世界前茅。苏联和美国是世界上并列的两个“超级大国”。综合实力仅次于美国,其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等方面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充满着极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俄罗斯共有民族一百三十多个,在独联体时期俄罗斯人就占有总人数的百分之七十九之多。因此,造就了俄罗斯民族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的多样化。作为亚洲板块和欧洲板块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虽然其绝大部分的领土在亚洲板块上,但是由于历史的起源发展变化,俄罗斯人最早的生息活动主要集中于欧洲部分地区,所以受到欧洲饮食文化的影响更大一些,其饮食文化也就大多偏向于欧洲饮食特点。随着历史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也受俄罗斯的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特色、民族发展历程的影响,长期以往也就造就了独具俄罗斯民族特色的,别具一格的俄罗斯饮食文化。

俄罗斯饮食文化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历史悠久,早自远古时期就已萌芽,并逐步发展起来。在15世纪左右,当时的俄罗斯人深受欧洲文化的影响,在思想方面、文化方面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大多仿照欧洲的特色。而且绝大多数的人们热衷于欧洲的饮食风格,汲取了他们的饮食文化精髓,又结合俄罗斯人自身的饮食口味习惯,不断地发展演变,从而形成了独具匠心的俄式美食。俄罗斯人的饮食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俄罗斯传统的菜肴油脂较大

俄罗斯作为世界上领土面积的第一大国,其幅员辽阔,纬度较高,地跨寒带,气候特色鲜明,冬天寒冷而漫长。俄罗斯人为了生存下去,惟有体内摄入高热量的食物才能抵御严寒,强健如松。那么油脂较大的食物自然能够供给人体对热量的需求。所以大多数的俄罗斯人在烹饪的最后,都习惯性地往菜上浇洒少量的黄油,在做汤时也愿意让其表面浮油,浓郁纯香,正合俄罗斯人的口味。特别是青壮年,劳动的壮丁,日夜劳作,体力消耗较大,干硬而且粗粝的白面包或者黑面包,伴着飘着大量浮油的看起来油乎乎的红菜汤或者白菜汤一顿就能吃个两三碗。俄罗斯的主食和中国有所不同,他们以面包为主食。无论餐桌上的菜有多少,多么的丰盛,面包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也是俄罗斯人招待重要宾客的主要食物。俄罗斯的面包分为很多种,但主要分为小麦制成的白面包和用黑麦面烤制而成的黑面包。面包的特点是外皮粗硬、口味酸咸、易于消化、调理肠胃。其实最好吃的黑面包,是老祖宗流传下的方法烤成的面包。用温度均匀适中的炉坑微火慢慢熏烤出的黑面包,烤好后轻敲底部梆梆做响的才是质量口感最佳的面包。黑面包是俄罗斯传统的面包,具有独特的味道,堪称一绝。其次菜汤,凡是对俄罗斯饮食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一定听说过俄罗斯的汤。俄罗斯最传统最受欢迎的汤要数红菜汤和白菜汤了。

红菜汤在俄罗斯久负盛名,又叫做罗松汤。它是以甜菜为主做的汤,红菜汤在许多斯拉夫和欧洲国家倍受欢迎和喜爱。以甜菜为主,配上胡萝卜、洋葱、土豆、橄榄果、番茄、肉丁、圆白菜、有时还加入一些苹果和豆、各种肉丁,文火煮熬,既鲜香又营养。红菜汤制作的方法很多,有时还可以以肉汤为基础,加入各样的菜,但是无论怎么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很美味,都很油腻。 白菜汤和红菜汤相比较,流传以及受欢迎的范围没有红菜汤那么广泛普遍。它只有在俄罗斯较为受欢迎,特别是在古俄罗斯。白菜汤味道较酸,因为它的主要材料是酸的圆白菜。白菜汤的做法是以肉汤或者鱼汤为基础,加入酸的圆白菜、洋葱、胡萝卜、茴香、土豆、蘑菇等用心的熬制,当然,最主要的最多的蔬菜还是酸的圆白菜。上桌的时候依然习惯性地浇上一层酸奶油,再配上黑面包。

二、俄罗斯传统的菜肴口味浓厚

俄罗斯传统的菜肴口味较浓,入口刺激。酸、甜、咸、辣各个味道,一个也不能少。例如,俄罗斯人情有独钟的红菜汤味道是甜的、三餐必不可少的面包和牛奶是酸的、吃鱼爱吃咸的、生吃大蒜和大葱,刺激爽快,都反映着俄罗斯民族的粗犷和豪放的民族特色。俄罗斯人都喜欢用各种面做各式的大大的大圆饼。把发酵和好的面反复揉捏,然后分成若干个相等的小块儿,擀的薄薄的,软软的,多孔的薄饼,然后厚厚的涂上一层黄油或者酸奶油,使饼的口感变得更加柔软。出锅后,大圆饼夹上事先准备好的咸鱼或者鱼子酱、要是喜欢甜口的还有新鲜的各种果酱,浓缩牛奶等着你。咸口、辣味儿、香甜儿的馅儿任你选择。油腻中不失咸辣浓厚的刺激,要想制造点情调,再来一口醇香的伏尔加就着圆饼大口大口的吃,爽快极了!

鱼子酱,欧洲人视其为上等的美食佳品。其中,又以俄罗斯产的鱼子酱为上品。上佳的鱼子酱颗粒饱满圆滑,色泽透明清亮。从对鱼子酱高标准的要求来讲,世界上唯独有鲟鱼的鱼卵才能说是真正的鱼子酱,但它极浓的鱼腥味大多数的中国人根本无法接受,但俄罗斯要的就是这个浓厚劲儿。黑鱼子酱是上等的补品,它的营养成分极为丰富,是老、弱、病人首选的补品之一。

三、俄式菜讲究冷小吃

俄罗斯人习惯一天吃三顿饭,早上一般在家吃大概在早晨七八点钟左右,有时几片面包片就着酸奶就一顿早餐了。下午一点至两点左右是午餐时间,午餐一般很简单,都是在单位完成。俄罗斯人比较重视晚餐,晚餐也是三餐中最为丰盛的。那么俄罗斯人在用午餐时,大多数人都不能回家,一般都吃从家里带来的凉菜、酸黄瓜、鱼子酱、火腿、香肠、咸鱼、奶酪、或者夹着香肠的黑面包等等都是凉着吃,大多数都是冷盘,也很简单。说到冷盘,自然会想到圣代、冰棒等冷饮了!在俄罗斯冷饮是颇受欢迎的,他们对冷饮的热爱绝对不会受季节,天气变化的影响。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无论是炎炎夏日当空照,还是数九寒天冷风吹,他们吃冷饮的量都很大,严冬零下三四十度,无论大人小孩,拿着冷饮街头店铺随处可见,而且是越凉越让人觉得爽快,这真的是与俄罗斯人豪爽直率的性格相吻合,不得不让我们为之佩服。同时,也让我们看到饮食文化真的是一个民族特性的反映。

俄罗斯传统的饮料是“格瓦斯”。它是通过谷物发酵后酿制而成的,类似于不含酒精的啤酒,弥漫着独特的麦乳清香和啤酒发酵后的耐人寻味的醇香。酸甜适度,醇香浓郁、清凉而且爽口。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以及乳酸等丰富的营养成分。当然了,说道饮品,还有俄罗斯人情有独钟的“伏特加”。 可以说伏特加是俄罗斯民族性格和文化元素的又一写照。在俄罗斯历史和文化的长河里,可以说留下不朽成绩的诗人、作家、歌唱家、戏剧家、画家等等几乎都与伏特加拥有着不解之缘。一个民族的文化性、地域性和种族精神都决定了这个民族的文化饮食、传统习俗等特征。

我们仔细分析俄罗斯人的饮食结构,他们每天所摄入的营养成分远远的高于中国人。足够的卡路里、优质的蛋白质、丰富的维生素,这些丰富的营养物质每天足够的供应体内所需要的营养成分,难怪俄罗斯的姑娘个头挺拔、皮肤白嫩、美丽可人。同时也让我们看到,这也是俄罗斯人体质健康,富有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之所在。俄罗斯人像欧洲人一样,大量的吃肉类、奶油类的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同时他们也饮用大量的牛奶以及奶制品,俄罗斯人对奶制品的利用是我们没去过俄罗斯的人无法想象的到的,很多的奶制品专有词汇我们没法准确的翻译过来。俄罗斯人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都喝茶,俄罗斯人习惯喝加糖的茶,或者切几片新鲜的柠檬片,小心翼翼的放入热腾腾的浓茶里,加盖稍闷片刻,享受着弥漫的茶香,是一种极美的享受,然后入口慢慢的享用,品味浓茶奶香。更重要的是,喝茶也有助于帮助俄罗斯人消耗热量,降低血脂,起到调节身体健康的作用。

四、结论

通过以上我们对俄罗斯人的饮食特征以及饮食习惯的了解来看,俄罗斯民族豪迈奔放、朴实简单的民族个性深深地影响着俄罗斯的饮食文化发展,饮食文化的特色又充分的体现了俄罗斯的民族特性。其传统饮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简单而粗豪。只要油大、味重、够爽就成。俄式菜肴美名远扬,脍炙人口,酸甜咸辣各色俱全,不愧为享誉世界的俄式美食。

参考文献:

[1][俄]M・P・泽齐娜・B・C・舒利金,刘文飞,苏玲译.俄 罗斯文化史[M].

[2]张建华.俄罗斯的饮食文化[M].人民出版社.

[3]金亚娜.俄罗斯的饮食习俗[M].哈工大出版社.

[4]瓦・奥.俄罗斯的饮食美学[M].商务印书馆.

第7篇:饮食文化的美学范文

关键词:日式餐具设计 符号互动论 用户体验 情景体验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2-0126-02

前言

日本餐具设计表现出很多东方美学的特征,通过个体之间互动表现的更加多元化。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日式餐具中东方美学的展现不仅无法回避全球化浪潮,相反,还需要紧紧抓住全球化的大好时机,注重设计带来的生活方式、情感价值和美学价值。借助符号互动论核心观点的运用,启发设计师用独特的视角,从不同角度审视日式餐具设计的微妙变化,通过细腻和用心的观察,挖掘其背后的含义,设计出更贴近用户内心需求的餐具。

1 符号互动论在餐具设计中的现况与趁势

在符号互动论发展的过程中,做出最大贡献的是乔治.赫伯特,米德(Mead,George Herbert),他以哲学家的身份而成为符号互动论之父,其演讲和学生的笔记被后人收集出版,逐渐形成了符号互动论。在现代餐具设计中,符号互动论并没有局限的解释某一种饮食文化现象,而是从五个方面去描述餐具设计案例,通过大量现象的积累了解背后的内涵。

在日本饮食文化中,餐具的设计十分讲究,不仅表现出种类丰富,用途明确,物尽其用的特点,还表现出对应的民族性格与文化特性。在未来的日式餐具设计中,符号互动论将通过五个方面辅助日式餐具进行分类,从不同的方面分析日式餐具设计的特点。

日式餐具作为日本饮食文化现象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符号,其表象是丰富和复杂的。符号互动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日式餐具设计,产生不同的理解,利用分析的结果改善设计,进而对未来的日式餐具设计造成一定积极的影响。

2 日式餐具设计中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原则及影响

站在符号互动论的视角,日式餐具的设计需要遵循五个基本原则。

2.1 社会互动

符号互动论关注的对象是社会互动、社会动态以及社会群体所做的社会活动。作为社会互动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之间,也可以是群体之间。日式餐具的设计通过个体之间的行为影响别人,同时也受到别人的影响,通过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的持续互动行为影响日式餐具设计。

2.2 思维

人类不止通过个体之间来互动,同时还有个体自身的互动。对于日式餐具的设计,一定程度上受到个体之间互动的影响,但是他们的思维产生于其自我思考当中,此时,个体自身的思维显得更为重要。

2.3 定义

人类并没有直接去感知周遭的环境,而是定义其所在的环境,并通过思维对餐具下定义。日式餐具的设计也是通过这样综合的定义呈现出其特点。例如:当谈到“日式餐具的设计是朴素的”的时候,往往说的是所下的定义。在符号互动论当中,人类所做的餐具设计并不是简单地来自于餐具原本的样子,而是来自于如何定义餐具。

2.4 当下

人类如何去行为基于的是当时所处的环境,当下所处的环境产生了当时人类的行为。当下所处的环境包括当时的互动,思维以及所下的定义。

2.5 积极的人

符号互动论中的个体,他们相互影响,拥有自己的思维,会下定义。在所处的环境中,人类并不是简单地做出回应,而是利用它并积极地与其互动。在日式餐具设计中,存在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年轻、有活力、朝气蓬勃,积极的面对每天的生活;他们相互影响,同时拥有自己的思维,根据自身的要求,改变当下的生活状态,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现况;他们思维更加开放,对新鲜事物的容纳性也更好,专注于把当下的生活过好,寻找自己的日常之道,人作为其中主动的参与者,自然是最为重要的原则。

例如:从前有个农夫,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邻家小孩,留心观察他走路的样子、表情、言谈都像是偷斧子的。在他眼中,小孩的举动无不像偷斧子的人。几天后,农夫在山谷耕地挖出了斧子,再观察邻居家小孩,言谈举止都不像偷斧子的人了。《失斧疑邻》的故事,巧妙地描述了符号互动论的五个基本原则。

符号互动论五个基本原则相互关联,综合影响日式餐具设计,如表1。

在使用日式餐具时,它那极具通用性和耐用性的设计使用户产生情感依赖,并在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中,产生不同的感受。这些感受通过大脑产生具体的、可以被描述和表达的思考。当人们看到日式餐具时,往往会被它本真、素朴、平静的特点所吸引,它的魅力不是强烈色彩的倾述,而是经过思考娓娓道来的温暖。日式餐具的设计更多通过人“心”的沟通,产生更多的思考,个体自身的思考使得日式餐具更加耐人寻味。

日式餐具长期汲取外来设计的精髓,通过与自身文化的结合,形成了特有的折中主义设计现象,使得日式餐具设计在保留了本民族特征的同时,通过反思和突破与国际接轨。例如:现代牙签最早由美国人大量生产,那时的牙签是两头可剔的细签,在使用之后便被丢在桌子上,既不卫生,也十分浪费。日本设计师经过反思,设计出尾部可以折断的牙签,如图1。

3 基于符号互动论的日式餐具设计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百废待兴的日本经过近70年的发展,一改当年的风貌。餐具设计作为70年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与日本文化融合后产生了独特的化学反应。在日本,禅宗文化、佛教以及基督教相互融合和影响,使日式餐具在设计上呈现出典型而浓郁的东方风格,同时又符合现代社会,向人们展示着其清寂、纯粹、涩甘的精彩。借助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原则,从不同类别面向讨论日式餐具的设计方法。

3.1 文化、家居风格的限定

餐具作为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受不同区域文化的影响,产生了特定的样式,同时也成为特定文化的缩影。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具已不再仅仅以实用为目的,它在感性层面的价值越来越为人所关注,造型各异、功能丰富的餐具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同时也迎合了不同家庭的家居风格。日本是一个包容性很高同时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并最终可以形成自己鲜明文化特征的民族。餐具与日本饮食文化相互交融后,诞生了独具特色的日式餐具。

3.2 功能、材料、色彩的选择

日本餐具设计以其“含蓄性”和“朦胧性”的设计风格,产生了宁静优雅之感,同时还赋予了餐具人文情怀,使得日式餐具备受世人的关注。在功能满足的前提下,日式餐具的设计很自然地表现出了本真、素朴、寂静、谦逊、低调、平常等特征,这些特征的表现离不开其材料、色彩的运用。正是因为这些独树一帜的特征,使得日式餐具设计在国际上获得很多美誉。

3.3 需求、人群的确定

日式餐具作为日常用品成为人共同生活在每一天的伙伴,依靠的就是平和。日式餐具在设计之初就很好地抓住了用户的需求,其设计简洁、纯朴、自然,通用性和耐用性极高,在日常生活中不暄宾夺主,安静地等待用户去使用,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3.4 价格、市场的定位

不同人群的定位,不同材料、工艺的运用,不同功能的设计带来不同价格。功能丰富、新材料的运用必然导致日式餐具价格的水涨船高,反之,相对传统材料和成熟工艺而言,生产成本便会相对较低。与此同时,日式餐具设计通过新的功能设计,并运用到传统材料之上,也同样产生了不错的效果。

综上所述,将日式餐具分类,如图2。四个象限代表四个分类维度,每个区域都有其最值处,并且象限之间并不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在日式餐具设计中可以发现很多设计之间都有设计师用心之处,有联系,有反思,有考量,最终通过大量设计积累,形成日式餐具设计。

4 符号互动论对日式餐具设计的作用与意义

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少平原的国家,自然资源相对稀少,受到地理与气候因素的影响,自古就形成了崇尚自然的世界观,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克制的民族文化特点,进而表现在了饮食文化上――“精食”现象,并出现精巧的日式餐具设计。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给人带来了一颗浮躁的心,长时间的情感积蓄和压抑,导致了最终的情绪爆发。因此,在“精食”现象之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生活态度的重要性,开始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日式餐具通过相应价值观的导入,让更多人关注日本“感心”的设计。在这样一个大众化的价值观下,大家聚集到了一起,并且通过互动最终找寻适合自己的生活态度。日式餐具作为日用品,在中国社会大环境下,其设计表现出的是本真、朴实、低调、平常等一系列的特点,在不经意间为人们的心灵注入了温暖和快乐,自然受到追捧。

日式餐具设计作为―种饮食文化现象,通过符号互动的视角观察日式餐具设计,会看到不同的结果,感受到不同的体验。如图3所示,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比萨斜塔,它倾斜的角度是不同的。透过不同视角观察日式餐具设计也会有新的发现,从一定的程度上对餐具设计做出了贡献和影响。

第8篇:饮食文化的美学范文

“康乾盛世”时期皇城相府的官宴,“富甲天下”晋商大家族的家宴,佛教圣地五台山素斋,阎锡山官府家宴的五盔八碗等等,这些山西历史悠久的饮食瑰宝有待于我们去挖掘。但现实情况是,山西餐饮市场竞争激烈,各大菜系竞相渗透,粤菜、川菜、淮扬菜等各种风味流派冲击着山西餐饮市场。他们的厨师带着自己的绝技进入山西市场打拼,而山西的本土厨师们从悬殊的收益和分配中产生了极大的自卑心理。山西的本土厨师也纷纷“东施效颦”,热销外省的莱系品种,导致了山西无人关注晋菜,无人挖掘创新晋菜,晋菜的发展在低谷中徘徊。我作为一名山西厨师深感忧虑和责任重大。

晋莱与其他菜系相比,发展的差距在哪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缺乏弘扬晋菜的战略措施

饮食业特别是地方特色餐饮业的发展,与地方的领导战略密切相关。黑龙江、四川等省把发展特色餐饮业作为重要产业,制定了周密可行的发展战略,省级主要领导亲自抓餐饮市场及厨技师队伍的建设,使本省的厨技师队伍不断地壮大提高。他们积极输送自己的厨师出省出国,有的甚至进驻美国总统御膳厨房,为小布什司厨。领导的重视与推广,带动了整个农、副产品的种植及深加工。解决了农副产品的转化和产业链的延伸,使第三产业密集型就业岗位迅速增加,为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提供了平台,同时也带动了整个经济及GDP稳定增长。

山西省过去对这一问题重视不够,现在有了改变和转机。2006年9月、10月,山西省宋北杉副省长在“晋菜发展,晋菜改革创新大赛”上提出了发展晋菜的三点要求:

1.体现利润:让企业有利润空间。

2.注重营养,适应市场:要低脂低糖,绿色营养健康。

3.广泛运用山西原材料:如“山珍”应由台蘑而延伸到多种菌类。

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重视下,山西省的特色餐饮业有所起色,特别是面菜的结合创新成为一种发展振兴晋莱的举措。为晋菜在中国烹饪领域地位的提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与其他菜系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今后仍需继续加强领导,强化发展战略。

二 地城产物有待于充分利用

山西地处内陆,没有像沿海地区那样品种繁多的海鲜产品供应。但四川也是内陆省份,却能把本土的郫县豆瓣、涪陵榨菜、茂纹花椒、资中冬菜、保宁醋、泡辣椒、酸菜等土特产品做大做强,体现出了味多、味广、味厚的特色,创造出享誉全球的鱼香味、麻辣味、怪味、姜汁、红油、家常等20多种味型。加之厨师发挥擅长的小炒、小煎、干烧、干煸等技法,使川菜发挥得淋漓尽致。晋菜应向川菜学习,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在本土名、优、特产品上多做文章,做好文章。山西的饮食文化是在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沃土上发展起来的。农业的发展,农作物、水产品种类的丰富,为晋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来源。应县土豆、朔州大葱、右玉边鸡、柏籽羊肉、五台山蘑菇、代县辣椒、盂县花椒、洪洞甲鱼、垣曲大鲵、黄河鲤鱼丰富的地域物产等等,还有晋祠大米、晋北的五谷杂粮,遍布全省的土特产品,为山西餐饮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另外,清徐陈醋,大同火锅,正太炝锅面,认一力饺子,清和园头脑,六味斋酱肉,平遥牛肉,老鼠窟元宵,闻喜煮饼等知名企业品牌,也应得到很好的开发宣传。加之通过加强舆论宣传和监督的力度,摆脱驻足凝望、低头彷徨的局面,造成全社会对晋菜的关心,支持和爱护,晋菜定会重振河山。

三 未形成高水平厨技师群体

百年大计、树人第一。晋菜要发展必须从人才建设上抓起。晋菜虽然历史悠久,并有浓厚的文化内涵,但由于人才外流,观念封闭等原因,虽有数千年烹饪史的文化积淀,却很少有人去挖掘整理。有的只是小范围内流传,不被世人享用和承认。加之学厨者大多是上不起学的农家子弟,文化素质较低,只能言传身教,不能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有的受“传内不传外,传子不传女”、“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等观念的影响,致使很多山西名优菜品因传授中断而失传,有的也只是陈陈相因,缺乏创新。很多山西饮食文化的精华深藏于民间,而不能发扬光大。

四川省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烹饪专科学校。他们从学理论着手,从美学、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医学卫生等各种学科系统地培训、教学,培养了一大批能文能武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不少输送到全国各地,有的甚至进驻外国元首的御膳厨房。晋莱的发展也必须从人才建设抓起,从理论到实践,从菜品研发到营销策划,扎扎实实打造一支技术过硬,业务精通,有文化、有理想、有报负的餐饮队伍。借助山西面食培训班成功的经验,通过送出去、请进来,以师带徒、汇编山西饮食的教科书、手拉手、函授等形式,只有从烹调学、食品制造学、食疗学、饮食用具学、饮食民俗学、饮食文艺学、饮食美学、饮食商业学等方面系统培训,一支高水平厨师群体才会形成。

四 晋菜发展与旅游结合得不繁

山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从云岗石窟、悬空寺、应县木塔、五台山圣地、芦芽山原始森林,到晋中平遥古城、乔家大院以及晋南的壶口瀑布、黄河大铁牛、晋东南的皇城相府,到处都有历史文物古迹、红色革命景点,组成了宗教、古建文化游,晋商文化游,中华民族寻根觅祖游等旅游精品线路。抓住旅游大省的资源优势,乘中外游客来山西旅游观光之机,大力宣传山西名优食品,促进美食小吃、地方土特食品活动的开展,是弘扬晋菜的重要途径。浙江太湖之滨的湖洲,以饮食促动旅游,非常成功。他们利用得天独厚的淡水资源,用30多种鱼,烹制成500多款“百鱼宴”已闻名全国,享誉海外,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再如杭州的西湖醋鱼、东坡肉;宁波的冰糖甲鱼、锅烧鳗;西安的饺子宴;南京的盐水鸭;北京的烤鸭i重庆火锅;成都小吃;新疆内蒙的烤羊肉串;南京的夫子庙会;上海的城隍庙等等都是饮食旅游的知名品牌。山西要充分利用丰富的饮食旅游资源,促进晋菜的知名和发展。山西的名优食品如:浑源凉粉、小茴香娴羊肉、泡泡油糕、糖醋黄河鲤、鱼唇小酥肉、小皇鲍盖沁州黄等也是具有特色的旅游食品。而晋莱中的糖醋菜肴的运用早已成为国内外比较有特色的品种之一,山西醋在晋菜中得到了尽致的发挥。只要有创新精神,开发宣传,借鉴“山西面食之乡”这块金宇招牌,运用以面衬菜,莱面结合的技法,挖掘历史的、民间的、大院的、官府的、佛教圣地的等丰富的晋菜文化,巧妙的运用晋菜刀功精细,注重火功,技法多样的手段,相信以旅游观光促山西餐饮发展是大有作为的。

关于晋菜发展的方向,我认为应放弃经济学上称其为机会成本的陈腐思想,把握好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1.向集约连锁发展

为振兴晋莱,山西的仁人志士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打造出了不少知名企业,如三晋饭庄、芙蓉、双来、晋韵楼、山西小酒店等等。他们坚持规模经营,连锁发展,为弘扬晋菜文化作出了榜样。山西餐饮业的发展仍需进一步整合优势,解决多、小、散、乱的现象。山西餐饮只有集约连锁发展才能走向全国。

2.向内涵发展

山西的餐饮要以协会牵头,举办各种交流活动,如饮食文化节、技能表演、展台观摩、论坛沙龙、原料及调味创新等活动,有机地结合和利用山特的醋文化、酒文化、茶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民风文化,多渠道地搜集,挖掘,整理,借鉴各种饮食文化内涵,山西餐饮文化的内涵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3.向绿色发展

山西餐饮市场要在整合资源中推广绿色发展。要借鉴沿海城市餐饮业绿色发展的经验,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科学发展观。如:下脚料的深加工,研制成复合营养型胶囊壳;地沟油、口水油回收转化成动力燃料:使用能降解的一次性包装材料i杜绝一次性筷子的使用等等。使山西餐饮走上节约、清洁、环保的绿色发展道路。

4.向综合高效发展

第9篇:饮食文化的美学范文

世烹联名厨委董振祥主席掀起中国风

世烹联名厨委主席董振祥先生凭借其建立的现代中餐烹饪理论“大董中国意境菜”,登上马德里国际美食峰会的演讲台。在演讲中,大董向全球同行展示了中国各个地方菜系的交融渊源、“不时不食”的时令饮食概念、山水画构图与西方色彩搭配以及中国禅学的意境美学。精彩的主题演讲让现场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被当今中国烹饪艺术所感染和震惊。此外,来自西班牙、法国和芬兰的世界顶级厨师也在峰会首日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分享了各自最新的烹饪理念。这是中餐现代餐饮理论首次在全球顶级美食峰会上进行推广与传播,对中华优秀饮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和中餐厨师国际地位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董中国意境菜受追捧

在2015年2月3日马德里国际美食峰会的晚宴上,大董及其厨师团队精心制作了7道大董中国意境菜中的经典菜品。董振祥主席匠心独运,对于每一道菜品及其背后蕴藏的烹饪文化乃至中式哲思做了最完美的诠释,这是中华烹饪文化的一次创新与变革。本次晚宴的成功举办也要感谢晚宴举办地禅酒店董事长陈建欣及其员工的鼎力支持。作为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常务理事的陈建欣先生,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支持美食节晚宴,提前停止酒店经营业务并全力配合当晚大董中国意境菜的制作。正是这种中国式的和谐互助精神,助推了大董中国意境菜此次成功征服马德里国际美食峰会。中国哲思与中式烹饪的完美结合,引起了国际美食家、名厨们的极大兴趣。大董中国意境菜能够走红国际美食节,绝非偶然,这正是传统的中国烹饪文化在今日重新迸发生命活力的必然产物。希望有更多像董振祥主席这样的大师,能够在烹饪菜肴的同时,也为我们烹饪文化大餐,让古老悠久的中华饮食文化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在世界各个角落焕发新的生机。

世烹联名厨委副主席周晓燕惊艳表演

在此次西班牙马德里国际美食峰会上,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国际中餐名厨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周晓燕教授的表演,同样惊艳了在场的各位嘉宾。周晓燕副主席首先进行了以“淮扬菜精致刀法”为题的主题演讲,将淮扬菜的刀法向在场嘉宾做了分析与讲解,引起了在场400多位嘉宾的极大兴趣。随后又表演了从刀工到烹饪的全套淮扬菜系制作过程。淮扬菜刀法让在场嘉宾叹为观止,博得了阵阵掌声。周晓燕副主席作为我国淮扬菜系的代表,将淮扬菜的技艺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促使国际烹饪界对中国淮扬菜有了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周晓燕副主席表示,淮扬菜是中国烹饪的一部分,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烹饪的精神。他希望以淮扬菜的传播为契机,向全世界推广中国烹饪,向全世界传播中国烹饪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