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科学研究的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体育课 技能技巧 项目教学 意义 措施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6(a)-0000-00
随着高等教育受众群体不断增加,我国高教事业不断进行着改革与创新,体育课作为大学生增强体质、锻炼品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但是从当前我国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来看,特别是在体育课程的技能技巧的教学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也正是因为体育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致使很多学生难以从体育教学中学习到重要技术,树立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让身体技能从体育教学中获得更好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对技能技巧项目教学引起高度重视,应当积极加强对体育课程中技能技巧项目教学的研究,以期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素质技巧。
1 体育课中技能技巧项目教学的重要意义
1.1 促进感知和记忆能力的发展
人类对于新鲜事物的认识都需要通过全面而长期的感知才能形成长久的记忆,而体育技能技巧项目的训练就是通过人类肢体动作来进行表现。比如在实际的体育课程中常见的有通过拼图游戏或者翻棋子、绕绳、撕标签、触摸传递或者绑腿跑等方式来锻炼学生,因此一般需求学生能够较为细致的观察能力和精准的判断能力,通过技能训练也提高了学生的感知觉和认知记忆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时效性。
1.2 促进智力的发展
体育虽然主要是锻炼的人类的肢体灵活度和协调性,以及机能的柔韧性和素质,但与此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思维敏捷度与思维广度,因此,在体育课的技能技巧项目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个体化的技能技巧项目教学对于学生的观察、分析、逻辑、判断等思维能力有着显著地提高。而且很多体育技巧项目不是凭力气就可以做好的,更需要一些灵活和柔韧的技巧在里面,或者是需要敏捷、精准的动作,这样才能全方位的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1.3 增强了学生双手动手能力
体育课中的技能技巧项目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更训练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明白“躬行”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一些工科类的学生,(删除)刚毕业肯定都需要从基层一线做起,学生双手动手能力对于学生来讲更是必须的。体育课强化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意识,通过多次的、一定时期的技能技巧项目教学与训练,能够规范学生的操作训练标准,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性和操作熟练度,从而高效的完成实践工作,实现职业和岗位的对接。
1.4 让学生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需要
体育课技能技巧项目对于学生的感知能力、记忆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都大有裨益,因此,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能够帮助学生在就业时具备较高的竞争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协调的把握工作整体,并能够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快速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提高问题处理的效率。学生经过体育技能技巧训练能够更加灵活的应对相关工作适宜,为自己今后的就业和工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提高体育课中技能技巧项目教学质量的措施
2.1 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技能技巧项目训练的兴趣
为了使得体育技能项目教学更具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劲头,因此需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达到一定的训练效果。体育技能技巧项目需要学生长期的坚持训练,提高自身的毅力,塑造坚毅的品格,最终达到增强体质,提高体育技能的效果。所以,教师应当变换多种训练形式,并积极借鉴成功的技能训练经验,并利用互联网资源不断创新体育技巧训练内容,让学生在游戏和宽松的娱乐氛围中得到训练。比如,对于一些羽毛球运动,虽然很多学生都很喜欢,但是一旦开始了长期的重复动作或指令的训练,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因此体育教师就可以通过羽毛球趣味接球游戏或者羽毛球比赛的方式,寓教于乐,为学生开展个性化的运动训练设定,让学生主动地、自发的进行技能练习。
2.2 优化学生技能技巧项目训练的方法
选对方法,训练就成功了一半。技能训练方法对于学生技能技巧项目训练而言至关重要。在体育教学时,教师应当因材施教,全面、综合的分析本班学生的体育基本功和对项目技巧掌握的程度,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而且应当不断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进行创新和改革,在训练设计时银行将专项训练与游戏相结合,应用多元化的训练方式,提高学生训练水平。比如,对于短跑爆发力差的学生可以强化其预备跑的姿势训练和起跑训练,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信号引导,提高其对信号的反应速度。而对于一些创新的技能技巧项目,教师应当不断探索,在恰当的时期进行项目训练,而且要对学生训练过程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分析,指导学生技能技巧的关键点。而对于那些复杂的动作要反复训练,提高熟练度。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要领,教师还可以通过顺口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熟记相关技术,并在不断的实践中自我改进和提升。
2.3 坚持体育和德育并重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持续不断的强化学生的德育素质水平,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学生的体育优势和特长,并有针对性的进行项目训练,在其自身体能特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体能技巧。并积极与学生心灵对话,通过观察学生最近的表现及情绪变化,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全力营造出和谐、积极的体育教学和训练环境,秉承全面发展的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比如,为提升学生的毅力,教师可以通过长跑训练,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长跑比赛,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锻炼学生坚定的意志力。
2.4 注重运动技能教学与发展学生体能的有机结合
优秀的体育教学需要确保学生运动技能教学与发展学生体能的双提升。所以在实际体育技能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平衡好二者的关系。比如,在铅球项目的训练过程中,为了使得投掷距离更远,教师除了基本的投掷技能技巧的教学之外,还应当不断提高学生上肢的力量和手指的稳定度,并对投掷球体的角度和轨迹进行分析指导,训练学生在发力时的技巧,协调投掷,避免单纯的手腕或者手臂用力,而应当调动全身相关部位形成合力,使得抛掷的球体落地距离更远。
3 结语
技能技巧项目作为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分支,需要引起教师教学的高度关注,需要在教学中对其予以侧重,让学生们能够从技能技巧教学中学习到更加精细化体育教学的内容,学习到更加具有“花样”的体育内容。通过专项技能技巧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让学生的记忆力获得增强,让学生的观察能力予以提升,让学生的协调适应能力获得改善。教师要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终身体育的理念,帮助学生从技能技巧项目中获得身体能力的提升,优化整体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李杰.体育课堂开展“技能技巧”项目教学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06:96.
[2] 石岩,王冰.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之道――王晋教授访谈录[J].体育学刊,2014,03:1-7.
[关键词]公共体育 篮球选项课 分层教学
一、前言
篮球运动因其对抗性强、比赛激烈而对大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并在对大学生的体育参与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目前篮球项目在公共体育项目中成为最受大学生喜爱的项目之一,与其他各类体育项目相比,在公共体育项目课中选择篮球项目的人数相对较多。然而,由于受到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大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使得篮球项目中的大学生篮球运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为了使项目课中同一个教学班内篮球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都能取得进步,就有必要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以避免因教学方法单一或针对性不强使学生吃不饱或者吃不了而降低参加这项运动的积极性。篮球项目课中采取分层教学法既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目的。
二、公共体育篮球项目课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实验过程
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篮球运动技术基础水平差异、个体学习能力差异、个体性格差异等,克服教学中的“一刀切”,实行因材施教、实施异步教学,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异步化,使教学成为教师的指导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高效统一的过程。对公共体育项目课中运用分层教学法的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和比较分析法,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学效果的比较分析,对比分层教学法的效果,分析分层教学法的优点,从而为更好地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实施分层教学法,提高篮球项目课的教学效率起到促进作用。
研究对象来自于我校2010级、2011级公共体育课的6个班的学生,共240人,每周每班上一次体育课。为了掌握学生篮球知识、篮球技能的基础状况,在开课前对学生的篮球知识、篮球技能基础进行调查,即学期开始的摸底测试。根据调查结果,将学生分为四种类型。篮球项目课教学班中各类型篮球知识、篮球技能基础状况的学生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篮球项目课教学班中各类型基础状况的学生所占比例统计结果
分层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对比实验方法是将我校公共体育课篮球项目6个班的240名学生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分层教学法重新调整分班,按照开课前进行调查掌握的学生篮球知识、篮球技能的基础状况,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班进行分班教学,对照组三个班不同基础的学生统一进行教学。学期末进行考核和二次调查,并将考核和调查结果与学期开始的摸底调查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教学方法是:专项授课前后对240名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基本知识、专项技能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一次测试。然后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
三、公共体育篮球项目课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效果分析
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即在采用分层教学法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身体素质、基本知识、专项技能方面测试的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身体素质、基本知识、专项技能基本处于同一水平,没有什么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法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身体素质、篮球技能方面测试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实验教学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基础状况对照表
通过分层次进行教学,用篮球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欲望。通过学期末的测试结果反映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通过篮球项目课的学习,在身体素质、基本知识、专项技能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其中,实验组采用分层教学法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专项篮球技能方面与对照组在篮球技能方面出现显著性差异。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成绩比较,结果显示,分层次进行教学的效果明显,尤其是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篮球技能的效果最为显著。分层后,在同一个教学班中的学生身体素质,技能水平基本接近。同时,教师便于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无论是内容、教法、运动负荷等方面均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大大增强了教学过程的针对性,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篮球项目的兴趣,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等,从而有利于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增强。
四、公共体育篮球项目课中实施分层教学的进一步思考
通过采用分层教学法的实验教学表明,分层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篮球技能的效果明显。但同时,我们对公共体育篮球项目课中运用分层教学法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得到了一些新的启示。即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制订相应教学目标的客观依据,所订目标应是在师生共同努力下能达到的最高目标。教材是制订教学目标的蓝本,教材本身就有不同层次的具体内容。例如篮球项目课的教材就有必学内容和选学内容之分,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将这些内容划分为不同层次,教学过程中各有侧重。这些都为我们制订目标时划分层次提供了依据。对学生划定层次时首先做了思想动员工作,使学生真正认识分层进行教学的目的,了解分层教学的方法,懂得如何配合教师进行学习,教师再根据全班情况,做适当调整。
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学生都学有所获,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科学认识差异,实行分层教学。在分层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过程要统筹安排,及时调节。分层次教学由于涉及几个层次的教学,因此教师必须统筹安排。同时教师制订的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往往会出现不切实际的情况,教师必须经常注意计划实施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调节。在此基础上各层次学生对照安排进行自学,老师按照计划,分课时对各层次学生进行分类辅导教学。分层次的讲与练,往往是交叉安排,循环进行的。对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的教学应有所差异,比如对低层次学生的讲解要“少吃多餐”讲讲练练,这就要求教师对每课各层次的讲练内容及交叉序列作科学周密的安排。同时,精讲精练,辅导为主。因为讲与练都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的,讲与练都宜精。教师可以凭借经验,联系本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尽量让学生篮球技术技能和知识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对于课内练习的内容教师应精心策划,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及时了解教学效果,适时进行反馈矫正。
五、结论与建议
在公共体育篮球项目课中,以教学大纲为标准,进行层次分组教学其效果好于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分层次进行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全面的、系统的持续性教学工作,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运动中所获得的技能,即运动技能本质上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形成,必须经过反复、成千上万的练习,掌握篮球技术也是如此。同时,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素质训练是很重要的,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在对抗性比赛中,技术动作很容易变型,不可能发挥自己的技术特点。因此平时训练中要以多鼓励、多疏导的方法来培养。多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技术上的错误,培养他们冷静、沉着、坚定、自信的心理素质,通过一般训练提高心理素质,通过心理训练促进一般训练的效果。这既有利于提高篮球运动技术水平,也有利于提高今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伟.运用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效果[J].中国民族教育,2008(6)
[2]宋燕.浅谈分层教学的依据与效果[J].黑龙江教育,2012(2)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055-02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完成项目来达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完成过程为基点的教学理念。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的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引入项目教学法后,学生便在课堂中实际经历了分版跑线、报题会和排版会等新闻行业工作模式,教师和学生的身份也转变成了“总编”和“编辑”、“记者”,学生不但通过“做”领悟了“学”,还培养了极大的职业兴趣。
项目教学法中的评价体系是检验项目教学法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反复实践和论证,笔者对评价体系做了革新,即在激发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和参与性的基础上,注入行业模式,确保整个项目教学法运用的贯通性,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评价理念要紧扣学生实际和行业标准
(一)评价理念符合体育专业学生素质能力。体育专业学生普遍怕“写”,因此新闻采写通常是他们最头痛的课程之一。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在一年级起就安排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但指望学生能很快进入“记者”、“编辑”的角色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引入项目教学法的同时,教师十分重视学生个性和潜力的挖掘。在制定评价标准时,不仅重视采访与写作能力,还认可并鼓励学生发展各种新闻职业能力,如摄影能力、新闻策划能力等,使体育专业学生能通过他们点子多、眼光独特、喜欢动手操作等特长,事半功倍地完成新闻采写。
(二)评价理念体现新闻行业评价标准。项目教学法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在实际岗位中感受和锻炼,进而提高职业能力。因此,将新闻行业原本就已成熟且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结合进课程项目的评价中,可以提高项目教学法的成效,更好地创造仿真教学环境。经过研讨,笔者在课程评价体系中引用了业内最常见的量化打分的方式,并分为基本分和奖罚分。其中,基本分是指稿件和报纸按规定应得分数;奖罚分是指某一稿件或报纸因质量状况而被奖罚的分数。奖罚分剥离于整个评价标准中,主要由行业一线采编人员提出建议,由主讲教师综合意见进行打分。
二、基于行业标准的评价方式是课程的重点
(一)项目评价形式。项目教学法的采用,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又使课堂成为了媒体的实际战场。因此,在评价中,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也将媒体的评稿会、版面评审会搬入课堂中。以项目之一“制作完成一份校园体育月报”为例,见表1。
从表1可知,通过项目教学法和引入行业模式,教师一改传统教学方法中重视写作,以新闻作品完成质量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偏见”,重视学生各方面岗位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二)项目评价方式。在执行项目教学法的评价体系中,笔者不但引入行业评价的量化标准,还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改革为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两者各占总评价的50%。下面以制作完成一份校园体育月报的项目为例。
1.过程性评价标准。笔者将总项目中的各采写子项目的成果分别进行过程性评价,5个子项目总分的相加将是过程性评价的总得分。其中,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详见表2、表3。
三、引入行业标准的评价体系实践体会
项目教学法的评价体系根据真正能够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来进行全方面的大胆改革,打破传统“一考定音”的模式,把学习过程包括评价过程转变为创造实践活动。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笔者有以下两点感悟。
(一)评价体系具有多元化和前沿性。评价标准的执行采取教师评、小组互评和组内互评的形式进行。教师评主要针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掌握情况,小组互评主要针对各组作品完成的质量,组内互评主要针对组员团队能力和个人贡献。通过在评稿会上稿件的展示和总编、编辑的点评,营造人人参与的课堂氛围,体现了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同时,由于评价体系中的评分标准很大一部分是采取植入行业评价标准的模式执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教师主动深入行业一线学习锻炼,及时了解和掌握行业动态,保证课程的前沿性。
(二)评价体系体现公平又富有激励。传统考核方式总是或多或少地含有教师的主观臆断。项目教学法重在引入行业模式,就把行业严肃、公平的考评量化指标也一并引入了进来。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引入项目教学法评价体系后,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小组组长,甚至是每一个学生,都能秉承认真、负责的态度,俨然在真正的职场中。组长作为编辑更是认真做好作品完成和评价过程的情况书面报告,确保整个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让所有组员心服口服。同时,笔者创新性地加入惩罚分,由聘请的行业一线能工巧匠打分和评价,能刺激学生表现欲望,并以激励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和职业兴趣。
总之,项目教学法评价体系在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中实施,使课堂更好地与行业相融,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课程改革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及掌握岗位技能的程度都有大幅度提升。当然,本课程之于项目教学法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如在项目实施过程监控体系建立等方面。我们将继续探索思考、深化改革,以切实提高体育专业新闻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雷璐荣.行业模式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新闻采写”课程的项目制改革[J].重庆高教研究,2013(2)
[2]金静梅.高职项目教学法考核方式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
[3]廖克顺.项目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类专业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4]何瑜.加强过程控制,采纳形成性评价――建立项目教学法的学生评价体系[J].中国科技信息,2005(14)
[5]陈惠英,傅德清.项目教学法中的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的探讨[C].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二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10
关键词:大课间 民间传统体育 学生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3―0099―02
前言
国家教育部门颁发的《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要将大课间体育活动排入课表,按时进行,各地和学校要积极探索,不断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时间短、学生参与多的特点,所以,在对大课间的安排不仅要在内容上要满足学生的需要,锻炼学生的体能,而且要考虑到大课间活动的目的性,大课间的活动内容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从而达到真正锻炼的效果。
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各式各样,种样繁多。据统计,目前我国有近千项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项目数量和活动形式堪称世界之最。它既包括汉民族的民间游戏和少数民族的传统竞技,也有民族中普遍开展的项目,但近一个世纪以来,现代体育的传入对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空间的不断挤压,传统体育日益被现代体育所包围。所以,一些民间传统的体育项目对于现在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甚至有些项目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体发展特点结合当地民俗,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大课间活动的内容。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很大的可行性,这些项目都具有传承性、普及型、实用性、可选择性、趣味性的特点。
1 传承性
在改革开放以前,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的价值。大量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例如陀螺,陀螺是中国最早的娱乐项目,可以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晋代,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但是现在的青少年学生中,对陀螺的几乎没有印象,感到非常陌生,不知道怎么进行这项活动。这些类似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前人智慧的体现。学校将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到大课间活动中来,不但增加了学生们的知识积累,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参与传统体育活动,利于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避免这些民间项目的流失。
2 普及性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可开展性较强,具有广泛的普及性,开展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场地要求不高,在任何一块空地上都能进行活动,有的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有的对不同人数、时间、季节都有合适的体育项目可以进行。
3 实用性
开展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体育,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就能达到这样的目的,例如,跳绳是以下肢部位为中心的全是运动,可以锻炼大腿、小腿肌肉,手腕力量,弹跳力,连续跳绳1分钟,可使心率增加到每分钟150左右,可以增强肌肉耐力、心肺功能,加速身体新陈代谢,增强血液运行和心血管功能。还有抖空竹,这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项目,是全身的有氧运动,能锻炼学生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同时还能够改善学生的视力,提高学生的视力。
4 选择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城市都有自己当地的传统体育项目,各种各样的传统体育项目适合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参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有针对性的进行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活动,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团队意识。由于体质原因,有些女同学平常很少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再加上学校体育的教学的难度和枯燥,一些同学负担不了这些负荷,然而,在大课间活动中开展传统体育项目,活动的难易程度自己可以控制,活动形式灵活多变,这样可以更好地鼓励同学参与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5 趣味性
关键词:企业组织架构;电梯控制技术;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7-0122-0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市场对于电梯行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何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提高自己可持续竞争力,是高职教育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此问题,国内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方法上做了努力和尝试,措施之一就是采用项目教学法。但是,许多院校在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时,普遍存在为了项目教学而将教学项目化的倾向,没能顾及电梯行业本身的特点和电梯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因此,有必要探索一条新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为目标,既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又兼顾企业的实际情况,将企业的组织架构和企业文化因素纳入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基于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结合我校电梯维护与管理专业的实际条件,重构电梯专业“电梯控制技术”课程的设计理论和实践模式,提出了一种基于企业组织架构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教学法。
企业组织架构特点和岗位分析
(一)现代企业的组织架构特点
现代电梯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大多引进项目化组织结构。项目经理在其他职能部门的协作下,负责电梯工程项目的销售、生产、安装和技术服务工作。项目化企业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
(二)电梯企业技术人员相关岗位职责
根据项目化教学的指导思想,一门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需要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专业岗位的技能需求来制定。而专业课程的内容布局,需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细化专业岗位细节,在项目设置上能始终贯穿市场岗位的技能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在熟悉和了解一般的企业运作组织架构后,需要对相关技术类岗位职责有进一步的认识。
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工作职责要求。而且不同的岗位,对于同一工种也有不同的要求。具体而言,根据对电梯企业的岗位调查分析,电梯企业技术岗位及工作职责要求如表1所示。“电梯控制技术”课程的项目内容安排就是基于这些企业岗位职责分析来设计和实施的。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其关键是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标准要求,合理地选择项目内容,进行具体的成果展示以及科学的教学评价。
项目教学法的开展综合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明确项目任务、制定项目计划、项目执行、项目结束、评价和反思。这几个阶段紧密配合,形成一个有效的教学圈。
(一)项目教学法的项目设计和组织实施
根据“电梯控制技术”课程的课程标准,本课程设计2个大项目,即电梯控制柜的组装和电梯的电气功能调试。
学生整体上分为2个大组,每一大组按照一般项目化企业的组织架构,分为项目部、销售部、工程部、制造部、质量部及服务部共6个小组。根据学生的人数,每小组的人数以3~4人为佳。每一小组以民主选举或者竞争上岗方式选举一名负责人,作为自己部门的经理。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相对充分的锻炼,每一个项目需要再分化为6个功能模块,当第一个功能模块按照这6个部门的职能完成后,原先项目部自动转为销售部,销售部转为工程部,依次类推,6个部门都更换成员共同去完成第二个功能模块。当整个项目完成以后,整个大组的学生都能以企业组织架构的模式得到充分锻炼。这2个大项目是平行进行的,当每一个大项目完成后,2个大组的项目彼此交换。虚拟企业组织架构如图2所示。
br>
(二)项目教学法授课过程
我们以“电梯控制柜的组装”为例,来说明项目教学法的授课过程。虚拟组织架构教学流程如图3所示。
首先,引入项目教学的情境,教师以客户的身分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企业”招标,要求生产6台速度是1.0米/秒,额定载重是1 000kg,具有标准电梯功能的电梯控制柜。接到此订单后,我们将该项目细分为6个功能模块:变频器系统组装、电源及主回路部分组装、主控制回路部分组装、门锁回路部分组装、安全回路部分组装以及电气柜的调试。
变频器系统组装模块的授课过程是:项目部学生和销售部学生须根据客户的要求,明确项目产品的规格,制定投标文件书。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这份标书进行讨论和点评。“中标”后,项目部立即组成项目生产小组,制定项目生产计划,明确每一个职能部门的生产完成节点,并跟进这些节点。销售部和客户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关注客户信息的变化,并及时反映给项目部。工程部按照功能要求,绘制电气原理图,并制作电气清单。制造部根据电气原理图和清单,制作电气安装工艺文件(电气安装图和接线图),并开始组织电气部件。同时,销售部根据电气清单进行元件采购和价格核算,并报给项目部。质量部做好电气部件检验文件,并对部件做好进厂检验。部件组装完成后,质量部做组装完成检验文件,并作好出厂检验记录文件。服务部协同项目部处理解决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性问题。
在授课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地模拟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可以设置一些意外情境,如在工程部设计电气原理图纸时,客户要求更改变频器的型号和规格,需要项目部和销售部紧急处理;制造部在制作电气工艺文件时,发现工程部的原理图纸和实际产品的接口不符合,制造部须知会项目部并要求工程部更改图纸。对于这些意外情况,都要求有相应的文件记录。
在此期间,每个部门完成工作以后,项目部要对该部门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考核,交给客户(教师)验收,由客户提出意见,整改完成后进行下一道工序。
(三)项目教学评估
在项目教学法中,项目教学评估非常重要。一般而言,有助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小组合作的评价方法有项目计划、自我评价与反思、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1)项目计划:教师允许学生(小组)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小组)识别学习目标,设计达成目标的策略,安排项目实施进度,制定评价标准等等。由于学生参与了项目实施计划的制定过程,因而有助于学生保持积极的自律,反过来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热情。(2)自我评价与反思:自我评价与反思给学生提供评价他们自己的项目进展状况、思维和学习情况以及反思改进方法的机会。(3)小组自评:由每一部门小组的负责人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文件、实物),讲述自己部门在完成任务时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部门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4)小组互评:按照小组中预先确定的评定标准,学生和教师共同对项目结果、学习过程、经历和经验进行讨论评估。讨论其他可能采取的行动、出现的错误和成果。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评价。(5)教师评价:在教学评估中,教师可以围绕项目任务,对项目结果进行理论性深化,有意识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流程如图4所示。
(四)项目教学总结
一个功能模块完成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评价的结果,对此次教学过程进行全面总结。应使学生在进行下一个功能模块任务时能够运用此阶段所学的综合技能,处理类似的问题。
使用项目教学法,我们也会有意识地贯穿对电梯相关标准的讲解,以有助于学生加强对枯燥标准的理解和记忆。如《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标准第14.1.2.4条规定:“当电气安全装置为保证安全而动作时,应防止电梯驱动主机启动或立即使其停止运转。制动器的电源也应被切断。”针对这一点,我们结合电气原理图讲解这一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如果不满足这种要求,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并演示给学生看。这样,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可以加强学生对标准的理解。
将企业的组织架构引入到课程
教学中,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接近企业实际运作的环境下,理解和把握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不仅要求教师更具爱心,还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具艺术性。
参考文献:
[1]班祥东.加强校企合作,构建“以项目为主线、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模式[j].职业时空,2009(4).
[2]朱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及意义[j].职业时空,2010(12).
[3]张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分析及案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项目导向教学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7-4
高职《多媒体技术》课程是面向“多媒体软件制作员、操作师”等职业岗位开设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多媒体制作与合成的应用能力,该课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及其合成技术等。该课程的开展符合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面向计算机新技术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要求。
我从事《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多年,一直在思考该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好这门课,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地学习、学好该课程。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是以理论为主,实践部分分量不大,后来虽然也采用了项目教学法,但是项目的选取相互独立,前因后果缺乏关联,导致后续的合成与前期的实训教学相互脱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在《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中选择和设计合适的项目,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充分在项目实训中提高自己,是在《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通过结合教材和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后,我申请了“《多媒体技术》课程中的项目设计与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决定利用2个学期的时间,研究《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尝试用项目导向教学法来施教该课程。
“项目导向教学法”就是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将实际的项目贯穿整个课程教学,使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一门课程讲完,学生已经做了几个实际的项目,教师根据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项目导向教学法是以项目为根本,以实践为导向的,使学生能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经过研究、分析与应用,我总结出该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1)目标明确。项目导向教学法具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在开始学习这门课的时候,老师就明确的告知了该门课最终该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使学生明确知道项目目标,自己的任务是什么。因此,在该课程教学过程的每个阶段中,学生始终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所做内容处于项目的哪个阶段。(2)教学主体转变。传统的教学法是以教师、课本为中心,以教师的“讲”、“演示”为主,教学主体是老师;而在项目导向教学中是以学生、项目为中心,突出学生的操作,教学主体变为学生。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指导作用。(3)综合性。《多媒体技术》课程是一门交叉性学科,该课程所涉及的软件比较多,有处理文字的软件,有图形图像软件,有音频、视频软件,有动画软件,有多媒体合成软件,这就要求所设计的项目有很强的综合性。而项目导向教学法就具有这种特性,能引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学会各种软件,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分离与集成性。在该教学法中,把项目分离成一个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有多个任务,子项目完成后,把各个子项目再集成到项目中,并且为了培养学生对工作模式的认知,在学生执行项目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公司的项目流程执行。
因此,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就是将项目划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一个子项目划分成相应的一个或几个任务,教师以任务单的形式给学生下达任务。针对这种教学模式,我设计了“多媒体电子相册”项目,在该门课程的教学结束时,每个学生都应该完成了“多媒体电子相册”的制作,同时也掌握了FLASH、PHOTOSHOP、AUTHORWARE等多种软件的应用。
依据项目导向教学法的思路进行《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多媒体电子相册”这个大项目为主线,构建多个任务,以任务递进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完成《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整体教学,使学生能达到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通过对教材的详细研究、分析,我将这个大项目细分成五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中又包含一个或多个任务,具体设计如下:
项目一:用Word2003或Cool 3D及Swishmax等制作文字动画的软件为“多媒体电子相册”制作封面及动画文字标题,使相册的封面及标题能够多姿多彩,给访问相册的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
项目二:用Photo Shop软件对普通照片进行处理,包括将照片制作成大头贴效果、版画艺术效果、撕裂照片效果、给照片添加下雨、下雪效果等任务,以使照片具有赏心悦目的效果,达到丰富相册的效果。
项目三:用Flash为电子相册制作一个片头(主要内容为介绍设计者的相关信息);另外,使学生能够使用动画补间和形状补间进行动画设计,使用遮罩等效果创建丰富的动画效果,制作惟妙惟肖的二维动画,使电子相册具有丰富的动画效果。
项目四:使用Gold Wave软件为电子相册录制一段解说词,并为它添加背景音乐。
项目五:用Author Ware来合成多媒体电子相册。通过项目五,将项目一至四合成,使学生能够使用Author Ware这进行多媒体素材的集成和组织。这里包括一级流程线制作、交互功能的实现、“童年回忆”二级流程线的制作、自定按钮的制作、添加照片、“精彩瞬间”和“明星风采”二级流程线的制作、 “退出”二级流程线制作、程序打包等8个任务.
基于上述设计思想,我把多媒体技术课程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归纳为五个步骤:明确项目目标、制定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检查评估以及项目总结。
理论上通过这五个项目以及其中的若干个任务的完成,学生能够制作出“多媒体电子相册”的完整作品,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基本掌握了《多媒体技术》课程中的多种应用软件的使用。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我也遇到的很多困难。一是受学校硬件设施的限制,部分任务无法顺利完成;二是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学生不能完整实现“多媒体电子相册”。
总之,新的社会形势下,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改革;在继承优秀的教学经验的同时,不断创新,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实施项目导向教学法,以项目为核心,通过完成项目来学习多种软件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动手能力,通过对老的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前后内容串联起来,克服前后脱节的问题,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教学效果,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学生能否在走出教室、深入社会时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能否全方面的展示自我,与他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关键培养学生的自学及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宝剑.多媒体课件制作实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唐腾健.浅谈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方法[J].科学咨询,2009(15):91-92。
[3]戴士宏.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陈永辉等.基于项目的多媒体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6):60-61.
[5]米青,杨延军.“项目导向教学法”教学模式的应用与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9,2月.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课程整体设计;实践研究
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设计理论知识,熟练运用AutoCAD、3DMAX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平面与装饰装修设计制作的高技能人才,可以适应广告公司、装饰装修公司等与专业相关的设计制作工作。目前该行业的毕业生,普遍存在适岗能力不太理想的状况。这种状况的产生与学校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内容、教学模式都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在其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职业经验和职业技能的获得。如何实现教学情境和工作情境对接,让学生更好的获得最一线的职业技能,从而能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急需研究并付诸实践。
1 教学改革理念及思路
1.1课程设计理念
(1)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作为教学重点;(2)突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3)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途径,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依托,重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4)实现教学项目与工作任务一致性,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性,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性。
1.2课程设计思路
建立基于工作岗位过程的项目课程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和专业拓展能力。
课程选取真实的项目任务为载体,创建真实工作环境,以完成任务为中心,整合任务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实现“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职业道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体验企业对实际岗位的需求。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市场需求、解决学生就业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
面向就业岗位设计工作流程与实施6环节如下:
电脑制图员与其工作流程:接受并分析任务单——绘制和处理图形图像——客户沟通修改——作品。电脑设计师与其工作流程: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分配任务——审核最终效果确认。六个实施环节:即项目情境、解决方案、合作实践、客户反馈、产品汇报、项目总结。
2 教学方法改革具体实践方案
2.1改革目标
基于电脑制图员与设计师工作岗位过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真实的项目任务为载体,创建真实工作环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实现“学习情境即是工作情境”,体验企业对实际岗位的需求。建立基于工作岗位过程的项目课程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和专业拓展能力。
2.2课程定位
室内设计方向课程包含了室内设计效果图表现、3dsmax等系列课程,该方向课程培养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室内设计基本理论及Auto CAD等设计软件操作技能,能够从事电脑绘图员、电脑设计师等工作岗位,同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3课程设计
本课程在设计时,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设计了项目课程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解决方案设计——合作实践。
(1)教学内容模块化
以知识够用为原则,摒弃了一些不常用的知识,对本课程模块化设置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体现岗位就业目标,与职业特性相结合,使学生真正掌握某一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充分体现职业特点,以下对本课程进行的模块划分即“平面图形图像处理与制作”、“三维图像处理与制作”、“建筑动画后期”三大模块。
(2)项目设计
以项目和真实生产任务为载体,依据职业成长规律,设计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学习模块。教学进度双线并行,项目A是基础技能的训练,项目B拓展能力的培养为贯穿项目。两个教学项目既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又突出了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同时还融入了素质养成的理念与内涵,符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内容的设置同时兼顾了就业、继续学习和职业发展三方面的需求,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2.4考核方案
本课程操作性强,鉴于平时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学习效果即时可测。考核由过程考评、期末考评组成。比例如下:
学期教学评价=过程评价70%+结果评价30%
过程考评评价:70%学习时数、学习态度、合作能力、课上项目和课下项目设计成绩。
期末考评评价:30%综合考核auto cad、3d max、Photoshop等软件综合操作能力。
3 整体课程体系设计特色与创新
3.1重整课程体系
通过对建筑装饰行业的市场调研、召开工作任务分析会以及同类院校相关专业课程开设情况的比较研究,改革高职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室内设计方向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整合,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重组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关系,依据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实现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对接。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3.2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最大的区别
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老师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实际工作技能的培养为中心。所以,在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学生是认知和技能掌握的主体,是知识与能力的主动建构者。新教法:创设情境、自主学习,然后分小组合作练习、探究,得出结论。
4 小结
通过项目化教学的高职图形专业室内设计方向整体课程设计实践研究,加强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学生借助特定的情境能够亲身体验专业教师、企业员工以经验形态存在的知识,掌握职业活动的基本技能自觉缩小就业意向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逐步形成比较务实的择业观,使学生更好的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林静.商业空间展示设计课程教学的探索[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
[2]杨京玲.周波.关于国内高校设计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1,(03)
体育多元化教学组织与实施的工作方略
依据体制架构设计理论而形成的多元化教育思想体系,为体育多元化教学组织与实施赋予了更多操作性和发展性的策略。在其理论思想指导下,各级组织者及教师工作能力的要求更具专业性和全面性,力求体育教学组织打破体育教育活动在一个固定模式下运行的格局,开创多种渠道和组织方式使参与者在体育运动方面有更多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空间。
1体育多元化教学组织系统
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领导并协调各部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图1)。创建多元一体教学组织模式,形成校、学院、体育部、班级、寝室的组织体系,保障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各项工作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有序进行;公共体育部参与全校体育工作计划制定,在落实学校公共体育工作计划中,负有对各项体育活动内容的指导、训练、咨询义务;二级学院负责各年级、班、寝室的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工会、团委、校医务室等职能部门形成一个各尽其职、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的有机整体,保证多元的学校体育工作发展一体化。
2体育多元化教学组织系统与实施
公共体育部组成课堂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科学研究、体育运动训练、体质健康教育、体育协会指导等多元化教学组织的实施团队。
建立以教学工作为核心的长效机制,即以课外体育活动来拓宽教学,以体育竞赛带动教学,以科学研究总结和指导体育教学工作,形成公共体育多元化教学改革工作的制度化,并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不断的创新教学工作理念和措施,提升公共体育教育教学品质。
2.1课堂体育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教学指导委员会是教学改革与实施的绝对领导,在其指导下开设出特色体育课、选项体育课、选修体育课、康复课、训练课五种类型体育课。实施中达到教材使用规范化、教学文件制度化、教学理论与实践同步化、教学内容组织多元化的工作要求。
2.1.1特色体育课、选项体育课实施定时教学组织模式(三元结构):身体各部位基本运动能力练习方法(体操、田径10-15分钟)+体育运动技术技能(自选体育项目或特色体育项目50-60分钟)+保健技术技能(太极拳、气功10-15分钟)。
2.1.2训练体育课由大学一年级开始,在开设的每个体育项目的课程中选拔30人,分列一个教学班,进行每周两次的各个项目体育运动训练教学。经过四年的体育学习与训练后,学生可获得该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资质证书;非上课时间根据参与训练课时数,可获得相应的选修课学分。
2.1.3选修体育课、康复课发挥和挖掘公共体育教师的专业潜能,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服务学生的多元需求。
2.2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课外体育活动具有增强体质、拓宽和丰富体育活动内容、巩固体育课所学习内容等作用。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中心,课堂体育教学是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大学生自主性的体育运动内容和时间均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进行。多数高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并不以学生是否情愿为前提,实施起来也缺少与课堂体育课教学同等要求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组织管理,出现课外体育活动效果不够理想的状况。课外体育活动同课堂体育课要求一样,同属于国家教育部教学指导纲要中规定的体育教学内容,是教学计划的组成部分,是体育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续。因此,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课外体育活动是有依据的,其组织层级有:学校级、学院级、班级级、寝室级。组织方式有:统一组织与自行组织及自愿参加相结合;组织和服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岗位职责和义务。
2.3体育科学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科学研究工作的主要特点是:把最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内容运用到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达到不断创新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以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发现的问题为研究目标,针对体育教师岗位职责的实际情况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实施以科学发展观来总结指导体育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实践。需要全体体育教师值得注意的问题,丰厚的科研成果如果没有将其转变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上来,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资源浪费。对于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科研而言,教研部应有计划、有组织的发挥其科研团队作用,将体育教学与训练场馆作为科学研究基地或实验室,做到学期有教学改革方案,每年有教研成果,实现科研成果有的放矢,确保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学品质不断提高。
2.4运动训练的组织与实施
体育运动训练是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之一,某种意义上体育运动竞赛成绩是反应学校大学生体育运动开展工作的一个缩影,也是各学校比较重视体育运动训练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几所高校运动队训练情况的调查发现,学生不愿意参加训练、教师训练工作量打折扣、学校有关政策不清晰、为了应付比赛弄虚作假的情况时有出现,直接影响高校大学生竞技体育运动开展。最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把运动训练列为体育课教学内容,运动训练不应该是课外体育活动,而应是高校一种体育课的类型。这一体育课型的提出也是有依据的,国家教育部在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有关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中明确规定(发展目标),可以把运动训练课列为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目标,如果将运动队训练按体育课的概念要求进行组织实施,高校公共体育运动训练存在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可得到基本解决。
2.5体质健康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体质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早已制度化,但是,落实科学化指导、加强健身自主性方面的教育还不够理想,影响体质健康因素的主要表现有:学生自我诊断和制定运动处方等方面能力的培养需加强;学生运动少,吃药多;普遍存在重营养、轻锻炼的不正确认识倾向。组织与实施对策:(1)强化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意识,做到家庭、社会、学校一体化的体质健康教育。(2)体育理论课中使学生认知体质和健康的内涵,掌握体质健康的标准和自测方法,学会制定体质健康的运动处方,使大学生认识到体质健康评价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体质状况,增强学生健身的自主性。(3)创建新的课堂体育教学模式,科学的设置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其内容包括提高身体基本运动能力的练习方法;体育运动技术技能;体育保健知识和技能。(4)学校应向管理教学秩序一样规范学生的生活有序,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5)优化学生健身环境,每个宿舍楼内配有健身房,生活区有运动空间,适时对学生开放运动场馆。
2.6体育活动社团化的组织与实施
体育活动社团化,实行高校的文化人教育与社会人教育相结合,既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内容,又可调动学生自主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1)以体育为共同特征、大学生为主体的高校体育社团,是大学生自主和自发的社会性组织,具有同一性和互益性,并以体育运动为目的的非正式团体。(2)来自校内不同年级、专业、性别的大学生,在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同一体育运动项目的交流活动中,使其运动技能、运动兴趣、交往能力得到提高和锻炼。(3)高校体育社团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基于学生自愿和互利的需要:社团活动与管理以志愿参与为主;社团章程由会员制定;社团的经费以自筹为主、学校拨款为辅。(4)体育教师在社团组织中的职责是体育动作技术指导、辅导、咨询等工作,保证每一项体育活动均有一定的目的任务、组织原则、规则要求、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应的体育动作。(5)体育社团是在团委主导、公共体育部指导下大学生自主成立的非正式团体,是当前大学体育社团普遍采用的管理模式。
体育多元化教学组织与实施的成效预期
1体育多元化教学组织系统的创建
建立以学校、学院、公共体育部、团委、班级、寝室的组织体系,实施高校体育教育工作改革与实践的组织管理多元化;公共体育部教师组成人人是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的教学、训练、科研、社团、竞赛的工作团队,采取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多元化教学组织方式,满足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多元要求,克服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体育教学现状,使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达到与时俱进的工作要求。
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多种因素累加影响下,体质差、易生病、体育测试不达标等现象在如今的青少年学生中屡见不鲜,青少年健康形势严峻的报道屡见报端。如何积极改换思路,迎难而上,寻求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补充完善学校体育教育,积极推动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已刻不容缓。
经多方调研,长期酝酿,积极筹备,新体育(北京)传媒公司联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青少中心及社会各界力量推出了青少年科学锻炼素养实验项目。这一学生体质健康的新型评估体系,对促进青少年科学锻炼、全面健康发展,可望起到积极正面的推动作用。
目前多数体育课并不科学
青少年科学锻炼素养实验项目旨在关注6-18岁的中小学生,通过政府关心、专家指导、学校行动、家长管理、媒体监督报道“五位一体”的项目体系,建立以生理、运动、精神三大指标为内容的新型检测评估体系,大力推广科学生活锻炼理念,将规范系统、扎实有效地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准。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青少中心副主任郭建军表示:“很多学校体育课其实上得并不科学,有的一味加强跑步,导致学生的上肢缺乏锻炼,也有的学生早早就患上腰痛、颈椎病等,与学校没有开展锻炼腰、颈部位的体育活动有关。”
郭建军指出,科学锻炼是通过满足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频率、运动种类要求的锻炼,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也是通过培养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同时,科学锻炼的形式要精心设计,满足少年儿童心理特点,有趣好玩,绝不能为了锻炼而伤害孩子的兴趣。青少年科学锻炼素养实验项目将为学校体育课提供具体的科学指导。用一个指标、一个分数来衡量所有孩子显然是不科学的。并且,现在的体育中考和学生体质测试考什么,学校就只练什么,体育课锻炼内容难免以偏概全。
家长成为实验项目的主角
为了扎实有效地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青少年科学锻炼素养实验项目集合了政府、专家、学校、家长和媒体五方力量。无锡市崇安区广丰中学成为首个项目实验基地。
五位一体是政府部门将加大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设施,确保学生体育活动正常开展。来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青少中心、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的专家编写了《中小学生科学锻炼指导手册》,结合学校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给予专业可行的生活及运动指导。学校体育老师则将根据指导手册,制定新课程及课外活动,严格执行科学锻炼相关要求。同时,指导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勇敢、热爱运动的兴趣和能力。媒体则对项目开展进行监督。
郭建军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将家长的力量也拉了进来。”很多家长片面追求孩子学习成绩优异,认为体育运动就是玩,因而阻碍孩子参加锻炼,造成孩子活动不足。还有部分家长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却不知道如何锻炼能促进健康,导致特定锻炼不足。专家组还编写了《给学生家长的健康提示》,组织家长座谈学习和了解手册要点,指导他们加强孩子的生活管理,合理搭配膳食营养等。
三大指标一年测试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