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纳米材料行业发展范文

纳米材料行业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纳米材料行业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纳米材料行业发展

第1篇:纳米材料行业发展范文

(一)产业概况。

近几年来,随着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我市紧紧抓住国际新材料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新材料产业在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本具备了提升发展的产业基础。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年,我市新材料重点企业23家,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约为8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2%。其中,新型纺织材料行业实现产值约52.6亿元,新型光缆材料行业实现产值约26.4亿元,两者合计占到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的90%;新型金属材料行业实现产值约4亿元,占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的4.7%;新能源和节能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新型纳米材料和其他新材料行业实现产值约为2亿元,占到整个新材料产业的3.2%。

2.发展领域不断拓展。目前,我市新材料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在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光缆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材料、绝缘材料、膜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纳米材料等领域均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其中,纺织产业中的不少新型纤维材料已经形成较大规模产能,超细纤维和PTT产量世界领先;光电缆产业中的关键产品“光纤预制棒”已经开始试生产;新能源领域的“硅棒”正加快扩大产能;膜材料开始逐步产业化,膜法污水处理已经在多家企业应用;新型电机配套绝缘材料的产量和品种已经在全国领先。

3.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近年来,代表的纺织重点企业和代表的电缆光缆重点企业为优化自身产业链和价值链,不断加大新材料研发力度,积极发展与本行业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型材料。同时,新材料重点前沿领域的新企业数量也不断增多,截止目前,新材料产业重点企业已超过20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温陶瓷有限公司、绝缘材料有限公司、绝缘有限公司、硅业有限公司、圣安全防护材料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专业从事新材料研制和开发的企业正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推动我市新材料行业发展的生力军。

4.技术创新成效初显。为顺应新材料领域的发展形势,我市新材料企业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力度,在新材料领域内的核心和关键技术上取得了诸多技术突破。巨峰绝缘材料有限公司先后建成国内最大的绝缘材料产品研发测试中心、高性能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盛虹集团投资1000万欧元与纺织技术全球领先的欧瑞康集团共同进行新型化纤产品研发;恒力集团的工业丝、华佳集团的蚕茧改性新材料等产品都具有其他同类企业不可比拟的竞争力;膜华科技自主研发的中空纤维膜,其各项技术指标均超过国际最高制膜水准;赛伍应用技术自主研发的薄膜复合材料和天能新能源自主研发的高效透明导电板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万宝铜业集团的电力电子用高导无氧铜带技术水平世界领先,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誉为无氧铜带材生产的一次革命性变革;亨通集团已经掌握了光纤预制棒的核心技术,并已实现量产。

(二)存在问题。

我市新材料行业尽管在近几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周边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研发水平不高。我市新材料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化工等传统领域,多数企业缺少产品研发的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设备多以进口和引进为主,主要产品以跟踪仿制居多,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不高。另外,对燃料电池、非晶材料等新材料领域内的高端行业还未涉足,缺乏前沿领域新材料产品的超前研究。

2.产业集聚尚未形成。目前,我市新材料领域的产品所属的行业部门较多,但骨干企业主要集中在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盛泽镇和七都镇,其他镇只有少数几家企业,除盛泽镇新型纺织材料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外,其他新材料企业尚未形成协同效应,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

二、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发展思路。

到年,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对新材料产业的规划和引导,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对新材料重点项目和人才引进的扶持和政策配套,加快开发综合性能高、资源消耗少、环境负荷低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重点突破新型纺织材料、新型光缆材料、新能源和节能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型纳米材料及新型高分子材料等六大行业,全面提升新材料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我市新材料产业布局更优、产业规模更大、集聚程度更高和企业竞争力更强的发展态势,促进我市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二)主要目标。

我市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要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以企业自主创新为主线,以产业化和规模化为目标,加快推进新材料企业做大做强,引领和支撑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到年,我市新材料产业力争实现产值达到200亿元,培育和引进新材料领域龙头企业40家,集聚和培养专业从事新材料领域科技研发的高端人才100人,争取拥有新材料领域发明专利30项,知名品牌15个,形成2~3个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三、主要任务

(一)突出重点领域,提升产业层次。围绕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生产集聚的产业发展目标,我市新材料产业要在新型纺织材料、新型光缆材料、新能源和节能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型纳米材料和新型高分子材料等六大领域重点发展。

新型纺织材料:加快推进纺织原料结构调整,重点围绕高档服饰和工业装备需要,开发高性能、多功能、高感性新一代纺织材料,在提高现有真丝、亚麻、化纤涤纶长丝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同时,注重棉麻类天然纤维及锦纶、氨纶类合成纤维的开发生产,突出新型差别化、功能化纤维,高档化纤仿真、各种纤维复合整理面料,环保型染料、助剂,以及新型、替代进口的高档服装面料及辅料的研发力度和生产规模。

新型光缆材料:重点围绕现代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开发信息传输,存储和处理器件所需关键材料,着力培育光纤预制棒、特种光纤、关键光器件等以光电子技术为基础的光电子材料群,争取突破大尺寸光纤预制棒和特种光纤的关键技术,加强对光子晶体光纤(PCF)微结构光纤等新型光纤的开发力度,重点开发大尺寸光纤预制棒、特种光纤、光器件、偏振光纤、全介质自承式光缆及带状光缆等高新技术项目。

新能源和节能材料:围绕太阳能发电的推广和应用、风能发电机组配套和生物质能研发三个重点,突破8英寸以上硅单晶及抛光片生产工艺、高纯度多晶硅提纯工艺技术等关键技术,加快推进8英寸以上硅单晶拉制、切片,开发光伏电池组件系统供电等高新技术项目,不断提高节能环保低辐射镀膜玻璃材料和新型建筑节能配套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水平。

新型金属材料:提高电子用铜箔、电力用铜带、通信用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和新型合金材料的技术质量水平,重点开发集成电路用高精度铜、高导无氧铜材料和优质镁铝合金材料,加大对高性能、高精度硬质合金的研发与量产。

新型纳米材料:围绕新型纳米材料的应用,加快发展水溶性纳米颗粒材料、水性纳米涂料、纳米生物医药材料、纳米光电材料的工业化制备技术,重点推进纳米金属、纳米氧化物材料和纳米碳材料在催化剂、涂料、填料、封装材料及医疗保健品等产品的延伸应用。

新型高分子材料:加快发展高性能工程塑料、工程纤维、柔性印刷电路板材料,汽车保护薄膜、绝缘阻隔材料以及各类高分子薄膜材料,重点生产风电用低挥发树脂、环保型水溶性树脂、电力变压器用树脂、高强度云母带、耐高温绝缘套管和特种绝缘油漆等。同时,提高中空纤维膜系列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水平,扩大PVDF超滤膜、微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等新型高分子膜分离材料及膜组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范围。

(二)做强重点企业,扩大产业规模。充分发挥我市新材料领域大企业对行业发展、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把做大产业与做强企业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变,使之成为推动新材料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集聚的主导力量。一是继续支持盛虹集团、恒力集团、鹰翔集团、亨通集团和通鼎集团等已在同行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纺织材料和光缆材料生产企业加快发展,对企业的新材料重点项目要加强组织协调,积极向上争取国家政策和财政资金,加快PTT记忆纤维、差别化工业丝和光纤预制棒等项目推进力度;二是加快培育膜华科技、巨峰绝缘等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强、成长性高的新材料企业,在企业融资、人才引进和企业用地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措施,促进这类新兴企业扩大规模,加速发展。

(三)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以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和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充分发挥新型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新纺织材料和新电缆光缆材料的产业基础作用,依托已有的科研资源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有效整合资本、人才和技术要素,重点围绕我市新材料产业大型企业的产品需求和功能配套,拉长新材料产业链条,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向大企业周边集聚,不断提高对骨干企业和重大项目的配套能力,努力构建以主要新材料骨干企业为主体,与上游原材料和下游元器件企业一体化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

(四)完善服务平台,提升创新能力。依托我市新材料领域已有的研发平台和科研院所,在新材料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经济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逐步完善已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产业培训、产品检测以及性能评估功能。对产业基础较好的新型纺织材料和新型光缆材料产业,重点扶持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提升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和高附加值的新能源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膜材料等产业,要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进程,鼓励企业开展新材料领域核心技术研发,加快新材料技术产业化进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发展责任。成立市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市发改、经贸、外经和科技等主要职能部门要整合各类资源,强化产业规划和引导,切实抓好新材料产业重点项目的组织和推进工作;相关镇(区)要结合各自实际,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制和工作队伍,进一步明确~年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新材料产业集聚和规模发展。在此基础上,筹备建立市新材料产业行业协会,协助政府部门加强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组织管理工作。

(二)注重规划引导,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明确我市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重点,引导企业向新材料产业集中的重点镇区集聚,促进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整合、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对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重大新材料产业项目,要优先列入全市重点项目储备库和年度实施计划,以项目带动企业发展,以企业发展带动产业提升。同时,用足用好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政策,抓紧研究制定并实施我市新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扶持企业科技研发和技术升级。

第2篇:纳米材料行业发展范文

21世纪新材料的领航者

用高性能化工新材料修筑高铁,用纳米材料进行绿色印刷,用碳纤维膜加固桥梁,这只是新材料改变人们生活的一个缩影。新型陶瓷材料、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能源转换及储能材料、生态环境材料、超导材料。近年来,传统材料所不其备的优异性能材料、高技术发展所需的特殊性能材料、新功能材料等等,层出不穷。新材料也因此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一起,成为21世纪最重要、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

新材料是新技术、新产品发展的基础与先导,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下游产业涉及电子、通讯、汽车、医药、医疗、航天航空、国防军工以及房地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诸多领域。这些领域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对新材料的需求巨大。目前,新材料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技术和商业竞争力的重要产业之一,其产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新材料技术发展迅速为满足新的生产制造需求和改进提高下游产品的性能、质量,全球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新材料技术的研制与开发。依托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众多的科技成果突破,20世纪中后期,新材料技术也取得了飞速发展并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重大进展和技术突破,如微电子材料技术已经成为支撑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产业。进入21世纪,以纳米材料、超导材料、光电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及新能源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技术创新显得更为异常活跃,新材料诸多领域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技术突破和重大的产业发展机遇。

市场需求突破历史性契机

新材料既属于高新技术领域同时又具备诸多加工制造业特点,在研发期具有明显的知识密集型特点,而在规模化生产期则带有更多的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特点。随着产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欧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新材料企业为利用发展中国家成本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以降低成本、追求高额利润和占领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相关市场,开始逐步将新材料生产及部分技术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垒球新材料产业正在重新布局。这种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新材料产业的分工和跨越式发展相关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新材料产业的下游产业涉及广泛,包括汽车、航空设备、通讯设备、家电、IT行业以及房地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诸多领域。我国以上领域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对新材料的需求巨大。随着我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并正在努力成为世界制造强国,作为制造业物质基础的新材料必将以其强劲的市场需求为带动,面临着良好的历史性发展契机。

产业结构转型恰逢其时

从我国整个材料产业的实力来看,我国在钢铁、水泥、玻璃、纺织品等传统材料行业的生产能力已进入世界前列,生产总量基本能满足国内需要,可以说是普通材料世界生产大国了。但在新材料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原创性创新能力不足,跟踪研制为主,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滞后,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产品质量较差,国内大量高档新材料产品仍依赖进口,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缺乏国际竞争力。

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新材料产品的进口额远远大干出口额,并且差距不断呈扩大趋势。这说明我国虽然成为材料大国,但并未成为材料强国,尚未能满足国内新材料领域的市场需求,一些高品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还主要依赖进口。

国家层面战略性新兴产业

2009年11月3日,国务院总理向首都科技界发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明确将新材料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总理在讲话中强调

“新材料产业发展对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至关重要。目前,中国许多基础原材料以及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高性能的材料、核心部件和重大装备严重依赖于进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中国制造’总体水平处在国际产业链低端。无论是推进大飞机、高速列车、电动汽车等重点工程,还是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重要产业,都面临着一系列关键材料技术突破问题。必须加快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和器件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尽快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

“十二五”规划中化工新材料的发展方向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将处在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过渡时期。根据国际经验,随着我国工业化的阶段性变化,原材料工业的内部结构特征也将相应发生变化,主要是传统产业比重下降,而高端和新型产业将得到较快发展。这期间将成为我国原材料工业调整转变的关键时期,既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也要为应对未来需求升级和产能过剩进行战略性调整。在此期间,化工新材料在整个转型过程中的特殊战略意义将被突出出来。

第3篇:纳米材料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研磨;分散;金属矿山;比能量;研磨介质

1 引言

笔者从事德国公司卧式砂磨机销售业务数十余年,且已曾受邀在国内大专院校工研院中科院及国内外企业针对“新一代高效率纳米研磨的现况及发展”主题演讲,并已规划过数百个案子,在国内已销售数百厂实绩。其主要应用领域可以1998年为区分点。1998年以前,企业界所面临的问题为如何提高分散研磨效率以降低劳力成本,如染料涂料油墨等产业。而1998年以后,产业技术瓶颈则为如何得到微细化(纳米化)材料及如何将纳米化材料分散到最终产品里,如光电业TFTLCDJet ink电子磁性材料医药生物制药和细胞破碎氧化物食品等行业。

最近十几年来卧式砂磨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冶金、矿业、非金属矿物材料、化工、陶瓷和新材料领域得以广泛应用。超细卧式砂磨机是一种高效节能的超细湿法粉碎设备,随着卧式砂磨机设备的超大型化和技术的不断完善。卧式砂磨机将在金属矿山再磨或细磨作业中得到普遍应用。

不论是传统产业提升研磨效率求快或是高科技产业纳米化材料求细需求,对大批量工业化生产来说,耐高温、耐强酸、耐磨、无污染控制都同样重要。所以细快大、更少污染已成为新一代分散研磨技术最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针对纳米级研磨的现状及发展纳米级分散研磨技术的原理纳米级研磨机的构造现有设备的来源应用实例及注意事项结论及建议等六大主题展开讨论。

2 纳米级分散研磨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1) 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

随着 3C 产品之轻、薄、短小化及纳米材料应用白热化,如何将超微细研磨技术应用于纳米材料的制作及分散研磨已成为当下重要课题。一般想得到纳米粉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化学方法,由下而上之制造方法(bottom up),如化学沉淀法,溶胶凝胶法(sol-gel)。另一种方法则为物理方法,将粉体粒子由大变小(top down),如机械球磨法、化学法、物理法等。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化学法或由下而上之纳米粉体制造方法被学术界研究且已有丰硕的成果,可以得到数纳米级粉体。唯其制造成本有时相当高,且不易放大, 同时所得到粒径分布亦较大。所以到目前为止,企业界仍主要以物理机械研磨方法得到纳米级粉体。物理方法较易得到粒径分布较小的纳米级粉体,同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参数容易控制,将研发实验机台所得参数放大到量产机台。只是物理方法目前只能研磨到30 nm,但已能满足业界需求。

(2) 干法研磨和湿法研磨

对纳米粉体制造厂而言,一般希望以干法研磨方法来得到最终粉体。但若以机械研磨方式研磨粉体,在研磨过程中,粉体温度将因大量能量导入而急速上升,且当颗粒微细化后,如何避免防爆等问题产生也是研磨机难以掌控的因素。所以一般而言,干法研磨的粒径只能研磨到5~8 μm。如果要得到5 μm以下粒径,建议必须使用湿法式研磨。

所谓湿法研磨即先将纳米粉体与适当溶剂混和调制成适当材料。为了避免研磨过程中发生粉体凝聚现象,需加入适当分散剂或助剂充当助磨剂。若需制备纳米级粉体,则需选择适当的溶剂助剂过滤方法及干燥方法。

(3) 研磨和分散

研磨是利用剪切力摩擦力或冲力将粉体由大颗粒研磨成小颗粒。分散是使纳米粉体被其所添加溶剂助剂分散剂、树脂等包覆住,以便达到颗粒完全分离润湿分布均匀及稳定的目的。在纳米粉体分散或研磨时,因为粉体尺度处于由大变小的过程中,范德瓦尔力及布朗运动现象逐渐明显。所以,选择适当助剂以避免粉体再次凝聚,利用研磨机来控制研磨浆料温度以降低或避免布朗运动影响,将是纳米级粉体研磨及分散的关键技术。

3 有色金属矿及非金属矿粉体的分散研磨原理

湿法研磨方式是得到纳米级粉体最有效且最经济的方法。图1和图2分别是砂磨机的结构图和工作原理图。图3是砂磨机动态转子置于其内的超大过流面积分离器。

结合图1、图2和图3来看,马达利用齿轮箱传动搅拌转子,利用动力使锆球运动产生剪切力,浆料通过泵的推力到达研磨室,移动过程中因与磨球有相对运动而产生剪切力,进而产生分散研磨效果。浆料粒径小于研磨室内分离磨球与浆料之动态大流量分离器滤网间隙大小时,浆料将被离心力挤出至出料桶槽以便得到分散研磨效果。上述过程为研磨1个周期,若尚未达到粒径要求,则可以重复上述动作,称为循环研磨,直到粒径达到要求为止。

上述流程可用有色金属矿选矿、研磨、分选流程图(见图4)表示。浆料粒径未达要求,将回送至研磨室继续研磨,直到符合要求。

4 研磨操作流程及技术控制

图5和图6分别是传统立式搅拌磨与超大型卧式砂磨机的研磨操控流程图。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砂磨机的结构与研磨方式。研磨操作流程及相应的技术控制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

(1) 浆料前处理及预搅拌

本系统能否成功达到研磨或分散目的,主要在于研磨介质(即锆球)大小及材质的选择。以笔者经验,所选择磨球需为1.0~1.8 mm。同时,为了让小磨球能够在研磨过程中不受浆料X轴方向移动的推力影响,而堵在滤网附近,导致研磨室因压力太高而停机,其搅拌转子线速度需超过16 m/s。同时,浆料粘度控制在1000 cps以下,以便让磨球运动不受浆料粘度影响。同时,浆料的固含量也需控制在65%以下,以防止研磨过程中因粉体比表面积增加而导致粘度上升,无法继续使用小磨球。同时,为避免1.0 mm以下的磨球从动态分离器流出研磨室或卡在滤网上,滤网间隙需调整到0.8 mm左右。

前处理或预搅拌时,需依下列原则准备研磨前的浆料,整理如下:

1)先决定所欲研磨的浆料最后粒径需求。

2)将浆料粘度固含量研磨前细度、最终要求细度做准备,并满足预定需求。

3)预搅拌或前处理系统搅拌转子转速需为高线速度设计。建议线速度为10~23 m/s以避免产生浆料沉淀或不均匀问题。

(2) 超大型卧式砂磨机

为了同时保证研磨高效化和研磨机的正常运转,所需控制原则及参数如下:

1)依照所需粒径要求选择适当的磨球。例如,若需达到超细粉体要求且避免磨球损耗,需选择钇稳氧化锆磨球,莫氏硬度越大越好,磨球需为规则球形,没有孔隙,大小为1.2~1.8 mm。磨球的选择会显著影响研磨所欲达到的粒径尺度。

2)依据磨球大小及浆料粘度,适当调整搅拌转子转速。一般冶金、矿业、非金属矿物材料、化工、陶瓷和新材料超细粉体研磨,转速需达13.5~23 m/s以上。

3)控制研磨浆料温度。一般浆料研磨温度需控制在90 ℃以下。对浆料温度影响较大的主要有转子转速磨球充填率研磨桶热交换面积大小冷却水条件及流量。

4)依据磨球大小选择适当动态分离系统间隙。一般间隙为磨球直径的1/2~1/3。

5)调整进料泵的转速。在研磨桶允许压力范围内,进料泵的转速越大越好,一般选择HP工业级软管泵。

如此,可以于同一研磨时间内增加浆料经过研磨机研磨次数以得到较窄粒径分布。

6)记录研磨机所需消耗的电能。

7)取样时,记录每个样品的比能量值,并于分析该粒径大小后,探索出比能量与平均粒径关系,以利将来放大试验用。

8)达到所需比能量值时即可停机。此时,按预定要求应该已达到所需研磨分散的平均粒径。

(3) 循环桶

一般要得到超细粉体,均需利用卧式砂磨机研磨数次,为了节省人力及利于自动化无人化操作,可使用循环式操作模式用于纳米级粉体研磨。

决定平均粒径(D50)之方法,若浆料配方固定,研磨机操作条件亦固定,平均粒径将决定于比能量值。比能量E值定义如下:

E=(P-P0)/m・Cm(1)

其中,E-比能量,单位为kW・h/t

P-消耗电力,单位为kW

P0-无效的消耗电力,尚未加入磨球时,启动研磨机消耗电力,单位为kW

m-流量,单位为t/hr

Cm-固成分,单位为%

由上可知,比能量指每吨粉体单位小时所消耗的电力。

如图7所示,以研磨碳酸钙为例,通过改变研磨机搅拌转子的速度(12~18.5 m/s)和流量,以X轴为比能量,Y轴为平均粒径作图。由图7可以得知,在允许范围内,不论流量或搅拌轴速度如何改变,只要比能量值固定,其研磨所得平均粒径都能得到控制。所以,只要控制相同的比能量值,即可得到相同的平均粒径值。

(4) 磨球大小对研磨结果的影响

如图8所示,不同磨球大小将影响所需的比能量值。当使用1.0~1.4 mm磨球研磨碳酸钙时,需320 kW・h/t,才可达到D80小于2 μm的粒径。但当比能量E值达到96 kW・h/t后,改用0.6~0.8 mm磨球继续研磨,则只需要比能量180 kW・h/t,即可达到相同D80小于2μm的粒径。若浆料起始粒径可以先处理的更小,例如20 μm以下,则可以改用0.2~0.6 mm磨球研磨,则达到D80小于2 μm粒径所需的比能量值将再度缩小。由此得知,磨球越小,则研磨效果越好,所需比能量值越小。

(5) 展望市场,设备超大型是必经之路

在金属矿山中,部分铁矿需磨至400目通过95%或更高才能单体解离,精矿品位通过65%,需要大处理量、窄粒径的超细搅拌球磨机。金银矿、钼矿、铜矿、镍矿、铅锌矿也需要磨至400目通过90%或更高才能单体解离,需要具有细磨和擦洗作用的大型搅拌球磨机。

由于造纸行业发展迅速,将带动CaCO3需求量增长,势必带动大型现代化造纸钙生产基地的建立和完善。 现在如太阳纸业集团高旭公司、晨呜纸业集团、岳阳林纸集团纷纷建立大型造纸钙卫星生产基地,至少年产5~10万t/a以上。中铝拟向西芒杜铁矿投资22亿美元。广西南国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5万t铜冶炼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得到了国家环境保护部正式批复。驰宏锌锗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呼伦贝尔驰宏矿业有限公司(下称“呼伦贝尔公司”)14万t锌/年、6万t铅/年冶炼项目实际投资超出计划14.2305亿元。为进一步保障项目建设资金的连续性,呼伦贝尔公司拟将总投资由原来的33.9874亿增加到48.2179亿元。国有企业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计划通过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筹资至多人民币17.9亿元(合2.92亿美元),部分所筹资金将用于在广东省建立的一个稀土工厂。这可能意味着中国再次对这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矿产提起重视。高岭土、膨润土、云母等非金属矿业也将向大型化、现代化生产发展,例如国内的中国高岭土公司、广西北海高岭土公司、广东茂名高岭土公司和山西金洋高岭土公司等也将步入大型化、自动化大生产。

工业矿物粉体的制备,价格相对低廉,因此需要处理量大的加工设备。研制产品粒度细且分布均匀、处理量大的大型超细搅拌磨机是工业矿物粉体深加工的当务之急。在能源工业中,例如,煤直接液化项目中催化剂制备技术,就需要大型超细搅拌磨机制备亚微米级黄铁矿油浆。

因此,非金属行业、金属行业亦或能源行业,迫切需要一种高效、实用、能耗低且价格适中的大处理量、窄粒径的超细超大型卧式砂磨机。

我国许多矿山工业生产铁精矿都使用普通卧式球磨机磨矿,因普通卧式球磨机磨矿效率低,产品粒度达不到要求,矿物没有达到单体解离,所以铁品位只能在53%~55%之间。超大型卧式砂磨机是金银矿、钼矿、铜矿、镍矿、铅锌矿、铁矿再磨或细磨最具有发展前景、能量利用率高、产品粒度细的一种细磨设备。另外,由于该设备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从而被广泛应用于黄金矿、有色金属矿、金属矿和磁性材料等工业生产中。

柿竹园有色金属矿铁精矿磨多年来都是采用卧式球磨机,磨矿粒度一直都是43 μm占到60%,铁品位在53%~55%之间,磨矿细度达不到,铁精矿品位不能提高。所以换用派勒超大型卧式超细砂磨机是唯一选择。

5 派勒新一代超大型卧式超细砂磨机结构

若想有效完成纳米级粉体的分散研磨,大流量小磨球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新一代纳米级研磨机构造需能满足“大流量小磨球”设计原则。

以图9和图10为例,图9是派勒超大型卧式超细砂磨机PHE 10000L现场案例示意图,图10是其研磨盘和转子。

新型超耐磨、耐高温、耐酸碱材质研磨盘和转子

结合图9来看,研磨室桶体直径较大,且产能较高时,可称得上较好的砂磨机。因可以降低浆料残余量以方便设备清洗。如图10所示,分离机构(即专利动态大流量分离器)间隙根据不同磨球大小可任意调整,不需卸下磨球及打开研磨机即可完成。同时,滤网面积越大则研磨机所能使用流量将越大,更能满足“大流量小磨球”原则,滤网间隙需为磨球大小1/2~1/3。

研磨桶需有大面积热夹套层设计,以利于将热量带走并控制良好研磨浆料温度。研磨桶内,所有与浆料接触部分材质需慎重选择以避免金属离子析出等污染问题产生。

图11是派勒PHE 10000L超大型卧式超细砂磨机整体外观图,该砂磨机主要用于金银矿、钼矿、铜矿、镍矿、铅锌矿、铁矿、硫酸法钛白粉、GCC高岭土等有色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业领域的超细研磨。

通过与长沙矿冶研究院、中金岭南、驰宏锌锗等公司的技术交流合作,即将开展对派勒PHE 10000超大型卧式超细砂磨机在金银矿再磨中的应用工作。金被黄铁矿包裹,以显微金、次显微金或固熔体存在的含金矿石,是难溶浸提金的一类金矿石。

超大型卧式超细砂磨机在边磨边浸过程中,磨矿介质与矿料之间强烈的剥磨作用,破坏了物料颗粒表面的扩散界面层,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度,提高了浸出率。已在与福建紫金矿业殷份公司、安徽省锕陵朝山金矿、山东乳山金矿等黄金企业讨论合作。

6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大流量小磨球”为纳米级粉体研磨主要依循原则。 若欲满足细快更少污染"的纳米级粉体研磨要求,需具备下列条件:

(1) 先认清研磨材料的特性要求。

(2) 根据材料特性要求匹配适宜的研磨机。

(3) 搭配适当配套设备,如冰水机压缩空气机、预搅拌机及移动物料桶等。

(4) 找到适合产品的助剂。

(5) 与上下游有完善的沟通,以便调整最佳配方与研磨条件,提高纳米粉体相容性。

超大型卧式超细砂磨机已在金属矿山、非金属矿应用超过180多台,对金属矿山、非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降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超大型卧式超细砂磨机将会引起金属矿山矿物加工领域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应用愈加普及化。这都需要设备研制者和工艺人员密切配合,共同攻关,进行大型搅拌球磨机研制及其在金属矿山的应用。细磨技术和装备在金属矿山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降耗中大有用武之地。

参考文献

[1] 张国旺.超细粉碎设备及其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2] 李东.有色金属硫化矿选矿技术现状及进展探研[J].四川有色

金属,2007.

[3] J D Pease . M F Young . D Curry , N W Johnson . Improving

Fines Recovery by Grinding Finer[J]. MetPlant,2004

[4] M F Young , J D Pease , N W Johnson , P D Munro . Developments

in Milling Practice at the Lead/zinc Concentrator of Mount Isa

Mines Limited from 1990[J]. AusIMM Sixth Mill Operators

Conference,1997.

[5] Trahar.The Influence of Pulp Potential in Sulphide Flotation,

Principles of Mineral Flotation,The Wark Symposium[J].AusIMM,

1984.

[6] M Hourn,D Halbe. The NENATECH Process: Results on Frieda

River Copper Gold Concentrate[J].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Randol,1999.

[7] M Gao,K R Weller,K R. Review of Alternative Technologies For

Fine Grinding[J].AMIRA Project,1993.

[8] Juhasz,Opoczky.Mechanical Activation of Minerals by Grinding

[J].Ellis Horwood Limited,1990.

作者简介:雷立猛(1978年~),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纳米粉体分散、研磨技术及应用。

Puhler Wet Grinding Nano Powder of Puhler Nano Grinding Tech Communion

LEI Li-meng1,2,3

(1.Puhler Machinery & Equipment Co., Ltd.,Guangzhou 511495; 2.Changsha Research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Changsha 410012; 3.Lingnan Danxia Smelter,Shaoguan 512322)

第4篇:纳米材料行业发展范文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候,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和摩擦也不断升温,以价格为依据的产品衡量标准逐步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之中不断的对其进行完善和改进,合理的针对其中的各种问题处理,提出有效的管理方式。市场总是有限的,各种产品的增加速度也是有着严格的规定和限制,在进出口产品的应用和分析之中就需要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针对产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

近年来,我国市场逐步与国际化接轨,科学技术呈现出高度发展趋势,各种设备和技术产品的应用和更新更是层出不穷,这就需要在工作中紧随国际科技的进步步伐,对企业中存在的各种落后行为,确保企业行为和工作能够满足市场发展需求。我们在纺织市场还存在薄弱环节:各种新技术的应用较少,产品的新工艺探究较低,因此其中各种性能和价格的应用远远落后与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这就需要我们在纺织工业中不断的进行探索,针对其中存在问题处理,合理的分析高性能和高功能的纤维。当前的新纤维的开发应用要加大力度,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的利用各种新纤维技术的附加值,用多种纤维工艺来弥补工作中形成的不足,逐步形成了新的纱布和胚布。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是功能纤维的主要控制应用措施。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纺织市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现在如何跳出来料、来样的格局,自己开发产品去争夺市场。全球的采购趋势,不是一个企业与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一个产业链与另一个产业链的竞争,一个产业群与另一个产业群的竞争。一个企业已经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自,而是一个产业链和一个产业群才能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得到相应的份额。品牌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如何形成一种以品牌为龙头的优势产业链,那么你可以得到高的附加值,在市场竞争中得到你的份额。细分市场来确定你的市场定位、寻找差异、创造差异、采用差异的优势来创新空间成为企业取胜的一大法宝。快速反映能力的提高;快速反映能力越强,我们的市场竞争能力越高。

20世纪,纺织业的开发重点是功能性,有关专家预测本世纪纺织品将向智能化迈进。纳米技术的突破将为开发功能性,智能性纺织品提供新途径。由于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大为改变,因而纳米技术有望成为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桥梁。但智能纤维的研制与开发,近年来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将其视为纺织与服装的未来。

纳米技术为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开辟了新的途径,但并非唯一途径,使纺织品获的新功能的方法还有很多,大量化学、物理、生物机电方面的新技术都有可能为开发功能性纺织品创造新的条件,依靠技术进步、紧密结合市场、抓好化纤纺织市场急需的高性能的差别化、功能化、高技术纤维的一体化产品的研发和民用高仿真、超仿真服装、家纺、产业三大领域及非纤、合成新材料、高科技领域的应用开拓,替代进口、扩大出口、争市场、争效益是提升棉纺、化纤行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纺织、化纤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重要途径。化纤新品种由高仿真到超仿真,功能性纤维将推进产业领域新发展,新世纪化纤将全面进入“超天然”的新纤维时代,随着多功能高技术化纤新品种的深入开发,应用广阔的产业领域已成为纺织行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第5篇:纳米材料行业发展范文

干细胞美容产品从2003年开始出现,2004年初风靡美容市场,当时的品牌超过20多个,2005年逐渐淡出市场。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干细胞美容在美容圈内大起大落?当商家们一次次透支所谓的高新技术概念后,带给美容院经营者的又是怎样的消费市场?在消费者一次次被欺骗、媒体一次次来曝光之后,等待我们的又是怎样的明天?《美容师》一直以来都以关注行业发展、推进行业自律为己任。面对此次干细胞美容事件,本刊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调查。让我们先从干细胞美容的源头找起,看看到底是什么催生了所谓干细胞美容的神话。

记者首先来到广州一家名为X科的出售干细胞针剂的公司,对方见记者只对干细胞针剂感兴趣,就产生了疑心,一再解释现在已经停止销售与干细胞有关的任何产品。但是记者从该公司的一个顾客口中了解到,这家公司目前仍在出售干细胞针剂产品。于是,记者通过电话以美容院的身份和该公司沟通,终于得到了一份价格表:干细胞素30元/支、干细胞素超精40元/支、干细胞素(干粉)40元/支。

“这些针剂经过OEM后流入市场,售价会暴增至原来的100~1000倍,这个利润是十分可观的。”一位专家看到上面的价格后说。“其实现在我国在干细胞研究方面投入了数亿资金,北京大学、中科院都成立了课题组,但目前的研究才到实验阶段,还谈不上临床应用。至于一些美容公司炒作的干细胞成分,在产品中其实是没有的,很可能只是提取了活细胞的一些有效成分加入产品而已。但是一个活细胞的培养也要20万元左右,出厂价格又不可能这么便宜。所以,我估计他们是用一些胎盘素混合物或是一些营养素来冒充。但现在没有对这种产品进行检测,所以对其具体成分只是推测,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产品不会有什么高科技含量。”

“一些公司就是通过购买所谓的干细胞原材料,然后根据不同产品的功效按比例勾兑,一般1支20毫升的干细胞针剂可以勾兑几十支。美容效果要明显一点的,就增加这种成分。”一位OEM厂的负责人说。

第6篇:纳米材料行业发展范文

在国家安全的庞大枝系中,材料作为“人类文明大厦的基石”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前苏联友好,苏联的榜样力量直接导致了中国装备制造行业发展道路上装备与材料工艺的分道扬镳,这种脱离让中国装备制造在质量上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而且难以实现质的突破,许多核心技术、关键产品依赖于进口,背后更严重的隐忧是,国家安全将变得如履薄冰。

正是怀揣对国家安全的这份牵挂,1997年,戴煜放弃了其他单位优厚的工作待遇,开始潜心从事高端粉末冶金的铜基粉体的研究、开发,雾化制粉及粉体材料后续处理。然而,如何学以致用,实现成果转化,从而为中国的材料和装备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这些思索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两年后,他创办了湖南省顶立新材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戴煜不仅引进了战略投资者,还吸引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学者。2006年,时机已经成熟,戴煜与羊建高、谭兴龙这两位中南大学老校友一拍即合,共同成立了湖南顶立科技有限公司。

做同质低档产品、打价格战,这些绝非顶立科技成立的初衷。成立之初,公司就致力于高端热工装备的研发,向国外先进装备企业学习,并专门成立了材料工艺与装备示范中心。2012年,顶立科技以示范中心为基础,成功申报了湖南省新型热工装备工程技术中心,这是湖南省第一家专业新型热工技术中心,在全国也属首创。在这里,先进的热工装备制造技术与新材料制备工艺有机结合促进了新产品的研发;同时,作为研究开发中心、中试试验平台、教学实践与培训基地,示范中心为公司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服务,因而成为公司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每一个新产品的问世、每一种新材料的诞生,都是公司技术研发团队在这里挥洒汗水、艰苦攻关的结果。

从2006年我国首套磷酸铁锂材料带式合成炉的研制成功,到2012年超高温、超大尺寸的真空装备等系列装备研制成功,既填补了国内空白,也打破了西方国家禁运。顶立科技走的每一步,都领先于市场。

然而,要保持这种领先地位并不是简单的纸上谈兵,张口即来。既然将自身定位于高端路线,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条孤独而漫长的道路。在中国,应用于国防军工领域的超高温、超大尺寸真空热工装备一直是空白,西方国家长期对中国禁运。该类装备的温度场及气流场的均匀性控制、高温处绝缘这几项核心技术仍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手中,成为行业的高级机密。当顶立科技在世界各地参展交流,向国外同领域的专家请教时,得到的回应只是笑而不语,讳莫如深。也正是别人的这种高深莫测的态度,让顶立人更加坚定了自主研发、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在高温处绝缘这项核心技术上,研发人员凭借多年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转变传统观念,经过上百次的实验,通过改变绝缘体结构、将绝缘处由高温段转到低温段,巧妙地解决了2800℃超高温的绝缘问题。

自主创新成为顶立科技生命的源泉,短短6年时间,公司已获得国家专利78项,其中发明专利27项;主持起草国家标准5项。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卓越的创新能力也成为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一张王牌,2011年,顶立科技力挫群雄,成为中国航天合作伙伴。

“创新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在顶立科技,创新不仅是对技术人员提出的要求,更是渗透到了公司的每一个生产、管理环节。2012年,公司参与了长沙市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示范活动,积极学习创新管理方法,董事长戴煜被授予首批“创新企业家”推广导师称号。

没有人才支撑,创新便无从谈起。顶立科技的四大创始人其中有两名是中国著名材料科学家、中南大学原校长黄伯云院士培养出来的博士生,作为公司的第一代科研人员,正是他们的心意相通、高瞻远瞩,引领了顶立科技的高端发展路线。

走高端路线,必须有高端人才支撑。2011年,通过多方努力,湖南省“百人计划”中的一员,美国科学工程院康州分院院士、纳米材料和再制造领域的顶级专家萧东山成功加盟顶立科技科研团队。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建成了世界首条纳米WC/CO复合粉末生产线,目前该生产线实现的经济效益已突破2000万元。同时,顶立科技还在全国各地招贤纳士,2012年,董事长戴煜专程到中国科学院、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聘请了十多位教授为顶立科技专家委员会专家,为公司碳/碳化硅基等先进材料装备的发展建言献策。顶立科技专家委员会和公司高层领导成为第二代人才,铺就了企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优秀人才的不断引进为企业输入了新鲜血液,内部员工的定期培训则持续增强了企业的“肺活量”。2011年8月,公司成立了顶立工学院,并组建了第一个班级——班组长管理能力提升班。课堂上,高层领导的以身说教、培训讲师的精彩授课让每一个学员受益匪浅。之后,顶立工学院每个季度对30名员工进行近10天的专业培训。这样的平台,为公司的每一个成员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既增进了群体感情,又提高了员工的专业水平。坚守在各个岗位的每一个成员是企业的第三代人才,维系着顶立科技的平稳运转。

自主创新能力和高端人才犹如顶立科技的左臂右膀,为企业的辉煌业绩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7篇:纳米材料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专利研究;文献综述;行业分类;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G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8-0056-03

一、引 言

各行业技术的发展一直是专利领域研究内容不断充实的来源之一,当今技术创新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驱动力,专利作为发明创造活动的重要产出指标,与技术创新的关联十分紧密。而专利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行业发展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与参考,研究研发产业热点领域并把握发展趋势,对于确定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研发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专利制度与行业发展的这样一种互动关系正是笔者选择从行业分类的角度出发,探索专利领域研究状况的缘由。

二、文献检索

(一)一级检索

数据库选择:中国知网总站,高级检索;

检索范围: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工程科技Ⅱ辑、农业科技、医药卫生科技、社会科技Ⅰ辑的一部分(包括法理、法史、宪法、行政法及地方法制、民商法、刑法、经济法、诉讼法与司法制度、国际法)、信息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

期刊级别:核心期刊;

检索年份:2009~2013;

检索主题:(专利and行业)or(专利and产业);

根据以上条件得到检索结果,手动筛选至347篇,找出细化行业和关键词,如表1所示。

(二)二级检索

数据库选择、检索范围、期刊级别、检索年份均同一级检索;检索主题:专利and表1中细分行业中对应关键词。

根据以上条件得到检索结果后,进行手动筛选,进而与一级检索的手动筛选结果进行合并,得出各行业文献主要研究主题,如表2所示。

表1 一级检索结果:行业分类及相应关键词

行业/产业 文献数 关键词

1 医药 55 医药、制药、药品、仿制药、中药、医疗

2 能源 50 钢铁、清洁能源、风能、太阳能、氢能、低碳技术

3 信息产业 43 信息技术、IT、ICT、电子、通信、光存储、互联网

4 机电 41 机电、机械、电气、电器、家电、农机

5 汽车 29 汽车

6 LED 28 LED

7 高技术 22 高技术

8 材料 17 材料、半导体、纳米

9 金融 15 金融、银行、保险

10 生物 13 生物技术、基因、转基因

11 音视频 11 光盘、音频、语音、视频、电视

12 食品相关 8 食品、制糖业、酒

13 计算机 6 计算机、软件、云计算

14 农业 5 农业

15 日化&服装 4 日化、化妆品、服装、服饰

表2 二级检索结果:各行业主要研究主题

行业/产业 文献数 主要研究主题

1 医药 236 药品专利制度、中药专利保护

2 信息产业 111 电子信息行业、通信行业、互联网行业

3 能源 92 钢铁行业、清洁能源、低碳技术

4 计算机 87 软件专利、开源软件、实务问题

5 生物 84 生物技术、基因、转基因、遗传资源

6 金融 64 商业方法专利、金融专利、银行业、保险业

7 机电 62 地方行业发展、企业专利情报、农机、工业设备、电器

8 汽车 59 新能源汽车、外观设计、组件或配件、区域发展

9 LED 58 国内发展、国际发展、具体技术

10 材料 47 半导体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

11 高技术 25 专利保护与产业发展、专利制度与专利行为、专利管理

12 音视频 22 光盘、音频&语音、视频、电视

13 农业 22 区域发展、专利申请、农业技术

14 食品相关 18 食品、制糖业、酒业

15 日化&服装 12 日化、化妆品、服装

三、各行业研究情况

根据二级检索结果中各行业对应研究文献的篇数,本文将选择文献篇数在100以上的两个行业,对医药行业和信息产业的专利情况作具体综述。

(一)医药行业

1.研究现状

医药行业是学者研究专利的重点,如图1所示,1992~2012年的研究文献数量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自2004年开始,每年的文献数量均超过100篇,2011年甚至超过200篇。

图1 医药行业1992~2012年文献数量变化图

图2 医药行业2009~2012年文献数量变化图

本文所搜集的文献数量年度变化如图2所示,为2009~2012年变化趋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到,除2011年以外,每年的研究文献篇数在50篇上下浮动,而2011年的文献篇数高达85篇,这一趋势与图1也是相吻合的。这主要是因为2011年医药行业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年5月5日,中国商务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这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首部有关药品流通行业的规划纲要;在此之前,2011年2月12日,历经5年修订、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简称新版药品GMP)对外,并且于2011年3月1日起施行。此外,医药商业巨头们的并购整合大戏也在这一年迭起,2011年4月,国药控股以配股方式集资34亿元,用于扩大分销及零售网络;2011年6月,北药并购普仁鸿25%股权,并在基层领域积极收购北京区域市场的二级商;2011年8月,上海医药斥资3.44亿元收购了无锡医药商业龙头山禾医药80%的股份,巩固江苏市场。国内医药巨头跑马圈地的同时,外资医药企业也开始发力进军中国药品流通领域,2011年7月,南京医药与全球医药商业巨头联合博姿携手成立合资公司;美国第二大流通巨头康德乐斥资4.7亿元收购永裕医药。这一系列政策上和商业上的大事件,都使2011年成为医药行业专利研究的大热之年。

2.研究内容

(1)药品专利制度。药品专利保护与公共健康的冲突一直是学者们热衷于研究药品专利问题的缘由之一。王秀卿(2009)认为药品专利和公共健康之间矛盾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专利权所固有的垄断性和公共健康的天然合理性;而贾高峰(2011)提出药品专利是引发公共健康问题的原因之一,这一观点的逻辑性似乎有待考察,笔者不敢苟同。更多学者着眼于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探求药品专利与公共健康的博弈与平衡之道,赵玉港(2010),张丽(2011),张可(2012)都试图在TRIPS协议的框架下探寻缓解药品专利与公共健康间矛盾的方法,如建立专利制度外的药物研发激励机制。与之如影随形的是有关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探讨。部分学者认为药品专利的强制许可是必要的,童苏琴(2009)力图从公共健康的角度论述专利制度中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杨剑(2009)指出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是一项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救济途径。很多学者更偏向于利益平衡理论,何俊杰(2009),胡(2010),张甜、邵蓉(2012)认为应灵活运用强制许可制度,平衡药品专利与公共健康之间的冲突。另外一部分学者则更侧重于研究国外的有关药品专利制度。刘洁(2009),胡潇潇(2010)[1],楼杜鹃(2011)[2]介绍了美国药品试验例外制度;肖建玉、沈爱玲(2010)分析了加拿大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分析以及与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比较;倪娜等(2011)研究了美国、日本和印度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药品专利政策;姚颉靖、彭辉(2012)对1986~2009年中国和澳大利亚的药品专利保护强度进行了测算。

(2)中药专利保护。大多数学者着眼于研究中药专利保护现状,并试图提出相应的建议。米岚、田侃(2009),张亮(2010),徐丹(2011)认为目前中药专利保护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应进一步完善中药专利保护制度,但并未提出具体的可行方案。另外一部分学者则提出相对具体的方案,杨异、张铁男(2010)提出利用TRIPS协议的弹性空间,完善以适当放宽专利审查标准为主的中药专利法律保护体系;李帆、孟锐(2011)基于中医药理论原理,提出应建立我国特有的中药专利保护体系。一部分学者则更关注国外中药专利保护的经验。郭德海等(2009)分析了印度在我国中药领域的专利活动;胡琴、汤军(2011)介绍了日本汉方药产业的发展。还有一些学者则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专利信息,张艳艳、罗爱静(2009),吴晶、李欣(2010),海广范等(2011)分别比较分析了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国的专利信息。在上述学者执着于对中药专利保护制度的研究时,另一部分学者则更倾向于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探寻中药专利保护的实务问题。杨显滨、苏(2010)[3],颜艳(2011),陆永强、李慧(2012),岳雪莲(2012)从中药专利的审查标准、侵权认定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医药行业的相关研究,无论是公共健康与强制许可的冲突,抑或中药专利保护等主要问题的研究,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大方向上的调整,学者们似乎遇到了研究的瓶颈,只能徘徊于不断呼吁立法的地步,却鲜少提出具体的相应立法建议或方案。笔者认为,学者们在期待立法改革或变化之时,不如更多地依托实证研究,深入企业或社会群体,了解医药企业和其他个人遇到的实际问题和需求,从而提出具体可行的办法。

(二)信息产业

1.研究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学者研究信息产业的专利状况,如图3所示,1992~2002年的研究文献数量整体比较平缓,自2003年开始,研究开始呈上升趋势,而2009年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低谷。经济危机让2009年的所有行业都受到了严重冲击,尽管信息产业表现不错,但远远无力遏制经济的整体下滑,从图3中也可以看到信息产业专利研究在2007年达到一个小高峰之后,可能缘于经济危机的关系,2008年和2009年的研究文献数量连续下滑至谷底。但行业内大企业这一年内的一系列举动也许是专利研究文献从2010年开始迅速调整至滑坡前增长速率的原因之一。2009年4月,Oracle出价74亿美元欲收购Sun Microsystems;2009年10月22日,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在纽约市中心登台宣布了Windows 7的正式;2009年11月,仅仅在微软的Windows 7一个月后, Google就向开源社区了Chrome操作系统。此外,政策上的导向或许也是专利研究恢复增长趋势的一份助力。2009年2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巨额的经济刺激计划:包括高达72亿美元的宽带部署、17亿美元奖励采用电子健康记录和涉及电力网与互联网的110亿美元;2009年4月15日,《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提出,此后三年电子信息产业要围绕计算机、通信设备、信息服务、信息技术等9个重点领域发展。

图3 信息产业1992-2012年专利研究文献数量变化图

2.研究内容

(1)电子信息行业。学者们对于电子信息行业的专利研究主要偏向于对某一区域的行业专利信息或战略进行研究。何静、马虎兆(2009)剖析了目前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专利特点及主要问题。赵富红(2009)对湖北省电子信息行业的专利战略进行了研究。吴慧英(2010)在调研的基础上,对武汉光电子产业的标准与专利现状进行了分析。

(2)通信行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以国家为界,很多学者因而热衷于利用国内外专利信息进行比较研究。姜慧敏(2010)[4]对比分析了我国和美国的移动通信产业专利年成长率等五个方面。杨威(2012)则专注于通信领域中韩两国的专利比较研究。邱洪华、刘晓丽(2013)[5]在概括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中美两国4G移动通信技术专利布局进行比较研究。相比于上述学者进行的行业整体研究,部分学者更偏向于对通信领域内某一具体技术进行专利研究。王雷、戴妮(2009),李春秀(2010)[6],李俊、王雷(2011),张妍、张倩(2011)分别对TD-SDMA、LTE、WiMAX等技术的专利申请、专利布局等活动进行了研究。也有一部分学者直接以通信领域类典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专利信息进行分析。郑云凤(2009),宋天华等(2010)[7],于光等(2011)通过对华为、中兴或思科等通信行业典型企业的专利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其技术发展或专利布局等。

行业内大企业之间的诉讼和竞争也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苹果、三星、谷歌、摩托罗拉、诺基亚、HTC这一些普通百姓非常熟悉的手机品牌,在诉讼领域内同样不会让人感到陌生。无论是纯粹的专利战,亦或是借收购合作之名,行专利买卖之实的商业活动,这些行业内大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学界的关注。

(3)互联网行业。随着Google、百度等以搜索引擎发迹的企业越来越扩张其业务范围,以及腾讯、阿里巴巴等大企业业务的多元化,学界也将目光投向于互联网行业。在现今社会,这类企业业务范围的扩张或变化,必然需要一定的技术作为支撑,对此的专利研究也就显出其重要性。易敏(2011)从企业专利管理的基本理论出发,试对互联网企业的专利管理体系构建提出建议。凌媛、张钰(2011)在统计调查近6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诉讼事件的基础上,对互联网企业的诉讼总体情况等进行了分析。陈晨、徐灿(2012)采用专利定量分析的方法,分别从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趋势,搜索引擎行业中专利技术的发展重点,以及搜索引擎行业中参与技术竞争的竞争对手等方面进行分析。

信息产业的专利研究似乎总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尽管这好像是一个自然而合理的现象,因为技术特征等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相应专利研究内容的变化。然而笔者却在思索,尽管信息产业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更新速度极快,专利研究热点问题很容易火一把之后就一晃而过,但学界能否再提出一些适用于信息产业的经典理论,为真正充实这个行业的专利研究做出一些贡献呢?

四、结 语

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行业的发展,现今社会都要求企业利用专利制度来保护其知识产权。在深入挖掘专利理论的同时,学术研究能否跟上行业专利技术发展的脚步也不可忽视。本文从行业分类的角度综述了目前专利文献研究的现状,以期为学者们选择研究专利领域主题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胡潇潇.药品专利“Bolar例外”制度的利益平衡――兼评“Bolar例外”在美国的创立、发展及其启示[J].求索,2010(1).

[2] 楼杜鹃.药品专利Bolar例外条款的发展和应用[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1(7).

[3] 杨显滨,苏.论中药单方专利的侵权认定[J].法学杂志,2010(8).

[4] 姜慧敏.基于对比分析法的中美移动通信产业专利情报分析[J].情报科学,2010(12).

[5] 邱洪华,刘晓丽.中美4G移动通信技术专利信息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13(8) .

第8篇:纳米材料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字:房屋;建筑设计;绿色环保

一、中国房屋建筑设计中节能环保问题的现状

房屋建筑是国民安家乐业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国家经济稳定上升,社会共同进步的重要保障。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城市化的脚步越来越快,城市居民住房建筑的发展稳步上升,住房质量也不断提高,迅速完善提高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展现出房屋建筑设计行业的不断进步,预示着未来的房屋建筑行业的前景将会越来越好。但是表象上的平静是真的太平无事么?答案是否定的,中国的的房地产行业遭遇到一块巨大的绊脚石,跨过他,海阔天空,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也会因此迈进一大步,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1.1中国房屋建筑设计的现状

上图为中国2014年的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图,从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近年来的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逐渐减少,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后果呢?让我们一起再看一张图表:

这是中国2014年关于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的走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社会对于房屋的需求在迅速骤减之后呈现出稳定的趋势并没有增长的态势,也正是因为人们对房屋的需求变小,导致房屋销售额减少,而各大投资商发现这一市场情况后,纷纷减少对于房地产的投资,所以才会导致房地产开发投资金额的直线下降。如果房屋建筑设计行业不针对问题采取解决方法,继续保持现状的话,可以预见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将会停滞不前,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会岌岌可危。

1.2中国房屋建筑的发展和节能环保观

中国这几年的房屋发展一直注重的是房屋建筑的外在,在这条路上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已经迈出了成功而坚实的一步路,但是随着人们思想的变化,仅仅是外在的美观已经不足以满足人们对于住房的需求,这时候,顺应群众的要求,把目光放在房屋建筑设计的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上,会是一条新的出路。以往的建筑设计在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上的规划与设计不足,程度不深,使得居民的住房在结构和安全上出现一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问题被逐渐放大,最后对居民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房屋建筑的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非常困难的系统性技术工程,单单是一项节能就包括了本体技术的活用、建筑材料的节能、还有热环境用的设备等多个方面,而想要实现房屋建筑的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许多项的专业技能的结合运用。

中国早在八九十年代就开始注重居民住房的节能问题,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方法和理念并没有普遍,导致一直到现在,我国居民还没有居住上节约能源的房屋。

二、房屋建筑设计节能环保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随着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大型城市的就业环境越来越多,吸引了一大批人群涌入的大型城市,导致国内大型城市对于房屋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大型城市的土地资源又极为稀缺,有寸土寸金只说,在像以往那样在修建设计上不注意节能环保的问题,只会是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中国的房屋建筑设计的节能环保具有必要性。应重视这个社会民生问题,房屋建筑设计的节能环保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是中国立足于世界舞台的重要保障,所以,房屋建筑设计的节能环保具有重要性。房屋建筑设计的节能环保工作刻不容缓,建设节能环保的住房将会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新道路。

三、如何做到房屋建筑设计的节能环保

3.1房屋建筑材料的节约与环保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建筑房屋,必不可少的便是建筑材料,如果把一座建筑比作一个人,那么建筑材料就是这座建筑的骨架,没有了骨架,人便无法站立;同理,建筑材料是一座建筑的根本。因此在设计建筑一座楼房时,在选用建筑材料上要严谨把关,建筑材料的选择要遵循三个原则:高效、经济、节能。其中建筑材料的高效和节能在过去的房地产发展中已经初步实现,而随着社会越来越重视建筑节能的问题,科研人员也是研发了大量的节能与环保的建筑材料。例如,现在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纳米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温,高硬的特点。

3.2房屋建筑设计的节约与环保

3.2.1门窗的节能设计

提起门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气密性和保温性的问题,对于门窗的气密性,通过使用泡沫塑料密封条并辅以其他的新型密封性良好的材料修正边框来改善以往门窗气密性不好的问题,而关于门窗保温这一问题,在门的空腹内放入聚苯乙烯板、岩棉板或者其他的保温材料,增加门的隔热性;窗户则可使用复合式的窗户,或者使用中空玻璃来达到保温的目的。

3.2.2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要想实现房屋建筑设计的绿色与环保,那么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科研人员的不断探索,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一系列大自然的可再生能源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内,并且对这些能源的利用也逐渐增加,减少了地球能源的消耗。如何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成为现在的社会中人人关心的问题。关于太阳能,利用的最多的便是太阳能热水器与太阳能充电板,在房屋的建筑设计中可以将太阳能热水器纳入到规划设计中,尽力完善房屋内部对于太阳能的利用,而太阳能充电板则可以与住宅小区内的路灯进行结合完善;关于风能,可以采用风能发电的方式,建筑设计中添加入风能发电的设备,尽量的贮藏电力,以此减少房屋对电力能源的消耗;关于地热能,则可以直接在处理之后对房屋供暖,这样既解决掉冬天室内寒冷的问题,也能减少人们对空调的使用,来达到房屋建筑节能环保的问题。

四、结论

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环保问题已经成为人人关注的问题,在建筑设计中,进行适当的绿色环保建设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建筑的整体效益。尤其是在中国现在的社会环境下,房地产建筑行业的绿色节能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娜.探究房屋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环保问题[J].江西建设,2013-12-30.

[2]钱多多,张慧.房屋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环保问题分析[J].门窗,2014-12-20.

第9篇:纳米材料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绿色生态;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材料科学的进步,从“秦砖汉瓦”到现在的“高楼大厦”,正是建筑材料科学进步的体现,但随着人口的急增、土地的减少以及矿物资源的破坏性开采等都成为威胁和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能在满足当代人对建筑材料需求的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类对其的需要,我们就必须走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建筑材料都是从材料本身的实用价值进行研究开发的,往往追求的都是材料本身的力学性能,如高强度,高耐久性,高适用性等等,忽略了材料本身节约及重复利用的价值,从而使大量的建筑材料在加工制作过程中被不断的损耗,不仅使资源遭到了浪费,还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平时常称“地大物博”,但事实却是:我国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和淡水量仅为世界人口占有量的1/4;森林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6;我国是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加上近年来严重浪费(我国能源利用率平均只有30%)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使经济受到了损失,还危及了人民的身体健康,而要改变这一切,就只能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建筑材料的生产和消费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要实现建材行业可持续的发展,除了经济利益以外,还必须加强建材的生态效益。“先污染后治理”的建材发展路径必须停止,所以,建筑材料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建材原料的获取是否影响周边的自然生态。

(二)、建材的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所产生的废气、废渣是否产生环境问题。

(三)、建材变为建筑后的能源消耗。

(四)、建筑物废弃后,建材的循环利用和不可循环利用材料对环境的影响。

(五)、建材对居住者的健康影响。

三、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建筑材料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经历几个重要的阶段,首先建筑业应该有自己的发展观,只有树立正确的指引方向,才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其次是要有规范的市场管理,用规范的行业法规及技术标准去约束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最后还要不断的创新和研发,这样才能体现建筑材料的市场价值,才能发挥建筑材料更好的使用功能,才能实现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性能,最终实现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业应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业必须要有自己正确的发展观。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实现目标的前提条件。建筑行业发展还应该从长远的利益出发,不能只顾一时之发展,这样就必须考虑建筑材料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不能无休止的开采和消耗,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由于建筑材料的生产、使用、废弃等和自然资源、生态问题都息息相关,所以必须协调好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和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之间的相关问题。

发挥教育的引导作用,提高建材使用者和消费者对生态建材的认识,是推动生态建材发展的关健,是推动建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健。要让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影响到个人和社会利益的问题,还是影响到我们的子孙后代的问题。

2、建立和完善建筑材料的行业技术标准,加强建材行业的市场监管及规范建材市场

不同的行业中有不同的法律法规来对其进行约束,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只有通过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强建筑行业建筑材料的质量监督,规范及完善建筑行业市场,才能使建筑业走可持续的、绿色健康的发展道路。对于那些能合理利用资源,或大量以工业废料为原材料的进行低能耗、低消耗生产的建材企业,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奖励;对于那些开发不合理或无节制利用资源、破坏环境、高能耗的生产企业,应该给予惩罚或责令整改,甚至取消其生产资格;对生产设备落后污染严重的小型建材企业,应严肃处理并采取淘汰治理方式。提倡在新建建筑物上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提倡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在建材市场上对建筑材料实行环境标志认证制度,只有通过了国家环境标志认证后才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以促使建材企业加快技术革新和科技进步;提高建筑材料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国只有加快环境标志认证制度的实施,才能在国际市场占一席之地,才能使建筑材料更快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加强建筑材料再利用的研究和开发,加强科技创新

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让建筑市场在合理发展的情况下,少消耗能源并创造出绿色健康的建材,从而达到建筑材料合理的利用或再利用。这就要求建筑材料要加强科技创新,不停的研究和开发,不断的完善建筑材料的使用功能,在低能耗的前提下生产出高标准的建筑材料;在建筑材料使用过程中考虑到当建筑材料废弃时可实现循环利用的途径,一栋建筑的完成需要多种的建筑材料,如果能在建筑材料使用前考虑到材料的再利用价值,就会对建筑材料二次利用提供良好的基础。

科技创新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建筑材料不仅要进行科技创新,还要进行观念、理念创新。大力提倡使用新型的纳米材料科学理论及功能材料科学理论来作为材料与环境协调的理论基础。还应研究动、植物的环境协调理论,将仿生科学理论应用到建材领域,那将是建材行业一次质的飞跃。例如德国科学家通过研究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原理,研制出一种新型自清洁外墙涂料。如果能够将动物的变色、调温适应周围环境的功能应用到建筑材料,将又是建材发展的重大进步,期待不同的新型建筑材料不断问世。

21世纪是提倡环保的世纪,是提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世纪,是人类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和生态健康的世纪。建筑业作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一定要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融入其中。建筑材料的生产应该从产品的产地,加工设计等方面综合考虑,引进国内外超高技术手段,在低能耗、低损耗前提下提高建筑材料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可再生利用率,进一步实现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