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教学方法的特征范文

语文教学方法的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教学方法的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教学方法的特征

第1篇:语文教学方法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 作文教学 特征 方式方法

一、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的新要求

作文,古皆有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科举到八股再到现在的中考、高考制度的改革,历经沧桑,几度变换,其在语文学科中的核心地位都未曾动摇过。进入新世纪,伴随着教育部新课标的出台,新课标指引下的作文教学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作文教学应使学生“明确具体、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够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力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1]诸如此类的叙述,在新课标中随处可见。国家教育部组织专家学者花大力气制定新课标,其用意明显。新的时代背景下,具备高素质的语文素养成为必然。本文旨在探究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呈现出来的特征和方式方法,为我们的作文教学点燃一盏明灯。

二、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的特征

新课标的设计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目标设计,这三个目标又渗透在各个阶段目标之中。在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指引下,作文教学呈现出阶段性、实践性、审美性的特征,这三个特征和三维目标相互照应,统一在作文教学之中。

(一)阶段性体现知识和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将九年义务教育分为四个学段,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写作的总目标和四个学段的阶段目标。第一学段定名为“写话”,第二、三学段定名为“习作”,第四学段定名为“写作”。由写话――习作――写作的过程即是一个知识增长和能力提升的过程。第一阶段的“写话”在目标中主要强调:第一,写话兴趣的培养。第二,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三,乐于运用阅读和学习中的词语。第四,学会使用四种标点符号。这是新课标关于知识和能力在写作第一阶段的要求。从内容上看,是学生整个作文写作知识和能力的起点,遵循了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认知发展的规律。由此过渡到第二、三、四学段,为实现更高目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搭建了一个有机的平台。

(二)实践性体现过程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这一纬度目标的提出,是针对传统作文教学过于重视结果的弊病提出来的。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注重实践性,处处流露关于这一纬度目标的要求。如在第四学段写作目标中要求“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马克思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作文教学中,同样要注重实践性,靠近生活、善于发现。闭门造车搞作文教学的时代已经过去,惟有生活是写作的的源泉。写好作文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我们在教学中更要学习领悟写作的过程。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同样适用。只有亲自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体验写作的过程,积累写作的方法,才能逐渐培养写作的兴趣,我们的作文素养才能真正提高。

(三)审美性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作文教学的审美性是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创造能力为直接目的,以塑造全面发展的完美个性为最终指向的形象的情感教育。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要凸现学生的形象思维,而情感性是形象性思维的重要特征。“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利用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让学生从中感知美,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便感情真挚,如鱼得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神奇景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辽阔画面与悠深意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的激越情怀,都是作文教学中符合审美性要求很好的素材。对其正确把握,合理运用,写作的审美要求与新课标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就做到了和谐的统一。

三、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标在课程理念部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基于课程标准的这一建议,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通过为学生营造自主写作的环境、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构建探究模式的方法,为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自主环境下开展作文教学

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2]。一个没有自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处于被动、受约束的地位,思想的果实永远只停留在青涩阶段。为学生的写作创造一种没有威胁、平等自由的空间,学生自我约束感小,才能真正结出思维的智慧之果。

1.写作者参与制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写作目标,自己制定写作的范围,参与设计评价结果。传统写作教学中,教师围绕“怎样得高分”来展开作文教学的策略。原本许多有发散思维、能写出自己真情实感的学生,被老师用考试的标准加以限制,使学生在写作活动中毫无自主性可言。偶尔几次,学生感到还能接受,且能得高分。但时间一长,学生的思维被框死,许多原本热爱写作的同学逐渐丧失了对写作的兴趣。学生要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对生活的感知,来作为写作的材料。惟有如此,学生才能保持对写作的兴趣,不断积累写作的素材。教师要把这种自主写作的权利放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新型的写作评价体系。把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结合起来,习作的效果要好很多。

2.写作者在写作过程过程中要有感情的投入,内在动力的支持,从写作中得到情感体验。教师作为作文教学的参与者,应该积极为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的产生创设情境。建构主义学习派认为:“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应具备情景性,知识并不是脱离活动抽象的存在,知识只有通过实际情境中的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理解”。“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在作文教学之前,教师应诱导学生产生写作的动机,为学生展示一定的情境,或以声像渲染,或以具体生活实例启发,让学生与之产生情感交流,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不吐不快。

(二)合作交流中组织作文教学

一个人有一种智慧,一个班级的学生加在一起就有几十种智慧和思想。在以合作交流方式组织的作文教学中,教师通常给出一个作文话题,但关于话题的外延无限。教师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进行话题的交流讨论,学生对话题的把握会更加全面、深刻、具体。每个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增长对问题的认识,实现了资源的优势互补,大有裨益。在此提出几条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利用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来编组学习。同一个作文话题,有几种甚至更多的正确看法是很寻常的。在分组中要尽量让观点发生碰撞的同学在一个组内,这样可以保证交流讨论的价值意义。作文小组教学遵循这一规律,利用这一规律,作文教学过程会变得有声,有色。

2.利用家庭背景差异混合编组。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因其家庭背景、知识背景不同,其思维结构、行为习惯往往会打上家庭的烙印。学生的家庭由不同的社会阶层构成,作文教学中,将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话题的交流、探讨,有助于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将凸现不同的人文风格贯穿其中,丰富作文的内涵。

3.明确个人在小组中的使命,促使自我积极思考。作为小组中的一员,作为一个能动的思考者,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职责,有利于学生在参与话题讨论时积极思考,发表个人观点。每个人都是小组的一员,他的声音代表的是这个小组团队的水平,反映的是这个团队的成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到这一点,会使作文讨论更有意义,话题内涵更加充实。

(三)探究模式下推进作文教学

探究式教学的思想源于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主张进行“问题教学法”,并首次提出较为系统的理论。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探究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活动,需要做观察,需要提问题,需要查阅书刊,以便了解已有的知识;需要设计研究方案;需要根据实验证据来核查已有的结论;需要运用判断思维和逻辑思维;需要考虑其他性的解释。”[3]因此,我们理解了探究性教学的实质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在作文教学中可以有这样的策略运用:第一,对象意识。即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普遍发展倾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情况来确定作文话题,对学生做到“心中有人,心中有数”;第二,环境意识。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认为“心理的选择”和“心理的自由”是创造的两个条件。作文教学要创造一种自由、民主的氛围,以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第三,激趣意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提出对立的观点,呈现令人困饶的作文场景,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四、结语

新课标从颁布到实施,已走过了七年多的历程,新的课程理念已深入教师和学生的心中。在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呈现阶段性、实践性、审美性的特征,我们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融入到作文教学之中。“弘扬学生个性,改进作文教学,培养写作激情,是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使命”[4]。作文教学作为语文学科教育中一曲动人的乐章,也是一首永远写不完的诗篇。我们正确面对新课标下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会带给我们不小的收获。只有不断探究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作文教学才能真正有出路、有突破、有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2]蔡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

第2篇:语文教学方法的特征范文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教师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是一门交流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没有分析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第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缺乏实践教学,使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违背了语文作为一门交流实践性较强学科的特征,使语文教学效果难以实现。同时由于在语文教学中缺乏实践,学生对生硬的教学内容没有兴趣,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学生没有强烈的学习语文的欲望,使语文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第三,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主导,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机械地记忆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都将滞后。由于小学时期是其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教师这种死板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机械的学习记忆方法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不利影响,学生养成思维上依赖教师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将成为阻碍学生进步的最大障碍。

二、新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进策略

1.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创设情境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教学方法。因此,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小学语文教学具备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开端,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操场上》时,教师可以将操场作为课堂,学生观察操场上其他人的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从而学习相关知识。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真实情境,能够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课间或课后在操场上开展的体育活动。情境课堂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2.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语文具有实践、交流和培养文化素养的重要特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语文这些特征进行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具体应用能力。

例如,在进行《春雨的色彩》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对春天进行细心的观察。对观察到的春天的变化特征进行记录。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柳树变绿了、小草发芽了、泥土变得更加松软了、小鸟的叫声也越来越多了。学生将观察到的内容带到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在分享过程中进行讨论,相互补充,加深了学生对春天的认识。这时,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适时展开,学生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发现春天和自己观察的结果是一样的,充分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保证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3.引导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标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学生受益终身。这正说明了在教学中“授之以渔”的重要性。教师的任务和责任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责任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3篇:语文教学方法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思路 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30-01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语文教育领域具有重要位置和作用。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三者相互结合,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探索出一套全新的、科学的、合理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是我们今天研究的重点。

1.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全新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工作者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由于一些初中因地域、经济、资源等因素的制约,新课程改革理念难以深入人心,使语文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没有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目标,教学效率比较低。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老师在课堂教育中往往过于追求营造课堂气氛,在语文课堂上对一些话题的铺垫和延伸过于繁多,因而出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混乱现象,从而忽视了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

1.2没有一套合适的有效教学改革策略。受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的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没办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课堂教学缺乏实效性。在教学中没有制定和完善有效的教学策略,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偏离。

1.3没有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固然重要,但是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要载体。许多语文老师对“以生为本”的认识不够到位,在课堂教学中依然是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太少,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对知识的接受学习程度来推进课程,以至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也比较低。

2.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创新的必要性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切断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教育工作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片面强调智力因素,忽视对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能力、思想情感以及综合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略了初中生活跃灵动的思想及创造性思维方式。另外,初中语文教育改革虽然势在必行,但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一些中学在进行语文教育改革时往往比较盲目,没有明确的教育改革目标,改革的成果也不明显。因此,要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状况的发生,就要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进一步推动改革教育的发展。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中对语文教学经验的总结以及语文教学的实际操作比较重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往往容易忽视对教学新理念的指导或提炼,缺乏新意和创意,因而收效甚微。

3.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创新的策略

3.1树立全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明确教学方法的改革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题预先明确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实现的、利用现有的技术方法可以测量的教学结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是老师的教学改革目标不够明确,就势必会导致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低下,因此,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改革目标是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前提。教学目标要按照课程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编制,使其难易程度合理,贴近学生实际需求。

3.2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根据初中语文教学的规律,合理的利用语文教学资源进行科学的教学方式的创新设计,是新课程背景下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同时也要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有助于提高初中语文整体的有效性。

3.3重视语文教材的创新,促进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教材是语文教育重要的一部分,是语文教学的理论依据,要重视语文教材的创新,建设一套高质量的语文教材,不仅要有一定的语文知识的理论高度,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与个性特征,要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逻辑性,使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有据可依,从而进一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复杂性的过程,要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效性要考虑到方方面面。不仅要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目标,还要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语文教学策略,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并且坚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充分的利用语文教学教材,以及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规范性、可行性和实效性,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进一步的提高,使初中语文教学水平和质量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景森.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改进研究[J]. 新课程(教师). 2010(05):120-122.

第4篇:语文教学方法的特征范文

高职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内容,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征,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专业课程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因此,高职语文教学要有意识地渗透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将语文教学和专业知识教学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能够适应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一、转变高职语文教学理念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输送高素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专业知识教学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充分满足高职教育的实际需要。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更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素养,具备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整体素质。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能一味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将语文教学作为辅助学科。高职院校应该将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放在同等位置,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及高职教育目标开展全方位高职语文教学,使学生在具备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拥有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提高。高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双重功能,让职业性人才能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竞争力。

二、创新高职语文教学方法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高职语文教学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形式,对语文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创新,从而调动高职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热情。高职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依据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目前的学习情况,在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不断渗透职业能力培养,从而使语文教学符合高职教育特征,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根据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职语文教学应该将现代科学技术灵活巧妙地运用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将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探究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科学设计和安排,优化语文知识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文学作品内涵的掌握,在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同时也能为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例如,在讲解《荷塘月色》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前学生喜爱的音乐形式,对本课知识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为学生播放与本篇文章同名的流行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美妙的音乐迅速将学生带入到学习状态当中,提高语文学习效果,同时提高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另外,语文教师也要注意巧妙地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用语文学习促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保持浓厚兴趣和持续动力,同时用学生的专业知识促进语文知识的深入理解。例如,在教艺术设计以及园林学专业学生《中国的园林风格》这篇说明文时,可以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美丽的园林图片和生动视频,从而加深学生对园林设计的理解,将语文教学中的说明文当成专业知识内容进行强化,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

三、优化高职语文考核方式

在传统高职语文教学模式的限制下,教师将重点放在教材内容的讲解上,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过程中采用的是试卷考试的方式,考核内容同样在教材中挑选。在语文考试的过程中,学生只需要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教材内容就能够在语文考试中获得好成绩,但是就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来说却没有起到较大作用,更别说以此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了。如果学生只注重对教材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不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会导致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难以发挥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高职语文考核方式要进行创新改革,要将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作为重点,使学生更为关注职业能力的培养,并将语文学习活动作为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的广阔平台。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与专业知识学习结合起来。教师在考核学生的过程中,要将文化知识考核、口语交际考核、书面表达考核、人文素养考核等结合起来,从而使考核方式更加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日常表现的评价和考核,将原有的结果考核机制变成过程考核机制。

第5篇:语文教学方法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法渗透英语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也在有序地开展和实施,为我国教育的不断完善提供了更多的力量。中学英语阅读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对中学英语教学进行有效地改革是促进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举措。语文教学法充分总结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有效方法,对中学语文教学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作用。将语文教学法融入英语阅读教学是教学改革下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探讨,对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语文教学法概述

教学方法不仅是教师组织和掌控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应知识的一种思维方法。通过相应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对相应的学习充满兴趣,还能够在学习中自主地去获得相关的知识,并能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率,也能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和形成有助于自己学习的学习方法。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成效都会形成好的影响,而不合适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在教学中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语文教学法是针对语文教学的相关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等情况,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而总结和提炼出来的有利于推动中学语文教学的方法。语文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采取的方法,包括相应的教法和学法。语文教学法包括很多方面的教育因素,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语文教师能够对语文教学法进行有效地掌握和熟练地运用,对其有效开展教学和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格具有重要的影响。

语文教学法的分类可按照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的形式进行。纵向结构是依据语文教学的流程进行划分的,可以分为准备教学阶段、实施教学阶段和检测教学阶段三类教学方法。而横向教学方法则是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而实施的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主要包括关于听力训练的教学方法,关于说话训练的教学方法,关于阅读训练的教学方法,关于写作训练的教学方法。形成相应固定模式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良好实践效果的方法。而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也得到了新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

二、初中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无新意。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沿用了过多的传统方式,使学生不能够对英语阅读课程的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影响了英语阅读的效果。一些教师在讲解阅读词汇时,往往还按照教师讲解、学生识记、检查听写等程序进行,使学生学习单词的过程成了枯燥的记笔记和背大量的单词的过程,给学生学习英语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而一些教师在讲解阅读短文的内容时,往往会花大量时间去讲解里面的语法知识和单词,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和阅读英语短文的兴趣。

(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些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会用大量的时间对所学内容进行灌输式的讲解,不给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或疑惑的机会,也不与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如,在阅读文章的相关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积极地去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意,而是自顾自地一上来就直接对文章大意和具体内容进行讲解。这种将教师的“教”放在主体地位的方式不仅不能够促进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还使整个教学活动处于一种比较死气沉沉的状态,不能够达到满意的课堂效果。

(三)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的练习。一些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中,往往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对单词、知识点和文章内容的讲解中,而对学生在阅读技巧方面的点拨时间就相应变得比较少,让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更是很少甚至没有,还没有很好地介绍相应的文化背景。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会让学生对英语阅读提高兴趣,还对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造成一定的阻碍,不利于相应的教学效果的实现。同时,一些教师还让学生做大量的关于知识点的练习,而忽略了对阅读能力的练习。

(四)不重视课外阅读。课堂上的英语阅读时间毕竟非常有限,要想让学生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英语阅读水平,课外阅读便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无论是教师通过教材以外的其他资料进行课堂阅读的补充还是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能力,也能对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现实情况中,一些教师只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也没有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相应的引导和鼓励,有时还会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知识点的阅读练习,给学生的阅读学习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如何将语文教学法应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

(一)用语文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法中关于兴趣培养的方法主要有引导法、讨论法、表演法等。这些形式多样的语文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能够逐渐实现自主学习。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讲故事或者表演等方式的语文教学法将英语阅读的相应内容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对英语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能够让他们在英语阅读的学习中更加地积极主动。

(二)用语文教学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语文教学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往往对背景知识进行相应的搜集和讲解,有时候还会结合作品进行相应的讨论。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文化知识,还能够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也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语文教学中的启示法、商议法、讨论法,让学生对英语阅读教学内容的相关背景知识进行有效的了解,并将阅读素材放置在相应的背景中进行阅读学习和相关讨论。将语文教学的相应方法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不仅能增加学生对英语阅读背景知识的了解,还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去了解阅读素材。

(三)用语文教学法锻炼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语文和英语同属于语言,所以在它们的教学中往往会有很多的共通之处。语文需要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英语也是如此。语文教学法中关于听说读写能力的锻炼方法有很多种,能够对学生的语文方面的各项能力进行系统地训练和有效地提高。将语文教学法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方法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无疑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运用例如精读、跳读、略读、默读、抄读等方法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进行有效地训练,以使其能够掌握各种阅读技巧,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用语文教学法创新英语阅读教学方式。语文教学法非常注重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也非常重视。语文教学法中的很多方法都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不断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充分运用语文教学法中的引导法、讨论法、启发法等内容,充分发挥出学生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其能够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相应的主导作用。同时,教师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角色转变,从而能够很好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地引导。在语文教学法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实现教学主体的转变,也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五)用语文教学法帮助实现有效的课堂补充。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地结合,不仅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形式,而且使语文教学的视野更加宽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帮助。语文教学法中的课堂延伸法可以应用到英语阅读教学当中去,让学生通过一些演讲、故事会、英语沙龙的形式达到学习英语阅读的效果。这些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学习英语阅读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开拓自己的阅读视野,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也为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辅助作用。

四、结语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在教学改革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为了促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将语文阅读法运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语文教学法是对语文教学的科学总结,与英语教学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也能够对英语阅读教学进行相应地指导和帮助。当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也要结合相应的具体情况运用合适的语文教学法。语

参考文献

[1]李兆琳,龙文希.语文教学法课程中的“教与学”[J].教育评论,2013(2):87-89.

[2]彭小明.论《中学语文教学法》实践教学[J].温州大学学报,2010(2):112-114.

[3]缪国芳.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12(5):38-39.

第6篇:语文教学方法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33-01

一、高中语文新课改使教学方法更注重以学生为本

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主要是基于目前的教育新形势而做出选择。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滞后,不能很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制约教学成绩提高的现象。因此,对高中语文实行新课程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新课程改革的侧重点在于教材和教学两大方面,而对于高中语文而言,教学方法的改革刻不容缓。从目前的高中语文新课改来看,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方法的重要影响在于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这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1.出于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方法需要以学生为本

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最根本的学习需要是充分了解书本内容,全面掌握书本知识,并具备一定的语文技能,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以此为需求,根据这些需求选择教学方法,制定教学策略。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对学生的学习需要重视不足,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开展新课程改革以来,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学习需要,所以这是新课改对教学方法的重要影响。

2.出于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方法需要以学生为本

高中学生具有丰富的个性特点和性格特征,老师在制定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方法。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提出,反映出了高中语文教学已经逐渐开始了人性化教学的转变,充分体现出了对学生个性特点的尊重。从这一点来看,高中语文新课改更有利于推动先进的教学方法。

3.出于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性,教学方法需要以学生为本

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力。考虑到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开展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要注重成效,高中语文教学也必须要围绕着教学目的而展开。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很好地关注了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性,要求开展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因此,对现有的教学方法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二、高中语文新课改使教学方法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方向转变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实际是一个老师启发,学生领会的过程,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要想取得积极的效果,不但要发挥老师的启发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非常关键。从高中语文新课改的角度来看,目前已经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当做了教学方法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要积极利用这一有利影响,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方向转变。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学生的学习状态非常关键,如果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和学习状态中,老师的教学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积极思考,也没有自主学习意识,只是消极的等待老师讲授的话,那么将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从教学结果而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发展的方向

目前,随着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已经成为了教学方法发展的新方向。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现行的高中语文教学制度下,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能够达到语文教学要求,能够满足目前的高中学问教学需要。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势必成为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发展的新方向。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符合新课改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要求

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新课改中,其中一项要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更丰富的语文知识,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因此,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我们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执行。

三、高中语文新课改使教学方法更注重培养师生的平等关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始终倡导要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这不仅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也是改善师生关系的基本做法。在高中语文新课改中,对于教学方法的要求,推动了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使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师生的平等关系。培养师生平等关系的意义在于,不仅有利于改善语文课堂气氛,更有利于推动教学方法的转变,使教学方法的制定更好的为语文课堂服务。此外,还有以下的积极影响:

1.培养师生的平等关系促进教学方法的积极改变

在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师生的平等关系十分重要。从提高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培养师生的平等关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缩短学生与老师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理念,使老师在制定教学方法的时候,可以多一些积极地尝试。因此,培养师生的平等关系可促进教学方法的积极改变。

2.培养师生的平等关系使教学方法更适应课堂需求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必须与课堂教学相适应才能取得积极的效果,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很大,老师能够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来制定可靠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因此,培养师生的平等关系使教学方法更适应课堂需求。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了高中语文新课改对教学方法存在的三点影响。从这些影响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实行新课程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但有效推动了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发展,也对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成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要利用新课程改革这一有利契机,努力改变现有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使其更适应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梅.论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方法新思维[J].中国教育理论研究.2010年12期

第7篇:语文教学方法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就业导向 语文教学改革

培养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的,课程教学与人才市场的零距离对接是提高学生求职就业能力的关键。为了适应学生的就业需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应该树立鲜明的就业导向,明确中职语文教学与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的明显差异,对传统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施大胆的改革,突出中职语文教学的方向性、职业性和实用性,构建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中职语文教学体系,为学生的其他专业课程学习和求职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关注社会职业要求,调整教师教学理念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比较短,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又大都毕业于普通师范院校,所以普通教育的语文教学观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职语文教学,从而导致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将中职语文教学等同于普通教育的语文教学,弱化了教学的针对性、特色性和职业趋向,背离了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初衷。为了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就业市场占领先机,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对应社会职业要求,从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的大方向出发,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清醒地认识到中职语文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未来职业岗位必须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运用与专业相关的语文知识于职业工作实践的基本技能。中职语文教学不是为了应对某种考试,而是适应就业市场巨大变化的素质教育。所以,中职语文教学要在借鉴普通教育语文教学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对初中级专业人才的客观实际要求,构建语文知识与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机融合。不过分追求语文知识的高难与深奥,但涉及的内容要更广、更新,并集趣味性、综合性、实践应用性为一体,以期使学生通过学习与探究形成扎实的语文素质和语文应用能力,练就更为实际、适用的就业技能。

二、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强化相应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比较多,不同专业学生在就业后对语文知识需求的侧重点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中职语文教学的内容设置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更多地考虑实用性,实现内容与专业特点的统一、教学内容与人才市场的零距离对接。

首先,侧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专业学习服务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着眼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以“实用、够用”为原则,选择和强化与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体现专业的特点。例如对于文秘专业学生,重点突出应用文教学,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重点突出童话、戏剧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与潜力。

其次,对统编语文教材进行适当艺术处理。由于中职学生绝大多数是升学考试中的“失败者”,知识层次与素质相对较差。因此,教师要在不破坏教材基本体现的前提下,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相机进行艺术处理,降低学生接受的难度和梯度。例如对于学生普遍感觉学习困难的文言文采取必修加选修的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

第三,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服务本地区经济建设是中等职业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使语文教学更好地推动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中职语文教师应该仔细摸清所在地区生产、技术和管理岗位对语文素质的特殊要求,编纂以地方岗位需求为准则的语文校本教材,使语文教学凸显本地区的社会性特征和区域特性。

三、结合学生心理特征,选择恰当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和学生个性发展,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因此,中职语文应该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选择恰当教学方法,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潜心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自主解决语文教学问题的。例如:在教学《药》《雷雨》《项链》《哦,香雪》这一单元时,我们根据此组课文故事性、趣味性和人物形象性强的特点,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补充阅读,设计编写独幕剧,并以小组合作表演独幕剧的方式,表现某一段课文或某一个故事。学生求职就业需要我们树立“大语文”意识,在课堂语文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应该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例如:在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的前提下,组织开展演讲、办手抄报、演课本剧、社会调查等活动,学生自由组合、自由参加。现代教学手段应该在中职语文教学得到特别的应用。借助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形声结合,声画并茂,直观动感的优势,我们得以将学生无法亲身体验和感触的教学内容变成动态的场景,将文字符号变成直观生动、鲜明可感的形象,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快乐和愉悦中形成了适应社会就业需要的语文素质。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准则的应用型教育。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时刻关注社会、关注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文化素质要求,以应用和实用为核心,实现教学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价值体现。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修养,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得到稳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8篇:语文教学方法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

引言

在当前新形势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构建高效语文教学课堂,成为当前需要重点考虑的焦点。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要想构建高效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必须从激发学生兴趣、拉近师生距离以及营造课堂氛围和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着手。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很多教师仍没有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没有转变教学理念,自己依旧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教师在课堂上以自己为主滔滔不绝地讲授,很少给学生会说出自己的想法,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没有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这导致了教师制定的教学策略不适合学生需要,甚至学生可能会产生反感心理。

(二)教学手段单一,比较枯燥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于新鲜的事物,求知欲和好奇心都比较强,教师在教学时若是能够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教学效率会有明显的提高。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手段来进行语文教学,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语文教学效率也会有明显提高。但现阶段,很多教师的教学手段还是比较单一,教学时仅仅使用一本书、一根粉笔,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将自身教学能力较差的现状直观地反映了出来。

(三)没有将教学和生活结合在一起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更容易接受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方式。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到亲切和熟悉,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但现在绝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深入了解生活化教学,甚至不具备这方面概念,通过生活化的方式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更是无从谈起,这些情况的存在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很大影响。

二、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做好师生互动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首先,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需要从多方面考虑问题,特别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问题思考,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体验情况,了解学生是不是能够适应和接纳教师选择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最适合学生、学生接受度最高的教学方式。其次,教师绝对不能够自顾自地进行教学,不关心学生的反应,而应该和学生互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此外,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观察,全面了解学生,放下高高在上的态度,和学生交朋友,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

(二)教师应该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的教学手段是不是丰富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和语文教学特点及小学生本身的特征有着直接关系。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重视语文教学手段的丰富。首先,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校配备的相关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方法的拓宽。比如教师在教学时可将多媒体投影仪合理利用起来,选择一些和教学有关的内容,以动画的形式播放,而小学生往往都比较喜欢动画,很容易被吸引,观看完动画后,他们的学习兴趣会有明显提高。其次,教师应该认识到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性,不仅要和学生交流沟通,还要和其他教师交流沟通,吸取其他教师教学的优点,这样就能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长此以往,教师教学的质量就会有明显提高。

(三)将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生活化这个话题已经出现在了各科教学中,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得到了切实提高。首先,小学生年龄较小,自身理解能力比较差,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该尽量选择那些生活化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教学内容,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也会有一定提高。其次,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多列举一些小学生生活中经常出现,最好是小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并且兴趣较高的例子,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容易被激发出来,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也会有明显提高。

(四)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以前的小学语文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在的教育发展需要。为了实现创新教育,我们小学语文老师要改变以前单一利用黑板、粉笔等进行教学的方法。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使用语文教学同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相互结合,以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各种教学方法,除了以上两种,还有多媒体教学、分层次教学、提问式教学等多种方法,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进行改进,以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小学是语文学习打基础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思考、分析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及时解决问题,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第9篇:语文教学方法的特征范文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I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6―0049―01

在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语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变革推动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有序发展。其中,在新课改下积极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对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具有推动作用,能够实现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章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出发,探究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对策,为提升中学生学习水平,实现新课改发展目标奠定基础与保障。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与重要性

1. 有效教学的内涵。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应用各种方式与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有效教学的应用能够满足教学要求,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需求。有效教学的特征主要包括:有效教学面对全体学生,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所了解,能够让给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效教学还能将生活实际与教学理论相结合,应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进行挑战性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质量。

2. 有效教学的重要性。在新课改的深入推动下,积极追求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了当前最为主要的内容与任务。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可以得知,课堂效率关系到教学质量,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非常多的不利因素,比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活动存在偏差,教学活动过于盲目等,所以要想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有效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二、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1.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语文教师需要从语文学科的实际角度出发,采取可行性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之中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真正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实现有效教学。

2. 提高教师文化素养。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在日常生活之中不断学习,这不仅可以深入贯彻语文教学理念,并且能够将新课改融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之中。其中,语文教师在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时候,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不断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另外,语文教师需要遵循新课改的基本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在适当的地方对学生进行点拨与鼓励,让整个教学过程行云流水,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

3. 创新语文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有效性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不断创新语文教学方法,将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处理,以此来提高学习能力,这不仅符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并且也会提高教学效率。通常情况下,在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进行整合,以此用来改变当前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语文教师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采取有效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