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范文

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

第1篇: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范文

关键词:学生党员 组织生活 提升 实践

组织生活的质量影响到党员的自我成长与自我教育,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高校学生党员组织生活整体情况良好,但吸引力下降、凝聚力滑坡,党员组织生活存在过场、形式、跟风等现象,这其中既有认识不足、形式单调、内容乏味等主观原因,也有大学生党员特点丰富、变化不定及社会观念冲击等客观原因。笔者在工作中统计了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策略,并在实践中予以研究、考证,就是希望大学生党员通过组织生活,促使自身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调整改善自己的价值观、责任感,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增加社会适应性,逐步提高组织生活质量,促进党支部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本科生党支部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和学生党员组织生活质量的提升相辅相成、联系紧密。如何让大学生党员通过组织生活的平台,学会系统思考,从而通过提升组织生活的质量,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促进支部的先进性发挥,这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过程。同时,在网络等载体的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提升组织生活质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1.目前高校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的现状

从目前高校组织生活的现状看,主流是好的,能弘扬主旋律,操作上有序和规范。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组织生活过于程序化、呆板化,进行到一定时段容易陷入一定模式和程序中,使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过场化、形式化等。这些都影响组织生活的质量,也影响支部整体战斗力的发挥。

随着高校发展党员步伐的加大,发展党员的任务加重,审批活动增多,两周一次的组织生活内容基本上都是在发展和审批,内容与形式单一缺少变化。而整个支部则由于个体的惰性或潜意识的抵抗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期望,再好的学习内容、再具有时效性和实践意义的学习价值都有被削弱的可能。

效度深度欠缺。学生党员的个人素质相对来说比较优秀,但他们在个人进步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班级等集体的联动作用,在同学中的威信不高。学生在座谈交流中普遍反映,有些学生党员与普通学生没有太大区别。另外,部分党员对周围的一些不良行为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同时又不向组织反映,组织生活很难深化。

支部力量配备不足。教育功能是学生党支部的基本功能之一,支部力量不足导致教育功能表现不够充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发展一个带动一批”的辐射效果有待加强。有的支部书记由辅导员担任,而辅导员要负责的学生人数太多,组织生活很难深入细致进行;有的支部书记由学生担任,学生在忙于应付学习和就业的同时,自身尚欠积累,很难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生活作用难以体现。

机制建设欠缺。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一些先天不足,如缺乏好的考核评价体系,缺乏好的工作量化指标,缺乏合理的奖励机制。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行政化较浓,工作、事务等具体安排的心理偏重;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的经费太少;组织生活一般是被动参加,党员的主动性、互动性长期得不到发挥;偏重于学生成绩,对学生的全面考察培养欠缺。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一些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发生转换、改变与震荡。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各种社会思潮的激烈冲撞,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缺乏一定的指导性;党支部对组织生活认识不深,重视也不够;部分人员心存困惑,工作创新不够;畏难情绪作梗,对存在的问题束手无策等。

2.提升学生党员组织生活质量的策略及实践

2.1了解组织本身

本文中学生党员指本科生党员,隶属组织是支部(或小组),通常由支委和其他党员组成,支委主要包括书记、组织委员、纪律检查委员、宣传委员、青年委员。

支部书记在党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按照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决议,负责主持支部的日常工作。组织委员相关职责主要有:会同宣传委员提出组织生活。宣传委员相关职责主要有:围绕本单位的中心任务,做好宣传鼓动工作;指导和推动开展群众性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学习和体育活动。纪律检查委员相关职责主要有:研究本单位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向支部委员会提出加强党风建设的意见和措施等,[1]保障党员的民利。青年委员相关职责主要有: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指导团支部开展活动。

从上我们了解到,党内分工明确,组织生活虽然是全体参与,但主要在于支部书记的指导、重视,组织委员牵头实施,宣传委员发动。在当今“歪风邪气”严重的情况下,纪律检查委员可推动针对性深入地开展组织生活。

2.2相关策略及实践研究

第2篇: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范文

关键词:教育;人;生命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3-0230-01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的心总被一些可爱的生命感动着;在读书研修的活动中,我的心总被一些光辉的字眼震撼着。我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要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告诉你们:

目中有“人”的教育,要关爱生命的发展。

一、重新审视教育的对象

鲁迅先生早在1918年就说过:“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众所周知,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可是,学生也是“人”,是富有个性、充满活力的生命,是一个个有鲜活生命力的个体,是一个个有活力、有尊严的个性存在。我们要“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对学生这部刚刚打开的书的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对学生无限发展的可能性的信念,以极大的热忱和耐心去阅读和感受其中丰富的内涵。”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是否放下了“师道尊严”的架子,我们是否能与学生真正平等地对话,我们是否曾经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我们知道:学生有思想、有尊严,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他们不成熟,是事实,需要生活的磨练;他们犯错误,也难免,需要宽容和引导。他们表现反复,有案例,需要教育的过程。目中有“人”的教育,就是要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关注人的心灵世界,关注人的欢乐和痛苦,关注人的愿望和需求,关爱“人”的生命发展的过程。

二、不断探究教育的方法

有人说:教育得法,事半功倍;不得其法,事倍功半。所谓“宁给好心,不给好脸。”有时,我们还会“好心”办坏事。亲爱的读者朋友,请看这样一个案例:

英国某小学有一名调皮淘气的学生叫迈克劳德。有一天,他竟然把校长的爱犬给杀了。堪称大教育家的校长不记“杀犬之仇”,只是做出了如下的惩罚:责令迈克劳德画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惩罚的结果,造就了一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原来,迈克劳德通过画狗的解剖图,对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走上了学医的道路,发现了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以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读了上文,你有何感想呢?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试想,如果该校长不是爱生爱“人”胜于爱犬,如果不是采用巧妙的教育方法,而是粗暴地训斥,或向家长告状,那教育的效果可就不言而喻了。

三、关注校园生活的质量

“校园生活是我们每一个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生活内容。”因此,只有关注和提高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才能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要提高学生校园生活的质量,就必须大力提高课堂生活的质量。叶澜教授倡导:“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然而,我们的课堂生活又如何呢?

肖川先生指出:“在学校教育中,我们非常严重的不足就是,我们的教师很少从学生的需要、兴趣组织学习内容,很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很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现实处境。”我们不难发现,有的老师凭借一本教材,预定着全班同学的思维方式和接受情况,甚至师生间的对话都一一模拟教案,没有给学生提问、思考的空间。学生的配角地位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受到抑制。

关注学生课堂生活的质量,与学生共同营造民主、宽松、愉快的课堂生活,是我不懈追求的目标,并做了初步的尝试。

在加强课改理念和业务学习的同时,我十分注重调查研究和情感教育。经常放弃午休、晚间、节假日的休息时间,深入班级、深入学生家庭,与学生交流教法、学法,即时反思,及时改进教学。我每备一节课,每上一节课,首先想的是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感悟,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这使我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减到最低点。课堂上,围绕着共同的学习目标,同学们有时专心聆听,有时积极讨论,有时恍然大悟,有时上台板书……一个个专注的眼神跳跃着求知的生命,一声声响亮的回答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里没有知识的权威和空洞的说教,有的是平等的对话和情感的交流。

课堂生活是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真正提高学生校园生活的质量,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摆在我们面前的,可谓“任重而道远”。

结语:目中有“人”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第3篇: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范文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工具性的教学特点,这应该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接受。然而,从当前语文教学与语文研究领域反映出来的问题看,实在不能令人满意。其中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以课堂为中心,就课堂论教学,就课堂论质量。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研究课堂教学原则上无可非议,问题在于如何改变当前这种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如何让课堂教学为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服务。语文教学研究的主攻方向如果不在全面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上,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则始终是一句空话。

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质决定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培养与提高中学生语文运用能力为我国老一代语文教育家倡导并身体力行,夏丐尊先生的孙女夏弘福的文章《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夏丐尊、朱自清》(见《中学语文教学》1995年第3期)就提到,这三位语文教育家反复强调“语言是一种工具。工具是用来达到某个目的的。”“学语文为的是用,就是所谓学以致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理解是必要的,但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这些话归结起来即是视语文为一种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工具应该掌握并熟练运用,掌握并熟悉语文这门工具,就可以达到人际社会间思想交流这一目的。当然,这种交流可以表现为口头的、书面的,还可表现为手势语言。中学生学语文,目的在于通过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学习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因此,口语表达的学习与训练,书面语言表达的学习与训练,亦即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应视作中学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来抓,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单靠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在有限的时间与范围内,面对各种类型的学生,语文教师即使使出浑身解数,也难让数十名学生个个张口,人人动笔。课堂这一教学形式用得好,当然可以调动起部分或大部分学生积极思维,也可通过范文导读,给学生某些借鉴,但单靠课堂这一教学形式,满足千千万万青少年口语表达、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需要,这无疑是天方夜谭。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缓慢,误区之一即把课堂语文摆在重要地位来推崇、实践,其结果,以讹传讹、误人误己。

拙著《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见《中学语文》1994年7-8期,《教与学》1994年第9期)就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性质、任务作了探讨,提出初中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并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课程教材研究所庄文中先生近日在《关于制订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思考》(见《中学语文教学》1995年第3期)一文中就高中语文的性质提出再深入认识的思考,其思考是基于“当前”,要制订与初中教学大纲(即《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相衔接的面向21世纪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庄文中就高中语文性质的思考表述为两点:“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由这两点思考,庄文进一步提出了高中学段语文的教学要求:

1.具有较敏捷的语文交际能力和较高的语言素养;

2.具有较强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3.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4.具有初步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5.具有独立自学语文的能力;

6.具有与语文相关的文化常识。

庄文中先生的《思考》一文,就高中学段语文的性质、任务及教学要求作出了具体的思考,语言的交际功能是庄先生思考的核心。如果按庄先生思考的内容来要求教学,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单靠课堂是万万办不到的。即从篇章而论,一年几十篇,三年不过百余篇,中学六年也超不出三百篇,量不足,质又何以保证?教师课堂教得再好,学生胸中墨点过少,窥一斑岂能见全豹?吸收与表达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大量的吸收(生活实践与阅读),表达能力的提高仍然是一句空话。

阅读吸收仅仅是一方面的考虑,语文水平的提高,除阅读外,还涉及社会的实践及自然景象的观察诸多问题。社会实践、自然景象的观察、自然科技、人文知识的获取、传统文化的吸收与新时期文化的思索……这些,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如何能够完成?

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的主要原因,其一是把语文教学限制在狭小的课堂内、有限的课本内。吕老的认识何等深刻,何等切中要害!语文教学及其研究如不能走出“课堂语文”误区,长此以往就会远离社会发展的实际(特别是信息社会的信息交流),“千秋功罪”,何必留与“后人评说”!

二、语文的工具功能决定生活积累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

重要途径

面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如何改变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少慢差费面貌?走出狭窄的课堂教学天地,深入社会,深入生活,在社会生活中观察积累应该说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形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获取语文学习的必要知识和方法,完成某些范围的语文训练(含测试),特别是通过范文学习,让学生领悟文章思想脉络、精巧布局、精当用语、写作特色,这些都是必要的。不少地方对当前课堂教学还进行过许多有效的改革实验。然而,“骐骥一跃,志在千里”,无千里之志则无千里之马,狭窄的课堂天地终难开扩学生眼界。语文教改的关键在于如何把狭窄的课堂教学引入社会实践与生活实践中,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的宗旨正在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与生活实践中吸取生活素材与语文素材,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生活与语文的关系是源头与活水的关系,正如人教社给国家教委初中语文教材送审报告提到的那样,“学习语文,既要导流,又要开源,源在生活之中。”人教社语文一室在介绍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一册时也提到,“语文与生活(广义)的关系有两方面:一是反映,语文是用来反映摹写生活的;一是服务,语文是服务于生活的。反映与服务紧密相联,从此达到人们互相交际的目的。”

语文既是一门基础工具课,语文的功能在于解决人们交际中的语言运用与变化问题,那么在生活实际中,人们必须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才能达到互相交流的目的。因此,生活实践(阅读是间接的生活实践)中积累语言素材是语文学习或者说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习语言的途径除书本外,生活中积累应该是至为重要的。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现了生活与语文密切联系这一特色。新教材以生活为编排线索,从吸收(反映)与表达(服务)两方面较好地解决了语文与生活两者的关系。“语文是用来反映摹写生活的”,因此广泛阅读生活气息浓郁的课文,深入生活广泛积累语言素材有助于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提高;“语文是服务于生活的”,语文的学习完全在于适应各种场合的思想交流,这就有助于学生增强语文表达忠于生活、表现生产的意识,从认识与运用两方面全面提高语文水平。

第4篇: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回归生活

一、幼儿园课程回归生活的意义

首先,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设计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的身体正处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之中,身体各大系统不断趋于协调,各大器官不断趋于成熟。随着语言能力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幼儿的知识得到飞速提高,记忆力不断增强,思维不断向深层次发展,情感不断丰富和完善,意志力逐渐发展和完善。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设计正符合了这些身心发展的要求,即尊重和联系儿童的实际,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升儿童的生命品质。一句话,就是把教育和儿童的生命和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儿童与知识之间形成“一种紧密相关的,和谐的生态关系。”[1]

其次,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设计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来说,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幼儿在五大领域里的全面发展,即包括健康领域的发展、社会领域的发展、语言领域的发展、科学领域的发展、艺术领域的发展。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设计重视幼儿与自然环境的接触,鼓励幼儿对自然环境的探索。将幼儿体能,体格和体质发展及科学探究与观察纳入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通过参加活动如野外踏青,春游或郊游,野外观察,放风筝比赛等活动,促进幼儿在健康领域和科学领域的发展。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设计注重幼儿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将幼儿人际关系与交往纳入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通过举办活动如父亲节给爸爸献花,母亲节为妈妈洗脚,教师节给老师寄贺卡,劳动节为清洁工人劳动等,促进幼儿在社会领域的发展。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设计重视幼儿说话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将幼儿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纳入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通过参加活动如讲故事“我的爸爸妈妈”,诗歌朗诵,辩论赛,活动小讨论,根据牛郎织女的故事画漫画,根据他人的故事用适当的歌曲表达情感等,促进幼儿在语言和艺术领域的发展。

再次,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设计能使幼儿幸福成长。陶行知说:“我们必须唤醒国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4]幼儿的幸福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怀,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离不开适宜的环境,更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设计注重幼儿在五大领域的全面发展,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能够根据不同时期幼儿的不同需求,因时因地生成新的课程。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提供贴近生活而又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操作性需求,游戏性需求,体验性需求。让幼儿在快乐中掌握运动技能,在玩耍中掌握动作技巧,随时随地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让幼儿在交往中感受亲情,在角色扮演中体味人情冷暖,在互动中感受智慧。

二、幼儿园课程回归生活的途径

第一,让课程目标回归生活。幼儿园课程目标必须切实可行,即幼儿教师制定的课程目标不能过高,超过幼儿可以领悟或达到的水平,使幼儿产生挫败感。同样,制定的课程目标也不能过低,致使幼儿觉得教学活动无需参与体验即可理解与掌握,使幼儿产生乏味感。课程目标应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因为“人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人生存之所和生活的家园,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要通过儿童自身不断建构而主动获得”。[3]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有血有肉,实实在在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课程目标要想回归生活,必须让每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生命个体去操作、去游戏、去探索、去感知、去体验。让幼儿在生活中经历,在生活中锻炼。

第二,让课程内容回归生活。课程内容既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又要关注儿童的可能生活。因为回归生活并不等于局限和停留于现实生活,而应该通过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的联结,实现儿童生活能力与生活信念的提升,[6]进而实现其生命质量的提升和优化。要让课程内容回归生活,首先就要做到课程内容源于生活,大到天地万物,小到草木虫鱼。课程内容的选取不能脱离幼儿的视线与经验。虚无缥缈的事物就如同镜中花,水中月,可观赏,却不可触摸,这样的课程内容注定不丰满,不实在。

第三,让课程组织与实施回归生活。课程组织与实施体现了课程目标的方向,课程组织与实施也反映了课程目标的完成程度。课程组织与实施还是课程内容付诸实践的行动表现。课程组织与实施的好坏,考验着幼儿教师的素养,也关系着幼儿的生命质量能否得到提升。要让课程组织与实施回归生活,首先要明确课程内容与实施手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同的课程内容所采用的实施手段是千差万别的。

第四,创设回归生活的环境。环境创设与幼儿操作、游戏与体验息息相关。良好的环境创设能使幼儿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丰富的生命体验,从而不断完善个体的生活经验。要创设回归生活的环境,首先在幼儿园环境的布置上要灵活机动,应能将课程内容与幼儿的兴趣点有效地结合起来。环境布置应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操作与游戏的热情。

第五,提高教师的素质。幼儿教师在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中,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中,在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让幼儿园课程设计真正回归生活,幼儿教师要全面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如观察幼儿行为表现而做出判断分析的能力,根据幼儿身心发展水平而合理制定课程目标的能力。根据幼儿年龄阶段特点而果断选取课程内容的能力,根据幼儿兴趣特点和幼儿园实际情况而采用有效手段组织与实施课程的能力。根据已有经验和课程活动效果而进行总结与反思的能力,借鉴国内外先进课程设计与幼儿园课程设计科学研究的能力等。同时,幼儿教师应当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中找到适合幼儿发展的课程内容。因此,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当注意内容的生活性、适宜性、趣味性及过程性。[4]

总之,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设计遵循了教育本身的规律,也遵循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它体现的是一种充满尊重与爱护,包容与理解,参与与游戏,操作与体验,审美与创新于其中的课程价值追求。这种注重生命质量提升、回归自然现实生活的课程设计理念,能更好地促进幼儿体验生活、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郑三元. 儿童与知识:一个值得反思的幼儿园教学哲学问题[J]. 学前教育研究,2007,(10):20-25.

[2]陶行知. 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M]//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5:137.

[3]虞永平.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12.

第5篇: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教学设立政治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并服务于社会。目前的高中政治教学过于教条化,教师讲授的有关知识未能很好地做到联系生活实际,过于抽象,以致大部分学生对政治课程产生厌烦情绪,对教师所讲的政治理论知识感到枯燥无味。

那么,如何让高中政治教学做到回归生活?具体的做法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供其探究新知;政治课程真正做到切入生活、感悟生活、服务生活,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做到对生活的反思和提高;教师要在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化;可采取生活化的多样化教学方法,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更易于接受和吸收政治课程所涵盖的知识内容。

一、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新知的机会

实践证明,创设生活情境法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已成功运用,并受到了良好的效益。对于政治思想这门比较抽象化课程的讲解,运用创设生活情境法会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积极引导学生探究预设的情境中涉及到的新知识、新问题,能够做到让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同时掌握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设计一些他们所熟悉的与生活有关的场景或事例,使学生能够在预设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有关消费的问题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分别扮演超市的售货员以及消费者,教师可通过模拟超市购物模式向学生提问:为何相同数目的钱却买到不同数量、不同种类的商品?这就由最为常见的生活消费活动引发学生对商品定义、性能、价值等定义形成直观化的了解,并在脑海中将人们生活中的消费活动进行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最为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轻松掌握涉及到的政治知识,并能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

二、政治教育要切入生活、感悟生活,进而服务生活

高中的政治思想课程偏重于理论,缺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往往会给教师和学生造成政治“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假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引入生活小事,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摘下政治思想课程“高高在上”的面具,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扮演“演员”角色,更要从这些生活琐事中领悟道理。例如,社会上越来越多的黑心商家不顾商品质量带来的诸多问题,以致出现了“苏丹红事件”、“地沟油事件”等等,让学生对生活的诚信问题给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有所了解,并对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讲信用等行为能够做到深刻反省和自我批评,能够深刻感悟生活,并从中得到反思提高。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对生活的反思是仅仅不够的,还要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并在整理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其把对生活的感悟、反思升华为今后指导人生道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学生要学会把抽象的政治理论还原于生活,结合所学通过实践对其进行验证和完善,以达到提高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进而服务于生活。

三、在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化

如何让学生快速掌握新知识?改变课程资源作为唯一的教学资源现状,将新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例如,在讲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教师可让学生总结自己平常的消费情况,学生就会自动总结出自己生活中不合理的浪费情况,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思考有关消费问题,从而制定合理的计划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去消费,进而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如此一来,通过实际生活的引导,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大幅提高学生参与政治思想课程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做到关心生活、关心社会。高中的学习与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性,学生往往局限在狭小的校园生活当中而缺少必要的生活实践和生活经验。因此,教师可适当运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大量信息,挖掘社会热点,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能够有效扩展学生视野,还能调动学生的热情,使其充分发挥个人观点和见解,在积极的讨论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热点所涉及到的政治思想课程的知识点。

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分为三种形式。其中包括亲身体验法: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等教育资源来组织开展综合性的社会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以加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通过参加烈士陵园扫墓活动,让学生珍惜现在得来不易的和平生活;积极组织社会调研活动,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等。模拟现实法:个别学校不具备组织社会实践的条件,学生可通过电视、网络、书报等间接获取社会经验来模拟现实生活,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讨论研究法:教师可通过开展班级辩论会对当今社会热点进行积极讨论。如形势紧张的等问题,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以分析涉及的领土领海问题,并针对如何提出相应的和平解决的方案进行讨论,让学生深刻掌握有关国家领土领海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亚芳.谈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9):125-126

[2] 施建东.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运用[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1,(8):92-93

第6篇: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范文

关键词: 高中生物 生活化 “亲和力”

所谓教学生活化,即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学的媒介,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愉悦感与满足感,并且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教学方式。一直以来,让学生学以致用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生物本身就与生活有密切联系,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的这一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就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产生一定的生物思维,灵活看待生物问题,让其充分认识到生物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生物的实用性本身对学生就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对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求知欲与其有限的知识量之间会产生矛盾,这种矛盾就是鞭策学生学习进步的原动力。高中生物教师不能仅仅将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而要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形成生物思维,学会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产生探索求知的习惯,并且具备探索求知的能力。那么,如何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呢?

一、注重教学情境的设立,引导学生对生活产生思考

人教版教材中,每个章节之前的“问题探究”就是引发学生对生活产生思考的栏目,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这一栏目并对其进行适当拓展便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将教学情境设立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能大大拉近生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带着疑惑进行学习,通过学习解答自己的疑惑,同时,这一方法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与信心。例如,在教学关于蛋白质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这样的方式导入:让学生从家中带一些事物包装纸,在课堂上观察其配料表与营养成分表,进行相互讨论,举例说明哪些食品中含有蛋白质,并比较其含量。在学生进行自主讨论之后,再向学生提问:蛋白质对生命活动会产生什么影响,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在观察讨论之后对这个问题会产生一定疑问,此时进行讲解,学生的积极性将明显提高。又如在教学关于遗传物质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先播放一个通过指纹破案的小短文,让学生了解DNA指纹检测在现代警方办案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后让学生自主讨论,再说出DNA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及如何发挥作用,最终带领学生探索其本质。这样的教学引入,不仅让学生不觉得枯燥,反而让他们带着疑问学习,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与课堂效率。

二、教学内容应联系实际生活

通过阅读各种书籍,我们不难发现凡是涉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研究的都会提及“生活”这个字眼,联系生活,实现课堂教学的去“神圣化”是当下很多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对于生物这类难度较大、知识理论又较为繁杂的学科来说尤其重要。其实,很多学科的形成说到底都是来自于人类对生活的研究,教学过程若脱离生活一味地说教,学生必然反感,更不会提起兴趣。放眼生活,我们不难发现生物知识充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情,因此,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完全可以将这些事例引入课堂。比如,现代人为追求美不惜违背自然规律胡乱减肥进而伤害身体,从生物学角度看,我们该如何评判并提出有效的方法呢?比如,现今的食品安全问题广受关注,从生物学角度看,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类问题的发生?我们又该如何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教师通过援引这些实例进行教学便是提高生物教学“亲和力”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当我们认真面对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时,如上所述的这类问题自然也会引起我们的关注,因此要实现生物教学的生活化,必须善于观察生活并且热爱生活。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最终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三、让实验教学走进生活

生物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学生参与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并从实际操作中掌握规律。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忽视这一环节的教学,认为实验课就是走个形式、实现教学目标而已,其实不然,教师应当首先明白实验教学对强化生物教学成果的重要性,然后从生活化的角度考虑如何让实验教学更贴近学生的诉求。比如,教师在确定实验内容时可以考虑这个内容是否贴近生活,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是否能让学生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又或者在选择实验环境时,不一定非要在实验室进行,教师完全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室外实验类的尝试。

让实验教学走进生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具体到每个细节,教师这个环节尤其值得我们深思。教师作为实验教学的引导者,实际上就是学生的方向,那教师该如何发挥方向标的作用呢?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多加思考: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二是教师实施教学的过程。联系生活,真正使生物教学走近生活,教师们需要优化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更先进的教学模式,并且积极将所思所得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生物教学的“亲和力”。

四、结语

生物教学紧密联系生活既是这门学科的本质要求,又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建立这种联系有利于增强生物教学的趣味性,亦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蒋元春.创设教学情境,实施素质教学的几点思考[J].生物学教学,2004(5).

第7篇: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范文

什么是幸福?人类追求幸福的历史和人类的发展史一样长久,但是,至今人们没弄明白幸福究竟是什么。伦理学认为,幸福是人生重大需要、欲望得到满足,重大目的实现时的心理体验。从教育学意义说,幸福是人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伦理幸福的辩证统一,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幸福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是过程性和结果性的统一,也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罗素说“巨富和赤贫都不能带来幸福”。可见,幸福既需要外部的客观条件,也需要内在的主观条件,即对幸福度的主观把握能力。幸福的主观性告诉我们,幸福的获得虽然要以一定的外界条件为基础,但更重要的是人自己的感受和生活态度,没有幸福感就没有幸福。在人的基本生活条件得到了保证以后,外在的物质条件对人的幸福感便没有了决定意义。今天,中小学生的物质生活条件是我们当学生时所无法相比的,但他们似乎并不比我们更幸福。

什么是幸福生活?幸福生活就是好生活,幸福生活就是生活意义的最大化。从横向看,一个人生活中幸福的事多到一定的程度,他就享有了幸福生活;相反,一个人生活中幸福的事少到一定程度,他的生活就是不幸的。

什么是优质教育?对此有许多的歧义和误区。社会上普遍的看法是成绩好、升学率高就是优质教育。从本质上看,优质教育是一种经过各种因素的综合优化而实现的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学校教育,其中高质量是优质教育的关键。优质教育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发展的优质化的教育。优质教育的核心是实现个体发展的高质量,为学生终身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优质教育何以关涉幸福生活呢?教育关涉人,关涉人生,关涉人的生活,所以不能不关涉人的幸福。问题是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开启个人幸福的可能?教育源于生活,又促进生活的发展;教育以生活为目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所以教育关涉学生的未来幸福生活;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状态,也是一种生活状态,所以教育也关涉教师和学生当下的幸福生活。然而,并不是任何教育都能为学生创造幸福、发现幸福、享受幸福提供帮助,都能使教师和学生感受教育的快乐和幸福,只有优质教育才会开启个人幸福的可能。

教育不能直接给予人们幸福的生活,幸福生活必须独自去创造、发现、感受,但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去创造、发现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培育完满人格,所以真正的教育乃是开启个体人生幸福的可能。

优质教育从三个层面关涉学生(教师)的幸福生活。

一是优质教育可以通过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发展的高质量,为学生创造未来幸福的生活提供可能性条件。冯友兰提出,人生成功的三要素即才(天赋的、潜在的才能、创造性)、力(努力)、命(命运、机遇),其实人生成功和幸福实现还须具有另一个重要因素,即德(道德品质),一个幸福的人几乎不可能是个缺德的人。优质教育可以更好地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主体性(把握机遇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人的非智力因素(努力)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从而培养主体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

二是优质教育可以通过指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并选择和自己的才、力、命、德相一致的幸福,从而提高学生发现幸福、感受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赵汀阳说:“是否能够获取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够敏感到幸福之所在,在这种意义上,幸福是一种能力。这一点是残酷的,如果不能知道如何获得幸福,那么无论怎样好的条件也是白废的。”罗素说:“人生的幸福与艰辛,并不取决于我们的机遇,而在于我们如何对付它,在于感受它的性质和程度。”

三是优质教育本身就应是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或者说,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有没有幸福感,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质量如何,是衡量教育是否优质的基本标准。在社会信息化、教育终身化的现代社会,教育实质上变成了个体生活的一部分,并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所以,学校教育主体的生活质量就成为了判断教育质量的基本标准。衡量教师和学生生活质量的基本维度是“满意度”“幸福感”和“社会积极性”。优质教育可以更多地考虑师生主观感受、发展意愿,增强满意度、幸福感,提高生活质量,使他们具备一种积极的态度和精神状态去努力获得对他们而言具有较高价值的幸福生活。“应试教育”在追求提高教育质量时牺牲了师生的生活质量,教师倦怠、学生厌学是基本的表现。当教育已被扭曲和异化时,这种教育还能从什么地方找到幸福的影子?

第8篇: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提高;效率;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181-01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课堂,而课堂效率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落实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对教学的深刻理解,对学生因材施教,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创造开放的互动的课堂文化,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摸索实践的一些体会及做法。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的转变

在"新课标"引领下,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转变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在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以学习者的角色去了解学生、读懂学生,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只有知道什么样的知识为学生所需要,才能为学生提供学生所需要的知识;只有了解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自己才能找到最佳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教师要以学习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交流、探讨,只有真正和学生平等了,课堂才能成为学生的课堂,才会活跃。

例如:在我教学9的乘法口诀之后,为了复习这一知识,我让学生"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学生热情极高的编起算式来。9÷1、18÷9、45÷9,有一个学生3÷9,学生刚说完,全班同学都喊起来,他编错了。这时,这位同学脸涨得通红,马上低下头。"认为他编错的同学请举手"全班都认为错了,全都举起了手。这时我走到那位同学身边,轻轻摸摸他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这道题他没编错,只是要等到我们六年级的时候才会做呢"

这时我用学生错误算式进行改编: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能解决的除法算式,27、12……

如果3不动,怎样添上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除法算式?3前面添6、3后面添6,那位同学再一次把手举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正是教师轻轻的抚摸,充满赞赏的鼓励,在这个学生内心激起了波澜,重新找回了自信。将错就错的提问才激起了学生后续的动力,才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的关注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让他们快乐的成长,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教师能及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得到每个孩子的认可,使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放飞思维的场所,真正做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做到教师角色的转变,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学生在"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沟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一课时,新课伊始,我精心设计了本次活动第十一中会场有多少老是这样的问题,很自然引出了估算,学生感到学习估算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激起了学生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投入,学生围绕解决"听课教师大约有多少人?"这一问题展开了有层次的学习讨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究学习估算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内容场景,让学生在现实的估算背景下,经理有层次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估算的价值。

这样,学生身在数学的小课堂,心缺连着生活的大世界,跳出数学学数学,赋予学习材料以生活意义和生命意义,使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及人的经验融合。

3.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

《新课标》一再强调,数学课程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亲身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加以解释应用的过程。

如何实现上述目标,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学习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体验学习的过程,而获取体验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参与,获得体验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 获取,更积极的意义在于这是一种生命的历程。是生活的体验,课程正是现实这一体验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大胆整合教材、以教材为蓝本充分把握生活的素材为学生。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全力求学身在操作中亲身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第9篇: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育教学 生活化教学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党的十报告这一论述,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切实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强烈愿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堂生活化教学是十分有效的。将课堂活动置身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生活的内在需要,能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创设情景,来源生活

教育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必须通过主体的积极体验、参与、实践以及主动的尝试与创造,从而获得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英语教学中,语言环境是否真实是直接影响学生能否真实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前提。新版《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各种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经过自己的加工,给学生设置一个切实可行,恰如其分的真实的生活情境,使他们处于生活的真实场景中。例如:在教学My family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照片先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family photo 互相进行介绍,并且通过猜一猜的游戏,猜猜年龄,职业等。通过人物的衣着、表情进行更多的描述,让学生自由发挥,畅所欲言,从中体会语言运用的乐趣和成就感。在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源于真实生活的话题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因素,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努力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进行真实的语言交流。

二、学用英语,联系生活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学以致用。学生要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使用英语,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虽然现行教材图文并茂,贴近学生生活,但由于学生活动的局限性,生活积累又相对贫乏,因而在教学中要多联系生活实际。例如:在教学水果时,让学生去做市场调查,将水果与季节联系,水果与颜色联系,水果与价格联系。然后再创设水果出售的场景,学生分别扮演购物者和水果商人,用英语进行购物的实际交际。学生在生活式的学习中学会使用英语进行购物和交流,内心会产生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此外,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中也有不少的品牌英语和外来词,如巧克力chocolate,可口可乐coke cola等。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英语、字母等等,告诉学生可口可乐品牌背后的小故事,CCTV代表什么?NBA代表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缩写是什么等等。这些生活中的英语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三、活用英语,创造生活

新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力求拉近教材与现实生活的差距,模拟真实的生活,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