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责任的含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城市治理 企业 社会责任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细胞――企业,其行为已经可以影响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也随之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话题。为此明确企业社会责任是什么,企业社会现状的程度,企业社会责任是否提升,社会的和谐发展等,这在现代城市治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社会责任
现阶段,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定义在理论界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随着学术界对企业社会责任定义讨论的展开,各方人士对企业社会责任含义的理解有了众多不同的意见。虽然存在不同的界定,但单纯从基本含义来看,由于企业利益实现机制的转变,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目标之外对除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人所担负的责任就成为了企业社会责任,由此动力推动下,企业在与政府部门和社会相关组织各自利益基础上谋求和谐发展。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仅是其中的一个目标,在和谐社会的发展中,维护和提升社会公益更是企业的主要目标,前者体现的是企业对股东的责任,后者则主要反映了企业对社会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形成和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关于企业性质和使命的传统观念,企业必须在社会活动中必须正视社会团体和个人对企业决策及行动的影响,考虑周全能够制约企业的多重复杂因素,从传统的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自觉地向利益相关者管理实行转变,承担起超越经济目标的更广泛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只有这样,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发展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
1、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条件
在城市治理过程中,新的企业利益实现机制也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不光要简单面对市场竞争,同时还必须接受股东之外其他社会成员的监督和利益制衡。消费者以及投资者的利益实现限制了企业自身利益的实现。政府和消费者群体可以通过购买或拒绝购买企业产品,来影响企业的利益实现,在金融市场上,政府和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影响企业的融资环境来调整企业的行为。企业只有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参与城市公共事务治理并依此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现代城市治理中,市民社会发育和企业对城市公共事务的参与是其重要的组成条件,是城市治理的基本条件。企业社会责任的形成条件与城市治理的实现从结果看是一致的,城市治理已经成为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前提。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就是城市治理中重要的治理机制之一。
2、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形式
(1) 企业社会责任的初级形式是强制性。法律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和法定义务相重合所体现出来的主要表现形式。企业在没有公众给予其充分压力时,就很难让其产生强烈维护其他社会成员利益的行动,非股东利害关系人的权益就只能依靠法律力量来维权和获得利益保护,因而企业社会责任以法律责任的形式强制性表现出来。
(2) 企业社会责任的高级形式是自觉性。道德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相重合所体现出来的主要表现形式。道德责任与企业责任的重法部分只有在企业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在高度一致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在任何企业都能出现,也不是所有企业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因而是高级形式。
(3) 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形式是诱导性。在社会公众的足够压力下,企业为了自身发展,必须以维护股东以外的其他社会成员的利益为主要举措。这种形式产生的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也是企业社会责任最可能产生的最大量的形式。
以上三种表现形式的实质都是利益机制的作用,企业社会责任在城市治理的环境中的这几种形式,会随着决定这种利益机制的社会条件的演进而不断改变和发展。在城市治理过程中,现实城市治理的重要条件就是企业社会责任。
三、城市治理中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1、对于营利性的企业这种经济组织,履行经济责任必然是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内在需求和要求,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也可以形成聚集效应,通过新增项目,增加投资,并依靠产生的新的劳动岗位,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创造不减员而能增效的经验,并切实减少将人员推向社会而造成的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企业在良性发展的环境中可以增加税收,并保证为国家提供稳定的财政来源,保持国家经济稳定和发展。
2、企业作为最主要的经济参与者是市场的主体,其行为一定是在法律的约束下进行的。由于存在很多原因,我国的法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法律灰色地带会在不同程度,不同时间或多或少的出现。因此,作为一个真正有发展的企业就不能想方设法规避法律,需要做的就是积极遵守现有的国际和国内法规,充分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保持法律的良好运营状态。
作为衡量企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责任心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社会终究会淘汰没有责任感的企业,因此面对种种社会现状和经济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对于政府来说,应该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引导,积极开展各种社会责任教育活动,建立有效、健全的约束机制和完善的监督机制来规范监督企业的行为。企业的管理者也应该在加强自身管理的同时勤于监督,加强宣传,让员工能够将自己的责任感与职业生涯发展联系起来。还可以通过培养,让员工具有团队精神,自觉真正地融入集体,与企业共发展,共命运。作为消费者也应该不断提高维权意识,能够举起法律的武器通过正当渠道捍卫自己的权益。企业如果放弃了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企业应该认识到自己身在社会中的地位并且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让责任感成为鞭策、激励、监督自己的力量,企业才会拥有广阔的发展天地,中国经济才会稳健发展!中国社会才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王凯,黎友焕.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J].WTO经济导刊.2007(1-2)
[关键词] 社会责任会计 会计要素 多重计量
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含义
社会责任会计从理论渊源上来看应该可以追溯到西方福利经济学派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念。具体应该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这段时间里,在1968年,美国会计学家戴维·F.林诺维斯(David.F.Linowes),在《会计杂志》第11期上发表了《社会经济会计》一文,首次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并指出“社会责任会计意味着会计在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社会学中的运用”, “是衡量和分析政府及企业行为对公共部门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结果”,由此揭开了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序幕。
近10年来,社会责任会计逐步渗透到了我国的会计学研究领域,但是大部分的研究对视针对于社会责任会计在企业范畴内的应用,在阐述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含义时也都是将企业作为目标对象的。该类研究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建立在对某一个企业进行持续的监督和评估的体系,该体系应对某企业的内部及外部的相关利益者负责。社会责任会计能够帮助企业审查其在日常活动时能够确保企业的价值标准与社会、环境、经济的目标保持一致。对于企业而言,社会责任会计应与企业的社会责任联系到一起。
既然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特殊的分支,那么在研究时就应该通过一定的会计手段和方法进行度量。那么社会责任会计到底要如何进行量化的研究呢?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社会责任会计也应该有一定的会计前提。
社会责任会计的前提假设
社会责任会计与企业会计类似也有四个会计假设:会计实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多重计量。其中前三项假设与企业会计或传统的财务会计相同,第四项假设则是指社会责任会计不能单纯运用货币计量单位进行计价,必须综合运用货币量度、劳动量度、实物量度和其他量度进行计价。比如为发展经济造成的自然环境破坏,其对后世的影响是无法简单的使用货币来度量的。因此在揭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时需要使用到其他一些度量手段。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要素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会计要素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收入和利润六项。“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会计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将会计对象划分为会计要素的根本目的是便于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有针对性地提供有用的经济信息。
而社会责任会计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计量和反映政府及其他组织机构的社会目标执行情况。因此,其基本核算内容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其所要计量的内容中有些是非经济性的事项,不能进入市场中进行交易,社会活动的效益和社会权益的产权归属性不很明确,因此社会责任会计要素的界定和分类有其独有的特点。
具体来说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要素应分为社会资产、社会负债、社会成本、社会收益以及社会净收益等五类。
1.社会资产。如同企业的资产一样应是实际拥有或控制的、预期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但是这类资产并不仅仅属于企业,而应属于社会整体。例如,一个国家已经实际拥有的可利用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回报,此类资源即为资产。
2.社会负债。对于企业而言,负债仅是其由于过去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的现时义务。而社会负债体现的是一个社会整体应承担的义务,这种义务必然导致该整体的经济利益流失,并且这种所需承担的义务与社会管理者的决策密不可分。例如,美国的次贷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等,无不体现着政府决策对社会经济利益的影响。
3.社会成本。在社会责任会计体系下,该成本应是社会全部成员的行为对社会所造成的损失或为履行一定责任所带来的耗费。例如,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 用,以及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等。
4.社会收益。类似于企业的收入,应是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但是在社会责任会计中,社会收益不仅仅包括所获得的经济利益,还应包括社会各成员通过自身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好处。例如,经济高效发展给国民带来的社会福利的提高;加强环境保护以维持生态平衡促使可持续发展等都应属于社会收益的研究范畴。
5.社会净收益。在企业会计中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体现为企业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但在社会责任会计学中,社会净收益是指社会收益扣除社会成本后的余额,从数量上应体现为社会资产的净存量。例如,我国从改革开放后,虽然在经济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同时对自然资源的耗费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都属于获得社会收益的过程中所造成的成本消耗。除去这些耗费所剩的能够继续创造社会收益或造福于人类社会的物质或精神资源就应属于社会净收益。然而,由于社会责任会计所涉及的受益范围与成本范围比较宽泛,所以往往社会收益与社会成本是不相关的,因此在计算社会净收益时需要在成本与收益的相关性极高时才能准确地量化。
社会责任会计的原则
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和监督时如同企业会计一样其真实性、一贯性、可比性、相关性、及时性、明晰性等原则是必须要遵循的。同时,社会责任会计也有其特殊的原则性需要遵守。比如政策性原则与社会性原则。
所谓政策性原则是要求属于社会责任会计学范畴的社会各成员行为必须符合国家的总体发展规划和纲略。而社会性原则即要求社会各成员的行为必须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许叶枚.关于我国企业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的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9.第23卷第5期.
[2]钟子亮.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构思[J].财会通讯,2001,1:249.
【关键词】资源税;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
一、资源税与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一)资源税含义及发展历程
资源税,是对在我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从1949年起,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的是资源无偿开采制度;1984年9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条例(草案)》,开始征收资源税,鉴于当时的一些客观原因,资源税税目只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种;1994年我国进行了全面税制改革,对资源税也进行了调整,确定了资源税的基本框架,该框架也一直沿用至今;为了强化资源税的征收力度,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自2004年起先后调高了煤炭、原油、天然气等多种资源的资源税税额;自2010年6月1日起,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开始了以新疆为试点,逐步扩展到全国的资源税改革。这项试点改革措施的核心是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的计征由从量定额计征改为从价定率计征,税率为产品销售额的5%。
(二)企业社会责任含义及内容
1.企业社会责任含义。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最早是由英国人奥列弗·谢尔顿于1924年提出的,它是随着资本的不断扩张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商业欺诈和环境污染等而出现的。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代表性的观点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的早期开创者,诺贝尔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企业投资者建立企业的唯一目的在于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他赋予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在遵守执业规则的条件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史蒂芬·罗宾斯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超越法律和经济要求的,是企业为谋求对社会有利的长远目标所承担的责任。哈罗德·孔茨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认真地考虑公司的一举一动对社会的影响。约瑟夫·麦奎尔认为,社会责任的思想主张公司不仅有着经济和法律方面的义务,在这些义务之外,还要承担其他社会责任。我国学者刘俊海在《公司的社会责任》一书中提出:公司的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赚钱作为唯一存在的目的,而应该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本文借鉴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即: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
2.企业社会责任内容。企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处于特殊的地位,中国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尽更多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在企业内部,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包括:一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企业要树立资源忧患意识,保护、节约和合理开采资源,对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应重点保护、珍惜。同时,应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企业是各类能源和稀有资源的消耗大户,通过科学管理和相关技术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原材料消耗率,推行可循环生产,既可降低企业成本,又可为国家节约和保护资源。矿业企业应努力提高资源的回采率来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在环境保护方面,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包括对水源的保护、空气的净化,节能减排产品的投入等,在开采过程中对造成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事故,必须按规定向地质和环保部门报告。企业要投入资金、物资、技术及人力,防止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对已受污染破坏的生态环境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为社会民生、子孙后代做出贡献。本文主要是结合资源税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因此所提到的企业社会责任内容主要是指资源节约和环保这方面。二是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企业不仅要在物质利益上关照员工,还要严格执行劳动法律、法规,保障员工人身及财产安全,做好员工福利、培训等方面的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的劳动关系,取得员工的认同和归属感。三是积极创造经济利益,保障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权益。企业应合理配置企业的各项物质和非物质资源,引进先进的技术进行生产,合理经营为企业生产经济效益,从而保障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企业应主动向债权人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保障债权人的知情权。(2)在企业外部,要树立诚信、守法、友善的企业形象,要保证产品的质量性能,降低产品成本,积极做好售后服务,确保广告真实,让顾客用户满意。更要不断开发新产品、推出新项目,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为社会公众做贡献。企业要根据自身财务经营状况及时编制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报告,为相关部门及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为金融机构准确及时处理有关债权、金融资本权益及税收等事宜创造良好条件。同时企业应支持和赞助社会公益事业,为教育事业、社区建设、帮扶救困、公益品牌宣传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企业还要依法纳税和交纳各项基金,为社会财富的积累做出贡献。另外企业在享受所在地区(社区)公共基础设施的服务时,应对本地区(社区)的发展,尤其要对存在的弱项,如公用设施、公共事业、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财力、物力及人力方面的支援,以建立和谐社会关系。
二、资源税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探究
(一)两者保护自然资源的目标一致
国家开征资源税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开采和有效使用,进而保护我国人均占有量并不高的自然资源。企业作为社会的公民,理应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在谋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负责,合理有序地开采自然资源,提高资源产品的使用效率。两者在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使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上是一致的。因为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地为可持续发展服务,可以将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目标加入新资源税制的设计理念中。资源税是在税收制度中对自然资源有保护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税应该引导企业承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政府要把经济政策与环境资源保护政策结合起来,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和财政金融政策、贸易政策,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行为得到政策的鼓励和政府的认同,从而提高企业承担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一些政策措施,如建立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并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真实程度、详细程度和披露方式进行适当规范,激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二)资源税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效用分析
1.内部化企业未履行社会带来的负外部性效应。企业开展生产活动通常都会带来外部性效应,也就是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的背离,各种环境成本不能在市场规律作用的价格机制中体现出来,从而使得企业产品的市场价值偏低,进而导致过高的需求。合理的税收政策可以很好地引导、规范和调节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在解决外部性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政府可以对产生消极外部效应的厂商征税,使它向政府支付由于未履行社会责任而导致社会成本增加的部分,把厂商造成的外在成本内部化,将应由企业承担、但转嫁给社会的外部成本纳入企业产品的总成本来消除外部性。当产品的边际成本加上税收大于边际收益时,生产者就会停止该产品的生产,或通过改进防污技术,减少污染量,进而降低生产成本。于是税收就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引导企业自主地节能减排。由于征收资源税,使得消费者减少了资源的消费量,消费者要想达到征税前的产出程度、实现利润最大化,就必须提高现有资源消费量的使用效率,从而让企业自主地履行其应尽的社会责任。在拥有世界上管理得最完善的财税系统的荷兰,有证据表明其税收已经大幅度降低了几种污染的数量。通过税收手段使得环境成本内部化,可以让企业在节能减排与收入之间进行成本的权衡,从而推动其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实质上就相当于给环境资源一定的价格,并由环境资源使用者、破坏者承担。通过对未达到节能减排标准的产品进行征税,以及内部化的环境成本,企业会在购买节能减排产品与被达标的产品进行权衡,是获得短期收益还是从长远来看企业和社会的发展,作为理性的经纪人,选择结果可想而知,这样通过税收就推动了节能减排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利用,从源头上推动了企业的节能减排。
2.矫正企业未履行社会责任带来的代际不公平。可持续发展要求能源和环境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还应考虑到子孙后代在发展中的需求。但“理性投资者”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时候会尽量使用环境和资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造成了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现状,因而仅靠市场难以解决代际不公平的问题。资源税是引导资源市场走向的有力杠杆,资源税可以通过影响消费者的决策和企业的决策来实现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现在我国许多资源的过度开采是因为企业可以获得超出正常水平的利润,当企业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时候,企业的产出量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通过征收资源税,税后的边际成本相当于企业原来的边际成本加上税收,从而提高了企业的边际成本,促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产出量减少,从而控制资源开采企业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资源的合理采伐,保护资源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3.激励企业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资源税在推动企业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中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起作用:一方面,可以建立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内部激励机制。即在资源税收中给予资源使用效率较高以及对资源循环使用的纳税人一定的减免优惠,激励纳税人在使用资源时自主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以获得税收上的收益。另一方面,可以建立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外部激励机制。由于征收资源税,使得消费者减少了资源的消费量,消费者要想达到征税前的产出程度、实现利润最大化,就必须提高现有资源消费量的使用效率,这样就建立起了一种由外部迫使消费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激励机制。
参 考 文 献
[1]黄婉婷.促进我国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资源税制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08
[2]田昆儒,康剑青,宋东亮.中国社会责任会计问题研究综述[J].会计之友.2007,12(4)
[3]倪红日.运用税收政策促进我国节约能源的研究[J].税务研究.2005,
9:3~6
Key words: social responsibility;management model;value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9-0164-03
0 引言
随着联合国的“全球契约”计划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制定的相继完成,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已对企业收益、公司声誉、消费者响应等方面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全球性新趋势已经形成。
在国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也已成为社会各界对企业的殷切期望。2008年,国资委下发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指出央企履行社会责任的好坏已不单纯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更关系到我国企业的整体形象,甚至国家形象[1]。所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势在必行。文章构建了基于综合最大化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模型,以期对我国企业进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提供借鉴。
1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模型
1.1 模型构建的基础 国内外学者及组织对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他们从不同侧面和视角为企业开展社会责任管理提供了框架体系,对于社会责任管理理念的培育、提升和落实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实践的推进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以认为这些研究成果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做出了探索性贡献。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包括国外Waddock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4I”体系、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26000的社会责任融入整个组织模型、Yuan等人(2011)的社会责任活动融入企业模型、Maon等人(2009)的社会责任策划和实施整合框架、Jenkins(2009)的社会责任管理“商业机会”模型、Maignan等人(2005)的社会责任逐步实施模型、Pananaan等人(2003)的社会管理初步框架以及日本综合研究所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国内国家电网公司(2007、2012)提出的社会责任管理七大体系和全面社会责任管理“鼎?心”模型、王曼(2008)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运行结构模型、刘娜(2010)提出的企业战略管理中企业社会责任融入的导入框架、彭华岗等(2011)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六维框架。
总结上述研究成果,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范式:过程视角和内容视角[2]。基于过程视角构建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或模型明确了企业如何落实社会责任的过程,特别是指出了在实施社会责任不同阶段的具体任务和行动。基于内容视角构建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或模型抓住了管理体系的本质含义,识别和明确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解析了各构成要素的基本含义、主要做法和核心要求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但是两者均没有形成完整的架构设计,基于过程视角的模型未能诠释企业如何开展社会责任管理;基于内容视角的模型,更多的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理解为企业社会责任推进管理。因此,本文结合两大范式,并强调责任沟通,建立四层的金字塔状模型,以期对企业实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提供模型指导。
1.2 模型构建 文章采用由上至下,层层分解的思路,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最终目标出发,整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分析利益相关者诉求及影响,最后将不同利益相关者责任与社会责任内容做了对应。
首先,确认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目标,依据企业综合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及管理体系。其次,围绕企业社会责任目标及战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对利益相关者责任的作用机理。最后,解释利益相关者责任的归属性(见图1)。
1.2.1 价值层 跟随时代的要求,企业价值已经从财务价值延伸到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内的综合价值,从股东价值延伸到利益相关方价值,从关注自身价值延伸到创造社会福利。本文在定义企业价值时,充分关注人的多元价值追求和社会福利的多重价值属性,着眼于充分实现企业的社会功能,谋求创造企业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统筹平衡利益相关方的多重价值、长期价值,致力于提升社会价值(社会福利),从而协调推进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把实现企业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目标,并以此为导向对企业使命、治理机制、发展战略、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方法和企业文化等进行重构[3]。
1.2.2 管理层 文章借鉴ISO26000提出的社会责任融入整个组织的基本步骤和主要内容,采用学者们普遍采用的PDCA闭环螺旋上升体系,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图2)。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是一个用于管理企业对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的责任的系统框架,或者说是一个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它帮助企业树立诚信意识,确定蕴含价值观动力的企业愿景,明确关注受企业运营影响的利益相关方为核心的企业使命。它的主要步骤和内容包括:一是牢记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综合价值最大化;二是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三是全面融合企业社会责任,即将社会责任全方位融入企业;四是全面开展社会责任内外部沟通;五是企业社会责任审查与改进;六是利益相关方参与;七是贯彻落实“管理影响”和“回应诉求”。
其中可持续发展、综合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目标、重点,它不是单纯地追求最大限度地实现股东的利润目标,而是最大限度地创造企业发展的社会价值,它坚持的是“价值理性”,即企业行为要对社会负责任。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最高管理层对综合价值最大化的企业使命、价值观的明确承诺,并将其纳入企业战略、公司治理。全面融合企业社会责任是将理解的企业使命、战略融入公司治理、流程以及社会责任报告中。每一个企业都要明确具体的融合方式,从而满足特定利益相关方和行业的需要,并且做到公开、透明。沟通是指企业就自身社会责任工作与利益相关者相关方开展交流,进行信息双向传递、接收、分析和反馈的过程,主要包括社会责任报告和信息披露,以及网络平台、工作汇报、召开新闻会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及时、准确沟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信息及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况状,将加强社会责任沟通纳入日常管理工作。审查与改进社会责任使命、战略的落实是一个持续纠偏、改进、学习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要对企业战略以及与利益相关方相关的运营流程进行持续的创新和改进,促进企业履责绩效的不断提升。利益相关方参与是指企业通过制度安排、资源保障和行动部署确保实现积极的利益相关方参与,保证利益相关方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赢得利益相关方的理解、信任、支持和合作,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管理影响”和“回应诉求”是指通过相关方沟通、履责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企业的发展前景有赖于管理层对公众不断变化的期望的满足,也就是说依赖于企业管理层对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要求的回应质量,利益相关方要求企业加强社会责任管理、提升履行社会责任水平,进而实现企业对社会富有的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环境责任在内的多项社会责任。
上述七项过程中,社会责任的理解过程实际上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计划(Plan);企业社会责任融合的过程实际上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执行(Do);企业社会责任沟通的过程就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Check);纠偏、管理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利益相关方意见的反馈以及将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开展情况反馈到战略的过程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改善(Action)。因此,七项过程的开展整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闭环改进的PDCA过程,从而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持续发展。
同时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全过程中需要全员参与,即企业各部门、各层级和各岗位的所有员工都有意愿、有能力去履行社会责任。并且将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拓展到利益相关方,携手利益相关方共同实现综合价值最大化,形成包括内部员工和外部利益相关方在内的最广泛的全员参与、最大化的价值实现。
1.2.3 利益相关者层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任何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方的投入或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应综合平衡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管理,追求利益相关方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股东的利益。同时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最终目标企业综合价值最大化也要求通过满足各利益相关方的诉求来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的最大化。所以有必要讨论企业与谁的利益相关,以及在管理利益相关者时应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明确对每一利益相关方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内容和范围。学者们从不同维度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类研究,同时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活动时,为了满足不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需要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交流,公开披露信息是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
利益相关方也需要参与到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企业从自身利益考虑,为制定长期战略会自愿和利益相关方交流,也有助于企业了解、认识内外部环境状况;利益相关方会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及价值的实现,为保证自身利益,他们将会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企业的行为,由于企业精力有限不能满足全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则会通过区分利益相关方的重要程度从而进行区别管理。故而基于历史的研究成果,本文也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类,包涵了股东、员工、债权人、消费者、商业伙伴、政府、社区和环境。通过对各利益相关方履行不同的社会责任来满足不同诉求,从而实现综合价值最大化。
1.2.4 社会责任层 企业社会责任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文章从两个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进行了分类。从社会责任的性质角度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环境责任;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可分为对股东、债权人、员工、消费者、商业伙伴、政府、社区和环境这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需要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通过履行不同的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进行交流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进行落实,从而为综合价值化这一最终目标作出贡献。
2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模型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内容体系;计量方法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含义和作用
社会责任会计是探讨、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政府、社会公众的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的决策提供特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作用主要有:
1.有助于企业建立自身形象
在我国推进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与发展是企业建立自身形象,维持良好信誉的需要。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的形象、信誉,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成正比的。
2.可充实市场经济规范并加强监督约束机制
通过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本身的机制,揭示并报告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履行情况,可以形成一种固定的管理制度,把企业纳入全社会的监督之下,从而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使企业的不良行为得到调整,促使我国整个市场机制健康、良性的运转。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体系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要素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可以把《企业会计准则》当中规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以及利润等六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在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中进行进一步的拓展。从而把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按照上述几个要素进一步划分为企业社会责任资产、企业社会责任负债、企业社会责任权益、企业社会责任收益、企业社会责任费用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利润等六个部分。
1.企业社会责任资产
企业社会责任资产即企业所拥有的现在或将来可为社会提供各种利益的各项资源。如治理“三废“等为保护环境而购置的固定资产,为促进社区发展而购置的固定资产等。社会资产是创造社会利益和贡献的基础条件。
2.企业社会责任负债
企业社会责任负债即企业在未来一定日期将以现金、劳务或其他资产偿付的经济责任,这种责任是因企业活动对社会利益造成危害而产生的。如企业因生产造成了环境污染,对社会造成了损失,在未来一定时期需要对社会的损失进行补偿。
3.企业社会责任权益
企业社会责任权益是指企业投资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资产的要求权。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投资者对企业实际投入的社会责任成本,如国家可能以某种自然资源向企业投资入股。另一部分是社会责任成本的盘盈或溢价,这实际上是一种储备形式的社会责任成本,例如在会计期间内的自然资源的培育、资本折算差额、财产重估溢价或接受社会责任资本捐赠等。
4.企业社会责任收益
社会收益即指企业通过自己的经营给外部所带来的好处。如企业开发的垃圾处理新技术净化了人们的生存环境,企业为促进当地社区教育发展所做的捐赠等。这部分收益在企业现行收益表中往往没有体现出来。
5.企业社会责任费用(企业社会责任成本)
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即指企业由于自己的经营活动给外部带来的损害或价值牺牲。如矿产、林木资源的滥采、工厂排放有毒废水、企业生产劣质产品给用户带来的精神和肉体上的损害等。
6.企业社会责任利润
企业社会责任利润是由本会计内企业的社会责任收益与社会责任成本比较所得。但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收益与社会责任成本不一定相配比。企业的社会责任利润大,并不意味着本会计期间内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就一定多。反之,也一样。社会责任利润数值的大小仅仅反映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在本会计期内的盈亏情况。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内容体系
社会责任会计的内容,是指社会责任会计所要反映和控制的内容,包括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两个方面。
1.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指企业的活动对另一个或一些企业以及社会造成的正向影响即所谓的企业“外部经济”。主要内容包括:(1)创利效益。主要指企业创造的利润,必须按一定比例以税金的形式无偿上交给国家从而为社会做出贡献。(2)产品效益。主要指产品质量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企业增加产量,提高质量为社会提供了有用的产品从而为社会增加了财富。(3)环境效益。主要指企业加强环境管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4)就业效益。主要指企业为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在某种程度上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越多说明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越多,企业的社会效益也越大。(5)其他效益如创办福利事业,保险效益、教育效益、对社会捐赠等。
2.社会成本
广义的社会成本是指企业的经济活动导致的社会资源的耗竭,狭义的社会成本是指意外的或计划外的负向结果即所谓的企业“外部不经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社会成本主要是狭义的即指企业通过自己的经营给社会所造成的价值牺牲,主要内容包括:(1)社会人工成本,指企业使用社会培养的人才所应支付的费用,这种费用应在职工使用年限内进行分摊。(2)土地使用成本,指企业使用土地形成了社会财富,所以也应作为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计入成本。(3)资源损耗成本,自然资源是产品使用价值生产的重要来源,自然资源的计价应根据其功能大小,质量高低,地理位置的好坏,追加效益的高低确定其价值。再根据企业对其使用情况分摊计入企业社会成本。(4)环境污染成本,指企业为控制环境污染而开支的费用,以及污染本身所造成的损失。(5)社会管理成本,指国家或地方为管理企业所发生的费用支出,应在各企业分摊。(6)其他社会成本,如企业接受国家补贴或接受外单位捐赠等。
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有许多内容并不能像传统会计一样核算出来,例如人力耗用、环境生态的损坏等各种不能单纯地作为会计核算内容。因为这种情况的存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还需要和劳动力或者是物质条件上的结合来计量,建立一套独立的计量模式。做到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的结合,有间接性也有直接性地计量。
(1)所说的客观性和主观性既有历史事实的存在,也要结合主观思想的分析。这种结合的情况有很多,比如物力成本的消耗、人力上的付出、还有地方的占用、生态方面的损坏,甚至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和不可估算的社会成本。如果出现一些不可计量或者难于准备计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历史成本的计量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更客观准确。(2)间接评价法,是以某一种接近于评价物品等值的替代品作为参照,然后间接对其作出比较相近的估价。这种情况是在对某些不可能进行直接计量时使用的一种替代方法。(3)企业在对社会责任成本未知的情况下都应施行预防成本法,预防成本法可以对企业一些措施消耗资金进行衡量作用。比如在环境污染产生的社会责任成本损坏。应该从恢复过程和预防消耗成本上估计。
以上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主要计量方法,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可以根据计量物体特性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计量方法。
四、结论
总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各项法规,属国家之任,也是企业之责。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和市场的不断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因此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尤为重要。企业应大力宣传有关社会责任知识,以提高企业包括厂长经理在内的各级人员对推广社会责任重要性的认识。企业也应配合政府,相互协调,自觉履行对社会的责任,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之路,为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健康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冬升,阳秋林.社会责任会计涵义研究[J].财会月刊,2005.
[2]李忠.略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及其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7.
[3]彭玲.陈晓坤.加快推行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步伐[J].会计论坛,2008(1).
[4]李桂红.浅谈企业社会责任会计[J].财会研究,2010(16).
作者简介:
一、社会责任的含义
企业社会责任,简单概括就是企业需要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具体而言,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在追逐盈利的过程中,可能会对社会、员工、消费者及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些利益相关者就要求企业给予补偿、履行义务,企业也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站在企业的角度,企业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有很多,企业对股东、员工、供应商等相关利益主体的社会责任、对环境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及对所在社区的责任等等。除上述责任以外,企业还需承担纳税和捐款的社会责任等。
二、企业社会责任财务评价的基础
(一)市场基础
社会公众和政府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要求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一方面,根据调查显示,作为消费者的社会公众要求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英国的市场评价调查组织曾经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的对象是欧洲地区的近12000名消费者,接近60%的被调查人员强调,企业必须对其所引起的社会问题承担更多的责任,有70%以上的消费者表示,在消费时,更偏向于选择社会责任履行较好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另一方面,各国政府也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要求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例如,201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环保法》,被评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对企业践行环保社会责任有了更高的要求。
(二)学科基础
1.社会责任会计
一直以来,我们所熟悉的财务会计主要是核算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几乎没有涉及到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
“社会责任会计”一词第一次正式被引入中国,是在1990 年常勋教授编写的《国际会计学》教材中,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开始逐渐发展,直到2002年,财政部首次颁布了《企业效绩评价标准》,引发了社会公众对社会责任会计的关注,“综合社会贡献”是其中专门增设的指标,主要考核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优劣。2014年6月17日,中国企业评价协会联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起草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准则》,准则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这标志着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随着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评价也需要不断完善。
2.社会责任审计
近年来,随着企业社会责任履行问题越来越突出,应运而生的社会责任审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的关注。陈金池教授认为:“社会审计”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能够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最终将会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决策;学者阳秋林和李冬生认为,社会责任审计应该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应该由专门的审计机构负责审计,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都可以成为委托方,审计机构接受委托后,选择科学的审计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有效审计和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务层面,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已经引起了重视。
三、企业社会责任财务评价指标的构建
嵌入社会责任目标的财务评价体系,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指标:
(一)传统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
评价企业的经济责任主要是运用财务分析系统中的常用指标,具体评价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盈利能力、营运周转能力和未来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对于经济责任的评价,相关学者研究较多,并且已经有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在本文中不再赘述。
(二)企业承担法律责任评价指标
企业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依法纳税,不得逃税、偷税、漏税;对员工的合法福利、安全等承担的责任;对消费者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承担的责任。其中,依法纳税的社会责任可以通过资产纳税率、税款上缴率来进行评价;对员工的法律责任可以通过法定福利支付率、小时工资率、社保提取率等指标进行评价;可以通过消费者盈利率、单位收入售后服务费等指标评价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
(三)企业承担环保责任评价指标
近年来,中国的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新《环保法》的实施也体现了国家在加大环保力度上的决心,作为企业而言,更应该主动承担起环保责任。企业环保责任履行情况的好坏,可以通过单位收入不可再生资源消耗率、环保经费增长率、环保设备投资率、材料用废率、环保经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等指标进行评价。
(四)企业承担道德责任评价指标
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不单单有法律责任和环保责任,还需要需要自觉履行的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企业道德责任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就业贡献率、员工人均年教育经费、捐赠收入比率、政府所得率等。
关键词:报刊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D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4-0109-02
对媒体来说,秉持社会责任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2010年10月出席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发表重要讲话时特别提到“媒体的社会责任”。但理论研究明显滞后,基本没有对其社会责任治理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强调媒体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不能解决其社会责任缺失的问题,对于媒体来说,相比各种利益的诱惑,研究者和社会的道义呼声显得十分苍白。关键在于如何治理,因此,构建科学的中国报刊社会责任治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显得迫在眉睫。
AHP(AnalyticHierarchyProcess)法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Thomas.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该文运用AHP法确定旅游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问卷调查法”由Maignan,Ferrell(2000)和Maignanetal(1999)提出。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访谈约100名知名报刊企业负责人,确定报刊企业评价指标,并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各自权重。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数据,提出报刊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表1),据此提出分析公式及模型。
首先,如表一本文从舆论导向、信息传播、舆论监督、法律法规、社会伦理、健康文化、公共利益和公民权益、创富能力、内部员工满意度等9个维度设置指标体系,在每个维度进行代表指标选取,明确9大维度下的19个二级指标,构建完整的指标体系总体结构和具体评估内容,即9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然后,通过专家打分法(“问卷调查法”)来构造判断矩阵。对20位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及10位传媒研究领域的资深专业人士发放“重要性调查表”,要求其对每个影响指标的因素来给出适当的分数,以“1”为满分制,并对回收的打分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报刊企业社会责任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数据表。同时采用专家评分法来确定各指标的得分值,即要求专家根据报刊具体情况,给各个指标分别评分。评分标准为:Fi=1表示履行社会责任水平差;Fi=2表示履行社会责任水平较差;Fi=3表示履行社会责任水平一般;Fi=4表示履行社会责任水平较好;Fi=5表示履行社会责任水平好(如表2)。
以上9大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是密不可分的,其权重各有不同,但他们互相作用,互相制约,所以报刊企业社会责任是包括政治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等内容在内的一个综合责任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软件计算出各指标值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本评价体系各层指标构成的判断矩阵都有CR
其中,i=1,2,…,22;R为报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水平高低的综合评价值,R值的变化区间为0~5,R值表示报刊承担社会责任水平情况,0~1、1~2、2~3、3~4、4~5分别表示履行社会责任水平差、较差、一般、较好、好。R值愈大,说明该报刊承担社会责任的水平越高;Wi为各个指标的相应权重;Fi为各个指标的得分值。
【关键词】 绿色公司; 企业社会责任; 财务绩效; 相关性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与企业财务绩效(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关系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众多学者对此相继投入了实证研究,但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研究结论,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类:正相关、负相关以及无固定关系。总体而言,由于对社会责任的含义界定和研究视角不同,导致分析的结论也不相同。
长期以来,很多研究者往往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这两类不同性质的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加区分,经常认为两类企业在社会责任问题上是一致的、统一的,实质不然,它们的区别很大。从国外的研究情况看,由于西方国家国有企业数量很少且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只起功能性、弥补市场失灵的调节作用,所以西方学者极少专门针对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进行研究,在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的研究上基本都是以私营企业研究为主,其结论也是基于私营企业得出的结论。而我国国有企业从建立就赋予它强大的社会责任,除了经济责任又担负了弥补市场失灵、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技术引领等重要职能,或者说国有企业从一开始就是并非单纯为“经济目标”而建立的,这是我国国有企业性质的重要体现。基于此,本文以绿色公司的社会责任为研究内容,从不同企业性质视角对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二、社会责任概念的新界定——绿色公司视角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概念的界定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由于研究视角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差异,不同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大相径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总的来说,在企业社会责任含义的界定上以经济、法律、伦理和慈善为内容的四种社会责任说和ISO26000综合说影响比较大。尤其是ISO26000界定的社会责任包含了社会责任的7大核心主题,涉及36个议题。这7个核心主题包括:组织治理、人权、劳工、环境、公平运营、消费者问题以及对社会发展作贡献等。其中保护环境包括承担环境责任、采用有利环境的技术和实践、循环经济、防止污染、可持续消费、气候变化、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等指标。绿色公司正是在谋求相关利益者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基于高透明度的基础上,负有维持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义务的公司,其社会责任的内容在经济责任、利益相关者责任、环境责任基础上又包含了创新责任、透明度责任共五个维度的社会责任。本文以绿色公司的五维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进行研究,考察相关性,更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和绿色公司的发展现状,基于绿色公司社会责任的五个维度,本文构建了如下研究模型(图1)并提出假设:
本文认为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肩负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多,在财务绩效方面,高额的社会责任成本对财务绩效必将产生负面影响。而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国有企业,在可承受的成本范围内,越关注社会责任,越具有责任感,财务绩效越好。因此,本文假设:
H1: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呈正相关;
H2: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呈负相关。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在样本的选取上,以2012年由道农研究院和《绿公司》杂志的中国绿色公司百强报告中的100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由于国内外会计准则的差异和公开的数据完整度,剔除在国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和外资企业,共有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40家企业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其中国有控股19家,民营企业21家。在进行绿色公司百强评选中,有资格入围的公司条件相对较严格,必须要求连续经营满5年以上、2011年营业收入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市场地位或总体影响力处于行业前10位、企业在环境、社会责任方面有明确承诺和政策,并有可考察的行为与效果。对于烟草、军工行业的企业、铁路、电力、公用事业部门中完全国家垄断,未市场化的企业以及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发生重大争议事件,性质恶劣,社会影响大,企业、危机应对管理不利的企业、既没社会责任报告,也没公开渠道披露与社会环境相关信息的企业都不作为选择样本,这样基本保证了样本选择的科学性和代表性。较以往研究文献广泛选择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广泛采取数据),无疑增加了结论的可靠性和说服力。同时,39家公司财务绩效数据来自巨潮网站的上市公司年报的数据整理得出。相关数据的处理及检验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
(三)变量设计
1.因变量。在评价企业财务绩效时,常常使用总资产收益率(ROA)、每股收益(EPS)及净资产收益率(ROE)等指标。总资产收益率反映企业总资产能够获得利润的能力,总资产收益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公司的竞争实力和发展能力;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资本收益能力的国际通用指标,是企业盈利能力指标的核心;每股收益表明普通股每股所享有的利润,指标值越大,企业越有能力发放股利,经营绩效越好。本文选取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公司财务绩效的指标。每股收益可准确描述公司每股股本的盈利能力,但却不能说明当期公司净资产的盈利能力,因此,本文不作考虑。
2.自变量。2012中国绿色公司百强排行榜采用声誉指数法和内容分析法,对在中国包括外资企业进行了评价,并根据得分对入围公司单项指标进行赋分,同时根据通用行业定量指标占50%,行业关键指标占50%的权重进行得分汇总,做到不同行业不同考察指标,力求评价的公平、公正、科学。本文采取中国绿色公司百强评价体系的跨行业通用指标值,包括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以及最终的综合得分值作为测试变量,行业关键指标值不做考虑(见表2)。
3.控制变量。由于企业的性质不同,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并对财务绩效影响也不同,本文选取企业性质作为控制变量。同时,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同样影响ROA。因此文章采用企业生命周期作为总资产收益率影响的控制变量,并把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MBI)作为企业生命周期替代变量。由于销售净利率的大幅提高会导致净资产收益率上升,文章把销售净利率(NPM)作为净资产收益率(ROE)的一项重要控制变量。
因此,本文研究变量设计如表3。
(四)模型构建
为了检验假设,本文构建模型:
四、实证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经过统计软件分析,得出以下数据。
通过表4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民营企业五个社会责任变量与财务绩效存在不同相关性。经济、社会、创新责任与财务绩效均呈现正相关,而环境责任和透明度责任与财务绩效则呈现不同的相关性。企业的环境责任和透明度与总资产收益率呈现负相关,创新责任与净资产收益率呈现负相关;国有企业五个社会责任变量与财务绩效存在不同的相关性。经济责任、创新责任与总资产收益率出现正相关,其它为负相关。但是各变量的相关性均没有呈现出较强的显著性。
(二)回归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民营企业的经济责任、利益相关者责任与财务绩效具有正相关,但环境责任、透明度责任和创新责任,由于财务绩效的衡量标准不同而表现出与财务绩效的不同相关性。国有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表现不如民营企业,多数为负相关。但是显著性方面都没有较好的显著性。
五、结论、不足与建议
总体上看,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具有相关性,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相关性上具有明显的不一致性,基本符合文章的假设。但由于样本数量较少,在显著性方面没有得出更具说服力的结论。不过,通过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一是环境责任与财务绩效均基本呈现负相关。原因可能是企业的环境责任投入增加了企业的相关成本支出,导致当期企业利润率的减少,从而对财务绩效产生负影响;二是民营和国有企业在经济、绿色技术创新上的投入不同影响了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增长,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对财务绩效影响较大;三是信息公开透明度与企业绩效呈现负相关。原因是当期企业信息的公开性并没有得到社会和市场的认可,以致影响了企业的绩效。但从长远来看,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将会增加企业的信誉度和品牌影响力,给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利益,从而促进企业的经营绩效。基于上述结论,文章作如下建议:
建议一:加强企业绿色信贷,为企业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绿色融资途径和工具,并在财政、税收等政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避免企业因承担环境责任造成短期财务绩效降低,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建议二:加强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财务绩效管理,避免过度投资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建议三: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形象宣传,提高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和透明度,打造绿色企业品牌影响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Waddock,S.A.,and Graves,S.B.The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Financial Performance Link[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4):303-319.
[2] Harrison,J.S.,and Freeman,R.E.Stakeholders,Social Responsibility,and Performance:Empirical Evidence 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9,42(5):479-485.
[3] Davis.Keith.Understanding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uzzle:What does the businessman owe to society.Business Horizons,1967(10):45-50.
[4] Bowen,H.R.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Business man[M].New York:Harper&Row,1953.
[5] James J-Brummer.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and Legitimacy[M].Greenwood Press,1991.
[6] Archie B Carroll.Stakeholder Thinking in Three models of Management Morality:A Perspective with Strategic Implications,in The Corporation and Its Stakeholders: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M].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98.
[7] Peter Ranard&Maya Forstate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Implication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UNIDO,2002.
[8] 道农研究院.中国绿色公司百强榜[J].绿公司,2012(4).
[9] 黎友焕,文志芳.国际标准ISO26000解读[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一、社会责任感的含义及其意义
1.社会责任感的含义。“对于普高学生而言,社会责任感则是指高中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国家的未来建设的生力军,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使命感,并承担起国家发展、民族崛起应负的责任。具体表现在平时“孝顺父母、尊师爱友、乐于助人、积极进取努力成才”等优秀品质。2.社会责任感的意义。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对于普高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其健康成人成才,实现个人价值,造福自身、家庭、国家,乃至社会。
二、普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1.普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问题。现在的学校教育有一系列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传统教育、人格教育、人文主义情怀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学校大多通过平时的爱国主义教育,如升国旗、唱国歌、了解国家历史等教育活动,使大多数学生到高中阶段已经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比较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并且立志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但少数高中生存在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现象,他们不愿付出,只愿享受,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更多的是抗拒、被动,没有集体荣誉感,过分强调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奉献精神,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于家庭、国家、社会所应尽的责任或义务。这样的高中生很难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即使能力突出,也很难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2.部分高中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原因。(1)社会环境的影响。市场经济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良社会风气。社会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滋生,这些错误观念和不良风气对于尚处在青春期、思想意志薄弱的高中生来说容易冲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不利于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2)学校教育的影响。应试教育让教师学生都只重分数、轻素质。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学生的升学率是衡量学校是否优秀的标准。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分数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许多学校以填鸭式的灌输教育为主,学生的素质教育存在严重不足,致使一些学生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明显不足。(3)家庭教育的缺失。现今大多数高中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度溺爱致使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缺乏集体责任感。同时,家长对孩子成绩的过度关注往往导致其忽视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把孩子培养成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是非常困难的。(4)学生自身的不足。现今,高中生的生活都比较单纯,与社会接触的较少,没有足够了解社会的光明面与阴暗面,对于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并不能够很好的接受。他们缺乏分析选择能力,无法正确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这样一来,他们很难把握社会生活的主流,因而缺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社会实践是提升普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途径
实践证明,社会实践可以让高中生走出校园生活,走进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增进对社会的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加强社会实践对于提升普高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十分必要的。1.社会实践能够提升高中生的责任认知。一定要让高中生走出校园,走出课本,走进生活,走进社会。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高中生了解国情民情,关注社会热点,让其明白自己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进而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认知。2.社会实践能够丰富高中生的责任情感。“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情感,情感往往具有明显的情境性和感染性。”高中生在社会实践中所体会到的不同人们的疾苦,容易使其产生相似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丰富他们的责任情感。3.社会实践能够锻炼高中生的责任意志。“责任意志是指个体从思想到实际实现的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责任行为。”通过在社会实践中的各种磨炼,高中生的主人翁意识会不断增强,对责任感的信念会越来越坚定,最终会转换为顽强的责任意志,表现出持续的责任行为。
四、如何在社会实践中提升普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实践是提升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而如何运用好这一途径则又是重中之重。下面本文将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在这些方面中运用社会实践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1.营造社会精神氛围。社会精神氛围的形成有待多方面的参与,而媒体和企业在这其中又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将其于高中生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呢?首先可以通过报刊、电视台、广播台等媒体,报道宣传正能量事迹,同时通过校园媒体加以转播,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并加以讨论写下观后感等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可通过校企结合,组织学生参观优秀企业,感受优秀企业文化,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社会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2.营造学校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借助多种多样的载体,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身心。学校可以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将社会责任感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活动中。通过让学生参与校园语境设计,如学校的标语、橱窗、升旗仪式、校报(刊)、广播、网站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感觉到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就在践行社会责任感,进而培养并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3.营造家庭教育氛围。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把孩子的道德发展作为核心目标,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首先,家长要树立好的榜样,从自己做起,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其次,可以多带领孩子参加各种社区活动,丰富孩子的校外生活。社会实践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还能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感情。再者,家长应多于学校交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同时,学校也应多重视引导家长,以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为契机,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开展感恩教育。在社会实践中让孩子体会社会责任感。4.营造自主锻炼氛围。一个人成才受多方面的影响,但最终最为重要的是自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个好的教育者必然是教给学生好的思维方式、道德标准,而不是教条主义。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自己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给他们充足的自由和空间,适时予以提示和总结。想必这样的锻炼比在课堂上本本主义来得更为生动、深刻。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锻炼氛围,对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都是有益的。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