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古典园林的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中国的古典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中国的农耕经济、集权政治、封建文化培育成长,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1、生成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0年,包括殷、州、秦、汉朝代。该时期的主要特点:园林内容驳杂,园林概念模糊;园林总体规划比较粗放,谈不上多少设计经营;造园活动并没有完全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该时期代表作有建章宫、上林苑。
2、转折期:公元前220年-589年,魏、晋、南北朝。当时寺观园林开始兴盛起来,形成造园活动从省城到全盛的转折,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代表作有铜雀苑、华林园。
3、全盛期:公元589年-960年,隋、唐时期。随着社会条件、性质以及传统文化的发展,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手法提升,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三个艺术门类有互相渗透迹象。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旺盛的生命力,而园林的发展也相应地进入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形成了。代表作西苑、华清宫。
4、成熟期:公元960年-1736年,两宋到清初时期。继隋唐之后中国封建社会发育定型,农业经济稳步成长,城市商业经济空前繁荣。相应地,园林的发展亦由盛年期而升华到完全成熟的境地。
5、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社会经济亦十分繁荣,然而表面的繁盛掩盖着四伏的危机。西方势力的侵入,封建社会趋于解体。而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的精神。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的其他体系相比较,它所具有的个性是鲜明的,而它的各个类型之间,又有着许多相同的共性。这些个性和共性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建筑、山、水、植物)的三个方面。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
筑山在古典园林的地形整治工作中是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历来造园都极为重视,而园林假山都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的摹写,能在很小的地段上展现咫尺山林的局面,幻化千岩万壑的气势。
水体在大自然的景观构成中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它既有静止状态的美,又能显示流动状态的美。山与水的关系密切,一般说来有山必有水。 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都是自然界的河、湖、溪、涧、泉、瀑等的艺术概括。人工理水务必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利用水面的曲折、山石为驳岸、筑岛、架桥等手法尽量表现天然水景的意蕴。
园林植物配置尽管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但都以树木为主调,因为林木最能让人联想到自然界丰富繁茂的生态。此外,观赏树木和花卉还按起形、色、香,而“拟人化”,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在园林造景中尽量显示其象征寓意。
总之,本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目的在于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而又不是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 它是感性的。主观的写意,侧重于表现主体对物像的审美感受和因之而引起的审美感情。这样的创作又必须合乎自然之理,方能获致天成之趣。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的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面中,突出彼此协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从而在园林总体上的建筑美与自然美融糅起来,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境界-----天人谐和的境界。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能够求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固然脱不开其造园的哲学、美学乃至思维方式的主导。但中国传统建筑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也为此提供了优越条件。
木框架结构的个体建筑在空间上可虚实相生、隔透自由的在迂回曲折中形成渐进的空间序列。园林里面的建筑物充分利用这种灵活性和随意性创造了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外观形象,与自然环境的山、水、花木密切嵌合。
另还创造出了许多别致的建筑形象和细节处理,使建筑更进一步融糅于自然环境之中。譬如,亭这种最简单的建筑物在园林中随处可见,具有点景的作用和观景的功能。再如,廊本来是联系建筑物、划分空间的手段,而园林里面的那些“水廊”,“游廊”等各式各样的廊子,好像纽带一般把人为的建筑与天成的自然贯穿结合起来,成为最富于游赏功能的建筑。
总之,虽然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这种谐和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现了道家对大自然的“为而不持,筑而不宰”的态度。
3、诗画的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得触类旁通,融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
诗情,不仅是把前人的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静做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段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因此,人们游览中国古典园林所得的感受,往往仿佛朗读诗文一样的酣畅淋漓,这也是园林所包含的“诗情”。
凡属风景式园林都或多或少地具有“画意”,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绘画的原则。绘画艺术对于造园的影响之广,渗透之深莫过于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园林是把作为大自然的概括和升华的山水画以空间的形式导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去。
4、意境的涵蕴
意境是中国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简单说来,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此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这之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意境的涵蕴既深且广,为创造园林的意境,创造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强调以下两点:第一,采取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组织空间,扩大空间,丰富美得感受。第二,不仅重视实景,而且重视声、影、光、香等虚景。园林意境的产生,是虚实的结合,情景的结合。
三、结语
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的底蕴是相一致的,作为一种文化信息载体,中国园林的发展从兴起始,便不仅仅是物质感官层次的休憩娱乐场所,更包含了精神心灵深层次的文体审美信息。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说:“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这就是中国园林美学的最大特点。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张胜.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J].广西农学报.2007(03).
[3]钟国庆,陈向荣.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J].肇庆学院学报.2001(01).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美学特征;风韵美;造景手法
1、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美学特征
1.1形态美
形态美是指植物的形状和姿态美,不同形状的树木经过科学的配植,可以产生韵律感和层次感等艺术组景的效果 。[1] 植物的形态美给人直接的视觉感受和空间感受。松柏类植物具有笔直苍翠的形态美特征,给人以整齐规则,庄严大气的视觉震撼,古典皇家园林中常大量应用,来体现皇家高贵的姿态,严肃的氛围和弘大的气势;龙爪槐又叫盘槐,形态奇特多变,树冠优美,网师园中照墙前就有对植两株龙爪槐,蟠曲如龙,苍桑古朴;青枫叶形爪状,果形翅状,在避暑山庄的青枫绿屿大量种植,叶茂荫浓,景色宜人。形态美包括植物的树形美,叶形美,花型美,果形美等诸多方面,在古典园林中皆有体现。
1.2声响美
植物的声响美给人以直接的听觉感受,可形成独特的声景。中国传统园林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植物造景理念,将自然中的声响组织到园林,并升华声音的审美内涵 ,形成独特的声音意境 。[2]尤其是利用植物形成声景,营造意境。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王维的“雨打芭蕉叶带愁”;唐顺之的“风来松涛生”无不体现着人们对植物声响美的独特喜爱。承德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拙政园的“留听阁”和“听雨轩”等,都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对植物声响美的应用实例。
1.3色彩美
色彩美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人们在进行园林审美活动时,色彩美所引起的视觉震撼和视觉冲击占有很大比重。北京香山静宜园的黄栌,红色尽染;沧浪亭“翠玲珑”的竹叶,碧绿青翠;狮子林、拙政园等古典园林中的银杏,叶色金黄;杭州西湖的桃柳,红绿交融。还有常见的荷花,牡丹,秋枫,南天竹等植物,都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展现着自己的色彩美。
1.韵美
美的形式分为外在形式美和内在形式美。形态,色彩,声响是植物的外在形式美,那么植物被赋予的品格,寓意则是内在形式美。如果说外在形式美给人的是视觉听觉的震撼,那么内在形式美则是给人心灵上的震撼。
风韵美,也就是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最大亮点之一。利用特定的植物来进行风韵意境的营造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手法。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儒家的君子比德思想;佛家的神仙思想都对中国古典园林意境风韵文化的产生具有深远影响。中国还有花神文化,有花朝节这一传统节日,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古人对植物进行拟人化,赋予一定的文化寓意,并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和生活情趣。比如常见的玉堂富贵(玉兰、海棠、牡丹、桂花)、岁寒三友(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梧桐,比喻为官清正;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玉兰洁身自好;拙政园兰雪堂之春兰,象征超尘脱俗、孤芳,高洁的隐士之美;菊“超脱傲俗,不趋炎附势”,是高傲、隐逸的代名词。[3]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可以巧妙地形成各种意境,无论是静谧幽深的风韵美,凄凉萧瑟的风韵美还是庄严肃穆、雄伟壮阔的风韵美。
2、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造景手法
2.1空间的营造
园林植物对空间的营造具有重要作用。利用植物的不同高度,冠幅大小,颜色差异、形状变化进行合理的分层和色彩搭配,疏密有致,错落有序,使得空间层次和色彩更加丰富。[4]孤植和选用低矮植物一般可以产生开阔的视野和空间感,形成舒展自由的意境;丛植和群植可以围合空间,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感,形成幽静深远的意境。高度不同的植物的配置可形成不同的空间,还有树种的选择,种植的位置都决定了最后的空间效果。另外,因色彩具有距离感和运动感,对空间的营造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可对植物的色彩进行对比,互补,调和等处理,来达到想要的空间效果。
2.2与其他园林元素的搭配
园林植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常与其他园林要素进行搭配的,如建筑,水体,山石。在与其他园林要素进行搭配的过程中,植物的地位或为主要,或为次要,合理的搭配既能衬托出其他要素的生机活力,又能展现植物本身的美感。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常与园林植物结合搭配,甚至很多以植物来命名,比如拙政园的玉兰堂和梧竹幽居;留园的小桃坞;圆明园的牡丹台;怡园的藕香榭等。植物可以软化建筑物本身生硬的线条,突出建筑的主体。比如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梅花打破了墙体生硬的线条,并形成了艺术构图,还得到了梅花色彩的点睛之笔。建筑的形态是固定的,而园林植物可以利用其年周期和生命周期的变化赋予建筑景观更多的变化,使得建筑更活泼生机。
中国古典园林中很重视水体的应用,处理好植物与水体的搭配很重要。根据水体的面积和深浅选择合适的植物,因水制宜,配置时应采取自然式,并能够合理利用水的倒影功能。池中放莲,岸边植柳,柳间夹桃,是园林中常见植物成景方法,也可起到线条构图的作用。[5]园林植物可以软化生硬的驳岸,丰富水体景观,使得园林环境更加的活泼有趣、生态自然。
山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园林中的山石因其具有形式美、意境美和神韵美而富有极高的审美价值。[6]但在山石上加以植物的应用会使得山石更朴实自然。巧妙地运用植物的形态色彩可以衬托山石的形态和气质。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山石常常作为障景,起引导视线作用而设立在入口处,如果把植物作为山石的背景或前景加以丰富,就会使得山石更有层次感和空间感。
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因其独特的美学特征而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他的风韵美,使园林有了灵魂,赋予了园林更多精神层面的内涵。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的巧妙搭配,可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使得园林更加的生机自然。现代园林如果能吸取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应用的精华,那将促进园林事业的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姚岚.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美[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11):97-98.
[2]袁晓梅[1,2,3].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声音美意匠[J].中国园林,2015(5):58-63.
[3]谢兰曼.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手法与原则分析[J].林业科技开发,2014,28(6):143-147.
[4]易丹萍.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原则[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1) :41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中国现代园林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造园艺术的奇观。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中国现代景观园林要取得进步和发展,既不能片面照搬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内容和手法,又不能忽视中国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特征,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园林文化的精髓,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使其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和设计理念。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1.园林的空间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主旨是表现自然美,追求意的优雅环境的深邃。她将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通过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艺术景观效果,表现出具有中国传统特点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让山水风光、自然气息渗透入园林建筑,使人们在建筑环境中能尽情领略大自然的天趣。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上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将形成空间的各要素糅合在一起,分别表现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使人们看到了空间局部的交错,以有限的面积,创造无限空间,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假自然之景,创造真山水之趣。
2.园林的景观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山水式园林,园中多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通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等人工模拟而成,却浓缩了自然界美好的山水风光,在园林中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体现着自然天成之美、自然天成之理和自然天成之趣。
中国古典园林多以山水取胜,配以适当的植物,其山石采自太湖流域的太湖石。山体自然,神似真山,一些山石还具有“透、漏、瘦、皱”等特点。园林中花木的品种繁多,具有季节性、地方性、艺术性和民族性的特色,如拙政园的紫藤,留园的银杏,网师园的桧柏等有着数百年树龄的古木,尤为珍贵。园林通过亭、台、楼、榭、轩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和花草树木的映衬,体现出近景远景的层次。
3.园林的建筑群体
中国古代园林除了有自然的趣味,还有密集的建筑。为了使园林成为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必须建造各种相应的建筑,如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园林中的建筑不但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且应该突出山水的自然,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的有机融合。在使山、石、水、植物和建筑之间协调融合时,应顺其自然、追求大趣,使人与自然十分和谐地溶入建筑环境之中,让人们虽然身处有限的人造环境中,却能够感受到一种天然环境的无限情趣。
4.淳厚丰富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楹联、匾额、雕刻、碑石、文学、书画、音乐等不仅表达着中国古代哲学理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还承载着淳厚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是综合性地历史文化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
二、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时代的变化推动着中国现代园林建筑的发展,这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在中国建造园林不能简单的模仿、抄袭,或是将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这种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要,新条件下的创作应该既适应时代的需要,又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其造园的思想精髓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理论基础。中国园林设计师应对中国传统园林积极地进行探索研究,吸取她的造园精髓,保留其“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同时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将其造园手法、造园要素、空间布局形式以及文化特征等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继承和发扬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设计出的现代园林作品应富有地域性景观文化特征,使中国园林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既不能生搬硬套中国古典的园林形式,也不能完全依赖于西方园林的造园模式,而是应该深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杰作中所蕴含的典型特征,遵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园林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从而将中国文化思想与西方现代观念完美融合,并把握好中西方古典园林设计的精髓。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在国内,古典园林同样也是一切造景设计的基础。近些年来,在它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如:园林设计、环境设计、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等,这些学科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其所共同追求的“普遍和谐”的传统观念都是一样的。古典园林中“天道与人性和谐”的一贯思想指引着他们将自然山水比德、仁智、“道发自然”为探求规律,遵循“反璞归真”、“朴素自然”为审美标准,以自然而然的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的。
3.1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
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精髓更是我们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因为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
3.1.1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捷径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需要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地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出“土生土长”的风景园林作品。
3.2中国古典园林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需把握两点
3.2.1开拓思路,拓展中国园林的设计领域
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设计师更要开拓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3.2.2融会贯通,探索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
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遵从古代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老子有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遂有“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宇宙观,认为对立物的统一,则有创新,能够有新生事物的出现。我们在现代园林建设中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有所创新;既要考虑民族文化的文脉,又要考虑时代的发展,在现有的条件下,结合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努力创造出具有现代特色而又不失中国古典园林的“魂”的景观。
参考文献:
[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尽管有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的不同存在着很多差异,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但中西方在古典园林的艺术创作上仍存在着很多共性。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有相似的起源,并也都经历了功能园林、观赏园林和合宜园林三个发展时期,都与当时的历史发展有着一定的联系。古典园林艺术创作的原则是“美”和“自然”。中西方古典园林都是为了取悦使用者而设计创造的,因此其设计制造中都会运用各种手段达到“美”的效果。而“自然”则是指人们在有限的空间条件下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园林设计中顺应自然,充分利用自然美景的造型和气势,展现出浓郁的韵味。中西方古典园林的选材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多为建筑、石头、山水、花草树木等元素,保证了古典园林的使用功能和观赏功能。
2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
2.1空间形态的差异
中式古典园林受传统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内向型空间形态为主的设计风格,反映了中国人内敛的特征,多为半封闭的空间形态,注重内部的统一和协调,常以较大的水域作为园林的中心景观,四周环绕布置回廊、亭榭等建筑物,向心、内聚的感觉十分强烈,视线迂回曲折,妙趣横生[2]。西方古典园林多受理性集中式思维的影响,形成了外向型空间形态为主的设计风格,反映了西方人开放直白的特征,呈现外向型、离心、扩散式的空间形态,注重外部统一与整体的协调性,体现着形式美与秩序美,把几何学、物理学、建筑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综合运用并反映在园林景物的造型之中,将园林的主要景观直接呈现在游人的眼前,没有隐藏或躲闪,气势宏大,视野开阔。
2.2造园手法的差异
由于中西方审美差异与使用功能差异,即便是古典园林中具有相同使用功能的道路,在设计建造时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就古典园林中道路的建造来说,中国古典园林常常具有曲折性,通过各种“曲廊”的穿插与组合将各个分散的建筑单体要素有机地连着成为一个整体,具有“曲径通幽”的奥妙;而受西方理性哲学思想影响的西方古典园林设计中,不论是主路还是支路,都具有笔直的特点,完全依赖横纵轴的水平十字交叉,整个道路网络呈现发散性的几何布局结构,更加鲜明直白,不仅为了追求功能与效率,还追求空间的拓展性,与外界环境想联系。对于水景和植物的处理上都可以看到类似的差异存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元素更多的是“灵动”,体现着相互依托、相互倚借的关系,西方古典园林中的水元素多为喷泉等,兼具美观和实用性,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对于植物的处理,中国古典园林多为依据园林大小,考虑树木与周围环境间高低疏密的关系,在树种上多选棕树、女贞等耐阴耐寒的植物[3]。西方古典园林中树木的设计多将植物人工修剪成形态不同的几何样式,更具规则性。
3结语
关键词:园林景观;中国风;现代意义
1 中国的古典园林景观对现代园林艺术的影响
园林景观是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的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独领,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园林景观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并演变的。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成人工山水园林,经历了3000余年的历史演进,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政治思想、社会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和自然观念发展的全部精髓。中国的古典园林景观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说17世纪在欧洲掀起的一股中国热是受喜爱异国情调的影响的话,那么中国园林对 现在人们的影响和对中国风的传播是十分广泛而深刻的。中国人崇尚的“师法自然”的园林理念和“诗情画意”的园林手法对中国风的塑造,以及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产生的巨大影响。但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曾经衰落过,但是现在中国风使得园林景观越来越受到关注。继承与创新是园林艺术生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障,然而它是对古今中外园林艺术,特别是对本土文化和景观资源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中国风会使中国的园林景观更加充满魅力。
2 园林景观中的中国风
园林景观中融合了中国的历史、人文、地理特点,中国风就在这种情况中表现出了自己的独到之处,使得园林景观被人们所 推崇,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这些园林景观当中的中国风。
①自然崇拜当中的天人合一。自然是园林创作的素材,中国古典园林景观中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于寻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就像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这些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共融。这里所展现的中国风就是要师法自然并且顺应自然。②范山模水的景观。园林景观的重要特征就是充分利用本土的自然资源条件,再现本土的自然景观的类型。所以自然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的特征等构成自然资源状况和区域景观的类型,中国风一般认为无山无水则不成园。③诗情画意的手法。中国园林景观就是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表现,为了使园林景观不孤单突兀,就把它与周边的自然、城市、村庄等景观相互联系起来,通过巧妙的借景手法来形成完整统一的园林景观以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④小中见大的视觉效果。园林景观注重视觉效果的表现。中国园林强调“小中见大”的设计手法,就是要达到“以有限面积,营无限空间”用 “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创造出一种空灵的空间效果。⑤委婉含蓄的情感表达。园林景观还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丰富细腻的情感,体现了中国古典中的儒家文化的内敛含蓄,让人深陷园林的意境当中回味无穷。用委婉的方式表达丰富的园林景观,这就是中国风。
3 园林景观建设中中国风发展的现代意义
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健康发展,不仅要认真汲取西方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成功经验,而且要深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和本土资源环境特征。放开古典园林的历史局限,结合传统观念的启示,并且要融入现代生活中,只有这样中国风才会更加的绽放出特有的魅力。这也是我们的发展方向。
3.1 与时俱进,拓展园林设计领域
中国园林景观要进行自我更新,拓展设计思路,将中国风的理念与内涵带入人民居住环境、城市园林建设、风景名胜以及道路、河流等景观规划设计之中,产生新的思想与活力,这是中国园林能否在继续保持中国风前提下继续发展的关键。
3.2 开阔眼界,研究园林的中国风发展趋势
中国园林景观要走向世界,就是要立足本土,再现地域文化的景观 。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必须紧紧依赖本土风景园林师长期的艰苦努力和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积极探索富有中国地域景观文化特征的园林作品,这样才能让中国风体现得淋漓尽致。
3.3 重视科学,加强行业交流合作
用科学的手段指导园林景观的建设。必须与其它的领域进行交流,使园林设计师产生新观点与新思路。但是在这些新的思路中不能缺乏中国原有的味道,让中国风紧紧围绕在园林景观中,紧紧融合于园林景观当中。
3.4 博采众长,关注园林文化内涵
虽然中西方园林景观在表现形式上差异较大,但中国园林景观在固有的中国风的情况下也应研究借鉴结合西方园林的成功经验。取西方园林的长处,将西方园林现念融合于中国本土景观资源与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之中,让适应于当代的中国风园林发扬成为全世界园林的通用文化。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主要以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中国风为观点,但现在中国古典园林景观不断在西方思潮和新时代新的要求的影响下,这种富含的古典美在逐步地消失,所以必须沿着咱中华民族文化的文脉,让中国风的文化存在于园林景观当中,使得富含中国风的园林在世间上的园林舞台上独领。
关键词:中西古典园林;造园手法;思想文化;差异特征
1体现中西园林差异的四个方面
1.1中西园林风格特异
中国古典园林中随处可见自然元素,山水、高差、植物、花鸟等,其余人工建筑的存在是为了陪衬这一切,突出最原始的自然景观。南北园林在空间形态处理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北方表现出来的是大气恢弘,南方则是给人柔美含蓄的意境,但是两者都没有忽视“自然”的主导地位。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周围的湖堤都是辅之而建,苏州拙政园的亭台水榭依据山水走势而设计。
西方传统工匠为能让所建园林达到它预期被赋予的那种情感与意义,几乎对不符合主题的建筑物和山水等自然产物都会进行人工设计改造,最后所建园林的形式意境和寓意也是必然的。这些园艺师不会允许有打破必然的偶然性出现。法国的凡尔赛宫,从建筑物、花草喷泉均被工匠雕刻装饰,整齐有秩序的排列着。除了缺少些许自然迹象外,精致的细节也是很能震撼人心的。
1.2平面秩序――突出重点的不同
自然山水是中国园林设计建造中重点呈现出来的部分,剩下的一切均是表现主题的辅助手段。古典园林的最终效果的呈现就是自然与人工设计的完美结合,身临其境完全没有突兀之感。
建筑物是西方古典园林中的主体,突出主题的中心位置与其恢弘高大的体量是重中之重。建筑物都会被安排在设计的轴线之上,所有的辅助陪衬(花草树木、小品、水池等)都是围绕轴线呈放射状延伸开来,在竖向的构图之中,建筑物自然而然也就会成为焦点。
1.3中西古典园林表达不同的意境美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畅游,其中的意境往往能够影响人们的心情,一首诗、一幅画、一个木雕可能会触动参观者的心理进而产生共鸣。古园林的氛围早已超越了完全模仿自然的高度,将抽象的感情与思想融入设计当中,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是其景点造园的艺术手法。
西方园林一般会在形式上表达“美”,严谨的对称法则,完全没有瑕疵和偶然的细部,表现出来的是理性的,控制性极其强烈的节奏与韵律之感。
1.4造园艺术的差异
“留白、通透、隐约”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共同特征。为了使人工建造的东西能更好地与自然融合,宗旨就是化有为无,削减建筑的存在感,突出自然景观。隐约可见的朦胧使人更有欲望近距离感受未知的景色,这也正能表明中国园林就是一幅构图完美的山水画卷。
严谨、理性是西方园林的特征。运用准确的数学与几何知识,每一个细节都是经过推敲而定。因此也就形成了规整、主次分明的西方园林形态。
2探索中西古典园林差异形成原因
2.1传统历史文脉的不同
由于各个国家的最初信仰与礼教的影响,中国最初的“天人合一”思想,使得园林中所有的元素几乎都是从自然中模仿提炼而来。在原有的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在加上一些对其升华之后的辅助产物,使得“自然”这个要素在造园艺术中一直被传承下来。
西方从很早以来信仰来自于神灵、上帝,这种心理的暗示可以通过庄严、对称、整齐的建筑形式来体现;还有一方面就是,人们在种植的时候,往往会将一块地按照功能整齐划分,这对西方后来园林建造也是有影响的。
2.2城市需求的不同
园林的形态与意境于城市相比往往是大相径庭的。在中国,人们在相似的人工建设场景下来回穿梭,他们渴望能有一个完全纯自然无修饰的地点,这也正是促进中国园林更加融合自然的做法。
在西方,人们往往倾向于独树一帜,特点鲜明,这些特点的形成只能靠人工手段来达成。这就是西方园林着重后期设计建造的原因。
2.3“美”的理解不同
中国园林推崇的是原始的“自然之美”,他们认为最原始的东西所表达出来的意境更为真切,更为纯粹,意在于一种“意境”的营造。西方崇尚“理性之美”,他们认为自然的事物太过于偶然,只有通过严谨的计算与设计,才能弥补这种先天性的缺陷,达到最美。
【关键词】中国 古典园林 意境分析
我国古典园林文化和京剧、国画、中医一样,都体现出了博大精深的特征。在这其中,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华文明为世界闻名做出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它至关重要的文化遗产。我国的古典园林艺术受到了举世的好评和公认,被誉为世界艺术领域的奇观和园林之母。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重点在于追逐和达到崇高而悠远的精神境界,切实体现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旨趣。
一、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概述
国内古典园林包括了丰富的美学思想,它深深地植根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优秀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它和其他国家的园林体系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它的最终目标不是为了创造详实的园林形象,而是为了追求言外之意、象外之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意境。从它的实质来看,古典园林的意境是充分地展示了造园主最大限度的哲理体验、内心情感、形象联想的一种结合体。欣赏者在鉴赏这些古典园林的过程中,在尽可能宽广的想象和联想空间内,充分地进行再创造和驰骋。这些古典园林随处都渗透了我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品格。所以,就这些古典园林的主题分配、立意布局、精神功能到物质内容,都从一定侧面表现了景物自身的内涵和表义,彰显了这些景物间的彼此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折射着中国园林丰富的美学思想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色彩的运用
我国古典园林擅长运用各种色彩,它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园林建设的空间效果。比如江南园林通常情况下和住宅连在一起,因此这些园林建筑在运用色彩的过程中,体现出与之相吻合的特征。比如“为读书养性之所,务以清静为重”。所以,一般来讲,会采取清淡新雅的建筑色彩。但是北方的大部分园林都归属皇家游玩和观赏,或者受到了皇家园林风格的强烈影响,通常情况下会财务浓重、亮丽的色彩,这样以来能够凸显出气派宏伟、富丽堂皇的空间感觉。除此之外,还会借助不同植物的相关色彩,渲染和衬托相关的空间意境,以表现出季相变化的自然意境。我国传统的园林建设过程中,也会采取气氛或者环境的表现方式。比如,颐和园一个叫做“山色湖光共一楼”的匾额,就做到了这一点。这个楼把充分地吸收了一个较大空间和范围内的各种景色,比如建筑物、绿水、青山、绿水、建筑物的神和形,均和天空表现出浑然一体的色彩,达到了“天人合一”的高度和谐的意境。
三、巧妙运用光元素
哪怕处于同一个空间范围内,光线不同,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也会不同,比如灯光、自然光、白天夜晚、春夏秋冬等。因此,应该巧妙地借助光线的具体变化,以更好地充实园林景观的空间效果。在综合灯光和天然光的过程中,后者的作用更为关键。比如江南地区的不少古典园林中,常常借助光影对比和光的明暗所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密切配合空间的放和收,积极地渲染园林景观或者庭院空间自身的环境气氛。灯光的巧妙配置常常创设出不一样的空间意境。比如杭州地区的西湖三潭印月景点的三塔,塔的高度达到了两米,塔身上有五个圆洞,每到夜晚时分,塔中就会点灯,灯影照射在西湖水面上,与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彼此辉映,如此以来西湖的意境也显得更加优美。
四、充分发挥气味的积极运用
气味首先会作用于观赏者的嗅觉,尽管气味的作用赶不上色彩和光线的作用那么强烈,无需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但是气味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刺激观赏者的神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愉快和联想的感觉。比如苏州地区的拙政园玉兰堂,静悄悄的小院,几株高低不等的花木,这些植物也获得了非常亲切的色香效果,让人们更好地把握这种空间感觉切。
五、以植物运用表达相应的意境
古人在植木造园的过程中,善于寓意造景,选用不同的花木,配以相应的寓意和比拟色彩比如苍劲的松树、潇洒的竹子、妖艳的海棠、多姿的杨柳、傲雪的腊梅、尊贵的芍药、象征着荣华富贵的牡丹、典雅的兰草和如意的莲荷等。古人在运用这些植物造园的过程中,充分地利用植物的季相和形态的变化,阐述相应的情感思想,或者描述某种心境和意境。比如“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就充分地表达了主人坚贞不渝的傲岸品格。梅花被历代文人赋予了特殊的美学指导思想和品质理念,它坚贞不媚、高洁、孤清、傲骨凌寒等。它的形、色、香都体现出了高度的象征意义。从此处可知,人们更重视借助各类自然景物本身的象征意义,达到人与自然、内与外、彼与己、物与我之间的有机统一以及和谐。不但梅花如此,松、兰、竹、菊、荷等多种植物,都被当成了美好高尚的象征,运用到不同时期的古典园林建设领域中,为表达相应的意境,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材质。
六、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建造各种园林景观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创造妙趣横生的空间意境。在此基础上,中国园林逐步达到了较高的意境,实现了“境由心造,情由景生,情景交融”的合理境界。作为园林景观领域的现代设计师们,必须充分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持续虚心吸收别人的好东西,发扬光大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还要深入地分析我国古典园林自身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底蕴,打造出不一样的园林美,稳步建设国内园林景观,真正地打造出集中表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古典派园林。
参考文献:
[1]徐亚萍,赵龙祥.略论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J].现代园林,2006,(4).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古代园林; 现代景观设计
1、前言
中国古典园林的遗存, 迄今已十不一二, 而时代的变迁引导人们思想情操的变迁, 亦已斗转星移。但是, 当我们设身处地于这十不一二的遗存, 流连光景时, 所获得的审美感受, 实与古人的诗文歌息息相通, 一种淡泊明志的意境, 使我们置身于世俗的功利之中而能超越于其上。
现代园林在全面吸收与继承古典园林成就的基础上更加开放与自由,艺术手法亦有革命性的创新。总的来说,偏重于整体构图,但极少轴线对称,但极少轴线对称,有时也分区设景,但各景点之间的流动性更强,界线也更模糊,形态上偏于规整,亦不排斥自然的形态。从整体上说,大景重整体有气势,小景有变化亦简洁。
2、中国古代园林的历史沿革
古代造园的萌芽期出现的比较早, 可追溯至周朝至秦、汉阶段已有堆山、开池的记载。到了魏、晋、南北朝,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有了初步的形成。这一时期基本确立了造园由狩猎、生产为目的向再现自然山水为基本原则的过渡。隋、唐、五代可看作是传统造园的成熟期, 文人造园也已形成气候, 这使得造园无论在手段和意境上都进入了更高的境界。到了宋朝, 中国传统造园进入了阶段。造园艺术与文学、诗词和绘画艺术的结合, 对传统造园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达到顶峰, 兴建园林的思潮已深入人心。
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其含义也是变化的,我们需要用历史唯物主意的观点来理解。古代的“园林”实为庭园的古名,而现在园林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庭园的范畴,囿、苑、院池、园、园圃、第宅的宅园分,现在均用“园林”一词来概括。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但有庭园、花园.公园。还有小游园、植物园、动物园.风景区以及沿江风光带均属于“园林”的范畴。
3、谈古论今
纵观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园林的发展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始终未能形成具有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文化。除了社会经济因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片面照搬西方园林的内容和手法,而忽视了中国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特征,中国园林的营造成为无源之水。由此可见,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要取得进步,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的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这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真正的发展方向。
3.1立意与布局
在古典造园中,人们通过园林这种形式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和意义。根据具体的时间与空间特征,真实的景象被转化为概念化的艺术形式。在这个阶段中,道家思想产生了微妙的影响力。建筑大师童离曾说过“:造园要素:一为花木池鱼;二为屋宇;三为叠石。”其中,第一个要素是自然要素,第二个属于人工造物,第三个要素则介于两者之间。在这些基本要素中就产生了“意”:一种天、地、人和谐统一的愿望。在这样的造园过程中就需要一些基本的美学标准,我们可以概括为:得体合宜、含蓄丰富、寓情于景。
不管在古典私家园林设计中还是现代景观设计“,经营位置”都是首要的原则,因为空间关系是环境设计中各要素最基本的和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另一方面,布置和调整空间关系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实践过程。比如,在景观设计中出现了太多建筑物,由此产生的密集的世俗气氛就会破坏景观环境中应有的闲适之美:如果缺少诸如回廊、亭、榭等附属设施的话,人们必然又会觉得不够舒适。同样重要的是各个基本设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2因地制宜因
地制宜的营造适宜的景观类型, 是现代园林设计的前提条件, 也是体现园林特色
的主要方向。从以下两个方面讲中国古代园林的因地制宜。
首先我们从基址现状开始考虑, 《园冶》中称相地, 即园林建造位置选在什么地方, 划分多大的空间范围。一般地说。只有“相地合宜”, 才能“构园得体”。相地常常从卜邻, 究源, 察地等几个方面考虑。卜邻就是在选择园址时, 充分考虑周围环境, 包括地
理位置、地貌条件、林木植被以及周围的构筑物等多种因素; 究源指探究水之源头; 察地是了解园址地形之高下和地被情况。
卜邻: 古典园林尽管建造在封闭的空间中, 但并不局限于园址边界的限定, 而是以场地的视觉边界为设计范围, 通过巧妙的借景手法来形成完整统一的园林景观, 可谓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
许多现代设计师都把场地的视域空间作为设计范围。通过借景形成园林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或把周围的地域性景观类型引入园林, 这与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
究源和察地: 造园讲究随曲合方, 得景随形。只有顺乎自然之理, 才能自然合宜, 故对基址的了解非常的重要。
苏州虎丘之拥翠山庄, 是一组院落, 依山势而建, 人工台阶与自然山石巧妙衔接, 空间有起伏, 疏密的变化, 视景也有高低, 俯仰的变化, 并且时而观园内之景, 时而观园外之景, 步移景异, 变化多端。虽然建筑密度较大, 但山之旧有地形、树木、岩石、使此园仍具有自然、古朴的气质。。
3.3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传统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思想内涵和景观厚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以及西方园林中,一些造园元素,如石刻、书法、文学典故、声音等等,也是随处可见的。这些要素在细微之处使园林获得了生命和文化韵味,是我国园林文化的一脉相承和发扬。
居住区园林景观的主题和各景点创意皆可从文化上寻找源头。如一些小区从太阳、露珠、星河、自然水体等自然要素入手,体现到整体设计中,居住区园林景观显得生动而有灵魂。而局部景点的设计,更是易于从园林文化着手,如利用雕塑、景石等刻画主题,或利用有特色内涵的植物、有一定符号的园建小品等,精心刻画,将文化融于自然。
3.4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将居住区园林划分多个功能分区和景点、水面的设置、游览路线的逶迤曲折以及亭廊的装饰等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例如部分一层或下沉小院的设计,尤其需要小中见大,尺度适宜,而一些别墅豪宅的超大院落,则又需要适当分割整体划分,不可以显示出空旷和单调。
4、结束语
现代园林是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继承与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逐渐深刻,现代园林更具有时代性、赋有创造力,有着科学的规划与设计,更容易满足现在人们对园林的审美的追求和功能需求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 1] 徐建融, 庄根生. 中国古典建筑美术丛书: 园林. 府邸[M ] . 上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6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继承;创新;融合
1 古为今用,古今结合
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的设计灵感来源,是现代造园的理论基础,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它并不是对古典园林的简单再现,而是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园林相结合。现代的园林设计师应该考虑地域、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等,以及对现实状况进行研究和考察。只有那样才能创造出具有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园林设计,如杭州花圃,它就是运用古典园林中的传统雕花,做喷泉的盖,即使没有喷泉也不会呈现单调,游园人一看便知那是中国的园林。这是一个古典园林要素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也是它受欢迎的主要因素。
2 中西结合
中国古典园林与当代人性化景观园林的融合。西方园林的过于人工雕琢且营地铺装占有很大面积,而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从老庄崇尚自然到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出现和发展,都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这个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创作,强调“法天贵真”、“天趣自然”,反对违背自然的人工雕凿。这一点中国古典园林可以给予很好的修正和完善。可以把中国古典园林中师法自然,多以植物造景为主运用到现代的大广场式的西方园林中去,应该切实地把人性需求落到实处,真正形成使人可停、可赏、可游、可憩的自然舒适环境。西方园林不仅要在设计中运用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手法,在实际工程的场地改造中也应注意因地制宜。
西方园林过于追求形式美,抛弃了实用功能和延承历史文脉的本质要素,苍白而无生命力,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性外之意,一种意境美。面对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和竞争压力,西方园林可以借鉴中国古典园林的优点,如在造园手法上的运用,中国古典园林利用隔景、障景、借景等形式来表现那种“目标”很深远的意境美,这一点在西方古典园林中是达不到的。
中国古典园林为西方的园林景观艺术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当今有很多设计师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运用到了国外的现代设计中。
3 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古典园林根据上述自身的特点,它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包括它在国际的认知度上,超越了中国的任何一门艺术的,其次就是在现中国的规划设计行业之间相对脱节,浪费了很多资源,中国古典园林的引入将会为规划设计注入新的血液,再次就是建筑和规划设计行业面临职业尽头的危机,利用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对其进行改造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扩展提供了契机。
3.1 整体出发,合理准确运用
对现代设计来说,设计的环境和条件各不相同,针对不同的情形做到合理的运用。首先应该保证功能合理,功能不受影响是一个重要的条件,不过也不能一味去追求功能而脱离环境的需要和人身心的满足。如消防通道与人行小道,它们的用途是不一样的,依据功能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法,消防通道应该是便捷的,而人行小道应该是“曲径通幽”的。其次,在现代设计中为了追求建筑本身的功能,而忽视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造成建筑与环境的脱节。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将为现代建筑设计注入新的设计理念。
3.2 体现时代感
建筑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新的建筑特征必须反映与之相适应的建筑理念,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也是一种真实的反映,而不是把古典园林中的建筑进行复制和模仿,因而在研究古典园林之外还必须研究如何用新的手法、新的建筑材料和新的建筑技术重现这种建筑感悟和体验,把来自人内心深处的感慨,借助古典园林的立意用现代方法演绎出来。
4 结论
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设计的灵感来源。当然中国古典园林也面临着问题,要适应现代潮流的发展,要求它进行自我完善,包括两方面的完善。一种是自身的完善,包括满足当今人的需求因素,主要体现在建筑设计、园林规划、园林景观等,吸取古典园林的精华和文化在进行自我的创新,如新材料、新技术等的运用;另一种完善则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要吸取西方的优点,包括大型广场的建造,将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现代园林相融合。这种完善也会为西方园林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中国古典园林的封闭性已经不再是潮流,它已经不能再满足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了,要求中国古典园林借鉴西方的特点再进行创新和完善,那样才能把中国古典园林真正推向世界,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古为今用”、“古今结合”、“中西结合”,来促使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设计中得到更好的运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